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作品集外國文學作品集陳曉明文集:小說的內與外(2023年版)

陳曉明文集:小說的內與外(2023年版)

陳曉明文集:小說的內與外(2023年版)

定 價:¥168.00

作 者: 陳曉明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18158112 出版時間: 2023-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中,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馬原的虛構、格非的語言風格和突出的敘事方法、余華的棄絕經(jīng)驗、蘇童的歷史感與美學風格的雜糅、阿城的尋根、王安憶虛實結合、白先勇的抒情言志、鐵凝的自我相異性、王小波的性、區(qū)隔與荒誕、九十年代底層的顯露和動刀暴力美學的回歸、王朔帶來的文學大眾化,到賈平凹和劉震云對鄉(xiāng)土中國文化想象的終結及去鄉(xiāng)愁,以及莫言作品透發(fā)其世界觀的獨特性和深刻性及修辭的解放性。作者通過文本,接近文本最能激發(fā)閱讀興趣和想象力的那些關節(jié),透視出中國當代文學發(fā)生的藝術變革,可感可觸。

作者簡介

  陳曉明,男,1959 年生,福建光澤人。1990 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十多年。2003 年起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 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6 年至 2020 年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2020 年受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1995 年至 1998 年曾在荷蘭萊頓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等學府做訪問研究和講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文學理論等。出版有《無邊的挑戰(zhàn)》(1993)、《不死的純文學》(2007)、《德里達的底線》(2009)、《中國當代文學主潮》(2009)、《眾妙之門》(2015)、《無法終結的現(xiàn)代性》(2018)等 20 多部著作,發(fā)表論文、評論近 600 篇。 2003 年獲首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年度評論家獎項,2006 年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曾獲教育部、北京市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等獎項若干。擔任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等職。

圖書目錄

第一輯? ? 小說的內與外—重建文本細讀的批評方法

003 導言:重建文本細讀的批評方法

第一章·“重復虛構”的秘密

023 開頭、題詞以及“我就是那個叫作……”

028 老人、我的經(jīng)驗與困難的虛構

035 “我干了……”疾病與愛欲

040 神祇、槍與時間

045 不可能的虛構

第二章·小說的真相與謀殺小說

050 《褐色鳥群》中的“真相”

057 真相與小說的敘述本質

064 死亡、記憶與可變異的重復

071 格非小說的現(xiàn)代蹤跡

第三章·棄絕與不可能的經(jīng)驗

079 在細雨中呼喊:棄絕的經(jīng)驗

089 挑戰(zhàn)倫理底線:父親與家的棄絕

095 關于棄絕的文學譜系

100 克爾凱郭爾的棄絕與小說的不可能經(jīng)驗

第四章·欲望、暴力與頹廢

113 農(nóng)業(yè)文明的最后書寫:生殖與歷史頹敗

120 現(xiàn)代性歷史的強有力穿透:革命與暴力

126 父與子:階級與血緣的錯位

132 頹廢美學與歷史的風格化隱喻

第五章·“尋根”與知青記憶

142 “吃”與“棋”的文本涵義

151 知青的創(chuàng)傷記憶與文化尋根

156 平淡化的敘事與戲劇性效果

163 “尋根”的意義與歧義

第六章·身份政治與隱含的壓抑視角

174 小說中的文化空間:大上海與小弄堂

181 文化認同與“欲望”書寫

188 另一個文化情境中的認同危機

196 王安憶的敘事譜系,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第七章·“沒落”美學的古典性與現(xiàn)代面向

203 《游園驚夢》表征的“沒落”意識

210 藍田玉與“沒落”女性的群體形象

216 現(xiàn)代主義的陷落與沒落的還魂

224 沒落美學在現(xiàn)代的陷落

第八章·自我相異性與浪漫主義幽靈

233 “遠”的敘述學:“仁義”還是他者化的視點?

239 “本己之己”與女性的共同體

242 女性的“她者”譜系:生命本原的神話

251 文學史的回望:現(xiàn)代浪漫主義的幽靈?

257 中國當代敘事文學的敞開面向

第九章·消極自由的退路:性、區(qū)隔與荒誕

265 病態(tài)的性文化與反壓抑的敘事

269 逃脫與消極自由的可能

277 空間的區(qū)隔與向死的愛欲

284 自由、荒誕與虛無,這奇怪的三人轉

第十章·“動刀”的暴力美學

291 “動刀”在當代小說敘事中的決定作用

295 “動刀”與激進現(xiàn)代性的暴力敘事

301 曖昧的正義:暴力的美學化

309 動刀的花招:暴力美學的解脫?

316 另一種刀法或針的妙用:西方的文學經(jīng)驗

第十一章·“文學已死”與越界之寫

326 “文學已死”的歧義

329 千歲之寒:王朔預示的寫作絕境

336 絕境中的文學:向死而生與越界之寫

348 絕境、越界的哲學闡釋

第十二章·穿過本土,越過“廢都”

354 穿過地域文化的“性情”

361 《廢都》的文化想象與批判性情境

368 從《廢都》到《秦腔》:閹割的必要

373 越過廢都之后:歷史與美學的終結

379 落地成形:《古爐》的爐火純青

第十三章·“喊喪”、幸存與去歷史化

384 引言:當代鄉(xiāng)土敘事的“喊喪”聲調

386 幸存的孤獨:對友愛或家庭倫理的解構

392 去歷史化:鄉(xiāng)土中國的另類現(xiàn)代經(jīng)驗

398 他者的倫理:個體醒覺意識或另類現(xiàn)代性

404 無法敘述的敘述:漢語小說的另類可能性

409 結語:“喊喪”或者“去鄉(xiāng)愁”

第十四章·“在地性”與越界

415 在地的尋根:對潮流的介入與超越

424 越界的世界觀:暴力與正義博弈的視角

436 解放性修辭:漢語言的自由與越界

第十五章·“逃離”與文本敞開的浪漫主義

448 逃離:西方文學的一個內在經(jīng)驗

450 逃離:哲學的與文化根基的解釋

458 逃離: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新故事

462 逃離:文本修辭暗示的路徑

470 逃離:晚郁時期的超脫與自由

475 附:后記

第二輯? ? 小說時評(節(jié)選)

序言·文學批評的位置與品格

第一章·無望的超越:從深度到文本策略

第二章·歷史在別處:《風過耳》與“新時期”的終結

506 歷史的殘局:缺席者與被遺棄者

508 垮掉的一代:文化流氓與文化英雄

512 勉強的理想:“傳統(tǒng)性”與“階級論”

514 多元的時代:進取者與逃逸者

517 結語:纏綿的挽歌

第三章·直面苦難:重寫鄉(xiāng)土中國

第四章·個人記憶與歷史布景

529 被理性折疊的個人記憶

533 暫時的過渡:現(xiàn)代意識的誘惑

535 尋根:瘋狂的石榴樹

第五章·現(xiàn)代派的本土化訴求

第六章·后歷史的焦慮

549 遺 忘

550 民間神話

551 侯后毅

551 馮 蒙

553 嫦娥、羅宓和曲平

554 靈魂轉世

554 符號化人物

555 開放性文本

556 虛構的危機或審美的焦慮

第七章·分裂的鄉(xiāng)土中國

第八章·跨越紅土地

第九章·卓爾不群:又見廣西三劍客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