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地方史志九河尋真(2019)

九河尋真(2019)

九河尋真(2019)

定 價:¥98.00

作 者: 萬魯建
出版社: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叢編項: 問津文庫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56307104 出版時間: 202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89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2019年“問津學術年會”與會人員提交的學術論文集合,是2019年天津人文歷史學界的**研究成果。本書涉及天津文史研究的方方面面,內(nèi)容涵蓋天津地理、社會、文化、風俗、歷史、歷史人物等。作者中既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yè)研究人員,也有民間的文史學者,是一本有關2019年天津文史學界成果的總結性著作。本書全面反映了天津文史學界2019年天津文史研究的情況,既有學術性的專業(yè)論文,又有適于普通讀者的通俗文章,可謂雅俗共賞。

作者簡介

  萬魯建,男,1980年生,山東曹縣人,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歷史學博士,兼任和平區(qū)政協(xié)文史委顧問委員會委員、中華日本學會理事、天津市歷史學學會理事、張伯苓研究會理事,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主要致力于租界僑民史、天津地方史、近代中日關系史研究。著有《近代天津日本僑民研究》《潛伏在中國——一中日戰(zhàn)爭的幕后間諜》,編譯有《近代天津日僑回憶錄》《津沽漫記:日本人筆下的天津》《九河尋真》等多種,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先后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天津市規(guī)劃課題等各類課題,并在《天津日報》《今晚報》《藏書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文章百余篇,先后多次接受鳳凰衛(wèi)視、天津電視臺等媒體采訪。

圖書目錄

序言:走向公眾史學的大有之年(陳克)
空間與地理
近代天津村鎮(zhèn)變遷研究——以運河沿岸為中心(安寶任吉東)
華北運河集鎮(zhèn)的行腳書寫(羅艷春)
運河造神·航海敕封·鹽業(yè)崇奉——小圣平浪侯信仰民俗考述(吳裕成)
天津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思考(任云蘭)
“潞河督運”其實是海河巡鹽(高偉)
咸水沽的老盛軍業(yè)績(劉景周)
百年滄桑話鹽灘(王雅鳴)
天津機場地區(qū)近現(xiàn)代歷史建筑遺存的現(xiàn)狀及其保護研究(歐陽杰呂鴻)
平津戰(zhàn)役時楊柳青鎮(zhèn)的環(huán)境分析(張林生馮立)
寶坻青箱樓(周春召)
北洋大學與桃花堤地理變遷述略(尹樹鵬)
消失在歲月里的謙德莊義園(孟國)
中山門段兒平房記憶拼圖(張英林口述)
天津五四運動革命遺址亟待保護(張紹組)
大眾照相館的“隱情”(張立?。?br /> 老天津的夜市(周利成)
意租界和回力球場(李琦琳)
歷史與社會
起起伏伏:清末民初天津社團活動蠡測(李學智遲慧)
困境圖存——抗戰(zhàn)后天津市戲曲電影業(yè)同業(yè)公會(王興昀)
“新記”《大公報》與戲劇副刊(楊秀玲)
從《北洋畫報》看富連成演出與經(jīng)營之道(高文超)
天津河北梆子在新中國復蘇(甄光?。?br /> 舞臺上的“紅燈照”(羅文華)
戈登與戈登堂(張誠)
甲午之殤(周醉天)
天津都統(tǒng)衙門政府(1900一1902):津門史上的重要兩年(楊濤羽)
五四時期的天津回族——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尹忠田)
鐵蹄下的無聲吶喊——淪陷時期天津木刻運動及其民族情緒表達(王振良)
趕大營“錢柜”背后的故事(金彭育)
我在廣興泰的二十年(李楚坡口述李樹德整理)
南開大學與“永、久、黃”團體——近代中國的一次“產(chǎn)學研”合作(周持潘子聰)
北洋大學復名紀聞(何德騫)
試論平津決戰(zhàn)中毛澤東與天津戰(zhàn)役的幾個問題(張連杰)
解放天津的六場硬仗(張鑫)
我參加了解放天津戰(zhàn)役(劉連余口述姜茂樹整理)
援建,天津電建義不容辭(張輝)
文化與民俗
南開大學圖書館與古籍書店(曹式哲)
馮文潛對圖書館建設的貢獻及其辦館思想研究(惠清樓)
百年守素且行且吟——以《南開大學報》“新開湖”副刊百期管窺南開的精神傳統(tǒng)(韋承金)
“別有中華”——張伯苓七十壽誕紀念文集的編纂過程及其學術意義(張吳蘇 陳熹)
歷盡劫波終完璧經(jīng)世濟民耀千秋——南開經(jīng)濟研究所專藏的故事(林紅狀)
嚴修著作概覽(陳鑫)
天津博物館早期歷史給我們的啟示(郭輝)
天津市政協(xié)委員捐獻文物事略(盧永繡)
以乾隆為中心初探靜寄山莊的書畫收藏(張偉)
捐建北京公共圖書館備忘錄(1912年4月)——艾略特訪華報告《和平之路》附錄(高鵬譯)
“刊”“報”過渡時期的代表性出版物《北洋官報》——以外部呈現(xiàn)為中心的考察(楊蓮霞)
天津民國小報拾零(侯福志)
故紙豐富的《天津日報》(羅丹)
陸文郁與天津方言研究(譚汝為)
釋靜海方言之義·存鄉(xiāng)邦文化之源——《靜海方言俚語釋義》簡評(魏暑臨)
“李半朝”家族(陳兆軍阮洪臣)
“西大人”和他的房東(李瑞林)
老天津衛(wèi)記憶中的年味兒(王和平)
天津金魚紅勝火(由國慶)
天津與中國當代文學藝術關系之一例——曹禺故居紀念館的建立和《日出》誕生在天津(王海冰)
天津城市文化之內(nèi)容創(chuàng)新——直面租界歷史,堅定文化自信(劉新穎)
人物與隨談
被湮沒至今的現(xiàn)代曠世奇士宋蘊樸(高成鳶)
嚴修和嚴復的第一次會面(嚴孝潛)
黃炎培與張伯苓(葛培林)
從彷徨到清醒:略倫張伯苓的對日觀(萬魯建)
北洋工學院院長李書田事跡(曲振明)
鐘世銘事略(張金聲)
李大釗與北洋法政學堂(趙進杰)
孫云和她的《夢仙詩稿》(章用秀)
不負時代——寫在《徐世昌文獻輯刊》成書之際(孫愛霞)
葉嘉瑩先生的愛國情懷(宋文彬)
巫寧坤與穆旦之緣(孫肇凈)
共商國是的天津代表(井振武)
天津通俗小說家在“開國大典”前后(倪斯霆)
自成一派,信手拈來——紀念津門女畫家張鸞去世十周年(呂明)
崢嶸歲月的美術情——講述抗戰(zhàn)美術家秦征的“解放區(qū)”連環(huán)畫故事(王垚)
天津英租界新發(fā)現(xiàn)資料五則(高春榮張翔)
華比銀行經(jīng)理潘德爾的天津故事(張翔)
唐寶鍔的天津軌跡(周夢媛)
李文貞與家鄉(xiāng)(閻伯群樊文稷)
賈寶玉為何反科舉?(韓吉辰魯培雄)
《紅樓夢索隱》是否寶坻李熙所著?(宋?。?br /> 和贈皆宗海下風(田曉東)
尊碑·師魏·傳薪(齊玨)
附錄
問津的變與不變——第七屆問津學術年會綜述(萬魯建)
空間、互動與創(chuàng)新——第七屆問津學術年會綜述(萬魯建)
天津與外地的互動——第七屆問津學術年會第一組討論小結(尹樹鵬)
學院與民間的互動——第七屆問津學術年會第二組討論小結(侯福志)
市區(qū)與郊區(qū)的互動——第七屆問津學術年會第三組討論小結(萬魯建)
第七屆問津學術年會征稿啟事(杜魚)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