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魯迅臺灣傳播綜論
引言
第一部分:史論
第一章 日據時期(1920-1945)
第一節(jié) 臺灣新文學發(fā)生期的魯迅影響
第二節(jié) 三四十年代臺灣文壇與魯迅的東亞傳播
第二章 光復初期(1945-1949)
第一節(jié) 光復初期臺灣“魯迅風潮”的兩種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魯迅風潮”的消退與“反魯論述”的泛起
第三章 “戒嚴”時期(1949-1987)
第一節(jié) “黨屬文人”的魯迅批判
第二節(jié) “自由人文主義”者的魯迅研究
第三節(jié) “左翼”知識青年的地下接受與呈現
第四章 “解嚴”以來(1987-2017)
第一節(jié) “解嚴”后的魯迅出版、傳播
第二節(jié) 現代學術體制內的魯迅研究
第五章 臺灣魯迅經驗的價值與意義
第一節(jié) 魯迅思想遺產與當代臺灣
第二節(jié) 朝向“臺灣魯迅學”的建立
第二部分:作家論
第一章 賴和:魯迅的精神鏡像
第二章 張我軍:日本文化譯介與周氏兄弟影響
第三章 龍瑛宗:浪漫感傷的文風與魯迅現實主義文學精神的歧途
第四章 鐘理和:與文學者魯迅相遇
第五章 蘇雪林:瞰名與守舊驅使下的“反魯”事業(yè)
第六章 寒爵:“反共抗俄”語境下的魯迅雜文遺風
第七章 陳映真:“冷戰(zhàn)”臺灣的魯迅一脈
第八章 魯迅與日高清磨瑳初次會面時間考
第三部分:編年文事及資料索引
第一章 編年文事(1919-2017)
第二章 資料索引(1923-2017)
……
下編:魯迅臺灣傳播史料選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