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98.00
作 者: | 馬生安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19776916 | 出版時間: | 2023-07-01 | 包裝: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開 | 頁數: | 字數: |
導論 理論與實踐雙重困境下的跋涉與求索
一、選題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二、中外學者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本書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書主要內容及學術創(chuàng)新
第一章 法的效力
第一節(jié) 法的形式效力與實質效力
一、法的形式效力
二、法的實質效力
三、法的效力之“兩質態(tài)論”
第二節(jié) 法的存續(xù)力、拘束力及強制力
一、法的存續(xù)力
二、法的拘束力
三、法的強制力
四、法的“三效力說”
第三節(jié) 法的普遍性效力與個別性效力
一、法的效力與法律效力
二、法的普遍性效力
三、法的個別性效力
第二章 法哲學視域下的行政行為效力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的本質探尋
一、中國行政法術語之行政行為
二、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
三、行政行為效力的本質論析
四、行政行為效力的含義與特征
第二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的來源
一、行政行為效力的直接來源
二、行政行為效力的間接來源
三、行政行為效力的根本來源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的基本范疇
一、行政行為的形式效力與實質效力
二、行政行為的存續(xù)力、拘束力及強制力
三、行政行為的內部效力與外部效力
四、行政行為的應然效力與實然效力
五、國家行政行為的效力與社會行政行為的效力
第三章 現(xiàn)象與理論:符號學視角下的行政行為公定力
第一節(jié) 公定力理論在日本的形成、發(fā)展與演變
一、公定力思想在歐洲的萌芽
二、公定力理論在日本的最終形成
三、公定力理論在日本的發(fā)展與演變
第二節(jié) 公定力理論于法國的慘淡及德國之缺席
一、法國之行政行為“效力先定特權”理論
二、德國之行政行為“有效性”理論
三、公定力理論在法德兩國遭到冷遇的原因
第三節(jié) 公定力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
一、大陸
二、臺灣地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第四節(jié) 公定力現(xiàn)象產生、發(fā)展歷史形態(tài)的類型化分析
一、基于國家公權力先驗優(yōu)越性推定的“事實上的效力”
二、基于憲法、行政訴訟法推定的法律效力
三、行政程序法明確規(guī)定或判例法確定的法律效力
第五節(jié) 公定力理論對公定力現(xiàn)象的解釋和說明
一、科學理論、經驗事實及客觀事實
二、公定力理論據以產生的客觀事實與經驗事實
三、公定力理論之經驗事實對客觀事實的反映和揭示
第六節(jié) 漢語法學情境下的公定力:行政行為的形式效力
一、形式效力:漢語法學對公定力現(xiàn)象的反映和揭示
二、公定力與存續(xù)力、拘束力及強制力
三、公定力本質問題的重要意義
第七節(jié) 公定力理論之諸多重大缺陷
一、公定力理論與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實嚴重脫節(jié)
二、公定力理論嚴重違背社會符號學原理
三、公定力理論的實踐指導功能嚴重缺失
四、公定力理論存在無法克服的致命缺陷
第八節(jié) 以形式效力理論取代公定力理論
一、公定力制度:具有正當性的客觀存在
二、以“形式效力”術語指稱“公定力”現(xiàn)象
三、形式效力理論對公定力理論的發(fā)展與超越
第四章 行政行為的形式效力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形式效力概述
一、形式效力術語的含義
二、形式效力的主要特征
三、形式效力與公定力
四、形式效力與存續(xù)力、拘束力及強制力
第二節(jié) 行政行為的“完全形式效力說”與“有限形式效力說”
一、行政行為無效與形式效力
二、“完全形式效力說”
三、“有限形式效力說”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形式效力產生的基礎與法律程序
一、形式效力產生的時間和條件
二、形式效力產生的基礎與根據
三、形式效力產生的法律程序
第四節(jié) 行政行為形式效力之價值目標、理論依據及制度功能
一、形式效力之價值目標
二、形式效力之理論依據
三、形式效力之制度功能
第五章 行政行為的實質效力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實質效力概述
一、實質效力術語的含義
二、實質效力的主要特征
三、實質效力與既判力
四、實質效力與存續(xù)力、拘束力及強制力
第二節(jié) 行政行為實質效力產生的基礎與法律程序
一、實質效力產生的時間和條件
二、實質效力產生的基礎與根據
三、實質效力產生的法律程序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實質效力之價值目標、理論依據及制度功能
一、實質效力之價值目標
二、實質效力之理論依據
三、實質效力之制度功能
第四節(jié) 影響行政行為實質效力的因素
一、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二、行政行為的正當性
三、行政行為的合目的性
四、行政行為的安定性
五、行政行為的技術性
第五節(jié) 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評價之法律程序
一、行政程序與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評價
二、立法程序與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評價
三、司法程序: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評價的應然性程序
第六節(jié) 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的依據與標準缺乏
二、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的職能分工不夠科學
三、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的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
四、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制度運行的失效
五、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結果的失真
六、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的相關制度闕如
第七節(jié) 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制度的改革與發(fā)展
一、確立行政行為實質合法性司法審查的標準與依據
二、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行政審判權
三、進一步完善、擴大行政訴訟程序的適用范圍
四、建立科學、公正的行政強制執(zhí)行制度
第六章 行政行為的存續(xù)力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存續(xù)力:源自德國行政法學的重要理論
一、行政行為存續(xù)力術語的產生
二、行政行為存續(xù)力概念
三、行政行為形式存續(xù)力與實質存續(xù)力
第二節(jié) 《聯(lián)邦德國行政程序法》之行政行為存續(xù)力制度
一、行政行為的有效制度
二、行政行為的無效制度
三、行政行為的補正與轉換制度
四、行政行為的撤銷與廢止制度
五、行政行為的程序重開制度
六、行政行為撤銷導致的證書、物品之收回制度
第三節(jié) 中國行政法之行政行為存續(xù)力
一、我國學者對德國行政行為存續(xù)力的認識
二、德國行政行為存續(xù)力概念的正確理解
三、德國行政行為存續(xù)力與公定力概念之異同
四、中國行政法行政行為存續(xù)力術語的含義
第四節(jié) 中國行政法行政行為存續(xù)力與相關效力之辨析
一、存續(xù)力與公定力
二、存續(xù)力與先定力
三、存續(xù)力與確定力
四、存續(xù)力與不可爭力
五、存續(xù)力與不可變更力
六、存續(xù)力與自縛力
第五節(jié) 中國行政法之行政行為形式存續(xù)力與實質存續(xù)力
一、我國學者對德國行政行為形式存續(xù)力與實質存續(xù)力的認識
二、德國行政行為形式存續(xù)力與實質存續(xù)力概念的本質內涵
三、德國行政行為形式存續(xù)力與實質存續(xù)力之間的關系
四、中國行政法行政行為形式存續(xù)力與實質存續(xù)力術語的含義
第六節(jié) 中國行政法行政行為存續(xù)力理論之科學建構
一、德國行政行為存續(xù)力理論和制度的價值與意義
二、德國行政行為存續(xù)力理論的借鑒與移植
三、中國行政法行政行為存續(xù)力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七節(jié) 行政行為存續(xù)力與法的安定性原則
一、法的安定性原則之含義
二、法的安定性與行政行為之存續(xù)
三、存續(xù)力與行政程序重開
四、存續(xù)力與行政訴訟案件的再審
第八節(jié) 行政行為存續(xù)力與合法預期保護原則
一、合法預期保護原則的含義
二、合法預期保護原則所保護的權益范圍
三、存續(xù)力與合法預期保護
第九節(jié) 行政行為存續(xù)力與合法信賴保護原則
一、合法信賴保護原則的含義
二、合法信賴保護原則與合法預期保護原則
三、合法信賴保護原則所保護的權益范圍
四、存續(xù)力與合法信賴保護
第十節(jié) 行政行為存續(xù)力的產生、發(fā)展及消亡
一、存續(xù)力的產生
二、存續(xù)力的發(fā)展
三、存續(xù)力的消亡
第七章 行政行為的拘束力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拘束力概念界說
一、拘束力術語的含義
二、拘束力單列之必要性
三、拘束力的基本分類
第二節(jié) 拘束力與相關行政行為效力之辨析
一、拘束力與跨程序拘束力
二、拘束力與構成要件效力
三、拘束力與確認效力
四、拘束力與不可爭力
五、拘束力與既決力
六、拘束力與自行執(zhí)行力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的形式拘束力與實質拘束力
一、形式拘束力的行政程序性、形式性、相對性
二、實質拘束力的司法程序性、實質性、絕對性
三、形式拘束力與實質拘束力區(qū)分的意義
第四節(jié) 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的拘束力
一、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拘束力義務的內容
二、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拘束力義務的表現(xiàn)形式
三、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拘束力義務的實現(xiàn)
第五節(jié) 行政行為對行政機關的拘束力
一、行政行為對原行政機關的拘束力
二、行政行為對平級行政機關的拘束力
三、行政行為對上級行政機關的拘束力
四、行政行為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拘束力
第六節(jié) 行政行為對司法裁判的拘束力
一、行政行為對司法裁判的拘束力之應然性分析
二、“形式拘束力”等同于“實質拘束力”的危害
三、行政行為對司法裁判的拘束力問題之本質
四、行政行為對司法裁判的拘束力相關制度之發(fā)展與完善
第七節(jié) 行政行為拘束力的產生、發(fā)展及消亡
一、拘束力的產生
二、拘束力的發(fā)展
三、拘束力的消亡
第八章 行政行為的強制力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強制力概念界說
一、強制力術語的含義
二、強制力的主要內容
三、強制力的基本分類
第二節(jié) 強制力與相關行政行為效力辨析
一、強制力與拘束力
二、強制力與實現(xiàn)力
三、強制力與實行力
四、強制力與執(zhí)行力
五、強制力與強制執(zhí)行力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的形式強制力與實質強制力
一、形式強制力的行政程序性、形式性、相對性
二、實質強制力的司法程序性、實質性、絕對性
三、形式強制力與實質強制力區(qū)分的意義
第四節(jié) 行政行為強制力概念的理論依據
一、符號學之語義學原理的根本要求
二、反映和揭示行政行為效力本質的根本要求
三、建構科學的行政行為效力內容論的根本要求
第五節(jié) 行政行為強制力概念的實踐基礎
一、實踐中“廣義型”行政行為概念
二、行政行為義務內容的差異性
三、行政行為義務主體的多樣性
第六節(jié) 行政行為強制力制度的改革與發(fā)展
一、行政強制執(zhí)行制度
二、行政復議或訴訟(不)停止執(zhí)行制度
三、行政非訴執(zhí)行制度
四、訴前禁令制度
第七節(jié) 行政行為強制力的產生、發(fā)展及消亡
一、強制力的產生
二、強制力的中止與恢復
三、強制力的消亡
第九章 行政行為的效力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之無效
一、行政行為無效的含義
二、行政行為無效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三、行政行為無效判斷與識別標準諸說
四、行政行為無效判斷與識別的通常標準
五、行政行為無效判斷與識別的根本標準
第二節(jié) 行政行為之有效
一、行政行為合法與有效
二、行政行為形式效力之有效
三、行政行為實質效力之有效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之生效
一、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
二、行政行為有效與生效
三、行政行為形式效力之生效
四、行政行為實質效力之生效
第四節(jié) 行政行為之失效
一、行政行為失效與效力的終止
二、行政行為形式效力之失效
三、行政行為實質效力之失效
第五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的其他形態(tài)
一、行政行為效力之中止
二、行政行為效力之恢復
第十章 行政行為效力本質論、內容論及形態(tài)論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本質論的建構及其意義
一、行政行為效力本質問題研究現(xiàn)狀
二、行政行為效力本質論之理論建構
三、行政行為效力本質論的價值與意義
第二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內容論的建構及意義
一、行政行為效力內容問題的諸多觀點與學說
二、行政行為效力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區(qū)分及意義
三、行政行為效力內容問題現(xiàn)有學說的缺陷與不足
四、行政行為效力之普遍性理論:“兩質態(tài)論”
五、行政行為效力之特殊性理論:“三效力說”
六、行政行為效力內容論之理論建構
七、行政行為效力內容論的價值與意義
第三節(jié) 行政行為效力形態(tài)論的建構及意義
一、行政行為效力形態(tài)問題研究現(xiàn)狀
二、行政行為效力形態(tài)問題研究的基礎和前提
三、行政行為效力形態(tài)論之理論建構
四、行政行為效力形態(tài)論的價值與意義
第十一章 “兩質態(tài)論”與“三效力說”:法律效力之普適性理論
第一節(jié) “兩質態(tài)論”與“三效力說”之法理學意義
一、豐富與發(fā)展法的效力理論
二、指導部門法法律行為效力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三、指導立法、執(zhí)法及司法實踐
第二節(jié) “兩質態(tài)論”與“三效力說”之公法學意義
一、指導立法行為效力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二、指導行政行為效力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三、指導司法行為效力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第三節(jié) “兩質態(tài)論”與“三效力說”之私法學意義
一、指導民事合同效力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二、指導單方法律行為效力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三、指導表意事實行為效力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四、指導民事仲裁相關問題的研究
結語 法律、語言與文化:建構當代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
一、法律實踐及法學研究中的語言與文化
二、本書可能的理論貢獻
三、未來研究之展望與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