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熾火琳瑯東南鄉(xiāng)(新石器時期及先秦)
臺州市區(qū) 早的文明曙光——新石器晚期遺址:靈山遺址
“消逝”的王族——小人尖西周祭壇遺址之謎
神秘的人文密碼——共和巖畫
第二章 千峰翠色拂仙風(秦漢六朝)
隱匿的道家福地——梅福隱居梅家山
臺州古代工商業(yè)濫觴之地——桐嶼青瓷窯址
書圣的遺跡——王羲之墨池
仙與人的界限——水仙洞和晉井
第三章 海上佛國多古剎(隋唐五代)
鄉(xiāng)間無處不梵音——路橋隋唐寺院
大師東渡暫止的足跡——鑒真駐錫禪林寺
錢王與路橋母親河——吳越國時期造南官河
第四章 人杰地靈宋時韻(兩宋)
十里長街的形成——妙智寺與甘五間
風細月明江自潮——兩宋年間路橋水利
路橋的“橋”——宋代橋梁
為宋微宗治病的高道——委羽真人范锜
宋高宗逃難賜名?——路橋地名溯源
螺洋始遷祖的故事——余元卿負母稱孝子
若得山花插滿頭——桐嶺長大的才女嚴蕊
南宋事功學派與路橋——葉適講學及其民間崇拜
大海纖塵知近陸——趙處溫洪洋建義莊
第五章 文才武略話英雄(元代)
天高皇帝遠——方國珍洋嶼起義
保境安民——方氏兄弟經濟文教建設
死于非命的越國公——方國璋折戟仙居縣
生世真飄忽——文武雙全話方行
書香大族——清洋陶家
中華勤學典范——陶宗儀積葉成書
第六章 海波清平百姓安(明代)
比戚繼光 早的抗倭名將——城隍爺方明謙
一封書信,兩段禍事——包彝古參修《永樂大典》
及明成祖御批案
鄉(xiāng)紳的理想——林華本建品橋書院
一場鄉(xiāng)間的名士詩宴——林灝素餐雅宴
滄海桑田說筑塘——明代筑塘:丁進塘、洪輔塘、四府塘
英勇智慧的抗倭民團——明代路橋抗倭
只留清氣滿乾坤——明代路橋廉政人物
第七章 一代鄉(xiāng)賢顯風流(清代)
蔚蔚文風滿潞水——路橋文昌閣及文達書院
惜哉敦說樓——李誠儒林建世業(yè)
誤入園扉竟白頭——蔡濤充軍魂斷兩地
來自民間的皇家衣料貢品——羅寶書、羅存霖開發(fā)殿前絹
近代治水模范——吳雷筑堤修閘
大雅扶輪,卓而不群——扶雅書院創(chuàng)辦記
一門秀才和一門名醫(yī)——箕山沈氏
承前啟后的御史大人——“月河漁隱”楊晨
詩意路橋話詩社——月河吟社和月河詩鐘社
曾與人間抱不平——應萬德反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