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如何在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中提升人的游憩行為體驗,以此提升城市品質,在當下已成為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熱點研究問題。使用者對城市公園中的游憩體驗滿足不僅體現在空間設施的資源供給(“物質接觸”),還體現在游憩過程中的社會交往(“社會接觸”)。和城市社區(qū)生活圈的“日常功能供給”結構不同,游憩功能的空間 多的是呈現出以游憩資源為“錨點”構成的城市網狀結構。本書根據游憩資源分布“不平衡”現象得出城市公園的“社交功能”“游憩體驗”“人文價值”三個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將 規(guī)劃學者梁鶴年教授“城市人”理論的“自存一共存”平衡價值觀點作為理論依據,“人事時空”四維度要素作為方法依據,提出針對城市公園的游憩行為理論結構假設,進而提出“游憩網”理論。“游憩網”理論是基于空間資源平衡的原則,堅持實現城市公園人文價值、社交功能、游憩體驗三個價值取向的城市公園規(guī)劃理論。為了驗證該理論的結構假設,本書以鄭州市為例進行了相關實證研究,并 終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