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9.00
作 者: | 陳少青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19777319 | 出版時間: | 2023-11-01 | 包裝: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導言
上篇溯源
第一章 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jié) 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萌芽
一、可罰性概念的系統(tǒng)性闡釋
二、可罰的違法性的術語確立
第二節(jié) 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發(fā)展
一、可罰性與違法性的初步融合
二、勞動爭議案件的違法性判斷
第三節(jié) 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完成
一、佐伯教授的可罰的違法性理論
二、藤木教授的可罰的違法性理論
第四節(jié) 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反思
一、木村教授對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批判
二、前田教授對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重構
三、司法實務對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質(zhì)疑
小結
第二章 我國刑法中的可罰的違法性理論
第一節(jié) 中日刑法理論的共通性
第二節(jié) 罪量與違法性的“量”
一、具體的罪量要素與違法性的“量”
二、抽象的“但書”條款與違法性的“量”
第三節(jié) 刑民關系與違法性的“質(zhì)”
一、概念厘清與爭點歸納
二、刑民關系與違法一元論
三、刑民關系與違法相對論
第四節(jié) 可罰的違法性理論的本土適用路徑
一、違法性要件與可罰性要件的關系
二、法律效果與犯罪成立要件的關系
小結
中篇續(xù)造
第三章 罪量與可罰性
第一節(jié) 罪量含義的實質(zhì)解讀
一、罪量要素的兩種機能
二、罪量與可罰性的關聯(lián)
三、罪量概念的合理性
第二節(jié) 當罰性之罪量要素的定位
一、罪量要素的程序意義之否定
二、當罰的違法性中的不法程度
第三節(jié) 當罰性之罪量要素的類型
一、第三方介入要素
二、外部間接要素
第四節(jié) 要罰性之罪量要素的性質(zhì)
小結
第四章 刑民關系與違法論之反思
第一節(jié) 法秩序統(tǒng)一與一般違法
一、法秩序統(tǒng)一性的兩種解讀
二、一般違法概念的必要性
第二節(jié) 違法一元論之反思
一、嚴格一元論:違法概念不能形式化理解
二、緩和一元論:刑法不具有二次規(guī)范性
三、刑民視角下的違法論:何為“民事違法”
第三節(jié) 違法相對論之反思
一、一般違法概念被取消
二、法秩序統(tǒng)一性被架空
小結
第五章 刑民關系與法律效果論之構建
第一節(jié) 法律效果的銜接機能
一、行為規(guī)范與裁判規(guī)范的區(qū)分
二、違法性與法律效果的并立
三、民法的規(guī)范屬性與刑民連接
第二節(jié) 法律效果沖突的成因
一、相對性限度的判斷標準
二、法律效果沖突的形成機理
第三節(jié) 法律效果沖突的消解
一、相對沖突:規(guī)范目的整體一致
二、絕對沖突:規(guī)范目的明顯對立
小結
下篇適用
第六章 刑民關系的再思考
第一節(jié) 刑民交叉與刑民關系
一、“刑民交叉”概念確有存在的必要
二、“刑民交叉”與“刑民關系”的關聯(lián)性
第二節(jié) 刑民關系的三個維度
一、宏觀:法秩序統(tǒng)一與刑民法域的協(xié)調(diào)
二、中觀:刑民規(guī)范適用中的交叉與界分
三、微觀:犯罪構成要件的實質(zhì)解釋方法
小結
第七章 刑民沖突的消解:侵占不法原因給付物的法律規(guī)制
第一節(jié) 違法論語境下刑民沖突的消解
一、理論梳理
二、爭點剖析
第二節(jié) 法律效果論語境下刑民沖突的消解
一、刑民評價對象的同一性
二、刑民規(guī)范目的存在對立
第三節(jié) 目的性限縮:民法的適用區(qū)間
一、民事不法原因給付的規(guī)范目的
二、民事不法原因給付的要件解讀
第四節(jié) 區(qū)分說之修正:刑法的規(guī)制范圍
一、現(xiàn)有區(qū)分說的不足
二、侵占罪的成立范圍
小結
第八章 刑民界限的劃定: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qū)分
第一節(jié) 刑事詐騙的限縮路徑
一、限縮行為路徑
二、限縮結果路徑
第二節(jié) 限縮結果路徑之否定
一、財產(chǎn)法益實體的雙重構造
二、財產(chǎn)損失的具體判斷方法
第三節(jié) 限縮行為路徑之修正
一、欺騙的內(nèi)容應當重要或基礎
二、非法占有目的阻斷民事救濟
三、民事救濟可能性與刑民界分
第四節(jié) 欺騙行為的實質(zhì)限定
一、行為認定:欺騙程度與欺騙內(nèi)容
二、案件處理:救濟無力與難尋真相
小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