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從事象而非從理念出發(fā)的民族舞蹈學研究
單元 民族舞蹈學中國學派的當代建構
一、薩克斯《世界舞蹈史》與民族舞蹈學建構的邏輯起點
二、“民族音樂學”作為民族舞蹈學建構的學理鏡鑒
三、資華筠《舞蹈生態(tài)學》建立的“可操作性概念與方法
四、舞蹈研究的科學化建立在舞蹈形態(tài)單位的級層性上
五、世界舞蹈文化圈的界說與東、西方舞蹈文化異同的比較
六、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播布兩種或可互補的主張
第二單元 民族舞蹈學研究的田野與田野的研究
一、鮑昌:民族舞蹈學視閾的舞蹈發(fā)生學研究
二、王元麟:民族舞蹈學視閾的舞蹈美學研究
三、孫景?。好褡逦璧笇W視閾的舞蹈集成研究
四、楊德鏊:民族舞蹈學視閾的舞蹈田野研究
第三單元 古代舞蹈史與民族舞蹈學研究的聯通共洽
一、“民族舞蹈學”視閾中的《世界舞蹈史》
二、甲骨卜辭研究需要聯通“民族舞蹈學”
三、《詩經》《楚辭》中的古代民族舞蹈學研究
四、《樂府詩集》是“中國民族舞蹈學”的古代史
五、《東京夢華錄》與《武林舊事》的“都市民俗”
六、從《跳月記》《跳神》看古代舞蹈的活態(tài)存續(xù)
第四單元 夷樂:從“獻樂柔遠”模式到“多元一體”格局
一、從西周的“朱離”到西漢的《靡訶,兜勒》
二、“娛密座,接歡欣”需要“貌姝妙以妖蠱
三、“十部樂”集大成旨在“獻樂柔遠”“政化圣明”
四、“斥夷狄之新聲”與“追三代之遺音”
五、宋、元、明、清的“復古禮”與“變今樂”
六、“多元一體”格局中“邊疆民族舞蹈”三大播布區(qū)
七、舞蹈“鍋莊”是藏緬語族播布區(qū)的“歲時之樂”
八、苗瑤語族的“祀盤瓠”與壯侗語族的“春堂舞”
九、阿爾泰語系遼闊播布區(qū)中的“美美與共
第五單元 “秧歌”的淵藪與漢族民間舞的文化體征
一、“秧歌”是漢族民間舞的根脈所在
二、齊魯文化區(qū)塊“秧歌”的“推、擰、抻”
三、燕趙文化區(qū)塊“秧歌”的“拉骨抻筋”
四、晉陜文化區(qū)塊“秧歌”的“走、擺、扭”
五、關東文化區(qū)塊“秧歌”的“穩(wěn)中浪”
六、秧歌“大場”世俗情趣后的“象數結構”
七、秧歌“小場”情、逗、丟、氣的表演模態(tài)
八、近代漢族民間舞是宋、元以后一種“畸形發(fā)展”的結果
九、秧歌作為“村田樂”源自祈年的“御田祖”
十、“秧歌”名稱的北上及其義涵的泛化
第六單元 中華龍舞的儀式功能與意象淵源
一、云集“武林高手”的嶺南龍舞
二、扎草插香、踏碇擬形的江南龍舞
三、巨得雄渾、細得精巧的兩湖龍舞
四、龍舞的包容凝聚與跨界集成
……
第七單元 中華鼓舞的鏗鏘氣象與文化隱蹤
第八單元 中華燈舞的明燭隱喻與社火歡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