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韻《在山那邊》北方的大山深處,一個由荒頽如廢墟的百年老屋改建的客棧“青山棧”,拔地而起,突兀,冒犯,如同一個入侵者。卻也沉默,包容,有耐心,善于傾聽。來此地的人,無論是它的設計者、創(chuàng)建者,或投宿的旅人,無論喧嘩熱鬧,或失意落魄,在這里,都如同一個命運給予的小小饋贈——意外地,你會被聽到。而這些疲憊不堪的旅者,或許也會聽到一些意外的聲音,不僅是風聲,水聲,鳥鳴聲,林濤聲,可能還會有一些別的東西,與靈魂有關。陳永和《歸去來兮》臨近退休的律師林抵達接手了最后一次辯護工作,被辯護人是一個九十歲的殺人犯,他殺死了一個八十六歲的老人,但殺人犯內心卻拒絕律師辯護。法庭上他既認罪又不認罪,但因昏倒在法庭上,法庭終止了審判,在搶救他時,人們發(fā)現他身上寫著“不要搶救我”幾個字。圍繞著殺人的性質和要不要搶救近似植物人的殺人者,林律師展開了調查。從傳統(tǒng)倫理到個人選擇,小說從不同方面多層次地展現了人生最后一關的復雜性——它靜默如謎。賀淑芳《蛻》小說聚焦于一個創(chuàng)傷后的馬來西亞華人家庭,跨越三代,由講述三個女性人物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關系,在日常中展示出華人移民在馬來西亞的生存境遇,深度探討了這一群體的身份認同、社會地位、精神困境等問題。楊紹斌《午后之光》功成名就的建筑設計院院長羅家輝在步入人生巔峰的那一年,遇到了新來的室內設計師朱泥,這個比他的女兒大不了幾歲的青年女性,迅速激起了他內心深處不可遏制的欲望。以愛的名義征服與占有,是雄性面對所有獵物的本能反應,而一封舉報信讓他一夜之間從山巔滾落,身敗名裂。欲望過后一地狼藉,中年男人羅家輝低頭拼湊起迷亂的靈魂,試圖穿越人生的至暗時刻,在孑然一身的放逐中,人性與良知最終成為從生命的裂縫中穿越而來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