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推薦序(馮應謙)
自序 透過游戲看世界
2022 《文字游戲》:中國獨立游戲的新浪潮
文字勇士:游戲懷舊的創(chuàng)新方式
從萌芽到新浪潮:獨立游戲簡史
中國獨立游戲的現在與未來
2021 《多蘿西之家》:電子游戲中的非裔話語
虛擬維度:多蘿西一家的安家困境
社會維度:兩個底特律
歷史維度:種族區(qū)隔與中產化
另一種未來:透過游戲反思種族平等
2021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移動電競時代的跨媒介敘事
帝國想象:讀者眼中的“哈利•波特”小說
卡牌對戰(zhàn):玩家眼中的《魔法覺醒》游戲
移動電競:電競時代的國產游戲生產
2019 今天的這座靈劍山,與進擊的游戲世代
解碼游戲感:從觀眾到云玩家
王陸的冒險游戲:從十里坡到靈劍山
進擊的游戲世代:從中國風到仙俠風
2019 全球南營:游戲中的族裔話語與地域差異
全球北營與族裔編碼:游戲中的種族刻板印象
全球南營與族裔解碼:通過電子游戲抵抗
全球語境下的中國游戲文化困境
2018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AR游戲與青年震蕩
阿爾罕布拉宮游戲:時空交錯的格拉納達
人工智能時代的旅游游戲
技術與青年震蕩:次元壁引發(fā)的雙重焦慮
2018 《捏臉游戲》:濾鏡面前人人平等嗎?
虛擬化妝術:被撕裂成數據碎片的身體
錯失恐懼癥:虛擬化妝時代的展示焦慮
技術壟斷時代的數字神話:濾鏡面前人人平等?
2017 《旅行青蛙》:箱庭空間、禪派治愈與技術消費
箱庭空間與東方“枯山水”景觀
“禪派游戲”的治愈體驗
禪派箱庭外殼下的技術消費
2017 《手機疑云》:電子游戲中的酷兒性
手機:魔圈的消解與游牧空間的建構
“正常”的麻煩:作為程序修辭的酷兒話語
從酷兒游戲到酷兒游戲研究
2016 《失蹤》:嚴肅游戲與女性保護
被綁架的女孩
通過嚴肅游戲揭示女性困境
從解救到幫助她們融入社會
2016 《陰陽師》:國產游戲的突圍
陰陽師:中國古儺文化的亞洲之旅
混雜游戲:類型融合的全盛時代
調和眾口:為玩家服務的國產游戲
2015 《王者榮耀》:網絡競技與消費邏輯
架空歷史化的競技場
消費至上與數字勞工
癮與戒癮對青少年的雙重盤剝
2013 《新天龍八部》:游戲大片中的旅行
《新天龍八部》與游戲大片
游客化的玩家
消費驅動的玩家
感官修辭的幻象
2012 橙光游戲:越軌者寓言與性別異托邦
從網頁視覺小說到參與式游戲社區(qū)
“耽美”游戲角色的生產與消費
橙光用戶:游戲圈的越軌者
2012 《卡通農場》:用游戲想象鄉(xiāng)村
浪漫鄉(xiāng)村:游戲中的虛擬農家樂
暗黑童話:用都市符號改寫鄉(xiāng)村
增長神話:農場游戲的悖論
2011 性別養(yǎng)成游戲:解碼游戲中的女性神話
游戲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消費困境:當游戲照進現實
生產困境:游戲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關愛女性,推動游戲中的性別多樣化
1995 《仙劍奇?zhèn)b傳》:90年代的奇幻江湖
奇幻江湖中的游戲敘事
中國游戲社群的俄狄浦斯軌跡
現代性跳轉中的李逍遙
1988 批判性游戲:做頭號玩家的正確姿勢
批判式游戲:玩家與制作者的兩種視角
電子游戲史中的批判傳統(tǒng)
游戲素養(yǎng):游戲中的批判思維
1980 世界游戲語境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海外游戲:南營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國產游戲:消費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文化遺產:促進傳統(tǒng)文化與電子游戲互動的一種視角
未來中國游戲中的文化遺產
1972 無盡的任務:從競技游戲到電競直播
電競研究指南:透過民族志看世界
無盡的任務:休閑玩家和高級玩家的跨次元游戲
從職業(yè)玩家到媒體景觀:游戲競技的產業(yè)化
構建媒體事件:直播文化中的電子競技
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電競文化
1967 互動電影:電影與游戲的跨媒介融合
互動電影的緣起
數字吸引力時代的游戲式電影
以好萊塢為靈感的電影游戲
互動電影的未來
結語 游戲素養(yǎng)的用途
注釋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