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戲劇藝術中國傳統(tǒng)戲劇圖像志(全十卷)

中國傳統(tǒng)戲劇圖像志(全十卷)

中國傳統(tǒng)戲劇圖像志(全十卷)

定 價:¥2980.00

作 者: 劉文峰 主編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3973215 出版時間: 2024-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tǒng)戲劇圖像志》(全十卷)是浙江音樂學院戲劇學研究所申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編號21BB028)的最終成果,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2024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由前言、綜述、戲曲的淵源、北曲雜劇、南戲傳奇、近現(xiàn)代地方戲概述、戲曲舞臺美術、戲曲演出場所、戲曲與民俗、戲曲與傳統(tǒng)美術、中國戲曲中外文化交流等22章及中國傳統(tǒng)戲劇大事年表、參考文獻組成。全書十卷,圖片7595張,文字70余萬。全書用圖像反映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歷史風貌,輔以文獻資料揭示中國傳統(tǒng)戲劇形成、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作者簡介

  劉文峰,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就被分配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工作,從事戲曲史論研究和教學 40 多年。曾擔任中國戲曲志編輯部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原文化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推薦聯(lián)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先后參加和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戲曲志》《北京戲劇通史》《清代戲曲發(fā)展史》《中國近代戲曲史》《中國少數(shù)民族戲曲劇種發(fā)展史》《全國劇種劇團現(xiàn)狀調查報告集》《中國戲曲音像資料數(shù)字化工程》《京劇大典》《中國大百科全書 戲曲學》第三版等編纂工作。

圖書目錄

總目錄
第一卷
第一章 綜述
003 一、中國戲曲的基本特征
008 二、中國戲曲的多樣性
018 三、中國傳統(tǒng)戲劇保護、傳承特點
第二章 戲曲的淵源
026 一、先秦歌舞
043 二、漢代與南北朝時期的百戲
068 三、隋唐樂舞與歌舞戲
第三章 北曲雜劇
100 一、宋金雜劇
111 二、元明雜劇
112 元代雜劇作家及作品
141 明代雜劇作家及作品
146 三、北雜劇的藝術形式
第四章 南戲傳奇
155 一、南戲的早期作品
163 二、傳奇作家作品
213 三、南戲的聲腔與特點
213 海鹽腔
216 余姚腔
216 弋陽腔
218 青陽腔
219 昆山腔
第五章 近現(xiàn)代地方戲概述
241 一、雅部的衰落與花部的崛起
254 二、花雅之間的競爭與融合
264 三、戲曲改良運動的得失
281 四、戲曲改革與傳統(tǒng)戲劇保護傳承
第六章 祭祀儀式劇與古老劇種
325 一、祭祀儀式劇
325 目連戲
337 賽戲
341 隊戲
348 鑼鼓雜戲(跳戲)
357 人偶戲
360 儺戲
375 打城戲
378 海州童子戲
379 二、南方的古老劇種
379 莆仙戲
387 梨園戲
395 潮劇
399 高甲戲
405 正字戲
409 白字戲
411 西秦戲
413 調腔
419 瓊劇
423 三、北方的古老劇種
423 柳子戲
427 絲弦
430 越調
433 老調
435 耍孩兒戲 
第二卷
第七章 梆子腔及其主要劇種
003 一、梆子戲的源流與形成
011 二、梆子戲興盛原因及其影響
020 三、梆子腔的主要劇種
020 秦腔
057 同州梆子
060 漢調桄桄
062 蒲州梆子(蒲?。?br />101 中路梆子(晉?。?br />147 北路梆子
192 上黨梆子
226 河南梆子(豫劇)
244 宛梆
248 河北梆子
272 山東梆子
275 萊蕪梆子
277 章丘梆子
277 棗梆
278 西調
279 淮北梆子
281 徐州梆子
283 四、梆子劇種的相互關系
第八章 多聲腔劇種
289 一、西南地區(qū)的多聲腔劇種
289 川劇
337 滇劇
349 二、華南地區(qū)的多聲腔劇種
349 湘劇
365 祁劇
368 辰河戲
372 常德漢劇
375 桂劇
380 粵劇
402 三、華東地區(qū)的多聲腔劇種
402 婺劇
422 紹劇
435 甌劇
443 贛劇
462 東河戲
464 閩劇
第三卷
第九章 皮黃聲腔劇種
003 一、皮黃的源流
007 二、皮黃聲腔的主要劇種
007 漢劇
016 徽劇
024 漢調二黃
028 宜黃腔
030 廣東漢劇
第十章 皮黃聲腔劇種之京劇
039 一、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
075 二、京劇代表人物
075 生腳及其擅演劇目
第四卷
001 旦腳及其擅演劇目(上)
第五卷
001 旦腳及其擅演劇目(下)
107 凈腳及其擅演劇目
192 丑腳及其擅演劇目
256 三、京劇代表劇目
256 傳統(tǒng)戲
289 新編歷史故事戲
298 現(xiàn)代戲
第十一章 民間小戲
325 一、花鼓灘簧戲
354 二、采茶戲
366 三、花燈戲
377 四、秧歌戲
393 五、道情戲
402 六、二人臺、二人轉
417 七、眉戶曲子戲
第六卷
第十二章 新興劇種
003 一、評劇
024 二、越劇
036 越劇代表人物
079 越劇代表劇目
122 三、滬劇
127 四、淮劇
133 五、錫劇
137 六、揚劇
139 七、甬劇
146 甬劇代表人物
150 八、蘇劇
159 九、薌劇
163 十、姚劇
165 十一、廬劇
168 十二、黃梅戲
169 黃梅戲代表人物
174 黃梅戲代表劇目
182 十三、呂劇
183 呂劇代表人物
184 呂劇代表劇目
188 十四、河南曲劇
192 十五、楚劇
197 十六、吉劇
201 十七、龍江劇
206 十八、北京曲劇
209 十九、黔劇
210 二十、青海平弦戲
217 二十一、隴劇
218 二十二、滑稽戲
第十三章 少數(shù)民族劇種
227 一、少數(shù)民族劇種概述
231 二、戲曲的民族特征
239 三、代表劇種
239 藏戲
264 蒙古劇
267 維吾爾劇
272 白劇
286 傣劇
294 彝劇
304 侗劇
311 壯劇
329 布依戲
334 苗劇
339 唱劇
340 毛南戲
342 新城戲
350 佤族清戲
353 章哈劇
第十四章 木偶戲
359 一、木偶戲概述
362 二、木偶戲造型
第七卷
第十五章 皮影戲
008 一、陜西皮影戲
008 華縣皮影戲
036 西路皮影戲
043 二、山西皮影戲
043 晉南皮影戲
059 孝義皮影戲
072 三、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
078 四、唐山皮影戲
080 明清及民國時期皮影造型
099 皮影頭茬造型
108 皮影人物造型
123 演出場面
128 五、復州皮影戲
135 六、凌源皮影戲
141 七、海寧皮影戲
146 八、陸豐皮影戲
148 九、江漢平原皮影戲
第十六章 戲曲表演
155 一、腳色行當
158 二、人物扮相
158 清宮昇平署戲曲扮相圖譜
434 齊如山編梅蘭芳訪美畫軸中的扮相
446 郝壽臣凈腳扮相
第八卷
001 其他劇種扮相
044 少數(shù)民族戲曲裝扮
063 三、表演身段和特技
125 齊如山編梅蘭芳訪美畫軸中的舞蹈身段
第十七章 戲曲舞臺美術
197 一、臉譜
197 臉譜的形成和發(fā)展
206 梆子聲腔劇種的臉譜
240 皮黃聲腔劇種與京劇的臉譜
274 其他地方戲臉譜
307 二、臉譜的色彩與圖案構成
313 三、臉譜圖案的程式化與標識性
314 凈腳臉譜譜式
323 丑腳臉譜的譜式
330 歷代戲曲臉譜藏家
340 齊如山編梅蘭芳訪美畫軸中的臉譜
401 四、面具
402 面具的起源與流變
462 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戲劇面具
471 中國傳統(tǒng)戲劇面具的功能
第九卷
001 五、布景裝置
001 布景
049 裝置
051 清平署道具
052 齊如山編梅蘭芳訪美畫軸中常用砌末裝置
057 六、服飾
058 承德避暑山莊宮廷戲衣
068 傳統(tǒng)戲曲服裝
091 少數(shù)民族戲曲服飾
104 齊如山編梅蘭芳訪美畫軸中的服飾
第十八章 戲曲音樂
133 一、戲曲音樂的構成及類型
133 二、戲曲聲腔的流變
139 三、伴奏樂器及樂隊建制
139 伴奏樂器
139 樂隊建制
172 齊如山編梅蘭芳訪美畫軸中的戲曲常用樂器
176 四、曲譜
第十九章 戲曲演出場所
185 一、概述
185 劇場的變遷
195 齊如山編梅蘭芳訪美畫軸中的戲臺
204 二、戲曲劇場經典案例
204 廟宇劇場
267 宮廷王府劇場
281 會館劇場
313 宗祠劇場
327 園林和過街劇場
335 臨時性劇場
339 三、演出場所的形制與觀演關系
第二十章 戲曲與民俗
359 一、節(jié)慶演出習俗
374 二、廟會演戲習俗
401 三、戲班規(guī)章習俗
401 組班
402 班規(guī)
405 演出流程
418 四、民俗對戲曲審美的影響
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戲曲與傳統(tǒng)美術
003 一、清代宮廷戲畫
179 二、《點石齋畫報》中戲曲相關作品
191 三、戲曲壁畫
197 四、戲曲年畫
222 五、戲曲瓷畫
227 六、戲曲彩塑
236 七、山西平遙紗閣戲人
245 八、戲曲雕刻
245 木雕
282 磚雕、石雕
291 九、戲曲剪紙
299 十、戲曲刺繡
303 十一、戲曲動畫
第二十二章 中國戲曲中外文化交流
375 中國傳統(tǒng)戲劇大事年表
481  參考文獻
489 攝影和圖片提供單位和個人
490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