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道可道:老子的道論

道可道:老子的道論

道可道:老子的道論

定 價:¥108.00

作 者: 馮國超
出版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5414515 出版時間: 2024-09-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道論哲學是老子的創(chuàng)新之一,從道論看,老子是道家的祖師,亦是整個中國哲學的開山鑿路人。他的道論哲學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空前未有的。“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在《老子》中,有大量關于“道”的論述。本書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對老子的道論展開系統(tǒng)的論述:一是老子之“道”的確切含義及豐富意蘊;二是“道”與天地及萬物的關系;三是修道得道的途徑和具體方法;四是知“道”守“道”的重要性;五是《老子》中與“道”相關的重要概念術語及其含義。

作者簡介

  馮國超,198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9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中國哲學史專業(yè)碩士學位?,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研究》編輯部副編審。專著主要有《國學經(jīng)典規(guī)范讀本》中的《周易》《山海經(jīng)》《孫子兵法》《論語》等。曾主編《中華大字典》,并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光明日報》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老子之“道”的確切含義及豐富意蘊
 
第一節(jié) 老子之“道”的確切含義 / 009
一、歷代學者對老子之“道”的解釋及存在的不足 / 009
二、“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一書中對“道”之含義的唯一直接解釋 / 012
 
第二節(jié) “道”之本體的特點 / 019
一、“視之不見”“聽不之聞”“搏之不得”——《老子》第十四章, 對“道”之本體的論述 / 020
二、“道之為物,惟恍惟惚”——《老子》第二十一章,論“道”之本體若有若無,模糊不清 / 034
三、“道常無名、樸,雖小”——“道”之本體永遠是無形無名且渾然整全的 / 041
四、“周行而不殆”——《老子》第二十五章,對“道”之本體存在及運行狀況的論述 / 046 《老子》中關于“道”之本體與作用關系的論述 / 051  
第三節(jié) 老子之“道”的豐富意蘊 / 069
一、“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作用可以言說,“道”之本體不可言說 / 069
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第三十七章,論“道”與“為”的關系 / 078
三、“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論“道” 運動的特點及發(fā)揮作用的方式 / 082
四、《老子》第四十一章,論“道”與世俗觀念之關系 / 087
五、“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老子》第六十二章, 論“道”的重要價值 / 093
六、“道大,似不肖”——《老子》第六十七章,論“道”之作用的特點 / 100 《老子》中“道”字的不同含義 / 105  
第二章 “道”與天地及萬物的關系
第一節(jié) “道”是天地的根源和天下萬物的母親 / 144
一、《老子》第一章,論“道”是天地的本始和萬物的母親 / 145
二、“可以為天下母”——《老子》第二十五章,論“道”是天下萬物的母親 / 154
三、“淵兮,似萬物之宗”——《老子》第四章,論“道”是萬物的宗主 / 160
 
第二節(jié) “道”創(chuàng)生萬物的具體過程 / 164
一、《老子》第四十章,論從“無”到“有”、從“有”到萬物的創(chuàng) 生過程 / 165
二、《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的確切內(nèi)涵 / 170
第三節(jié) “道”創(chuàng)生養(yǎng)育萬物而不以主宰者自居 / 179
一、“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老子》第三十四章,論“道”對萬 物的庇護養(yǎng)育 / 180
二、“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老子》第五十一章, 論“道”之“玄德” / 186
 
第三章 修道得道的途徑和具體方法
第一節(jié) “塞兌”“閉門”“滌除玄覽”——通過內(nèi)在的心靈修煉來悟道 / 200
一、“滌除玄覽”——《老子》第十章,要求清除心靈中的塵垢 / 201
二、“致虛極,守靜篤”——《老子》第十六章,論使心靈達到空無 之境的方法 / 212
三、“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老子》第十五章中變渾濁為清澈、安定為生長的修道方法 / 224
四、“挫銳”“解紛”,“塞兌”“閉門”:老子論怎樣達到至于“玄同” 之境 / 228
五、“為腹不為目”——《老子》第十二章,提倡只求內(nèi)在的滿足, 不求外在的享受 / 239 “為道日損”——修道,知識和欲望一天天減少 / 247  
第二節(jié) 通過遵行“道”的原則以得道 / 253
一、“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第十四章中介紹的悟道 之途 / 253
二、通過“無名”“閱眾甫”——《老子》第二十一章中關于把握 “道”之本體的方法 / 261
三、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老子》第二十八章提倡 通過安守柔弱、暗昧、卑辱以與“道”合一 / 267 《老子》第十章,論如何通過虛與實、為與無為的結合來把握 “道” / 275  
第四章 知“道”守“道”的重要性
第一節(jié) 知“道”守“道”的好處和作用 / 284
一、“執(zhí)大象,天下往”——《老子》第三十五章,稱守“道”者能 得天下人的衷心擁護 / 285
二、“ 侯 王 得 一 以 為 天 下 正 ”——侯 王 守“ 道 ” 而 成 為 天 下 的 君長 / 289
三、“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章, 稱圣人因得道而具有異乎常人的功能 / 294
四、“知常曰明”,“沒身不殆”——《老子》第十六章,稱知“道”者終生不會有危險 / 299
五、“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老子》第十五章,論得道者的外在表現(xiàn)和精神境界 / 302
六、“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五十五章,稱得道者能像赤子一樣精氣充盈 / 309
第二節(jié) 與“道”相背的行為及其危害 / 314
一、“不道早已”——《老子》第三十章,認為不合乎“道”的東西會提前終結 / 315
二、《 老 子 》 第 二 十 四 章, 論 悖 道 者“ 企 ”“ 跨 ”“ 伐 ”“ 矜 ” 的危害 / 322
三、“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老子》第三十八章,論不合于“道”的“前識”是愚昧的根源 / 328
四、《老子》第五十三章,論“非道”的“盜夸”之行 / 337
五、“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中與“天之道”相背的“人之道” / 344
 
第五章 與“道”相關的重要概念術語
第一節(jié) 德 / 351
一、指“道”顯現(xiàn)出來的作用 / 352
二、指得自“道”的性質、特性 / 352
三、指經(jīng)過修行而達到的境界——《老子》第六十三、第七十九章 中的“德”的含義 / 367
四、指 恩 惠、 恩 德:《 老 子 》 第 六 十 章 中 的“ 德 交 歸 焉 ” 之 “德” / 377
五、“玄德”:深奧玄妙的最高德行 / 380
六、《老子》第二十三章中的充滿爭議之“德” / 384
第二節(jié) 自然 / 390
一、《老子》中的“自然”大多指自己如此、自然而然 / 390
二、指“道”之本體——《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自然” / 400
第三節(jié) “無”與“有” / 404
一、“有”和“無”:具體事物的存在與不存在 / 405
二、“無”比“有”更為根本 / 408
第四節(jié) “無名”與“有名” / 409
一、“無名”與“有名”:“道”之本體與“道”之作用 / 410
二、“無名”與“有名”:沒有名稱與有名稱 / 410
第五節(jié) “一”與“抱一” / 418
一、“一”:包含本體與作用的宇宙萬物本原 / 418
二、持 守“ 道 ”——《 老 子 》 第 十、 第 二 十 二 章 中 的“ 抱 一 ”
的含義 / 419
三、《老子》第十四章中“故混而為一”的“一”的含義:聯(lián)合而成的整體,還是指“道”? / 422
第六節(jié) 天道 / 423
一、《老子》中的“天道”多指自然的規(guī)律 / 423
二、《老子》第四十七章中的“天道”指天體、氣候的狀況及其運行變化的規(guī)律 / 432
第七節(jié) 樸 / 436
一、《老子》第三十七章中的“樸”指“道”之本體 / 436
二、《老子》第二十八章中的“樸”既指質樸本真,亦指“道” / 437
三、《老子》第十五、第十九章等中的“樸”指質樸本真、渾厚 整全 / 439
第八節(jié) “無極”與“沖氣” / 443
一、《老子》第二十八章中的“無極”意為沒有窮盡的“道” / 443
二、《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沖氣”之所指 / 444
附 錄 《老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