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是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選“唐詩修辭史研究”結項成果基礎上加以修改充實完善而成。全著包括緒論、本論和結語三部分,以唐詩修辭現象的演變及其根源作為研究對象,對主要修辭手法和言語風格用于(或見于)不同時期、不同詩體、不同流派、不同題材唐詩中 的特點和變化進行了縱橫相結合的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考察??疾熘饕诓煌瑲v史階段唐詩修辭現象的具體分析和比較,但對與前后朝代具有明顯承傳關系的某些修辭現象,如對偶(對仗)、語音修辭、“以文為詩”的修辭現象等,也做了一定的跨朝代比較,藉此探討唐詩修辭在詩歌修辭史中的特色、地位和貢獻。緒論部分概要評述了唐詩修辭史研究的背景、基礎、內容、意義和目標,介紹了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參照和研究方法等。本論部分共分為八章,整體研究和專題研究相結合,考察唐詩修辭的演變。前六章,區(qū)分初唐、盛唐(上、下)、中唐(上、下)、晚唐四個不同歷史階段,結合詩歌體裁、流派、題材、修辭手法等角度的分類,對唐詩修辭的面貌、特點、成就、貢獻、演變等進行考察;后兩章,選取修辭手法和言語風格兩個專題,對唐詩中重點修辭手法運用的特點和變化、唐詩主要言語風格類型的創(chuàng)造和演變,進行梳理、分析和探源。結語部分梳理了唐詩修辭演變的概貌和動因,總結了唐詩修辭史研究的進展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