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西方社會心理學理論:一門學科的多元解釋路徑與當代狀況

西方社會心理學理論:一門學科的多元解釋路徑與當代狀況

西方社會心理學理論:一門學科的多元解釋路徑與當代狀況

定 價:¥88.00

作 者: 周曉虹 主編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2830377 出版時間: 2024-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當今眾多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中,恐怕還沒有哪一門學科像社會心理學這樣,歷經(jīng)百余年的發(fā)展卻依舊在研究取向上存在這樣大的分歧:心理學取向強調(diào)個體變量的重要性,社會學取向強調(diào)群體變量的重要性,文化人類學取向強調(diào)文化變量的重要性,而社會生物學取向則強調(diào)遺傳變量的重要性。難怪有的社會心理學家會將整個學科的發(fā)展困難歸咎為所有研究者都傾向“選擇”某一種取向,而未能兼顧各相關(guān)學科的觀點。本書從上述學科圍繞人性和社會行為提出的13種完全不同的解釋性理論入手,詳盡陳述了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建樹,尤其對社會心理學的危機、歐洲的反叛和本土化運動給予了全景描述。

作者簡介

  1957年生于杭州。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社會學院院長、教yu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國務(wù)院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現(xiàn)為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guī)劃評審組專家。先后出版《傳統(tǒng)與變遷:江浙農(nóng)民的社會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嬗變》(1998)、《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2002)、《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研究》(2012;英文版2016)、《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代際革命》(2015;英文版2020)、《重建中國社會學》(主編,2021;英文版2022)、《文化自覺與社會科學的中國化》(2024)、《社會心理學家是一種生活方式》(2024)及“社會心理學系列”五種(2022年起陸續(xù)出版)。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歷史研究》等雜志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30余篇。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寶鋼教師獎特等獎;2009年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2015年入選“江蘇社科名家”;2016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圖書目錄

導言 西方社會心理學的歷史演進  一 社會心理學的孕育時期  二 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時期  三 社會心理學的確立時期  四 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時期  五 社會心理學的危機與后繼影響第一編 心理學的探索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論  一 弗洛伊德的時代  二 精神分析與社會  三 精神分析的轉(zhuǎn)向  四 社會的精神分析  五 精神分析的歷史意義與評價第二章 社會學習理論  一 社會學習理論的歷史先驅(qū)  二 早期社會學習理論:模仿過程研究  三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四 若干社會行為研究  五 社會學習理論的評價第三章 群體動力學理論  一 群體動力學的產(chǎn)生  二 群體動力學的理論基礎(chǔ)  三 群體動力學的理論與研究  四 群體動力學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五 群體動力學的歷史意義與評價第四章 社會認知理論  一 社會認知理論的興起  二 認知一致性理論  三 歸因理論  四 社會認知理論的評價與展望第二編 社會學的路徑第五章 社會交換理論  一 思想來源  二 霍曼斯的行為交換理論  三 布勞的交換結(jié)構(gòu)理論  四 埃默森的交換網(wǎng)絡(luò)理論  五 社會交換理論的評價第六章 符號互動理論  一 文化背景與知識根源  二 符號互動論的先驅(qū)  三 符號互動論的基本概念  四 符號互動論的當代發(fā)展  五 符號互動理論的評價第七章 社會角色理論  一 概念的緣起與涵義  二 角色的扮演與形成  三 角色理論的體系  四 社會角色理論的評價第八章 參照群體理論  一 理論發(fā)展的主要線索  二 參照群體的比較功能  三 參照群體的規(guī)范功能  四 參照群體理論的前景與評價第三編 文化與遺傳的對壘第九章 文化與人格理論  一 理論的先驅(qū)  二 人格的文化決定論  三 文化與人格的交互作用論  四 文化與人格領(lǐng)域的晚近研究  五 歷史意義與評價第十章 社會生物學理論  一 歷史背景  二 習性學家的理論貢獻  三 社會生物學運動  四 研究現(xiàn)狀、歷史意義與評價第四編 歐洲的反叛與新的趨勢第十一章 社會表征理論  一 理論溯源  二 基本概念  三 社會表征的核心理論  四 社會表征理論的研究方法  五 社會表征理論的評價第十二章 社會認同理論  一 理論背景  二 最簡群體范式  三 社會認同過程  四 積極認同和認同威脅  五 自我范疇化  六 社會認同理論的展望第十三章 社會建構(gòu)理論  一 社會背景和理論淵源  二 主要思想脈絡(luò)  三 圍繞社會建構(gòu)的理論爭議  四 話語分析:視野與路徑  五 應(yīng)用與局限:一種批判的眼光結(jié)語 理論取向比較與學科發(fā)展趨勢  一 不同取向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比較  二 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當代趨勢參考文獻人名索引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