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基本概念與內涵
1.1.1 高斯隨機過程
1.1.2 非高斯隨機過程
1.1.3 振動疲勞
1.2研究現(xiàn)狀
1.2.1 非高斯隨機振動模擬
1.2.2 非高斯隨機振動響應分析
1.2.3 非高斯隨機振動疲勞損傷分析
1.2.4 非高斯隨機振動疲勞可靠性分析
1.2.5 非高斯隨機振動疲勞試驗技術研究
1.3本書內容安排
1.3.1 針對的主要問題
1.3.2 章節(jié)安排參考文獻
第2章 非高斯隨機載荷統(tǒng)計分析
2.1 概述
2.2 常用非高斯統(tǒng)計參數(shù)
2.3 對稱非高斯概率密度函數(shù)
2.3.1 高斯混合模型
2.3.2 參數(shù)估計
2.4 偏斜非高斯概率密度函數(shù)
2.4.1 高斯混合模型
2.4.2參數(shù)估計
2.5示例分析
2.5.1對稱非高斯隨機過程示例
2.5.2 偏斜非高斯隨機過程示例
2.6 本章小結參考文獻
第3章 非高斯隨機振動環(huán)境模擬與控制技術
3.1 基于幅值調制和相位重構的平穩(wěn)非高斯隨機振動模擬與控制
3.1.1 傅里葉系數(shù)對隨機信號非高斯特性參數(shù)的影響分析
3.1.2 基于幅值調制和相位重構的非高斯隨機振動信號生成算法
3.1.3 基于幅值調制和相位重構的非高斯隨機振動控制算法
3.1.4 示例
3.2 基于高階矩和希爾伯特譜的非平穩(wěn)非高斯隨機振動模擬
3.2.1 非平穩(wěn)非高斯隨機振動信號表征模型
3.2.2 基于高階矩和希爾伯特譜的非平穩(wěn)非高斯隨機振動模擬方法
3.2.3 示例參考文獻
第4章 非高斯隨機振動響應分析與峭度傳遞規(guī)律研究
4.1 非高斯隨機激勵下結構應力響應分析
4.1.1 單點非高斯激勵下懸臂梁應力響應分析
4.1.2 非高斯基礎激勵下懸臂梁應力響應分析
4.1.3 非高斯激勵下應力響應通用計算過程
4.2 非高斯隨機激勵下結構響應峭度傳遞規(guī)律研究
4.2.1 非高斯隨機激勵下結構響應峭度影響因素分析
4.2.2 非高斯隨機激勵信號的頻率分解
4.2.3高斯隨機激勵-結構響應信號峭度傳遞模型
4.2.4仿真驗證
4.2.5試驗驗證
4.3 本章小結參考文獻
第5章 非高斯隨機振動疲勞損傷分析與壽命計算
5.1 采樣頻率與疲勞累積損傷計算精度的關系
5.1.1 雨流計數(shù)與應力峰值
5.1.2 仿真分析
5.1.3 基于Shannon公式的應力信號重構
5.2 窄帶非高斯隨機載荷疲勞損傷計算
5.2.1 基礎理論
5.2.2 非線性變換模型
5.2.3 基于非線性變換模型的疲勞損傷計算
5.2.4 窄帶非高斯疲勞損傷計算的b-階矩法
5.3 寬帶非高斯隨機載荷疲勞損傷計算
5.3.1 高斯混合模型
5.3.2 非高斯隨機載荷功率譜分解
5.3.3 GMM-Dirlik公式與疲勞損傷估計
5.4 示例分析
5.4.1 窄帶非高斯隨機載荷疲勞壽命計算示例
5.4.2 寬帶非高斯隨機載荷疲勞壽命計算示例參考文獻
第6章 非高斯隨機振動疲勞可靠性分析
6.1 隨機載荷引起的疲勞損傷隨機性
6.1.1 雨流循環(huán)次數(shù)的隨機性
6.1.2 雨流分布引起的疲勞損傷的隨機性
6.2 P-S-N曲線估計
6.2.1 基于常幅疲勞試驗的P-S-N曲線估計方法
6.2.2 基于隨機載荷試驗的P-S-N曲線估計方法
6.3 隨機載荷作用下結構疲勞可靠性分析
6.3.1 疲勞可靠度期望
6.3.2 疲勞可靠度置信區(qū)間
6.4 示例
6.4.1 基于Monte-Carlo仿真的疲勞可靠度估計
6.4.2 基于理論方法的疲勞可靠度估計
6.4.3 結果分析參考文獻
第7章 非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方法研究
7.1 非高斯隨機激勵下結構振動疲勞累積損傷影響因素分析
7.1.1 激勵信號類型對結構振動疲勞累積損傷的影響
7.1.2 非平穩(wěn)和非高斯特性對結構振動疲勞累積損傷的影響
7.1.3 試驗驗證
7.2 隨機振動加速試驗模型
7.2.1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模型
7.2.2超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模型
7.3 基于峭度傳遞規(guī)律的超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技術
7.3.1 隨機激勵信號的局部相位調制方法
7.3.2 基于峭度傳遞規(guī)律的超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剖面生成技術
7.3.3 仿真驗證
7.4 超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策略與支撐工具
7.4.1 超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策略
7.4.2 支撐工具
7.5 超高斯隨機振動加速試驗技術應用案例
7.5.1 應用案例1
7.5.2 應用案例2參考文獻
第8章 總結與展望
8.1 總結
8.2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