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說:古時候人臣的功勞有五種,運用道德輔佐帝王建立宗廟、安定國家的稱“勛”,運用言論的稱“勞”,使用武力的稱“功”,明確等級制度的稱“伐”,累積資歷的稱“閱”。封爵的誓詞說:“使黃河變得狹如衣帶,泰山變得小如磨刀石,(封國才能滅絕。)國家因此而永遠安寧,你們的子孫后代爵位長存。”最初未嘗不想鞏固他們的根基,而是到了后裔就漸漸地衰敗弱小了。
我閱讀高祖對功臣封侯授爵的記載,考察他們開始受封的情況,以及后來喪失封爵的原因,我說:與我所聽說的情況真是大不相同!《尚書》說,“使萬國關系和協(xié)”,到了夏、商時代,有的國家已經建國幾千年。周朝封侯八百,在幽王、厲王之后,有的還見載于《春秋》一書?!渡袝分杏刑?、虞時期的侯伯,經歷夏、商、周三代一千多年,還能自我保全,藩衛(wèi)天子,這難道不是由于他們忠實地踐仁守義,尊奉天子的法規(guī)嗎?漢朝興起,功臣受封的一百多人。當時天下剛剛平定,原有的大城名都的百姓都逃亡了,可以統(tǒng)計上來的戶口數(shù)只有十分之二三,所以大侯封邑不超過一萬家,小侯封邑僅五六百戶。后來過了幾代,百姓都回到了故鄉(xiāng),封邑戶數(shù)增加,蕭何、曹參、絳侯周勃、灌嬰之類的封邑或達到了四萬戶,小侯的戶數(shù)也增加了一倍,富有程度也同樣提高了。子孫驕矜放縱,忘掉了先祖的艱難,邪惡放蕩。到太初時,百年之間,現(xiàn)存的侯爵只有五人,其余的都犯法獲罪,喪身亡國,泯滅無存了。法網(wǎng)也是稍微嚴密了一些,然而主要是他們自身不小心謹慎于當代的法令。
處在今天的時代,記述古代的做事原則,是為了借鑒,不一定要與古代完全相同。做帝王的各自有不同的禮制,不同的追求,總的說來是以成功為原則,怎么可以把古今混為一談呢?觀察人臣得到尊寵和遭受廢辱的原因,也是當代得失之林,何必求之于過去的事情?于是我恭謹?shù)赝凭抗Τ际芊獾氖寄?,把說明文字納入表中,其中頗有一些不完全了解來龍去脈的;記載那些清楚明白的,疑而不能定的闕而不錄。后來的君子,想要繼續(xù)加以記述,可以參閱這篇表。
我閱讀高祖對功臣封侯授爵的記載,考察他們開始受封的情況,以及后來喪失封爵的原因,我說:與我所聽說的情況真是大不相同!《尚書》說,“使萬國關系和協(xié)”,到了夏、商時代,有的國家已經建國幾千年。周朝封侯八百,在幽王、厲王之后,有的還見載于《春秋》一書?!渡袝分杏刑?、虞時期的侯伯,經歷夏、商、周三代一千多年,還能自我保全,藩衛(wèi)天子,這難道不是由于他們忠實地踐仁守義,尊奉天子的法規(guī)嗎?漢朝興起,功臣受封的一百多人。當時天下剛剛平定,原有的大城名都的百姓都逃亡了,可以統(tǒng)計上來的戶口數(shù)只有十分之二三,所以大侯封邑不超過一萬家,小侯封邑僅五六百戶。后來過了幾代,百姓都回到了故鄉(xiāng),封邑戶數(shù)增加,蕭何、曹參、絳侯周勃、灌嬰之類的封邑或達到了四萬戶,小侯的戶數(shù)也增加了一倍,富有程度也同樣提高了。子孫驕矜放縱,忘掉了先祖的艱難,邪惡放蕩。到太初時,百年之間,現(xiàn)存的侯爵只有五人,其余的都犯法獲罪,喪身亡國,泯滅無存了。法網(wǎng)也是稍微嚴密了一些,然而主要是他們自身不小心謹慎于當代的法令。
處在今天的時代,記述古代的做事原則,是為了借鑒,不一定要與古代完全相同。做帝王的各自有不同的禮制,不同的追求,總的說來是以成功為原則,怎么可以把古今混為一談呢?觀察人臣得到尊寵和遭受廢辱的原因,也是當代得失之林,何必求之于過去的事情?于是我恭謹?shù)赝凭抗Τ际芊獾氖寄?,把說明文字納入表中,其中頗有一些不完全了解來龍去脈的;記載那些清楚明白的,疑而不能定的闕而不錄。后來的君子,想要繼續(xù)加以記述,可以參閱這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