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漢書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後漢書 李賢注 作者:(南朝宋)範(fàn)燁 編繏,(唐)李賢 等注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一〕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二〕下令之後,槃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三〕帝大喜,而計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議欲有報而未知所宜。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菜摹踌妒桥馊ヒ律眩瑸閮W鑒之結(jié),著獨力之衣?!参濉车郾贾彩箤で?,輒遇風(fēng)雨震晦,使者不得進。經(jīng)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後,因自相夫妻??椏兡酒?,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擦称淠羔釟w,以狀白帝,於是使迎致諸子。衣裳班蘭,語言侏離,〔七〕好入山壑,不樂平曠。帝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其後滋蔓,號曰蠻夷。外癡內(nèi)黠,安土重舊。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賈販,無關(guān)梁符傳,租稅之賦?!舶恕秤幸鼐L,皆賜印綬,冠用獺皮。名渠帥曰精夫,相呼為姎徒。〔九〕今長沙武陵蠻是也。

  〔一〕 高辛,帝嚳。

  〔二〕 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婦,居(正)〔王〕室,得耳疾,挑之,乃得物大如繭。婦人盛瓠中,覆之以槃,俄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槃瓠?!?br />
  〔三〕 診,候視也。

  〔四〕 今辰州盧溪縣西有武山。黃閔武陵記曰:「山高可萬仞。山半有槃瓠石室,可容數(shù)萬人。中有石床,槃瓠行跡?!菇癜福荷娇咔坝惺?、石獸,古跡奇異尤多。望石窟大如三閒屋,遙見一石仍似狗形,蠻俗相傳,云是槃瓠像也。

  〔五〕 僕鑒,獨力,皆未詳。流俗本或有改「鑒」字為「豎」者,妄穿鑿也。結(jié)音髻。

  〔六〕 干寶晉紀曰:「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槃瓠之後也。雜處五溪之內(nèi)。槃瓠憑山阻險,每每常為害。糅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槃瓠。俗稱『赤髀橫裙』,即其子孫?!?br />
  〔七〕 侏離,蠻夷語聲也。

  〔八〕 優(yōu)寵之,故蠲其賦役也。荊州記曰:「沅陵縣居酉口,有上就、武陽二鄉(xiāng),唯此是槃瓠子孫,狗種也。二鄉(xiāng)在武溪之北?!?br />
  〔九〕 說文曰:「姎,女人自稱,我也?!挂魹趵史?。此已上並見風(fēng)俗通也。


  其在唐虞,與之要質(zhì),故曰要服。夏商之時,漸為邊患。逮于周世,黨眾彌盛。宣王中興,乃命方叔南伐蠻方,詩人所謂「蠻荊來威」者也。又曰:「蠢爾蠻荊,大邦為讎。」〔一〕明其黨眾繁多,是以抗敵諸夏也。

  〔一〕 毛詩小雅序曰「采苡,宣王南征也」?!副⊙圆绍?,于彼新田。顯允方叔,振旅闐闐。蠢爾蠻荊,大邦為讎」注云:「方叔卿士,命而為將也。」

  平王東遷,蠻遂侵暴上國。晉文侯輔政,乃率蔡共侯擊破之〔一〕。至楚武王時,蠻與羅子共敗楚師,殺其將屈瑕。〔二〕莊王初立,〔三〕民飢兵弱,復(fù)為所寇。楚師既振,然後乃服,自是遂屬於楚。鄢陵之役,蠻與恭王合兵擊晉。〔四〕及吳起相悼王,南并蠻越,遂有洞庭、蒼梧。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蠻夷,始置黔中郡。漢興,改為武陵。〔五〕歲令大人輸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謂賨布?!擦畴m時為寇盜,而不足為郡國患。

  〔一〕 晉文侯仇也。

  〔二〕 左傳「楚屈瑕伐羅及鄢,亂次以濟,其水遂無次,且不設(shè)備,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莫敖縊于荒谷,群帥囚于冶父」也。

  〔三〕 莊王名旅,穆王之子。

  〔四〕 左傳晉楚戰(zhàn)于鄢陵。晉郤至曰「楚二卿相惡,王卒以舊,鄭陳而不整,蠻軍而不陳」也。

  〔五〕 黔中故城在今辰州沅陵縣西。

  〔六〕 說文曰:「南蠻賦也?!埂操z〕,牂冬反。


  光武中興,武陵蠻夷特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單程等據(jù)其險隘,大寇郡縣。遣武威將軍劉尚發(fā)南郡、長沙、武陵兵萬餘人,乘船泝沅水入武谿擊之。〔一〕尚輕敵入險,山深水疾,舟船不得上。蠻氏知尚糧少入遠,又不曉道徑,遂屯聚守險。尚食盡引還,蠻緣路徼戰(zhàn),尚軍大敗,悉為所沒。二十四年,相單程等下攻臨沅,遣謁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擊之,不能剋。明年春,遣伏波將軍馬援、中郎將劉匡、馬武、孫永等,將兵至臨沅,擊破之。單程等飢困乞降,會援病卒,謁者宗均聽悉受降。為置吏司,群蠻遂平。

  〔一〕 沅水出牂柯故且蘭東北,經(jīng)辰州、潭州、岳州,經(jīng)洞庭湖入江也。

  肅宗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蠻陳從等反叛,入零陽蠻界。〔一〕其冬,零陽蠻五里精夫為郡擊破從,從等皆降。三年冬,漊中蠻覃兒健等復(fù)反,〔二〕攻燒零陽、作唐、孱陵界中?!踩趁髂甏?,發(fā)荊州七郡及汝南、潁川(施)〔弛〕刑徒吏士五千餘人,拒守零陽,募充中五里蠻精夫不叛者四千人,擊澧中賊。〔四〕五年春,覃兒健等請降,不許。郡因進兵與戰(zhàn)於宏下,大破之,斬兒健首,餘皆棄營走還漊中,復(fù)遣乞降,乃受之。於是罷武陵屯兵,賞賜各有差。

  〔一〕 零陽,縣,屬武陵郡。

  〔二〕 漊,水名,源出今澧州崇義縣也。

  〔三〕 作唐,縣,屬武陵郡。孱陵,縣,故城在今荊州公安縣西南。孱音仕顏反。

  〔四〕 充,縣,屬武陵郡。充音衝。


  和帝永元四年冬,漊中、澧中蠻潭戎等反,燔燒郵亭,殺略吏民,郡兵擊破降之。安帝元初二年,澧中蠻以郡縣徭稅失平,懷怨恨,遂結(jié)充中諸種二千餘人,攻城殺長吏。州郡募五里蠻六亭兵追擊破之,皆散降。賜五里、六亭渠帥金帛各有差。明年秋,漊中、澧中蠻四千人並為盜賊。又零陵蠻羊?qū)O、陳湯等千餘人,〔一〕著赤幘,稱將軍,燒官寺,抄掠百姓。州郡募善蠻討平之。

  〔一〕 零陵,縣,屬(武)〔零〕陵郡也。

  順帝永和元年,武陵太守上書,以蠻夷率服,可比漢人,增其租賦。議者皆以為可。尚書令虞詡獨奏曰:「自古聖王不臣異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知其獸心貪婪,難率以禮。是故羇縻而綏撫之,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先帝舊典,貢稅多少,所由來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計其所得,不償所費,必有後悔。」帝不從。其冬澧中、漊中蠻果爭貢布非舊約,遂殺鄉(xiāng)吏,舉種反叛。明年春,蠻二萬人圍充城,八千人寇夷道。遣武陵太守李進討破之,斬首數(shù)百級,餘皆降服。進乃簡選良吏,得其情和。在郡九年,梁太后臨朝,下詔增進秩二千石,賜錢二十萬?;傅墼卧昵铮淞晷U詹山等四千餘人反叛,拘執(zhí)縣令,屯結(jié)深山。至永興元年,太守應(yīng)奉以恩信招誘,皆悉降散。

  永壽三年十一月,長沙蠻反叛,屯益陽。至延熹三年秋,遂抄掠郡界,眾至萬餘人,殺傷長吏。又零陵蠻入長沙。冬,武陵蠻六千餘人寇江陵,荊州刺史劉度、謁者馬睦、南郡太守李肅皆奔走。肅主簿胡爽扣馬首諫曰:「蠻夷見郡無儆備,故敢乘閒而進。明府為國大臣,連城千里,舉旄鳴鼓,應(yīng)聲十萬,柰何委符守之重,而為逋逃之人乎!」肅拔刃向爽曰:「掾促去!太守今急,何暇此計?!顾яR固諫,肅遂殺爽而走。帝聞之,徵肅棄巿,度、睦減死一等,復(fù)爽門閭,拜家一人為郎。於是以右校令度尚為荊州刺史,討長沙賊,平之。又遣車騎將軍馮緄討武陵蠻,並皆降散。軍還,賊復(fù)寇桂陽,太守廖析奔走?!惨弧澄淞晷U亦更攻其郡,太守陳奉率吏人擊破之,斬首三千餘級,降者二千餘人。至靈帝中平三年,武陵蠻復(fù)叛,寇郡界,州郡擊破之。

  〔一〕 廖音力弔反。

  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惨弧称湮饔袊n人國,生首子輒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味旨,則以遺其君,君喜而賞其父。取妻美,則讓其兄。今烏滸人是也?!捕?br />
  〔一〕 題,額也。雕之,謂刻其肌以丹青涅也。

  〔二〕 萬震南州異物志曰:「烏滸,地名也。在廣州之南,交州之北。恆出道閒伺候行旅,輒出擊之。利得人食之,不貪其財貨,並以其肉為肴葅,又取其髑髏破之以飲酒。以人掌趾為珎異,以食長老?!?/em>

  交阯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曰:「道路悠遠,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譯而朝。」成王以歸周公。公曰:「德不加焉,則君子不饗其質(zhì)〔一〕;政不施焉,則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獲此賜也!」其使請曰:「吾受命吾國之黃耇〔二〕曰:『久矣,天之無烈風(fēng)雷雨,〔三〕意者中國有聖人乎?有則盍往朝之?!弧怪芄藲w之於王,〔四〕稱先王之神致,以薦于宗廟。周德既衰,於是稍絕。

  〔一〕 質(zhì)亦贄也。

  〔二〕 爾雅曰:「黃髮,鮐背,耇老,壽也?!?br />
  〔三〕 尚書大傳作「別風(fēng)注雨」。

  〔四〕 事見尚書大傳。


  及楚子稱霸,朝貢百越。秦并天下,威服蠻夷,始開領(lǐng)外,置南海、桂林、象郡。漢興,尉佗自立為南越王,傳國五世。〔一〕至武帝元鼎五年,遂滅之,分置九郡,交阯刺史領(lǐng)焉。其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上,東西千里,南北五百里。其渠帥貴長耳,皆穿而縋之,垂肩三寸。武帝末,珠崖太守會稽孫幸調(diào)廣幅布獻之,蠻不堪役,遂攻郡殺幸。幸子豹合率善人還復(fù)破之,自領(lǐng)郡事,討擊餘黨,連年乃平。豹遣使封還印綬,上書言狀,制詔即以豹為珠崖太守。〔二〕威政大行,獻命歲至。中國貪其珍賂,漸相侵侮,故率數(shù)歲一反。元帝初元三年,遂罷之。凡立郡六十五歲。

  〔一〕 前書南粵王趙佗,真定人也。秦時為南海尉。佗孫胡,胡子嬰齊,嬰齊子興也。

  〔二〕 即,就也。


  逮王莽輔政,元始二年,日南之南黃支國來獻犀牛。凡交阯所統(tǒng),雖置郡縣,而言語各異,重譯乃通。人如禽獸,長幼無別。項髻徒跣,〔一〕以布貫頭而著之。後頗徙中國罪人,使雜居其閒,乃稍知言語,漸見禮化。

  〔一〕 為髻於項上也。

  光武中興,錫光為交阯,任延守九真,於是教其耕稼,制為冠履,初設(shè)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xué)校,導(dǎo)之禮義。

  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蠻里張游,〔一〕率種人慕化內(nèi)屬,封為歸漢里君。明年,南越徼外蠻夷獻白雉、白菟。至十六年,交阯女子徵側(cè)及其妹徵貳反,攻郡。徵側(cè)者,麊泠縣雒將之女也?!捕臣逓橹臁唇兀小蚌扛镍B”〉人詩索妻,甚雄勇。交阯太守蘇定以法繩之,側(cè)忿,故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里皆應(yīng)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為王。交阯刺史及諸太守僅得自守。光武乃詔長沙、合浦、交阯具車船,修道橋,通障谿,儲糧穀。十八年,遣伏波將軍馬援、樓船將軍段志,發(fā)長沙、桂陽、零陵、蒼梧兵萬餘人討之。明年夏四月,援破交阯,斬徵側(cè)、徵貳等,餘皆降散。進擊九真賊都陽等,破降之。徙其渠帥三百餘口於零陵。於是領(lǐng)表悉平。

  〔一〕 里,蠻之別號,今呼為俚人。

  〔二〕 麊音莫支反。泠音零。


  肅宗元和元年,日南徼外蠻夷究不事人〔一〕邑豪獻生犀、白雉。和帝永元十二年夏四月,日南、象林蠻夷二千餘人寇掠百姓,燔燒官寺,郡縣發(fā)兵討擊,斬其渠帥,餘眾乃降。於是置象林將兵長史,以防其患。安帝永初元年,九真徼外夜郎蠻夷舉土內(nèi)屬,開境千八百四十里。元初二年,蒼梧蠻夷反叛,明年,遂招誘鬱林、合浦蠻漢數(shù)千人攻蒼梧郡。鄧太后遣侍御史任逴〔二〕奉詔赦之,賊皆降散。延光元年,九真徼外蠻貢獻內(nèi)屬。三年,日南徼外蠻復(fù)來內(nèi)屬。順帝永建六年,日南徼外葉調(diào)王便遣使貢獻,帝賜調(diào)便金印紫綬。

  〔一〕 究不事人,蠻夷別號也。

  〔二〕 逴音卓。


  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蠻夷區(qū)憐等數(shù)千人攻象林縣,燒城寺,殺長吏。交阯刺史樊演發(fā)交阯、九真二郡兵萬餘人救之。兵士憚遠役,遂反,攻其府。二郡雖擊破反者,而賊埶轉(zhuǎn)盛。會侍御史賈昌使在日南,即與州郡并力討之,不利,遂為所攻。圍歲餘而兵穀不繼,帝以為憂。明年,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qū)?,問其方略,皆議遣大將,發(fā)荊、楊、兗、豫四萬人赴之。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駮曰:「若荊、楊無事,發(fā)之可也。今二州盜賊槃結(jié)不散,武陵、南郡蠻夷未輯,長沙、桂陽數(shù)被徵發(fā),如復(fù)擾動,必更生患。其不可一也。又兗、豫之人卒被徵發(fā),遠赴萬里,無有還期,詔書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遠涉萬里,士卒疲勞,比至領(lǐng)南,不復(fù)堪鬥。其不可四也。軍行三十里為程,而去日南九千餘里,三百日乃到,計人稟五升,〔一〕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將吏驢馬之食,但負甲自致,費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設(shè)軍到所在,死亡必眾,既不足禦敵,當(dāng)復(fù)更發(fā),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其不可六也。九真、日南相去千里,發(fā)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苦四州之卒,以赴萬里之艱哉!其不可七也。前中郎將尹就討益州叛羌,益州諺曰:『虜來尚可,尹來殺我。』後就徵還,以兵付刺史張喬。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閒,破殄寇虜。此發(fā)將無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驗也。宜更選有勇略仁惠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阯。今日南兵單無穀,守既不足,戰(zhàn)又不能??梢磺嗅闫淅裘癖币澜魂n,事靜之後,又命歸本。還募蠻夷,使自相攻,轉(zhuǎn)輸金帛,以為其資。有能反閒致頭首者,許以封侯列土之賞。故并州刺史長沙祝良,性多勇決,又南陽張喬,前在益州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昔太宗就加魏尚為雲(yún)中守,〔二〕哀帝即拜龔舍為太山太守?!踩骋思窗萘嫉?,便道之官。」四府悉從固議,即拜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阯刺史。喬至,開示慰誘,並皆降散。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shè)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數(shù)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由是嶺外復(fù)平。

  〔一〕 古升小,故曰五升也。

  〔二〕 前書曰,槐里人魏尚為雲(yún)中守,以斬首捕虜上功不實免。馮唐言之於文帝,帝令唐持節(jié)赦尚,復(fù)以為雲(yún)中守。

  〔三〕 前書曰,舍字君倩。初徵為諫大夫,病免;復(fù)徵為博士,又病去。頃之,哀帝遣使即楚拜舍為太山太守也。


  建康元年,日南蠻夷千餘人復(fù)攻燒縣邑,遂扇動九真,與相連結(jié)。交阯刺史九江夏方開恩招誘,賊皆降服。時梁太后臨朝,美方之功,遷為桂陽太守?;傅塾缐廴?,居風(fēng)令貪暴無度,縣人朱達等及蠻夷相聚,攻殺縣令,眾至四五千人,進攻九真,九真太守兒式戰(zhàn)死?!惨弧吃t賜錢六十萬,拜子二人為郎。遣九真都尉魏朗討破之,斬首二千級,渠帥猶屯據(jù)日南,眾轉(zhuǎn)彊盛。延熹三年,詔復(fù)拜夏方為交阯刺史。方威惠素著,日南宿賊聞之,二萬餘人相率詣方降。靈帝建寧三年,鬱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nèi)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熹平二年冬十二月,日南徼外國重譯貢獻。光和元年,交阯、合浦烏滸蠻反叛,招誘九真、日南,合數(shù)萬人,攻沒郡縣。四年,刺史朱雋擊破之。六年,日南徼外國復(fù)來貢獻。

  〔一〕 兒音五兮反。

  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一〕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二〕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wù)相乃獨中之,眾皆歎。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dāng)以為君。餘姓悉沈,唯務(wù)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踩雏}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箯[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餘日,廩君(思)〔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菜摹硰[君於是君乎夷城,〔五〕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

  〔一〕 音審。

  〔二〕 代本曰「廩君之先,故出巫誕」也。

  〔三〕 荊州圖〔副〕曰:「(副)夷〔陵〕縣西有溫泉。古老相傳,此泉元出鹽,于今水有鹽氣??h西一獨山有石穴,有二大石並立穴中,相去可一丈,俗名為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盛弘之荊州記曰:「昔廩君浮夷水,射鹽神于陽石之上。案今施州清江縣水一名鹽水,源出清江縣西都亭山?!顾?jīng)云:「夷水〔別出〕巴郡魚復(fù)縣?!棺⒃疲骸杆澹帐?,分沙石。蜀人見澄清,因名清江也?!?br />
  〔四〕 代本曰「廩君使人操青縷以遺鹽神,曰:『嬰此即相宜,云與女俱生,〔弗〕宜將去?!畸}神受縷而嬰之,廩君即立陽石上,應(yīng)青縷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天乃大開」也。

  〔五〕 此已上並見代本也。


  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長歲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三歲一出義賦千八百錢。其民戶出幏布八丈二尺,雞羽三十鍭?!惨弧碀h興,南郡太守靳彊請一依秦時故事。

  〔一〕 說文:「幏,南郡蠻夷布也?!挂艄珌喎?。毛詩:「四鍭既均。」儀禮:「矢鍭一乘?!灌嵭唬骸告A猶候也,候物而射之也?!谷A,一百四十九。俗本「幏」作「蒙」,「鍭」作「鏃」者,並誤也。

  至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始反叛,〔一〕寇掠百姓,遣武威將軍劉尚將萬餘人討破之,徙其種人七千餘口置江夏界中,今沔中蠻是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蠻許聖等〔二〕以郡收稅不均,懷怨恨,遂屯聚反叛。明年夏,遣使者督荊州諸郡兵萬餘人討之。聖等依憑阻隘,久不破。諸軍乃分道並進,或自巴郡、魚復(fù)數(shù)路攻之,蠻乃散走,斬其渠帥,乘勝追之,大破聖等。聖等乞降,復(fù)悉徙置江夏。靈帝建寧二年,江夏蠻叛,州郡討平之。光和三年,江夏蠻復(fù)反,與廬江賊黃穰相連結(jié),十餘萬人,攻沒四縣,寇患累年。廬江太守陸康討破之,餘悉降散。

  〔一〕 潳音屠。

  〔二〕 巫,縣,屬南郡。


  板楯蠻夷者,秦昭襄王時有一白虎,常從群虎數(shù)遊秦、蜀、巴、漢之境,傷害千餘人。昭王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巴郡閬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白虎?!惨弧痴淹跫沃?,而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復(fù)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筭,〔二〕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三〕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挂娜税仓?br />
  〔一〕 華陽國志曰「巴夷廖仲等射殺之」也。

  〔二〕 優(yōu)寵之,故一戶免其一頃田之稅,雖有十妻,不輸口筭之錢。復(fù)音福。

  〔三〕 何承天纂文曰:「倓,蠻夷贖罪貨也?!挂敉綖E反。


  至高祖為漢王,發(fā)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復(fù)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餘戶乃歲入賨錢,口四十。世號為板楯蠻夷。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shù)陷陳。俗喜歌舞,〔一〕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鼓嗣鼧啡肆?xí)之,所謂巴渝舞也。遂世世服從。

  〔一〕 喜音虛記反。

  至于中興,郡守常率以征伐?;傅壑溃鍢J數(shù)反,太守蜀郡趙溫以恩信降服之。靈帝光和(三)〔二〕年,巴郡板楯復(fù)叛,寇掠三蜀及漢中諸郡。靈帝遣御史中丞蕭瑗督益州兵討之,連年不能剋。帝欲大發(fā)兵,乃問益州計吏,考以征討方略。漢中上計程包對曰:「板楯七姓,射殺白虎立功,先世復(fù)為義人。其人勇猛,善於兵戰(zhàn)。昔永初中,羌入漢州,郡縣破壞,得板楯救之,羌死敗殆盡,故號為神兵。羌人畏忌,傳語種輩,勿復(fù)南行。至建和二年,羌復(fù)大入,實賴板楯連摧破之。前車騎將軍馮緄南征武陵,雖受丹陽精兵之銳,〔一〕亦倚板楯以成其功。近益州郡亂,太守李顒亦以板楯討而平之。忠功如此,本無惡心。長吏鄉(xiāng)亭更賦至重,僕役箠楚,過於奴虜,亦有嫁妻賣子,或乃至自(頸)〔剄〕割。雖陳冤州郡,而牧守不為通理。闕庭悠遠,不能自聞。含怨呼天,叩心窮谷。愁苦賦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謀主僭號,以圖不軌。今但選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煩征伐也?!沟蹚钠溲?,遣太守曹謙宣詔赦之,即皆降服。至中平五年,巴郡黃巾賊起,板楯蠻夷因此復(fù)叛,寇掠城邑,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

  〔一〕 史記曰,周成王封楚熊繹,始居丹陽。今歸州秭歸縣東南故城是也。至楚文王,始自丹陽遷於郢。續(xù)漢志云南郡枝江縣有丹陽聚也。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國,東接交阯,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各立君長。其人皆椎結(jié)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諸落,西極同師,東北至葉榆,〔一〕地方數(shù)千里。無君長,辮髮,隨畜遷徙無常。自巂東北有莋都國,東北有冉駹國,或土著,或隨畜遷徙。自冉駹東北有白馬國,氐種是也。此三國亦有君長。

  〔一〕 葉榆,縣,屬益州郡?!溉~」或作「楪」。臣賢案前書曰:「西自同師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巂、昆明?!菇窳魉字T本並作「布舊昆明」,蓋「巂」字誤分為「布舊」也。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遯水,有三節(jié)大竹流入足閒,聞其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yǎng)之。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一〕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賜其王印綬。後遂殺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氣所生,甚重之,求為立後。牂柯太守霸以聞,天子乃封其三子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縣有竹王三郎神是也?!捕?br />
  〔一〕 見華陽國志。

  〔二〕 前書地理志曰:「夜郎縣有遯水,東至廣鬱?!谷A陽國志云:「遯水通鬱林,有三郎祠,皆有靈響。」又云:「竹王所捐破竹於野,成竹林,今王祠竹林是也。王嘗從人止大石上,命作羹,從者白無水,王以劍擊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em>

  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豪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於岸而步戰(zhàn)。既滅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蘭〔有〕椓船牂柯處,乃改其名為牂柯?!惨弧碃櫩碌囟嘤炅?,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又無蠶桑,故其郡最貧。句町縣有桄桹木,可以為麫,百姓資之?!捕彻珜O述時,大姓龍、傅、尹、董氏,與郡功曹謝暹保境為漢,乃遣使從番禺江奉貢?!踩彻馕浼沃?,並加褒賞?;傅蹠r,郡人尹珍自以生於荒裔,不知禮義,乃從汝南許慎、應(yīng)奉受經(jīng)書圖緯,學(xué)成,還鄉(xiāng)里教授,於是南域始有學(xué)焉。珍官至荊州刺史?!菜摹?br />
  〔一〕 異物志曰:「牂柯,繫船杙也?!?br />
  〔二〕 臨海異物志曰:「桄桹木外皮有毛,似栟櫚而散生。其木剛,作鋘鋤利如鐵,中石更利,唯中焦根乃致敗耳。皮中有似擣稻米片,又似麥麫,中作餅餌。」廣志曰「桄桹樹大四五圍,長五六丈,洪直,旁無枝條,其顛生葉不過數(shù)十,似椶葉,破其木肌堅難傷,入數(shù)寸得麫,赤黃密緻,可食」也。

  〔三〕 南越志曰:「番禺縣之西,有江浦焉?!?br />
  〔四〕 華陽國志曰:「尹珍字道真,毌斂縣人也?!?/em>

  滇王者,莊蹻之後也。元封二年,武帝平之,以其地為益州郡,割牂柯、越巂各數(shù)縣配之。後數(shù)年,復(fù)并昆明地,皆以屬之此郡。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廣,而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滇池。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chǎn)之富。人俗豪忲?!惨弧尘庸僬呓愿患袄凼?。

  〔一〕 忲,奢侈也。

  及王莽政亂,益州郡夷棟蠶、若豆等起兵殺郡守,越巂姑復(fù)夷人大牟亦皆叛,殺略吏人。莽遣寧始將軍廉丹,發(fā)巴蜀吏人及轉(zhuǎn)兵穀卒徒十餘萬擊之。吏士飢疫,連年不能剋而還。以廣漢文齊為太守,造起陂池,開通溉灌,墾田二千餘頃。率厲兵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及公孫述據(jù)益土,齊固守拒險,述拘其妻子,許以封侯,齊遂不降。聞光武即位,乃閒道遣使自聞。蜀平,徵為鎮(zhèn)遠將軍,封成義侯?!惨弧踌兜雷?,詔為起祠堂,郡人立廟祀之。

  〔一〕 取其嘉名。

  建武十八年,夷渠帥棟蠶與姑復(fù)、楪榆、梇棟、連然、滇池、建(憐)〔伶〕、昆明諸種反叛,殺長吏?!惨弧骋嬷萏胤眲倥c戰(zhàn)而敗,退保朱提?!捕呈拍?,遣武威將軍劉尚等發(fā)廣漢、犍為、蜀郡人及朱提夷,合萬三千人擊之。尚軍遂度瀘水,入益州界?!踩橙阂穆劥蟊?,皆棄壘奔走,尚獲其羸弱、穀畜。二十年,進兵與棟蠶等連戰(zhàn)數(shù)月,皆破之。明年正月,追至不韋,〔四〕斬棟蠶帥,凡首虜七千餘人,得生口五千七百人,馬三千疋,牛羊三萬餘頭,諸夷悉平。

  〔一〕 姑復(fù),縣,屬越巂郡,餘六縣並屬益州郡也。

  〔二〕 縣,屬犍為郡。朱音殊。提音匙。

  〔三〕 瀘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經(jīng)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巂州南。特有瘴氣,三月四月經(jīng)之必死。五月以後,行者得無害。故諸葛〔亮〕表云「五月度瀘」,言其艱苦也。

  〔四〕 孫盛蜀譜曰:「初,秦徙呂不韋子弟宗族於蜀,漢武帝開西南夷,置郡縣,徙呂氏以充之,因置不韋縣?!谷A陽國志曰「武帝通博南,置不韋縣,徙南越相呂嘉子孫宗族資之。因名不韋,以章其先人之惡行」也。


  肅宗元和中,蜀郡王追為太守,政化尤異,有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烏見,始興起學(xué)校,漸遷其俗。靈帝熹平五年,諸夷反叛,執(zhí)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龜討之,不能剋。朝議以為郡在邊外,蠻夷喜叛,勞師遠役,不如棄之。太尉掾巴郡李顒建策討伐,乃拜顒益州太守,與刺史龐芝發(fā)板楯蠻擊破平之,還得雍陟。顒卒後,夷人復(fù)叛,以廣漢景毅為太守,討定之。毅初到郡,米斛萬錢,漸以仁恩,少年閒,米至數(shù)十云?!惨弧?br />
  〔一〕 少年,未多年也。

  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沈木若有感,因懷妊,十月,產(chǎn)子男十人。後沈木化為龍,出水上。沙壹忽聞龍語曰:「若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後長大,諸兄以九隆能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為王。後牢山下有一夫一婦,復(fù)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為妻,後漸相滋長。種人皆刻畫其身,象龍文,衣皆著尾?!惨弧尘怕∷溃朗老嗬^。〔二〕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絕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來,未嘗交通中國。

  〔一〕 自此以上並見風(fēng)俗通也。

  〔二〕 哀牢傳曰:「九隆代代相傳,名號不可得而數(shù),至於禁高,乃可記知。禁高死,子吸代;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粟)〔栗〕代?!?/em>

  建武二十三年,其王賢栗遣兵乘箄船,〔一〕南下江、漢,擊附塞夷鹿茤。〔二〕鹿茤人弱,為所禽獲。於是震雷疾雨,南風(fēng)飄起,水為逆流,飜涌二百餘里,箄船沈沒,哀牢之眾,溺死數(shù)千人。賢栗復(fù)遣其六王將萬人以攻鹿茤,鹿茤王與戰(zhàn),殺其六王。哀牢耆老共埋六王,夜虎復(fù)出其尸而食之,餘眾驚怖引去。賢栗惶恐,謂其耆老曰:「我曹入邊塞,自古有之,今攻鹿茤,輒被天誅,中國其有聖帝乎?天祐助之,何其明也!」二十七年,賢栗等遂率種人戶二千七百七十,口萬七千六百五十九,詣越巂太守鄭鴻降,求內(nèi)屬。光武封賢栗等為君長。自是歲來朝貢。

  〔一〕 箄音蒲佳反。縛竹木為箄,以當(dāng)船也。

  〔二〕 茤音多。其種今見在。


  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內(nèi)屬,其稱邑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陽七千里,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lǐng)六縣,〔一〕合為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蘭倉水,〔二〕行者苦之。歌曰:「漢德廣,開不賓。度博南,越蘭津。度蘭倉,為它人。」

  〔一〕 古今注曰:「永平十年,置益州西部都尉,居巂唐?!估m(xù)漢志六縣謂不韋、巂唐、比蘇、楪榆、邪龍、雲(yún)南也。

  〔二〕 華陽國志曰「博南縣西山,高三十里,越之度蘭滄水」也。


  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土地沃美,宜五穀、蠶桑。知染采文繡,罽毲〔一〕帛疊,〔二〕蘭干細布,〔三〕織成文章如綾錦。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四〕幅廣五尺,絜白不受垢汙。先以覆亡人,然後服之。其竹節(jié)相去一丈,名曰濮竹?!参濉吵鲢~、鐵、鉛、錫、金、銀、光珠、〔六〕虎魄、〔七〕水精、琉璃、軻蟲、蚌珠、〔八〕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獸。〔九〕雲(yún)南縣有神鹿兩頭,能食毒草。〔一0〕

  〔一〕 罽,解見李恂傳。毲,未詳。

  〔二〕 外國傳曰:「諸薄國女子織作白疊花布?!?br />
  〔三〕 華陽國志曰:「蘭干,獠言紵?!?br />
  〔四〕 廣志曰:「梧桐有白者,剽國有桐木,其華有白毳,取其毳淹漬,緝織以為布」也。

  〔五〕 見華陽國志。

  〔六〕 華陽國志曰:「蘭滄水有金沙,洗取融為金。有光珠穴?!共┪镏驹唬骸腹庵榧唇橐??!?br />
  〔七〕 廣(雅)〔志〕曰:「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虎魄如斗,初時如桃膠,凝堅乃成?!共┪镏驹唬骸杆芍瑴S入地千年化為伏苓,伏苓千歲化為虎魄。今太山有伏苓而無虎魄,永昌有虎魄而無伏苓。」

  〔八〕 徐衷南方草物狀曰「凡採珠常三月,用五牲祈禱,若祠祭有失,則風(fēng)攪海水,或有大魚在蚌左右。蚌珠長三寸半,凡二品珠」也。

  〔九〕 酈元水經(jīng)注曰:「猩猩形若狗而人面,頭顏端正,善與人言,音聲妙麗,如婦人對語,聞之無不酸楚。」南中志曰:「猩猩在山谷中,行無常路,百數(shù)為群。土人以酒若糟設(shè)於路;又喜屩子,土人織草為屩,數(shù)十量相連結(jié)。猩猩在山谷見酒及屩,知其設(shè)張者,即知張者先祖名字,乃呼其名而罵云「奴欲張我」,捨之而去。去而又還,相呼試共嘗酒。初嘗少許,又取屩子著之,若進兩三升,便大醉,人出收之,屩子相連不得去,執(zhí)還內(nèi)牢中。人欲取者,到牢邊語云:『猩猩,汝可自相推肥者出之?!患葥穹示?,相對而泣。即左思賦云『猩猩啼而就禽』者也。昔有人以猩猩餉封溪令,令問餉何物,猩猩自於籠中曰:『但有酒及僕耳,無它飲食?!弧鼓现邪丝ぶ驹唬骸铬龃笕珞H,狀頗似熊,多力,食鐵,所觸無不拉?!箯V志曰:「貊色蒼白,其皮溫?zé)?。?br />
  〔一0〕見華陽國志也。


  先是,西部都尉廣漢鄭純?yōu)檎褰e,化行夷貊,君長感慕,皆獻土珍,頌德美。天子嘉之,即以為永昌太守。純與哀牢夷人約,邑豪歲輸布貫頭衣二領(lǐng),鹽一斛,以為常賦,夷俗安之。純自為都尉、太守,十年卒官。建初元年,哀牢王類牢與守令忿爭,遂殺守令而反叛,攻(越)巂唐城。太守王尋奔楪榆。哀牢三千餘人攻博南,燔燒民舍。肅宗募發(fā)越巂、益州、永昌夷漢九千人討之。明年春,邪龍縣〔一〕昆明夷鹵承等應(yīng)募,率種人與諸郡兵擊類牢於博南,大破斬之。傳首洛陽,賜鹵承帛萬匹,封為破虜傍邑侯。

  〔一〕 郡國志曰屬永昌郡也。

  永元六年,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義,遣使譯獻犀牛、大象。九年,徼外蠻及撣國王雍由調(diào)〔一〕遣重譯奉國珍寶,和帝賜金印紫綬,小君長皆加印綬、錢帛。

  〔一〕 撣音擅。東觀記作壇字。

  永初元年,徼外僬僥種夷陸類等三千餘口舉種內(nèi)附,獻象牙、水牛、封牛。永寧元年,撣國王雍由調(diào)復(fù)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shù)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明年元會,安帝作樂於庭,封雍由調(diào)為漢大都尉,賜印綬、金銀、綵繒各有差也。

  邛都夷者,武帝所開,以為邛都縣。無幾而地陷為汙澤,因名為邛池,南人以為邛河?!惨弧翅釓?fù)反叛。元鼎六年,漢兵自越巂水伐之,以為越巂郡。〔二〕其土地平原,有稻田。青蛉縣禺同山有碧雞金馬,光景時時出見?!踩乘锥嘤问?,而喜謳歌,略與牂柯相類。豪帥放縱,難得制御。

  〔一〕 在今巂州越巂縣東南。南中八郡志曰:「邛河縱廣岸二十里,深百餘丈。多大魚,長一二丈,頭特大,遙視如戴鐵釜狀?!估钼咭嬷萦浽疲骸岗龆伎h下有一老姥,家貧孤獨,每食,輒有小蛇頭上戴角在床閒,姥憐之飴之。後稍長大,遂長丈餘。令有駿馬,蛇遂吸殺之。令因大忿(姥)恨,責(zé)〔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無所見。令又遷怒殺姥。蛇乃感人以靈言瞋令:『何殺我母?當(dāng)為母報讎?!淮酸崦恳馆m聞若雷若風(fēng),四十許日,百姓相見咸驚語:『汝頭那忽戴魚?』是夜方四十里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土人謂之為『陷河』。唯姥宅無恙,訖今猶存。漁人採捕,必依止宿,每有風(fēng)浪,輒居宅側(cè),恬靜無它。風(fēng)靜水清,猶見城郭樓櫓畟?cè)弧=袼疁\時,彼土人沒水取得舊木,堅貞,光黑如漆,今好事人以為枕相贈?!巩傄魷y。

  〔二〕 巂水源出今巂州邛部縣西南巂山下。前書地理志曰,言其越巂水以置郡,故名焉。

  〔三〕 禺同山在今褒州楊波縣。王褒碧雞頌曰:「持節(jié)使王褒謹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雞,處南之荒。深谿回谷,非土之鄉(xiāng)。歸來歸來,漢德無疆。(廉平)〔廉乎〕唐虞,澤配三皇?!谷A陽國志曰:「碧雞光景,人多見之?!骨皶袅x曰:「金形似馬,碧形似雞也。」


  王莽時,郡守枚根調(diào)邛人長貴,以為軍候。更始二年,長貴率種人攻殺枚根,自立為邛穀王,領(lǐng)太守事。又降於公孫述。述敗,光武封長貴為邛穀王。建武十四年,長貴遣使上三年計,天子即授越巂太守印綬。十九年,武威將軍劉尚擊益州夷,路由越巂。長貴聞之,疑尚既定南邊,威法必行,己不得自放縱,即聚兵起營臺,招呼諸君長,多釀毒酒,欲先以勞軍,因襲擊尚。尚知其謀,即分兵先據(jù)邛都,遂掩長貴誅之,徙其家屬於成都。

  永平元年,姑復(fù)夷復(fù)叛,益州刺史發(fā)兵討破之,斬其渠帥,傳首京師。後太守巴郡張翕,政化清平,得夷人和。在郡十七年,卒,夷人愛慕,如喪父母。蘇祈叟二百餘人,〔一〕齎牛羊送喪,至翕本縣安漢,〔二〕起墳祭祀。詔書嘉美,為立祠堂。

  〔一〕 續(xù)漢(書)志曰,蘇祈,縣,屬越巂郡。

  〔二〕 安漢,縣,屬巴郡。


  安帝元初三年,郡徼外夷大羊等八種,戶三萬一千,口十六萬七千六百二十,慕義內(nèi)屬。時郡縣賦斂煩數(shù),五年,卷夷大牛種封離等反畔,殺遂久令。〔一〕明年,永昌、益州及蜀郡夷皆叛應(yīng)之,眾遂十餘萬,破壞二十餘縣,殺長吏,燔燒邑郭,剽略百姓,骸骨委積,千里無人。詔益州刺史張喬選堪能從事討之。喬乃遣從事楊竦將兵至楪榆擊之,賊盛未敢進,先以詔書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重其購賞。乃進軍與封離等戰(zhàn),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獲生口千五百人,資財四千餘萬,悉以賞軍士。封離等惶怖,斬其同謀渠帥,詣竦乞降,竦厚加慰納。其餘三十六種皆來降附。竦因奏長吏姦猾侵犯蠻夷者九十人,皆減死。州中論功未及上,會竦病創(chuàng)卒,張喬深痛惜之,乃刻石勒銘,圖畫其像。天子以張翕有遺愛,乃拜其子湍為太守。夷人懽喜,奉迎道路。曰:「郎君儀貌類我府君?!贯嵬念H失其心,有欲叛者,諸夷耆老相曉語曰:「當(dāng)為先府君故?!顾煲缘冒?。後順桓閒,廣漢馮顥為太守,政化尤多異跡云。

  〔一〕 遂久故縣在今靡州界。

  莋都夷者,武帝所開,以為莋都縣。其人皆被髮左衽,言語多好譬類,居處略與汶山夷同。土出長年神藥,仙人山圖所居焉?!惨弧吃α辏詾樯蚶杩?。至天漢四年,并蜀為西部,置兩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漢人。

  〔一〕 劉向列仙傳曰「山圖,隴西人。好乘馬,馬蹋折腳,山中道士教服地黃、當(dāng)歸、羌活、玄參,服一年,不嗜食,病愈身輕。追道士問之,自云:『五岳使人,之名山採藥。能隨吾,汝便不死?!簧綀D追隨,人不復(fù)見。六十餘年,一旦歸來,行母服於冢閒。期年復(fù)去,莫知所之」也。

  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國朱輔,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惨弧吃谥輸?shù)歲,宣示漢德,威懷遠夷。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唐菆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稱為臣僕,輔上疏曰:「臣聞詩云:『彼徂者岐,有夷之化。』〔二〕傳曰:『岐道雖僻,而人不遠。』〔三〕詩人誦詠,以為符驗。今白狼王唐菆等慕化歸義,作詩三章。路經(jīng)邛來大山零高阪,〔四〕峭危峻險,百倍岐道?!参濉晨嬝摾嫌?,若歸慈母。遠夷之語,辭意難正。草木異種,鳥獸殊類。有犍為郡掾田恭與之習(xí)狎,頗曉其言,臣輒令訊其風(fēng)俗,譯其辭語。今遣從事史李陵與恭護送詣闕,并上其樂詩。昔在聖帝,舞四夷之樂;〔六〕今之所上,庶備其一?!沟奂沃?,事下史官,錄其歌焉?!财摺?br />
  〔一〕 東觀記「輔」作「酺」。梁國寧陵人也。

  〔二〕 詩周頌也。

  〔三〕 韓詩薛君傳曰:「徂,往也。夷,易也。行,道也。彼百姓歸文王者,皆曰岐有易道,可往歸矣。易道謂仁義之道而易行,故岐道阻險而人不難?!?br />
  〔四〕 山海經(jīng)曰:「崍山,江水出焉。」郭璞曰:「中江所出也。」華陽國志曰:「邛來山本名邛莋,故邛人、莋人界也。巖阻峻回,曲折乃至。山上凝冰夏結(jié),冬則劇寒,王陽行部至此而退者也。有長貧、苦採、八度之難。陽母、閎峻並阪名?!?br />
  〔五〕 言詩人雖歎岐道之阻,但以文王之道,人以為夷易,今邛來峭危,甚於岐。

  〔六〕 解見陳禪傳。

  〔七〕 東觀記載其歌,并載夷人本語,並重譯訓(xùn)詁為華言,今范史所載者是也。今錄東觀夷言,以為此注也。


  遠夷樂德歌詩曰:

  大漢是治,堤官隗搆。與天合意。魏冒踰糟。吏譯平端,罔驛劉脾。不從我來。旁莫支留。聞風(fēng)向化,微衣隨旅。所見奇異。知唐桑艾。多賜(贈)〔繒〕布,邪毗〈糹甫〉〈糹甚〉。甘美酒食。推潭僕遠。昌樂肉飛,拓拒蘇(使)〔便〕。屈申悉備。局後仍離。蠻夷貧薄,僂讓龍洞。無所報嗣。莫支度由。願主長壽,陽雒僧鱗。子孫昌熾。莫稚角存。遠夷慕德歌詩曰:

  蠻夷所處,僂讓皮尼。日入之部。且交陵悟。慕義向化,繩動隨旅。歸日出主。路旦揀雒。聖德深恩,聖德渡諾。與人富厚。魏菌度洗。冬多霜雪,綜邪流藩。夏多和雨。莋邪尋螺。寒溫時適,藐潯瀘灕。部人多有。菌補邪推。涉危歷險,辟危歸險。不遠萬里。莫受萬柳。去俗歸德,術(shù)疊附德。心歸慈母。仍路孳摸。遠夷懷德歌曰:

  荒服之外,荒服之儀。土地墝埆。犁籍憐憐。食肉衣皮,阻蘇邪犁。不見鹽穀。莫碭麤沐。吏譯傳風(fēng),罔譯傳微。大漢安樂。是漢夜拒。攜負歸仁,蹤優(yōu)路仁。觸冒險陜。雷折險龍。高山岐峻,倫狼藏幢。緣崖磻石。扶路側(cè)祿。木薄發(fā)家,息落服淫。百宿到洛。理歷髭雒。父子同賜,捕茞菌毗。懷抱匹帛。懷稿匹漏。傳告種人,傳室呼敕。長願臣僕。陵陽臣僕。

  肅宗初,輔坐事免。是時郡尉府舍皆有雕飾,畫山神海靈奇禽異獸,以眩燿之,夷人益畏憚焉。和帝永元十二年,旄牛徼外白狼、樓薄蠻夷王唐繒等,遂率種人十七萬口,歸義內(nèi)屬。詔賜金印紫綬,小豪錢帛各有差。

  安帝永初元年,蜀郡三襄種夷與徼外汙衍種并兵三千餘人反叛,攻蠶陵城,殺長吏。二年,青衣道夷邑長令田,〔一〕與徼外三種夷三十一萬口,齎黃金、旄牛毦,〔二〕舉土內(nèi)屬。安帝增令田爵號為奉通邑君。延光二年春,旄牛夷叛,攻零關(guān),〔三〕殺長吏,益州刺史張喬與西部都尉擊破之。於是分置蜀郡屬國都尉,領(lǐng)四縣如太守?;傅塾缐鄱辏窨ひ呐?,殺略吏民。延熹二年,蜀郡三襄夷寇蠶陵,殺長吏。四年,犍為屬國夷寇郡界,益州刺史山昱擊破之,斬首千四百級,餘皆解散。靈帝時,以(屬)〔蜀〕郡(蜀)〔屬〕國為漢嘉郡。

  〔一〕 令姓,田名。

  〔二〕 顧野王曰:「毦,結(jié)毛為飾也,即今馬及弓槊上纓毦也?!?br />
  〔三〕 郡國志零關(guān)道屬越巂郡。


  冉駹夷者,武帝所開。元鼎六年,以為汶山郡。至地節(jié)三年〔一〕,夷人以立郡賦重,宣帝乃省并蜀郡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頗知文書,而法嚴重。貴婦人,黨母族。死則燒其尸。土氣多寒,在盛夏冰猶不釋,故夷人冬則避寒,入蜀為傭,夏則違暑,反其(眾)〔聚〕邑。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捕秤滞恋貏傷u,不生穀粟麻菽,唯以麥為資,而宜畜牧。有旄牛,無角,一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為毦。出名馬。有靈羊,可療毒。〔三〕又有食藥鹿,鹿麑有胎者,其腸中糞亦療毒疾。又有五角羊、麝香、輕毛毼雞、牲牲?!菜摹称淙四茏黛笟?、班罽、青頓、毞毲、羊羧之屬?!参濉程囟嚯s藥。地有鹹土,煮以為鹽,麡羊牛馬食之皆肥?!擦?br />
  〔一〕 宣帝年也。

  〔二〕 按今彼土夷人呼為「雕」也。

  〔三〕 本草經(jīng)曰「零羊角味鹹無毒,主療青盲、蠱毒,去惡鬼,安心氣,彊筋骨」也。

  〔四〕 郭璞注山海經(jīng)曰:「毼雞似雉而大,青色,有毛角,鬥敵死乃止?!?br />
  〔五〕 青頓,毲羧,並未詳,字書無此二字。周書:「伊尹為四方獻令曰:『正西昆侖、狗國、鬼親、枳己、闒耳、貫匈、雕題、離丘、漆齒,請令以丹青、白旄、紕罽、龍角、神龜為獻?!粶唬骸荷啤!弧购纬刑熳胛脑唬骸讣劊盗Y也?!挂舯耙煞础芳醇勔?。

  〔六〕 麡即麡狼也。異物志:「狀似鹿而角觸前向,入林樹掛角,故恆在平淺草中。肉肥脆香美,逐入林則搏之,皮可作履韈,角正四據(jù),南人因以為床?!挂糇淤夥础?/em>

  其西又有三河、槃于虜,北有黃石、北地、盧水胡,其表乃為徼外。靈帝時,復(fù)分蜀郡北部為汶山郡云。

  白馬氐者,武帝元鼎六年時,分廣漢西部,合以為武都,土地險阻,有麻田,出名馬、牛、羊、漆、蜜,氐人勇戇抵冒,貪貨死利,居於河池,一名仇池,方百傾,四面斗絕?!惨弧硵?shù)為邊寇,郡縣討之,則依固自守,元封三年,氐人反叛,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昭帝元鳳元年,氐人復(fù)叛,遣執(zhí)金吾馬適建、〔二〕龍頟侯韓增、大鴻臚田廣明,將三輔、太常徒討破之。

  〔一〕 仇池,山,在今成州上祿縣南。三秦記曰:「仇池縣界,本名仇維,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在含洛二谷之閒,常為水所衝激,故下石而上土,形似覆壺。」仇池記曰:「仇池百頃,周回九千四十步,天形四方,壁立千仞,自然樓櫓卻敵,分置調(diào)均,竦起數(shù)丈,有踰人功,仇池凡二十一道,可攀緣而上,東西二門。盤道下至上,凡有七里上則崗阜低昂,泉流交灌?!贯B元注水經(jīng)云:「羊腸盤道三十六回,開山圖謂之仇夷,所謂『積石峨嵯,嶔岑隱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頃,煮土成鹽,因以百頃為號」也。

  〔二〕 姓馬適,名建也。


  及王莽篡亂,氐人亦叛。建武初,氐一悉附隴蜀,及隗囂滅,其酋豪乃背公孫述降漢,隴西太守馬援上復(fù)其王侯君長,賜以印綬。後囂放人隗茂反,殺武都太守。氐人大豪齊鍾留為種類所敬信,威服諸豪,與郡丞孔奮擊茂,破斬之。後亦時為寇盜,郡縣討破之。

  論曰:漢氏征伐戎狄,有事邊遠,蓋亦與王業(yè)而終始矣,至於傾沒疆垂,喪師敗將者,不出時歲,卒能開四夷之境,款殊俗之附。若乃文約之所沾漸,風(fēng)聲之所周流,幾將日所出入處也?!惨弧持陨浇?jīng)、水志者,亦略及焉。雖服叛難常,威澤時曠,及其化行,則緩耳雕腳之倫,獸居鳥語之類,〔二〕莫不舉種盡落,回面而請吏,陵海越障,累譯以內(nèi)屬焉。故其錄名中郎、校尉之署,〔三〕編數(shù)都護、部守之曹,動以數(shù)百萬計。若乃藏山隱海之靈物,沈沙棲陸之瑋寶,〔四〕莫不呈表怪麗,雕被宮幄焉。又其賨幏火毳馴禽封獸之賦,軨積於內(nèi)府;〔五〕夷歌巴舞殊音異節(jié)之技,列倡於外明。豈柔服之道,必足於斯?然亦云致遠者矣。蠻夷雖附阻巖谷,而類有土居,連涉荊、交之區(qū),布護巴、庸之外,不可量極。然其兇勇狡筭,薄於羌狄,故陵暴之害,不能深也。西南之徼,尤為劣焉。故關(guān)守永昌,肇自遠離,啟土立人,至今成都焉?!擦?br />
  〔一〕 文約謂文書要約也。

  〔二〕 緩耳,儋耳也。獸居謂穴居。

  〔三〕 謂護匈如中郎將及戊己校尉等。

  〔四〕 珠玉、金碧、珊瑚、虎魄之類。

  〔五〕 火毳即火浣布也。馴禽,鸚鵡也。封獸,象也。神異經(jīng)曰:「南方有火山,長四十里,廣四五里。生不燼之木,晝夜火然,得烈風(fēng)不猛,暴雨不滅?;鹬杏惺螅匕俳?,毛長二尺餘,細如絲,恆居火中,時時出外,而色白,以水逐沃之即死??兤涿椧宰鞑?。用之若汙,以火燒之,則清潔也?!垢底釉弧搁L老說漢桓時,梁冀作火浣布單衣,會賓客,行酒公卿朝臣前,佯爭酒失杯而汙之,冀偽怒,解衣而燒之,布得火,熚然而熾,如燒凡布,垢盡火滅,粲然潔白,如水澣」也。

  〔六〕 哀牢夷伐鹿茤不得,乃歸中國,故言肇自遠離。


  贊曰:百蠻蠢居,仞彼方徼。鏤體卉衣,憑深阻峭?!惨弧骋嘤袆e夷,屯彼蜀表。參差聚落,紆餘岐道。往化既孚,改襟輸寶?!捕迟陆ㄓ啦巸|兆。

  〔一〕 蠢,小貌也。鏤體,文身也?;芤拢莘?。

  〔二〕 孚,信也。襟,衽也。

  ??庇?br />
  二八二九頁 七行 負而走入南山 按:校補謂通志作「負而走入南武山」,多「武」字,以注引武山證之,似今本脫「武」字。

  二八三0頁 三行 居(正)〔王〕室 據(jù)汲本、殿本改。按:御覽七百八十五引魏略亦作「王」。

  二八三0頁 八行 流俗本或有改鑒字為豎者 御覽七百八十五引此注「豎」作「堅」。按:「鑒」原作「監(jiān)」,逕改正。又按:本卷原本訛字特多,凡極明顯之訛字,皆逕予改正,不出校記。

  二八三一頁一0行 亂次以濟其水遂無次 按:張森楷??庇浿^據(jù)左傳,無「其水」字,當(dāng)有「師」字。

  二八三一頁一五行 〔賨〕牂冬反 據(jù)汲本、殿本補。

  二八三二頁 五行 謁者宗均 集解引惠棟說,謂宗均即宋均。按:參閱宋均傳校勘記。

  二八三二頁 九行?。ㄊ渤凇承掏健?jù)汲本改。

  二八三三頁 一行 和帝永元四年冬 至 郡兵擊破降之 按:沈家本謂和紀郡兵破蠻在五年。

  二八三三頁 六行 零陵縣屬(武)〔零〕陵郡也 據(jù)集解引洪亮吉說改。二八三四頁 一行-六行 冬武陵蠻六千餘人寇江陵至又遣車騎將軍馮緄討武陵蠻 按:此為延熹三年之冬。沈家本謂按桓紀,延熹三年冬武陵蠻寇江陵,車騎將軍馮緄討,皆降散,荊州刺史度尚討長沙蠻,平之,與此傳相合。而五年又書冬十月武陵蠻叛,寇江陵,以太常馮緄為車騎將軍討之。馮緄傳亦云延熹五年武陵蠻夷悉反,寇掠江陵間,拜緄為車騎將軍,將兵十萬討之。度尚傳亦稱延熹五年,擢為荊州刺史,進擊長沙賊,大破之。則是延熹五年事。緄傳既不言兩討武陵蠻,紀書五年事又與二傳吻合,疑此傳「三年」乃「五年」之訛,而桓紀三年事乃史駮文,而未及刪正者也。

  二八三四頁 六行 太守廖析 按:汲本、殿本「析」作「祈」。

  二八三五頁 九行 尚書大傳作別風(fēng)注雨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今尚書大傳作「別風(fēng)淮雨」。

  二八三七頁一0行 帝賜調(diào)便金印紫綬 按:刊誤謂國名葉調(diào),其王名便,此作「調(diào)便」,衍一「調(diào)」字。

  二八三七頁一二行 逴音卓 汲本、殿本無「逴」字。按:此注即在正文「逴」字下,例不重出「逴」字,無「逴」字是。

  二八四0頁 七行 廩君(思)〔伺〕其便 殿本考證謂「思」當(dāng)依文獻通考作「伺」。又集解引惠棟說,謂「思」當(dāng)作「伺」,水經(jīng)注云「廩君因伺便」也。今據(jù)改。

  二八四0頁一0行 按:此注原在「瞫氏」下,依汲本移正。

  二八四0頁一二行 荊州圖〔副〕曰(副)夷〔陵〕縣西有溫泉 集解引惠棟說,謂依御覽所引,當(dāng)云「荊州圖副曰夷陵縣」云云,乙「曰副」字,脫「陵」字。今據(jù)改。按:宋刊本御覽無「副」字。

  二八四0頁一四行 夷水〔別出〕巴郡魚復(fù)縣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當(dāng)依御覽補「別出」二字。今據(jù)補。

  二八四一頁 一行 云與女俱生 按: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謂「云」疑當(dāng)作「子」。

  二八四一頁 一行 〔弗〕宜將去 集解引惠棟說,謂世本云「弗宜將去」,去猶藏也,言弗宜藏而不嬰也。今據(jù)補。

  二八四一頁 八行 三十鍭一百四十九 按:刊誤謂鍭三羽當(dāng)九十,若四矢為一鍭,則三百六十,無緣得一百四十九,未詳。

  二八四二頁一一行 復(fù)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 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華陽國志「督」作「昝」。廣韻音七感反,姓也,出蜀郡。

  二八四三頁 二行 靈帝光和(三)〔二〕年巴郡板楯復(fù)叛 按:紀在二年,華陽國志同,今據(jù)改。

  二八四三頁 五行 羌入漢川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華陽國志「漢川」作「漢中」。

  二八四三頁 六行 至建和二年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華陽國志「建和」作「建寧」。

  二八四三頁 九行 或乃至自(頸)〔剄〕割 校補謂「頸」乃「剄」之訛,通志可證,各本皆未正。今據(jù)改。

  二八四四頁 二行 西極同師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華陽國志「同」作「桐」。今按:前書亦作「桐師」。

  二八四五頁 四行 楚頃襄王時 按:「頃」原訛「傾」,逕據(jù)殿本、集解本改正。

  二八四五頁 五行 以且蘭〔有〕椓船牂柯處 據(jù)汲本、殿本補。

  二八四五頁一四行 番禺縣之西有江浦焉 按:集解引沈欽韓說,謂「番禺」當(dāng)為「牂柯」之訛。

  二八四六頁 七行 寧始將軍廉丹 按:「始」原訛「姑」,逕改正。

  二八四六頁一三行 建(憐)〔伶〕 據(jù)集解本改。按:汲本作「建憐」,校補謂殿本及通志皆作「憐」,故書以憐為憐之俗體,故又轉(zhuǎn)寫作「憐」,但華陽國志及前、續(xù)志均作「伶」,案前志益州郡建伶,應(yīng)劭曰音鈴,則作「憐」作「憐」皆誤也。

  二八四七頁 七行 故諸葛〔亮〕表云 據(jù)汲本、殿本補。

  二八四七頁 九行 置不韋縣徙南越相呂嘉子孫宗族資之 按:「置」字原誤分為「出直」二字,逕據(jù)汲本、殿本改正。又按:刊誤謂「資」當(dāng)作「實」。沈家本謂案郡國志注作「居」,則「資」乃「居」之訛,不當(dāng)作「實」。

  二八四七頁一0行 蜀郡王追為太守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追」字乃「阜」字之誤。

  二八四八頁 一行 其先有婦人名沙壹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壹」華陽國志作「壺」,水經(jīng)注作「臺」。

  二八四八頁 三行 背龍而坐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背」一作「陪」。

  二八四八頁一0行 子扈(粟)〔栗〕代 據(jù)殿本、集解本改。

  二八四八頁一一行 其王賢栗遣兵乘箄船 按:王先謙謂華陽國志「賢栗」作「扈栗」。又集解引惠棟說,謂水經(jīng)注「箄船」作「革船」。

  二八四八頁一一行 南下江漢擊附塞夷鹿茤 按:集解引沈欽韓說,謂「江漢」字誤,當(dāng)為「瀾滄」。又引惠棟說,謂水經(jīng)注「鹿茤」作「鹿崩」。

  二八四九頁 五行 哀牢王柳貌 集解引惠棟說,謂華陽國志「柳貌」作「抑狼」。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通鑑亦作「柳貌」,與傳同,御覽七八六引乃作「柳邈」?;菔蠐?jù)華陽國志作「抑狼」,與漢魏叢書本合,廖寅本又作「柳狼」。柳、抑與貌、狼、邈均形近易訛,無從確定也。

  二八五0頁 七行 廣(雅)〔志〕曰 據(jù)集解引惠棟說改。

  二八五0頁一四行 執(zhí)還內(nèi)牢中 按:校補謂通志注「中」作「土」,連下為句。

  二八五一頁 四行 攻(越)巂唐城 集解引惠棟說,謂續(xù)書天文志云「攻巂唐城」,衍「越」字。今據(jù)刪。

  二八五一頁 九行 敦忍乙王莫延 按:通志「敦」作「郭」。殿本「莫」作「慕」,校補謂通志作「莫」,與毛本合。

  二八五二頁 六行 姥憐之飴之 按:校補謂通志注上「之」字作「而」。

  二八五二頁 七行 令因大忿〔姥〕恨責(zé)〔姥〕出蛇 據(jù)汲本、殿本改。按:校補謂通志作「令因大忿姥,限責(zé)出蛇」。

  二八五二頁一四行?。剑布婧酢程朴荨“矗盒Qa謂案通志注,「廉平」乃「兼乎」之訛,各本皆失正。今據(jù)改。

  二八五三頁 一行 郡守枚根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風(fēng)俗通「枚根」作「牧稂」。

  二八五三頁 一行 邛人長貴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案前書西南夷傳及袁宏紀,乃任貴也,岑彭傳亦云「邛穀王任貴」,羨「長」字,脫「任」字。下倣此。

  二八五三頁 九行 續(xù)漢(書)志曰蘇祈縣屬越巂郡 按:「書」字衍,今刪。續(xù)志「蘇祈」作「蘇示」。

  二八五四頁一四行 益州刺史梁國朱輔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馬嚴傳「輔」作「酺」。

  二八五五頁 五行 犍為郡掾田恭 集解引惠棟說,謂「田恭」通鑑作「由恭」。今按:通鑑胡注,由,姓也,秦有由余,或曰楚王孫由子之後。

  二八五五頁 八行 梁國寧陵人也 按:「人」字原脫,逕據(jù)汲本、殿本補。

  二八五六頁 三行 堤官隗搆 汲本作「提官傀搆」,殿本作「提官隗搆」。按:校補謂通志作「提宮隗搆」。

  二八五六頁 三行 與天合意 汲本、殿本作「與天意合」。按:集解引惠士奇說,謂「合」當(dāng)作「會」。

  二八五六頁 三行 罔驛劉脾 殿本、集解本「驛」作「譯」。按:校補謂通志作「譯」。

  二八五六頁 三行 旁莫支留 按:校補謂通志「莫」作「草」。

  二八五六頁 四行 多賜(贈)〔繒〕布 據(jù)汲本、殿本改。

  二八五六頁 四行 邪毗〈糹甚〉〈糹甫〉 按:校通謂通志「〈糹甚〉」作「堪」。

  二八五六頁 五行 拓拒蘇(使)〔便〕 據(jù)汲本、殿本及通志改。

  二八五六頁 八行 僂讓皮尼 汲本「皮」作「彼」。按:校補謂通志作「屢讓被尼」。

  二八五六頁 八行 路旦揀雒 汲本作「路且揀雒」,殿本作「路且揀雒」。按:校補謂通志作「路且揀雒」。

  二八五六頁 九行 魏菌度洗 按:汲本「度」作「渡」。

  二八五六頁一二行 遠夷懷德歌 按:校補謂樂德、慕德二章皆言「歌詩」,獨懷德一章僅言「歌」,不言「詩」,明脫一「詩」字。

  二八五六頁一三行 莫碭麤沐 按:校補謂通志作「莫楊麤水」。

  二八五六頁一四行 罔譯傳微 按:校補謂通志「微」作「徽」。

  二八五六頁一五行 倫狼藏幢 汲本「幢」作「幡」。按:校補謂通志作「〈阝童〉」。

  二八五六頁一五行 理歷髭雒 按:汲本、殿本「歷」作「瀝」,通志同。

  二八五七頁 一行 傳室呼敕 汲本、殿本「室」作「言」。按:校補謂通志作「室」。又按:校補謂以上異字,方言轉(zhuǎn)譯難明,聲讀今古有異,東觀記又僅存輯本,無從定其得失矣。

  二八五七頁 三行 旄牛徼外白狼樓薄蠻夷王唐繒等 按:沈家本謂和帝紀「樓薄」作「貗薄」。

  二八五七頁一0行 以(屬)〔蜀〕郡(蜀)〔屬〕國為漢嘉郡  據(jù)汲本、殿本改。

  二八五八頁 三行 反其(眾)〔聚〕邑 據(jù)元龜九百六十改。按:汲本、殿本作「反其邑」,無「眾」字,而下「皆依山居止」句上則有「眾」字,疑邑眾二字訛倒也。

  二八五八頁一0行 零羊角味鹹無毒 汲本、殿本「零」作「靈」。按:零靈通作。御覽七九一引作「〈羊霝〉」。

  二八五九頁一二行 姓馬適名建也 按御覽七九一引原注作「姓馬名適建」。

  二八六0頁 六行 編數(shù)都護部守之曹 按:刊誤謂「部」字合作「郡」。

  二八六0頁 七行 軨積於內(nèi)府 按:刊誤謂「軨」字誤,當(dāng)作「駢」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