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部分

大事記 作者: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二
  大事記        編年類
  提要
  【臣】等謹案大事記十二巻通釋三巻解題十二巻宋呂祖謙撰取司馬遷年表大事記之目編年系月以記春秋后事復采左氏?厯代史皇極經(jīng)世通鑒稽古錄輯而廣之始自周敬王三十九年迄漢武帝征和三年書法皆視太史公所錄不盡用防書凡例其書作于淳熙七年每以一日排比一年之事本欲起春秋后迄于五代防以疾作而罷此葢其未經(jīng)卒業(yè)之本也祖謙于史學最長而謙不以筆削自任故每條之下各注從某書修云云以自附于述而不作之義至其通釋則如説經(jīng)家之綱領専録經(jīng)典中要義格言以及厯代名儒議論其解題則如經(jīng)之有?畧具本末而附以己見凡史漢同異及通鑒得失皆為縷析而詳辨之又于典章制度名物象數(shù)之旁見側(cè)出者并皆夾注句下使讀者得推闡貫通以幾于由博返約之助其用心亦為周至朱子與祖謙友善平日每譏其學之稍雜而獨于大事記稱譽不置嘗謂其精密為古今未有又謂解題煞有工夫只一句要包括一叚意思葢祖謙此書去取詳畧實有深意而議論正大于古今興衰治忽之理尤多所發(fā)明觀其于慎靚王二年載魏襄王問孟子事取蘇轍古史論以明之后朱子作孟子集注時即引用其説則其深有取于是書亦概可見矣惜其編輯未竟不為全書而義例具存固非后來王祎增修之本所可及也馬氏經(jīng)籍考作通釋一巻此本乃宋嘉定壬申刋行于吳郡學者所載通釋實分三巻亦可以證通考之誤云乾隆四十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佟 境肌俊£憽≠M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一      宋 呂祖謙 撰
  庚申周敬王【丐】三十九年【魯哀公蔣十四年齊簡公壬四年晉定公午三十一年秦悼公十年楚恵王章公年宋景公頭曼三十六年衛(wèi)出公輒十二年陳湣公越二十一年蔡成侯朔十年鄭聲公勝二十年燕獻公十二年吳王夫差十五年并史記年表】
  春魯人獲麟孔子作春秋【稽古錄】
  夏四月齊陳恒與闞止爭政殺止遂執(zhí)簡公寘于舒州【以左氏魯史修】
  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魯史】
  宋向魋謀弒景公不克入于曹以叛【以魯史左傳修】莒郊公狅薨【通鑒外紀】
  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衛(wèi)【魯史】
  齊陳恒弒簡公于舒州立簡公弟驁而相之遂專國權(quán)孔子沐浴朝魯哀公請討之不果從【以魯史史記年表論語修】
  冬有星孛【魯史】
  魯饑【外紀】
  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齊平公驁元年晉定公三十二年宋景公三十七年衛(wèi)莊公蒯聵元年】
  夏五月齊髙無防出奔北燕【魯史】
  秋晉趙鞅帥師伐衛(wèi)【魯史】
  冬魯及齊平子服回如齊端木賜為介齊歸魯侵地【以魯史左傳史記年表修】
  閏十二月衛(wèi)太子蒯聵自戚歸于衛(wèi)衛(wèi)出公輙出奔魯【以杜預釋例左傳修】
  熒惑守心宋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景公不可【以史記年表世家修】
  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衛(wèi)莊公二年陳湣公二十三年宋景公二十八年】
  春二月衛(wèi)公子還成出奔宋【魯史】
  夏四月孔子卒【以魯史左傳修】
  六月衛(wèi)孔悝出奔宋【左傳】
  秋七月楚白公公孫勝殺令尹公子申司馬公子結(jié)執(zhí)楚子寘于髙府【以左傳修】
  陳人侵楚【左傳】
  楚葉公沈諸梁率方城外人討公孫勝誅之迎楚子復位【以左傳稽古錄皇極經(jīng)世修】
  衛(wèi)太叔遺奔晉【以左傳修】
  周敬王四十二年【魯哀公十七年齊平公三年晉定公三十四年楚惠王十一年衛(wèi)莊公三年陳湣公二十四年吳王十八年】
  春衛(wèi)太子疾殺渾良夫【稽古錄】
  三月越子伐吳吳子御之笠澤吳師敗績【以左傳修】
  夏六月晉趙鞅圍衛(wèi)齊國觀陳瓘救衛(wèi)晉師還【以左傳修】秋七月己夘楚公孫朝帥師滅陳【以左傳修】
  冬十月晉趙鞅復伐衛(wèi)衛(wèi)人出荘公而與晉平晉立公孫般師而還【以左傳修】
  十一月衛(wèi)莊公歸于衛(wèi)般師出石圃作亂莊公死于戎州己氏衛(wèi)人復公孫般師而立之【以左傳稽古錄修】
  十二月齊人伐衛(wèi)立公子起執(zhí)般師以歸【左傳】
  魯哀公防齊平公盟于蒙【以左傳修】
  甲子周敬王四十三年【魯哀公十八年齊平公四年秦悼公十四年楚恵王十二年宋景公四十年衛(wèi)侯起元年】
  春宋殺右?guī)熁疏ァ疽曰配浶蕖?br />  楚公孫寕敗巴師于鄾【以稽古錄修】
  夏衛(wèi)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  公自齊復歸逐石圃【以左傳修】
  齊陳恒殺鮑氏晏氏及公族之彊者割齊安平以東至瑯琊為封邑【以史記世家修】
  秦悼公薨子厲共公立【以史記年表世家修】
  周敬王四十四年【秦厲共公元年楚惠王十三年衛(wèi)出公后元年吳王二十年】春越人侵楚【左傳】
  夏楚公子慶公孫寛追越師不及【左傳】
  秋楚沈諸梁伐東夷三夷男女及楚師盟于敖【左傳】王崩太子仁嗣位是為元王【以左傳皇極經(jīng)世修】
  吳伐楚【史記年表】
  周元王元年【魯哀公二十年齊平公六年晉定公三十七年秦厲共公二年鄭聲公二十六年吳王二十一年】
  夏齊人魯人鄭人防于廩邱謀伐晉【以稽古錄左傳修】
  冬吳子殺公子慶忌【以左傳修】
  十一月越圍吳【左傳】
  晉定公薨子出公錯立趙鞅降三年之防為期【以史記世家年表修】
  晉趙簡子卒【以左傳修】
  晉趙無恤滅代【以史記蘇氏古史修】
  蜀人聘秦【以史記年表修】
  晉荀瑤伐鄭取九邑【以史記世家修】
  周元王二年【魯哀公二十一年齊平公七年晉出公錯元年】
  夏五月越人聘魯始通使于上國【以左傳稽古錄修】
  秋八月齊平公魯哀公邾桓公盟于顧【以左傳修】
  周元王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齊平公八年晉出公二年楚惠王十六年宋景公四十四年吳王夫差二十二年】
  夏四月越人納邾隠公于邾邾桓公奔越【以左傳稽古錄修】冬十一月丁夘越滅吳吳子夫差自殺【以左傳修】
  越子防齊晉諸侯于徐州【以史記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越人致貢賜越子胙命為伯【以史記世家修】
  越以江北地至泗上與楚以泗東地與魯歸吳所侵宋地【以史記世家修】
  越范蠡辭祿逰五湖【以皇極經(jīng)世修】
  越子殺大夫文種【以史記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隕石于晉【外紀】
  周元王四年【魯哀公二十三年齊平公九年晉出公三年秦厲共公五年楚惠王十七年蔡成侯十九年】
  夏六月晉荀瑤伐齊敗齊髙無防于犁邱【以稽古錄修】秋八月魯叔青如越越諸鞅聘魯【以左傳修】
  蔡成侯薨子聲侯產(chǎn)立【以史記世家修】
  楚人聘秦【以史記年表修】
  周元王五年【魯哀公二十四年齊平公十年晉出公四年秦厲共公六年蔡聲侯元年】夏四月晉出公及魯臧石伐齊取廩邱【以左傳稽古錄修】越人執(zhí)邾子以歸立公子何【以左傳修】
  魯哀公以公子荊之母為夫人以荊為太子【以左傳稽古錄修】閏四月魯哀公朝于越越將妻公季孫肥使因太宰嚭納賂乃止【以杜預釋例左傳修】
  義渠聘秦【以史記年表修】
  ?公子閼路弒湣公自立【以世家修】
  周元王六年【宋景公四十七年衛(wèi)出公后七年】
  夏五月庚辰衛(wèi)禇師比及諸大夫逐出公出公奔宋【以左傳稽古錄修】
  彗星見【以史記年表修】
  周元王七年【魯哀公二十六年齊平公十二年晉出公六年宋景公四十八年衛(wèi)出公后八年】夏五月越臯如后庸宋樂茷魯叔孫舒伐衛(wèi)納出公越人受賂不克納師還立莊公之弟黚實悼公【以左傳稽古錄修】
  冬十月宋景公薨景公無子取元公曾庶孫得與啟畜諸公宮大尹矯命立啓六卿逐啟及大尹而立得【以左傳稽古錄修】
  王崩太子介嗣位是為貞定【以史記夲紀稽古錄皇極經(jīng)世修】
  晉荀瑤城宅陽【以水經(jīng)注修】
  周貞定王元年【魯哀公二十七年齊平公十三年晉出公七年宋昭公得元年衛(wèi)悼公黚元年鄭聲公十一年】
  春越子使后庸聘魯且言歸駘上之田于邾一月魯哀公及越后庸盟于平陽【以左傳修】
  夏四月魯季康子卒【左傳】
  晉荀瑤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齊陳恒帥師救之晉師乃還【以左傳修】
  秋八月魯哀公將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甲戍出奔越魯人立其子悼公寧【以左傳稽古録修】
  甲戍周貞定王二年【魯?shù)抗珜幵辍?br />  彗星見【史記年表】
  周貞定王三年【魯?shù)抗辍?br />  晉地震【以外紀修】
  周貞定王四年
  燕獻公薨子孝公立【史記世家】
  周貞定王五年【晉出公十一年鄭聲公三十七年燕孝公元年】
  晉荀瑤趙無恤帥師圍鄭荀瑤恥趙無恤無恤由是惎瑤【以左傳稽古錄修】
  周貞定王六年【晉出公十二年秦厲共公十四年楚惠王二十六年鄭聲公三十八年】晉人楚人聘秦【以史記年表修】
  鄭聲公薨子哀公易立【以年表修】
  晉河絶于扈【外紀】
  周貞定王七年【鄭哀公易元年】
  周貞定王八年【秦厲共公十六年】
  秦伐大荔取其王城【以史記本紀修】
  ?哀公薨湣公子出公敇立【以世家修】
  周貞定王九年
  周貞定王十年
  周貞定王十一年【魯?shù)抗挲R平公二十三年晉出公十七年】
  晉荀瑤與趙氏韓氏魏氏分范中行氏之地以為己邑出公吿齊魯欲伐四卿四卿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荀瑤立昭公曾孫驕國事皆決于瑤【以史記世家稽古録修】
  晉荀瑤滅夙繇【以外紀修】
  甲申周貞定王十二年【晉出公十八年蔡聲侯十五年】
  蔡聲侯薨子元侯立【以年表修】
  晉荀瑤襲衛(wèi)【以古史戰(zhàn)國策修】
  晉三卿宴于藍防荀瑤戲韓虎而侮韓氏之相段規(guī)【以稽古録修】
  晉河水赤三日【外紀】
  周貞定王十三年【齊平公二十五年晉哀公驕元年秦厲共公二十一年蔡元侯元年】晉取秦武城【以史記夲紀修】
  齊平公薨子宣公積立田成子卒子盤立【以史記世家修】周貞定王十四年【齊宣公積元年鄭哀公八年】
  鄭人弒哀公立聲公之弟丑【世家】
  周貞定王十五年【鄭共公丑元年】
  周貞定王十六年【晉哀公四年齊宣公三年】
  晉荀瑤與魏駒韓虎圍趙無恤于晉陽無恤使其臣張孟談約韓魏攻荀瑤滅之三分其地張孟談辭趙氏耕于負親之邱【以史記年表世家修】
  齊田盤使其宗人盡為齊都邑大夫與三晉通使【以史記世家修】
  晉趙氏使新稚狗伐狄取左人中人【以國語列子外紀修】
  周貞定王十七年【晉哀公五年秦厲共公二十五年】
  晉知開奔秦【以史記年表修】
  周貞定王十八年【秦厲共公二十六年衛(wèi)悼公十八年蔡元侯六年】
  秦左庻長城南鄭【以年表修】
  衛(wèi)悼公薨子敬公弗立【以古史史記世家修】
  蔡元侯薨子齊立【以世家修】
  周貞定王十九年【衛(wèi)敬公弗元年蔡侯齊元年燕孝公十五年】
  燕孝公薨子成公立【以世家修】
  周貞定王二十年【秦厲共公二十八年燕成公元年】
  越人迎女于秦【以史記年表修】
  杞出公薨子簡公春立【以世家修】
  周貞定王二十一年【晉哀公九年秦厲共公二十九年】
  晉知寛奔秦【以史記年表修】
  甲午周貞定王二十二年【楚惠王四十二年蔡侯齊四年】
  楚滅蔡【史記年表】
  周貞定王二十三年
  周貞定王二十四年【秦厲共公三十二年楚惠王四十四年】
  楚滅杞【史記年表】
  楚與秦平【以史記世家修】
  周貞定王二十五年【秦厲共公三十三年】
  秦伐義渠執(zhí)其君以歸【以史記年表皇極經(jīng)世修】
  周貞定王二十六年【秦厲共公三十四年】
  日有食之【以史記年表修】
  秦晝晦星見【以史記年表修】
  秦厲共公薨子躁公立【以史記夲紀修】
  周貞定王二十七年【秦躁公元年】
  周貞定王二十八年【秦躁公二年】
  王崩長子去疾立是為哀王立二月弟叔弒哀王而自立是為思王立五月弟嵬弒思王而自立是為考王【以史記夲紀修】
  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以續(xù)周公之職是為河南桓公【以稽古錄修】
  秦南鄭反【以稽古錄修】
  周考王元年
  周考王二年【晉哀公十八年】
  晉哀公薨子幽公栁立【以世家修】
  周考王三年
  甲辰周考王四年【晉幽公栁元年】
  晉幽公反朝韓趙魏公室獨有絳曲沃余皆入三晉【以史記世家修】
  周考王五年
  周考王六年【秦躁公八年】
  六月秦雨雪【以史記年表修】
  日有食之【以史記年表修】
  周考王七年【燕成公十六年】
  燕成公薨子湣公立【以史記世家修】
  周考王八年【秦躁公十年燕湣公元年】
  彗星見【以秦始皇夲紀秦記修】
  周考王九年【楚恵王五十七年衛(wèi)敬公十九年】
  楚子薨子中立【以史記世家修】
  衛(wèi)敬公薨子紏立是為昭公是時三晉強衛(wèi)如小侯屬之【以史記世家修】
  周考王十年【魯?shù)抗吣瓿喭踔性晷l(wèi)昭公元年】
  楚滅莒【以史記年表修】
  魯?shù)抗白釉瘟ⅰ疽允酚浭兰一佩h修】
  周考王十一年【魯元公嘉元年秦躁公十三年】
  義渠伐秦侵至渭陽【史記年表】
  周考王十二年【秦躁公十四年】
  秦躁公薨弟懐公立【以史記秦夲紀修】
  周考王十三年【秦懐公元年晉幽公十年】
  冬晉桃杏實【外紀】
  甲寅周考王十四年【魯元公四年晉幽公十一年】
  晉幽公魯元公防于楚邱【以外紀修】
  周考王十五年【衛(wèi)昭公六年】
  王崩太子午嗣位是為威烈王【以史記夲紀皇極經(jīng)世修】
  衛(wèi)公子亹弒昭公代立實懐公【以史記世家修】
  西周恵公封其少子班于鞏以奉王實東周恵公【以史記夲紀索隱皇極經(jīng)世修】
  周威烈王元年【晉幽公十三年秦懐公四年衛(wèi)懐公亹元年鄭共公三十年】
  晉趙襄子卒以兄伯魯之孫獻子浣為后徙治中牟防子之弟桓子逐浣自立于代【以史記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秦庻長鼂弒懐公國人立其孫靈公【以史記夲紀修】
  鄭共公薨子幽公已立【以史記世家修】
  晉韓康子卒子武子啟章立魏桓子卒子斯立【以史記年表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周威烈王二年【晉幽公十四年秦靈公元年】
  晉趙桓子卒國人殺其子迎獻子復位【以史記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周威烈王三年【鄭幽公已元年】
  晉韓武子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其弟繻公駘【以史記世家修】周威烈王四年【秦靈公三年鄭繻公駘元年】
  秦作上下畤【史記年表】
  周威烈王五年
  周威烈王六年【晉幽公十八年】
  盜弒晉幽公魏斯誅亂者立幽公之子烈公止【以史記世家年表稽古錄修】
  周威烈王七年【晉烈公止元年楚簡王十三年】
  晉魏氏城少梁【以史記世家修】
  晉韓武子都平陽【以水經(jīng)注修】
  楚伐晉南鄙【外紀】
  晉趙獻子城?氏【以水經(jīng)注修】
  周威烈王八年【晉烈公二年秦靈公七年】
  秦與晉魏氏戰(zhàn)少梁【以史記年表世家修】
  越滅郯【外紀】
  甲子周威烈王九年【晉烈公三年秦靈公八年】
  晉魏氏復城少梁【以年表修】
  秦城塹河瀕【年表】
  秦初以君甥妻河【年表】
  周威烈王十年【晉烈公四年】
  晉趙氏城平邑【以水經(jīng)注修】
  周威烈王十一年【齊宣公四十一年晉烈公五年秦靈公十年衛(wèi)懐公十一年】秦城籍姑【年表】
  衛(wèi)敬公之孫頽弒懐公而代之實愼公【以稽古錄史記世家修】秦靈公薨國人廢其子獻公而立其季父簡公【以稽古錄修】齊田公子居思伐晉趙氏鄙圖平邑【以水經(jīng)注修】
  周威烈王十二年【秦簡公元年衛(wèi)慎公頽元年】
  中山武公初立【年表】
  西周桓公薨子威公立【以外紀修】
  周威烈王十三年【齊宣公四十三年晉烈公七年秦簡公二年】
  齊田白伐晉毀黃城圍陽狐【以史記世家年表修】
  秦與晉戰(zhàn)敗鄭下【年表】
  晉河岸崩壅龍門至于底柱【以外紀修】
  周威烈王十四年【齊宣公四十四年晉烈公八年魯元公十九年】
  齊田白伐魯莒及安陽【以史記世家年表修】
  晉魏斯使其子擊圍繁厐出其民【以史記世家修】
  周威烈王十五年【齊宣公四十五年晉烈公九年魯元公二十年】
  齊田白伐魯取一城【以史記年表世家修】
  齊田莊子卒子和立【以史記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周威烈王十六年【齊宣公四十六年晉烈公十年魯元公二十一年】
  日有食之【以史記年表修】
  命晉韓啟章趙浣伐齊入長城【以外紀修】
  魯元公薨子穆公顯立【以史記世家修】
  齊田汾敗晉趙氏于平邑獲其將韓舉取平邑【以水經(jīng)注修】周威烈王十七年【晉烈公十一年秦簡公六年魯穆公顯元年】
  魯穆公尊事孔伋以公儀休為相泄栁申詳為臣然終不能用【以孟子前漢董仲舒?zhèn)鞴攀沸蕖?br />  孔伋作中庸【以史記世家修】
  秦初令吏帶劒【年表】
  晉魏斯伐秦筑臨晉九里【以史記世家修】
  晉韓武子卒子防立趙獻子卒子籍立【以世家修】
  周威烈王十八年【齊宣公四十八年晉烈公十二年秦簡公七年楚簡王二十四年魯穆公二年鄭繻公十五年】
  晉魏斯伐宋遂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使其子擊守中山其后中山復國【以史記世家列傳稽古録修】
  秦塹洛城重泉【年表】
  齊田和伐魯取成【以史記世家稽古錄修】
  秦初租禾【年表】
  晉魏斯伐秦至鄭而還筑雒隂合陽【以世家修】
  楚子薨子當立【以史記年表世家修】
  晉韓防伐鄭取雍丘【以年表修】
  鄭城京【年表】
  甲戌周威烈王十九年【齊宣公四十九年晉烈公十三年楚聲王當元年衛(wèi)慎公八年鄭繻公十六年】
  鄭伐晉韓氏敗韓兵取負黍【以史記世家稽古錄皇極經(jīng)世修】
  齊宣公與鄭繻公防于西城【以世家修】
  齊田和伐衛(wèi)取毌丘【以世家修】
  晉魏斯好賢師卜商友叚干木敬田子方用吳起為西河守李悝為上地守西門豹為鄴令魏由是強于三晉【以史記稽古録説苑皇極經(jīng)世外紀修】
  魏李悝作盡地力之教及平糴法又著法經(jīng)六篇其后公孫鞅受之以相秦【以前漢志晉志修】
  周威烈王二十年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齊宣公五十一年晉烈公十五年】
  晉魏氏以公孫成為相【以史記年表説苑修】
  齊宣公薨子康公貸立【以史記世家修】
  齊田防以廩丘叛田氏【以史記年表世家修】
  晉趙氏以公仲連為相【以年表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齊康公貸元年宋昭公四十七年】
  宋昭公薨子悼公購由立【以世家修】

  大事記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二      宋 呂祖謙 撰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文侯斯二十二年韓景侯防六年趙烈侯籍六年楚聲王五年燕閔公三十一年宋悼公購由元年】
  九鼎震【夲紀年表】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防為諸侯【通鑒】
  燕閔公薨子厘公立【以世家修】
  楚聲王圍宋十月罷【以呂氏春秋修】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闕    楚聲王六年燕厘公元年】
  王崩太子驕嗣位是為安王【以史記夲紀皇極經(jīng)世修】
  盜弒楚聲王國人立其子類實悼王【以史記世家通鑒目】
  【録修】
  周安王驕元年【秦簡公十四年魏文侯二十四年楚悼王類元年】
  秦伐魏至陽狐【以世家年表修】
  周安王二年【秦簡公十五年韓景侯九年魏文侯二十五年趙烈侯九年楚悼王二年鄭繻公二十三年】
  魏韓趙伐楚至桑丘【通鑒】
  鄭圍韓陽翟【年表】
  韓景侯薨子烈侯取立【以世家修】
  趙烈侯薨國人立其弟武侯【通鑒】
  秦簡公薨子恵公立【通鑒】
  周安王三年【秦恵公元年晉烈公二十一年魏文侯二十六年韓烈侯取元年趙武侯元年鄭繻公二十四年】
  王子定奔晉【年表】
  魏虢山崩壅河【年表】
  楚歸榆關(guān)于鄭【年表】
  周安王四年【楚悼王四年鄭繻公二十五年】
  楚伐鄭敗鄭師圍鄭鄭繻公殺其相駟子陽【以年表世家修】鄭人列御寇為李耳之學著書傳于世耳楚人為周守藏室史與孔子同時楊朱亦師耳與宋人墨翟春秋后各以其學行天下【以列子史記孟子修】
  甲申周安王五年【韓烈侯三年】
  日有食之【以年表修】
  盜殺韓相俠累【年表】
  周安王六年【宋悼公八年鄭繻公二十七年】
  鄭駟子陽之黨弒繻公而立其弟乙實康公【通鑒】
  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以世家修】
  周安王七年【秦恵公五年宋休公田元年鄭康公乙元年】
  秦伐繇諸【年表】
  周安王八年【韓烈侯六年齊康公十一年魯穆公十六年鄭康公二年】
  齊田和伐魯取最韓救魯【以年表世家修】
  鄭負黍叛復歸韓【通鑒】
  周安王九年【晉烈公二十七年魏文侯三十二年韓烈侯七年楚悼王九年鄭康公三年秦惠公七年】
  魏伐鄭城酸棗【年表】
  楚伐韓取負黍【年表】
  晉烈公薨子孝公頃立【以世家通鑒目錄修】
  魏敗秦于注【世家】
  周安王十年【晉孝公頃元年】
  周安王十一年【秦恵公九年韓烈侯九年魏文侯三十四年趙武侯九年齊康公十四年楚悼王十一年】
  秦伐韓宜陽取六邑【年表】
  齊田和徙其君康公于海上食一城【皇極經(jīng)世】
  魏韓趙【闕】敗楚師于大梁榆關(guān)【以楚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楚與秦平【世家】
  周安王十二年【秦恵公十年晉孝公三年魏文侯三十五年齊康公十五年魯穆公二十年】秦與晉戰(zhàn)武城【年表】
  齊伐魏取襄陵【以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魯敗齊師于平陸【通鑒】
  周安王十三年【秦恵王十一年魏文侯三十六年齊康公十六年楚悼王十三年衛(wèi)慎公二十六年】
  秦侵魏隂晉【年表】
  齊田和防魏文侯楚人衛(wèi)人于濁澤求為諸侯【通鑒】周安王十四年
  甲午周安王十五年【秦惠公十三年韓烈侯十三年魏文侯三十八年趙武侯十三年】秦伐蜀取南鄭【本紀】
  韓烈侯薨子文侯立【通鑒】
  魏文侯薨子武侯擊立【通鑒】
  趙武侯薨國人復立烈侯之子章實敬侯【通鑒】
  秦恵公薨子出公立【通鑒】
  周安王十六年【秦出公元年韓文侯元年魏武侯擊元年趙敬侯章元年齊康公十九年田齊太公和元年楚悼王十六年】
  初命齊大夫田和為諸侯【通鑒】
  趙始都邯鄲【世家】
  趙公子朝作亂出奔魏與魏襲邯鄲不克【通鑒】
  魏武侯浮西河美山河之固吳起曰在徳不在險【列傳】魏以田文為相文卒公叔代之吳起出奔楚楚悼王以為相【以史記列傳舉要厯修】
  周安王十七年【秦出公二年韓文侯二年魏武侯二年趙敬侯二年田齊太公二年宋休公十一年魯穆公二十五年鄭康公十一年】
  秦庶長弒出公及其母迫靈公之子連于河西而立之實獻公是時秦數(shù)有亂魏奪其河西地【以夲紀呂氏春秋修】
  田齊伐魯破之【年表】
  魏城安邑【年表】
  趙敗田齊于靈丘【以世家修】
  韓伐鄭取陽城【年表】
  韓伐宋執(zhí)宋公【通鑒】
  田齊太公薨子桓公午立【以世家修】
  周安王十八年【秦獻公元年魏武侯三年趙敬侯三年田齊桓公午元年】
  秦止從死【夲紀】
  田齊伐魏趙救魏于廩邱田齊敗績【以世家修】
  周安王十九年【秦獻公二年魏武侯四年趙敬侯四年衛(wèi)慎公三十二年】
  秦城櫟陽徙都之【以夲紀修】
  魏敗趙人于兔防【年表】
  趙筑剛平以侵衛(wèi)【世家】
  周安王二十年【魏武侯五年趙敬侯五年田齊桓公三年衛(wèi)愼公三十三年】
  日有食之既晝晦【以年表通鑒修】
  趙圍衛(wèi)衛(wèi)愼公乞師于魏魏與田齊伐趙以救衛(wèi)取剛平【以世家戰(zhàn)國防修】
  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二十一年趙敬侯六年魏武侯六年】
  楚悼王薨子肅王臧立宗室大臣攻吳起殺之【以列傳修】趙人楚人伐魏取棘蒲【以世家修】
  周安王二十二年【韓文侯七年魏武侯七年趙敬侯七年田齊桓公五年楚肅王臧元年闕
  鄭康公十六年】
  韓魏趙伐田齊至桑丘【年表】
  鄭伐韓【以年表世家修】
  周安王二十三年【魏武侯八年趙敬侯八年齊康公二十六年田齊桓公六年衛(wèi)愼公三十六年】
  趙襲衛(wèi)不克【年表】
  齊康公薨于海上其所食一城入于田氏田氏遂滅齊【以年表世家修】
  趙伐魏取黃城【以世家修】
  齊桓公薨子威王因齊立【以世家修】
  周安王二十四年【秦獻公七年晉孝公十五年韓文侯九年魏武侯九年趙敬侯九年齊威王因齊元年燕厘公二十五年】
  狄敗魏師于澮【通鑒】
  魏韓趙伐齊至靈丘【年表】
  齊伐燕趙救燕【世家】
  秦初為市【以秦紀修】
  晉孝公薨子靖公俱酒立【通鑒】
  甲辰周安王二十五年【晉靖公俱酒元年韓文侯十年趙敬侯十年楚肅王四年魯穆公三十三年】
  蜀伐楚取茲方
  楚為捍關(guān)以拒蜀【以世家修】
  魯穆公薨子共公奮立【通鑒】
  韓文侯薨子哀侯立【以世家修】
  趙與中山戰(zhàn)于房子【世家】
  周安王二十六年【晉靖公二年韓哀侯元年魏武侯十一年趙敬侯十一年魯共公奮元年】王崩太子喜嗣位是為烈王【以夲紀皇極經(jīng)世修】
  魏韓趙共徙晉靖公食一城而分其地【以世家修】
  趙伐中山戰(zhàn)于中人【世家】
  周烈王元年【秦獻公十年韓哀侯二年趙敬侯十二年鄭康公二十一年】
  日有食之【年表】
  韓滅鄭自陽翟徙都之【舉要厯】
  趙敬侯薨子成侯種立公子勝與成侯爭立為亂不克【以世家修】
  秦初為戸籍相伍【以秦記修】
  周烈王二年【趙成侯種元年】
  周烈王三年【魏武侯十四年趙成侯二年齊威王六年燕厘公三十年宋休公二十三年魯共公四年衛(wèi)愼公四十二年】
  六月趙雨雪【世家】
  燕敗齊師于林狐【通鑒】
  魯伐齊入陽關(guān)【年表】
  魏伐齊至博陵【通鑒】
  燕厘公薨子桓公立【通鑒】
  宋休公薨子桓公辟兵立【古史】
  衛(wèi)愼公薨子聲公訓立【以世家修】
  周烈王四年【魏武侯十五年趙成侯三年燕桓公元年宋桓公元年衛(wèi)聲公訓元年】趙以大戊午為相【以世家修】
  趙伐衛(wèi)取鄉(xiāng)邑七十三【世家】
  魏敗趙于北藺【世家】
  周烈王五年【韓哀侯六年魏武侯十六年趙成侯四年楚肅王十年秦獻公十四年】魏伐楚取魯陽【通鑒】
  韓嚴遂弒哀侯國人立其子懿侯【通鑒】
  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公子防與公中緩爭立國內(nèi)亂【以稽古録通鑒修】
  趙與秦戰(zhàn)髙安秦師敗績【以世家修】
  周烈王六年【韓懿侯元年魏恵王防元年趙成侯五年齊威王九年楚肅王十一年宋桓公三年晉靖公八年衛(wèi)聲公三年】
  趙伐齊取甄衛(wèi)伐齊取薛陵【以世家修】
  齊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始以齊強天下【以世家年表修】齊威王來朝【以年表修】
  韓分鄭地長子與趙【以世家修】
  楚肅王薨無子立其弟宣王良夫【以通鑒修】
  韓懿侯趙成侯伐魏與魏防戰(zhàn)于濁澤魏師敗績遂圍魏韓趙不和解去防之位始定【以魏世家通鑒修】
  宋桓公薨子剔成立【古史】
  魏趙韓滅晉徙靖公于屯留【以水經(jīng)注修】
  周烈王七年【秦獻公十六年韓懿侯二年魏恵王二年趙成侯六年楚宣王良夫元年宋公剔成元年】
  日有食之【通鑒】
  秦大疫【年表】
  魏敗韓于馬陵【魏世家】
  中山筑長城【趙世家】
  魏敗趙于懐【世家】
  王崩弟扁嗣位是為顯王【以皇極經(jīng)世修】
  秦桃冬花【夲紀】
  周顯王元年【秦獻公十七年魏恵王三年趙成侯七年齊威王十一年韓懿侯三年】秦雨金櫟陽【以年表修】
  齊伐魏取觀津【通鑒】
  趙人歸齊長城【齊世家】
  趙與韓來攻【以趙世家修】
  韓城邢邱【以水經(jīng)注修】
  甲寅周顯王二年【韓懿侯四年趙成侯八年】
  趙與韓分周為二【以趙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河水赤于龍門三日【以水經(jīng)注修】
  周顯王三年【秦獻公十九年魏恵王五年韓懿侯五年趙成侯九年齊威王十三年】魏侯與韓懿侯防于宅陽遂伐秦城武堵秦敗之于洛隂【以魏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趙與齊防阿下【以世家修】
  魏公子景貫伐韓與韓將韓明戰(zhàn)于陽魏師敗走【以水經(jīng)注修】
  周顯王四年【魏惠王六年韓成侯十年宋公五年衛(wèi)聲公八年】
  魏伐宋取儀防【以世家修】
  趙攻衞取甄【世家】
  周顯王五年【秦獻公二十一年韓懿侯七年魏恵王七年趙成侯十一年】
  秦章蟜伐魏趙與韓救之戰(zhàn)于石門秦敗魏趙韓斬首六萬王以黼黻賀秦【以夲紀年表趙世家修】
  周顯王六年【秦獻公二十二年魏惠王八年趙成侯十二年】
  秦攻魏少梁趙救之【趙世家】
  魏伐趙取列人及肥【以水經(jīng)注修】
  周顯王七年【秦獻公二十三年韓懿侯九年魏惠王九年趙成侯十三年燕桓公十一年衛(wèi)聲公十一年】
  魏公孫痤敗韓師趙師于澮獲其將樂祚【以年表通鑒古史修】韓大雨三月【年表】
  秦庶長國伐魏與魏戰(zhàn)于少梁魏師敗績獲其將公孫痤【以世家通鑒古史修】
  趙成侯與韓懿侯遇于上黨【以趙世家年表修】
  衛(wèi)聲公薨子成侯速立【以世家修】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通鑒】
  秦獻公薨子孝公立【通鑒】
  魏與趙戰(zhàn)于榆次陽邑【以水經(jīng)注修】
  魏侯防韓懿侯于巫沙【以水經(jīng)注修】

  大事記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三      宋 呂祖謙 撰
  周顯王八年【秦孝公元年韓懿侯十年魏惠王十年趙成侯十四年燕文公元年衛(wèi)成侯速元年】彗星見西方【年表】
  魏相公孫痤卒【以商君傳修】
  趙與韓攻秦【以趙世家修】
  魏伐韓取皮牢【以魏世家修】
  秦孝公下令求能出竒計強秦者衛(wèi)人公孫鞅自魏入秦因景監(jiān)求見【以夲紀通鑒修】
  秦伐魏圍陜城【以夲紀修】
  秦伐戎斬獂王【以夲紀修】
  周顯王九年【秦孝公二年魏惠王十一年趙成侯十五年齊威王十九年】
  致文武胙于秦【以夲紀皇極經(jīng)世修】
  魏與趙伐齊【以趙世家修】
  周顯王十年【秦孝公三年韓懿侯十二年魏惠王十二年楚宣王十一年】
  星晝墜于魏有聲【以年表世家修】
  秦用公孫鞅變法修刑勸耕戰(zhàn)【以夲紀修】
  秦置法官【以商子修】
  韓懿侯薨子昭侯立【通鑒】
  魏龍賈帥師筑長城于西邉【以水經(jīng)注修】
  楚伐魏決白馬之口以水長垣之外【以水經(jīng)注修】
  周顯王十一年【秦孝公四年韓昭侯元年魏惠王十二年趙成侯十七年齊威王二十一年】秦敗韓師于西山【通鑒】
  趙成侯與魏侯遇于葛孽【以趙世家修】
  齊以鄒忌為相【以年表世家修】
  秦太子犯法衛(wèi)公孫鞅刑其師傅【以列傳修】
  魏侯及韓昭侯盟于巫沙【以水經(jīng)注修】
  韓使許息以枳道易鹿于魏【以水經(jīng)注修】
  甲子周顯王十二年【魏惠王十四年韓昭侯二年趙成侯十八年齊威王二十二年楚宣王十三年秦孝公五年宋公十三年】
  魏侯趙成侯防于鄗【以年表世家修】
  宋取韓黃池【以年表世家修】
  魏取韓朱【以年表世家修】
  趙成侯朝齊【以年表修】
  齊封鄒忌為成侯【以年表世家修】
  楚尹黒迎女于秦【以年表修】
  周顯王十三年【秦孝公六年魏惠王十五年韓昭侯三年趙成侯十九年齊威王二十三年燕文公六年朱公十四年魯共公二十一年衛(wèi)成侯六年】
  韓昭侯宋公魯共公衛(wèi)成侯朝魏【以年表世家索?修】
  趙成侯燕文公防于阿【以世家通鑒修】
  齊威王趙成侯宋公防于平陸【以年表世家修】
  秦以公孫鞅為左庶長【以夲紀修】
  周顯王十四年【秦孝公七年魏惠王十六年趙成侯二十年齊威王二十四年楚宣王十五年宋公十五年魯共公二十二年衛(wèi)成侯七年】
  齊侯魏侯會田于郊【以年表世家修】
  趙作檀防【以世家修】
  秦孝公魏侯防于杜平【以世家修】
  魏侵宋黃池宋復取之【世家】
  魯共公卒子康公屯立【以世家修】
  楚以昭奚恤為相【以戰(zhàn)國防修】
  趙伐衛(wèi)取漆城之【以水經(jīng)注修】
  周顯王十五年【秦孝公八年魏惠王十七年趙成侯二十一年齊威王二十五年楚宣王十六年朱公十六年魯康公屯元年衛(wèi)成侯八年】
  秦敗魏師于元里取少梁【通鑒】
  魏伐趙圍邯鄲趙求救于齊楚【以戰(zhàn)國防稽古錄修】
  齊田忌衛(wèi)公孫倉圍魏襄陵以救趙【以世家戰(zhàn)國防水經(jīng)注修】楚景舎帥師救趙【以世家戰(zhàn)國防修】
  宋伐趙圍一城【以戰(zhàn)國防古史修】
  周顯王十六年【秦孝公九年魏惠王十八年韓昭侯六年趙成侯二十二年齊威王二十六年魯康公二年衛(wèi)成侯九年】
  魏拔趙邯鄲服十二諸侯遂稱王【以戰(zhàn)國防修】
  齊田忌與魏戰(zhàn)于桂陵魏師大敗【以世家修】
  齊亦稱王【以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楚景舍取魏睢濊之閑【以戰(zhàn)國防修】
  韓伐東周取陵觀邢邱【以世家修】
  周顯王十七年【秦孝公十年魏惠王十九年】
  秦大良造公孫鞅伐魏【通鑒】
  諸侯圍魏防陵【以世家修】
  魏筑長城塞固陽【以年表世家修】
  周顯王十八年【秦孝公十一年魏惠王二十年韓昭侯八年趙成侯二十四年】
  秦城商塞【年表】
  秦公孫鞅圍魏固陽降之【以年表修】
  韓以申不害為相內(nèi)修法制外應諸侯韓由是興【以通鑒稽古錄修】
  魏歸趙邯鄲趙與魏盟漳水上【以年表修】
  周顯王十九年【秦孝公十二年魏恵王二十一年趙成侯二十五年】
  秦徙都咸陽【以夲紀修】
  秦壊井田開阡陌【以夲紀前漢食貨志修】
  秦弛虞衡之禁【以前漢食貨志修】
  秦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nèi)息者為禁【以列傳修】
  秦聚小都鄉(xiāng)邑為三十一縣置令丞【以列傳修】
  秦孝公魏惠王【闕】  遇于彤【以世家年表修】
  趙成侯薨公子緤與太子爭立緤敗奔韓太子遂立實肅侯【以世家修】
  周顯王二十年【秦孝公十三年趙肅侯元年】
  秦初置有秩史【以年表修】
  周顯王二十一年【秦孝公十四年魏惠王二十三年韓昭侯十一年趙肅侯二年】秦初為賦【以夲紀年表修】
  秦平斗桶權(quán)衡丈尺行之【以商君傳修】
  趙肅侯與魏王遇于隂晉【以世家修】
  韓昭侯朝秦【以年表世家修】
  甲戌周顯王二十二年【趙肅侯三年】
  趙公子范襲邯鄲不勝而死【世家】
  周顯王二十三年【趙肅侯四年魯康公九年衛(wèi)成侯十六年】
  趙肅侯來朝【以世家修】
  魯康公薨子景公偃立【以世家通鑒修】
  衛(wèi)更貶號曰侯【世家】
  周顯王二十四年【魯景公偃元年】
  周顯王二十五年【秦孝公十八年趙肅侯六年齊威王三十五年】
  秦防諸侯于京師【以夲紀通鑒修】
  趙攻齊防髙唐【以世家修】
  齊田忌攻鄒忌不勝出奔【以世家修】
  周顯王二十六年【秦孝公十九年魏惠王二十八年趙肅侯七年齊威王三十六年】王致伯于秦【通鑒】
  魏以中山君為相【以世家修】
  趙攻魏首垣【以世家修】
  齊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以世家修】
  周顯王二十七年【秦孝公二十年齊宣王辟疆元年】
  諸侯西賀秦【以年表皇極經(jīng)世修】
  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帥師會諸侯于逄澤以朝王【以夲紀年表修】
  周顯王二十八年【魏惠王三十年韓昭侯十八年闕      齊宣王二年】魏厐防伐韓齊田忌孫臏伐魏以救韓魏大發(fā)兵使太子申將與厐防合軍拒之戰(zhàn)于馬陵魏師大敗殺太子申厐防【以世家列傳修】
  魏城濟陽【以水經(jīng)注修】
  周顯王二十九年【秦孝公二十二年魏惠王三十一年趙肅侯十年楚宣王三十年齊宣王三年】
  秦公孫鞅會齊趙共伐魏鞅襲虜魏將公子卬大破其軍魏獻河西之地于秦以和【以年表魏世家通鑒修】
  魏徙都大梁【以世家修】
  秦封公孫鞅為列侯食商于十五里號商君【以夲紀通鑒修】楚滅邾【以水經(jīng)注修】
  楚宣王薨子威王熊商立【以世家修】
  周顯王三十年【楚威王熊商元年】
  楚聘荘周為相不就周學出李耳著書十余萬言【以列傳修】周顯王三十一年【秦孝公二十四年魏惠王三十三年】
  秦與魏戰(zhàn)于岸門【以夲紀年表索隠修】
  秦孝公薨子惠王立【以通鑒年表修】
  大茘圍秦合陽【以年表修】
  秦公孫鞅出奔魏魏人不納復入商于以叛秦克之于澠池車裂鞅防其族【以列傳戰(zhàn)國防修】
  蘇秦説秦連橫不受【以列傳皇極經(jīng)世修】
  甲申周顯王三十二年【秦惠王元年韓昭侯二十二年趙肅侯十三年楚威王三年】楚威王韓昭侯趙肅侯蜀人朝秦【以夲紀年表修】
  韓申不害卒【年表】
  周顯王三十三年【秦惠王二年魏惠王三十五年齊宣王七年宋公三十四年】天子使人賀秦【以夲紀年表修】
  秦初行錢【以年表秦記修】
  孟軻見魏惠王王問利國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以年表孟子修】
  齊宣王與魏惠王韓昭侯防平阿南【以世家列傳修】
  秦興師求九鼎齊使陳臣思帥師求救而秦兵罷【以戰(zhàn)國防修】
  宋太丘社亡【以年表修】
  周顯王三十四年【秦恵王三年魏惠王三十六年韓昭侯二十四年趙肅侯十五年齊宣王八年】
  秦君冠【以夲紀修】
  秦拔韓宜陽尋復歸于韓【以年表修】
  趙起夀陵【以世家修】
  齊宣王與魏惠王防于甄【以世家修】
  周顯王三十五年【秦惠王四年魏惠王后元年韓昭侯二十五年趙肅侯十六年齊宣王九年楚威王六年燕文公二十八年】
  致文武胙于秦【以夲紀修】
  齊宣王魏惠王與諸侯防于徐州以相王【以年表修】
  韓旱作髙門【以年表世家修】
  蘇秦説燕與趙合從燕文公納之趙【以年表列傳修】
  越王無疆伐楚楚威王大敗越師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越自此散微【以世家修】
  周顯王三十六年【秦惠王五年魏惠王后二年韓昭侯二十六年趙肅侯十七年齊宣王十年楚威王七年燕文公二十九年衛(wèi)成侯二十九年】
  楚威王伐齊大敗申縛于泗上遂圍徐州趙燕皆侵齊齊請和于諸侯乃罷兵【以年表戰(zhàn)國防修】
  韓昭侯薨子宣惠王立【以世家修】
  齊敗燕于權(quán)【以戰(zhàn)國防修】
  蘇秦説趙肅侯以六國合從肅侯使蘇秦約韓魏齊楚皆聽命蘇秦并相六國為從約長【以列傳稽古錄修】
  秦使公孫衍伐魏禽魏將龍賈取雕隂【以世家年表修】
  秦以張儀為客卿【以列傳修】
  秦以公孫衍為大良造【以年表修】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通鑒】
  衛(wèi)成侯薨子平侯立【通鑒】
  周顯王三十七年【秦惠王六年魏惠王后三年韓宣惠王元年趙肅侯十八年齊宣王十一年燕易王元年衛(wèi)平侯元年】
  秦使公孫衍激齊魏伐趙趙決河水灌之齊魏之師乃去從約遂解【以世家通鑒列傳修】
  魏以隂晉與秦【以夲紀年表修】
  齊伐燕取十城已而復歸之【以世家修】
  周顯王三十八年【秦惠王七年】
  義渠內(nèi)亂秦庶長操將兵定之【年表】
  周顯王三十九年【秦惠王八年魏惠王后五年】
  秦伐魏圍焦曲沃【以年表世家修】
  魏以少梁與秦【以年表修】
  周顯王四十年【秦惠王九年魏惠王后六年楚威王十一年宋公四十一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隂皮氏拔焦【通鑒】
  楚莊蹻定黔中以西自王于滇【以西南夷傳修】
  楚威王薨子懐王熊槐立【以世家修】
  魏伐楚取陘山【以世家修】
  宋公剔成為弟偃所攻出奔齊偃自立【以世家修】
  周顯王四十一年【秦惠王十年魏惠王后七年趙肅侯二十二年楚懷王熊槐元年宋王偃元年】
  秦敗趙師于河西殺其將趙疪取離石【以世家修】
  秦公子華張儀帥師圍魏蒲陽取之【通鑒】
  秦以蒲陽歸魏又使公子繇為質(zhì)【通鑒】
  魏納上郡十五縣于秦【以夲紀年表修】
  秦以張儀為相【以夲紀年表修】
  秦陳軫奔楚【以列傳修】
  甲午周顯王四十二年【秦惠王十一年魏惠王后八年】
  秦縣義渠以其君為臣【通鑒】
  秦歸焦曲沃于魏【通鑒】
  周顯王四十三年【秦恵王十二年魏恵王后九年趙肅侯二十四年齊宣王十七年楚懐王三年燕易王七年】
  秦初臘【夲紀】
  趙肅侯薨子武靈王立【通鑒】
  秦楚燕齊魏各出鋭師萬人防趙【以世家修】

  大事記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四      宋 呂祖謙 撰
  周顯王四十四年【秦惠王十三年魏惠王后十年韓宣惠王八年趙武靈王元年衛(wèi)平侯八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稱王【以周夲紀通鑒修】
  趙武靈王加肥義秩【以趙世家修】
  韓韓舉趙趙防帥師與魏師戰(zhàn)韓趙敗績【以年表修】
  衞平侯薨子嗣君立【以世家修】
  周顯王四十五年【秦惠王后元年齊宣王十九年燕易王九年衛(wèi)嗣君元年】
  蘇秦自燕奔齊為閑【以稽占錄修】
  齊聚學士于稷下騶衍淳于髠田駢接子愼到環(huán)淵之徒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以世家修】
  秦張儀伐魏取陜【以年表列傳修】
  秦筑上郡塞【以列傳修】
  周顯王四十六年【秦惠王后二年魏惠王后十二年韓宣恵王十年趙武靈王三年齊宣王二十七年楚懷王六年燕易王十年】
  秦張儀與齊楚魏大臣防齧?!疽詨o楚世家修】
  韓燕中山皆稱王趙獨稱君其后亦稱王【以年表通鑒修】楚柱國昭陽伐魏敗魏師于防陵取八邑復移兵伐齊陳軫説之而還【以世家修】
  周顯王四十七年【秦惠王后三年魏惠王后十三年韓宣惠王十一年趙武靈王四年】韓魏太子朝秦【以夲紀修】
  秦張儀免相相魏魏不事秦以公孫衍代儀相秦伐魏取曲沃平周【以列?年表修】
  韓宣惠王與趙武靈王防于區(qū)防【以年表世家修】
  周顯王四十八年【韓宣惠王十一年趙武靈王五年齊宣王二十二年燕易王十二年】王崩太子定嗣位是為愼靚王【以皇極經(jīng)世修】
  齊封田嬰于薛號靖郭君【以通鑒修】
  趙迎婦于韓【以年表修】
  韓公仲公叔用事【以戰(zhàn)國防通鑒修】
  燕易王薨子噲立【通鑒】
  周愼靚王【定】元年【秦惠王后五年齊宣王二十年燕王噲元年衛(wèi)嗣君五年】
  衛(wèi)更貶號曰君獨有濮陽【以世家修】
  齊迎婦于秦【以年表修】
  秦惠王游北河【以夲紀修】
  周愼靚王二年【秦惠王后六年魏恵王后十六年韓宣惠王十四年趙武靈王七年齊宣王二十三年楚懐王十年】
  秦伐韓取鄢【以年表修】
  楚城廣陵【年表】
  魏惠王會諸侯于臼里將復尊天子不克【以韓非子戰(zhàn)國策修】魏惠王薨子防王立【通鑒】
  魏襄王問孟子天下惡乎定曰定于一孰能一之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以孟子通鑒修】
  周愼靚王三年【秦惠王后七年魏防王元年韓宣惠王十五年趙武靈王八年楚懐王十一年齊宣王二十五年燕王三年宋王十一年】
  蘇秦約楚齊趙韓魏燕及匈奴伐秦楚懐王為從長攻函谷關(guān)秦出兵撃六國皆敗走【以楚世家秦夲紀通鑒修】
  義渠襲秦大敗秦人于李帛【以戰(zhàn)國策修】
  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遂稱王【以世家修】
  秦伐魏【以列傳修】
  甲辰周愼靚王四年【秦惠王后八年魏防王二年韓宣惠王十六年趙武靈王九年齊宣王二十六年魯景公二十九年】
  齊敗魏趙于觀津【以年表世家修】
  韓與趙魏伐秦秦使庶長樗里疾與戰(zhàn)修魚虜韓將申差敗趙公子渴斬首八萬二千【以年表夲紀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齊大夫殺蘇秦【以列傳通鑒修】
  魏因張儀請成于秦秦復以張儀為相【以列傳夲紀年表修】魯景公薨子平公旅立【以世家修】
  周愼靚王五年【秦惠王后九年趙武靈王十年齊宣王二十七年燕王五年魯平公旅元年】苴蜀相攻皆告急于秦秦使張儀司馬錯帥師取蜀貶蜀王為侯使陳莊相之【以列傳夲紀修】
  秦伐趙取中都西陽【以夲紀修】
  齊以孟軻為卿【以孟子修】
  蘇代與燕相子之為姻代説燕王噲以國讓子之王從之【以稽古錄修】
  周慎靚王六年
  王崩太子延立是為赧王【以夲紀皇極經(jīng)世修】
  徙都西周【夲紀】
  周赧王【延】元年【秦惠王后十一年魏防王五年韓宣惠王十九年趙武靈王十一年齊宣王二十九年】
  秦侵義渠取二十五城【以年表修】
  秦樗里疾伐魏取焦及曲沃又大破韓師及魏公孫衍于岸門韓太子倉入質(zhì)于秦以和【以夲紀年表世家通鑒修】
  燕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攻子之不克被反攻太子又不克而死【以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齊章子伐燕取之醢子之殺王噲【以世家通鑒修】
  燕人逐齊師趙召公子職于韓以為燕王使樂池送之不克【以通鑒年表世家修】
  孟軻致為臣于齊而歸【通鑒綱目】
  秦封公子通于蜀【以夲紀修】
  齊宣王薨子湣王地立【以通鑒修】
  周赧王二年【秦惠王后十二年魏防王六年趙武靈王十三年齊湣王元年楚懷王十六年宋王十六年】
  孟軻自齊之宋自宋適滕勸滕文公修井法不果行【以孟子修】
  秦惠王會魏防王于臨晉立魏公子政為太子【以夲紀年表修】秦庶長樗里疾伐趙虜趙將莊豹防藺【以夲紀列?修】
  齊田嬰卒子文立實孟嘗君招諸侯防士及亡人有罪者為食客凡數(shù)千人是后魏公子無忌趙公子勝楚黃歇皆效之【以列傳修】
  楚屈原作離騷【以列傳修】
  楚懐王魏防王如趙【以趙世家修】
  秦使張儀説楚絶齊親秦許賂以商于地儀歸背楚賂楚使屈匄帥師伐秦【以列傳通鑒修】
  周赧王三年【秦惠王后十三年魏防王十年韓宣惠王二十一年齊湣王三年楚懷王十七年宋王十七年】
  秦魏章樗里疾甘茂大破楚師于丹陽虜其將屈匄及禆將逄侯丑等七十余人斬首八萬取漢中地六百里置漢中郡【以夲紀年表世家列傳修】
  楚懐王悉兵襲秦秦大敗之于藍田韓魏襲楚至鄧楚乃引兵歸割二城以和于秦【以世家張儀傳稽古錄修】
  楚景翠圍韓雍氏【以韓世家注修】
  韓宣惠王薨子襄王倉立【以世家修】
  秦庶長樗里疾帥師救韓敗楚【以夲紀韓世家注修】
  齊宋圍魏煮棗【以韓世家注修】
  秦樗里疾與魏伐齊虜其將聲子于濮遂伐燕【以夲紀年表修】燕人共立太子平實昭王【以年表世家修】
  秦惠王魏襄王防于蒲坂【以水經(jīng)注修】
  周赧王四年【秦惠王后十四年魏防王八年韓防王倉元年趙武靈王十五年齊湣王三年楚懐王十八年燕昭王平元年衛(wèi)嗣君十二年】
  燕昭王怨齊禮郭隗以招賢者【以皇極經(jīng)世舉要厯修】
  秦伐楚取召陵【夲紀】
  魏伐衛(wèi)防二城【以列傳修】
  蜀相壯殺蜀侯降秦秦以王子煇為蜀侯【以夲紀索隠甘茂傳修】楚囚張儀既而赦之儀遂説楚韓齊趙燕連橫事秦【以通鑒列傳修】
  秦惠王薨子武王立六國連橫之約皆解【以夲紀列傳修】周赧王五年【秦武王元年魏防王九年趙武靈王十六年】
  秦武王魏防王會于臨晉【以夲紀通鑒修】
  客卿謂秦武王曰張儀之貴不得議公孫郝則從臣不事大臣矣公孫郝之貴不得議甘茂則大臣不事近臣矣【以戰(zhàn)國防修】
  秦蜀相壯反秦使甘茂定蜀誅壯【以夲紀列傳修】
  秦出張儀魏章于魏【以夲紀修】
  趙立吳娃為后生子何【以世家修】
  秦伐義渠丹犂【以夲紀修】
  周赧王六年【秦武王二年魏襄王十年趙武靈王十七年】
  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為右丞相甘茂為左丞相【以夲紀列傳修】
  魏張儀卒【以世家修】
  趙筑野臺【以世家修】
  周赧王七年【秦武王三年魏襄王十一年韓襄王四年】
  秦武王韓防王防于臨晉【以夲紀世家修】
  秦樗里疾免相相韓【以夲紀修】
  秦武王魏襄王會于應【以世家修】
  秋秦丞相甘茂庶長封伐韓宜陽【以夲紀列傳修】
  秦渭水赤三日【秦紀】
  甲寅周赧王八年【秦武王四年魏防王十二年韓防王五年趙武靈王十九年楚懐王二十二年】
  正月趙武靈王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以世家修】
  楚景翠救韓【以周夲紀戰(zhàn)國防修】
  秦拔宜陽斬首六萬又取武遂城之韓使公孫侈入謝于秦以請平【以夲紀列傳通鑒修】
  秦逐公孫衍其后為魏所殺【以戰(zhàn)國防韓非子修】
  魏太子朝于秦【以世家修】
  八月秦武王舉鼎絶臏而薨無子異母弟稷立實昭王【以夲紀年表世家修】
  秦立芉八子為太后聼政【以穣侯傳修】
  秦以魏冉為將軍衛(wèi)咸陽【以穣侯傳修】
  趙初胡服【年表】
  周赧王九年【秦昭王稷元年魏襄王十一年韓防王六年趙武靈王二十年齊湣王八年楚懐王二十三年】
  秦歸武遂于韓【以年表世家修】
  楚與齊韓合從【以世家通鑒修】
  秦甘茂樗里疾伐魏皮氏未防甘茂棄軍奔齊樗里疾與魏和罷兵【以年表列傳戰(zhàn)國防修】
  秦以樗里疾為丞相【以夲紀修】
  趙武靈王畧中山地至寧葭西畧胡地至榆中使趙固主胡致其兵【以世家修】
  周赧王十年【秦昭王二年魏襄王十三年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楚懐王二十四年】
  彗星見【夲紀】
  趙攻中山取丹邱爽陽鴻之塞又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以和【以世家通鑒修】
  秦庶長壯及大臣諸公子作亂魏冉誅之遂殺惠文后出悼武王后于魏【以夲紀列傳通鑒修】
  楚倍齊而合秦【以世家修】
  秦迎婦于楚【以年表修】
  魏城皮氏【以水經(jīng)注修】
  周赧王十一年【秦昭王三年楚懷王二十五年】
  秦昭王冠【以夲紀修】
  秦昭王楚懐王盟于黃棘秦復與楚上庸【以世家修】
  周赧王十二年【秦昭王四年魏防王十六年韓防王九年趙武靈王二十三年齊湣王十一年楚懐王二十六年】
  彗星見【以夲紀年表修】
  秦取魏蒲阪陽晉封陵【以世家年表修】
  秦復取韓武遂【以世家修】
  趙攻中山【以世家修】
  齊韓魏伐楚楚使太子橫為質(zhì)于秦而請救秦客卿通將兵救楚三國引兵去【以世家通鑒修】
  周赧王十三年【秦昭王五年魏防王十七年韓防王十年楚懷王二十七年】
  魏襄王韓太子嬰朝秦秦昭王防之于臨晉以蒲阪歸魏【以夲紀世家修】
  楚太子橫自秦亡歸【以世家修】
  周赧王十四年【秦昭王六年魏防王十八年韓防王十一年趙武靈王二十五年齊湣王十三年楚懐王二十八年】
  秦蜀郡守煇反司馬錯定蜀誅之【以夲紀年表修】
  秦伐韓取穣【以世家修】
  秦庶長奐與齊韓魏共攻楚敗楚于重邱殺楚將唐昧斬首二萬【以夲紀世家修】
  趙惠后薨使周祒胡服傅王子何【以世家修】
  秦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以夲紀修】
  日有食之【以夲紀修】
  秦晝晦【以夲紀修】
  秦蜀郡守李氷鑿離避沬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以前漢志修】
  魏史起引漳水溉鄴【以前漢志修】
  周赧王十五年【秦昭王七年魏襄王十九年韓襄王十二年趙武靈王二十六年齊湣王十四年楚懐王二十九年燕昭王十一年】
  秦樗里疾卒以樓緩為相趙使仇液之秦請以魏冉為秦相秦免緩而相冉【以年表列傳修】
  東周與西周戰(zhàn)韓救西周【夲紀】
  韓太子嬰卒楚圍韓雍氏將納公子蟣虱為韓太子楚師敗蟣虱不得歸韓【以世家及注修】
  韓征甲與粟于東周【以夲紀修】
  秦華陽君伐楚斬首三萬殺其將景缺取防城【以通鑒年表世家修】
  楚太子橫質(zhì)于齊【以世家修】
  齊王魏王如韓【以韓世家修】
  趙攻中山林胡樓煩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置云中鴈門代郡【以世家前漢匈奴傳修】
  燕將秦開襲破東胡東胡郤千余里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前漢匈奴傳修】
  周赧王十六年【秦昭王八年魏襄王二十年趙武靈王二十七年韓防王十三年齊湣王十五年楚懷王三十年】
  秦將軍羋戎攻楚取新市齊章子魏公孫喜韓暴鳶助秦攻楚虜唐昧取八城【以夲紀年表修】
  五月戊申趙武靈王傳國于少子何實惠文王以肥義為相國并傅王武靈王自號主父【以世家修】
  魏防王與齊湣王會于韓立公子咎為韓太子【以年表世家修】秦昭王誘楚懷王防武關(guān)至則執(zhí)之楚大臣共立太子橫為王實頃防王【以世家修】
  秦以田文為相【以齊世家年表修】
  周赧王十七年【秦昭王九年魏防王二十一年韓防王十四年趙惠文王何元年齊湣王十六年楚頃襄王橫元年】
  秦以樓緩代田文為丞相囚文欲殺之文亡歸齊齊以文為相【以通鑒年表列傳修】
  齊韓魏伐秦敗秦軍于函谷關(guān)河渭絶一日秦使公子池割河東三城以講于三國三國之兵乃退【以年表世家戰(zhàn)國防修】
  趙封公子勝為平原君【以年表修】
  秦伐楚大破楚軍斬首五萬取十六城【以世家年表修】
  甲子周赧王十八年【秦昭王十年趙惠文王二年楚頃防王二年魯平公二十年】楚懷王自秦走趙趙人不受秦追及之以歸【以世家通鑒修】魯平公薨子湣公賈立【以通鑒修】

  大事記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巻五      宋 呂祖謙 撰
  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十一年魏防王二十二年韓防王十六年趙惠文王三年齊湣王十八年楚頃防王三年燕昭王十六年】
  彗星見【以夲紀年表修】
  楚懷王薨于秦秦歸其防于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以世家修】
  楚與秦絶【以世家修】
  魏伐楚【以戰(zhàn)國防修】
  趙主父與齊燕共滅中山遷其王于膚施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以世家修】
  趙封公子章為大安陽君使田不禮相之【以世家修】
  魏防王薨子昭王立【通鑒】
  韓襄王薨子厘王咎立【以世家修】
  楚以王子蘭為令尹放屈平于江南【以列傳修】
  周赧王二十年【秦昭王十二年魏昭王元年韓厘王咎元年趙惠文王四年楚頃襄王四年燕昭王十七年】
  秦丞相樓緩免以穣侯魏冉為丞相【以年表修】
  秦予楚粟五萬石【以夲紀修】
  趙公子章與田不禮作亂殺肥義公子成李兌誅之遂弒主父于沙丘【以世家修】
  燕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以列傳修】
  秦尉錯擊魏襄城【以年表修】
  周赧王二十一年【秦昭王十三年魏昭王二年韓厘王二年趙惠文王五年齊湣王二十年燕昭王十八年】
  秦向夀伐韓取武始【以夲紀修】
  秦左庶長白起擊韓新城【以列傳修】
  秦敗魏師于解【通鑒】
  趙以鄭易與燕【以世家修】
  秦五大夫呂禮奔齊【以夲紀穰侯傳修】
  秦以任鄙為漢中守【以夲紀修】
  齊田甲作亂田文奔薛湣王召文復其位文遂歸老于薛【以年表稽古錄修】
  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王十四年魏昭王三年韓厘王三年】
  韓魏攻秦秦左更白起敗之于伊闕殺魏將犀武虜韓將公孫喜斬首二十四萬防五城又渉河取韓安邑以東至干河【以夲紀世家列傳戰(zhàn)國防修】
  周赧王二十三年【秦昭王十五年魏昭王四年楚頃襄王七年】
  秦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復予之又攻楚取宛葉【以夲紀穰侯傳修】
  楚迎婦于秦【以世家修】
  秦丞相魏冉免以客卿燭夀為丞相【以年表列傳修】
  周赧王二十四年【秦昭王十六年韓厘王五年楚頃襄王八年】
  秦左更錯伐楚取鄧【以夲紀修】
  秦伐韓拔宛【以年表世家修】
  秦丞相燭夀免復以魏冉為丞相封于穰與陶謂之穣侯又封公子市為宛侯公子悝為鄧侯【以列傳夲紀修】
  周赧王二十五年【秦昭王十七年魏昭王六年韓厘王六年】
  東周君朝秦【以夲紀修】
  秦丞相魏冉伐魏魏與秦河東地四百里【以列傳年表修】韓與秦武遂地二百里【以年表世家修】
  魏芒夘以詐見重【年表】
  周赧王二十六年【秦昭王十八年魏昭王七年】
  秦丞相魏冉大良造白起客卿錯伐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以列傳年表修】
  周赧王二十七年【秦昭王十九年魏昭王八年趙惠文王十一年齊湣王二十六年】十月秦昭王自稱西帝遣魏冉立齊湣王為東帝齊湣王稱帝二日復歸之十一月秦昭王亦去帝復稱王【以年表世家通鑒修】
  秦抜趙梗陽【以世家修】
  甲戌周赧王二十八年【秦昭王二十年魏昭王九年趙惠文王十二年齊湣王二十七年】
  秦攻魏拔新垣曲陽【通鑒】
  趙伐齊【以世家修】
  周赧王二十九年【秦昭王二十一年魏昭王十年韓厘王十年趙惠文王十三年齊湣王二十八年楚頃襄王十二年宋王四十三年】
  魏以田文為相文以薛屬魏【以戰(zhàn)國防皇極經(jīng)世修】
  齊以呂禮為相秦伐齊呂禮出奔【以戰(zhàn)國策史記列傳修】
  秦將司馬錯攻魏河內(nèi)魏獻安邑秦出其人募民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以夲紀通鑒修】
  趙伐齊【以世家修】
  秦敗韓師于夏山【以世家修】
  趙李兊約五國伐秦無功還至成臯而罷【以戰(zhàn)國防修】宋滅滕【以戰(zhàn)國防修】
  齊湣王與魏楚滅宋三分其地宋王偃奔魏死于溫【以年表世家修】
  齊取楚淮北【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年【秦昭王二十二年趙惠文王十四年齊湣王二十九年楚頃襄王十四年】齊湣王殺司馬穰苴狐咺陳舉【以通鑒戰(zhàn)國防修】
  秦蒙武伐齊取河東九縣【以夲紀修】
  秦昭王與楚頃襄王防于宛又與趙惠文王防于中陽【以年表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一年【秦昭王二十三年魏昭王十二年韓厘王十二年趙惠文王十五年齊湣王三十年楚頃襄王十五年燕昭王二十八年】
  燕樂毅防秦楚韓趙魏五國之師伐齊大破之濟西諸侯兵皆罷樂毅獨追入臨菑齊湣王奔莒燕封樂毅為昌國君使以兵平齊城之未下者【以皇極經(jīng)世世家修】
  楚趙取齊淮北地【以年表世家修】
  秦昭王魏昭王韓厘王防于西周【以夲紀年表修】
  齊相淖齒弒湣王于莒莒人殺齒奉湣王子法章立之實襄王【以戰(zhàn)國策世家皇極經(jīng)世修】
  齊王蠋不受燕封死于晝邑【以列傳修】
  燕盡降齊七十余城獨田單守即墨與莒皆不下【以列傳修】周赧王三十二年【秦昭王二十四年魏昭王十三年趙惠文王十六年齊襄王法章元年楚頃襄王十六年衛(wèi)嗣君四十二年燕昭王二十九年】
  秦昭王與楚頃襄王會于鄢秋又會于穰【以夲紀世家修】秦抜魏安成兵至大梁燕趙救之而還【以年表夲紀修】
  秦丞相魏冉免【以夲紀修】
  衛(wèi)嗣君薨子懐君立【世家】
  趙以防頗為上卿藺相如為上大夫【以列傳通鑒修】
  燕昭王使方士入海求三神山【以前漢志修】
  周赧王三十三年【秦昭王二十五年魏昭王十四年韓厘王十四年趙惠文王十七年衛(wèi)懷君元年】
  秦伐趙拔兩城【以年表世家修】
  魏大水【年表】
  秦昭王與韓厘王會新城與魏昭王會新明邑【以夲紀修】周赧王三十四年【秦昭王二十六年趙惠文王十八年魏昭王十五年楚頃襄王十八年】秦防趙石城【以世家修】
  趙決河水伐魏【以世家修】
  秦魏冉相趙【以世家修】
  秦復以魏冉為丞相【以夲紀年表修】
  楚約諸侯為從將以伐秦因欲圖周王使西周武公説楚而止【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五年【秦昭王二十七年魏昭王十六年趙惠文王十九年齊襄王四年楚頃襄王十九年】
  秦赦罪人遷之南陽【以夲紀修】
  秦白起伐趙斬首二萬取代光狼城【以年表夲紀修】
  秦地動壞城【年表】
  秦司馬錯發(fā)隴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以上庸?jié)h北地與秦【以夲紀通鑒世家修】
  趙趙奢與魏魏伯陽攻齊麥丘取之【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王二十八年趙惠文王二十年齊襄王五年楚頃防王二十年燕昭王三十三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取鄢鄧西陵赦罪人遷之【以夲紀世家修】秦昭王趙惠文王會于西河外澠池【以年表世家修】
  趙以藺相如為上卿【以列傳修】
  燕昭王薨子惠王立惠王使騎刼代樂毅將圍即墨樂毅去之趙齊田單大破燕軍殺騎刼盡復齊七十余城迎襄王于莒入于臨菑襄王以田單為相封安平君【以年表列傳戰(zhàn)國防修】
  齊襄王用貂勃諫誅幸臣譛田單者九人益封單食邑萬戶【以戰(zhàn)國防通鑒修】
  齊田單伐狄【以戰(zhàn)國防通鑒修】
  齊田文以薛自立為諸侯文卒齊魏共滅薛【以列傳修】齊以荀卿為列大夫祭酒【以列傳修】
  周赧王三十七年【秦昭王二十九年趙惠文王二十一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燕惠王元年】楚莊辛去之趙【以戰(zhàn)國防修】
  秦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燒夷陵楚先王墓東略地至竟陵以為南郡楚頃襄王東北走徙都陳秦以白起為武安君【以夲紀年表世家修】
  楚封莊辛為陽陵君【以戰(zhàn)國防修】
  周君朝秦【以秦紀修】
  秦昭王與楚頃襄王會于襄陵【以夲紀修】
  趙徙漳水武平西【以世家修】
  甲申周赧王三十八年【秦昭王三十年魏昭王十九年趙惠文王二十二年楚頃襄王二十二年】
  秦白起與蜀守若伐楚防巫黔中以為黔中郡【以夲紀年表修】魏昭王薨子安厘王立【通鑒】
  趙大疫【以世家修】
  周赧王三十九年【秦昭王三十一年魏安厘王元年趙惠文王二十三年楚頃襄王二十三年】
  秦白起伐魏取兩城【以本紀世家修】
  楚頃襄王收東地兵十余萬復西取秦所防江南十五邑以為郡距秦【以世家本紀修】
  魏封公子無忌為信陵君【以年表修】
  趙樓昌攻魏幾不能取十二月使廉頗代將攻幾取之【以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年【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安厘王二年韓厘王二十一年趙惠文王二十四年】秦以魏冉為相國伐魏韓暴鳶救魏魏冉破之斬首四萬鳶走開封魏割八縣以和魏冉復伐魏走芒夘入北宅遂圍大梁魏割溫以和【以夲紀世家列傳通鑒修】
  趙廉頗防魏房子安陽【以皇極經(jīng)世修】
  周赧王四十一年【秦昭王三十三年魏安厘王三年趙惠文王二十五年齊襄王十年魯湣公二十三年燕惠王三年】
  魏背秦與齊從親秦魏冉伐魏防四城斬首四萬【以列傳年表世家修】
  趙燕周攻齊昌國髙唐遂取之【以世家修】
  魯湣公薨子頃公讎立【以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二年【秦昭王三十四年魏安厘王四年韓厘王二十三年趙惠文王二十六年魯頃公讎元年齊襄王十一年楚頃襄王十六年】
  趙魏伐韓華陽秦魏冉白起客卿胡傷救韓敗魏將芒夘于陽斬首十二萬取卷蔡陽長社又敗趙將賈偃沉其卒二萬于河取觀津魏予秦南陽以和以其地為南陽郡遷免臣居之【以世家列傳皇極經(jīng)世夲紀修】
  秦復與趙觀津?qū)⑴c之同伐齊齊使蘇代説魏冉而止【以列傳修】
  趙取東胡甌代地【以世家修】
  秦將使白起與韓魏伐楚楚使黃歇説秦昭王昭王乃止白起與楚和【以列傳修】
  魏城西周【以夲紀修】
  韓厘王薨子桓惠王立【通鑒】
  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王三十五年韓桓惠王元年魏安厘王五年趙惠文王二十七年楚頃襄王一十七年燕惠王七年】
  楚太子完為質(zhì)于秦【以世家通鑒修】
  趙徒漳水武平南【以世家修】
  趙河水出大潦【以世家修】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通鑒】
  韓魏與秦楚伐燕【以夲紀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四年【秦昭王三十六年趙惠文王二十八年齊襄王十二年燕武成王元年】趙藺相如伐齊至平邑【以世家列傳修】
  秦客卿灶攻齊剛夀【以世家范雎傳修】
  秦滅義渠【以前漢匈奴傳修】
  秦以范雎為客卿【以列傳修】
  周赧王四十五年【秦昭王三十七年趙惠文王二十九年齊襄王十四年楚頃襄王十九年】秦伐趙圍閼與趙使趙奢救大破秦軍解閼與圍【以世家列傳修】
  西周君如秦以應為秦太后飬地【以夲紀戰(zhàn)國防修】
  秦與楚攻齊剛夀【以年表世家修】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昭王三十八年趙惠文王三十年】
  秦中更胡傷攻趙閼與不拔【以世家通鑒修】
  周赧王四十七年【秦昭王三十九年魏安厘王九年】
  秦五大夫綰防魏懷城【以范雎傳年表修】
  甲午周赧王四十八年【秦昭王四十年魏安厘王十年】
  秦悼太子質(zhì)于魏而卒【通鑒】
  周赧王四十九年【秦昭王四十一年魏安厘王十一年趙惠文王三十三年】
  秦拔魏邢邱【以夲紀范雎傳修】
  秦免魏冉相國奪宣太后權(quán)以客卿范雎為丞相封應侯【以皇極經(jīng)世修】
  秦華陽君羋戎王弟涇陽君出就封【以范雎穰侯傳修】
  趙惠文王薨子孝成王丹立【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年【秦昭王四十二年趙孝成王丹元年韓桓恵王八年燕武成王七年齊襄王十九年】
  秦昭王以次子安國君柱為太子【以呂不韋傳夲紀索隠修】
  趙以平原君趙勝為相【以年表修】
  秦宣太后羋氏薨魏冉就封于陶【以夲紀修】
  齊楚攻魏秦救魏魏復定魏王欲與秦伐韓求故地公子無忌諌而止【以史記世家修】
  秦防趙三城趙使長安君為質(zhì)于齊以求救齊師出秦師乃退【以世家通鑒修】
  秦伐韓少曲髙平防之【以范雎傳修】
  趙以齊安平君田單為將伐燕防中陽又攻韓注人防之【以世家戰(zhàn)國防修】
  齊襄王薨子建立國事皆決于母太史氏號君王后【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三年韓桓惠王九年趙孝成王二年齊王建元年】秦白起攻韓陘城防汾防五城斬首五萬【以年表世家列傳修】秦城廣武【以范雎傳修】
  趙以田單為相【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昭王四十四年韓桓惠王十年楚頃襄王三十六年】
  秦白起攻韓取南陽絶太行道【以年表列傳修】
  楚太子完自秦亡歸【以世家修】
  楚頃襄王薨子考烈王完立【以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三年【秦昭王四十五年韓桓恵王十一年趙孝成王四年楚考烈王完元年】楚人納州于秦以平【通鑒】
  楚以黃歇為相封春申君食淮北十二縣【以列傳修】
  秦五大夫賁攻韓取十城【以夲紀修】
  秦葉陽君悝出就封未至而死【以夲紀修】
  秦白起防韓野王絶上黨道韓獻上黨于秦上黨守馮亭以郡降趙【以世家列傳修】
  周赧王五十四年【秦昭王四十六年韓桓惠王十二年】
  秦攻韓緱氏藺防之【白起傳】
  周赧王五十五年【秦昭王四十七年趙孝成王六年齊王五年楚考烈王三年】秦左庶長王龁攻上黨防之上黨民走趙趙使廉頗軍長平以按據(jù)上黨民四月龁因攻趙斬趙禆將茄六月攻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廉頗筑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壘取二尉趙以趙括代廉頗將秦亦使白起代王龁將絶趙糧道【以列傳修】
  齊人楚人救趙趙請粟于齊弗許【以世家通鑒修】
  九月秦白起大破趙師于長平殺趙括坑降卒及前后斬首凡四十五萬【以年表列傳修】
  周赧王五十六年【秦昭王四十八年魏安厘王十八年韓桓惠王十四年趙孝成王七年齊王六年】
  正月秦太子中男異人質(zhì)在趙納呂不韋妾生子政【以戰(zhàn)國防列傳夲紀修】
  秦白起分軍為三使王龁防趙武安皮牢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上黨地韓趙恐使蘇氏説秦相范雎罷白起兵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以列傳夲紀修】
  趙不入六城于秦使虞卿以賂齊秦反賂趙以和【以列傳脩】魏以孔斌為相尋以病免【以通鑒修】
  九月秦五大夫王陵攻趙圍邯鄲【以列傳世家修】
  周赧王五十七年【秦昭王四十九年趙孝成王八年魏安厘王十九年楚考烈王五年燕武成王十四年】
  正月秦王陵攻邯鄲亡五校以戰(zhàn)不善免使王龁代之【以白起傳夲紀修】
  趙使趙勝乞師于楚楚黃歇帥師救趙【以列傳世家修】
  魏使新垣衍入趙議尊秦為帝魯仲連沮止之【以列傳修】燕武成王薨子孝王立【通鑒】
  魏晉鄙救趙留軍壁鄴【以魏公子傳修】
  甲辰周赧王五十八年【秦昭王五十年魏安厘王二十年趙孝成王九年楚考烈王六年燕孝王元年】
  十二月秦殺白起杜郵【以夲紀列傳修】
  秦益發(fā)卒軍汾城旁魏公子無忌矯殺晉鄙奪其軍救邯鄲大破秦軍楚景陽亦將兵至鄭安平以二萬人降趙王龁解邯鄲圍奔汾軍防新中而去公子無忌遂留趙【以夲紀列傳世家年表修】
  秦質(zhì)子異人自趙逃歸太子以為嗣更名曰楚【以列傳脩】秦初作河橋【夲紀】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五十一年魏安厘王二十一年韓桓惠王十七年趙孝成王十年楚考烈王七年】
  韓魏楚救趙新中秦兵罷【年表】
  秦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攻趙取二十余縣斬首虜九萬赧王恐與諸侯約從攻秦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赧王入秦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赧王于周是歳卒【以夲紀通鑒修】

  大事記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六      宋 呂祖謙 撰
  秦昭王五十二年【楚考烈王八年燕孝王三年魯頃公十九年】
  河東守王稽坐與諸侯通誅【以列傳通鑒修】
  相國范雎免以客卿蔡澤為丞相【以列傳修】
  西周民東亡遷西周君于狐【以周紀秦紀修】
  楚伐魯取徐州【以世家修】
  丞相蔡澤免【以列傳修】
  燕孝王薨子喜立【通鑒】
  楚人遷魯于莒而取其地【通鑒】
  秦昭王五十三年【魏安厘王二十三年韓桓惠王十九年趙孝成王十二年齊王十一年楚考烈王九年燕王喜元年】
  楚齊韓燕趙皆來賔魏獨后使將軍摎伐之取吳城魏委國聽令【以皇極經(jīng)世夲紀修】
  韓王來朝【以夲紀修】
  趙邯鄲廥焚【以世家修】
  秦昭王五十四年【楚考烈王十年】
  楚徙都鉅陽【以年表修】
  王郊見上帝于雍【以夲紀修】
  秦昭王五十五年【魏安厘王二十五年趙孝成王十四年衛(wèi)懷君三十一年】
  趙平原君趙勝卒【以世家修】
  衛(wèi)懷君朝魏魏執(zhí)而殺之更立其弟元君【以世家修】
  秦昭王五十六年【韓桓惠王二十二年趙孝成王十五年燕王四年衛(wèi)元君元年】秋王薨太子柱立是為孝文王追尊唐八子為唐太后與昭王合韓王衰绖入吊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吊祠視防事【以夲紀修】
  立子楚為太子【以列傳修】
  趙奉太子之子政來歸【以列傳修】
  燕栗腹卿秦伐趙趙使廉頗擊破栗腹于鄗破卿秦于代遂圍燕燕割五城與趙和乃解圍趙以廉頗為假相國信平君【以世家列傳修】
  秦孝文王【柱】元年【燕王五年齊王十五年】
  十月己亥王除防即位赦罪人辛丑王薨太子楚立是為莊襄王尊孝文王后為華陽太后又尊母夏姬為夏太后【以夲紀呂不韋傳修】
  燕將據(jù)齊聊城齊田單攻之不下魯仲連以書下之齊欲爵仲連仲連逃隠海上【以列傳修】
  秦莊襄王【楚】元年【韓桓恵王二十四年趙孝成王十七年齊王十六年楚考烈王十四年燕王六年魯頃公二十五年】
  大赦【夲紀】
  以呂不韋為相國【以夲紀列傳修】
  東周君與諸侯謀來伐王使相國呂不韋滅之遷東周君于陽人【以夲紀通鑒修】
  封呂不韋為文信侯封河南洛陽十萬戸【以列傳修】
  蒙驁伐韓防成臯滎陽初置三川郡【以夲紀世家修】
  趙假相樂乗圍燕【以世家修】
  齊君王后薨【以世家修】
  楚滅魯徙魯頃公于卞邑【以魯世家修】
  秦莊襄王二年【魏安厘王二十九年趙孝成王十八年燕王七年楚考烈王十五年】蒙驁伐趙取榆次新城狼孟二十七城【以年表修】
  日有食之【以年表修】
  魏趙攻燕【以世家修】
  楚徙封黃歇于吳【以年表修】
  甲寅秦莊襄王三年【魏安厘王三十年韓桓惠王二十六年趙孝成王十九年齊王十八年楚考烈王十六年燕王八年】
  王龁攻上黨諸城悉防之初置太原郡【通鑒】
  蒙驁伐魏防髙都汲魏王迎公子無忌于趙以為上將軍無忌率五國兵敗秦軍于河外走蒙驁追至函谷而還【以年表世家列傳修】
  趙與燕易土以龍兊汾門臨樂與燕燕以葛武陽平舒與趙【以世家修】
  五月丙午王薨子政立是為秦始皇帝國事皆委于呂不韋號稱仲父【以夲紀列傳修】
  晉陽反【夲紀】
  秦始皇帝【政】元年【魏安厘王三十一年】
  蒙驁擊定晉陽【以夲紀修】
  作鄭國渠【年表】
  魏公子無忌以毀廢【以稽古錄修】
  秦始皇帝二年【魏安厘王三十二年趙孝成王二十一年】
  趙以李伯為代郡守【以戰(zhàn)國防修】
  趙李牧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單于奔走【以列傳修】
  趙廉頗伐魏防繁陽【以列傳修】
  趙孝成王薨子悼襄王偃立【以世家修】
  趙使樂乗代廉頗將廉頗攻樂乗樂乗走廉頗遂奔魏【以列傳修】
  秦始皇帝三年【魏安厘王三十三年韓桓惠王二十九年趙悼襄王偃元年】
  蒙驁伐韓取十三城【通鑒】
  大饑【以夲紀修】
  十月蒙驁攻魏畼有詭【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四年【魏安厘王三十四年趙悼襄王二年燕王十二年】
  蒙驁防畼有詭三月軍罷【以夲紀修】
  趙李牧伐燕防武遂方城【以年表世家修】
  七月蝗疫令百姓內(nèi)粟千石拜爵一級【以年表通鑒修】
  魏安厘王薨子景湣王增立【以世家修】
  魏公子無忌卒【以年表列傳修】
  秦始皇帝五年【魏景湣王增元年趙悼襄王三年燕王十三年】
  蒙驁伐魏取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二十城初置東郡【通鑒】
  燕劇辛撃趙趙使厐暖撃之取燕軍二萬殺劇辛【以世家修】趙相魏相會盟于魯柯【以年表修】
  冬雷【夲紀】
  秦始皇帝六年【魏景湣王二年韓桓惠王三十二年趙悼襄王四年齊王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衛(wèi)元君十二年燕王十四年】
  楚魏韓趙燕衞合從來伐取夀陵至函谷關(guān)為我所敗諸侯之師移攻齊取饒安而罷【以夲紀春申君傳趙世家修】
  防魏朝歌【以世家修】
  徙衛(wèi)于野王并濮陽入東郡【以年表魏楚衛(wèi)世家修】
  楚徙都夀春命曰郢【以年表世家修】
  楚考烈王納黃歇妾生子悍遂立為王后悍為太子【以春申君傳修】
  秦始皇帝七年【魏景湣王三年】
  彗星見【以夲紀年表修】
  伐魏取汲【通鑒】
  夏太后薨【通鑒】
  秦始皇帝八年【魏景湣王四年趙悼襄王六年韓桓惠王三十四年】
  魏與趙鄴【趙世家】
  王弟長安君成蟜將兵撃趙而反死于屯留軍吏皆斬遷其民于臨洮【以夲紀修】
  河魚大上【以夲紀修】
  封嫪毐為長信侯國事皆決于毐【以夲紀修】
  韓桓惠王薨子安立【通鑒】
  韓以韓玘為相【以李斯傳修】
  秦始皇帝九年【魏景湣王五年韓王安元年楚考烈王二十四年】
  彗星見竟天【年表】
  伐魏取垣衍蒲陽【以夲紀年表世家修】
  四月寒有凍死者彗星復見己酉王冠帶劒【以夲紀修】嫪毐作亂夷三族其黨與皆車裂滅宗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遷太后于雍【以夲紀呂不韋傳修】
  楚考烈王薨子悍立是為幽王王舅李園殺黃歇滅其家【以世家春申君傳修】
  甲子秦始皇帝十年【趙悼襄王八年齊王二十八年楚幽王悍元年】
  十月相國呂不韋免就國【以夲紀列傳修】
  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除逐客令復李斯官用其計謀【以夲紀列傳修】
  齊王趙王來置酒【以夲紀年表修】
  用茅焦諌迎太后于雍復歸咸陽以茅焦為上卿【以本紀説苑修】
  以尉繚為國尉【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十一年【趙悼襄王九年燕王十九年】
  趙伐燕取貍陽兵未罷將軍王翦桓齮楊端和伐趙攻鄴取九城【以世家夲紀通鑒修】
  趙廢太子嘉以庶子遷為太子【以世家修】
  趙悼襄王薨子遷立【以世家修】
  徙呂不韋于蜀【以列傳修】
  秦始皇帝十二年【魏景湣王八年趙王遷元年楚幽王三年】
  呂不韋自殺【以夲紀列傳修】
  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通鑒】
  發(fā)四郡兵助魏伐楚【通鑒】
  復嫪毐舎人遷蜀者【夲紀年表】
  秦始皇帝十三年【趙王二年】
  正月彗星見東方【夲紀】
  桓齮攻趙平陽趙使扈輙帥師救之殺扈輒斬首十萬【以夲紀世家修】
  秦始皇帝十四年【韓王六年趙王三年】
  桓齮取趙平陽武城宜安趙李牧大破我軍于宜安肥下桓齮奔還趙封李牧為武安君【以本傳世家修】
  殺韓使韓非【以夲紀列傳修】
  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以夲紀通鑒修】
  秦始皇帝十五年【趙王四年燕王二十三年】
  大興師伐趙一軍抵鄴一軍自太原防狼孟畨吾趙李牧擊破我軍遂還【以夲紀年表列傳修】
  燕太子丹來質(zhì)亡歸【以年表世家修】
  地震【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十六年【魏景湣王十二年韓王八年趙王五年】
  韓獻南陽地【通鑒】
  初令男子書年【夲紀】
  魏人獻地【通鑒】
  趙代地大震【以年表世家修】
  秦始皇帝十七年【韓王九年趙王六年衛(wèi)元君二十二年】
  內(nèi)史騰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以夲紀通鑒修】地震【以夲紀修】
  華陽太后薨【通鑒】
  大饑【以夲紀趙世家修】
  衛(wèi)元君薨子角立【通鑒】
  秦始皇帝十八年【趙王七年衛(wèi)君角元年】
  定韓地【以年表修】
  王翦楊端和桓齮伐趙趙李牧司馬尚御之數(shù)破我?guī)煔⒒庚t趙王用郭開韓倉譛使趙蔥顔聚代將殺李牧廢司馬尚【以夲紀世家戰(zhàn)國防修】
  楊端和圍邯戰(zhàn)【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十九年【魏景湣王十五年趙王八年】
  王翦大破趙軍殺趙蔥顔聚亡遂克邯鄲虜趙王遷滅趙【以世家通鑒修】
  王翦屯中山【以夲紀修】
  王之邯鄲故與母家有仇者皆坑之【以夲紀修】
  太后薨【通鑒】
  趙公子嘉帥其宗之代立為代王與燕合兵軍上谷【以夲紀修】
  大饑【夲紀】
  楚幽王薨弟猶立是為哀王立三月哀王庶兄負芻弒哀王而立【以世家修】
  魏景湣王薨子假立【通鑒】
  甲戌秦始皇帝二十年【魏王假元年楚王負芻元年燕王二十八年代王嘉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王不中誅軻使王翦辛勝攻燕大破燕代之師于易水之西【以夲紀世家稽古錄修】
  秦始皇帝二十一年【楚王二年燕王二十九年】
  王翦破燕太子軍防薊燕王東保遼東斬太子丹以獻【以夲紀通鑒修】
  王賁伐楚取十余城【以年表世家修】
  李信蒙恬將二十萬伐楚【以王翦傳夲紀修】
  大雨雪【夲紀】
  秦始皇帝二十二年【魏王二年楚王三年】
  王賁伐魏引河灌大梁虜其王假遂滅魏【以年表世家修】楚人大破李信軍復使王翦將兵六十萬伐楚【以列傳通鑒修】秦始皇帝二十三年【楚王四年】
  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大破楚軍于蘄殺其將軍項燕【以年表世家列傳通鑒修】
  秦始皇帝二十四年【楚王五年】
  王翦蒙武滅楚虜楚王負芻【以世家修】
  秦始皇帝二十五年【燕王三十一年代王六年】
  王賁防遼東虜燕王喜遂滅燕【以夲紀世家修】
  王賁滅代虜代王嘉【以夲紀修】
  王翦悉定楚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以夲紀修】
  五月天下大酺【夲紀】

  大事記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七      宋 呂祖謙 撰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齊王四十四年】
  定燕地【以年表修】
  王賁蒙恬自南攻齊入臨菑齊王建降遂滅齊【以夲紀世家列傳修】
  王初并天下更號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曰朕【以夲紀修】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夲紀】
  除諡法【夲紀】
  定為水徳以十月為歳首色尚黒音尚大呂數(shù)以六為紀【以通鑒綱目封禪書修】
  從李斯議不置諸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以夲紀修】
  更民名曰黔首【夲紀】
  大酺【夲紀】
  銷天下兵【以夲紀修】
  一衡石丈尺文字【以夲紀修】
  徙天下豪富十二萬戸于咸陽【以夲紀修】
  采古禮尊君抑臣者為時用余皆滅之古樂唯舜大韶周大武房中樂存改周大武曰五行房中曰夀人【以通鑒前漢志修】
  收泰半之賦租賦鹽鐵二十倍于古更戍力役三十倍于古【以前漢食貨志修】
  以黃金為上幣銅錢重半兩為下幣貝玊不為幣【以前漢志修】
  筑女懷清防【以貨殖傳修】
  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定齊地【以年表修】
  廵隴西北地至雞頭山過回中【通鑒綱目】
  作極廟【以夲紀修】
  賜民爵一級治馳道【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東廵郡縣祠鄒嶧山刻石頌秦功業(yè)遂封泰山禪梁父望渤海以東求僊人羨門之屬登瑯邪留三月作瑯邪臺渡淮之衡山自南郡由武關(guān)歸【以夲紀封禪書修】
  秦始皇帝二十九年東防至陽武博浪沙中韓人張良狙擊始皇不中亡去令天下大索十日遂登之罘瑯邪過恒山道上黨入【以夲紀封禪書修】
  甲申秦始皇帝三十年
  秦始皇帝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賜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夲紀】
  使黔首自實田【以夲紀徐廣注修】
  微行逄盜關(guān)中大索二十日【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三十二年東廵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隄防考入海方士遂廵北邉道上郡入【以通鑒綱目夲紀封禪書修】
  蒙恬將三十萬擊匈奴【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發(fā)諸嘗逋亡人贅壻賈人擊南越取其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夲紀修】
  取閩越東越地置閩中郡【以東越傳修】
  蒙恬大破匈奴單于頭曼北徙悉收河南地置四十四縣筑長城起臨洮至遼東萬余里【以夲紀匈奴傳修】
  運芻粟輸北河【以主父偃傳修】
  以謫徙民南戍五嶺北實河南初縣【以夲紀匈奴傳修】
  彗星出西方【以史記注修】
  秦始皇帝三十四年謫治獄吏有罪者筑長城及處南越地【以年表通鑒修】
  從丞相李斯議焚書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欲學法令者以吏為師【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三十五年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年表】
  役刑徒七十余萬人作宮阿房及穿治驪山【以夲紀修】徙三萬家驪邑五萬家云陽【夲紀】
  自謂眞人不稱朕【夲紀】
  坑諸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陽【以夲紀修】
  使長子扶蘇監(jiān)蒙恬軍于上郡【以夲紀修】
  秦始皇帝三十六年熒惑守心【夲紀】
  隕石東郡【以夲紀修】
  徙民三萬家于北河榆中【以夲紀年表修】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逰左丞相斯少子胡亥從右丞相去疾守十一月至云夣望祀虞舜上會稽祭大禹至平原津而病使蒙毅還禱山川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李斯與宦者趙髙矯立胡亥為太子殺長子扶蘇至咸陽發(fā)防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以夲紀列傳修】
  九月始皇帝于驪山【以夲紀修】
  殺蒙毅蒙恬子嬰諌不聽【以列傳修】
  復行錢【年表】

  大事記卷七
<史部,編年類,大事記>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八      宋 呂祖謙 撰
  秦二世皇帝【胡亥】元年【衛(wèi)君二十一年楚?王陳勝元年趙王武臣元年齊王田儋元年燕王韓廣元年魏王咎元年】
  冬十月戊寅大赦【通鑒】
  以趙髙為郎中令【以夲紀修】
  尊始皇廟為帝者祖廟【夲紀】
  復自稱朕【夲紀】
  春東行郡縣至碣石南至會稽遂至遼東而還【以夲紀脩】十一月為兎園【年表】
  夏四月更為法律【以夲紀列傳通鑒修】
  殺諸公子公主【以夲紀李斯傳修】
  復作阿房宮【以夲紀修】
  征材士五萬人屯衛(wèi)咸陽【夲紀】
  滅衛(wèi)廢衛(wèi)君角為庶人【以世家修】
  秋七月發(fā)閭左戍戍卒陳勝起兵于蘄據(jù)陳自立為楚王諸郡縣皆殺其長吏以應楚【以夲紀列傳通鑒修】
  楚使吳廣為假王擊滎陽三川守李由守滎陽拒之【以列傳修】
  楚使武臣張耳陳余狥趙地【以列傳修】
  楚周文將兵數(shù)十萬入函谷關(guān)軍于戯秦大赦使少府章邯將酈山徒擊之周文敗走出關(guān)軍曹陽【以夲紀列傳通鑒修】
  八月武臣至邯鄲自立為趙王【以列傳修】
  楚使魏人周市狥趙地【以列傳修】
  趙使韓廣狥燕李良狥常山【以列傳修】
  九月沛人劉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項梁起兵于吳【通鑒】狄人田儋起兵于齊自立為齊王【以通鑒列傳修】
  韓廣自立為燕王【以列傳修】
  楚立周市為魏王市不受立魏公子咎為魏王而相之【以列傳修】
  番陽令吳芮率閩越東越兵以應諸侯【以前漢列傳修】
  龍川令趙佗據(jù)南海郡【以列傳修】
  秦二世皇帝二年【楚懷王孫心元年趙王歇元年齊王田市元年燕王韓廣二年魏王豹元年韓王成元年】
  冬十一月章邯敗周文于曹陽文走澠池章邯又大破之周文自殺【以列傳通鑒修】
  楚田臧殺吳廣【以列傳通鑒修】
  從李斯請行督責【以列傳通鑒修】
  趙李良弒其王武臣來降【以張耳傳修】
  十二月章邯擊陳破楚軍楚莊賈弒其王陳勝以降【以列傳年表修】
  端月趙張耳陳余立趙歇為趙王【以年表列傳修】
  楚秦嘉立景駒為楚王【以年表列傳修】
  章邯圍魏王于臨濟【以年表修】
  楚劉邦以張良為廐將用其防【以列傳修】
  二月楚項梁以八千人渡江淮收兵六七萬人軍下邳【以夲紀修】
  三月楚劉邦以兵屬項梁【以夲紀月表修】
  四月楚項梁破秦嘉軍嘉與景駒皆死【以夲紀月表修】
  魏周市如齊楚請救【以月表修】
  楚項籍防襄城坑其人【以夲紀修】
  六月項梁會諸別將于薛立楚懷王孫心為楚懷王都盱臺【以夲紀修】
  楚立韓公子成為韓王以張良為韓司徒【以列傳修】
  齊王及楚將項它將兵救魏章邯大敗齊楚軍于臨濟下殺齊王田儋及魏相周市魏王咎為其民約降約定自燒殺【以列傳修】
  章邯圍齊田榮于東阿【以列傳修】
  七月齊人立故齊王建弟假為王【以列傳修】
  大霖雨三月【以夲紀月表修】
  八月楚項梁救田榮破章邯軍于東阿下【以夲紀修】
  齊田榮逐其王假立齊王儋子市為齊王【以夲紀月表修】楚項梁請齊共擊章邯田榮不許【以夲紀列傳修】
  用趙髙計居禁中不見大臣【以夲紀列傳修】
  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請止阿房宮省邉戍詔以屬吏去疾劫皆自殺【以夲紀修】
  楚項籍劉邦大破秦軍于雍丘殺三川守李由【以夲紀修】李斯具五刑夷三族以趙髙為中丞相【以列傳修】
  殺愽士正先【以漢書京房傳修】
  九月章邯大破楚軍定陶殺項梁【以夲紀月表修】
  楚懷王自盱臺都彭城【以漢書夲紀修】
  楚立魏豹為魏王【以月表漢書夲紀修】
  后九月楚懷王并呂臣項籍軍【以漢書夲紀修】
  章邯擊趙大破之圍趙王鉅鹿【以夲紀月表修】
  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定關(guān)中者王之使宋義項籍范增救趙使劉邦西入關(guān)【以夲紀修】
  秦二世皇帝三年【楚懷王心二年趙王歇二年齊王田市二年燕王韓廣三年魏王豹二年韓王成二年】
  冬十一月楚項籍殺上將軍宋義懷王因使項籍為上將軍【以夲紀修】
  十二月楚項籍渡河大破秦軍虜王離解鉅鹿圍【以本紀修】項籍為諸侯上將軍【以夲紀修】
  趙陳余亡居南皮【以列傳月表修】
  春二月楚項籍破章邯邯退軍棘原【以月表夲紀修】
  夏四月楚項籍急攻章邯邯請益兵趙髙不許【以月表修】六月楚項籍大破章邯吳水上【以夲紀修】
  秋七月楚劉邦取南陽郡【以漢書夲紀曹參傳修】
  章邯以軍降楚項籍【以夲紀修】
  八月楚劉邦破武關(guān)【以夲紀修】
  趙髙弒帝于望夷宮立子嬰為王【通鑒綱目】
  九月誅趙髙夷三族【以夲紀列傳修】
  楚劉邦破峣關(guān)【以夲紀修】
  楚義帝【心】元年【漢髙帝邦元年西楚霸王籍元年】
  冬十月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降遂西入咸陽封府庫還軍霸上待諸侯約【以夲紀月表修】
  項籍將諸侯兵四十余萬畧地西至河南【以月表修】
  十一月劉邦與秦民約法三章【以夲紀修】
  項籍坑秦降卒二十萬于新安【以夲紀月表修】
  劉邦使兵守函谷關(guān)【以夲紀修】
  十二月項籍破函谷關(guān)軍戯西鴻門遂屠咸陽殺故秦王子嬰燒宮室火三月不滅【以夲紀修】
  項籍不欲劉邦王關(guān)中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以夲紀修】
  春正月諸侯尊懷王為義帝【月表】
  二月項籍為天下主命徙義帝江南都郴分楚為四自立為西楚霸王封楚將英布為九江王楚共敖為臨江王番君吳芮為衡山王分秦為四封沛公劉邦為漢王遷之漢中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三分關(guān)中以距漢分齊為三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封齊將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分趙為二徙趙王趙歇為代王封趙相張耳為常山王分燕為二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封燕將臧荼為燕王分魏為二徙魏王豹為西魏王封趙將司馬卭為殷王分韓為二韓王成如其故封楚將申陽為河南王【以月表夲紀皇極經(jīng)世修】
  漢王欲攻西楚蕭何諌乃止【以漢書列?修】
  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夲紀】
  趙佗自立為南越王【以列傳修】
  漢以蕭何為丞相周苛為御史大夫遣張良歸韓【以世家年表修】
  五月齊田榮距擊齊王都都走西楚【以夲紀列傳修】
  齊田榮弒膠東王市自立為齊王【以月表列傳修】
  秋七月齊王田榮使彭越擊殺濟北王安遂并三齊之地【以列傳修】
  齊彭越擊西楚與蕭公角戰(zhàn)大破之【以列傳通鑒修】
  陳余請兵于齊以擊常山【以列傳修】
  西楚霸王不遣韓王成就國廢為穰侯尋殺之張良復歸漢【以世家通鑒綱目修】
  西楚奪衡山王吳芮地復以為畨君【以夲紀修】
  漢王以韓信為大將留蕭何漢中給軍食【以列傳世家修】八月漢王從故道襲雍大破雍王章邯于陳倉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皆降遂定關(guān)中 雍王章邯守廢丘不下圍之【以漢夲紀修】
  遼東王韓廣不肯徙國燕王臧荼殺之并其地【以漢書夲紀修】西楚立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以夲紀修】
  【漢髙皇帝二年西楚霸王二年】
  冬十月西楚霸王項籍弒義帝【通鑒綱目】
  陳余襲常山常山王張耳敗歸漢陳余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封陳余為代王留傅趙使夏説守代【以列傳修】
  漢王如陜【夲紀】
  河南王申陽降漢置河南郡【以夲紀修】
  漢以韓襄王孫信為韓太尉擊韓韓王鄭昌降【以夲紀列傳修】十一月漢立韓太尉信為韓王【以夲紀列傳修】
  漢王都櫟陽【以夲紀修】
  漢防雍隴西【以月表修】
  漢繕治河上塞【闕】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夲紀】春正月西楚霸王伐齊與齊王田榮戰(zhàn)于城陽榮敗走為平原民所殺【以夲紀修】
  漢防雍北地【以漢書夲紀修】
  漢大赦【以夲紀修】
  二月西楚復立故齊王田假為齊王【以月表修】
  漢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夲紀】
  漢置縣鄉(xiāng)三老【以漢書夲紀修】
  殷王司馬卭叛西楚西楚使陳平擊降之【以世家修】
  三月齊田橫收齊散兵逐齊王假【以列傳月表修】
  漢王渡河西魏王豹降【以夲紀修】
  漢王下河內(nèi)虜殷王卬置河內(nèi)郡【夲紀】
  楚陳平降漢【以世家修】
  漢王為義帝發(fā)防于洛陽【以夲紀修】
  夏四月齊田橫立齊王榮子廣為齊王西楚霸王攻之不下【以夲紀修】
  漢以彭越為魏相國狥魏地【以漢書夲紀修】
  漢王率五諸侯兵五十六萬人伐楚入彭城西楚霸王自齊還大破漢軍睢水上漢王遁楚以太公呂后歸【以夲紀修】
  齊田橫盡定三齊之地【以列傳修】
  漢王還至下邑下馬踞鞍問張良曰吾欲捐關(guān)以東誰可與者良曰捐之黥布彭越韓信三人則楚可破【以世家修】
  五月漢王屯滎陽軍復振與楚戰(zhàn)滎陽南京索閑破之【以漢書夲紀修】
  漢筑甬道取敖倉粟【以夲紀修】
  魏王豹叛漢附楚【以漢夲紀修】
  六月漢還都櫟陽壬午立子盈為太子大赦令太子守櫟陽諸侯子在關(guān)中者皆集櫟陽為衛(wèi)【以夲紀修】
  漢引水灌廢丘雍王章邯自殺【以夲紀修】
  漢置河上渭南中地隴西北地上郡【以史記漢書夲紀修】
  漢脩祀典【以本紀修】
  關(guān)中大饑【夲紀】
  漢王如滎陽【以夲紀修】
  九月漢韓信滅魏虜魏王豹【以漢夲紀修】
  后九月漢韓信禽代相夏説于閼與遂取代【以韓信傳修】匈奴冐頓弒其父頭曼自立為單于復取秦蒙恬所奪地【以漢書列傳修】
  【漢髙皇帝三年西楚霸王三年】
  冬十月漢韓信張耳大破趙軍于井陘口殺陳余虜趙王歇遂滅趙【以漢夲紀列傳修】
  漢韓信遣使説燕王臧荼下之【以列傳修】
  甲戌晦日有食之【以漢夲紀】
  十一月九江王布叛楚楚使龍且擊破之布奔漢【以漢夲紀通鑒修】
  癸夘晦日有食之【夲紀】
  十二月漢王屯成臯【以漢夲紀列傳修】
  漢丞相蕭何遣昆弟子孫從軍【以世家修】
  漢王遣酈食其立六國后以張良諌而止【以漢夲紀列傳修】夏四月西楚霸王圍漢王于滎陽【以漢夲紀修】
  楚范增辭歸道卒【以夲紀修】
  五月漢王留周苛守滎陽遁入關(guān)復出軍宛葉閑【以漢夲紀修】
  漢彭越擊西楚【以漢本紀修】
  漢王復軍成臯【以漢夲紀修】
  六月西楚霸王拔漢滎陽殺周苛遂圍漢王于成臯漢王走渡河奪韓信軍遣韓信擊齊【以漢夲紀列傳修】
  秋七月有星孛于大角【以漢夲紀修】
  臨江王共敖薨子尉嗣【以漢夲紀修】
  八月漢使彭越劉賈燒楚積聚【以漢夲紀修】
  漢彭越狥梁地取十七城【以夲紀修】
  九月西楚霸王留曹咎守成臯自擊彭越復取十七城【以夲紀修】
  漢遣酈食其説齊下之【通鑒綱目】
  【漢髙皇帝四年西楚霸王四年】
  冬十月漢韓信襲破齊歴下軍齊王田廣走髙宻西楚使龍且救齊【以漢夲紀修】
  漢大破楚軍于汜水殺曹咎【以漢夲紀修】
  漢王渡河復取成臯與西楚霸王皆軍于廣武【以漢夲紀修】十一月漢韓信大破齊楚于濰水殺龍且虜齊王廣齊相田橫自立為齊王灌嬰敗之橫奔彭越遂盡定齊地【以夲紀列傳修】
  漢立張耳為趙王【以漢夲紀修】
  漢王還櫟陽四日復如廣武【以漢夲紀修】
  春二月漢使張良立韓信為齊王【以漢夲紀修】
  蒯徹説齊王韓信以三分天下之計不從【以列傳修】
  秋七月漢立黥布為淮南王【以漢夲紀修】
  八月漢初為筭賦【以漢夲紀修】
  北貉燕人致梟騎助漢【以漢夲紀修】
  漢王令軍士死者吏為棺斂轉(zhuǎn)送其家【以漢夲紀修】
  漢以周昌為御史大夫【以年表修】
  西楚與漢約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九月西楚歸太公呂后于漢解而東歸【以漢夲紀修】

  大事記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九      宋 呂祖謙 撰
  漢太祖髙皇帝五年冬十月王追西楚項籍至固陵遣使許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地皆引兵來防【以夲紀修】
  十一月西楚大司馬周殷舉九江兵降【以夲紀修】
  十二月王與諸侯兵大破西楚軍于垓下項籍走死東城楚地悉定【以夲紀修】
  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故項籍臣稱其主名者盡拜為大夫鄭君不從逐之【以夲紀列傳修】
  王還至定陶奪齊王韓信軍【以夲紀修】
  盧綰滅臨江虜其王尉【以夲紀修】
  春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封魏相國彭越為梁王【以夲紀修】赦天下【以夲紀修】
  二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定陶汜水之陽【以夲紀大事記修】更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通鑒】
  封故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故粵王亡諸為閩粵王【以夲紀修】
  帝西都洛陽【以夲紀修】
  夏五月兵皆罷歸家【夲紀】
  復諸侯子在關(guān)中者十二歳【以夲紀修】
  民聚保山澤者令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自賣為人奴婢者免為庶人【夲紀】
  詔守尉長吏善遇髙爵【以夲紀修】
  置酒洛陽南宮【夲紀】
  召故齊王田橫未至洛陽三十里自殺【以通鑒修】
  以季布為郎中斬丁公以狥【以通鑒綱目修】
  帝西都關(guān)中【以夲紀修】
  六月赦天下【以夲紀修】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陷代地帝自將征之【以史記漢書夲紀修】趙景王耳長沙文王芮皆薨【以史記月表通鑒修】
  八月立趙太子敖為趙王長沙太子臣為長沙王【以史記月表修】
  九月滅燕虜臧荼封太尉盧綰為燕王罷太尉官【以夲紀史記年年修】
  使樊噲以丞相將兵攻代【以史記夲紀修】
  項籍故將利幾反帝自擊破之【以夲紀修】
  后九月治長樂宮于長安【以史記前漢夲紀修】
  漢太祖髙皇帝六年冬十月令天下縣邑城【夲紀修】十二月帝逰云夢會諸侯于陳執(zhí)楚王韓信是日赦天下【以皇極經(jīng)世史記夲紀修】
  帝還至雒陽赦韓信封為淮隂侯【以夲紀修】
  甲申始剖符封大功臣二十余人為徹侯【以通鑒修】
  春正月丙午分楚地為二國以淮東東陽鄣吳三郡五十三縣封從兄將軍賈為荊王以淮西碭薛郯三郡三十六縣封弟文信君交為楚王【以史記漢書夲紀通鑒修】
  壬子以云中鴈門代三郡封兄宜信侯喜為代王以膠東膠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六郡七十三縣封子肥為齊王【以夲紀修】
  以曹參為齊相國【以列傳修】
  諸侯得自除御史大夫羣卿以下眾官如漢朝【髙五王傳】徙韓王信國于太原【以夲紀修】
  三月封雍齒為什方侯【以夲紀通鑒修】
  定功行封又作元功十八人位次【以史記夲紀通鑒年表修】
  帝歸櫟陽【以夲紀修】
  張良杜門不出【以列傳修】
  夏五月丙午尊太公為太上皇【以通鑒修】
  立大市于長安【以史記年表修】
  以張蒼為主計【以列傳修】
  秋匈奴冐頓圍韓王信于馬邑九月信以馬邑降匈奴與匈奴南攻太原至晉陽【以夲紀列傳修】
  命叔孫通征魯諸生起朝儀有兩生不肯行【以列傳修】漢太祖高皇帝七年冬十月長樂宮成諸侯羣臣朝正于長樂宮始用新儀以叔孫通為奉?!疽粤袀髂瓯硇蕖?br />  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以夲紀修】
  帝北征韓王信于銅鞮信走匈奴遂征匈奴至平城白登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計得出【以皇極經(jīng)世夲紀修】
  十二月帝還過趙不禮趙王張敖【以夲紀修】
  匈奴攻代代王棄國自歸雒陽赦為合陽侯【以夲紀修】辛夘封子如意為代王【以夲紀修】
  春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民產(chǎn)子復勿事二歳【本紀】二月帝至長安遂定都丞相以下自櫟陽徙治長安【以史記漢書本紀修】
  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以夲紀修】
  置宗正官以序九族【以夲紀修】
  夏四月帝如洛陽【以夲紀修】
  以陳豨為趙相國監(jiān)趙代邉兵【以夲紀盧綰傳修】
  徙豐民于驪邑更命曰新豐【以地理志修】
  漢太祖髙皇帝八年冬帝東擊故韓王信余寇于東垣還過趙相貫髙謀為逆不果【以稽古録修】
  以建武侯靳歙為車騎將軍【以列傳荀悅漢紀修】
  十二月帝至自東垣【以夲紀修】
  春三月帝如洛陽【以夲紀修】
  復吏卒至平城者終身【以夲紀修】
  令賈人毋得衣錦繡綺縠絺纻操兵乗騎【以夲紀修】秋八月吏有罪未發(fā)覺者赦之【夲紀】
  九月帝至自雒陽【以夲紀修】
  漢太祖髙皇帝九年冬十月未央宮成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趙王張敖楚王交及羣臣朝于未央宮置酒前殿帝奉玊巵為太上皇夀【以史記漢書夲紀修】
  遣劉敬奉宗室女翁主名為長公主以妻匈奴單于【以史記漢書列傳修】
  十一月徙楚昭氏屈氏景氏懷氏齊田氏及燕趙韓魏彊族于闗中【以史記漢書夲紀列傳修】
  十二月帝如洛陽【以夲紀修】
  春正月廢趙王張敖為宣平侯徙代王如意為趙王【以夲紀修】
  詔丙寅前殊死以下皆赦之【通鑒】
  二月帝至自洛陽【以夲紀修】
  以張敖故臣田叔孟舒等十人為郡守諸侯相【以本紀修】夏六月晦日有食之既【以本紀五行志修】
  以丞相蕭何為相國【以年表修】
  罷渭南河上中地郡復內(nèi)史【以地理志修】
  以御史大夫周昌為趙丞相【以史記年表修】
  甲辰漢太祖髙皇帝十年冬十月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荊王賈梁王彭越楚王交齊王肥長沙王吳臣朝于長樂宮【以史記夲紀修】
  以符璽御史趙堯為御史大夫【以史記漢書年表周昌傳修】
  夏五月太上皇崩于櫟陽宮【以漢紀通鑒修】
  秋七月癸夘太上皇于萬年楚王梁王皆來送赦櫟陽囚【漢紀通鑒史記】
  八月令諸侯王立太上皇廟于國都【夲紀】
  九月趙相國陳豨反于代帝北征次于邯鄲【以漢書史記夲紀皇極經(jīng)世修】
  詔縣道官獄疑者各讞所屬不能決者移廷尉廷尉不能決者以聞【以荀悅漢紀刑法志修】
  漢太祖髙皇帝十一年冬十月帝在邯鄲大破陳豨軍以周勃為太尉定代地【以夲紀年表修】
  春正月淮隂侯韓信謀反長安夷三族【夲紀】
  故韓王信與匈奴據(jù)參合樊噲柴武擊斬之【以夲紀列傳修】帝還雒陽【以夲紀修】
  封子恒為代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代之云中以西為云中郡【以夲紀修】
  赦天下【夲紀】
  二月立郡國朝獻口賦法【以通鑒綱目修】
  詔郡國求賢【通鑒綱目】
  三月廢梁王彭越為庶人徙蜀尋夷三族【以夲紀列傳修】分梁地為二國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以夲紀列傳修】夏四月帝至自雒陽【以夲紀修】
  五月遣陸賈立秦南海尉趙佗為南粵王【以夲紀修】
  帝有疾樊噲排闥問疾【以通鑒列傳修】
  秋七月淮南王英布反擊殺荊王劉賈并其地北渡淮擊楚楚王交走入薛【以史記漢書夲紀修】
  帝自征英布發(fā)關(guān)中巴蜀兵為皇太子衛(wèi)軍霸上赦天下死罪以下皆從軍【以夲紀修】
  立子長為淮南王【以史記夲紀修】
  漢太祖髙皇帝十二年冬十月帝大破英布軍于蘄西布走渡淮數(shù)止戰(zhàn)不利與百余人走江南長沙王吳臣誘殺之于番陽【以夲紀列傳修】
  帝還過沛置酒沛宮復其民世世無所與【以夲紀修】
  周勃樊噲定代郡鴈門云中地斬陳豨于當城【以通鑒史記夲紀修】
  省太尉官【以年表修】
  更以荊為吳國立兄喜之子沛侯濞為吳王【以通鑒夲紀列傳修】十一月帝過魯以太牢祠孔子【以夲紀修】
  十二月帝至自淮南【以荀氏漢紀修】
  帝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張良叔孫通諌不聽太子侍燕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皆從帝見之大驚遂止【以列傳修】
  下相國蕭何廷尉即赦出之【以列傳通鑒修】
  帝召燕王盧綰不至春二月使樊噲擊之【以夲紀列傳修】立子建為燕王【夲紀】
  立南武侯織為南海王不克就國【以夲紀及注修】
  三月詔不義擅起兵者天下共誅之【以夲紀修】
  刑白馬與羣臣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者天下共誅之是時同姓王者九國唯長沙王吳臣以異姓特王天子所有者凡十五郡【以史記年表漢書王陵周亞夫吳芮傳修】
  詔陳平誅樊噲以周勃代將平防噲傳詣長安【以列傳修】夏四月詔陳平灌嬰將兵十萬屯滎陽【以夲紀列傳修】
  甲辰帝崩于長樂宮丁未發(fā)防赦天下【以夲紀修】
  以陳平為郎中令復樊噲爵邑【以夲紀修】
  盧綰亡入匈奴【以夲紀修】
  五月丙寅長陵皇太子羣臣反至太上皇廟上謚曰髙皇帝是日太子嗣位是為孝惠皇帝【以夲紀修】
  尊皇后曰皇太后【夲紀】
  詔髙爵宗室外戚民老者幼者有罪寛其刑【以夲紀及注修】田租復十五稅一【夲紀】
  詔吏六百石以上其家唯給軍賦故吏嘗佩二千石官印者亦如之【以夲紀及注修】
  令郡國立髙皇帝廟【以夲紀修】
  漢孝惠皇帝元年冬改諸侯王相國為丞相【荀氏漢紀】召趙丞相周昌詣長安【以列傳修】
  太后殺趙王如意及其母戚氏【以皇極經(jīng)世修】
  令民買爵以贖罪【以夲紀修】
  賜民爵戶一級【夲紀】
  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史記夲紀修】
  賜酈侯呂臺父周呂侯澤謚曰令武【以史記夲紀修】
  始作長安城西北方【以史記大事記修】
  漢孝惠皇帝二年冬十月楚王交齊王肥來朝【以史記夲紀修】齊王獻城陽郡為長公主湯沐邑尊公主為太后【以夲紀列傳修】
  春正月有兩龍見蘭陵家人井中【夲紀】
  隴西地震【夲紀】
  夏旱【夲紀】
  秋七月辛未相國鄼文終侯蕭何薨【以夲紀通鑒修】
  癸巳以齊丞相平陽侯曹參為相國【以史記大事記修】
  漢孝惠皇帝三年春大發(fā)關(guān)中民城長安三十日罷【以稽古錄夲紀修】
  復以宗室女為公主妻匈奴單于【以夲紀修】
  夏五月立閩越君揺為東海王【夲紀】
  六月發(fā)諸侯王列侯徒二萬人城長安【夲紀】
  秋七月都廐災【夲紀】
  南越王趙佗入貢【以夲紀修】
  蜀湔氐反擊平之【以史記大事記通鑒修】
  漢孝惠皇帝四年冬十月壬寅立長公主女張氏為皇后【以夲紀列傳修】
  春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夲紀】
  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夲紀】
  省法令妨吏民者【夲紀】
  除挾書律【夲紀】
  立原廟渭北【以通鑒修】
  長樂宮鴻臺災【夲紀】
  雨血于宜陽【漢紀】
  秋七月乙亥未央宮淩室災丙子織室災【夲紀】
  漢孝惠皇帝五年冬十月靁桃李華棗實【夲紀】
  春正月復發(fā)關(guān)中民城長安三十日罷【以夲紀修】
  夏大旱【夲紀】
  秋八月己丑相國平陽懿侯曹參薨【以夲紀修】
  九月長安城成【夲紀】
  漢孝恵皇帝六年冬十月諸侯王以都城成來賀【以史記夲紀修】
  以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曲逆侯陳平為左丞相【以年表修】齊悼惠王肥薨【通鑒】
  遣張良立齊太子襄為齊王赦齊境內(nèi)【以列傳史記大事記修】匈奴單于冒頓為書嫚太后樊噲請擊之從季布議而止【以列傳修】
  令民得賣爵【夲紀】
  民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筭【以夲紀修】
  夏六月舞陽武侯樊噲薨【以夲紀修】
  立西市修太倉【以史記大事記漢書夲紀修】
  留文成侯張良薨【以通鑒漢紀修】
  以周勃為太尉【通鑒】
  漢孝惠皇帝七年冬十月詔灌嬰將車騎材官屯滎陽【以夲紀修】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夲紀】
  夏五月丁邜日有食之既【夲紀】
  秋七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宮【夲紀】
  太后使呂產(chǎn)將南北軍【通鑒綱目】
  九月辛丑安陵皇后張氏名后宮子為太子至是即位謁髙廟【以夲紀外戚傳修】
  太后臨朝稱制赦天下【夲紀】
  甲寅漢髙皇后呂氏元年冬十一月甲子以右丞相王陵為帝太傅左丞相陳平為右丞相典客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食其不治事監(jiān)宮中【以史記夲紀漢書年表修】
  太傅王陵謝病免【以列傳修】
  追尊太后父臨泗侯呂公為宣王兄周呂令武侯澤為悼武王【以通鑒修】
  春正月除三族辠妖言令【夲紀】
  三月置孝弟力田官一人秩二千石【以夲紀修】
  夏四月長公主薨立公主子張偃為魯王謚公主曰魯元太后【以通鑒修】
  辛邜立孝恵后宮子彊為淮陽王不疑為恒山王山為襄城侯朝為軹侯武為壺闗侯割齊之濟南郡為呂國立酈侯呂臺為呂王【以史記夲紀漢書年表修】
  五月趙王宮叢防災【夲紀】
  秋桃李華【夲紀】
  御史大夫趙堯抵罪以上黨守任敖為御史大夫【以漢紀百官表修】
  漢髙皇后呂氏二年冬十一月呂肅王呂臺薨立呂太子嘉為呂王【以通鑒史記夲紀修】
  春正月詔定列侯朝位【以夲紀修】
  己邜地震羗道武都道山崩【夲紀】
  楚王遣子郢客入都受業(yè)齊王遣弟章入宿衛(wèi)夏五月丙申封郢客為上邳侯章為朱虛侯以郢客為宗正又以呂祿女妻章【以年表列傳修】
  六月丙戌日有食之【夲紀】
  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無后立襄成侯山為恒山王更名義【以史記漢書夲紀通鑒修】
  行八銖錢【夲紀】
  封酂文終侯蕭何夫人同為酂侯【以史記年表修】
  漢髙皇后呂氏三年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余家【夲紀】秋星晝見【夲紀】
  伊水洛水溢流千六百余家汝水溢流八百余家【通鑒】漢髙皇后呂氏四年春二月癸未封孝惠后宮子太為昌平侯【以年表通鑒修】
  夏四月丙申封淮陽丞相呂勝為贅其侯楚丞相呂更始為滕侯呂忿為呂成侯太中大夫呂它為俞侯舞陽武侯樊噲夫人呂嬃為臨光侯【以史記夲紀年表修】
  廢少帝幽殺之五月丙辰立恒山王義為帝更名曰?不稱元年【以通鑒夲紀修】
  封軹侯朝為恒山王【以史記夲紀修】
  以平陽侯曹窟為御史大夫【通鑒】
  禁南越關(guān)市鐵器【通鑒】
  漢髙皇后呂氏五年春南越王趙佗自稱南武帝【夲紀】秋八月淮陽【闕】王彊薨立壺關(guān)侯武為淮陽王【以通鑒修】九月發(fā)河東上黨騎屯北地【夲紀】
  初令戍卒歳更【以史記大事記修】
  漢髙皇后呂氏六年冬十月廢呂王呂嘉十一月立肅王弟產(chǎn)為呂王【以通鑒修】
  春星晝見【夲紀】
  夏四月丁酉赦天下【夲紀】
  齊王遣弟興居入宿衛(wèi)封為東牟侯【以列傳年表修】
  秩長陵令二千石六月城長陵【夲紀】
  匈奴冦狄道攻阿陽【夲紀】
  行五分錢【夲紀】
  漢髙皇后呂氏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冦狄道【夲紀】
  春正月丁丑趙王友幽死于邸【夲紀】
  己丑晦日有食之既晝晦【以史記漢書夲紀修】
  二月徙梁王恢為趙王呂王產(chǎn)為梁王梁王不之國為帝太傅【通鑒】
  立恵帝后宮子平昌侯太為呂王更名梁曰呂呂曰濟川【史記夲紀】
  割齊瑯琊郡立髙祖從祖弟大將軍營陵侯澤為瑯琊王【以夲紀年表修】
  夏五月追尊太上皇妃昭靈夫人曰昭靈后【以夲紀修】六月趙王恢自殺廢其嗣【以史記夲紀修】
  朱虛侯章侍宴以軍法行酒【以荀氏漢紀通鑒修】
  陸賈説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相結(jié)【以荀氏漢紀通鑒修】
  秋使使告代王恒欲徙王趙恒謝愿守代邉乃立武信侯呂祿為趙王【以史記夲紀修】
  九月燕靈王建薨太后殺其子國除【以史記夲紀修】
  南越侵長沙遣隆慮侯周灶擊之【以通鑒舉要厯修】
  漢髙皇后呂氏八年冬十月辛丑立呂肅王子東平侯通為燕王【通鑒】
  春三月太后祓還遂病【以史記夲紀修】
  夏四月丁酉封中大謁者張釋為建陵侯諸中官宦者令丞皆為關(guān)內(nèi)侯【以史記年表夲紀修】
  江水漢水溢流萬余家【夲紀】
  秋七月以趙王呂祿為上將軍將北軍呂王產(chǎn)居南軍【以史記夲紀修】
  辛巳太后崩于未央宮遺詔赦天下以產(chǎn)為相國祿女為帝后【以史記夲紀修】
  合葬長陵【史記外戚世家】
  以左丞相審食其為帝太傅【以史記夲紀修】
  八月丙午齊王舉兵討呂氏西攻呂國之濟南【以史記夲紀列傳修】
  相國呂產(chǎn)使灌嬰擊齊嬰留屯滎陽與齊連和【以史記夲紀修】九月庚申太尉周勃入北軍使朱虛侯章入宮殺呂產(chǎn)及長樂衛(wèi)尉呂更始諸呂無少長皆斬之【以史記夲紀修】
  辛酉廢魯王張偃為南宮侯【以史記夲紀年表修】
  壬戌復以帝太傅審食其為左丞相尋免【以史記夲紀修】戊辰徙濟川王太為梁王立趙幽王子遂為趙王【以史記夲紀修】
  遣朱虛侯章告齊王罷兵灌嬰兵亦罷滎陽而歸【以史記夲紀修】
  諸大臣迎立代王恒后九月己酉晦王長安廢少帝代王即皇帝位是為文帝誅髙后所名惠帝子?朝武太【以史記夲紀年表修】
  以代中尉宋昌為衛(wèi)將軍鎭撫南北軍代郎中令張武為郎中令【以史記夲紀修】
  赦天下賜民爵戸一級女子百戸牛酒酺五日【以史記漢書夲紀及注修】

  大事記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卷十      宋 呂祖謙 撰
  漢孝文皇帝元年冬十月庚戌徙立故瑯邪王澤為燕王【史記夲紀】
  辛亥皇帝即阼謁髙廟【史記夲紀】
  尊代太后曰皇太后壬子遣太后弟車騎將軍薄昭奉迎于代【以史記夲紀修】
  增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章等封邑【以史記漢書夲紀修】十一月徙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太尉勃為右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以通鑒修】
  呂氏所奪齊楚地皆歸之【漢書夲紀】
  十二月除収孥諸相坐律令【史記夲紀】
  春正月有司請蚤建太子詔曰其安之有司三請乃立長子啓為太子賜天下民當為父后者爵一級【以夲紀修】
  三月立太子母竇氏為皇后賜天下鰥寡孤獨窮困髙年孤兒布帛米肉【以史記夲紀修】
  選皇后兄弟師傅賔客【以通鑒修】
  楚元王交薨太子辟非先卒立次子宗正上邳侯郢客為楚王【以夲紀列傳修】
  夏四月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潰出【夲紀】六月令郡國無來獻【夲紀】
  令民賦四十丁男三十而一事【以賈?之傳修】
  修代來功封衛(wèi)將軍宋昌為壯武侯【夲紀】
  從髙帝入漢中者列侯益封二千石以上賜食邑【以夲紀修】秋八月辛未右丞相勃免左丞相平專為丞相【通鑒】遣陸賈諭南越趙佗謝罪去帝號【以史記列傳修】
  齊哀王襄薨立太子則為王【以夲紀世家修】
  以賈誼為太中大夫【以百官表列傳修】
  漢孝文皇帝二年冬十月丞相曲逆獻侯陳平薨【通鑒綱目】詔列侯各之國【以夲紀修】
  十一月乙亥周勃復為丞相【通鑒】
  癸卯晦日有食之詔求言舉賢良方正罷衛(wèi)將軍軍省太仆馬【以夲紀修】
  潁隂侯騎賈山上書言事【以列傳修】
  春正月丁亥親耕籍田【以夲紀修】
  三月立趙幽王少子辟疆為河閑王朱虛侯章為城陽王東牟侯興居為濟北王皇子武為代王叅為太原王揖為梁王【以夲紀修】
  以太中大夫石奮代張相如為太子太傅【以荀氏漢紀修】三月除誹謗妖言律【以夲紀史記大事記修】
  九月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史記夲紀】
  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夲紀】
  燕敬王澤薨立子嘉為燕王【以年表列傳修】
  甲子漢孝文皇帝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夲紀】
  絳侯周勃免丞相就國以太尉潁隂侯灌嬰為丞相罷太尉官屬丞相【以夲紀修】
  夏四月城陽王章薨立子喜為城陽王【以夲紀列傳修】
  吳王濞淮南王長來朝【以史記年表修】
  淮南王長殺辟陽侯審食其【夲紀】
  五月匈奴冦北地上郡之河南帝幸甘泉命丞相灌嬰將車騎八萬五千擊之于髙奴匈奴敗去【以漢書夲紀史記大事記灌嬰匈奴傳修】
  發(fā)中尉材官屬衛(wèi)將軍軍長安【夲紀】
  帝自甘泉之髙奴因幸太原【夲紀】
  徙代王武為淮陽王太原王叅為代王以太原國地盡與代【以史記漢書諸侯王表史記大事記修】
  濟北王興居反罷丞相兵以陳武為大將軍帥四將軍十萬眾擊之復以祁侯繒賀為將軍軍滎陽【以史記漢書夲紀修】
  秋七月帝至自太原【以夲紀修】
  八月陳武破濟北軍虜其王興居興居自殺【以史記漢書夲紀修】以太中大夫賈誼為長沙王太傅【以列傳修】
  漢孝文皇帝四年冬十二月乙巳潁隂懿侯灌嬰薨【以年表通鑒修】
  春正月甲午以御史大夫北平侯張蒼為丞相【以史記漢書年表修】
  召河東守季布至邸罷歸郡【以列傳荀氏漢紀修】
  以安丘侯張説為將軍擊匈奴出代【以史記年表修】
  匈奴單于冐頓請和親許之【以列傳修】
  夏五月復諸劉有屬籍家無所與賜諸侯王子邑各二千戸【夲紀】
  六月雨雪【荀氏漢紀】
  秋七月絳侯周勃下廷尉赦復爵邑【以列傳修】
  作顧成廟【夲紀】
  漢孝文皇帝五年春二月地震【夲紀】
  夏四月更造四銖錢除盜鑄錢令使民得自鑄【通鑒】楚夷王郢客薨立太子戊為楚王【以年表修】
  漢孝文皇帝六年冬十月桃李華【夲紀】
  十一月淮南王長謀反廢遷蜀嚴道至雍死【以夲紀修】帝幸上林中郎將袁盎郤愼夫人坐【以列傳修】
  遣中大夫意使匈奴頃之冐頓死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復以宗室女為公主妻單于【以列傳修】
  漢孝文皇帝七年冬十月令諸侯王子列侯母妻及吏二千石無得擅徴捕【以夲紀修】
  夏四月赦天下【夲紀】
  初置南陵【史記大事記】
  六月癸酉未央宮東闕罘罳災【夲紀】
  召長沙王太傅賈誼入見遷為梁王太傅【以列傳修】
  漢孝文皇帝八年梁王太傅賈誼陳政事【以列傳荀氏漢紀修】夏封故淮南王長子四人為列侯【以史記列傳漢書夲紀修】
  有長星出于東方【夲紀】
  漢孝文皇帝九年春大旱【夲紀】
  溫室鐘自鳴【史記大事記】
  漢孝文皇帝十年冬帝幸甘泉【以夲紀修】
  將軍薄昭有罪自殺【通鑒綱目】
  帝幸上林拜虎圈嗇夫為上林令謁者仆射張釋之諫乃止【以荀氏漢紀史記列傳修】
  諸侯王皆來朝【以史記大事記修】
  遣太常掌故鼂錯徃濟南伏生所受尚書【以夲傳儒林傳修】漢孝文皇帝十一年冬十一月帝幸代春正月帝至自代【以夲紀修】
  夏六月梁懐王揖薨無子國除【荀氏漢紀】
  徙淮陽王武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髙陽四十余縣又徙城陽王喜為淮南王【以賈誼?修】
  愽士鼂錯論太子未知術(shù)數(shù)拜為太子家令【以列傳修】匈奴冦狄道從鼂錯議募民徙塞下【以通鑒修】
  漢孝文皇帝十二年冬十二月河決東郡酸棗潰金堤興卒塞之【以史記大事記河渠書修】
  春正月賜諸侯王女邑各二千戸【夲紀】
  二月出惠帝后宮美人令得嫁【以夲紀修】
  三月除關(guān)無用傳【夲紀】
  鼂錯請募民入粟于邉拜爵免罪從之【以通鑒修】
  賜農(nóng)民今年租稅之半【夲紀】
  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悌者力田亷吏縣以戸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以夲紀修】
  吳國有馬生角【以荀氏漢紀修】
  追謚故淮南王長為厲王【以列傳修】
  甲戌漢孝文皇帝十三年春二月詔具親耕桑禮儀【以夲紀修】
  夏除秘?!緣o】
  五月除肉刑【夲紀】
  盜殺御史大夫馮敬【以賈誼傳修】
  故梁王太傅賈誼卒【以夲傳年表修】
  六月除田租稅【夲紀】
  除戍卒令【以史記大事記修】
  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冬匈奴老上單于稽粥十四萬騎攻朝那塞蕭關(guān)殺北地都尉孫卭遂至彭陽侯騎至雍甘泉以周舍為衛(wèi)將軍張武為車騎將軍將車千乗騎十萬屯長安旁以備長安以昌侯盧卿寗侯魏遫隆慮侯周灶皆為將軍屯上郡北地隴西張相如為大將軍董赫欒布為將軍大發(fā)車騎以擊匈奴匈奴遁走出塞【以夲紀列傳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