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壬午之際
文皇靖難師在己卯秋,寧庶人作難亦在己卯秋,相去正得二甲子。文皇之起,以都督三司謝宴,伏兵﹃系之,寧庶人亦然。豈偶合耶?抑有所借襲也?其用李士實為太師、國公,劉養(yǎng)正為軍師,卻似有取于韓公、誠意同姓。然高皇之帝業(yè),成于鄱陽一戰(zhàn),而庶人卻敗于其地,則大相反矣。文皇以壬午入紹,世廟以先一歲入紹,而亦以壬午改元。帝王自有真所謂妙合者,固不在彼而在此也。
○兩壬午風(fēng)水之變
萬歷十年壬午秋七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風(fēng)雨拔木,江海及湖水俱嘯涌。吾州常熟、崇明、嘉定、吳江等處,漂沒室廬人畜以萬計??贾秾嶄洝?,嘉靖元年壬午秋七月乙巳朔,二十四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風(fēng)雨江海嘯涌,漂沒室廬人畜亦如之。以余所見,及野史所載,是日俱有龍火之異。前壬午禍微輕而遠(yuǎn),后壬午禍甚慘而狹,要之六十年內(nèi)所無也。今人知其周一甲子耳,不知其干支正同。蓋無一日之贏欠也。異哉異哉!
○戶口登耗之異
國家戶口登耗有絕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下承元之亂,殺戮流竄,不減隋氏之末,而戶尚有一千六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三百五。其后休養(yǎng)生息者二十余年,至三十五年,而戶一千六十二萬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萬一千二十六。計戶減二萬七千五百八十三,口減三百五十七萬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明年為永樂元年,則戶一千一百四十一萬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萬八千三百三十七。夫是時,靖難之師,連歲不息,長、淮以北鞠為草莽,而戶驟增至七十八萬九千五十余,口驟增至一千二十九萬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戶復(fù)為九百六十八萬五千二十,口復(fù)為五千九十五萬四百七十,比之三十五年戶卻減九十四萬一千七百五十九,口減五百三十五萬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戶九百五十三萬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戶一千九十九萬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萬七千六百三十,僅一年耳,而戶忽增一百四十五萬八千七百四十四,口增一千三百九十三萬七百九十六。當(dāng)是安南新入版圖,其戶口之?dāng)?shù)至十年始上冊籍耳。然十一年戶復(fù)為九百六十八萬四千九百一十六,計減一百三十萬七千五百二十;口復(fù)為五千九十五萬二百四十四,計減一千四百四十二萬七千三百八十六。又大不可曉也。自是休養(yǎng)生息者五十年而為天順七年,戶僅九百三十八萬五千一十二,口僅五千六百三十七萬二百五十,北于舊有耗而針登者,何也?然不一年,而戶為九百一十萬七千二百五,減二十七萬七千八百七十二,口為六千四十七萬九千三百三十,增四百十二萬九千八十。其戶口登耗之相反,又何也?成化中,戶不甚懸絕,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五百四十四萬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極也。二十三年,而僅五千二十萬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間,而減一千五百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弘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萬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年,戶至一千二百九十七萬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盛也。不二年而為正德元年,戶僅九百一十五萬一千七百七十三,減三百八十二萬一千二百一;口僅四千六百八十萬二千五千,減一千三百三十萬三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劉六等亂中原,藍(lán)、鄢等亂楚、蜀,江、廣無處不被兵。而八年以后,口卻增至六千三百三十余萬,又何也?然則有司之造冊,與戶科、戶部之稽查,皆僅兒戲耳。
○烈婦俱妾媵
國家令典,于婦人女子能殉夫死者,俱有族異。然考之《實錄》,洪武七年九月,中書平章政事李思齊卒,妾鄭氏自經(jīng)死。十七年正月,安陸侯吳復(fù)卒,妾楊氏自經(jīng)死,俱贈淑人,謚貞烈。又燕山中護(hù)衛(wèi)指揮使費(fèi)愚率,妾朱氏自經(jīng)死,贈德人,謚貞烈,德人即恭人也。永樂二十一年正月,成安侯郭亮卒,妾韓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宣德四年二月,中軍左都督馬聚卒,妾陳氏自經(jīng)死,左軍右都督冀杰卒,妾王氏自經(jīng)死,俱贈淑人。三月,陜西都指揮使王亻叔戰(zhàn)歿,妾時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謚貞烈。八年三月,忠義右衛(wèi)鎮(zhèn)撫李壽卒,妾趙氏自經(jīng)死,贈宜人。八年四月,大同左衛(wèi)指揮使范安卒,妾楊氏自經(jīng)死,贈恭人。九年二月,武安侯鄭享卒,妾張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正統(tǒng)六年五月,中軍都督僉事胡榮卒,妾陳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景泰二年九月,昌平侯楊洪卒,妾葛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三年正月,豐城侯李賢卒,妾余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已上凡十有三,而勛戚大臣之妻殉死者,無一二也。豈妾獨(dú)厚,而妻獨(dú)薄耶?意者有呂后、袁紹夫人之妒,而出于不得已也。又自憲宗而后,旌典歲有之,而未聞有勛戚之家及為妾者,又不可曉,故特紀(jì)于此。
○師生同賜下謚及改謚
嘉靖六年,大學(xué)士石?缶卒,上親定謚曰文隱,取“勤學(xué)好問,違拂不成”為義也。至二十九年,大學(xué)士張治卒,上復(fù)親定謚曰文隱,則取“勤學(xué)好問,懷情不盡”為義。蓋國朝謚文隱者惟二人,皆在內(nèi)閣不久,而張公又石公會試所取第一人也。以后二公皆改謚,一文介,一文毅。
○奪情與冊同
成化丙戌,少保大學(xué)士李公賢丁父憂,奪情,辭,不允,僅三日冊貴妃萬氏、賢妃柏氏,會昌侯孫繼宗與公同為正使。萬歷丁丑,少師、大學(xué)士張公居正憂,奪情,明年冊皇后王氏,英國公張溶為正使,公為副使。其事之巧符若此。
○衍圣真人同坐事
成化丙戌三月癸卯,衍圣公孔弘緒坐奸淫樂婦四十余人,勒殺無辜四人,法當(dāng)斬。詔以宣圣故,削爵為民,以弟弘泰代。沒后,弘緒子聞韶襲爵。四月戊午,正一嗣教大真人張元吉坐僭用器物、擅易制書、強(qiáng)奪子女,先后殺平人四十余人,至有一家三人者,法當(dāng)凌遲處死,下獄禁錮,尋杖三百,戍鐵嶺,而子玄慶得襲,元吉竟以母老放歸。弘治戊午,闕里文廟災(zāi),真人府亦災(zāi)。凡二氏之品秩、應(yīng)朝給賜,無不同者,至禍譴亦同,何其異也。
○大學(xué)士尚書掌別部
嘉靖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楊博不理部事,而出總督宣大、薊遼。工部尚書朱衡不理部事,而總理河漕,又無作缺。刑部尚書鄭曉不理部事,而代博理兵部。隆慶中,內(nèi)閣少師、大學(xué)士高拱,太子太保、大學(xué)士趙貞吉,俱不輟閣務(wù),而掌吏部、都察院。后拱為內(nèi)閣首臣,而掌吏部,故部見有少傅、尚書楊博不令掌而掌兵部,亦時事一變也。
○癸丑壬戌三及第之異
嘉靖壬戌一科,首甲三人,申時行、王錫爵、余有丁,皆大拜,位師傅,已見《盛典》矣。其最不顯而又最不利者,無如嘉靖之癸丑,其明年第三人溫應(yīng)祿舉家疫死。又明年第一人陳謹(jǐn)被逮,謫推官,累遷至右中允,丁憂歸,為亂卒所毆死。后第二人曹大章以編修廢疾罷,復(fù)用脅受商人財,削職為民。二科榮辱之相反如此。按洪武丁丑廷試三人,尤為不祥。狀元陳安阝、劉鍔,責(zé)徙昌化安置,取回為鴻臚寺司賓署丞,尋俱殺之。惟尹昌隆為禮部主事,永樂初改春坊右中允,亦不獄賜死。其復(fù)取進(jìn)士內(nèi),僅狀元韓克忠至按察僉事,余二人俱終本官。
○福建大魁無顯者
福建自開科至宣德間最多高第,以后寥寥矣,然少顯貴者。狀元則乙丑丁顯,丁丑陳安阝,丙戌林環(huán),壬辰馬鐸,戊戌李騏,庚戌林震,辛未柯潛,丙戌龔用卿,癸丑陳謹(jǐn),凡九人。僅柯至少詹事,龔至祭酒,四品而已。陳至右中允,余俱修撰,皆夭。而安阝僅為司賓署丞,以不令終。會元則壬辰林志,乙未洪英,辛丑陳中,庚戌傅夏器,己未蔡茂春五人,惟洪至右都御史。及第者戊辰唐震,辛未張顯宗,丙戌陳全,辛卯黃?,壬辰林志,乙未李貞、陳景著,丁未謝璉,庚戌林文,癸丑趙恢,壬辰李仁杰,戊辰戴大賓,凡十二人,僅謝璉至侍郎,林文太常少卿,仁杰祭酒,張顯宗曾為侍郎終交?布政而已。無論閣部、一品,俱不可得。今己未及第林宗伯士章,始破天荒矣。
○甲榜非正科
國朝科甲,以丑、辰、戌、未為正,而洪武開科之歲,進(jìn)士吳伯宗等,則辛亥也。永樂壬午靖內(nèi)難,明年癸未始鄉(xiāng)試,甲申賜進(jìn)士曾?等,己丑會試中陳?遂等。上北征,辛卯賜進(jìn)士蕭時中等。天順庚辰試場火,秋會試中吳錢等。甲申賜進(jìn)士彭教等。正德庚辰會試中張治等。上南巡,明年新帝登極,為辛巳賜進(jìn)士楊惟聰?shù)?。凡五科非正科,而兩皆甲申,最后辛巳,相去亦三年?br />
○丙戌已未無內(nèi)閣冢宰
國朝諸科第往往有通無內(nèi)閣冢宰者,而三丙戌為永樂,為成化,為嘉靖。又三己未為正統(tǒng),為弘治,為嘉靖。凡六科。唯丙戌有冢宰屠襄惠氵庸一人,余皆無之。亦奇事也。
○吏部尚書首推內(nèi)閣不得用
張治乙卯以前,內(nèi)閣大臣皆特簡,不從廷推。至乙卯始廷推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耿裕為首,正德辛未,少保、吏部尚書楊一清為首,甲戌一清復(fù)為首,嘉靖己酉,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聞淵為首,萬歷甲申,吏部尚書楊巍為首。皆不用,而用翰林之次及后者。
○天子義兒
高帝時,曹國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大都督同知何文輝,都督僉事徐司馬,元帥朱文剛、朱文遜。武宗時,永壽伯裴得,安邊伯許泰,平虜伯江彬,左都督劉暉,左都督神周,右都督張洪,都督僉事李琮,其余又?jǐn)?shù)十人。錢寧投刺至自稱曰“皇庶子”。
○三殺降之報
高廟初,徐中山達(dá)、常開平遇春破陳友諒兵于池州,生擒三千余人,遇春欲悉殺之,達(dá)不可,以聞上,上命釋為兵。使者返,則遇春以其夕悉殺之矣,存者僅三百人。上不懌,放之歸,然竟不以罪遇春也。文皇靖難時,破李景隆,降胡三百騎,上命釋留宿衛(wèi),胡騎指揮星吉一夕盡殺之。又于滄州破南師獲卒萬人,皆給牒放歸,會日暮,有未給者三千余人,指揮譚淵悉殺之。上維切責(zé)淵、吉,而惜其功,亦不罪也。然不旬日內(nèi),淵、吉皆戰(zhàn)沒,常公雖建開國勛,而四十遽夭,二子嗣爵皆不終。李廣、虞詡之恨,豈欺我哉!
○靖難二元功不利大帥
永樂從靖難者,僅封二大國,如丘淇公福,朱成公能,皆元功,然未常別將大兵也。永樂五年,成公一受?辰,拜征夷將軍,統(tǒng)十二年軍兵八十余萬征交?,入境以病歿。八年,淇公一受?辰,拜征虜大將軍,統(tǒng)四將軍兵十萬騎征本雅失里,入境即敗沒。二公之不利大帥如此。
○五元功皆不利
太祖開國元功,文臣太師、朝國公李善長以嫌賜死。太宗靖難元功,太子太師、淇國公丘福北征敗沒,削爵,全家謫海南。景帝御虜元功,兵部尚書于謙讒﹃。天順復(fù)辟元功,武臣忠國公石亨下獄論斬,文臣大學(xué)士徐有貞下獄流金齒。世宗入繼元功,大學(xué)士楊廷和奪官。遂無一利者。
○四橫緹帥皆不終
自錦衣衛(wèi)典詔獄,領(lǐng)刺事官校張權(quán)者四人皆不終。永樂,紀(jì)綱為都指揮僉事,凌遲處死,族滅家籍。天順,門達(dá)為都指揮僉事,遠(yuǎn)戍家籍。正德,朱寧為左都督,凌遲處死,族滅家籍。嘉靖,陸炳為太保、左都督,死后削奪,諸子流徙,家籍。
○二黃中貴
成化中,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黃賜以與汪直不合,出掌南京守備。正德中,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黃偉以與劉瑾不合,出掌南京守備。二黃皆以司禮大?出,行業(yè)老成稍為人所重然。富貴之極,南中往往互稱不能別。
○四張中貴
正德末,御用太監(jiān)張永總督團(tuán)營,御馬太監(jiān)張忠佐之,司禮太監(jiān)張銳管監(jiān)事,御馬太監(jiān)張雄提督東廠。四人俱藉寵有聲,而權(quán)術(shù)亦相埒,時合四張。雄父亦名銳,初不欲迎養(yǎng),以毋勸,召而庭撻之二十,始相哭為父子。已,積功,即日奏為右都督。
○又三張中貴
萬歷十一年,張宏長司禮監(jiān);張誠次之,掌御用監(jiān),督南海子;張鯨又次之,兼掌東廠。時稱三張。宏死,誠代長司禮,鯨次之。兼掌東廠,張朝復(fù)次之,亦三張也。
○振瑾二豎
國朝中官握政本亂天下者,無甚于王振、劉瑾,其事權(quán)絕相類。振在樞?最久,然其橫惡至乙丑、丙寅以后而極,己巳屠裂土木。瑾以丙寅流毒,庚午剮于燕市,家族皆誅夷籍沒。相去甲子同,瑾僅后一年耳。當(dāng)振、瑾之橫,英國公張輔及子嗣公懋,俱以太師勛臣班首,日與周旋,而免挫辱。
○張永功名前后相埒
正德,寧夏安化、江西寧王之亂,中貴人張永一則以總督專征,一則以提督贊畫扈駕,皆兵未至而亂平,事后處置皆屬之。永一則善楊文襄,一則善王文成,無損功名。歸后,一則首誅逆瑾,一則與誅逆彬,先后吻合,大奇大奇。
○同官相去科第懸絕
楊少保溥與曹學(xué)士鼐同相,楊建文庚辰,曹宣德癸丑,相去三十三年。陳少保循,高少保?與商兵侍輅同相,陳、高永樂乙未,商正統(tǒng)乙丑,相去三十年。楊少師一清、謝少傅遷與張少保璁同相,楊成化壬辰,謝成化乙未,張乃嘉靖辛巳也,楊與張相去四十九年,謝與張相去四十六年。楊又與桂少保萼同相,相去三十九年。嚴(yán)少師嵩與袁少保煒同相,嚴(yán)弘治乙丑,袁嘉靖戊戌,相去三十三年。徐少師階與李少傅春芳同相,徐嘉靖癸未,李丁未,相去二十四年。胡少傅氵熒與楊公寧同為禮部尚書,胡庚辰,楊庚戌,相去亦三十年。胡公庚辰,左侍郎姚夔以正統(tǒng)壬戌,相去四十二年。王太宰直以永樂甲申,左侍郎項文曜以正統(tǒng)乙丑,相去四十余年。桂少保萼以正德辛未,繼謝少傅相去三十六年。夏少傅言以正德丁丑,繼費(fèi)少師宏相,宏丁未,相去三十年。
○功名遲速懸絕
吉水解大紳縉,自翰林待詔,不二年而為左春坊大學(xué)士兼翰林院學(xué)士。其所取同邑劉子欽,以解元會魁高第,幾五十年而自戍所起,為學(xué)官終身。刑寬為狀元近三十年,始得南院講學(xué),而曹文忠鼐為狀元十年、彭文憲公為狀元一年、商公為狀元四年即入內(nèi)閣,商又三載為兵侍、學(xué)士,而庚戌及第林文猶為修撰。戊戌庶吉士尹鳳岐以侍講剩員卒家,山陰胡德為刑部主事三十年不遷,張文忠孚敬、桂文襄萼俱以主事之次年拜學(xué)士,又四年至極品。遲速之不同如此。
○生產(chǎn)右腹及肋
產(chǎn)不由戶者,釋氏以為世尊及轉(zhuǎn)輪圣王之瑞,而儒者以為必?zé)o之事,而實未必然。成化十八年,鳳陽宿州民張真妻王氏,孕當(dāng)產(chǎn),臍下右痛不可忍,凡三月而增劇,至三月一日亥時,腹畔右開裂,生一男,鼻準(zhǔn)中有黑痣一。巡按御史周蕃上其事于朝,而祝京兆記之。尹文和直《瑣綴錄》又云,二十年徐州一婦初孕,肋骨下即生一瘤,漸長如核大,久之,皮亦瑩薄,兒遂從此產(chǎn)。有司具聞,月給膳米,直往來徐州見之。此豈一事耶?然所傳不同,而皆有據(jù)。嘉靖末,真定屬城有婦人于右肋產(chǎn)一男,甚雄傳,然六歲死。而前二人至長,不聞有異。天地大矣,何所不有。
○中國夷官互居
權(quán)貴妃父光祿卿永均、任順妃父鴻臚卿添年、李昭儀父光祿少卿文、呂婕妤父光祿少卿貴真、崔美人父鴻臚少卿得霏,皆朝鮮人也,雖貴至列卿,而尚居朝鮮。至宣德中,永均以訃聞,賜白金米布。又琉球國相程復(fù),饒州人也。自言相其王四十年,年八十乞致仕歸饒州,許之,命以國相兼左長史,賜四品誥。夷人以中國官居夷,而中國人以夷官居中國,亦異事也。
又宣德中,蘇門葛剌國王弟哈剌之漢入朝,病卒,贈鴻臚少卿,賜葬。
○外國人進(jìn)士
洪武辛亥,高麗國人入試者三,金濤登三甲第五,其國之延安人也,授山東安丘縣丞,歸為其國相。景泰五年甲戌進(jìn)士黎庸,交?清威人,阮勤多翼人,勤仕至工部左侍郎。天順?biāo)哪旮?,阮文英慈山人,何廣扶寧人。成化五年己丑王京,嘉靖二年癸未陳儒,俱交?人,儒仕至右都御史。
○夷女得尚帝王
高帝聘擴(kuò)廓帖木兒王氏為秦王妃,永樂中權(quán)貴妃、任順妃、李婕妤、崔美人,皆朝鮮所貢女。
○女官
余嘗于《宛委余編》記女官若國初六尚之職,舊嘗取寡婦及幼女之知書者為之,然皆典內(nèi)職,非文銜。建昌知府師克、武定知府商勝、東川知府勝古、烏撒知府實卜,皆洪武中土官,代其夫與父者也,后不可勝紀(jì)。
○閹人妻
《水東日記》載,宣廟賜御用太監(jiān)王瑾夫人二人。又正統(tǒng)中,鎮(zhèn)守遼東太監(jiān)王義死,命太監(jiān)喜寧視其家,因掩有其貨寶財物田產(chǎn)。義妻馬氏奏之,詔以田產(chǎn)給其家,余悉入官。天順初,賜故太監(jiān)吳誠妻南京第宅、莊田。成化中,御馬監(jiān)左監(jiān)丞龍閏娶故南和侯方瑛妾許氏為妻,事發(fā),詔離異,仍命司禮監(jiān)治之。
○內(nèi)臣嗣子
太監(jiān)劉永誠以從子寧晉伯劉聚為后,官左都督,特封其高曾祖,而不及父。左司直兼編修李泰考滿,上疏言:“臣為伯父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永昌子,不得封生父母,請封祖父母,以展孝思?!睆闹L┡c牛輪《登科錄》俱注“伯父司禮太監(jiān)永昌”、“左監(jiān)丞玉”,而俱入翰林,泰至詹事府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輪至太常少卿兼侍讀。
○同姓同謚
文臣姓謚相同者,行部侍郎贈少傅馬京,禮部右侍郎兼學(xué)士贈尚書馬汝驥,同謚文簡。少師贈太師張孚敬,太師贈上柱國張居正,同謚文忠。少保、大學(xué)士贈太保毛紀(jì),太子太傅、禮部尚書贈少保毛澄,同謚文簡。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贈學(xué)士張益,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贈太子太傅張?,同謚文僖。太子太保、大學(xué)士贈少保張治,少師、大學(xué)士贈太師張四維,同謚文毅。禮部左侍郎兼學(xué)士贈尚書劉定之,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劉龍,同謚文安。禮部左侍郎贈尚書王瓚,吏部右侍郎王道,同謚文定。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少保、太子太保、禮部尚書、翰林院學(xué)士吳山,同謚文端。少傅、大學(xué)士贈太保劉忠,南京禮部右侍郎贈尚書劉瑞,同謚文肅。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方良永,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方鈍,同謚簡肅。少保、太子太傅、都察院左都御史贈太傅王越,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贈少保王以?,同謚襄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右都御史鄧?,左都御史鄧廷瓚,同謚襄敏。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賓,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李秉,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李遂,同謚襄敏。太子少保、工部尚書贈太子太保王復(fù),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王學(xué)夔,同謚莊簡。武臣姓謚同者,平陰伯朱崇,撫寧侯朱謙,俱謚武襄。漳國公王聰,右都督王效,同謚武襄。駙馬都尉、富陽侯李讓,太子太保、襄城伯李全禮,安昌伯錢承宗,會昌伯錢杲,同謚榮僖。清平侯贈渠國公吳成,恭順侯贈?國公吳克忠,同謚壯勇。
按:二毛文簡一時為學(xué)士,為內(nèi)閣、禮部,清德相望。二王襄敏俱長中臺、節(jié)制全陜?nèi)?。二吳壯勇,俱以番將賜姓殉節(jié),一時尤奇。
文武臣姓謚同者,南京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朱希周,太師、成國公贈定襄王朱希忠,同謚恭靖。右都御史贈少保王?,鎮(zhèn)撫贈右都督王忠,俱謚恭靖。興府長史贈太子少保、大學(xué)士張景明,少師、隆平侯贈鄖國公張信,同謚恭僖。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贈少保孫交,太保、會昌侯孫果,同謚榮僖。
○爵謚相類
諸王及武臣侯伯之爵,有類于謚者,今附記之,不然亦以為謚也。永樂十五年安惠王又肅莊王,成化十三年襄憲王,嘉靖十九年德懿王,二十年崇善恭順王,二十年定安懷簡王,四十四年惠安宣懿王載塾。永樂十五年贈成武伯陳亨謚忠壯,宣德五年贈安順侯薛貴謚忠壯,景泰五年贈忠勇侯蔣信謚僖順,天順六年贈文安侯張?兒謚忠僖,成化八年贈定襄侯郭登謚忠武,十年贈靖安侯和勇謚武敏,嘉靖十四年惠安伯張偉謚靖襄,四十三年贈忠誠伯陸炳謚武惠,萬歷元年,贈定襄王朱希忠謚恭靖。
按:定襄、文安、靖安,猶地名;其他故稱美也?;莅惨韵滤扑淖种u,若陶仲文之恭誠榮康惠肅伯,則似六字謚,而和勇又以并爵名而為六字矣。
又,武定侯郭英謚威襄,武安侯鄭亨謚忠毅,恭順侯吳克忠謚忠勇,恭順侯吳瑾謚忠壯,武靖侯趙輔謚恭肅,然易以國封公爵。
此外,如忠勤伯汪廣洋、李賢,忠誠伯茹?常,昭武伯曹欽,及忠節(jié)侯張子明、永義侯桑世杰、義惠侯劉繼祖,蓋直以為號,而不別謚也。汪、茹、曹皆削。
○大臣名與謚類
李岐陽文忠,謚武靖。此外如大都督朱文正、伍大司馬文定、張大司空文憲亦然。
○人主廟號謚號相犯
廟號之相犯者,仁祖之與仁宗。謚與廟號之相犯者,睿皇帝之與睿宗。
○親王大臣犯廟謚
廟號定而臣下之謚有犯者,如:懿祖之后有周王子{防土}、申王?楷、鄭王佑??、代王俊?大、德王?榕,與太子之懿文、世子之懿莊。文臣則呂原、楊守陳,諸大綬之文懿,張鵬之懿簡,周楦、張鎣、胡拱辰、閔?之莊懿,陳俊、徐貫、林庭?昂之康懿。成祖之后,有唐王彌钅帝、蜀王讓栩,文臣則王守仁之文成。宣宗之后有秦王懷?卷,文臣則黃福、劉大夏之忠宣。憲宗之后有瀋王胤?多、淮王厚燾,文臣則宋濂、費(fèi)宏之文憲。圣謚定而臣下之謚有犯者,如:昭皇帝之后有秦王秉?雙、蜀王賓瀚、韓王旭?遷、代王充?、肅王縉炯、益王載增,文臣則江瀾之為文昭。敬皇帝之后有伊王︳淳、唐王宇溫。毅皇帝之后有傅?、羅倫、黃孔昭、張治之文毅,李桂之毅勇,劉玉之端毅,許進(jìn)、潘鑒、王邦瑞、彭澤、楊博之襄毅,王憲之康毅。肅皇帝之后有劉瑞、趙貞吉之文肅,林俊之貞肅,顧佐、梁材、葛守禮之端肅,潘璜、方鈍、方良永、陳瓚之簡肅。莊皇帝之后有衡王厚?喬,文臣則馬自強(qiáng)之文莊,王學(xué)夔之莊簡。了不以為嫌也。若文皇帝之為“文”,武皇帝之為“武”與郡王妃主之謚之犯者,又不可勝紀(jì)矣。
文皇靖難師在己卯秋,寧庶人作難亦在己卯秋,相去正得二甲子。文皇之起,以都督三司謝宴,伏兵﹃系之,寧庶人亦然。豈偶合耶?抑有所借襲也?其用李士實為太師、國公,劉養(yǎng)正為軍師,卻似有取于韓公、誠意同姓。然高皇之帝業(yè),成于鄱陽一戰(zhàn),而庶人卻敗于其地,則大相反矣。文皇以壬午入紹,世廟以先一歲入紹,而亦以壬午改元。帝王自有真所謂妙合者,固不在彼而在此也。
○兩壬午風(fēng)水之變
萬歷十年壬午秋七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風(fēng)雨拔木,江海及湖水俱嘯涌。吾州常熟、崇明、嘉定、吳江等處,漂沒室廬人畜以萬計??贾秾嶄洝?,嘉靖元年壬午秋七月乙巳朔,二十四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風(fēng)雨江海嘯涌,漂沒室廬人畜亦如之。以余所見,及野史所載,是日俱有龍火之異。前壬午禍微輕而遠(yuǎn),后壬午禍甚慘而狹,要之六十年內(nèi)所無也。今人知其周一甲子耳,不知其干支正同。蓋無一日之贏欠也。異哉異哉!
○戶口登耗之異
國家戶口登耗有絕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下承元之亂,殺戮流竄,不減隋氏之末,而戶尚有一千六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三百五。其后休養(yǎng)生息者二十余年,至三十五年,而戶一千六十二萬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萬一千二十六。計戶減二萬七千五百八十三,口減三百五十七萬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明年為永樂元年,則戶一千一百四十一萬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萬八千三百三十七。夫是時,靖難之師,連歲不息,長、淮以北鞠為草莽,而戶驟增至七十八萬九千五十余,口驟增至一千二十九萬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戶復(fù)為九百六十八萬五千二十,口復(fù)為五千九十五萬四百七十,比之三十五年戶卻減九十四萬一千七百五十九,口減五百三十五萬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戶九百五十三萬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戶一千九十九萬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萬七千六百三十,僅一年耳,而戶忽增一百四十五萬八千七百四十四,口增一千三百九十三萬七百九十六。當(dāng)是安南新入版圖,其戶口之?dāng)?shù)至十年始上冊籍耳。然十一年戶復(fù)為九百六十八萬四千九百一十六,計減一百三十萬七千五百二十;口復(fù)為五千九十五萬二百四十四,計減一千四百四十二萬七千三百八十六。又大不可曉也。自是休養(yǎng)生息者五十年而為天順七年,戶僅九百三十八萬五千一十二,口僅五千六百三十七萬二百五十,北于舊有耗而針登者,何也?然不一年,而戶為九百一十萬七千二百五,減二十七萬七千八百七十二,口為六千四十七萬九千三百三十,增四百十二萬九千八十。其戶口登耗之相反,又何也?成化中,戶不甚懸絕,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五百四十四萬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極也。二十三年,而僅五千二十萬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間,而減一千五百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弘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萬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年,戶至一千二百九十七萬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盛也。不二年而為正德元年,戶僅九百一十五萬一千七百七十三,減三百八十二萬一千二百一;口僅四千六百八十萬二千五千,減一千三百三十萬三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劉六等亂中原,藍(lán)、鄢等亂楚、蜀,江、廣無處不被兵。而八年以后,口卻增至六千三百三十余萬,又何也?然則有司之造冊,與戶科、戶部之稽查,皆僅兒戲耳。
○烈婦俱妾媵
國家令典,于婦人女子能殉夫死者,俱有族異。然考之《實錄》,洪武七年九月,中書平章政事李思齊卒,妾鄭氏自經(jīng)死。十七年正月,安陸侯吳復(fù)卒,妾楊氏自經(jīng)死,俱贈淑人,謚貞烈。又燕山中護(hù)衛(wèi)指揮使費(fèi)愚率,妾朱氏自經(jīng)死,贈德人,謚貞烈,德人即恭人也。永樂二十一年正月,成安侯郭亮卒,妾韓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宣德四年二月,中軍左都督馬聚卒,妾陳氏自經(jīng)死,左軍右都督冀杰卒,妾王氏自經(jīng)死,俱贈淑人。三月,陜西都指揮使王亻叔戰(zhàn)歿,妾時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謚貞烈。八年三月,忠義右衛(wèi)鎮(zhèn)撫李壽卒,妾趙氏自經(jīng)死,贈宜人。八年四月,大同左衛(wèi)指揮使范安卒,妾楊氏自經(jīng)死,贈恭人。九年二月,武安侯鄭享卒,妾張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正統(tǒng)六年五月,中軍都督僉事胡榮卒,妾陳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景泰二年九月,昌平侯楊洪卒,妾葛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三年正月,豐城侯李賢卒,妾余氏自經(jīng)死,贈淑人。已上凡十有三,而勛戚大臣之妻殉死者,無一二也。豈妾獨(dú)厚,而妻獨(dú)薄耶?意者有呂后、袁紹夫人之妒,而出于不得已也。又自憲宗而后,旌典歲有之,而未聞有勛戚之家及為妾者,又不可曉,故特紀(jì)于此。
○師生同賜下謚及改謚
嘉靖六年,大學(xué)士石?缶卒,上親定謚曰文隱,取“勤學(xué)好問,違拂不成”為義也。至二十九年,大學(xué)士張治卒,上復(fù)親定謚曰文隱,則取“勤學(xué)好問,懷情不盡”為義。蓋國朝謚文隱者惟二人,皆在內(nèi)閣不久,而張公又石公會試所取第一人也。以后二公皆改謚,一文介,一文毅。
○奪情與冊同
成化丙戌,少保大學(xué)士李公賢丁父憂,奪情,辭,不允,僅三日冊貴妃萬氏、賢妃柏氏,會昌侯孫繼宗與公同為正使。萬歷丁丑,少師、大學(xué)士張公居正憂,奪情,明年冊皇后王氏,英國公張溶為正使,公為副使。其事之巧符若此。
○衍圣真人同坐事
成化丙戌三月癸卯,衍圣公孔弘緒坐奸淫樂婦四十余人,勒殺無辜四人,法當(dāng)斬。詔以宣圣故,削爵為民,以弟弘泰代。沒后,弘緒子聞韶襲爵。四月戊午,正一嗣教大真人張元吉坐僭用器物、擅易制書、強(qiáng)奪子女,先后殺平人四十余人,至有一家三人者,法當(dāng)凌遲處死,下獄禁錮,尋杖三百,戍鐵嶺,而子玄慶得襲,元吉竟以母老放歸。弘治戊午,闕里文廟災(zāi),真人府亦災(zāi)。凡二氏之品秩、應(yīng)朝給賜,無不同者,至禍譴亦同,何其異也。
○大學(xué)士尚書掌別部
嘉靖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楊博不理部事,而出總督宣大、薊遼。工部尚書朱衡不理部事,而總理河漕,又無作缺。刑部尚書鄭曉不理部事,而代博理兵部。隆慶中,內(nèi)閣少師、大學(xué)士高拱,太子太保、大學(xué)士趙貞吉,俱不輟閣務(wù),而掌吏部、都察院。后拱為內(nèi)閣首臣,而掌吏部,故部見有少傅、尚書楊博不令掌而掌兵部,亦時事一變也。
○癸丑壬戌三及第之異
嘉靖壬戌一科,首甲三人,申時行、王錫爵、余有丁,皆大拜,位師傅,已見《盛典》矣。其最不顯而又最不利者,無如嘉靖之癸丑,其明年第三人溫應(yīng)祿舉家疫死。又明年第一人陳謹(jǐn)被逮,謫推官,累遷至右中允,丁憂歸,為亂卒所毆死。后第二人曹大章以編修廢疾罷,復(fù)用脅受商人財,削職為民。二科榮辱之相反如此。按洪武丁丑廷試三人,尤為不祥。狀元陳安阝、劉鍔,責(zé)徙昌化安置,取回為鴻臚寺司賓署丞,尋俱殺之。惟尹昌隆為禮部主事,永樂初改春坊右中允,亦不獄賜死。其復(fù)取進(jìn)士內(nèi),僅狀元韓克忠至按察僉事,余二人俱終本官。
○福建大魁無顯者
福建自開科至宣德間最多高第,以后寥寥矣,然少顯貴者。狀元則乙丑丁顯,丁丑陳安阝,丙戌林環(huán),壬辰馬鐸,戊戌李騏,庚戌林震,辛未柯潛,丙戌龔用卿,癸丑陳謹(jǐn),凡九人。僅柯至少詹事,龔至祭酒,四品而已。陳至右中允,余俱修撰,皆夭。而安阝僅為司賓署丞,以不令終。會元則壬辰林志,乙未洪英,辛丑陳中,庚戌傅夏器,己未蔡茂春五人,惟洪至右都御史。及第者戊辰唐震,辛未張顯宗,丙戌陳全,辛卯黃?,壬辰林志,乙未李貞、陳景著,丁未謝璉,庚戌林文,癸丑趙恢,壬辰李仁杰,戊辰戴大賓,凡十二人,僅謝璉至侍郎,林文太常少卿,仁杰祭酒,張顯宗曾為侍郎終交?布政而已。無論閣部、一品,俱不可得。今己未及第林宗伯士章,始破天荒矣。
○甲榜非正科
國朝科甲,以丑、辰、戌、未為正,而洪武開科之歲,進(jìn)士吳伯宗等,則辛亥也。永樂壬午靖內(nèi)難,明年癸未始鄉(xiāng)試,甲申賜進(jìn)士曾?等,己丑會試中陳?遂等。上北征,辛卯賜進(jìn)士蕭時中等。天順庚辰試場火,秋會試中吳錢等。甲申賜進(jìn)士彭教等。正德庚辰會試中張治等。上南巡,明年新帝登極,為辛巳賜進(jìn)士楊惟聰?shù)?。凡五科非正科,而兩皆甲申,最后辛巳,相去亦三年?br />
○丙戌已未無內(nèi)閣冢宰
國朝諸科第往往有通無內(nèi)閣冢宰者,而三丙戌為永樂,為成化,為嘉靖。又三己未為正統(tǒng),為弘治,為嘉靖。凡六科。唯丙戌有冢宰屠襄惠氵庸一人,余皆無之。亦奇事也。
○吏部尚書首推內(nèi)閣不得用
張治乙卯以前,內(nèi)閣大臣皆特簡,不從廷推。至乙卯始廷推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耿裕為首,正德辛未,少保、吏部尚書楊一清為首,甲戌一清復(fù)為首,嘉靖己酉,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聞淵為首,萬歷甲申,吏部尚書楊巍為首。皆不用,而用翰林之次及后者。
○天子義兒
高帝時,曹國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大都督同知何文輝,都督僉事徐司馬,元帥朱文剛、朱文遜。武宗時,永壽伯裴得,安邊伯許泰,平虜伯江彬,左都督劉暉,左都督神周,右都督張洪,都督僉事李琮,其余又?jǐn)?shù)十人。錢寧投刺至自稱曰“皇庶子”。
○三殺降之報
高廟初,徐中山達(dá)、常開平遇春破陳友諒兵于池州,生擒三千余人,遇春欲悉殺之,達(dá)不可,以聞上,上命釋為兵。使者返,則遇春以其夕悉殺之矣,存者僅三百人。上不懌,放之歸,然竟不以罪遇春也。文皇靖難時,破李景隆,降胡三百騎,上命釋留宿衛(wèi),胡騎指揮星吉一夕盡殺之。又于滄州破南師獲卒萬人,皆給牒放歸,會日暮,有未給者三千余人,指揮譚淵悉殺之。上維切責(zé)淵、吉,而惜其功,亦不罪也。然不旬日內(nèi),淵、吉皆戰(zhàn)沒,常公雖建開國勛,而四十遽夭,二子嗣爵皆不終。李廣、虞詡之恨,豈欺我哉!
○靖難二元功不利大帥
永樂從靖難者,僅封二大國,如丘淇公福,朱成公能,皆元功,然未常別將大兵也。永樂五年,成公一受?辰,拜征夷將軍,統(tǒng)十二年軍兵八十余萬征交?,入境以病歿。八年,淇公一受?辰,拜征虜大將軍,統(tǒng)四將軍兵十萬騎征本雅失里,入境即敗沒。二公之不利大帥如此。
○五元功皆不利
太祖開國元功,文臣太師、朝國公李善長以嫌賜死。太宗靖難元功,太子太師、淇國公丘福北征敗沒,削爵,全家謫海南。景帝御虜元功,兵部尚書于謙讒﹃。天順復(fù)辟元功,武臣忠國公石亨下獄論斬,文臣大學(xué)士徐有貞下獄流金齒。世宗入繼元功,大學(xué)士楊廷和奪官。遂無一利者。
○四橫緹帥皆不終
自錦衣衛(wèi)典詔獄,領(lǐng)刺事官校張權(quán)者四人皆不終。永樂,紀(jì)綱為都指揮僉事,凌遲處死,族滅家籍。天順,門達(dá)為都指揮僉事,遠(yuǎn)戍家籍。正德,朱寧為左都督,凌遲處死,族滅家籍。嘉靖,陸炳為太保、左都督,死后削奪,諸子流徙,家籍。
○二黃中貴
成化中,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黃賜以與汪直不合,出掌南京守備。正德中,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黃偉以與劉瑾不合,出掌南京守備。二黃皆以司禮大?出,行業(yè)老成稍為人所重然。富貴之極,南中往往互稱不能別。
○四張中貴
正德末,御用太監(jiān)張永總督團(tuán)營,御馬太監(jiān)張忠佐之,司禮太監(jiān)張銳管監(jiān)事,御馬太監(jiān)張雄提督東廠。四人俱藉寵有聲,而權(quán)術(shù)亦相埒,時合四張。雄父亦名銳,初不欲迎養(yǎng),以毋勸,召而庭撻之二十,始相哭為父子。已,積功,即日奏為右都督。
○又三張中貴
萬歷十一年,張宏長司禮監(jiān);張誠次之,掌御用監(jiān),督南海子;張鯨又次之,兼掌東廠。時稱三張。宏死,誠代長司禮,鯨次之。兼掌東廠,張朝復(fù)次之,亦三張也。
○振瑾二豎
國朝中官握政本亂天下者,無甚于王振、劉瑾,其事權(quán)絕相類。振在樞?最久,然其橫惡至乙丑、丙寅以后而極,己巳屠裂土木。瑾以丙寅流毒,庚午剮于燕市,家族皆誅夷籍沒。相去甲子同,瑾僅后一年耳。當(dāng)振、瑾之橫,英國公張輔及子嗣公懋,俱以太師勛臣班首,日與周旋,而免挫辱。
○張永功名前后相埒
正德,寧夏安化、江西寧王之亂,中貴人張永一則以總督專征,一則以提督贊畫扈駕,皆兵未至而亂平,事后處置皆屬之。永一則善楊文襄,一則善王文成,無損功名。歸后,一則首誅逆瑾,一則與誅逆彬,先后吻合,大奇大奇。
○同官相去科第懸絕
楊少保溥與曹學(xué)士鼐同相,楊建文庚辰,曹宣德癸丑,相去三十三年。陳少保循,高少保?與商兵侍輅同相,陳、高永樂乙未,商正統(tǒng)乙丑,相去三十年。楊少師一清、謝少傅遷與張少保璁同相,楊成化壬辰,謝成化乙未,張乃嘉靖辛巳也,楊與張相去四十九年,謝與張相去四十六年。楊又與桂少保萼同相,相去三十九年。嚴(yán)少師嵩與袁少保煒同相,嚴(yán)弘治乙丑,袁嘉靖戊戌,相去三十三年。徐少師階與李少傅春芳同相,徐嘉靖癸未,李丁未,相去二十四年。胡少傅氵熒與楊公寧同為禮部尚書,胡庚辰,楊庚戌,相去亦三十年。胡公庚辰,左侍郎姚夔以正統(tǒng)壬戌,相去四十二年。王太宰直以永樂甲申,左侍郎項文曜以正統(tǒng)乙丑,相去四十余年。桂少保萼以正德辛未,繼謝少傅相去三十六年。夏少傅言以正德丁丑,繼費(fèi)少師宏相,宏丁未,相去三十年。
○功名遲速懸絕
吉水解大紳縉,自翰林待詔,不二年而為左春坊大學(xué)士兼翰林院學(xué)士。其所取同邑劉子欽,以解元會魁高第,幾五十年而自戍所起,為學(xué)官終身。刑寬為狀元近三十年,始得南院講學(xué),而曹文忠鼐為狀元十年、彭文憲公為狀元一年、商公為狀元四年即入內(nèi)閣,商又三載為兵侍、學(xué)士,而庚戌及第林文猶為修撰。戊戌庶吉士尹鳳岐以侍講剩員卒家,山陰胡德為刑部主事三十年不遷,張文忠孚敬、桂文襄萼俱以主事之次年拜學(xué)士,又四年至極品。遲速之不同如此。
○生產(chǎn)右腹及肋
產(chǎn)不由戶者,釋氏以為世尊及轉(zhuǎn)輪圣王之瑞,而儒者以為必?zé)o之事,而實未必然。成化十八年,鳳陽宿州民張真妻王氏,孕當(dāng)產(chǎn),臍下右痛不可忍,凡三月而增劇,至三月一日亥時,腹畔右開裂,生一男,鼻準(zhǔn)中有黑痣一。巡按御史周蕃上其事于朝,而祝京兆記之。尹文和直《瑣綴錄》又云,二十年徐州一婦初孕,肋骨下即生一瘤,漸長如核大,久之,皮亦瑩薄,兒遂從此產(chǎn)。有司具聞,月給膳米,直往來徐州見之。此豈一事耶?然所傳不同,而皆有據(jù)。嘉靖末,真定屬城有婦人于右肋產(chǎn)一男,甚雄傳,然六歲死。而前二人至長,不聞有異。天地大矣,何所不有。
○中國夷官互居
權(quán)貴妃父光祿卿永均、任順妃父鴻臚卿添年、李昭儀父光祿少卿文、呂婕妤父光祿少卿貴真、崔美人父鴻臚少卿得霏,皆朝鮮人也,雖貴至列卿,而尚居朝鮮。至宣德中,永均以訃聞,賜白金米布。又琉球國相程復(fù),饒州人也。自言相其王四十年,年八十乞致仕歸饒州,許之,命以國相兼左長史,賜四品誥。夷人以中國官居夷,而中國人以夷官居中國,亦異事也。
又宣德中,蘇門葛剌國王弟哈剌之漢入朝,病卒,贈鴻臚少卿,賜葬。
○外國人進(jìn)士
洪武辛亥,高麗國人入試者三,金濤登三甲第五,其國之延安人也,授山東安丘縣丞,歸為其國相。景泰五年甲戌進(jìn)士黎庸,交?清威人,阮勤多翼人,勤仕至工部左侍郎。天順?biāo)哪旮?,阮文英慈山人,何廣扶寧人。成化五年己丑王京,嘉靖二年癸未陳儒,俱交?人,儒仕至右都御史。
○夷女得尚帝王
高帝聘擴(kuò)廓帖木兒王氏為秦王妃,永樂中權(quán)貴妃、任順妃、李婕妤、崔美人,皆朝鮮所貢女。
○女官
余嘗于《宛委余編》記女官若國初六尚之職,舊嘗取寡婦及幼女之知書者為之,然皆典內(nèi)職,非文銜。建昌知府師克、武定知府商勝、東川知府勝古、烏撒知府實卜,皆洪武中土官,代其夫與父者也,后不可勝紀(jì)。
○閹人妻
《水東日記》載,宣廟賜御用太監(jiān)王瑾夫人二人。又正統(tǒng)中,鎮(zhèn)守遼東太監(jiān)王義死,命太監(jiān)喜寧視其家,因掩有其貨寶財物田產(chǎn)。義妻馬氏奏之,詔以田產(chǎn)給其家,余悉入官。天順初,賜故太監(jiān)吳誠妻南京第宅、莊田。成化中,御馬監(jiān)左監(jiān)丞龍閏娶故南和侯方瑛妾許氏為妻,事發(fā),詔離異,仍命司禮監(jiān)治之。
○內(nèi)臣嗣子
太監(jiān)劉永誠以從子寧晉伯劉聚為后,官左都督,特封其高曾祖,而不及父。左司直兼編修李泰考滿,上疏言:“臣為伯父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永昌子,不得封生父母,請封祖父母,以展孝思?!睆闹L┡c牛輪《登科錄》俱注“伯父司禮太監(jiān)永昌”、“左監(jiān)丞玉”,而俱入翰林,泰至詹事府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輪至太常少卿兼侍讀。
○同姓同謚
文臣姓謚相同者,行部侍郎贈少傅馬京,禮部右侍郎兼學(xué)士贈尚書馬汝驥,同謚文簡。少師贈太師張孚敬,太師贈上柱國張居正,同謚文忠。少保、大學(xué)士贈太保毛紀(jì),太子太傅、禮部尚書贈少保毛澄,同謚文簡。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贈學(xué)士張益,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贈太子太傅張?,同謚文僖。太子太保、大學(xué)士贈少保張治,少師、大學(xué)士贈太師張四維,同謚文毅。禮部左侍郎兼學(xué)士贈尚書劉定之,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劉龍,同謚文安。禮部左侍郎贈尚書王瓚,吏部右侍郎王道,同謚文定。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少保、太子太保、禮部尚書、翰林院學(xué)士吳山,同謚文端。少傅、大學(xué)士贈太保劉忠,南京禮部右侍郎贈尚書劉瑞,同謚文肅。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方良永,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方鈍,同謚簡肅。少保、太子太傅、都察院左都御史贈太傅王越,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贈少保王以?,同謚襄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右都御史鄧?,左都御史鄧廷瓚,同謚襄敏。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賓,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李秉,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李遂,同謚襄敏。太子少保、工部尚書贈太子太保王復(fù),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王學(xué)夔,同謚莊簡。武臣姓謚同者,平陰伯朱崇,撫寧侯朱謙,俱謚武襄。漳國公王聰,右都督王效,同謚武襄。駙馬都尉、富陽侯李讓,太子太保、襄城伯李全禮,安昌伯錢承宗,會昌伯錢杲,同謚榮僖。清平侯贈渠國公吳成,恭順侯贈?國公吳克忠,同謚壯勇。
按:二毛文簡一時為學(xué)士,為內(nèi)閣、禮部,清德相望。二王襄敏俱長中臺、節(jié)制全陜?nèi)?。二吳壯勇,俱以番將賜姓殉節(jié),一時尤奇。
文武臣姓謚同者,南京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朱希周,太師、成國公贈定襄王朱希忠,同謚恭靖。右都御史贈少保王?,鎮(zhèn)撫贈右都督王忠,俱謚恭靖。興府長史贈太子少保、大學(xué)士張景明,少師、隆平侯贈鄖國公張信,同謚恭僖。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贈少保孫交,太保、會昌侯孫果,同謚榮僖。
○爵謚相類
諸王及武臣侯伯之爵,有類于謚者,今附記之,不然亦以為謚也。永樂十五年安惠王又肅莊王,成化十三年襄憲王,嘉靖十九年德懿王,二十年崇善恭順王,二十年定安懷簡王,四十四年惠安宣懿王載塾。永樂十五年贈成武伯陳亨謚忠壯,宣德五年贈安順侯薛貴謚忠壯,景泰五年贈忠勇侯蔣信謚僖順,天順六年贈文安侯張?兒謚忠僖,成化八年贈定襄侯郭登謚忠武,十年贈靖安侯和勇謚武敏,嘉靖十四年惠安伯張偉謚靖襄,四十三年贈忠誠伯陸炳謚武惠,萬歷元年,贈定襄王朱希忠謚恭靖。
按:定襄、文安、靖安,猶地名;其他故稱美也?;莅惨韵滤扑淖种u,若陶仲文之恭誠榮康惠肅伯,則似六字謚,而和勇又以并爵名而為六字矣。
又,武定侯郭英謚威襄,武安侯鄭亨謚忠毅,恭順侯吳克忠謚忠勇,恭順侯吳瑾謚忠壯,武靖侯趙輔謚恭肅,然易以國封公爵。
此外,如忠勤伯汪廣洋、李賢,忠誠伯茹?常,昭武伯曹欽,及忠節(jié)侯張子明、永義侯桑世杰、義惠侯劉繼祖,蓋直以為號,而不別謚也。汪、茹、曹皆削。
○大臣名與謚類
李岐陽文忠,謚武靖。此外如大都督朱文正、伍大司馬文定、張大司空文憲亦然。
○人主廟號謚號相犯
廟號之相犯者,仁祖之與仁宗。謚與廟號之相犯者,睿皇帝之與睿宗。
○親王大臣犯廟謚
廟號定而臣下之謚有犯者,如:懿祖之后有周王子{防土}、申王?楷、鄭王佑??、代王俊?大、德王?榕,與太子之懿文、世子之懿莊。文臣則呂原、楊守陳,諸大綬之文懿,張鵬之懿簡,周楦、張鎣、胡拱辰、閔?之莊懿,陳俊、徐貫、林庭?昂之康懿。成祖之后,有唐王彌钅帝、蜀王讓栩,文臣則王守仁之文成。宣宗之后有秦王懷?卷,文臣則黃福、劉大夏之忠宣。憲宗之后有瀋王胤?多、淮王厚燾,文臣則宋濂、費(fèi)宏之文憲。圣謚定而臣下之謚有犯者,如:昭皇帝之后有秦王秉?雙、蜀王賓瀚、韓王旭?遷、代王充?、肅王縉炯、益王載增,文臣則江瀾之為文昭。敬皇帝之后有伊王︳淳、唐王宇溫。毅皇帝之后有傅?、羅倫、黃孔昭、張治之文毅,李桂之毅勇,劉玉之端毅,許進(jìn)、潘鑒、王邦瑞、彭澤、楊博之襄毅,王憲之康毅。肅皇帝之后有劉瑞、趙貞吉之文肅,林俊之貞肅,顧佐、梁材、葛守禮之端肅,潘璜、方鈍、方良永、陳瓚之簡肅。莊皇帝之后有衡王厚?喬,文臣則馬自強(qiáng)之文莊,王學(xué)夔之莊簡。了不以為嫌也。若文皇帝之為“文”,武皇帝之為“武”與郡王妃主之謚之犯者,又不可勝紀(j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