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濱開船,往西向淡水駕駛,約二點鐘,到一土角(土角謂海岸之旁砂洲突出,橫亙于海面者是也)。其土角已繪于圖內(nèi)。前奎隆一帶所見煤礦之砂石,凡海濱一帶所在皆有,但漸遠(yuǎn)漸變,至此則益變益奇。石形或棱角凹凸不等,甚覺巉巖。此石定因火山迸裂時經(jīng)過此地,為所沖磕也。再進少許,與土角相對,有一座真火山,高一千四百五十尺,名金包里。又向西少許,復(fù)有一座真火山,名大有港,山高二千二百七十五尺。大有港之南,離海面四百五十尺,臺灣所謂淡水礦者在焉。諸火山皆產(chǎn)硫磺。其磺卻似拍拉吐江之湯泉氣。拍拉吐江者,在「省佛淋食士庫」之北,約近于赫里那山。湯泉氣與硫磺所以各異者,彼地之湯泉氣有時迸流溢出于花剛石之外,臺地硫磺逐儭產(chǎn)于地內(nèi)也(蓋一為流質(zhì)硫磺,一為已結(jié)硫磺也)。
奎隆之煤礦砂石,所在皆是,或被粘膩粉石壓蔽其上,故伏藏地內(nèi),乃未見之耳。
火山所有硫磺,本系大塊流質(zhì),粘為一片,磺中兼有深藍(lán)色土泥、鮮黃色鐵粉融結(jié)在內(nèi),故初看時色瑩如金。復(fù)有地內(nèi)紅白兩色膩土雜結(jié)其中。合此雜質(zhì),經(jīng)山罅或山峰上涌出冷暖兩泉,與為融淬,乃結(jié)成凝質(zhì)。
大有港草木叢生山邊,而各種竹樹為多。某曾親登此山,尋湯泉所出之區(qū),細(xì)究形跡。初到時,小溪從身傍流出,因山形所蔽,遙望不能全見,故湯泉全勢亦不可見也。
某因立一標(biāo)竿于硫磺所出之處,兼開掘少許藏之。時已見湯泉甚熱,味略帶酸。若后來此島為人所得,則此種酸泉,除臺地西北一帶販糖人視為貴重外,余亦無用;緣彼地崖蔗最多,制糖需用此種也。
某隨尋到溪邊,求攬全勢,路徑甚難。其溪泉與湯泉氣味相同,亦略帶酸。
再沿溪行數(shù)碼(每碼合中國二尺半)之地,乃得湯泉源頭。初聞溪聲涌出如沸,所歷之地,步步皆嗅,有磺氣。漸到涌沸處,俯身下視,覺磺上拂眼鏡,鏡為障翳,望物皆不之見。
溪水屈曲而下,間處一靜,復(fù)值涌沸所在,則石罅中涌出之泉聲,如輪船上之湯氣筒。
某為磺氣所觸,呼吸甚覺不調(diào)。近源頭五十碼之內(nèi),草木皆被燒毀。
倘石罅涌泉之處,泉眼或有淤塞,則湯氣郁極,涌出轉(zhuǎn)覺旺盛,遠(yuǎn)望之如一盆熱湯上蒸也。某因親到其傍,約離十五寸左右,按之以掌,掌為所灼。其沸聲不斷,好似一手藝店方在做工之時。不幸方看時,忽值二、三百尺狂風(fēng)卷空而至,繞于此山,似將某身里住。此時雷電交作,霖雨驟來,覺頭上有甚怒之天威,腳下為極危之世界,忽別換一番景象,乃膽怯而歸。
大有港與金包里所產(chǎn)之磺,大略相同,而是港較佳。若淡水磺,形亦頗似,而出產(chǎn)較少。
制磺之事,雖為中國所禁,而臺地仍有偷制者,皆在大有港地方結(jié)聚一小村落。其磺灶之安置,頗為妥貼。先擇于山之平曠處為灶,覆以枯草(原注:此草并可為制礦時代薪之用),上安鐵鑊,下涂以泥,外砌以磚,乃成一小磚灶。然后將開出之磺,淘洗沙土已凈,放于鑊內(nèi)融化。融后,時時以物攪之,挑去雜質(zhì)令純,方傾于木模內(nèi)(原注:模形似圓錐而中處),俟冷而凝。然后揭開模底,徐敲模頭,模內(nèi)之磺,乃從底脫出。每塊各肖模形,并重四十五磅左右。承辦者私以本地船裝載偷運到金包里鄉(xiāng)中發(fā)售。售有定價,某不能知。至擒獲沒官之事,皆承辦人包領(lǐng)。
某在大有港時,見過已成硫磺堆積地上者,估價尚不止番銀五萬元。
臺灣火山所有硫磺,皆藉湯泉氣與之銷融,蓋湯泉氣內(nèi)兼有一種硫磺之煤炭氣,加以礦內(nèi)之地氣。當(dāng)?shù)貧馀c磺氣相值時,煤氣亦感合于內(nèi)。三氣各有應(yīng)得分兩,乃合聚而化。
五金之類在礦內(nèi)者,并受此山之火氣,相與煅煉,蓋歷今尚然也。所見已成質(zhì)之硫磺,非初開時即成此質(zhì)也。
又一法,用盛水大器具置于磺礦之穴孔,久為磺氣所蒸,乃得一種硫磺,商人所名為磺粉者是也。其取法頗不費力。有人試過,但不甚獲利耳。
許多年前,法國有一伙人,用大項本錢于「瓜地律襲」地方取磺,后來甚為失意。
因此島有三十八處湯泉氣,較他處為最多,不謂制造一年,得磺僅及五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