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順治四年(一六四七、丁亥)春正月初十日(壬子),湖廣總兵官柯永盛奏報興國州等處寨寇悉平。下兵部察敘。

清世祖實錄臺灣資料選輯 作者:


二月初四日(乙亥),署兩廣總督事佟養(yǎng)甲奏報官兵平梧州。 十八日(己丑),招撫江南大學(xué)士洪承疇奏報:『故明宗姓朱議貴自稱瑞昌王,與湖賊趙正聚寇洿池;我軍進剿,議貴與正俱就擒』。命斬之。 二十四日(乙未),征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疏報:『廣州府偽唐王朱聿釗弟聿■〈金奧〉僭號紹武,署兩廣總督事佟養(yǎng)甲、署提督李成棟帥師進剿,斬聿■〈金奧〉并偽周王肅■〈罒上水下〉、益王思、遼王術(shù)雅、鄧王器■〈土鼎〉、巨野王壽■〈金目勾〉、通山王蘊鉞、高密王弘椅、仁化王慈魶、鄢陵王肅汭、南安王企壟、周王世子恭梁、遼王世子儼鐐、宗姓由梧、慈魶,獲偽王及文武官員印記共三百九十顆,廣郡悉平』。命敘有功將士;其祭告、詔赦事宜,令所司擇吉以聞。 二十七日(戊戌),以原任巡鹽御史佟門鼏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 三月二十五日(丙寅),署兩廣總督事佟養(yǎng)甲疏報高、雷、廉三府平定。下部察敘。 夏四月初六日(丁丑),故明漕撫田仰帶領(lǐng)兵丁三千名、馬騾二百匹頭投順。 初八日(己卯),湖廣巡撫高士俊疏報收撫長沙,招降偽總兵及參、游、知縣、偽官、舉貢共三十一人、兵三千五百名,獲船三百艘、銀一千余兩、米五百余石。章下所司。 十四月(乙酉),征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班師回京。隨征固山貝子和托薨于軍,是日喪至,令親王以下出郊迎奠;固山額真公圖賴亦卒于軍,喪至,遣內(nèi)大臣索尼等迎奠之。 十八日(己丑),江寧巡撫土國寶疏報:『蘇松提督吳勝兆謀叛,殺死方姓推官、楊姓同知。督標(biāo)將官高永義等立縛勝兆并同謀之陸冏,獲偽銀印一顆,隨解江寧內(nèi)院臣洪承疇研審確情,請旨發(fā)落!其叛黨馬雄、顧友成脫逃』。疏入,命察永義等功次并二廳官被殺情由,脫逃叛黨嚴緝務(wù)獲。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一。 五月初二日(壬寅),江寧巡撫土國寶奏報:『舟山??苌蛲P等聯(lián)■〈舟宗〉復(fù)犯祟明,游擊李云龍等分兵追剿,廷揚就擒,俘斬賊兵千余,湖海諸寇悉平』。 初九日(己酉),初,故明廢紳候峒曾等遣奸細潛通偽魯王,為柘林游擊陳可所獲;中有偽敕一道,反間招撫大學(xué)士洪承疇及巡撫土國寶。事聞,覺其詐,于是諭江寧等處昂邦章京巴山、張大猷曰:『爾等鎮(zhèn)守地方,遇有亂萌及奸細往來,嚴察獲解,具見爾等公忠盡職。大學(xué)士洪承疇、巡撫土國寶,皆因效力我朝,故賊用間諜誣陷??偙鴧莿僬妆O(jiān)收奸細謝堯文,供稱嘉定縣廢紳侯峒曾子侯懸■〈氵靜〉等具逆疏付堯文潛通魯王;爾等即將奸細謝堯文、窩逆之孫梢及有名各犯拘提到官,公同大學(xué)士洪承疇、操江巡撫陳錦嚴行審究具奏』。又諭洪承疇、土國寶曰:『順治四年四月初四日,拓林游擊陳可搜獲敕一道;內(nèi)云:「封承疇為國公、國寶為侯爵」。又黃斌卿密書內(nèi)云:「承疇所具本章,已為轉(zhuǎn)奏;國寶二次密字,亦已轉(zhuǎn)奏國主訖」。又云:「內(nèi)仗承疇殺巴、張二將,外托國寶靖除地方,則江南不足定」等語。朕見此,益知賊計真同兒戲。因卿等皆我朝效力大臣,故反間以圖陰陷;朕豈墮此小人之計耶!卿等當(dāng)益勵忠勤,以報國恩,勿以此介意』! 十三日(癸丑),實授委署各官:以總兵官佟養(yǎng)甲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給事中袁彭年為按察使司僉事、提學(xué)道。 十九日(己未),招撫江南大學(xué)士洪承疇疏報:『故明推官陳子龍陰受偽魯王部院職銜,結(jié)聯(lián)太湖巨寇,潛通舟山余孽。章京索卜圖計擒之,子龍投水死。湖海諸寇聞風(fēng)解散,蘇松一帶漸次削平』。 浙閩總督張存仁奏報:『海寇周崔芝據(jù)福州鎮(zhèn)東衛(wèi)并??诿癯?,屢肆剽掠。副將滿進忠等分兵擊之,兩城俱下。又賊黨岑本高犯浦城,為副將李繡所敗;斬獲甚多,地方平定』。 六月初五日(甲戌),以李成棟為左都督,充提督廣東總兵官。 十一日(庚辰),兩廣總督佟養(yǎng)甲奏報招降故明趙王朱由棪、總兵李志璉。 南贛總兵官柯永盛奏報:『游擊楊遇明、孔國治等率兵解安遠縣圍,破賊兵萬余人,降三十余寨,賊巢悉平』。 二十日(己丑),冊封故多羅饒裕郡王阿巴泰子貝勒博洛為多羅郡王。冊文曰:『爾貝勒博洛破流賊、滅福王,平定河南、江南時,爾佐和碩德豫親王以行。王分兵一半,令爾招撫蘇州、杭州等府地方。爾獲故明惠王、潞王等親王郡王五人、世子一人、巡撫張鳳翔等文武官員六十人,降其兵二萬五千八十人。戰(zhàn)敗敵兵,凡十五次。又攻克三府七縣,遂平定江南常州、蘇州等府十三州縣,浙江杭州等府二十一州縣。又平定福建、浙東時,以爾為征南大將軍。爾渡錢塘江抵浙東,敗敵二次;克取金華府,擒斬蜀王朱常濃等三人,偽閣老馬士英、偽國公方國安等大小五十五員;收降。武官大小三百一十四員,馬步兵一萬四千三百七十人:平定八府、五十三縣地方。繼入福建,誅偽唐王朱聿釗等偽親王郡王七人、世子一人、將軍二人、總督一人、伯一人、巡撫一人;共敗敵兵二十四次,收降偽國公鄭芝龍等大小官二百九十一員、馬步兵十一萬三千人。八府一州五十八縣地方悉皆平定,以及江西四縣之地。故進封為多羅郡王,賜之冊印。爾其欽哉』! 二十四日(癸巳),湖廣巡撫高士俊奏報:『大軍攻拔衡山、安化、新化、龍陽等縣、衡州、常德二府,生擒偽總兵黃朝宣及副將、游擊、通判等官,斬首二千余級』。 二十五日(甲午),蘇松提督吳勝兆謀反鞫實,伏誅。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二。 秋七月二十一日(庚申),浙閩總督張存仁疏報莒州洞賊李長蛟等陷建寧府,總兵官李應(yīng)宗、副將曹元吉死之。 八月初二日(庚午),江西提督金聲桓疏報擒獲故明宗姓偽麟伯王、靄伯王于瀘溪山。命斬之。 十七日(乙酉),定遠大將軍和碩肅親王豪格等奏報:『多羅貝勒尼堪、固山貝子滿達海、固山額真杜雷、覺羅巴哈納、準塔巴圖魯、馬喇希、護軍統(tǒng)領(lǐng)鰲拜巴圖魯、墨爾根侍衛(wèi)李國翰、護軍統(tǒng)領(lǐng)哈寧噶、車爾布、德爾得赫等分兵征剿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nèi)江、資陽等處,斬偽王及巡撫、道官、總兵、副、參、游、都、守一千余員,兵丁無算,獲馬騾一萬二千四百余,川寇悉平』。 二十二月(庚寅),江寧巡按劉今尹疏報:『徽州偽總兵余希生等就擒,余眾潰散;張公山各塞悉平』。 原任延安府推官顧咸正坐叛逆,伏誅。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三。 九月二十七日(甲子),南贛巡撫劉武元奏報所屬瑞金、石城、興國、英德等州縣土賊悉行剿平。下兵部察敘。 冬十月初三日(庚午),初,投誠武毅伯施福同澄濟伯鄭芝豹率十鎮(zhèn)官軍,持投誠平國公鄭芝龍牌札,招撫白沙;至申子等處,驅(qū)散巨寇蘇成,降偽總兵林瑜等。別遣總兵施瑯、梁立同提督李成棟、監(jiān)軍戚元弼等援剿順德縣???,多所斬獲。會諜報賊首張家玉陷東莞,遂遣黃廷、成升等以舟師二千擊敗之,家玉走匿新安縣之西鄉(xiāng)。是時三水、新寧等縣并來告急,復(fù)遣投誠都督戴忠等率水師抵九江追擊,斬獲甚多。至是,以捷聞。 二十八日(乙未),江西巡撫章于天遣副將徐文燦、湯執(zhí)中領(lǐng)官兵剿吉水縣賊王來八等,斬獲甚多。以捷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四。 十一月丁酉朔,江西巡撫章于天疏報廣信、弋陽、鉛山、崇仁逆寇悉平。 初三日(己亥),南贛總兵官柯永盛疏報寧都逆寇悉平。 初七日(癸卯),兩廣總督佟養(yǎng)甲疏報擒斬逆賊陳邦彥等。下兵部察敘。 十四日(庚戌),以侍郎陳泰督左翼、梅勒章京董阿賴督右翼,率江寧、杭州駐防官兵及提督總兵官劉忠、左路總兵官金聲遙、右路總兵官許得功等征福建。 十六日(壬子),江西巡撫章于天奏報東安縣逆寇平。擒偽瑞昌王朱統(tǒng)■〈汲上金下〉。得旨:『朱統(tǒng)■〈汲上金下〉著正法。有功官兵,下所司察敘』。 二十八日(甲子),平南大將軍恭順王孔有德以平湖南捷聞,下所司議敘。 十二月丁卯朔,江西提督金聲桓疏報:『吉安等處偽官郭應(yīng)銓等受永歷偽職,盤踞龍泉山中,與渠魁王來八勾連作亂,殘害地方;遣副將劉一鵬率兵撲剿,擒賊渠王子凌、郭應(yīng)銓等,斬獲無算』。章下所司。 初六日(壬申),浙閩總督張存仁引疾乞休,許之。升操江巡撫陳錦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浙、閩等處地方軍務(wù),兼理糧餉。 初七日(癸酉),浙江巡按秦世禎疏報:『逆賊黃斌卿擁船八十余號直犯寧波,總兵官張杰堵截夾攻,斬級無算;獲器械偽印等物,擒賊渠俞國統(tǒng)等二十四人』。章下所司。 二十日(丙戌),平南大將軍恭順王孔有德等奏報:『臣等自岳州府進兵至長沙,偽巡撫何騰蛟、總兵王進才已先遁去;隨遣梅勒章京卓羅、藍拜等探其所向,遇進才部賊舍舟登岸逆戰(zhàn),卓羅等擊斬之。我?guī)煷蜗嫣?,聞偽平尚伯黃朝選擁賊十三萬屯于燕子窩;臣率梅勒章京藍拜、屯泰等,由水路進至蘆口,擊破北岸賊營。智順王尚可喜同卓羅等由陸路進至渚州,遇偽總兵徐松節(jié)引馬步賊一萬三千逸去;隨尾其后,追擊敗之。會諜報朝選遁走衡州,臣星夜進兵趨衡;朝選與其四子匿于神祠內(nèi),搜獲斬之,余孽盡殲。臣又令懷順王耿仲明、固山額真金礪、梅勒章京卓羅等由衡州水路還長沙;遇偽總兵楊國棟擁兵賊二千屯天津湖;前隊甲喇章京張國柱、扎蘇藍等擊敗之。次日,國棟領(lǐng)馬步賊三千從牛皮灘遁去,我兵追擊之,生擒偽副將七員。懷順王耿仲明等至長沙,國棟領(lǐng)馬步賊七千水陸迎戰(zhàn),我兵奮戰(zhàn),賊眾大敗。追入長沙城內(nèi),悉殲之。又聞賊困桂陽州,令智順王尚可喜同藍拜等赴援,留固山額真金礪等于衡州。臣同懷順王耿仲明并卓羅等趨祁陽,聞賊兵三千據(jù)熊飛嶺,隨率兵三百趨擊,追入祁陽;俟我軍齊集,圍其城,殺偽總兵一員、副將一員、馬步賊七千。又聞賊據(jù)寶慶,留懷順王耿仲明為后應(yīng),臣引兵趨寶慶,圍其城克之,斬偽魯王朱鼎兆、世子朱干生、偽總兵黃晉、李茂功、吳興、偽監(jiān)司劉佐、偽副、參、游、都、守四十余員、馬步賊三萬二千。又聞偽永歷據(jù)武崗州,我兵夜發(fā)疾進,令梅勒章京黑成功、協(xié)領(lǐng)渥赫納等為前隊,遇賊梗路,黑成功等擊敗賊眾,賊奔入木城。次日,我兵縱火焚木城,奪門而入;斬偽監(jiān)軍道一員、偽總、副、參、游、一百余員、馬步賊兵一萬。是日,偽安國公劉承蔭領(lǐng)偽總副等官一百七十余員、馬步兵一萬八千有余至夕陽橋,臣同梅勒章京卓羅等擊敗之。師抵武崗,偽永歷僅以身遁,劉承蔭降。先是,智順王尚可喜等趨桂陽時,聞郝?lián)u旗所部賊一千四百聚翔鳳鋪,令護軍統(tǒng)領(lǐng)線國安、協(xié)領(lǐng)蘇郎等擊敗之。及師抵桂陽,賊已解圍遁走。聞郝?lián)u旗據(jù)道州,令藍拜等趨進,搖旗遙去。又遣國安等引兵趨靖州,追緝偽永歷。有偽總兵蕭曠、姚有性擁兵一萬、土司兵二千據(jù)靖州,國安等疾驅(qū)圍其城,奪門而入;生擒曠及有性,余賊悉殲。又有偽侍郎蓋光英等領(lǐng)土司兵一萬四千,揚言欲奪蕭曠、姚有性,侵犯我營;復(fù)擊敗之。我?guī)熩呫渲?,聞偽伯張憲弼部下偽總兵分立五營于黔陽,令藍拜等往圍之;賊出城迎戰(zhàn),藍拜等擊敗之,斬賊七千有余。師至沅州,憲弼擁賊三萬有奇,出城拒戰(zhàn);我兵奮擊,遂克其城:湖南悉平。貴州黎平府偽岷王朱埏峻降。計前后所獲偽永歷太子朱爾珠、驪山王朱埏琬、安昌王朱埏眷并偽將軍宗姓等二十七人,招降偽國公劉承蔭、偽伯王云程、劉承永、董英、周思仲、高清浩、鄭應(yīng)昌、偽內(nèi)閣吳秉、偽巡撫傅上瑞及偽總兵四十七員、偽副、參、游等二千余員、馬步兵六萬八千有奇,獲馬匹、船只無算。苗夷大半俱降;其未順者,已遣人招撫。新服地方,需人料理,隨令總兵官于時中、副將王希用率新降兵二千四百駐衡州府,又委副將何允為總兵官同副將劉尚艾率新降兵一千二百駐武崗州;投誠總兵陳躍龍、副將蕭遠領(lǐng)新降兵三千駐黎平府。偏沅巡撫高斗光有疾未痊,委投誠偽伯周思仲代之。又令投誠副將張勤領(lǐng)新降兵一千同周思仲駐沅州,總兵官馬蛟麟駐常德府』。疏入,優(yōu)旨嘉獎之。 二十四日(庚寅),原任浙閩總督張存仁疏報副將馬成龍等援剿處州,斬賊無算,恢復(fù)景寧、云和、龍泉三縣。下所司知之。 湖廣荊州總兵官鄭四維奏報:『逆賊牛萬才窺犯松滋,游擊劉進忠等援剿,斬賊千余,賊奔深谷。臣慮荊屬州邑遼闊,又接壤襄、鄖、陜、蜀、滇,有歷來未服土司通同諸賊盤踞歸巴,窺伺彝陵,誠為心腹之患。請增兵防守彝陵、澧州,以為久遠之計』。章下所司。 福建巡撫佟國鼐奏報:『逆賊鄭彩等糾賊數(shù)萬,圍攻省城;副將鄒必科等奮剿、斬級數(shù)千,余賊潰散』。章下所司。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五。 順治五年(一六四八、戊子)春正月十五日(辛亥),原任浙閩總督張存仁奏報偽宜春王朱議衍率眾從江西入據(jù)汀州山寨,總兵官于永綬破其寨,議衍就擒。命誅之。 二月初九日(甲戌),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柱疏報:『江西總兵金聲桓據(jù)南昌以叛,偽稱豫國公;王德仁偽稱建武侯,余將各稱偽職,用偽隆武年號;攻陷郡邑,劫掠船艘。聲言將浮江東下,窺伺江南。請速發(fā)大兵,以圖撲滅』。章下兵部。 十六日(辛巳),原任浙閩總督張存仁疏報:『官兵恢復(fù)連城、順昌、將樂三縣,并先后擒斬偽侍郎趙士冕、偽總兵黃鍾靈等』。報:聞。 二十二日(丁亥),浙江巡按秦世禎疏報:『武義縣賊何士禎等入城殺官劫印,旋率兵剿平之;生擒賊官馮坪、譚振舉二人,并獲偽印旗幟』。報聞。 二十七日(壬辰),偏沅巡撫線縉疏報:『偽貴溪王朱常彪、偽恢武伯向登位勾通苗賊、結(jié)連張先壁等,分兵二路寇沅州。臣同護軍統(tǒng)領(lǐng)線國安、梅勒章京許爾顯等合兵進剿,攻下永寧,斬首三千余級;獲常彪、登位及偽將二十余人,俱伏法』。報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六。 三月十五日(庚戌),命固山額真譚泰為征南大將軍,同固山額真何洛會統(tǒng)領(lǐng)官兵,討江西反賊金聲桓。賜之敕曰:『茲以叛賊金聲桓等背恩倡亂,荼毒江西,罪惡滔盈,亟應(yīng)誅剿。特命爾譚泰充征南大將軍,統(tǒng)兵前征。凡事與何洛會等同心協(xié)謀而行,毋矜己知,不聽人言;毋恃兵強,輕視逆寇!仍嚴偵探,毋致疏虞??咕懿豁樥呗局⒉坏靡讯蠼嫡撸瑲o赦;被賊迫脅,大兵一到,即來迎降者,悉行赦宥。有能殺賊、擒賊歸正者,仍分別升賞??傄园裁駷槭讋?wù),須嚴禁兵將,申明紀律;凡歸順良民,不得擅取一物,務(wù)體朕定亂救民至意。其行間將領(lǐng)功罪,察實紀明匯奏。如系小過,當(dāng)即處分。至于護軍校撥雜庫以下,除死罪外,其余無論大小過犯,俱與諸將商酌,徑行處分。爾受茲重任,宜益殫忠猷,用張撻伐,立奏蕩平,以安黎庶。欽哉』。 二十三日(戊午),反賊金聲桓遣諜遺書開歸總兵高第,約期舉兵。第執(zhí)其使以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七。 夏四月初七日(壬申),浙閩總督陳錦疏報克復(fù)建寧,擒斬為鄖西王朱常湖、偽國師王祁、偽軍門總兵等。報聞。 十七日(壬午),平南大將軍恭順王孔有德疏報:『大軍至辰州,擒偽榮王朱有楨子朱松于苗洞,又生擒為奉國將軍朱運烇于興化土司;隨破永寧巢,擒偽貴溪王朱長標(biāo)。軍至廣西全州,何騰蛟等聞風(fēng)遁去,貴州銅仁府、廣西全州、興安縣、關(guān)陽縣苗猺共三十一處、洞二百六十處俱各歸順;擒獲偽南威王朱寅衛(wèi)并子朱戴功、偽長沙王朱由櫛、偽輔國將軍朱華等共四十一人及諸偽伯、偽總兵、司道官員甚眾』。疏入。下所司察敘。 二十一日(丙戌),命固山額真劉之源、佟圖賴為定南將軍,率左翼漢軍官兵駐防寶慶;固山額真墨爾根、侍衛(wèi)李國翰為定西將軍,率右翼漢軍官兵駐防漢中。 二十六日(辛卯),鳳陽巡撫陳之龍奏:「自金逆之叛,沿海一帶與舟山之寇止隔一水,故密差中軍各將稽察奸細,擒到偽總督黃毓祺并家人袁五,搜獲銅鑄偽關(guān)防一顆、反詩一本;供出江北窩黨薛繼周等、江南王覺生、錢謙益、許念元等,見在密咨拏緝』。疏入。得旨:『黃毓祺著正法。其江北窩賊薛繼周等、江南逆賊王覺生、錢謙益、許念元等,著馬國柱嚴飭該管官訪拏。袁五著一并究擬』。 五月二十日(甲申),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疏報官兵大破金逆,恢復(fù)九江、饒州等府。報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八。 秋七月十五日(戊寅),頒給靖南將軍陳泰敕印。敕曰:『茲以福建叛賊作亂,罪惡滔盈,亟應(yīng)誅剿。特命爾陳泰充靖南將軍,統(tǒng)兵前征。凡事與董阿賴、李率泰、濟席哈、祖澤遠等同心協(xié)謀而行,毋謂自知,不聽人言;毋謂兵強,輕視逆寇!仍嚴偵探,毋致疏虞??咕懿豁樥呗局坏靡讯蠼嫡邭o赦;被賊迫脅,大兵一到,即來迎降者,悉行赦宥。有能殺賊、擒賊歸正者,仍分別升賞。總以安民為首務(wù),須嚴禁兵將,申明紀律;凡歸順良民,不得擅取一物,務(wù)體朕定亂救民至意。其行間將領(lǐng)功罪,察實紀明匯奏;如系小過,當(dāng)即處分。至于護軍校、饒騎校以下,除死罪外,其余無論大小過犯,俱與諸將商酌,徑行處分。爾受茲重任,宜益殫忠猷,用張撻伐,蕩平閩地,以安黔黎。欽哉』。 十七日(庚辰),以董學(xué)禮為右都督,充福建提督總兵官。 二十七日※寅),浙江巡撫蕭起元疏報:『擒獲衢州賊魁趙之超并偽銀印一顆,又招撫臨安縣賊渠高自生等千余人』。下部知之。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三十九。 八月癸巳朔,南贛巡撫劉武元奏報:『江西逆賊金聲桓、王得仁等擁眾二十余萬,直犯贛界,圍城三月;官兵誓死決戰(zhàn),殺賊萬余,遺孽望風(fēng)奔竄,重圍頓解』。報聞。 初七日(己亥),浙閩總督陳錦疏報:『海逆鄭彩等連■〈舟宗〉千余,盤踞長樂、連江等縣;總統(tǒng)部臣陳泰、李率泰等分兵夾擊,盡驅(qū)出海,長、連二縣次第恢復(fù)。又統(tǒng)前師直入興化,生擒賊渠偽總督顧世臣等十一人,斬之;興郡蕩平』。報聞。 初十日(壬寅),授投誠唐通、左夢庚、鄭芝龍、董學(xué)禮、許定國子爾安為一等精奇尼哈番,劉良佐為二等精奇尼哈番,劉澤清、李本深為三等精奇尼哈番,張?zhí)旄?、劉進忠、劉忠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張國柱為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張大元、趙之龍、李朝云、韓文、鄭家棟、劉麟圖、許得功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周可德為一等阿達哈哈番,徐育賢、劉澤洪為二等阿達哈哈番,郭祚永、鄧文堯、朱國弼、黃九鼎、張國才、鄒存義、李祖逑、李世宏、張拱日、徐九爵、柳祚昌、劉允極、孫維城、徐九成、李虎、陳泰極、畢科、張秀、莊世坤、韓孟志、常登、馬士秀、于得水、王羔、馬選、唐鈺、蔣秉忠、羅岱、郝效忠、賈三省、陳秀、郭熺、韓雄、韓英、陳尚智、石國璽、南一魁、為三等阿逵哈哈番,王鳳翔、郭有才、徐恩盛、崔大成、鄭啟君、王尊、張應(yīng)魁、劉君榮、牛應(yīng)元、張云、張?zhí)旄?、吳雷、高云龍、秦正邦、張國安、趙定邦、施有功、王登名、閆鎮(zhèn)、雷起龍、蕭正選、董延福、陳守禮、陳有福、鄭育民、范希朝、鄭一國、張文養(yǎng)、武繼文、葉時榮、張正國、高鳳翔、宋得名、李世祚、李化成、周得功、何友、徐有才、傅天祥、李守福、曾大明、尚弘業(yè)、陸顯貴、高進忠、王應(yīng)時、王國政、陳奇功、陳節(jié)孝、李鐸、王一龍、陳廷啟、王友臣、韓定國、楊國用、張沖霄、張弘義、李洪成、張應(yīng)詔、張拱選、張勛、黃元啟、姜云鳳、席應(yīng)俊、張奎、徐有德、孟良貴、梁可大、孫成良、高仲舉、王廷選、李有聲、于國柱、萬養(yǎng)忠、謝進表、施茂安、鄧希玉、劉定邦、王成功、張永昌、張彥良、王應(yīng)舉、安文新、王大才、李天弼、蒲才、常逢春、杜忠、謝成功、楊華、陳耀武、李成國、張榮、李應(yīng)春、張起龍、劉啟恩、黨守權(quán)、孟希舜、王萬、張任先、夏成官、范希周、郝慶、武自成、馬天祥、胡雄、曹起鳳、王進忠、周貴、張?zhí)煊睢⑹啃?、齊贊元、宋紀、蔡忠、竇國寧、董永才、左光先、白廣恩、牛成虎、李龍、曹有義、蔣麟、張邦寧、陳文廉、李發(fā)、黃龍、張忠、張成福、徐彪、王可臣、蔣登雷、劉大受子守貞、馬登黌子九貴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呂獻忠、王良策、楊文龍、杜忠艮、張本治、李芳、張仲斗、席金勝、何耀龍、趙靜龍、康成奉、楊玉芳、葉虎、張奉學(xué)、陳天受、胡能、崔應(yīng)秀、馬國梁、李龍、余繼魁、方彥功、胡守仁、李光先、吳天位、康爾寧、李杰、吳貴、李玉、李養(yǎng)鳳、張進忠、康成功、傅進忠、邢正、景萬通、陳進祿、楊武、李得功、荀官、王承用、柯名望、常明倫、于林龍、吳國友、楊魁、達自瑞、袁九龍、張豹、白應(yīng)時、邊希望、郝攀桂、喬國萬、王應(yīng)舉、趙受、姚忠孝、劉國輔、丁志高、王興、郝有才、劉成功、魯宗儒、康德才、李祿、張禎、徐有功、石福、田永科、于振國、朱守貴、常國安、戚成虎、崔國泰、杜有才、潘澤民、姚仲禮、張斯璞、夏世福、陳國卿、劉光祚、陳有為、董魁吾、何成、郭光斗、王彪、熊起鳳、馮天保、劉棟、劉惟基、花虎、于大鵬、解朝、白云鶴、萬九洲、張干、劉珍、尹國詔、龐守廉、關(guān)卜壽、張鳳羽、胡廷聘、劉調(diào)元、苗時化、張九儒、孔永吉、盂國良、楊國鏞、龍略、徐弘業(yè)、徐得麟、李應(yīng)魁、王茂才為拖沙喇哈番。 十二日(甲辰),解浙江紹興總兵官吳學(xué)禮任,以其防御不嚴,致??芡环赣嘁室?。 二十三日(乙卯),以浙江督糧道參議張學(xué)圣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提督軍務(wù)。 九月壬戌朔,江西巡按王志佐疏報:『偽巡撫吳江、偽兵部尚書余應(yīng)桂等久聚南康湖口,黨惡助逆;遣游擊李文玉進剿,江等就擒』。命斬之。 十一日(壬申),命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定遠大將軍,統(tǒng)兵討湖廣逆賊李錦。賜之敕曰:『茲命爾充定遠大將軍,統(tǒng)領(lǐng)大兵,前往湖廣地方,征剿李錦等賊。凡事與諸將同心協(xié)謀而行,毋謂自知;不聽人言;毋謂兵強,輕視逆寇!宜嚴偵探,毋致疏虞。抗拒不順者戮之、不得已而后降者殺無赦;其從前被賊迫脅,大兵一到,即來迎降者,悉行赦宥。有能殺賊、擒賊歸正者,仍分別升賞??傄园裁駷槭讋?wù),須嚴禁兵將,申明紀律;凡歸順良民,不得擅取一物,務(wù)體朕定亂救民至意。其行間將領(lǐng)功績死罪,察實紀明匯奏;諸將如有應(yīng)得之罪及甲喇章京以下,無論大小過犯,俱與諸將商酌,徑行處分。爾受茲重任,宜益殫忠猷,用張撻伐,立奏蕩平,以安黎庶。欽哉』。 冬十月十三日(甲辰),偏沅巡撫線縉疏報定南將軍固山額真佟圖賴恢復(fù)寶慶。下所司義敘。 二十五日(丙辰),劉澤清勾連曹縣叛賊,謀為不軌;事覺,澤清并弟侄及賊渠李洪基、李化鯨皆伏誅。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 月初四日(甲子),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奏報:『廣賊李成棟妄稱惠國公,始踞南雄。繼而勾連峒蠻土寇,號稱百萬,直犯贛城;撫臣劉武元、總兵官胡有升等大破之。成棟單騎走,斬首萬余級,俘獲無算』。得旨褒獎,從優(yōu)敘賚。 十二月二十一日(辛亥),南贛巡撫劉武元疏報:『副將劉伯祿等攻破魚骨等寨,擒斬偽軍門劉志諭并偽副將、參將、游擊等二十余名;參將栗養(yǎng)志等攻破蓮花等寨,俘其偽滋陽王妃孔氏,并擒斬偽都督葉南芝等;游擊鮑虎等又大敗賊兵于土橋,擒斬偽軍門劉飛等,殺獲甚眾』。疏入,下所司察敘。 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奏報副將楊捷等恢復(fù)都昌縣城;生獲賊渠偽兵部尚書余應(yīng)柱。命斬之。 二十五日(乙卯),以破李成棟功,加南贛總兵官都督同知胡有升為左都督,副將劉伯祿為都督僉事,參將董大用、賈熊為副將,署參將楊遇明、署游擊鮑虎、孔國治為參將,署副將先啟玉、楊繼為都司。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一。 順治六年(一六四九、己丑)春正月初三日(壬戌),浙閩總督陳錦疏報:『福州總兵張應(yīng)夢恢復(fù)羅源縣,右路總兵馬得功恢復(fù)永春、德化二縣,擒偽總師顏昌儒等,平三百余寨』。下兵部察敘。 福寧巡道潘映婁坐陷城從逆,削職,下督撫按質(zhì)問。 初六日(乙丑),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奏:『舟山偽僉都嚴我公率知府許珖等投誠,兼獻進剿機宜,愿充鄉(xiāng)導(dǎo)』。下兵部議。 二十日(己卯),以甲喇章楊名高為都督同知、福建提督總兵官。 二十三日(壬午),征南大將軍固山額真譚泰、固山額金何洛會等報平復(fù)江西捷音云:『官兵于去年七月初十日薄南昌府城下,圍困賊兵。至本年正月十八日,固山額真何洛會領(lǐng)護軍參領(lǐng)喀爾他喇、署甲喇章京根特巴圖魯至城南,豎云梯進攻。十九日午后,蒙古固山兵先登,叛賊金聲桓中二矢,投水死,仍礫尸示眾;生擒王得仁,正法。賊黨盡殲,南昌、九江、南康、瑞州、臨江、袁州等府地方俱平;獲金銀、騾馬、船只、珠珀、珊瑚、玉帛、貂裘等物無算』。下兵部察敘。 二月二十日(己酉),諭征南大將軍固山額真譚泰、何洛會等曰:『爾等所奏,眾官兵同心協(xié)力,攻取九江等府,擊敗各處賊兵,俘斬甚眾;又困取南昌,戮金、王二賊及其兵將,恢復(fù)江西,朕甚嘉悅!爾等所統(tǒng)官兵殊為勤苦,撫定江西完日,即率領(lǐng)回京。至鎮(zhèn)守江西總兵、副將等官,可于爾等同去漢軍舊官內(nèi)酌量選補;令其管轄新兵,并量付漢軍,期于足備捍御。至前帶去新歸漢軍旗下劉良佐等官,令其一同來京另用』。 二十九日(戊午),以湖總督羅繡錦奏報:『辰常總兵官馬蛟麟率官兵剿張逆于黃茅田,大破之;擒斬逆賊八百七十余人,獲馬一百余匹、偽關(guān)防五十七顆及旗幟、火炮、器械甚多』。下所司敘恤。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二。 三月十九日(戊寅),浙閩總督陳錦奏:『福建福清等二十縣士民同心效死守城,忠義可嘉。請免本年丁徭,以示鼓勸』。疏下部議。 二十二日(辛巳),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奏報楚賊突犯霍山,把總韓明秀、守備徐志高赴敵死之。下兵部。 二十五日(甲申),征南大將軍固山額真譚泰、何洛會等奏報:『大兵進至南安,偵知逆賊李成棟竊據(jù)信豐、偽袞國公竊據(jù)南康。遣兵先破偽袞國公,殲除殆盡;繼抵信豐,前后合圍。逃出之人報云:「賊謀夜遁,梅勒章京覺善等遂登梯攻克其城。賊潰散渡河,署梅勒章京宜爾格德等督兵追剿,李成棟溺水死」。隨令護軍統(tǒng)領(lǐng)伊爾德等平定撫州、建昌兩府,復(fù)破偽總兵楊奇盛兵二千有奇;擒斬渠魁,撲滅余孽,江西悉平』。捷至,下所司議敘。 夏四月十五日(癸卯),福建巡按霍達奏報官兵恢復(fù)平和、詔安、漳平、寧洋四縣。 二十五日(癸丑),浙閩總督疏報官兵平福寧州、福安縣。 靖南將軍陳泰等奏報:『福建二府一州、二十九縣先為賊踞,臣等領(lǐng)兵剿殺,俱已恢復(fù),安設(shè)官兵,全閩底定』。捷聞,得旨:『據(jù)奏官兵大捷,福建全省已定。陳泰等盡心調(diào)度,克奏膚功,深可嘉悅!在事有功人員,察明議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三。 五月十九日(丁丑),改封恭順王孔有德為定南王、懷順王耿仲明為靖南王、智順王尚可喜為平南王。 令定南王孔有德率舊兵三千一百及新增兵一萬六千九百,共二萬,往剿廣西,挈家駐防。其全省巡撫、道府、州縣各官并印信,俱令攜往。靖南王耿仲明率舊兵二千五百及新增兵七千五百、平南王尚可喜率舊兵二千三百及新增兵七千七百,共二萬,往剿廣東,挈家駐防。其全省巡撫、道府、州縣各官并印信,俱令攜往。賜孔有德敕諭曰:『廣西逆賊嘯聚煽亂,斯民陷于水火。茲特命爾統(tǒng)領(lǐng)大兵,相機征剿;投誠者撫之,抗拒者誅之。若武官有功,核實題敘。有臨陣退縮、遲誤軍機、不遵號令應(yīng)行處分者,聽王便宜從事;若罪大不便自處者,指名參奏。地方既定之后,凡軍機事務(wù),悉聽王調(diào)度;其一應(yīng)民事、錢糧,仍歸地方文官照舊料理。文武各官有事見王,俱照王禮謁見。王受茲重任,其益殫忠猷,禮以律己、廉以率下;務(wù)輯寧疆圉,紓朝廷南顧之憂!欽哉。特諭』。賜耿仲明敕諭曰:『廣東初定,人民甫安;旋因逆賊構(gòu)亂,斯民復(fù)陷水火。茲特命爾同平南王統(tǒng)領(lǐng)大兵,同心商酌,相機征剿;投誠者撫之,抗拒者誅之。若武官有功,核實題敘。有臨陣退縮、遲誤軍機、不遵號令應(yīng)行處分者,聽王便宜從事;若罪大不便自處者,指名參奏。地方既定之后,凡軍機事務(wù),悉聽爾同平南王調(diào)度;其一應(yīng)民事、錢糧,仍應(yīng)地方文官照舊料理。文武各官有事見王,俱照王禮謁見。王受茲重任,其益殫忠猷,禮以律己、廉以率下;務(wù)輯寧疆圉,紓朝廷南顧之憂!欽哉。特諭』。尚可喜敕諭同。 二十五日(庚辰),以福建云霄總兵官王之綱為都督僉事,充鎮(zhèn)守汀州等處總兵官;降級總兵官馬得功為都督僉事,充鎮(zhèn)守泉州等處總兵官。 二十四日(壬午),升湖北提學(xué)道僉事王爾祿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寧總兵備道,湖南提學(xué)道參議黃澍為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興泉道。 六月十八日(丙午),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疏報南贛余孽擁故明宗室朱由植作亂,官兵討平之。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四。 秋七月十六日(癸酉),湖廣巡撫遲日益疏報剿撫黃州賊眾三百余砦,偽王朱蘊■〈金嚴〉等就擒。得旨:『兵部察敘。朱蘊■〈金嚴〉著即于彼處正法』。 十八日(乙亥),署江西提督事劉光弼疏報平復(fù)廣昌縣,收撫饒州、撫州,降將三十余員。章下所司。 二十七日(甲申),南贛巡撫劉武元奏報:『廣東余孽三路肆逆:一則長驅(qū)渡嶺,入犯南安;一則屯聚烏徑,窺伺信豐;一則設(shè)計夾攻,直逼崇義。隨分調(diào)各營將士奮勇會擊,連破木城,擒陣偽軍門劉治國等九人,陣獲馬匹、器械無算』。下兵部敘恤。八月十九日(丙午),定遠大將軍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奏報:『大軍自安陸府渡長沙江,聞賊渠何騰蛟、馬進忠等據(jù)湘潭,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固山額山阿濟格尼堪統(tǒng)八旗前鋒兵并護軍為前哨,臣領(lǐng)眾軍為后隊;前哨兵先抵湘潭,賊出三門迎戰(zhàn),我兵分擊,大敗之,生擒騰蛟。奪門而入,克其城。隨令尚書阿哈尼堪、固山額真劉之源等率兵一旅趨寶慶,固山額真佟圖賴、伊拜等率兵一旅趨衡州。時聞賊渠一只虎據(jù)辰州,臣親領(lǐng)兵渡江趨辰州。又聞賊渠杜允熙部據(jù)永興,臣星夜趨永興;前鋒統(tǒng)領(lǐng)席特庫等先至,奪門而入。生擒偽總兵尹舉智等十人,斬之;獲馬七十一匹、船四百艘。一只虎聞風(fēng),棄辰州而遁。阿哈尼堪、劉之源等聞賊首王進才、馬進忠據(jù)寶慶,乘夜馳往。平明抵城,賊眾迎戰(zhàn),擊敗之。遂克寶慶,破南山坡九營;斬偽總兵馬有志、胡進玉等七人,獲馬百十有七匹。努山等又擊破進才九營于大水,阿哈尼堪等擊破賊首袁宗第、二只虎等十營于紅江。師至沅州,令伊爾都齊等分兵一半趨靖州。時有賊三千余踞山角立寨,梅勒章京金維城等直沖入,大敗之。靖州賊聞風(fēng)先遁,我兵奮力追逐,獲馬三十匹。固山額真佟圖賴等距衡州三十里,遇賊兵千人屯橋上,前鋒兵擊敗之。又破偽總兵陶養(yǎng)用寨于石橋門,斬養(yǎng)用;破偽伯胡一清七營于城南山、偽副將黃姓兵于望公嶺、偽總兵周進唐兵于山峪口、偽總兵方姓等兵于山上。一清后率賊眾萬人,距廣西全州三十里立六營;又擊破之。我?guī)熕烊肴荨弧? 二十四日(辛亥),浙江福建總督陳錦奏報:『江右流寇突入延平,攻陷大田、尤溪二縣。臣隨調(diào)兵會剿,恢復(fù)二邑,斬馘甚多』。詔下所司。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五。 九月初八日(甲子),授投誠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嚴我公仍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招撫沙埕舟山等處招撫使,偽開遠侯吳凱為沙埕侯,偽義安伯顧奇勛為舟山伯,偽開平將軍姜君獻為歸義將軍,偽總兵陳德芝為招撫標(biāo)下右營總兵,雷虎彪為招撫標(biāo)下后營總兵,楊子龍為招撫標(biāo)下前營總兵,偽安遠將軍王用升為懷義將軍,偽翼義將軍陳龍為慕義將軍,偽副使呂一成為沙埕監(jiān)軍副使,高樹勛為舟山監(jiān)軍副使:俱賜敕印并貂帽、蟒袍等物。 二十八日(甲申),升署總兵馬進寶為都督僉事,充鎮(zhèn)守金華總兵官;張杰為都督僉事,充鎮(zhèn)守定??偙?。 冬十月初八日(癸巳),賊陷福建興化府,署府事福州府推官黎樹聲死之。撫按以聞,贈樹聲為本省按察使司僉事,蔭一子入監(jiān)讀書。 十一月二十七日(壬午),靖南王耿仲明往征廣東,至江西吉安府自盡。 二十八日(癸未),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又奏報徽州府黃山寨偽總兵王俊、張公山寨偽總兵汪永高、五都源寨偽副將江溥、黃尖寨偽監(jiān)紀程正邦、寧國府大義寨偽副將籍維倫、天目寨偽副將朱國相、華陽寨偽游擊葛惕中等各以寨降。章下所司。 十二月初四日(戊子),定遠大將軍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奏報:『廣西賊渠趙廉分三路寇全州,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率前鋒統(tǒng)領(lǐng)席特庫等擊敗之,獲馬四十余匹。后復(fù)來寇,臣等率兵往援;比至,賊巳遁。聞賊渠曹杠子在道州,遂令順承郡王征之。賊立柵壘,據(jù)永安關(guān)。我軍潛襲,席特庫拔其營;署護軍統(tǒng)領(lǐng)阿濟賴等斬關(guān)而入,克之,獲馬二十余匹。九月,曹杠子復(fù)以其黨萬余寇道州,順承郡王等率官兵擊敗之;斬賊渠三人,生擒一人,獲馬六十余匹。臣等率兵至永州,賊渠周進唐、熊兆藻立五營于大松橋,臣等遣署梅勒章京達爾泰等擊敗之。時固山額真佟圖賴留駐衡山,尚書阿哈尼堪、固山額真劉之源留駐沅州;賊攻長寧縣,佟圖賴遣牛錄章京陳天謨等破之于石鼓洞,斬偽總兵、副將二人。賊渠王強等犯沅州,阿哈尼堪遣署護軍統(tǒng)領(lǐng)杜爾德等破之于汴水,斬偽副將三人及賊兵七百余級,獲馬六十余匹。諜聞賊渠二只虎據(jù)烏撒城,臣等遣前鋒統(tǒng)領(lǐng)努山等往剿;賊三面逆戰(zhàn),我軍俱擊敗之。署護軍參領(lǐng)胡尼雅等相繼奪門,遂克其城;斬偽副、參、游五人及賊兵千五百余級,護馬二百余匹。我兵自烏撤城還,剿賊于艾考洞;比至,賊遁,我兵追敗之;斬偽閣部楊鰲等三人。又遣署護軍統(tǒng)領(lǐng)伊爾都齊等大破賊渠何永忠,攻克黎平府。永忠潰奔永從縣,我兵躡其后,賊返逆戰(zhàn),俱大敗之;永忠攜妻子潛遁,斬偽泗江王并偽將五人、賊兵一百六十級,獲馬四百余匹,招降偽總兵、副將、監(jiān)司十一員』。 二十日(甲辰),江西提督總兵官劉光弼奏報:『逆賊張自盛、洪國玉等盤踞湖東,臣遣中軍參將陳升等往剿,追至大徑竹地方,擊敗之,斬獲無算。余賊奔潰,偽總兵董明魁、郭承旻等率眾降。江右土寇悉平』。章下所司。 二十六日(庚戌),浙江巡撫蕭起元奏報寧波、紹興、臺州等處土寇悉平。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