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六
◇潼川州東至順慶府三百五十里,東南至重慶府九百里,西至成都府漢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成都府簡州百八十里,西北至成都府綿州百三十里,北至保寧府劍州三百六十里,東北至保寧府三百十五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三百六十五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二百六十五里,至京師一萬二百六十五里。
《禹貢》梁州地,后為蜀國地。秦屬蜀郡。漢屬廣漢郡。后漢因之。晉仍屬廣漢郡。宋置新城郡。齊因之。梁末置新州梁武陵王紀置。西魏改置昌城郡。隋初,郡廢。開皇末,改州曰梓州。大業(yè)初,曰新城郡。唐初,復曰梓州。天寶初,曰梓潼郡。乾元初,復為梓州先是,至德初,分置劍南、東川節(jié)度,其后分合不一。詳見州域形勢。五代因之朱梁乾化四年,王建改東川節(jié)度曰武德軍。宋仍曰梓州亦曰梓潼郡?!端沃尽罚呵滤哪辏能娞栐混o戎軍。太平興國中,改曰靜安軍。端拱二年,曰東川節(jié)度。元豐三年,復曰劍南東川節(jié)度,本路安撫司治此。重和初,升為潼川府。元因之。明初,仍曰潼川府。洪武九年,降為州,以州治?縣省入編戶六里,直隸布政司,領縣七。今仍曰潼川州。
州左帶涪水,右挾中江,居水陸要沖,為劍南都會。后漢初,討公孫述,述使其將延岑悉兵拒廣漢及資中,岑彭使臧宮將降卒五萬從涪水上平曲拒之平曲,見合州定遠縣?;蛟辉谥菥?。先主之入蜀也,諸葛武侯等分定州郡,略地至?。劉裕伐譙縱,遣劉敬宣從墊江今合州轉戰(zhàn)至黃虎,縱悉眾拒之,不能克也。既而遣朱齡石從外水取成都,而以別將從中水取廣漢中水,即綿水。廣漢,今漢州,以疑兵從內水向黃虎內水,即涪水。州實據涪水之上游,從來有事蜀中者,用奇用正,不一其法。自唐季分兩川,東川與西川常為爭衡之地。顧彥暉敗滅于前,董璋覆亡于后。二子皆庸才,故不足以有為耳。地居成都肘腋間,恒足以制西川之命?!吨尽吩疲褐萦宣}水銅山之富,農桑果食之饒,山川綿衍,人物阜繁。州之形勝,甲于西南,有自來矣。
○廢?縣今州治。漢縣,屬廣漢郡。后漢因之。晉省。劉宋復置。元嘉十年,賊程道養(yǎng)等兵敗,逃入?山。?山,即?縣山也。尋分置北伍城縣為新城郡治。蕭齊因之。梁始置新州,并?縣入伍城縣。西魏又改曰昌成,并置昌城郡。隋郡廢,尋為梓州治。大業(yè)初,改伍城曰?縣,為新城郡治。唐仍為梓州治。宋、元因之。明初省。宋白曰:故?城在縣南九十里臨江,一名?王城,蓋以?江名也。一云,漢?縣在今州西百里,梁移今治?!冻且乜肌罚褐莩?,唐、宋以來故址,狀若蛇盤,與西川龜城對峙。前朝天順、成化中,修筑,皆?以石。又于城外鑿池,闊四丈,引西溪九曲水注于中。嘉靖初,湮廢,復加疏浚,仍于城東筑堤三十余丈,以御水害。城為門四,周九里有奇。
涪城廢縣州西北五十里。漢涪縣地,屬廣漢郡。晉、宋因之。蕭梁僑置始平縣及始平郡。西魏改郡曰涪城。后周又改曰安城郡。隋開皇初,郡廢,改縣曰安城。十六年,又改為涪城,縣屬綿州。劉?句曰:東晉置始平郡,后魏改涪城郡及潼縣,隋改潼縣為涪城也。唐仍屬綿州。大歷十三年,改屬梓州。中和四年,東川帥楊師立拒命,舉兵屯涪城,西川帥陳敬?遣高仁厚拒破之,即此。宋仍屬梓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縣?!吨尽吩疲嚎h在綿州東南四十里,蓋境相接也。
黃虎城在州北,涪水所經。晉時李氏據蜀,嘗置戍守于此。其后譙縱叛,亦置戍焉。義熙四年,劉裕使劉敬宣討縱,溯涪江而上,至黃虎,去成都五百里??v遣譙道福悉眾拒險,相持六十余日,不得進而還。胡氏云:黃虎近涪城?;蛟?,當在今遂寧縣西北。○廢富國監(jiān),在州南九十里。本?縣新井鹽場,宋置監(jiān)領之,后廢。《宋志》:梓州所領縣皆有鹽井,而最多者,涪城則二十七鹽井,?縣則三十四鹽井,蓋置監(jiān)領鹽稅也?;蛟?,監(jiān)蓋五代時所置。今有華池鹽課司,在州西三十里。
○牛頭山州治西南二里。形如伏牛,俯臨城郭,上有浮圖。州西三里又有龍頂山,蜿蜒于牛頭山之后。又長平山,在州城北,岡隴延袤而平廣,因名?!饢|山,在州東四里,涪江之左,修阜如長城,下顧州郭,有蘇公泉及石塔諸勝?!吨尽吩疲褐菸魑謇镉腥_山,突起三級,狀若層臺。
五層山州北五十里。一名天柱山,有重岡五層。又北十里曰馬頭山,山勢昂起,形若馬首。又香積山,在州西北五十里,北枕涪江?!痨`臺山,在州南百里,山形如臺,高聳云漢。又望川山,在州南百二十里,天晴日霽,登絕頂遙望西川。
○涪江在州城北。自綿州羅江縣流經州城西北,又東南流經州城東,歷射洪縣及遂寧縣,至重慶府合州,而合于嘉陵江。唐時曾以涪江逼近?城,橫溢為患,乃鑿江東?地別為新江,東北注,使水道與城相遠。至宋漸堙。往往修筑長堤,以防沖嚙。慶元中,暴溢為患,提刑王勛度水所向,依江?壖伐石為堤,由是橫流不至西嚙城址,謂之王公堤。至今以時修筑。余詳大川涪江。
?江在州城西南。源自中江縣銅官山流至廢飛烏縣,會眾流繞牛頭山下,又東南經射洪縣,至遂寧縣界,而合于涪江。其合處謂之?口?!鹛一ㄋ谥輺|三十里流入涪江。又州城西有西溪流入?江。
○張杷寨在州南?!毒庞蛑尽罚?縣有張杷鎮(zhèn)。唐中和四年,高仁厚討東川帥楊師立,圍鹿頭關。師立將鄭君雄出兵掩擊,軍中驚,別將楊茂言走至張杷而還,仁厚斬之。或以為即此張杷也。又乾寧四年,王建攻梓州軍于張杷寨。即此。○楸林寨,在州北。唐乾寧二年,王建攻東川,顧彥暉拔其楸林寨是也。今為秋林馬驛。
平陽鄉(xiāng)在州西北。后漢岑彭討公孫述,分遣臧宮溯涪水而上,宮破延岑于沈水,乘勝追北至平陽鄉(xiāng)。王元舉眾降,遂拔綿竹。酈道元曰:平陽鄉(xiāng)蓋在故綿竹境內。今由州境抵故綿竹,不過百余里?!鸹嗜A驛,在州治南。馬驛也。又州西六十里有建寧馬驛,州北六十里為秋林馬驛。又板橋,在州東南,道出遂寧。
射洪縣州南六十里。西北至中江縣百七十里,西南至成都府金堂縣百八十里。漢廣漢、?二縣地。西魏置射江縣。后周改曰射洪,屬昌城郡。隋屬梓州。唐、宋因之。今城周三里,編戶三里。
○廣漢廢縣縣東南百里。漢縣,屬廣漢郡。《華陽國志》:高帝置廣漢郡,本治廣漢縣之繩鄉(xiāng),后移治涪。是也。后漢因之。建武十一年,岑彭等伐公孫述,述悉兵廣漢、資中以拒漢,即此廣漢矣。三國漢嘗析置東廣漢郡于此。晉為廣漢郡治。永和中,改屬遂寧郡?!端洝罚焊⑺愿⒖h又南至小廣魏,與梓潼水合。酈道元注:小廣魏,即廣漢縣也。宋、齊因之。西魏廢。
德陽廢縣縣東南三十里。本后漢析陰平縣置,在今龍安府東。晉太康中,移治于此,仍屬廣漢郡。永寧元年,李特攻廣漢,太守辛冉潰圍奔德陽,時廣漢仍治雒也。大安元年,詔以張微為廣漢太守,軍德陽,復為特所敗,特因置德陽郡,使其黨騫碩守之。二年,詔荊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孫阜帥水軍救羅尚于成都,阜為前鋒,進逼德陽,特遣李蕩等拒之。永和中,郡廢,改屬遂寧郡。宋、齊因之。西魏并入射洪縣。
通泉廢縣縣東北七十里。蕭梁時置縣,并置西宕渠郡治焉。西魏改郡縣俱曰涌泉。隋郡廢,縣復曰通泉,屬梓州。唐、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射洪縣。又廢光漢縣,在廢通泉縣境。梁置,屬西宕渠郡。隋初,廢入通泉縣。《一統(tǒng)志》:通泉城在潼川州東百三十里。
○金華山縣北二里。上拂霄漢,下瞰涪江。又縣東七里有武東山,亦高秀,以武水經其西而名。武水即?水也。又玉屏山,在縣南十五里。一名白崖山。遠望懸崖,皎如白雪,巖阜逶迤,宛類玉屏,亦曰懸?guī)r山。
獨坐山縣東南二十里。射江、涪江,左右合流,此山卓然孤立,因名?!鹜ㄈ剑跺居钣洝吩疲涸谕ㄈh西北二十里,東臨涪江,絕壁二百余丈,水從山頂涌出,下注涪水,西魏因以涌泉名郡縣。
○涪江縣東北七里。自州境流入,經獨坐山下,合于射江,又東南入遂寧縣界。又?江,在縣北。自州境流入,經武東山下,又東南入遂寧縣界。
射江縣東南十五里。源出劍州界,歷潼川東境,至獨坐山下合于涪江?!兑嬷萦洝罚簥鋬E灘東六里有射江,西魏因置縣,土人訛江為洪,后周從俗,改縣為射洪云?!鸫髲浗?,在縣東。源出劍州,經鹽亭縣流入境。又有小彌江,在縣北,下流皆注于涪江。
沈水縣東南八十里。后漢建武十一年,岑彭等討公孫述,別將臧宮從涪水上平曲,述將延岑盛兵沈水以拒,宮擊破之,斬溺萬余,逐北至平陽鄉(xiāng)?!端涀ⅰ罚荷蛩鰪V漢縣,下入涪水?!跺居钣洝罚和ㄈh北有沈水,即臧宮破延岑處?!鹂刹ㄋ?,在縣東,流入鹽泉縣界,合梓潼水。又鹽井,在縣界?!端沃尽罚荷浜榭h有鹽井。又通泉縣有三鐵冶。
○九井驛在縣西。馬驛也。嘉靖中,自廣元改今屬。
中江縣州西百二十里。北至綿州羅江縣六十里,西北至漢州百里。漢薑縣地。三國漢析置伍城縣,屬廣漢郡,尋廢。晉咸寧四年,復置,仍屬廣漢郡。太康六年廢。七年復置。宋齊因之。后周置玄武郡治焉。隋開皇初,郡廢,改縣曰玄武,屬益州。仁壽初,增置凱州。大業(yè)初,州廢,仍屬蜀郡。唐武德初,屬益州。三年,改屬梓州。宋因之。大中祥符五年,改曰中江縣。今城周七里,編戶五里。
○伍城廢縣縣治南三里。《華陽國志》:漢時立倉于此,發(fā)五萬人,尉部主之。晉咸寧四年,因立五城縣,亦曰伍城,屬廣漢郡。寧康二年,時苻秦置寧州于墊江,以姚萇為刺史,晉將竺瑤等敗之,萇退屯五城。太元七年,桓沖遣將楊亮等攻蜀,拔伍城,進攻涪城。苻秦遣張蠔等救卻之。隋改曰玄武縣。唐元和初,劉辟以西川叛,高崇文討之,敗其眾于玄武。乾寧四年,王建攻東川,鳳翔帥李茂貞遣軍來救,建敗茂貞將李繼徽等于玄武。是也?!毒庞蛑尽罚盒淇h在梓州西九十里。
飛烏廢縣在縣東南。舊《志》云:古?王城也,在梓州西南百三十里。隋開皇中,置飛烏縣于此,屬新州,尋屬梓州,以飛烏山為名也。唐仍屬梓州。乾寧二年,王建攻東川,其將王宗侃略地至飛烏,為東川帥顧彥暉所擒。宋屬潼川府。元初廢入中江縣。○銅山廢縣,在縣西南九十里。本飛烏縣地。唐貞觀二十三年,置鑄錢監(jiān)。調露初,改置銅山縣,并析?縣地益之,屬梓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年,并入中江縣。
○玄武山在縣城東南。澗中石多龍蛇狀,因名。圣水泉出焉?!毒胖菀洝罚荷揭幻烊干?,一名宜君山,又名大雄山?!度A陽國志》:玄武山亦名三?山,其山六屈三起。又天柱山,在城西南,山巒孤秀如柱。《志》云:縣東南三里有烽火山,諸葛武侯置烽火處也。又城東北有五城山,或曰晉以此名縣。
覆舟山縣西南三十里。高五里,山腹有風穴,人往視,則風起,甚至折木?!兑嬷萦洝罚焊泊街惺謇镉衅呃镗?,一名羊腸坂,屈曲壁立,艱于升陟。又《十道錄》:山亦名泊山。堯時洪水,州人泊舟于此,覆于樹下,山因以名。
銅官山縣西南九十八里,產銅?!吨尽芬詾樽客鯇O、鄧通冶鑄之所。又縣南九十五里有賴應山,產銅及空青?!鹂擅缮?,在縣西南百二十里,產銅。又縣南百三十里有私熔山,產銅礦,唐因置銅山縣。
會軍山縣東南百六十里。漢昭烈入蜀,遣諸葛武侯、張飛略地至此,百姓以牛酒犒師,因名?!痫w烏山,在縣南百七十里,峻削如飛烏之狀?!跺居钣洝罚捍箫w烏山高二里,周回二里,小飛烏山高一里,周回二里,兩山相向,隋因以名縣。
○中江在城東南。有二源:一為南江,來自舊神泉縣,經縣城西南;一為東江,來自廢涪城縣,經城東北。至玄武山下合流,又東南會于?江。舊謂之五城水,其合處為五城水口。東晉義熙初,毛璩討桓振,使參軍譙縱等出涪水,至五城水口,縱遂作亂?!吨尽吩疲褐薪幻浣?。唐太和五年,玄武江漲高二丈,溢入梓州羅城是也。舊神泉縣,見成都府安縣。
?江縣東南十五里。源出銅官山下赤岸溪,東北流,會中江水,東入州界。一名武水,以中江有玄武江之名也。又有小?江,出縣南蓮池鄉(xiāng),東流六十里,入?江。故有大?水、小?水之稱?!瘥}井,在縣界。《宋志》:縣有鹽井。又飛烏縣有五鹽井,銅山有銅冶,是也。
○五城驛縣治北。又縣西五十里有古店馬驛。
鹽亭縣州東百里。東至保寧府南部縣百七十里,東南至順慶府西充縣百二十五里。漢廣漢縣地。梁置鹽亭縣。西魏置鹽亭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新州,尋屬梓州。唐、宋因之。今城周六里,編戶三里。
○永泰廢縣縣東南三十里。本鹽亭縣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永泰縣,又分劍州之黃安、閬州之西水二縣地益之,屬梓州。宋因之。熙寧五年,省為鎮(zhèn),屬鹽亭縣。紹興中,復為永泰縣,屬潼川府。元初,復省入鹽亭縣。《志》云:廢城在州東百三十里?!睹麆僦尽吩疲涸诳h東北八十里??终`?!饢|關廢縣,在縣南四十里。宋乾德四年置縣,屬梓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鹽亭縣。《名勝志》:廢城在縣東百里,今名東關市。
高渠廢縣縣西十六里。西魏置高渠縣,屬鹽亭郡。隋開皇初,屬新州,尋屬梓州。大業(yè)初廢?!吨尽吩疲嚎h西北二十六里有故宕渠郡城,蕭梁時廢,蓋即高渠之訛矣?!鹇猿牵诳h西南。晉末,益州刺史毛璩東討桓振于江陵,至略城,會譙縱作亂,奔還成都?!稌x書》:略城去成都四百里。
○負戴山在縣城西。自劍門南來,起伏四百余里,自此屹然蹲峙。上有飛龍泉,味甘美,南流入梓潼水。《寰宇記》:負戴山,一名高山,有龍?虎踞之勝,下瞰梓潼水。○董叔山,在縣城東九十步,高一里,西臨鹽亭水,孤峰絕島,峭壁千仞,舊名潺亭山。隋開皇四年,縣令董叔封有德政,時游宴于此,后人因號曰董叔山,亦曰董政山?!妒烙洝罚憾剑P凰山。
金紫山縣北十五里。相傳以唐邑人嚴震、嚴礪俱貴顯而名。一名紫金山。宋寶?二年,西川帥佘晦城紫金山。山,蜀之要地也。蒙古將汪德臣襲取之。○龍固山,在縣西北六十里。山高四里,四面懸絕,可以固守。
女徒山縣東北七十里。昔有女徒千人行役,路逢賊,乃于山頂置柵御之,因名。又鼓樓山,在縣東百二十里,山有三層,高五十余丈?!吨尽吩疲呵笆駮r,嘗營鼓樓,置烽火于此。
○梓潼水在縣治南。亦曰潼江。自劍州梓潼縣南流入縣界,又西南流注于涪江?!吨尽吩疲嚎h南有白馬河,與梓潼水會流而注于涪水?!瘥}亭水,在縣城東,亦謂之彌江。自劍州南境流入縣界,又南流,達射洪縣界,而注于涪水。
鵝溪縣西北八十里。自綿州界流入,地產絹,所謂鵝溪絹也。又有麟溪,在縣西,下流皆入于梓潼水?!饤钕?,在縣東南。自順慶府西充縣流入境,合于鹽亭水。
鹽井在縣東。《宋志》:縣有鹽井六。又縣與射洪縣舊皆產鐵,其利屬于官。
○云溪驛在縣治西。馬驛也。又西六十里有富村馬驛。
遂寧縣州東南二百四十里。東北至順慶府百七十里,東南至重慶府合州三百三十里。漢廣漢縣地。后漢因之。晉為德陽縣地,仍屬廣漢郡。永和以后,于德陽東南界置遂寧郡。宋仍曰遂寧郡。齊亦曰東遂寧郡。梁因之,郡治小溪縣。西魏改縣曰方義。后周又改郡曰石山,兼置遂州。隋開皇初,郡廢,仍曰遂州。仁壽初,置總管府。大業(yè)初,府廢,又改州為遂寧郡。唐武德初,復為遂州。二年,仍置總管府。貞觀初,府罷。十年,復置都督府。十七年,又罷。天寶初,改為遂寧郡。乾元初,復故。天?二年,王建請置武信軍,孟氏因之。宋仍為遂州,亦曰遂寧郡武信軍節(jié)度。太平興國初,復改方義縣曰小溪。政和五年,升州為遂寧府。宣和五年,又升為都督府,以潛邸所在也。元初因之。至元二十二年,降為遂寧州。明初因之,以州治小溪縣并入。洪武九年,改為縣。今城周十里,編戶十七里。
○方義廢縣在縣治南。晉德陽縣地。齊分置小漢縣。梁曰小溪,為郡治。西魏改小溪曰方義。自隋以后,州郡皆治此。或曰:小溪,即小漢之訛也。廣漢縣,舊屬廣漢郡,謂之小廣漢。省文為小漢,如沛郡之沛縣為小沛,桂陽郡之桂陽縣為小桂也。梁時,誤漢為溪耳。未知然否。宋復改方義縣曰小溪。劉儀鳳曰:遂州平原沃野,貫以涪江,氣象寬舒,為東蜀之都會。元人降府為州。明初,又以小溪縣省入,降州為縣。今城相傳后唐天成中武信節(jié)度使夏魯奇筑。明天順、正德中,皆因故址增修,?以磚石,環(huán)城為池。嘉靖中,又復營治。有門四。
青石廢縣縣西北五十里。東晉置晉興縣,尋屬遂寧郡。宋齊因之。西魏改曰始興縣,尋又改曰青石,置懷化郡治焉。隋初郡廢,縣屬遂州。唐因之。宋熙寧六年,省入遂寧縣。七年復置,仍屬遂州。元至元十九年,省入小溪縣?!兑唤y(tǒng)志》:青石故城,在今州北五十里。誤。又遂寧廢縣在縣西七十里。唐景龍元年,以故廣漢縣地置遂寧縣,仍屬遂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省入小溪縣。
○長樂山在縣治西,形如蟠龍,頂平如砥。其相接者,曰寶臺山,頂平如臺。又梵云山在縣西南二里?!跺居钣洝罚荷饺鎽医^,東臨涪江,西枕落星池?!鹩裉蒙?,在縣北十五里,峰巒聳秀,氣象雄峙,縣之主山也。又縣東北二十里有鶴鳴山,亦高秀。
靈泉山縣東十里。數峰壁立,有泉自巖滴下,流注不竭。宋寶?六年,蒙古將紐?侵蜀,入成都,蜀帥蒲擇之命其將楊大淵等守劍門及靈泉山,自將兵復成都,紐?大敗大淵等于此。又銅盤山,在縣東五十里。壁立四絕,人莫能上?!吨尽吩疲嚎h西五十里有石城山,以四面如城而名。
廣山縣北二十里。山極孤峭,斗入江心,涪江?水會其下,下有龍?zhí)?,相傳山常動搖,以龍潛其中也。又傘子山,在縣北十五里。山形圓聳如傘,環(huán)山之民以植蔗凝糖為業(yè)。○隆龕山,在縣南百四十里。其東有廢隆龕縣,今入重慶府安居縣界,蓋境相接也。
○涪江在縣城南。自射洪縣流入境,至城西南復折而東,又東南入合州銅梁縣界。縣東有箭灘渡,即涪江津濟處也。宋寶?六年,蒙古紐?入蜀,將趣成都,蜀帥蒲澤之遣劉整據遂寧江箭灘渡,以斷東路,?至不能渡,既而整敗走,?遂長驅入成都。
?江在縣北。亦自射洪縣流入境,至廣山下合于涪江,謂之?口。宋元嘉十三年,遣將蕭汪之將兵討賊程道養(yǎng),軍至?口,賊黨帛氐奴請降,道養(yǎng)兵敗,還入?山。
赤溪縣北十五里。自蓬溪縣流入界,經縣治東流入涪江。又倒流溪,在縣西十五里,水流旋繞,北入涪江,即樂至縣勝水河之下流也?!鹩咳?,在縣西北玉壘鎮(zhèn),鎮(zhèn)之曲有泉涌出,灌溉壘旁之田。
○倒流鎮(zhèn)在縣西南,以近倒流溪而名。萬歷中,永寧賊奢崇明作亂,據重慶,侵掠城邑,西逼成都。官軍赴援,復安岳、樂至縣,與賊戰(zhàn)于倒流鎮(zhèn)、石橋、永濟鋪,皆克之。賊尋逸去?!吨尽吩疲喊苍揽h東十里有石橋鋪,樂至縣東十里有永興鋪。永清蓋永興之訛矣。○廣福鎮(zhèn),在縣西百里,有鹽課司。
蓬溪縣州東南二百二十里。東北至順慶府西充縣九十里。漢廣漢縣地。唐初,為方義縣地。永淳初,析置唐興縣。長壽二年,改為武豐。神龍初,復故。景龍二年,分唐興置唐安縣。先天二年,廢唐安移唐興治焉。天寶初,改為蓬溪縣,屬遂州。宋元因之。明初,改今屬。城周四里,編戶六里。
○長江廢縣縣西百十里。漢廣漢縣地。晉永嘉中,李雄置巴興縣。東晉置遂寧郡,治巴興。宋齊皆因之。梁始改治小溪。西魏改縣曰長江,屬懷化郡。隋屬遂州。唐因之。劉?句曰:舊治靈鷲山,上元二年,徙治白桃川也。宋仍屬遂州。元至元十九年,省入蓬溪縣。《一統(tǒng)志》:長江故城在今州北三十里。誤?!鹛婆d故城,在縣東北三十里。唐永淳初,置縣于此,后移今治,改曰蓬溪。
○赤城山縣東一里。中峰蔚然,左右環(huán)拱,上有高臺五層,山皆赤土。又蓬萊山,在縣治西,縣因以名。
青石山縣南百七十里。山出青石最佳,可為鐘磬?!兑嬷萦洝罚呵嗍瘞X有九折,亦名九節(jié)嶺,九嶺溪水出焉。山下有九節(jié)鎮(zhèn),其東麓入合州界。又風門山亦在縣南百七十里,四面峻絕,常有清風,因名?!瘕埗嗌剑诳h南二百二十里,山綿亙深遠,下有放生池,相傳武后常令放生于此,其南亦接合州界。
伏龍山縣西二百里。其山盤曲,形如伏龍,下有火井?!懂愇镉洝罚荷较碌赝萑舫?,以火引之,有聲隱隱出地中,少頃炎熾,夏月積雨停水,則焰生水上,水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則土上有焰,觀者至焚衣裾。
明月山縣西二百二十里。兩峰對峙,下臨涪水,相映而明。一名鼓樓山,以登其巔可望數百里也。其下有明月池。五代唐天成中,孟知祥、董璋連兵十萬侵遂州,突次明月池,武信軍節(jié)度使夏魯奇力不敵,乃堅壁清野,退守州城,知祥等自明月池進攻陷之。
○蓬溪縣城北。源出蓬萊山,東流繞赤城山下,又西南流入遂寧縣界,入于涪江。○珠玉溪,在縣西北七十里,昔時溪旁有珠玉村。又鳳凰川,在縣北百二十里,以旁有鳳凰山而名。其下流皆東入順慶府界,注于流溪,而達嘉陵江。
○朝天驛在縣西。馬驛也?!吨尽吩疲杭尉钢校詮V元改今屬。
安岳縣州南三百八十里。南至成都府內江縣九十里,東至重慶府大足縣百七十五里。漢為資中、牛鞞、墊江三縣地。后周置安岳縣,并置普州治焉。隋初因之。大業(yè)初,州廢,縣屬資陽郡。唐武德二年,復置普州,治安岳縣。天寶初,曰安岳郡。乾元初,復曰普州。宋仍為普州治,亦曰安岳郡。寶?以后,州縣俱廢。元末,復置安岳縣?;蛟?,明玉珍置,屬遂州。明洪武四年,復置普州。九年,省州入縣。城周三里有奇,編戶十九里??h今省。
○廢普州今縣治。劉?句曰:梁置普慈郡。后周改曰普州。隋州廢。唐復置。宋亦曰普州?!端沃尽罚憾似饺瓯鴣y,淳?三年,據險置治。寶?以后,州廢。是也。明初亦置州于此??h初無城,今城,成化初筑,尋圮。正德七年改筑,?石為固云。
普康廢縣縣南五十里。漢犍為郡資中縣地。后周置永康縣,屬普慈郡。隋開皇初,屬普州。十八年,改縣曰隆康。大業(yè)初,屬資陽郡。劉?句曰:本名永唐,隋改曰永康,移治伏強城,尋又改曰隆康也。唐先天初,諱隆,改曰普康,仍屬普州。宋因之。熙寧五年,廢入安岳縣?!鹗虺?,《志》云:在縣東百二十里。元置縣。明初,廢為石羊鎮(zhèn)。未知所據。一云,石羊城在樂至縣南。
○鐵峰山縣治北,高聳壁立。一名鳳凰山。山之后曰大云山,亦高峻。杜佑曰:安岳郡城因山為址,四面險固,謂此也。○云居山,在縣東南十里,巖壑深秀??h北二十里又有鰲魚山,亦高廣,以形似名。
○岳陽溪在縣治西。一名青竹溪,繞縣治東南流入大足縣界,合于赤水溪。宋時太守彭乘嘗臨溪鑿石為曲水。一名翰林灘,以乘嘗官翰林也。又大安溪,在縣北八十里,下流東注于涪江。
○龍臺鎮(zhèn)在縣境。唐所置也。天復初,王建遣龍臺鎮(zhèn)使王宗侃討妖賊杜從法等于昌、普、合三州,平之?;蛟?,鎮(zhèn)蓋王建所置。
茗山鎮(zhèn)縣西七十里。故普慈縣地,與樂至縣接界,旁有茗山,因以為名。宋嘉定十一年,漢中叛將張福轉掠巴蜀,入普州,屯于州之茗山。安丙自果州趨遂寧,會諸軍合圍,絕其樵汲之路。福窮請降。
樂至縣州西南三百九十里。西至簡州九十里,東至安岳縣百二十里。漢犍為郡牛鞞縣地。隋為普慈縣地。唐武德二年,析置樂至縣,屬普州。宋因之。寶?中廢。明成化二年,復置。今縣隸潼川州。正德十年,改隸簡州。嘉靖九年,還隸潼川州。今城周五里,編戶七里。
○普慈廢縣縣東北三十五里。后周置多業(yè)縣,并置普慈郡治焉。隋開皇初,郡廢,縣屬普州。十三年,改縣曰普慈。大業(yè)初,縣屬資陽郡。唐仍屬普州。宋乾德五年,廢入樂至縣?!犊ぶ尽罚浩沾葟U縣在安岳西北百里,境相接也。
大娑婆山縣治南一里。又治北一里有小娑婆山,山高險,皆可屯兵?!吨尽吩疲嚎h治北又有鎮(zhèn)山,治南又有印山,與大小娑婆山相接?!鹌弑P山,在縣南四十五里,岡巒曲折,凡有七盤,因名。又金馬山在縣西北十里,亦高聳。
○勝水河縣東六十里。一名倒流河。北流入遂寧縣界,入于涪江,亦曰倒流溪?!鸱派?,在縣西十里,西流入簡州界,注于雁水。
◇眉州東至成都府仁壽縣八十里,南至嘉定州百七十里,西至邛州百六十里,北至成都府崇慶州二百里。自州治至布政司百八十里,至南京六千九百七十里,至京師一萬四百一十里。
《禹貢》梁州之域。秦蜀郡地。漢犍為郡地。后漢因之。晉、宋仍屬犍為郡。齊析置齊通郡《地記》:齊建武三年,置齊通左郡于犍為郡南安縣之西界。梁因之,兼置青州。西魏改曰眉州以峨眉山名也。后周復曰青州,尋改嘉州。隋開皇初,廢郡存州。大業(yè)二年,又改州曰眉州。三年,廢州,屬眉山郡。唐武德二年,復置眉州。天寶初,曰通義郡。乾元初,復曰眉州。宋因之亦曰通義郡。元仍曰眉州,屬嘉定路,而以州治眉山縣省入。明洪武九年,降州為眉縣。十三年,復為州編戶二十一里,直隸布政司,領縣三。今仍曰眉州。
州迫近江滸,密邇成都。吳漢之攻公孫述也,戰(zhàn)于武陽、南安之間?;笢刂嚼顒菀玻瑧?zhàn)于合水、彭模之上。朱齡石之討譙縱也,亦戰(zhàn)于彭模以北。蓋自外水而指成都,不得眉州,未足以制成都之肘腋也。眉州舉而成都在掌中矣。且江山清秀,土田腴衍。《志》稱為岷峨奧區(qū),允矣。
○眉山廢縣今州治。漢武陽縣地。晉宋因之。齊建武中,析置齊通縣,為齊通郡治。梁置青州治焉。隋開皇初,郡廢,改齊通曰廣通。仁壽初,又改曰通義,嘉州治焉。大業(yè)初,為眉州治,尋廢州,改屬眉山郡。劉?句曰:后周改齊通曰安洛,尋曰廣通。《隋志》不載也。唐復置眉州于此。宋太平興國初,改縣曰眉山縣。元至元二十年,并縣入州。明初,降州為眉縣,屬嘉定州,尋復曰眉州?!冻且乜肌罚褐莩?,五代時攝守山行章筑。宋淳化五年,亂賊李順攻圍半年,不能下,俗謂之臥牛城,以其坦而難攻也。又沿城多芙蓉,亦謂之芙蓉城。歲久,城濠頹塞。明成化十七年,因舊址修筑。正德中,復繕城浚濠,?石為固。有門四,城周八里有奇。
裴城《志》云:在州治東。相傳昔有裴姓者夜筑此城,天明而畢。又州治東北二里有洛城,相傳后漢時筑,三國時廢。皆未知所據。
○峨眉山州西南二百里。綿亙深遠,蟠踞嘉、眉二州,并為形勝。詳見前名山峨眉。
蟆頤山州東七里。自象耳山連峰壁立,西瞰玻璃江,五十余里至此,磅礴蹲踞,形類蟆頤。上有淘丹井,山腹有穴,曰龍洞。大江流至山下,曰蟆頤津。唐田令孜沉左拾遺孟昭圖于此。又白虎山,在州東北八里,其山壁立,西臨導江。一名白獸山,下有白虎潭。○醴泉山,在州西八里,環(huán)繞州城,山半有八角井,清甘如醴。又州西北九里有快活山,平地突起,高百余丈。
盤龍山州北四十里。狀若盤龍。一名走馬山。下有臘魚堰水?!吨尽吩疲褐菸鞅笔镉谢佚垖员P龍山南來,或起或伏,至此岡阜高出,遇雙河口水,折而西旋,狀若回龍云。○七龜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南北兩山對峙,延亙十余里,中平坦,有七山羅列前后。又筆架山,在州西二十五里。有三峰峙立,山之陰為盧崩溝。又州西四十里有息臺山,在東館鎮(zhèn)之北,亦雄峻。
大旺山州東南五十里。自蟆頤山南趨,或起或伏,至此,峰巒屹立,回拱州城。又連鰲山,在州西南九十里,山勢連續(xù),其形如鰲。又石佛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下有爾家川,地膏腴,宜種植。
○大江州東六里。自成都府新津縣流入彭山縣境,其華陽雙流之支江,亦流合焉,流經蟆頤山下,山在江之東岸,江流至此,瑩若玻璃,因名玻璃江。亦曰蟆頤津。又南流入青神縣界?!吨尽吩疲褐輺|四里有玉津,即玻璃江渡口也。余詳大川岷江及川瀆異同。
松江在州城東南。自蜀江分派,西南流繞州城,與醴泉江合,復入蜀江。江中有哭王灘,孟昶降宋入朝,國人哭送之于此,因名?!瘐啡?,在州西八里。其上流曰雙河,源出蟠龍山,分流自山東者,曰臘魚堰水,自山西者,曰柏?堰水,至州西北十里而合流,名雙河口。又東南流,為醴泉江,繞州城,與松江合入蜀江。
思?江州南五十里。其上流即青衣江也。自丹棱縣東南流入州界,過思?鄉(xiāng),至青神縣境,下流入蜀江。詳見大川青衣水。○金流江,在州西南八十里。源出丹棱縣,東南流經州境金流鄉(xiāng),至青神縣南而入青衣江,以其峻急難渡亦名難江。又有多棱川在州西南七十里,亦自丹棱縣流入,南接青神縣界,下流入金流江。
環(huán)湖在州治西。舊有沼州人為?工梁塞之,宋魏了翁為守,特疏鑿之,名曰環(huán)湖。又龍?zhí)对谥菸髂鲜嗬?。源自筆架山瀘崩溝,東流而入醴泉江。又有白龍池,在州西南八十里。四山環(huán)繞,中為池,其水久旱不竭,久雨不溢。
蟆頤堰州東七里。唐開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瓊開,障蜀江水溉眉山、青神田畝七萬二千有奇。宋嘉定間,魏了翁來守是州,又畚武陽石壘堤,其利視昔尤博。
○魚耶鎮(zhèn)《志》云:在州東兩河口,有巡司。又東館鎮(zhèn)在州西七十五里?!鹈贾蒹A,在州東七里。水驛也。又州東南三十里有石佛水驛?!吨尽吩疲褐輺|玻璃江濱有江都館,舊名共飲亭,宋邑宰胡文靖建,為迎勞賓客之所。嘉定間,魏了翁來為州,更拓之,改曰江都館。
彭山縣州北四十里。北至成都府雙流縣九十里。秦置武陽縣,屬蜀郡。漢屬犍為郡。后漢為犍為郡治。晉、宋因之。齊仍屬犍為郡。梁改犍為縣,置江州。西魏改縣曰隆山。后周省州置隆山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陵州。唐初因之。貞觀元年,省入通義縣。二年復置,屬眉州。先天初,改曰彭山縣。宋、元因之。洪武九年省,十三年復置。編戶五里有奇??h今省。
○武陽城縣東十里。相傳蜀國故城也。秦惠王使張儀伐蜀,開明拒戰(zhàn)不勝,退走武陽,即此。秦因置武陽縣。漢因之。后漢建武十一年,岑彭破公孫述將侯丹于黃石,晨夜兼行二千余里,徑拔武陽。是也。晉仍曰武陽縣,兼置西江陽郡治此。蕭齊因之。蕭梁改縣曰犍為,因置江州,今亦謂之江州城。周省江陽郡。隋初,省江陽縣。又《郡志》:縣西北五里有犍為城。漢昭帝時,犍為郡自?道移治武陽。蕭齊時,郡還治?道。因名故郡治曰犍為城?;蛟唬捔簳r,犍為縣蓋治此。今縣唐貞觀初所改置。
綿水廢縣縣東南十余里。劉宋置綿水縣,屬江陽郡。蕭齊因之。《志》云:后周改為白水縣。隋廢。
○鼎鼻山縣東北二里。山形曲如鼎鼻。劉?句曰:西魏改犍為縣曰隆山,以界內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也?!稄V記》曰:今縣南十余里之打鼻山,乃故鼎鼻山,縣東北之鼎鼻山是其支峰耳?!兜刂尽罚捍虮巧剑叫喂缕?,東臨江水。俗云:昔周鼎淪于此,或見其鼻,故名鼎鼻。晉義熙中,劉裕遣朱齡石伐譙縱,縱將譙小茍塞打鼻山以御之,即此?!兑嬷萦洝罚荷缴嫌谐牵嗝Ρ?。鼎鼻、打鼻音相近也。大江過山下有灘,朱齡石伐蜀時立寨于此?!独ǖ刂尽罚憾Ρ巧奖庇旋堉?,東接導江水?!鹌缴w山,在縣治北,下臨系龍?zhí)?。潭在縣西北四里,有系龍橋。又金華山,在縣東六里。又縣東北六里有盤石山。皆近郊之勝也。
彭亡山縣東十里?!犊尽罚褐苣┡碜婕矣诖硕觯蛎?。后漢岑彭擊公孫述,至武陽營所,問山名彭亡而惡之,改曰平無。欲徙,會日暮而止。是夜果為刺客所殺。山亦名彭女山,亦曰平模山,亦曰彭模山?;笢胤ダ顒荩僚砟?,直指成都,留參軍孫盛等守輜重于此。李勢將李福等來攻,盛擊走之。既而溫平蜀,命益州刺史周撫鎮(zhèn)彭模。義熙九年,朱齡石伐譙縱,自外水至平模,去成都二百里??v遣其黨侯煒等屯平模,夾岸筑城以拒,齡石攻拔其北城,南城亦潰,遂趣成都。是也。《水經注》:江水自武陽東至彭亡聚,謂之平模水,亦曰外水。彭亡聚,蓋在山下。
象耳山縣東北二十五里。山形聳秀,連峰接嶺,南至蟆頤山。下有寶硯、磨針二溪,龍池、蟹泉諸勝。又?居崍山,在縣東北十二里,導江水在其南。○天社山,在縣北?!度A陽國志》:武陽去成都百五十里,渡大江,昔人作大橋,曰漢安橋,廣一里半。每夏秋水盛斷絕,歲歲修理,百姓苦之。建安二十一年,太守李嚴乃鑿天社山,尋江通車道,省橋梁,吏民悅之。即此。
北平山縣西北三十里,上有天柱峰?!吨尽吩疲嚎h東北二十五里有石倉,在半山石壁間,巖竇如蜂房,相傳竇中嘗出米,謂之石倉米洞。
○大江縣東北二里。又成都府之內外江,俱自雙流縣流入焉,合流而南,亦名武陽江?!吨尽吩疲嚎h東北二里有龍爪灘在江中。又有鼓樓灘在縣南十余里,江流峻急,聲如擊鼓,因名?!鸪嗨?,在縣東北二十八里,自成都府仁壽縣流入境,注于大江。漢建安末,黃龍嘗見于此。一名黃龍溪。
馨堰縣西南二十里。擁江水為六堰開、六水門,灌郡下田。相傳亦李冰故址也。后漢初,公孫述僭位,犍為不屈,述攻之。功曹朱遵拒戰(zhàn)于六水門,先埋其車輪于橋側,以示死守。今縣北二十里有埋輪橋。
通濟堰縣西北四十里。有大堰一,小堰十。自成都新津口引渠南下,灌溉彭山、眉山、沿江之田,凡百二十里,計田千六百頃。唐開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瓊所開。五代時,張琳復自新津修覺山浚故址,至州西南合于松江,其利尤博。
魚鳧津縣東北二里?;蛟?,即魚涪津也。《后漢志》:南安縣北有魚涪津,廣數百步,臨大江。建武十二年,吳漢破公孫述將魏黨等于魚涪津,遂圍武陽。晉惠帝永康元年,趙?據益州以叛,遣兵襲殺西夷校尉陳總于南安魚涪津。舊《志》:津在嘉定州夾江縣界?!鹕愁^津,在縣北,亦大江津濟處也。晉永和三年,桓溫自平模直指成都,李勢將昝堅與溫異道,還自沙頭津濟。比至,溫已軍于成都陌,其眾遂潰?!吨尽吩疲航蛟诳h北二十里。
○武陽驛在縣治東。水驛也。隆慶二年,自眉州改今屬?;蛟?,驛舊置于龍爪灘,旁亦名龍爪驛。
丹棱縣州西八十里。西南至嘉定州洪雅縣六十里,西北至邛州蒲江縣百五十里。漢南安縣地。后周置齊樂縣,屬齊通郡。隋開皇中,改曰丹棱縣,屬嘉州。唐屬眉州。宋因之。元省。洪武十三年,復置。今城周不及三里,編戶四里。
○齊樂城縣東北二十里。劉?句曰:蕭齊置齊樂郡。今《齊志》不載?!吨葜尽吩疲糊R曰南樂縣,后周改為齊樂。亦誤??h蓋后周時置,本治此,隋唐間遷于今治。
○赤崖山縣北二十里。高聳赤色,如鳥斿之狀,拱翼縣治。又北五里曰簸箕山,山圓而大,以形似名。又三箐山在縣東北三十里,接彭山縣界。○龍鵠山,在縣北十五里,山高聳。宋李燾父子讀書于此。一名龍鶴山。
飄然山縣西五里,山幽勝。又縣東南二十二里有金釜山,下臨平羌江。
○青衣水縣東南十七里。一名平羌江。源出雅州蘆山縣之盧山,經洪雅縣北流入縣境。又東南流經州南,歷青神縣東而入嘉定州夾江縣界?!鹩恒锼?,在縣南二十里,下流合青衣水。《州志》:蠻語藥曰雍,漿曰泔,是水可以愈疾而甘美如漿也。又夷郎川,在縣東二十里,土地平曠,宜耕稼。本名夷朗,訛為夷郎。
○柵頭鎮(zhèn)縣南四十里。鎮(zhèn)有九龍洞,其中幽勝,上有峰巒?!吨尽吩疲烘?zhèn)當嘉、眉、雅往來之沖,人物阜繁,商旅輳集,甲于西南。
青神縣州南八十里。西南至嘉定州夾江縣六十里,東至成都府井研縣百里。漢南安縣地。西魏置青衣縣,蓋取蠶叢氏青衣以勸農桑為名。后周為青神縣,并置青神郡。隋初罷郡,以縣屬嘉州。唐屬眉州。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省,十三年復置。城周五里有奇,編戶四里。縣今省。
○青衣城在縣東南。劉?句曰:青神縣臨青衣江,魏因以青衣名縣。本治思?水口,唐武德八年,移于今治?!吨葜尽罚毫呵嘀莩窃诮窨h南五里,后周改為青神郡。誤。
○熊耳山縣治西。《蜀志》:望帝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后戶?!端涀ⅰ罚航謻|南徑南安縣西,有熊耳峽,連山競險,接嶺爭高。河平中,山崩地震,江水逆流,懸?既有灘,名壘坻。亦曰鹽?既,李冰所平也?!度A陽國志》:青衣有沫水,觸山脅為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之。李冰發(fā)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稘h書·溝洫志》:李冰鑿離{山隼},避沫水之患。即此。{山隼},古堆字?!跺居钣洝罚汗爬涎灾T葛武侯鑿山開道,即熊耳峽東古道云。沫水即青衣水之異名矣?!鹞槎缮剑诳h東十里。水徑山下,繞流屈曲,渡處凡五,因名。
上巖縣東北五里。又五里為中巖,上有喚魚潭、羅漢洞,巖之半有三石筍,青衣水經其下。又下巖,在丹棱縣東南二十五里?!兑唤y(tǒng)志》:縣東五里有慈姥巖,下臨青衣水,亦曰慈姥磯。
○大江縣東二十里。自州境南流至此,又南入嘉定州界??h東南舊有松柏灘,昔多覆舟之患,相傳宋天禧中,縣令張逸為文禱江神,不越月而灘徙五里。
青衣水縣東五里。自丹棱縣流經州界,入縣境。晉永和三年,桓溫伐蜀,軍至青衣,即此處也。又南入嘉定州夾江縣界?;蛟唬h境之青衣水以青衣教民事而名,非即雅州之青衣江。似誤。○魚蛇水,在縣南二十里。源出成都府仁壽縣界之木梓山,流經縣境,入大江,以水中有魚似蛇,因名。一名魚鯽江。
芙蓉溪在縣東南,流入大江,夾岸多芙蓉,因名。又東為五渡溪,在伍渡山下,亦流入大江。○青神渠,在縣西。《唐志》:太和中,榮縣夷人張武等百余家請?zhí)镉谇嗌?,鑿山釃渠,溉田二百余頃?br />
○﹂關在縣南境。漢唐蒙通夜郎,從巴蜀﹂關入?!犊尽罚禾泼善莆髂弦穆?,始于此邑。蓋漢建元中,未開西南夷,縣與夷接界云?!鹄珙^灣巡司,在縣境。青神驛,在縣東三里,水驛也。又縣東南六十里有峰門水驛,接嘉定州界?!遁洺逃洝罚悍彘T驛,又南五十里至嘉定州之平羌驛。
◇邛州東至眉州百六十里,東南至嘉定州四百二十里,西南至雅州二百里,北至成都府崇慶州百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三百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一百三十里,至京師一萬五百七十里。
《禹貢》梁州地。秦屬蜀郡。兩漢因之或曰,蜀漢時,屬漢嘉郡。
晉仍屬蜀郡。永和以后,屬晉原郡。宋、齊因之。梁置臨邛郡,兼置邛州。西魏因之。隋開皇初,郡廢。大業(yè)初,州廢,改屬臨邛郡《隋志》:大業(yè)初,改雅州為臨邛郡,治嚴道縣,臨邛縣屬焉。唐武德初,復置邛州治依政縣。顯慶三年,移州治于臨邛。天寶初,改臨邛郡。乾元初,復故咸通九年,置定邊節(jié)度治邛州,尋省。文德初,復置永平節(jié)度。大順中,又省。五代時,王建亦嘗置永平軍于此。宋仍曰邛州亦曰臨邛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行邛州事,尋復為州,并臨邛縣入焉,屬嘉定路。明洪武九年,降州為縣。成化十九年,復升為州編戶十里。直隸布政司,領縣二。今亦曰邛州。
州屏蔽川蜀,控扼西番,邛崍、零關,近資羽翼之勢,清溪、大渡,遙為肩背之形,使任得其人,未始不可以靖西山之烽火,戢南詔之戈矛也。說者謂唐置定邊軍,而西川益以多事,州不足為緩急之藉也。豈篤論哉?
○臨邛廢縣今州治。秦置縣,屬蜀郡。漢因之。王莽改蜀郡太守為導江卒正,治臨邛,公孫述因以篡竊者也。后漢仍屬蜀郡。章武三年,漢嘉太守黃元叛,燒臨邛城,即此。晉仍屬蜀郡。永嘉中,李雄分立漢原郡,臨邛縣屬焉。永和中,屬晉原郡。宋齊仍舊。梁置臨邛郡。劉?句曰:西魏移臨邛縣于故縣西置郡。隋罷郡,移治于今所。唐因之。初屬邛州,顯慶三年,始為州治。寶應元年,又置鎮(zhèn)南軍于城內。宋仍為邛州治。元至元二十一年,省縣入州?!冻且乜肌罚褐菖f無城,成化中,始筑土城。正德六年,?以石。有門四,城周八里。
依政廢縣州東七十里。漢臨邛縣地。西魏置依政縣,改置邛州于此。隋初因之。大業(yè)初州廢,縣屬臨邛郡。唐初,復置邛州治焉,尋移治臨邛。宋仍屬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省。劉?句曰:依政故城,本秦之蒲陽縣,漢為臨邛縣,后魏析置依政縣,為蒲陽郡治。隋改為臨邛郡治。似未核也。舊《志》:依政故城在州東北三十里。又公孫述城在州南十里?!吨尽吩疲杭礉h時臨邛縣治也,公孫述為導江卒正時治此?!度A陽國志》:秦張儀城臨邛,周圍六里,高五尺,其址與成都郫同一云。臨邛故城,在州南五里,蓋西魏時臨邛縣治也。
火井廢縣州西南八十里。劉?句曰:后周置火井鎮(zhèn)。隋改為火井縣,屬臨邛郡。唐屬邛州。宋因之?!端沃尽罚洪_寶三年,移縣治平樂鎮(zhèn)。至道三年復舊。元省?!兑唤y(tǒng)志》:火井城,在大邑縣東四十五里。誤。又《州志》:在州東南八十里。按:火井,今在州西南八十里,其東北有相臺山,以袁天綱為火井令,登山相視縣治而名。《州志》蓋誤以西南為東南也?!缎绿茣坊鹁h有鎮(zhèn)兵,有鹽。《宋志》邛州有惠民監(jiān)鑄鐵錢,建炎二年廢。
○古城山州西七里。亦謂之古石山?!度A陽國志》:臨邛有古石山,山出石礦,大如蒜子,火燒合之,成流支鐵,甚剛,因置鐵官。有鐵祖廟,漢文帝以賜鄧通,通假民卓王孫,歲取千匠,故王孫貨累巨萬億,鄧通錢亦遍天下?!跺居钣洝罚鸿F山鑄錢,即此山也?!吨葜尽吩疲荷皆谥菽鲜?,山有五面,對拱州治?!疸~官山,舊《志》:在州東南八里。《史記》:卓氏之先,趙人。秦破趙,遷卓氏。夫妻推輦而出,曰,吾聞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即山鑄錢。即此山也。漢文帝常以此山賜鄧通。今州南五里有卓王孫宅基,方十里,耕者往往得古錢?!吨葜尽吩疲荷皆谥葜螙|南二里。
七盤山州西八十里。有石徑自趾至巔,委曲七盤。其相近者,曰馬崖山,以崖石如馬形也?!鸢Q山,在州西八里。舊名四明山,一名群羊山。魏華父曰:白鶴林麓蒼翠,江流縈紆,蔚為是州之望。又盤陀山,在州西十里。山高峻絕,頂寬平。《志》云:縣南八里有邛崍山,漢張騫奉使西域得高節(jié)竹,植于邛山,故名。自沉黎千里至州,環(huán)抱為鎮(zhèn)。
相臺山州西八十里,即火井令袁天綱登山相視縣治處。山之西南,即火井也?!度A陽國志》:火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水,以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斛鹽,家火煮之,不過二三斗耳。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終日不滅?!恫┪镏尽罚号R邛火井,諸葛丞相往視之后,火轉盛。《蜀都賦》:火井沉熒于幽泉。是矣。其井深二三丈,以竹木投取火。后人以火燭投井中,火即滅絕,不復然。隋、唐間,于其地置火井縣云。
○邛水州南五里,俗呼南河。源出雅州邛崍山,流入州界,與山溪諸水合,東流至崇慶州新津縣境,而入大江。酈道元曰:邛水南入青衣江。似誤。又牙江,在州東四十里,源出大邑縣鳳凰山,東南流至州東,合于邛水。其合處有石如象牙,因名。
斜江縣東七十里。源出大邑縣鶴鳴山東斜曲,流徑廢安仁縣,又東南流至州東,亦入于邛水?!吨尽吩疲嚎h東六十里有泉水河,平地涌出,流合斜江,入于邛水。○?水,在州西,源亦出大邑縣鳳凰山,流至州西南,合于邛水?!吨尽吩唬?水發(fā)源處,亦曰?壩。又有布濮水,在州西八十里,源出獠界,流合于?水。
東湖池州治東一里。《志》云:孟昶所鑿。又有西湖池,在州西十里白鶴山之左。○鹽井。《元史》:邛州有二鹽井,宋名金鳳、芳池。天歷初,地震,鹽水涌溢,州民侯坤愿作什器煮鹽,而輸課于官。詔四川鹽運司主之。今廢。
○夾關在州西南。兩山夾立,聳峙如門。自關以西則土漢接壤,蠻獠錯雜處也。昔嘗置兵于此,為戍守重地。
火井鎮(zhèn)州南二十五里,有巡司戍守?!吨尽吩疲核颈局糜诠驶鹁h,后移于此。○石盤戍,在州西百里。相傳諸葛武侯征羌,駐軍于此。俗呼望軍頂,與獠界相接。又白鶴驛,在州治東一里。
大邑縣州北六十里。北至成都府灌縣九十里,東至崇慶州百三十里。本蜀郡晉原縣地。唐咸亨二年,析置大邑縣,屬邛州。今城周八里,編戶七里。
○安仁廢縣縣南三十里。《九域志》云:在邛州東北三十八里。是也。唐武德三年,析臨邛縣置,屬邛州。貞觀十七年廢。咸亨初復置。宋仍屬邛州。元初,并入大邑縣。
○鶴鳴山縣西北三十里。形如覆甕,上有二十四洞,應二十四氣,七十二穴,應七十二候。又東西二溪,出其兩腋。山之東南,又有石峰,名曰天柱,三面懸絕,其形如城,亦曰天城。又有青霞嶂、環(huán)玉潭,皆稱佳勝,蓋川西之名山也。今亦見崇慶州。
鳳凰山縣西八十里。山形如鳳,有虎劈泉、騎鯨柏諸勝。又霧山,在縣北五十里,山多云霧。《名勝志》:縣有靜惠山,一名東山,上有土城,相傳蜀漢趙云所筑。蓋云嘗防羌于此。
○?水在縣西。出鳳凰山下,流入州界。又有牙江,在縣東,亦流入州界,俱注于邛水。又牡丹池,在鶴鳴山牡丹坪上,水極清潔。
○延貢寨在縣東南二十里?!吨尽吩疲涸诎踩蕪U縣北。是也。唐中和二年,高仁厚降阡能之眾于此。胡氏曰:自成都雙流縣西南出新穿口,又西至新津縣,又西至延貢寨,相去皆不過四五十里?!端沃尽钒踩士h有延貢寨?!鹚及舱诳h西。宋置,為戍守處。元廢。
蒲江縣州西南百里。東南至眉川丹棱縣百五十里,西至雅州名山縣百一十里。本臨邛縣地。西魏置廣定縣,并置蒲原郡治焉。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邛州。仁壽初,改縣曰蒲江縣。大業(yè)初,屬臨邛郡。唐武德初,仍屬邛州。太和四年,改隸?州,尋復故。宋仍屬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省。明洪武十三年,復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編戶五里。
○蒲江舊城縣治北一里。蒲,《隋志》作蒲。《志》云:西魏置蒲口鎮(zhèn),并置蒲陽郡,尋改縣曰廣定??治纯蓳?。今縣城,天順間筑。正德中,重修。蓋移治于舊縣之南。
臨溪廢縣縣北五十里。本臨邛縣地,西魏析置臨溪縣,屬蒲原郡。隋屬邛州。唐因之。宋仍屬邛州。熙寧五年,廢為臨溪鎮(zhèn),屬臨邛縣。明改屬今縣,仍曰臨溪鎮(zhèn)。
○長秋山縣東二十里,山高聳。一名主簿山,以昔有主簿王興者得仙于此而名?!跺居钣洝分^之小可慕山。又九仙山,在縣西三十里,山有九峰,如列屏然?!鸾鸶?,在縣南八里。下有鹽井,亦以金釜為名?!端沃尽房h有鹽井監(jiān)及鹽井寨,以此。又有白鶴山,在縣北三里,山亦聳秀。
○蒲水縣治南。發(fā)源雅州名山縣界,亦謂之蒲江。漢宣帝地節(jié)中,穿蒲江鹽井,并置鐵官,是也。蒲水流合邛水,出新津縣而入大江。
鐵溪河縣北二十里。其上流為百丈河。自雅州名山縣流入界,合蒲水,又東北注于邛水。故邛水亦兼鐵溪河之名。《唐志》臨溪縣有鐵官,蓋溪旁山中舊產鐵也。下流入崇慶州新津縣界,注于大江。
○雙路鎮(zhèn)縣西六十里,有巡司。宋《九域志》蒲江縣西有合水鎮(zhèn),為戍守要地。又縣南十五里舊有莫佛鎮(zhèn)。今廢。
◇潼川州東至順慶府三百五十里,東南至重慶府九百里,西至成都府漢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成都府簡州百八十里,西北至成都府綿州百三十里,北至保寧府劍州三百六十里,東北至保寧府三百十五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三百六十五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二百六十五里,至京師一萬二百六十五里。
《禹貢》梁州地,后為蜀國地。秦屬蜀郡。漢屬廣漢郡。后漢因之。晉仍屬廣漢郡。宋置新城郡。齊因之。梁末置新州梁武陵王紀置。西魏改置昌城郡。隋初,郡廢。開皇末,改州曰梓州。大業(yè)初,曰新城郡。唐初,復曰梓州。天寶初,曰梓潼郡。乾元初,復為梓州先是,至德初,分置劍南、東川節(jié)度,其后分合不一。詳見州域形勢。五代因之朱梁乾化四年,王建改東川節(jié)度曰武德軍。宋仍曰梓州亦曰梓潼郡?!端沃尽罚呵滤哪辏能娞栐混o戎軍。太平興國中,改曰靜安軍。端拱二年,曰東川節(jié)度。元豐三年,復曰劍南東川節(jié)度,本路安撫司治此。重和初,升為潼川府。元因之。明初,仍曰潼川府。洪武九年,降為州,以州治?縣省入編戶六里,直隸布政司,領縣七。今仍曰潼川州。
州左帶涪水,右挾中江,居水陸要沖,為劍南都會。后漢初,討公孫述,述使其將延岑悉兵拒廣漢及資中,岑彭使臧宮將降卒五萬從涪水上平曲拒之平曲,見合州定遠縣?;蛟辉谥菥?。先主之入蜀也,諸葛武侯等分定州郡,略地至?。劉裕伐譙縱,遣劉敬宣從墊江今合州轉戰(zhàn)至黃虎,縱悉眾拒之,不能克也。既而遣朱齡石從外水取成都,而以別將從中水取廣漢中水,即綿水。廣漢,今漢州,以疑兵從內水向黃虎內水,即涪水。州實據涪水之上游,從來有事蜀中者,用奇用正,不一其法。自唐季分兩川,東川與西川常為爭衡之地。顧彥暉敗滅于前,董璋覆亡于后。二子皆庸才,故不足以有為耳。地居成都肘腋間,恒足以制西川之命?!吨尽吩疲褐萦宣}水銅山之富,農桑果食之饒,山川綿衍,人物阜繁。州之形勝,甲于西南,有自來矣。
○廢?縣今州治。漢縣,屬廣漢郡。后漢因之。晉省。劉宋復置。元嘉十年,賊程道養(yǎng)等兵敗,逃入?山。?山,即?縣山也。尋分置北伍城縣為新城郡治。蕭齊因之。梁始置新州,并?縣入伍城縣。西魏又改曰昌成,并置昌城郡。隋郡廢,尋為梓州治。大業(yè)初,改伍城曰?縣,為新城郡治。唐仍為梓州治。宋、元因之。明初省。宋白曰:故?城在縣南九十里臨江,一名?王城,蓋以?江名也。一云,漢?縣在今州西百里,梁移今治?!冻且乜肌罚褐莩?,唐、宋以來故址,狀若蛇盤,與西川龜城對峙。前朝天順、成化中,修筑,皆?以石。又于城外鑿池,闊四丈,引西溪九曲水注于中。嘉靖初,湮廢,復加疏浚,仍于城東筑堤三十余丈,以御水害。城為門四,周九里有奇。
涪城廢縣州西北五十里。漢涪縣地,屬廣漢郡。晉、宋因之。蕭梁僑置始平縣及始平郡。西魏改郡曰涪城。后周又改曰安城郡。隋開皇初,郡廢,改縣曰安城。十六年,又改為涪城,縣屬綿州。劉?句曰:東晉置始平郡,后魏改涪城郡及潼縣,隋改潼縣為涪城也。唐仍屬綿州。大歷十三年,改屬梓州。中和四年,東川帥楊師立拒命,舉兵屯涪城,西川帥陳敬?遣高仁厚拒破之,即此。宋仍屬梓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縣?!吨尽吩疲嚎h在綿州東南四十里,蓋境相接也。
黃虎城在州北,涪水所經。晉時李氏據蜀,嘗置戍守于此。其后譙縱叛,亦置戍焉。義熙四年,劉裕使劉敬宣討縱,溯涪江而上,至黃虎,去成都五百里??v遣譙道福悉眾拒險,相持六十余日,不得進而還。胡氏云:黃虎近涪城?;蛟?,當在今遂寧縣西北。○廢富國監(jiān),在州南九十里。本?縣新井鹽場,宋置監(jiān)領之,后廢。《宋志》:梓州所領縣皆有鹽井,而最多者,涪城則二十七鹽井,?縣則三十四鹽井,蓋置監(jiān)領鹽稅也?;蛟?,監(jiān)蓋五代時所置。今有華池鹽課司,在州西三十里。
○牛頭山州治西南二里。形如伏牛,俯臨城郭,上有浮圖。州西三里又有龍頂山,蜿蜒于牛頭山之后。又長平山,在州城北,岡隴延袤而平廣,因名?!饢|山,在州東四里,涪江之左,修阜如長城,下顧州郭,有蘇公泉及石塔諸勝?!吨尽吩疲褐菸魑謇镉腥_山,突起三級,狀若層臺。
五層山州北五十里。一名天柱山,有重岡五層。又北十里曰馬頭山,山勢昂起,形若馬首。又香積山,在州西北五十里,北枕涪江?!痨`臺山,在州南百里,山形如臺,高聳云漢。又望川山,在州南百二十里,天晴日霽,登絕頂遙望西川。
○涪江在州城北。自綿州羅江縣流經州城西北,又東南流經州城東,歷射洪縣及遂寧縣,至重慶府合州,而合于嘉陵江。唐時曾以涪江逼近?城,橫溢為患,乃鑿江東?地別為新江,東北注,使水道與城相遠。至宋漸堙。往往修筑長堤,以防沖嚙。慶元中,暴溢為患,提刑王勛度水所向,依江?壖伐石為堤,由是橫流不至西嚙城址,謂之王公堤。至今以時修筑。余詳大川涪江。
?江在州城西南。源自中江縣銅官山流至廢飛烏縣,會眾流繞牛頭山下,又東南經射洪縣,至遂寧縣界,而合于涪江。其合處謂之?口?!鹛一ㄋ谥輺|三十里流入涪江。又州城西有西溪流入?江。
○張杷寨在州南?!毒庞蛑尽罚?縣有張杷鎮(zhèn)。唐中和四年,高仁厚討東川帥楊師立,圍鹿頭關。師立將鄭君雄出兵掩擊,軍中驚,別將楊茂言走至張杷而還,仁厚斬之。或以為即此張杷也。又乾寧四年,王建攻梓州軍于張杷寨。即此。○楸林寨,在州北。唐乾寧二年,王建攻東川,顧彥暉拔其楸林寨是也。今為秋林馬驛。
平陽鄉(xiāng)在州西北。后漢岑彭討公孫述,分遣臧宮溯涪水而上,宮破延岑于沈水,乘勝追北至平陽鄉(xiāng)。王元舉眾降,遂拔綿竹。酈道元曰:平陽鄉(xiāng)蓋在故綿竹境內。今由州境抵故綿竹,不過百余里?!鸹嗜A驛,在州治南。馬驛也。又州西六十里有建寧馬驛,州北六十里為秋林馬驛。又板橋,在州東南,道出遂寧。
射洪縣州南六十里。西北至中江縣百七十里,西南至成都府金堂縣百八十里。漢廣漢、?二縣地。西魏置射江縣。后周改曰射洪,屬昌城郡。隋屬梓州。唐、宋因之。今城周三里,編戶三里。
○廣漢廢縣縣東南百里。漢縣,屬廣漢郡。《華陽國志》:高帝置廣漢郡,本治廣漢縣之繩鄉(xiāng),后移治涪。是也。后漢因之。建武十一年,岑彭等伐公孫述,述悉兵廣漢、資中以拒漢,即此廣漢矣。三國漢嘗析置東廣漢郡于此。晉為廣漢郡治。永和中,改屬遂寧郡?!端洝罚焊⑺愿⒖h又南至小廣魏,與梓潼水合。酈道元注:小廣魏,即廣漢縣也。宋、齊因之。西魏廢。
德陽廢縣縣東南三十里。本后漢析陰平縣置,在今龍安府東。晉太康中,移治于此,仍屬廣漢郡。永寧元年,李特攻廣漢,太守辛冉潰圍奔德陽,時廣漢仍治雒也。大安元年,詔以張微為廣漢太守,軍德陽,復為特所敗,特因置德陽郡,使其黨騫碩守之。二年,詔荊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孫阜帥水軍救羅尚于成都,阜為前鋒,進逼德陽,特遣李蕩等拒之。永和中,郡廢,改屬遂寧郡。宋、齊因之。西魏并入射洪縣。
通泉廢縣縣東北七十里。蕭梁時置縣,并置西宕渠郡治焉。西魏改郡縣俱曰涌泉。隋郡廢,縣復曰通泉,屬梓州。唐、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射洪縣。又廢光漢縣,在廢通泉縣境。梁置,屬西宕渠郡。隋初,廢入通泉縣。《一統(tǒng)志》:通泉城在潼川州東百三十里。
○金華山縣北二里。上拂霄漢,下瞰涪江。又縣東七里有武東山,亦高秀,以武水經其西而名。武水即?水也。又玉屏山,在縣南十五里。一名白崖山。遠望懸崖,皎如白雪,巖阜逶迤,宛類玉屏,亦曰懸?guī)r山。
獨坐山縣東南二十里。射江、涪江,左右合流,此山卓然孤立,因名?!鹜ㄈ剑跺居钣洝吩疲涸谕ㄈh西北二十里,東臨涪江,絕壁二百余丈,水從山頂涌出,下注涪水,西魏因以涌泉名郡縣。
○涪江縣東北七里。自州境流入,經獨坐山下,合于射江,又東南入遂寧縣界。又?江,在縣北。自州境流入,經武東山下,又東南入遂寧縣界。
射江縣東南十五里。源出劍州界,歷潼川東境,至獨坐山下合于涪江?!兑嬷萦洝罚簥鋬E灘東六里有射江,西魏因置縣,土人訛江為洪,后周從俗,改縣為射洪云?!鸫髲浗?,在縣東。源出劍州,經鹽亭縣流入境。又有小彌江,在縣北,下流皆注于涪江。
沈水縣東南八十里。后漢建武十一年,岑彭等討公孫述,別將臧宮從涪水上平曲,述將延岑盛兵沈水以拒,宮擊破之,斬溺萬余,逐北至平陽鄉(xiāng)?!端涀ⅰ罚荷蛩鰪V漢縣,下入涪水?!跺居钣洝罚和ㄈh北有沈水,即臧宮破延岑處?!鹂刹ㄋ?,在縣東,流入鹽泉縣界,合梓潼水。又鹽井,在縣界?!端沃尽罚荷浜榭h有鹽井。又通泉縣有三鐵冶。
○九井驛在縣西。馬驛也。嘉靖中,自廣元改今屬。
中江縣州西百二十里。北至綿州羅江縣六十里,西北至漢州百里。漢薑縣地。三國漢析置伍城縣,屬廣漢郡,尋廢。晉咸寧四年,復置,仍屬廣漢郡。太康六年廢。七年復置。宋齊因之。后周置玄武郡治焉。隋開皇初,郡廢,改縣曰玄武,屬益州。仁壽初,增置凱州。大業(yè)初,州廢,仍屬蜀郡。唐武德初,屬益州。三年,改屬梓州。宋因之。大中祥符五年,改曰中江縣。今城周七里,編戶五里。
○伍城廢縣縣治南三里。《華陽國志》:漢時立倉于此,發(fā)五萬人,尉部主之。晉咸寧四年,因立五城縣,亦曰伍城,屬廣漢郡。寧康二年,時苻秦置寧州于墊江,以姚萇為刺史,晉將竺瑤等敗之,萇退屯五城。太元七年,桓沖遣將楊亮等攻蜀,拔伍城,進攻涪城。苻秦遣張蠔等救卻之。隋改曰玄武縣。唐元和初,劉辟以西川叛,高崇文討之,敗其眾于玄武。乾寧四年,王建攻東川,鳳翔帥李茂貞遣軍來救,建敗茂貞將李繼徽等于玄武。是也?!毒庞蛑尽罚盒淇h在梓州西九十里。
飛烏廢縣在縣東南。舊《志》云:古?王城也,在梓州西南百三十里。隋開皇中,置飛烏縣于此,屬新州,尋屬梓州,以飛烏山為名也。唐仍屬梓州。乾寧二年,王建攻東川,其將王宗侃略地至飛烏,為東川帥顧彥暉所擒。宋屬潼川府。元初廢入中江縣。○銅山廢縣,在縣西南九十里。本飛烏縣地。唐貞觀二十三年,置鑄錢監(jiān)。調露初,改置銅山縣,并析?縣地益之,屬梓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年,并入中江縣。
○玄武山在縣城東南。澗中石多龍蛇狀,因名。圣水泉出焉?!毒胖菀洝罚荷揭幻烊干?,一名宜君山,又名大雄山?!度A陽國志》:玄武山亦名三?山,其山六屈三起。又天柱山,在城西南,山巒孤秀如柱。《志》云:縣東南三里有烽火山,諸葛武侯置烽火處也。又城東北有五城山,或曰晉以此名縣。
覆舟山縣西南三十里。高五里,山腹有風穴,人往視,則風起,甚至折木?!兑嬷萦洝罚焊泊街惺謇镉衅呃镗?,一名羊腸坂,屈曲壁立,艱于升陟。又《十道錄》:山亦名泊山。堯時洪水,州人泊舟于此,覆于樹下,山因以名。
銅官山縣西南九十八里,產銅?!吨尽芬詾樽客鯇O、鄧通冶鑄之所。又縣南九十五里有賴應山,產銅及空青?!鹂擅缮?,在縣西南百二十里,產銅。又縣南百三十里有私熔山,產銅礦,唐因置銅山縣。
會軍山縣東南百六十里。漢昭烈入蜀,遣諸葛武侯、張飛略地至此,百姓以牛酒犒師,因名?!痫w烏山,在縣南百七十里,峻削如飛烏之狀?!跺居钣洝罚捍箫w烏山高二里,周回二里,小飛烏山高一里,周回二里,兩山相向,隋因以名縣。
○中江在城東南。有二源:一為南江,來自舊神泉縣,經縣城西南;一為東江,來自廢涪城縣,經城東北。至玄武山下合流,又東南會于?江。舊謂之五城水,其合處為五城水口。東晉義熙初,毛璩討桓振,使參軍譙縱等出涪水,至五城水口,縱遂作亂?!吨尽吩疲褐薪幻浣?。唐太和五年,玄武江漲高二丈,溢入梓州羅城是也。舊神泉縣,見成都府安縣。
?江縣東南十五里。源出銅官山下赤岸溪,東北流,會中江水,東入州界。一名武水,以中江有玄武江之名也。又有小?江,出縣南蓮池鄉(xiāng),東流六十里,入?江。故有大?水、小?水之稱?!瘥}井,在縣界。《宋志》:縣有鹽井。又飛烏縣有五鹽井,銅山有銅冶,是也。
○五城驛縣治北。又縣西五十里有古店馬驛。
鹽亭縣州東百里。東至保寧府南部縣百七十里,東南至順慶府西充縣百二十五里。漢廣漢縣地。梁置鹽亭縣。西魏置鹽亭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新州,尋屬梓州。唐、宋因之。今城周六里,編戶三里。
○永泰廢縣縣東南三十里。本鹽亭縣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永泰縣,又分劍州之黃安、閬州之西水二縣地益之,屬梓州。宋因之。熙寧五年,省為鎮(zhèn),屬鹽亭縣。紹興中,復為永泰縣,屬潼川府。元初,復省入鹽亭縣。《志》云:廢城在州東百三十里?!睹麆僦尽吩疲涸诳h東北八十里??终`?!饢|關廢縣,在縣南四十里。宋乾德四年置縣,屬梓州。元至元二十年,并入鹽亭縣。《名勝志》:廢城在縣東百里,今名東關市。
高渠廢縣縣西十六里。西魏置高渠縣,屬鹽亭郡。隋開皇初,屬新州,尋屬梓州。大業(yè)初廢?!吨尽吩疲嚎h西北二十六里有故宕渠郡城,蕭梁時廢,蓋即高渠之訛矣?!鹇猿牵诳h西南。晉末,益州刺史毛璩東討桓振于江陵,至略城,會譙縱作亂,奔還成都?!稌x書》:略城去成都四百里。
○負戴山在縣城西。自劍門南來,起伏四百余里,自此屹然蹲峙。上有飛龍泉,味甘美,南流入梓潼水。《寰宇記》:負戴山,一名高山,有龍?虎踞之勝,下瞰梓潼水。○董叔山,在縣城東九十步,高一里,西臨鹽亭水,孤峰絕島,峭壁千仞,舊名潺亭山。隋開皇四年,縣令董叔封有德政,時游宴于此,后人因號曰董叔山,亦曰董政山?!妒烙洝罚憾剑P凰山。
金紫山縣北十五里。相傳以唐邑人嚴震、嚴礪俱貴顯而名。一名紫金山。宋寶?二年,西川帥佘晦城紫金山。山,蜀之要地也。蒙古將汪德臣襲取之。○龍固山,在縣西北六十里。山高四里,四面懸絕,可以固守。
女徒山縣東北七十里。昔有女徒千人行役,路逢賊,乃于山頂置柵御之,因名。又鼓樓山,在縣東百二十里,山有三層,高五十余丈?!吨尽吩疲呵笆駮r,嘗營鼓樓,置烽火于此。
○梓潼水在縣治南。亦曰潼江。自劍州梓潼縣南流入縣界,又西南流注于涪江?!吨尽吩疲嚎h南有白馬河,與梓潼水會流而注于涪水?!瘥}亭水,在縣城東,亦謂之彌江。自劍州南境流入縣界,又南流,達射洪縣界,而注于涪水。
鵝溪縣西北八十里。自綿州界流入,地產絹,所謂鵝溪絹也。又有麟溪,在縣西,下流皆入于梓潼水?!饤钕?,在縣東南。自順慶府西充縣流入境,合于鹽亭水。
鹽井在縣東。《宋志》:縣有鹽井六。又縣與射洪縣舊皆產鐵,其利屬于官。
○云溪驛在縣治西。馬驛也。又西六十里有富村馬驛。
遂寧縣州東南二百四十里。東北至順慶府百七十里,東南至重慶府合州三百三十里。漢廣漢縣地。后漢因之。晉為德陽縣地,仍屬廣漢郡。永和以后,于德陽東南界置遂寧郡。宋仍曰遂寧郡。齊亦曰東遂寧郡。梁因之,郡治小溪縣。西魏改縣曰方義。后周又改郡曰石山,兼置遂州。隋開皇初,郡廢,仍曰遂州。仁壽初,置總管府。大業(yè)初,府廢,又改州為遂寧郡。唐武德初,復為遂州。二年,仍置總管府。貞觀初,府罷。十年,復置都督府。十七年,又罷。天寶初,改為遂寧郡。乾元初,復故。天?二年,王建請置武信軍,孟氏因之。宋仍為遂州,亦曰遂寧郡武信軍節(jié)度。太平興國初,復改方義縣曰小溪。政和五年,升州為遂寧府。宣和五年,又升為都督府,以潛邸所在也。元初因之。至元二十二年,降為遂寧州。明初因之,以州治小溪縣并入。洪武九年,改為縣。今城周十里,編戶十七里。
○方義廢縣在縣治南。晉德陽縣地。齊分置小漢縣。梁曰小溪,為郡治。西魏改小溪曰方義。自隋以后,州郡皆治此。或曰:小溪,即小漢之訛也。廣漢縣,舊屬廣漢郡,謂之小廣漢。省文為小漢,如沛郡之沛縣為小沛,桂陽郡之桂陽縣為小桂也。梁時,誤漢為溪耳。未知然否。宋復改方義縣曰小溪。劉儀鳳曰:遂州平原沃野,貫以涪江,氣象寬舒,為東蜀之都會。元人降府為州。明初,又以小溪縣省入,降州為縣。今城相傳后唐天成中武信節(jié)度使夏魯奇筑。明天順、正德中,皆因故址增修,?以磚石,環(huán)城為池。嘉靖中,又復營治。有門四。
青石廢縣縣西北五十里。東晉置晉興縣,尋屬遂寧郡。宋齊因之。西魏改曰始興縣,尋又改曰青石,置懷化郡治焉。隋初郡廢,縣屬遂州。唐因之。宋熙寧六年,省入遂寧縣。七年復置,仍屬遂州。元至元十九年,省入小溪縣?!兑唤y(tǒng)志》:青石故城,在今州北五十里。誤。又遂寧廢縣在縣西七十里。唐景龍元年,以故廣漢縣地置遂寧縣,仍屬遂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省入小溪縣。
○長樂山在縣治西,形如蟠龍,頂平如砥。其相接者,曰寶臺山,頂平如臺。又梵云山在縣西南二里?!跺居钣洝罚荷饺鎽医^,東臨涪江,西枕落星池?!鹩裉蒙?,在縣北十五里,峰巒聳秀,氣象雄峙,縣之主山也。又縣東北二十里有鶴鳴山,亦高秀。
靈泉山縣東十里。數峰壁立,有泉自巖滴下,流注不竭。宋寶?六年,蒙古將紐?侵蜀,入成都,蜀帥蒲擇之命其將楊大淵等守劍門及靈泉山,自將兵復成都,紐?大敗大淵等于此。又銅盤山,在縣東五十里。壁立四絕,人莫能上?!吨尽吩疲嚎h西五十里有石城山,以四面如城而名。
廣山縣北二十里。山極孤峭,斗入江心,涪江?水會其下,下有龍?zhí)?,相傳山常動搖,以龍潛其中也。又傘子山,在縣北十五里。山形圓聳如傘,環(huán)山之民以植蔗凝糖為業(yè)。○隆龕山,在縣南百四十里。其東有廢隆龕縣,今入重慶府安居縣界,蓋境相接也。
○涪江在縣城南。自射洪縣流入境,至城西南復折而東,又東南入合州銅梁縣界。縣東有箭灘渡,即涪江津濟處也。宋寶?六年,蒙古紐?入蜀,將趣成都,蜀帥蒲澤之遣劉整據遂寧江箭灘渡,以斷東路,?至不能渡,既而整敗走,?遂長驅入成都。
?江在縣北。亦自射洪縣流入境,至廣山下合于涪江,謂之?口。宋元嘉十三年,遣將蕭汪之將兵討賊程道養(yǎng),軍至?口,賊黨帛氐奴請降,道養(yǎng)兵敗,還入?山。
赤溪縣北十五里。自蓬溪縣流入界,經縣治東流入涪江。又倒流溪,在縣西十五里,水流旋繞,北入涪江,即樂至縣勝水河之下流也?!鹩咳?,在縣西北玉壘鎮(zhèn),鎮(zhèn)之曲有泉涌出,灌溉壘旁之田。
○倒流鎮(zhèn)在縣西南,以近倒流溪而名。萬歷中,永寧賊奢崇明作亂,據重慶,侵掠城邑,西逼成都。官軍赴援,復安岳、樂至縣,與賊戰(zhàn)于倒流鎮(zhèn)、石橋、永濟鋪,皆克之。賊尋逸去?!吨尽吩疲喊苍揽h東十里有石橋鋪,樂至縣東十里有永興鋪。永清蓋永興之訛矣。○廣福鎮(zhèn),在縣西百里,有鹽課司。
蓬溪縣州東南二百二十里。東北至順慶府西充縣九十里。漢廣漢縣地。唐初,為方義縣地。永淳初,析置唐興縣。長壽二年,改為武豐。神龍初,復故。景龍二年,分唐興置唐安縣。先天二年,廢唐安移唐興治焉。天寶初,改為蓬溪縣,屬遂州。宋元因之。明初,改今屬。城周四里,編戶六里。
○長江廢縣縣西百十里。漢廣漢縣地。晉永嘉中,李雄置巴興縣。東晉置遂寧郡,治巴興。宋齊皆因之。梁始改治小溪。西魏改縣曰長江,屬懷化郡。隋屬遂州。唐因之。劉?句曰:舊治靈鷲山,上元二年,徙治白桃川也。宋仍屬遂州。元至元十九年,省入蓬溪縣。《一統(tǒng)志》:長江故城在今州北三十里。誤?!鹛婆d故城,在縣東北三十里。唐永淳初,置縣于此,后移今治,改曰蓬溪。
○赤城山縣東一里。中峰蔚然,左右環(huán)拱,上有高臺五層,山皆赤土。又蓬萊山,在縣治西,縣因以名。
青石山縣南百七十里。山出青石最佳,可為鐘磬?!兑嬷萦洝罚呵嗍瘞X有九折,亦名九節(jié)嶺,九嶺溪水出焉。山下有九節(jié)鎮(zhèn),其東麓入合州界。又風門山亦在縣南百七十里,四面峻絕,常有清風,因名?!瘕埗嗌剑诳h南二百二十里,山綿亙深遠,下有放生池,相傳武后常令放生于此,其南亦接合州界。
伏龍山縣西二百里。其山盤曲,形如伏龍,下有火井?!懂愇镉洝罚荷较碌赝萑舫?,以火引之,有聲隱隱出地中,少頃炎熾,夏月積雨停水,則焰生水上,水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則土上有焰,觀者至焚衣裾。
明月山縣西二百二十里。兩峰對峙,下臨涪水,相映而明。一名鼓樓山,以登其巔可望數百里也。其下有明月池。五代唐天成中,孟知祥、董璋連兵十萬侵遂州,突次明月池,武信軍節(jié)度使夏魯奇力不敵,乃堅壁清野,退守州城,知祥等自明月池進攻陷之。
○蓬溪縣城北。源出蓬萊山,東流繞赤城山下,又西南流入遂寧縣界,入于涪江。○珠玉溪,在縣西北七十里,昔時溪旁有珠玉村。又鳳凰川,在縣北百二十里,以旁有鳳凰山而名。其下流皆東入順慶府界,注于流溪,而達嘉陵江。
○朝天驛在縣西。馬驛也?!吨尽吩疲杭尉钢校詮V元改今屬。
安岳縣州南三百八十里。南至成都府內江縣九十里,東至重慶府大足縣百七十五里。漢為資中、牛鞞、墊江三縣地。后周置安岳縣,并置普州治焉。隋初因之。大業(yè)初,州廢,縣屬資陽郡。唐武德二年,復置普州,治安岳縣。天寶初,曰安岳郡。乾元初,復曰普州。宋仍為普州治,亦曰安岳郡。寶?以后,州縣俱廢。元末,復置安岳縣?;蛟?,明玉珍置,屬遂州。明洪武四年,復置普州。九年,省州入縣。城周三里有奇,編戶十九里??h今省。
○廢普州今縣治。劉?句曰:梁置普慈郡。后周改曰普州。隋州廢。唐復置。宋亦曰普州?!端沃尽罚憾似饺瓯鴣y,淳?三年,據險置治。寶?以后,州廢。是也。明初亦置州于此??h初無城,今城,成化初筑,尋圮。正德七年改筑,?石為固云。
普康廢縣縣南五十里。漢犍為郡資中縣地。后周置永康縣,屬普慈郡。隋開皇初,屬普州。十八年,改縣曰隆康。大業(yè)初,屬資陽郡。劉?句曰:本名永唐,隋改曰永康,移治伏強城,尋又改曰隆康也。唐先天初,諱隆,改曰普康,仍屬普州。宋因之。熙寧五年,廢入安岳縣?!鹗虺?,《志》云:在縣東百二十里。元置縣。明初,廢為石羊鎮(zhèn)。未知所據。一云,石羊城在樂至縣南。
○鐵峰山縣治北,高聳壁立。一名鳳凰山。山之后曰大云山,亦高峻。杜佑曰:安岳郡城因山為址,四面險固,謂此也。○云居山,在縣東南十里,巖壑深秀??h北二十里又有鰲魚山,亦高廣,以形似名。
○岳陽溪在縣治西。一名青竹溪,繞縣治東南流入大足縣界,合于赤水溪。宋時太守彭乘嘗臨溪鑿石為曲水。一名翰林灘,以乘嘗官翰林也。又大安溪,在縣北八十里,下流東注于涪江。
○龍臺鎮(zhèn)在縣境。唐所置也。天復初,王建遣龍臺鎮(zhèn)使王宗侃討妖賊杜從法等于昌、普、合三州,平之?;蛟?,鎮(zhèn)蓋王建所置。
茗山鎮(zhèn)縣西七十里。故普慈縣地,與樂至縣接界,旁有茗山,因以為名。宋嘉定十一年,漢中叛將張福轉掠巴蜀,入普州,屯于州之茗山。安丙自果州趨遂寧,會諸軍合圍,絕其樵汲之路。福窮請降。
樂至縣州西南三百九十里。西至簡州九十里,東至安岳縣百二十里。漢犍為郡牛鞞縣地。隋為普慈縣地。唐武德二年,析置樂至縣,屬普州。宋因之。寶?中廢。明成化二年,復置。今縣隸潼川州。正德十年,改隸簡州。嘉靖九年,還隸潼川州。今城周五里,編戶七里。
○普慈廢縣縣東北三十五里。后周置多業(yè)縣,并置普慈郡治焉。隋開皇初,郡廢,縣屬普州。十三年,改縣曰普慈。大業(yè)初,縣屬資陽郡。唐仍屬普州。宋乾德五年,廢入樂至縣?!犊ぶ尽罚浩沾葟U縣在安岳西北百里,境相接也。
大娑婆山縣治南一里。又治北一里有小娑婆山,山高險,皆可屯兵?!吨尽吩疲嚎h治北又有鎮(zhèn)山,治南又有印山,與大小娑婆山相接?!鹌弑P山,在縣南四十五里,岡巒曲折,凡有七盤,因名。又金馬山在縣西北十里,亦高聳。
○勝水河縣東六十里。一名倒流河。北流入遂寧縣界,入于涪江,亦曰倒流溪?!鸱派?,在縣西十里,西流入簡州界,注于雁水。
◇眉州東至成都府仁壽縣八十里,南至嘉定州百七十里,西至邛州百六十里,北至成都府崇慶州二百里。自州治至布政司百八十里,至南京六千九百七十里,至京師一萬四百一十里。
《禹貢》梁州之域。秦蜀郡地。漢犍為郡地。后漢因之。晉、宋仍屬犍為郡。齊析置齊通郡《地記》:齊建武三年,置齊通左郡于犍為郡南安縣之西界。梁因之,兼置青州。西魏改曰眉州以峨眉山名也。后周復曰青州,尋改嘉州。隋開皇初,廢郡存州。大業(yè)二年,又改州曰眉州。三年,廢州,屬眉山郡。唐武德二年,復置眉州。天寶初,曰通義郡。乾元初,復曰眉州。宋因之亦曰通義郡。元仍曰眉州,屬嘉定路,而以州治眉山縣省入。明洪武九年,降州為眉縣。十三年,復為州編戶二十一里,直隸布政司,領縣三。今仍曰眉州。
州迫近江滸,密邇成都。吳漢之攻公孫述也,戰(zhàn)于武陽、南安之間?;笢刂嚼顒菀玻瑧?zhàn)于合水、彭模之上。朱齡石之討譙縱也,亦戰(zhàn)于彭模以北。蓋自外水而指成都,不得眉州,未足以制成都之肘腋也。眉州舉而成都在掌中矣。且江山清秀,土田腴衍。《志》稱為岷峨奧區(qū),允矣。
○眉山廢縣今州治。漢武陽縣地。晉宋因之。齊建武中,析置齊通縣,為齊通郡治。梁置青州治焉。隋開皇初,郡廢,改齊通曰廣通。仁壽初,又改曰通義,嘉州治焉。大業(yè)初,為眉州治,尋廢州,改屬眉山郡。劉?句曰:后周改齊通曰安洛,尋曰廣通。《隋志》不載也。唐復置眉州于此。宋太平興國初,改縣曰眉山縣。元至元二十年,并縣入州。明初,降州為眉縣,屬嘉定州,尋復曰眉州?!冻且乜肌罚褐莩?,五代時攝守山行章筑。宋淳化五年,亂賊李順攻圍半年,不能下,俗謂之臥牛城,以其坦而難攻也。又沿城多芙蓉,亦謂之芙蓉城。歲久,城濠頹塞。明成化十七年,因舊址修筑。正德中,復繕城浚濠,?石為固。有門四,城周八里有奇。
裴城《志》云:在州治東。相傳昔有裴姓者夜筑此城,天明而畢。又州治東北二里有洛城,相傳后漢時筑,三國時廢。皆未知所據。
○峨眉山州西南二百里。綿亙深遠,蟠踞嘉、眉二州,并為形勝。詳見前名山峨眉。
蟆頤山州東七里。自象耳山連峰壁立,西瞰玻璃江,五十余里至此,磅礴蹲踞,形類蟆頤。上有淘丹井,山腹有穴,曰龍洞。大江流至山下,曰蟆頤津。唐田令孜沉左拾遺孟昭圖于此。又白虎山,在州東北八里,其山壁立,西臨導江。一名白獸山,下有白虎潭。○醴泉山,在州西八里,環(huán)繞州城,山半有八角井,清甘如醴。又州西北九里有快活山,平地突起,高百余丈。
盤龍山州北四十里。狀若盤龍。一名走馬山。下有臘魚堰水?!吨尽吩疲褐菸鞅笔镉谢佚垖员P龍山南來,或起或伏,至此岡阜高出,遇雙河口水,折而西旋,狀若回龍云。○七龜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南北兩山對峙,延亙十余里,中平坦,有七山羅列前后。又筆架山,在州西二十五里。有三峰峙立,山之陰為盧崩溝。又州西四十里有息臺山,在東館鎮(zhèn)之北,亦雄峻。
大旺山州東南五十里。自蟆頤山南趨,或起或伏,至此,峰巒屹立,回拱州城。又連鰲山,在州西南九十里,山勢連續(xù),其形如鰲。又石佛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下有爾家川,地膏腴,宜種植。
○大江州東六里。自成都府新津縣流入彭山縣境,其華陽雙流之支江,亦流合焉,流經蟆頤山下,山在江之東岸,江流至此,瑩若玻璃,因名玻璃江。亦曰蟆頤津。又南流入青神縣界?!吨尽吩疲褐輺|四里有玉津,即玻璃江渡口也。余詳大川岷江及川瀆異同。
松江在州城東南。自蜀江分派,西南流繞州城,與醴泉江合,復入蜀江。江中有哭王灘,孟昶降宋入朝,國人哭送之于此,因名?!瘐啡?,在州西八里。其上流曰雙河,源出蟠龍山,分流自山東者,曰臘魚堰水,自山西者,曰柏?堰水,至州西北十里而合流,名雙河口。又東南流,為醴泉江,繞州城,與松江合入蜀江。
思?江州南五十里。其上流即青衣江也。自丹棱縣東南流入州界,過思?鄉(xiāng),至青神縣境,下流入蜀江。詳見大川青衣水。○金流江,在州西南八十里。源出丹棱縣,東南流經州境金流鄉(xiāng),至青神縣南而入青衣江,以其峻急難渡亦名難江。又有多棱川在州西南七十里,亦自丹棱縣流入,南接青神縣界,下流入金流江。
環(huán)湖在州治西。舊有沼州人為?工梁塞之,宋魏了翁為守,特疏鑿之,名曰環(huán)湖。又龍?zhí)对谥菸髂鲜嗬?。源自筆架山瀘崩溝,東流而入醴泉江。又有白龍池,在州西南八十里。四山環(huán)繞,中為池,其水久旱不竭,久雨不溢。
蟆頤堰州東七里。唐開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瓊開,障蜀江水溉眉山、青神田畝七萬二千有奇。宋嘉定間,魏了翁來守是州,又畚武陽石壘堤,其利視昔尤博。
○魚耶鎮(zhèn)《志》云:在州東兩河口,有巡司。又東館鎮(zhèn)在州西七十五里?!鹈贾蒹A,在州東七里。水驛也。又州東南三十里有石佛水驛?!吨尽吩疲褐輺|玻璃江濱有江都館,舊名共飲亭,宋邑宰胡文靖建,為迎勞賓客之所。嘉定間,魏了翁來為州,更拓之,改曰江都館。
彭山縣州北四十里。北至成都府雙流縣九十里。秦置武陽縣,屬蜀郡。漢屬犍為郡。后漢為犍為郡治。晉、宋因之。齊仍屬犍為郡。梁改犍為縣,置江州。西魏改縣曰隆山。后周省州置隆山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陵州。唐初因之。貞觀元年,省入通義縣。二年復置,屬眉州。先天初,改曰彭山縣。宋、元因之。洪武九年省,十三年復置。編戶五里有奇??h今省。
○武陽城縣東十里。相傳蜀國故城也。秦惠王使張儀伐蜀,開明拒戰(zhàn)不勝,退走武陽,即此。秦因置武陽縣。漢因之。后漢建武十一年,岑彭破公孫述將侯丹于黃石,晨夜兼行二千余里,徑拔武陽。是也。晉仍曰武陽縣,兼置西江陽郡治此。蕭齊因之。蕭梁改縣曰犍為,因置江州,今亦謂之江州城。周省江陽郡。隋初,省江陽縣。又《郡志》:縣西北五里有犍為城。漢昭帝時,犍為郡自?道移治武陽。蕭齊時,郡還治?道。因名故郡治曰犍為城?;蛟唬捔簳r,犍為縣蓋治此。今縣唐貞觀初所改置。
綿水廢縣縣東南十余里。劉宋置綿水縣,屬江陽郡。蕭齊因之。《志》云:后周改為白水縣。隋廢。
○鼎鼻山縣東北二里。山形曲如鼎鼻。劉?句曰:西魏改犍為縣曰隆山,以界內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也?!稄V記》曰:今縣南十余里之打鼻山,乃故鼎鼻山,縣東北之鼎鼻山是其支峰耳?!兜刂尽罚捍虮巧剑叫喂缕?,東臨江水。俗云:昔周鼎淪于此,或見其鼻,故名鼎鼻。晉義熙中,劉裕遣朱齡石伐譙縱,縱將譙小茍塞打鼻山以御之,即此?!兑嬷萦洝罚荷缴嫌谐牵嗝Ρ?。鼎鼻、打鼻音相近也。大江過山下有灘,朱齡石伐蜀時立寨于此?!独ǖ刂尽罚憾Ρ巧奖庇旋堉?,東接導江水?!鹌缴w山,在縣治北,下臨系龍?zhí)?。潭在縣西北四里,有系龍橋。又金華山,在縣東六里。又縣東北六里有盤石山。皆近郊之勝也。
彭亡山縣東十里?!犊尽罚褐苣┡碜婕矣诖硕觯蛎?。后漢岑彭擊公孫述,至武陽營所,問山名彭亡而惡之,改曰平無。欲徙,會日暮而止。是夜果為刺客所殺。山亦名彭女山,亦曰平模山,亦曰彭模山?;笢胤ダ顒荩僚砟?,直指成都,留參軍孫盛等守輜重于此。李勢將李福等來攻,盛擊走之。既而溫平蜀,命益州刺史周撫鎮(zhèn)彭模。義熙九年,朱齡石伐譙縱,自外水至平模,去成都二百里??v遣其黨侯煒等屯平模,夾岸筑城以拒,齡石攻拔其北城,南城亦潰,遂趣成都。是也。《水經注》:江水自武陽東至彭亡聚,謂之平模水,亦曰外水。彭亡聚,蓋在山下。
象耳山縣東北二十五里。山形聳秀,連峰接嶺,南至蟆頤山。下有寶硯、磨針二溪,龍池、蟹泉諸勝。又?居崍山,在縣東北十二里,導江水在其南。○天社山,在縣北?!度A陽國志》:武陽去成都百五十里,渡大江,昔人作大橋,曰漢安橋,廣一里半。每夏秋水盛斷絕,歲歲修理,百姓苦之。建安二十一年,太守李嚴乃鑿天社山,尋江通車道,省橋梁,吏民悅之。即此。
北平山縣西北三十里,上有天柱峰?!吨尽吩疲嚎h東北二十五里有石倉,在半山石壁間,巖竇如蜂房,相傳竇中嘗出米,謂之石倉米洞。
○大江縣東北二里。又成都府之內外江,俱自雙流縣流入焉,合流而南,亦名武陽江?!吨尽吩疲嚎h東北二里有龍爪灘在江中。又有鼓樓灘在縣南十余里,江流峻急,聲如擊鼓,因名?!鸪嗨?,在縣東北二十八里,自成都府仁壽縣流入境,注于大江。漢建安末,黃龍嘗見于此。一名黃龍溪。
馨堰縣西南二十里。擁江水為六堰開、六水門,灌郡下田。相傳亦李冰故址也。后漢初,公孫述僭位,犍為不屈,述攻之。功曹朱遵拒戰(zhàn)于六水門,先埋其車輪于橋側,以示死守。今縣北二十里有埋輪橋。
通濟堰縣西北四十里。有大堰一,小堰十。自成都新津口引渠南下,灌溉彭山、眉山、沿江之田,凡百二十里,計田千六百頃。唐開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瓊所開。五代時,張琳復自新津修覺山浚故址,至州西南合于松江,其利尤博。
魚鳧津縣東北二里?;蛟?,即魚涪津也。《后漢志》:南安縣北有魚涪津,廣數百步,臨大江。建武十二年,吳漢破公孫述將魏黨等于魚涪津,遂圍武陽。晉惠帝永康元年,趙?據益州以叛,遣兵襲殺西夷校尉陳總于南安魚涪津。舊《志》:津在嘉定州夾江縣界?!鹕愁^津,在縣北,亦大江津濟處也。晉永和三年,桓溫自平模直指成都,李勢將昝堅與溫異道,還自沙頭津濟。比至,溫已軍于成都陌,其眾遂潰?!吨尽吩疲航蛟诳h北二十里。
○武陽驛在縣治東。水驛也。隆慶二年,自眉州改今屬?;蛟?,驛舊置于龍爪灘,旁亦名龍爪驛。
丹棱縣州西八十里。西南至嘉定州洪雅縣六十里,西北至邛州蒲江縣百五十里。漢南安縣地。后周置齊樂縣,屬齊通郡。隋開皇中,改曰丹棱縣,屬嘉州。唐屬眉州。宋因之。元省。洪武十三年,復置。今城周不及三里,編戶四里。
○齊樂城縣東北二十里。劉?句曰:蕭齊置齊樂郡。今《齊志》不載?!吨葜尽吩疲糊R曰南樂縣,后周改為齊樂。亦誤??h蓋后周時置,本治此,隋唐間遷于今治。
○赤崖山縣北二十里。高聳赤色,如鳥斿之狀,拱翼縣治。又北五里曰簸箕山,山圓而大,以形似名。又三箐山在縣東北三十里,接彭山縣界。○龍鵠山,在縣北十五里,山高聳。宋李燾父子讀書于此。一名龍鶴山。
飄然山縣西五里,山幽勝。又縣東南二十二里有金釜山,下臨平羌江。
○青衣水縣東南十七里。一名平羌江。源出雅州蘆山縣之盧山,經洪雅縣北流入縣境。又東南流經州南,歷青神縣東而入嘉定州夾江縣界?!鹩恒锼?,在縣南二十里,下流合青衣水。《州志》:蠻語藥曰雍,漿曰泔,是水可以愈疾而甘美如漿也。又夷郎川,在縣東二十里,土地平曠,宜耕稼。本名夷朗,訛為夷郎。
○柵頭鎮(zhèn)縣南四十里。鎮(zhèn)有九龍洞,其中幽勝,上有峰巒?!吨尽吩疲烘?zhèn)當嘉、眉、雅往來之沖,人物阜繁,商旅輳集,甲于西南。
青神縣州南八十里。西南至嘉定州夾江縣六十里,東至成都府井研縣百里。漢南安縣地。西魏置青衣縣,蓋取蠶叢氏青衣以勸農桑為名。后周為青神縣,并置青神郡。隋初罷郡,以縣屬嘉州。唐屬眉州。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省,十三年復置。城周五里有奇,編戶四里。縣今省。
○青衣城在縣東南。劉?句曰:青神縣臨青衣江,魏因以青衣名縣。本治思?水口,唐武德八年,移于今治?!吨葜尽罚毫呵嘀莩窃诮窨h南五里,后周改為青神郡。誤。
○熊耳山縣治西。《蜀志》:望帝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后戶?!端涀ⅰ罚航謻|南徑南安縣西,有熊耳峽,連山競險,接嶺爭高。河平中,山崩地震,江水逆流,懸?既有灘,名壘坻。亦曰鹽?既,李冰所平也?!度A陽國志》:青衣有沫水,觸山脅為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之。李冰發(fā)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稘h書·溝洫志》:李冰鑿離{山隼},避沫水之患。即此。{山隼},古堆字?!跺居钣洝罚汗爬涎灾T葛武侯鑿山開道,即熊耳峽東古道云。沫水即青衣水之異名矣?!鹞槎缮剑诳h東十里。水徑山下,繞流屈曲,渡處凡五,因名。
上巖縣東北五里。又五里為中巖,上有喚魚潭、羅漢洞,巖之半有三石筍,青衣水經其下。又下巖,在丹棱縣東南二十五里?!兑唤y(tǒng)志》:縣東五里有慈姥巖,下臨青衣水,亦曰慈姥磯。
○大江縣東二十里。自州境南流至此,又南入嘉定州界??h東南舊有松柏灘,昔多覆舟之患,相傳宋天禧中,縣令張逸為文禱江神,不越月而灘徙五里。
青衣水縣東五里。自丹棱縣流經州界,入縣境。晉永和三年,桓溫伐蜀,軍至青衣,即此處也。又南入嘉定州夾江縣界?;蛟唬h境之青衣水以青衣教民事而名,非即雅州之青衣江。似誤。○魚蛇水,在縣南二十里。源出成都府仁壽縣界之木梓山,流經縣境,入大江,以水中有魚似蛇,因名。一名魚鯽江。
芙蓉溪在縣東南,流入大江,夾岸多芙蓉,因名。又東為五渡溪,在伍渡山下,亦流入大江。○青神渠,在縣西。《唐志》:太和中,榮縣夷人張武等百余家請?zhí)镉谇嗌?,鑿山釃渠,溉田二百余頃?br />
○﹂關在縣南境。漢唐蒙通夜郎,從巴蜀﹂關入?!犊尽罚禾泼善莆髂弦穆?,始于此邑。蓋漢建元中,未開西南夷,縣與夷接界云?!鹄珙^灣巡司,在縣境。青神驛,在縣東三里,水驛也。又縣東南六十里有峰門水驛,接嘉定州界?!遁洺逃洝罚悍彘T驛,又南五十里至嘉定州之平羌驛。
◇邛州東至眉州百六十里,東南至嘉定州四百二十里,西南至雅州二百里,北至成都府崇慶州百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三百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一百三十里,至京師一萬五百七十里。
《禹貢》梁州地。秦屬蜀郡。兩漢因之或曰,蜀漢時,屬漢嘉郡。
晉仍屬蜀郡。永和以后,屬晉原郡。宋、齊因之。梁置臨邛郡,兼置邛州。西魏因之。隋開皇初,郡廢。大業(yè)初,州廢,改屬臨邛郡《隋志》:大業(yè)初,改雅州為臨邛郡,治嚴道縣,臨邛縣屬焉。唐武德初,復置邛州治依政縣。顯慶三年,移州治于臨邛。天寶初,改臨邛郡。乾元初,復故咸通九年,置定邊節(jié)度治邛州,尋省。文德初,復置永平節(jié)度。大順中,又省。五代時,王建亦嘗置永平軍于此。宋仍曰邛州亦曰臨邛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行邛州事,尋復為州,并臨邛縣入焉,屬嘉定路。明洪武九年,降州為縣。成化十九年,復升為州編戶十里。直隸布政司,領縣二。今亦曰邛州。
州屏蔽川蜀,控扼西番,邛崍、零關,近資羽翼之勢,清溪、大渡,遙為肩背之形,使任得其人,未始不可以靖西山之烽火,戢南詔之戈矛也。說者謂唐置定邊軍,而西川益以多事,州不足為緩急之藉也。豈篤論哉?
○臨邛廢縣今州治。秦置縣,屬蜀郡。漢因之。王莽改蜀郡太守為導江卒正,治臨邛,公孫述因以篡竊者也。后漢仍屬蜀郡。章武三年,漢嘉太守黃元叛,燒臨邛城,即此。晉仍屬蜀郡。永嘉中,李雄分立漢原郡,臨邛縣屬焉。永和中,屬晉原郡。宋齊仍舊。梁置臨邛郡。劉?句曰:西魏移臨邛縣于故縣西置郡。隋罷郡,移治于今所。唐因之。初屬邛州,顯慶三年,始為州治。寶應元年,又置鎮(zhèn)南軍于城內。宋仍為邛州治。元至元二十一年,省縣入州?!冻且乜肌罚褐菖f無城,成化中,始筑土城。正德六年,?以石。有門四,城周八里。
依政廢縣州東七十里。漢臨邛縣地。西魏置依政縣,改置邛州于此。隋初因之。大業(yè)初州廢,縣屬臨邛郡。唐初,復置邛州治焉,尋移治臨邛。宋仍屬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省。劉?句曰:依政故城,本秦之蒲陽縣,漢為臨邛縣,后魏析置依政縣,為蒲陽郡治。隋改為臨邛郡治。似未核也。舊《志》:依政故城在州東北三十里。又公孫述城在州南十里?!吨尽吩疲杭礉h時臨邛縣治也,公孫述為導江卒正時治此?!度A陽國志》:秦張儀城臨邛,周圍六里,高五尺,其址與成都郫同一云。臨邛故城,在州南五里,蓋西魏時臨邛縣治也。
火井廢縣州西南八十里。劉?句曰:后周置火井鎮(zhèn)。隋改為火井縣,屬臨邛郡。唐屬邛州。宋因之?!端沃尽罚洪_寶三年,移縣治平樂鎮(zhèn)。至道三年復舊。元省?!兑唤y(tǒng)志》:火井城,在大邑縣東四十五里。誤。又《州志》:在州東南八十里。按:火井,今在州西南八十里,其東北有相臺山,以袁天綱為火井令,登山相視縣治而名。《州志》蓋誤以西南為東南也?!缎绿茣坊鹁h有鎮(zhèn)兵,有鹽。《宋志》邛州有惠民監(jiān)鑄鐵錢,建炎二年廢。
○古城山州西七里。亦謂之古石山?!度A陽國志》:臨邛有古石山,山出石礦,大如蒜子,火燒合之,成流支鐵,甚剛,因置鐵官。有鐵祖廟,漢文帝以賜鄧通,通假民卓王孫,歲取千匠,故王孫貨累巨萬億,鄧通錢亦遍天下?!跺居钣洝罚鸿F山鑄錢,即此山也?!吨葜尽吩疲荷皆谥菽鲜?,山有五面,對拱州治?!疸~官山,舊《志》:在州東南八里。《史記》:卓氏之先,趙人。秦破趙,遷卓氏。夫妻推輦而出,曰,吾聞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即山鑄錢。即此山也。漢文帝常以此山賜鄧通。今州南五里有卓王孫宅基,方十里,耕者往往得古錢?!吨葜尽吩疲荷皆谥葜螙|南二里。
七盤山州西八十里。有石徑自趾至巔,委曲七盤。其相近者,曰馬崖山,以崖石如馬形也?!鸢Q山,在州西八里。舊名四明山,一名群羊山。魏華父曰:白鶴林麓蒼翠,江流縈紆,蔚為是州之望。又盤陀山,在州西十里。山高峻絕,頂寬平。《志》云:縣南八里有邛崍山,漢張騫奉使西域得高節(jié)竹,植于邛山,故名。自沉黎千里至州,環(huán)抱為鎮(zhèn)。
相臺山州西八十里,即火井令袁天綱登山相視縣治處。山之西南,即火井也?!度A陽國志》:火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水,以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斛鹽,家火煮之,不過二三斗耳。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終日不滅?!恫┪镏尽罚号R邛火井,諸葛丞相往視之后,火轉盛。《蜀都賦》:火井沉熒于幽泉。是矣。其井深二三丈,以竹木投取火。后人以火燭投井中,火即滅絕,不復然。隋、唐間,于其地置火井縣云。
○邛水州南五里,俗呼南河。源出雅州邛崍山,流入州界,與山溪諸水合,東流至崇慶州新津縣境,而入大江。酈道元曰:邛水南入青衣江。似誤。又牙江,在州東四十里,源出大邑縣鳳凰山,東南流至州東,合于邛水。其合處有石如象牙,因名。
斜江縣東七十里。源出大邑縣鶴鳴山東斜曲,流徑廢安仁縣,又東南流至州東,亦入于邛水?!吨尽吩疲嚎h東六十里有泉水河,平地涌出,流合斜江,入于邛水。○?水,在州西,源亦出大邑縣鳳凰山,流至州西南,合于邛水?!吨尽吩唬?水發(fā)源處,亦曰?壩。又有布濮水,在州西八十里,源出獠界,流合于?水。
東湖池州治東一里。《志》云:孟昶所鑿。又有西湖池,在州西十里白鶴山之左。○鹽井。《元史》:邛州有二鹽井,宋名金鳳、芳池。天歷初,地震,鹽水涌溢,州民侯坤愿作什器煮鹽,而輸課于官。詔四川鹽運司主之。今廢。
○夾關在州西南。兩山夾立,聳峙如門。自關以西則土漢接壤,蠻獠錯雜處也。昔嘗置兵于此,為戍守重地。
火井鎮(zhèn)州南二十五里,有巡司戍守?!吨尽吩疲核颈局糜诠驶鹁h,后移于此。○石盤戍,在州西百里。相傳諸葛武侯征羌,駐軍于此。俗呼望軍頂,與獠界相接。又白鶴驛,在州治東一里。
大邑縣州北六十里。北至成都府灌縣九十里,東至崇慶州百三十里。本蜀郡晉原縣地。唐咸亨二年,析置大邑縣,屬邛州。今城周八里,編戶七里。
○安仁廢縣縣南三十里。《九域志》云:在邛州東北三十八里。是也。唐武德三年,析臨邛縣置,屬邛州。貞觀十七年廢。咸亨初復置。宋仍屬邛州。元初,并入大邑縣。
○鶴鳴山縣西北三十里。形如覆甕,上有二十四洞,應二十四氣,七十二穴,應七十二候。又東西二溪,出其兩腋。山之東南,又有石峰,名曰天柱,三面懸絕,其形如城,亦曰天城。又有青霞嶂、環(huán)玉潭,皆稱佳勝,蓋川西之名山也。今亦見崇慶州。
鳳凰山縣西八十里。山形如鳳,有虎劈泉、騎鯨柏諸勝。又霧山,在縣北五十里,山多云霧。《名勝志》:縣有靜惠山,一名東山,上有土城,相傳蜀漢趙云所筑。蓋云嘗防羌于此。
○?水在縣西。出鳳凰山下,流入州界。又有牙江,在縣東,亦流入州界,俱注于邛水。又牡丹池,在鶴鳴山牡丹坪上,水極清潔。
○延貢寨在縣東南二十里?!吨尽吩疲涸诎踩蕪U縣北。是也。唐中和二年,高仁厚降阡能之眾于此。胡氏曰:自成都雙流縣西南出新穿口,又西至新津縣,又西至延貢寨,相去皆不過四五十里?!端沃尽钒踩士h有延貢寨?!鹚及舱诳h西。宋置,為戍守處。元廢。
蒲江縣州西南百里。東南至眉川丹棱縣百五十里,西至雅州名山縣百一十里。本臨邛縣地。西魏置廣定縣,并置蒲原郡治焉。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邛州。仁壽初,改縣曰蒲江縣。大業(yè)初,屬臨邛郡。唐武德初,仍屬邛州。太和四年,改隸?州,尋復故。宋仍屬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省。明洪武十三年,復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編戶五里。
○蒲江舊城縣治北一里。蒲,《隋志》作蒲。《志》云:西魏置蒲口鎮(zhèn),并置蒲陽郡,尋改縣曰廣定??治纯蓳?。今縣城,天順間筑。正德中,重修。蓋移治于舊縣之南。
臨溪廢縣縣北五十里。本臨邛縣地,西魏析置臨溪縣,屬蒲原郡。隋屬邛州。唐因之。宋仍屬邛州。熙寧五年,廢為臨溪鎮(zhèn),屬臨邛縣。明改屬今縣,仍曰臨溪鎮(zhèn)。
○長秋山縣東二十里,山高聳。一名主簿山,以昔有主簿王興者得仙于此而名?!跺居钣洝分^之小可慕山。又九仙山,在縣西三十里,山有九峰,如列屏然?!鸾鸶?,在縣南八里。下有鹽井,亦以金釜為名?!端沃尽房h有鹽井監(jiān)及鹽井寨,以此。又有白鶴山,在縣北三里,山亦聳秀。
○蒲水縣治南。發(fā)源雅州名山縣界,亦謂之蒲江。漢宣帝地節(jié)中,穿蒲江鹽井,并置鐵官,是也。蒲水流合邛水,出新津縣而入大江。
鐵溪河縣北二十里。其上流為百丈河。自雅州名山縣流入界,合蒲水,又東北注于邛水。故邛水亦兼鐵溪河之名。《唐志》臨溪縣有鐵官,蓋溪旁山中舊產鐵也。下流入崇慶州新津縣界,注于大江。
○雙路鎮(zhèn)縣西六十里,有巡司。宋《九域志》蒲江縣西有合水鎮(zhèn),為戍守要地。又縣南十五里舊有莫佛鎮(zhèn)。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