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國禮
國初諸蕃來朝、必見
皇太子、及親王。
皇帝親御殿侍宴。後止朝見
上。賜宴會同館、命禮部待之。其蕃使進表、亦不宣讀
蕃王來朝儀【蕃國遣使進表朝貢儀附】
洪武二年定
凡蕃王來朝。至龍江驛、驛官具報應(yīng)天府、府報中書省、及禮部、以聞。遣侍儀通贊捨人二員接伴。遣應(yīng)天府知府至驛禮待。前期、館人於正廳陳設(shè)蕃王座於廳之西北東向。知府座於廳之東南西向。知府至館、以賓主接見、具酒食宴待畢。知府還。蕃王送出門外。次日清晨、從官復(fù)伴送蕃王入會同館。禮部尚書奉旨、即館中宴勞。尚書至。蕃王服其國服出迎。相見宴享如龍江驛。酒行作樂。宴畢。尚書及從官皆出。蕃王與其從官送至館門外。明日中書省奏知、命官一員詣館如前宴勞。禮部告示侍儀司、以蕃王及其從官、具服於天界寺、習儀三日、擇日朝見。前一日、內(nèi)使監(jiān)陳設(shè)御座香案於奉天殿。尚寶司設(shè)寶案於御座前。侍儀司設(shè)蕃王與其從官次於午門外。蕃王拜位於丹墀中道稍西、及御座之南。其從官拜位、於蕃王丹墀拜位之後。俱北向。設(shè)方物案於丹墀之北中道東西。方物狀案於御前、及丹墀中、受方物官位於方物案之東西。知班二人位於蕃王拜位之北。引蕃王捨人二人位於蕃王之北。引蕃王從官捨人二人位於蕃王從官之北。俱東西相向。餘如朝會儀。是日鼓初嚴。禮部陳方物於午門外。舉案者就案。次嚴。執(zhí)事官俱入就位。接伴捨人、引班捨人、引蕃王及其從官、立俟於午門外。三嚴。文武官具朝服、入就侍立位。執(zhí)事者舉方物案蕃王等從其後、由西門入奉天西門、至殿前丹墀西俟立。侍從奉迎
皇帝具禮服御輿以出。大樂鼓吹振作。陞座。樂止。捲簾。鳴鞭。報時訖。蕃王及其從官各就拜位。執(zhí)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位前。贊拜。樂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樂止。引班導(dǎo)蕃王陞殿。宣方物官取方物狀從行。俱由西陞。樂作。從殿西門入。內(nèi)贊接引蕃王至御前。樂止。贊拜。蕃王再拜。跪。稱茲遇某節(jié)。欽詣
皇帝陛下稱賀。致詞訖。宣方物官跪於御前西、宣狀。承制官跪承
制、詣蕃王前立、宣
制訖。贊拜。蕃王俯伏、興、再拜、蕃王及宣方物狀官、俱由西門出。樂作。復(fù)位。樂止。贊拜。樂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樂止。禮畢。鳴鞭。
皇帝興。樂作。至謹身殿。樂止。引班導(dǎo)蕃王、及其從官、俱出見
皇太子。前一日、禮部官以蕃王所獻
東宮方物啟知。內(nèi)使監(jiān)設(shè)皇太子位於東宮正殿。蕃王及其從官次於東宮門外。又設(shè)蕃王拜位於殿門外、及殿中。其從官拜位於殿下中道之東西、俱北向。引班二人於蕃王拜位之北。引從官二人於從官拜位之北。皆東西相向。餘陳設(shè)如朝會儀。質(zhì)明、蕃王朝見
皇帝訖。常服至東宮門外。文武官公服入侍從。
皇太子皮弁服出。樂作。陞座。樂止。引班引蕃王入。樂作。至位。樂止。其從官俟立於殿下、東西相向。贊拜。樂作。蕃王再拜。
皇太子立受。樂止。引班引蕃王至殿西門。內(nèi)贊接引至殿中。跪。稱茲遇某節(jié)。詣
皇太子殿下稱賀。致詞訖。俯伏、興、蕃王復(fù)位。贊拜。樂作。再拜。
皇太子荅拜。樂止。蕃王出。
皇太子坐。引班引蕃王從官就拜位。贊拜。樂作。從官皆四拜。樂止。禮畢。
皇太子興。樂作。出殿門。樂止。蕃王及其從官以次出。接伴捨人引見
親王前期、王府官設(shè)王座於正殿東稍北、西向。蕃王座於殿西稍南、東向蕃王拜位於座之南。
王荅拜位於座之北。蕃王從官拜位於殿門外、北向。內(nèi)贊二人位於殿上之東西。承傳二人位於殿門外之東西。接伴捨人位於內(nèi)贊之南。東西相向。引從官二人位於拜位之北。
王府官侍立位於殿上左右。俱東西相向。是日所司陳儀仗於殿之東西。蕃王至王府門外。執(zhí)事者先入就位。
王皮弁服出、陞座。蕃王至殿下。由西階升。
王降座出迎於殿門外。既見。
王府官引
王由中門入。捨人引蕃王由西門入。各就拜位。贊拜。蕃王再拜。
王荅拜。就座。蕃王亦就座。引班引蕃王。從官就拜位。皆四拜。禮畢。蕃王詣
王座前。
王降座。蕃王舉手揖。畢。
王還府。蕃王出。
王府官送至門外。擇日錫宴於謹身殿。拱衛(wèi)司設(shè)黃麾仗於殿廷左右。內(nèi)使擎執(zhí)如奉天殿受朝賀儀。內(nèi)使監(jiān)陳設(shè)御座於殿中。
皇太子座於御座東偏、稍南。
諸王座、皆以次而南、俱西向。又設(shè)諸王座於西偏。與東偏
諸王座相對。俱東向。蕃王座於殿中之西第一行東向。次設(shè)文武一品陪宴座第二行、二品三品三行、俱東西相向。蕃王從官、文武三品陪宴官、俱以序坐於西廡、東向北上。和聲郎陳大樂細樂舞隊於殿之南楹。光祿寺設(shè)御尊於殿中之南。
皇太子、諸王、蕃王、至二品官酒尊、於殿門左右之東西。
御位司壺二人。尚酒尚食二人。東偏
皇太子諸王、司壺二人。奉酒食二人、西偏
諸王如之。蕃王司壺一人。奉酒食一人。文武官第一行及左右第二行、各司壺四人。兼供酒食。光祿寺直長於西廡、各置酒尊、及司壺供酒食之人。光祿寺卿陳
御食案、及皇太子諸王食案、寺丞設(shè)蕃王食案、於殿中。直長設(shè)殿上左右文武官、及西廡食案、各於其座前。諸執(zhí)事者各供事。捨人引文武官常服侍立於殿門之左右。又引蕃王服其國服、侍立於不官之北。引進引
皇太子諸王常服侍立殿內(nèi)之左右。侍儀導(dǎo)引
皇帝常服、陞
御座。大樂鼓吹振作。鳴鞭。樂止。
皇太子諸王各就座。禮部官取
旨、導(dǎo)蕃王入就座。光祿寺卿舉
御食案、進於御前。禮部侍郎、光祿寺少卿、舉食案置於皇太子諸王之前。禮部郎中、光祿寺丞、舉食案置於蕃王前。文武官、及蕃王從官、各以次就坐。內(nèi)使監(jiān)令於御前斟酒。司壺於皇太子諸王以下各斟酒。細樂作。奏太清之曲。和聲郎北面立、舉手唱上酒。
皇帝舉爵飲。
皇太子以下皆飲。畢。樂止。酒再行。細樂作。奏感皇恩之曲。飲畢。樂止。內(nèi)使監(jiān)令於御前進食。供事者自皇太子以下各供食。大樂作。和聲郎唱上食。
皇帝進食。
皇太子以下皆食。畢。樂止。酒三行。細樂作。奏賀聖朝之曲。飲畢。樂止。進食。奏大樂。食畢。樂止。凡五進食、皆如之。酒四行。細樂作。奏普天樂之曲。飲畢。樂止。進食。酒五行。細樂作。舞諸國來朝之舞。飲畢。樂舞止。進食。酒六行。細樂作。奏朝天子之曲。飲畢。樂止。進食。酒七行。細樂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長生隊之舞。飲畢。樂舞止。進食。其西廡斟酒進食之次、亦如殿中。惟不用樂。宴畢。
皇帝興。樂作。
皇太子諸王侍從還宮。樂止。蕃王文武官俱以次出。
東宮擇日宴蕃王。是日、宿衛(wèi)陳設(shè)如朝會儀。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俱取
旨宴樂。蕃王陛辭。其陳設(shè)行禮如朝見儀。惟不設(shè)宿衛(wèi)、及傳制方物案宣狀等官。辭東宮、亦如見儀。惟不跪致詞。禮畢。中書省率禮部官送至龍江驛。禮部設(shè)宴如初至。禮部官還。應(yīng)天府官送起行
○二十七年更定、凡蕃國王來朝。先遣禮部勞於會同館。明日各服其國服、如嘗賜朝服者、則服朝服、於奉天殿朝見、行八拜禮。畢。即詣
文華殿朝
皇太子、行四拜禮。見
親王。亦如之。
親王立受二拜、荅二拜。其從官隨蕃王班後行禮。凡遇宴會。蕃王班次居侯伯之下。其蕃國使臣、及土官朝貢、皆如常朝儀
蕃國遣使進表
洪武二年定
前期、所司於王宮內(nèi)外、及國內(nèi)街巷結(jié)綵。設(shè)闕庭於殿上正中。表箋案於闕庭前。香案於表箋案前。司香二人於香案左右。王拜位於殿中、眾官位於王後、俱北向。司禮二人於王位北。引禮二人於王左右。引班四人於眾官左右。俱東西相向。使者立位於香案東。捧表箋二人於香案西。設(shè)樂於眾官拜位之後。龍亭於殿南正中。儀仗鼓樂於龍亭前。是日清晨、司印者、陳印案於殿中、滌印訖。以表箋及印、俱置於案。王具冕服、眾官具朝服、詣案前用印畢。用黃袱裹表。紅袱裹箋。各置於匣中。仍各以袱裹之。捧表箋官捧置於案。使者與捧表箋官各就位。引禮引王及眾官、俱入就拜位。贊拜。樂作。再拜樂止。王詣香案前跪。眾官皆跪。王三上香訖。捧表官取表東向跪進王。王受表以進於使者。使者西向跪受。興。置於案。贊興。王復(fù)位。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禮畢。捧表箋官捧表前行、置於龍亭中。金鼓儀仗鼓樂前導(dǎo)。王送至宮門外還。眾官朝服送至國門外。使者乃行
蕃使朝貢
洪武十八年定
蕃國初附、遣使奉表進貢方物。先於會同館安歇。禮部以表副本奏知。儀禮司引蕃使習儀。擇日朝見。其日錦衣衛(wèi)陳設(shè)儀仗、和聲郎陳大樂於丹陛、如常儀。儀禮司設(shè)表案於奉天殿東門外
丹陛上。方物案於丹陛中道之左右。設(shè)文武百官侍立位於文武樓南、東西相向。蕃使服其服捧表及方物狀、至丹墀、跪授禮部官受之。詣丹墀置於案。執(zhí)事者各陳方物於案畢。典儀、內(nèi)贊、外贊、宣表展表官、宣方物狀官、各具朝服。其餘文武官常服就位。儀禮司官奏請陞殿。
皇帝常服出。樂作。陞座。樂止。鳴鞭訖。文武官入班叩頭、禮畢。分東西侍立。引禮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贊四拜。典儀唱進表。序班舉表案、由東門入、至於殿中。內(nèi)贊贊宣表。外贊令蕃使跪。宣表宣方物狀訖。蕃使俯伏、興、四拜、禮畢。
駕興。樂作。還宮。樂止。百官及蕃使以次出。其蕃國常朝、及為國事謝恩、遣使進表貢方物、皆如前儀。唯不宣表
聖節(jié)正旦冬至蕃國聖闕慶祝儀
蕃王奉正朔、稱朝貢者、其國中有慶祝禮、頒自朝廷。使遵行之。儀具於後洪武二年定
前期執(zhí)事者於王宮正殿南向、陳香燭案於闕庭前。王拜位於殿中。褥位於香案前。眾官拜位於王之後。俱北向。司禮司贊於王拜位之北、司香二人於香案前。俱東西相向。是日陳軍仗於王宮門之外。樂工陳樂於拜位之後。眾官先具朝服引班於王宮門外東西。執(zhí)事俱就位。王於後殿具冕服。未賜者服其服。眾官入俟、立於殿庭東西。王出。樂作。由西陛陞至拜位。樂止。眾官就拜位。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王由東門入。樂作。至褥位。樂止。贊跪。王與眾官皆跪。王三上香畢。俯伏、興。眾官皆興。王由東門出。樂作。還位。樂止。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贊搢笏、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額呼萬歲。出笏。俯伏、興。贊四拜。禮畢。王與眾官以次出
蕃國迎詔儀【受印物儀附】
皇帝登極、及冊立
皇儲、則遣使頒詔。蕃王受封、則賜印?;蛴匈l予。故有蕃王迎接之儀
洪武十八年定
凡使者入蕃國境。先遣人馳報於王。王遣官遠接詔。前期、令有司於國門外公館、設(shè)幄結(jié)綵。設(shè)龍亭於正中。設(shè)香案於龍亭之南。備金鼓儀仗鼓樂、伺候迎引。又於國城內(nèi)街巷結(jié)綵。王宮內(nèi)設(shè)闕庭於殿上正中。設(shè)香案於闕庭之前。設(shè)司香二人於香案之左右。設(shè)詔使立位於香案之東。設(shè)開讀案於殿陛之東北。設(shè)蕃王拜位於中道、北向。設(shè)蕃國眾官拜位於蕃王拜位之南、異位重行、北向。設(shè)捧詔官位於開讀案之北、宣詔官位於捧詔官之南、展詔官二人位於宣讀官之南、俱西向。司禮二人位於蕃王拜位之北、引禮二人位於司禮之南、引班四人位於眾官拜位之北、俱東西相向。陳儀仗於殿庭之東西。設(shè)樂位於眾官拜位之南、北向。遠接官接見詔書、迎至館中、安詔於龍亭中。遣人馳報王。王即率國中眾官、及耆儒僧道、出迎於國門外。至館中。具冕服。眾官具朝服。行五拜禮、訖、迎詔出館。至國門。金鼓在前。次僧道耆儒。次眾官。次王。次儀仗鼓樂。次詔書龍亭。使者常服行於龍亭後。迎至殿中。金鼓分列門外之左右。置龍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東。引禮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眾官人等各就拜位。使者詣前南向立。稱有制。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以下皆四拜。樂止。引禮引蕃王由西階陞、詣香案前、北向立。引禮唱跪。司贊唱眾官皆跪。引禮唱上香。司香捧香跪進於王之左。王三上香訖。引禮唱俯伏、興、平身。蕃王及眾官以下、皆俯伏、興、平身。引禮引蕃王復(fù)位。司贊唱開讀。宣詔官、展詔官、陞案。使者詣龍亭捧詔書、授捧詔官。捧詔官前受詔、捧至開讀案、授宣詔官。宣詔官受詔、展詔官對展。司贊唱跪。蕃王及眾官以下皆跪。宣詔官宣詔書。捧詔官於宣詔官前捧詔書仍置於龍亭。司贊唱俯伏、興、平身。蕃王及眾官以下、皆俯伏、興、平身。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以下、皆四拜。樂止。司贊唱搢笏、鞠躬、三舞蹈、三拱手加額。山呼、萬歲。山呼、萬歲。再山呼、萬萬歲。出笏。俯伏、興、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禮畢。引禮引蕃王退。引班引眾官以次退。蕃王及眾官釋服。使者以詔書付所司頒行。蕃王與使者分賓主行兩拜禮。使者居?xùn)|。蕃王居西。如蕃國陪臣行禮、使者立受
○正德元年題準、凡使者齎捧詔節(jié)、前往安南等國。若國王請留詔書為傳國之寶者、聽○嘉靖十六年題準、凡禮制詔告天下者、遇有蕃國朝貢使臣、依式謄黃一道、付齎回國、徑自開讀行禮。其恭遇國家大典禮、應(yīng)該遣使詔諭者、仍遵照舊例施行
蕃國受印物
洪武三年定
使者至蕃國境。先遣關(guān)人入報。蕃王遣官遠接。前期、有司於國門外公館、設(shè)幄結(jié)綵。設(shè)龍亭於館之正中。備金鼓儀仗鼓。吹於館所、以伺迎引。又於國城內(nèi)街巷結(jié)綵。又於王宮設(shè)闕庭於殿上正中。設(shè)香案於闕庭之前。設(shè)蕃王受賜予位於香案之前。設(shè)蕃王拜位於殿庭正中、北向。眾官拜位於王拜位之南、異位重行、北向。設(shè)樂位於眾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贊二人於蕃王拜位之北。引禮二人於司贊之南、引班四人於眾官拜位之北、俱東西相向。陳儀仗於殿庭之東西。遠接官接見使者。迎至館所。以上賜安奉於龍亭中。遣使馳報王。是日、蕃王率百官出迎於國門外。遠接官迎
上賜出館。至國門。金鼓在前。次眾官、常服乘馬行。次王、乘馬行。次儀仗鼓樂。次
上賜龍亭。使者常服乘馬行於龍亭之後。迎至殿中。金鼓分列於門外之左右。眾官分立殿庭之東西。置龍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龍亭之東。引禮引蕃王、引班引眾官、各就拜位。立定。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皆四拜。樂止。引禮引蕃王
詣龍亭前。使者稱有制。引禮贊跪。司贊唱跪。蕃王與眾官皆跪。使者宣
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賜爾國王某、並賜某物□畢。使者捧所賜印、並某物、西向授蕃王。蕃王跪受、以授左右訖。引禮唱俯伏、興、平身。司贊唱同。蕃王及眾官皆俯伏、興、平身。引禮引蕃王出復(fù)位。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皆四拜。樂止。司贊唱禮畢。引禮引蕃王入殿、西立、東向。使者東立、西向。引禮唱使者與蕃王行兩拜禮。使者降自東階。蕃王降自西階。遣官送使者還館
國初諸蕃來朝、必見
皇太子、及親王。
皇帝親御殿侍宴。後止朝見
上。賜宴會同館、命禮部待之。其蕃使進表、亦不宣讀
蕃王來朝儀【蕃國遣使進表朝貢儀附】
洪武二年定
凡蕃王來朝。至龍江驛、驛官具報應(yīng)天府、府報中書省、及禮部、以聞。遣侍儀通贊捨人二員接伴。遣應(yīng)天府知府至驛禮待。前期、館人於正廳陳設(shè)蕃王座於廳之西北東向。知府座於廳之東南西向。知府至館、以賓主接見、具酒食宴待畢。知府還。蕃王送出門外。次日清晨、從官復(fù)伴送蕃王入會同館。禮部尚書奉旨、即館中宴勞。尚書至。蕃王服其國服出迎。相見宴享如龍江驛。酒行作樂。宴畢。尚書及從官皆出。蕃王與其從官送至館門外。明日中書省奏知、命官一員詣館如前宴勞。禮部告示侍儀司、以蕃王及其從官、具服於天界寺、習儀三日、擇日朝見。前一日、內(nèi)使監(jiān)陳設(shè)御座香案於奉天殿。尚寶司設(shè)寶案於御座前。侍儀司設(shè)蕃王與其從官次於午門外。蕃王拜位於丹墀中道稍西、及御座之南。其從官拜位、於蕃王丹墀拜位之後。俱北向。設(shè)方物案於丹墀之北中道東西。方物狀案於御前、及丹墀中、受方物官位於方物案之東西。知班二人位於蕃王拜位之北。引蕃王捨人二人位於蕃王之北。引蕃王從官捨人二人位於蕃王從官之北。俱東西相向。餘如朝會儀。是日鼓初嚴。禮部陳方物於午門外。舉案者就案。次嚴。執(zhí)事官俱入就位。接伴捨人、引班捨人、引蕃王及其從官、立俟於午門外。三嚴。文武官具朝服、入就侍立位。執(zhí)事者舉方物案蕃王等從其後、由西門入奉天西門、至殿前丹墀西俟立。侍從奉迎
皇帝具禮服御輿以出。大樂鼓吹振作。陞座。樂止。捲簾。鳴鞭。報時訖。蕃王及其從官各就拜位。執(zhí)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位前。贊拜。樂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樂止。引班導(dǎo)蕃王陞殿。宣方物官取方物狀從行。俱由西陞。樂作。從殿西門入。內(nèi)贊接引蕃王至御前。樂止。贊拜。蕃王再拜。跪。稱茲遇某節(jié)。欽詣
皇帝陛下稱賀。致詞訖。宣方物官跪於御前西、宣狀。承制官跪承
制、詣蕃王前立、宣
制訖。贊拜。蕃王俯伏、興、再拜、蕃王及宣方物狀官、俱由西門出。樂作。復(fù)位。樂止。贊拜。樂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樂止。禮畢。鳴鞭。
皇帝興。樂作。至謹身殿。樂止。引班導(dǎo)蕃王、及其從官、俱出見
皇太子。前一日、禮部官以蕃王所獻
東宮方物啟知。內(nèi)使監(jiān)設(shè)皇太子位於東宮正殿。蕃王及其從官次於東宮門外。又設(shè)蕃王拜位於殿門外、及殿中。其從官拜位於殿下中道之東西、俱北向。引班二人於蕃王拜位之北。引從官二人於從官拜位之北。皆東西相向。餘陳設(shè)如朝會儀。質(zhì)明、蕃王朝見
皇帝訖。常服至東宮門外。文武官公服入侍從。
皇太子皮弁服出。樂作。陞座。樂止。引班引蕃王入。樂作。至位。樂止。其從官俟立於殿下、東西相向。贊拜。樂作。蕃王再拜。
皇太子立受。樂止。引班引蕃王至殿西門。內(nèi)贊接引至殿中。跪。稱茲遇某節(jié)。詣
皇太子殿下稱賀。致詞訖。俯伏、興、蕃王復(fù)位。贊拜。樂作。再拜。
皇太子荅拜。樂止。蕃王出。
皇太子坐。引班引蕃王從官就拜位。贊拜。樂作。從官皆四拜。樂止。禮畢。
皇太子興。樂作。出殿門。樂止。蕃王及其從官以次出。接伴捨人引見
親王前期、王府官設(shè)王座於正殿東稍北、西向。蕃王座於殿西稍南、東向蕃王拜位於座之南。
王荅拜位於座之北。蕃王從官拜位於殿門外、北向。內(nèi)贊二人位於殿上之東西。承傳二人位於殿門外之東西。接伴捨人位於內(nèi)贊之南。東西相向。引從官二人位於拜位之北。
王府官侍立位於殿上左右。俱東西相向。是日所司陳儀仗於殿之東西。蕃王至王府門外。執(zhí)事者先入就位。
王皮弁服出、陞座。蕃王至殿下。由西階升。
王降座出迎於殿門外。既見。
王府官引
王由中門入。捨人引蕃王由西門入。各就拜位。贊拜。蕃王再拜。
王荅拜。就座。蕃王亦就座。引班引蕃王。從官就拜位。皆四拜。禮畢。蕃王詣
王座前。
王降座。蕃王舉手揖。畢。
王還府。蕃王出。
王府官送至門外。擇日錫宴於謹身殿。拱衛(wèi)司設(shè)黃麾仗於殿廷左右。內(nèi)使擎執(zhí)如奉天殿受朝賀儀。內(nèi)使監(jiān)陳設(shè)御座於殿中。
皇太子座於御座東偏、稍南。
諸王座、皆以次而南、俱西向。又設(shè)諸王座於西偏。與東偏
諸王座相對。俱東向。蕃王座於殿中之西第一行東向。次設(shè)文武一品陪宴座第二行、二品三品三行、俱東西相向。蕃王從官、文武三品陪宴官、俱以序坐於西廡、東向北上。和聲郎陳大樂細樂舞隊於殿之南楹。光祿寺設(shè)御尊於殿中之南。
皇太子、諸王、蕃王、至二品官酒尊、於殿門左右之東西。
御位司壺二人。尚酒尚食二人。東偏
皇太子諸王、司壺二人。奉酒食二人、西偏
諸王如之。蕃王司壺一人。奉酒食一人。文武官第一行及左右第二行、各司壺四人。兼供酒食。光祿寺直長於西廡、各置酒尊、及司壺供酒食之人。光祿寺卿陳
御食案、及皇太子諸王食案、寺丞設(shè)蕃王食案、於殿中。直長設(shè)殿上左右文武官、及西廡食案、各於其座前。諸執(zhí)事者各供事。捨人引文武官常服侍立於殿門之左右。又引蕃王服其國服、侍立於不官之北。引進引
皇太子諸王常服侍立殿內(nèi)之左右。侍儀導(dǎo)引
皇帝常服、陞
御座。大樂鼓吹振作。鳴鞭。樂止。
皇太子諸王各就座。禮部官取
旨、導(dǎo)蕃王入就座。光祿寺卿舉
御食案、進於御前。禮部侍郎、光祿寺少卿、舉食案置於皇太子諸王之前。禮部郎中、光祿寺丞、舉食案置於蕃王前。文武官、及蕃王從官、各以次就坐。內(nèi)使監(jiān)令於御前斟酒。司壺於皇太子諸王以下各斟酒。細樂作。奏太清之曲。和聲郎北面立、舉手唱上酒。
皇帝舉爵飲。
皇太子以下皆飲。畢。樂止。酒再行。細樂作。奏感皇恩之曲。飲畢。樂止。內(nèi)使監(jiān)令於御前進食。供事者自皇太子以下各供食。大樂作。和聲郎唱上食。
皇帝進食。
皇太子以下皆食。畢。樂止。酒三行。細樂作。奏賀聖朝之曲。飲畢。樂止。進食。奏大樂。食畢。樂止。凡五進食、皆如之。酒四行。細樂作。奏普天樂之曲。飲畢。樂止。進食。酒五行。細樂作。舞諸國來朝之舞。飲畢。樂舞止。進食。酒六行。細樂作。奏朝天子之曲。飲畢。樂止。進食。酒七行。細樂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長生隊之舞。飲畢。樂舞止。進食。其西廡斟酒進食之次、亦如殿中。惟不用樂。宴畢。
皇帝興。樂作。
皇太子諸王侍從還宮。樂止。蕃王文武官俱以次出。
東宮擇日宴蕃王。是日、宿衛(wèi)陳設(shè)如朝會儀。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俱取
旨宴樂。蕃王陛辭。其陳設(shè)行禮如朝見儀。惟不設(shè)宿衛(wèi)、及傳制方物案宣狀等官。辭東宮、亦如見儀。惟不跪致詞。禮畢。中書省率禮部官送至龍江驛。禮部設(shè)宴如初至。禮部官還。應(yīng)天府官送起行
○二十七年更定、凡蕃國王來朝。先遣禮部勞於會同館。明日各服其國服、如嘗賜朝服者、則服朝服、於奉天殿朝見、行八拜禮。畢。即詣
文華殿朝
皇太子、行四拜禮。見
親王。亦如之。
親王立受二拜、荅二拜。其從官隨蕃王班後行禮。凡遇宴會。蕃王班次居侯伯之下。其蕃國使臣、及土官朝貢、皆如常朝儀
蕃國遣使進表
洪武二年定
前期、所司於王宮內(nèi)外、及國內(nèi)街巷結(jié)綵。設(shè)闕庭於殿上正中。表箋案於闕庭前。香案於表箋案前。司香二人於香案左右。王拜位於殿中、眾官位於王後、俱北向。司禮二人於王位北。引禮二人於王左右。引班四人於眾官左右。俱東西相向。使者立位於香案東。捧表箋二人於香案西。設(shè)樂於眾官拜位之後。龍亭於殿南正中。儀仗鼓樂於龍亭前。是日清晨、司印者、陳印案於殿中、滌印訖。以表箋及印、俱置於案。王具冕服、眾官具朝服、詣案前用印畢。用黃袱裹表。紅袱裹箋。各置於匣中。仍各以袱裹之。捧表箋官捧置於案。使者與捧表箋官各就位。引禮引王及眾官、俱入就拜位。贊拜。樂作。再拜樂止。王詣香案前跪。眾官皆跪。王三上香訖。捧表官取表東向跪進王。王受表以進於使者。使者西向跪受。興。置於案。贊興。王復(fù)位。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禮畢。捧表箋官捧表前行、置於龍亭中。金鼓儀仗鼓樂前導(dǎo)。王送至宮門外還。眾官朝服送至國門外。使者乃行
蕃使朝貢
洪武十八年定
蕃國初附、遣使奉表進貢方物。先於會同館安歇。禮部以表副本奏知。儀禮司引蕃使習儀。擇日朝見。其日錦衣衛(wèi)陳設(shè)儀仗、和聲郎陳大樂於丹陛、如常儀。儀禮司設(shè)表案於奉天殿東門外
丹陛上。方物案於丹陛中道之左右。設(shè)文武百官侍立位於文武樓南、東西相向。蕃使服其服捧表及方物狀、至丹墀、跪授禮部官受之。詣丹墀置於案。執(zhí)事者各陳方物於案畢。典儀、內(nèi)贊、外贊、宣表展表官、宣方物狀官、各具朝服。其餘文武官常服就位。儀禮司官奏請陞殿。
皇帝常服出。樂作。陞座。樂止。鳴鞭訖。文武官入班叩頭、禮畢。分東西侍立。引禮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贊四拜。典儀唱進表。序班舉表案、由東門入、至於殿中。內(nèi)贊贊宣表。外贊令蕃使跪。宣表宣方物狀訖。蕃使俯伏、興、四拜、禮畢。
駕興。樂作。還宮。樂止。百官及蕃使以次出。其蕃國常朝、及為國事謝恩、遣使進表貢方物、皆如前儀。唯不宣表
聖節(jié)正旦冬至蕃國聖闕慶祝儀
蕃王奉正朔、稱朝貢者、其國中有慶祝禮、頒自朝廷。使遵行之。儀具於後洪武二年定
前期執(zhí)事者於王宮正殿南向、陳香燭案於闕庭前。王拜位於殿中。褥位於香案前。眾官拜位於王之後。俱北向。司禮司贊於王拜位之北、司香二人於香案前。俱東西相向。是日陳軍仗於王宮門之外。樂工陳樂於拜位之後。眾官先具朝服引班於王宮門外東西。執(zhí)事俱就位。王於後殿具冕服。未賜者服其服。眾官入俟、立於殿庭東西。王出。樂作。由西陛陞至拜位。樂止。眾官就拜位。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王由東門入。樂作。至褥位。樂止。贊跪。王與眾官皆跪。王三上香畢。俯伏、興。眾官皆興。王由東門出。樂作。還位。樂止。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贊搢笏、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額呼萬歲。出笏。俯伏、興。贊四拜。禮畢。王與眾官以次出
蕃國迎詔儀【受印物儀附】
皇帝登極、及冊立
皇儲、則遣使頒詔。蕃王受封、則賜印?;蛴匈l予。故有蕃王迎接之儀
洪武十八年定
凡使者入蕃國境。先遣人馳報於王。王遣官遠接詔。前期、令有司於國門外公館、設(shè)幄結(jié)綵。設(shè)龍亭於正中。設(shè)香案於龍亭之南。備金鼓儀仗鼓樂、伺候迎引。又於國城內(nèi)街巷結(jié)綵。王宮內(nèi)設(shè)闕庭於殿上正中。設(shè)香案於闕庭之前。設(shè)司香二人於香案之左右。設(shè)詔使立位於香案之東。設(shè)開讀案於殿陛之東北。設(shè)蕃王拜位於中道、北向。設(shè)蕃國眾官拜位於蕃王拜位之南、異位重行、北向。設(shè)捧詔官位於開讀案之北、宣詔官位於捧詔官之南、展詔官二人位於宣讀官之南、俱西向。司禮二人位於蕃王拜位之北、引禮二人位於司禮之南、引班四人位於眾官拜位之北、俱東西相向。陳儀仗於殿庭之東西。設(shè)樂位於眾官拜位之南、北向。遠接官接見詔書、迎至館中、安詔於龍亭中。遣人馳報王。王即率國中眾官、及耆儒僧道、出迎於國門外。至館中。具冕服。眾官具朝服。行五拜禮、訖、迎詔出館。至國門。金鼓在前。次僧道耆儒。次眾官。次王。次儀仗鼓樂。次詔書龍亭。使者常服行於龍亭後。迎至殿中。金鼓分列門外之左右。置龍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東。引禮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眾官人等各就拜位。使者詣前南向立。稱有制。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以下皆四拜。樂止。引禮引蕃王由西階陞、詣香案前、北向立。引禮唱跪。司贊唱眾官皆跪。引禮唱上香。司香捧香跪進於王之左。王三上香訖。引禮唱俯伏、興、平身。蕃王及眾官以下、皆俯伏、興、平身。引禮引蕃王復(fù)位。司贊唱開讀。宣詔官、展詔官、陞案。使者詣龍亭捧詔書、授捧詔官。捧詔官前受詔、捧至開讀案、授宣詔官。宣詔官受詔、展詔官對展。司贊唱跪。蕃王及眾官以下皆跪。宣詔官宣詔書。捧詔官於宣詔官前捧詔書仍置於龍亭。司贊唱俯伏、興、平身。蕃王及眾官以下、皆俯伏、興、平身。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以下、皆四拜。樂止。司贊唱搢笏、鞠躬、三舞蹈、三拱手加額。山呼、萬歲。山呼、萬歲。再山呼、萬萬歲。出笏。俯伏、興、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禮畢。引禮引蕃王退。引班引眾官以次退。蕃王及眾官釋服。使者以詔書付所司頒行。蕃王與使者分賓主行兩拜禮。使者居?xùn)|。蕃王居西。如蕃國陪臣行禮、使者立受
○正德元年題準、凡使者齎捧詔節(jié)、前往安南等國。若國王請留詔書為傳國之寶者、聽○嘉靖十六年題準、凡禮制詔告天下者、遇有蕃國朝貢使臣、依式謄黃一道、付齎回國、徑自開讀行禮。其恭遇國家大典禮、應(yīng)該遣使詔諭者、仍遵照舊例施行
蕃國受印物
洪武三年定
使者至蕃國境。先遣關(guān)人入報。蕃王遣官遠接。前期、有司於國門外公館、設(shè)幄結(jié)綵。設(shè)龍亭於館之正中。備金鼓儀仗鼓。吹於館所、以伺迎引。又於國城內(nèi)街巷結(jié)綵。又於王宮設(shè)闕庭於殿上正中。設(shè)香案於闕庭之前。設(shè)蕃王受賜予位於香案之前。設(shè)蕃王拜位於殿庭正中、北向。眾官拜位於王拜位之南、異位重行、北向。設(shè)樂位於眾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贊二人於蕃王拜位之北。引禮二人於司贊之南、引班四人於眾官拜位之北、俱東西相向。陳儀仗於殿庭之東西。遠接官接見使者。迎至館所。以上賜安奉於龍亭中。遣使馳報王。是日、蕃王率百官出迎於國門外。遠接官迎
上賜出館。至國門。金鼓在前。次眾官、常服乘馬行。次王、乘馬行。次儀仗鼓樂。次
上賜龍亭。使者常服乘馬行於龍亭之後。迎至殿中。金鼓分列於門外之左右。眾官分立殿庭之東西。置龍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龍亭之東。引禮引蕃王、引班引眾官、各就拜位。立定。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皆四拜。樂止。引禮引蕃王
詣龍亭前。使者稱有制。引禮贊跪。司贊唱跪。蕃王與眾官皆跪。使者宣
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賜爾國王某、並賜某物□畢。使者捧所賜印、並某物、西向授蕃王。蕃王跪受、以授左右訖。引禮唱俯伏、興、平身。司贊唱同。蕃王及眾官皆俯伏、興、平身。引禮引蕃王出復(fù)位。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皆四拜。樂止。司贊唱禮畢。引禮引蕃王入殿、西立、東向。使者東立、西向。引禮唱使者與蕃王行兩拜禮。使者降自東階。蕃王降自西階。遣官送使者還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