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儀制一三

宋會要輯稿 作者:清·徐松


內(nèi)侍追贈
內(nèi)侍贈二官:
左驍衛(wèi)上將軍、安遠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致仕劉承規(guī)大中祥符六年七月贈左衛(wèi)上將軍、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宣慶使、遂州觀察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麥允言皇佑二年八月贈司徒、安武軍節(jié)度使。延福

宮使、武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王守忠至和元年正月贈太尉、昭德軍節(jié)度使。左藏庫使、梓州觀察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副都知藍元用二年三月贈司徒、保大軍節(jié)度使。延福宮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都知、武康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鄧保吉治平四年十月贈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守太尉。延福宮使、武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石全彬熙寧三年十月贈定武軍節(jié)度使、守太尉。宣慶使、昭武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石全育四年十二月贈昭德軍節(jié)度使、守太尉。入內(nèi)內(nèi)侍省東頭供奉官任源九月以武顯大夫致仕,贈右武大夫。內(nèi)殿崇班李從約十二年十月贈武翼大夫。以皇太后回鑾,從約嘗侍宮闈有勞也。
贈使相、特進附:內(nèi)客省使、奉國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知入內(nèi)內(nèi)侍省事郝隨大觀三年十月。內(nèi)客省使、彰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致仕馮世寧政和七年七月。以上贈開府儀同三司。彰德軍承宣使張佑宣和六年四月贈特進。
贈節(jié)度使:
左騏驥使、英州團練使周懷政明道二年十一月贈安國軍。景福殿使、英州觀察使藍繼宗景佑三年正月贈安德軍。右騏驥使、象州防御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王惟忠慶歷元年六月贈武康軍。皇城使、眉州防御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副都

知岑守素五年閏五月贈振武軍?;食鞘埂⑾笾莘烙?、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副都知皇甫繼明七年十二月贈保順軍。昭宣使、眉州防御使、內(nèi)侍省內(nèi)侍右班副都知劉從愿八年三月贈大同軍。初贈崇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以舊侍東宮,故特贈之。昭宣使、梓州觀察使楊懷敏皇佑二年三月贈昌化軍。如京使、果州團練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張惟吉至和元年十二月贈保順軍。延福宮使、武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石全彬熙寧三年十月贈定武軍。宣慶使、昭武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石全育四年十二月贈昭德軍?;食鞘?、海州團練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副都知蘇利涉元豐五年十月贈奉國軍。昭宣使、康州防御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副都知梁從吉元佑五年十一月贈感德軍。宣州觀察使李憲紹圣元年贈武泰軍。宣政使、成州防御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副都知馮崇道元符元年六月贈安德軍。宣慶使、蔡州觀察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副都知宋用臣三年十月贈安化軍。通侍大夫、昭慶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直睿思殿梁和政和六年三月贈安化軍。延福宮使、奉國軍承宣使董愨紹興元年五月贈安化軍節(jié)度使。景福殿使、湖州觀察使、內(nèi)侍省副都知藍安石九年正月贈節(jié)度使。延福宮使、??弟姵行裹S冕二十三年五月贈保寧軍節(jié)度使。內(nèi)侍省押班康谞二十六年二月贈保信軍節(jié)度使。宣政使、保成軍承宣使宋唐卿二月贈清遠軍節(jié)度使。宣政使、安慶

軍承宣使陳琠二十八年十二月贈建寧軍節(jié)度使。感德軍承宣使梁邦彥三十年十月贈節(jié)度使。延福宮使、寧遠軍承宣使李珂隆興二年九月贈清遠軍節(jié)度使。武功大夫、保寧軍承宣使致仕續(xù)珵干道元年六月贈清遠軍節(jié)度使。延福宮使、德慶軍承宣使致仕衛(wèi)茂寔四年九月贈奉國軍節(jié)度使。延福宮使、??弟姵行怪率肆终厥沦浳鋵庈姽?jié)度使。??弟姵行怪率藦堃姷腊四晔沦洃c遠軍節(jié)度使。寧海軍承宣使邵諤八年正月贈武寧軍節(jié)度使。
贈留后:
延福宮使、雅州防御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副都知韓守英明道二年五月贈某軍。宣政使、耀州觀察使張若水熙寧九年六月贈天平軍。宣慶使、內(nèi)侍省副都知、康州防御使王守規(guī)十年三月贈昭武軍?;食鞘埂⑷雰?nèi)內(nèi)侍省副都知、忠州防御使藍元振四月贈鎮(zhèn)海軍。果州刺史、內(nèi)侍押班張允誠元豐六年四月贈奉國軍。宣慶使、忠州團練使、內(nèi)侍省押班、副都知趙世長紹圣二年三月贈崇信軍。昭宣使、康州刺史、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劉維簡三年三月贈安化軍。
贈承宣使:
昭宣使、榮州防御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李珪十七年十二月贈正任承宣使。
贈觀察使:
宣慶使、昭州防御使、勾當皇城司李神福大中祥符三年四月贈潤州。昭宣使、(誠)[成]州團練使、內(nèi)侍省左右班都都知張崇貴四年

八月贈豐州。皇城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恩州團練使鄧永遷七年十一月贈宣州。昭宣使、平州團練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秦翰八年閏六月贈貝州貝:原作「具」,據(jù)《長編》卷八五改。。左藏庫使、果州防御使江德明景佑四年二月贈耀州。昭宣使、嘉州防御使閻文應(yīng)寶元二年九月贈某州?;食鞘?、達州團練使、帶御器械程昉熙寧九年九月贈耀州。文思使、內(nèi)侍押班張恭禮元豐三年五月贈邠州。以嘗事東宮故也。內(nèi)侍押班高居簡四年正月贈耀州。成州團練使石得一紹圣三年贈隨州。
贈防御使:
南作坊使、獎州團練使、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閻承翰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贈懷州。文思使、昭州刺史、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副都知鄧守恩天禧五年三月贈淄州。六宅使、榮州刺史、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副都知夏守恩天圣二年七月贈沂州。
贈團練使:
皇城使、巒州刺史竇神寶天禧三年九月贈冀州。內(nèi)園使張繼能五年四月贈汀州。西頭供奉官郭世及元豐六年十一月贈皇城副使。
贈大將軍:
左武衛(wèi)將軍致仕任守忠熙寧元年十月贈左千牛衛(wèi)。
贈內(nèi)侍:
入內(nèi)都知、洛苑副使王仁睿雍熙四年六月贈內(nèi)侍省內(nèi)侍,非常例也。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奉使

奉使
西上合門使符惟忠與富弼使契丹,至深州武強縣卒,慶歷三年五月贈客省使、眉州防御使。四方館使、新州刺史王克忠使契丹,感疾于幽州,還第

而卒,皇佑元年四月贈引進使、果州團練使。供備庫使兼合門通事(合)[舍]人郭士遜送伴契丹使道卒,四月贈皇城使。司勛郎中、判三司理欠憑由司李永德送伴契丹使道卒,五月贈太常少卿。朝散郎、尚書吏部員外郎傅察靖康元年五月贈徽猷閣待制。以奉使金國不屈節(jié)死之故也。刑部尚書王云建炎三年贈觀文殿學(xué)士,以奉使金國,至磁州為郡人所害。奉議郎、守尚書水部員外郎、借工部侍郎滕茂寔紹興二年二月贈龍圖閣直學(xué)士。靖康中遣往軍前議和,虜人逼令改易衣冠,不從,被拘留,死于虜中。右朝奉大夫、光祿卿、奉使金國陳通五年六月贈右文殿修撰。右通直郎、試兵部侍郎司馬樸十三年九月贈兵部尚書。以靖康間奉使金國而沒,忠跡顯著故也。右奉議郎、借朝議大夫、禮部侍郎、充河北軍前通問使魏行可十四年正月贈朝奉郎、秘閣修撰。左朝散郎、徽猷閣待制、河北河?xùn)|充和議副使張宇發(fā)三十一年五月贈左朝奉大夫。以靖康初奉使(元)[歿]于虜中,其子介有請也。從義郎、合門祗候、充金國賀生辰國信副使趙應(yīng)熊干道三年四月贈武翼郎。以使事回,病死于中道也。武德大夫劉滌四年十二月贈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滌奉使出疆,道中病死,其家有請,故特贈之。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偽國主

偽國主
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孟昶干德三年七月贈尚書令、楚王干德:原作「干道」,據(jù)《宋史》卷四七九《世家二》改。。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李煜太平興國三年七月贈太師、吳王。左監(jiān)門衛(wèi)上將軍、衛(wèi)國公劉鋹五年三月贈太師、南越王。武勝軍節(jié)度使、太(使)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鄧王錢俶端拱五年八月贈秦國公。??弟姽?jié)度使劉繼元淳化二年十二月贈中書令、彭城郡王。偽蜀前山南節(jié)度使韓保正干德四年六月贈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保正自蜀入朝,未及命官而卒。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前朝臣

前朝臣
周天平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韓通建隆元年正月贈中書令。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外臣

外臣
定難軍節(jié)度使、太尉、兼中書令、西平王李彝興干德元年八月贈太師、夏王。西涼府六谷大首領(lǐng)六:原作「上」,據(jù)《宋史》卷四九二《外國八》改。、朔方軍節(jié)度使潘羅支景德元年十月贈追封武威郡王。靜海軍節(jié)度使、南平王黎桓四年七月贈中書令、南越王。豐州防御使王承美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贈恩州觀察使。靜海軍節(jié)度使海:原作「南」,據(jù)《長編》卷一○七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安南都護、南平王李公蘊天圣七年四月贈侍中、南越王。定難軍節(jié)度使、守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夏王趙德明明道元年十一月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寧州團練使折惟忠景佑五年六月贈寧州防御使,再贈耀州觀察使。靜海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南平王李德政至和二年十一月贈侍中、南越王。靜海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日尊熙寧六年四月贈侍中、南越王。推誠佐運保節(jié)忠亮同德崇仁宣力守正順化

懷躬贊治安信謹度承命濟美建勛率義(郭)[敦]禮揚休翊戴功臣、靜海軍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安南都護、上柱國、南平王李干德紹興二年三月贈侍中、追封南越王。遼國宣徽北院使、崇祿大夫、檢校太傅、行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兼御史中丞、護國劉彥升五年九月贈右武大夫、貴州團練使。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隱逸

隱逸
陜州處士魏野天禧四年正月,河中府處士李漢三月。以上贈著作郎。
光祿寺丞致仕孔畋嘉佑五年十一月贈太常丞。(穎)[穎]州團練使推官邵雍熙寧十年九月贈著作郎。魏漢津崇寧五年十二月贈太中大夫。以嘗造九鼎,作大樂,故特褒贈。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追贈雜錄

追贈雜錄
太宗淳化三年七月十八日,太師、魏國公趙普薨,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以新罷相,仍用宰相例。是后王旦、馮拯皆如例。
真宗天禧二年五月三日,成德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守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徐王元墦薨,贈太尉,尚書令、鄧王。
仁宗天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天策上將軍、太尉、尚書令、雍州牧、兼江陵牧、楚王元佐薨,贈鳳翔河中牧、齊王。自咸平后,親王例贈二官,仍追封大國,故徐王生為尚書令,復(fù)贈是官。楚王加二府牧,皆以滿二官之數(shù)。
慶歷八年三月,供備庫使李端憲卒,贈澤州刺史。故事:公主之子有特贈者。端憲非魏國大長公主出,有司之失也。
皇佑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太子少

傅致仕李若谷薨。詔以子在近侍,特贈太子太傅,不得為例。
嘉佑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端明殿學(xué)士、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龍圖閣學(xué)士、戶部侍郎、集賢殿修撰李淑卒于河中府,詔特贈官。故事:學(xué)士四品官無贈典,唯侍經(jīng)筵,同列有請,即詔可。至是不緣奏請,特下詔加贈。以上《國朝會要》。
神宗熙寧八年八月九日,右龍武衛(wèi)大將軍、均州團練使宗制卒,中書擬贈華州觀察使、華陰侯。手詔:「宗室名連『宗、從』字者,皆太祖、太宗諸王之后。今于皇家最為行尊屬近。比歲淪亡相繼,存者無幾,送終之典,理宜加厚??少浾没姽?jié)度觀察留后、北??す?,著為例。」九年六月,右正言、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王雱卒,詔特加贈。
哲宗紹圣元年七月八日,詔宗室換授文官身亡者,通直郎以上于見任寄祿官上加贈二官。
元符三年三月四日,詔祖宗諸子除存者以進封外,其亡歿已封贈者更與封贈,未及名者追賜名。以上《續(xù)國朝會要》。
高宗紹興元年正月一日德音:「元佑黨籍臣僚未經(jīng)褒贈人,近降指揮令吏、刑部限一月檢舉條具,申尚書省。如內(nèi)有無案牘可照者,仰逐部行下本家取索。今來尚慮無案牘可照,黨籍臣僚子孫遠在四方,逐部取索,艱于周遍,致有稽滯,未稱朝廷褒崇忠良之意??闪钪T路州軍多方曉諭黨籍臣僚之家,錄白系籍人出身告敕或干照文字,經(jīng)所在州軍驗寔保明,申尚

書省,當議優(yōu)加褒贈?!?
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左金紫光祿大夫、充龍圖閣待制、提舉華州云臺觀王革上遺表,有司言:「寄祿官止有特贈,乞更不贈官。」詔依特與合得恩澤。
十一年五月九日,詔:「應(yīng)官員遇恩該贈父祖,如系有官出身,與帶左字;無出身及白身并帶右字。」從臣僚請也。
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宰執(zhí)進呈禮部擬定張俊贈典,欲依韓世忠例。上曰:「俊在明受間有兵八千屯吳江,朱勝非降指揮與秦州差遣,俊不受,進兵破賊,寔為有功。可與贈一國一字王,令禮部擬定。」于是特封循王。以上《中興會要》。
詔旨,沈該特贈少師,依條與遺表恩澤。謹按該廉聲不聞,污跡素著,既為宰相,賄賂公行。起知明州,復(fù)掛白簡,遂勒令致仕。今其死也,復(fù)以宰相恩數(shù)與之,可謂幸矣。豈可又以非常恩典加惠奸貪 乞?qū)嬃T贈官恩數(shù),以協(xié)四海公議?!箯闹?。 孝宗干道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忠訓(xùn)郎不石為言:「父士跂系濮安懿王下,向任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吉州團練使,于建炎四年陷虜,居于邢州。自后欲結(jié)約歸朝,事覺遇害,有歸正官范邦彥備見?!辜榷鴷桨顝┭裕骸赶蛟谔斨?,不記年月,有趙士跂自邢州收捕至京城,繼聞已戮死于市?!乖t特贈節(jié)度使。三年七月二十五日,臣僚言:「伏
四年四月十八日,宰執(zhí)進呈統(tǒng)制官張青言韓世忠之功,乞追封王。上曰:「事已歷年,又無所因。」宰臣陳俊卿曰:「張俊、楊存

中已封王,則于韓世忠似有不足。前此失于無人建白,若圣意行之,亦足勸有功而勵將士?!股峡芍?,遂封蘄王。以上《干道會要》。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帝諱 諱忌附錄

帝諱諱忌附錄
【宋會要】

大中祥符九年正月九日,供奉官承益請改名承炳,避壽春郡王名也。
天禧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度支郎中兼御史知雜杜夢證以名下字與皇太子名近,請改曰堯臣,許之。
仁宗明道二年八月十三日,上封者言:「莊獻明肅皇太后上仙,中外不當更避彭城郡王名?!箯闹?。
治平三年正月二十六日,中書門下言:「請避濮安懿王名下一字?!箯闹?。
神宗元豐八年四月十九日,禮部言:「高,魯王名,正字并回避。有難回避者空點畫,仍以黃紙覆之。嫌名于禮不諱,亦無回避故事故事:原倒,據(jù)《長編》卷三五四乙。?!乖t可,仍自今進呈并入奏文字,雖嫌名亦覆之。
政和五年七月八日,詔姓氏犯濮安懿王諱者改為遜字?!督鹩裥聲罚骸钢T犯濮安懿王、秀安僖王諱者改避。若書籍及傳錄舊事者,皆為字不成。其濮安懿王在真宗皇帝謚號內(nèi)者不避,應(yīng)奏者以黃紙覆之。」
干興元年十一月十一日,禮儀院言:「準遺制,軍國事權(quán)取皇太后處分。今參詳中外表章中有犯皇太后先代名諱,并合回避。今或遍諱三代,即緣正月三日天書降節(jié)及圣祖殿名、外州名多須回改;如只諱彭城郡王名,則表章合避。如難避者,即用黃紙蓋貼,或空點畫,其通進銀臺司近在禁中,日夕封進文字,望請改為承進銀臺司?!乖t只避彭城郡王名,余從所請。應(yīng)改通判為同判、

通利軍為安利軍、通州為崇州、大通監(jiān)為交城監(jiān)、通奉大夫為中奉大夫、通直郎為同直郎、通事舍人為宣事舍人、開寶通禮為正禮、通天冠為承天冠、諸縣鎮(zhèn)、宮觀、寺院、在京諸城門、倉庾之名,并以義改易。
紹圣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三省、樞密院言:「宣仁圣烈皇后同聽政之日,天下章奏皆避高陳王名諱。按《國朝會要》,章獻明肅皇后上仙,中外不復(fù)避彭城郡王名?!乖t依章獻明肅皇后故事。
四月二十六日,尚書左丞鄧溫伯言:「舊名潤甫,昨避高陳王諱,今請復(fù)舊名?!箯闹?br />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廟諱

廟諱
【宋會要】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詔曰:「太宗皇帝藩邸舊諱,溥率咸知,雖先訓(xùn)之具存,俾臨文而不避,近觀列奏,或犯二名,聞之瞿然,載增永慕。自今中外文字有與二字相連及音同者,并令回避?!?
五年七月二日,帝謂宰臣曰:「僖祖廟諱本是上聲諱避,近見臣僚章奏文字,多避去聲眺字。當更令兩制詳定。」晁迥等言:「僖祖諱字從月,按《說文》曰:晦而月見西方也,音土了切。又朓從肉,祭肉也,土了切,一作他吊切。今請止從去聲,于義無害。又眺,目不正也,他吊切,音義各異,望不回避。」從之。
閏十月八日,詔:「圣祖諱上字曰玄,下字曰朗,公私文字不得斥犯?!乖敹ㄋ裕骸干献秩缬鱿傻朗?,即改為真;如顏色,即改為黝;自余并臨文取意,或元或明字,傳寫之時,并空闕點

畫。又按《周禮》:孟冬祀司民。唐朝避文皇諱,改為司人。今請改玄武為真武,玄冥為真冥,玄戈為真戈,玄枵為真枵。緣各配南郊及臘祭,合行祭告。又緣并無正壇,常為配座。今欲先擇日差官于南郊設(shè)昊天位,及于本龕設(shè)玄武以下四位,各用香幣酒脯,告以改名之意?!箯闹?。詳定所請改玄中為元中,玄都為真都,玄元皇帝為太上老君,玄極為元極,洞玄為洞元,左玄、右玄為左元、右元,唐玄宗為唐明皇帝,房玄齡為房喬,朗州為鼎州朗:原作「郎」,據(jù)《宋史》卷八八《地理四》改。,蔡州朗山縣為確山縣朗:原作「郎」,據(jù)《宋史》卷八五《地理一》改。,梓州玄武縣為中江縣,大內(nèi)玄武門為拱宸,姓(武)[氏]為都氏。
八年六月十五日,詔改含光殿名曰會慶。以光字太宗舊名之上字,故避之。
天禧四年五月六日,衛(wèi)尉寺丞林湜言:「國子監(jiān)經(jīng)書印板字內(nèi)有圣祖諱,望令空闕?!箯闹?
寶元元年四月四日,翰林侍讀學(xué)士李淑言:「真宗藩邸舊名,請令天下毋得連用,有為名者令改易。」從之。
皇佑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詔毋得連用太宗、真宗舊名。
治平元年十一月三日,翰林學(xué)士賈黯言:「仁宗初名受益,請詔中外文字不得連用。」從之。
元佑元年正月十二日,禮部言:「翼祖皇帝奉藏夾室,伏請依禮部例不諱?!怪斠?。
元符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太常少卿曾旼言:「黑帝配座名號帝顓下一字與神宗皇帝廟諱音同,請改稱高陽氏?!箯闹?。
崇寧四年閏二月五日,詔:「翼祖皇帝未應(yīng)祧遷,已還本室。所

有翼祖皇帝廟諱,并依元豐(公)[令]式,諱字
仍添入《集韻》所載。」
大觀元年十一月八日,宣德郎范之純言:「竊謂《周官》小史詔王之諱,所以遵宗廟、示孝思于四方也。今祖宗廟諱著令當避,天下宜曉然知之矣。然邊鄙之民,猶或沿襲舊姓,仍因不改。欲望下有司詳定姓氏犯祖宗廟諱者,隨文更易,如茍字、商字之類?!乖t申明行下。
四年五月十九日,詔士庶姓軒轅去轅字。
政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太常寺言:「姓氏犯宣祖皇帝廟諱者,乞作商字?!箯闹?。
二年五月二日,詔姓氏犯圣祖名者,改為明字。
八月一日,禮部奏:「凡姓氏犯翼祖皇帝廟諱,乞改作恭字?!箯闹?。
三年九月二十九日,禮部言:「知開德府觀城縣事張隨狀:「為母故姓去王切氏,犯太祖皇帝廟諱,乞擬定合改姓氏。欲取聲音相近,改作康字。」詔從之。
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太常寺言:「軒轅星犯圣祖皇帝諱,乞改為權(quán)星?!箯闹?。
七月十四日,詔承直郎宋敬可改名競應(yīng)。有似此偏傍全同廟諱者,比附改賜訖奏?!?
五年二月八日,禮部言:「博州高唐縣申,本縣有高趙村一戶姓呼玉切,系犯廟諱,合行回避。」詔改作五字。
淵圣皇帝御名見于經(jīng)傳義訓(xùn)者,或以威武為義,或以回旋為義,又為植立之象,又為亭郵表名,又為圭名,又為姓氏,又為木名,又為水名,當各以其義類求之。今謹按《詩》有曰:『桓 紹興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禮部尚書陳洪擬言:「禮部太常寺申:『伏此段「桓」字原俱缺末筆。,武志也?!豢追f達曰:

『有威武之義?!挥职础对姟吩唬骸夯富肝渫?。』鄭康成曰:『有威武之王?!挥职础对姟吩唬骸盒趸笓?。』毛公曰:『桓,大也?!挥职础稌吩唬骸痕迷?夫子尚桓桓?!豢装矅唬骸何涿??!挥职础稜栄拧吩唬骸夯富噶伊遥??!环泊私砸酝錇榱x也。若此之類,今欲定讀曰威。又前代帝王公侯謚法:辟土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克敵服遠曰桓,壯以有立曰桓,克咸成功曰桓。凡此亦皆以威武為義,其前代謚號,亦當讀曰威。又按《易》曰:『盤桓,利居貞。』孔穎達曰:『盤桓,不進之貌。』又按《莊子》曰:『鯢桓之審為淵?!还笤唬骸何词际潇o然。』凡此皆以回旋為義也。若此之類,今欲定讀曰旋。又按《禮記》曰:『三家視桓楹?!豢追f達曰:『四植謂之桓?!挥职础吨芏Y》曰:『公執(zhí)桓圭。』鄭康成曰:『雙植謂之桓。』又按《說文》曰:『桓,亭郵表也。』又按《集韻》曰:『亭郵四角建大木,貫以方板,名曰桓表?!环泊私砸灾擦榱x。若此之類,今欲定讀曰植。若姓氏,今欲定去木為亙,從一從面,思緣切。如《書》曰:『西傾因桓。』水名也?!队衿吩唬骸夯改救~似柳?!换福久?。若此之類,皆欲定作亙,從二從回,思緣切。又緣漢法,邦之字曰國,盈之字曰滿,止是讀曰國曰滿,其本字見于經(jīng)傳,未嘗改易。司馬遷,漢人也,作《史記》曰:『先王之制,邦內(nèi)畿服,邦外侯服?!挥衷唬骸河怀謩t傾?!挥诎钭帧⒂忠嗖桓囊?。今來淵圣皇帝御名欲定讀如前外,其經(jīng)傳本字即不當改易,庶幾萬世之下有所考證?!唤駚砜丛斔h定推求義類別無未盡?!乖t依。先是,吏部尚書兼權(quán)翰林學(xué)士沈與求言:「自漢以來,御名

皆有他字代之,用為定制。淵圣皇帝御名涉前代姓謚最多,而臣下遷就回避,有可 見者。如魯公則謂為允公,齊公則謂為小白,皆以名易其謚也。周王則謂為莊王,漢帝則謂為剛帝,或謂齊、魯二公為安公,他皆效此,隨意更易,無復(fù)質(zhì)據(jù)。至于姓則去木為亙,而有司行移,有不可通曉者,士人科舉程文,枉被黜落,往往有之。矧經(jīng)筵讀《春秋》而稱謚、稱名,具存褒貶之例,循用私說,于義未安。乞詔禮官議以他字代之,使姓謚名物,義例相通,略如漢制,庶幾四方臣子得以遵用?!箤は露Y部、太常寺同共議定,至是又詔令〔洪〕擬看詳故也。
紹興三十二年正月,禮部、太常寺言:「欽宗祔廟,翼祖當遷。于正月九日告遷翼祖皇帝、簡穆皇后神主奉藏于夾室,所有以后翼祖皇帝諱,依禮不諱?!乖t恭依。
淳熙七年五月十一日,大理少卿梁總言:「得旨將《刑統(tǒng)》內(nèi)有本朝圣祖名、廟諱各隨文義擬易他字,繕寫為三冊,乞下國子監(jiān)刊印?!箯闹?。先是,總言:「??甭晌?、《刑統(tǒng)》,竊見前代國諱皆易以他字。詳律文系古法書,比擬經(jīng)傳,不當改易外,其《刑統(tǒng)》前后詳定不一。既非古書,兼建隆四年詳定廟諱、御名,既曾易以他字,止緣后來有司失于申明,循習(xí)開雕,尚仍舊本。」得旨編類,至是上之。
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禮部、太常寺言:「文書式及國子監(jiān)見今遵用《韻略》內(nèi),所載高宗皇帝御名合改為廟諱合:原無,據(jù)下文補。,下刑部、國子監(jiān)改正?!?

從之。
紹熙元年四月九日,詔:「今后臣庶命名,并不許犯祧廟正諱。如名字見有犯祧廟正諱者,并合改易?!瓜仁牵瑢⒆鞅O(jiān)倪思言:「祧廟不諱,禮也。然于文字之間不諱可矣,至若臣子命名,亦不回避,揆之人情,有所未安。若不避嫌諱,猶之可也。至不避正諱,則已甚矣。竊見近者省試揭牓,士子之名有犯翼祖皇帝正諱者。以是推之,恐天下用祧廟之諱命名者不止一人。臣以為皆宜使之改避?!辜榷Y官詳議來上,故有是詔。
慶元元年正月二十一日,禮部、太常寺言:「文書式及國子監(jiān)見行遵用《韻略》內(nèi),所載孝宗皇帝御名合改為廟諱,下刑部、國子監(jiān)改正施行?!乖t恭依。
六年十一月十七日,禮部、太常寺言:「文書式及國子監(jiān)見今遵用《韻略》內(nèi),所載大行圣安壽仁太上皇帝御名合改為廟諱,下刑部、國子監(jiān)改正?!乖t恭依。
嘉定十三年十月五日,司農(nóng)寺丞岳珂奏:「臣聞尊祖敬宗者,帝王之達孝;以諱事神者,國家之定規(guī)。宗廟有諱,刊之令式,布之民庶,昭如日星,而有司沿襲故常,猶有條奏弗時之弊,臣竊惑焉。恭惟孝宗皇帝盛德巍巍,以華協(xié)勛,而巘躍基命之始,威熛招紀之名,所以與天挈崇者,尚未昭布于天下,至乃舉其二而廢其一,即其新而志其舊,知一名之當避,而不知二字之不可連。故今舊諱之從伯、從玉、從宗者,形諸文書則聯(lián)翩而不疑,仕于官府則習(xí)讀而弗怪。甚而下俚閭

閻之賤,或得以命名而稱之。尊避敬諱之典,(乞)[訖]未得視祖宗以為(北)[比],甚非陛下揭虔教孝之本意也。臣常伏考國朝之制,太宗、仁宗、英宗、神宗舊諱二字者凡八,皆著令不許并用。(改)[故]《紹興文書令》有曰:『廟諱正字皆避之。』又令之注文曰:『舊諱內(nèi)二字連用為犯。』夫廟諱之盡列嫌名,舊諱則惟存其正,列圣相授,酌禮用中,又從而申制焉。字之復(fù)者則勿連,字之一者則盡避,不簡不苛,情文 稱,弗可改已。今累朝之已行者既極其明備,而祖廟之未舉者猶事于因循,則何以光丕承之烈于方來,而慰奏假之孝于今日 乞下之禮官,討論訂議,亟頒明詔,增附甲令,盡孝治之美,以宣示億萬世。」又言:「竊惟欽宗皇帝舊諱二字,其一從(面)[]從旦,其一從火從亙。雖享國日淺,未遑頒下,而考之哲宗、孝宗舊(北)[比],皆合回避。乞并下禮寺討論,頒降施行?!箯闹?。既而禮寺討論:所有欽宗皇帝舊諱,一從從旦,一從火從亙。孝宗皇帝舊諱,一從伯,一從玉從宗。若二字連用,照條并合回避。指定欲從本官所請,刊入施行。詔依。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臣名諱

臣名諱
【宋會要】
雍熙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詔曰:「名終將諱,禮有舊章,子孫則難言,公家則不避。況二名之不偏,是六籍之正文,復(fù)不諱于嫌名,悉存之于古典。如聞近日因其家諱,致忤物情。后內(nèi)外臣僚三代名字只得私諱,州府長吏不

得令人于客次牓列;新授職官除三省、御史臺五品、文班四品、武班三品以上許準式奏改,其余不在請改之限?!?
景佑二年七月十一日,流內(nèi)銓言:「選人改名,勘會過犯聞奏,降朝旨行遣,虛費文移,復(fù)恐久遠差互。欲乞今后更名者更不施行。內(nèi)有稱與尊長同名,若尊長不在仕籍,即令尊長任便改名,免本人告 名姓交加,別生偽濫?!乖t無過犯者即許改名,余依奏。
嘉佑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翰林學(xué)士、知審官院賈黯言:「伏見大理寺丞雷宋臣除太子中舍,以父名顯忠,乞回避,從其請。臣按《曲禮》曰:『不諱嫌名,不偏諱。』釋者曰:嫌名,謂聲音相近,若禹與雨、丘與蓲也;偏,謂二名不一一諱也。據(jù)律文,諸府號、官稱犯祖父、名而冒榮居之者徒一年。釋曰:府有正號,官有名稱。府號者,若父名衛(wèi),不得于諸衛(wèi)任官;或祖名安,不得任長安縣職之類。官稱者,或父名軍,不得作將軍;或祖名卿,不得為卿之類。又諸上書如奏事犯祖廟諱者杖八十,如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今按宋臣父名顯忠,而避中字,于禮所謂嫌名。臣謂既許避免,若后有如此而不避者,豈得不謂犯冒榮之律 如前代故事,東晉以王舒為會稽內(nèi)史,舒父名會,求易他郡,時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得改會為鄶,舒遂行。后又以舒子允之為會稽內(nèi)史,允之亦乞更授。詔曰:祖諱曷如王命之重。下八座詳之。給事中譙王無(忌)忘以《春秋》之義,

不以家事辭王事。《通典》:「是上之行乎下也。」夫王命之重,不得崇其私。又故事無以祖命辭命之制。唐賈曾除中書舍人,父名忠,固辭。議者以中書是曹司之名,又與曹父名音同字別,于禮無嫌。至于國朝,雖雍熙中嘗下詔,凡除官內(nèi)有家諱者,除三省、御史臺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許用式奏改,余不在此制。然推尋國初迄于近年,或小官許改,或大官不從。雖二名、嫌名而有許避者,或正犯單諱而有不許者。如建隆初慕容延釗除同平章事,以父名章,改為同中書門下二品;吳廷祚以父名璋,改為同中書門下二品;趙延進除起復(fù)云麾將軍,以父名暉,改授起復(fù)光祿大夫。天圣中著作郎王溥父名著,奉禮郎張子奭父名宗禮,以溥為大理寺丞,子奭為太祝,皆請避而許者。如淳化中畢士安父名乂林,除翰林學(xué)士;天圣中韓億父名保樞,除樞密直學(xué)士;景德中王繼英父名忠,賜推忠功臣;天禧初寇準父名湘,除襄州節(jié)度使;天圣中劉筠父名繼隆,除龍圖閣學(xué)士;近年楊偉父名自牧,為 牧使。皆曾固辭,此又雖請避而不許者。前后許與不許,系之一時,蓋由未嘗稽詳禮律,立為永制。請約雍熙詔書,自幾品官以上,每有除授,若犯父祖名諱,有奏陳者先下有司詳定。若于禮律當避者,聽改授之,余不在避免之限?!乖t太常禮院、大理寺同定奪,而言:「父、祖之名,為子孫者所不忍道。不系官品之高下,并聽回避?!顾?br />
詔凡府號、官稱犯父祖名而非嫌名及二名者,不以官品高下,并聽回避。
宣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臣僚言:「近以馬向為開封府工曹掾,自陳父名開,與府號相犯,乞回避。而本府乃奏令銜內(nèi)不書府名。昔吳中復(fù)守荊南,當帶提舉兵馬,以父名舉,乞改為提轄。神考謂朝廷官稱,難以避守臣私諱。今向之事類此,為人屈法,有虧國體。」詔別與差遣。
紹興四年四月五日,都官員外郎魏良臣言:「間有副尉陳狀名與遠祖名相犯,乞依條回避者。雖有許申請改易之文,緣近年軍功及非泛補授之人,弊幸不一,豈可臨時妄有改易 貪冒之人得以依法為奸。乞應(yīng)在籍者并不許改名?!箯闹?
干道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詔:「吏部應(yīng)文武臣轉(zhuǎn)官礙、父祖名合行寄理人,具因依給公據(jù)理作付身,更不取旨給降?!?
淳熙三年七月四日,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兼實錄院同修撰李燾言:「該轉(zhuǎn)中奉大夫,其中字犯父名。今官名有所避者往往于所授官上帶寄理字,其條貫并不該載。今臣止合帶舊官朝議大夫,更不帶寄理字?!估舨繖z準令,諸官應(yīng)稱避者擬以次官,即愿仍舊(舊)官者聽。詔依,為系侍從,仍特免帶寄理。
《 臣名諱序》:「生而制名,歿而是諱,蓋孝子因心之道,先王立禮之方。然而君所無隱,奉至尊也;臨文亦稱,存大義也。若乃畏冒榮之禁,慮上之咎「慮」下疑脫一字。,史家自變其例,連職難與之俱。理所未安,事必改

作。其或惡其聲近,特以字行,發(fā)乎智端,無所廢事。又若初不內(nèi)出,人肆凌犯,形于諧玩,深辱士風。亦有封執(zhí)沽名,矯枉傷正,是為過當,殊非中禮。至人德愛在民,久而彌劭,眾為之避,不亦韙乎!」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家諱

家諱
【宋會要】

翰林學(xué)士宋祁郊言郊:原作「祁」,據(jù)《宋史》卷二八四《宋庠傳》改。:「臣鄉(xiāng)里耆舊言:遠叔祖有與臣同名者。雖昭穆已 ,禮當回避,今改名庠?!箯闹?
張琥權(quán)三司度支副使、太常寺丞、集賢殿修撰,以避五世祖嫌名,乞改名璪,從之。
(江)[汪]洋賜進士及第,特賜名應(yīng)辰。先是,洋陳乞名與遠祖諱同音,欲改名。三省有司言:「依法,承直郎以下及出官未及二考者不許改名。」故特賜名也。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改地避諱

改地避諱
【宋會要】
宋敏求以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提舉萬壽觀公事,敏求言:「觀名犯先臣嫌名?!乖t改提舉醴泉觀。
賈易左朝散郎,改知宣州。先是,除易知壽州,以犯祖名,改知廬州。易以廬帶一路(共鈴)[兵鈐],不敢受,故有是命。
王崇拯為侍衛(wèi)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福州觀察

使,改為秦州觀察使,避祖諱也。
邊順為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忠州防御使、權(quán)主管侍衛(wèi)馬步司公事,言:「準告命,除授忠州防御使。內(nèi)忠字犯曾祖諱,合行回避?!乖t改授萊州防御使。
張鎬為左朝請郎,言:「蒙恩差主管臺州崇道觀,緣道字系犯祖名?!乖t改差江州太平觀。
孔傳右中散大夫,改差提舉建州武夷山?jīng)_佑觀。先差提舉臺州崇道觀,緣傳自陳道字系祖名,故也。
馬騭為左朝奉大夫,言:「準 ,差發(fā)遣衡州。緣本州島所管五縣內(nèi),一縣系是安仁縣,犯父名,乞?qū)m觀差遣一次?!乖t差主管臺州崇道觀。
張時義為右朝散郎,言:「蒙差通判成都府,緣時義父名成,乞別換一班差遣?!乖t與通判潼川府鮮于戩兩易其任。
歐陽懋提舉江州太平觀,改差提舉亳州明道宮。以觀字系犯曾祖名也。
王令誏新〔除〕昭慶軍承宣使、安定郡,改除崇慶軍。以令誏言昭字系高祖燕王名諱故也。
草土楊倓言:「父存中追封信王,緣父五世祖名信,慮合回避?!垢姆夂屯酢?
何捻所主管臺州崇道觀改主管建寧府(右)[佑]沖佑觀。以捻父名志 ,從其請也。
李椿新除知隆興府,言曾祖名乞避。詔改除湖南運副。
郭棐敦武郎、新差知成州,與知階州家誠之兩易。以曾祖名成,乞避故也。
余端禮朝議大夫、提舉南京鴻慶宮。以慶字犯曾祖名,乞避。詔改差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辭官避諱

辭官避諱
【宋會要】

宋慕容延釗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宋:當刪。、加同中書門下二品。以父名章故也。
吳廷(祈)[祚]樞密使,為同中書門下二品,以父名璋故也。
趙延進右龍武軍將軍、起復(fù)云麾將軍,以麾字與私(鑄)[諱]音同,改授起復(fù)光祿大夫。
晁迥以翰林學(xué)士權(quán)判吏部流內(nèi)銓、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迥以父名佺,援前詔上言,遂換其任。
王溥為秘書省著作佐郎,言:「父名著,乞改授大理寺丞?!箯闹?。
張子奭為太常寺奉禮郎,言:「父名宗禮,乞換一官?!顾鞊Q太祝。
薛奎為參知政事,上言:「蒙恩授金紫光祿大夫,光字是先臣名,愿守舊階?!乖t可,仍賜推忠佐理功臣。
徐處仁以資政殿學(xué)士新知青州,改除端明殿學(xué)士。以處仁自陳避祖諱故也。
謝克家新除翰林學(xué)士,詔以為述古殿直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初,克家除翰林學(xué)士,以知制誥犯祖諱,有詔權(quán)不系知制誥三字??思已宰孀跁r,翰林學(xué)士若兼領(lǐng)他官,止與職名同。元豐官制既行,專典內(nèi)制,則必帶知制誥三字,此不易之制也,詎可緣微臣輕有改革 乞除一宮觀故也。
張俊新除樞密使,以樞使稱呼??∽躁惛该埽蚧乇芄室?。
詹猷新差主管官告院,猷言:「高祖名告字,乞易一般差遣?!乖t與新監(jiān)進奏院胡涓兩易其任。
祝師龍詔新主管臺州崇道觀,

改差主管建州武夷山?jīng)_佑觀。以師龍自陳道字系父名也。
董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改差提舉臺州崇道觀。以避祖名有請也。
沈該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言:「準 差提舉編修玉牒所,緣舉字系曾祖名,合行避免?!乖t改作提領(lǐng)。
湯思退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言:「被旨差提舉(寶)[實]錄院詳定一司 令所,緣舉字系父名,合行避免?!乖t改作提領(lǐng)。
朱倬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詔改提舉《三朝國史》。先是,倬提舉修《三朝國史》。緣修字系祖名,乞避免故也。
周葵為參知政事,詔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以祖諱密,乞避。除事關(guān)本院外,并免系銜。
王剛中為敷文閣直學(xué)士,以除翰林學(xué)士官稱首系祖名,詔改除禮部尚書。
張永年為右朝請大夫,以繳進父閣遺文,授直秘閣。緣犯父名,請避。繼被論列,該赦,許令復(fù)職,乞以職名易一近下差遣。從之。
梁克家為右丞相,以《國朝中興會要》書成,轉(zhuǎn)左銀青光祿大夫。內(nèi)光字犯父名,詔回授施行。又觀文殿學(xué)士、宣奉大夫、新授醴泉觀使兼侍讀克家言:「叨恩遷三官,內(nèi)有光字系先臣名,當避?!乖t用舊官系銜。
樓鑰以太府寺丞除太常博士,以常字犯曾祖名,乞避。詔依舊太府寺丞。
奚商衡宣教郎、樞密院編修官、除太常丞,以祖名丞,乞避。詔改除太常博士。
施師點新除簽書樞密院事、加食實封,緣實字犯父名,乞?qū)嬅狻Tt免系銜。
羅點朝散郎、新除起居舍人,以起字犯曾祖名,乞避。詔改除太常

少卿。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犯諱

犯諱
【宋會要】

李評任成(志)[忠]郎、建康府溧水縣管押巡檢,詔依斷特降一官。評祖名建,被辟輒冒居之。偶赦原,止該杖罪也。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不諱

不諱
【宋會要】
趙洙以國子司業(yè)為宗正少卿。洙父名漢卿,御史以其冒寵授官,欲糾之;執(zhí)政者舉禮文不偏諱之義,乃止。
畢士安知制誥,除翰林學(xué)士,言父名乂林,請罷新命。朝議以二名不偏諱,乃詔不避。
王繼英新授樞密使,言:「蒙賜推忠佐理功臣,其忠字與先臣名同?!乖t不避。
寇準新授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言:「臣父名湘,今州名與父諱音同,乞守舊鎮(zhèn)。」宰臣言:「景德中樞密使王繼英父名忠,而功臣有推忠號, 旨不避。況湘襄嫌名,成命已行,不可追改?!顾煸t諭之。
劉筠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授兼龍圖閣學(xué)士,上言:「臣父繼隆與兼職音同?!乖t不避。
韓億以龍圖閣(侍)[待]制授樞密直學(xué)士,上言:「父名保樞,與新授官稱同?!乖t不避。
宋(祈)[祁]為太常丞、直史館,言:「 差同修起居注,緣臣父名 。」詔更不回避。景佑五年差修起居注亦然。
李迪知徐州,刑部尚書,言:「蒙恩授戶部尚書,臣父名與戶字音同,望許且守舊官?!乖t迪除資政殿大學(xué)士,仍舊戶部尚書、知兗州,嫌名更不回避。
韓絳新除樞密副使,言:「樞字是臣祖名下一字,于禮合從避免?!乖t不許。
吳中復(fù)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新差知荊南府、充荊湖北路兵馬都鈐轄、提舉本路兵馬巡檢等事,言:「銜內(nèi)提舉字系先臣名,乞改充提轄字?!故衷t曰:「易朝廷官稱,避守臣私諱,于義未安,宜不行。」先是,中書以(忠)[中]復(fù)狀入奏請依,上特批也。
趙雄禮部尚書,言:「以韓世忠賜謚忠武,得旨差書撰碑額。臣曾祖名忠,適與世〔忠〕名謚相犯,秉筆之際,實所未安。」詔:「君前臣名臨文不諱,不許辭避?!?
史浩以少傅、保寧軍節(jié)度使、充醴泉觀使、衛(wèi)國公除少師,以先臣師仲與今來官稱適同,乞避。吏部奏:「淳熙令:諸府號、官稱犯父祖嫌名及二名偏犯者皆不避,違詔大臣合降詔不允違詔:疑誤。??勺?熙)[淳]熙令令學(xué)士降詔?!?br /> 儀制 宋會要輯稿 儀制一三 私忌

私忌
【宋會要】
太祖開寶九年九月三日,詔:「應(yīng)常參官及內(nèi)殿起居職官等自今刺史、郎中、將軍已上遇私忌,請準式(給)假一日。」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二日,詔:「文武官私忌并給假一日,忌前之夕聽還私第。」開寶 文不載編 ,然有司相沿遵用,至是降詔,遂溥及焉。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龍圖閣待制陳彭年言:「今月二十七日上太廟尊謚冊寶,前夕宿齋,其日私忌,望下禮官詳定。」太常禮院上言:「唐貞元八年,將作監(jiān)元亙攝太尉,薦饗昭德皇后廟,以私忌不受誓戒,為御史劾奏。今假寧令雖有給假一日之文,又緣《春秋》之義,不以家事辭王事。望令彭年依例宿齋。」從之。
【宋會要】
慶歷五年六月五日,詔輔臣自今私忌給假。以疆事漸寧,復(fù)舊制也。
【宋會要】
熙寧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太常禮院言:「參詳三司奏臣僚忌日諸神祠生日道場,事無稽據(jù),誠為非禮,伏乞?qū)嬃T?!箯闹?。
四年三月十八日,太常禮院言:「檢詳令 ,諸私忌給假一日,忌前之夕聽還私第。又按《禮記 祭義》曰: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親亡之日??丛敻改钢蓜t有《禮記》明文,其余親為忌,于禮無聞。今請凡子為父母、為人后者為所后父母并與依令給假。」從之。
輿服 宋會要輯稿 輿服一 大駕五副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