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官七

宋會要輯稿 作者:清·徐松


學士
【宋會要】
《職官》九《學士待制》:文明殿學士,觀文殿大學士、學士,樞密直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學士,端明殿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學士,初名宣和。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天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侍講、直閣。寶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顯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臻嚅w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敷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修撰。集賢殿、右文殿、集賢〔院〕學士。附學士、待制。
《兩朝國史志 殿學士》:觀文殿大學士、學士,資政殿大學士、端明殿大學士、學士,資望極峻,無吏守,無典掌,惟出入侍從,備顧問而已。觀文殿大學士非曾為宰相不除。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及學士并以寵輔臣之去位者。端明殿學士,惟學士久次者始除端明殿學士。明道二年,置觀文殿學士,初為文明殿學士。慶歷七年,以「文明」同真宗謚,改為紫宸殿學士。御史何郯以「紫宸」不可以為官稱,八年遂改延恩殿為觀文殿,即殿名置學士?;视釉曛么髮W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天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侍講。學士、直學士、待制皆為從官,而直閣以待文學高選,侍講以講解經(jīng)術為職。又有崇政殿說書,以士人秩卑資淺而學問可以備講說者充。龍圖閣藏太宗御集,天章閣藏真宗御集,以內(nèi)侍四人為勾當官,掌典籍、國書、珍寶、符瑞之物;典書五人,楷書

二人,裝裁匠一人。自直龍圖閣以上皆先朝所制。天章閣學士、直學士并慶歷七年置,待制天圣八年(制)[置],侍講景佑四年置,(從)[崇]政殿說書景佑元年置。
《神宗正史 職官志》觀文殿大學士從二品,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資政殿學士、端明殿學士、樞密直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閣學士并正三品,龍圖、天章、寶文閣直學士從三品,龍圖、天章、寶文閣待制從四品。掌侍從,備顧問,有所獻納,則請對或奏封。自資政殿大學士以上,非有勛績及曾任執(zhí)政官弗除。其觀文殿學士惟罷宰相者為之。舊制,昭文、史館、集賢皆置大學士,凡命相,以次遷授。而樞密直學士隸樞密院,遇朝得升殿侍立。及行官制,宰相正名,不領他職,樞密院惟都、副承旨為屬。若非領省臺寺監(jiān)職事及任外官,即視其資格乃除。龍圖、天章、寶文閣勾當官四人,以入內(nèi)侍充,掌藏祖宗文章圖籍及符瑞寶玩之物,而安像設以崇奉之。宗正所進屬籍、世譜,則歸于閣「進」下原衍一「進」字,已刪。,大禮則陳瑞物,元日、生辰契丹國賀使至則受其禮幣,設吏六。哲宗職官制同。
神宗元豐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樞密直學士、僉書樞密院事曾孝寬為端明殿學士、知河陽。端明殿學士明道二年復置,以處宋綬,訖元豐,無前執(zhí)政為之者。孝寬先以樞密直學士僉書樞密院事,遭喪在位,喪滿乃授此職。
七年七月十七日,尚書左丞王安禮為端明殿學士、知江寧府。僉書樞

密院事為端明殿學士自曾孝寬始,執(zhí)政為之自安禮始。
徽宗元符三年未改元十月三日,輔臣奏永興軍闕守,上命除翰林學士承旨蔡京。韓忠彥曰:「京雖嘗除兩學士,緣河東與長安不同,兼京罪狀已露,欲只與端明。」上曰:「善?!乖荚唬骸妇┲?,天下所同欲,今圣意如此,幸甚!」上云:「朕初不主之,近日陳瓘有言,因得其交通近習之狀?!故侨赵t京為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
政和四年八月三日,詔改端明殿學士為延康殿學士,恩數(shù)品秩并依舊。
十月二十四日,樞密院言:「河北西路提舉保甲司踏逐到保義郎陳寶文堪充洺州雞澤、曲周縣巡檢,準都省札子,新差權發(fā)遣隆德府?!雇鯇佔啵骸赋挤劚菹绿匾匝涌怠⑹龉哦氐钜讓W士名,以寵賜近(日)[臣]。然四方之人多有以此自名而名物者。臣愿悉詔改之, 所以尊禁殿、別官名?!乖t:「陳寶文改名寶如,有似此之類并當令易?!?
哲宗元佑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翰林學士、知制誥蘇(輒)[轍]奏:「《神宗皇帝御制集》凡著錄九百三十五篇,為九十卷,目錄五卷。內(nèi)四十卷皆賜中書密院及邊臣手札,言攻守秘計,先被旨錄為別集,不許頒行。仍制集序一篇,以紀盛德,發(fā)明大訓。臣竊見祖宗御書皆于西清建重屋,號龍圖、天章、寶文閣,以藏其書,為不朽計。又(劾)[刻]板模印,遍賜貴近。欲乞降付三省,以故事施行?!乖t《御集》于寶文閣收藏。
徽宗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詔增置寶文

閣、顯(模)[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
哲宗元符元年二月十八日,知樞密院事曾布言:「恭惟
神宗皇宗圣學高明,出于天縱,中外之議謂宜卜日相地建延閣,為一代圖書之府?!褂謾喟l(fā)遣提舉河東路常平等事鄧洵仁言:「伏見祖宗朝置龍圖、天章、寶文閣,以藏列圣御制述作。況自陛下紹隆丕烈,遹明先志,而寶宇未新,徽名未揭。伏望明詔有司祗循舊章,亟加營建?!乖t令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每員撰閣名五以聞。
四月十八日,詔建閣,藏神宗皇帝御集,以「顯謨」為名。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二月九日,詔曰:「朕奉先思孝,恭己承祧。紹累圣之丕基,揚烈考之光訓。神宗皇帝神心經(jīng)緯,圣學緝熙。百度惟新,備矣有周之庶事;四方其訓,(魏)[巍]乎堯帝之成功。言則為文,昭如云漢;寶之垂世,炳若丹青。仙馭升遐,泰陵繼序。乃眷祖宗之舊,悉藏金玉之編。邃在西清,并崇華宇。爰咨邇列,俾訪遺文。鈿軸未終,云軿忽遠。肆沖人之纂紹,惟往憲之欽承。用揭嘉名,仍延俊望。詒謀有永,豈徒琬琰之并陳;與天無窮,是惟奎璧之相照。宜以『顯謨閣』為『熙明閣』,仍置學士、直學士、待制。」復顯謨舊名年月檢未得。
崇寧元年十一月十七日,詔顯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如三閣故事。
十二月六日,詔顯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序位在寶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之下。
三年六月一日,詔曰:「朕惟神考,以道御時,獨追唐虞三代之隆,振起于

千載流弊之后,制法更治,曠古無前。其肆筆成書,與六經(jīng)相表里;再詔纂集,殆無逸遺??偩徘О税儆嗥晕霓o、政事、邊機之要,藏于禁閣,揭以『顯謨』,所以丕昭圣作也。夫臣之于君,相須一體。志同道合,乃能成功。其名位之崇,當繪于原廟者,既已率循彝憲矣,仰瞻寶宇,惻然興懷。惟時功臣,宜列于此,非特若麒麟、云臺、凌煙,思著其美而已。蓋典章號令待人而行,于以著其感會之榮、奏承之績,永為天下后世臣子之勸。其熙寧、元豐功臣圖形于顯謨閣。」
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詔增置顯謨閣。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文明殿學士

文明殿學士
【宋會要】

后唐明宗置端明殿學士二員,立翰林學士之上,專(被)[備]顧問。太平興國五年,沿殿名而改,此職益重矣。觀文殿大學〔士〕、學士,殿即舊日延恩殿也。慶歷七年以「文明殿學士」稱呼。同真宗謚號,乃改名為「紫宸殿」,以冠學士之職。又以紫宸殿非人臣所可稱呼,乃以「延恩殿」更名「觀文殿」,置學士。皇佑初,又置〔大〕學士。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正月「太宗」上原衍「皇佑」二字,已刪。,以禮部侍郎程羽充文明殿學士,序立于樞密副使之下。先是,后唐明宗不知書,四方章奏令樞密副使安重誨讀之。重誨多不曉文義,宰相孔循獻議置端明殿學士二員,序立在翰林學士之上,專備顧問,以翰林學士馮道、趙鳳為之,累朝因而不改。至是因殿名改為文明殿學士,即端明殿之任也。國初立位在翰林學士之下,至是始改焉。
仁宗慶歷七年八月,參知政事宋庠言:「文明殿學士稱呼正同真宗謚號,雖久不除授,然班簿、儀品并見存。兼禁中無此殿額,其學士禮理自當罷。乞擇見今正朝或秘殿少名學士易之。」乃詔:「朕祗率先猷,參建近職,招選髦碩,咨詢話言。惟時正寢之名,冠于學士之職。題榜載易,班聯(lián)久虛。然存定著于禁廷,同尊謚于禰廟,乃眷紫宸之制,實法經(jīng)星之躔。爰重內(nèi)朝,用更新號,其改『文明殿』為『紫宸殿』「殿」下原衍「學」字,已刪。?!?
八年五月,詔:「乃者因禰宮之尊謚,涉朝寢之故名,爰官曹「爰」下疑脫一字。,并從改避。載念紫宸之制,實當

上國之崇,雖補舊員,未安禁職。惟延恩之寶構,乃集瑞之秘庭。福況所開,深嚴莫二。雖仙游之已遠,顧初制之未移。宜即清閑,用資延訪。矧先圣齋心之地,資沖人覽古之懷。仰席盛猷,載新華榜。仍建崇儒之秩,且為備問之榮。宜以舊延〔恩〕殿為觀文殿,兼改紫宸殿學士為觀文殿學士,班次依舊制?!钩跻晕拿鞯顚W士犯真宗謚,改為紫宸殿學士,以丁度為之。御史何剡以為不可為官稱而請易之。皇佑元年六月十八日,詔:「名器參設,咸有等威;廉陛相承,宜差體分。將崇明于官制,在著定于朝章。朕獲纘丕平,深惟寡昧。懼夫明不能燭,仁有未綏;緬念前王,敷求至治,莫不親近有德,尊禮老成,憲行考言,敷經(jīng)歸道。比因聽決之暇,常修(歡)[勸]講之方,召集諸儒,辯論經(jīng)籍。所延恩之別殿所:疑誤。,觀前載之秘文,榜以嘉名,置諸禁職。且為訪道之所,以延稽古之臣。猶慮哲艾之姿,嘗居臺宰之任。或因均逸,姑務親仁。備經(jīng)術之咨詢,廣政機之延訪。宜伸異數(shù),用厚常均。式昭體貌之殊,顯允股肱之重,特置觀文殿大學士,寵待舊相。今后須是曾任宰臣,乃得除授,班列俸給臨時取旨?!箷r賈昌朝由使相除右仆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觀文殿置大學士自昌朝始。三年五月,合門言請觀文殿大學士起居儀式。詔令在觀文殿學士之前,別作一行立位。其合門儀制合班儀內(nèi)高下相壓并名位,觀文殿大學士在六部尚

書之上。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徽猷閣學士直學士

徽猷閣學士直學士

徽猷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
徽宗大觀二年二月十三日,詔曰:「朕惟哲宗皇帝英文(春)[睿]武,沉巘無方,事天治人,彰善痹惡,訓迪在位,攘卻四夷,號令指麾,若揭日月。蓋自親覽庶政,一話一言,罔不儀(式)刑。神考之典故,緝熙紹復,著在簡編,與熙寧、元豐之所行相為始終。比命有司,載加裒輯,成書來上,本末粲然,誠可傳無窮、施罔極矣。若昔祖宗述作,皆有藏寶之所,參列廣內(nèi),揭為嘉名,世擇儒臣,以資訪納。今將祗率成憲,匹休前烈,則夫名以出信,不可無所考也。在《詩》有之,『君子有徽猷』。其哲宗皇帝御書建閣以『徽猷』為名,仍置學士、直學士、待制?!?
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詔增置直徽猷閣。
宣和三年五月六日,詔:「西班學士、待制員多,令中書省具名取旨?!箽J宗靖康元年八月十九日,詔:「徽猷閣直學士楊時學行醇固,諫諍有聲,請除閑職,累具懇辭,宜從其志,以厲廉退??筛某臻嚅w待制?!?br />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延康殿學士

延康殿學士
【宋會要】
高宗建炎二年二月十三日,都省言:「延康殿學士祖宗朝舊系端明殿學士,述古殿直學士舊系樞密直學士?!乖t并依舊。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保和殿學士

保和殿學士
【宋會要】

保和殿大學士、學士。初名宣和?;兆谡臀迥晁脑露娜眨P:「宣和殿初建自紹圣,中經(jīng)毀廢,其燕閑未始不居于此。近置直殿,以左、右近侍官典領,吾士大夫未有以處之。宜置新班,以彰榮近??芍眯偷顚W士,班在延康殿之下。以兩制充,聽旨除授。凡厥恩數(shù),并依延康殿學士體例施行?!?
六年四月二十四日,詔:「宣和殿學士立班敘位在翰林學士之下,諸殿學士之上。」
七年六月二日,宣和殿學士、朝議大夫蔡攸為宣和殿大學士,官敘、班聯(lián)、恩數(shù)、請給、人數(shù)等并依資政殿大學士例施行。
宣和元年二月一日,御筆:「宣和秘殿名稱已摽紀元號,所有見行帶領宣和殿職事,易以保和殿為名,應于班綴、敘位、雜壓、恩數(shù)等并仍舊。」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天章閣學士直學士

天章閣學士直學士
【宋會要】
神宗元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中書言:「錄事孟述古編排諸房文字,得英宗藩邸轉(zhuǎn)官文字六件。」詔送天章閣。
徽宗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詔增置天章閣。
宣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御筆:「天章閣崇奉祖宗神御,應本閣諸色祗應人,除依令許本閣官時暫抽差外,如承諸處抽差及傳宣內(nèi)降不許執(zhí)奏占留指揮,并不發(fā)遣,更不回報。」
天章閣在會慶殿西、龍圖閣之北,藏真宗御制。閣東曰 玉殿,西曰 珠殿,北曰壽昌殿,東曰嘉德殿。西曰延康殿,內(nèi)以桃花文石為流柸之所。學士、直學

士、待制、侍講。遞直侍講于邇英、延義二閣,閣在崇政殿庭廡下。
真宗天禧五年二月,修天章閣功畢,令兩街僧道具威儀,教坊作樂,奉真宗御集、御書自玉清昭應宮安于天章閣。
四月,召近臣、館閣、三司、京府官觀御書、御集于閣下,遂宴于 玉殿。時輔臣集御制三百卷,凡頌、銘、碑文十八卷,贊八卷,詩三十七卷,賜中宮歌詩手書七卷,賜皇太子歌詩箴述五卷,龍圖閣歌詩四卷,西涼殿歌詩一卷,清景書事詩二卷,宜圣殿四園歌詩三卷,(經(jīng)讀)[讀經(jīng)]史詩四卷,《維城集》三卷,奉道詩十卷,《歲時新詠》五卷,歌十五卷,詞四卷,樂章一卷,《樂府集》三卷,《樂府新詞》二卷,論述十卷,序八卷,箴七條各一卷,記文三卷,祭文、挽歌詞一卷,書十卷,正說十卷,《承華要略》二十卷,《靜居集》三卷,《法音集》七卷,《玉宸集》五卷,《春秋要言》五卷,試進士題目一卷,密表密詞六十九卷,又有《玉京集》三十卷,《授時要錄》二十四卷。又取至道元年四月訖大中祥符歲中書樞密院時政記、史館日歷、起居注善美之事,錄為《圣政記》,凡一百五十卷,并命工鏤板。又以御書石本為九十編,命中使岑守素等主其事,至是功畢焉。
仁宗天圣八年十月,詔曰:「真宗皇帝焯赫景炎,丕隆寶構,凡資禮樂之用,稽成辰象之文,俯近禁楹,創(chuàng)崇層構,榜以『天章』之美,冠于策府之名。宜建官聯(lián),并寘材彥??商刂锰煺麻w待制?!箤っ吨S、鞠詠充職。
景佑三年三月,詔以崇政殿說書賈昌朝

、
趙希言、王宗道并為天章閣侍講,比直龍圖閣,預內(nèi)殿,居班在本官上。
康定元年六月,詔天章閣侍講、諸王府宮教授自(令)[今]罷兼國子監(jiān)直講。
慶歷四年三月,以尚書金部員外郎、天章閣侍講楊安國直龍圖閣,賜三品服。宗(政)[正]丞、崇文院檢討、崇政殿說書趙師民為天章閣侍講,賜五品服。初,仁宗皇帝謂輔臣曰:「安國、師民久侍經(jīng)筵,其行義淳質(zhì),乃先朝崔遵度之比?!挂蛞园?。
七年八月,詔曰:「欽惟圣考,浚發(fā)宸文。百篇森布于寶函,三襲肇興于華閣。肆于纂紹之始,務闡師儒之隆。遂延講勸之臣,欽佇論思之益。掩玉府藏書之盛,處金門待詔之材。宜廣侍從之員,抑亦副遹追之志。特置天章閣學士,在龍圖閣學士、直學士之下?!?
皇佑三年八月十二日,知制誥、兼侍講王洙言:「景佑中詔置天章閣侍講,在本官之上,內(nèi)朝班著與直龍圖閣相次,其職儀、恩例并與帶職官同。臣昨與盧士宗并充天章閣侍講日,臣以兼直龍圖閣,即得與館閣臣僚同例,其盧士宗唯赴講筵供職外,其余三九園苑賜筵及非時宣召頒賜,并不沾預,只同不帶職人例。此蓋有司從初失于申明,恐非朝廷優(yōu)待經(jīng)術之意。乞自今天章閣侍講官如不兼帶館閣職名者,并許依直龍圖例,赴秘閣供職宿直。所冀設官典職,事體一均?!乖t天章閣侍講并依館閣臣僚例宣詔頒賜。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龍圖閣學士直學士

龍圖閣學士直學士
【宋會要】

龍圖閣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藏太宗御制、御書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內(nèi)侍三人掌之。
太宗御制、御書文集總五千一百十五卷軸冊,又有御書紈扇數(shù)十。其下列六閣:經(jīng)典閣三千三百四十一卷,史傳閣七千二百五十八卷,子書閣八千四百八十九卷,文集閣七千一百八卷,天文閣二千五百六十一卷,圖畫總七百三軸卷冊,瑞總閣奇瑞二十三,瑞木十六,眾瑞百一十三,雜寶百九十五。
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自學士以下并寓直于秘閣,每五日一員遞宿。今直閣與館職輪宿。
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真宗御龍圖閣,召近臣觀太宗御書及古今名畫,自是多召近臣觀書是閣。嘗語近臣曰:「先帝留意詞翰,朕孜孜綴緝,片幅寸紙,不敢失墜。因念古今圖籍多所散逸,購求甚難。在東宮時,惟以聚書為急,多方購求,亦甚有所得,王繼英備見其事。今已類成正本,除三館、秘閣所藏外,又于后苑及龍圖閣并留正本各及三萬余卷。朕以深資政理,莫如(術經(jīng))[經(jīng)術],故機務之暇,惟以觀書為樂焉?!?
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中,又嘗召資政殿大學士向敏中洎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及編集君臣事跡官陳從易、劉筠對,命坐,帝曰:「從易輩屢進文字,可令賦瑞雪歌、祀汾陰詩。」皆即席援筆成篇。既進,帝尤稱筠美

贍,并賜緋魚。
景德元年十月,以虞部郎中、直秘閣杜鎬為都官郎中,太常丞、秘閣校理戚綸右正言,并依舊充職,充龍圖閣待制。
二年四月,御制《龍圖閣贊》賜近臣,帝曰:「龍圖閣書屢經(jīng)讎校,最為精詳,已復傳寫一本,置后苑太清樓。朕自居藩邸,以至臨御,凡亡缺之書,購求備至。每于藏書之家借本,必令置籍出納。傳寫既畢,隨便給還,靡有損失,故奇書秘籍悉無隱焉。國學館閣經(jīng)史未有印板者,悉令刊刻。或言《三國志》乃奸雄角立之事,不當摹印。朕以為君臣善惡足為鑒戒。至于仲尼《春秋》,亦列國之事也。」
四年八月,以司封郎中、直秘閣、龍圖閣待制杜鎬為右諫議大夫、龍圖閣學士。因詔直學士班樞密直學士之下,仍少退,待制在知制誥之下,并赴內(nèi)殿起居。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以龍圖閣待制、戶部郎中、直昭文館戚綸,工部郎中、直史館陳彭年,兼充集賢殿修撰。先是,綸暨彭年尚帶館職,至是既升班序,又不欲罷其兼職,故有是命。
三月,鑄龍圖閣印,文曰「龍圖閣御書記」。
三年七月,以龍圖閣直學士杜鎬為本閣學士,班在樞密直學士之上,俸給如之。
四年八月,管勾龍圖閣殿頭譚元吉請以御制藏本閣。帝曰:「朕以制禮事神,勉于紀述,何足以垂訓?!乖壮嫉葢┱?,帝謙默不答。
六年九月,詔龍圖閣學士、直學士結銜在本官之上。初,杜鎬、陳彭年之為是職也,職在〔本〕官下,至是陳堯咨

上言,故更之。
九年十月,以大理評事、崇文院檢討馮元為太子中允、直龍圖閣,賜金紫,令預內(nèi)殿起居,班在本官之首。
慶歷八年三月,仁宗幸龍圖閣、天章閣,召宰輔洎侍臣、宗室 太宗《游藝集》、三朝瑞物、真宗幸澶州詩碑。因出手詔,訪求天下得失。 臣歸而上之,一時以為盛事也。
嘉佑七年十二月又幸,召執(zhí)政、近臣、三司副使洎臺諫官、皇子、宗室、駙馬都尉、管軍觀三圣御書。
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右宣教郎、新授直天章閣、提點佑神觀秦堪狀:「近蒙恩除前件職,欲乞敷奏,依寄理體例,止以直寶文閣系銜,庶于稱呼安便。」詔改除直龍圖閣。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敷文閣學士直學士

敷文閣學士直學士
【宋會要】
敷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舊制: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皆建閣。紹興十年,以徽宗皇帝御集成,詔特建閣,以「敷文」為名,置學士以下官,在徽猷閣之下。
高宗紹興十年五月十一日,內(nèi)降詔曰:「恭惟徽宗皇帝躬天縱之睿資,輔以日就之圣學,因而制治,修禮樂,恢學校,發(fā)揮典墳,緝熙治具,宸章奎畫,發(fā)為號令,著在簡編者,煥乎若三辰之文,麗天垂光,賁飾 物。所以貽謀立教,作為萬世,殆與《詩》、《書》相表里。將加裒輯,崇建層閣,以嚴寶藏,用傳示于永久。其閣恭以『敷文』為名。祗遹舊章,宜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以次列職,備西清之咨訪,為儒

學之華寵。其著于令?!瓜仁?,紹興初,詔修《徽宗皇帝實錄》。至十年,檢討官朱翌以徽宗圣制來上者時見一二,缺而不錄,則史官之罪也。愿詔天下,廣行搜訪,命史臣編類成秩,仿五閣之制,藏于無窮。其后吏部郎官周執(zhí)羔又言:「徽宗皇帝在位二十有六年,凡所以摛張治具、黼藻太平者靡不具。舉筆所書,作為圣經(jīng),述為義訓,詠歌記序,詔令批答,奮乎鸞龍之文。凡所以揮灑宸翰者,不知其幾。今御府之笈罔有致者,頃年特頒用詔用:疑當作「明」。,訪于四方,將加裒集,閣而藏之,條目闕逸尚多。愿詔有司廣行搜訪?!共钠湔?。至是學士院〔學〕士擬撰閣名來上,故降詔焉。
二十四年,實錄院編類御集成,凡詩百九十有五,宮詞二百,賦一,序十二,記十,碑四,策題九,文七,樂章三,挽詞二十七,雜文十五,《毛詩解》九,《論語解》二,《道德經(jīng)解》八,《南華真經(jīng)解》八,《沖虛至德真經(jīng)解》十二,《圣濟經(jīng)》十,《金箓科儀》二,政事手札千五百五十,邊機手札二百四十四,通為一百卷。至二十八年,又以《實錄》成書,凡一百五十卷。又二十九年,史院以纂修到《永佑陵迎奉錄》成,皆進御畢,并藏于秘閣。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觀文殿學士

觀文殿學士
【宋會要】

神宗熙寧四年九月十八日,吏部侍郎、知鄧州韓絳為觀文殿學士。觀文殿大學士皇佑元年置,以授賈昌朝。自是嘗任宰相者出,必為大學士。絳自宣撫陜西、河東得罪,罷守本官。是歲,用明堂赦授觀文殿學士。宰相不為大學士自絳始。
七年四月十九日,禮部侍郎、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王安石罷為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仍詔出入如二府儀,大朝會綴中書門下班,自是遂為故事。
五月三日,知熙州、資政殿學士、左諫議大夫王韶為觀文殿學士、禮部侍郎,仍兼端明殿、龍圖閣學士。上以韶收復熙河(工)[功],故雖未歷二府,特旌寵之。
元豐三年九月十六日,知河南府、翰林侍讀學士、給事中王陶為正議大夫、觀文殿學士。陶東宮舊臣,出于異恩。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寶文閣學士

寶文閣學士
【宋會要】
寶文閣在天章閣東西序,群玉、 珠之殿次北,即寶文閣。舊曰「壽昌」,慶歷初改今名。學士、直學士。自學士以下恩數(shù)寓直并如龍圖、天章閣。
嘉佑八年英宗即位未改元八月十二日,詔以仁宗御書藏寶文閣,命翰林學士王珪撰記立石。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未改元五月二十八日,詔曰:「昔我藝祖,神武不殺,誕昌寶祚;太宗修文德,以光大業(yè);真宗崇儒術,以承休命;仁宗善繼謨烈,化成治定。咸有述作,煥乎簡編,河漢昭回,奎(辟)[璧]相照。乃規(guī)層

構,邃在西清。憲上帝藏書之府,章累朝稽古之盛。并揭嘉名,以登俊望。俾服凝嚴之職,因為咨訪之地,誠圣哲之遠業(yè)、熙洽之高致也。仁祖升遐,先皇纂御。首命近列,論次遺文。鈿軸寶函,未翻錄「未」下疑脫一字。,白云紫氣,遽遂上賓。今告畢功,甫將安奉。大訓九歌之重,垂世共長;廣內(nèi)秘室之藏,貽謀無極。祗循故事,遹成先志,寶文閣宜置學士、直學士、待制,著于令」。
六月十一日,詔寶文閣學士中謝支賜并依龍圖閣學士、直學士例?!端问贰罚河⒆谟鶗接趯毼拈w。學士治平四年初置,以呂公著兼。直學士治平四年初置,以邵必為之。(侍)[待]制治平四年初置。元佑官品令,學士正三品,直學士從三品。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樞密直學士

樞密直學士
【宋會要】

樞密直學士與文明殿學士并掌侍從,備顧問應對。崇德殿受朝,則升以侍立。日會于樞密院,廳事在宣徽院。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八月,詔曰:「宥密之地,出處深嚴;論思之臣,踐揚清要。雖素由于謹簡,尚未立于定員。矧侍從材難,軒墀望峻。在選賢之攸重,宜著位之有常。樞密直學士自今以六員為〔額〕。」梁置崇政判官,又改直崇政殿。后唐同光中,置樞密直學士一人。國朝無定員,班次翰林學士。是歲工部侍郎薛映知并州得對,自陳援張詠、張秉例,得預近職。真宗以員數(shù)問宰臣王旦,旦曰:「近朝止置兩員,今已九員?!沟墼唬骸赣城沂诖寺殹!棺源说蹏L為定限也。
徽宗政和四年八月三日,詔改樞密直學士為述古殿直學士,恩數(shù)品秩并依舊。
十月二十四日,以樞密院言四方之人有以「延康」、「述古」、「寶文」等名目而名物者,詔悉改之。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資政殿學士

資政殿學士
【宋會要】

資政殿大學士、學士。殿在龍圖閣之東序。真宗景德二年四月,以參知政事王欽若為資政殿學士,在翰林學士之下,侍讀學士之上,余依學士例。先是,欽若再表求罷政,繼以面請,故特置是職以寵之。五月,欽若赴職,宴近臣于秘閣,賜欽若七言詩,令屬和,自是令寓直于秘閣。十月,以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班在文明殿學士之下,翰林學士承旨之上。赴上日,賜會于秘閣,近臣畢集。翌日,又會館閣群臣于秘閣。欽若以自求罷免,恥在翰林學士之下,真宗為除大學士以優(yōu)之。
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以尚書右丞、兼秘書監(jiān)向敏中為工部尚書,充資政殿大學士,待制預焉。真宗作五言六韻詩一首賜之。
天禧四年十月,以太子太保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仍令日赴資善堂,侍皇太子講誦。
十二月,以資政殿大學士、太子太保王欽若為司空,職如故。欽若先奉詔侍東宮講誦,至是以輔臣兼領三少,品序非便,表求換秩,乃有是命。
仁宗康定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右正言梁適言:「資政殿大學士之職比來除授太濫,請遵先朝故事,定以員數(shù)。」詔:「自今大學士置兩員,學士三員,不得近臣陳乞?!?
慶歷元年十二月,詔資政殿大學士自今定置兩員,學士三員。
皇佑四年八月十七日,新知汝州、資政殿學士吳育言:「以疾乞盡落學士之職,只守本官,權領

西京留司御史臺。」仁宗曰:「聞吳育以力學損心,以成此疾。且育文行可以為人之師表,方欲召歸講席,以備顧問,而忽有此請,宜特從之?!褂衷唬骸溉糁故乇竟伲瑒t俸入差減。可特授集賢院學士,以就全給?!乖壮嫉葘υ唬骸副菹轮睿?,亦足以勵孤陋澆浮之輩。天下聞之,孰不改觀 」
神宗元豐三年九月十六日,知汝州、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龍圖閣學士、右諫議大夫韓維,寶文閣學士、右諫議大夫、兼侍讀陳薦,并為諫議大夫、資政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及學士并以寵輔臣之去位者,維、薦皆東宮舊臣,故特有此授。
二十七日,詔嘗任翰林學士除資政殿學士以上更不別兼學士。
欽宗靖康元年五月二日,詔:「資政殿大學士、中大夫、提舉龍德宮王易簡為系東宮講讀官,其請給、人從、恩數(shù)并依僉書樞密院例?!?
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四日,呂頤浩除資政殿大學士,充江浙〔制〕置使,兼知鎮(zhèn)江府。先是,黃巘善欲除頤浩資政殿學士,上以資政非前執(zhí)政恩數(shù),與從官等,特除大學士。
四年五月十四日,宰執(zhí)進呈參知政事王绹乞退文字,御批除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上曰:「王绹醇儒,嘗為朕宮僚,事朕終始如一。丐章丐罷上「丐」字疑誤。,不欲遠去,故有此處?!埂卜丁匙谝唬骸腹适拢阂褔L任資政殿學士而除執(zhí)政,若不以罪去,則必進職?!股夏肆畛髮W士。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東宮官

東宮官
【宋會要】

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賓客、詹事、左、右庶子、中允、中舍、諭德、贊善、洗馬、家令、率更令,皆緣舊制除授而無職司。惟建儲闈,即置三少、賓客、詹事、庶子、諭德、中舍、舍人,并他官兼充天頭原批:「寄案《大典》卷二萬二千四百二十三引《四朝志》云:宋朝東宮官有左、右諭德,建儲即置,否則闕。仁宗、神宗、欽宗升儲,皆置二人。并他官兼。干道置一人,惟除左,不除右?!队罉反蟮洹肪矶偃?,又卷六千一百三十三?!?。其左、右春坊并鑄印,置吏員。及登位,即春坊司亦省去,其勾當左、右春坊、太子宮都監(jiān)、祗候之名,以內(nèi)臣充者亦省。以上《國朝會要》。
《兩朝國史志》東宮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賓客、詹事、左庶子、左諭德、右庶子、右諭德、舍人、侍讀、侍講。國朝之制,每儲闈之建,隨宜置官,以備僚癡。然無定員,亦不備設,并以他官兼領。凡非國朝嘗所置者,今皆不著焉?!独m(xù)國朝會要》。
仁宗升儲,置三少各一人,賓客三人,詹事二人,左、右庶子、諭德、舍人各一人,以宰相、近臣兼充。又以內(nèi)臣為左、右春坊謁者,勾當左、右春坊、太子宮都監(jiān)、祗候。神宗升儲,置太子詹事二人,左、右庶子、諭德、舍人、侍讀、侍講各一人,以內(nèi)臣為管勾左、右春坊事、左、右春坊謁者、皇太子宮祗候。英宗及神宗為皇太子,并置伴讀一人,說書二人,又以內(nèi)臣為提舉并管勾當焉。同上,同上。
太宗至道元年八月,以左諫議大夫楊徽之兼太子左庶子,右諫議大夫畢士安兼右庶子,并為開封府判官?!秶瘯贰S忠岳舨渴汤?、兼秘書監(jiān)李至為尚書左丞,給事中李沆為禮部侍郎,并兼太子賓客,見皇太子如

師傅之禮按「師傅」上原衍一「師」字,今刪。。兵部郎中喬維岳兼左諭德,水部郎中楊礪兼右諭德,司封員外郎、直昭文館夏侯嶠兼中舍,并為開封府推官。壽王府內(nèi)知客王繼英為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謁者。謁者本內(nèi)侍之職,東宮無此名,只有太子通事舍人。今繼英以士人為謁者之職,天禧中亦承此,蓋有司之失也?!秶瘯贰?
是月,又以內(nèi)殿直都知劉謙為西頭供奉官、充皇太子宮親衛(wèi)都知,親事官軍使王隱充皇太子宮親衛(wèi)指揮使,各賜腰帶、公服、絹百疋、銀二百兩。
真宗天禧二年九月,以殿前散員左第一班都知趙榮為西頭供奉官、親衛(wèi)都知,《國朝會要》?;侍訉m祗候、供奉官郭承慶為左清道率府率,殿直夏元亨為右監(jiān)門衛(wèi)率府副率,并兼春坊謁者?!秶瘯?。
十月,以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王(曉)[曙]為給事中、兼太子賓客。
三年四月,詔太子左庶子張士遜等每遇皇太子隨駕出入,許依內(nèi)殿起居例,綴班祗候。《國朝會要》。
四年八月十一日,以右諫議大夫、兼太子左庶子張士遜兼太子賓客,充樞密直學士;戶部員外郎、兼右諭德魯宗道直龍圖閣、兼左諭德,賜金紫;太常丞、直龍圖閣馮元為左正言、兼右諭德,直閣如故。同上,同上。
十三日,詔應兼東宮官僚并依內(nèi)殿起居職位次序。
十一月二十一日,參知政事任中正、樞密副使錢惟演、參知政事王曾并兼太子賓客,又以工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林特兼太子詹事,樞密直學士、兼太子賓客張士遜兼太子

詹事。同上。翰林學士、兼太子舍人晏殊為太子左庶子,職位并如故。《國朝會要》。執(zhí)政兼東宮官自中正等始也。
十二月二十三日,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謂兼太子少師,樞密使、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馮拯兼少傅,曹利用兼少保,宰臣兼東宮官自謂始也。
《哲宗正史 職官志》: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賓客、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諭德、侍讀、侍講、中舍、舍人、左、右衛(wèi)、司御、清道、監(jiān)門、內(nèi)率府率、副率為東宮官職?!独m(xù)國朝會要》。
徽宗政和四年三月十六日,詔:「皇長子可以來春出閣,立為皇太子。其建宮室、設官屬與儀物制度,宜令有司討論典故以聞?!?
五年二月七日,皇太子上表言:「自昔東宮建司設局,張官置吏,考其職事,實無毫末。應東宮官吏乞不必具備,諸司庶局頗令兼攝?!箯闹T斠娀侍娱T。
十四日,以翰林學士承旨強淵明、翰林學士劉炳并為賓客,中書舍人蔡靖、陳邦光并為詹事,秘書監(jiān)李詩為左庶子、兼侍講,秘書少監(jiān)蘇燁為左諭德,燁舊名犯皇太子名,改今名。太常少卿葛次仲為右諭德,國子司業(yè)曾懋、殿中侍御史華寔并為舍人,知入內(nèi)內(nèi)侍省楊震、董愨提舉左、右春坊事,內(nèi)侍楊容機、黎景年、全淵、張彥卿、周珣、王若沖、王珂管勾左、右春坊事,劉淵為家令,皇甫僅為承受。
十五日,皇太子上表乞?qū)m僚以下不稱臣,從之。
四月二十四日,秘書監(jiān)、兼太子左庶子李詩言:「皇太子讀史有不足知者,置之勿

讀?!乖t令東宮講讀官罷讀史,專一導以經(jīng)術。詳見皇太子門。同上,同上。
九月十九日,太子家令劉淵罷,以梁平代之。
六年四月九日,劉炳除宣和殿學士、提舉醴泉觀,依舊帶東宮官。
十三日,以禮部尚書白時中、刑部尚書慕容彥逢并兼太子賓客,除給事中方會、尚書吏部侍郎劉煥并兼太子詹事,起居舍人賈安宅兼太子舍人?!独m(xù)國朝會要》續(xù)國朝會要:原文簡稱「續(xù)」,今補齊。下文數(shù)處《干道會要》或標「干」或標「干道」,今一例補足。。內(nèi)符寶郎馮楊為家令。
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以起居郎李彌大、起居舍人趙野并兼太子舍人?!独m(xù)國朝會要》。
四月二十一日,以秘書少監(jiān)柯棐兼太子舍人。同上,同上。
二十五日,以國子司業(yè)魏憲兼太子舍人。同上,同上。
九月十七日,皇太子上表言:「諸王府侍讀已改為贊讀,今本府學官獨稱侍讀,于義未安,乞改正?!乖t不允。
八年,劉煥、方會罷,以左庶子李詩、右庶子耿南仲為詹事?!独m(xù)國朝會要》。
宣和元年三月四日,皇太子奏:「本府舊有舍人二員,撰述章表文字。今來久闕,欲乞特差官二員兼領上件職事。兼本府舍人自來止是五日一次到府,若差見在職事官,即于本職亦不廢事?!乖t差秘書監(jiān)王易簡、秘書少監(jiān)曾懋并兼太子舍人。同上,同上。
七月十八日,皇太子奏:「本府講讀官李詩、耿南仲在府五年,除講過《論語》外,今講讀過《御解道德經(jīng)》并《孟子》及嘉言善行一千六百二十七事,裨益實多,未曾陳乞推恩。李詩、耿南仲并系待制,乞自宸衷指揮?!乖t并除直學士。
九月二十八日,以國子司業(yè)程振兼太子舍人?!独m(xù)國朝會要》
六年十二月一日,皇太子

奏:「昨奉旨,令本府學官李詩、耿南仲讀《前漢書》,今已畢,欲接續(xù)讀《后漢書》?!箯闹?。
政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東宮官罷讀史。后復讀史指揮檢未獲。
欽宗靖康元年五月二日,秘書省著作佐郎晁說之為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左諭德。
同日,詔:「資政殿大學士、中大夫、提舉龍德宮王易簡為系東宮講讀官,其請給、人從、恩數(shù)并依簽書樞密院例?!?
六月二十九日,以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左諭德晁說之為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國子司業(yè)黎確兼太子左諭德,侯棲筠兼太子右諭德天頭原批:「原注:以上《續(xù)國朝會要》、《中興會要》無此。寄案徐輯有左、右坊一門,凡卷內(nèi)注《大典》卷六千一百三十三者皆是,今并?!洞蟮洹肪矶偃?,又卷六千一百三十三?!?。
九月十六日,以尚書工部侍郎何昌言兼太子詹事。
孝宗干道元年八月九日,詔皇子壬立為皇太子,其宮室、官屬、儀物制度并令有司討論典禮以聞。
十一日,詔中書舍人蔣芾、起居郎魏杞并兼太子詹事。
九月六日,詔宗正少卿邵知柔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讀此處旁批:「寄按《大典》卷七千六百八十七同。。尚書禮部員外郎汪大猷兼太子左諭德、兼太子侍講。《干道會要》。
七日,詔太子詹事每遇東宮講讀日并往陪侍。
九日,皇太子言:「得旨,邵知柔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讀,汪大猷兼太子諭德、兼太子侍講者。伏念臣冒處儲闈,方資學術,雖圣恩隆厚,肇新宮癡之名;而位號尊崇,幾僭經(jīng)筵之秩。仰冀宸衷之洞照,俾仍王邸之舊稱,庶穆公言,亦安私義。所有侍讀、侍講官名,乞賜改正?!乖t:「東宮講讀官稱自有故事,所請不允?!埂陡傻罆?。
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詔給事中魏杞兼太子詹事。
三月二十一日,

宰執(zhí)進呈東宮講讀官已講《孟子》徹章,請別講書目。上曰:「可令講《尚書》,治國之道莫先于此,君臣更相警戒,無非日所行事。朕每無事,必看數(shù)篇?!?
四月十一日,執(zhí)政進呈太子春坊奏:「講《孟子》徹章,官屬乞行推賞?!股显唬骸缚梢劳醺w例?!埂陡傻罆?。記得兵士輩只是犒設。汪(徹)[澈]等奏曰:「官屬減磨勘二年,兵士犒設,只是王府例,東宮乞別立賞格?!股显唬弧噶罹呷藬?shù),將量與賞?!?
五月十五日,詔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
十月二十一日,詔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左諭德汪大猷兼太子侍講?!陡傻罆贰?
七年二月八日,詔:「皇第三子惇立為皇太子,其官屬、儀物制度并令有司討論典禮以聞?!?
二十一日,皇太子府言:「本府承受官一員,主管左、右春坊事二員,同主管左、右春坊事二員,得旨就改差外,其元差指使、宅案司、客司、袍笏書表司、楷書直省官、親事輦官、入內(nèi)院子、守闕入內(nèi)院子、教駿、廚子、翰林司、儀鸞司兵級,亦乞就行改差祗應?!箯闹??!陡傻罆?。
三月八日,詔敷文閣直學士王十朋、敷文閣待制陳良翰并除太子詹事,秘書省著作佐郎劉焞除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先是,二月十三日,宰執(zhí)進呈,上曰:「劉焞兼侍讀,李彥穎卻兼侍講可也?!埂灿荨吃饰淖嘣唬骸咐顝┓f既兼左諭德,以侍講無人,并令兼之?!股显唬骸甘讨v可別選人充代。」因奏曰:「劉焞久在館閣,以拘資格,除郎不行。乞稍遷擢,以重官僚之選。」上曰:「郎官外更有何官可遷 」允文奏曰:「國子司業(yè)見闕,緣隆興指揮不許與祭酒并除。」上曰:「司業(yè)乃祭酒之貳,并置何妨,可特除國子司

業(yè)?!?
十三日,詔監(jiān)察御史劉季裴除將作監(jiān)、兼太子侍講。
十八日,詔起居郎莫濟兼太子左庶子,起居舍人李彥穎兼太子左諭德?!陡傻罆贰?
四月九日,詔:「太子詹事、庶子、諭德除假日外,并輪日入宮,依時出,仍隨日供故事?!股现^宰執(zhí)曰:「太子詹事既無職事,可輪日入宮,依時出?!沽嚎思易嘣唬骸赋v讀官外,庶子、諭德亦無事?!股显唬骸概c詹事通輪可?!箍思矣肿啵骸改獫裼喨展┕适拢员慊侍佑^覽。」上曰:「甚善?!雇?。
十三日,禮部太常寺言:「討論東宮問講并節(jié)朔賀慶、謝辭禮儀下項:一、宮僚講讀,無已行故事,當依仿講筵,少殺其禮。每遇講讀,詹事以下至講讀官上堂,并用賓禮參見,依官職序座。皇太子正席,講讀官迭起,如延英儀。講罷,復位。一、節(jié)朔典故有東宮受賀儀,承唐舊制,難以引用。契勘昕朝每遇元正、冬至等節(jié)并不受朝,止是宰臣以下拜表稱賀;其朔望日多是得旨,特免朝參。今來東宮節(jié)朔且仿昕朝禮例,不受宮僚參賀;或元正、冬至日,詹事以下箋賀。一、謝辭初如常見之禮,后離位致詞,復位,拜,就座;茶湯罷,退。一、詹事初上,參見皇太子,拜,皇太子答拜;庶子等初上,參見皇太子,受拜。庶子、諭德及講讀官雖有坐受之禮,止是《五禮新儀》所載;兼日逐致拜之禮近例皆已不行,或遇合致拜日,更乞參酌天禧、至道年事施行。按天禧二年九月五日,左庶子張士遜等言:『臣等日詣資善堂參見皇太子,猶令升階

例拜,然后跪受。望令皇太子坐受參見?!辉t不許。至道元年,皇太子每見太子賓客,必先拜,迎送常降階及門?!共闹?
八年正月十一日,詔敷文閣學士周操試太子詹事。
二月三日,詔給事中胡沂兼太子詹事。
三月一日,太子詹事周操言皇太子講《尚書》終篇,所有接續(xù)合講經(jīng)書。詔講《周易》。
十四日,詔禮部侍郎李彥穎兼太子左庶子。《干道會要》。
四月六日,詔:「皇太子講《尚書》終篇,詹事、諭德、侍讀、侍講、承受官、左、右春坊各與轉(zhuǎn)一官,醫(yī)官、指使、宅案司等各減三年磨勘。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未有名目之人候有名目日收使。御前忠佐親事官、輦官、兵級等,依例犒設一次,仍各遞增一十貫文支給。」
五月七日,詔起居舍人劉季裴兼太子左諭德?!陡傻罆?。國子司業(yè)林光朝兼太子侍讀,將作監(jiān)陳骙兼太子侍講。
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詔起居舍人留正兼太子右諭德?!陡傻罆?。
閏正月二十五日,太子詹事李彥穎言:「臣竊窺皇太子天資簡淡,無他嗜好,進德修業(yè),固宜及時。今宮僚粗備,每遇上堂,除講讀官外,余官不過陪侍坐席,須臾而退。乞以庶子或諭德一員兼講《春秋》,《二禮》令添講一經(jīng)?!乖t令庶子、諭德輪講《禮記》。
三月三日,詔太常少卿王淮兼太子左庶子?!陡傻罆?。
六月十四日,詔秘書少監(jiān)陳骙兼太子左諭德,秘書省著作郎蕭國梁兼太子侍講,著作郎尤(柔)[袤]兼太子侍讀。
八月五日,敷文閣學士、左朝散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官)[宮]周操內(nèi)殿朝辭進對,上曰:「皇太子方賴卿

輔導,甚惜卿去。」
二十七日,詔吏部尚書李彥穎除太子詹事。
九月十一日,中書門下省言:「得旨,令庶子、諭德輪講《禮記》,今來庶子見闕?!乖t令太子侍讀兼侍講?!陡傻罆贰?
八年九月二十七日,詔權吏部尚書胡沂兼太子詹事,尚書禮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兼侍講李彥穎除太子詹事?!陡傻罆?。
十月二十八日,詔國子司業(yè)戴幾先兼太子左庶子,起居郎趙梓中兼太子左諭德,起居舍人趙師訓兼太子侍講。
十一月二十四日,詔起居郎劉季裴兼太子左庶子,起居舍人留正兼太子左諭德,《干道會要》。秘書少監(jiān)陳骙兼太子侍講。
十二月十七日,詔中書舍人王淮兼太子詹事,起居宋延祖兼太子侍讀「居」下疑有脫字。,軍器監(jiān)蕭燧兼太子左諭德,《干道會要》。軍器少監(jiān)薛元鼎兼太子侍講。
淳熙元年七月二十一日,以吏部尚書李彥穎依舊兼太子詹事,起居舍人范仲苞兼太子侍讀。
十月四日,以宗正少卿沈樞兼太子左庶子。
十一月十七日,以軍器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薛元鼎改兼太子侍讀,秘書省著作郎木待問兼太子侍講。先是,以待問兼權太子侍讀,既而待問言:「國朝典故,東宮官僚皆以他官兼領,其太子侍讀序位在侍講之上,并視本職高下差。今元鼎以軍器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待問以著作郎兼權(待)[侍]讀,質(zhì)之典故,班次序位有所未安。」故從其請。
十二月八日,以兵部侍郎沈樞兼太子詹事,宗正少卿程叔達兼太子左庶子。
二年正月五日,翰林學

士、兼太子詹事王淮等言:「東宮講《周易》徹章,欲接續(xù)講《春秋左氏傳》?!箯闹?。
三月四日,以秘書省著作郎木待問兼權太子侍讀,秘書省著作佐郎鄭僑兼權太子侍講。
五日,以國子司業(yè)蕭燧兼太子左諭德。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為起居郎,亦兼。
四月二十九日,以秘書省著作佐郎楊恂兼權太子侍讀。
六月四日,以權吏部侍郎沈樞兼太子詹事。
閏九月六日,以入內(nèi)內(nèi)侍省東頭供奉官楊端友主管左、右春坊。
十月十八日,以兵部侍郎周必大兼太子詹事。十二月二十五日,除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依舊兼。
三年三月十六日,詔:「東宮見闕侍讀,令蕭燧權講《春秋》?!?
九月二十一日,以國子祭酒林光朝兼太子侍讀,刑部員外郎閻蒼舒兼太子侍講。十二月十二日,光朝兼左諭德。
十二月十二日,以吏部員外郎鄭伯熊兼太子侍讀。
四年三月十六日,以秘書監(jiān)陳骙兼太子左諭德。九月十二日,兼左庶子。
八月一日,以從義郎、合門舍人應材兼同主管左、右春坊。
九月十二日,以起居郎薛元鼎兼太子左諭德。
十月二十六日,以成忠郎、合門祗候黃夷行兼同主管左、右春坊。
五年三月十七日,以司農(nóng)少卿戴幾先兼太子左諭德,吏部員外郎閻蒼舒兼太子侍讀,秘書省著作佐郎鄭鑒兼太子侍講。
七月二日,以秘書省著作郎木待問兼太子侍講。
九月三十日,以入內(nèi)內(nèi)待省東頭供奉官藍介主管左、右春坊。
六年三月六日;以太常少卿戴幾先兼太子左

庶子,宗正少卿閻蒼舒兼太子左諭德,起居舍人木待問兼太子侍讀,戶部員外郎何耕兼太子侍講。
二十二日,宰執(zhí)言:「皇太子宮講《禮記》終篇,欲接續(xù)講《周禮》?!股显唬骸浮吨芏Y》周公致太平之書,不可不講?!?
四月九日,以吏部侍郎閻蒼舒兼太子左庶子,太常少卿戴幾先兼太子右庶子。
十一月二十二日,以秘書少監(jiān)施師點兼太子左諭德。
七年五月二十日,以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閻蒼舒兼太子詹事。
六月十四日,以秘書少監(jiān)施師點兼太子右庶子,起居郎木待問兼太子左諭德,國子司業(yè)何耕兼太子侍讀,吏部員外郎趙汝愚兼太子侍講。
九月二十日,以中書舍人施師點兼太子左庶子。
八年三月二十八日,以吏部侍郎趙汝愚兼太子右庶子,仍講《春秋》。
七月二十五日,以武德大夫、文州刺史、合門舍人譙熙載兼同主管左、右春坊。
九月二十七日,以給事中施師點兼太子詹事,中書舍人木待問兼太子左庶子。
十月十一日,皇太子宮講堂狀:「本宮見講《周禮》,系左、右庶子二員輪講,及讀《唐鑒》。所有《春秋》舊系侍講職事,今見闕官?!乖t差起居舍人詹儀之兼。
十二月四日,以太常少卿余端禮兼太子侍讀。
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以中大夫木待問兼太子詹事。
八月十四日,以中書舍人葛邲兼太子左庶子。
九月七日,皇太子宮講堂狀,欲讀《陸贄奏議》,從之。
十二月十五日,以起居郎詹儀之兼太子左

諭德,宗正少卿史彌大兼太子侍講。
十年二月六日,以中書舍人葛邲兼太子詹事,吏部侍郎詹儀之兼太子左庶子。十一年四月,除給事中,仍兼。
四月十五日,以兵部侍郎余端禮兼太子詹事,秘書少監(jiān)沈揆兼太子左諭德,將作監(jiān)蔣繼周兼太子侍讀。
八月十三日,詔:「皇太子宮講堂見講《周禮》外,庶子、諭德更輪講《尚書》。」
十月三日,以宗正少卿史彌大兼太子侍讀,吏部尚書尤袤兼太子侍講。
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以武功郎、合門舍人、皇太子宮兼同主管左、右春坊譙熙載再任。
十一月二十二日,以武德郎、合門舍人姜特立充皇太子宮左、右春坊。
十二月二十五日,以中書舍人史彌大兼太子左庶子。
十二年正月四日,以轉(zhuǎn)歸吏部使臣賈惟清特取充入內(nèi)省職名,充皇太子宮主管左、右春坊事。
二十日,以右司郎中尤袤兼太子侍講。
二十五日,皇太子宮講堂狀:「照會皇太子上堂《周禮》今已終篇,六經(jīng)并已講畢,目今諭德再講《尚書》。今來侍講合講是何經(jīng)書 」詔令講《毛詩》。
二月四日,以權禮部侍郎史彌大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讀。
五月十二日,以吏部侍郎余端禮兼太子詹事。
八月八日,以尚書吏部郎中楊萬里兼太子侍讀。
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子宮講堂狀,皇太子讀《陸贄奏議》終篇,詔令讀《三朝寶訓》。
十四年五月二日,詔武功大夫、文州刺史、合門舍人、皇太子宮兼同主管左、右春坊事譙熙載

候今任滿日特令再任。
二十五日,以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尤袤兼太子左諭德,尚書禮部員外郎鄭僑兼太子侍講。
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以起居郎胡晉臣兼太子左諭德,起居舍人鄭僑兼太子侍讀,戶部員外羅點兼太子侍講。
五月十八日,以內(nèi)侍張彥臣罷聽喚上名,與散祗候,特充差皇太子宮主管左、右春坊事。
七月三日,以宗正少卿吳博古兼太子左諭德。
十月十九日,以中書舍人鄭僑兼太子左庶子。

元佑六年七月六日,三省言:「張方平元系宣徽南院使、檢校太傅、太子少師致仕。元豐官制行,廢宣徽使。元佑三年,復制儀品恩數(shù)如舊。」詔太子太保致仕張方平依前太子太保、充宣徽南院使致仕。于是中書舍人韓川言:「臣聞宣徽使之名祖宗以寵勛臣,班資、恩數(shù)與見任執(zhí)政均,與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尤切相等,而皆未嘗令帶以致仕。且文武異列,不合混并。宣徽使武官也,太子太保文官也,豈可使官號混殽 合從改正?!乖t依前旨行下。其后方平辭免,從之。

八月二十三日,詔太常少卿、兼太子左庶子任文薦兼太子侍講侍講:原稿旁批:《大典》卷七千六百八十四作「侍讀」?!陡傻罆贰ⅰ洞蟮洹肪砹б话偃?。
九月十一日,太常少卿、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讀任文薦進對。上曰:「卿老成,輔導東宮,不必專于講讀,當博論時事,使開發(fā)聰明。」同上。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親王諸宮司

親王諸宮司
【宋會要】

親王諸宮司總諸王宮出納之事,以諸司使兼充。使闕,則置都大管勾及都監(jiān)之名,皆內(nèi)臣充。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管勾北宅所

管勾北宅所
在宣德西道北,大中祥符七年,置都大管勾南宮北宅所。景佑三年七月,徙南宮吳王院屬睦親宅,后止名管勾北宅所,以諸司使、副二人管勾?!洞蟮洹肪硪蝗f九百四十一。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宮教附諸王府官

宮教附諸王府官
【宋會要】

至道元年,以孫蠙充皇侄、皇孫教授,從新號也。時中書言:「唐文宗朝,李石奏太子有侍讀,諸王亦有,無隆殺。今皇侄、皇孫官是環(huán)衛(wèi),請以教授為名。」此蓋王宮教授設官之初也。《宋百官志》:紹興四年始復置諸王宮大、小學教授二員,隆興省其一。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諸王宮教授

諸王宮教授
【宋會要】
天圣三年,上曰:「教授非止講經(jīng),宜選履行端愨者?!?
七月,以張維翰為允弼宅教授。
四年四月,北宅教授王式為諸王府侍講。
十二月,馬程為北宅教授。《大典》卷一萬九千二百四十。

孝宗干道五年十月二十六日,詔司農(nóng)少卿李浩兼皇子恭王府直講?!洞蟮洹肪砥咔Я倬攀?
大觀二年,定王、嘉王府侍講沈錫奏:「真宗皇帝時,以張士遜為王友,命王答拜,以示賓禮。今侍讀輔翊之官,職在訓導,亦王之友傅也。可如王友例,令王答拜。」《續(xù)宋會要》?!洞蟮洹肪砥咔Я倬攀?。
【干道會要】
孝宗干道元年三月三日,詔宗正少卿魏杞兼皇子鄧王府贊讀。
九月六日,詔宗正少卿邵知柔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讀。
二年六月十五日,詔宗正少卿胡沂兼皇子慶王府贊讀。同上。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雜錄

雜錄

淳熙二年二月十七日二月:原作「二年」,今改正。,詔:「皇太子宮講《周易》終篇,詹事、庶子、諭德、侍讀、侍講、承受官、左、右春坊特與轉(zhuǎn)一官,及指使、使臣、客司、表書司楷書、直省官、諸色人兵級、講堂使臣、主管書寫文字、供檢奏報文字等祗應有勞,各得與轉(zhuǎn)一官資。余人依昨來終篇指揮施行?!?
六月二十四日,詔:「皇太子宮見差破親事(輩)[輦]官、黃皁院子、諸色人兵級等,已降指揮,祗應及七年與轉(zhuǎn)一資。其已轉(zhuǎn)資,依舊在宮祗應人,每遇再及七年,并特與一資。今后準此。」
十二月二日,詔皇太子宮官吏特減作五年轉(zhuǎn)一官。既而以主管左、右春坊事張可宗等言:「本宮官吏年勞酬賞,見依親王下指揮,六年特轉(zhuǎn)一官。今來皇太子宮比親王府事體不同,乞特與減年轉(zhuǎn)官?!构视惺窃t。
四年十月四日,詔:「皇太子宮見差破客司等,于內(nèi)更與改差三人作使臣名色,特添破本等券,放行批勘。遇有闕,從本官差取

升改?!?
六年四月二十四日,詔:「皇太子宮講《禮記》終篇,詹事、庶子、諭德、侍讀、侍講及曾任講讀官并承受官、左、右春坊指使、使臣、客司、書表司楷書、直省官、供檢奏報講堂使臣、書寫文字、諸色人兵級等各轉(zhuǎn)一官資?!?
六月二十二日,詔:「皇太子宮醫(yī)官該遇今來《禮記》終篇轉(zhuǎn)官,并特與不隔磨勘。」
九年六月二十四日,詔:「皇太子讀《唐鑒》終篇,本宮官吏、諸色人各與減二年磨勘?!?
十年七月十九日,詔:「皇太子宮主管左、右春坊系是選授,令吏部特依在內(nèi)差遣關升施行?!?
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詔:「皇太子宮講《周禮》終篇,依昨講《春秋》終篇,官屬各特轉(zhuǎn)一官資。內(nèi)礙止法人依條回授,白身人候有名目日,特作轉(zhuǎn)官資收使?!?
十三年五月十四日,詔:「皇太子讀《陸贄奏議》終篇,詹事、諭德、侍讀、侍講、左、右春坊及指使、使臣等各特轉(zhuǎn)一官資。內(nèi)礙止法人依條回授,白身人候有名目日,特作轉(zhuǎn)官資收使?!?br />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七 皇太子宮小學

皇太子宮小學
淳熙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大理正王尚之言:「乞選儒臣為東宮小學教授?!股显唬骸竿跎兄h論及此,甚不易得??捎懻摰涔剩噙x一儒臣充之。」趙雄等言:「尚之小臣,建明此事,可見清明之朝下情必達?!褂谑窃t以秘書省正字楊輔兼皇太子宮小學教授。既而宰執(zhí)進呈皇太子宮小學教授典故,上曰:「宜精擇堪任此官者?!冠w雄等言:「輔(醞)[蘊]籍儒雅,操守甚正?!顾烀o為之。
四月十五日,詔武經(jīng)大夫、成州團練使、

右領軍衛(wèi)將軍、皇太子宮兼同主管左、右春坊陳龜年以伴讀皇孫英國公《孝經(jīng)》、《論語》終篇,特與遙郡上轉(zhuǎn)行一官。
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秘書省校書郎、兼皇太子宮小學教授楊輔言:「竊見本宮講堂書寫文字陳茂實等并理五年補授進武副尉,今乞?qū)⑿W差置手分、楷書各一名,通理七年補授。仍乞?qū)⑹址指某渲鞴芪淖?,楷書充書寫文字?!箯闹?
二十八日,詔秘書省校書郎劉光祖兼皇太子宮小學教授。楊輔差知眉州,故以光祖為之。
十年正月二十七日,詔:「皇孫英國公聽讀《孟子》、《尚書》兩經(jīng)終篇,小學教授劉光祖特與轉(zhuǎn)一官,供檢主管書寫文字張師賢、蔣巨卿、張克家各減三年磨勘,引接等祗應時椿年、劉子訓、蔣曄、于忠輔、傅昌言、醫(yī)官婁杲各減二年磨勘,諸色祗應等二十六人并特支犒賞一次?!?
五月三日,詔增置小學教授一員,以秘書省著作郎何澹、校書郎鄭鍔同兼。既而以宰執(zhí)進呈皇太子宮小學闕員,上曰:「國公已長,正要得人訓導,可增置一員。」遂以澹等為之。
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皇太子宮小學教授言:「皇孫英國公聽讀《毛詩》終篇,今欲接續(xù)聽讀《周易》。」從之。教授何澹、鄭鍔各轉(zhuǎn)一官。
十二年正月二十日,以秘書省校書郎羅點兼皇太子宮小學教授。鄭鍔論罪,故以點為之。
三月一日,皇太子宮小學言:「皇孫英國公聽讀《周易》終篇,接續(xù)聽讀《禮記》。」從之。詔:「教授何澹、羅點各特轉(zhuǎn)一官,春坊譙熙載、姜特立各減三年磨勘,供檢主管書寫文字三人并各減三年磨勘,指使二人、書表客司袍笏使臣、祗應七人各減二年磨勘。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諸色祗應人并特支犒設一次。」
四月二十四日,以秘書省著作郎何澹、秘書郎羅點并兼皇孫平陽郡王府教授。
十一月十一日,詔:「皇孫平陽郡王講授《論語》終篇,教授何澹、羅點各轉(zhuǎn)一官?!裹c十二月為浙西提舉,澹十四年三月除國子司業(yè),免兼。
十三年正月九日,以秘書省著作郎高曇兼平陽郡王府教授。曇十四年二月致仕。
十四年三月二日,以秘書郎莫叔光、鄧驲兼皇孫平陽郡王府教授。
七月三日,皇孫平陽郡王府教授莫叔光、鄧驲辭免講授《孟子》終篇各特轉(zhuǎn)一官,照依所乞,各減三年磨勘。
十五年十月十六日,詔:「皇孫平陽郡王聽讀《禮記》終篇,教授莫叔光、鄧驲各特轉(zhuǎn)一官,譙熙載、姜特立、藍師古、譙令雍、張帥賢、
蔣巨卿、張克家各減三年磨勘,高鈞、吳端、馮涇、王良、傅昌祖、董致中、成元顯、李松、孫昌祖、高琦、姜文用、孫昌嗣、姚思正、王世昌、周昭各減二年磨勘。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諸色祗應人并特支犒設一次?!?
淳熙十六年二月七日,詔:「東宮官吏、諸色人、軍兵等且依舊,仍與接續(xù)放行諸般請給,限一月結局取旨?!?
二十七日,詔:「隨龍講官、承受官可各轉(zhuǎn)四官,曾任東宮講堂官各轉(zhuǎn)兩官?!?
四月十五日,吏部言:「

曾任東官講堂官得旨各轉(zhuǎn)兩官,其間有見任宰執(zhí)及礙止法人,伏乞朝廷指揮?!乖t:「見任宰執(zhí)并礙止法人并許回授。」又言:「今來承降指揮,即不該載贊讀、直講。并合取自指揮,照依東宮講堂官例,各轉(zhuǎn)兩官。礙止法人依條回授?!?
開禧三年十一月,禮部尚書史彌遠兼太子詹事,吏部侍郎趙夢極兼太子左庶子,國子祭酒戴溪兼太子侍讀。既而夢極十二月以給事中兼詹事。溪嘉定元年正月升兼太子右諭德。五月以兵部侍郎兼右庶子,八月升左庶子,三年正月除詹事。
十二月,起居郎陳希點兼太子侍講,吏部侍郎婁機兼太子左庶子,起居舍人鄒應龍兼太子左諭德。既而希點嘉定元年三月升兼侍讀,六月升兼左諭德;機嘉定元年正月升詹事;應龍嘉定元年三月升兼左庶子,八月升兼詹事。
嘉定元年三月,尚左郎中徐邦憲兼太子侍講,六月升兼侍讀。
閏四月,吏部郎官王介兼太子舍人,六月以國子司業(yè)兼侍講,三年二月以宗正少卿兼右諭德。
六月,刑部侍郎曾 兼太子詹事。
八月二十二日,觀文殿學士、提舉萬壽觀趙彥逾言:「乞令東宮講讀官每日講讀之余,將古今歷代帝王治亂事跡編成一書,分十門:一曰畏天,二曰愛民,三曰法祖宗,四曰圣孝,五曰用賢能,六曰遠小人,七曰勤儉,八曰聽言,九曰明賞罰,十曰謹邊防。實以歷代已行之事,每事釋其下,以『東宮規(guī)鑒』為名。」從之。


月,工部侍郎汪逵兼太子右庶子,起居舍人曾從龍兼太子右諭德。逵四年四月以權吏部尚書兼詹事,從龍三年正月以禮〔部〕侍郎兼左諭德,五年十月以刑部尚書兼右庶子,七年七月以禮部尚書兼詹事。
二年正月,秘閣校理留元剛兼太子舍人。三年,升兼侍讀。
三年五月,秘書省著作佐郎滕強恕兼太子侍講。四年六月升兼侍讀。
四年正月,宗正寺丞任希夷兼太子舍人。六月以秘書丞兼侍講,七年以中書舍人兼右諭德,九年十二月以工部尚書兼左庶子,十年十一月升兼詹事。
六月,秘書少監(jiān)陳武兼太子右諭德。
八月二十九日,皇太子受冊了畢,本宮官吏、諸色人、軍兵等各與一官資,礙止法人特與轉(zhuǎn)行。內(nèi)白身補進武副尉,理為年勞出職?;蛟皋D(zhuǎn)一官資收使者聽?!?
六年五月,權刑部侍郎劉爚兼太子左諭德。八年二月,以權工部尚書兼右庶子,依舊左諭德。
七年八月,起居郎李兼太子侍講。
九月,權兵部尚書黃疇若兼太子右庶子。十二月以兵部尚書兼左庶子,九年十二月升兼詹事。
八年六月,宗正少卿莊夏兼太子侍講。九年二月升兼侍讀,十二月升兼右諭德,十年十一月升兼左庶子、左諭德。
七月,禮部尚書范之柔、權工部尚書劉 并兼太子詹事。
九年二月,將作監(jiān)何剡兼太子侍講。十二年九月,以權刑部侍郎兼右諭德。
十二月,秘書少監(jiān)、兼權中書舍人黃宜兼太子侍讀。十年十

一月,以中書舍人兼右諭德。十二年二月,以工部侍郎兼右庶子。
十年三月,權兵部尚書蔡幼學兼太子詹事。
十一月,起居舍人宣繒兼太子侍讀。十二年九月,以權吏部侍郎兼左諭德。十三年三月,升兼右庶子,依舊左諭德。
十二年九月,權禮部侍郎楊汝明兼太子侍讀,司封郎中高文善兼太子舍人。汝明十三年三月升兼右諭德。
十三年正月,秘書監(jiān)崔與之兼太子侍講。
三月,刑部尚書徐應龍兼太子詹事。
職官 宋會要輯稿 職官八 吏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