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欽定續(xù)通典卷一百二十一州郡一

續(xù)通典 作者:清·愛新覺羅弘歷


(臣)等謹按杜佑作州郡典以后世郡國推而上之附于古之九州島因以考歷代郡縣沿革之故誠可為稽古之助宋馬端臨撰輿地考亦仿此例惟杜書以九州島為綱以其時之州郡為自由唐而上逆溯之以合于唐虞馬書之九州島為綱以朝代為目由唐虞以降順推之以逮于宋此其所以異也本館續(xù)修二書止于明代其輿地考自可依例序輯若此書標目竟用有明州郡實義無所取又九州島之名三代以前分合可考秦置郡縣隴西內(nèi)史屬雍而郡以南入梁巨鹿上谷屬冀而郡以東入兗齊郡屬兗而南境入青南郡屬荊而北境入豫三川南陽碭皆屬豫而三川之北入冀南陽之東入荊碭之東北入兗其余諸郡莫不彼此參互犬牙相錯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平帝復襲九州島之名而徐之臨淮其南侵楊兗之泰山其南侵徐牂牁梁分而東北侵荊西河冀分而西南侵雍漢中分屬梁豫江夏分屬荊揚宏農(nóng)一郡實為雍揚豫三州之域首晉魏以下更置彌繁愈分望殊難牽合杜氏限于體例遂致一郡之地析載數(shù)州而歷代土疆轉難詳核至如蟠水交址古登圖籍而杜氏以州無所屬別為化外揆之大一統(tǒng)之義亦未允協(xié)今稍變其體例以代相屬自五代迄明謹為續(xù)輯云 五代一 ○五代一【梁】 梁 △梁 唐之盛時以天下為十道泊其衰也置軍節(jié)度號為方鎮(zhèn)兵驕則逐帥將強則叛上而其勢以分僖昭以來日益割裂當是時天下別為十一南有吳浙荊湖閩漢西有岐蜀北有燕晉而朱氏僅有七十八州以為梁莊宗滅梁臣岐破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為唐石氏入立獻十有六州于契丹合一百九州島以為晉劉氏代晉合一百六州以為漢郭氏代漢合一百十八州以為周此中國五代之大略可記其沿革焉其余外屬者閩最先亡而存者七國自江以下二十一州為南唐自劍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為蜀自湖南北十州為楚自浙東西十三州為吳越自嶺南北四十七州為南漢自太原以北十州為東漢而荊歸峽三州為南平合中國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軍不在焉又自唐有方鎮(zhèn)而史官不錄地理之書后世因習以軍目地而沒其州名且置軍者徒以虛名升建為州府之重此不可以不書也其外屬于閩與七國與契丹諸州則隨其時而附于五代云唐自黃巢肆虐群雄逞兇四方擅命者南有吳浙荊湖閩漢西有岐蜀北有燕晉朱溫據(jù)汴遂成篡弒僣號曰梁西至涇渭南逾江漢北瀕河東際海有州凡七十八 【案朱梁盡得河南境內(nèi)諸州亦兼有關內(nèi)河東河北山南之境然鎮(zhèn)冀易定兩鎮(zhèn)仍各有其地魏博既得而旋失朔方定難諸鎮(zhèn)亦僅同羈屬所云七十八州非實有其地也謹附議】 汴 洛 雍 兗 沂 密 青 淄 濟 棣 登 萊 徐 宿 鄆 曹 濮 宋 亳 輝 潁 陳 蔡 許 汝 鄭 滑 襄 均 房 鄧 隨 郢 泌 復 安 申 蒲 孟 懷 晉 絳 陜 虢 華 商 同 崇岐 邠岐 寧岐 慶岐 衍岐 鄜岐 坊岐 丹 延岐 夏 銀 綏 宥 靈 鹽 魏 博 貝 衛(wèi) 澶 相 邢 洺 磁 鎮(zhèn) 冀 深 趙 易 祁 定 附外屬州 汴 汴唐汴州宣武軍節(jié)度梁太祖開平元年受唐禪都此升為開封府建名東都以開封浚儀為赤縣尉氏封邱雍邱陳留為畿縣三年以滑州之酸棗長垣鄭州之中牟陽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考城 【更曰戴邑】 許州之扶溝鄢陵陳州之太康九縣來屬仍俱升為畿縣 【按以九縣來屬五代史職方考以為開平元年考冊府元龜開平三年敕東都云自升州作府建邑為都未廣邦畿頗虧國體其滑州酸棗長垣等九縣并割屬開封府仍升為畿縣王溥五代會要亦作三年今并據(jù)之】 洛 洛唐東都置河南府梁開平元年建名西都 雍 雍唐上都置京兆府昭宗遷洛廢為佑國軍節(jié)度梁開平元年改京兆府為大安府長安縣為大安縣萬年縣為年縣仍置佑國軍三年改永平軍 【按職方考但云改京兆府為大安府不載縣名沿革今據(jù)五代會要】 兗 兗泰寧軍節(jié)度 沂 沂 密 密開平二年改輔唐縣為安邱縣 【按五代史密州膠西故曰輔唐梁改曰安邱不言何年今據(jù)五代會要】 青 青平盧軍節(jié)度 淄 淄 濟 濟 棣 棣 登 登 萊 萊 徐 徐武寧軍節(jié)度 宿 宿 鄆 鄆天平軍節(jié)度 曹 曹 濮 濮 宋 宋唐屬宣武軍節(jié)度德宗興元初宣武軍移治汴州梁開平元年以汴州為東都因徒宣武軍于此割濮鄆潁三州隸之四年以輝州楚邱縣還屬 【按職方考無割濮鄆潁三州之文楚邱還屬亦不言何年今并據(jù)五代會要】 亳 亳開平四年升為防御 【按此據(jù)馬端臨輿地考】 輝 輝唐昭宗光化二年朱全忠以宋州之碭山虞城單父曹州之成武表置輝州徒治單父三年置崇德軍 【按職方考云屬縣置徒傳記不同今領單父碭山成武魚臺四縣后又云楚邱故屬單州梁割隸宋州新唐書注又有虞城縣是所領四縣乃就宋地理言之而五代時不僅此也又輿地考及樂史太平寰宇記并云后唐以兗州魚臺來屬則魚臺縣梁時尚屬兗州也今據(jù)新唐書注而并識其異同于此】 潁 潁 陳 陳 蔡 蔡 許 許唐忠武軍節(jié)度梁開平二年改匡國軍 【按開平二年據(jù)五代會要】 汝 汝開平四年升為防御 【按此據(jù)樂史太平寰宇記】 鄭 鄭防御 【按此據(jù)輿地考】 滑 滑唐義成軍節(jié)度以避梁王父諱改曰宣義 【按梁太祖父名誠因諱改義成為宣義考梁本紀唐大順元年以梁王兼宣義軍節(jié)度則諱改軍額在唐昭宗時故猶稱梁王又按當時州縣軍額多有以犯嫌名改者然如河陽三城軍及韓城澄城等縣亦未盡改謹于初見處附識之】 襄 襄唐山南東道節(jié)度唐梁之際改忠義軍后以延州為忠義軍復曰山南東道 均 均 房 房 鄧 鄧唐屬山南東道節(jié)度梁開平三年破趙匡凝分鄧州置宣化軍節(jié)度割泌隨復郢四州隸之復置淅川縣 【按職方考無四州割隸之文今據(jù)五代會要又歐陽忞輿地廣記云五代時復置淅川縣屬鄧州河南通志亦云梁于故淅川縣地置淅水縣后唐晉漢周因之是縣固梁置而淅水淅川未知是謹附識】 隨 隨改唐城縣為漢東縣 郢 郢 泌 泌唐唐州昭宗天佑三年朱全忠始徒治泌陽表更名 復 復太祖干化二年以監(jiān)利縣入江陵 【按干化二據(jù)五代會要】 安 安開平元年改應城縣為應陽縣置宣威軍 【按改應陽縣據(jù)太平寰宇記】 申 申 蒲 蒲護國軍節(jié)度以同州合陽澄城韓城三縣來屬 【按五代會要后唐同光三年河中府奏韓城合陽澄城三縣偽梁割屬當府其澄城縣今請卻隸同州韓城合陽縣且屬當府從之寰宇記輿地考并云梁以韓城合陽澄城屬河中府今據(jù)之又按新唐書注韓城縣天佑二年更名韓原疑梁初即復舊名謹附識】 孟 孟河陽三城軍節(jié)度 懷 懷 晉 晉唐屬護國軍節(jié)度梁開平四年置定昌軍節(jié)度割絳沁二州隸之末帝貞明三年改曰建寧 【按職方考無絳沁割隸之文今據(jù)五代會要】 絳 絳 陜 陜唐保義軍節(jié)度梁開平二年改鎮(zhèn)國軍 【按開平二年據(jù)五代會要】 虢 虢 華 華唐鎮(zhèn)國軍度梁改感化軍 商 商 同 同唐匡國軍節(jié)度梁改忠武軍以京兆府同官奏先二縣來屬 【按職方考無奉先縣五代會要云開平三年以京兆之同官奉先屬同州輿地考亦云以同官奉先屬同州而不言何年新唐書同州奉先縣注云天佑三年來屬疑為開平元年所割亦如職方考于磁州云梁改惠州新唐書以為天佑三年也又按職方考云美原故屬同州李茂貞置鼎州而治之梁改為裕州考新舊唐書美原縣并屬京兆府無割屬同州之文奧地考于同州亦云后唐廢裕州以美原來屬是美原在梁時實屬京兆后唐始割屬同州也謹附識】 崇岐 崇岐本華原縣唐未屬李茂貞建為耀州置義勝軍梁末帝時茂貞?zhàn)B子溫韜以州降梁詔改耀州為崇州義勝軍曰靜勝軍 邠岐 邠岐靜難軍節(jié)度 寧岐 寧岐 慶岐 慶岐唐末李茂貞建安定軍節(jié)度梁改武靜軍 【按職方考不載慶州軍名沿革今據(jù)寰守記及輿地考】 衍岐 衍岐 鄜岐 鄜岐保大軍節(jié)度 坊岐 坊岐唐末李茂貞以鄜城縣置翟州梁開平三年改曰禧州改縣為昭化縣 【按職方考不載鄜城縣沿革五代會要云開平三年改鄜城縣為昭化寰宇記云李茂貞建為翟州開平三年改曰禧州又改縣曰昭化今并據(jù)之】 丹 丹岐 延岐 延岐唐屬保大軍節(jié)度梁置忠議軍 夏 夏定難軍節(jié)度 銀 銀 綏 綏 宥 宥 靈 靈朔方軍節(jié)度 鹽 鹽 魏 魏唐故曰大名府置天雄軍節(jié)度梁因之 博 博改高唐縣為魚邱縣 【按此據(jù)寰宇記】 貝 貝 衛(wèi) 衛(wèi) 澶 澶 相 相貞明元年以平盧軍節(jié)度使賀德倫為天雄軍節(jié)度使分其相澶衛(wèi)州為昭德軍改永定縣為長平縣天雄軍亂遂入于晉 【按職方考于相州下云故屬天雄軍節(jié)度梁未帝分置昭德軍考梁本紀云分其相澶衛(wèi)州為昭德軍當是昭德軍治相而兼領澶衛(wèi)今從本紀改永定縣據(jù)寰宇記】 邢 邢唐屬昭義軍節(jié)度昭義所統(tǒng)澤潞邢洺磁五州唐未孟方立為昭義軍節(jié)度使徒其軍額于此而澤潞二州入于晉方立但有邢洺磁三州故唐未有兩昭義軍梁晉之爭或入于梁或入于晉開平二年以邢洺磁三州為保義軍 洺 洺 磁 磁改曰惠州 【按新唐書主天佑三年以慈磁聲一更名】 鎮(zhèn) 鎮(zhèn)唐成德軍節(jié)度梁改曰武順又改行唐縣為彰武縣 【按改彰武縣據(jù)王圻績輿地考】 冀 冀 深 深 趙 趙 易 易 祁 祁 定 定義成軍節(jié)度開平三年改唐縣為中山縣 【按此據(jù)續(xù)輿地考】 附外屬州 【按五代外屬諸州沿革職方考俱不載今謹據(jù)十國春秋寰宇記及各省志書修入】 岐 【鳳翔】 隴涇 【彰義】 原渭武干 【李茂貞置治奉天縣后為威勝軍】 以上入岐 秦 【岐雄武蜀天雄】 成階鳳 【蜀武興】 以上入岐蜀 滄 【梁干化二年改為順化軍】 景德莫瀛幽 【盧龍】 涿檀薊順營平蔚朔 【振武】 云 【大同】 應新媯儒武忻代 【雁門改唐林縣為白鹿縣】 嵐石憲麟府并 【河東】 汾慈隰澤潞 【昭義梁末帝龍德三年改為匡義軍以李繼韜歸順故也】 沁遼 【唐儀州梁開平三年以兗州營內(nèi)有沂州其儀州為遼州】 以上入后唐 揚 【唐淮南節(jié)度楊吳改為江都府】 楚泗滁和光黃舒蘄廬壽 【忠正改盛唐縣為灊山縣】 海濠潤常宣 【寧國】 歙鄂 【武昌唐元宗天寶中鄂州置唐年縣吳順義七年改為崇陽南唐改為唐年其地唐末己屬楊吳而朱梁于郡國志尚存其空名改為臨夏縣】 升 【升為金陵府】 池饒信江洪 【鎮(zhèn)南梁改豐城縣為吳皋縣】 撫袁吉虔以上入?yún)? 建 【王審知改唐延平縣為延平鎮(zhèn)】 汀漳泉福 【武威梁干化元年升梅溪場為閩清縣又改福唐縣為永昌縣】 以上入閩 杭 【鎮(zhèn)海錢繆奏改臨安縣為錦衣軍尋改為安國縣又改新城縣為新登縣唐山縣為金昌縣以湖州武康蘇州嘉興二縣來屬又于嘉興置開元府割華亭悔鹽二縣屬焉又割錢塘鹽官各半置錢江縣割富春二鄉(xiāng)入錢江又改富陽曰富春縣】 越 【鎮(zhèn)東】 蘇 【梁開平三年錢镠奏置吳江縣】 湖 【梁改長城縣為長興縣】 溫 【靜海錢镠奏改樂成縣為樂清縣】 臺 【德化錢镠奏改樂安縣為永安縣又改唐興縣為天臺縣】 明 【開平三年錢镠奏置望??h又改鄮縣為鄞縣】 處 【錢镠奏改松陽縣為長松縣元瓘奏改白龍縣】 衢 【錢镠奏改信安縣為西安縣須江縣為江山縣龍邱縣為龍游縣】 婺 【錢镠奏改浦陽縣為浦江縣復武成縣為武義縣】 以上入?yún)窃? 荊 【荊南梁以監(jiān)利縣來屬】 入南平 金 【武雄】 歸峽益 【成都】 漢彭 【梁開平二年改永昌縣為歸化縣】 蜀 【析青城地置永康縣】 綿眉嘉劍梓 【劍南東川】 遂 【武信】 果聞普陵資榮簡卭黎雅 【永平】 維茂文龍黔 【武泰】 施夔 【鎮(zhèn)江】 忠萬興利 【昭武】 開通涪渝瀘合昌巴蓬集壁渠 【梁置潾山縣】 戎梁 【山南西道】 洋 【武定】 以上入蜀 潭 【武安】 衡澧朗 【武平】 岳永邵辰融郴連昭宜桂 【靜江梁開平元年復慕化縣為歸化縣】 賀梧蒙嚴富柳 【梁置龍城縣】 象以上入楚 容 【寧遠】 邕 【建武】 端康封 【劉巖改封川縣為封興縣廢開建縣并入封興】 恩春新高 【梁改茂名縣為越裳縣】 寶雷化韶藤白廉欽廣 【清海梁干化中改州為興王府改南??h為咸寧??刀h】 橫賓潯循 【劉巖析循州置正州改羅陽縣為博羅領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四縣徒循州治雷鄉(xiāng)領雷鄉(xiāng)濟昌二縣】 郁林瓊 【省儋州之富羅縣并入臨高義倫二縣來屬】 崖 【省瓊州之曾口顏羅二縣并入澄遇來屬】 儋萬安 【省富云博遼二縣】 羅潘勤瀧 【改鎮(zhèn)南縣為嶺南縣】 辨 【梁改為勛州尋復舊】 以上入南漢 欽定續(xù)通典卷一百二十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