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類存目五
△《應菴任意錄》·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羅鶴撰。鶴字子應,號應菴,泰和人。是書計二百四十四條。大意欲仿《容齋隨筆》、《學齋佔畢》諸書,而耳目頗隘,不能盡有援據考證,多據所聞見,以意褒貶而已。其持論有最偏駁者,如赤龍合慶都生堯,修己坼背生禹,本緯書妄說,皆反覆論辨,以為必然。又引章氏《家譜》、宏益《記聞》、東林《論易語》、尹氏之《性學指要》、趙說之《心學淵源后跋》、胡氏《大同論》一切瑣說,文致周、程諸儒皆以僧為師。至以鄉(xiāng)曲之私,謂建文遜國之時楊士奇不當死難,使務此小節(jié)則不足以為東里,尤為害義。其謂呂后名雉,高祖字之曰野雞之類,杜撰故實,又其小疵矣。
△《路史》·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舊本題青藤山人撰。青藤山人,徐渭別號也。渭有《筆元要旨》,已著錄。渭以才俊名一時,然惟書畫有逸氣,詩文已幺弦側調,不入正聲,至考證之功,益為疏舛。是編蓋其雜記之冊。王士禎《香祖筆記》嘗議其不知隃糜為漢縣,而妄云唐時高麗貢墨,以糜膠和松煙謂之隃糜。又云中山酒、中山兔毫并是應天府溧水縣,非古中山,亦出杜撰。今考其書,瑣事多據《事文類聚》,訓詁多據《洪武正韻》,故事多據《十七史詳節(jié)》,頗為弇陋。甚至檀弓之髽指為喪冠,月令之大酋指為《周禮》,以暨季江為江季,以寒具為寒食之具,種種臆談,不可枚舉。至云劉歆字子駿,向之少子,亦記為異聞,則更無謂矣。
△《梅花草堂筆談》·十四卷、《二談》·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大復撰。大復字元長,昆山人。是編為其《梅花草堂集》中之一種,據《江南通志·文苑傳》,乃其喪明以后追憶而作也。所記皆同社酬答之語,間及鄉(xiāng)里瑣事,辭意纖佻,無關考證。第十三卷中有論孟解十二條,以釋家語詮解圣經,殊屬支離。二談輕佻尤甚。如云《水滸傳》何所不有,卻無破老一事(案:美男破老,《逸周書》之文),非關闕陷,恰是酒肉漢本色如此,以此益知作者之妙。是何言歟?
△《聞雁齋筆談》·六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張大復撰。是編大抵欲仿蘇軾《志林》,故多似古人雜帖短跋之格。然所推重者李贄,所規(guī)摹者屠隆也。
△《河上楮談》·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朱孟震撰。孟震字秉器,新淦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是書多述舊聞軼事,間或評論詩文,考證典籍,亦頗喜談神怪。其停云小志一卷,記當時文士頗詳,所載詩篇,多可采錄。其論文宗王世貞,推為明代第一,則當時耳目所染,無足深怪。其辨王祎、吳云事甚有典據,而遜國一事全沿史彬《致身錄》之訛,引證愈多,舛謬愈甚,與所論元順帝出宋后事,同一誤信之失。其論《史記》訛字最確,而前輩博雅一條,不知《清江集》之現(xiàn)存。又誤以《孔傳六帖》為三孔所作,疏駁亦甚矣。
△《汾上續(xù)談》·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孟震撰。其體例與《河上楮談》同,而所記多瑣事,惟安南國試錄一條,敘述頗詳,足資考證。
△《浣水續(xù)談》·一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朱孟震撰。是編乃萬歷十三年孟震官四川按察使時所作,故以浣水為名。浣水者,浣花溪也。其書雜撮而成,往往不著時代,亦不著出典。如并州士族好為可笑詩賦一條,蓋《顏氏家訓》之原文,而孟震筆之於己書,儼如新事。然則所謂誂撆邢、魏諸公者,不幾為明代之邢、魏乎?惟松柏灘觀音寺一條,考詢遺老,繪畫地圖,核其墳塔名氏,師弟世系,知所謂雪菴和尚者在有無疑似之間,特為明確。
△《游宦馀談》·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朱孟震撰。自序稱生平宦轍,殆遍九州,因摭耳目所及,撰成此書。初分五卷,后乃并為一卷。所錄多瑣事。末附西南夷風土記二十六條,頗為詳明。然孟震序中自言,未至滇云,則惟據傳聞書之,恐亦未盡確實矣。
△《黃帝祠額解》·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李維楨撰。維楨有《史通評釋》,已著錄。是書乃其奉詔謁黃帝陵,見舊祠取鼎湖之事,額曰龍髯。乃作是書以辨其不經,謂騎龍即乘六龍之義。其實《子華子》已有是說,無庸復贅。又舉百家所言黃帝神靈諸事,一一駁詰,詞極辨博。實亦司馬遷五帝本紀文不雅馴,薦紳難言之緒論也。
△《木幾冗談》·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彭汝讓撰。汝讓字欽之,青浦人。是編乃劄記清言,儇佻殊甚,蓋屠隆一派也。
△《說頤》·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余懋學撰。懋學字行之,婺源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右侍郎。天啟中追謚恭穆。事跡具《明史·本傳》。是書凡三百五十二則,每則徵引古事相類或相反者二條,撮為四字標題,而以論斷數(shù)語綴其末。旁見側出,頗得連珠遺意。然引事不標出典,置論亦多庸膚。
△《留青日札》·三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田藝衡撰。藝衡有《大明同文集》,已著錄。是書欲仿《容齋隨筆》、《夢溪筆談》,而所學不足以逮之,故蕪雜特甚。其中詩談初編、二編各一卷,玉笑零音一卷,大統(tǒng)歷解三卷,始天易一卷,皆以所著別行之書編入,以足卷帙,尤可不必。
△《玉笑零音》·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田藝衡撰。是書皆采取新奇故事,緯以儷語,凡一百二十八條。其中如以堯、舜之讓天下為愛身,不與朱、均以天下為愛子。舜、禹之受天下為不知害,鑄鼎為鎮(zhèn)厭之術,金縢為詛咒之媒,皆紕繆之甚者。已編入所著《留青日札》中,此乃其初出別行之本也。
△《留留青》·六卷(通行本)
明徐懋升編。懋升字元舉,錢塘人。初,田藝衡作《留青日札》,駁雜頗甚。懋升刪存六卷,因以《留留青》為名,標目已為纖佻。其所選錄,亦未為精審。
△《天都載》·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馬大壯撰。大壯字仲復,徽州人。羅汝芳之門人也。嘗筑天都館讀書,因以名其所著。大抵喜采異聞,亦間有考證,而往往務求博引,不核虛實。如魚化為人一條,即引《搜神記》孔子厄陳、蔡時,魚妖與子路斗事為證,是豈可為徵信乎?又往往采自說部,不據本書。如夜郎王事自見《后漢書·西南夷傳》,而云小說稱夜郎王云云,則亦雜錄之學耳。
△《異林》·十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支允堅撰。允堅字子固,號梅坡居士。是編凡軼史隨筆二卷,時事漫記三卷,軼語考鏡三卷,藝苑閑評二卷。軼史、隨筆論多瑣屑,時寓不遇之感而識趣頗卑。如論劉穆之金柈貯檳榔,段文昌金蓮花盆濯足之類,皆不勝企羨。又論飛燕、合德無損於漢,妲己、喜皆不白之冤,殊為偏僻。至於薛嵩夢虱報恩,西王母論漢武帝語,小說誣詞,皆竟據為實事,尤不足取。時事漫記多載委巷之談,軼語考鏡掇拾饾飣,如宋人二結之類,點竄《列子》而不竟其說,不知何取。藝苑閑評皆詩話之流,而所見亦淺。
△《宙合編》·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毛詩多識編》,已著錄。是編乃其考證之文,分為六門。一曰泰真測徼,皆談天地。二曰珍駕提羽,皆談經籍。三曰墨兵微畫,皆談史傳。四曰議疇剽耳,皆談世務。五曰在鈞誦末,皆論學問文章。六曰說藪鬖髿,皆談雜事。明代說部,大都挦撦斷爛,游談無根。兆珂又摭明人之說部而以己見斷之,輾轉稗販,似奧博而實無考證。每篇名目,故為詭異。篇首各有小序,亦皆澀體。均之當時習氣也。
△《累瓦三編》·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吳安國撰。安國字文仲,長洲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寧波府知府。是編凡讀經二卷,讀史二卷,述訓二卷,談藝二卷,匡時二卷,紀龐二卷。其讀經諸條多有駁孟子辟朱子之語,讀史內謂湯武之征誅為逆,而以圣人應天順人之說為非。述訓以下語頗平正,然大都抄撮說部,亦無所心得也。
△《牖景錄》·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徐三重撰。三重有《馀言》,已著錄。此書名牖景者,蓋取北人讀書如顯處視月,南人讀書如牖中窺日意也。中多雜論世事,故與所作語錄別為一書。中多篤實切近之論,而傷於拘迂者亦頗有之。如謂杜甫詩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不如明道程子詩陋巷一生顏氏樂,清風千古伯夷貧。謂宋之問(案:此蘇味道詩,三重誤以為之問詩。)上元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三代盛王之時恐無此俗,《國風·雅頌》之什亦無此言;謂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谿一首為不軌於名教,皆不能謂之無理。然事事操此論以往,其勢未有不窒礙者也。
△《家則》·一卷、《野志》·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徐三重撰。此書皆貽訓子孫之語?!都覄t》為所立規(guī)條,每條之后間引古人嘉言善行以證明之,其言酌乎古今之間,如喪禮不得用僧道,而得用紙錢、紙錠之類是也。《野志》分十六篇,曰端習,曰祛惑,曰營業(yè),曰稽籍,曰本教,曰掄交,曰范內,曰居身,曰人道,曰節(jié)用,曰使令,曰狎慝,曰庖饌,曰服飾,曰燕樂,曰戲具。其詞多用駢偶,蓋與所作家則相發(fā)明。惟《野志》之名不甚可解,豈禮失求野之意歟?末為附志,則偶然自述家事也。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朱國楨撰。國楨有《大政記》,已著錄。是書雜記見聞,亦間有考證,其是非不甚失真,在明季說部之中,猶為質實。而貪多務得,使蕪穢汨沒其菁英,轉有沙中金屑之憾。初名曰《希洪》,蓋欲仿《容齋隨筆》也,既而自知其不類,乃改今名。其曰涌幢者,國楨嘗構木為亭,六角如石幢,其制略如穹廬,可以擇地而移,隨意而張,忽如涌出,故以為名云。
△《俟后編》·六卷、《補錄》·一卷、《附錄》·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王敬臣撰。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歲貢生。萬歷丙戌,南京禮部尚書袁洪愈薦授國子監(jiān)博士?!睹魇贰の脑穫鳌犯揭姟段盒鳌分?。是編凡經說一卷,論學、論治共二卷,詩文一卷,禮文疏節(jié)、便俗禮節(jié)共一卷,女戒一卷。其補錄一卷,乃其門人所錄,故其中時稱先生??疽囝}敬臣撰,校讎者誤也。經說論《易》頗切近如其為人。論書《洪范》非《洛書》,亦為有見。論《詩》以三百篇為秦火之馀,后人竄亂,蓋陰祖王柏之說,不知其謬。論《春秋》亦平允。說禮僅一條,謂王制出於史官,與漢文博士之說異,未詳所本。其講學以立志為本,以慎獨為宗,謂學者不可單看虛明景象,蓋參酌於朱、陸之間。所定四禮,大抵以《朱子家禮》為藍本,而參以鄉(xiāng)俗,亦呂坤《四禮翼》之支流。惟《補錄》一卷,頗嫌駁雜。如謂朱子誤解格致不及陽明之說;又謂朱子后日自悔;又謂王守仁、陳獻章皆理學之宗,王艮見道甚確;又謂莊子甚高曠,使在圣門,則為曾點之流;老子比莊子更高一步;皆不可訓。蓋敬臣之學本從姚江得力,后乃覺其虛無,參以朱學。凡《補錄》所載,皆門人過尊其師,一字不欲散佚,掇拾舊論,復成此卷,而不知皆其師所已棄也。至於軍中呼萬歲,亦下馬呼萬歲,乃宋張詠事,而《補錄》以為郭子儀,則記憶偶訛,又其小疵矣。
△《藝林剩語》·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顧成憲撰。成憲字初章,松江人。是書或雜舉古事而綴以論斷,或自立議論而證以古事,其說無大新異,亦無大疵謬。卷首有萬歷甲戌陳所蘊序,稱其年未三十,而善著書。末有其門人瞿守跋,亦稱其年方比於賈傅,而著述富於董相。蓋猶其少作也。
△《趙氏連城》·十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趙世顯撰。世顯字仁甫,侯官人。萬歷癸未進士,官梁山縣知縣。是書中分三種;一為《客窗隨筆》六卷,前有孫昌裔序;一為《蕓圃叢談》六卷,前有謝肇淛序;一為《松亭晤語》六卷,前有林材序。連城則其總名也。以世顯自序弁之。其書或引古事而稍附以己說,或自作數(shù)語,近乎語錄。又或但引古事一條,無所論斷,似乎類書。蓋全無著作之體者。凡意所不合之事,無論巨細,輒云恨不縛之生飼豺虎,何其褊且躁也。林材序稱其松亭晤語不下於洪《景盧隨筆》,今觀所載,疏謬頗多。如稱永樂末詔學官考滿乏功績者,審已有子嗣,聽凈身入宮訓女官輩,時有十馀人,后獨王振官至太監(jiān)云云??际份d太祖不許內侍讀書識字,至宣宗時設內書堂,令翰林二三員為教習,由是此輩通曉古今,作奸為患,不言有學官考滿凈身之事。此殆當時《稗史》誣傳,世顯信而筆之,殊為失考。又如偽本沈約《竹書紀年》注,所載大舜龍工衣鳥工衣事出自劉向《列女傳》,乃誤以為約語而詆之,并誤沈約為沈總。又古惟庶人稱匹夫匹婦,自士以上皆備妾媵,禮有明文,而此書謂孔子不當有妾,駁《孔叢子》之妄,尤為膠固?!犊讌沧印繁緜螘黄鋫尾辉诖说纫?。其他大抵類此,以比《容齋隨筆》,談何容易乎?
△《說原》·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穆希文撰。希文字純文,嘉興人。是編成於萬歷丙戌。分原天、原地、原人、原物、原道術五部。雜采事跡,間亦論斷,其體例在類書、說部之間。大抵剽剟之談,非根柢之學,又不著其所出,更茫無依據。
△《焦氏筆乘》·八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錄。是書多考證舊聞,亦兼涉名理。然多剿襲說部,沒其所出。如周易舉正一條,乃洪邁《容齋隨筆》語。禿節(jié)一條,乃宋祁《筆記》語。開塞書一條,乃晁公武《讀書志》語。一錢一條,乃師古偽蘇軾《杜詩注》語?;ㄐ棚L一條,乃王逵《蠡海集》語。玉樹菁蔥一條,乃封演《聞見記》語。何遜詩一條,乃黃伯思《東觀馀論》語。烏鬼一條,乃沈括《夢溪筆談》語。倉頡一條,乃張華《博物志》語。續(xù)史記一條,乃無名氏《尊俎馀功》語。如斯之類,不可縷數(shù)。其中周易舉正條,末稱此書世罕見,晁公武所進《易解》多引用之。蓋洪邁當南宋孝宗時,故其言云爾。至明代則郭京書有刊本,而晁公武書久佚,正與邁時相反,乃仍錄原文,斯非不去葛龔耶?竑在萬歷中,以博洽稱,而剽竊成書,至於如是,亦足見明之無人矣。其講學解經,尤喜雜引異說,參合附會。如以孔子所云空空及顏子之屢空為虛無寂滅之類,皆乖迕正經,有傷圣教。蓋竑生平喜與李贄游,故耳濡目染,流弊至於如此也。
△《郁岡齋筆麈》·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肯堂撰??咸糜小渡袝肌罚阎?。是編第一卷所載論醫(yī)諸條,凡四十頁,皆深切微妙,得古人法外之意。與所作證治準繩足相表里。其他雜論天文、算術、六壬、五行家言,以及賞鑒書畫之類,亦頗足資參考。惟生於心學盛行之時,凡所議論,大抵以佛經詁儒理,甚至謂教習庶吉士當令看《楞嚴經》,是何言歟?
△《紫桃軒雜綴》·三卷、《又綴》·三卷(禮部尚書曹秀先家藏本)
明李日華撰。日華有《梅墟先生別錄》,已著錄。是書《明史·藝文志》不載。書中惟論書畫,用其所長,馀多剽取古人說部而隱所自來,殊無足取。不及其《六研齋筆記》遠矣。
△《瓶花齋雜錄》·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袁宏道撰。宏道有《觴政》,已著錄。此書多記聞見雜事,及經驗醫(yī)方,間及書傳,持論亦多偏駁。如孟子說性善,及儒與老、莊同異諸條,第喜逞才辨,不自知其言之過也。
△《文海披抄》·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謝肇淛撰。肇淛有《史觿》,已著錄。是編皆其筆記之文,偶拈古書,借以發(fā)議,亦有但錄古語一兩句,不置一詞,如黃香責髯奴文之類者。大抵詞意輕儇,不出當時小品之習。較所作《五雜俎》稍為簡約,而疏舛時復相似。如烏老一條,謂近來村學究作,不知此唐人所錄,見《太平廣記》,其人非出近代也。曹娥碑一條,據《三國演義》為說,不知傳奇非史也。婦人能文一條,謂劉琬丫頭能熟魯靈光賦,花面丫頭字出劉禹錫詩,劉琬丫頭無典也。詩讖一條,謂冰鏡不安臺為梁武帝詩,不知梁書作元帝也。不妄稱人一條,謂鮑照問惠休己與靈運優(yōu)劣,不知《詩品》所載乃顏延年也。人日一條,謂虞摯不知曲水為不學無術,不知束晳傳所載乃摯虞,即字仲洽作《文章流別論》者也。纏足一條,引《雜事秘辛》,亦不知為楊慎依托。蓋一時興至輒書,不暇檢閱耳。
△《西峰字說》·三十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曹學佺撰。學佺有《易經通論》,已著錄。是書分天、地、人三大部,而天部止三卷,人部止三卷,地部乃居二十七卷。其中或引《說文》小篆之解,或又僅就楷字發(fā)義。如解春字以為三畫象三陽,雖與《說文》不合,而義尚可通。若解冬字以為反文之反,即陰變陽之義,不知反文云者,所據何典?且合計通部之中,解字者十之一二,不解字者十之七八,若天官占驗、地理郡國排次成卷,皆與《字說》無與,亦莫解其故?!睹魇贰に囄闹尽凡惠d此書,《福建通志》載此書而不載卷數(shù)。殆學佺沒后,后人重其忠義,掇拾殘稿刻之。故詳略不齊,體例亦不畫一也。四庫之中,無類可附,姑存其目於雜家焉。
△《射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朱光裕撰。光裕字仁仲,蘇州人。萬歷中諸生。是書取平日所見聞者論次之,曰輿象系、君臣系、政事系、藝文系、禮樂系、疆戎系、田賦系,皆為發(fā)策決科而設,中多沿襲舊聞,間有深中時弊者。如取士制祿防御之類,亦不為無見。惟其決震澤隄、廢會通河諸論,揆之時勢,皆不可行。至欲仿海運鑿新河,則又邱濬之偏見矣。
△《青溪暇筆》·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姚福撰。福字世昌,自號守素道人,江寧人。是編皆劄記讀書所得,及雜錄耳目見聞。其首卷所述明初軼事,多正史所不載。惟體用字見《周易正義》,福乃以為宋儒以前無此字,出於佛典。至其取鄭謐之說謂異姓可以為后,而深駁陳淳之論,其為乖剌,又不止訓詁間矣。
△《讀書雜記》·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胡震亨撰。震亨有《海鹽縣圖經》,已著錄。是編乃其讀書筆記。如引元稹《白集序》,證刊版始唐長慶中;引顏師古《匡謬正俗》,證柏梁詩傳寫之謬;引劉孝標《世說注》,證《蜀都賦》有改本;引杜牧詩,證木蘭為黃陂人;引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證爆仗字;引朱子陸游詩,證豆腐緣起;引曾慥《類說》,證李賀容州槎語;引王象之《碑目》,證顧況《仙游記》;皆語有根據。他如辨孔子防墓,辨周稱京師,亦俱明確,以及元鄉(xiāng)試錄條格、贊寧譯經論、道藏源流諸條,亦足以資考據。惟其生於明末,漸染李贄、屠隆之習,掉弄筆舌,多傷佻薄;憤嫉世俗,每乖忠厚。如謂嫦娥、纖阿兩雌、與吳剛共處月中,則調笑及於明神;謂生天,生地,乃生盤古,應稱三郎,則嘲弄及於古帝。以至明末時事,動輒狂詈,牽及唐之進士,并詆為賊,其傎亦未免已甚也。
△《說儲》·八卷、《二集》·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陳禹謨撰。禹謨有《經籍異同》,已著錄。是編乃其劄記。皆偶拈一二古事,綴以論說,不出明人掉弄筆墨之習。中多闡揚佛教,大抵沿屠隆鴻苞之派,但不至如隆之放恣耳。
△《閱耕馀錄》·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所望撰。所望字叔翹,上海人。萬歷辛丑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此其隨筆劄記之文。中頗有所考證,而摭拾舊文者亦多。又兼錄諧謔果報諸雜事,蓋陳繼儒《珍珠船》之類也。
△《書肆說鈴》·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葉秉敬撰。秉敬有《字孿》,已著錄。是書乃其隨筆劄記,原分三卷。后烏程閔元衢為之重編,分十一類,并為上下二卷,而仍載原次於卷首,以存其舊,即此本也。秉敬好為議論,而考據殊疏。如謂三代皆建寅,若周人建子則二十四氣皆錯,不知古本無二十四氣之名;謂《三都賦》改草木甲坼為甲宅,不知《周易》古本實作甲宅;謂冰凝於水而寒於水為《翰苑新書》論文之妙,不知本《荀子》語,《昭明太子文選序》亦嘗引用;皆失之目睫之前。至於溺信二氏,謂盲儒之議老子,如叔孫之毀仲尼,桀犬之吠堯舜,又謂讀書不可不學禪,其言尤不可訓也。
△《蓬窗日錄》·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陳全之撰。全之字粹仲,閩縣人。萬歷甲辰進士。是編分世務、寰宇、詩談、事紀四門,門各二卷。世務一門多可采。寰宇一門頗參輿記陳言。詩談、事紀則更傷猥雜矣。
△《歐馀漫錄》·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閔元衢撰。元衢字康侯,烏程人??h有昇山,山麓有歐陽亭,故昇山一名歐馀山。元衢因以歐馀生自號,并以名其劄記。書中考證間有可采,而膚淺者居多。
△《秋涇筆乘》·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宋鳳翔撰。鳳翔字羽皇,秀水人。萬歷壬子舉人。是書皆載史傳雜事,而附以議論,類多迂闊。其記太倉王千戶入海見龍抱石事,則又涉於神怪矣。
△《燕居功課》·二十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安世鳳撰。世鳳字鳳引,商邱人。萬歷癸丑進士,官定海縣知縣。是編分二十四類,每類子目各五。其議論出入儒、釋之間。自謂天地之大,無不閱歷,然所見率皆膚淺。至於標題纖巧,識見偏駁,尤明代山人結習,不足深詰者矣。
△《仙愚館雜帖》·七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黃元會撰。元會字經甫,太倉人。萬歷癸丑進士。是書多剽掇佛、老浮談,而於服食修煉尤所篤信,其名館以仙愚,當由於此。其他雜說引據,亦多訛舛。如唐優(yōu)宋婦一條,謂德宗為宋主;點陳言為佳句一條,謂宋王珪與柳宗元論詩;海棠無香一條,謂彭淵材為劉淵材;文人顯紕一條,謂荀悅稱漢高祖字國;則其他不足詰矣。
△《戒庵漫筆》·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李詡撰。詡字厚德,江陰人。少為諸生。坎坷不第,年八十馀而卒。所作《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記》諸書,皆已亡佚,惟是編為其孫如一刊行,皆所記聞見雜說。詡自號戒庵老人,因以為名。書中稱世宗為今上,而又載有萬歷初事,蓋隨時綴錄,積久成編,非一時所撰集,故前后不免於駁文也。其間多志朝野典故及詩文瑣語,而敘次煩猥,短於持擇,於凡諧謔鄙俗之事,兼收并載,乃流於小說家言。惟記蘇軾、黃庭堅真跡詩句,可補本集之亡佚;記劉基畫《蜀川圖》,可證《圖繪寶鑒》之闕漏。又如論《孟子》古本同異,則較王士禎《池北偶談》所摘為詳。又據《三水小牘》以證洪邁《夷堅志》之蹈襲,辨《兩山墨談》所稱蘇軾有妹嫁秦觀之誕妄諸條,為沙中金屑耳。
△《認字測》·三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周宇撰。宇有《字考啟蒙》,已著錄。是書標八十一字,每字各為疏解一篇。其義欲借以講學,而穿鑿點畫,實則王安石之緒馀而已。既非小學,又非語錄,四庫之中,無類可入,姑附之於雜家焉。
△《呂氏筆弈》·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呂曾見撰。曾見字眉陽,紹興人。由貢生官西安縣教諭。是編前有方應祥、鄒維璉、汪慶伯、呂奇策序,蓋萬歷中人也。首二卷多說經義。其學出於姚江,詆毀程、朱頗甚,至謂伊川背師忘本。每篇各有批評,乃純用禪語,殊不免心學習氣。其馀或史論,或雜考,大抵捃摭楊慎、王世貞、陳耀文、胡應麟、焦竑諸家說部,而以議論貫串之,亦非根柢之學也。
△《黃元龍小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黃奐撰。奐字元龍,歙縣人。是書分醒言一卷,偶載一卷。醒言皆讀書時隨筆劄記之文,所見頗為迂闊。偶載則鬼神怪異之事,亦多不經。
△《古今評錄》·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商維濬撰。維濬字初陽,會稽人。世所傳商氏《稗?!罚此嬕?。是書皆借古事立論,不出明季纖巧之習,間有考證,每多疏舛。如論以船量物事,謂《苻子》所紀燕昭王稱豕事,在曹蒼舒稱象之前,不知《苻子》為苻朗所撰。朗,秦王堅之侄也。其書今已佚,惟見《類書》所引。如關龍逢諫桀,齊景公好馬之類,皆假借古人為寓言,并無事實。維濬徒知燕昭王在蒼舒前,而不知朗在蒼舒后,殊為失考。其膚淺率此類也。
△《雪菴清史》·五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樂純撰。純字思白,號天湖子,沙縣人。是書皆小品雜言。分清景、清供、清課、清醒、清神為五門,每門又各立子目。大抵明季山人潦倒恣肆之言,拾屠隆、陳繼儒之馀慧,自以為雅人深致者也。
△《露書》·十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姚旅撰。旅號園客,莆田人。其書分核篇二,韻篇三,華篇、雜篇、跡篇、風篇、錯篇、人篇、政篇、籟篇、諧篇、規(guī)篇、枝篇、異篇各一。雜舉經傳,旁證俗說,取東漢王仲任所謂口務明言、筆務露文之意,名曰《露書》。然詞氣儇薄,頗乖著書之體。其核篇所論經義,率毛舉捃拾,無關大旨。韻篇亦猥雜不倫,諧異諸篇尤多鄙俚。至謂屈原宜放,馬遷宜腐,以其文之繁也。傎亦甚矣。
△《稽古堂論古》·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明張燧撰。今核其書,即從《千百年眼》中摘出,蓋坊賈偽立此名以售欺者。鈔本尚新,是近時所依托也。
△《書焦》·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繼儒撰。繼儒有《邵康節(jié)外記》,已著錄。是書皆雜抄《古今名物訓詁》及奇文雋字可供詞藻之用者,隨筆劄記,頗無倫次。如執(zhí)金吾秦吉了之類,人所習見者,俱泛載之,徒費簡牘。又如泥孩兒一條出陸游《老學菴筆記》,而沒其書名,亦為攘美。至以闞止為宰予,渾瑊為渾珹,陳正敏為陳所敏,尤失考矣。
△《枕談》·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繼儒撰。僅寥寥數(shù)條。自跋謂讀古人書,往往承襲訛謬,因取目前常用之語而考據之。然亦各有所本,非心得也。
△《偃曝談馀》·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繼儒撰。取其平日與客談者抄撮成書,無他考證。所紀歷代年號一則,遺漏尤多。前有自跋云,入冬喜負暄讀書,故以偃曝名之云。
△《明辨類函》·六十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詹景鳳撰。景鳳有《畫苑補益》,已著錄。是書《明史·藝文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俱作《詹氏小辨》。而世所傳崇禎壬申刊本,實作《明辨類函》,蓋后又改名也。首列作者辨,以發(fā)明周子《太極圖》至蔡氏《范極十書》之旨。次造化辨,分理氣至異事八目。次人道辨,為篇三:曰明自,言學也;曰行自;言治也;曰適自,言藝也。次人品辨,為統(tǒng)二,以歷代君臣志得道行者為得志統(tǒng),以不能行其道者為赍志統(tǒng)。景鳳宗耿定向之學,故所論格物致知及明明德於天下皆以知識為良知,乖隔支離,不能窺見本體。其於當時為禪學者,雖亦斥之甚力,而中無定識,往往騎墻。如諸子門中謂夫子與老子同生周世,為萬古開辨局。又謂佛、老倘真能信之,亦足為清心寡欲之助。仍不免混儒、墨而一之。又稱孟子在齊,三卿往返數(shù)年,名實竟未加上下。尤放言無忌。其品藻同時諸人,每恨不為王世貞所知,蓋亦文士好名者,乃欲附講學以自重。議論高而無所歸宿,終不免於游談無根之誚也。
△《澹齋內言》·一卷、《外言》·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楊繼益撰。繼益字茂謙,松江人。是書內言間有考證,外言則語錄也。議論皆宗二氏。其解邵子三十六宮都是春句,誤以為宮闈之宮,殊為疏舛。欲刪《元史》一條,尤為悖謬。惟解《孟子》泄泄沓沓一條,引《說文》呭訓多言,引《荀子》誻誻而沸亦謂多言,證泄沓皆多言之意,足備一解耳。末有陳繼儒跋,稱其學道有得,蓋為禪學言之也。
△《說楛》·七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焦周撰。周字茂叔,上元人。焦竑之子也。萬歷庚子舉人。其書皆刺取諸書中新穎之語,及聞見所及,可資談噱者,雜載成編,不分門類。如元微之謫通州,史無其事。論吳越改元,誤以歐陽修《五代史》與《十國世家》為二書,亦時有疏舛。其稱《說楛》者,取《荀子》說楛勿聽之義也。
△《譚子雕蟲》·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譚貞默撰。貞默有《三經見圣編》,已著錄。此書作於崇禎壬午,乃其《著作堂集》之一種。所錄只小蟲賦一篇,又名《小化書》,其命意蓋取《莊子》惟蟲能蟲,惟蟲能天,及家語倮蟲三百有六十而人為之長二語。因即蟲喻人,分為三十七段。每段自為之注,亦和《香方》、《禽獸決錄》之支流也。
△《福堂寺貝馀》·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茅元儀撰。元儀有《嘉靖大政類編》,已著錄。此書首有自序云,崇禎三年,余守大將軍,以傲罷,為頭陀於是寺,有所感則識之。蓋其罷官后所為也。雜記古今,語無倫次,議論亦多偏駁。
△《蘭葉筆存》·(無卷數(shù),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釋本以撰。本以字以軒,別號亦已,又號師岳叟,蘇州人。書中載天啟四年董其昌所記玉璽事,則猶在其后也。又稱先生每書竟,必令潛寫填語,蓋潛其本名矣。是編首頁題為《蘭葉筆存》,次頁又題為《慎辭錄》。所論淳熙秘閣續(xù)帖,於黃庭內景經點畫形模,辨析絲毫,蓋即姜夔蘭亭偏傍之意。其馀多談書畫,亦偶及雜事。所稱引者,焦竑、董其昌語為多。中后雜載詩二十馀首,即其自作。大抵隨筆紀錄之冊,后人抄合為帙也。其中石頭城謠一條,論《樂府》音節(jié),穿鑿附會,殊不足據。馀皆明末山人語耳。
△《蒙泉雜言》·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上卷采撮陰陽五行之說,率多穿鑿附會。下卷隨筆記載,如以書家《永字八法》為合於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類,亦多牽強。
△《東皋雜記》·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載皆有明朝野雜事,間及經義及《音律詩話》。其中若辨康定易儲,薛瑄不諫。謂崔銑修《孝宗實錄》,親見秘閣舊案,瑄銜下注以公出,則瑄乃未嘗與其事,非不諫也。此類頗有關於史事。至所論樂律,謂六十調仲呂所生之黃鐘,僅能得黃鐘之半而差強焉??键S鐘無半聲,旋宮所用之半聲乃變半聲也,止得四寸三分有奇,則得黃鐘之半而猶弱焉。此書云差強,殊不可曉。其他亦率多膚末,無足采擇。
△《春寒閑記》·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末自跋,稱辛酉三月二十五日記,署曰德水。又有錢塘厲鶚跋,謂是書頗有可觀,而疑德水為德州盧氏子。蓋以盧世氵隺字德水也。案御史題名曰,盧世氵隺,山東德州左衛(wèi)軍籍,直隸氵來水人。前明進士。順治元年起福建道御史,以病乞歸。其書多錄前人佳事雋語,然頗推重李贄。
△《山居代譍》·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凡臚列山居、園居、舟居、游居、瓢居、獨居、酣居、宵居、睡居、病居十目,下引前人閑適之語以應之,意以示客,故名代譍。其所引書有明末陳繼儒《巖棲幽事》,而序題丁亥夏五,則當在國朝順治四年也。
△《棗林雜俎》·(無卷數(shù),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談遷撰。遷有《海昌外志》,已著錄。是書分類記載,凡十二門。曰科牘,曰藝簣,曰名勝,曰器用,曰榮植,曰頤動,曰幽冥,曰叢贅,曰彤管,曰空元,曰炯鑒,曰緯候。多紀明代軼事,而語多支蔓。其名勝一門,雜引《志乘》及《里巷齊東》之語,漫無考證。藝簣亦多疏舛。其馀大抵冗瑣少緒,亦不分卷。疑雜錄未成之本也。
△《讀書偶然錄》·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程正揆撰。正揆字端伯,孝感人。前明崇禎辛未進士,官尚寶司卿。入國朝授光祿寺丞,官至工部侍郎。是編乃其讀書劄記,議論考證,兼而有之,間出新意,而頗不免踳駁。如以武王上祭於畢為畢星,引《蘇竟傳》為證,未免牽合。論聯(lián)句詩二條,一以為始於柏梁,一以為起於式微,一書之中,自相矛盾。又解杜甫《丹青引》,據先帝天馬玉花驄句,以為至尊含笑,圉仆惆悵,乃深譏肅宗不軫羹墻之念,而斥舊說之非。則不考明、肅、代三朝受終年月,而臆為穿鑿,尤固於說詩矣。
△《見聞記憶錄》·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余國楨撰。國楨字瑞人,別號劬庵,遂安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官富順縣知縣。是編乃其入國朝以后家居所作。自序稱生平卷帙,盡佚兵火,偶舉所憶,惝恍都如夢境。后其子中恬分為五卷:曰記文,曰記人,曰記物,曰記異,曰雜記。本隨筆纂錄之本,大抵皆明末瑣事,間涉荒誕,無關考證。又所作雜文并廁其中,亦非得體。
△《馀菴雜錄》·三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國朝陳恂撰。恂字子本,本姓曹,海鹽人。前明崇禎壬午舉人。是書雜說經義詩文,兼載碎事。其論禹治水順行一條,全攘鄭樵之說,不言所自。其引伊世珍《嫏嬛記》一條,以范睢裹足不入秦語為女子纏足之證,亦失之不經。
△《冬夜箋記》·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王崇簡撰。崇簡字敬哉,宛平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入國朝補選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是編成於康熙乙巳,皆其隨筆劄記之語。所述格言,多先儒名論,亦間摘錄古事及同時耳目所見聞。然徵引舊聞,皆不載其出典,亦或偶然記憶未真。如伯夷、叔齊姓名一條,云出《呂氏春秋》及《韓詩外傳》,今二書并無此文。案《論語疏》所引乃出《春秋·少陽篇》也。
△《樗林三筆》·五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經注義》,已著錄。是書分三種。樗林閑筆一卷,樗林偶筆二卷,樗林續(xù)筆二卷。閑筆所載多息心養(yǎng)生之論,偶筆上卷多講學之語,下卷皆論史事,續(xù)筆則援引先儒,間參己見,亦頗及明季時事。裔介以講學名,而是編多以二氏為宗,殆不可解。至續(xù)筆內稱楊嗣昌起復入都,白帢布袍,所過驛傳蔬粳而已。剿殺流賊,不遺馀力。襄陽之破,郁郁而死云云。未免為之回護,則亦不盡公論矣。
△《雕邱雜錄》·十八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梁清遠撰。清遠字邇之,號葵石,真定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是編十有八卷,卷立一名。一曰眠云閑錄,二曰藤亭漫鈔,三曰情話記,四曰巡檐筆乘,五曰臥疴隨筆,六曰今是齋日鈔,七曰閉影雜識,八曰采榮錄,九曰飽卿談叢,十曰過庭暇錄,十一曰東齋掌鈔,十二曰予寧漫筆,十三曰晏如筆記,十四曰西廬漫筆,十五曰晏如齋檠史,十六曰耳順記,十七曰嗇翁檠史,十八曰休園語林。皆隨時筆記之文。大抵雜錄明末雜事及真定軼聞,頗多勸戒之意。惟末年尤信修煉之說,亦間涉釋氏,至謂《心經》是古今第一篇文字。蓋禪學、玄學、明末最盛,清遠猶沿其馀風也。間有考證,然不甚留意。如九卷載李屏山所作《西嵓集》序,稱李義山喜用僻事,下奇字,晚唐人多效之,號西昆體,殊無典雅渾厚之氣,反詈杜少陵為村夫子。是以楊億事為李商隱事,殆唐、宋不辨。又引黃庭堅之言,謂韓退之詩如教坊雷大使舞,學退之不至,即為白樂天。是以陳師道所評蘇軾詞,蘇軾所評陶潛詩,并誤為庭堅評韓愈詩之詞,顛舛尤甚。
△《應菴任意錄》·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羅鶴撰。鶴字子應,號應菴,泰和人。是書計二百四十四條。大意欲仿《容齋隨筆》、《學齋佔畢》諸書,而耳目頗隘,不能盡有援據考證,多據所聞見,以意褒貶而已。其持論有最偏駁者,如赤龍合慶都生堯,修己坼背生禹,本緯書妄說,皆反覆論辨,以為必然。又引章氏《家譜》、宏益《記聞》、東林《論易語》、尹氏之《性學指要》、趙說之《心學淵源后跋》、胡氏《大同論》一切瑣說,文致周、程諸儒皆以僧為師。至以鄉(xiāng)曲之私,謂建文遜國之時楊士奇不當死難,使務此小節(jié)則不足以為東里,尤為害義。其謂呂后名雉,高祖字之曰野雞之類,杜撰故實,又其小疵矣。
△《路史》·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舊本題青藤山人撰。青藤山人,徐渭別號也。渭有《筆元要旨》,已著錄。渭以才俊名一時,然惟書畫有逸氣,詩文已幺弦側調,不入正聲,至考證之功,益為疏舛。是編蓋其雜記之冊。王士禎《香祖筆記》嘗議其不知隃糜為漢縣,而妄云唐時高麗貢墨,以糜膠和松煙謂之隃糜。又云中山酒、中山兔毫并是應天府溧水縣,非古中山,亦出杜撰。今考其書,瑣事多據《事文類聚》,訓詁多據《洪武正韻》,故事多據《十七史詳節(jié)》,頗為弇陋。甚至檀弓之髽指為喪冠,月令之大酋指為《周禮》,以暨季江為江季,以寒具為寒食之具,種種臆談,不可枚舉。至云劉歆字子駿,向之少子,亦記為異聞,則更無謂矣。
△《梅花草堂筆談》·十四卷、《二談》·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大復撰。大復字元長,昆山人。是編為其《梅花草堂集》中之一種,據《江南通志·文苑傳》,乃其喪明以后追憶而作也。所記皆同社酬答之語,間及鄉(xiāng)里瑣事,辭意纖佻,無關考證。第十三卷中有論孟解十二條,以釋家語詮解圣經,殊屬支離。二談輕佻尤甚。如云《水滸傳》何所不有,卻無破老一事(案:美男破老,《逸周書》之文),非關闕陷,恰是酒肉漢本色如此,以此益知作者之妙。是何言歟?
△《聞雁齋筆談》·六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張大復撰。是編大抵欲仿蘇軾《志林》,故多似古人雜帖短跋之格。然所推重者李贄,所規(guī)摹者屠隆也。
△《河上楮談》·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朱孟震撰。孟震字秉器,新淦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是書多述舊聞軼事,間或評論詩文,考證典籍,亦頗喜談神怪。其停云小志一卷,記當時文士頗詳,所載詩篇,多可采錄。其論文宗王世貞,推為明代第一,則當時耳目所染,無足深怪。其辨王祎、吳云事甚有典據,而遜國一事全沿史彬《致身錄》之訛,引證愈多,舛謬愈甚,與所論元順帝出宋后事,同一誤信之失。其論《史記》訛字最確,而前輩博雅一條,不知《清江集》之現(xiàn)存。又誤以《孔傳六帖》為三孔所作,疏駁亦甚矣。
△《汾上續(xù)談》·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孟震撰。其體例與《河上楮談》同,而所記多瑣事,惟安南國試錄一條,敘述頗詳,足資考證。
△《浣水續(xù)談》·一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朱孟震撰。是編乃萬歷十三年孟震官四川按察使時所作,故以浣水為名。浣水者,浣花溪也。其書雜撮而成,往往不著時代,亦不著出典。如并州士族好為可笑詩賦一條,蓋《顏氏家訓》之原文,而孟震筆之於己書,儼如新事。然則所謂誂撆邢、魏諸公者,不幾為明代之邢、魏乎?惟松柏灘觀音寺一條,考詢遺老,繪畫地圖,核其墳塔名氏,師弟世系,知所謂雪菴和尚者在有無疑似之間,特為明確。
△《游宦馀談》·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朱孟震撰。自序稱生平宦轍,殆遍九州,因摭耳目所及,撰成此書。初分五卷,后乃并為一卷。所錄多瑣事。末附西南夷風土記二十六條,頗為詳明。然孟震序中自言,未至滇云,則惟據傳聞書之,恐亦未盡確實矣。
△《黃帝祠額解》·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李維楨撰。維楨有《史通評釋》,已著錄。是書乃其奉詔謁黃帝陵,見舊祠取鼎湖之事,額曰龍髯。乃作是書以辨其不經,謂騎龍即乘六龍之義。其實《子華子》已有是說,無庸復贅。又舉百家所言黃帝神靈諸事,一一駁詰,詞極辨博。實亦司馬遷五帝本紀文不雅馴,薦紳難言之緒論也。
△《木幾冗談》·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彭汝讓撰。汝讓字欽之,青浦人。是編乃劄記清言,儇佻殊甚,蓋屠隆一派也。
△《說頤》·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余懋學撰。懋學字行之,婺源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右侍郎。天啟中追謚恭穆。事跡具《明史·本傳》。是書凡三百五十二則,每則徵引古事相類或相反者二條,撮為四字標題,而以論斷數(shù)語綴其末。旁見側出,頗得連珠遺意。然引事不標出典,置論亦多庸膚。
△《留青日札》·三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田藝衡撰。藝衡有《大明同文集》,已著錄。是書欲仿《容齋隨筆》、《夢溪筆談》,而所學不足以逮之,故蕪雜特甚。其中詩談初編、二編各一卷,玉笑零音一卷,大統(tǒng)歷解三卷,始天易一卷,皆以所著別行之書編入,以足卷帙,尤可不必。
△《玉笑零音》·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田藝衡撰。是書皆采取新奇故事,緯以儷語,凡一百二十八條。其中如以堯、舜之讓天下為愛身,不與朱、均以天下為愛子。舜、禹之受天下為不知害,鑄鼎為鎮(zhèn)厭之術,金縢為詛咒之媒,皆紕繆之甚者。已編入所著《留青日札》中,此乃其初出別行之本也。
△《留留青》·六卷(通行本)
明徐懋升編。懋升字元舉,錢塘人。初,田藝衡作《留青日札》,駁雜頗甚。懋升刪存六卷,因以《留留青》為名,標目已為纖佻。其所選錄,亦未為精審。
△《天都載》·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馬大壯撰。大壯字仲復,徽州人。羅汝芳之門人也。嘗筑天都館讀書,因以名其所著。大抵喜采異聞,亦間有考證,而往往務求博引,不核虛實。如魚化為人一條,即引《搜神記》孔子厄陳、蔡時,魚妖與子路斗事為證,是豈可為徵信乎?又往往采自說部,不據本書。如夜郎王事自見《后漢書·西南夷傳》,而云小說稱夜郎王云云,則亦雜錄之學耳。
△《異林》·十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支允堅撰。允堅字子固,號梅坡居士。是編凡軼史隨筆二卷,時事漫記三卷,軼語考鏡三卷,藝苑閑評二卷。軼史、隨筆論多瑣屑,時寓不遇之感而識趣頗卑。如論劉穆之金柈貯檳榔,段文昌金蓮花盆濯足之類,皆不勝企羨。又論飛燕、合德無損於漢,妲己、喜皆不白之冤,殊為偏僻。至於薛嵩夢虱報恩,西王母論漢武帝語,小說誣詞,皆竟據為實事,尤不足取。時事漫記多載委巷之談,軼語考鏡掇拾饾飣,如宋人二結之類,點竄《列子》而不竟其說,不知何取。藝苑閑評皆詩話之流,而所見亦淺。
△《宙合編》·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毛詩多識編》,已著錄。是編乃其考證之文,分為六門。一曰泰真測徼,皆談天地。二曰珍駕提羽,皆談經籍。三曰墨兵微畫,皆談史傳。四曰議疇剽耳,皆談世務。五曰在鈞誦末,皆論學問文章。六曰說藪鬖髿,皆談雜事。明代說部,大都挦撦斷爛,游談無根。兆珂又摭明人之說部而以己見斷之,輾轉稗販,似奧博而實無考證。每篇名目,故為詭異。篇首各有小序,亦皆澀體。均之當時習氣也。
△《累瓦三編》·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吳安國撰。安國字文仲,長洲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寧波府知府。是編凡讀經二卷,讀史二卷,述訓二卷,談藝二卷,匡時二卷,紀龐二卷。其讀經諸條多有駁孟子辟朱子之語,讀史內謂湯武之征誅為逆,而以圣人應天順人之說為非。述訓以下語頗平正,然大都抄撮說部,亦無所心得也。
△《牖景錄》·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徐三重撰。三重有《馀言》,已著錄。此書名牖景者,蓋取北人讀書如顯處視月,南人讀書如牖中窺日意也。中多雜論世事,故與所作語錄別為一書。中多篤實切近之論,而傷於拘迂者亦頗有之。如謂杜甫詩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不如明道程子詩陋巷一生顏氏樂,清風千古伯夷貧。謂宋之問(案:此蘇味道詩,三重誤以為之問詩。)上元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三代盛王之時恐無此俗,《國風·雅頌》之什亦無此言;謂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谿一首為不軌於名教,皆不能謂之無理。然事事操此論以往,其勢未有不窒礙者也。
△《家則》·一卷、《野志》·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徐三重撰。此書皆貽訓子孫之語?!都覄t》為所立規(guī)條,每條之后間引古人嘉言善行以證明之,其言酌乎古今之間,如喪禮不得用僧道,而得用紙錢、紙錠之類是也。《野志》分十六篇,曰端習,曰祛惑,曰營業(yè),曰稽籍,曰本教,曰掄交,曰范內,曰居身,曰人道,曰節(jié)用,曰使令,曰狎慝,曰庖饌,曰服飾,曰燕樂,曰戲具。其詞多用駢偶,蓋與所作家則相發(fā)明。惟《野志》之名不甚可解,豈禮失求野之意歟?末為附志,則偶然自述家事也。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朱國楨撰。國楨有《大政記》,已著錄。是書雜記見聞,亦間有考證,其是非不甚失真,在明季說部之中,猶為質實。而貪多務得,使蕪穢汨沒其菁英,轉有沙中金屑之憾。初名曰《希洪》,蓋欲仿《容齋隨筆》也,既而自知其不類,乃改今名。其曰涌幢者,國楨嘗構木為亭,六角如石幢,其制略如穹廬,可以擇地而移,隨意而張,忽如涌出,故以為名云。
△《俟后編》·六卷、《補錄》·一卷、《附錄》·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王敬臣撰。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歲貢生。萬歷丙戌,南京禮部尚書袁洪愈薦授國子監(jiān)博士?!睹魇贰の脑穫鳌犯揭姟段盒鳌分?。是編凡經說一卷,論學、論治共二卷,詩文一卷,禮文疏節(jié)、便俗禮節(jié)共一卷,女戒一卷。其補錄一卷,乃其門人所錄,故其中時稱先生??疽囝}敬臣撰,校讎者誤也。經說論《易》頗切近如其為人。論書《洪范》非《洛書》,亦為有見。論《詩》以三百篇為秦火之馀,后人竄亂,蓋陰祖王柏之說,不知其謬。論《春秋》亦平允。說禮僅一條,謂王制出於史官,與漢文博士之說異,未詳所本。其講學以立志為本,以慎獨為宗,謂學者不可單看虛明景象,蓋參酌於朱、陸之間。所定四禮,大抵以《朱子家禮》為藍本,而參以鄉(xiāng)俗,亦呂坤《四禮翼》之支流。惟《補錄》一卷,頗嫌駁雜。如謂朱子誤解格致不及陽明之說;又謂朱子后日自悔;又謂王守仁、陳獻章皆理學之宗,王艮見道甚確;又謂莊子甚高曠,使在圣門,則為曾點之流;老子比莊子更高一步;皆不可訓。蓋敬臣之學本從姚江得力,后乃覺其虛無,參以朱學。凡《補錄》所載,皆門人過尊其師,一字不欲散佚,掇拾舊論,復成此卷,而不知皆其師所已棄也。至於軍中呼萬歲,亦下馬呼萬歲,乃宋張詠事,而《補錄》以為郭子儀,則記憶偶訛,又其小疵矣。
△《藝林剩語》·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顧成憲撰。成憲字初章,松江人。是書或雜舉古事而綴以論斷,或自立議論而證以古事,其說無大新異,亦無大疵謬。卷首有萬歷甲戌陳所蘊序,稱其年未三十,而善著書。末有其門人瞿守跋,亦稱其年方比於賈傅,而著述富於董相。蓋猶其少作也。
△《趙氏連城》·十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趙世顯撰。世顯字仁甫,侯官人。萬歷癸未進士,官梁山縣知縣。是書中分三種;一為《客窗隨筆》六卷,前有孫昌裔序;一為《蕓圃叢談》六卷,前有謝肇淛序;一為《松亭晤語》六卷,前有林材序。連城則其總名也。以世顯自序弁之。其書或引古事而稍附以己說,或自作數(shù)語,近乎語錄。又或但引古事一條,無所論斷,似乎類書。蓋全無著作之體者。凡意所不合之事,無論巨細,輒云恨不縛之生飼豺虎,何其褊且躁也。林材序稱其松亭晤語不下於洪《景盧隨筆》,今觀所載,疏謬頗多。如稱永樂末詔學官考滿乏功績者,審已有子嗣,聽凈身入宮訓女官輩,時有十馀人,后獨王振官至太監(jiān)云云??际份d太祖不許內侍讀書識字,至宣宗時設內書堂,令翰林二三員為教習,由是此輩通曉古今,作奸為患,不言有學官考滿凈身之事。此殆當時《稗史》誣傳,世顯信而筆之,殊為失考。又如偽本沈約《竹書紀年》注,所載大舜龍工衣鳥工衣事出自劉向《列女傳》,乃誤以為約語而詆之,并誤沈約為沈總。又古惟庶人稱匹夫匹婦,自士以上皆備妾媵,禮有明文,而此書謂孔子不當有妾,駁《孔叢子》之妄,尤為膠固?!犊讌沧印繁緜螘黄鋫尾辉诖说纫?。其他大抵類此,以比《容齋隨筆》,談何容易乎?
△《說原》·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穆希文撰。希文字純文,嘉興人。是編成於萬歷丙戌。分原天、原地、原人、原物、原道術五部。雜采事跡,間亦論斷,其體例在類書、說部之間。大抵剽剟之談,非根柢之學,又不著其所出,更茫無依據。
△《焦氏筆乘》·八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錄。是書多考證舊聞,亦兼涉名理。然多剿襲說部,沒其所出。如周易舉正一條,乃洪邁《容齋隨筆》語。禿節(jié)一條,乃宋祁《筆記》語。開塞書一條,乃晁公武《讀書志》語。一錢一條,乃師古偽蘇軾《杜詩注》語?;ㄐ棚L一條,乃王逵《蠡海集》語。玉樹菁蔥一條,乃封演《聞見記》語。何遜詩一條,乃黃伯思《東觀馀論》語。烏鬼一條,乃沈括《夢溪筆談》語。倉頡一條,乃張華《博物志》語。續(xù)史記一條,乃無名氏《尊俎馀功》語。如斯之類,不可縷數(shù)。其中周易舉正條,末稱此書世罕見,晁公武所進《易解》多引用之。蓋洪邁當南宋孝宗時,故其言云爾。至明代則郭京書有刊本,而晁公武書久佚,正與邁時相反,乃仍錄原文,斯非不去葛龔耶?竑在萬歷中,以博洽稱,而剽竊成書,至於如是,亦足見明之無人矣。其講學解經,尤喜雜引異說,參合附會。如以孔子所云空空及顏子之屢空為虛無寂滅之類,皆乖迕正經,有傷圣教。蓋竑生平喜與李贄游,故耳濡目染,流弊至於如此也。
△《郁岡齋筆麈》·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肯堂撰??咸糜小渡袝肌罚阎?。是編第一卷所載論醫(yī)諸條,凡四十頁,皆深切微妙,得古人法外之意。與所作證治準繩足相表里。其他雜論天文、算術、六壬、五行家言,以及賞鑒書畫之類,亦頗足資參考。惟生於心學盛行之時,凡所議論,大抵以佛經詁儒理,甚至謂教習庶吉士當令看《楞嚴經》,是何言歟?
△《紫桃軒雜綴》·三卷、《又綴》·三卷(禮部尚書曹秀先家藏本)
明李日華撰。日華有《梅墟先生別錄》,已著錄。是書《明史·藝文志》不載。書中惟論書畫,用其所長,馀多剽取古人說部而隱所自來,殊無足取。不及其《六研齋筆記》遠矣。
△《瓶花齋雜錄》·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袁宏道撰。宏道有《觴政》,已著錄。此書多記聞見雜事,及經驗醫(yī)方,間及書傳,持論亦多偏駁。如孟子說性善,及儒與老、莊同異諸條,第喜逞才辨,不自知其言之過也。
△《文海披抄》·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謝肇淛撰。肇淛有《史觿》,已著錄。是編皆其筆記之文,偶拈古書,借以發(fā)議,亦有但錄古語一兩句,不置一詞,如黃香責髯奴文之類者。大抵詞意輕儇,不出當時小品之習。較所作《五雜俎》稍為簡約,而疏舛時復相似。如烏老一條,謂近來村學究作,不知此唐人所錄,見《太平廣記》,其人非出近代也。曹娥碑一條,據《三國演義》為說,不知傳奇非史也。婦人能文一條,謂劉琬丫頭能熟魯靈光賦,花面丫頭字出劉禹錫詩,劉琬丫頭無典也。詩讖一條,謂冰鏡不安臺為梁武帝詩,不知梁書作元帝也。不妄稱人一條,謂鮑照問惠休己與靈運優(yōu)劣,不知《詩品》所載乃顏延年也。人日一條,謂虞摯不知曲水為不學無術,不知束晳傳所載乃摯虞,即字仲洽作《文章流別論》者也。纏足一條,引《雜事秘辛》,亦不知為楊慎依托。蓋一時興至輒書,不暇檢閱耳。
△《西峰字說》·三十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曹學佺撰。學佺有《易經通論》,已著錄。是書分天、地、人三大部,而天部止三卷,人部止三卷,地部乃居二十七卷。其中或引《說文》小篆之解,或又僅就楷字發(fā)義。如解春字以為三畫象三陽,雖與《說文》不合,而義尚可通。若解冬字以為反文之反,即陰變陽之義,不知反文云者,所據何典?且合計通部之中,解字者十之一二,不解字者十之七八,若天官占驗、地理郡國排次成卷,皆與《字說》無與,亦莫解其故?!睹魇贰に囄闹尽凡惠d此書,《福建通志》載此書而不載卷數(shù)。殆學佺沒后,后人重其忠義,掇拾殘稿刻之。故詳略不齊,體例亦不畫一也。四庫之中,無類可附,姑存其目於雜家焉。
△《射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朱光裕撰。光裕字仁仲,蘇州人。萬歷中諸生。是書取平日所見聞者論次之,曰輿象系、君臣系、政事系、藝文系、禮樂系、疆戎系、田賦系,皆為發(fā)策決科而設,中多沿襲舊聞,間有深中時弊者。如取士制祿防御之類,亦不為無見。惟其決震澤隄、廢會通河諸論,揆之時勢,皆不可行。至欲仿海運鑿新河,則又邱濬之偏見矣。
△《青溪暇筆》·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姚福撰。福字世昌,自號守素道人,江寧人。是編皆劄記讀書所得,及雜錄耳目見聞。其首卷所述明初軼事,多正史所不載。惟體用字見《周易正義》,福乃以為宋儒以前無此字,出於佛典。至其取鄭謐之說謂異姓可以為后,而深駁陳淳之論,其為乖剌,又不止訓詁間矣。
△《讀書雜記》·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胡震亨撰。震亨有《海鹽縣圖經》,已著錄。是編乃其讀書筆記。如引元稹《白集序》,證刊版始唐長慶中;引顏師古《匡謬正俗》,證柏梁詩傳寫之謬;引劉孝標《世說注》,證《蜀都賦》有改本;引杜牧詩,證木蘭為黃陂人;引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證爆仗字;引朱子陸游詩,證豆腐緣起;引曾慥《類說》,證李賀容州槎語;引王象之《碑目》,證顧況《仙游記》;皆語有根據。他如辨孔子防墓,辨周稱京師,亦俱明確,以及元鄉(xiāng)試錄條格、贊寧譯經論、道藏源流諸條,亦足以資考據。惟其生於明末,漸染李贄、屠隆之習,掉弄筆舌,多傷佻薄;憤嫉世俗,每乖忠厚。如謂嫦娥、纖阿兩雌、與吳剛共處月中,則調笑及於明神;謂生天,生地,乃生盤古,應稱三郎,則嘲弄及於古帝。以至明末時事,動輒狂詈,牽及唐之進士,并詆為賊,其傎亦未免已甚也。
△《說儲》·八卷、《二集》·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陳禹謨撰。禹謨有《經籍異同》,已著錄。是編乃其劄記。皆偶拈一二古事,綴以論說,不出明人掉弄筆墨之習。中多闡揚佛教,大抵沿屠隆鴻苞之派,但不至如隆之放恣耳。
△《閱耕馀錄》·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所望撰。所望字叔翹,上海人。萬歷辛丑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此其隨筆劄記之文。中頗有所考證,而摭拾舊文者亦多。又兼錄諧謔果報諸雜事,蓋陳繼儒《珍珠船》之類也。
△《書肆說鈴》·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葉秉敬撰。秉敬有《字孿》,已著錄。是書乃其隨筆劄記,原分三卷。后烏程閔元衢為之重編,分十一類,并為上下二卷,而仍載原次於卷首,以存其舊,即此本也。秉敬好為議論,而考據殊疏。如謂三代皆建寅,若周人建子則二十四氣皆錯,不知古本無二十四氣之名;謂《三都賦》改草木甲坼為甲宅,不知《周易》古本實作甲宅;謂冰凝於水而寒於水為《翰苑新書》論文之妙,不知本《荀子》語,《昭明太子文選序》亦嘗引用;皆失之目睫之前。至於溺信二氏,謂盲儒之議老子,如叔孫之毀仲尼,桀犬之吠堯舜,又謂讀書不可不學禪,其言尤不可訓也。
△《蓬窗日錄》·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陳全之撰。全之字粹仲,閩縣人。萬歷甲辰進士。是編分世務、寰宇、詩談、事紀四門,門各二卷。世務一門多可采。寰宇一門頗參輿記陳言。詩談、事紀則更傷猥雜矣。
△《歐馀漫錄》·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閔元衢撰。元衢字康侯,烏程人??h有昇山,山麓有歐陽亭,故昇山一名歐馀山。元衢因以歐馀生自號,并以名其劄記。書中考證間有可采,而膚淺者居多。
△《秋涇筆乘》·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宋鳳翔撰。鳳翔字羽皇,秀水人。萬歷壬子舉人。是書皆載史傳雜事,而附以議論,類多迂闊。其記太倉王千戶入海見龍抱石事,則又涉於神怪矣。
△《燕居功課》·二十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安世鳳撰。世鳳字鳳引,商邱人。萬歷癸丑進士,官定海縣知縣。是編分二十四類,每類子目各五。其議論出入儒、釋之間。自謂天地之大,無不閱歷,然所見率皆膚淺。至於標題纖巧,識見偏駁,尤明代山人結習,不足深詰者矣。
△《仙愚館雜帖》·七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黃元會撰。元會字經甫,太倉人。萬歷癸丑進士。是書多剽掇佛、老浮談,而於服食修煉尤所篤信,其名館以仙愚,當由於此。其他雜說引據,亦多訛舛。如唐優(yōu)宋婦一條,謂德宗為宋主;點陳言為佳句一條,謂宋王珪與柳宗元論詩;海棠無香一條,謂彭淵材為劉淵材;文人顯紕一條,謂荀悅稱漢高祖字國;則其他不足詰矣。
△《戒庵漫筆》·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李詡撰。詡字厚德,江陰人。少為諸生。坎坷不第,年八十馀而卒。所作《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記》諸書,皆已亡佚,惟是編為其孫如一刊行,皆所記聞見雜說。詡自號戒庵老人,因以為名。書中稱世宗為今上,而又載有萬歷初事,蓋隨時綴錄,積久成編,非一時所撰集,故前后不免於駁文也。其間多志朝野典故及詩文瑣語,而敘次煩猥,短於持擇,於凡諧謔鄙俗之事,兼收并載,乃流於小說家言。惟記蘇軾、黃庭堅真跡詩句,可補本集之亡佚;記劉基畫《蜀川圖》,可證《圖繪寶鑒》之闕漏。又如論《孟子》古本同異,則較王士禎《池北偶談》所摘為詳。又據《三水小牘》以證洪邁《夷堅志》之蹈襲,辨《兩山墨談》所稱蘇軾有妹嫁秦觀之誕妄諸條,為沙中金屑耳。
△《認字測》·三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周宇撰。宇有《字考啟蒙》,已著錄。是書標八十一字,每字各為疏解一篇。其義欲借以講學,而穿鑿點畫,實則王安石之緒馀而已。既非小學,又非語錄,四庫之中,無類可入,姑附之於雜家焉。
△《呂氏筆弈》·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呂曾見撰。曾見字眉陽,紹興人。由貢生官西安縣教諭。是編前有方應祥、鄒維璉、汪慶伯、呂奇策序,蓋萬歷中人也。首二卷多說經義。其學出於姚江,詆毀程、朱頗甚,至謂伊川背師忘本。每篇各有批評,乃純用禪語,殊不免心學習氣。其馀或史論,或雜考,大抵捃摭楊慎、王世貞、陳耀文、胡應麟、焦竑諸家說部,而以議論貫串之,亦非根柢之學也。
△《黃元龍小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黃奐撰。奐字元龍,歙縣人。是書分醒言一卷,偶載一卷。醒言皆讀書時隨筆劄記之文,所見頗為迂闊。偶載則鬼神怪異之事,亦多不經。
△《古今評錄》·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商維濬撰。維濬字初陽,會稽人。世所傳商氏《稗?!罚此嬕?。是書皆借古事立論,不出明季纖巧之習,間有考證,每多疏舛。如論以船量物事,謂《苻子》所紀燕昭王稱豕事,在曹蒼舒稱象之前,不知《苻子》為苻朗所撰。朗,秦王堅之侄也。其書今已佚,惟見《類書》所引。如關龍逢諫桀,齊景公好馬之類,皆假借古人為寓言,并無事實。維濬徒知燕昭王在蒼舒前,而不知朗在蒼舒后,殊為失考。其膚淺率此類也。
△《雪菴清史》·五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樂純撰。純字思白,號天湖子,沙縣人。是書皆小品雜言。分清景、清供、清課、清醒、清神為五門,每門又各立子目。大抵明季山人潦倒恣肆之言,拾屠隆、陳繼儒之馀慧,自以為雅人深致者也。
△《露書》·十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姚旅撰。旅號園客,莆田人。其書分核篇二,韻篇三,華篇、雜篇、跡篇、風篇、錯篇、人篇、政篇、籟篇、諧篇、規(guī)篇、枝篇、異篇各一。雜舉經傳,旁證俗說,取東漢王仲任所謂口務明言、筆務露文之意,名曰《露書》。然詞氣儇薄,頗乖著書之體。其核篇所論經義,率毛舉捃拾,無關大旨。韻篇亦猥雜不倫,諧異諸篇尤多鄙俚。至謂屈原宜放,馬遷宜腐,以其文之繁也。傎亦甚矣。
△《稽古堂論古》·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明張燧撰。今核其書,即從《千百年眼》中摘出,蓋坊賈偽立此名以售欺者。鈔本尚新,是近時所依托也。
△《書焦》·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繼儒撰。繼儒有《邵康節(jié)外記》,已著錄。是書皆雜抄《古今名物訓詁》及奇文雋字可供詞藻之用者,隨筆劄記,頗無倫次。如執(zhí)金吾秦吉了之類,人所習見者,俱泛載之,徒費簡牘。又如泥孩兒一條出陸游《老學菴筆記》,而沒其書名,亦為攘美。至以闞止為宰予,渾瑊為渾珹,陳正敏為陳所敏,尤失考矣。
△《枕談》·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繼儒撰。僅寥寥數(shù)條。自跋謂讀古人書,往往承襲訛謬,因取目前常用之語而考據之。然亦各有所本,非心得也。
△《偃曝談馀》·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繼儒撰。取其平日與客談者抄撮成書,無他考證。所紀歷代年號一則,遺漏尤多。前有自跋云,入冬喜負暄讀書,故以偃曝名之云。
△《明辨類函》·六十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詹景鳳撰。景鳳有《畫苑補益》,已著錄。是書《明史·藝文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俱作《詹氏小辨》。而世所傳崇禎壬申刊本,實作《明辨類函》,蓋后又改名也。首列作者辨,以發(fā)明周子《太極圖》至蔡氏《范極十書》之旨。次造化辨,分理氣至異事八目。次人道辨,為篇三:曰明自,言學也;曰行自;言治也;曰適自,言藝也。次人品辨,為統(tǒng)二,以歷代君臣志得道行者為得志統(tǒng),以不能行其道者為赍志統(tǒng)。景鳳宗耿定向之學,故所論格物致知及明明德於天下皆以知識為良知,乖隔支離,不能窺見本體。其於當時為禪學者,雖亦斥之甚力,而中無定識,往往騎墻。如諸子門中謂夫子與老子同生周世,為萬古開辨局。又謂佛、老倘真能信之,亦足為清心寡欲之助。仍不免混儒、墨而一之。又稱孟子在齊,三卿往返數(shù)年,名實竟未加上下。尤放言無忌。其品藻同時諸人,每恨不為王世貞所知,蓋亦文士好名者,乃欲附講學以自重。議論高而無所歸宿,終不免於游談無根之誚也。
△《澹齋內言》·一卷、《外言》·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楊繼益撰。繼益字茂謙,松江人。是書內言間有考證,外言則語錄也。議論皆宗二氏。其解邵子三十六宮都是春句,誤以為宮闈之宮,殊為疏舛。欲刪《元史》一條,尤為悖謬。惟解《孟子》泄泄沓沓一條,引《說文》呭訓多言,引《荀子》誻誻而沸亦謂多言,證泄沓皆多言之意,足備一解耳。末有陳繼儒跋,稱其學道有得,蓋為禪學言之也。
△《說楛》·七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焦周撰。周字茂叔,上元人。焦竑之子也。萬歷庚子舉人。其書皆刺取諸書中新穎之語,及聞見所及,可資談噱者,雜載成編,不分門類。如元微之謫通州,史無其事。論吳越改元,誤以歐陽修《五代史》與《十國世家》為二書,亦時有疏舛。其稱《說楛》者,取《荀子》說楛勿聽之義也。
△《譚子雕蟲》·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譚貞默撰。貞默有《三經見圣編》,已著錄。此書作於崇禎壬午,乃其《著作堂集》之一種。所錄只小蟲賦一篇,又名《小化書》,其命意蓋取《莊子》惟蟲能蟲,惟蟲能天,及家語倮蟲三百有六十而人為之長二語。因即蟲喻人,分為三十七段。每段自為之注,亦和《香方》、《禽獸決錄》之支流也。
△《福堂寺貝馀》·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茅元儀撰。元儀有《嘉靖大政類編》,已著錄。此書首有自序云,崇禎三年,余守大將軍,以傲罷,為頭陀於是寺,有所感則識之。蓋其罷官后所為也。雜記古今,語無倫次,議論亦多偏駁。
△《蘭葉筆存》·(無卷數(shù),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釋本以撰。本以字以軒,別號亦已,又號師岳叟,蘇州人。書中載天啟四年董其昌所記玉璽事,則猶在其后也。又稱先生每書竟,必令潛寫填語,蓋潛其本名矣。是編首頁題為《蘭葉筆存》,次頁又題為《慎辭錄》。所論淳熙秘閣續(xù)帖,於黃庭內景經點畫形模,辨析絲毫,蓋即姜夔蘭亭偏傍之意。其馀多談書畫,亦偶及雜事。所稱引者,焦竑、董其昌語為多。中后雜載詩二十馀首,即其自作。大抵隨筆紀錄之冊,后人抄合為帙也。其中石頭城謠一條,論《樂府》音節(jié),穿鑿附會,殊不足據。馀皆明末山人語耳。
△《蒙泉雜言》·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上卷采撮陰陽五行之說,率多穿鑿附會。下卷隨筆記載,如以書家《永字八法》為合於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類,亦多牽強。
△《東皋雜記》·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載皆有明朝野雜事,間及經義及《音律詩話》。其中若辨康定易儲,薛瑄不諫。謂崔銑修《孝宗實錄》,親見秘閣舊案,瑄銜下注以公出,則瑄乃未嘗與其事,非不諫也。此類頗有關於史事。至所論樂律,謂六十調仲呂所生之黃鐘,僅能得黃鐘之半而差強焉??键S鐘無半聲,旋宮所用之半聲乃變半聲也,止得四寸三分有奇,則得黃鐘之半而猶弱焉。此書云差強,殊不可曉。其他亦率多膚末,無足采擇。
△《春寒閑記》·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末自跋,稱辛酉三月二十五日記,署曰德水。又有錢塘厲鶚跋,謂是書頗有可觀,而疑德水為德州盧氏子。蓋以盧世氵隺字德水也。案御史題名曰,盧世氵隺,山東德州左衛(wèi)軍籍,直隸氵來水人。前明進士。順治元年起福建道御史,以病乞歸。其書多錄前人佳事雋語,然頗推重李贄。
△《山居代譍》·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凡臚列山居、園居、舟居、游居、瓢居、獨居、酣居、宵居、睡居、病居十目,下引前人閑適之語以應之,意以示客,故名代譍。其所引書有明末陳繼儒《巖棲幽事》,而序題丁亥夏五,則當在國朝順治四年也。
△《棗林雜俎》·(無卷數(shù),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談遷撰。遷有《海昌外志》,已著錄。是書分類記載,凡十二門。曰科牘,曰藝簣,曰名勝,曰器用,曰榮植,曰頤動,曰幽冥,曰叢贅,曰彤管,曰空元,曰炯鑒,曰緯候。多紀明代軼事,而語多支蔓。其名勝一門,雜引《志乘》及《里巷齊東》之語,漫無考證。藝簣亦多疏舛。其馀大抵冗瑣少緒,亦不分卷。疑雜錄未成之本也。
△《讀書偶然錄》·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程正揆撰。正揆字端伯,孝感人。前明崇禎辛未進士,官尚寶司卿。入國朝授光祿寺丞,官至工部侍郎。是編乃其讀書劄記,議論考證,兼而有之,間出新意,而頗不免踳駁。如以武王上祭於畢為畢星,引《蘇竟傳》為證,未免牽合。論聯(lián)句詩二條,一以為始於柏梁,一以為起於式微,一書之中,自相矛盾。又解杜甫《丹青引》,據先帝天馬玉花驄句,以為至尊含笑,圉仆惆悵,乃深譏肅宗不軫羹墻之念,而斥舊說之非。則不考明、肅、代三朝受終年月,而臆為穿鑿,尤固於說詩矣。
△《見聞記憶錄》·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余國楨撰。國楨字瑞人,別號劬庵,遂安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官富順縣知縣。是編乃其入國朝以后家居所作。自序稱生平卷帙,盡佚兵火,偶舉所憶,惝恍都如夢境。后其子中恬分為五卷:曰記文,曰記人,曰記物,曰記異,曰雜記。本隨筆纂錄之本,大抵皆明末瑣事,間涉荒誕,無關考證。又所作雜文并廁其中,亦非得體。
△《馀菴雜錄》·三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國朝陳恂撰。恂字子本,本姓曹,海鹽人。前明崇禎壬午舉人。是書雜說經義詩文,兼載碎事。其論禹治水順行一條,全攘鄭樵之說,不言所自。其引伊世珍《嫏嬛記》一條,以范睢裹足不入秦語為女子纏足之證,亦失之不經。
△《冬夜箋記》·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王崇簡撰。崇簡字敬哉,宛平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入國朝補選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是編成於康熙乙巳,皆其隨筆劄記之語。所述格言,多先儒名論,亦間摘錄古事及同時耳目所見聞。然徵引舊聞,皆不載其出典,亦或偶然記憶未真。如伯夷、叔齊姓名一條,云出《呂氏春秋》及《韓詩外傳》,今二書并無此文。案《論語疏》所引乃出《春秋·少陽篇》也。
△《樗林三筆》·五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經注義》,已著錄。是書分三種。樗林閑筆一卷,樗林偶筆二卷,樗林續(xù)筆二卷。閑筆所載多息心養(yǎng)生之論,偶筆上卷多講學之語,下卷皆論史事,續(xù)筆則援引先儒,間參己見,亦頗及明季時事。裔介以講學名,而是編多以二氏為宗,殆不可解。至續(xù)筆內稱楊嗣昌起復入都,白帢布袍,所過驛傳蔬粳而已。剿殺流賊,不遺馀力。襄陽之破,郁郁而死云云。未免為之回護,則亦不盡公論矣。
△《雕邱雜錄》·十八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梁清遠撰。清遠字邇之,號葵石,真定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是編十有八卷,卷立一名。一曰眠云閑錄,二曰藤亭漫鈔,三曰情話記,四曰巡檐筆乘,五曰臥疴隨筆,六曰今是齋日鈔,七曰閉影雜識,八曰采榮錄,九曰飽卿談叢,十曰過庭暇錄,十一曰東齋掌鈔,十二曰予寧漫筆,十三曰晏如筆記,十四曰西廬漫筆,十五曰晏如齋檠史,十六曰耳順記,十七曰嗇翁檠史,十八曰休園語林。皆隨時筆記之文。大抵雜錄明末雜事及真定軼聞,頗多勸戒之意。惟末年尤信修煉之說,亦間涉釋氏,至謂《心經》是古今第一篇文字。蓋禪學、玄學、明末最盛,清遠猶沿其馀風也。間有考證,然不甚留意。如九卷載李屏山所作《西嵓集》序,稱李義山喜用僻事,下奇字,晚唐人多效之,號西昆體,殊無典雅渾厚之氣,反詈杜少陵為村夫子。是以楊億事為李商隱事,殆唐、宋不辨。又引黃庭堅之言,謂韓退之詩如教坊雷大使舞,學退之不至,即為白樂天。是以陳師道所評蘇軾詞,蘇軾所評陶潛詩,并誤為庭堅評韓愈詩之詞,顛舛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