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五中交涉

皇朝經世文新編 作者:清·麥仲華


論黑龍江省將來大局 俄人闕名附 俄國官報論黑龍江省之前程曰我俄東境未能開拓百般事業(yè)未悉興始如工業(yè)貿易亦未有端緒此吾所以常憂念不置也其故何在曰以工業(yè)貿易所需貲本頗未饒富也曰貨物運費過昂也曰通幣甚也曰營專門業(yè)者少也曰居民有專門智識者寡也曰勞工不足也職此之故所由阻礙其工業(yè)貿易之興盛也若夫異日能百廢具舉則其興盛亦必易易耳然則宜講究補其不足以圖發(fā)達之道實為今日之急務矣請詳論之蓋黑龍江地方貲本之未饒亦洵不得已也何則其道路則險惡也其生產貨物之地則遠隔在數(shù)十里之外也運至市場則銷許多時日也商賈賣買信義未明故假借不能自由夫以交通不便遂使貨物之運費高騰商賈賣買信義未明遂使貲本不能流通彼寡有學識者雖在未開之地習為常然是亦吾人所憂念也抑西伯利亞鐵最便于黑龍江地方并為歐亞二洲之利益足以資此地工業(yè)貿易之繁盛固無論已若賴鐵路開通之后而拱手無所經營則豈能望此地之興盛哉宜及今講求鐵路之利便而使工業(yè)貿易興盛也其道維何曰排除各種阻礙是也不止此也宜講交通發(fā)達之道而長進各種經營以副政府銷巨萬之貲開創(chuàng)此大鐵路之意當是之時吾人宜經營畫策之業(yè)雖不一而足屈指數(shù)之開列如下一稽查該地方風土物宜廣告于世人以資興業(yè)家之三省二修理水路交通之利以便搬送貨物三敦商賈之信使易于廣通貨財四明定裁判警察即捕房也制度而保護士民利權五興業(yè)家以合宜之特權以寓獎勵之意使興業(yè)家奮起六使國中住工業(yè)之地者移居于此地以圖增人工七設立專門技藝學校行是七者所以謀此地之開張也夫欲稽查風土之宜國家所設立之探崄遠征隊及學會亦頗有力焉試詳舉之如千八百八十八年聯(lián)成探討山隊以察南部烏蘇哩之業(yè)近時為稽查鐵路一帶地質并黑龍江航路故聯(lián)成遠征隊又大藏省簡派博士灑保仁于黑龍地方考查設置稅關之處并財務一切之宜又在千八百九十五年農商務省亦聯(lián)成一團隊以現(xiàn)任該省次官陸軍中將匹多羅付為其長官考查筑鐵路之處遠探此地情形是等諸人于察該地方風土物宜實與有力焉然今猶有地方官所派之各種討探隊又有學會而頗裨益世人也抑謀工業(yè)貿易之興盛待道路開通而后能收其效昭昭明矣不然則商務滯而不振器械可以興地利者不能搬運生產之物不能散于四方于是貲本亦不流通于四處商工之業(yè)必衰故與商工業(yè)之進益相待者必道路也然尚有一焉蓋扶掖誘導商工業(yè)之根原者是在守信制度也現(xiàn)今商工業(yè)實情全系在此間守信之厚薄則關商工務之盛衰故昔者故哥兒付男爵亦嘗倡言此制亟宜設興千八百九十三年于哈巴洛夫戛俄地名亦作伯利為東部西伯利亞所屬卜里模爾斯克之會城在烏蘇哩江與黑龍江會流處按卜里模爾斯克即東海濱省會議嘗論此意矣當時雖有此等制度而論其實行所亦不甚廣也雖有帝國銀行在哈巴洛夫戛設立支行及聶爾琛斯克即尼布楚今隸雜拜噶爾斯克有金銀廠按雜拜噶爾斯克譯言跨拜噶爾湖省銀行唯爾赫涅烏金斯克亦隸雜拜噶爾斯克有會場即上烏金斯克在烏達河入泄格河處銀行等而帝國支行所在位置與此地商業(yè)樞要之所相距頗遠信義所及亦不為廣余兩銀行本系商立貲本不饒彼此每多不便以致貲財流行阻礙所以故哥兒付男爵有此議也現(xiàn)在黑龍江軍務知事陸軍中將得呵呼士基就職之后直建議于大藏省云宜設帝國銀行支行于務拉的倭司托克即海參崴隸卜里模爾斯克前報作烏港蓋譯者之省文唯爾赫涅烏金斯克及赤塔今為雜拜噶爾斯克之會城在陰噶達河上等地方 且論貯財制度之利一在獎勵中產以下人民知貯財為美事一在積小銀致大貲以轉用于緊要事業(yè)大藏大臣如德亦專贊此議及千八百九十三年底始開帝國銀行支行于唯爾赫涅烏金斯克至九十四年并開始于務拉的倭斯托克及赤塔等又在此處郵政局施行貯財之制其數(shù)至四十余局之多矣近時又始與中俄銀行于上海設支行于日本中國各地使在務拉的倭斯托克帝國支行互相通辦理財務此等銀行之設即以為財務機關故該處人民見之喜色相告朝野盡致力于其間幫助總辦創(chuàng)興事業(yè)一旦開設伊始店前成市業(yè)務定益繁盛千八百九十四年帝國銀行在各地支行所辦之數(shù)實已六千萬留云雖然吾人得隴望蜀故猶希冀該銀行日益擴充其務何則該銀行支行辦理事務權頗狹少當非常之時必不得不請命于本行故動輒遲緩愆其機會使興業(yè)家有隔靴搔癢之嘆是將來宜厘正之要務矣然近時銀行業(yè)戶亦大有更革如頃者發(fā)新令增擴支行辦事之權特準使唯爾赫涅烏金斯克及赤塔兩支行假銀于大業(yè)家取其所采掘金塊以為擔保此等法度比舊時所常行雖實為一大進步然時屬草創(chuàng)各地互相遠隔財幣流通未免遲緩當是之時欲效文明之地所行成法假借銀兩而速其還期蓋非策之得者也至其甚者則每值質押農家產物以假銀于農民時每寄送郵信于本行必待其允許而后敢將銀借出為是之故空費時日或至緩不濟急茍如此則大負地方人民之望矣然則更使支行增擴其委任之權自定假銀還期與延期等事以任其所行茍事宜敏急者則速發(fā)電音咄嗟立辦使興業(yè)家無遺憾矣裁判聽訟之事亦與商工業(yè)最有關系今夫司法之綱紀不嚴肅保護人權物權之法視若等閑則民人安得保其貲產而安其堵哉茍如是而望商工業(yè)及各種事業(yè)盛興豈可得哉不獨各種事業(yè)不能興必有乘機射利之徒乘機而起欲望殖產興業(yè)家出亦不可復得焉故裁判之與警察并宜明其制度正其秩序以實行其事務則二者之裨補于商工及其余各種事業(yè)不待言已抑此地未全開拓譬猶在幼之時今欲振興商工業(yè)于此地而漸導文明之域非有異常保護則不能奏效也凡人之始創(chuàng)事業(yè)必多[失](夫)計故危懼之念易生躊躇逡不能發(fā)奮從事是為人類之常態(tài)故宜厚其保護除去此等弊端以鼓舞其勇而力行事業(yè)若創(chuàng)興事業(yè)一旦得誘掖獎勵以助成其志是為可尚耳茍欲成此端緒則宜付與特權于興始有益之業(yè)者或免貢租或給與貲本而保護之或寬假法律命令任興業(yè)者自為而不為牽制則其效績必有顯著者焉使一方之工藝興盛則準外人興業(yè)蓋亦一策何則與其輸進外國制造之品物不如使外人制造于此地也蓋制造必須勞工則我已得其工銀矣制造所須各物必購諸本地則我并得其購物之貲矣則利益不已大乎茍如此則其制造各廠當應作為該地方之工業(yè)學校制造家即為教師而振興地方工業(yè)裨益人民實非鮮少也如輪船業(yè)及在薩哈連采煤業(yè)政府既給與保護銀又付與特權矣 又于在本處制造火柴家士窩羅福販賣俄油之林多我廉商會制造羅紗供給囚徒衣服之幼肯是基等免除其應納之公司稅又于布拉郭悅式斯克法國照像業(yè)家得路兒路給與土地而不取其價是皆開保護興業(yè)家之端緒者矣吾極冀將來益擴張此事業(yè)也此地勞工甚寡且頻年鐵路工事方急故勞工等多從事于此隨即移住此地之人為該工事所奪去已不復遺一人焉[夫](未)勞工之興工業(yè)必相待而不可離者也今則乏人如此故邇來招致中日韓各國工人以服諸種之勞者日盛一日然猶未覺足謂宜勸獎本國住工業(yè)盛大之地者而移住于此以致其力是為至要也今夫西伯利亞鐵路貫通此荒野之日即歐亞縮短其地之時矣則東方亞洲外國來此貿易應改局面而與之最有關系者為中國貿易何則以中國多銷工業(yè)制造品也且近時彼我交通之便大開船行松花江亦已無呵禁然東方貿易不獨中國則宜興航海公司輪船定期開行中日韓三國以便來往交通又創(chuàng)興商務代辦[公](分)司于各國埠頭以慧眼視商情使買主無遺憾是為切要也昔年曾嚴禁中日兩國幣以及洋銀輸進俄境自今以往即宜撤此陋制出入自由以便彼我貿易商務惟現(xiàn)有設海關于黑龍州議廢今日關不征稅之制則不得不請政府慎思其利害也蓋此議始興在千八百九十二年當時在本州島軍務知事之任男爵哥維付將軍痛論時勢未可為謂賦課關稅之極不利內閣會商遂止此議矣然當一旦鐵路貫通之日則該地形勢亦必一變無疑故大藏省以千八百九十四年五月請上諭以該省顧問博士也保榮為總辦遣往東方以稽查宜設海關之地與東方財務之樞部及其復命政府乃選定委員更審查討議其事竊謂欲使此地一帶與本國一律設置稅關以行畫一之制固為經世之本務誰抱疑義于其間哉又有諭乎然宜于何時設置海關乎宜據(jù)何等方法以廢關無征稅之制乎是所宜猛省也以吾觀是處現(xiàn)在情形欲本國稅關之制倉皇急施于此地恐未見其可也何則黑龍州今日各種事物方開端緒耳故社會萬事萬物無或暫時靜止日進之勢頓改舊觀前程茫茫未可驟測如黑龍江畔移民亦年年增多戶口且該江畔屬中國疆土采金業(yè)近時大有進境故其地已成一大都會往時寂寥無人之境今則為佳好市場他年鐵路貫通則足以為外國貿易市場者必所在崛興焉是監(jiān)察國境之守亦更易也現(xiàn)政府雖諭促可薩克民族移住于此處將來必有編制可薩克艦隊于黑龍江之時若至此時則日后制度宜變更者亦甚多矣現(xiàn)時之趨勢已如是故設置稅關而期其完善非眼前之急務也然而緩其設置之期以待大鐵路完成不亦可乎現(xiàn)自尼顆拉耶務斯克在黑龍江北口舊名廟爾及務拉的倭斯托克所輸進之酒類火柴煙石油及糖等咸抽關稅棉茶亦然何嘗仿效歐洲而設完善之關哉若一旦鐵路完成亦未見宜速設稅關之要縱令緩其設置亦未為遲也吾前既言沿海北部人煙稀薄道路險惡外國輸進貨物者實寡唯有茶耳其數(shù)一年約一萬四千箱而搬送之者全賴商隊也此些少之茶不抽稅而過關亦未必有害以其無稅入關郄有興盛交通之利又足使該地方勞工得其工銀也故若速立抽稅之法而增入國庫則于一方又有所失也如薩加連島即庫頁島亦未宜以設置稅關為要也何則此地本移徙囚徒而為殖民之計則其地情形及土民性質并行政財務等殆別有天地矣 其它如境土崄峻之處亦都類是現(xiàn)如中俄境上兩國人民來往或采樵或放牧以交換有無若一旦立關以禁制之則奈其遷徙何或至境上無人亦未可知也故鐵路未完成則未可更改稅關之制唯于一二既盛之埠港備立制度以警戒監(jiān)察其境上是為握要耳抑此論所關系極為廣大更有事關系于中國者三曰向滿洲輸出貨物無稅曰通恰克圖之道路曰中俄條約所定之境上貿易無稅等件皆是也夫越我俄境輸出貨物于滿洲內地而不抽稅本屬可喜何則貿易興盛則使該地人民益眾原非少而尤以航業(yè)鐵路為最若設稅關于此地則妨礙貿易必不利于此地也不止不宜設置稅關宜更立保護之法如設立棧房于輸出貨物之要沖以便于藏貨是已蒙古通路本為茶商貿易之要路來往必經由是處此路非一朝夕而成積年之始得此矣則又為施行威信于蒙古之一要路也若設稅關以致茶業(yè)衰微固吾人所不取也中俄境上貿易非復昔年之比而今也中俄訂約條人民違背亦甚多矣近年以來滿人侵境惡疫流行為吾人之害不少故于境上宜嚴守備如南部烏蘇哩地方中人往來耕牧如是不已則不可不沮遏之也夫中國商人在我俄境頗多放肆我國法令蔑視不從是正似享受特權者中國政府亦不重視此地通商條約住境上之民不以實行該條約為利害之要至其甚者則正似未嘗有該條約之定章茍如是則越境出五十里之外而深入內地不以為怪也然則宜速即改訂中俄條約以明彼我財務之交涉并定國際之章程為要耳由是觀之大鐵路之貫通與稅關之設置使黑龍州財務錯綜繁盛矣意者百般事物亦將大變也故政府須常致意于財務之間慧眼視其實情斟酌事態(tài)之變遷以處置于其間是為至要也若夫中日韓諸國之形勢尤宜夙夜注目莫失其機勇敢果斷以期不[乖](乘)政策耳茍欲服膺此等要而舉其實效須設一大公署而為之處辦然后銳意專心經營慘淡可以大成我東方之經綸也 論英通中國商務路程 英人闕名附 英國總商務公所欲在中國造一鐵路以興商務擬請國家津貼或徑由官造或由商造而國家保其造路后之盈虧于西六月十二號派人覲見外部大臣沙列不雷與郵務大臣喬諸海覓爾登敷陳此意總董議員斯福得惱可得率同諸人進言曰本公所以為欲將英國商務興于英新疆之湄江一帶非在緬甸海口與中國西南之時[木](本)地方用鐵路接通不可欲英國制造之業(yè)在中國西南及北暹邏與法國制造人爭利亦非接通此路不可本公所欲英廷及印度政府知此事為不可緩或從暮爾名經過暹邏或從冷貢入英屬地經過堪倫尼此路須由國家辦理或保護其盈虧且欲請中國準此鐵路穿過時木入中國之境其章程須與法人通鐵路至中國一律相待前次本公所會議大眾皆以此議為然故以奉聞云云里茨公所董事威靈士與勃蘭克剖公所董事海力參申言曰法俄政府近頗有舉動于中國則我英之不可坐視明矣沙列斯不雷答曰君等皆閱歷甚深故用心如此周密然辦此繁難之事非徹始徹終詳思辦法不可至里茨公所之言我三十年前初至印度時已慮及此嘗費盡心力探此消息昔馬嘉理因探路為人謀害此事至今猶在人耳目我等志愿欲將商務通至黃河一帶已非朝夕天下諸國多有以阻別國至本國商務為要著我等則當以能在人國內開絕大市面為要著然我英辦法與他國亦自不同他國通商實為得地起見英國惟求振興商務而已蓋十年以來我英增地已多故其所重當在彼而不在此由此觀之自以設法在中國新添市面為最要現(xiàn)中國之商務固以我英為冠首然茍欲多采中國內地物產而使工人制造成物多得銷路實非開通此路不可惟欲辦此等事其中又多周折我英向例凡不在本國境內之鐵路政府每不肯相助常有境外之路既與律法相合商人又有利可圖于彼國人亦有益處并有益于天下各國者然下議院猶往往不允津貼若此次之議下議院能慨然允許真出意料之外矣要知君等若能自立一公司力辦此事則凡在英境內之鐵路國家必可極力相助至此路將通至別國境界時我國力量必能使人不阻撓也我未見外國有見鐵路將入己國之界而不準其接造者君等其勉之前者哈來忒嘗言今欲將此鐵路從上湄南之雷堪地方達至中國境內于天下甚為有益此論最當暹邏近前開化必能實力整頓國政我極望彼國能竭力幫助各鐵路之能達上暹邏者前英與法約不得在湄南地方壓制暹邏此約彼此同其利害今欲令暹人允造鐵路至保護各地則可若路既成欲以政府權力管轄此路則不可君等不得以暹邏有受人保護之屬地遂謂非自主之國故凡經過彼境之鐵路必當歸暹管理此等情形皆宜熟思據(jù)里茨公所之言謂英法在湄江議新疆約法索取屬地而英未索實與在暹開鐵路事甚有關云云我以為此非印度政府之意然實已誤矣我意此區(qū)區(qū)屬地未與法爭亦于造鐵路無害若于鐵路有害則我國必不能聽之也君等云時木地方要緊此論極是其地離公郎之擺渡不遠可搭橋通之又聞或謂我等造鐵路但至公郎而止此說不確印度政府極欲令此路告成若其路將通至云南邊界可令英公使請中國思自己利益及關稅好處則彼必許辦矣至我國與法所訂之約則并未阻我國辦此事之權利也又有謂我國若與法起恐法將我此路所有利益奪去此真恇怯無識之論我英舉辦一切常能勝別國一籌也又或慮俄人在暹邏北地與英爭商務此尤不可慮我英有歷來之國權又有如許商務之機器又有如許貲本又有如許閱歷若尚不能與俄在市面爭一日之長則英真愈趨愈下矣要之我國與民須合力將天生之阻力除去則商務一途當無一國能著我先鞭者矣云云總董乃稱謝曰蒙大臣如此接待又承垂教實深嘉荷于是稱謝而退 論英國在中國所有之利益 老臺灣附 英國在東方之利益勢處岌岌之時凡中西交涉關系所在幸有長于文辭諸人挈舉要端敷告于眾藉為勉圖振興之萌兆本月間康坦姆伯來而雷報中有撓門所著論說深可嘉許余如不署名人所論中日條約又密起在勃來克烏特報中論及中西交涉復有太姆士專駐東邊訪事之人論前次李傅相出使之事本館以此數(shù)論類皆意寓勸警冀使英人藉其忠告可悟在中國之責任利益能收如是之美效亦猶前此諸人在新聞紙中所論宜增添水師后果因而得力其效正復相同撓門雖自謂論事意見太苛然核其所論實能緊握全題闡發(fā)悉當渠在三四年之前曾周游東邊所得閱歷及其所著之書可以供眾覽而增長人之閱歷我英廷臣如果采納其說則英在中國至今仍當推執(zhí)泰西之牛耳復何疑哉至密起謂英在中國實有之利益眾人尚未全知其言誠是然尚應加入一語蓋即廷臣中無論何黨之人亦鮮有能審其詳者若中國風俗服飾之異及信星讖惑巫卜酷刑貪婪又如新聞紙中所載有益于英人所應留意之處在我外部暨駐中國北京公司各埠領事以及國中之人民固皆耳熟而心識之矣至于中國真實底細如何情形仍未能洞燭而悉知英官之在東邊者不過專力于中國之文學以求淹博之名耳若密起所言中國實為我英工藝之人衣食所賴蓋如中國之樂太平守律法服勤而節(jié)儉億兆之人勞其筋力可以自致巨富且能使英人因之而益富如于查探生番所費之工夫能移一分用諸中國即可知其底細情形譬在曠野之中散播嘉種何不少留分播于肥饒之地畝且此等地畝即四五年前在我掌握之中可以豐獲而為我工藝之人所利賴者其實情信如斯也英國思欲攻取蘇屯在非洲愿耗多金而與俄法力爭其實似此地方即使得之久終讓歸于人試觀兩國將從三百兆中國人之中漸漸消奪我英政府及商務之權勢而我轉漫不會意抑知此三百兆人如果英國權勢所及即能用以興我之商務而有益于我[工](二)作之儔其利甚大蓋今國家之政賦即維系于此等工商之手也至謂各國涎中國而覬瓜分其端已開或言英亦宜有所取而在密猶以為此非要著然則密于英國近時情形似尚有未知其在中國商務可以推廣之處密起力舉其策謂宜用鐵路及其它新法以維持之然以吾度之如使他國果出于斯而英獨無取猶欲思于中國商務握其大綱而專其美利于理殊多未合俄在中國所得權勢無非有于英之商務吾將鑒于前事而知之矣俄之忠于謀國者所辦交涉得手有益于其民之處議論中俄條約者所述殊有味焉此約現(xiàn)非子虛其吾利益損吾權勢之處在十二個月之前以至于今始終所聞皆實有其事英之商民所當預防此險因凡有謠傳往往可信如謂俄辦交涉之人隱存窺伺之意初猶以為訛言及后終成實事此種閱歷吾輩得之者多且久矣太姆士訪事人所論中國官之積習在不諳中國情事之人固以其言為快談然于英在東邊之權勢所關無多至撓門謂英在當初得宜之時未曾與俄立約夷然不動坐令其于中國不但居保護之名且真有管束之實是誠英之大錯也數(shù)語確當直抉其弊 姑無論中國國勢或進或退在官之人是廉是貪即現(xiàn)與西國往來之事實已歸俄國管束法既助之矣德又從而慫恿之[抑](仰)何愚歟良由英國無端忌激之使然也倘各國果為割據(jù)之舉英于其間亦有所求或各國所興商務英亦欲爭得一分視分內所應有必不可少而定須得之者但欲求能如吾愿必使北京政府知英有水師陸軍可以強要而力取并知英較俄法兩國合并之力尤為可懼然后可也當英在中國權勢最盛之時辦理交涉之人在總理衙門遇有既懦且狡老于世故之輩恒玩視我若待孩童凡吾分內應有之權及應得之利益非使北京之官若睨我有水師提督立于公使之后似將開者然即不能保我所應有蓋自昔而已然矣嘗有一日聞諸某駐英華使自表其所見云英國現(xiàn)無能為欲得戰(zhàn)勝于天下者惟我華與俄耳該使所言如此竊謂今日英在中國如但有辦理交涉之人而不助以兵力尚何有他望哉中國土地商務英國若欲圖之必俟吾政府迫于民情之趣促而有所作為乃即可以證該使之言實屬年輕不明天下之大勢且所學西文僅襲皮毛因之轉為所誤以致所見者淺而所論者乃不符也然吾茍有所求俄與法必將阻撓于其間蓋彼在天下各處皆思與我為難如從阿比西尼亞至華盛頓又從曼谷至黑拉特無處不然設英在北京果求吾所欲俄法必以保護中國為己任將合兩國水陸各軍并力以拒我此亦意中事也至其所得儲煤之處不但能廢去我在滿洲暨中國北邊及其西南各處之商務并且彼在北京權勢日大將使我南洋石叻及香港各屬亦皆因之而震撼中國之人旅寓于彼而操工藝各業(yè)者戶口甚繁該處居民咸倚之若脊梁之在背其能致富饒能臻興旺蓋全恃乎此等流寓之人工業(yè)之多也惟其父母妻孥類多仍居中土今俄法在北京實有操縱自如之概萬一英與俄法有事于兵戈英欲保護自香港至仰光一帶所有可寶之屬地而西華人之有室家在中土者俄法必唆使中國設法借仗其力以遙相牽制也按阿比西尼亞在非洲東境東近海北界努比阿曼谷為暹羅京城濱湄南江下游黑拉特即明史哈烈國故地今屬阿富汗在阿富汗西境并哈烈河北岸仰光一作漾貢亦作冷宮或稱瑯玕埠今官文書作仰光英屬南緬甸地瀕伊勒瓦諦江即大金江下游東支河入海處號稱大埠實即明史擺古國南境之地也數(shù)年以前英之統(tǒng)兵官猶恐中國或有如昔時之君上者復為歐洲之患此誠過慮其實如中國者何用慮為惟以數(shù)百萬強壯華民練習成軍而由俄法率領之此則實為印度心腹之患也英在一千八百六十年所得之利益今則失去已多且有較此尤甚者坐失事機茫不自覺倘將來赫德以年老乞退則英國情形恐更不如今赫之扶助北京政府業(yè)已有年其為中國謀可謂盡心而于英亦裨益良多實較勝于吾自簡之駐華公使也當中日開之時倘歐洲各國俱守局外之例則保全中國本非我英分內之事因彼政府迂鈍拗執(zhí)自召其侮固應自當之也然如俄法之在中國利益甚微與英懸殊彼既干預而染指矣英之為民上者及在廷之臣何以不即乘機著手于其間駐北京之公使又何以不即宜告謂英以保全文化起見極愿與俄法會同辦理即俄所求不冰凍之口岸亦未始不可允從惟我在中國之商務利益實為民生大局所系攸關非淺日本戰(zhàn)勝之后一切條議我有應得與聞之處縱使出于兵爭亦勿稍阻奚為姑待默不一言乎誠由乏明練達之人致我政府束手坐視耳 中國將來情形于俄最有關系法國意存阻礙于我且知其事之重要因將中國立從吾手奪歸伊等保護夫中國與外洋往來之商務我英十居其七我三十兆人民全恃擴充外國市面以為生計而我政府漠然視之若無足輕重稽諸史冊所載至危至急之時殆無有如今日者矣顧人猶坦忽弗思乎查百年以前英之戶口尚少食物等類及制造所需之各料不待外求造成貨物營銷于地球之上獲利恒多且與同洲各國力尚能戰(zhàn)彼時各國之商務尚不能十分與英爭利而吾廷臣猶常留意遠從各處尋辟門徑使吾商人得以營運謀生今則耕種之民漸少所產五谷不敷國人三月之食除稍有煤鐵而外制造所需各物料大都皆購求于各國有此物料方能施工而成器業(yè)于是者乃可藉工而得值終歲之衣食取于斯室家之養(yǎng)贍資于斯是錢也食之胥倚賴于各國而求生活者矣是故市面日益衰銷路日益狹則吾做工之人將愈窮困也若英在海面所有之兵力使再失之則必致其餓困以死其危機苦正與從前猶太被圍之情形相似英所有之商務益處無論其在本國或在各藩屬吾必公諸天下俾同享其利而各國于此等市面上每多爭占吾利若在伊等國中及所屬之處且禁阻我使勿得絲毫便宜前此七八十年政府辦事之人雖少而從田產及商務之中出息殊多其辦理交涉各事亦頗有學識今則權屬于氏所恃以活命者全在擴充本有之市面使得工作之利尤賴別有尋辟以暢其流然欲得此新市面而久守之宜必有雄盛之水師庶辦理交涉之際可以示強而得力若此要緊關鍵正恐吾工藝者流尚貿然罔知所以毫不在意是尤政府所當教戒使知凡推廣國勢但求謹慎辦理并無開之意固專為吾民保其利權也如水師太少不敷調遣應使百姓曉然于國家主政之人無論何黨若于其事不盡職分是即做工百姓之仇敵今大臣之中勿論何黨往往泛議義學及其它瑣事膚言以分騖民心殊不知此等泛議若在承平興旺之時猶之可也豈今之急務哉至論大任要端或各國交涉危險之機或以兵力求吾應得之權英之廷臣非被百姓強之而作即寂無所動如吾民欲強政府保護東邊要緊利益今正是不能或罷之時矣英在中國擴充權勢能得利益之處民果能知即應堅促大臣力持定見無論俄法如何舉動凡于瓜分中國或從十八省及各屬地開為通商口岸準各國互市應得利益之處英國決不肯不取一分以后中國即不至再有駐英華使敢言二十九兆人民不能勝過三百兆人民矣亦當無在外部之官不知盡職而讕言吾據(jù)之澎湖系西班牙所屬矣然毋謂天下商務吾已能獨擅其利輒自滿而侈更勿以吾能造船售與外人又自喜而夸因彼人方將設法以攘我獨有之利也英之商船往來于歐洲美國一帶裝載料物及已制成之貨其駕駛之人大半來自瑞瑙丹德及東印度等國而英民得沾其利者殊故我英之恃以為國者尤在擴充外國商務有進無退庶使開礦制造之儔能藉工作以獲利如果政府確以民間之甘苦為念即應竭力設法冀得天下極好極大之市面俾盈兆工藝之人可以享無限之益所謂極好極大之市面即今中國是矣且可立收其效然則我英當知乘人未入手之先相機而進庶幾能如所愿乎 論德人尋釁于中國 劉楨麟 今之憂中國者曰為中國患者其惟俄乎法乎日本乎遼東索還密約既立鐵路通至內地兵船任意停泊扼吭拊背剔及腸胃此俄之可患固也朝鮮既撤臺灣逼近東南海疆門戶盡失梟獍桀黠鼾睡臥側此日之可患固也窮而好武賊而好勝龍州鐵路福州船政握我利權伺隙以動此法之可患固也然而吾以為此皆猶后之患而非目前之急也目前之急者其惟德乎中日之役英人袖手德與俄法攘臂引項仗義執(zhí)言樹恩于中國中國不得不有以報之此中俄之約龍州之路所由來也夫三人盜胠攫所得二人飽翔而去一人徒手爭之不及置之不甘其必取償于主人也宜矣今德之于中國固自以為有恩者也而獨令其向隅則烏能禁其不狡焉思啟哉雖然德之與中國固所稱交誼最密者也通商以來諸國構戰(zhàn)禍相尋惟德始終未嘗失和故貸則籌之彼鎗炮則購之彼教習則延之彼中國之人靡不謂德之愛我也德于我無他也坐是之故德亦不易遽發(fā)難于我此中德之所以二十年無間言也豈知投骨于地眾狗爭之英俄法坐享利益垂數(shù)十年區(qū)區(qū)日本且出其上人孰無情其能不起而染指乎觀于去歲金陵自強軍之事其萌芽矣自是之后各省報館紛傳其有測量門金星島之事去冬復有拒使索地之舉一再以逞積不得間于是其心之憤懣急切始莫能耐矣及今春覲見之事實彼使失禮而總署延宴強不赴是豈獨挾恨于敬中堂已耶湖北武備延設教習比雇傭工稍過耳而斤斤爭統(tǒng)領全權且移文總署以爭之何也德人某游歷長沙長沙人拒不納一旅客耳能電召漢口香港戰(zhàn)艦七艘以俟此又何也嗚呼此數(shù)事者使非其政府主謀所遣心腹之人敢若是之明目張膽哉幸吾政府疆臣懾于敵勢委曲以就否則其不至裂者幾希矣抑聞之公法家之言也曰地球之為國者非藩屬于人無論小大即無不有自主之權今中國御一教習遣一使臣不能任其進退坐令彼族之要挾烏所謂自主乎又聞公理家之言曰地球之國號稱文明者必遵理而行不妄舉動否則謂之無教化謂之土番今德之率意欺侮橫逆無道若此寧真甘于為土番耶語曰物必先腐而后蟲生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中國而能自強無公法公理可無恐也中國而不自強雖日挾公法公理而與彼相持亦多見其不自量而已不寧惟是中國之于外交忍辱含垢遇事遷就誠以為優(yōu)容而免事也然我以為優(yōu)容彼以為尊奉我以為免事彼以為畏縮得寸進尺彼縮此伸不至于裂而不已今日之德國已大異往昔彼其多方橫逆雖暫亦餂而弭之然寧能禁其不再橫逆乎夫俟其再舉則彼己操心審慮于一逞此時雖欲餂以弭之恐無及矣故德之構釁終必不免與其倉皇于事后孰若振作于未然吾料執(zhí)政諸公洞悉敵情顧全大局未必不有見于是然而因循姑待禍將接踵割地償咎將誰屬傳曰嫠婦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嗚呼其無使鯫生之言不幸而中也 上李伯相論朝鮮商約界務 馬建忠 忠前于本月初五日由煙臺舟次肅上一諒塵鈞鑒計此次東渡除襄助朝德議約外尚有令朝鮮預籌與俄羅斯邊界交涉事宜與咨訪中東陸路通商利弊兩事請將抵朝鮮后一切辦理情形分別陳之溯自初六日自煙臺起椗后至初八日行抵漢江則德使巴蘭德已與其統(tǒng)領駐大東洋兵舶總兵貝朗格駕兵舶兩艘先二日至即夕作書致前議約官趙寧夏金宏集二人令請國王派議約大員來會并即將約外聲明照會來初十日巴使議定以忠不諳德文此次約稿援中西成例參用法文一冊俾便較對十一日朝鮮國王仍派趙金二人為議約大副官照會馳至次日偕往德舶與巴使會議初英美二國約外照會均于簽押日與約稿國書并交此次以巴蘭德素稱難與慮有反復遂于是日令趙金二使先將照會交巴使然后由忠議定于十五日簽押巴使以事成之速喜出望外于約稿一無更易惟欲于約外另立照會一通以表異英美二國之外忠視照會所書特恐朝德?lián)Q約需時請于美英二國換約后同時令商民先來貿易忠以所請于約稿無關出入令朝使照覆允行而于文內為增入未換約前商民雖準與美英二國同時貿易而領事官來口僅以賓禮相待不得以公牘議事一層以示區(qū)別十五日仍會同于濟物浦支帳簽押壹是如例德舶即于十七日起椗忠亦偕丁提督率威遠超勇?lián)P威登瀛洲四舶同日西渡而日本花房義質在漢城聞朝德議約復于十一日令其參贊近藤真鋤來我舟及德舶偵探約稿未得見怏怏而去此忠襄助朝德議約情形也振帥為俄國事致朝鮮興寅君書交尹泰駿乘揚威快船來揚威行道旅順勾當公事后明日始至忠于初八日致趙金二使書時即先錄底稿寄去令呈其國王與執(zhí)政預為籌議迨寧夏等至語及此事則云其國與俄國何處交界及有無商務應否商辦在廷均屬茫然其國王轉命來詢于忠忠因為遍稽掌故則朝鮮與俄國本非接境自咸豐十年中國與俄羅斯立約分界以圖們江口以東地歸俄羅斯于是朝鮮與俄國始有交界之處則欲考朝鮮與俄國交界之處當先考朝鮮與中國交界之處僅按會典康熙五十一年烏剌總管穆克登奉旨查邊至白頭山即長白山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土門遂于分水嶺勒石為記蓋中國與朝鮮以南北分界自長白山迤西則鴨綠江間之北為中國南為朝鮮迤東則土門江間之北為中國南為朝鮮而咸豐十年中俄和約第一條則中國與俄羅斯系以東西分界自松阿察河經暉春河迤南盡圖們江口東為俄羅斯西為中國圖們江即土門江又名豆?jié)M江審是則土門江口迤西朝鮮仍與中國隔江接境而與俄羅斯交界僅在江口一隅又朝鮮通文館記丁卯年咸鏡道觀察使金有源稱有異樣人至慶興府東門外聲稱為俄羅斯人該國都統(tǒng)遣其在對岸界牌近處筑室稽諸地圖則慶興府東門對岸即土門江口之穆湖葳地則兩國交界僅在土門江口其證尤明且查中俄和約稱兩國交界與土門江之會處及該江口相距不過二十里而此二十里當時以為中俄分界之所如春秋吳越具區(qū)兩國均不得有不得謂之俄境則朝鮮與俄國接境僅在江口出海一隅其地甚小且隔江相望界劃判然非若他國壤地毘連必須派員會勘乃明者比而以言商務則此江口一隅僅屬荒地即附近之處亦無大都會可屯集商賈故向來中東互市惟在慶源會寧二處從未有在土門江口者以其地僻遠非懋遷之場故也 慶源會寧均在土門南岸與吉林隔江接境俄國欲來此通商必先越過吉林地界是兩國邊界并無商務可興壤地既非毘連商務又無可興則派員至交界商辦一層似可毋庸置議第俟兩國立約后公同遣人至該江口鹿島之北樹立界牌如有越境人民當按照中俄條約辦理至論通商則俄國海參葳地方與朝鮮已開元山口岸一水可達宜仍照各國水路通商章程辦理為善旋以此意語諸趙金二使二使亟以為然遂請于國王及執(zhí)政仿照以上所言大意函復振帥交忠回俾由總署轉示俄使此忠令朝鮮預籌與俄國邊界交涉事宜而朝鮮囑忠代為籌議之情形也至若中東通商水路章程自可新定而陸路則均有成例忠查朝鮮土產極少惟紅參為大宗民間不得私售每年開采由公家收齊交貢使至北京出售即順中西綢紗布各貨而歸借逐什一此例相沿已久其國自官員以至通詞人等皆以是為謀利藪未便遽變此外互市則有吉林之慶源會寧奉天之中江三處慶源互市二年一次會寧互市每年一次所市者不過牛梨等物交易極微而費用甚巨朝人頗以為累惟中江互市每年二次所市者亦為綢紗布等物商務稍旺前聞王樞堂在津曾與憲臺有欲罷慶源會寧二處通商之議忠此次至朝密為咨訪朝人謂圣朝顧恤藩封無微不至惟吉林兩處互市稍貽東方之累設一旦罷去則其感朝廷之德與憲臺之恩當必愈無暨極中江商務稍旺于其國亦無所累可姑置之將來海禁一開中西各貨均由水路而來則中江一市久且自廢顧各路通商章程尚須就各國成例量為變通以存屬國之義其大端如各國駐公使為國家所派中國則第當由北洋大臣委員前往俾便與朝鮮官員平行而中國人民在彼涉訟亦即歸委員照會典所載會審成例辦理又如朝鮮人至中國須準其以土貨運入內地及入內地采買土貨與以土貨由此口運入彼口中國人民至彼亦然以示屬國無分中外之意等均當另行酌議惟稅則仍應按照公例蓋過示區(qū)分恐各國亦或別生議論此忠咨訪中東陸路通商利弊而兼籌及水路通商章程之大情形也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仰求指示茲于十八日行抵煙臺謹將一切辦理情形肅陳崇鑒幸垂察焉 與英外部商定派員會立坎巨提頭目疏 薛福成 奏為坎巨提回部被英兵攻擊逐其頭目迭與英外部商議由中國派員會同英員封立新酋以全兩屬體統(tǒng)計可克期妥結恭折密陳仰祈圣鑒事竊臣查中國回疆之外向有縻各回部遠慕聲教列為屏藩或雖未設官而正朔是頒或雖未入貢而奉命維謹稽之西域圖志知八城邊外尚多屬地即同治初年湖北所刻一統(tǒng)輿圖實以康熙乾隆內府輿圖為藍本臣嘗觀一統(tǒng)圖所詳疆域參以時憲書所頒地名則昔年中國所屬之回部實已可得其梗概惟自咸豐同治年間中國內寇不靖未遑遠俄國既以兵力吞并浩罕布魯特哈薩克布哈爾諸回部擴地不下數(shù)千里而巴達克山魯善什克南瓦罕諸小部則皆服屬于阿富汗邇來阿富汗為英屬國英之大勢骎骎由印度北向有與我國爭雄之意而中國西邊之外遂日以另事即如坎巨提一部近喀什噶爾南界在蔥嶺西南厥地縱橫數(shù)百里戶口約近萬人歲貢中國沙金一兩五錢例賞大兩端近年屬回之入貢中國者此祗一部蓋即新疆識之干竺特一統(tǒng)輿圖及時憲書之喀楚特同音而異譯也但不知何時又服于克什彌爾亦歲有貢獻而克什彌爾今亦為英之屬國是以英之印度總督歲貼坎巨提經費以助彼整理防務為名實隱收其內政之權去年夏秋閑坎巨提已有赴喀什噶爾告急之舉則以英人筑一臺俯臨坎境也臣于本年正二月間迭承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電信以英兵侵坎巨提該頭目連戰(zhàn)不勝率其逃眾詣卡外求援屬臣以起釁情節(jié)詰英外部臣詢知英兵修筑一路直貫坎境北抵興都哥士大山意在扼此隘口以杜俄眾南侵而保印度門戶該頭目興師攔阻為英兵所擊敗其所居之棍雜城亦被英兵占據(jù)臣與英相兼外部尚書沙力斯伯里晤商兩次據(jù)稱并無滅坎之意亦無阻坎入貢中國之意祇因坎酋罪惡甚多輕慢英官不得不示懲儆等語臣與總理衙門往返電商妥籌辦法因坎酋聲名素劣勢難必使復位該部既系兩屬之國與專屬中國者又稍不同祇可酌就外部之辭與之理論外部語言閃爍其初次存坎之說既甚游移而必欲據(jù)坎之心則甚堅韌幸而窺彼隱情頗以俄焰方張亟思聯(lián)合中國不欲斂怨樹敵臣得就此設法磋磨而英廷措注東方事務動須俟印度總督議復核辦最后稱選得舊酋之弟摩韓美德拏星可為坎臣提頭目擬請中國派員會同英員行封立之禮已由總理衙門電告新疆撫選派妥員前往臣與外部商訂議節(jié)華員英員共為一班克什彌爾系英屬國該員位次應稍居后行禮之期初訂在閏六月二十三日現(xiàn)展至七月二十五日祗須時彼此和衷妥辦即可蕆事此與英廷商辦選立坎酋之原委也臣惟數(shù)十年來西洋諸國日肆東封俄辟琿春英守香港其初皆系中國之地彼族知我國疆土廣遠向不計較尺寸尤不力爭藩屬乘閑抵隙競生無饜之謀于是日本滅琉球法人取越南英人翦緬甸相率效尤竟無底止甚至有覬我朝鮮睨我臺灣者亦事勢使然也英人之經營坎巨提殆非一日此次乘釁而動彼謂蕞爾部落中國必度外置之迨臣承總理衙門指示龂龂與爭稍出英人意料之外彼既以立酋為轉圜我即可藉保小為退步雖選酋之柄隱屬于英然既稍稍爭回體制俾各國知兩屬小部中國尚不肯舍棄已稍變琉球越緬之前規(guī)似于大局不無益且俄[法]諸(法)大邦見中英交誼如是親睦亦當稍戢其囂陵之氣矣除詳細情形暨問答節(jié)已節(jié)次寄呈總理衙門外所有中英兩國會立坎巨提頭目計可克期妥結緣由理合恭折密陳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密陳帕米爾情形片 薛福成 再中國回疆邊外有回部錯居之地曰帕米爾山勢回環(huán)高原亙其脈發(fā)自蔥嶺實為大地最峻之脊因其土多磽薄所以無著名部落從前隸我疆圉縻勿絕者十居八九自俄英兩國分爭環(huán)伺而迤北迤西稍稍歸屬于俄迤南小部則附于英屬之阿富汗惟東路中路久服中國迄今尚喁喁內向然既為三大國出入之門戶得之則可居高臨下不得則恐失險受逼近年以來俄人頗盡力經營注意在此英人知俄之有深謀也乃急起而隱為之防迭派武員赴帕米爾游歷探訪情形臣于去年七月接英外部送到秘密節(jié)略及地圖各一件以劃清阿富汗邊界為辭其意欲使中國收轄帕境中間之地勘明界址以免俄人窺伺臣即轉送總理衙門未及核辦適俄兵游[獵](臘)帕境逾月即歸聞俄外部告駐俄使臣許景澄欲會同中國勘界分疆惟英于帕米爾本無分地不當使其與聞等語竊思英藉保護阿富汗之名遠涉帕境其意本不在分地而在防俄英若分地于勢不順而隱助中國以分地則其事易成英冀中國得地稍多支格其閑可隔閡俄兵之南下又慮中國未能速辦今春乃有坎巨提之役蓋修筑坎路實以綢繆帕事也臣前接總理衙門電信擬以帕米爾作為三國公共之地各不侵占曾與英外部妥商許景澄亦以此商之俄外部兩國之意皆不甚以為然似難勉強允從惟分地則俄難改前說英亦不乖本謀臣前商之外部已飭駐俄英使與俄外部商辦據(jù)稱英俄須各派員赴帕查勘再行定議夫前日俄人所以欲擯英者以去英則中國較易商量也今日中國所以愿合英者以得英俄人則稍有畏憚也臣聞伊黎定約以來俄人所自指為邊界者已三變其說每變則益徙而南今俄人又派兵游帕據(jù)其自告英員欲以郎庫郎里湖為界益與喀什噶爾等城相近若不妥籌分界臣恐俄人益肆詭謀則英人而漸生異志事端百出更費躊躇今者作為公地一說既不能行惟有由總理衙門設法催俄分界勿使藉詞推宕以期與英使在俄商辦之事適相浹洽則一勞永逸當有把握英雖不肯顯助中國以結怨于俄然密通消息稍持公論實在意計之中似亦可乘之機也理合附片密陳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 薛福成 奏為遵旨與英國外部商辦滇緬界線滇境西南兩面均有展拓謹陳大概情形恭折仰祈圣鑒事竊臣承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文開光緒十八年六月十六日密籌滇緬界務一折請旨專派臣商辦滇緬界線商務以重事權奉朱批依議欽此仰見圣主審于馭遠鄭重邊疆至意曷勝欽服臣查光緒十一年英兵進據(jù)緬甸之初前使臣曾紀澤先與英外部會商立君存祀既不可得英人自以驟辟緬甸全境喜出望外是以有云曾紀澤三端之說界務一端則愿稍讓中國展拓邊界蓋指普洱邊外之南掌撣人諸土司聽中國收為屬地也商務二端則以大金沙江為公用之江在八募近處勘明一地允中國立埠設關八募即中國之所謂新街也當時曾紀澤以未深悉滇地情形持論稍覺游移又因中外往返商查之際未能毅然斷而行之僅與外部互書節(jié)略存卷旋即交卸回華次年英署使歐格訥與總理衙門議立緬約五條又以三端尚非定局遂未列入約中臣自去年奉命與英外部議界蓋在歐使立約之后已六七年查使署接管卷內有曾紀澤議存節(jié)英文參贊馬格里系原議人臣屢遣馬格里赴外部重申舊說外部堅不承認據(jù)稱西洋公法議在立約后不可不遵議在立約以前不能共守以其有約為憑既不敘入約章必有所以然也臣思英人自翻前議雖以公法為解實亦時勢使然當其并緬之始深慮緬民不服及緬屬諸土司起與相抗萬一中國隱為掣肘彼則勞費無窮固不敢不稍分余利以示聯(lián)絡彼之所以驟允三端者時為之也既而英人積年經理萃其兵力餉力戡定土寇復于緬境外之野人山地稍用兵威脅服收其全土盤石之形已成藩籬之衛(wèi)亦固彼之所以忽靳三端者亦時為之也前議三端既不可恃則展拓邊界之舉毫無把握且查滇邊諸土司雖或久隸中國然自乾隆以來往往有私貢緬甸以圖免擾而固圉者英人執(zhí)此為辭來索緬甸固有之權則或指為兩屬或分我邊地殆事勢之所必至若中國既失藩屬于前又蹙邊境于后非特為鄰邦所竊笑亦恐啟遠人之覬覦臣再四思維深懼措注不善致乖總理衙門推許之意辜皇上倚之恩適值前歲秋冬以后英兵游弋滇邊常有數(shù)百人以查界為名闌入界內去來猋忽野番土目驚聳異常英兵常駐之地則有神護關外之昔重暨鐵壁關外之漢董英人用印度武員之謀窺逼近界以致沿邊騷動風警頻仍云貴督臣王文韶慮生釁端迭經電達總理衙門臣承總理衙門急電辦文照會外部斥其違理責令退兵又屢赴外部苦口爭論英兵稍自撤退滇邊至今靜謐臣又查野山人地數(shù)千里不在緬甸轄境之內若照萬國公法應由中英兩國均分其地曾紀澤嘗有此意而未申其說臣因復照會外部請以大金沙江為界江東之境內歸滇屬明知英人多費兵餉占此形勝萬萬不肯輕棄然必借此一著方可力爭上游振興全局外部果堅拒不應兩次停商而臣不顧數(shù)次翻議而臣不顧外部所稍依允者印度部復出而撓之印度部所稍松勁者印度總督復出而梗之印督至進兵盞達邊外之昔馬攻擊野人以示不愿分地之意臣相機理論剛柔互用外部謂此議非出自總理衙門與云貴總督盡系使臣之私意臣電請總理衙門向英使歐格訥辦論以照畫一總理衙門洞晰機宜力伸畫江為界之議 外部知我中外同心合謀堅持不讓甫稍就我范圍然猶迭次翻騰屢易其說彼既重視野人山地不愿分割于是有就滇境東南讓我稍展邊界之說據(jù)稱已與印督商定于孟定橄欖坡西南邊外讓我一地曰科干在南丁河與潞江中間蓋即孟艮土司舊壤計七百五十英方里又自孟卯土司邊外包括漢龍關在內作一直線東抵潞江麻栗壩之對岸止悉劃歸中國約八百英方里又有車里孟連土司孟連土司轄境甚廣向隸云南版圖近有新設鎮(zhèn)邊一廳系從孟連屬境分出英人以兩土司在曩昔嘗入貢于緬并此一廳爭為兩屬今亦愿以全權讓我訂定約章永不過問至滇西老界與野人山地毘連之處亦允我酌量展出其駐兵之昔董大寨雖未肯讓歸中國愿以穆雷江北現(xiàn)駐英兵之昔馬歸我南起坪隴峰北抵薩伯坪峰西逾南障而至新陌計三百英方里又自穆雷江以南既陽江以東有一地約計七八十英方里是彼于野人山地亦稍讓矣其余均依滇省原圖界線畫分外部于三月二十三日行文照會前來臣適探知歐格訥與印督尚多方播煽欲阻成議事機呼吸變態(tài)萬端此議雖未滿臣初志不能不審勢而量力見風而收帆曾經將此情形電請總理衙門進呈御覽總理衙門與云貴督臣之意亦謂于舊界有益無損屬即商議條臣先行文外部訂定大局惟騰越八關界址未清尚須理論外部請待印度所寄地圖又值外部諸員避暑在外稍有停頓前據(jù)督臣王文韶電稱漢龍關自前明已淪于緬天馬關亦久為野人所占跨則八關僅存六關現(xiàn)經臣再三爭論此二關亦可歸中國又前年英兵所駐之漢董本在界線之中臣因其扼我形勢逼處堪虞向彼力索外部亦愿退讓以表格外睦誼刻下界務已竣商務本不似界務之繁重且已先將大意講明無甚爭論現(xiàn)正商訂條計可克期蕆事矣臣竊惟數(shù)十年來西洋諸國競知中國幅員遼闊又有不爭遠土之名一遇界務鮮不為耽耽之視若可聽其蠶食者于是琉球越南緬甸以藩屬而見吞香港暉春海參葳以邊隅而被攘甚至有睨及朝鮮議及臺灣者中國素守好大喜功之戒避開疆生事之嫌得之則曰猶獲石田失之則曰不勤遠顧石田棄而腴壤危矣遠弛而近憂迫矣我視為荒土而讓之彼一經營則荒土化為奧區(qū)以奪我利柄我見為甌脫而忽之彼一布置則甌脫變?yōu)橹劓?zhèn)以逼我?guī)r疆伺間蹈瑕永無底止歲朘月削后患何窮臣愚以為必擇一二事以全力爭持然后可以折狡謀而挽積習此次滇緬界務憑借皇上[威](寵)靈始變前規(guī)稍展舊界實惟總理衙門之功總理衙門統(tǒng)籌全局假臣事權始終扶助謀議相同每有查詢朝電夕報俾臣得遠承指揮稍殫愚拙雖獲地無多而裨益有五風示各國俾勿藐視一也隱備印度杜其窺伺二也保護土司免受誘脅三也捍衛(wèi)滇邊防彼勘進四也援公用法稍獲明效五也有此五益臣始知曾紀澤所商展之界迄今時異勢殊亦稍有窒礙之處蓋南掌諸部近已盡歸暹邏爭之已覺不易而撣人各種惟康東土司最大其地與車里相彷佛英人欲據(jù)以遮隔法暹兩國斷不肯舍抑且離我邊境較遠控轄不易固不若今日之所展皆在近邊也除俟條約擬議妥協(xié)再電達總理衙門并專疏詳報外謹繪滇緬分界圖一幅恭呈圣鑒以黃紅藍三線分別舊界新界與英所欲占而退出之界所有商辦滇緬界線西南兩面均有展拓緣由理合恭折馳陳大概情形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滇緬分界通商事宜疏 薛福成 奏為滇緬分界通商亟應豫為籌備不使英國獨占先著以免臨時棘手恭折密陳仰祈圣鑒事竊查倫敦使署接管卷內光緒十一年冬間英國印度派兵出境進據(jù)緬甸維時出使大臣曾紀澤承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密電迭次與英外部會商初議立君存祀俾守十年一貢之例既不可得始議定由英駐緬大員按期遣使獻儀物其界務商務兩事則擬先定分界再籌通商蓋因英人注意商務若分劃邊界偶有轇轕則辦理通商諸多掣肘虧損無窮固不能不審其次第也英人自以驟辟緬甸全境所獲已多是以有稍讓中國展拓邊界之說當時英外部侍郎克蕾曾稱英廷愿將潞江以東之地自云南南界之外起南抵暹邏北界西濱潞江即洋圖所謂薩爾溫江東抵瀾滄江下游其中北有南掌國南有撣人各種或留為屬國或收為屬地悉聽中國之便曾紀澤轉咨總理衙門亦云南掌本系入貢中華之國倘英人果將潞江以東讓我似宜受之將撣人南掌均留為屬國責其按期朝貢并將上邦之權明告天下方可防后患而固邊圉等語曾紀澤又嘗向英外部理論欲索八募之地八募蓋即蠻暮之新街昔時蠻暮土司之地頗大后乃悉為緬甸所并其商貨匯集之區(qū)謂之新街洋圖譯音則為八募距騰越邊外百數(shù)十里在厄勒瓦諦江即大金沙江上游之東龍川江下游之北檳榔江下游之南向為滇緬通商巨鎮(zhèn)英人以其為全緬菁華所萃靳而未許迨爭論數(shù)次克蕾始云英廷已飭駐緬之英官勘一地以便允中國立埠且可在彼設關收稅據(jù)參贊官馬格理云八募雖不可得其東二三十里有舊八募城似肯讓與中國日后貿易亦可臻繁盛且允將大金沙江為兩國公之共江如此則形勢與彼同之利益亦與彼分之其隱大局似尤較得潞東之地為勝曾紀澤以商辦已有端緒因與外部互書節(jié)存卷暫停不議旋即交卸回華光緒十二年六月總理衙門與英使歐格訥議約五章第一條申明十年呈進方物之例第三條中緬邊界應由中英兩國派員會同勘定其邊界通商事宜亦應另立專章等因在案臣竊繹總理衙門與英使訂定之約章及曾紀澤與外部會商之節(jié)雖措辭詳不同而大意仍相合蓋外部所稱愿讓之地因立約時尚未勘定故以兩國派員會勘一句括之此從前商辦滇緬事務之大情形也溯自立約至今已越五年英人未嘗催問我國家亦暫置不理然臣近聞英廷正與暹羅勘辦界務又屢次密派干員馳往滇緬交界查看情形(勢)探詢礦產并有創(chuàng)筑鐵路路通接滇邊之意議者咸知彼俟布置妥協(xié)必轉以延擱已久為辭來相促迫勢不能不驟允開辦則彼從容而我倉猝彼諳練而我生疏彼措注已周而我進退失據(jù)臨時竭蹶成算未操斷無不受虧損之理就今日情勢而論商務須從界務生根但使分界能協(xié)機宜則他日通商亦可少滋流弊夫審度利病隨宜操縱固屬總理衙門與勘界大臣之事然使明知彼族之有陰謀而緘默不言坐失事機則咎在使臣若欲先事豫籌查探邊情又非責之疆吏不可惟是分界固非詳查密訪不能得其要領而其輕重緩急之大勢則有可計議者大抵英人所稱愿讓潞東之地南北將及千里東西亦五六百里果能將南掌與撣人收為屬國或列為甌脫之地誠系綏邊保小民之良圖 惟查南掌即老撾之轉音臣閱外洋最新圖說似老撾已歸屬暹羅若徒受英人之虛惠而終不能有其地恐轉為外人所竊笑倘因此別生枝節(jié)又非計之得者蓋南掌撣人本各判為數(shù)小國分附緬甸暹羅似宜查明南掌入暹羅之外是否尚有自立之國以定受與不受其向附緬甸之撣人地實大于南掌稍能自立且素服中國之化若收為我屬則普洱順寧等府邊徼皆可鞏固矣至曾紀澤所索八募之地雖為英人所不肯舍其曾經默許之舊八募者亦可為通至大金沙江張本若將來竟不與爭或爭而不得臣竊有五慮焉夫天下事不進則退從前展拓邊界之論非謂區(qū)區(qū)邊界足增中國之大也臣聞乾隆年間緬甸恃強不靖吞滅滇邊諸土司騰越八關之外形勢不全西南一隅本多不甚清晰之界若我不求展出彼反將勘入一慮也我不于邊外稍留余地彼必筑鐵路直接滇邊一遇有事動受要挾二慮也長江上源為小金沙江小金沙江最上之源由藏入滇距邊甚近洋圖即謂之揚子江我若進分大金沙江之利尚可使彼離邊稍遠萬一仍守故界則彼窺知江源伊邇或寖圖行船徑入長江以爭通商之利三慮也我稍展界則通商在緬境夫英人經營商埠最為長技而我在彼設關收稅亦可與之俱旺我不展界則通商在滇境將來彼且來擇租界設領事地方諸務究不能不受牽制四慮也我得大金沙江之利則迤西一路之銅可由輪船遵海北上運費當省倍蓰否則彼獨據(jù)運貨之利既入滇境窺知礦產之富或且漸生狡謀五慮也凡此五慮皆在意計之中臣又竊慮英人于此數(shù)年內壹意延宕待我相忘稍久乃催勘界或更遇事要求悉置前議節(jié)界于不顧且謀國之道莫患乎為敵所逆料中國素有不勤遠之名外洋各國知之稔矣所以伺機而動迭起相乘[琉](疏)球滅而越南隨之越南削而緬甸又隨之今且骎骎議及朝鮮矣竊思英廷前議節(jié)彼料中國未必竟受而故以此相嘗試固未可知我若出其不意據(jù)其前說力與相持或能因此稍展界務各國知中國辦理此等事件與前不同亦可伐敵謀而收后效況彼所予即有不宜收者不妨明指之以為另索之符彼之意即有萬難允者不妨故求之以得抵制之益蓋邊情不可不洞悉而舊議不可不重理擬請敕下云貴督臣王文韶遴派妥員分途偵察如南掌之存亡撣人之強弱騰越關外之地勢民風一一查詢明確據(jù)實覆陳以備勘界時有所依據(jù)并請皇上敕下微臣催問英國外部以勘界定期與分界辦法一面即可相機辯論仍與總理衙門函電相聞務衷至當臣非不知英人性情堅韌當其驟得全緬喜出望外故許中國稍分其利今則事隔數(shù)年未嘗不思毀棄前說然臣閱卷中節(jié)系英文參贊官馬格里與英外部侍郎克蕾會議時為最多今幸二人均未更換彼或難遽翻異臣不過多費筆舌多縻日力以與之磋磨雖無速效斷不致別有損礙抑或冀得寸得尺稍補涓埃臣因邊疆得失動關緊要且此事為中外全局所系不敢不罄其愚忱謹摹繪緬滇交界及南掌撣人疆域全圖恭呈御覽所有滇緬分界事宜亟應豫籌緣由理合恭折密陳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中英續(xù)議滇緬界商務條約附 按光緒十二年中國與英使定約于北京嗣因緬甸為英所并因于二十年與英訂立續(xù)議條后又以中國將江洪界內之地讓與法人英人嘖有煩言復于二十三年正月與中國訂立附專條今將附先行印出而將二十年之約附于后 大清國大英國國家為續(xù)議附事今因英國不再索問中國于光緒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與法國訂立條約所讓江洪界內之地致與二十年正月二十四日與英國訂立之中緬條約相違彼此和商于原訂條約內或增或改擬立附如左 第一條今議定兩國邊界自北緯二十五度三十五分起由格林尼址東經九十八度十四分即北京西經十八度十六分之尖高山起隨山脊而行向西南至瓦侖山尖即高良由此即至薩伯坪自薩伯坪起其順分水山向西而行稍向南過式脫侖坪到納門格坪其由此分西衣岡木薩兩處而畫直至大巴江然須俟就近查考后再定自大巴江至南太白江自南太白江至巴克乃江自此順巴克乃江到該江源頭大郎坪相近處由此順大郎坪嶺至畚辣希岡自畚辣希岡順西南而行至列塞江順列塞江至穆雷江分克同村及列塞村于兩處自中畫自此順穆雷江至該江與既陽江相會處再順既陽江至愛路坪順南奔江即虹蚌河至太平江 第二條自太平江及南奔江相會處此順太平江到瓦蘭嶺相近處由此順瓦蘭嶺及瓦蘭江至南碗河順南碗河至該河與瑞麗江即龍川江相會處南碗江之南那木喀相近有三角池一西瀕南莫江之支河及蠻秀嶺之壘周尖高山從此尖高山遵嶺東北至瑞麗江此地英國認為中國之地惟是地乃中國永租與英國管轄其地之權咸歸英國中國不用過問其每年租價若干嗣后再議 第三條自南碗江瑞麗江相會處順今之新威部落北界至薩爾溫江即潞江將瑞麗江合流之處及萬定孟戈孟戛等處將及全地劃歸中國自瑞麗江于南算相近轉北之處即瑞麗江與南陽江相會處順南陽江上行至該江源頭孟哥山約在北緯二十四度七分東經九十八度十五分自此順叢樹山嶺至潞江與南邁江相會處由此順潞江上行直到科干西北界順接科干東界直抵工隆界上將工隆全地劃歸英國由此循英國所屬之瑣麥與中國所屬之孟定分界處之江而行仍隨此兩地土人所熟識之界至界離此江登山處以薩爾溫江及湄江即瀾滄江之支江水分流處為界約自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北京西經十七度三十分北緯二十三度二十分約至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經十六度五十分北緯二十三度將耿馬猛董猛角歸中國在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經十六度五十分北緯二十三度處邊界即上一高山嶺此山名公明山循山嶺向南而行約至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三十分北京西經十七度北緯二十二度三十分以鎮(zhèn)邊廳地方歸中國然后其由山之西斜坡而下至南卡江即順南卡江而行約過緯度十分之路以孟連歸中國孟侖歸英國然后循孟連與康東之界此界亦皆土人所熟悉由南卡江分開至北緯二十二度稍北處即離開南卡江向東南循山脊而行至南壘江約在北緯二十一度四十五分格林尼址東經一百度北京西經十六度三十分由此循康東及江洪之界此界大半系順南壘江而行惟除屬江洪一小帶之地系在南壘江之西北緯二十一度四十五分稍南界行至江邊界后約在北緯二十一度二十七分格林尼址東經一百度十二分北京西經十六度十八分即循江與江洪之界而至湄江 第四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五條今彼此言明日后中國未經先與英國議定不能將現(xiàn)在仍歸中國在湄江左岸之江洪土地以及孟連與所有在湄江右岸之江洪土地或全地或片土讓與他國 第六條今彼此議定將原約第六條擬改如左現(xiàn)在所定邊界各應由兩國所派勘界官比較劃定以免地方官民爭論如查得無論何處有未甚妥協(xié)者應行更正兩國勘界官應于此附畫押后十二個月之內在兩國時所定之地相會勘界官自首次相會之日起應限定不出三年之外將兩國界一律勘定如確守附所定界必有騎之鄉(xiāng)村部落地勘界官員可量為遷改互易倘勘界官有不能商妥之處應連將未妥情形各報明本國國家核辦 第七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八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九條凡貨由緬甸入中國或由中國赴緬甸過邊界之處按照原約準其由蠻允盞西兩路行走茲彼此言定如將來兩國勘界官員查明另辟他路與貿遷有益所有查明之路皆準照原約所載一律開通行走 第十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十一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十二條一英國欲令兩國邊界商務興旺并使云南及約內中國新得各地之礦務一律興旺答允中國運貨及運礦產之船只由中國來或往中國去任意在厄勒瓦諦江即大金沙江行走英國待中國之船如稅鈔及一切事例均與待英國船一律中國答允將來審量在云南修建鐵路與貿易有無裨益如果修建即允與緬甸鐵路相接 第十三條按照原約中國可派領事官一員駐札緬甸仰光英國可派領事官一員駐札蠻允中國領事官在緬甸英國領事官在中國彼此各享權利應與相待最優(yōu)之國領事官所享權利相同如將來中緬商務興旺兩國尚須添設領事官應由兩國互相商準派設其領事官駐札滇緬之地須視貿易為定今言明準將駐札蠻允之領事官改駐或騰越或順寧府一任英國之便擇定一處并準在思茅設立英國領事官駐札所有英國人民及英國所保護之人民準在以上各處居住貿易與在中國通商各口無異英國領事官在以上各處駐札與中國官員會晤文移及往來[應]酬亦與通商各口領事官無異 第十四條原約內載華民欲赴緬甸可向華官請英國駐札蠻允之領事官給發(fā)護照云云今既言明將駐札蠻允之領事官改駐或騰越或順寧自應將此條內駐札蠻允之領事官字樣改為駐札或騰越或順寧領事官 第十五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十六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十七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十八條與原約無所增改 第十九條原約后加增通商章程如未能議妥如何修改則仍應遵守原約所載之章 專條 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經總理衙門照會大英署理欽差大臣以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本衙門具奏西江口岸通商一折奉旨知道了欽此相應恭錄諭旨照會查照等因今彼此言明將廣西梧州府廣東三水縣城江根墟開為通商口岸作為領事官駐札處所輪船由香港至三水梧州由廣州至三水梧州往來由海關各酌定一路先期示知并將江門甘竹灘肇慶府及德慶州城外四處同日開為渟泊上下客商貨物之口按照長江停泊口岸章程一律辦理 現(xiàn)在議定以上所定中緬條約附及專條各節(jié)應于畫押后四個月之內開辦施行其批準文據(jù)應在中國京城速行互換為此兩國大臣將此附專條畫押蓋印以昭信守 此附專條在中國京城繕立漢文三分英文三分共六分 光緒二十三年正月日 西歷一千八百九十七年二月日 大清國大皇帝大英國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現(xiàn)因兩國如此和好極愿固結鄰交益加親睦訂立條約俾光緒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北京所定緬約第三之事得以辦妥大清國大皇帝特派欽差駐札英京大臣二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大英國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特派欽差管理外部事務大臣勛賜極尊帶寶星世襲伯爵勞各將欽奉全權文憑互相較閱均屬妥協(xié)議定條如左 第一條一今議定兩國邊界自北緯二十五度三十五分起由格林尼址東經九十八度十四分即北京西經十八度十六分之尖高山起隨山脊而行向西南過高侖坪及瓦侖山尖由此過華昌村與侖村之中間以華昌村歸緬甸高侖村歸中國直至薩伯坪自薩伯坪起其線向西而行稍向南過式脫侖坪到納門格坪由此仍向西南隨山脊而行至大薩爾河自此河源至此河與南太白江相會處分尤克村在東列棒村在西自大薩爾河與太白江相會處起界溯南太白江而行至此江與雷格拉江相會循雷格拉江上至其源在尼克蘭相近自雷格拉江發(fā)源處分尼克蘭古庚升格拉在西昔馬及美利在東其自來色江之西源起至此江與美利江相會處復溯美利江上至其源在赫畚辣希岡相近再向西南順列塞江而行自列塞江源至該江流入穆雷江處在克同相近分克同村在西列塞村在東界即循穆雷江向東南而行至與既陽江相會處然后溯既陽江上至其源在愛路坪然后由南奔江即紅蚌河西支源起順南奔江而行至流入太平江即大盈江一名榔江之處以上系首之邊界 第二條一第二之邊界由庫弄河一譯作葛龍河與太平江相會處起循庫弄河經過其西邊一條之支河至其根源自此向南而行與洗帕河即下南太白江相會適在漢董之西南以麻湯歸英國壘弄格東鐵壁關漢董歸中國至此溯洗帕河之支江而上此江有根源最近孟定格江之根源即循山脊而行向東南方至南碗河邊靠南之克沱以克沱歸中國配侖歸英國循南碗河向西南方而行下至該河轉向東南處約在北緯二十三度五十五分其由此往南稍向西至南莫江以南蓋歸英國循南莫江而行至南莫江分開處約在北緯二十三度四十七分溯南邊一條之支江而行至蠻秀南邊高嶺之脊約在北緯二十三度四十五分即循此嶺脊而行此嶺脊系向東行稍向北至瑞麗江即龍川江與南莫江相會處以蠻秀地方及天馬關欣隆拱卯各村歸中國此數(shù)處在以上高嶺之北首即溯瑞麗江而上至此江分流處再溯南邊一條之支江而上以江中大洲歸中國至此江與孟卯相對東邊合流相近之處如第三條所開中國答允由八募至南坎各路中之最捷一條大路經南碗河之南中國一小地內除中國商民與土人舊原任意行走外亦可聽英國辦事官員及商民游歷之人行走并不阻止英國如欲修理此路或設法改筑可臻平穩(wěn)告知中國官后便可動工辦理又有須保護商賈或防偷漏等事英國亦可籌備辦理又議定英國之兵可以隨便經過此路但如兵數(shù)過二百名者若未經中國官答允即不準過此路所有帶器械之兵如在二十名以上即須預先行文知照中國 第三條一第三之邊界自瑞麗江與孟卯相對東邊合流相近之處起照天然界限及本地情形東南向麻栗壩而行約到格林尼址東經九十八度零七分北京西經十八度二十三分北緯二十三度五十二分地方有一大山嶺自此循嶺脊而行過來邦及來本隴至薩爾溫江即潞江約在北緯二十三度四十一分此由瑞麗江至薩爾溫江之邊界應照第六條所開由勘界官劃定所有歸與中國之地極少須與孟卯至麻栗壩作一直為邊界所包括之地相等倘查得合式可為邊界之處尚須加添少許之地歸中國則中國應將別處邊界之地給還少許與英國此事俟日后酌辦可也自北蠻二十三度四十一分起邊界循薩爾溫江至工隆北首之邊界即循此工隆邊界向東留出工隆全地及工隆渡歸英國科干歸中國由此循英國所屬之瑣麥與中國所屬之孟定分界處之江而行仍隨此兩地土人所熟悉之界至界離此江登山處以薩爾溫江及湄江即瀾滄江之支江水分流處為界約自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北京西經十七度三十分北緯二十三度二十分約至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經十六度五十分北緯二十三度將耿馬猛董猛角歸中國在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四十分北京西經十六度五十分北緯二十三度處邊界即上一高山嶺此山名公明山循山嶺向南而行約至格林尼址東經九十九度三十分北京西經十七度北緯二十二度三十分以鎮(zhèn)邊廳地方歸中國然后其由山之西斜坡而下至南卡江即順南卡江而行約過緯度十分之路以孟連歸中國孟侖歸英國然后循孟連與康東之界此界亦皆土人所熟悉至北緯二十二度稍北處即離開南卡江向東南循山脊而行至南壘江約在北緯二十一度四十五分格林尼址東經一百度北京西經十六度三十分由此循康東及江洪之界此界大半系順南壘江而行惟除屬江洪一小帶之地系在南壘江之西北緯二十一度四十五分稍南界行至江邊界后約在北緯二十一度二十七分格林尼址東經一百度十二分北京西經十六度十八分即循江與江洪之界而至湄江 第四條一今議定北緯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之北一邊界俟將來查明該處情形稍詳兩國再定界 第五條一現(xiàn)因中國不再索問永昌騰越邊界外之隙地英國大君主于北丹尼即木邦地及科干照以上所劃邊界讓與中國之外又允將從前屬中國兼屬緬甸之孟連江洪所有緬甸上邦之權均歸中國大皇帝永遠管理英國大君后于該地所有權利一切退讓惟訂明一事若未經大皇帝與大君后豫先議定中國必不將孟連與江洪之全地或片土讓與別國 第六條一約內所開邊界各及所附之地圖繪明詳細應由兩國所派勘界官比較劃定以免地方官民爭論如查得無論何處有未甚妥協(xié)者應行更正兩國勘界官應于交換批準條約之后十二個月之內在兩國時所定之地相會勘界官自首次相會之日起應限定不出三年之外將兩國界一律勘定倘兩國勘界官查出所定界必須改易其互易之地不應僅視其地面之大小須論其地土之肥瘠及緊要與否倘勘界官不能商妥應速將未妥情形各報明本國國家核辦勘界官又須設法查勘中國舊邊界名為漢龍關者倘查得在英國境內英國當審量可否歸還中國如查系在孟卯東南即系在孟卯至麻栗壩直之北邊則已歸中國矣 第七條一劃界之事經兩國勘界官勘定后兩國如有越界之兵寨等于八個月之內一概退出彼國兵退此國立即派兵接駐兩國應將退兵駐兵日期豫相知照自駐兵之日起應各擔保界內所居之各野人安靜無事除保護邊界各地安靜必應有之兵寨外兩國答允各不在邊界十英里之內建修新舊臺營寨英里量法系從最近之邊界作一直量之 第八條一英國極欲振興中緬陸路商務答允自條約批準之日起以六年為期中國所出之貨及制造之物由旱道運入緬甸除鹽之外概不收稅英國制造之物及緬甸土產運出緬甸由旱道赴中國除米之外概不收稅其余悉照第十條第十一條辦理以上鹽米之稅不得多于出入海口所收之稅 第九條一凡貨由緬甸入中國或由中國赴緬甸過滬界之處準其由蠻允盞西兩路行走俟將來貿易興旺可以設立別處邊關時再當酌量添設中國欲令中緬商務興旺答允自批準條約后以六年為期凡貨經以上所開之路運入中國者完稅照海關稅則減十分之三若貨由中國過此路運往緬甸者完稅照海關稅則減十分之四凡有陸路出入貨物應給發(fā)三聯(lián)單即子口稅單照通商口岸章程一律辦理運貨經過中國地如此約所準之路之外及有偷漏等弊倘中國官愿行查辦即可將該貨充公 第十條一凡以下所開軍器非經國家準購不得由緬甸運入中國亦不得由中國運往緬甸此等貨物僅準售與奉國家明諭購辦之人不得售與他人如各種槍及實心彈開花彈大小彈子各種軍械軍火硝磺火藥炸藥棉花火藥及別種轟發(fā)之藥 第十一條一食鹽不準由緬甸運入中國中國銅錢米豆五谷不準運往緬甸鴉片及酒不準由兩國邊界販運出入惟行路之人準其酌帶若干以備自用每人準帶之數(shù)應照關章定奪若犯此條及前一條即將所有之貨充公 第十二條一英國欲令兩國邊界商務興旺并使云南及約內中國新得各地之礦務一律興旺答允中國運貨及運礦產之船只由中國來或往中國去任意在厄勒瓦諦江即大金沙江行走英國待中國之船如稅鈔及一切事例均與待英國船一律 第十三條一中國大皇帝可派領事官一員駐札緬甸仰光英國大君主可派領事官一員駐札蠻允中國領事官在緬甸英國領事官在中國彼此各享利權應與相待最優(yōu)之國領事官所享權利相同如將來中緬商[務]興旺兩國尚須添設領事官應由兩國互相商準派設其領事官駐札滇緬之地須俟貿易為定中英兩國領事官在所駐之地與其地方大員往來均系平行 第十四條一英國商民等欲由緬甸赴中國應向合宜之英員請中國派駐仰光之領事官或邊界上之中國官給發(fā)護照方能前往其護照式樣一邊英文一邊華文與通商口岸給的護照無異華民欲由中國赴緬甸如愿領護照者可向華官請英國駐札蠻允之領事官給發(fā)護照倘遇中國別地有一英國領事官亦可就近請給護照 第十五條一英國之民有犯罪逃至中國地界者或中國之民有犯罪逃至英國地界者一經行文請交逃犯兩國即應設法搜拿查有可信其為罪犯之據(jù)交與索犯之官行文請交逃犯之意系言無論兩國何官祇要有官印便可行文請交此種情交逃犯之文書亦可行于罪犯逃往之地最近之邊界官 第十六條一今欲令兩國交涉與貿易日臻蕃盛并欲中國派駐仰光之領事官與中國大憲往來通電兩國答允俟可設法通電之時應將兩國電線接連此創(chuàng)辦之始專寄滇緬官商等往來電報 第十七條一兩國人民無論英民在中國地界或華民在英國地界凡有一切應享權利現(xiàn)在所有或日后所添均與相待最優(yōu)之國一律不得有異 第十八條一約內所開通商各節(jié)俱非尋常例此由兩國察看地方情形及中緬陸路通商應辦之事互相允讓而立所有互給權利兩國之民除有同樣情形外不得在別處接壤之地照樣索問即使有同樣情形亦必有同樣之允讓方可 第十九條一以上通商章程系暫行試辦俟兩國察看得詳細情形如何去礙獲益可于交換批準條約六年后或中國愿行修改或英國愿行修改均可商議倘兩國俱愿早修改亦可 第二十條一此約由大清國大皇帝大英國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批準自畫押之日起準六個月在倫敦互換或能早亦可此條約應于交換后立即開辦現(xiàn)在大清大英國各大臣先蓋用關防以昭信守 此約共四分華文二分英文二分 光緒二十年正月二十四日 西歷一千八百九十四年三月初一日在倫敦立 約后附載 今因照辦光緒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西歷一千八百八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北京所訂緬甸條約第三之事中英兩國現(xiàn)訂條約今日簽名于簽名之前兩國簽名大臣俱認現(xiàn)訂條約既系專辦約內首所言之事而立約內各僅可用于條約所指兩國所屬之地不能用于別處 中國與英國改訂緬甸約章西歷本月五日已在北京互換總理衙門特張盛筵以慶告成緣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六月二十日中法所訂之約中國以江[洪](紅)之極東邊地南武之上之孟阿全境及南孟阿北孟阿二村落讓歸法國此一有違一千八百九十四年三月朔日中英所立之約故英政府請于中國更修緬甸約章另索數(shù)地以償東隅之失目下所請諸事悉經中國議允所有緊要各條摘錄于下以供眾覽 一中國允改邊界自互相議定之處展至太平 二英國允將南碗以南之地西至南墨河之支河及毛修山至萊州嶺又折向東北至喜里回河為中國屬地惟此全境之內一切政事胥由英政府治理中國概不與聞此地由英國永遠承租應納租費此后再議 三中國以科干之山地歸與英國其地方四百英里不小于孟阿其庫弄全境亦歸英國 四中國允自今以往凡孟亨或江[洪](紅)之地倘不與英國預先申明立約斷不以之擅給他國 六中英二國當各派人員勘定邊界 九舊約凡載運貨物往來于緬甸中國者但準于孟養(yǎng)及山西二處經過現(xiàn)在所有緬甸中國邊界各路之便于商務者皆可準其來 十二中國允考察云南商務情形可否興辦鐵路倘可興辦當筑一路與緬甸鐵路連接 十三舊約中國可在漾貢設一領事英國可在孟養(yǎng)設一領事現(xiàn)在中國之思茅摸兒面或順寧府皆可設立領事英人或[英](莫)國保護之人可在此等地方貿易一切悉照通商口岸辦理 其余各均照一千八百九十四年三月所訂之舊約 另有一中國允于簽字后四個月內將西江開埠通商 以上中英所訂緬甸新約披讀一過頗愜于懷雖大旨似偏薄于中國然一千八百九十四年所立之約內有關系緊要一中國尚率意違之恬不為怪故凡有益于中國者我亦得廢之蓋彼此立約本當均享其利倘利我者彼奪之則所利于彼者我何能使之獨享此坦然持平之道非我之過不待智者辨也平時我英國常慮中國之翻議今與訂立新約特以言餂之得其一諾則出之于口見之行事照然入于眾人之耳目如綸如綍縱后有翻議之意似不能一再食言目下中國所訂各雖似為我所挾不得已而為之而為英國計猶所得不償所失蓋前此之一誤為害實匪淺鮮耳幸我所索各地已如愿以償蓋中國允將科干之山地割讓與我此地不小于一千八百九十四年誤割與法人之地并允將南碗之南一帶俾我永遠租賃中國不于此設官治理壹是皆由英官主政我英國亦愿認此地仍屬[之](此)中國此事辦理可為極妥所可訾者初英外部大臣創(chuàng)議之時僅欲向中國暫時租賃而不為長久之計其失孰甚約中所論商務諸事亦極鄭重深望旦暮之間便見諸施行則云南四川二省不久可與歐洲互市以目前情形而論日后英國商賈之貿易于滇蜀者必以緬甸為孔道訂約之時建造鐵路一中國以尚須斟酌對夫云南建造鐵路利害輕重本當請中國熟計而行第恐其瞻顧徘徊未必能毅然立決蓋中國素善延宕倘所議之事非其所喜將有一思數(shù)百年而杳杳無期者非速向其執(zhí)政諸臣力迫之不可至在中國緬甸之間多辟商賈往來之路實大有造于英國此為一千八百九十四年之約所無而今約所得之利益也舊約未訂以前商販于中緬邊界者尚有數(shù)處可以往來及至舊約訂定往來之路祇有孟養(yǎng)山西二處今之新約不論何處皆可任我往來四通六辟惠我實多惟約內華文辭意似可以假借互用其為掉弄筆墨留他日毀約地耶我不敢知也順寧府思茅及摸兒面設立領事為國家計亦為商旅之計此種邊僻之地一經我英人及我保護之人在此經營如各通商口岸其商務之可興與否必能潛心考察竭力講求而得其究竟也以上為中英所訂緬甸新約此然次訂約猶不止為緬界之事我英駐華大臣克勞特墨克唐納爾因中國違背一千八百九十四年之約改訂新約遂將西江通商一事同時議定見幾而動乘間而入誠可謂使于四方不[辱](唇)君命者矣 按倫敦報章大半皆登載此事但所言僅修改緬甸邊界之一端而絕不及我今日所得之利益如西江開埠中國邊界各處許我設立領事及準商賈居住貿易等事殊為漏也 們乞斯他英地名之搿挨第恩報言法國駐華公使狹拉因中英訂此新約將不利于彼國使其三載之經營謀畫一旦云消霧散盡付東流故深滋不悅殫心竭慮百計阻撓以冀我事敗垂成然我恐法人于此亦嘵嘵徒勞耳十年以來中國南方及西南方商務之利本為法人所壟斷今我得于西江開埠實勝于江河運道既便運費復輕法人自不能已于言矣此次新約各中國實格外從優(yōu)更有意在言外而非外人所能窺測者我英其有為中國出力之處故以此相報乎是未可知日久當能自見也 又法國帶罷報于此事亦著有一論其言頗直謂我英國沾沾焉謀修舊約意在一變中國南方之商務將不利于法國又謂雖如此英國實為振興商務之計至于國家之事絕無猜疑嫌隙于其中法報此言蒙以為獨具只眼極有見到之處其篇末又有數(shù)語謂法國在華商務有可以振興之道茲特照錄如左 我法國在中國西南通商私冀該處商務之利惟我獨擅英國忽貿然而來與我爭利于是英法兩國隱然在中國相競勝然我利之所在然不至為其所攘蓋經此一爭足使我奮然興起與之力角不復如疇昔之夢夢也憶二年前我法國里昂商務會曾派人前往中國考察法國商務如何可以振興有比拉者近在法國輿地會宣言于眾極稱該商務會派人之有益惟須法國國家[與](興)商務會一氣呵成而后于法國商務方有實惠現(xiàn)在中國西南商務局面一變深望法國有鑒于此將里昂商務所考情形熟籌而深計之必使法國商務有蒸蒸日上之勢焉可矣 與法蘭西立約通商保護越南議 薛福成 竊觀法使寶海所議中國與法國應辦越南事宜三條大旨不外分界通商與保護越南果能互崇信義秉公立約則法人有悔禍之意越南有可存之機從此釁端漸弭邊疆漸固而中國之經理外務漸能制勝于無形即異日朝鮮琉球諸藩國亦當隱蒙其益此中國盛衰強弱之機括所由分也然嘗考之以敵情征之以近事復將寶使前后文函反復玩味竊慮法人未必遽就范圍尚將故作波折也洋人之得步進步即欲行此三條而節(jié)目尚多可議也約事之多歧人言之可畏稍不詳審或致貽悔于將來也夫事不籌之于豫則設慮不周思不集之于眾則獲益不廣福成因斯事關系全局謹審其剛柔緩急進退迎距之機宜議其大如左一和戰(zhàn)二事宜虛實相濟也邇年以來外侮環(huán)逼議者或偏于主戰(zhàn)或偏于主和不知二者皆非也夫壹意欲戰(zhàn)則將使彼不能轉圜兵連禍結致成不了之局且中國武備未精未可為孤注之一擲也壹意欲和則彼窺見我之情實益肆要求無所底止一國得志而諸國效尤矣中國將奚以自立邪是故為今之計莫如以和為體以作可戰(zhàn)之勢為用昔者英人之救土耳其也廣調戰(zhàn)艦進泊黑海仍隱勸土人與俄講解故俄人有所顧忌而其約易成庚午天津之案誤在未調重兵不免于倉猝之間為法人所挾制甲戌臺灣之役雖有重兵又誤在議和太速近者東北邊調軍防俄而伊改約未受大損朝鮮告變雄師電邁而倭人氣沮受盟而退此皆其明也且所謂作可戰(zhàn)之勢者即使事機所值偶出于戰(zhàn)亦必時時執(zhí)愿和之說如是則敵不能歸曲于我而轉圜亦易夫法人之破東京也瞰其無備突啟波瀾無理極矣乃轉歸咎于河內總督之藐視自稱并無侵占土地之意時以交還東京補立和約為言戰(zhàn)國時蘇代之論秦王曰必令其言如循環(huán)用兵如剌蜚夫殘破人之國都而猶厚貌甘言自云并無惡意可謂言如循環(huán)矣恃強陵弱不崇朝而取東京可謂用兵如剌蜚矣中國亦宜稍襲其意惟知雖戰(zhàn)而無礙于和則其究亦并不至乎戰(zhàn)此和戰(zhàn)二事虛實相濟之妙訣也 一法國上下之謀議不可不審明也法在歐洲習于戰(zhàn)素稱強國自改為民政而其國人始有息肩之意且畏德人戰(zhàn)勝之威割其腴壤償以巨費法之君臣痛心疾首未嘗不思蓄銳觀變以全力求逞于德也今瞷越南之貧且弱欲稍稍蠶食其地如英之據(jù)印度俄之滅波蘭然法之所畏莫如德德與法同壤而國勢日強不啻臥虎伺榻俄奧諸國又法之世仇而德之與國也英人每以滇境通商忌法人之占先著法人豈不知之法之牽制既多竊料彼國經營越南僅用財力兵力十分之一計猶為之若必老師糜餉而多后患則彼必長慮郄顧有所不為矣何則彼非畏中國也畏歐洲諸國之議其后也今法聞中國發(fā)兵之信攘臂而起者固非無人然究其歸宿必系愿和者多愿戰(zhàn)者少觀其外部接寶使電信即飭西貢撫勿得生事其情可見竊嘗以管見度之其言戰(zhàn)言和紛紜無定者法之上下議院也經畫邊務兼顧大局適可而止者法之朝廷也不殫啟釁欲以拓土為功者法之西貢撫也至其使臣寶海奉厥朝廷之意原以排難解紛為職然彼亦量中國之情勢以為進退茍騁其口舌先得便利未嘗不見可而進冀著其為使之功審此數(shù)端而越南之事乃可措手矣即與寶使議辦越事尤不可不善為駕馭矣 一滇粵各軍不能驟撤也自法人侵擾越南中國分道出師以示聲援未嘗明言拒法而越南君臣以壯其氣不致驟立受虧之約劉永福等以堅其守不肯據(jù)為退避之謀即法人亦以兵少勢孤有所顧忌此誠綏邊字小之要著也迨兩國之軍日益相逼恐肇釁端姑因寶使之言酌許退軍以便兩國派員會議乘風轉帆之妙誠莫亟于此乃寶使照會稱中國已飭官[兵](名)退足令法國派出驅逐黃黑旗黨軍無有阻難是我退而彼反求進情殊叵測且前與言不符誠有如總理衙門所慮者即使寶使并無此心或因譯漢文義稍有訛舛然中國救越之得勁也以出師則其松勁也必以退師若竟如寶使照會所稱退回本境法人見中國退兵之速也彼之議院必因此窺我之怯餒而謀濟師彼之西貢撫必益以覷越之虛弱而謀占踞勢必進攻劉永福等以規(guī)北圻諸省不必寶使亦力不能禁也彼時執(zhí)前議以責寶使彼將置之不理若我兵因法人爽約既退且進恐必激成釁端轉非弭事之道福成愚以為此時粵軍分布富良江以北與法軍尚隔一江不必撤退或令其最近東京之一路酌量移營滇軍前敵在興化以東者宜密飭酌度形勢退舍數(shù)十里已足表和好之誼若寶使以未退回本境借口宜答以兩國相交未聞有施無報中[國](報)既退以示先施法軍亦宜退出東京以昭睦誼如此乃足[塞](間執(zhí))其口而折其無厭之求即至會議之時兵備尤不可稍懈庶聲威振而和局可成矣 一立約分界保護最宜詳審也越南全境近三十省順化都城在富春省富春以北以廣治省廣平道為左圻其河靜乂安寧平清化南定興安河內海陽北寧廣安諒山太原高平山西興化宣光十六省為北圻富春以南以廣南省廣義道為右圻而南圻九省中有嘉定邊和定祥永隆安江河僊六省已為法人所踞設西貢撫治之惟廣和富安平順三省尚屬越南是南圻所存不過三分之一惟北圻境壤廣而十余年來中國迭次出師為越南剿平劇寇如吳亞終黃崇英李揚才陸之平等悉就擒滅富良江以北之山西太原諒山高平北寧宣光海陽等省皆中國所戡定之地且其土產較瘠非法人所垂涎其素稱膏腴為彼所注意者蓋在越都左右圻及南圻所余之地又以經營富良江商路則北圻迤南之地亦難盡讓歸我此法人之隱情也寶使照會稱法國愿設法自海口以達滇境通一河路以裨商務又稱兩國在紅江中間之地劃定界限北歸中國查保護南歸法國查保護并互相立約將越南之北圻現(xiàn)有全境永遠保全夫僅曰保全北圻則北圻以外如順化都城即非所保矣萬一此約既定彼即進取越都我將不能過問且紅江即富良江也富良江以北之地不及北圻之半是中國所護僅有越地五分之一未照平允彼既認保勝為中國所開之口岸保勝在富良江以南則其中又多轇轕似宜如總理衙門所議北圻歸中國保護南圻歸法國保護以與之磋磨雖明知彼必不允然進求乎上僅得其次將來或能辦到富良江以北北圻之地歸中國查保護越南現(xiàn)有南圻全境歸法國查保護富良江以南北圻之地與其都城左右圻之城仍令越南自為經理由兩國遣使常駐越都設法保護其富良江上下游俾越南認為法人通商之路如中國長江通商之例至其設官分治設關收稅均由越南自主如此則措注允協(xié)可無南顧之憂矣 一法人如不認越南為中國屬邦我亦宜勿認法越之舊約也法越兩國甲戌年所立和約聲明越南操自主之權并不服屬他國是法人早伏狡謀欲使中國不得與聞其事而越人自墮其術中矣又稱越南之平定海陽兩省溯上洱河可達滇境是其蓄意開通商路已非一日然越南之朝貢中國乃中外所共知彼既不認為國之屬邦我亦能勿認其前約云南為中國之地則通商允不允之權在我茍能握其要領善為操縱彼自須就我范圍也 一法人宜以東京交還越南以符原議也法人之初下東京也曾行文越南謂河內總督不以禮相待致有攻戰(zhàn)然實非禮其土也請越南王派員赴河內妥議以便交還城池又稱欲補立條約即許退出東京并將所取庫銀及海防關稅銀三十七箱交還越南仍許越官依舊收稅寶使亦迭次切實言明彼國并無占并東京北圻土地之意是法人之踞河內初意本在要盟今保勝通商既如所請則交還城池與帑項亦必議定日期東京既須交還則彼設局查北圻之說似宜駁罷何則既稱查則必駐兵駐兵則越南不能自立富良江以南之地恐終難保全也 一滇境通商為英人所忌宜令法人知之也英人于煙臺條約早有通商云南之議祇以緬甸陸路多阻迄今無成乃法人捷足先登開通江路則緬甸通滇之路更難英人有慮其事者見于本年七月新聞紙謂嗣后法與緬鄰倘英緬失歡法人必濟緬以軍火緬與法將立保護之約將來法必全滅越南而以緬為外府大非英人之利等語是英人慮之熟而忌之深矣春間越南侍郎陳叔讱托招商局代有欲以重賂求救英德諸國之說厥后越南王咨兩廣總督求給憑照往聘英德諸國不可謂謀之不臧中國固宜玉成其事隱示扶持雖英德未必遽能助越究竟有益無損且易動法人顧慮之心此亦辯論時隱詟法人之一助也 一處置劉永福須妥為斟酌也永福本黑旗黨之渠魁始為流寇繼受越南提督之職扼守山西保勝一路榷商稅以供軍餉故法人必欲驅之以通保勝商路然永福素恃此為餉源誓死不肯退讓又前嘗敗法師北圻之民與黃黑旗黨之嘯聚者頗恃之以為固法之兵輪累次駛向山西不戰(zhàn)而退似稍憚永福威名者寶使初次照會謂中國應設法使商貨暢行如驅除盜賊撤去保勝境上關卡之類其后照會總理衙門則稱中國兵退扎足令法軍驅除黃黑旗黨無有阻[礙]此皆指劉永福而言然使中國竟代法人驅剿永福非惟清議所不與且為[外](中)國所竊笑固萬無此理若竟聽法人進攻永福則彼兵威既盛或因此盡并北圻中國將何以御之今欲籌善處之方保勝既作為中國許法人通商之口岸而永福嘗詣粵軍求救愿為[先]鋒似莫如由中國授以一官編其部眾為一二營于富長江北擇地安插其軍餉許由中國給發(fā)日后即在保勝關稅開支諒永福不敢不遵法人既得通商之利又聞永福為我用斯足稍戢其狡謀矣 一通商章程宜詳議慎核也法人知中國地產之厚考求商路殆閱十年其著議謂開通紅江商路則川黔西藏之貨可由水道直達東京各商咸愿捆載而來數(shù)年后進出口貨物當增至數(shù)萬萬佛郎故其經營不遺余力彼既蓄意日久我自難于阻遏且就大計論之亦可不必終阻何也使法人謀開此路而中國初未覺察則法人獨享其利而中國將受其害今由兩國會議通商原期兩國共分其利果能使滇蜀土貨暢銷邊民日臻富庶則中國之獲益尤厚倘將來保勝一關每歲進出口貨價各有一千萬兩是歲得洋稅百余萬也惟此為邊地通商之始與江海各口情形不同從前各口通商所議條約大半由逼迫而成中國受虧過巨此次兩國本無交涉中國因越事慨允商務似不能援照江海各口章程必當明示限制仿今歲朝鮮與美國立約之意議一最公[允](尤)之規(guī)條以昭友誼或酌增稅項或漸收政權如此則他口續(xù)立之約可援例議辦已立之約可隱為挽回其有裨于全局豈淺鮮哉 一越南既歸兩國保護則兩國所辦之事均應一律也分界通商之議既定法廷必仍遣使駐越與聞國政名為保護彼時中國若意存省事憚于遣使則越南之事中國仍不得與聞將獨任法使以把持啟其挾制侵占之漸是以越南委之于法也西洋于半主之國無不遣使駐扎約章既定無復重要事件他日兩使駐越原不過遇事會議照約辦理而已然既欲保全越南則循例之舉實不能闕或謂朝鮮越南同為屬邦朝鮮既不遣使越南豈能獨異不知朝鮮之不遣使因其為我屬邦而與西洋諸國平行也慮體制之難壹也越南之不能不遣使因兩國既有保護之名則兩使必有會商之務也恐措施之不壹也隨機應付各有所宜難一概而論耳 一富良江以北各省宜駐兵防也中國所以力護越南者欲固我滇粵邊圉也而富良江以北各省又滇粵切近之藩籬也越南不靖則北圻不安北圻不安則滇粵亦不安今欲保全越南如能跨富良江南北而守之固屬甚善即勢有不能則江北各省宜駐防軍也必矣蓋法人既有查越南之說則其軍必不能盡撒而我一旦撤師示以未遑遠又將啟彼狡謀且邇來粵軍頻歲出關驅剿叛寇即遇班師入塞亦常分布要害以顧邊防其餉項仍不能稍減古人所謂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相等也今令滇粵各軍分駐越境計不過于額餉之外多加運費而緣邊有拱衛(wèi)之師屬國壯輔翼之勢防軍以練而少懈弛強敵覘舉動而憚聲威其為利也多矣且法人以江北數(shù)省乃中國所戡定故其意甘讓而不爭萬一越南日就衰弱終至為法所滅則中國分此一隅亦差免為各國所輕視此乃將來最后之一著而今則未可明言也惟各軍暴露已久宜以休軍為名入屯各省城中越人方恃我為捍蔽必無異辭斯邊陲收坐鎮(zhèn)之功將士免久役之苦矣 以上各端或理論于事前或籌措于事后雖法人未必遽能盡允然福成以為頗有把握者以法人所深愿者在通商所不愿者在開釁也今脅之以所不愿餌之以所深愿堅持前說不稍遷就則(則)管見所擬似有八九可成夫寶使原議三條大旨固在撮合兩國之好然窺其意實尚無定衡我茍力與相持則所得或稍益于三條之外我不力與相持則所得或尚歉于三條之內寶使之所設辭推諉者不曰本國議院不允即曰西貢撫不允今中國亦宜如其法以相抵制其有關于兵事者可托滇粵兩督以拒之其有關于界務者可托越南及劉永福以拒之其余一切不可允之事更可托中外清議以拒之拒之以辭而彼乃知所允之非易得矣夫得失既巨周折必多果能貫以全神始終不懈俾斯事持平議結則東西洋各國知中國漸習外務不敢肆其侵侮從此力加整頓并圖富強中外交涉之事庶有豸乎 保朝鮮策 康有為 保朝鮮之術有三吾有力則收為內地而執(zhí)其政中策也吾無力則捐為萬國公地援比利時例各國共保護之此上策也若內冒藩屬之虛名而外聽通商之自主此下策實無策也夫強俄有陸而無海故邇年之謀北欲出波羅的海西欲出地中海中欲出印度海皆為英人所塞歐洲諸強國莫不忌俄之出海也所以塞之無不至俄無所出則必竭力欲出于東方咸同間既得志于琿春矣猶以地之僻遠也朝鮮國弱而為東海之阨俄欲肆志于東海勢必窺朝鮮日本雖三島然地處溫帶其水逆而人機智近者通知地球之勢不變法則不能自強而必為人弱故步武泰西以振其國日地僅十四萬方里而民數(shù)三千余萬方里之內人二百余地小不足以自養(yǎng)非辟地無術矣故南取琉球北開蝦夷自此以外不攻朝鮮將何辟也朝鮮近日而弱故日本必窺朝鮮俄地大而遠日地小而近則日之窺尤迫姑舍俄日焉狡焉思啟何國蔑有英之舉緬法之舉越豈必接壤哉是故朝鮮有必爭之勢至昭昭也朝鮮國小而民貧即能變法自強非三十年無效封豕長蛇環(huán)伺而交窺豈能俟之三十年乎是故朝鮮無自守之理至昭昭也以必爭之地處不能自守之形而我乃雍容聽之或乃隱慮其然為之通商以翼其自立投愛子于虎狼之旁而為之傳譯而謂虎狼曰汝無食彼己乃高臥而置之嗚呼何其傎也且夫日本嘗滅我琉球焉我忍辱而未嘗過問矣若以朝鮮同琉球雖剪滅而置之度外可也夫置之度外而獨饋俄日則何如分饋諸國而以廣大迫近之強鄰此何計也夫分饋諸國而朝鮮已分裂矣孰若以為萬國之公地而各國共保護之而朝鮮尚可存我猶有法焉此孰得也與其滅而我不能救吾辱甚矣孰若共保護之吾有盛德而昭出公國酌定交際之禮何辱之有故謂吾無力莫若捐為萬國公地吾有琉球緬甸而不能救救越南而無補此無力之證也琉球緬甸安南朝鮮前轍也朝鮮有事在旦夕矣吾琉球而聽之則外之有不保藩屬之名內之有陪京唇齒之患吾越南而救之則兵力不足于朝鮮未必能救而吾東三省海疆必受其患圣人之能事在思患而預防之故謂捐為萬國公地此上策也朝鮮國小無政其不能自守既明矣俄日相迫童子知之與陪京唇齒我不能琉球而度外之此中智所熟料者也以萬國公地共保之又中朝政體之所無也夫地處必爭勢處必救放羔豚于虎穴待其既食而后爭之豈若自為牧人而修其圈牢或可保也故壬午東渡當以文武重臣駐高麗而總其政以高麗厚祿待其故王如外國保護之例選其才俊理其財賦煉其士伍安其夫家引為中國內地彼俄日雖交伺茍非度有全力可制吾者不敢無端構釁以動然非吾能自強則吾之兵力防內地沿海而不足豈可又增一國數(shù)千里之防乎負重擔而趨百里力不足矣又加遠焉適形其不足而自病耳故非自強未能兼此也故謂吾有力則收為內地此中策也若不慮久遠之變茍徇格式之舊公之萬國則不能割虛名引為內地則不能行大事緩則引為藩衛(wèi)而親之而不能救其亡急則傾其國力而援之而且以生內累吾陪京可暫安而必至速危吾海疆可無事而必至有事則朝鮮之為也夫吾海疆何備之有有事則筑臺購炮募兵事平則臺廢炮銹伍散矣茍幸敵之不來不幸而來未審何以御之是朝鮮為吾之火而致燎原也故曰下策實無策也若隱慮其危而借通商以保護之其出使也陪臣在我之上其調兵也必告之敵藩屬而非藩屬無事則辱國有事則召敵事急則喪師進退無據(jù)榮辱皆非何足責哉何足責哉 二十年秋日人據(jù)朝鮮康祖詒書其后曰此光緒十六年聞俄人窺高麗所策也今果為日人據(jù)之而波及東三省矣為今之計朝鮮已全為日有計將奈何曰今吾竭力援朝鮮而吉林為所深入未必能救即能救之盡逐日人朝鮮亦不能自守閱時又召敵矣吾豈能頻傾國力而救之故仍以朝鮮公之萬國矣今日已據(jù)朝鮮鮮非吾藩屬矣何能公之萬國曰以朝鮮肥日吾大患也吾嚴海防其患無已其費無已不若以朝鮮與俄曰朝鮮吾屬也萬國皆知今日本無道吾甚惡之吾愿不自屬以屬之貴國也俄人必從雖然俄欲朝鮮而失機使日人先制之攻之甚難故俄人頓重兵而不敢開釁且狐疑焉我乃告俄曰汝能救高麗吾助汝餉以海關貸千萬以之俄退得厚利進得朝鮮必從之矣是吾俄日而可自保也英惡俄之出東海也必將出而居間吾謂請捐為萬國公地是吾陪京不與日為唇齒矣故今日上策仍以朝鮮為公地也 蘇州日本租界章程 第一條中國允將蘇州盤門外相王廟對岸青陽地西自商務公司界起東至水淥涇岸邊止自北沿河十丈官路外起南至采蓮涇岸邊止即圖內紅所劃之處照界石作為日本租界至沿河十丈地面一層官路四丈在內暫作懸案但中國允日本人民任便往來行走上下客貨系泊船只并聲明不得在該地面上有所建造將來倘允別國將沿河地面列在居留地內日本亦當一律辦理 第二條界內道路橋梁以及捕之權由日本領事官管理其道路橋梁今議由日本領事官設法造修與中國地方官無涉但照圖內所劃應設道路之外若另開道路凡于彼此人民水利有關之處須與地方官妥商辦理 第三條界內地基祇準日本人民租賃但華人愿在界內居住者準其租屋自行貿易營生至于品行不端無業(yè)游民曾經犯案不安本分之華人及擾害租界行同無賴之日本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違者即行驅逐不許逗留倘再故違由該國應管之官懲辦其界內居住之華人凡有詞訟案件及中國地方官應辦事宜務照上海租界洋涇會審章程辦理中國應在界內設立會審公署 第四條界內地價每畝議定租價洋銀一百六十元自蓋印之日起十年內不得漲價十年后則應照界內鄰近公平價值租賃租主業(yè)主均不得阻撓抑勒 第五條界內地稅每畝每年應完納稅錢四千文但從蓋印之日起十年內每年每畝只能完納稅錢三千文十年外則每年每畝應永納稅錢四千文其完稅日期每年限定華歷正月十六日起至三十日止此十五日內各租主須將該年應納之稅如數(shù)措齊照上海各國人完納之法辦理但公用之道路橋梁井溝等處不納地稅亦不準一人一家租賃 第六條凡租地時須請日本領事官將承租人姓名以及欲租地若干畝照會中國地方官派員會同踏勘該地有無窒礙始能出租并俟其交清租價及一年地稅地方官應繕租契三紙除一紙存案外其余二紙函送領事官蓋印一紙交該名收執(zhí)一紙存領事公署以便查考租妥后令租主自立界石再界內地每人至多祗能租[六]畝至少亦須租二畝倘有須租至六畝以上者應先具情請領事官領事官仍照會地方官核辦 第七條凡租地必須租主或代理人居住經管若有不得已事故非轉租不可之時須先請日本領事官查明照會中國地方官存案方準換契轉租以便查考 第八條凡租契以三十年為限滿限后準其換契續(xù)租以后永照三十年一換契之例換契時租主應請日本領事官咨照中國地方官更換不得再給租價以及別項費用倘滿限不報者應由地方官通知領事官傳諭該名若逾兩月仍不呈報即將該契注銷以便稽查而有限制 第九條界內房屋應當遷讓之時中國地方官相助辦理至于墳墓地方官極力開導遷移其于墳墓多處則應由地方官筑墻圍護以免踐踏再界內未經日本人民承租之地應聽憑華人照常耕種以免失業(yè) 第十條界內不準建造草房以及板頂?shù)确恐乱滓鹳O害他人倘有違犯者立即禁止勒令拆毀 第十一條界內不準收藏火藥炸藥以及一切有害人身家性命財產之物倘有違犯者各按本國律例辦理倘因工作必須應用炸藥等物須先開單呈報日本領事官由領事官先行通知稅關查明確方準起岸但起岸后應有一定收藏之所并應速用完不得任意各處貯藏或久宕不用若有此等事故應由領事官責令該名遷移界外以安閭閻 第十二條日本領事官應與中國地方官籌商界外一僻靜空曠與居民無礙之地自行向民租賃作為日本人葬墳之所其地丈尺以十畝為率倘將來不敷隨時與地方官妥商擴充 第十三條嗣后蘇州別國居留地倘中國另予利益之處日本租界人民亦須一體均沾 第十四條其余瑣碎事宜未及備載章程者彼此另行照會存案 以上各條系兩國委員各奉政府命令和衷商妥者應繕漢文日本文各二紙彼此校對無訛署名畫押各執(zhí)二紙候上憲全行批準后方能蓋用官印照行以[昭](照)信守 光緒二十三年二月初三日 明治三十年三月初五日 大清帝國欽命二品頂戴蘇州承宣布政使司聶 大清帝國欽命二品銜監(jiān)督蘇州關江蘇督糧道陸 大日本帝國欽命駐札上海兼理蘇州鎮(zhèn)江等處通商事務總領事官珍田舍己 洋務局馬房執(zhí)照章程 租馬房執(zhí)照第號 洋務局為給照事今據(jù)華商聲請在青陽地租界內路第號開設馬房合行給發(fā)執(zhí)照此照自給發(fā)之日為始限用個月準其雇用四輪車雙輪車大馬小馬或騾子或馬騾所有租界規(guī)條開列于后如犯規(guī)條即將此照吊銷不準再用 一該馬房收到執(zhí)照之后按月先行繳捐計大馬小馬或騾子或馬騾每只捐洋兩元所有出賃四輪車每輛洋二元雙輪車每輛洋一元五角 二執(zhí)照上載明車馬若干本局著派捕房總隨時到該馬房內查看如果車馬堅壯即準行駛車敝馬瘠即不準用 三該馬房所出賃之馬車須將號牌編定釘在該車陽面俾拖走時眾目共易于辨認 四馬車如不合雇用應由該總限令更換設或任意抗延會局押令停歇 五執(zhí)照內載明棚內馬匹若干馬車若干以外不得多留 六馬房內須要干凈通氣有亮光并陰溝須得暢流按照上海馬房修理之法辦理其棚內車馬未經奉準給照者一概不得行駛 七所有兩輪馬車祗準載客四人連馬夫在內四輪馬車祇準載客五人亦連馬夫在內大篷四輪馬車可載客六七人者須用馬兩匹拖駛方可 八該馬房如犯以上開列規(guī)條本局即將此照吊銷如另有不法情事再由該總會同本局分別懲辦 洋務局東洋車章程 一車費每輛按月捐洋一元五角須在外國月頭三個[月]之前到捕房繳捐其車照鉛片不在內 二各車往來須分左右上下依租界一邊為左依沿河一邊為右由密渡橋上相王廟對岸須傍左邊而上由相王廟對岸下密渡橋須傍右邊而下各車往來須遵此左右上下方不致相碰倘故違者罰洋一角 三東洋車必得堅固造成并時常須要修理潔凈再另備油衣遮布等件 四東洋車夫必須年力強壯無病之人方準充當凡車夫身上衣服亦須時常清潔 五東洋車夫不準拉住行客攬生意亦不準攔路停車有礙行人凡如有大聲呼喚嘈等事應一概禁止 六東洋車載客祇準限載大人一名或小孩二名或大人一名搭坐小孩一名 七東洋車不準載運貨件鮮腌魚肉牛羊蔬菜等類以及要傳染人之病人并或乞丐等俱不準載 八凡東洋車內看見有遺失物件者該車夫當速即送至捕房交明車夫不準私留遺物察出議罰 九日出前日落后東洋車夫須提燈一盞燈上須貼東洋車上之號頭 十車力須照洋務局議定章程不得另外需索爭多倘客人與車夫自訂價目則可不照所定車力收取茲議由密渡橋至租界各處價洋五分如該雇車因客人有事等候至一點鐘之久或過一點鐘者按每點鐘加洋五分夜間車力價照日間加半 十一凡不論何時客商在租界內雇車者車夫不得推諉不拖 十二如東洋車夫不小心遇有損害人家物件之事均向車夫或保主之人是問 十三如捕查出不合以上定章者隨時明總酌量辦理若所犯情節(jié)較重則將車照扣留 十四東洋車夫攬生意查出無車照者當即拿送究辦不貸 蘇州關道陸擬辦租地章程 謹將所擬洋商租地章程開折恭呈憲鑒 計開 一編號蘇州通商已議定盤葑門外空曠地處黃道臺遵憲會同日領事荒川定有日商居住界繪圖一幅本道督同洋務局委員定有各國居住界繪圖一幅現(xiàn)當洋商議租之際應先將該兩圖發(fā)文勘地公所紳董按四址覆丈明確用開方法以五畝或十畝為一方挨順編定字號以便洋商按號租賃不致重復錯亂 一議租洋商租賃地畝由領事官照會關道后即由道分別知會洋務局委員及勘地公所紳董一面照覆領事官飭令該商人赴公所報明擬租地畝數(shù)字號由員紳查無窒礙訂立草據(jù)兌收定洋仍先報明本道核辦 一會丈自本道接到勘地公所員紳報文后即委員會同該員紳等三面覆丈準確于圖內簽立字據(jù)眼同該洋商于地內自行釘立界石以[昭](照)信守 一立契會丈定妥后由經辦各員紳填明華洋文合璧上中下板契三紙送道核明無于契內鈐蓋印信除以中契一紙存案外其余上下二契函送領事官加蓋印信以一紙交承租人收執(zhí)一紙存領事署備查該契以三十年為度年滿另換新契執(zhí)守 一租價議定無論何國商人每人租地至多不得過六畝至少亦須至二畝日商租價以道路橋梁等費均自彼出是以不分上中下等次每畝一百六十元各國商人租價仍照原議上等每畝二百五十元中等每畝一百六十元下等每畝一百元又不論何國商人于華歷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即東歷明治三十年三月二十七日西歷一千八百九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起十年之內每年每畝繳年租錢三千文十年以外每年每畝繳年租錢四千文 一轉租凡議租地畝必須詢明確系該商自己租用并非代他人出名租用方準立契租給設承租后有萬不得已之事必須將該地轉租他人應行明領事官照會本關道查明注冊另行換立新契如有并不明私相授受自為轉輾租賃者一經查出將此契作為廢紙 一墳墓界內墳墓最多之處議明由我國筑墻圍護如有洋商議租地畝查系墳墓最多之處應由公所紳士力勸留出以免發(fā)掘之慘其余零星墳冢查系勢難避讓者方由钖類堂紳士代為遷埋設洋商在于所租地內開掘地基或溝渠遇有骸骨須速通知勘地公所或洋務局設法掩埋不得任便拋棄至洋商填筑地基所需泥土必須向遠處地方購取不得在界內任便掘用致啟爭端 一收由公所紳士兌收地價后即行解藩庫存儲一面報明本道備查俟收有成數(shù)分別提還所墊建造官屋關署及筑路等經費仍于每千元內提出五十元以為勘地公所紳董暨洋務局會丈委員津貼辦公之用歸各各該員紳自行公議開支 以上各條是否可行伏候憲示祇遵 蘇州關道陸擬呈經管官建市屋章程 謹將經管通商場左近官建市屋章程擬呈憲鑒 計開 一管屋宜專責也此次房棧建成后應先繪屋圖六分呈送督撫憲暨藩司職道并發(fā)蘇州府道庫廳分別備案以后即責成道庫廳經管按季將有無損壞及租戶居住緣由報明司道暨首府查考 一收租宜稽查也房棧既歸道庫廳經管所有放租收租等事應即由道庫廳辦理收繳隨時報由職道加派該租界查委員復查注冊至年終匯總造報督撫憲備查以歸核實 一修理宜限制也房棧無歲修之費每易損壞坍塌擬請十年以內以每租金一百元提六元為歲修十年以外每租金一百元提十二元為歲修其修費應由道庫廳會同住居該屋之租戶公同商辦注明租折備查仍按季匯總造報 一租金宜慎儲也蘇州新辟商埠尚無絲毫閑辦公甚為支絀此項房棧租金應請專儲道庫以為洋務公用但非先行詳奉督撫憲核準不得擅自動支 蘇州租界租地章程 計開 一租界之地分為上中下三等凡在界內東北兩邊沿運河自官路界起進深一方作為上等地每畝租價洋二百五十元再進深一方作為中等地每畝租價洋一百六十元其余無所區(qū)別均作為下等每畝租價洋一百元自光緒二十三年七月初一日起十年內每年每畝完納稅錢三千文十年外永遠每年每畝完納稅錢四千文此外并無他項地租所有稅錢托領事官于每年正月內向租戶照數(shù)代收繳回中國地方官由地方官給回收據(jù) 二凡租界內凡有約之國商民均可在此照章租地遵約建造屋宇棧房但欲租地必須明領事官并備應完地租以及本年內應納稅錢照會中國地方官收訖由地方官履勘該處即印發(fā)租契三紙由領事官會印一給租戶一存領事衙門一存中國地方官衙門一經承租之地遵約照章歸租戶租用惟每人只能租六畝為止 三所有租契應以三十年為限滿后應準換契續(xù)租以后永照三十年一換契之例辦理限滿不報即行注銷遇有限滿年次租戶報明立即準其續(xù)租租戶毋庸重納地租兩國官員均不得稍有限制阻撓令租戶吃虧等情 四一經租給之地只準租戶遵照條定章租用如有轉租事故于轉租之前必須明領事官查明核準后照會中國地方官接續(xù)租用凡承接轉租之人須立有和約之國商民方為合例 五凡租界內不準搭蓋草屋及下等板屋恐易引火貽害他人至火藥炸藥及一切有害人身家財產之器物概不準收藏夾帶運送一經由官察出或他人告訴各照自國律例懲辦設有工事必須應用炸藥等件應先明領事官作何用處開明清單報聽候查明照開清單知照新關由稅務司查明方準起岸起岸之后即須用去不得久留貽害 六凡租界所有橋梁溝渠馬頭道路等項由中國地方官自辦建設完固所有各項工程設在何處何方及修理之法領事官可與中國地方官商議施設所有修理費用中國地方官與領事官會商章程一體籌捐以昭公允而期久遠 七所有商民在此界內往來僑寓中國地方官自應按約保護所有捕房事宜由中國地方官會同稅務司設立管理 論蘇杭交涉之難 英人闕名附 本館閱西十二月二十四日邸鈔知有精進之侍御名宋伯魯者奏請皇上降旨飭于鄉(xiāng)科時命題考試洋務論說及改新善策字樣折內詞意懇切該侍御所陳固屬忠義可嘉惟改新最善之策莫如將守舊各生革去頂戴勒令回鄉(xiāng)并誡以嗣后度日務須安分守己改新之妙莫妙于斯或該侍御猶未之知也中國無知識無廉恥之貪官暴吏不知凡幾無非消磨貧民之骨肉侵蝕肥己其弊比之螽斯為患殆有甚焉然則時勢之壞又莫壞于斯或該侍御亦未之見未之聞也而旁觀者則清以中國近事秉公平心而論非整頓官制或盡去其官長不足以救此古國之滅亡救法匪易行之維艱然中國不能自為之則中國亦不得自立矣昔歐鈞黎司古時以力名于世者灑掃奧基恩牛棚工程雖巨比之灑掃中國奚啻兒戲緣奧基恩棚中所喂之牛僅三千頭所積污穢僅三十年耳而中國內之人不知幾千萬頭其國中相沿之敝政又不知傳自數(shù)千百年夫才力如歐者固不數(shù)即能否得一人如右立斯希歐司其才力比歐鈞黎司較次之輩為之攘臂而起掃除積習尚不敢料據(jù)目前所見實無得此人之望其尤可危者中國無論治人或治于人者并未知國之亟應灑掃也此次可憐可笑之軍務議和之后議論改新者紛紛攘攘固不乏人然類皆粗觕之言徒托空談毫無實濟中國今日之官制孰得謂比之三年前已稍清廉已稍明亮矣或曰中國官長皆在署中執(zhí)茶杯搖首而長嘆其不可為國也噫其嘆息固若此而其志向又如彼茲試舉一端以表中國官場尋常辦事之法就軍務后而言辦理馬關條約所開之蘇杭通商口岸最為切近請即以此論兩口地方官辦法不信守日本條約而諸多為難此必系大員所命固無疑義其于畫界之事仍照中國舊習曰請示也曰推托也曰遲延也百計多方日益阻難蘇州開議租界之時華官之藐視日人情狀實俄國干預使然也憶設租界之處華官先請以距城二十里之稻田開辦經洋官漸漸設法耐心辦理始得現(xiàn)在所定地址而附近該處有用之地華官已借名某公司謀為己有此固意中之事不足奇也杭州辦法亦復如是開議之時華人胸中存見已先有二一激怒相與交涉之洋人一于開辦租界從中取利任意勒索此二者華官俱如愿以償矣杭州租界內田地其以常價購得者現(xiàn)在售與人照田地章程每畝價洋一百五十元或二百五十元而華人由此所得利息與所謂為民父母者在蘇杭兩口謀得之地擬俟修筑鐵路時希圖善價之利息兩相比較則此次所獲猶其微焉者也總之地方官于此事辦理之遲延及其所定礙難施行之田地與行船章程歷來辦法莫此為甚然此皆中之事蓋與中國官員辦理交涉知非堅執(zhí)力爭不得遂我所欲也所有中日交涉各事現(xiàn)在尚未議畢而已議定之事辦理甚為得宜者蓋由日本所派之真田領事熟諸中國取巧玩疲之處卒有法以制之也第開口岸之事不僅有關日本一國而與美英各國利益均有關系既與我利益亦有關系現(xiàn)在辦理杭州情形豈不應熟商而審處之乎查馬關條約訂明蘇杭兩處開作口岸準通商各國人民來往貿易居住工作制造一切章程及應享利益與在華已經通商各口岸同乃中國大員及其寮屬多方籌劃似志在廢棄馬關約內之條也其第一層辦法僅與日本有礙而其所爭管理街道及按設捕各節(jié)其意固屬可嘉乃為日人所駁卒不得行本館聞之曷禁欣幸其第二層辦法又擬定章阻滯運河商務而日人又駁以杭州系訂為通商口岸非閉關拒商之謂也至中國大員所擬田地章程終究如何定法我當靜以觀之惟現(xiàn)在其所擬各為已通商各口所無亦顯而易見者也而僑寓新開各口之洋人華官刻待及阻難情形尤為歷來所未有以中國城邑而論杭州實為可造就之處其紳商之求仿行西法求利便商務郵政也情殷孔亟而有司意謂凡有整頓可加入之處固其所愿惟洋商來往貿易居住工作制造一切約中雖載有專條其必使之不能稍沾微利而后已杭州無功名之土民初次售地與英人有司雖將地契蓋印成交而華員乃飭將地主收禁至今猶在獄中輾轉受梏械之苦于此可了洋人與該省土人將來交易必難暢行噫口血未干而有施行條約之責者先自棄約而背違之此亦中國慣習之事也我不憚煩之領事湛米孫君曾因此案躬親晉省者兩次華官行為諸多觸犯而其所請轉使有司加怒于監(jiān)禁之人又復何益然則此案申請駐京公使辦理卒或能調停如意惟如此辦法遷延在所難免而茲際無辜被禁者已不勝其苦矣觀該省有司于此案辦法我國非亟理論以禁效尤不可其違犯條約彰明較著我應得之權利立有明條是故該省官員尤應訓以條約之不可輕犯我愿該員因此案嚴行被究以示懲一儆百也可 西江開埠記 英人闕名附 英國駐華公使克勞特墨克唐納爾近至香港及中國南方各商埠考察商情此間商人不禁邴然色喜溯歷任駐華公使之經此地者不過赴任卸任往返二次此外深居簡出不復輕履是地雖前任公使尼格拉斯奧可拏亦知英國諸商在中國各埠貿易者當常與交涉以通商情而王事賢勞不遑啟處斷不能撥冗而南今克勞特墨克唐納爾公使惠然肯來與諸巨商虛心考究不厭求詳其才能識力允為眾所信服我知自今以往英國東方商務必能日盛一日仍復曩時之舊矣當公使未到之前此間已得西江開端口消息夫以久議未之事一旦商定且妥善周至毫無可議商情踴躍欣戴莫名故使旌所詣商人歡迎道左意益殷勤初英使館辦理此事業(yè)已數(shù)年前公使尼格拉斯奧可拏曾與總理衙門再四籌商終無定議迨解任回國蒲克拉克攝權斯篆時方得中國政府允諾以兩廣之西江與我英開埠通商然政府此時雖已允諾而阻撓之意仍未悉泯嗣后我英將所立南省轉運章程急行擬定使中國官吏無可藉諉始許我公使克勞特墨克唐納爾所議各端悉照辦理本年西二月新約在北京簽字定于西江以上梧州府為通商口岸此事頗為失望蓋訂約之際既在西江索地開埠至少當至南寧府為止惜彼時未豫計及不無缺憾然細思之下可不必過慮但求該處商務日興將來漸漸擴充愈推愈廣可逆料其直至西江上游如前者重慶府一帶揚子江以上亦由漸而來也當克勞特墨克唐納爾公使在香港時曾電達總理衙門欲派人至西江測量水道中國允之本禮拜內已派英輪名脫維特者由香港開駛前往斯時之佇聽消息急欲知其究竟者殊不乏人惟聞西江行船頗不易易江水漲落勢甚洶涌梧州府之左近潮汐二時約深十二尺至二十尺急流怒奔遠及百里且重嵐嶺之下波濤尤甚狂雨驟至一瀉莫遏江水挾泥而下下游行船之道往往遷徙不定誠危途也 法國于此新約大為阻撓彼見我克勞特墨克唐納爾公使得此如愿之事實不甘心而亦無如何愚竊笑其見之淺也彼東京報章嘗論此事滿腔嫉之意不自隱謂英國所夢想于東方者今竟由夢而幻為真矣尖刻之言形諸筆墨其不忍忿忿可知目下彼亦思得一利益與我相抵于東京極北之天隘從西音譯出開一口岸筑造鐵路經中國邊界直達諒山與我爭勝但以管見所及法人前請中國在鎮(zhèn)南關龍州之間仿照法人諒山之狹鐵路筑至廣西中國之法國不能相強于東京招人投標反以東京鐵路仿照中國狹鐵路悉行更筑第即此一端工程已極重大何必見異思遷效顰無已多見其不知量耳 西貢之苦里愛法報言法國現(xiàn)于越南加重布疋等貨進口之稅欲使該處英國商務日衰法國商務日盛在法人之意謂法國所征得之地應由法國專享其利云按法人之蓄此心已非一日曩者即聞法國諸執(zhí)政共議欲于越南等處凡法國屬地一律嚴定稅則俾商務利權盡歸掌握不使外人分肥其貪婪無厭之心殊不值識者一笑也 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 薛福成 奏為英國屬埠擬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并通籌南洋各島派員先后次第恭折仰祈圣鑒事竊臣查光緒十二年兩廣督臣張之洞派遣委員副將王榮和知府余瓗訪查南洋各島華民商務奏稱該委員等周歷二十余埠約計英荷日三國屬島應設總領事者三處設正副領事者各數(shù)處經總理衙門議復在案臣于光緒十六年七月準總理衙門咨稱據(jù)海軍提督丁汝昌文稱此次洋如附近新嘉坡各島曰檳榔嶼曰馬六甲曰柔佛曰芙蓉曰石蘭莪曰白蠟皆未設領事華商因受欺陵剝削無不環(huán)訴哀求擬請各設副領事一員即以隨地公正殷商攝之統(tǒng)轄于新嘉坡領事應先與該外部商定核給憑照如能辦到實于華民有裨等因到臣當經辦文照會英國外部援照公法及各國常例聲明中國可派領事官分駐英國屬境[俟](俊)商有端倪擬再咨明總理衙門詳籌妥辦臣竊思領事一官關系緊要而南洋各島華民繁庶若不統(tǒng)論全局則一事之利弊無以明若不兼籌各國則一隅之情勢無由顯臣謹綜其始終本末為圣主敬陳之大抵外洋各國莫不以商務為富強之本凡在他國通商之口必設領事以保護商人遇有苛例隨時駁阻所以旅居樂業(yè)商務日旺即游歷之員工藝之人亦皆所至如歸而西洋各國領事之在中國權力尤大良由立約之初中國未諳洋情允令管轄本國寓華商民與地方官無異洋人每有人命債訟等案均由領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從前中國各口之枝節(jié)橫生亦實由于此然即在他國不理政務之領事僅以保護商務為名者各國亦視之甚重稍有交涉即籌建設蓋枝葉繁則本根固耳目廣則聲息靈民氣樂則國勢張自然之理也中國領事之駐外洋者在英則有新嘉坡領事在美則有舊金山總領事有紐約領事在西班牙則有古巴總領事有馬丹薩領事在秘魯則有嘉里約領事在日本則有長崎橫濱神戶三處理事有箱館副理事蓋南北美洲與日本各口迭經總理衙門與出使大臣籌劃經營建置較密惟南洋各島星羅布形勢尤為切近華民往來居住或通商或傭工或種植或開礦不下三百余萬人即委員王榮和等所到之處亦已報有百余萬人臣竊據(jù)平日所見聞參以張之洞原奏計華民萃居之地荷蘭西班牙兩國所屬應專設領事者約四處曰蘇門答臘之日里埠曰噶羅巴曰三寶隴等埠曰小呂宋英法兩國所屬應專設領事者約五處曰香港曰新金山曰緬甸之仰江曰越南之北圻與西貢他如檳榔嶼等處已可相機設法或以就近領事兼攝或選殷商為商董以副領事之名略給經費而以就近領事轄之斟酌盈虛隨宜措注要亦所費無多就南洋各島而論祇須設領事十數(shù)員大勢已覺周妥加以略有添派綜計歲費當不過十萬金竊查各關洋稅項下每歲提撥一成半作為出使經費約銀一百數(shù)十萬兩而近年出使各館所需暨游歷人員所用統(tǒng)計當不過六十萬兩總理衙門原議以其贏數(shù)預備添派各國使臣之用臣愚以為西洋頭等強國均已派有使臣即二三等之國亦由各使就近兼攝似暫無須多派惟逐漸添此十數(shù)領事者則商政日興民財日阜息息有與內政相通之故且慰輿情于絕遠不啟華人觖望之端收權利于無形不開外人姍笑之漸所獲裨益較之所費奚啻十倍 臣嘗閱各國貿易總冊以洋貨土貨出入相準每歲中國之銀流入外洋者約一二千萬兩又考數(shù)年前美國舊金山銀行匯票總數(shù)每歲華民匯入中國之銀約合八百萬兩內外雖該處工資較豐而人數(shù)尚非最多則推之古巴秘魯可知推之南洋各島又可知夫中國貿易與各國相衡虧短甚巨然尚有可周轉者以華民出洋所獲之利足資補苴也倘此源再塞則內地之銀必更立形匱乏民窮已甚竊恐事變叢生即就新嘉坡一埠而論設立領事已十三年支銷經費未滿十萬金然各省賑捐海防捐所獲之實已倍之而商傭十四五萬人其前后寄回華者當亦不下一二千萬蓋領事一官在彼外洋雖無管轄華民之權實有保護華民之責縱令妥訂條約章程必得領事隨所見聞與彼地方官商辦則洋官亦得藉以稽查而土人不敢任意苛虐即駐洋使臣欲與外部辯論亦必以領事所報為憑方能使洋官有所顧忌此領事一官所以不能不設之由而已設領事之處未嘗無顯著之效也今華民出洋之利已稍不如前矣誠能于南洋各島酌添領事尚可挽回補救而收固有之利源然所以議之稍久迄少就緒者蓋亦因立約之初中國未悉洋情并不知華民出洋之眾于是但給彼在中國設領事之柄而無我在外洋設領事之文又各國開荒島為巨埠專賴招致華民而洋人實屬寥寥一經我設立領事彼不免喧賓奪主之嫌又礙其暴斂橫征之舉所以始必堅拒繼則宕延外部以咨商藩部為辭藩部以官民不便為說雖管禿唇焦而終無如彼何此惟在局中者深知其難而局外之視事太易者又或稱就地可集巨貲無需另籌經費或狃于洋官駐華之例幾謂一設領事華民即為所轄竟無異管理地方者此皆閱歷未深持論實多隔閡當局者知其斷難辦到不無矯枉過正之議幾謂徒多耗費無甚裨益斯殆有激而然臣竊以為望之過奢轉滋流弊領事所收之身格費船照費原可資津貼正不必斂巨貲以招物議今已設領事之處民船稽民數(shù)原可稍分彼權正不必攬政柄以啟猜疑但如臣以上所陳則不求近效而其效最大惟須認定主見中外一意合力堅持得寸得尺相機籌辦必可循序就范即如新嘉坡初設領事英之外部亦盡力阻撓當時頗費周折至今乃無異議竊查英法荷日四國屬境其苛待華民不愿我設領事者以荷日二國為最而法次之英又次之荷日國勢皆昔盛今衰其立國命脈乃在南洋諸島島中墾田開礦招商征稅各事又恃華民為根柢惟其政令不甚明肅呼應不甚靈通洋官往往征取無藝僑寓之西人又侵侮華民或迫之入藉或拘之為奴或禁其往來或朘其生計若有華官在旁理論究可補救一二雖商設領事之始彼必枝梧推宕然我茍據(jù)理執(zhí)言因勢利導始終堅持諒彼亦無辭以難我及早圖之則難者漸或化為易失今不圖則易者亦漸覺其難想總理衙門必仍知照出使美日秘臣崔國因催商日國外部先在小呂宋設立領事俾便次第推廣以符原議至英國待我華民較為公允臣觀各國在英屬地設一領事視為泛常之舉向無攔阻又知英國君臣用意頗欲與中國互敦睦誼或不于此等事件稍露歧視中國之形近與該外部商議請照各國之例在英地隨宜派設領事即彼未肯速允臣擬堅持初議至再至三與之磋磨先就香港仰江新金山等埠酌設一二員而檳榔嶼等六處亦當審其地勢人數(shù)從長籌劃由此推之法荷各屬亦或較易為力臣非不知洋人性情堅韌每商一事必多波折然茍不憚筆舌之繁不參游移之見不紊緩急之序或稍有效可圖蓋庇蔭周則民生厚而不獨開商務財用裕則近憂紓而非以勤遠布置廣則眾志聯(lián)而兼可诇敵情呼吁少則國體尊而即以消外侮臣為海外數(shù)百萬生靈起見不敢稍安緘默所有英國屬埠擬設領事并通籌南洋各島派員次第緣由恭折具陳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