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于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于胸中,謂之圣人。是故民氣,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淵,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氣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謂成德,德成而智出,萬物果得。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能去憂樂喜怒欲利,心乃反濟(jì)。彼心之情,利安以寧,勿煩勿亂,和乃自成。折折乎如在于側(cè),忽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此稽不遠(yuǎn),日用其德。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其往不復(fù),其來不舍。謀乎莫聞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見其形,淫淫乎與我俱生。不見其形;不聞其聲,而序其成,謂之道。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乃可止。彼道不遠(yuǎn),民得以產(chǎn);彼道不離,民因以知。是故卒乎其如可與索,眇眇乎其如窮無所。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可得。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視也,耳之所不能聽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敗,所得以成也。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春秋冬夏,天之時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謀也。是故圣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能正能靜,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肢堅固,可以為精舍。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心之形,過知失生。
一物能化謂之神,一事能變謂之智?;灰讱?,變不易智,唯執(zhí)一之君子能為此乎!執(zhí)一不失,能君萬物。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則天下治矣。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
形不正,德不來;中不靜,心不治。正形攝德,天仁地義,則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極,照乎知萬物。中義守不忒,不以物亂官,不以官亂心,是謂中得。
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奠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嚴(yán)容畏敬,精將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
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道滿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一言之解,上察于天,下極于地,蟠滿九州。何謂解之?在于心安。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
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音以先言。音然后形,形然后言,言然后使,使然后治。不治必亂,亂乃死。
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nèi)藏以為泉原,浩然和平,以為氣淵。淵之不涸,四體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乃能窮天地,破四海。中無惑意,外無邪災(zāi),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災(zāi),不遇人窖,謂之圣人。
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qiáng)。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于大清,視干大明。敬慎無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窮于四極。敬發(fā)其充,是謂內(nèi)得。然而不反,此生之忒。
凡道,必周必密,必寬必舒,必堅必固,守善勿舍,逐淫澤薄,既知其極,反于道德。
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于形容,見于膚色。善氣迎人,親于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戎兵。不言之聲,疾于雷鼓;心氣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懲過,氣意得而天下服,心意定而天下聽。
搏氣如神,萬物備存。能搏乎?能一乎?能無卜筮而知吉兇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
四體既正,血?dú)饧褥o,一意搏心,耳目不淫,雖遠(yuǎn)若近。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郁生疾,疾困乃死。思之而不舍,內(nèi)困外薄,不早為圖,生將巽舍。食莫若無飽,思莫若勿致,節(jié)適之齊,彼將自至。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察和之道,其精不見,其征不丑。平正擅匈,論治在心。此以長壽。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節(jié)其五欲,去其二兇,不喜不怒,平正擅匈。
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憂患。是故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jié)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nèi)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
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臧;大攝,骨枯而血沍。充攝之間,此謂和成,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饑飽之失度,乃為之圖。飽則疾動,饑則廣思,老則長慮。飽不疾動,氣不通于四末;饑不廣思,飽而不廢;老不長慮,困乃速竭。大心而敢,寬氣而廣,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棄萬苛,見利不誘,見害不俱,寬舒而仁,獨(dú)樂其身,是謂云氣,意行似天。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歡。憂則失紀(jì),怒則失端。憂悲喜怒,道乃無處。愛欲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推,福將自歸。彼道自來,可藉與謀,靜則得之,躁則失之。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xì)無內(nèi),其大無外。所以失之,以躁為害。心能執(zhí)靜,道將自定。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匈中無敗。節(jié)欲之道,萬物不害。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能去憂樂喜怒欲利,心乃反濟(jì)。彼心之情,利安以寧,勿煩勿亂,和乃自成。折折乎如在于側(cè),忽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此稽不遠(yuǎn),日用其德。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其往不復(fù),其來不舍。謀乎莫聞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見其形,淫淫乎與我俱生。不見其形;不聞其聲,而序其成,謂之道。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乃可止。彼道不遠(yuǎn),民得以產(chǎn);彼道不離,民因以知。是故卒乎其如可與索,眇眇乎其如窮無所。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可得。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視也,耳之所不能聽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敗,所得以成也。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春秋冬夏,天之時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謀也。是故圣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能正能靜,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肢堅固,可以為精舍。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心之形,過知失生。
一物能化謂之神,一事能變謂之智?;灰讱?,變不易智,唯執(zhí)一之君子能為此乎!執(zhí)一不失,能君萬物。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則天下治矣。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
形不正,德不來;中不靜,心不治。正形攝德,天仁地義,則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極,照乎知萬物。中義守不忒,不以物亂官,不以官亂心,是謂中得。
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奠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嚴(yán)容畏敬,精將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
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道滿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一言之解,上察于天,下極于地,蟠滿九州。何謂解之?在于心安。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
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音以先言。音然后形,形然后言,言然后使,使然后治。不治必亂,亂乃死。
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nèi)藏以為泉原,浩然和平,以為氣淵。淵之不涸,四體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乃能窮天地,破四海。中無惑意,外無邪災(zāi),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災(zāi),不遇人窖,謂之圣人。
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qiáng)。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于大清,視干大明。敬慎無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窮于四極。敬發(fā)其充,是謂內(nèi)得。然而不反,此生之忒。
凡道,必周必密,必寬必舒,必堅必固,守善勿舍,逐淫澤薄,既知其極,反于道德。
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于形容,見于膚色。善氣迎人,親于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戎兵。不言之聲,疾于雷鼓;心氣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懲過,氣意得而天下服,心意定而天下聽。
搏氣如神,萬物備存。能搏乎?能一乎?能無卜筮而知吉兇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
四體既正,血?dú)饧褥o,一意搏心,耳目不淫,雖遠(yuǎn)若近。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郁生疾,疾困乃死。思之而不舍,內(nèi)困外薄,不早為圖,生將巽舍。食莫若無飽,思莫若勿致,節(jié)適之齊,彼將自至。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察和之道,其精不見,其征不丑。平正擅匈,論治在心。此以長壽。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節(jié)其五欲,去其二兇,不喜不怒,平正擅匈。
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憂患。是故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jié)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nèi)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
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臧;大攝,骨枯而血沍。充攝之間,此謂和成,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饑飽之失度,乃為之圖。飽則疾動,饑則廣思,老則長慮。飽不疾動,氣不通于四末;饑不廣思,飽而不廢;老不長慮,困乃速竭。大心而敢,寬氣而廣,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棄萬苛,見利不誘,見害不俱,寬舒而仁,獨(dú)樂其身,是謂云氣,意行似天。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歡。憂則失紀(jì),怒則失端。憂悲喜怒,道乃無處。愛欲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推,福將自歸。彼道自來,可藉與謀,靜則得之,躁則失之。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xì)無內(nèi),其大無外。所以失之,以躁為害。心能執(zhí)靜,道將自定。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匈中無敗。節(jié)欲之道,萬物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