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莊子集釋卷五下

莊子集釋 作者:清·郭慶藩


外篇天運(yùn)第十四【一】

  【一】【釋文】以義名篇。天運(yùn),司馬作天員。

  “天其運(yùn)乎【一】?地其處乎【二】?日月其爭于所乎【三】?孰主張是【四】?孰維綱是【五】?孰居無事推而行是【六】?意者其有機(jī)緘而不得已邪【七】?意者其運(yùn)轉(zhuǎn)而不能自止邪【八】?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九】?孰隆施(一)是【一0】?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一一】?風(fēng)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二)上仿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一二】?敢問何故【一三】?”   【一】【注】不運(yùn)而自行也。

  【疏】言天稟陽氣,清浮在上,無心運(yùn)行而自動。

  【釋文】《其運(yùn)》爾雅云:運(yùn),徙也。廣雅云:轉(zhuǎn)也。◎慶藩案運(yùn),釋文司馬本作員,運(yùn)員二字,古通用也。越語廣運(yùn)百里,韋注曰:東西為廣,南北為運(yùn)。西山經(jīng)作廣員百里。墨子非命上篇譬猶運(yùn)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中篇運(yùn)作員。運(yùn),古又讀若云。云與員通。管子戒篇四時云下而萬物化,云即運(yùn)字。說文,鴆,一名運(yùn)日,劉逵吳都賦注運(yùn)日作云日。云即員也。書泰誓雖則云然,漢書韋賢傳注作員然。詩出其東門聊樂我員,釋文:員,本作云。商頌景員維何,鄭箋:員,古文作云。皆其證?!  径俊咀ⅰ坎惶幎灾挂?。

  【疏】地稟陰氣,濁沉在下,亦無心寧靜而自止。

  【三】【注】不爭所而自代謝也。

  【疏】晝夜照臨,出沒往來,自然如是。既無情于代謝,豈有心于爭處!

  【四】【疏】孰,誰也。是者,指斥前文也。言四時八節(jié),云行雨施,覆育蒼生,亭毒群品,誰為主宰而施張乎?此一句解天運(yùn)也?!  疚濉俊咀ⅰ拷宰誀?。

  【疏】山岳產(chǎn)育,川源流注,包容萬物,運(yùn)載無窮,春生夏長,必?zé)o差忒。是誰維持綱紀(jì),故得如斯?此一句解地處也。

  【六】【注】無則無所能推,有則各自有事。然則無事而推行是者誰乎哉?各自行耳。

  【疏】夫日月代謝,星辰朗耀,各有度數(shù),咸由自然。誰安居無事,推算而行之乎?此一句解日月爭所。已前三者,并假設(shè)疑問,顯發(fā)幽微。故知皆自爾耳,無物使之然也。

  【釋文】《推而》如字,一音吐回反。司馬本作誰。

  【七】【疏】機(jī),關(guān)也。緘,閉也。玄冬肅殺,夜(霄)〔宵〕暗昧,以意億度,謂有主司關(guān)閉,事不得已,致令如此。以理推者,皆自爾也。方地不動,其義亦然也。

  【釋文】《緘》古咸反,徐古陷反。司馬本作咸,云:引也。

  【八】【注】自爾,故不可知也。

  【疏】至如青春氣發(fā),萬物皆生,晝夜開明,六合俱照,氣序運(yùn)轉(zhuǎn),致茲生育,尋其理趣,無物使然。圓天運(yùn)行,其義亦爾也?!  揪拧俊咀ⅰ慷呔悴荒芟酁椋髯誀栆?。

  【疏】夫氣騰而上,所以為云;云散而下,流潤成雨。然推尋始末,皆無攸肇,故知二者不能相為。

  【釋文】《為雨》于偽反。下及注同。

  【一0】【疏】隆,興也。施,廢也。言誰興云雨而洪注滂沱,誰廢甘澤而致茲亢旱也?!  踞屛摹俊堵∈芬舫?,式氏反?!蛴衢性唬捍顺猩显朴甓?。隆當(dāng)作降,謂降施此云雨也。書大傳隆谷,鄭注曰:隆讀如龐降之降。蓋隆從降聲,古音本同。荀子天論篇隆禮尊賢而王,韓詩外傳隆作降。齊策歲八月降雨下,風(fēng)俗通義祀典篇降作隆。是古字通用之證。

  【一一】【疏】誰安居無事,自勵勸彼,作此淫雨而快樂邪?司馬本作倦字。

  【釋文】《淫樂》音洛,又音岳。《而勸》司馬本勸作倦,云:讀曰隨,言誰無所作,在隨天往來,運(yùn)轉(zhuǎn)無已也。

  【一二】【疏】彷徨,回轉(zhuǎn)之貌也。噓吸,猶吐納也。披拂,猶扇動也。北方陰氣,起風(fēng)之所,故云北方。夫風(fēng)吹無心。東西任適,或仿徨而居空里,或噓吸而在山中,拂披升降,略無定準(zhǔn)。孰居無事而為此乎?蓋自然也。

  【釋文】《有上》時掌反?!夺荨繁』史础!夺濉芬艋省K抉R本作旁皇,云:旁皇,飆風(fēng)也?!秶u》音虛?!段吩S急反?!杜贩计し??!斗鳌贩几シ矗龈シ?。披拂,風(fēng)貌。司馬本作翇。

  【一三】【注】設(shè)問所以自爾之故。

  【疏】此句總問以前有何意故也。

  【?!浚ㄒ唬╆I誤引李氏本施作弛。(二)闕誤引張君房本有作在?! ∥紫痰x曰:“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疽弧?,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兇【二】。九洛之事,治成德備,監(jiān)照下土【三】,天下戴之,此謂上皇【四】?!薄  疽弧俊咀ⅰ糠蛭锸轮?,或知其故,然尋其原以至乎極,則無故而自爾也。自爾則無所稍問其故也,但當(dāng)順之。

  【疏】巫咸,神巫也,為殷中宗相。祒,名也。六極,謂六合,四方上下也。五常,謂五行,金木水火土,人倫之常性也。言自然之理,有此六極五常,至于日月風(fēng)云,例皆如此,但當(dāng)任之,自然具足,何為措意于其間哉!

  【釋文】《巫咸祒》赤遙反,郭音條,又音紹。李云:巫咸,殷相也。祒,寄名也?!段嵴Z》魚據(jù)反?!杜芬羧?。后皆同?!读鶚O》司馬云:四方上下也。◎俞樾曰:六極五常,疑即洪范之五福六極也。常與祥,古字通。儀禮士虞禮記薦此常事,鄭注曰:古文常為祥,是其證也。說文示部:祥,福也。然則五常即五福也。下文曰,九洛之事,治成德備,其即謂禹所受之洛書九類乎!

  【二】【注】夫假學(xué)可變,而天性不可逆也。

  【疏】夫帝王者,上符天道,下順蒼生,垂拱無為,因循任物,則天下治矣。而逆萬國之歡心,乖二儀之和氣,所作兇(勃)〔?!常瑒t禍亂生也。  【三】【疏】九洛之事者,九州聚落之事也。言王者應(yīng)天順物,馭用無心,故致天下太平,人歌擊壤。九州聚落之地,治定功成;八荒夷狄之邦,道圓德備。既合二儀,覆載萬物;又齊三景,照臨下土?!蚣沂栏冈唬捍搜蕴熘\(yùn)自然而已,帝王順其自然,以道應(yīng)之,天地亦受裁成焉,而風(fēng)雨調(diào),四時序。九洛之事,即禹所受之九疇也。莊子言道有不詭于圣人者,此類是也?!  舅摹俊咀ⅰ宽樒渥誀柟室病?br />
  【疏】道合自然,德均造化,故眾生樂推而不厭,百姓荷戴而不辭,可謂返樸還淳,上皇之治也。

  商大宰蕩問仁于莊子【一】。莊子曰:“虎狼,仁也【二】?!?br />
  【一】【疏】宋承殷后,故商即宋國也。大宰,官號,名盈,字蕩。方欲決己所疑,故問仁于莊子。

  【釋文】《商大》音泰,下文大息同。《宰蕩》司馬云:商,宋也,大宰,官也,蕩,字也?!  径俊臼琛咳收撸H愛之跡。夫虎狼猛獸,猶解相親,足明萬類皆有仁性也。

  曰:“何謂也【一】?”

  【一】【疏】大宰未達(dá)深情,重問有何意謂。

  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一】?”

  【一】【疏】父子親愛,出自天然,此乃真仁,何勞再問!

  曰:“請問至仁【一】。”

  【一】【疏】虎狼親愛,厥義未弘,故請至仁,庶聞深旨。

  莊子曰:“至仁無親【一】。”

  【一】【注】無親者,非薄德之謂也。夫人之一體,非有親也;而首自在上,足自處下,府藏居內(nèi),皮毛在外;外內(nèi)上下,尊卑貴賤,于其體中各任其極,而未有親愛于其間也。然至仁足矣,故五親六族,賢愚遠(yuǎn)近,不失分于天下者,理自然也,又奚取于有親哉!  【疏】夫至仁者,忘懷絕慮,與大虛而同體,混萬物而為一,何親疏之可論乎!泊然無心而順天下之親疏也。

  【釋文】《府藏》才浪反。

  大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一】”  【一】【疏】夫無愛無親,便是不孝。謂至仁不孝,于理可乎?商蕩不悟深旨,遂生淺惑。莊生為其顯折,義列下文。  【釋文】《蕩聞之》一本蕩作盈,崔本同?;蛟疲河?,大宰字。

  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一】。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二】。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yuǎn)也【三】。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四】;以愛孝易,以忘親難【五】;忘親易,使親忘我難【六】;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七】。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八】,利澤施于萬世,天下莫知也【九】,豈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一0】!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一一】。故曰,至貴,國爵并焉【一二】;至富,國財(cái)并焉【一三】;至愿,名譽(yù)并焉【一四】。是以道不渝【一五】?!?br />
  【一】【注】必言之于忘仁忘孝之地,然后至耳。(一)

  【疏】至仁者,忘義忘仁,可貴可尚,豈得將愛敬近跡以語其心哉?固不足以言也。

  【二】【注】凡名生于不及者,故過仁孝之名而涉乎無名之境,然后至焉。

  【疏】商蕩之問,近滯域中,莊生之答,遠(yuǎn)超方外。故知親愛之旨,非過孝之談,封執(zhí)名教,不及孝之言也?!  救俊咀ⅰ口ど皆诤醣睒O,而南行以觀之;至仁在乎無親,而仁愛以言之;故郢雖見而愈遠(yuǎn)冥山,仁孝雖彰而愈非至理也?!  臼琛扣鼐幽希ど皆诒?,故郭注云,冥山在乎北極,南行以觀之;至仁在乎無親,而仁愛以言之;故郢雖見而愈遠(yuǎn)冥山,仁孝雖彰而愈非至道。此注甚明,不勞更解。

  【釋文】《郢》以井反,又以政反,楚都也,在江陵北?!囤ど健匪抉R云北海山名?!驊c藩案史記蘇秦列傳索隱引司馬云:冥山在朔州北。與釋文異?!队h(yuǎn)》于萬反。

  【四】【疏】夫敬在形跡,愛率本心。心由天性,故難;跡關(guān)人情,故易也。

  【釋文】《孝易》以豉反。下皆同。

  【五】【疏】夫愛孝雖難,猶滯域中,未若忘親,淡然無系。忘既勝愛,有優(yōu)有劣,以此格量,難易明之矣。

  【六】【疏】夫騰猿斷腸,老牛舐犢,恩慈下流,物之恒性。故子忘親易,親忘子難。自非達(dá)道,孰能行之!

  【七】【注】夫至仁者,百節(jié)皆適,則終日不自識也。圣人在上,非有為也,恣之使各自得而已耳。自得其為,則眾務(wù)自適,群生自足,天下安得不各自忘我哉!各自忘矣,主其安在乎?斯所謂兼忘也。

  【疏】夫兼忘天下者,棄萬乘如脫屣也;使天下兼忘我者,謂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夫垂拱汾陽而游心姑射,揖讓之美,貴在虛忘,此兼忘天下者也。方前則難,比后便易,未若忘懷至道,息智自然,將造化而同功,與天地而合德者,故能恣萬物之性分,順百姓之所為,大小咸得,飛沉不喪,利澤潛被,物皆自然,上如標(biāo)枝,民如野鹿。當(dāng)是時也,主其安在乎?此使天下兼忘我者也,可謂軒頊之前,淳古之君耳。其德不見,故天下忘之。斯則從劣向優(yōu),自粗入妙,遣之又遣,玄之又玄也。

  【八】【注】遺堯舜,然后堯舜之德全耳;若系之在心,則非自得也。

  【疏】遺,忘棄也。言堯舜二君,盛德深遠(yuǎn),而又忘其德,任物不為。斯解兼忘天下難。

  【九】【注】泯然常適。

  【疏】有利益恩澤,惠潤群生,萬世之后,其德不替,而至德潛被,日用不知。斯解使天下兼忘我難也。  【一0】【注】失于江湖,乃思濡沫。

  【疏】大息,猶嗟嘆也。夫盛德同于堯舜,尚能遺忘而不自顯,豈復(fù)太息言于仁孝,嗟嘆于陳跡乎!  【釋文】《濡沫》音末。  【一一】【疏】悌,順也。德者,真性也。以此上八事,皆矯性偽情,勉強(qiáng)勵力,舍己效人,勞役其性,故不足多也。

  【釋文】《孝弟》音悌?!虮R文弨曰:舊本作孝悌,音弟。此因今本作悌而妄改也。若作悌字,則更無兩讀,又何用音?此如他卷道音導(dǎo),亦有倒作導(dǎo)音道者,皆出后人所變亂,今正之。

  【一二】【注】并,除棄之謂也。夫貴在于身,身猶忘之,況國爵乎!斯貴之至也。

  【疏】并者,除棄之謂也。夫貴爵祿者,本為身也。身猶忘之,況爵祿乎!斯至貴者也。

  【釋文】《并焉》必領(lǐng)反。棄,除也。注同。

  【一三】【注】至富者,自足而已,故除天下之財(cái)者也。

  【疏】至富者,知足者也。知足之人,以不貪為寶,縱令傾國資財(cái),亦棄而不用。故老經(jīng)云,知足者富,斯之謂也。

  【一四】【注】所至愿者適也,得適而仁孝之名都去矣。

  【疏】夫至愿者,莫過適性也。既一毀譽(yù),混榮辱,忘物我,泯是非,故令聞聲名,視之如涕唾也。

  【一五】【注】去華取實(shí)故也。

  【疏】渝,變也,薄也。既忘富貴,又遺名譽(yù),是以道德淳厚,不隨物變也。

  【釋文】《去華》起呂反?!  拘!浚ㄒ唬┦赖绿帽径饕印?br />
  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一】,吾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卒聞之而惑【二】;蕩蕩默默,乃不自得【三】?!薄  疽弧俊臼琛啃毡遍T,名成,黃帝臣也。欲明至樂之道,故寄此二人,更相發(fā)起也。咸池,樂名。張,施也。咸,和也。洞庭之野,天(地)〔池〕之閑,非太湖之洞庭也。

  【釋文】《北門成》人姓名也?!抖赐ァ吠剿头?。

  【二】【疏】怠,退息也。卒,終也。復(fù),重也?;?,闇也。不悟至樂,初聞之時,懼然驚悚;再聞其聲,稍悟音旨,故懼心退息;最后聞之,知至樂與二儀合德,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心無分別,有同暗惑者也?!  踞屛摹俊吨畱帧啡缱??;蛞艟洌峦?。一本作戄,音況縛反。案說文,懼是正字,戄是古文?!虮R文弨曰:說文,●,古文懼字;有愯字,與聳同,非懼字重文,并無戄字。不知陸氏所據(jù)?!稄?fù)聞》扶又反。下注同。

  【三】【注】不自得,坐忘之謂也。

  【疏】蕩蕩,平易之容。默默,無知之貌。第三聞之,體悟玄理,故蕩蕩而無偏,默默而無知,芒然坐忘,物我俱喪,乃不自得?! 〉墼唬骸叭甏淙辉眨∥嶙嘀匀耍鳎ㄒ唬┲蕴?,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一】。夫至樂者,先應(yīng)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yīng)之以自然,然后調(diào)理四時,太和萬物【二】。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jīng)【三】;一清一濁,陰陽調(diào)和,流光其聲【四】;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五】;其卒無尾,其始無首【六】;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七】,而一不可待。汝故懼也【八】。

  【一】【注】由此觀之,知夫至樂者,非音聲之謂也;必先順乎天,應(yīng)乎人,得于心而適于性,然后發(fā)之以聲,奏之以曲耳。故咸池之樂,必待黃帝之化而后成焉。  【疏】殆,近也。奏,應(yīng)也?;?,順也。禮義,五德也。太清,天道也。黃帝既允北門成第三聞樂,體悟玄道,忘知息慮,是以許其所解,故云汝近于自然也。

  【釋文】《征之》如字。古本多作徽?!洞笄濉芬籼?br />
  【二】【疏】雖復(fù)行于禮義之跡,而忘自然之本者也。此是第一奏也。

  【三】【疏】循,順;倫,理;經(jīng),常也。言春夏秋冬更迭而起,一切物類順序而生;夏盛冬衰,春文秋武,生殺之理,天道之常,但常任之,斯至樂矣。

  【釋文】《迭起》大節(jié)反。一本作遞,大計(jì)反。《循生》似倫反。

  【四】【注】自然律呂以滿天地之閑,但當(dāng)順而不奪,則至樂全(二)?!  臼琛壳?,天也。濁,地也。陰升陽降,二氣調(diào)和,故施生萬物,和氣流布,三光照燭,此謂至樂,無聲之聲?!蚣沂栏冈唬簶酚洠Y減而進(jìn),以進(jìn)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故樂闋而后作衰者,闋之余聲也。始奏以文,復(fù)亂以武,以文武紀(jì)其盛衰。倫經(jīng),猶言經(jīng)綸。比和分合,所謂經(jīng)綸也?!  疚濉俊咀ⅰ恳蚱渥宰鞫闷渌詣印?br />
  【疏】仲春之月,蟄蟲始啟,自然之理,驚之雷霆,所謂動靜順時,因物或作,至樂具合斯道也?!  踞屛摹俊断U蟲》沉執(zhí)反,郭音執(zhí)。爾雅云:靜也。《霆》音廷,又音挺,徒佞反。電也?!蚣沂栏冈唬豪做?,莫知其所自起,莫知其所自竟。其所自起,首也,生之端也;其所自竟,尾也,死之歸也。死生者,萬物之大常,與天為無窮,而忽一至焉,則亦物之所不能待也。以喻樂之變化,動于自然。

  【六】【注】運(yùn)轉(zhuǎn)無極。

  【疏】尋求自然之理,無始無終;討論至樂之聲,無首無尾。故老經(jīng)云,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也。

  【七】【注】以變化為常,則所常者無窮也。

  【疏】僨,仆也。夫盛衰生死,虛盈起僨,變化之道,理之常數(shù)。若以變化為常,則所謂常者無窮也。

  【釋文】《一僨》方問反。司馬云:仆也。

  【八】【注】初聞無窮之變,不能待之以一,故懼然悚聽也。

  【疏】至一之理,絕視絕聽,不可待之以聲色,故初聞懼然也?!蛴衢性唬阂徊豢纱?,皆不可待也。大戴記衛(wèi)將軍文子篇,則一諸侯之相也,盧注曰:一,皆也。荀子勸學(xué)篇,一可以為法則,君子篇,一皆善也謂之圣,楊注曰:一,皆也。是一有皆義。郭注曰,不能待之以一,與語意未合。

  【?!浚ㄒ唬┶w諫議本征作徽。(二)趙本全下有矣字。

  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一】;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二】;在谷滿谷,在坑滿坑【三】;涂卻守神【四】,以物為量【五】。其聲揮綽【六】,其名高明。【七】是故鬼神守其幽【八】,日月星辰行其紀(jì)【九】。吾止之于有窮【一0】,流之于無止【一一】。予欲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一二】;儻然立于四虛之道【一三】,倚于槁梧而吟【一四】。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一)【一五】!形充空虛,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一六】。

  【一】【注】所謂用天之道。

  【疏】言至樂之聲,將陰陽合其序;所通生物,與日月齊其明。此第二奏也。

  【二】【注】齊一于變化,故不主故常。

  【疏】順群生之修短,任萬物之柔剛,齊變化之一理,豈守故而執(zhí)常!

  【三】【注】至樂之道,無不周也。

  【疏】至樂之道,無所不遍,乃谷乃坑,悉皆盈滿。所謂道無不在,所在皆無也。

  【釋文】《在坑》苦庚反。爾雅云:虛也。

  【四】【注】塞其兌也。

  【疏】涂,塞也。卻,孔也。閉心知之孔卻,守凝寂之精神。郭注云,塞其兌也。

  【釋文】《涂卻》去逆反,與隙義同?!镀鋬丁吠酵夥??!  疚濉俊咀ⅰ看笾撇桓睢?br />
  【疏】量,音亮。大小修短,隨物器量,終不制割而從己也。

  【釋文】《為量》音亮?!  玖俊咀ⅰ克^闡諧。

  【疏】揮,動也。綽,寬也。同雷霆之震動,其聲寬也。

  【七】【注】名當(dāng)其實(shí),則高明也。  【疏】高如上天,明如日月,聲既廣大,名亦高明。

  【八】【注】不離其所。

  【疏】人物居其顯明,鬼神守其幽昧,各得其所而不相撓。故老經(jīng)云,以道利天下,其鬼不神也。

  【釋文】《不離》力智反。

  【九】【注】不失其度。

  【疏】三光朗耀,依分而行,綱紀(jì)上玄,必?zé)o差忒也。

  【一0】【注】常在極(止)〔上〕(二)住也。  【疏】止,住也。窮,極也。雖復(fù)千變?nèi)f化,而常居玄極,不離妙本,動而常寂也。

  【一一】【注】隨變而往也。

  【疏】流,動也。應(yīng)感無方,隨時適變,未嘗執(zhí)守,故寂而動也。

  【一二】【注】故闇然恣使化去。

  【疏】夫至樂者,真道也。欲明道非心識,故謀慮而不能知;道非聲色,故瞻望而不能見;道非形質(zhì),故追逐而不能逮也。

  【一三】【注】弘敞無偏之謂。

  【疏】儻然,無心貌也。四虛,謂四方空,大道也。言圣人無心,與至樂同體,立志弘敞,接物無偏,包容萬有,與虛空而合德?!  踞屛摹俊秲冯伏h反,一音敞。

  【一四】【注】無所復(fù)為也。

  【疏】弘敞虛容,忘知絕慮,故形同槁木,心若死灰,逍遙無為,且吟且詠也。

  【釋文】《倚于》于綺反?!堕隆饭牛ㄈ├戏??!  疽晃濉俊咀ⅰ垦晕镏Ω饔兴R限。

  【疏】夫目知所見,蓋有涯限,所以稱窮;力〔所〕馳逐,亦有分齊,所以稱屈。至樂非心色等法,不可以限窮,故吾知盡其不及,故止而不逐也。心既有限,故知愛無名。此覆前予欲慮之等文也。

  【釋文】《目知》音智?!洱R限》才細(xì)反。

  【一六】【注】夫形充空虛,無身也,無身,故能委蛇。委蛇任性,而悚懼之情怠也?!  臼琛糠蛐纬涮摽眨瑒t與虛空而等量;委蛇任性,故順萬境而無心;所謂隳體黜聰,離形去智者也。只為委蛇任性,故悚懼之情怠息。此解第二聞樂也。

  【釋文】《委》于危反。徐如字?!渡摺芬灾Х?。又作施,徐音絁。  【?!浚ㄒ唬┶w諫議本夫作矣。(二)上字依世德堂本改。(三)世德堂本古作枯。

  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一】,調(diào)之以自然之命【二】,故若混逐叢生【三】,林樂而無形【四】;布揮而不曳【五】,幽昏而無聲?!玖縿佑跓o方【七】,居于窈冥【八】;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shí),或謂之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九】。世疑之,稽于圣人【一0】。圣也者,達(dá)于情而遂于命也【一一】。天機(jī)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一二】,無言而心說【一三】。故有焱氏為之頌曰:『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汝欲聽之而無接焉,而故惑也【一四】。

  【一】【注】意既怠矣,乃復(fù)無怠,此其至也。

  【疏】再聞至樂,任性逶迤,悚懼之心,于焉怠息。雖復(fù)賢于初聞,猶自不及后聞,故奏無怠之聲。斯則以無遣怠,故郭注云,意既怠矣,乃復(fù)無怠,此其至者也。此是第三奏也?!  径俊咀ⅰ棵姓?,非為也,皆自然耳?!  臼琛空{(diào),和也。凡百蒼生,皆以自然為其性命。所以奏此咸池之樂者,方欲調(diào)造化之心靈,和自然之性命也已。

  【三】【注】混然無系,隨叢而生。

  【疏】混,同也。生,出也。同風(fēng)物之動吹,隨叢林之出聲也。

  【釋文】《叢生》才公反。

  【四】【注】至樂者。適而已。適在體中,故無別形。

  【疏】夫叢林地籟之聲,無心而成至樂,適于性命而已,豈復(fù)有形也!

  【釋文】《林樂》音洛,亦如字?!  疚濉俊咀ⅰ孔圆紶?。

  【疏】揮動四時,布散萬物,各得其所,非由牽曳。

  【釋文】《布揮》音輝。廣雅云:振也。

  【六】【注】所謂至樂。

  【疏】言至樂寂寥,超于視聽,故幽冥昏暗而無聲響矣?!蚣沂栏冈唬赫f文:叢木曰林。林樂者,相與群樂之。五音繁會,不辨聲之所從出,故曰無形。揮者,振而揚(yáng)之,若布之曳而愈長,而亦無有曳之者。林樂而無形,其聲聚也;布揮而不曳,其聲悠也;幽昏而無聲,其聲淡也。

  【七】【注】夫動者豈有方而后動哉!

  【疏】夫至樂之本,雖復(fù)無聲,而應(yīng)動隨時,實(shí)無方所,斯寂而動之也。

  【八】【注】所謂寧極。

  【疏】雖復(fù)應(yīng)物隨機(jī),千變?nèi)f化,而深根寧極,恒處窈冥,斯動而寂也。

  【釋文】《于窈》烏了反。

  【九】【注】隨物變化。

  【疏】夫春生冬死,秋實(shí)夏榮,云行雨散,水流風(fēng)從,自然之理,日新其變,至樂之道,豈(常)主〔?!常ㄒ唬┞曇玻?br />
  【一0】【注】明圣人應(yīng)世非唱也。

  【疏】稽,留也。夫圣人者,譬幽谷之響,明鏡之象,對之不知其所以來,絕之不知其所以往,物來斯應(yīng),應(yīng)而忘懷,豈預(yù)前作法而留心應(yīng)世!故行留散徙,不主常聲,而世俗之人,妄生疑惑也。

  【釋文】《稽于》古兮反?!  疽灰弧俊咀ⅰ抗视星橛忻?,莫不資焉。

  【疏】所言圣者,更無他義也,通有物之情,順自然之命,故謂之圣。

  【一二】【注】忘樂而樂足,非張而后備。

  【疏】天機(jī),自然之樞機(jī)。五官,五藏也。言五藏各有主司,故謂之官。夫目視耳聽,手把腳行,布網(wǎng)轉(zhuǎn)丸,飛空走地,非由仿效,稟之造物,豈措意而后能為!故五藏職司,素分備足,天樂之美,其在茲也。

  【一三】【注】心說在適,不在言也。

  【疏】體此天和,非由措意,故心靈適悅而妙絕名言也。

  【釋文】《心說》音悅。注同。

  【一四】【注】此乃無樂之樂,樂之至也。  【疏】焱氏,神農(nóng)也。美此至樂,為之章頌。大音希聲,故聽之不聞;大象無形,〔故〕(二)視之不見;道無不在,故充滿天地二儀;大無不包,故囊括六極。六極,六合也。假欲留意聽之,亦不可以耳根承接,是故體茲至樂,理趣幽微,心無分別,事同愚惑也。

  【釋文】《焱氏》必遙反。本亦作炎?!栋芬舭1净蜃靼?。

  【?!浚ㄒ唬┏B曇勒母摹#ǘ┕首忠郎舷挛难a(bǔ)。  樂也者,始于懼,懼故祟【一】;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二】;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三】?!?br />
  【一】【注】懼然悚聽,故是祟耳,未大和也?!  臼琛恳韵轮蒯屓嗳犞?,結(jié)成至樂之道。初聞至樂,未悟大和,心生悚懼,不能放釋,是故禍祟之也。

  【釋文】《祟》雖遂反。

  【二】【注】跡稍滅也。

  【疏】再聞之后,情意稍悟,故懼心怠退,其跡遁滅也。

  【三】【注】以無知為愚,愚乃至也。

  【疏】最后聞樂,靈府淳和,心無分別,有同闇惑,蕩蕩默默,類彼愚迷。不怠不懼,雅符真道,既而運(yùn)載無心,與物俱至也。

  孔子西游于衛(wèi)。顏淵問師金曰:“以夫子之行為奚如【一】?”

  【一】【疏】衛(wèi)本昆吾之邑,又是康叔之封。自魯適衛(wèi),故曰西游。師金,魯太師,名金也。奚,何也。言夫子行仁義之道以化衛(wèi)侯,未知此術(shù)行用可否邪?

  【釋文】《師金》李云:師,魯太師也。金,其名也?!吨小废旅戏??! 熃鹪唬骸跋Ш?,而夫子其窮哉【一】!”

  【一】【疏】言仲尼叡哲明敏,才智可惜,守先王之圣跡,執(zhí)堯舜之古道,所以頻遭辛苦,屢致困窮?! ☆仠Y曰:“何也【一】?”

  【一】【疏】問窮之所以也。

  師金曰:“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一】。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將復(fù)取而盛以篋衍,巾以文繡,游居寢臥其下,彼不得夢,必且數(shù)瞇焉?!径拷穸蜃樱嗳∠韧跻殃惼c狗,聚(一)弟子游居寢臥其下。故伐樹于宋,削跡于衛(wèi),窮于商周,是非其夢邪【三】?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死生相與鄰,是非其瞇邪【四】?

  【一】【疏】此下譬喻,凡有六條:第一芻狗,第二舟車,第三桔槔,第四樝梨,第五猿狙,第六妍丑。芻(狗),草也,謂結(jié)草為狗以解除也。衍,笥也。尸祝,巫師也。將,送也。言芻狗未陳,盛以篋笥之器,覆以文繡之巾,致齊絜以表誠,展如在之將送,庶其福祉,貴之如是。

  【釋文】《芻狗》李云:結(jié)芻為狗,巫祝用之?!妒ⅰ芬舫伞O峦??!逗D》苦牒反。本或作筐。《衍》延善反,郭怡面反。李云:笥也,盛狗之物也。司馬云:合也?!驊c藩案巾字,疑飾字之誤。太平御覽引淮南絹以綺繡作飾以綺繡。《齊戒》側(cè)皆反。本亦作齋。

  【二】【注】廢棄之物,于時無用,則更致他妖也。

  【疏】踐,履也。首,頭也。脊,背也。取草曰蘇。爨,炊也。瞇,魘也。言芻狗未陳,致斯肅敬。既祭之后,棄之路中,故行人履踐其頭脊,蘇者取供其炊爨。方將復(fù)取而貴之,盛于筐衍之中,覆于文繡之下,遨游居處,寢臥其旁,假令不致惡夢,必當(dāng)數(shù)數(shù)遭魘。故郭注云,廢棄之物,于時無用,則更致他妖也?!  踞屛摹俊短K者》李云:蘇,草也,取草者得以炊也。案方言云: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蘇。史記云,樵蘇后爨,注云:蘇,取草也?!鹅嘀菲咄璺??!秾?fù)》扶又反?!侗厍摇啡缱帧P熳佑喾??!稊?shù)》音朔?!恫[》李音米,又音美。字林云:物入眼為病也。司馬云:厭也。音一琰反。  【三】【疏】此合芻狗之譬,并合孔子窮義也。先王,謂堯舜禹湯,先代之帝王也。憲章文武,祖述堯舜,而為教跡,故集聚弟子,遨游于仁義之域,臥寢于禮信之鄉(xiāng)。古法不可執(zhí)留,事同已陳芻狗。伐樹于宋者,孔子曾游于宋,與門人講說于大樹之下,司馬桓魋欲殺夫子,夫子去后,桓魋惡其坐處,因伐樹焉。削,?也。夫子嘗游于衛(wèi),衛(wèi)人疾之,故?削其跡,不見用也。商是殷地,周是東周,孔子歷聘,曾困于此。良由執(zhí)于圣跡,故致斯弊。狼狽如是,豈非惡夢耶!◎俞樾曰:上取字如字,下取字當(dāng)讀為聚。周易萃象傳聚以正也,釋文曰:聚,荀作取,漢書五行志,內(nèi)取茲,師古曰:取,讀如禮記聚麀之聚。是聚取古通用。

  【四】【注】此皆絕圣棄知之意耳,無所稍嫌也。夫先王典禮,所以適時用也。時過而不棄,即為民妖,所以興矯效之端也。

  【疏】當(dāng)時楚昭王聘夫子,夫子領(lǐng)徒宿于陳蔡之地。蔡人見徒眾極多,謂之為賊,故興兵圍繞,經(jīng)乎七日,糧食罄盡,無復(fù)炊爨,從者餓病,莫之能興,憂悲困苦,鄰乎死地,豈非遭于已陳芻狗而魘耶!

  【?!浚ㄒ唬┦赖绿帽揪圩魅?。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一】古今非水陸與?周魯非舟車與?今蘄行周于魯,是猶推舟于陸也,【二】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之傳,應(yīng)物而不窮者也?!救?br />
  【一】【疏】夫舟行于水,車行于陸,至于千里,未足為難。若推舟于陸,求其運(yùn)載,終沒一世,不可數(shù)尺。  【釋文】《推之》郭吐回反,又如字。下同。  【二】【疏】此合(諭)〔喻〕也。蘄,求也。(亦)今古代殊,豈異乎水陸!周魯?shù)禺悾萎惡踔圮嚕?br />
  【釋文】《陸與》音余。下同?!督裉I》音祈,求也。

  【三】【注】時移世異,禮亦宜變,故因物而無所系焉,斯不勞而有功也。

  【疏】方,猶常也。傳,轉(zhuǎn)也。言夫子執(zhí)先王之跡,行衰周之世,徒勞心力,卒不成功,故削跡伐樹,身遭殃禍也。夫圣人之智,接濟(jì)無方,千轉(zhuǎn)萬變,隨機(jī)應(yīng)物。未知此道,故嬰斯禍也。  【釋文】《無方之傳》直專反,下注同。司馬云:方,常也?!驊c藩案傳讀若轉(zhuǎn),言無方之轉(zhuǎn)動也。呂氏春秋必己篇,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高注:傳,猶轉(zhuǎn)也。漢書劉向傳禹稷與咎繇傳相汲引,猶轉(zhuǎn)相汲引也?;茨现餍g(shù)篇生無乏用,死無轉(zhuǎn)尸,逸周書大聚篇作傳尸。襄二十五年左傳注,傳寫失之,釋文:傳,一本作轉(zhuǎn)。

  且子獨(dú)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疽弧抗史蛉饰宓壑Y義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二】。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三】。

  【一】【疏】桔槔,挈水木也。人牽引之則俯下,舍放之則仰上。俯仰上下,引舍以人,委順無心,故無罪。夫人能虛己,其義亦然也。

  【釋文】《桔》音結(jié)?!堕馈芬舾帷!驊c藩案文穎說烽火云,櫓上有桔槔,以薪置其中,有寇則然之,字從木。通俗文,機(jī)汲謂之?●,字從手。然則從木者櫓上之物,從手者汲水之物也。據(jù)莊子文義,當(dāng)從通俗文為正。

  【二】【注】期于合時宜,應(yīng)治體而已。

  【疏】矜,美也。夫三皇五帝,步驟殊時,禮樂威儀,不相沿襲,美在逗機(jī),不治以定,不貴率今以同古。

  【釋文】《于治》直吏反,注同。

  【三】【疏】夫柤梨橘柚,甘苦味殊,至于啖嚼而皆可于口。譬三皇五帝,澆淳異世,至于為政,咸適機(jī)宜也。

  【釋文】《柤》側(cè)加反?!惰帧酚删确?。

  故禮義法度者,應(yīng)時而變者也【一】。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嚙挽裂,盡去而后慊。觀古今之異,猶猿狙之異乎周公也。【二】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jiān)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救勘酥嬅蓝恢嬛悦馈舅摹?。惜乎,而夫子其窮哉【五】!”

  【一】【注】彼以為美而此或以為惡,故當(dāng)應(yīng)時而變,然后皆適也。

  【疏】帝王之跡,蓋無常準(zhǔn),應(yīng)時而變,不可執(zhí)留,豈得膠柱刻船,居今行古也!  【二】【疏】慊,足也。周公圣人,譬淳古之世;狙猿狡獸,喻澆競之時。是以禮服雖華,猿狙不以為美;圣跡乃貴,末代不以為尊。故毀禮服,猿狙始慊其心;棄圣跡,蒼生方適其性。

  【釋文】《猿狙》上音袁,下七余反。《而衣》于既反?!洱啞芬艏v。《挽》音晚?!侗M去》起呂反?!躲弧房嚯悍?。李云:足也。本亦作嗛,音同?!  救俊臼琛课魇?,越之美女也,貌極妍麗,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體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里見之,彌加愛重。鄰里丑人,見而學(xué)之,不病強(qiáng)嚬,倍增其陋,故富者惡之而不出,貧人棄之而遠(yuǎn)走。舍己效物,其義例然。削跡伐樹,皆學(xué)嚬之過也。

  【釋文】《而矉》徐扶真反,又扶人反。通俗文云:蹙額曰矉?!镀淅铩方^句。《捧心》敷勇反,郭音奉?!蛾房嘟Y(jié)反?!  舅摹俊咀ⅰ繘r夫禮義,當(dāng)其時而用之,則西施也;時過而不棄,則丑人也(一)。

  【疏】所以,猶所由也。嚬之所以美者,出乎西施之好也。彼之丑人,但美嚬之麗雅,而不知由西施之姝好也。  【五】【疏】總會后文,結(jié)成其旨。窮之事跡,章中具載矣。

  【?!浚ㄒ唬┶w諫議本無況夫及二則字?! 】鬃有心晡迨幸欢宦劦?,乃南之沛見老聃【一】。

  【一】【疏】仲尼雖領(lǐng)徒三千,號素王,而盛行五德,未聞大道,故從魯之沛,自北徂南而見老君,以詢玄極故也。

  【釋文】《之沛》音貝。司馬云:老子,陳國相人。相,今屬苦縣,與沛相近。  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薄疽弧?br />
  【一】【疏】聞仲尼有當(dāng)世賢能,未知頗得至道不?答言未得。自楚望魯,故曰北也。  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一】?”

  【一】【疏】問:“于何處尋求至道?”

  【釋文】《惡乎》音烏,下同。

  曰:“吾求之于度數(shù),五年而未得也【一】?!薄  疽弧俊臼琛繑?shù),算術(shù)也。三年一閏,天道小成,五年再閏,天道大成,故言五年也。道非術(shù)數(shù),故未得之也。

  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一】?”  【一】【疏】更問:“求道用何方法?”

  曰:“吾求之于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一】?!?br />
  【一】【注】此皆寄孔老以明絕學(xué)之義也。

  【疏】十二年,陰陽之一周也。而未得者,明以陰陽取道,而道非陰陽。故下文云,中國有人,非陰非陽?! ±献釉唬骸叭弧J沟蓝色I(xiàn),則人莫不獻(xiàn)之于其君;使道而可進(jìn),則人莫不進(jìn)之于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佗也,【一】中無主而不止【二】,外無正而不行【三】。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四】;由外入者,無主于中,圣人不隱【五】。名(一),公器也【六】,不可多取【七】。仁義,先王之蘧廬也【八】,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覯而多責(zé)【九】。  【一】【疏】夫至道深玄,妙絕言象,非無非有,不自不佗。是以不進(jìn)獻(xiàn)于君親,豈得告于子弟!所以然者,無佗由也。故托孔老二圣以明玄中之玄也。

  【二】【注】心中無受道之質(zhì),則雖聞道而過去也。

  【疏】若使中心無受道之主,假令聞于圣說,亦不能止住于胸懷,故知無佗也。  【三】【注】中無主,則外物亦無正己者(也)(二),故未嘗通也。

  【疏】中既無受道之心,故外亦無能正于己者,故不可行也?!蛴衢性唬赫似プ种`。禮記緇衣篇,唯君子能好其正,鄭注曰:正當(dāng)為匹,字之誤也,是其例矣。此云中無主而不止,外無匹而不行,與宣三年公羊傳自內(nèi)出者無匹不行,自外至者無主不止,文義相似。自外至者,無主不止,故此言中無主而不止也。自內(nèi)出者,無匹不行,故此言外無匹而不行也。因匹誤為正,郭注遂以正己為說,殊非其義。則陽篇,自外入者有主而不執(zhí),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正亦當(dāng)為匹,誤與此同。

  【四】【注】由中出者,圣人之道也,外有能受之者乃出耳?!  臼琛坑桑瑥囊?。從內(nèi)出者,圣人垂跡顯教也。良由物能感圣,故圣人顯應(yīng),若使外物不能稟受,圣人亦終不出教。

  【五】【注】由外入者,假學(xué)以成性者也。雖性可(三)學(xué)成,然要當(dāng)內(nèi)有其質(zhì),若無主于中,則無以藏圣道也?!  臼琛侩[,藏也。由外入者,習(xí)學(xué)而成性也。由其外稟圣教,宜在心中,若使素?zé)o受入之心,則無藏于圣道。◎家世父曰:由中出者,師其成心者也;由外入者,學(xué)一先生言,暖暖姝姝而私自說者也。師其成心,則外有所不能受,圣人不能出而強(qiáng)之使受也;學(xué)一先生之言而私自說,則中莫得所主,圣人不能隱于其心而為之主也。

  【六】【注】夫名者,天下之所共享。

  【疏】名,鳴也。公,平也。器,用也。名有二種:一是命物,二是毀譽(yù)。今之所言,是毀譽(yù)名也。

  【釋文】《名公器也》釋名云:名,鳴也。公,平也。器,用也。尹文子云: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圜是也;二曰毀譽(yù)之名,善惡是也;三曰況謂之名,愛憎是也。今此是毀譽(yù)之名也?!  酒摺俊咀ⅰ砍C飾過實(shí),多取者也,多取而天下亂也?!  臼琛糠蛄钭u(yù)善名,天下共享,必其多取,則矯飾過實(shí)而爭競斯起也。

  【八】【注】猶傳舍也。

  【釋文】《蘧》音渠。司馬郭云:蘧廬,猶傳舍也。

  【九】【注】夫仁義者,人之性也。人性有變,古今不同也。故游寄而過去則冥,若滯而系于一方則見。見則偽生,偽生而責(zé)多矣。

  【疏】蘧廬,逆旅傳舍也。覯,見也,亦久也。夫蘧廬客舍,不可久停;仁義禮智,用訖宜廢??屯>?,疵釁生;圣跡留,過責(zé)起?!  踞屛摹俊队M》古豆反,見也,遇也。

  【?!浚ㄒ唬╆I誤引張君房本名下有者字。(二)也字依趙諫議本刪。(三)世德堂本性可作由假。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義【一】,以游逍遙之虛(一),【二】食于茍簡之田,立于不貸之圃【三】。逍遙,無為也【四】;茍簡,易養(yǎng)也【五】;不貸,無出也【六】。古者謂是采真之游【七】。

  【一】【注】隨時而變,無常跡也。

  【二】【疏】古之真人,和光降跡,逗機(jī)而行博愛,應(yīng)物而用人群,何異乎假借涂路,寄托宿止,暫時游寓,蓋非真實(shí)。而動不傷寂,應(yīng)不離真,故恒逍遙乎自得之場,仿徨乎無為之境。

  【釋文】《之虛》音墟。本亦作墟。

  【三】【疏】茍,且也。簡,略也。貸,施與也。知止知足,食于茍簡之田;不損己物,立于不貸之圃。而言田圃者,明是圣人養(yǎng)生之地。

  【釋文】《茍簡》王云:茍,且也。簡,略也。司馬本簡作閑,云:分別也?!驊c藩案簡,司馬本作閑。案閑與簡同也?;茨弦云使?jié)財(cái)薄葬,閑服生焉,(閑服,簡服也。閑服,謂三月之服也。)文選〔潘安仁〕夏侯常侍誄注及路史后紀(jì)引淮南,并作簡服?!恫毁J》敕代反。司馬云:施與也?!吨浴芬粞a(bǔ)。

  【四】【注】有為則非仁義。

  【五】【注】且從其簡,故易養(yǎng)也?!  臼琛恐粸殄羞b累盡,故能無為恬淡。茍簡,茍且簡素,自足而已,故易養(yǎng)也。

  【釋文】《易養(yǎng)》以豉反。注同。

  【六】【注】不貸者,不損己以為物也。

  【疏】不損我以益彼,故無所出。此三句覆釋前義也。  【釋文】《以為物》于偽反。

  【七】【注】游而任之,斯(二)真采也。(真)采〔真〕(三)則色不偽矣。

  【疏】古者圣人行茍簡等法,謂是神采真實(shí)而無假偽,逍遙任適而隨化遨游也。

  【?!浚ㄒ唬┶w諫議本虛作墟。(二)世德堂本斯作則。(三)采真依世德堂本改。

  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quán)者,不能與人柄【一】。操之則栗,舍之則悲【二】,而一無所鑒,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三】。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四】,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五】”

  【一】【注】天下未有以所非自累者,而各沒命于所是。所是而以沒其命者,非立乎不貸之圃也。

  【疏】夫是富非貧,貪于貨賄者,豈能讓人財(cái)?shù)?!是顯非隱,滯于榮位者,何能與人名譽(yù)!親愛權(quán)勢,矜夸于物者,何能與人之柄!柄,權(quán)也。唯厭穢風(fēng)塵,膻臊榮利者,故能棄之如遺。

  【二】【注】舍之悲者,操之不能不栗也。

  【疏】操執(zhí)權(quán)柄,恐失所以戰(zhàn)栗;舍去威力,哀去所以憂悲。

  【釋文】《操之》七刀反。《舍之》音舍。注同?!  救俊咀ⅰ垦云渲M(jìn)而不知止,則(一)性命喪矣,所以為戮。  【疏】是富好權(quán)之人,心靈愚暗,唯滯名利,一無鑒識,豈能窺見玄理而休心息智者乎!如是之人,雖復(fù)楚戮未加,而情性以困,故是自然刑戮之民?!  踞屛摹俊秵省废⒗朔?。

  【四】【疏】夫怨敵必殺,恩惠須償,分內(nèi)自取,分外與佗,臣子諫上,君父教下,應(yīng)青春以生長,順?biāo)厍镆詺⒘P,此八者治正之器,不得不用之也。

  【五】【注】守故不變,則失正矣。

  【疏】循,順也。湮,塞也。唯當(dāng)順于人理,隨于變化,達(dá)于物情而無滯塞者,故能用八事治之。正變合于天理,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機(jī)之門擁而弗開。天門,心也。

  【釋文】《湮者》音因。李云:塞也,亦滯也。郭音煙,又烏節(jié)反。司馬本作歅,疑也。簡文作甄,云:隔也。《天門》一云:謂心也,一云:大道也。

  【校】(一)趙諫議本無則字。

  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瞇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疽弧糠蛉柿x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二】。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三】,吾子亦放風(fēng)而動,總德而立矣【四】,又奚杰(一)然若負(fù)建鼓而求亡子者邪【五】?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六】。黑白之樸【七】,不足以為辯【八】;名譽(yù)之觀,不足以為廣【九】。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一0】!”

  【一】【注】外物加之雖小,而傷性已大也。

  【疏】仲尼滯于圣跡,故發(fā)辭則語仁義。夫播?瞇目,目暗故不能辯東西;蚊虻噆膚,膚痛則徹宵不睡。是以外物雖微,為害必巨。況夫仁非天理,義不率性,舍己效佗,喪其本性,其為害也,豈瞇目噆膚而已哉!噆,嚙也。  【釋文】《播》甫佐反,又波我反?!?》音康。字亦作康?!段谩芬粑?。字亦作??!厄怠芬裘?,字亦作??!秶k》子盍反。郭子合反。司馬云:嚙也?!锻ㄎ簟肺簦挂??!驊c藩案昔,猶夕;通昔,猶通宵也。呂氏春秋任地篇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淮南天文篇以至于仲春之夕,乃收其藏而閉其寒,正作夕。)書大傳曰,月之朝,月之中,月之夕,鄭注曰:上旬為朝,中旬為中,下旬為夕,字亦作昔。

  【二】【注】尚之以加其性,故亂。

  【疏】仁義憯毒,甚于蚊虻,憤憒吾心,令人煩悶,擾亂物性,莫大于此。本亦作憒字者,不審。

  【釋文】《憯然》七感反。《乃憤》扶粉反。本又作憒,古內(nèi)反?!驊c藩案憤,釋文本又作憒,當(dāng)從之。賁貴形相近,故從賁從貴之字常相混。潛夫論浮侈篇懷憂憒憒,后漢書王符傳作(憒憒)〔憤憤〕(二),即其證也。

  【三】【注】質(zhì)全而仁義著。

  【四】【注】風(fēng)自動而依之,德自立而秉(三)之,斯易持易行之道也。

  【疏】放,縱任也。欲使蒼生喪其淳樸之性者,莫若絕仁棄義,則反冥我極也。仲尼亦宜放無為之風(fēng)教,隨機(jī)務(wù)而應(yīng)物,總虛妄之至德,立不測之神功。亦有作放(四),方往反。放,依也。

  【釋文】《亦放》方往反。《風(fēng)而動》司馬云:放,依也。依無為之風(fēng)而動也?!兑壮忠仔小凡⒁贼?。

  【五】【注】言夫揭仁義以趨道德之鄉(xiāng),其猶擊鼓而求逃者,無由得也。

  【疏】建,擊。杰然,用力貌。夫揭仁義以趨道德之鄉(xiāng),何異乎打大鼓以求逃亡之子!故鼓聲大而亡子遠(yuǎn),仁義彰而道德廢也?!  踞屛摹俊督苋弧饭咏叻矗志又]反,巨竭反?!斗蚪摇菲淞衅渲]二反。

  【六】【注】自然各已足?!  踞屛摹俊儿]》本又作鶴,同。胡洛反?!度涨肪扪头矗炱浣鸱?。司馬云:黑也。

  【七】【注】俱自然耳,無所偏尚。

  【疏】浴,灑也。染緇曰黔。黔,黑也。辯者,別其勝負(fù)也。夫鵠白烏黑,稟之自然,豈須日日浴染,方得如是!以言物性,其義例然。黑白素樸,各足于分,所遇斯適,故不足于分,所以論勝負(fù)。亦言:辯,變也,黑白分定,不可變白為黑也。

  【八】【注】夫至足者忘名譽(yù),忘名譽(yù)乃廣耳。

  【疏】修名立譽(yù),招物觀視,〔如〕此(挾)〔狹〕劣,何足自多!唯忘遺名譽(yù),方可稱大耳。

  【釋文】《之觀》古亂反。司馬本作歡?!  揪拧俊咀ⅰ垦匀柿x之譽(yù),皆生于不足。

  【釋文】《泉涸》胡洛反。《相呴》況付反,又況于反?!断噱Α啡缰鞣?,又如瑜反?!兑阅芬裟!  疽唬啊俊咀ⅰ克鼓送识收咭病!  臼琛看丝偨Y(jié)前文,斥仁義之弊。夫泉源枯竭,魚傳沫以相濡;樸散淳離,行仁義以濟(jì)物。及其江湖浩蕩,各足所以相忘;道德深玄,得性所以虛淡。既江湖比于道德,濡沫方于仁義,以此格量,故不同日而語矣。

  【釋文】《相忘》并如字?!  拘!浚ㄒ唬╆I誤引張君房本重杰字,趙諫議本同。(二)憤憤依后漢書改。(三)趙諫議本秉作乘。(四)放疑當(dāng)作仿。

  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一】。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guī)哉【二】?”

  【一】【疏】老子方外大圣,變化無常,不可測量,故無所談?wù)f也?!  踞屛摹俊恫徽劇繁疽嘧鞑谎浴!  径俊臼琛坎坏男彰?,直云弟子,當(dāng)是升堂之類,共發(fā)此疑。既見老子,應(yīng)有規(guī)誨,何所聞而三日不談?wù)f?

  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一】,乘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二】。予口張而不能嗋(一),予又何規(guī)老聃哉【三】!”

  【一】【注】謂老聃能變化。

  【疏】夫龍之德,變化不恒。以況至人隱顯無定,故本合而成妙體,妙體窈冥;跡散而起文章,文章煥爛。

  【二】【注】言其因御無方,自然已足。

  【疏】言至人乘云氣而無心,順陰陽而養(yǎng)物也。

  【三】【疏】嗋,合也。心懼不定,口開不合,復(fù)何容暇聞規(guī)訓(xùn)之言乎!

  【釋文】《嗋》許劫反,合也?!  拘!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嗋下有舌舉而不能讱六字。

  子貢曰:“然則人(一)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fā)動如天地者乎(二)【一】?賜亦可得而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聃【二】。

  【一】【疏】言至人其處也若死尸之安居,其出也似龍神之變見,其語也如雷霆之振響,其默也類玄理之無聲,是以奮發(fā)機(jī)動,同二儀之生物者也。既而或處或出,或語或默,豈有出處語默之異而異之哉!然則至人必有出處默語不言之能,故仲尼見之,口開而不能合。

  【釋文】《龍見》賢遍反。

  【二】【疏】賜,子貢名也。子貢欲(至)觀至人龍德之相,遂以孔子聲教而往見之。

  【釋文】《賜亦》本亦作賜也。

  【?!浚ㄒ唬╆P(guān)誤引江南古藏本人上有至字。(二)闕誤引張君房本乎作哉。

  老聃方將倨堂而應(yīng),微曰:“予年運(yùn)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一】”  【一】【疏】倨,踞也。運(yùn),時也。老子自得從容,故踞堂敖誕,物感斯應(yīng),微發(fā)其言?!坝枘晁ミ~,何以教戒我乎?”

  【釋文】《倨堂》居慮反,跂也。

  子貢曰;“夫三王(一)五帝之治天下(二)不同,其系聲名一也。而先生獨(dú)以為非圣人,如何哉?【一】”

  【一】【疏】澆淳漸異,步驟有殊,用力用兵,逆順?biāo)巩?,故云不同,聲名令聞,相系一也。“先生乃排三王為非圣,有何意旨,可得聞乎??br />
  【釋文】《夫三王》本或作三皇,依注,作王是也。余皆作三皇?!  拘!浚ㄒ唬╆I誤王作皇。(二)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天下下有也字。

  老聃曰:“小子少進(jìn)!子何以謂不同【一】?”

  【一】【疏】“汝少進(jìn)前,說不同所由。”

  對曰:“堯授舜,舜授禹(一),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順紂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一】。”

  【一】【疏】堯舜二人,既是五帝之?dāng)?shù),自夏禹以降,便是三王。堯讓舜,舜讓禹,禹治水而用力,湯伐桀而用兵,文王拘羑里而順商辛,武王渡孟津而逆殷紂,不同之狀,可略言焉。

  【?!浚ㄒ唬┒鼗捅敬肆肿鲌蚺c而舜受。

  老聃曰:“小子少進(jìn)!余語汝三皇(一)五帝之治天下【一】。黃(二)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二】。堯之治天下,使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三)而民不非也【三】。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四】,不至乎孩而始誰【五】,則人始有夭矣【六】。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七】,殺盜非殺【八】,人自為種而天下耳【九】,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一0】。其作始有倫,而今乎婦女【一一】,何言哉【一二】!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甚焉【一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一四】。其知憯于蠣蠆之尾,鮮規(guī)之獸,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為圣人,不可恥乎,其無恥也【一五】?”  【一】【疏】三皇者,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也。五帝,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也。治天下之(治)〔狀〕,列在下文。

  【釋文】《余語》魚據(jù)反。下同。

  【二】【注】若非之,則強(qiáng)哭。

  【疏】三皇行道,人心淳一,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故親死不哭而世俗不非。必也非之,則強(qiáng)哭者眾?!  踞屛摹俊秳t強(qiáng)》其丈反。

  【三】【注】殺,降也。言親疏者降殺。

  【疏】五帝行德,不及三皇,使父子兄弟更相親愛,為降殺之服以別親疏,既順人心,亦不非毀?!  踞屛摹俊稙槠洹酚趥畏??!稓⑵錃ⅰ凡⑺浞?,降也。注同?!蚣沂栏冈唬簹⑵錃⒄?,意主于相親,定省之儀,拜跪之節(jié),凡出于儀文之末者,皆可以從殺也。郭象云親疏有降殺,誤。

  【四】【注】教之速也。

  【疏】舜是五帝之末,其俗漸澆,樸散淳離,民心浮競,遂使懷孕之婦,十月生子,五月能言。古者懷孕之婦,十四月而誕育,生子兩歲,方始能言。澆淳既革,故與古(之)乖異也。

  【釋文】《孕》以證反。

  【五】【注】誰者,別人之意也。未孩已擇人,言其競教速成也?!  臼琛课唇夂⑿?,已識是非,分別之心,自此而始矣?!  踞屛摹俊逗ⅰ泛ゲ欧?。說文云:笑也?!秳e人》彼列反。下同。

  【六】【注】不能同彼我,則心競于親疏,故不終其天年也?!  臼琛糠謩e既甚,不終天年,夭折之始,起自虞舜。  【七】【注】此言兵有順,則天下已有不順故也。

  【疏】去道既遠(yuǎn),澆偽日興,遂使蠢爾之民,好為禍變。廢無為之跡,興有為之心,賞善罰惡,以此為化。而禹懷慈愛,猶解泣辜,兵刃所加,必順天道也。

  【八】【注】盜自應(yīng)死,殺之順也,故非殺?!  臼琛勘I賊有罪,理合其誅,順乎素秋,雖殺非殺。此則兵有順義也。

  【九】【注】不能大齊萬物而人人自別,斯人自為種也。承百代之流而會乎當(dāng)今之變,其弊至于斯者,非禹也,故曰天下耳。言圣知之跡非亂天下,而天下必有斯亂。

  【疏】夫澆浪既興,分別日甚,人人自為種見,不能大齊萬物。此則解人有心也。圣智之跡,使其如是,非禹之過也,故曰天下耳矣。

  【釋文】《為種》章勇反。注同?!蚣沂栏冈唬喝俗詾榉N類以成乎天下,于是乎有善惡之分,是非之辨。兵者,逆人之性而制其死生者也。既有善惡之分,是非之辨,而兵之用繁矣。于是據(jù)之以為順,而殺盜者謂之當(dāng)然,因乎人心之變而兵以施焉,而人之心乃日變而不可窮矣。

  【一0】【注】此乃百代之弊。

  【疏】此總論三皇五帝之跡,驚天下蒼生,致使儒崇堯舜以飾非,墨遵禹道而自是。既而百家競起,九流爭(鶩)〔騖〕,后代之弊,實(shí)此之由也。

  【釋文】《大駭》胡楷反。

  【一一】【注】今之以女為婦而上下悖逆者,非作始之無理,但至理之弊,遂至于此。

  【疏】倫,理也。當(dāng)莊子之世,六國競興,淫風(fēng)大行,以女為婦,乖禮悖德,莫甚于茲。故知圣跡始興,故有倫理,及其末也,例同斯弊也。◎家世父曰:荀子樂論,亂世之征,其服組,其容婦,楊倞注:婦,好貌。此(今)〔云〕而今乎婦女,言諸子之興,其言皆有倫要,而終相與為諧好以悅?cè)艘病?br />
  【一二】【注】弊生于理,故無所復(fù)言。

  【疏】從理生教,遂至于此。世澆俗薄,何可稍言!論主發(fā)憤而傷嘆也?!  踞屛摹俊稄?fù)言》扶又反。

  【一三】【注】必弊故也?!  臼琛糠蛉手危瑢?shí)自無為。無為之跡,跡生于弊,故百代之后,亂莫甚焉。弊亂之狀,列在下文。

  【一四】【疏】悖,逆也。睽,(乎)〔乖〕離也。墮,廢壞也。施,澤也。運(yùn)無為之智以立治方,后世執(zhí)跡,遂成其弊。致星辰悖彗,日月為之不明;山川乖離,岳瀆為之崩竭;廢壞四時,寒暑為之?敘?!  踞屛摹俊吨芬糁?,下同?!渡香!费a(bǔ)對反?!断骂ァ房喙绶?,又音圭,乖也。《中墮》許規(guī)反?!吨肥紧?。

  【一五】【疏】僭,毒也。蠣蠆,尾端有毒也。鮮規(guī),小貌。言三皇之智,損害蒼生,其為毒也,甚于蠣蠆,是故細(xì)小蟲獸,能遭擾動,況乎黔首,如何得安!以斯為圣,于理未可。毒害既多,深可羞媿也。  【釋文】《憯于》七感反?!断牎冯愤~反,又音例。本亦作厲。郭音賴,又敕介反?!断姟吩S謁反,或敕邁反?;蛟疲阂雷?,上當(dāng)作蠆,下當(dāng)作蝎。通俗文云:長尾為蠆,短尾為蝎。◎王引之曰:釋文云,蠣,敕邁反,又音例,本亦作厲。郭音賴,又敕介反。蠆,許謁反,或敕邁反?;蛟?,依字,上當(dāng)作蠆,下當(dāng)作蝎。案陸讀蠣為蠆,讀蠆為蝎,皆非也?!?,音賴,又音例。陸云本亦作厲,即其證也。蠆,音敕邁反,蝎,音許謁反?!瘢?,皆蝎之異名也。廣雅曰:蠆,●,蝎也。(今本廣雅脫●字。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五引廣雅,蠆,●,蝎也。集韻引廣雅,●,蠆也。今據(jù)補(bǔ)。)●,音盧達(dá)反。蠆,●,皆毒螫傷人之名。蠆之言●。(●音哲,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引字林曰:●,螫也。僖二十二年左傳正義引通俗文曰:蝎毒傷人曰●。)●之言瘌也。(瘌,音盧達(dá)反。郭璞注方言曰:瘌,辛螫也。字或作刺。左思魏都賦曰,蔡莽螫刺,昆蟲毒噬(也)是〔也〕。)廣雅釋詁云:毒,●,瘌,痛也,是其義矣。●與●,古同聲。莊子作●,廣雅作●,其實(shí)一字也。(史記秦本紀(jì)厲共公,始皇紀(jì)作剌龔公。剌之通作厲,猶●之通作●矣。)《鮮規(guī)之獸》李云:鮮規(guī),明貌。一云:小蟲也。一云:小獸也。

  【?!浚ㄒ唬┦赖绿帽净首魍酢#ǘ╆I誤引江南古藏本黃上有昔字。(三)唐寫本其殺作其服。

  子貢蹴蹴然立不安【一】。

  【一】【注】子貢本謂老子獨(dú)絕三王,故欲同三王于五帝耳。今又見老子通毀五帝,上及三皇,則失其所以為談矣。

  【疏】蹴蹴,驚悚貌也。子貢欲(救)〔效〕三王,同五帝;今見老子詞調(diào)高邈,排擯五帝,指斥三皇,心形驚悚,失其所謂,故蹴〔蹴〕然,形容雖立,心神不安。

  【釋文】《蹴蹴》子六反。

  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jīng),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一】!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二】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yùn)而(一)風(fēng)化;蟲,雄鳴于上風(fēng),雌應(yīng)于下風(fēng)而風(fēng)化【三】;類自為雌雄,故(二)風(fēng)化【四】。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五】。茍得于道,無自而不可【六】;失焉者,無自而可【七】。”

  【一】【注】所以跡者,真性也。夫任物之真性者,其跡則六經(jīng)也。

  【釋文】《奸》音干。三蒼云:犯也?!躲^用》鉤,取也?!渡跻臃颉芬舴?,篇末同?!峨y說》始銳反。《治世》直吏反。

  【二】【注】況今之人事,則以自然為履,六經(jīng)為跡。

  【三】【注】鶂以眸子相視。蟲以鳴聲相應(yīng),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風(fēng)化。

  【釋文】《白鶂》五歷反。三蒼云:鸧鶂也。司馬云:鳥子也?!吨嘁曧访罘础!蹲硬贿\(yùn)而風(fēng)化》司馬云:相待風(fēng)氣而化生也。又云:相視而成陰陽?!断x雄鳴于上風(fēng)雌應(yīng)于下風(fēng)而化》一本作而風(fēng)化(三)。司馬云:雄者,黿類;雌者,鱉類?!  舅摹俊咀ⅰ糠蛲愔菩郏髯杂幸韵喔?。相感之異,不可勝極,茍得其類,其化不難,故乃有遙感而風(fēng)化也。

  【釋文】《類自為雌雄故風(fēng)化》或說云:方之物類,猶如草木異種而同類也。山海經(jīng)云: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發(fā),其名曰師類;帶山有鳥,其狀如鳳,五采文,其名曰奇類,皆自牝牡也?!犊蓜佟芬羯?br />
  【五】【注】故至人皆順而通之。

  【釋文】《可壅》于勇反。

  【六】【注】雖化者無方而皆可也。

  【七】【注】所在皆不可也。

  【校】(一)闕誤引張君房本而下有感字,下句而下同。(二)闕誤引張君房本故下有曰字。(三)今書而化作而風(fēng)化。

  孔子不出三月,復(fù)見曰:“丘得之矣。烏鵲孺,魚傅沫,細(xì)要者化【一】,有弟而兄啼【二】。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三】!”

  【一】【注】言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疏】鵲居巢內(nèi),交尾而表陰陽;魚在水中,傅沫而為牝牡;蜂取桑蟲,祝為己子。是知物性不同,稟之大道,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釋文】《復(fù)見》扶又反。下賢遍反,又如字。《烏鵲孺》如喻反。李云:孚乳而生也?!遏~傅》音附,又音付。本亦作傳,直專反?!赌芬裟?。司馬云,傳沫者,以沫相育也。一云:傅口中沫,相與而生子也?!都?xì)要》一遙反?!墩呋贩渲畬僖?。司馬云:取桑蟲祝使似己也。案即詩所謂螟蛉有子,果蠃負(fù)之是。◎慶藩案列子釋文上引司馬云:稚蜂細(xì)要者,取桑蟲祝之,使似己之子也。視釋文所引為詳。

  【二】【注】言人之性舍長而(視)〔親〕(一)幼,故啼也。

  【疏】有弟而兄失愛,舍長憐幼,故啼。是知陳跡不可執(zhí)留,但當(dāng)順之,物我無累,〔郭云,〕言人性舍長視幼故啼也?!  踞屛摹俊渡帷芬羯??!堕L》張丈反。

  【三】【注】夫與化為人者,任其自化者也。若播六經(jīng)以說則疏也。

  【校】(一)親字依道藏本改。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