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張倬,濮陽王柬之曾孫也。時初落第,兩手捧《登科記》頂之,曰:"此《千佛名經(jīng)》也。"其企羨如此。
盧杞令李揆入蕃,揆對德宗曰:"臣不憚遠使,恐死于道路,不達君命。"上惻然,欲免之,謂杞曰:"李揆暮老,無使。"杞曰:"和戎之使,且須諳練,非揆不可。且使揆去,向后差使小于揆年者,不敢辭遠使矣。"揆既至,蕃長曰:"聞唐家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曰:"非也。他那個李揆爭肯到此?"恐其拘留,以此謾之也。揆門第第一,文學第一,官職第一。揆致仕東都,大司徒杜公罷淮海也,入洛見之,言及"頭頭第一"之說。揆曰:"若道門戶,有所自,承余裕也;官職,遭遇爾。今形骸凋瘁,看即下世,一切為空,何第一之有?"
苗給事子纘應舉次,而給事以中風語澀,而心中至切。臨試,又疾亟。纘乃為狀,請許入試否。給事猶能把筆,淡墨為書,曰:"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其年纘及第。
陸相贄受淮南尉,吏部侍郎不與;顧少連擬與江淮一尉,不伏,竟得之。顯其德而自吟曰:"繞階流氵助,夾砌樹陰陰。"□后罷相,□□在假日,敕下不謝官,又貶為忠州司馬。大官降敕日,令朝謝。但恐私忌□亦須出入始了。
開元以后,不以姓名而可稱者:燕公、許公、魯公;不以名而可稱者:宋開府、陸兗州、王右丞、房太尉、郭令公、崔太尉、楊司徒、劉忠州、楊崖州、段太尉;位卑而名著者:李北海、王江寧、李館陶、鄭廣文、元魯山、蕭功曹、獨孤常州、崔比部、張水部、梁補闕、韋蘇州;二人連呼者:岐薛、燕許(原注:大手筆)、李杜、姚宋(原注:亦曰蘇宋)、蕭李(原注:文章)。元和后,不以名可稱者:李太尉、韋中令、裴晉公、白太傅、賈仆射、路侍中、杜紫微;位卑名著者:賈長江、趙渭南;二人連呼者;元白;又有羅鉗吉綱(原注:酷吏),員推韋狀(原注:能吏)。又有四夔、四兇。
于良史為張徐州建封從事,每自吟曰:"出身三十年,白發(fā)衣猶碧;日暮倚朱門,從未污袍赤。"公聞之,為奏章服焉。
韓仆射皋為京兆尹,韋相貫之為畿甸尉。及貫之人為相,皋為吏部尚書。每至中書,韋常異禮,以申故吏之敬。皋家自黃門以來,三世傳執(zhí)一笏。經(jīng)祖父所執(zhí),未嘗輕授于仆人之手。歸則別置于臥內(nèi)一榻,以示敬慎。
趙昭公以舊相為吏部侍郎,考前進士杜元穎宏詞登科;及鎮(zhèn)荊南,又奏為從事。杜公入相,昭公復掌選;至杜出鎮(zhèn)西川,奏宋相申錫為從事。數(shù)年,杜以南蠻入寇,貶刺循州,遂卒;宋以宰相被誣,謫佐開州。后數(shù)年,昭公始卒。公凡八任銓衡,三領節(jié)鎮(zhèn),皆帶府號,為尚書,惟不歷工部,其兵部太常皆再任。年八十七薨,其間未嘗遇重疾。儉素(案:儉素,趙?《因話錄》作"異數(shù)")壽考,為朝中之首。
權(quán)文公德輿,身不由科第,嘗知貢舉三年,門下所出諸生相繼為公相,號得人之盛。
趙郡李氏,元和初,三祖之后,同時一人為相。藩南祖,吉甫西祖,絳東祖,而皆第三。至太和、開成間,又各一人前后在相位。德裕,吉甫之子;固言,藩再從弟:皆第九,玨亦絳之近從。
李尚書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而人謂尚書為文章李益,庶子為門戶李益。而尚書尚兼門地焉。嘗姻族間有禮會,尚書歸,笑謂家人曰:"大堪笑!今日局席,兩個座頭總是李益。"
李太師逢吉知貢舉,榜未放而入相,禮部尚書王播代放榜。及第人就中書見座主,時謂"好腳跡門生",前世未有。
陽城為朝士,家苦貧,常以布衾木枕質(zhì)錢數(shù)萬,人爭取之。
李愿司空兄弟九人,四有土地:愿為夏州、徐泗、鳳翔、宣武、河中五節(jié)度,憲為江西觀察、嶺南節(jié)度,?為唐鄧、襄陽、徐泗、鳳翔、澤潞、魏博六節(jié)度,聽為夏州、靈武、河東、鄭滑、魏博、?寧七節(jié)度。一門登壇受鉞,無比焉。
胡尚書證,河中人。太傅昭公鎮(zhèn)河中,尚書建節(jié)赴振武,備桑梓禮入謁,持刺稱百姓。獻昭公詩云:"詩書入京國,旌旆過鄉(xiāng)關。"州里榮之。進士趙櫓著《鄉(xiāng)籍》一篇,夸河東人物之盛,皆實錄也。同鄉(xiāng)中,趙氏軒冕文儒最著,曾祖父、祖父,世掌綸誥。櫓昆弟五人,進士及第,皆歷臺省。盧少傅宏宣,盧尚書簡辭、宏正、簡求,皆其姑子也,時稱"趙家出"。外家敬氏,先世亦出自河中,人物名望皆謂至盛,櫓著《鄉(xiāng)籍》載之。
楊仆射于陵在考功時,舉李師稷及第。至其子相國嗣復知舉,門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座。時人謂之楊家上下門生。世有姑之婿與侄之婿,謂之上下同門,蓋以此況也。
李相石,庾尚書承宣門生,不數(shù)年,李佐魏博軍,因奏事特賜紫,而庾尚衣緋。人謂李侍御將紫底緋上座主。
李相宗閔知貢舉,門生多清雅俊茂;唐沖、薛庠、袁都,時謂之玉筍。
柳公權(quán)與族孫?,開成中同在翰林,時稱大柳舍人、小柳舍人。自祖父郎中芳已來,奕世文學,居清列。久在名場淹屈,及擢第,首冠諸生,當年宏詞登高科,十余年便掌綸誥,侍翰苑。性喜汲引,后進多出其門。以誠明待物,不妄然諾,士益附之。
開成三年,書判考官刑部員外郎紇干公,崔相群門生也。紇干及第時,于崔相新昌宅小廳中集見座主;及為考官之前,假居崔相故第,亦于此廳見門生焉。是年科目八人,敕頭孫河南?,先于雁門公為丞。紇于封雁門公。
文宗自太和乙卯歲后,常戚戚不樂,事稍閑,則必有嘆息之音。會幸三殿東亭,見橫廊架巨軸,上指謂畫工程修己曰:"此《開元東封圖》也。"命內(nèi)臣懸于東廡下。上舉玉如意指張說輩嘆曰:"使吾得其中一人,則可見開元之理。"
文宗為莊恪太子選妃,朝臣家子女悉令進名,中外為之不安。上知之,謂宰臣曰:"朕欲為太子求汝鄭間衣冠子女為新婦,扶出來田舍傄傄地,如聞朝臣皆不愿與朕作親情,何也?朕是數(shù)百年衣冠,無何神堯打朕家事羅訶去。"遂罷其選。
馮河南宿之三子陶、寬、圖兄弟,連年進士及第,連年登宏詞科,一時之盛無比。太和初,馮氏進士十人,宿家兄弟叔侄亦八人焉。
李右丞迥甓??牛??惺橛邑??
宣宗好儒,多與學士小殿從容議論,殿柱自題曰:"鄉(xiāng)貢進士李某。"或宰臣出鎮(zhèn),賦詩以贈之。凡對宰臣及上言者,必先整容貌,易衣盥手,然后召見。語及政事,即終日忘倦。
宣宗愛羨進士,每對朝臣,問"登第否"?有以科名對者,必有喜,便問所賦詩賦題,并主司姓名?;蛴腥宋飪?yōu)而不中第者,必嘆息久之。嘗于禁中題"鄉(xiāng)貢進士李道龍"?;鹿僦獣晕?、宣二宗始。
宣宗尚文學,尤重科名。大中十年,鄭顥知舉,宣宗索《登科記》。顥表曰:"自武德以后,便有進士諸科。所傳前代姓名,皆是私家記錄。臣尋委當行祠部員外郎趙?,采訪諸科目記,撰成十三卷。自武德元年至于圣朝,敕翰林自今放榜后,仰寫及第人姓名及所試詩賦題目進入,仰所司逐年編次。"
李某為中丞,奏孔尚書溫、徐相商為監(jiān)察御史??诪橹胸?,李在外多年,除宗正少卿,歸而為丞郎。每燕集,時人以為盛事。
大中九年,沈侍郎詢以中書舍人知舉。其門生李彬父叢為萬年令,同年有起居之會。倉部李郎中?時在座,因戲諸進士曰:"今日極盛,某與賢座主同年。"謂郴州李侍郎也。眾皆以為異。是日數(shù)公皆詣,賓客馮尚書審,則又郴州座主楊相國之同年也,舉座異之。
張不疑進士擢第,宏詞登科。當年四府交辟。江西李中丞凝、東川李相回、淮南李相紳、興元歸仆射融,皆當時盛府。不疑赴淮南命,到府未幾,以協(xié)律郎卒。不疑娶崔氏,以不協(xié)出之,后娶顏氏。
東夷有識山川者,偏禮五岳,一拜而退;惟入關望華山,自關西門步步禮拜。至山下,仰望嘆詫,七日而去。謂京師衣冠文物之盛,由此而致。
崔起居雍,少有令名,進士第,與鄭顥齊名。士之游其門者多登第,時人語為崔雍、鄭顥世界。
崔雍自起居郎出守和州,遇龐勛寇歷陽,雍棄城奔浙西,為路巖所構(gòu),賜死。雍兄明、序、福兄弟八人皆進士,列甲乙科。當時號為點頭崔家。
崔澹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崔鉉辟入幕。先是朝中以流品為朋甲,以名德清重者為首。咸通中,李都為大龍甲頭,沙汰名士,以經(jīng)緯其伍。渭,澹兄弟也;澹在品中,以涓強侵為粗,卒不取焉。渭卑屈欲見取,其黨皆避之。
瑯邪王氏與太原皆同出于周。瑯邪之族世貴,號"饣崔頭王氏",太原子弟爭之,稱是己族,然實非也。太原自號"?鏤王氏"。崔氏,博陵與清河亦上下。其望族,博陵三房。第二房雖長,今其子孫即皆拜第三房子弟為伯叔者,蓋第三房婚娶晚遲,世數(shù)因而少故也。姑臧李氏亦然,其第三房,皆受大房、第二房之禮。清河崔氏亦小房最著,崔程出清河小房也。世居楚州寶應縣,號"八寶崔氏"。寶應本安宜縣,崔氏夢捧八寶以獻,敕改名焉。程之姨,北門李相蔚之夫人;蔚乃姑臧小房也,判鹽鐵。程為揚州院官,舉吳堯卿。蔚以為得人,竟亂?擢之任。程累郡無政績,小杜相聞程諸女有容德,致書為其子讓能娶焉。程初辭之,謂人曰:"崔氏之門,若有一杜郎,其何堪矣。"而杜相堅請不已,程不能免,乃于寶應諸院取一娣侄嫁之。其后讓能貴,為國夫人,而程之女不顯。
進士舉人各樹名甲,元和中語曰:"欲入舉場,先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
后有東西二甲,東呼西為"茫茫隊",言其無藝也。
開成、會昌中,又曰:"魯、紹、瑰、蒙,識即命通。"又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又有"薄徒""厚徒",多輕侮人,故裴泌侍御作《美人賦》譏之。后有瑰值、韋羅甲,又曰:"瑰、值、都、雍,識即命通。"又有大小二甲。又有注已甲。又有四字甲,言"深輝軒庭"。又四兇甲。又"芳林十哲",言其與宦官交游,若劉曄、任江洎、李巖士、蔡鋌、秦韜玉之徒。鋌與巖士各將兩軍書題,求華州解元,時謂對軍解頭。太和中,又有杜顓、竇訓、蕭ㄍ,極有時稱,為后來領袖。
杜?自拾遺賜緋后,應舉及第,又拜拾遺,時號"著緋進士"。鄭延昌相公為京兆尹,兼知貢舉。
白居易葬龍門山。河南尹盧貞刻《醉吟先生傳》于石,立于墓側(cè)。相傳洛陽士人及四方游人過矚墓者,必奠以卮酒,故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渥。
崔魏公鉉與江西李侍郎騭同在李相石襄陽幕中。鉉自下追入,不二年拜丞相。騭時在幕,為李相草賀書曰:"賓筵初啟,曾陪樽俎之歡;將幕未移,已在陶鈞之下。"(原注:杜佑佐權(quán)德輿幕,李玨佐牛僧孺幕,后與使主同為相)
鄭裔綽為浙東觀察使,奏侍御史鄭公綽為副使。幕客與府主同姓聯(lián)名甚寡。
咸通末,鄭渾之為蘇州錄事,談銖為鹺院官,鐘輻為院巡,俱廣文。時湖州牧李超、趙蒙相次俱狀元。二郡地土相接,時為語曰:"湖接兩頭,蘇連三尾。"
蘇員外粹與母弟沖俱鄭都尉顥門生。后粹為東陽守,沖為信陽守,欲相見境上,本府許之。兩郡之守,攜賓客同府主出省,俱自外郎,兄弟之榮少比。
范陽盧,自興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鮑防侍郎知舉,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舉,計九十二年,而二年停舉;九十年中,登進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諸科在外。而為字皆聯(lián)子。(案:此句疑有訛誤)所不聯(lián)者不十數(shù)人。然而世謂盧氏不出座主。自唐來,唯景云二年考功員外郎盧逸知舉,后無繼者。韋都尉保衡常怪之。咸通十三年,盧莊為閣長,都尉欲以知禮部,莊七月卒。盧相攜在中書,以為恥。廣明元年,乃追陜州盧渥中丞入知舉;帖經(jīng)后,黃巢犯闕,天子幸蜀,韋昭度侍郎于蜀代之,放十二人。
閩自貞元以前,未有進士。觀察使李?始建庠序,請獨孤常州及為《新學記》云:"縵胡之纓,化為青衿。"林藻弟蘊與歐陽詹睹之嘆息,相與結(jié)誓,繼登科第。
薛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
高宗承貞觀之后,天下無事。上官侍郎儀獨持國政,嘗凌晨入朝,循洛水堤,步月徐轡,詠云:"脈脈廣川流,驅(qū)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音韻清亮,群公望之,猶若神仙焉。
玄宗既誅韋氏,擢用賢良,革中宗之政,依貞觀故事。有志者莫不想太平。中書令姚元崇、侍中宋?、御史大夫畢構(gòu)、河南尹李杰,皆一時之選,時人稱姚、宋、畢、李焉。
開元二十三年,加榮王已下官,敕宰臣入集賢院,分寫告身以賜之。侍中裴耀卿因入書庫觀書,既而謂人曰:"圣上好文,書籍之盛事,自古未有。朝宰充使,學徒云集,官家設教,盡在是矣。前漢有金馬、石渠,后漢有蘭臺、東觀;宋有總章,陳有德教;周則虎門、麟趾,北齊有仁壽、文林;雖載在前書,而事皆瑣細,方之今日,則豈得扶輪捧轂者哉!"
盧杞令李揆入蕃,揆對德宗曰:"臣不憚遠使,恐死于道路,不達君命。"上惻然,欲免之,謂杞曰:"李揆暮老,無使。"杞曰:"和戎之使,且須諳練,非揆不可。且使揆去,向后差使小于揆年者,不敢辭遠使矣。"揆既至,蕃長曰:"聞唐家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曰:"非也。他那個李揆爭肯到此?"恐其拘留,以此謾之也。揆門第第一,文學第一,官職第一。揆致仕東都,大司徒杜公罷淮海也,入洛見之,言及"頭頭第一"之說。揆曰:"若道門戶,有所自,承余裕也;官職,遭遇爾。今形骸凋瘁,看即下世,一切為空,何第一之有?"
苗給事子纘應舉次,而給事以中風語澀,而心中至切。臨試,又疾亟。纘乃為狀,請許入試否。給事猶能把筆,淡墨為書,曰:"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其年纘及第。
陸相贄受淮南尉,吏部侍郎不與;顧少連擬與江淮一尉,不伏,竟得之。顯其德而自吟曰:"繞階流氵助,夾砌樹陰陰。"□后罷相,□□在假日,敕下不謝官,又貶為忠州司馬。大官降敕日,令朝謝。但恐私忌□亦須出入始了。
開元以后,不以姓名而可稱者:燕公、許公、魯公;不以名而可稱者:宋開府、陸兗州、王右丞、房太尉、郭令公、崔太尉、楊司徒、劉忠州、楊崖州、段太尉;位卑而名著者:李北海、王江寧、李館陶、鄭廣文、元魯山、蕭功曹、獨孤常州、崔比部、張水部、梁補闕、韋蘇州;二人連呼者:岐薛、燕許(原注:大手筆)、李杜、姚宋(原注:亦曰蘇宋)、蕭李(原注:文章)。元和后,不以名可稱者:李太尉、韋中令、裴晉公、白太傅、賈仆射、路侍中、杜紫微;位卑名著者:賈長江、趙渭南;二人連呼者;元白;又有羅鉗吉綱(原注:酷吏),員推韋狀(原注:能吏)。又有四夔、四兇。
于良史為張徐州建封從事,每自吟曰:"出身三十年,白發(fā)衣猶碧;日暮倚朱門,從未污袍赤。"公聞之,為奏章服焉。
韓仆射皋為京兆尹,韋相貫之為畿甸尉。及貫之人為相,皋為吏部尚書。每至中書,韋常異禮,以申故吏之敬。皋家自黃門以來,三世傳執(zhí)一笏。經(jīng)祖父所執(zhí),未嘗輕授于仆人之手。歸則別置于臥內(nèi)一榻,以示敬慎。
趙昭公以舊相為吏部侍郎,考前進士杜元穎宏詞登科;及鎮(zhèn)荊南,又奏為從事。杜公入相,昭公復掌選;至杜出鎮(zhèn)西川,奏宋相申錫為從事。數(shù)年,杜以南蠻入寇,貶刺循州,遂卒;宋以宰相被誣,謫佐開州。后數(shù)年,昭公始卒。公凡八任銓衡,三領節(jié)鎮(zhèn),皆帶府號,為尚書,惟不歷工部,其兵部太常皆再任。年八十七薨,其間未嘗遇重疾。儉素(案:儉素,趙?《因話錄》作"異數(shù)")壽考,為朝中之首。
權(quán)文公德輿,身不由科第,嘗知貢舉三年,門下所出諸生相繼為公相,號得人之盛。
趙郡李氏,元和初,三祖之后,同時一人為相。藩南祖,吉甫西祖,絳東祖,而皆第三。至太和、開成間,又各一人前后在相位。德裕,吉甫之子;固言,藩再從弟:皆第九,玨亦絳之近從。
李尚書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而人謂尚書為文章李益,庶子為門戶李益。而尚書尚兼門地焉。嘗姻族間有禮會,尚書歸,笑謂家人曰:"大堪笑!今日局席,兩個座頭總是李益。"
李太師逢吉知貢舉,榜未放而入相,禮部尚書王播代放榜。及第人就中書見座主,時謂"好腳跡門生",前世未有。
陽城為朝士,家苦貧,常以布衾木枕質(zhì)錢數(shù)萬,人爭取之。
李愿司空兄弟九人,四有土地:愿為夏州、徐泗、鳳翔、宣武、河中五節(jié)度,憲為江西觀察、嶺南節(jié)度,?為唐鄧、襄陽、徐泗、鳳翔、澤潞、魏博六節(jié)度,聽為夏州、靈武、河東、鄭滑、魏博、?寧七節(jié)度。一門登壇受鉞,無比焉。
胡尚書證,河中人。太傅昭公鎮(zhèn)河中,尚書建節(jié)赴振武,備桑梓禮入謁,持刺稱百姓。獻昭公詩云:"詩書入京國,旌旆過鄉(xiāng)關。"州里榮之。進士趙櫓著《鄉(xiāng)籍》一篇,夸河東人物之盛,皆實錄也。同鄉(xiāng)中,趙氏軒冕文儒最著,曾祖父、祖父,世掌綸誥。櫓昆弟五人,進士及第,皆歷臺省。盧少傅宏宣,盧尚書簡辭、宏正、簡求,皆其姑子也,時稱"趙家出"。外家敬氏,先世亦出自河中,人物名望皆謂至盛,櫓著《鄉(xiāng)籍》載之。
楊仆射于陵在考功時,舉李師稷及第。至其子相國嗣復知舉,門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座。時人謂之楊家上下門生。世有姑之婿與侄之婿,謂之上下同門,蓋以此況也。
李相石,庾尚書承宣門生,不數(shù)年,李佐魏博軍,因奏事特賜紫,而庾尚衣緋。人謂李侍御將紫底緋上座主。
李相宗閔知貢舉,門生多清雅俊茂;唐沖、薛庠、袁都,時謂之玉筍。
柳公權(quán)與族孫?,開成中同在翰林,時稱大柳舍人、小柳舍人。自祖父郎中芳已來,奕世文學,居清列。久在名場淹屈,及擢第,首冠諸生,當年宏詞登高科,十余年便掌綸誥,侍翰苑。性喜汲引,后進多出其門。以誠明待物,不妄然諾,士益附之。
開成三年,書判考官刑部員外郎紇干公,崔相群門生也。紇干及第時,于崔相新昌宅小廳中集見座主;及為考官之前,假居崔相故第,亦于此廳見門生焉。是年科目八人,敕頭孫河南?,先于雁門公為丞。紇于封雁門公。
文宗自太和乙卯歲后,常戚戚不樂,事稍閑,則必有嘆息之音。會幸三殿東亭,見橫廊架巨軸,上指謂畫工程修己曰:"此《開元東封圖》也。"命內(nèi)臣懸于東廡下。上舉玉如意指張說輩嘆曰:"使吾得其中一人,則可見開元之理。"
文宗為莊恪太子選妃,朝臣家子女悉令進名,中外為之不安。上知之,謂宰臣曰:"朕欲為太子求汝鄭間衣冠子女為新婦,扶出來田舍傄傄地,如聞朝臣皆不愿與朕作親情,何也?朕是數(shù)百年衣冠,無何神堯打朕家事羅訶去。"遂罷其選。
馮河南宿之三子陶、寬、圖兄弟,連年進士及第,連年登宏詞科,一時之盛無比。太和初,馮氏進士十人,宿家兄弟叔侄亦八人焉。
李右丞迥甓??牛??惺橛邑??
宣宗好儒,多與學士小殿從容議論,殿柱自題曰:"鄉(xiāng)貢進士李某。"或宰臣出鎮(zhèn),賦詩以贈之。凡對宰臣及上言者,必先整容貌,易衣盥手,然后召見。語及政事,即終日忘倦。
宣宗愛羨進士,每對朝臣,問"登第否"?有以科名對者,必有喜,便問所賦詩賦題,并主司姓名?;蛴腥宋飪?yōu)而不中第者,必嘆息久之。嘗于禁中題"鄉(xiāng)貢進士李道龍"?;鹿僦獣晕?、宣二宗始。
宣宗尚文學,尤重科名。大中十年,鄭顥知舉,宣宗索《登科記》。顥表曰:"自武德以后,便有進士諸科。所傳前代姓名,皆是私家記錄。臣尋委當行祠部員外郎趙?,采訪諸科目記,撰成十三卷。自武德元年至于圣朝,敕翰林自今放榜后,仰寫及第人姓名及所試詩賦題目進入,仰所司逐年編次。"
李某為中丞,奏孔尚書溫、徐相商為監(jiān)察御史??诪橹胸?,李在外多年,除宗正少卿,歸而為丞郎。每燕集,時人以為盛事。
大中九年,沈侍郎詢以中書舍人知舉。其門生李彬父叢為萬年令,同年有起居之會。倉部李郎中?時在座,因戲諸進士曰:"今日極盛,某與賢座主同年。"謂郴州李侍郎也。眾皆以為異。是日數(shù)公皆詣,賓客馮尚書審,則又郴州座主楊相國之同年也,舉座異之。
張不疑進士擢第,宏詞登科。當年四府交辟。江西李中丞凝、東川李相回、淮南李相紳、興元歸仆射融,皆當時盛府。不疑赴淮南命,到府未幾,以協(xié)律郎卒。不疑娶崔氏,以不協(xié)出之,后娶顏氏。
東夷有識山川者,偏禮五岳,一拜而退;惟入關望華山,自關西門步步禮拜。至山下,仰望嘆詫,七日而去。謂京師衣冠文物之盛,由此而致。
崔起居雍,少有令名,進士第,與鄭顥齊名。士之游其門者多登第,時人語為崔雍、鄭顥世界。
崔雍自起居郎出守和州,遇龐勛寇歷陽,雍棄城奔浙西,為路巖所構(gòu),賜死。雍兄明、序、福兄弟八人皆進士,列甲乙科。當時號為點頭崔家。
崔澹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崔鉉辟入幕。先是朝中以流品為朋甲,以名德清重者為首。咸通中,李都為大龍甲頭,沙汰名士,以經(jīng)緯其伍。渭,澹兄弟也;澹在品中,以涓強侵為粗,卒不取焉。渭卑屈欲見取,其黨皆避之。
瑯邪王氏與太原皆同出于周。瑯邪之族世貴,號"饣崔頭王氏",太原子弟爭之,稱是己族,然實非也。太原自號"?鏤王氏"。崔氏,博陵與清河亦上下。其望族,博陵三房。第二房雖長,今其子孫即皆拜第三房子弟為伯叔者,蓋第三房婚娶晚遲,世數(shù)因而少故也。姑臧李氏亦然,其第三房,皆受大房、第二房之禮。清河崔氏亦小房最著,崔程出清河小房也。世居楚州寶應縣,號"八寶崔氏"。寶應本安宜縣,崔氏夢捧八寶以獻,敕改名焉。程之姨,北門李相蔚之夫人;蔚乃姑臧小房也,判鹽鐵。程為揚州院官,舉吳堯卿。蔚以為得人,竟亂?擢之任。程累郡無政績,小杜相聞程諸女有容德,致書為其子讓能娶焉。程初辭之,謂人曰:"崔氏之門,若有一杜郎,其何堪矣。"而杜相堅請不已,程不能免,乃于寶應諸院取一娣侄嫁之。其后讓能貴,為國夫人,而程之女不顯。
進士舉人各樹名甲,元和中語曰:"欲入舉場,先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
后有東西二甲,東呼西為"茫茫隊",言其無藝也。
開成、會昌中,又曰:"魯、紹、瑰、蒙,識即命通。"又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又有"薄徒""厚徒",多輕侮人,故裴泌侍御作《美人賦》譏之。后有瑰值、韋羅甲,又曰:"瑰、值、都、雍,識即命通。"又有大小二甲。又有注已甲。又有四字甲,言"深輝軒庭"。又四兇甲。又"芳林十哲",言其與宦官交游,若劉曄、任江洎、李巖士、蔡鋌、秦韜玉之徒。鋌與巖士各將兩軍書題,求華州解元,時謂對軍解頭。太和中,又有杜顓、竇訓、蕭ㄍ,極有時稱,為后來領袖。
杜?自拾遺賜緋后,應舉及第,又拜拾遺,時號"著緋進士"。鄭延昌相公為京兆尹,兼知貢舉。
白居易葬龍門山。河南尹盧貞刻《醉吟先生傳》于石,立于墓側(cè)。相傳洛陽士人及四方游人過矚墓者,必奠以卮酒,故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渥。
崔魏公鉉與江西李侍郎騭同在李相石襄陽幕中。鉉自下追入,不二年拜丞相。騭時在幕,為李相草賀書曰:"賓筵初啟,曾陪樽俎之歡;將幕未移,已在陶鈞之下。"(原注:杜佑佐權(quán)德輿幕,李玨佐牛僧孺幕,后與使主同為相)
鄭裔綽為浙東觀察使,奏侍御史鄭公綽為副使。幕客與府主同姓聯(lián)名甚寡。
咸通末,鄭渾之為蘇州錄事,談銖為鹺院官,鐘輻為院巡,俱廣文。時湖州牧李超、趙蒙相次俱狀元。二郡地土相接,時為語曰:"湖接兩頭,蘇連三尾。"
蘇員外粹與母弟沖俱鄭都尉顥門生。后粹為東陽守,沖為信陽守,欲相見境上,本府許之。兩郡之守,攜賓客同府主出省,俱自外郎,兄弟之榮少比。
范陽盧,自興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鮑防侍郎知舉,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舉,計九十二年,而二年停舉;九十年中,登進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諸科在外。而為字皆聯(lián)子。(案:此句疑有訛誤)所不聯(lián)者不十數(shù)人。然而世謂盧氏不出座主。自唐來,唯景云二年考功員外郎盧逸知舉,后無繼者。韋都尉保衡常怪之。咸通十三年,盧莊為閣長,都尉欲以知禮部,莊七月卒。盧相攜在中書,以為恥。廣明元年,乃追陜州盧渥中丞入知舉;帖經(jīng)后,黃巢犯闕,天子幸蜀,韋昭度侍郎于蜀代之,放十二人。
閩自貞元以前,未有進士。觀察使李?始建庠序,請獨孤常州及為《新學記》云:"縵胡之纓,化為青衿。"林藻弟蘊與歐陽詹睹之嘆息,相與結(jié)誓,繼登科第。
薛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
高宗承貞觀之后,天下無事。上官侍郎儀獨持國政,嘗凌晨入朝,循洛水堤,步月徐轡,詠云:"脈脈廣川流,驅(qū)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音韻清亮,群公望之,猶若神仙焉。
玄宗既誅韋氏,擢用賢良,革中宗之政,依貞觀故事。有志者莫不想太平。中書令姚元崇、侍中宋?、御史大夫畢構(gòu)、河南尹李杰,皆一時之選,時人稱姚、宋、畢、李焉。
開元二十三年,加榮王已下官,敕宰臣入集賢院,分寫告身以賜之。侍中裴耀卿因入書庫觀書,既而謂人曰:"圣上好文,書籍之盛事,自古未有。朝宰充使,學徒云集,官家設教,盡在是矣。前漢有金馬、石渠,后漢有蘭臺、東觀;宋有總章,陳有德教;周則虎門、麟趾,北齊有仁壽、文林;雖載在前書,而事皆瑣細,方之今日,則豈得扶輪捧轂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