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詔盧多遜、扈蒙、李?、張瞻、劉兼、李穆、李九齡修《五代史》,而蒙、九齡實專筆削。初以《建康實錄》為本,蒙史筆無法,拙于敘事,五代十四帝止五十三年,而為紀六十卷,其繁如此。傳事盡于紀,而傳止次履歷。先后無序,美惡失實,殊無足取。天圣中,歐陽文忠公與尹師魯議分撰。后師魯別為《五代春秋》,止四千余言,簡有史法。而文忠卒重修《五代》,文約而事詳,褒貶去取,得《春秋》之法,遷、固之流。
太宗銳意文忠。太平興國中,詔李?、扈蒙、徐鉉、張洎等門類群書,為一千卷,賜名《太平御覽》。又詔?等撰集野史為《太平廣記》五百卷;類選前代文章為一千卷,曰《文苑英華》。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白樂天嘗謫官江州,多游東林,即今廬山寺。有天?中僧《修睦記》云:“寺有蓮花藏,藏有《白集》七十卷,傳云居易自寫,同遠大師文集不許出寺。廣明初,高駢強取去以遺相。”后四十余年,有王長史者,遍求善本校正,錄而藏之。旋又為長史易去,頗多舛謬。真宗詔取至都下,令侍臣以諸本參校繕寫,付寺僧謹藏之。時真宗對侍臣語及居易與元稹齊名,而居易保持名節(jié),終始不易,故不至相位。嘆惜久之。
真宗朝,殿中丞崔頤正直講國子監(jiān),以老疾不任朝請,乞以本官致仕。從之,仍為直講。真宗優(yōu)儒學,故遂其閑逸而不罷其職俸焉。晏元獻公,七歲文章敏妙,張文節(jié)公薦之,真宗召見,賜出身。后二日,又召試詩賦,公徐曰:“臣嘗私為此賦,不敢隱,乞易題?!闭孀谝鎳@異之,乃易以他題。
青州壽光張荷若山,早依田告為學。告卒,入終南,師事種放,而吳遁、魏野、楊樸、宋?皆友也。性高潔,為文奇澀。初,高弁公儀作《帝形》五篇以示放,放嘆曰:“隋、唐以來,綴文之士罕能及之?!睂W者翕然競傳其文。及荷著《過非》九篇成,放見之,曰:“又在《帝形》之上矣?!苯K以連蹇不遇卒。子孫流落,荷之文散亡無幾。捃收其遺,得文若詩凡一百一十五篇,為三卷,藏于家,將以遺荷之子孫焉。
唐杜暹家書,跋尾皆自題詩以戒子孫曰:“請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教,鬻及借人為不孝?!本┨K維岳家杜氏書尤多,所題皆完。近年,朝議大夫謝曄好蓄書,率自校正,以二十廚貯之,取杜詩一首二十字,廚刻一字,以別書部。謝氏子孫多賢令,子仲弓、廣文,孫牧,皆登甲科。少微,嘗舉茂才。
慶歷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陽樓,屬范文正公為記,詞極清麗。蘇子美書石,邵饣束篆額,亦皆一時精筆。世謂之四絕云。劉原父文章敏贍,嘗直舍人院。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方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成。文辭典麗,各得其體,真天才也。歐陽文忠公聞而嘆曰:“昔王勃一日草五王策,此未足尚也?!?br />
濟州晁端友,文元公之孫也,沈靜清介,君子人也。工文辭,尤長于詩。常自晦匿,不求人知,而人亦無知者。以進士從仕二十余年,為著作佐郎以卒。其子補之錄詩三百六十篇,求子瞻序之。方子瞻通守杭也,端友為新城令,與游三年,知其君子,而不知其能為詩。夫以端友之文,子瞻之明且好賢,而又相從久,猶有所不知,則士之蘊文行,不自求聞達,卒不為世知者,可勝數耶
孫洙巨源,博學長才,初舉賢良方正,奏論五十篇,皆陳祖宗政事,指切治體,推往驗今,著見得失。天下爭傳寫之,目曰《經緯集》。韓魏公覽而嘆曰:“慟哭太息以論天下事,今賈誼也?!?br />
趙師民周翰,博學醇德,為本朝名儒,尤為仁宗所眷。自登第即入學館,豫校讎,登經筵,參侍幾三十年。晚以龍圖閣學士出守耀州,仁宗親筆御詩以寵其行,序有“儒林舊德,出守近藩”之語。后宋次道撰公碑,題其額曰“儒林舊德之碑”,世以為榮。
龍昌期,陵州人。祥符中,別注《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道德經》,攜所注游京師。范雍薦之朝,不用。韓魏公安撫劍南,奏以為國子四門助教。文潞公又薦,授校書郎,講說府學。明鎬再奏,授太子洗馬致仕。明堂泛恩,改殿中丞。又注《禮論》,注《政書》、《帝王心鑒》、《八卦圖精義》、《入神絕筆書》、《河圖》、《照心寶鑒》、《春秋復道三教圖》、《通天保正名等論》、《竹軒小集》。昌期該洽過人,著撰雖多,然所學雜駁,又好排斥先儒,故為通人所罪,而其書亦不行。年八十九,卒,鮮于子駿為志其墓。
李畋渭卿,自號谷子。少師任奉古,博通經史。以著述為志,性靜退,不樂仕進,士大夫多稱之,為張乖崖所器。少日,一出庭試。后隱居永康軍白沙山,后生從之學者甚眾。任中正薦,乞賜處士之號,詔以為試校書郎。凌策又薦之,召授試懷寧主簿、國子監(jiān)說書,改大理丞、知泉州惠安縣。久之,以先所著未成,再乞國子監(jiān)說書,以終其業(yè)。著《孔子弟子傳贊》六十卷,上之,得知榮州。秩滿,以國子博士致仕。畋撰《道德經疏》二十卷,《張乖崖語錄》二卷,《谷子》三十卷,歌詩、雜文七十卷。年九十。
太宗銳意文忠。太平興國中,詔李?、扈蒙、徐鉉、張洎等門類群書,為一千卷,賜名《太平御覽》。又詔?等撰集野史為《太平廣記》五百卷;類選前代文章為一千卷,曰《文苑英華》。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白樂天嘗謫官江州,多游東林,即今廬山寺。有天?中僧《修睦記》云:“寺有蓮花藏,藏有《白集》七十卷,傳云居易自寫,同遠大師文集不許出寺。廣明初,高駢強取去以遺相。”后四十余年,有王長史者,遍求善本校正,錄而藏之。旋又為長史易去,頗多舛謬。真宗詔取至都下,令侍臣以諸本參校繕寫,付寺僧謹藏之。時真宗對侍臣語及居易與元稹齊名,而居易保持名節(jié),終始不易,故不至相位。嘆惜久之。
真宗朝,殿中丞崔頤正直講國子監(jiān),以老疾不任朝請,乞以本官致仕。從之,仍為直講。真宗優(yōu)儒學,故遂其閑逸而不罷其職俸焉。晏元獻公,七歲文章敏妙,張文節(jié)公薦之,真宗召見,賜出身。后二日,又召試詩賦,公徐曰:“臣嘗私為此賦,不敢隱,乞易題?!闭孀谝鎳@異之,乃易以他題。
青州壽光張荷若山,早依田告為學。告卒,入終南,師事種放,而吳遁、魏野、楊樸、宋?皆友也。性高潔,為文奇澀。初,高弁公儀作《帝形》五篇以示放,放嘆曰:“隋、唐以來,綴文之士罕能及之?!睂W者翕然競傳其文。及荷著《過非》九篇成,放見之,曰:“又在《帝形》之上矣?!苯K以連蹇不遇卒。子孫流落,荷之文散亡無幾。捃收其遺,得文若詩凡一百一十五篇,為三卷,藏于家,將以遺荷之子孫焉。
唐杜暹家書,跋尾皆自題詩以戒子孫曰:“請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教,鬻及借人為不孝?!本┨K維岳家杜氏書尤多,所題皆完。近年,朝議大夫謝曄好蓄書,率自校正,以二十廚貯之,取杜詩一首二十字,廚刻一字,以別書部。謝氏子孫多賢令,子仲弓、廣文,孫牧,皆登甲科。少微,嘗舉茂才。
慶歷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陽樓,屬范文正公為記,詞極清麗。蘇子美書石,邵饣束篆額,亦皆一時精筆。世謂之四絕云。劉原父文章敏贍,嘗直舍人院。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方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成。文辭典麗,各得其體,真天才也。歐陽文忠公聞而嘆曰:“昔王勃一日草五王策,此未足尚也?!?br />
濟州晁端友,文元公之孫也,沈靜清介,君子人也。工文辭,尤長于詩。常自晦匿,不求人知,而人亦無知者。以進士從仕二十余年,為著作佐郎以卒。其子補之錄詩三百六十篇,求子瞻序之。方子瞻通守杭也,端友為新城令,與游三年,知其君子,而不知其能為詩。夫以端友之文,子瞻之明且好賢,而又相從久,猶有所不知,則士之蘊文行,不自求聞達,卒不為世知者,可勝數耶
孫洙巨源,博學長才,初舉賢良方正,奏論五十篇,皆陳祖宗政事,指切治體,推往驗今,著見得失。天下爭傳寫之,目曰《經緯集》。韓魏公覽而嘆曰:“慟哭太息以論天下事,今賈誼也?!?br />
趙師民周翰,博學醇德,為本朝名儒,尤為仁宗所眷。自登第即入學館,豫校讎,登經筵,參侍幾三十年。晚以龍圖閣學士出守耀州,仁宗親筆御詩以寵其行,序有“儒林舊德,出守近藩”之語。后宋次道撰公碑,題其額曰“儒林舊德之碑”,世以為榮。
龍昌期,陵州人。祥符中,別注《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道德經》,攜所注游京師。范雍薦之朝,不用。韓魏公安撫劍南,奏以為國子四門助教。文潞公又薦,授校書郎,講說府學。明鎬再奏,授太子洗馬致仕。明堂泛恩,改殿中丞。又注《禮論》,注《政書》、《帝王心鑒》、《八卦圖精義》、《入神絕筆書》、《河圖》、《照心寶鑒》、《春秋復道三教圖》、《通天保正名等論》、《竹軒小集》。昌期該洽過人,著撰雖多,然所學雜駁,又好排斥先儒,故為通人所罪,而其書亦不行。年八十九,卒,鮮于子駿為志其墓。
李畋渭卿,自號谷子。少師任奉古,博通經史。以著述為志,性靜退,不樂仕進,士大夫多稱之,為張乖崖所器。少日,一出庭試。后隱居永康軍白沙山,后生從之學者甚眾。任中正薦,乞賜處士之號,詔以為試校書郎。凌策又薦之,召授試懷寧主簿、國子監(jiān)說書,改大理丞、知泉州惠安縣。久之,以先所著未成,再乞國子監(jiān)說書,以終其業(yè)。著《孔子弟子傳贊》六十卷,上之,得知榮州。秩滿,以國子博士致仕。畋撰《道德經疏》二十卷,《張乖崖語錄》二卷,《谷子》三十卷,歌詩、雜文七十卷。年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