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赦宥
《書》曰:宥過無大。又曰:眚?yàn)?zāi)肆赦?!兑住吩唬豪子曜鹘饩右陨膺^宥罪《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宥三赦之法春秋書肆大眚斯皆赦宥之制也。是知帝王以為死者不可復(fù)生刑者不可復(fù)續(xù)故開仁恕之道行曠蕩之恩所以釋既往之辜示自新之路也。漢晉而下歷代相承至。若展義時巡遂行於慶賜吊民伐罪惟新其號令亦有睹災(zāi)異而戒懼因祥瑞而報(bào)功雖行渙汗之恩或起徼倖之弊故古人有言曰:赦不欲數(shù)數(shù)則惠奸非為政之善也。《管子》云:赦者[B12H]馬之委轡也。是以王者戒而慎之。
漢高祖二年立太子赦罪人。
五年正月詔曰: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與音弋庶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六年十二月詔曰:天下既安豪杰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畫圖其功身居軍九年或未習(xí)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憐之其赦天下。
八年八月吏有罪未發(fā)覺者赦之。
九年正月詔曰: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
十年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萬年赦櫟陽囚死罪巳下(萬年陵在櫟陽縣界特赦之)。
十一年秋七月淮南王布反上赦天下死罪已下皆令從軍。
十二年三月詔曰:燕王綰與吾有故愛之如子聞與陳?有謀吾以為亡有故使人迎綰綰稱疾不來謀反明矣。燕吏民非有罪也。賜其吏六百石巳上爵各一級與綰居去來歸者赦之。
四月丁未大赦天下。
孝惠四年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孝文以高后八年閏七月乙酉即皇帝位即日夕入未央宮還坐前殿下詔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者諸呂用事擅權(quán)謀為大逆欲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五日。
二年正月丁亥詔曰:夫農(nóng)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民讠?作縣官及貸種食未入入未備者赦之。
三年七月詔曰:濟(jì)北王背德反上詿誤吏民為大逆濟(jì)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阜軍城邑降者皆赦之復(fù)官爵與王興居去來者赦之八月濟(jì)北王興居自殺赦諸與興居反者。
十五年四月幸雍始郊見五帝大赦天下?名山大川常祀而絕者有司以歲時致禮。
後元四年五月赦天下免官奴婢為庶人。
孝景元年四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三年正月吳王濞膠西王?楚王戊趙王遂濟(jì)南王辟光?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皆舉兵反大赦天下二月破七國六月詔曰:乃者吳王濞等為逆起兵相脅詿誤吏民不得巳今濞等已滅吏民當(dāng)坐濞等及逋逃亡軍者皆赦之。
四年六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中元元年四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五年六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後元元年三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中二千石諸侯相爵右庶長(右庶長第十一爵)。
孝武建元元年二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年八十復(fù)二?九十復(fù)甲卒(二?二口之?也。復(fù)甲卒不豫革車之賦也。)五月赦吳楚七國帑輸在官者(吳楚七國反時其首事者妻子沒入為官奴婢武帝哀焉皆赦遣之也。帑讀與孥同)。
元光元年四月赦天下賜民長子爵一級。
四年五月地震赦天下。
六年春詔曰:夷狄無義所從來久間者匈奴數(shù)寇邊境故遣將撫師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虜之方入將吏新會上下未輯(詔言古者出則治兵入則振旅素練其眾不虧戎律今之出師因遭寇虜方入為害而將吏新會上下未和故校尉棄軍而奔北也。輯與集同)代郡將軍敖雁門將軍廣所任不肖(肖似也。不肖者言無所象類謂不才之人也。)校尉。又背義妄行棄軍而北少吏犯禁(少吏小吏也。)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將率之過也。教令宣明不能盡力士卒之罪也。將軍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於士卒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朕閔眾庶陷害欲刷恥改行復(fù)奉正義厥路亡繇(一陷重刑無因復(fù)從正道也。繇讀與由同)其赦雁門代郡軍士不循法者。
元朔元年三月甲子詔曰: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詩云:九變復(fù)貫知言之選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jù)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諸逋貸及訴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
三年三月詔曰:夫刑罰所以防奸也。內(nèi)長文所以見愛也。(言有文德者即親內(nèi)而崇長之所以見愛之道見謂顯示也。)。以百姓之未洽于教化朕嘉與士大夫日新厥業(yè)祗而不解其赦天下(解音懈)。
元狩元年四月赦天下丁卯詔曰:朕聞咎繇對禹曰:在知人知人則哲惟帝難之蓋君者心也。民猶支體支體傷則心忄贊怛日者淮南衡山?文學(xué)流貨賂兩國接壤怵於邪說而造篡弒此朕之不德詩云: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已赦天下滌除與之更始。
元鼎元年五月大赦天下。
五年四月南越王相呂嘉反殺漢使及其王王太后乃赦天下。
元封二年四月上祠泰山塞決河還赦所過徒賜孤獨(dú)高年米四石。
六月詔曰:甘泉宮內(nèi)中產(chǎn)芝九莖連葉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弘休(言天廣臨不以下房為幽側(cè)而隔異之賜以此芝)其赦天下賜?陽郡百戶牛酒。
四年三月祠后土詔曰:朕躬祭后土地祗見光集于靈壇一夜三燭幸中都宮殿上見光其赦汾陰夏陽中都死罪賜三縣及楊氏無出今年租賦(楊氏河?xùn)|聚邑名)。
五年四月詔曰:朕巡荊楊輯江淮物會大海氣以合泰山上天見象增?封禪其赦天下所幸縣母出今年租賜鰥寡孤獨(dú)帛貧窮者粟。
六年三月祠后土詔曰:朕禮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yàn)辄S金(昆田首山下田也。)祭后土神光三燭其赦汾陰殊死以下賜天下貧民布帛人一疋。
太初二年四月詔曰: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應(yīng)(介山在河?xùn)|皮氏縣東南其特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其赦汾陰安邑殊死以下。
天漢元年五月赦天下。
三年三月行幸泰山?封祀明堂還幸北地祠常山四月赦天下行所過毋出田租。
太始元年六月赦天下。
四年五月赦天下。
征和三年五月赦天下。
後元元年二月詔曰:朕郊見上帝巡于北邊見群鶴留止以不羅罔靡所獲獻(xiàn)(時春也。非用羅罔時故無所獲也。)薦于泰?光景并見其赦天下。
孝昭以後元二年二月即位六月赦天下。
始元元年七月赦天下賜民百戶牛酒。
四年三月甲寅立皇后上官氏赦天下辭訟在後二年前皆勿聽治(武帝後一年)。
元鳳元年六月赦天下十月詔曰:燕王迷惑失道前與齊王子劉澤等為逆抑而不揚(yáng)望王反道自新今乃與長公主及左將軍桀等謀危宗廟王及公主皆自伏辜其赦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與燕王上官桀等謀反父母同產(chǎn)當(dāng)坐者皆免為庶人其吏為桀等所詿誤未發(fā)覺在吏者除其罪。
二年六月赦天下。
四年六月赦天下。
六年夏赦天下。
宣帝以元平元年七月即位九月赦天下。
本始元年五月鳳凰集膠東千乘大赦天下賜吏二千石諸侯相下至中都官宦吏六百石爵各有差自左更至五大夫賜天下人爵各一級女子百戶牛酒租稅勿收。
四年三月乙卯立皇后霍氏賜丞相巳下至郎吏從官金錢帛各有差赦天下。
四月壬寅郡國四十九地震或山摧水出詔曰:蓋災(zāi)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yè)奉宗廟?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樞皦淖孀趶R朕甚懼焉丞相御史其與列侯中二千石博問經(jīng)學(xué)之士有以應(yīng)變輔朕之不逮毋有所諱令三輔太常內(nèi)郡國與賢良方正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條奏被地震壞敗甚者勿收租賦大赦天下。
地節(jié)二年四月鳳凰集魯群鳥從之大赦天下。
三年四月立皇太子大赦天下。
四年七月大司馬霍禹謀反詔曰:乃者東織室令史張赦使魏郡豪李竟報(bào)冠陽侯霍?謀為大逆朕以大將軍故抑而不揚(yáng)冀其自新今大司馬博陸侯禹與母宣成侯夫人顯及從昆弟冠陽侯?樂平侯山諸姊妹?胥度遼將軍范明友長信少府鄧廣漢中郎將任勝騎都尉趙平長安男子馮殷等謀為大逆顯前。又使女侍醫(yī)淳于衍進(jìn)藥殺共哀后謀毒太子欲危宗廟逆亂不道咸伏其辜諸為霍氏所詿誤未發(fā)覺在吏者皆赦除之。
元康元年三月詔曰:乃者鳳凰集泰山陳留甘露降未央宮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協(xié)寧百姓承天順地調(diào)序四時獲蒙嘉瑞賜茲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驕色內(nèi)省匪懈永惟罔極書不云:乎!鳳凰來儀庶尹允諧其赦天下徒賜勤事吏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爵自中郎吏至五大夫佐史以上二級民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加賜鰥寡孤獨(dú)三老孝弟力田帛所賑貸勿收二年正月詔曰:書云:文王作罰刑茲無赦今吏?身奉法未有能稱朕意朕甚愍焉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勵精更始。
神爵二年二月詔曰:乃者正月乙丑鳳凰甘露降集京師群鳥從之萬數(shù)朕之不德屢獲天福祗事不怠其赦天下。
四年二月詔曰:乃者鳳凰甘露降集京師嘉祥并見?興泰一五帝后土之祠祈為百姓蒙祉福鸞鳳萬舉蜚覽翱翔集止于旁齋戒之暮神光顯著薦鬯之夕神光交錯或降于天或登于地或從四方來集于壇上帝嘉饗海內(nèi)承福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dú)高年帛。
五鳳元年夏赦徒作杜陵者。
三年三月詔曰:往者匈奴數(shù)為邊寇百姓被其害朕承至尊未能綏安匈奴虛閭權(quán)渠單于請求和親病死右賢王屠耆堂諸王并自立分為五單于更相攻擊死者以萬數(shù)畜產(chǎn)大耗什八九人民饑餓相燔燒以求食因大乖亂單于閼氏子孫昆弟及呼?累單于名王右伊秩訾。且渠當(dāng)戶以下將眾五萬馀人來降歸義單于稱臣使弟奉?爾朝賀正月北邊晏然靡有兵革之事朕飭躬齋戒郊上帝祠后土神光并見或興于谷燭?齋宮十有馀刻甘露降神爵集巳詔有司告祠上帝宗廟三月辛丑鸞鳳。又集長樂宮東闕樹上飛下止地文章五色留十馀刻吏民并觀朕之不敏懼不能任婁(婁讀曰屢)蒙嘉瑞獲茲祉福書不云:乎!雖休勿休祗事不怠公卿大夫其勖焉減天下口錢赦殊死已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大?五日賜鰥寡孤獨(dú)高年帛。
甘露二年正月詔曰:乃者鳳凰甘露降集黃龍登興醴泉滂流枯槁榮茂神光并見咸受禎祥其赦天下減民?三十賜諸侯王丞相將軍列侯中二千石金錢各有差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dú)高年帛。
元帝初元元年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賜諸侯王公主列侯黃金吏二千石以下錢帛各有差大赦天下。
二年三月詔曰:乃者二月戊午地震于隴西郡毀落太上皇廟殿壁木飾壞?。减乖镜揽h(<豕原>道屬天水音桓)城郭宮寺及民室屋壓殺人眾山摧地裂水泉涌出惟天降災(zāi)震驚朕師其間者歲數(shù)不登元元困乏不勝饑寒以陷刑辟朕甚閔之郡國被地動災(zāi)甚者無出租賦赦天下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民者條奏毋有所諱。
三年四月詔曰:乃者火災(zāi)降於孝武園館咎在朕躬百姓仍遭兇厄(厄與厄同)無以相振加以煩擾乎!苛吏拘牽乎!微文不得永終性命朕甚閔焉其赦天下。
四年三月行幸河?xùn)|祠后土赦汾陰徒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高年帛行所過無出租賦。
永光元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赦?陽徒三月詔曰:壬人在位(壬人佞人也。)吉士壅蔽重以周秦之弊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繇此觀之元元何辜其赦天下令勵精自新。
二年二月詔曰:今陰陽未調(diào)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盜賊并興是皆朕之不明朕自甚恥為民父母。若是之薄謂百姓何其大赦天下。
六月詔曰:間者連年不收四方咸困於饑饉亡以相救朕為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傷焉其赦天下。
四年二月詔曰: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燭理百姓屢遭兇咎加以邊境不安師旅在外賦斂轉(zhuǎn)輸元元騷動窮困亡聊犯法抵罪夫上失其道而繩下以深刑朕甚痛之其赦天下所貸民勿收責(zé)。
建昭二年四月赦天下。
四年正月以誅郅支單于告祠郊廟赦天下。
五年三月詔曰:蓋聞明王之治國也。明好惡而定去就崇敬讓而民興行故法設(shè)而民不犯令施而民從今朕獲保宗廟兢兢業(yè)業(yè)匪敢懈怠德薄明晻(晻與暗同)教化淺微傅不云: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其赦天下成帝以竟寧元年六月即位七月大赦天下。
建始元年二月詔曰:乃者火災(zāi)降於祖廟有星孛于東方始正而虧咎孰大焉群公孜孜帥先百寮輔朕不逮崇寬大長和睦凡事恕巳毋行苛刻其赦天下使得自新。
二年正月辛巳上始郊祀長安南郊詔曰:乃者徙泰?后土于南郊北郊朕親飭躬郊祀上帝皇天報(bào)應(yīng)神光并見赦奉郊縣長安長陵及中都官耐罪徒。
三年三月赦天下徒。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既詔曰:朕獲保宗廟戰(zhàn)戰(zhàn)栗栗未能奉稱《傳》曰:男教不?陽事不得則日為之蝕天著厥異辜在朕躬公卿大夫其勉悉心以輔不逮百寮各?其職?任仁人退遠(yuǎn)殘賊陳朕過失無有所諱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匈奴單于來朝赦天下徒賜孝弟力田爵二級。
陽朔元年二月丁未晦日有蝕之三月大赦天下。
四年二月赦天下。
鴻嘉元年二月行幸初陵赦作徒。
三年四月赦天下。
永始四年春行幸甘泉郊泰?神光降集紫殿大赦天下。
元延元年四月赦天下。
綏和元年正月大赦天下。
哀帝以綏和二年四月丙午即位大赦天下。
建平元年正月赦天下。
二年四月詔曰:漢家之制推親親以顯尊尊定陶恭皇之號不宜復(fù)稱定陶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恭皇后曰:帝太后立恭皇廟于京師赦天下徒。
六月待詔夏賀良等言赤精子之讠?(詔以材技徵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詔高祖感赤龍而生自謂赤帝之精賀良等因是作讠?文)漢家歷運(yùn)中衰當(dāng)再受命宜改元易號詔曰:漢興二百載歷數(shù)開元皇天降非材之佑漢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基事之元命(基始也。始為大事之命)必與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號曰:陳圣劉太平皇帝(陳舜後王莽陳之後謬語以明莽當(dāng)篡立而不知)漏刻以百二十為度八月詔曰:待詔夏賀良等建言改元易號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國家朕過聽其言冀為海內(nèi)獲福卒亡嘉應(yīng)皆違經(jīng)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制書非赦令也。皆蠲除之(言非赦書事皆除之)。
元壽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詔曰:朕獲保宗廟不明不敏夙夜憂勞未皇寧息(皇暇也。)惟陰陽不調(diào)元元不贍未睹厥咎婁敕公卿,庶幾有望(婁古屢字)至今有司執(zhí)法未得其中(音竹仲切)或上暴虐假?獲名溫良寬柔陷於亡滅是故殘賊彌長和睦日衰百姓愁怨靡所錯躬(錯置也。音七故切)乃正月朔日有蝕之厥咎不遠(yuǎn)在予一人公卿大夫其各悉心勉帥百寮敦任仁人黜遠(yuǎn)殘賊期於安民陳朕之過失無有所諱其與將軍列侯中二千石舉賢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平帝以元壽二年九月即位大赦天下。
元始元年五月丁巳朔日有蝕之大赦天下。
九月赦天下徒。
四年二月丁未立皇后王氏大赦天下。
後漢光武以更始二年六月己未即位於高阝南千秋亭五成陌改元建武大赦天下。
二年三月大赦天下。
六月戊戌立貴人郭氏為皇后子強(qiáng)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三年正月壬午大赦天下。
六月壬戌大赦天下。
四年四月甲申大赦天下。
五年二月丙午大赦天下。
五月丙子詔曰:久旱傷麥秋種未下朕甚憂之將殘吏未勝獄多冤結(jié)元元愁恨感動天氣乎!其令中都官三輔郡國出系囚(中都官謂京師諸官府也。國謂諸侯王國也。)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殊死謂斬刑殊絕也?!蹲髠鳌吩唬簲仄淠径ナ庖磺袡?quán)時非久制也。)見徒免為庶人務(wù)進(jìn)柔良退貪酷各正厥事焉。
六年五月辛丑詔曰:惟天水隴西安定北地吏人為隗囂所詿誤者。又三輔遭難赤眉有犯法不道者自殊死以下皆赦除之是年九月庚子赦樂浪謀反大逆殊死巳下。
七年正月丙申詔中都官三輔郡國出系囚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見徒免為庶民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耐輕罪之名《漢書》音義曰:一歲刑為罰作二歲刑以上為耐耐音乃代切亡命謂犯耐罪而改名逃者令吏為文薄記其姓名而除其罪恐遂逃不歸因失名籍)。
四月壬午詔曰:比陰陽錯謬日月薄食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大赦天下。
十八年七月吳漢抜成都斬史歆等壬戌赦益州所部殊死已下。
二十三年九月詔曰:日者地震南陽尤甚朕甚懼焉其令南陽勿輸今年田租芻藁其死罪系囚在戊辰前減死罪一等徒皆弛解鉗衣絲絮(舊法徒者不得衣絮今赦許之)。
二十四年正月乙亥大赦天下。
二十九年二月丁巳朔日有蝕之遣使者舉冤獄出系囚四月詔令天下系囚自殊死以下及徒各減本罪一等其馀贖罪輸作各有差。
中元元年四月己卯大赦天下改元。
明帝以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位四月詔弛刑及郡國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後捕系者悉免刑邊人遭亂為內(nèi)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還恣其所樂中二千石下至黃綬貶秩贖論者悉皆復(fù)秩還贖。
永平二年正月祠明堂禮畢登靈臺使尚書令持節(jié)詔驃騎將軍三公曰: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以配五帝禮備百物樂和八音詠祉福舞功德其班時令敕群后事畢升靈臺望元?dú)獯禃r律觀物變?nèi)哄挤o京室子孫眾郡奉計(jì)百蠻貢職烏桓?貊咸來助祭單于侍子骨都侯亦皆陪位斯固圣祖功德之所致也。朕以暗陋奉承大業(yè)親執(zhí)?璧恭祀天地仰惟先帝受命中興撥亂反正以寧天下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靈臺恢弘大道被之八極而嗣子無成康之質(zhì)群臣無呂旦之謀盥洗進(jìn)爵??昔惟慚素性頑鄙臨事益懼故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其令天下自殊死已下謀反大逆皆赦除之百寮師尹其勉?厥職順行時令敬。若昊天以綏兆人。
十年四月戊子詔曰:昔歲五?登衍今茲蠶麥善收其大赦天下方盛夏長養(yǎng)之時蕩滌宿惡以報(bào)農(nóng)功百姓勉務(wù)桑稼以備水旱吏敬厥職無令愆墮。
十五年四月乙巳大赦天下其謀反大逆及諸不應(yīng)宥者皆赦除之。
章帝以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即位十月丁未大赦天下。
建初二年四月戊子詔還坐楚淮陽事徙者四百馀家令歸本鄉(xiāng)。
三年正月己酉宗祀明堂禮畢登靈臺望?物大赦天下。
元和元年八月詔曰:朕道化不德吏政失和元元未諭抵罪於下寇賊爭心不息邊野邑屋不?永惟庶事思稽厥衷與凡百君子共弘斯道中心悠悠將何以寄其改建初九年為元和元年郡國中都官系囚減死一等勿笞詣邊縣妻子自隨占著在所其犯殊死一切募下蠶室其女子宮系囚鬼薪白粲以上皆減本罪一等輸司寇作亡命者贖各有差。
十二月詔曰:書云: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往者妖言大獄所及廣遠(yuǎn)一人犯罪禁至三屬莫得垂纓仕宦王朝如有賢才而沒齒無用朕甚憐之非所謂與之更始也。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但不得在宿衛(wèi)而巳。
二年二月東巡狩丙子詔曰:朕巡狩岱宗柴望山川告祀明堂以章先勛其二王之後(禮記曰:存二王之後尊賢不過二代公羊《傳》曰:二王之後所以通三王也。漢之二王殷周之後也。)先圣之裔(東觀記曰:孔子後褒成侯等咸來助祭)東后藩衛(wèi)(東后謂東方國君也。諸侯為天子藩屏。故曰:藩衛(wèi))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尚書呂刑文皆天子同姓諸侯有父叔兄弟子孫列者故總而言之)百寮從臣宗室眾子要荒四裔(要荒二服名要服去王城二千里荒服去王城二千五百里要者言可要約以文教荒者言其荒忽無常也。裔遠(yuǎn)也。謂荒服之外)沙漠之北蔥嶺之西(西河舊事曰:蔥嶺山名在敦煌西其山高大多蔥故以為名焉)冒而彡之類(字《書》曰:而彡多須貌音而言其須多蒙冒其面,或曰:西域人多著冒而長故舉以為言也。)跋涉懸度(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左傳》子太叔曰:跋涉山川西域《傳》曰:懸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去陽關(guān)五千八百五十里)陵棧阻絕駿奔郊?(駿疾也。音俊尚書駿奔走郊?祭天處也?!稘h書》音義曰:?神靈之居止者)咸來助祭祖宗功德延及朕躬予一人空虛久疚纂承尊明(疚病也。纂繼也。)盥洗享薦慚?鬼祗慄詩不云:乎!君子如祉亂庶遄已(詩小雅遄速也。已止也。祉福也。鄭玄注云:福者福賢者謂爵祿之也。如此則亂亦,庶幾可疾止也。)歷數(shù)既從靈?著明(歷數(shù)既從謂行四分歷也。靈?著明謂日月貞明)亦欲與士大夫同心自新其大赦天下諸犯罪不當(dāng)?shù)蒙庹呓猿畯?fù)博奉高瀛無出今年田租芻藁。
和帝永元二年五月丁丑大赦天下。
三年十二月庚辰帝至自長安減弛刑徒從駕者刑。
五年正月乙亥宗祀五帝於明堂遂登靈臺望?物大赦天下。
六年七月京師旱詔中都官徒各除半刑讠?其未竟五月已下皆免遣。
十一年二月詔郡國中都官徒及篤癃老小女徒各除半刑未竟三月者皆免歸田里。
四月丙寅大赦天下。
十四年三月戊辰臨辟雍饗射大赦天下。
元興元年四月庚午大赦天下改元宗室以罪絕者復(fù)屬籍。
安帝永初元年正月癸酉朔大赦天下。
六月丁卯赦除諸?相連結(jié)謀反逆者罪。
三年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大赦天下。
四年二月詔自建初以來諸妖言它過坐徙邊者各歸本郡其沒入官為奴婢者免為庶人。
三月戊子杜陵園火癸巳郡國九地震四月司隸豫兗徐青冀六州蝗丁丑大赦天下。
五年二月詔隴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陽上郡徙衙(《左傳》戰(zhàn)於彭衙是也。)北地徙池陽閏月丁酉赦涼州河西四郡。
六年六月辛巳大赦天下。
元初元年四月丁酉大赦天下。
二年十月詔吏人聚為盜賊有悔過者除其罪。
三年三月赦蒼梧郁林合浦南海吏人為賊所迫者四年二月乙卯大赦天下。
永寧元年四月丙寅立皇子保為皇太子改元大赦天下。
建元元年二月癸亥大赦天下七月己卯改元大赦天下。
延光元年三月丙午改元大赦天下還徒者復(fù)戶邑屬籍。
順帝永建元年正月甲寅詔曰:先帝圣德享祚未永早棄鴻烈奸慝緣間人庶怨讟上干和氣疫癘為災(zāi)朕奉承大業(yè)未能寧濟(jì)蓋至理之本稽弘德惠蕩滌宿惡與人更始其大赦天下賜男子爵人二級為父後三老孝弟力田三級流民欲自占者一級鰥寡孤獨(dú)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貞婦帛人三疋坐法當(dāng)徙勿徙亡徒當(dāng)傳勿傳(徒囚逃亡當(dāng)傳捕者放之弗捕)宗室以罪絕皆復(fù)屬籍其與閻顯江京等交通者悉勿考勉?厥職以康我民。
四年正月丙寅詔曰:朕?王公之上涉道日寡政失厥中陰陽氣隔寇盜肆暴庶獄彌繁憂悴永嘆?如疾首詩云:君子如祉亂庶遄巳三朝之會明旦立春嘉與海內(nèi)洗心自新其赦天下從甲寅赦令巳來復(fù)秩屬籍三年正月已來還贖其閻顯江京等知識婚姻禁錮一原除之(一猶皆也。)務(wù)崇寬和敬順時令遵典去苛以稱朕意。
陽嘉元年三月庚寅帝臨辟雍饗射大赦天下改元九月詔郡國中都官系囚皆減死一等亡命者贖各有差。
三年五月戊戌制詔曰:昔我太宗丕顯之德假于上下儉以恤民政致康?朕秉事不明政失厥道天地譴怒大變?nèi)砸姶合倪B旱寇賊彌繁元元被害朕甚愍之加與海內(nèi)洗心更始其赦天下自殊死巳下謀反大逆諸犯不當(dāng)?shù)蒙庹呱獬?br />
永和元年正月己巳宗祀明堂登靈臺大赦天下。
四年四月戊午大赦天下賜民爵及粟帛各有差。
漢安元年春正月癸巳宗祀明堂大赦天下。
建康元年四月立皇子炳為皇太子大赦天下賜人爵各有差。
質(zhì)帝以永嘉元年正月丁丑即位二月乙酉大赦天下賜人爵及粟帛各有差還王侯所削戶邑。
本初元年六月大赦天下賜民爵及粟帛各有差。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大赦天下賜吏更勞一歲男子爵人二級為父後及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dú)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貞婦帛人三疋災(zāi)害所傷什四以上勿收錢租其不滿者以實(shí)除之。
四月詔郡國系囚減死罪一等勿笞惟謀反大逆不用此書。
二年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庚午大赦天下。
三年五月乙亥詔曰:間者日食毀缺陽光晦暗朕祗懼潛思匪遑啟處昔孝章皇帝愍前世禁徙故建初之元并蒙恩澤流徙者使還故郡沒入者免為庶人先皇德政可不務(wù)乎!其自永建元年迄乎!今歲凡諸妖惡支親從坐及吏民減死徙邊者悉歸本郡唯沒入者不從此令。
和平元年正月甲子大赦天下。
元嘉元年正月癸酉大赦天下。
永興元年正月大赦天下。
二年春正月甲午大赦天下。
永壽元年正月戊申大赦天下。
三年正月己未大赦天下。
延熹元年六月戊寅大赦天下。
三年正月大赦天下。
四年六月京兆扶風(fēng)及涼州地震庚子岱山及博尤來山并頹裂己酉大赦天下。
六年三月戊戌大赦天下。
八年三月辛巳大赦天下。
永康元年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悉除黨錮(時李膺等頗引宦者子弟宦官懼請帝以天時當(dāng)赦帝許之故除黨錮也。)。
靈帝以建寧元年正月庚子即位二月庚午謁高廟辛未謁世祖廟大赦天下賜民爵及帛各有差。
二年正月丁未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賜公卿以下各有差唯黨人不赦。
熹平元年五月己巳大赦天下。
二年二月壬午大赦天下。
三年二月己巳大赦天下。
四年五月丁卯大赦天下。
五年四月癸亥大赦天下是月使侍御史行詔獄亭部理冤枉原輕系囚徒。
六年正月辛丑大赦天下。
光和元年三月辛丑大赦天下。
二年四月丁酉大赦天下諸黨人禁錮小功以下皆除之(時上祿長和浮上言黨人錮及五族有乖典訓(xùn)帝乃從之)。
三年正月癸酉大赦天下。
四年四月庚子大赦天下。
五年正月辛未大赦天下。
六年三月辛未大赦天下。
中平元年二月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其部帥有三十六萬皆著黃巾同日反三月壬子大赦天下黨人還諸徙者唯張角不赦(時中常侍呂強(qiáng)言於帝曰: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帝懼皆赦之)。
十二月己巳黃巾平大赦天下。
三年二月庚戌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己卯大赦天下。
五年正月丁酉大赦天下。
少帝以中平六年四月即位大赦天下。
光熹元年八月戊辰中常侍張讓等劫少帝走小平津尚書盧植追斬讓等辛未還宮大赦天下改光熹為昭寧。
獻(xiàn)帝以昭寧元年九月甲戌即位大赦天下改元永漢。
初平元年正月山東州郡起兵以討董卓辛亥大赦天下。
二年正月辛丑大赦天下。
三年正月丁亥大赦天下。
五年丁酉大赦天下。
六月董卓部曲將李催等陷長安己未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丁卯大赦天下。
興平元年正月辛丑大赦天下改元。
二年正月癸丑大赦天下。
建安元年正月癸酉郊祀上帝於安邑大赦天下。
七月甲子車駕至雒陽丁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
魏文帝以延康元年十一月庚子受漢禪即位於繁陽改延康為。
黃初大赦黃初五年八月為水軍親御龍舟循蔡潁浮淮幸壽春揚(yáng)州界將吏士民犯五歲刑巳下皆原除之九月遂至廣陵赦青徐二州。
明帝以黃初七年五月丁巳即位大赦。
太和二年三月丁未幸長安四月丁酉還雒陽宮赦系囚非殊死已下。
五年七月己酉皇太子殷生大赦。
青龍二年三月己酉大赦。
四年十二月幸許昌宮明年改元景初五月己巳行還雒陽宮己丑大赦。
景初元年十月遼東太守公孫淵叛己卯詔遼東將吏士民為淵所脅略不得已降者一切赦之。
二年四月庚戌大赦。
齊王以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即帝位大赦七月齊王始親臨朝八月大赦。
正始四年四月乙卯立皇后甄氏大赦。
嘉平元年正月以誅曹爽丙午大赦。
三年三月壬辰大赦天下。
四年二月立皇后張氏大赦。
五年三月辛亥大赦四月立皇后王氏大赦。
高貴鄉(xiāng)公以嘉平六年九月司馬景王廢齊王十月己丑公即位詔曰:昔三祖神武圣德應(yīng)天受祚齊王嗣位肆行非度顛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納宰輔之謀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予一人以眇眇之身?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懼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訓(xùn)恢中興之洪業(yè)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于谷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輔四方征鎮(zhèn)宣力之佐皆積德累功忠勤帝室庶憑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蓋聞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潤澤施四海先之以慈愛示之以好惡然後教化行於上兆民聽於下朕雖不德昧於大道思與宇內(nèi)共臻茲慶書不云:乎!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大赦改元正元。
正元二年閏正月壬子以毋丘儉文欽平特赦淮南士民諸為儉欽所詿誤者。
三月立皇后卞氏大赦。
十一月甲午以隴右四郡及金城連年受敵或亡叛投賊其親戚留在本土者不安皆特赦之。
甘露二年五月以諸葛誕反丙子赦淮南將吏士民為誕所詿誤者。
九月大赦。
陳留王以甘露五年六月甲寅嗣位大赦改元景元賜民爵及?帛各有差。
景元四年十一月大赦是月巴蜀平。
咸熙元年二月鍾會反於蜀為眾所討辛卯特赦諸在益土者。
二年五月詔晉王加殊禮癸未大赦。
九月乙未大赦。
晉武帝以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受禪設(shè)壇于南郊即雒陽宮幸太極前殿詔曰:昔朕皇祖宣王圣哲欽明誕應(yīng)期運(yùn)熙帝之載肇啟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緝熙諸夏至于皇考文王?哲光遠(yuǎn)允協(xié)靈祗應(yīng)天順時受茲明命仁濟(jì)于宇宙功格於上下肆魏氏引鑒于古訓(xùn)儀刑于唐虞疇咨群后爰輯大命於朕身予一人畏天之命用不敢違惟朕寡昧負(fù)荷洪烈?于王公之上以君臨四海惴惴恐懼罔知所濟(jì)惟爾股肱爪牙之佐文武不二之臣乃祖乃父實(shí)左右我先王光隆我大業(yè)思與萬國共饗休祚,於是大赦改元泰始賜天下爵人五級鰥寡孤獨(dú)不能自存者?人五斛復(fù)天下租賦及關(guān)市之稅一年逋債宿負(fù)一皆勿收除舊嫌解禁錮亡官失爵者悉復(fù)之。
泰始四年正月丁亥耕于籍田戊子詔曰:古設(shè)象刑而眾不犯今雖參夷而奸不絕何德刑相去之遠(yuǎn)哉!先帝深愍黎元哀矜庶獄乃命群后考正典刑朕守遺業(yè)永惟保?皇基思與萬國以無為為政方今陽春養(yǎng)物東作始興朕親率王公卿士耕藉田千畝律令既就班之天下將以簡法務(wù)本惠育海內(nèi)宜寬有罪使得自新其大赦天下。
五年二月赦五歲刑已下。
四月曲赦交?九真日南五歲刑。
六年三月赦五歲刑巳下。
七年五月雍梁秦三州饑赦其境內(nèi)殊死巳下。
八月分益州之南中四郡置寧州曲赦四郡殊死已下。
八年六月壬辰大赦。
咸寧元年正月戊午朔大赦改元。
二年二月甲午赦五歲刑巳下十月丁卯臨軒遣太尉賈充策立皇后楊氏因大赦賜王公已下至于鰥寡各有差百寮上禮。
五年三月星孛于柳四月。又孛于女御大赦降除部曲督以下質(zhì)任。
太康元年三月吳孫皓降乙酉大赦改元大?五日恤孤老困窮。
十年四月太廟成乙巳遷神主於新廟帝迎於道左遂?祭大赦文武增位一等作廟者二等。
惠帝以太熙元年四月即位大赦改元永熙。
永平元年三月誅太傅楊駿壬辰大赦改元。
元康元年六月賈后矯詔使楚王瑋殺太宰汝南王亮太保衛(wèi)?乙丑。又殺瑋曲赦雒陽。
二年八月壬子大赦。
四年八月上谷居庸上庸并地陷裂人有死者大饑九月丙辰赦諸州之遭地災(zāi)者。
六年正月大赦。
十月泰雍氐羌叛推齊萬年稱帝乙未曲赦雍涼二州。
八年三月壬戌大赦。
永康元年正月癸亥朔大赦改元。
四月趙王倫矯詔廢賈后大赦。
八月淮南王允舉兵討趙王倫不克遇害曲赦雒陽十一月甲子立皇后羊氏大赦。
永寧元年正月趙王倫篡位四月齊王冏逐倫歸第乘輿反正癸亥詔曰:朕以不德纂承皇統(tǒng)遠(yuǎn)不能光濟(jì)大業(yè)靖綏四方近不能閑明刑威式遏奸宄至使逆臣孫秀敢肆兇虐窺間王室遂奉趙王倫饕據(jù)天位鎮(zhèn)東大將軍齊王冏征北大將軍成都王[A13C]征西大將軍河間王?并以明德茂親忠規(guī)允著首建大策圖救國難尚書淮共立大謀左衛(wèi)將軍王輿與群公卿士協(xié)同謀略親勒本營斬秀及其二子前趙王倫為秀所誤與其子等已詣金墉迎朕幽宮旋軫閶闔豈在予一人獨(dú)饗其慶宗廟社稷實(shí)有賴焉,於是大赦改元孤寡賜?五斛大?五日誅侯質(zhì)等及倫之黨。
六年壬辰大赦增吏位二等八月大赦戊辰原徙邊者。
太安元年三月赦司冀兗豫四州十二月長沙王?攻殺齊王冏大赦改元。
二年正月甲子朔赦五歲八月河間王?成都王[A13C]舉兵逼京師帝出幸于城東丙申大赦。
永興元年正月成都王[A13C]自鄴諷于帝大赦改元永安。
三月戊申詔曰:朕以不德纂承洪緒于茲十有五載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幽廢重宮宗廟圮絕成都王[A13C]溫仁惠和克平暴亂其以[A13C]為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如故大赦賜鰥寡高年帛三疋大?五日。
七月丙申朔右衛(wèi)將軍陳<耳?>以詔勒兵討成都王[A13C]大赦復(fù)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己亥帝北征軍敗幸[A13C]軍明日幸鄴庚申大赦改元建武八月匈奴左賢王劉元海遣王浚攻[A13C]大敗[A13C]奉帝走雒陽辛巳大赦。
十一月乙未帝幸長安遺宮在雒陽者為留臺承制行事丙午留臺大赦改元復(fù)為永安十二月大赦改元永興。
二年八月辛丑大赦。
懷帝以光熙元年十一月癸酉即位大赦。
永嘉元年正月癸丑大赦改元。
三月庚午立豫章王詮為皇太子辛未大赦。
八月?lián)彳娖?敗汲桑於鄴甲辰大赦幽并司冀兗豫等六州。
二年正月丁未大赦。
十二月辛未朔大赦。
三年三月丁巳東海王越勒兵收近臣中書令繆播等害之丙寅曲赦河南郡。
四年正月乙丑朔大赦。
六年九月雍州刺史賈疋奉秦王為皇太子大赦。
愍帝建興元年壬申即位大赦改元。
二年正月己巳朔黑霧五日乃止辛未隕于地三日出西方丁未大赦。
三年四月大赦。
六年丁未地震辛巳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