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百二十四 帝王部·講武·修武備

冊府元龜 作者:(宋)王欽若


  ◎帝王部·講武

  夫武者所以威四夷而遏亂略者也。古者戎馬車徒素具因?狩以習之皆於農(nóng)隙以講武焉故《周禮》有振旅茇舍治兵大閱之制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shù)之節(jié)是知雖有文德必有武備《傳》曰:三時務農(nóng)一時講武故征則有威守則有財夫子曰:教民七年可以即戎矣。又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蓋慮墮軍實而輕人命也。乃知士不素習以其將與敵非虛語也。漢儀立秋之日始揚威武魏晉而下歷代因之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平忘戰(zhàn)必危斯國之大事其可忽諸。

  周武王講武類祃作桓之詩桓志武也。宣王時能內(nèi)修政事外攘夷狄復文武之境土修車馬備器械復會諸侯於東都因田獵而選車徒(焉詩人賦車攻以美之)。

  後漢靈帝中平五年十月甲子帝自稱無上將軍耀兵於平(平樂觀在雒陽城西)樂是時天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巖說何進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士可以威厭四方進以為然入言之於帝,於是乃詔進大發(fā)四方兵講武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兵騎士數(shù)萬人結(jié)營為陳天子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進駐小華蓋下禮畢帝躬擐甲介焉稱無上將軍行陣三匝而還。

  魏太祖建安二十一年既為魏王有司奏古四時講武皆於農(nóng)隙漢承秦制三時不講唯十月都幸長安水南門會五營士為八陳進退名曰:乘之今兵戈未偃士民素習自今以後無四時講武但以立秋擇吉日大朝車騎號曰:治兵上合禮名下承漢制奏可是冬治兵東都王城也。魏王親執(zhí)金鼓以令進退。

  文帝初嗣魏王延康元年六月辛亥立秋閱兵於東郊公卿相儀王御華蓋親令金鼓之節(jié)。

  明帝太和元年三月丙寅治兵於東郊。

  晉武帝泰始元年十一月丁酉臨宣武觀大閱諸軍甲辰乃罷。

  十年十一月庚午臨宣武觀大閱諸軍。

  咸寧元年十一月癸亥大閱於宣武觀至於己巳。

  三年十一月丙戌臨宣武觀大閱至於壬辰。

  太康四年十二月庚午大閱於宣武觀。

  六年十二月甲午大閱於宣武觀旬日而罷自泰始以來帝皆自臨宣武觀大閱眾軍然不自令進退也。自惠帝以後禮遂廢。

  元帝太興四年詔左右衛(wèi)及諸營教習依大習例作雁羽仗。

  成帝咸和元年十一月壬子大閱於南郊詔內(nèi)外諸軍戲兵於南郊之場故其地因名斗場自後藩鎮(zhèn)相庾諸方伯往往閱習然朝廷無事焉。

  後魏道武登國六年七月壬午講武於牛川八年七月庚寅臨幸新壇講武。

  天興二年七月辛酉大閱於鹿苑饗賜各有差。

  五年六月治兵於東郊將西討姚興。

  六年五月大簡輿徒將略江淮平荊揚之亂天賜三年四月庚申幸豺山宮占授著作郎王宜弟造兵法孤虛立成圖三百六十。

  明元永興二年五月北伐蠕蠕還幸參合陂七月丁巳立馬射臺於陂西仍講武教戰(zhàn)。

  三年十一月丁未大閱於東郊。

  四年閏六月丙辰大閱於東郊。

  五年正月己巳大閱畿內(nèi)男子十二以上悉集。

  庚寅大閱於東郊部署將帥以山陽侯奚斤為前軍眾三萬陽平王熙等十二將各一萬騎帝臨白登躬自較覽焉。

  太武始光元年九月大簡輿徒治兵於東郊分諸軍五萬騎將北討蠕蠕。

  二年十月治兵於西郊。

  三年七月幸?中舊宮至和兜山七月筑馬射臺於長川帝親登臺觀走馬王公諸國君長馳射中者賜金帛繒絮各有差。

  四年四月治兵講武將西討赫連昌。

  七月伐赫連昌筑壇於柞嶺戲馬射賜射中者金繒帛絮有差。

  神?二年四月治兵於南郊。

  延和元年五月大簡輿徒於南郊將討馮文通。

  大延元年五月丁丑治兵於西郊。

  太平真君四年六月癸巳大閱於西郊。

  九年九月乙酉練兵於西郊將討蠕蠕。

  十一年八月癸未練兵於西郊。

  文成興安二年七月筑馬射臺於南郊。

  九月壬子閱武於南郊。

  大安四年七月壬子詔曰:朕每歲以秋月?日命群官講武平壤所幸之處必立宮壇糜費之功勞損非一宜仍舊貫何必改作也。

  和平三年十二月乙夕卩制戰(zhàn)陣之法十有馀條因大儺耀兵以示威武更為制令步兵陣於南騎士陣於北各擊鐘鼓以為節(jié)度其步兵所衣青赤黃黑別為部隊?槊矛相次周回轉(zhuǎn)易以相赴就有飛龍騰蛇之變?yōu)楹漪~鱗四門之陳凡十馀法跽起前卻莫不應節(jié)陣畢南北二軍皆鳴鼓角眾盡大讠?各令騎將六千人去來挑戰(zhàn)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南敗北捷以為盛觀自後踵以為常。

  孝文延興四年八月戊申大閱於南郊。

  五年十月太上皇帝大閱於北郊。

  太和五年二月幸中山己酉講武於唐水之陽。

  三月幸肆州癸亥講武於?水之陽所經(jīng)考察守宰加以黜陟。

  九月庚午閱武於南郊。

  十六年八月癸酉詔曰:夫文武之道自古并行威福之施必出相藉故三五至仁尚有征伐之事夏殷明?未舍兵甲之行。然則天下雖平忘戰(zhàn)者殆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是以周立司馬之官漢署將軍之職皆所以輔文強武威肅四方者矣。國家雖崇文以懷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習武之方猶為未盡今則訓文有典教武闕然將於馬射之前先行講武之式可敕有司豫修場壇其列陣之儀五戎之數(shù)別俟後敕十七年六月丁巳講武。

  十八年八月幸陰山閱武臺臨觀講武。

  十九年正月南伐壬午講武於汝水之西大賚六軍。

  二十年九月戊辰閱武於小平津。

  二十二年八月講武於華林園。

  宣武景明三年九月幸鄴戊寅閱武於鄴南。

  後周太祖為西魏柱國大將軍以大統(tǒng)九年十月大閱於櫟陽。

  十年冬十月大閱於白水。

  十一年十月大閱於白水遂西狩岐陽。

  明帝武成元年三月癸未陳六軍帝親擐甲胄迎太白於東方。

  武帝保定二年十月壬戌講武於少陵原。

  天和二年十月丁亥親率六軍講武於城南京邑觀者輿馬彌漫數(shù)十里諸藩使咸在焉六年十月壬寅親率六軍講武於城南。

  建德元年十一月丙午親率六軍講武於城南二年十一月辛巳親率六軍講武城東集諸軍都督以上五十人於道會苑大射帝親臨射宮大備軍容。

  三年六月丁未集諸軍將教以戰(zhàn)陣之法。

  十一月行幸同州己巳大閱於城東。

  十二月癸夕卩集諸軍講武於臨皋澤。

  宣帝以宣政元年六月即位十一月己亥講武於道會苑帝親擐甲胄。

  隋文帝開皇二年十二月辛未講武於後園煬帝大業(yè)五年四月癸亥出臨津關渡黃河至西平陳兵講武。

  唐高祖武德元年十月詔曰:安人靜俗文教為先禁暴懲鹵武略斯重比以喪亂日久黎庶凋殘是用務本勸農(nóng)冀在豐贍而人蠹未盡寇盜尚繁欲暢兵威須加練習今農(nóng)收已畢殺氣方嚴宜順天時申曜威武可依別敕大集諸軍朕將躬自循撫親臨較閱五年十一月丙申幸宜州簡閱將士。

  八年十一月幸宜州庚子講武於同官縣。

  九年三月幸昆明池辛夕卩觀習水戰(zhàn)。

  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即位九月丁未引諸衛(wèi)驍兵統(tǒng)將等習射於顯德殿庭謂將軍已下曰:自古突厥與中國更有盛衰。若軒轅善用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驅(qū)駕方召亦能制勝太原下至漢晉之君洎於隋代不使兵士素習干戈突厥來侵莫能抗御致遣中國生民涂炭於寇手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諸經(jīng)費農(nóng)民恣令逸樂兵士唯習弓馬。若無賊來我則為汝博士教汝弓射庶使汝等武藝優(yōu)長。若有賊來我即為汝將帥領汝斗戰(zhàn)亦望使汝前無橫敵,於是每日引數(shù)百人於殿前教射帝親自臨試每坐或至午時射中者隨賞弓刀布帛絲綿特加其上考。

  貞觀八年十二月乙夕卩太宗從高祖閱武於城北。

  高宗顯慶五年三月己酉講武於并州城西帝御龍飛閣引群臣臨觀之左衛(wèi)大將軍張延師為左軍左右及驍武六衛(wèi)左羽林騎士屬焉左武侯大將軍梁建方為右軍領武侯六衛(wèi)右羽林騎士屬焉一鼓而誓眾再鼓而整列三鼓而交前左為曲直圓銳之陣右為方銳直圓之陣三挑而五變步退而騎進五合而各復其位許敬宗奏曰:延師整而堅建方敢而銳皆良將也。李?曰:甲胄精新將士齊力觀之者猶震恐況當其事乎!帝曰:講閱者安不忘危之道也。梁朝衣冠甚盛人物亦多侯景以數(shù)千渡江一朝瓦解武不可黷兵不可棄此之謂也。

  麟德二年四月丙寅講武於邙山之陽帝御城北門樓以觀之。

  玄宗先天二年十月癸亥親講武於驪山之下徵兵二十萬旌旗連亙五十馀里戈?金甲照曜大陣於長川坐作進退以金鼓之聲節(jié)之三軍出入號令如一帝親擐戎服持沉香大钅倉立於陣前威振宇宙長安士庶奔走縱觀填塞道路兵部尚書郭元振以虧失軍容坐於纛下將斬之宰相劉幽求張說跪於馬前諫曰:元振翊戴上皇有大功於國雖犯軍令不可加刑伏愿寬宥以從人望帝乃舍之配流新州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以草軍儀有失坐於纛下斬之禮畢乃下制曰:傳不云:乎!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圣人以興亂人以廢皆兵之繇也。故文事必有武備曜德在於觀兵所以外清蠻貊內(nèi)輯華夏其經(jīng)濟之致歟自有隋失道三靈改卜我唐受命百姓與能四罪而天下服一戎而天下定航海梯山罔不率俾休牛歸馬永不復用德貸群物刑清百年然而制軍為旅先王分職在祀與戎前史垂訓則未學也。孰可棄之往以韋氏構(gòu)逆兇魁作禍則我之宗祀危如綴旒故斬長蛇截封?戮梟獍掃?槍使武之不修則兆人何?朕以薄德皆奉圣謨濟邦家之多難畏君父之嚴自撫茲億兆。若臨淵谷雖重譯?歸和親日至遂五兵之不教慮七德之未康今蓋會冬戒時農(nóng)事爰隙驪山之下鴻門在望橫層阜以南屬耿長川而北流嚴霜初隕疾風始至以時而命群師得地以講武功料其勝負詳其進退以振國威用?軍實故披堅執(zhí)銳干戈有容練卒陳師金鼓有節(jié)上應於天也。下順於人也。三光之靈可接五行之德斯用將孫吳不遠頗牧同時非熊所期怒蛙知勸布三令調(diào)九章。且閱宣場之儀。若觀莘墟之禮情兼慰賞義會寵錫惟此畿甸比經(jīng)水旱總集士馬頗有煩勞中念元元更資勤恤其講武使各賜物一百段將軍各八十段中郎將各六十段郎將及左右軍長史各四十段折沖果毅各三十段押官六品以下各二十段新豐百姓宜免來年地稅置頓使賜物一百段緣頓踏踐麥苗給米酬直(時帝既怒唐紹左右猶望寬之會有金衛(wèi)將軍李邈遽詣宣敕遂命斬之時人皆痛惜紹而深咎於邈等尋有制罷邈官以是遂廢終身)。

  肅宗至德二年八月帝在鳳翔癸巳六軍大閱帝御府城樓觀軍陣之容。

  三年正月庚寅於會元殿陳兵大閱帝御棲鸞閣觀之。

  代宗寶應元年九月壬寅大閱兵馬於鳴鳳門街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十月癸未御興教門觀兵自卯至午隊伍方絕。

  晉高祖天福二年十月敕習戰(zhàn)講武歷代通規(guī)選士練兵由來舊制宜以每年農(nóng)隙時講武仍準令式處分。

  六年十二月帝習射於後苑諸軍都督指揮使已上悉預焉。

  少帝開運二年二月帝次滑州丙子大閱諸軍於戚城帝親臨之。

  ◎帝王部·修武備

  周官大司馬之職制軍詰禁以糾邦國仲尼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備蓋五材并用孰能去兵天下雖寧不可忘戰(zhàn)自大道之隱爭心孔熾必賴兵力以寧禍亂期以庇民而靖國保世而永命者也。漢氏而下莫不內(nèi)嚴師兵之營衛(wèi)外固溝池之垣翰簡閱以供時使屯戍以防外虞益繕戎器增治戰(zhàn)具申之命令優(yōu)其募格誕揚武烈以貞師律稽古前訓以成善志固足以壯中權(quán)而威不軌震天聲而?殊俗者矣。傳所謂備豫不虞古之善教者也。其可忽諸。

  漢高祖二年令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wèi)天下既定。又踵秦置材官於郡國京師有南北軍之屯六年十月令天下縣邑城(縣之與邑皆令筑城)

  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期門(平帝元始中更名虎賁郎)。

  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以天有羽林之星故取名焉。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yǎng)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

  二年五月藉吏民馬補車騎馬平百粵內(nèi)增七校(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凡八校尉胡騎不嘗置故此言七也。)外有樓?公歲時講肄修武備云:

  後漢光武中興海內(nèi)人民可得而數(shù)裁十二三蕭條靡有孑遺鄣塞破壞亭燧絕滅建武二十一年始遣中郎將馬援謁者分筑?夆候保壁稍興立郡縣十馀萬戶或空置太守令長招還流民帝笑曰:今邊無人而設長吏治之難如春秋素王矣。乃建立三營屯田殖?弛刑讠?徒以充實之也。

  安帝建光元年初置漁陽營兵(伏侯《古今注》曰:置營兵千人也。)。

  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反詔公卿出馬弩。

  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馬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凡八人謂之西園軍皆統(tǒng)於碩)。

  魏太祖初為曹公以漢建安十三年正月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

  十四年曹公至譙作舟治水軍。

  文帝黃初中詔曰:昔軒轅建四面之號周武稱予有亂臣十人斯蓋先圣所以體國君民亮成天工多賢為貴也。今內(nèi)有公卿以鎮(zhèn)京師外設牧伯以監(jiān)四方至於元戎出征則軍中宜有柱石之賢帥輜重所在。又宜有鎮(zhèn)守之重臣然後車駕可以周行天下無內(nèi)外之慮吾今當征賊欲守之積年其以尚書令潁鄉(xiāng)侯陳群為鎮(zhèn)軍大將軍尚書仆射西鄉(xiāng)侯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若吾臨江授諸將方略則撫軍當留許昌督後諸軍錄後臺文書事鎮(zhèn)軍隨車駕當董督眾軍錄行尚書事皆假節(jié)鼓吹給中軍兵騎六百人吾欲去江數(shù)里筑宮室往來其中見賊可擊之形便出奇兵擊之。若或未可則當舒六軍以游獵饗賜軍士明帝景初元年詔青兗幽冀四州大作海船。

  晉惠帝元康五年十二月丙戌新作武庫大調(diào)兵器後魏道武天興元年二月更選屯衛(wèi)。

  五年正月帝聞姚興寇邊庚寅大簡輿徒詔并州諸軍積?於平陽之乾壁。

  天賜元年五月置山東諸治發(fā)州郡徒謫造兵甲明元永興五年春正月己巳大閱畿內(nèi)男子十二以上悉集。

  大武神?三年帝聞宋將寇邊乃詔冀定相三州造三千艘簡幽州已南戍兵集於河以備之。

  延和元年五月車駕將討馮文通七月庚申遣安東將軍奚斤發(fā)幽州民及密?丁零萬馀人運攻具出南道。

  太平真君六年八月詔發(fā)天下兵三取一各當戒嚴以須後命。

  九年九月乙酉練兵於郊。

  孝文承明元年六月甲子詔中外戒嚴分京師見兵為三等第一軍出遣第二兵二等兵亦如之。

  太和元年十月宋葭蘆戍主楊文度遣弟鼠據(jù)仇池詔皮喜討平之。又詔喜等曰:卿受命專征命薄伐邊寇軍威所及即皆平蕩仇池國之要蕃防守尤須完實從前以來駱谷置鎮(zhèn)是以奸賊息??之心邊城無危敗之禍近繇徙就建安致有往年之役卿等表求筑城,豈不更勞兵將孰。若因今兵勢即令就之一勞永逸事不再舉也。今更給軍糧一月速於駱谷筑城使四月盡必成就訖。若不時營筑及筑之不成成而不固以軍法從事。

  十九年八月乙巳詔選天下武勇之士五萬人為羽林虎賁以充宿衛(wèi)。

  十月詔徐兗光南青荊雒六州嚴纂戍備應須赴集二十年十月戊戌以代遷之士皆為羽林虎賁。

  宣武景明元年十月詔壽春置兵四萬人。

  四年六月發(fā)冀定瀛湘并濟六州二萬人馬千匹增配壽春。

  永平二年二月詔曰:比軍役頻興仗多毀敗在庫戎器見有無幾安不忘危古人所戒五兵之器事須充積經(jīng)造既殷非眾莫舉今可量造四萬人雜仗。

  延昌二年五月壽春大水遣平東將軍奚康生等步騎數(shù)千赴之。

  三年十二月出師伐蜀詔中護軍元遙為征南將軍東道都督鎮(zhèn)遏梁楚。

  孝莊建義元年六月詔直寢紀業(yè)持節(jié)募新免收戶有投名效力者授九品官。

  永安三年爾朱世隆等攻京邑詔諸舊代人赴華林園帝將親簡敘以撫軍金紫光祿大夫高乾邕侍中為河北大使招集驍勇是年五月詔募士征葛榮。

  前廢帝普泰元年三月己卯詔右衛(wèi)將軍賀拔勝并尚書一人募伎作及雜戶從征者正入出身皆授實官有私馬者優(yōu)一大階。

  後周武帝天和元年七月筑武功?斜谷武都留谷津坑諸城以置軍人。

  建德三年十二月詔荊襄安延夏五州總管內(nèi)有能率募眾軍者授官各有差。

  四年初置營軍器監(jiān)。

  隋文帝潛有吞陳之志轉(zhuǎn)朔州總管吐萬緒為徐州總管令修戰(zhàn)具。

  唐高祖武德二年七月壬申詔曰:天生五材司牧資其器用武有七德?lián)軄y所以定功故黃帝垂衣尚有阪泉之戰(zhàn)放勛光宅猶稱丹浦之師禁暴安人率繇茲道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莫此為先是以周置六軍每習?狩漢增八校畢選驍雄故能化行九有威震百蠻奸宄不萌虔劉息志自季葉凌替軍政湮亡卒列不修旌旗雜伍符籍之內(nèi)空有調(diào)發(fā)之名逗撓之間竟無討襲之用遂使戎狄放命盜賊交侵戰(zhàn)爭多虞黔黎殄朕受天明命撫育萬方,爰自義師克成帝業(yè)至如超乘之士莫匪百金彀騎之才豈唯七萃今雖關塞寧謐荒裔肅清伊雒猶蕪江湖尚梗役車未息戎馬載馳武備之方尤宜精練所以各因部校序其統(tǒng)屬改授鉦鼓創(chuàng)造徽章取象天官定其名號庶使前茅後勁類別區(qū)分會帳絳宮刑德允備蹈茲湯火譬彼椒蘭大定戎衣止戈斯在,於是置十二軍分關內(nèi)諸府以隸焉萬年道為會旗軍長安道為鼓旗軍富平道為戈軍醴泉道為井鉞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寧州道為折威軍岐州道為平道軍幽州道為招搖軍麟州道為苑會軍涇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jié)軍時帝以天下未定實資武力將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故興此制也。每軍一人副一人取威名素重者為之督以耕戰(zhàn)之務自是士馬精強無敵於天下矣。

  高宗儀鳳三年正月遣左金吾衛(wèi)將軍曹懷舜金吾將軍李知十分往河南北道以募猛士。

  玄宗先天元年正月睿宗詔曰:往者皇運伊始戎政肇修兩置軍旅初分府衛(wèi)計戶充兵才足用事遂使二十一入募六十一出軍既憚劬勞咸規(guī)避匿不有整革將何置理其天下衛(wèi)士取年二十五以上者充十五年即放出頻經(jīng)征鎮(zhèn)者十年放出自今已後羽林飛騎并於衛(wèi)中簡補。又敕河北諸州加團練兵令州刺史押當。

  開元二年八月辛巳上以河隴之故命有司大募壯勇士從軍既募引見置酒於朝堂享之詔曰:朕光宅四海撫御百蠻屬疆埸未寧軍國多費每欲指揮方略親率軍師故召募爾等擬從朕行知爾等材力冠群藝能拔萃但以不教人戰(zhàn)豈知金鼓之聲授以兵律方辯干戈之勢所以。且遣薛訥等於隴右防御使令教習爾等既練韜鈐須明隊伍使投石拔劍以勵威鋒裹糧坐甲待清逋寇。若能因機立效遇敵邀勛?守以官榮必超格例然後陪朕輿駕從戎塞垣俾爾先驅(qū)敬聽後命今宴勞爾等并賜錢三千貫可節(jié)級領取即宜好去十月薛訥克吐蕃帝遂停親征詔曰:比來緣邊鎮(zhèn)軍每年更代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豈有緣路疲人蓋是以卒與敵其以西北軍鎮(zhèn)宜加兵數(shù)先以側(cè)近兵人充并精加簡擇其有勞考等色所司具以條例奏聞戰(zhàn)兵別簡為隊伍專令教練不得輒有使役仍令兵部侍郎裴璀太常少卿姜晦往軍州計會便簡支配有見集後軍兵宜令兵部侍即韋抗紫微舍人主?即簡擇以聞。

  八年八月詔曰:國家偃武教修文德百年於茲矣。自運屬清平人忘爭戰(zhàn)俎豆之事嘗聞之矣。軍戎之禮我所未暇。且五材并用誰能去兵四方雖安不可忘戰(zhàn)故《周禮》以軍禁糾邦國以?狩習戎旅不教人戰(zhàn)是謂棄之宜差使於兩京及諸州。且揀取十萬人務求灼然驍勇不須限以蕃漢皆放蕃役差科唯令圍伍教練辨其旗物簡其車徒習攻取進退之方陳威儀貴賤之等俾夫少長有禮疾徐有節(jié)將以伐叛懷服將以保大定功葉於師貞以弘武備應須集期及有蠲免所司明為條制別作優(yōu)異法奏聞仍敕幽州刺史邵寵於幽易兩州選二萬灼然驍勇者充幽州經(jīng)略軍健兒不得雜使租庸資課并放免。

  十一年四月敕曰:王者之師有征無戰(zhàn)將以懷柔服叛非欲黷武窮兵犯令凌政則杜之賊賢害人則伐之維其封疆辨其旗物此皆夏官之政也。咨爾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軍節(jié)度大使上柱國中山郡開國公王?寅亮天地弼予一人頻總元戎克清河朔師徒效力武威遠振遺?懷仁以思順殊類望聲而款服勛載王室朕甚嘉焉蓋六月出車周美仲甫古訓是式俾修我戎宜以來月巡朔方兼往河西隴右河東河北等諸軍檢校兵馬野閱器械各與所管節(jié)度處置務令得所備預之道其在茲乎!。

  十一月詔曰:同華兩州精兵所出地資輦轂不合外支自今已後更不得取同華人充兵防。又敕宜於京兆蒲同岐華等州府兵內(nèi)及白丁中簡一十二萬人名為長從宿衛(wèi)準五尺八例一年兩蕃州縣不得更議雜驅(qū)使仍令尚書左丞蕭嵩與本州官長同揀擇以聞。

  二十五年五月癸未詔曰:自天下一統(tǒng)方隅底平交趾西界於庸岷流沙東洎於遼碣烽亭既廣徭戍轉(zhuǎn)增朕永念征夫無忘旰食是用懷柔憬俗賓禮戎臣降子女以?其氈裘捐繒玉以申其惠好二十五年於茲矣。而情周萬信結(jié)群蠻羌狄為父子之邦甌貊成冠帶之國海內(nèi)無事邊方底寧加以志道而一理得清心而庶務簡和氣來應穰歲以臻群生樂業(yè)而自怡有司措刑而不用今欲小康戎旅大致?平減停征徭與人休息諸方將相三事公卿宜協(xié)朕心勉成良?宜令中書門下與諸道節(jié)度使各量軍鎮(zhèn)?劇審利害計兵防徤兒等作定額委節(jié)度使放諸色征行人內(nèi)及客戶中召募取丁壯情愿充徤兒長任邊軍者每歲加於常例給田地屋宅務加優(yōu)恤使得存濟每年逐季本使具數(shù)報中書門下至年終一時錄奏長駕遠馭事藉經(jīng)久無害始慮之謀以規(guī)茍。且之利。

  天寶十四年正月詔河南置白亭管軍武士健兒五千人馬一千匹。

  代宗大歷二年正月詔潼關置鎮(zhèn)兵三千人四年正月遣內(nèi)侍魚朝恩使於鳳翔之麟游縣置。

  七年正月丙辰詔諸道軍數(shù)每年秋末冬首一申春夏不須申其官健逃亡非承正制敕不得輒召募。

  德宗貞元三年七月庚辰遣決勝軍使唐良臣以其眾六百人自咸陽戍潘原堡神策副將蘇太平率其眾五百人戌隴州。

  八月以宣武行營兵馬使檢校禮部尚書劉昌為本軍京西行營節(jié)度使初昌眾憚戍靈臺剽三各欲散歸昌招撫之乃定因加昌以董之改戍麟游。

  憲宗元和四年四月中書敘錄諸道將士總八十八萬五千人舉大數(shù)其邊遠未至者亦有焉。

  八年十月普潤鎮(zhèn)兵四千人割屬涇原節(jié)度使九年三月乙亥賜振武軍弓甲三百馱。

  七月甲戌命淮南浙西浙東江西荊南造甲以進仍付之樣。

  八月乙亥朔丙子以戎械賜宥州。

  十年五月詔修宥州城。

  十二月以馬三百匹及軍器給徐州軍。又以馬三百匹給汝州行營。

  十一年九月丁卯桂州防御使奏準詔以兵五百戍邕州丙戌以樓煩監(jiān)馬一百五十匹給昭義軍。

  十二月癸卯以振武征馬二百匹給義武軍是月方討吳元濟丙辰以襄州兵三千會於唐州。

  十二年正月辛酉河東節(jié)度使張弘靖奏準詔置子弟兵三千。

  三月義武軍節(jié)度使陳楚新置子弟義軍一萬請衣及賜可之。

  敬宗寶歷二年九月出內(nèi)庫錢一萬貫令內(nèi)園召募力士。

  文宗太和二年七月內(nèi)出弓箭及刀三千四百只口令度支差人送銀州防御營田。

  五年五月內(nèi)出陌刀一百五十口馬甲一百領器械一百萬斫刺刀一百口賜鹽州。

  九年十一月汝州奏頃年河北用兵東都慮有寇盜以當州將士二百人權(quán)隸東都留守府今請屬本州可之。

  宣宗大中五年五月敕如聞諸道軍將及官健等近日所在將帥多務因循當召募之時已不選擇及收補之後曾莫教招遂使名在戎行少能知其弓矢職居列校罕見識於韜鈐緩急忽有徵差便取見在應數(shù)惟憂就役豈暇圖功虛費資糧莫克讎敵為弊頗久須有舉明自今已後委諸道觀察節(jié)度都防御團練經(jīng)略等使每道慎擇會兵法及能弓馬解槍弩及筒射等軍將兩人充教練使每年至合教習時分番各以本藝閱試其間或有伎藝超異者量加優(yōu)賞仍作等第節(jié)級與進改職名每至年終都具所教習馬步及各執(zhí)所藝人數(shù)申兵部及中書門下仍委兵部檢勘都開件聞奏所冀各盡伎能自成勁銳其支郡有兵處亦委本道點檢訓練準詔處分。

  僖宗光啟元年三月詔曰:政在有經(jīng)動惟可久事能師古安則易持今者初復舊京須申定制大漢之術(shù)兼王霸先儒之權(quán)有弛張重舉綱條。且務輯睦未遑改作尤貴?時夫萬乘抗威四方從令雖資強?是切安人迎駕諸軍都士等扈從經(jīng)年鄉(xiāng)關積念永言忠力合假恩優(yōu)節(jié)級議功爵秩無[A092]其情愿住京邑者便充填兩軍欲歸本道者即仰所司各與公牒到本道後遞加糧賜別立名額給復終身如諸都中人數(shù)稍多優(yōu)賞未遍即令所司計其積欠指揮某郡某縣或各逐將校任去處上供財賦令自差人請領神策軍自經(jīng)亂離久未訓整孤兒漸散壯騎多亡羽林之垂象空存天陣而疾雷不震雖言無戰(zhàn)豈忘有虞宜委中書門下與本軍商量案舊籍裁減元數(shù)惟務摭實仍令三司資助各修營壘貴使繕完。又金吾諸衛(wèi)等城禁日嚴檄巡務切須令集事不可闕人亦宜條錄修補。

  四月以從駕五十四都分為十軍昭宗天復三年五月宰臣崔裔奏募置左右軍士共六千六百人從之。

  後唐末帝清泰二年正月詔諸州府本處牢城防御兵士都將內(nèi)人數(shù)不足團并或闕稍多量許招添其就糧禁軍內(nèi)本指揮將校選偉壯長於武藝者據(jù)人數(shù)差節(jié)級部送京師。

  三年七月置水軍五都以董思鐸馬暉何溫安韜史希儼為指揮使尹居?為都指揮起鄴城先是范延光進軍攻城以濠水闊溺兵士故立此軍。

  八月詔應州起兵戍茹越口詔欣州堙石嶺關左右道路。

  晉高祖天福三年五月昭義奏舊有銅?等五縣收拾到甲仗兵共六千七十副已勒作院添修旋送軍前次始帝建義自晉入雒趙德鈞兵敗奔至上黨故有此遺棄戈甲至是再令繕補赍往鄴下。

  少帝以天福七年即位九年敕天下鳩集鄉(xiāng)兵遍民七戶共資一卒兵仗器具均以出之。

  開運元年八月將作使周仁美獻三接?梯懸空橋梁高三百馀尺遣使送青州行府。

  周太祖廣順元年四月河中言送器械至隰州付汾州刺史王繼勛太祖收河中得繼勛聶遇皆賊之魁時劉崇侵撓乃用聶遇為石州刺史繼勛為汾州刺史各就險阻設虎落為行州招收賊寇御邊患焉。

  五月戊子河陽李暉言奉詔置水軍五百詔諸州於州兵內(nèi)選勇壯并家屬赴京師。

  十月以寇侵軼平陽遣中使分押虎捷兵士赴河陽陜州守御。

  三年六月遣中使修懷州城池。

  世宗顯德元年十月謂侍臣曰:侍衛(wèi)兵士累朝已來老少相半強懦不分蓋徇人情不能選練今春於高平與劉崇及蕃軍相遇臨敵有指揮不前者茍非朕親當堅陳發(fā)至喪敗況百戶農(nóng)夫未能贍得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眾今已令一一點選精銳者?在上軍怯弱者任從安便庶期可用。又不虛費也。侍臣咸曰:若非陛下天縱睿謀無以有此英斷先是自用兵已來勛武得志至於偏礻卑之間鮮舉雄勇率以親舊互用而有懦怯不能自奮者其行伍可知矣。上案兵於高平睹其退縮慨然有懲革之意。

  四年二月帝再征淮南令右驍衛(wèi)大將軍王環(huán)率舟師數(shù)千以從焉先是帝用師於壽春城下睹銳於水戰(zhàn)時我舟師未備無以制之帝憤激及還京遂於京城西汴河之?造戰(zhàn)船數(shù)百艘及成。又命於降卒中選水工數(shù)百與我?guī)熗曀畱?zhàn)數(shù)月之後縱橫出沒殆勝於吳師矣。至是命環(huán)董之俾自蔡河南入於潁以溯淮上焉。

  三月甲午詔發(fā)近縣丁夫數(shù)千人鎮(zhèn)淮軍有三城夾淮相對仍令徙下蔡浮橋維於其間。

  五年三月己酉命右神武統(tǒng)軍宋延渥帥舟師三千溯江而上以江北初定巡警故也。

  五月壬午賜淮南行營招收馬步軍軍號馬軍曰:雄健步軍曰:武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