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百三十五 列國君部·序·建國·錫命·奉先

冊府元龜 作者:(宋)王欽若


  ◎列國君·部纟?序

  易之比象曰: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自黃帝制城畫野得百里之國萬區(qū)帝堯在位協(xié)和萬邦禹會涂山執(zhí)玉萬國以至於桀存者三千商氏之起大明憲法立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爵其分土則公侯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為三等之制其不能五十里者附於諸侯曰:附庸九州之地各方千里州建二百一十國天子之縣內(nèi)建九十三國而附庸不與焉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其縣內(nèi)諸侯選賢以置於位食其國祿而不得世外諸侯以功而封象賢繼立周承商制所封凡八百國同姓五十有馀所以親親賢賢褒美功德播於雅頌關諸盛衰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幽平之後日以陵替分為二周天下謂之共主諸侯雖強大猶不敢窺周鼎蓋枝葉相持藩垣外固繇制法於在昔得長世之善經(jīng)而使之然也。故仲尼之刪定典籍約《史記》以?春秋丘明受經(jīng)垂諸傅述其?見之大國者周公之子伯禽封曲阜為魯侯武王之子唐叔虞封太原為晉侯文王之子四人康叔封朝歌為衛(wèi)侯度封上蔡為蔡侯。又振鐸之後封陶丘為曹伯繡之後封滕為滕侯宣王母弟友封鄭為鄭伯召公?之後封薊為北燕伯仲雍之孫周章封吳為吳子太公望之後封營丘為齊侯有熊之曾孫熊繹封丹陽為楚子非子之後封岐之地為秦伯紂兄微子封商丘為宋公胡公封陳為陳侯伯夷之後封許為許男少昊之後封莒為莒子顓頊之後封邾為邾子。又別封邾俠之後居?阝為小邾子夏禹之後封杞為杞伯少康之後封會稽為越子凡大國二十其薛伯虞公虢公紀侯邢侯息侯成阝伯鄧侯賈伯隨侯梁伯徐子鄶子沈子弦子唐侯胡子禹阝子南燕伯宿男夔子巴子州公宗子郜子?伯荀侯賴子譚子滑伯舒子弦子須句子頓子麋子郯子黎侯逼陽子鍾吾子凡三十九國。又紀芮東虢蕭萊羅夷管凡八國亡其爵其小國凡四十七焉。又有申共向極戴魏遂鄣黃貳軫州絞六葛於馀丘蓼牟權霍耿陽江冀舒蓼巢道柏厲微項箕崇英顓更寧雍任豐阝?冉?邘畢黎昆吾茅應。若阝寒曾阝蔣根牟胙郇瑕有莘闞鞏介斟灌逼過庸寺阝爽鳩焦專阝邶有鬲庸斟尋豳戈韓鑄楊邳觀褒?先緍豕韋岐仍商奄駘房大庭亳桐密須窮桑封父甲父凡九十四國但存爵號而無世次其間亦有虞夏商周之所封皆春秋之攸著者也。當其各受分土保有疆域歲時述職率遵王命洎周德微弱國綱浸弛而猶五伯更起迭主夏盟尊獎徵討存亡繼絕政令有所稟小陋賴其庇既而霸道交喪庶邦力攻上有虛位之恥下無方伯之勢強弱相吞莫知能救春秋之後其存者魯衛(wèi)齊楚宋鄭燕秦趙魏韓中山凡十二國焉其後楚考烈王滅魯頃公遷於卞遂為家人而魯絕祀秦徙衛(wèi)元君於野王而并其地為東郡不得列於諸侯齊?王與楚伐宋殺王偃滅宋而三分其地韓哀侯滅鄭而并其國魏文侯使樂羊拔中山凡亡五國其存者秦楚燕魏韓齊趙七國而已終為秦所并焉今之所紀自春秋以來列國君臣善敗之跡訖於七國為列國君部凡四十門。

  ◎列國君部·建國·錫命· 奉先

  古者并建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自黃帝之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qū)蓋封舊制矣。然而史氏闕紀莫得而詳爰及姬氏周監(jiān)於二代乃設五等之爵為九服之辨列樹勛戚作深根固本之計重之以分器祚之以世族大者著乎!賜履小亦僅乎!一同藩屏輔衛(wèi),於是乎!在至於建侯裂壤以申畫郊圻燾土立疆而肇建宗祀職方之志斯著輿地之圖足徵故始封遷卜之諸侯以詳述之矣。

  吳太伯之[B12H]荊蠻自號勾吳及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虛(在河東大陽縣)是為虞仲列為諸侯。

  魯周公旦武王弟也。周公佐武王破殷封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不就封周公卒子伯禽因以前受封是為魯公。

  燕召公?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有南燕故云:北燕)居廣陽薊縣。

  管叔鮮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殷紂平天下封叔鮮於管今滎陽京縣東北管城。

  蔡叔度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殷平天下封叔度於蔡初居上蔡。

  蔡平侯徙新蔡(并汝南縣也。)後二世殺上蔡。

  衛(wèi)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成王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為衛(wèi)君居河淇間故商墟衛(wèi)成公自楚丘徙濮陽鄶故國今滎陽密縣東北鄶城。

  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成王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都於冀(世本曰:居鄂宋志曰:鄂地今在大夏)昭侯封文侯弟成師於曲沃是為曲沃桓叔武公後并晉地而有之。

  鄭桓公友宣王庶弟(年表云:母弟)宣王立二十二年初封於鄭問(地里志云:京兆鄭桓公封於此)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對曰:獨雒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桓公卒言王東徙其民雒東而虢鄶果獻十邑(十邑謂虢鄶鄢蔽補丹依歷莘)竟國之(今河西新鄭也。)。

  曹姬姓文王子叔振鐸之後武王封之陶丘(今濟陰定陶)滕姬姓周文王子叔繡之後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縣虢姬姓文王弟虢仲之後治今弘農(nóng)陜縣。

  應周武王弟所封今在潁川城父應鄉(xiāng)(又《左傳》云:邘晉應韓武之穆也。此則應為武王之子)。

  魏姬姓國(史一載所封為誰)其地虞舜夏禹所都之域在古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沈河曲北涉汾水(後為晉所滅畢)其後晉獻公滅魏以封畢萬萬從其國為魏氏文公時為列大夫魏悼子徙治霍晉悼公時魏昭子徙治安邑其後惠王徙治大梁(萬之先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伐紂高封於畢畢在長安縣西)。

  耿姬姓國(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鄉(xiāng)為晉所滅)趙氏之先造父幸於周繆王賜以趙城繇此為趙氏叔帶去周事晉始建趙氏於晉國(地理志河東永安故地周穆王封造父之趙城)晉獻公滅耿以賜趙夙至浣自耿徙中牟至敬侯始都邯鄆。

  韓氏之先與周同姓其後裔事晉封於韓原周末韓景侯自新鄭徙陽翟。

  齊太公望其先祖虞夏之際封於呂(呂在南陽宛縣西)或封於申姓姜氏佐周武王伐商封於齊營丘其後獻公因徙薄姑都治臨淄田完初自陳奔齊始食采於田故為田氏其後以田常強盛割齊自安平土以東至瑯琊自為封邑至田和并有齊國為諸侯。

  楚熊繹羋氏周成王舉文武勤勞後初封於楚蠻以子男之田居丹陽(在南郡枝江縣)其後文王熊貲始都郢襄王橫為秦所敗東北保於陳城考烈王東徙都壽春秦非子初居犬丘周孝王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今天水隴西縣秦亭是者也。)後世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徙雒邑平王賜之岐以西之地,於是始得國公初居雍城獻公城櫟陽而都之(今萬年是也。)孝公十二年作為咸陽筑冀闕徙都之。

  杞夏禹之後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杞今陳留雍丘。

  越其先夏少康之庶子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姓媯氏周武王克殷乃求舜後得媯滿封之於陳。

  宋微子啟者殷帝乙之首子紂之庶兄也。成王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啟代殷後國於宋都商丘大辰之墟今梁國睢陽。

  許姜姓堯四岳伯夷之後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許今潁川許昌是靈公徙葉悼公遷於夷一名城父。又居析一名白羽許男斯處容城。

  莒嬴姓少昊之後武王封茲輿於莒初都計斤後徙莒今城陽莒縣(計斤今春秋所謂介根)。

  邾國曹姓顓頊之後武王封其苗裔邾俠為附庸居邾(邾今魯國鄒縣也。)文公徙於繹。

  小邾邾俠後夷父顏有功其子友別封附庸居東平昌盧東北?阝城。

  共國汲郡共縣。

  宿國東平無鹽縣任姓。

  中山國南陽宛縣。

  夷國城陽莊武縣所治夷女城。

  向國龍元縣東向城姜姓炎帝後。

  南燕國東郡燕縣姬姓黃帝後。

  凡國汲郡共縣東南凡城。

  戴國陳留外黃縣東南戴城。

  息國汝陰新息縣故息國東徙故加新。

  郜國濟陰城武縣東南北郜城。

  芮國漢之馮翊臨晉魏之河東河北縣芮鄉(xiāng)。

  郯國東海郯縣盈姓。

  州國東莞淳于縣。又州國南郡華容縣東南州陵城。

  ?國南陽筑陽縣?城。

  巴國巴郡江州縣。

  廖國儀陽棘陽縣東南湖陽城(後廖國亦作風)。

  羅國南郡宜城縣西山後徙南郡枝江縣。

  牟國泰山牟縣魯附庸。

  葛國梁郡寧陵縣東北葛鄉(xiāng)。

  譚國濟南平陵縣西南譚城。

  蕭國沛郡蕭縣故蕭叔國宋別封附庸。

  隧國濟北?也。丘縣東北遂鄉(xiāng)。

  滑國都費在河南緱氏縣。

  權國南郡當陽縣東南權城。

  鄣國東平無鹽縣東北鄣城。

  霍國平陽永安縣東北霍太山。

  江國汝南安陽江亭。

  冀國平陽皮氏縣東北冀亭。

  弦國弋陽?大縣東南弦亭(一云:在江夏?大)。

  道國汝南陽安縣南道亭。

  柏國汝南西平縣柏亭。

  微國東平壽張縣西北微鄉(xiāng)。

  繒國瑯邪繒縣禹後。

  厲國儀陽遂陽縣北厲鄉(xiāng)(厲讀曰賴)。

  項國汝陰項縣。

  密國滎陽密縣姬姓之國也。(顏師古謂此密即春秋僖六年圍商密者也。詩所云:密人即《左傳》所謂密須之鼓者也。在安定陰密)。

  任國東平任城縣。

  須句國東平須昌縣西北句城風姓太昊後。

  顓臾國泰山南陽縣東北顓臾城。

  頓國汝南南頓縣頓子姬姓頓迫於陳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雍國河內(nèi)山陽西雍城。

  畢國京兆長安縣西北。

  豐國始平?縣東豐邑臺。

  邢國河內(nèi)野王縣西北邢城姬姓。

  應國襄城城父縣西南應城。

  蔣國弋陽期思縣蔣鄉(xiāng)城。

  茅國高平昌邑縣西北茅鄉(xiāng)城。

  胙國東郡燕縣東北胙城。

  夔國建平秭歸縣。

  介國城陽黔陬縣。

  焦國弘農(nóng)陜縣故焦城。

  鄧國南郡鄧縣(鄧候國)。

  鄧侯國?國南陽鄧?縣聚(古?國)。

  歸國南郡秭歸歸鄉(xiāng)。

  鄧國南郡?大東南邙城。

  鄖國南郡?杜鄖城。

  廬國廬江郡故廬子國。

  下邳國東海郡下邳邳初在薛其後徙師。故曰:下邳。

  鍾離國九江郡古鍾離子邑。

  過當國樂安壽光過鄉(xiāng)。

  州萊國沛郡下蔡。

  淳于國北海淳于。

  鼓國鉅鹿郡下曲陽鼓聚故翟鼓子國。

  肥國泰山肥城(又云:淄川劇故肥國今肥亭是)肥國鉅鹿郡下曲陽。

  西南肥累城。

  古肥國白狄別種後奔燕封於遼西郡肥如。

  鑄國濟北宛丘鑄鄉(xiāng)堯後周武王所封。

  紀國北海劇紀亭。

  棠國北??ぜ茨泥l(xiāng)。

  夷國北海郡壯武。

  萊國東萊郡。

  禹阝國東??ら_陽。

  徐國臨淮郡徐盈姓。

  無終國右北平無終。

  朝鮮國樂浪郡朝鮮周武王封箕子。

  鮮虞國中山國新市。

  陽國城陽都陽城。

  邳國梁國?熟邳亭。

  沈國汝南平輿沈亭。

  蓼國廬江蓼皋繇後。

  六國廬江六縣皋繇後姬姓。

  巢國廬江六縣居巢城。

  根牟國瑯邪陽都縣東牟鄉(xiāng)城。

  唐國義陽安昌縣東南上唐鄉(xiāng)(唐國。又在太原晉陽縣)。

  黎國上黨壺關縣黎亭。

  郇國河東解縣西北郇城。

  鬲國平原鬲縣。

  斟國北??ふ逵磲?。

  斟灌國樂安壽光縣東南灌亭禹後。

  斟尋國北海郡平壽縣東南斟亭禹後。

  過國東南萊掖縣北過鄉(xiāng)。

  戈國宋鄭之間有戈邑。

  逼陽國彭城傅陽縣?云:姓。

  寺阝國任城亢父縣詩亭(寺阝亦作詩)。

  杜國京兆杜縣。

  楊國平陽楊縣。

  豳國新平漆縣東北?城。

  觀國頓丘衛(wèi)縣姒姓。

  黃國汝南弋陽北黃城。

  房國汝南吳房本房子國楚靈王遷房於楚後封吳闔。

  弟夫?。故曰:吳房。

  胡國汝陽縣西北胡城。

  黎國汝南魏郡黎陽縣(或云:東夷國。又《漢書》地理志黎侯國上黨壺關)。

  密須國安定陰密。

  甲父國高平昌邑縣東南甲父亭。

  梁國伯翳之後與秦同祖秦取梁改曰:夏陽。

  今馮翊夏陽是也。

  鍾吾國在東海司吾(《左傳》曰:吾執(zhí)鍾吾子)。

  桐國廬江舒縣西南桐鄉(xiāng)。

  荀國河東荀城(古荀國以下并古國)。

  潞國上黨潞(即潞子國)。

  虢國榮陽河南虢亭。

  程國河南雒陽上程聚(古程國重黎之後伯休甫之國關中。又有程聚文王居程徙都豐故名為上程)。

  鞏國河南鞏縣(即鞏伯國)。

  豕韋國東郡白馬韋鄉(xiāng)(古豕韋氏之國)。

  涂山國九江當涂禹所娶涂山國有禹墟。

  寒國北海郡平壽寒亭寒浞所封。

  令支國遼支令西孤竹城故伯夷國。

  防風國吳興武康。

  奚仲國魯國薛後遷於邳陽。

  彭祖國彭城。

  奄國魯古奄國。

  ◎列國君·錫命

  天子建德昭乎!利用諸侯正封是為述職稽茂勛之允格故殊命之乃錫粵。若厲階斯作得專四履之征外虞以寧始重一卣之錫其或紹休前烈厥政用舉納忠王室多儀克享肇啟公侯之土綽著兵戰(zhàn)之績繇是申之豐報昭其寵數(shù)嘉言淑令藹諸簡冊至於博選盛族欽成姻好茲率厥典恢纂舊服非有私於名器實攸賴其夾輔者爾。

  齊太公周成王時管蔡作亂淮夷叛周乃使召康公召公(?召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是皆太公始受封土地疆境所至也。)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五等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討其罪)繇此得征伐為大國。

  晉文侯周平王錫以?鬯圭瓚(以圭為杓柄謂之圭瓚)作文侯之命(幽王為犬戎所殺平王立而東遷雒邑晉文侯迎逆安定之故錫命焉)王。若曰:父義和(順其功而命之文侯同姓故稱曰:父義和字也。)丕顯文武克慎明德(大明乎!文王武王之道能詳審顯用有德)昭升於上敷聞在下惟時上帝集厥命於文王(言文王圣德明升於天而布聞在下民惟以是故上天集成其王命德流子孫)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言君既圣明亦惟先正官賢臣能左右明事其君所以然)越小大謀猷罔不率從肆先祖懷在位(言文王君圣臣良於小大所謀道德天下無不循從其化故我後世先祖歸在王位)嗚呼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言我小子之遭天大罪過父死國敗祖業(yè)頹隕)殄資澤於下民侵戎我國家純(言周邦喪亂絕其資用惠澤於下民侵兵傷我國其禍甚大)即我御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予則罔克(所以遇禍即我治事之臣無有耆宿壽?俊德在其服位我則材劣無能之致)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嗚呼有績予一人永綏在位(王曰:同姓諸侯在我惟祖惟父列者其惟當憂念我身嗚呼能有成功則我一人長安在王位言恃諸侯)父義和汝克昭乃顯祖(重稱字親之不稱名尊之言汝能明汝顯祖唐叔之道獎之)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於前文人(言汝今始法文武之道矣。當用是道合會繼汝君以善使追孝於前文德之人汝君平王自謂也。繼先祖之志為孝)汝多??我於艱。若汝予嘉(戰(zhàn)功曰:多言汝之功多甚?矣。乃?我於艱難謂救周誅犬戎汝功我所嘉)王曰:父義和其歸視爾師寧爾邦(遣令還晉國其歸視汝眾安汝國內(nèi)上下)用賚爾?鬯一卣(黑黍曰:?釀以鬯草不言圭瓚可知卣中樽也。當以錫命告其始祖故錫鬯)彤弓一彤矢百盧弓一盧矢百(彤赤盧黑也。諸侯有大功賜弓矢然後專征伐彤弓以講德習射藏示子孫)馬四匹(馬供武用四匹曰:乘侯伯之賜無常以功大小為度)父往哉!柔遠能邇惠康小民無荒寧(父往歸國哉!懷柔遠人必以文德能柔遠者必能柔近然後國安安小人之道必以順無荒廢人事而自安)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當簡核汝所自治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則汝顯用有德之功成矣。不言鄙繇近以及遠)。

  韓侯宣王時錫命尹吉甫作韓奕以美之曰:王錫韓侯淑?綏章簟?錯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錫?享?弘淺?蔑?革金厄(淑善也。蛟龍為?綏大綏也。錯衡文衡鏤錫有金鏤其錫也。?享革也。?弘軾中也。淺虎皮淺毛也。?蔑覆式也。厄烏?也。簟?漆簟以為車蔽今之藩也。鉤膺樊纓也。眉上曰:錫刻金飾之今當盧也。?革謂轡以金為小環(huán)往往纏扌益之)。又曰: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韓侯之先祖武王之子也。因時百蠻長是蠻服之百國也。追貊戎狄國也。奄撫也。韓侯先祖有功德者受先王之命封為韓侯為侯伯其州界外接蠻服因得使時節(jié)百蠻貢獻之往來後君微弱用失其業(yè)今王以韓侯先祖之事如是而韓侯賢故於入覲使復其先祖之舊職錫之蠻服追貊之戎狄令撫柔其所受王畿北面之國因以其先祖侯伯之事盡予之皆美其為人子孫能興復先祖之舊功)。

  楚成王惲即位布德施忠結舊好於諸侯周惠王五年使人獻天子天子錫胙曰:鎮(zhèn)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齊桓公惠王十年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召伯廖王卿士賜命為侯伯王欽。若等曰:齊侯桓公也。)。

  襄王元年桓公葵丘之會天子使宰孔致胙於桓公(宰孔宰周公也。)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文武使孔致胙。且有後命曰:以爾自卑勞謂爾伯舅無下拜(天子稱王官之伯異姓曰:伯舅無下拜無下堂拜賜也。)桓公召《管子》而謀《管子》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腹珣殖鲆娍驮唬禾焱贿`顏咫尺(違遠顏眉目之間八寸曰:咫)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爾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為天子羞遂下拜升受命賞服大輅龍旗九旒渠門赤?(大輅諸侯朝服之車謂金輅鉤樊纓九就龍旗九旒也。渠門亦?名建為軍門。若今牙門赤旗大?)諸侯稱順焉。

  晉惠公襄王二年王使召武公內(nèi)史過賜晉侯命(召武公周卿士內(nèi)史過周大夫諸侯即位天子賜之命圭為瑞王欽。若等曰:魯僖公十一年也。晉侯晉惠也。)文公襄王二十年獻楚俘於王駟介百乘徒兵千(駟介四馬被甲徒兵步卒)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傅相也。以周平王享晉文侯仇之禮享晉侯)己酉王享禮命晉侯宥(既饗。又命晉侯助以束帛以將厚意)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以策書命晉侯為伯也?!吨芏Y》九命作伯尹氏王子虎皆王卿士也。叔興父大夫也。三官命之以寵晉)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大輅金輅戎輅戎車二輅各有服)彤弓一彤矢百?弓一?矢千(彤赤弓?黑弓弓一矢百則矢千弓十矣。諸侯賜弓矢然後專征伐)?鬯一卣(?黑黍鬯香酒所以降神卣器名)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逖遠也。有惡於王者糾而遠之)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稽首首至地丕大也。休美也。)受策以出。

  魯文公襄王二十六年公即位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毛國伯爵諸侯為王卿士者)。

  成公八年秋簡王三年也。天子使召伯來錫公命(諸侯即位天子賜以命圭與之合瑞八年乃來緩也。天子天王王者之通稱)。

  齊靈公靈王十三年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將昏於齊故也。定公劉夏位賤以能而使之傳稱謚舉其終)曰:昔伯舅太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guī)煴Hf民世胙太師以表東海(胙報也。表顯也。謂顯封東海以報太師之功)王室之不壞繄?袱琌賴(繄發(fā)聲)今余命汝環(huán)(環(huán)齊靈公名)茲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忝乃舊敬之哉!無廢朕命(纂繼也。因昏而加褒顯也。傳言王室不能命有功)。

  越王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

  秦孝公十九年顯王二十六年也。天子致胙諸侯畢賀。

  ◎列國君部·奉先

  夫祀者國之大事孝者人之本與邦君敦行史冊垂美譬諸善政尤為盛烈奉先之誠不匱昭享之義有敘惟馨之薦豐而。且潔非有諂也。致美之服章而有量不圖奢也。然後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魯隱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宮初獻六羽(成仲子之宮安其主而祭之惠公以仲子手文而娶之欲以為夫人諸侯無二嫡蓋隱公成父之志為別立宮也。公問羽數(shù)故書羽婦人無謚因姓以名宮)初仲子宮成將萬焉(萬舞也。)公問羽數(shù)於眾仲(問執(zhí)羽人數(shù))對曰:天子用八(八八六十四人)諸侯用六(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四(四四十六人)士二(二二四人士有功賜用樂)夫舞所以節(jié)八音而行八風(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八風八方之風也。以八音之氣播八方之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節(jié)其制而敘其情)故自八以下(惟天子得盡物數(shù)故以八為列諸侯則不敢用八)公從之,於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魯惟文王周公廟得用八而他公遂因僭而用之今隱公特因此婦人之廟詳問眾仲因明大典故言始用六佾)桓公八年五月丁丑蒸。

  十四年八月壬申御廩災(御廩藏公所親耕以奉粢盛之倉也。天火曰:災)乙亥嘗(既戒日致齋御廩雖災茍不害嘉?則祭不應廢故書以示法)。

  僖公八年七月?於太廟用致夫人(?三年大祭之名太廟周公之廟致者致新主於廟而列之昭穆夫人姜氏預弒薨於寢僖公疑其禮歷三?今果行之)公能復周公之宇(宇居也。)故魯頌?宮有亻血實實枚枚(?閉也。先妣姜?原之廟孟仲子曰:是?宮也。亻血清凈也。實實廣大也。枚枚礱密也。一云:?神也。姜?原神所依故廟曰:神宮)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懈享祀不忒(周公之孫莊公之子謂僖公也。耳耳然至盛也。交龍為?承祀謂視祭祀也。四馬故六轡春秋猶言四時忒變)。

  二十四年二月晉公子(公文)入于晉丁未朝于武宮(文公文公之祖武公廟)文公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主者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三年喪終則遷入於廟傳云:過葬十月而作主書其不時)。

  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於太廟公子遂卒於垂(齊地名)壬午猶繹萬入去?(繹明日。又祭萬舞名?管也。猶可止之辭魯人知卿佐之喪不宜作樂而不廢繹故萬舞去?)。

  成公三年二月甲子新宮災三日哭(宣公新神主入廟故謂之新宮書三日哭善得禮宗廟親之神靈所憑居而遇災故哀而哭之)十八年晉悼公立正月辛巳朝武宮(武宮曲沃始命君)。

  襄公十六年晉平公即位?于曲沃(悼公既葬平公改服曲沃晉祖廟?冬祭也。諸侯五月而葬作主然後?嘗於廟今晉逾月葬作主而?祭傳言晉將有盟會故速葬)昭公元年十二月晉?(?冬祭也。)。

  十五年二月癸酉?於武宮(魯武公廟成公立六年復立之)叔弓涖事?入而卒去樂卒事禮也。(大臣卒故為之去樂)。

  定公八年冬從祀先公(從順也。先公閔公僖公將正二公之位次所順非一親盡故通言先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