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官部·公忠
士君子策名委質(zhì)有死無貳公忠之義諒在茲矣。乃有典司邦憲表式朝右厲冰霜之志執(zhí)金石之心正色不回讜言無隱竭誠於顛越之際獻規(guī)於疑貳之始或明辨其飛語或申雪其冤訟以至逢危殞命抱義立節(jié)千古之下莫不仰其清風而思見其人者也。後漢種?順帝時為侍御史監(jiān)護太子承光宮中常侍高梵受敕迎太子不赍詔書以衣車載太子欲出太子傅高褒不知所以力不能止開門臨去?至橫劍當車曰:御史受詔監(jiān)護太子太子國之儲副人命所系常侍來無一尺詔書安知非挾奸邪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梵不敢爭。
楊眾以謁者仆射從獻帝入關(guān)累遷御史中丞及帝東遷夜走度河眾率諸官屬步從至太陽拜侍中(太陽縣屬河東郡)建安二年追前功封{艸務(wù)}亭侯。
晉劉暾為司隸校尉時惠帝立羊玄之女為皇后成都王以討玄之為名廢后為庶人處金墉城大駕幸長安留臺復后位永興初河間王?矯詔遣尚書田淑敕留臺賜后死詔書累至暾與尚書仆射荀藩河南尹周馥馳上奏曰:奉被手詔伏讀惶悴臣按古今書籍亡國破家毀喪宗礻方皆由犯眾違人之所致也。陛下遷幸舊京廓然眾庶悠悠罔所依倚家有?踵之心人想鑾輿之聲思望大德釋兵歸農(nóng)而兵纏不解處處互起,豈非善者不至人情猜隔故邪今上官已犯闕稱兵焚燒宮省百姓諠駭宜鎮(zhèn)之以靜而大使卒至赫然執(zhí)藥當詣金墉內(nèi)外震動謂非圣意羊庶人門戶殘破廢放空宮門禁峻密。若絕天地無緣得與奸人構(gòu)亂眾無愚智皆謂不然刑書猥至罪不值辜人心一憤易致興動夫殺一人而天下喜悅者宗廟社礻?之福也。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臣懼兇豎承間妄生變故臣忝司京輦觀察眾心實已深憂宜當含忍不勝所見謹密啟聞愿陛下更深與太宰參詳勿令遠近疑惑取謗天下?見表大怒乃遣陳顏呂郎東收暾暾奔青州后遂得免帝還洛迎后復位初羊后反宮遣使謝暾曰:賴劉司隸忠誠之志得有今日。
唐蘇?向垂拱初為監(jiān)察御史則天使?向按韓魯諸王獄?向奏據(jù)狀無徵則天召見詰問?向執(zhí)奏不回則天不悅曰:卿大雅之士當即有驅(qū)使此獄不假卿也。遂令?向於河西監(jiān)軍神龍中?向為右御史大夫會節(jié)愍太子敗詔?向窮其黨與時睿宗在洛為得罪者所引?向因辨析事狀密奏以保明之中宗意解因是多所原免擢?向為戶部尚書。
蕭志忠為御史中丞中宗神龍三年自節(jié)愍太子舉兵誅武三思之後安樂公主及兵部尚書宗楚客兄弟侍御史冉祖雍紀處訥共誣構(gòu)安國相王及鎮(zhèn)國太平公主主與太子連謀舉兵請收制獄因此欲加兇忍帝召志忠令鞫其狀志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容一弟一妹忍受人羅織竊念宗社存亡實在於此臣雖至愚竊為陛下不取?!稘h書》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愿陛下詳察此言初則天皇后欲立相王相王累日不食請迎陛下固讓之誠天下傅說足明冉祖雍所奏咸是構(gòu)虛帝既與相王公主素相友愛深納志忠之言志忠自此。又彌加保護由是公主獲安。
盧奕為御史中丞留臺東都天寶十四載安祿山犯東都與留守李忄登誓無避死人吏奔散奕在臺獨居為賊所執(zhí)與忄登同見害。
趙涓永泰初為監(jiān)察御史時禁中失火焚屋室數(shù)十間火發(fā)處與東宮稍近代宗深疑之涓為巡使俾令即訊涓周歷壖囿按據(jù)跡狀乃上直中官遺火所致也。推鞫明審頗盡事情既奏代宗稱賞焉德宗時在東官常感涓之究理詳細及剌衢州年考既深。又與觀察使韓?不相得?奏免涓官德宗見其名謂宰相曰:,豈非永泰初御史趙涓乎!對曰:然即日拜尚書左丞。
齊映興元初為御史中丞從德宗幸梁州每遇險映常執(zhí)轡會帝馬驚跳奔甚帝懼傷映令舍轡映堅執(zhí)久之乃止帝問故對曰:馬奔?是不過傷臣如舍之或犯清塵雖臣萬死何以塞責帝嘉嘆無已。
孔緯為太子少傅時沙陀逼京師昭宗幸鳳翔?帥朱玫引兵來迎駕田令孜挾帝幸山南時中夜出幸百官不及扈從而隨駕者黃門衛(wèi)士數(shù)百人而已帝駐寶雞候館詔授緯御史大夫時遣中使傳詔令緯率百寮赴行在時京師急變從駕官屬至??(上張流切下音窒)并為亂兵所剽(匹妙切)資裝殆盡緯承令見宰相論事蕭遘以田令孜在帝左右音心不欲行辭疾不見緯緯遣臺吏促百官上路皆以袍笏不具為辭緯無如之何乃召三院御史謂之曰:吾輩世荷國恩身居憲秩雖六?(音飛)奔迫而咫尺天顏累詔追徵皆無承稟非臣子之義凡布衣交舊緩急猶相救恤況在君親策名委質(zhì)安可背耶言竟泣下三院曰:人,豈不懷但??剽剝之馀丐食不給今。若首涂聊營一日之費俟信宿繼行可也。緯拂衣而起曰:吾妻危疾旦不保夕丈夫豈以妻子之故忽君父之急耶公輩善自為謨吾行決矣。即日見李昌符告曰:主上再有詔命令促百寮前進觀群公之意未有發(fā)期仆忝憲闈不宜居後道涂多梗明公幸假五十騎送至陳倉昌符嘉之謂緯曰:路無頓遞裹糧辦耶乃送錢五十緡令騎士援緯達散關(guān)緯知朱玫必蓄異志奏曰:關(guān)城小邑不足以駐六師請速幸梁州翌日車駕離陳倉才入關(guān)而?岐之兵圍寶雞攻散關(guān)微緯之言幾危矣。
◎憲官部·引薦
《詩》曰:蒸我髦士蓋美其得賢?!秱鳌吩唬号e爾所知誠廣其薦善況夫總司彝憲糾正庶工固宜念則哲之明先舉類音飛之義審擇儒雅博衍雋良薦於朝廷縻以組綬其或忠讜之士邪佞所仇文致厥辜淪?舀非辟而能表薦其行請宥其刑皆所以為國愛材進人以道劉楚之詩斯作沉僚之嘆罔興豈止致位於臺槐受寵於龜紫固可以紀其勞懿為南司之表式焉。
漢張湯為御史大夫尹齊以刀筆吏稍遷至御史事湯湯數(shù)稱薦以為廉武帝使督盜賊。又以倪寬為掾舉侍御史擢大中大夫。
蕭望之為御史大夫除薛廣德為屬數(shù)與論議器之薦廣德經(jīng)行宜充本朝為博士論石渠。
繁延壽為御史大夫(即李延壽也。一姓繁音蒲河切)聞谷永有茂材除補屬舉為太常丞。
貢禹為御史大夫瑯邪諸葛豐以明經(jīng)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禹除為屬舉侍御史。
後漢杜林為侍御史林先與鄭興同寓隴右乃薦之曰:竊見河南鄭興執(zhí)義堅固敦悅詩書好古博物見疑不惑有公孫僑觀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職機密昔張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詩人悅喜惟陛下留聽少察以助萬分乃徵為太中大夫。
樊準為御史中丞時龐參坐法輸作。若盧準上疏薦參曰:臣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昔孝文皇帝悟馮唐之言而赦魏尚之罪使為邊守匈奴不敢南向夫以一臣之身折方面之難者選用得也。臣伏見故左校令河南龐參勇謀不測卓爾奇?zhèn)ジ卟盼渎杂形荷兄L前坐微法輸作經(jīng)時今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以為如參之人宜在行伍惟明詔采前世之舉觀魏尚之功免赦參刑以為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鄧太后納其言即擢參於徒中召拜謁者使西督三輔諸軍屯。
應(yīng)奉為司隸校尉時河南尹李膺奏按羊元群贓罪元群賂宦豎膺反坐輸作左校初膺與廷尉馮緄大司農(nóng)劉?等共同心志糾罰奸倖緄?時亦得罪輸作奉上疏理膺等曰:昔秦人觀寶於楚昭奚恤蒞以群賢梁惠王瑋其?乘之珠齊威王答以四臣夫忠賢武將國之心膂切見左校施刑徒前廷尉馮緄大司農(nóng)劉?河南尹李膺等執(zhí)法不撓誅舉邪臣糾之以法眾庶稱宜季孫行父親逆君命逐出莒仆於舜之功二十之一今膺等投身強御畢力致罪陛下既不聽察而猥受譛訴遂令忠臣同愆元惡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邇觀聽為之嘆息夫立政之要紀功忘失是以武帝舍安國於徒中宣帝徵張敞於亡命緄前討蠻荊均吉甫之功?數(shù)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jié)膺著威幽并遺愛度遼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易稱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乞原膺等以備不虞書奏乃悉免其刑。
後魏元匡為御史中尉高選御史高道穆奏記於匡匡大喜曰:吾久知其人?欲召之遂引為御史。又以內(nèi)行長山偉兼侍御史入臺五日便遇正會偉司神武門其妻從叔為羽林隊主撾直長於殿門偉即劾奏匡善之俄然奏正李彪為御史中尉以尚書主客郎酈道元秉法清勤引為治書侍郎。
高道穆為御史中尉選用御史皆當世名輩李希宗李繪陽休之陽斐封君義邢子明蘇淑宋世良等三十人。
北齊崔暹東魏孝靜武定初遷御史中尉選畢義?盧潛宋欽道李?崔瞻杜蕤嵇曄麗伯偉崔子武李廣皆為御史世稱其知人。
唐張循憲為侍御史長安中為河東采訪使薦蒲州人張嘉貞材堪憲官請以己秋官授之則天召見垂簾與之言嘉貞奏曰:以臣草萊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霧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
張廷?為監(jiān)察御史李邕少知名長安初廷?薦邕詞高行直堪為諫諍之官由是召拜左拾遺。
李棲筠為御史大夫時河中少尹嚴郢召至京師元載言郢於代宗帝已疏忌載拒而不納是時帝委腹心於棲筠亦嘗薦延之帝曰:郢方為元載所厚寧可信乎!棲筠曰:如郢材力陛下不自采拔豈使為奸人用乎!即日擢授河南尹兼御史中丞水陸運使。
崔寧為御史大夫?qū)幰詾檫x擇御史當出大夫不謀及宰相乃奏請以李衡于結(jié)等數(shù)人為御史楊炎大怒其狀遂寢。
常貞伯為御史中丞德宗貞元初袁滋為鄂岳從事部有邑長下吏誣以盜金滋察其冤竟出之貞伯聞之薦為侍御史。
高郢為御史大夫時右拾遺翰林學士李建罷職降詹事府司直郢表授殿中侍御史。
裴度為御史中丞奏崔從為侍御史知雜及度作相。又奏從自代為中丞從所取御史必先知其重貞退者時論嘉之。
李夷簡為御史中丞櫟陽尉徐晦本楊憑所薦及憑得罪貶官臨賀縣尉親交無敢祖送獨晦至藍田與憑言別時故相權(quán)德輿與憑交分最深知晦之行因謂晦曰:今日送臨賀誠為厚矣。無乃反為累乎!晦曰:自布衣沐楊公之知不一送他日相公為奸邪所譛焉可不送相公乎!德輿大慚因稱之於人不數(shù)日夷簡請為監(jiān)察晦至官之日白夷簡曰:晦不由公門公何所取信而見獎拔於千萬人中哉!答曰:君送楊臨賀寧肯負國乎!由是名益振。
韋有翼為御史中丞奏職方員外郎鄭處誨兼侍御史知權(quán)制曰:御史中丞有翼上言曰:御史府其屬三十八例以中臺郎一人稽參其事以重風憲如處誨族親胄貴能博文論義理無不講求朝廷典章飽於聞見乞為副貳以佐紀綱以爾處誨當居內(nèi)廷草具密旨自以疾去于今惜之俞其言如我得有翼為爾之知己予為有翼之德鄰上下交舉,豈有私受勉修職業(yè)所報非一。
後唐蕭頃為御史中丞請孔邈為御史。
◎憲官部·褒賞
夫處風憲之地當糾繩之任綱紀所屬委賴尤重而能方嚴以自律勁直而不撓彈擊違繆無所畏避摧伏豪橫未嘗寬假侃侃而正色蹇蹇而匪躬善守厥官不懈于位繇是摧懋賞之典和異數(shù)之寵申之以賜予賁之以來章形於詔獎接以體貌敦勸以聳其氣慰勉以成其名故首公之臣立志之士莫不感激以思自效摩厲以期稱職然後知信賞之為勸非可以忽已。
漢諸葛豐元帝時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帝嘉其節(jié)加豐秩光祿大夫。
後漢宣秉字巨公為侍中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上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并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秉遷司隸校尉秉性節(jié)約常服布被蔬食瓦器帝常幸其府舍見而嘆曰:楚國二龔不如?陽宣巨公即賜布帛帳帷什物杜詩建武初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暴橫民間百姓遑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戟。
鮑永建武十一年為司隸校尉以事劾帝叔父趙王良大不敬朝廷肅然乃辟扶風鮑恢為都官從事恢抗直不避強御帝常曰: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
鮑昱永子中元元年昱拜司隸校尉詔昱詣尚書使封胡降檄(。若今之露布也。)光武遣小黃門問昱有所怪不對曰:臣聞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當司徒露布(漢官儀曰:群臣上書公卿校尉諸將不言姓凡制書皆璽封尚書令重封唯赦贖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怪使司隸下書而著姓也。帝報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復為司隸也。
馬嚴拜御史中丞賜冠幘衣服車馬。
晉李?武帝時為司隸校尉劾中山王睦等各占官三更稻田詔曰:易稱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今?亢志在公當官而行可謂邦之司直者矣。光武有云:貴戚。且斂手以避二鮑豈其然乎!其申劾群寮各慎所司寬宥之恩不可數(shù)遇也。?為二代司隸朝野稱之。
傅咸以議郎長兼司隸校尉咸前後固辭辭旨懇切武帝不聽敕使者逼就拜咸復送還印綬公車不通催使攝職咸以身無兄弟喪祭無主重自陳乞遂不見聽於官舍設(shè)靈坐朔望奉祭元康四年卒官時詔贈司隸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二十萬謚曰:貞劉暾為左丞兼御史中丞奏免尚書仆射東安公繇等十馀人朝廷嘉之遂即真。
熊遠為御史中丞中宗每嘆其公忠謂遠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剛忠亮至勁可謂王臣。
宋孔琳之為御史中丞劾奏徐羨之自是百僚震肅莫敢犯禁高祖甚嘉之行經(jīng)蘭臺親加臨幸。
蕭惠開為御史中丞百僚畏憚之入為侍中孝武詔曰:惠開前任憲司奉法直繩不阿權(quán)戚朕甚嘉之可更授御史中丞。
梁江淹在齊為御史中丞多所奏劾內(nèi)外肅然明帝謂淹曰:宋世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張緬為御史中丞居憲司推繩無所顧望號為勁直高祖乃遣畫工圖其形於臺省以厲當官。
陳袁憲為御史中丞領(lǐng)羽林監(jiān)常陪宴承香閣賓退之後宣帝留憲與衛(wèi)尉樊俊徙席山亭談宴終日帝目憲而謂俊曰:袁家故為有人其見重如此。
後魏李彪為御史中尉多所劾糾豪右屏氣高祖常呼彪為李生,於是從容謂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猶漢之有汲黯。
高道悅為治書侍御史正色當官不憚強御奏舉任城王澄等免官高祖詔褒美之。
元正為御史中尉嚴於彈糾始彈于忠次彈高聰?shù)让夤凫`太后并不許以違其糾惡之心。又慮其辭解欲獎安之進號安南將軍。
高恭之字道穆為御史中尉莊帝娣壽陽公主行犯清路執(zhí)赤捧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捧破其車公主泣以訴帝帝謂主曰:高中尉清直之人彼所行者公事,豈可以私恨責之耶道穆後見帝帝曰:一日家娣行路相犯極以為愧道穆免冠謝帝曰:朕以愧卿卿反謝朕。
北齊崔暹仕魏為御史中尉神武如京師群官迎於紫陌神武帝握暹手而勞之曰:往前朝廷豈無法官而天下貪婪莫肯糾劾中尉盡心為國不避豪強遂使遠近肅清群公奉法沖鋒?舀陣代有其人當官正色今始見之今榮華富貴直是中尉自取高歡父子無以相報賜暹良馬使騎之以從。且行。且語暹下拜馬驚走神武為擁之而綬轡魏帝宴於華林園謂神武曰:自頃朝貴牧守令長所在百司多有貪暴侵削下人朝廷之中有用心公平直言彈劾不避親戚者王可勸酒神武降?皆跪而言曰:唯御史中尉崔暹一人謹奉明旨敢以酒勸并臣所射賜物千段乞回賜之帝曰:崔中尉為法導俗齊整暹謝曰:此自陛下風化所加大將軍臣澄勸獎之力文襄退謂暹曰:我尚畏羨何況馀人神武將還晉陽。又以所乘馬加采物賜暹由是威名日盛內(nèi)外澄神武長子文襄也。莫不畏服。
隋柳?開皇中為治書侍御史當朝正色甚為百僚之所敬憚文帝嘉其悻直謂?曰:大丈夫當立名於世無容悅而已賜錢十萬米百石後以忤免未幾復令視事因謂?曰:無改爾心以其家貧敕有司為之筑宅因曰:柳?正直士國之寶也。其見重如此。
游元大業(yè)中為侍御史遼東之役宇文述等九軍敗元案獄數(shù)其罪仍以狀劾之帝嘉其公正賜朝服一襲。
唐杜淹為御史大夫太宗幸其第視疾。
張行成為殿中侍御史糾劾不避權(quán)戚太宗以為能謂房玄齡曰: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舉之無先容也。
崔隱甫開元中為御史大夫群寮側(cè)息玄宗嘗謂曰:卿為大夫深副朕所委。
李勉至德初從至靈武拜監(jiān)察御史劾勛臣管崇嗣失禮肅宗特原之嘆曰:吾有李勉始知朝廷尊矣。盧坦為御史中丞元和三年舉奏前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柳晟前浙東觀察使閻濟美違敕貢獻肅宗召坦對褒慰久之。
裴度為御史中丞時吳元濟盜兵柄求襲父任憲宗徵師伐叛詔度巡營壘勞士卒度計其險易密陳攻取之策帝深然之遷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王播為御史中丞入閣候宰相出方隨之異常例也。後唐許光義明宗天成四年除御史中丞光義謝賜絹五十疋銀器一事。
劉贊為御史中丞長興二年十二月詔曰:國祚中興皇綱再整合頒公事偏委群臣先敕抄錄六典法書分為二百四十卷從朝至夕自夏徂冬御史臺官員等或同切催驅(qū)或遞??弊x校前王之舊制布當代之明規(guī)宜有獎酬以勵勤恪御史中丞劉贊近別除官今加偕爵宜從別敕處分呂琦姚遐致宜加朝散大夫仍賜柱國勛于遼李壽并朝散大夫徐禹卿張可復王曉并賜緋魚袋。
士君子策名委質(zhì)有死無貳公忠之義諒在茲矣。乃有典司邦憲表式朝右厲冰霜之志執(zhí)金石之心正色不回讜言無隱竭誠於顛越之際獻規(guī)於疑貳之始或明辨其飛語或申雪其冤訟以至逢危殞命抱義立節(jié)千古之下莫不仰其清風而思見其人者也。後漢種?順帝時為侍御史監(jiān)護太子承光宮中常侍高梵受敕迎太子不赍詔書以衣車載太子欲出太子傅高褒不知所以力不能止開門臨去?至橫劍當車曰:御史受詔監(jiān)護太子太子國之儲副人命所系常侍來無一尺詔書安知非挾奸邪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梵不敢爭。
楊眾以謁者仆射從獻帝入關(guān)累遷御史中丞及帝東遷夜走度河眾率諸官屬步從至太陽拜侍中(太陽縣屬河東郡)建安二年追前功封{艸務(wù)}亭侯。
晉劉暾為司隸校尉時惠帝立羊玄之女為皇后成都王以討玄之為名廢后為庶人處金墉城大駕幸長安留臺復后位永興初河間王?矯詔遣尚書田淑敕留臺賜后死詔書累至暾與尚書仆射荀藩河南尹周馥馳上奏曰:奉被手詔伏讀惶悴臣按古今書籍亡國破家毀喪宗礻方皆由犯眾違人之所致也。陛下遷幸舊京廓然眾庶悠悠罔所依倚家有?踵之心人想鑾輿之聲思望大德釋兵歸農(nóng)而兵纏不解處處互起,豈非善者不至人情猜隔故邪今上官已犯闕稱兵焚燒宮省百姓諠駭宜鎮(zhèn)之以靜而大使卒至赫然執(zhí)藥當詣金墉內(nèi)外震動謂非圣意羊庶人門戶殘破廢放空宮門禁峻密。若絕天地無緣得與奸人構(gòu)亂眾無愚智皆謂不然刑書猥至罪不值辜人心一憤易致興動夫殺一人而天下喜悅者宗廟社礻?之福也。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臣懼兇豎承間妄生變故臣忝司京輦觀察眾心實已深憂宜當含忍不勝所見謹密啟聞愿陛下更深與太宰參詳勿令遠近疑惑取謗天下?見表大怒乃遣陳顏呂郎東收暾暾奔青州后遂得免帝還洛迎后復位初羊后反宮遣使謝暾曰:賴劉司隸忠誠之志得有今日。
唐蘇?向垂拱初為監(jiān)察御史則天使?向按韓魯諸王獄?向奏據(jù)狀無徵則天召見詰問?向執(zhí)奏不回則天不悅曰:卿大雅之士當即有驅(qū)使此獄不假卿也。遂令?向於河西監(jiān)軍神龍中?向為右御史大夫會節(jié)愍太子敗詔?向窮其黨與時睿宗在洛為得罪者所引?向因辨析事狀密奏以保明之中宗意解因是多所原免擢?向為戶部尚書。
蕭志忠為御史中丞中宗神龍三年自節(jié)愍太子舉兵誅武三思之後安樂公主及兵部尚書宗楚客兄弟侍御史冉祖雍紀處訥共誣構(gòu)安國相王及鎮(zhèn)國太平公主主與太子連謀舉兵請收制獄因此欲加兇忍帝召志忠令鞫其狀志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容一弟一妹忍受人羅織竊念宗社存亡實在於此臣雖至愚竊為陛下不取?!稘h書》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愿陛下詳察此言初則天皇后欲立相王相王累日不食請迎陛下固讓之誠天下傅說足明冉祖雍所奏咸是構(gòu)虛帝既與相王公主素相友愛深納志忠之言志忠自此。又彌加保護由是公主獲安。
盧奕為御史中丞留臺東都天寶十四載安祿山犯東都與留守李忄登誓無避死人吏奔散奕在臺獨居為賊所執(zhí)與忄登同見害。
趙涓永泰初為監(jiān)察御史時禁中失火焚屋室數(shù)十間火發(fā)處與東宮稍近代宗深疑之涓為巡使俾令即訊涓周歷壖囿按據(jù)跡狀乃上直中官遺火所致也。推鞫明審頗盡事情既奏代宗稱賞焉德宗時在東官常感涓之究理詳細及剌衢州年考既深。又與觀察使韓?不相得?奏免涓官德宗見其名謂宰相曰:,豈非永泰初御史趙涓乎!對曰:然即日拜尚書左丞。
齊映興元初為御史中丞從德宗幸梁州每遇險映常執(zhí)轡會帝馬驚跳奔甚帝懼傷映令舍轡映堅執(zhí)久之乃止帝問故對曰:馬奔?是不過傷臣如舍之或犯清塵雖臣萬死何以塞責帝嘉嘆無已。
孔緯為太子少傅時沙陀逼京師昭宗幸鳳翔?帥朱玫引兵來迎駕田令孜挾帝幸山南時中夜出幸百官不及扈從而隨駕者黃門衛(wèi)士數(shù)百人而已帝駐寶雞候館詔授緯御史大夫時遣中使傳詔令緯率百寮赴行在時京師急變從駕官屬至??(上張流切下音窒)并為亂兵所剽(匹妙切)資裝殆盡緯承令見宰相論事蕭遘以田令孜在帝左右音心不欲行辭疾不見緯緯遣臺吏促百官上路皆以袍笏不具為辭緯無如之何乃召三院御史謂之曰:吾輩世荷國恩身居憲秩雖六?(音飛)奔迫而咫尺天顏累詔追徵皆無承稟非臣子之義凡布衣交舊緩急猶相救恤況在君親策名委質(zhì)安可背耶言竟泣下三院曰:人,豈不懷但??剽剝之馀丐食不給今。若首涂聊營一日之費俟信宿繼行可也。緯拂衣而起曰:吾妻危疾旦不保夕丈夫豈以妻子之故忽君父之急耶公輩善自為謨吾行決矣。即日見李昌符告曰:主上再有詔命令促百寮前進觀群公之意未有發(fā)期仆忝憲闈不宜居後道涂多梗明公幸假五十騎送至陳倉昌符嘉之謂緯曰:路無頓遞裹糧辦耶乃送錢五十緡令騎士援緯達散關(guān)緯知朱玫必蓄異志奏曰:關(guān)城小邑不足以駐六師請速幸梁州翌日車駕離陳倉才入關(guān)而?岐之兵圍寶雞攻散關(guān)微緯之言幾危矣。
◎憲官部·引薦
《詩》曰:蒸我髦士蓋美其得賢?!秱鳌吩唬号e爾所知誠廣其薦善況夫總司彝憲糾正庶工固宜念則哲之明先舉類音飛之義審擇儒雅博衍雋良薦於朝廷縻以組綬其或忠讜之士邪佞所仇文致厥辜淪?舀非辟而能表薦其行請宥其刑皆所以為國愛材進人以道劉楚之詩斯作沉僚之嘆罔興豈止致位於臺槐受寵於龜紫固可以紀其勞懿為南司之表式焉。
漢張湯為御史大夫尹齊以刀筆吏稍遷至御史事湯湯數(shù)稱薦以為廉武帝使督盜賊。又以倪寬為掾舉侍御史擢大中大夫。
蕭望之為御史大夫除薛廣德為屬數(shù)與論議器之薦廣德經(jīng)行宜充本朝為博士論石渠。
繁延壽為御史大夫(即李延壽也。一姓繁音蒲河切)聞谷永有茂材除補屬舉為太常丞。
貢禹為御史大夫瑯邪諸葛豐以明經(jīng)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禹除為屬舉侍御史。
後漢杜林為侍御史林先與鄭興同寓隴右乃薦之曰:竊見河南鄭興執(zhí)義堅固敦悅詩書好古博物見疑不惑有公孫僑觀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職機密昔張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詩人悅喜惟陛下留聽少察以助萬分乃徵為太中大夫。
樊準為御史中丞時龐參坐法輸作。若盧準上疏薦參曰:臣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昔孝文皇帝悟馮唐之言而赦魏尚之罪使為邊守匈奴不敢南向夫以一臣之身折方面之難者選用得也。臣伏見故左校令河南龐參勇謀不測卓爾奇?zhèn)ジ卟盼渎杂形荷兄L前坐微法輸作經(jīng)時今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以為如參之人宜在行伍惟明詔采前世之舉觀魏尚之功免赦參刑以為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鄧太后納其言即擢參於徒中召拜謁者使西督三輔諸軍屯。
應(yīng)奉為司隸校尉時河南尹李膺奏按羊元群贓罪元群賂宦豎膺反坐輸作左校初膺與廷尉馮緄大司農(nóng)劉?等共同心志糾罰奸倖緄?時亦得罪輸作奉上疏理膺等曰:昔秦人觀寶於楚昭奚恤蒞以群賢梁惠王瑋其?乘之珠齊威王答以四臣夫忠賢武將國之心膂切見左校施刑徒前廷尉馮緄大司農(nóng)劉?河南尹李膺等執(zhí)法不撓誅舉邪臣糾之以法眾庶稱宜季孫行父親逆君命逐出莒仆於舜之功二十之一今膺等投身強御畢力致罪陛下既不聽察而猥受譛訴遂令忠臣同愆元惡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邇觀聽為之嘆息夫立政之要紀功忘失是以武帝舍安國於徒中宣帝徵張敞於亡命緄前討蠻荊均吉甫之功?數(shù)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jié)膺著威幽并遺愛度遼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易稱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乞原膺等以備不虞書奏乃悉免其刑。
後魏元匡為御史中尉高選御史高道穆奏記於匡匡大喜曰:吾久知其人?欲召之遂引為御史。又以內(nèi)行長山偉兼侍御史入臺五日便遇正會偉司神武門其妻從叔為羽林隊主撾直長於殿門偉即劾奏匡善之俄然奏正李彪為御史中尉以尚書主客郎酈道元秉法清勤引為治書侍郎。
高道穆為御史中尉選用御史皆當世名輩李希宗李繪陽休之陽斐封君義邢子明蘇淑宋世良等三十人。
北齊崔暹東魏孝靜武定初遷御史中尉選畢義?盧潛宋欽道李?崔瞻杜蕤嵇曄麗伯偉崔子武李廣皆為御史世稱其知人。
唐張循憲為侍御史長安中為河東采訪使薦蒲州人張嘉貞材堪憲官請以己秋官授之則天召見垂簾與之言嘉貞奏曰:以臣草萊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霧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
張廷?為監(jiān)察御史李邕少知名長安初廷?薦邕詞高行直堪為諫諍之官由是召拜左拾遺。
李棲筠為御史大夫時河中少尹嚴郢召至京師元載言郢於代宗帝已疏忌載拒而不納是時帝委腹心於棲筠亦嘗薦延之帝曰:郢方為元載所厚寧可信乎!棲筠曰:如郢材力陛下不自采拔豈使為奸人用乎!即日擢授河南尹兼御史中丞水陸運使。
崔寧為御史大夫?qū)幰詾檫x擇御史當出大夫不謀及宰相乃奏請以李衡于結(jié)等數(shù)人為御史楊炎大怒其狀遂寢。
常貞伯為御史中丞德宗貞元初袁滋為鄂岳從事部有邑長下吏誣以盜金滋察其冤竟出之貞伯聞之薦為侍御史。
高郢為御史大夫時右拾遺翰林學士李建罷職降詹事府司直郢表授殿中侍御史。
裴度為御史中丞奏崔從為侍御史知雜及度作相。又奏從自代為中丞從所取御史必先知其重貞退者時論嘉之。
李夷簡為御史中丞櫟陽尉徐晦本楊憑所薦及憑得罪貶官臨賀縣尉親交無敢祖送獨晦至藍田與憑言別時故相權(quán)德輿與憑交分最深知晦之行因謂晦曰:今日送臨賀誠為厚矣。無乃反為累乎!晦曰:自布衣沐楊公之知不一送他日相公為奸邪所譛焉可不送相公乎!德輿大慚因稱之於人不數(shù)日夷簡請為監(jiān)察晦至官之日白夷簡曰:晦不由公門公何所取信而見獎拔於千萬人中哉!答曰:君送楊臨賀寧肯負國乎!由是名益振。
韋有翼為御史中丞奏職方員外郎鄭處誨兼侍御史知權(quán)制曰:御史中丞有翼上言曰:御史府其屬三十八例以中臺郎一人稽參其事以重風憲如處誨族親胄貴能博文論義理無不講求朝廷典章飽於聞見乞為副貳以佐紀綱以爾處誨當居內(nèi)廷草具密旨自以疾去于今惜之俞其言如我得有翼為爾之知己予為有翼之德鄰上下交舉,豈有私受勉修職業(yè)所報非一。
後唐蕭頃為御史中丞請孔邈為御史。
◎憲官部·褒賞
夫處風憲之地當糾繩之任綱紀所屬委賴尤重而能方嚴以自律勁直而不撓彈擊違繆無所畏避摧伏豪橫未嘗寬假侃侃而正色蹇蹇而匪躬善守厥官不懈于位繇是摧懋賞之典和異數(shù)之寵申之以賜予賁之以來章形於詔獎接以體貌敦勸以聳其氣慰勉以成其名故首公之臣立志之士莫不感激以思自效摩厲以期稱職然後知信賞之為勸非可以忽已。
漢諸葛豐元帝時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帝嘉其節(jié)加豐秩光祿大夫。
後漢宣秉字巨公為侍中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上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并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秉遷司隸校尉秉性節(jié)約常服布被蔬食瓦器帝常幸其府舍見而嘆曰:楚國二龔不如?陽宣巨公即賜布帛帳帷什物杜詩建武初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暴橫民間百姓遑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戟。
鮑永建武十一年為司隸校尉以事劾帝叔父趙王良大不敬朝廷肅然乃辟扶風鮑恢為都官從事恢抗直不避強御帝常曰: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
鮑昱永子中元元年昱拜司隸校尉詔昱詣尚書使封胡降檄(。若今之露布也。)光武遣小黃門問昱有所怪不對曰:臣聞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當司徒露布(漢官儀曰:群臣上書公卿校尉諸將不言姓凡制書皆璽封尚書令重封唯赦贖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怪使司隸下書而著姓也。帝報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復為司隸也。
馬嚴拜御史中丞賜冠幘衣服車馬。
晉李?武帝時為司隸校尉劾中山王睦等各占官三更稻田詔曰:易稱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今?亢志在公當官而行可謂邦之司直者矣。光武有云:貴戚。且斂手以避二鮑豈其然乎!其申劾群寮各慎所司寬宥之恩不可數(shù)遇也。?為二代司隸朝野稱之。
傅咸以議郎長兼司隸校尉咸前後固辭辭旨懇切武帝不聽敕使者逼就拜咸復送還印綬公車不通催使攝職咸以身無兄弟喪祭無主重自陳乞遂不見聽於官舍設(shè)靈坐朔望奉祭元康四年卒官時詔贈司隸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二十萬謚曰:貞劉暾為左丞兼御史中丞奏免尚書仆射東安公繇等十馀人朝廷嘉之遂即真。
熊遠為御史中丞中宗每嘆其公忠謂遠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剛忠亮至勁可謂王臣。
宋孔琳之為御史中丞劾奏徐羨之自是百僚震肅莫敢犯禁高祖甚嘉之行經(jīng)蘭臺親加臨幸。
蕭惠開為御史中丞百僚畏憚之入為侍中孝武詔曰:惠開前任憲司奉法直繩不阿權(quán)戚朕甚嘉之可更授御史中丞。
梁江淹在齊為御史中丞多所奏劾內(nèi)外肅然明帝謂淹曰:宋世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張緬為御史中丞居憲司推繩無所顧望號為勁直高祖乃遣畫工圖其形於臺省以厲當官。
陳袁憲為御史中丞領(lǐng)羽林監(jiān)常陪宴承香閣賓退之後宣帝留憲與衛(wèi)尉樊俊徙席山亭談宴終日帝目憲而謂俊曰:袁家故為有人其見重如此。
後魏李彪為御史中尉多所劾糾豪右屏氣高祖常呼彪為李生,於是從容謂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猶漢之有汲黯。
高道悅為治書侍御史正色當官不憚強御奏舉任城王澄等免官高祖詔褒美之。
元正為御史中尉嚴於彈糾始彈于忠次彈高聰?shù)让夤凫`太后并不許以違其糾惡之心。又慮其辭解欲獎安之進號安南將軍。
高恭之字道穆為御史中尉莊帝娣壽陽公主行犯清路執(zhí)赤捧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捧破其車公主泣以訴帝帝謂主曰:高中尉清直之人彼所行者公事,豈可以私恨責之耶道穆後見帝帝曰:一日家娣行路相犯極以為愧道穆免冠謝帝曰:朕以愧卿卿反謝朕。
北齊崔暹仕魏為御史中尉神武如京師群官迎於紫陌神武帝握暹手而勞之曰:往前朝廷豈無法官而天下貪婪莫肯糾劾中尉盡心為國不避豪強遂使遠近肅清群公奉法沖鋒?舀陣代有其人當官正色今始見之今榮華富貴直是中尉自取高歡父子無以相報賜暹良馬使騎之以從。且行。且語暹下拜馬驚走神武為擁之而綬轡魏帝宴於華林園謂神武曰:自頃朝貴牧守令長所在百司多有貪暴侵削下人朝廷之中有用心公平直言彈劾不避親戚者王可勸酒神武降?皆跪而言曰:唯御史中尉崔暹一人謹奉明旨敢以酒勸并臣所射賜物千段乞回賜之帝曰:崔中尉為法導俗齊整暹謝曰:此自陛下風化所加大將軍臣澄勸獎之力文襄退謂暹曰:我尚畏羨何況馀人神武將還晉陽。又以所乘馬加采物賜暹由是威名日盛內(nèi)外澄神武長子文襄也。莫不畏服。
隋柳?開皇中為治書侍御史當朝正色甚為百僚之所敬憚文帝嘉其悻直謂?曰:大丈夫當立名於世無容悅而已賜錢十萬米百石後以忤免未幾復令視事因謂?曰:無改爾心以其家貧敕有司為之筑宅因曰:柳?正直士國之寶也。其見重如此。
游元大業(yè)中為侍御史遼東之役宇文述等九軍敗元案獄數(shù)其罪仍以狀劾之帝嘉其公正賜朝服一襲。
唐杜淹為御史大夫太宗幸其第視疾。
張行成為殿中侍御史糾劾不避權(quán)戚太宗以為能謂房玄齡曰: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舉之無先容也。
崔隱甫開元中為御史大夫群寮側(cè)息玄宗嘗謂曰:卿為大夫深副朕所委。
李勉至德初從至靈武拜監(jiān)察御史劾勛臣管崇嗣失禮肅宗特原之嘆曰:吾有李勉始知朝廷尊矣。盧坦為御史中丞元和三年舉奏前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柳晟前浙東觀察使閻濟美違敕貢獻肅宗召坦對褒慰久之。
裴度為御史中丞時吳元濟盜兵柄求襲父任憲宗徵師伐叛詔度巡營壘勞士卒度計其險易密陳攻取之策帝深然之遷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王播為御史中丞入閣候宰相出方隨之異常例也。後唐許光義明宗天成四年除御史中丞光義謝賜絹五十疋銀器一事。
劉贊為御史中丞長興二年十二月詔曰:國祚中興皇綱再整合頒公事偏委群臣先敕抄錄六典法書分為二百四十卷從朝至夕自夏徂冬御史臺官員等或同切催驅(qū)或遞??弊x校前王之舊制布當代之明規(guī)宜有獎酬以勵勤恪御史中丞劉贊近別除官今加偕爵宜從別敕處分呂琦姚遐致宜加朝散大夫仍賜柱國勛于遼李壽并朝散大夫徐禹卿張可復王曉并賜緋魚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