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六百七十一 牧守部·總序選任

冊府元龜 作者:(宋)王欽若


  ◎牧守部·總序

  唐虞之制或十二州或九州州皆有牧虞典所謂咨十有二牧。《左氏傳》所謂禹鑄九牧之金是也。三代之制王畿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為一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伯亦牧也。商曰:伯夏周皆曰:牧自唐迄周九州之地以封諸侯諸侯賢者乃為州牧。又使大夫三人監(jiān)方伯之國。故曰:三監(jiān)秦氏罷侯置守凡三十六郡郡置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內郡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又置尉掌佐守典武職田卒秩比二千石亦有丞秩六百石。又置御史監(jiān)之漢郡縣承秦置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謂之三輔分治長安城中京兆初為內史。又為右內史左馮翊初為左內史扶風初名主爵中尉。又為中尉後更今名各置郡尉而諸侯所封之國置內史治民中尉掌武職。又省監(jiān)郡御史丞相遣吏分刺州不常置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郡守曰:太守郡尉曰:都尉武帝元封三年分諸郡為十三部部置刺史掌奉詔條察州內秩六百石其察三輔曰:司隸校尉成帝綏和元年更刺史曰: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又以州牧復為刺史元壽二年。又以刺史為州牧郡守之職掌治民進賢勸功次獄除奸嘗以春行縣所至勸民農桑振救之絕秋冬遣無害吏案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刺史之職嘗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國錄囚徒考殿最初歲盡詣京都奏事皆有從事史假佐後漢皆因之以河南郡為河南尹省諸郡都尉其職并歸太守屬國都尉舊主蠻夷降者中興稍有八縣治民如郡安帝。又置扶風及京兆虎牙都尉靈帝末復以刺史為州牧魏始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州刺史晉準舊制王畿置司隸校尉州置刺史京師所治置尹郡置太守諸王國置內史。又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雍州刺史領西戎校尉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亦或分置。又刺史太守內史多領將軍中郎將之職元帝中興罷司隸以其職為揚州刺史宋齊同之自魏已降大抵刺史任重者為使持節(jié)都督輕者為持節(jié)都督諸軍事。又輕者為假節(jié)刺史治民事其非要州不帶都督則單為刺史謂之單車刺史梁陳之制刺史二千石受拜之明日辭宗廟而行揚州南徐州東揚州刺史品第三荊江南兗郢湘雍州刺史品第四豫益廣衡青北兗北徐梁司南梁交越桂霍寧州刺史及丹陽尹會稽吳郡吳興太守品第五其馀萬戶以上郡守內史品第六不滿萬戶太守內史品第七其秩比二千石單車刺史加督進一品都督進二品太守加秩亦進一品都督進二品後魏以司隸部為司州州置三刺史用六品宗室一人異姓二人比古之上中下三大夫郡置三太守用七品而太守上有刺史下有令長雖置而不臨民。又置大都督總緝軍民北齊京師所治司州置牧清都置尹馀州置刺史郡置太守三等上州刺史清都尹三品三等中州刺史三等上郡太守從三品三等下州刺史四品三等州郡制祿之法刺史守令下車各前取一時之秩上上州刺史與司州牧同歲秩八百疋上中上下五十疋為差中上百疋為差中中中下五十疋為差下上百疋為差下中下下五十疋為差上郡太守歲秩五百疋降清都尹五十疋上中上下各以五十疋為差中上四十疋為差中中中下三十疋為差下上四十疋為差下中下下三十疋為差?力聽敕乃給?輸絹十八疋放其身力則以州郡白直充後周雍州牧九命三萬戶以上州刺史正八命二萬戶以上州刺史八命一萬戶以上州刺史正七命五千戶以上州刺史七命京兆尹八命一萬五千戶以上郡守正七命五千戶以上郡守正六命一千戶以上郡守正五命一千戶以下郡守五命而刺史奉辭之日備列鹵簿。又改都督為總管隋雍州牧從二品上州刺史正三品中州刺史從三品下州刺史正四品京兆尹正三品上郡太守從四品中郡太守從五品下郡太守正六品州。又置總管以統(tǒng)馀州并益揚荊謂之大總管視從二品中總管視正三品下總管視從三品其為總管刺史皆加持節(jié)刺史太守皆計戶而給祿大州六百二十石其以四十石為差於下下則三百石大郡三百四十石其下每以三十石為差後開皇三年罷郡以州統(tǒng)縣煬帝即位。又罷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從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從四品京兆河南俱謂之尹正三品舊制州有兵處刺史帶諸軍事以統(tǒng)之至是別置都尉副都尉領兵馬郡不復知兵矣。其後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京兆河南則謂之內史而悉罷持節(jié)總管之名唐初。又以郡為州雍州雒州并置牧馀州置刺史復以雒荊并幽交五州為總管府總管與刺史皆號持節(jié)七年改總管為都督督十州者為上都督不及者為都督後。又都督刺史加號使持節(jié)諸軍事而實無節(jié)但頒銅魚而已景?二年分置二十四都督糾察所管州刺史已下官人善惡畿內州不隸都督長壽元年。又改并州為太原府神龍中罷之開元中改為太原府。又始置節(jié)度使其后。又置諸道采訪使皆以刺史為之節(jié)度使以司戎事采訪使以聽民政天寶元年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至德元年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又以益州為成都府岐州為鳳翔府蒲州為河中府荊州為江陵府乾元元年改停采訪使俄置觀察處置使興元中以梁州為興元府光化中以華州為興德府凡唐之制京兆河南太原尹從二品馀尹從三品其屬僚有少尹而下大都督從二品中都督正三品下都督從三品屬官有長史而下以領戶滿四萬已上曰:上州刺史從三品戶滿二萬已上曰:中州刺史正四品戶不及二萬曰:下州刺史從四品其屬僚有別駕下都督而下所掌清肅邦畿考?官吏宣布德化撫和齊人勸課農桑敦諭五教每歲一巡屬縣觀風俗問百年錄大都督多親王為之以長史領州務囚徒恤鰥寡閱丁中務知百姓之疾五代之制并與唐同昔漢宣帝云:與吾共治者惟良二千石乎!夫一圻之地千乘之賦上承於王廟下熙於民務有刑辟之政有軍旅之事所謂生民休戚之所屬王室安危之所漸故得其人則成治非其材則受弊至乃仁慈以流聲清白以飛譽禮讓以化俗公正以御物不懾於威權不溺於榮利此良吏之最也。巽忄耍以取容依阿以附勢殖貨以厚己苛刻以求名不畏於簡書不恤於?弱此奸吏之首也。并用考其行事著之於篇其佐吏則附見於幕府凡牧守部四十二門云:

  ◎牧守部·選任

  自舜典所載蓋十有二牧以訖于周重方伯連帥之任秦置郡守漢仍其制或郡或國錯峙於四封曰:守曰:相咸?於兆姓專制千里其為威重可知矣。故推擇之際未嘗輕焉乃有密邇都邑俯介戎貊或豪猾恣橫或寇攘為孽至乃干戈甫定水旱相仍罷羸賴其惠綏強暴資其式遏由是選循良之器求真?之用分符以往專城而居足以為王廟之藩屏黔民之師長者矣。

  周成王時周公既沒成王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成王重周公所營故命君陳分居正東郊成周公之邑里官司)。

  康王命畢公分居里成周郊(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成定東周郊境使有保護)作畢命(言畢公見命之書)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康王即位十二年六月三日庚午)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於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豐宗周鎬京豐文王所都)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東郊(用成周之民眾命畢公使安理治王成周東郊令得所)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王順其事嘆告畢公代周公為太師為東伯命之代君陳言文武布大德于天下故天佑之用能受殷之王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毖殷頑民遷于雒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慎殷頑民愁其叛亂故徙于雒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言殷民遷周已經三紀世代民易頑者漸化四方無可度之事我天子用安邑矣。十二年曰:紀父子曰:世)道有升降政繇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勸(天道有上下交接之義政教有因俗改更之理民之俗善養(yǎng)之俗有不善以法御之。若乃不善其善則民無所勸慕)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輔佐文武成康四世為公卿正色率下下人無不敬仰師法)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公之善功多于先人之時我小子為王垂拱仰公成理言其上顯父兄下施子孫)王曰:嗚呼父師今予?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ń裎揖疵灾芄鶠橹峦鶠橹?!言非周公所為不敢枉公往治)旌別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表異其居里明其為善病其為惡立其善風揚其善聲)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其不循教道之常則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為惡之禍慕為善之福所以相勸)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郊圻雖舊所規(guī)畫當重分明之。又當謹慎監(jiān)固封疆之守備以安四海京師安則四海安矣。)政貴有恒辭尚體要不惟好異(政以仁義為常辭以理實為要故貴尚之。若異於先王君子所不好)商俗靡靡利口惟賢馀風未殄公其念哉?。q以靡靡利口惟賢覆亡國家今殷民利口馀風未絕公其念絕之)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繇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時言我聞自古有之世有祿位而無禮教少不以放蕩陵蔑有德者如此實亂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言敝俗相化車服奢麗雖相去萬世。若同一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侈滅義服美于人(此殷眾士居寵日久怙恃奢侈以滅德義服飾過制美於其名以僭上)驕淫矜夸將繇惡終雖收放心閑之惟艱(言殷眾士驕恣過制於其所能以自侉大如此不變將用惡自終雖今順從周制心未厭服以禮閑御其心惟難)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不繇古訓于何其訓(以富資而能訓義,則惟可以長年命矣。惟有德義是乃大訓。若不用古訓典籍於何其能訓乎!)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士不剛不柔厥德允?(言邦國所以安危惟在和此殷士而已治之不剛不柔寬猛相濟則其德政信?立)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周公遷殷頑民以消亂階能慎其始君陳弘周公之訓能和其中畢公闡二公之烈能成其終)三后協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三君合心為一終始相成同致于道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澤惠施乃浸潤生民言三君之功不可不尚)四夷左衽罔不咸賴予小子永膺多福(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我小子亦長受其多福)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公其惟以是成周之治為周家立無窮之基業(yè)於公亦有無窮之名聞於後世)子孫訓其成式惟?(言後世子孫順公之成法惟以治)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人之為政無曰:不能惟在盡其心而已)罔曰:民寡惟慎厥事(無曰:人少不足治也。惟在慎其政事無敢輕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敬順文武成業(yè)以美於前人之政所以勉畢公)。

  申伯以賢入為宣王卿士佐王有功王。又欲使繼其故諸侯之事往作邑於謝南方之國皆統(tǒng)理施其法度特改大其邑使為侯伯故崧高詩云:??申伯王纘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勉也。謝周之南國也。纘繼于往式法也。)漢郅都景帝初為中郎將時濟南?間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帝拜都為濟南守。

  灌夫為代相武帝初即位以淮陽天下郊勁兵處(郊謂四交輻輳而兵。又勁強)故徙夫為淮陽太守。

  汲黯為右內史坐小法免官隱於田園會改鑄五銖錢民多盜鑄楚地尤甚武帝以為淮陽太守黯伏謝不受印綬詔數強予然後奉詔召上殿黯泣曰:臣自以為填溝壑不復見陛下不意陛下復收之臣嘗有狗馬之心(思報效)今病力(力謂甚也。)不能任郡事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愿也。帝曰:君薄淮陽邪吾今召君矣。(言後即召也。)顧淮陽吏民不相得(顧謂思念也。)吾徒得君重(徒但也。重威重也。)臥而治之。

  龔遂為昌邑郎中令昌邑王廢髡為城旦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帝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帝以為渤海太守韓延壽為雒陽太守治甚有名徙潁川潁川多豪強難治國家嘗為選良二千石。

  尹賞為長安令江湖中多盜賊乃以賞為江夏太守坐殘賊免南山群盜起以賞為右輔都尉。

  張敞為函谷關都尉宣帝即位廢王賀在昌邑帝心憚之徙敞為山陽太守後為膠東相時潁川太守黃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不稱罷歸,於是制詔以敞守京兆尹後坐事亡命冀州部中有大賊天子思敞功敕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拜冀州刺史。

  蕭望之宣帝時為少府帝以望之經明持重論議有馀才任宰相(任堪也。)欲詳試其政事復以為左馮翊望之從少府出為左遷恐有不合意即移?。ㄒ撇≈^移書言病一曰以病而移居)帝聞之使侍中成都侯安上諭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更猶言歷也。)前為平原太守日淺故復試之於三輔非有所聞也。(所聞謂聞其短失)望之即視事。

  王尊為槐里令兼行美陽令事元帝行幸雍過虢尊供張如法而辦以高第擢為安定太守後為中太仆坐事左遷高陵令以病免會山南群盜數百人為吏人害歲馀不能禽或說大將軍王鳳獨選賢京兆尹乃可,於是鳳薦尊守京輔都尉行京兆尹事旬月間盜賊清。

  王章為司隸校尉會京兆尹王尊免代者不稱職章以選為京兆尹。

  孫寶為諫議大夫鴻嘉中廣漢群盜起選為益州刺史後為丞相司直會益州蠻夷犯法巴蜀頗不安成帝以寶著名西州拜為廣漢太守秩中二千石賜黃金三十斤蠻夷安輯吏民稱之。

  彭容哀帝時為漁陽太守有名於邊容貌食飲絕眾是時單于來朝當道二千石皆選容貌飲食士故容徙為?中太守。

  後漢郭?為漁陽太守建武九年潁川盜賊群起徵拜潁川太守召見辭謁帝勞之曰:賢能太守去帝城不遠河潤九里冀京師并蒙福也。十一年帝以盧芳據北土乃調?為并州牧。

  董宣建武中為懷令後江夏有劇賊夏喜等寇亂群境以宣為江夏太守。

  樊曄為軹長隗囂滅後隴右不安乃拜曄為天水太守。

  臧宮為輔威將軍建武十一年與吳漢并滅公孫述光武以蜀地新定拜宮為廣漢太守。

  祭肜為襄賁令(賁音肥在今沂州臨沂縣)建武十七年匈奴鮮卑及赤山烏桓連和強盛數入塞殺掠吏人朝廷以為憂益增緣邊兵郡有數千人。又遣諸將分屯障塞帝以肜為能拜遼東太守。

  袁安為陰平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為逆事下郡考覆明年三府舉安能理劇拜楚郡太守。

  王堂為?城令治有名跡(?城縣在今齊州東阿)安帝永初中西羌寇巴郡為民患詔書遣中郎將尹就攻討連年不克三府舉堂治劇拜巴郡太守。

  盧植為博士靈帝熹平四年九江蠻反四府選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蠻寇賓服。

  朱雋為太仆光和中賊帥常山人張燕寇河內逼近京師,於是出雋為河內太守將家兵擊卻之。

  張綱為侍御史時廣陵賊張嬰殺太守據郡梁冀乃用綱為廣陵太守綱至乃陳示禍福嬰等開門出降綱乃撫納離叛使各得安居部內肅清帝嘉之賜錢十萬。

  賈琮為京兆尹中平元年交?屯兵反執(zhí)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稱柱天將軍帝特敕三府精選能吏有司舉琮為交?刺史及徵拜議郎時黃巾新破兵兇之後郡縣重斂因緣生奸詔書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選精能吏乃以琮為冀州刺史。

  周紆為博平令以威名遷齊相。

  黃昌為宛令政尚嚴猛皆稱神明朝廷舉能遷蜀郡太守。

  陽球辟司徒劉寵府九江山賊起連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

  王允為侍御史中平初黃巾賊起選拜豫州刺史。

  糜竺曹公表為嬴郡太守曰:泰山郡界廣遠舊多輕悍權時之宜可分五縣為嬴郡揀選清廉以為守將偏將軍糜竺素履忠貞文武昭烈請以竺領嬴郡太守撫慰吏民。

  劉虞為幽州劉焉為益州劉表為荊州賈琮為冀州虞等皆海內清名之士或從列卿尚書以選為牧伯各以本秩居任傳車參駕施赤帷裳。

  魏何夔後漢建安中為長廣太守徵還參丞相軍事海賊郭祖寇暴樂安濟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長廣有威信拜樂安太守到官數月諸城悉平。

  蔣濟楚國人太祖拜濟丹陽太守大軍南征還以溫恢為楊州刺史濟為別駕令曰:李子為臣吳宜有君今君還州吾無憂矣。

  杜畿為西平太守太祖既定河北而高?舉并州反時河東太守王邑被徵河東人衛(wèi)固范先外以請邑為名而內實與?通謀帝謂荀?曰:關西諸將恃險與馬征必為亂張晟寇肴澠間南通劉表固等因之吾恐其為害深河東被山帶河四鄰多變當今天下之要地也。君為我舉蕭何寇恂以鎮(zhèn)之?曰:杜畿其人也,於是追拜畿為河東太守。

  賈逵為議郎參司隸軍事太祖征馬超至弘農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領駐農太守。

  晉鄭褒魏末為散騎常侍會廣平太守缺宣帝謂褒曰:賢叔大匠垂名稱於陽平魏郡百姓大蒙惠化。且盧子家(盧毓)王子雍(王肅)繼踵此郡使世不乏賢故復相屈。

  滕?仕吳為廣州刺史甚有威惠徵為執(zhí)金吾廣州部典督郭馬等為亂孫皓以?宿有威惠為領表所服以為使持節(jié)督廣州軍事鎮(zhèn)南將軍廣州牧以討之。

  阮種自中書郎遷平原相時襄邑衛(wèi)京自南陽太守遷于河內與種俱拜武帝望而嘆曰:二千石皆。若此朕何憂乎!

  馬隆初為武威太守大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毀宜時興復以隆為西平太守。

  諸葛恢為元帝鎮(zhèn)東從事中郎承制調為會稽太守臨行帝為置酒謂曰:今之會稽昔之關中足食足兵在於良守以君有蒞任之方是以相屈四方分離當恢振圮運政之所先君為言之恢陳謝因對曰:今天下喪亂風俗陵遲宜尊五美屏四惡進忠實退浮華帝深納焉。

  劉弘為荊州刺史平張昌時荊部守宰多缺弘請補選帝從之弘乃敘功銓德隨才補授甚為論者所稱乃。表曰:被中詔敕臣隨資品選補諸缺吏夫慶賞刑威非臣所專。且知人則哲圣帝所難非臣暗蔽所能斟酌然萬事有機毫?宜慎謹奉詔書差所應用蓋崇化莫。若貴德則所以濟也。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也。頃者多難淳樸彌凋臣?取以徵士立朝補零陵太守庶以懲波蕩之弊養(yǎng)退讓之操臣以不武前退於宛長史陶侃參軍蒯常牙門皮初戮力致討蕩滅奸兇侃常各以始終軍事初為都戰(zhàn)帥忠勇冠軍漢沔清肅實初等之勛也。司馬法賞不逾時欲人知為善之速福也。若不超拔無以勸狥
功之士慰熊羆之志臣以初補襄陽太守侃為府行司馬使典論功事常為山都令詔惟令臣以散補空缺然汴鄉(xiāng)令虞潭忠誠烈正首倡義舉舉善以教不能者勸臣?取特轉潭補醴陵令南郡廉吏仇勃母老疾困賊至守衛(wèi)不移以致拷掠幾至隕命尚書令史郭真張昌以為尚書郎欲訪以朝議遁逃不出昌質其妻子避之彌遠勃孝篤著於臨危貞忠厲於強暴雖各四品皆可以訓獎臣子長益風教臣?取以勃為歸鄉(xiāng)令真為信陵令皆功行相參循名較實條列行狀公文具上朝廷以初雖有功襄陽。又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初乃以前東平太守夏侯陟為襄陽太守馀并從之陟弘之?胥也。弘下教曰:夫統(tǒng)天下者宜與天下同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為任。若必姻親然後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胥然後為政哉!乃表陟姻親舊制不得相監(jiān)皮初之勛宜見酬報詔聽之。

  陶侃為龍驤將軍武昌太守既破杜?遣參軍王貢告捷於王敦敦曰:若無陶侯便失荊州矣。伯仁方入境便為盜所破(伯仁周顗字時為荊州刺史)不知那得刺史貢對曰:鄙州方有事難非陶龍驤莫可敦然之即表拜侃為使持節(jié)寧遠軍將軍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領西陽江夏武昌鎮(zhèn)于沌口。

  尹奉為零陵太守時王堅代父遜為寧州刺史南夷校尉陶侃懼不能抗對蜀人太寧末表奉為寧州徵堅還京。

  桓伊為大司馬參軍時苻堅強盛邊鄙多虞朝議選能距捍疆場者乃授伊淮南太守。

  吳隱之為左衛(wèi)將軍有廉節(jié)時以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然多瘴疫人情憚焉雖貧窶不能自立不求補長史故前後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jié)領平越中郎將。

  宋胡藩初參高祖相國軍事屬盧循馀黨與蘇溪賊大相聚結故以藩為始興相。

  褚淡之初為高祖車騎長史高祖受禪後會稽郡缺朝議欲用蔡廓高祖曰:彼自是蔡家佳兒何關人事可用褚佛佛淡之小字也。乃以淡之為會稽太守何尚之元嘉中為太子中庶子彭城王義康欲以司徒左長史劉斌為丹陽尹文帝不許乃以尚之為尹南齊張沖為廬陵王北中郎司馬未拜豐城公遙昌為豫州明帝慮寇難未已徙沖為征虜長史南梁郡太守。

  梁夏侯夔普通二年魏郢州刺史元顯達請降高祖敕郢州刺史元樹往迎顯達夔亦自楚城會之遂留鎮(zhèn)焉詔改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夔為刺史兼督司州陳歐陽?仕梁為東衡州刺史侯景平元帝遍問朝宰曰:今天下始定極須良才請卿各舉所知群臣未有對者帝曰:吾已得一人矣。侍中王褒進曰:未審為誰帝曰:歐陽?公有經濟之才乃授武州刺史。

  王勵字公齊仕梁為侍中高祖為丞相以勵兼長史吳中遭亂民多乏絕乃以勵監(jiān)吳興郡及蕭勃平後。又以勵舊在嶺表早有政績乃授使持節(jié)都督廣等二十州諸軍事平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行改為衡州刺史持節(jié)都督并如故王琳據有上流衡廣攜貳勵不得之鎮(zhèn)留于大庾嶺。

  吳明徹為鎮(zhèn)東將軍吳興太守及引辭之郡文帝謂明徹曰:吳興郡帝鄉(xiāng)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

  陸繕為侍中時留異擁割東陽新安人向文政與異連結因據本郡朝廷以繕為貞威將軍新安太守。

  後魏張烈孝文時為太子步兵校尉齊東昏將陳顯達治兵漢南謀將入寇時順陽太守王青石世官江南荊州刺史廣陽王嘉慮其有異表請代之帝詔侍臣各舉所知時有申薦者帝曰:此郡今當必爭之地須得堪濟之才何容?舉也。太子步兵張烈每論軍國之事時有會人意處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勰稱贊之遂敕除陵江將軍順陽太守。

  辛紹先為神部令獻文帝皇興中薛安都以彭城歸國朝廷欲綏安初附以紹先為下邳太守加寧朔將軍為政不茍激察舉其大綱而已。

  辛祥為并州平北府司馬會刺史喪朝廷以其公清遂越長史敕行州事。

  薛曇尚為徐州?陽戍主行南陽平郡事母憂去職孝明正光中詔以陽平鄰接梁地綏捍須人仰尚書舉才而遣左仆射蕭寶寅舉曇尚應選馳驛之郡。

  裴慶孫正光末汾州吐京群胡聚黨作逆慶孫擊之大潰於後賊復鳩集北連蠡升南通絳蜀兇徒轉盛慶孫。又討之至陽城朝廷以此被山帶河衿要之所遂立邵郡因以慶孫為太守假節(jié)輔國將軍。

  淳于誕孝昌中為巴州刺史朝議以梁州安康郡阻帶江山要害之所分置東梁州仍以誕為鎮(zhèn)遠將軍梁州刺史。

  北齊高翼渤海人豪俠有風神為州里所宗敬魏孝昌末葛榮作亂於燕趙朝廷以翼山東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至郡未幾賊徒愈盛翼部率合境徙居山濟之間魏因置東冀州以翼為刺史加鎮(zhèn)東將軍。

  司馬子如初從神武為大行臺郎中元顥入雒人情離阻以子如曾守鄴城頗有恩信乃令行相州事。

  源文宗為涇州刺史入遷散騎常侍屬秦州刺史宗嵩卒朝廷以州在邊陲以文宗往涖涇州頗著聲績除秦州刺史乘傳之府特給後部鼓吹。

  王則為征南將軍隨侯景西討景於潁川作逆則鎮(zhèn)柏崖戍文襄以則有武用徵為徐州刺史。

  後周泉企魏孝武時為東雍州刺史齊神武專政孝武有西顧之心欲委企以山南之事乃除雒州刺史當州都督未幾孝武西遷神武率眾至潼關企遣其子元禮督鄉(xiāng)里五千人北出大谷以御之齊神武不敢進梁魏興與雒州接壤表請內屬詔企為行臺尚書以鎮(zhèn)之大行臺賀拔岳以企昔蒞東雍為吏民所懷乃表企復為刺史詔許之。

  令狐整為司憲中大夫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來附文帝以固為豐州刺史固蒞職既久猶習梁法凡所施為多虧政典朝議密欲代之而難其選令整權鎮(zhèn)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綏數月之間化洽州府,於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

  申徽為都官尚書時瓜州刺史成慶為成人張保所殺都督令狐延等起義逐保啟請刺史以徽信洽西土拜假節(jié)瓜州刺史。

  王羆為右將軍與別將裴衍破梁將曹義宗于荊州時諸方鼎沸所在凋殘荊州新經寇難尤藉慰撫以羆為荊州刺史。

  郭彥為中部中大夫鎮(zhèn)豫州武定中純州刺史樊含卒其地既東接陳境俗兼蠻左初喪主境內騷然朝議以彥威信著於東南便令鎮(zhèn)撫彥至吏民畏而愛之。

  李遠為大丞相府司馬時河東初復民情未安太祖謂遠曰:河東國之要鎮(zhèn)非卿無以撫之乃授河東郡守。

  楊雄為洵州刺史蠻帥?!段淖印窐s竊據荊州之汶陽郡。又侵陷南郡之當陽臨沮等數縣詔遣開府賀。若敦潘招等討平之即以其地置平州以雄為刺史。

  權景宣為廣州刺史侯景舉河南來附景宣從仆射王思政經略應接既而侯景南叛恐東魏復有其地以景宣為豫州刺史鎮(zhèn)樂口。

  章世康為司會中大夫尉遲迥之亂隋文帝為相國謂世康曰:汾絳舊是周齊界因此亂階恐生搖動今以委公因授絳州刺史以雅望鎮(zhèn)之闔境清肅。

  隋公孫景茂初仕後周為濟北太守以母憂去職開皇初詔徵入朝訪以政術徵拜汝南郡太守。

  和洪初仕周為儀同令龍州蠻聚眾為亂刺史獨孤善不能御朝議以洪有武略代善為刺史後為折沖中大夫高祖為丞相時東夏初平物情尚梗高祖以洪有威名令領冀州事甚得人和。

  樊叔略開皇初為汴州刺史鄴都俗薄號曰:難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稱遷相州刺史。

  柳儉開皇初為廣漢太守有能名時高祖勵精思政妙簡良能出為牧宰以儉仁明著稱擢拜蓬州刺史衛(wèi)玄拜魏郡太守高祖謂玄曰:魏郡名都沖要之所民多奸宄是用煩公此郡去都道里非遠宜數往來詢謀朝政賜物五百段而遣之。

  侯莫陳[A13C]為邢州刺史時朝廷以嶺南刺史縣令多貪鄙蠻夷怨叛妙簡清吏以鎮(zhèn)撫之,於是徵[A13C]入朝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及到官大崇恩信民夷悅服溪洞生越多來歸附後為常山太守時嶺南閩越多不附帝以[A13C]前在桂州有惠政為南土所信服復拜南海太守。

  令狐熙為滄州刺史高祖太山還次汴州惡其殷盛多有奸俠以熙為汴州刺史。

  高勵為上開府時隴右諸羌數為寇亂朝廷以勵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長孫平歷許貝二州俱有善政鄴都俗薄舊號難治前後刺史多不稱職朝廷以平所在稱善轉相州刺史甚有能名。

  郭絢大業(yè)中煬帝將有事於遼東以涿郡為沖要訪可任者聞絢有?局拜涿郡丞。

  丘和為天水郡守大業(yè)末以海南僻遠吏多侵漁百姓咸怨數為亂逆,於是選淳良太守撫之黃門侍郎裴矩言和歷居二郡皆以惠政著聞寬而不擾帝從之追和為交?太守。

  唐武士?武德末判六尚書事楊州有人告趙郡王孝恭有變追入京屬吏高祖令士?馳驛簡校楊州都督府長史。

  陳政初為宇文化及太常卿亡歸長安授內史舍人時漢川多盜賊高祖曰:吾前欲授卿梁州總管論者以為大擾吾度梁漢之任非卿不可政曰:臣歸國日淺末由報效蜀漢既清無可展力今山東尚擾化及未平愿得執(zhí)鞭行陣少答萬一高祖曰:漢川作牧山東振旅并為卿任遂授以梁州兼令安撫。

  蕭?為中書令時州置七職務取才望兼善者為之時太宗臨雍州牧以?為州都督。

  高士廉為光祿大夫太宗以蜀王恪為益州大都督幼未之藩以士廉有重望才足鎮(zhèn)靜方面拜左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楊恭仁貞觀五年遷雒州都督太宗謂曰:雒陽要重古難其人朕之子弟多矣??址撬翁匾晕?。

  韋嗣立為鳳閣侍郎則天長安中納言李嶠夏官尚書唐休景等奏曰:臣等并以凡才謬膺大任不能使兵革止息倉府殷盈戶口尚有逋逃官人未免濫濁使陛下臨朝軫念屢以為言夙夜慚惶不知啟處伏思當今要務莫。若富國安人安人之方在擇刺史竊見朝廷物議遠近人情莫不重內官輕外職每出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訴比來所遣外任多是貶累之人風俗不澄?由於此今望於臺閣寺監(jiān)妙簡賢良分典大州共康庶績臣等請輟近侍率先具僚務在憂國濟人庶當有所補益則天曰:卿等處鸞臺鳳閣誰為此行嗣立對曰:臣以庸愚謬膺獎擢參掌機密非所克堪承乏外臺庶當盡節(jié)儻垂采錄臣愿此行上令書名共探著者則去既而嗣立探得之,於是命嗣立及御史大夫楊再思等二十人各以本官簡校刺史其後以政績可稱者惟常州刺史薛謙光徐州刺史司馬?二人後玄宗時謙光為太子賓客元行沖為散騎常侍開元三年詔曰:周命召?相宅建邦漢命蕭何留臺作鎮(zhèn)眷言斯土任在其人太子賓客昭文館學士薛謙光右散騎常侍元行沖等國之耆儒朝之碩彥舉直錯枉清心不可容非殫見洽聞白首以之從學履歷時久精明日新必能慎固邦畿保?都邑佇成居守之務宜葉往俞之委謙光宜充東都留守行沖為副。

  王丘開元十二年以黃門侍郎為懷州刺史崔沔以中書侍郎為魏州刺史王易從以吏部侍郎為懷州大都督府長史韓休以禮部侍郎為虢州刺史張景?以大理少卿為滑州刺史王昱以京兆少尹為常州刺史制曰:昔皋繇與禹言乃曰:在知人在安民此皆念在邦本光于帝載乾乾夕惕無忘厥旨而長吏不稱蒼生靡寧深思循良以矯過弊仍重諸侯之選故自朝廷之始王丘等行為時宗才稱人秀?有懿德著于衣冠加之善政布在臺閣咸以?身之府載深經國之圖朕所明知躬自推擇是有煩卿之寄用彰恤下之心俾牧人宣條無?鬼於明哲而變風致理可輯於遺黎爾其克沃朕心式欽往命因敕宰臣曰:朕欲妙擇牧宰以崇風化亦欲重其資望以勵衣冠自今以後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縣令者。

  源光裕開元十三年以大理卿為鄭州刺史楊承令以尚書左丞為汾州刺史許景先以吏部侍郎為虢州刺史寇霑以兵部侍郎為宋州刺史鄭溫琦以禮部侍郎為?州刺史李?以宗正卿為邢州刺史袁仁敬以大理少卿為杭州刺史崔志廉以鴻臚少卿為襄州刺史蔣挺以國子司業(yè)為湖州刺史裴觀以左威衛(wèi)將軍為滄州刺史崔誠以左司御率府副率為遂州刺史初帝謂宰臣曰:刺史之任必在得人卿即於諸司中選有?望長官奏來朕自選擇乃有茲授。

  蘇震為太常卿是歲東都耆老表乞行幸帝重違其心乃選耆舊勛賢為之牧守遂以震為河南尹兼御史中丞仍充東都畿內觀察使。

  李峴天寶末為京兆尹著聲績楊國忠惡其不附已出為長沙太守肅宗至德初朝廷務收才杰以清寇難峴應召至行在拜扶風郡太守兼御史大夫既收京師拜禮部尚書守京兆尹復兼御史大夫。

  李泌天寶末為澧州刺史詔曰:今荊南都會粵在澧陽俾人歸厚惟賢是牧以泌文可以化成風俗政可以全活?嫠爰命頒條期乎!共理無薄淮陽之守勉思渤海之功其見重如此。

  嗣曹王皋為處州別駕行州事人便之徵至京師久之未得召見因上書言理道拜衡州刺史。

  李?亙?yōu)閼舨可袝C宗以兵興之故軫慮遠人乃拜?亙都統(tǒng)江淮節(jié)度觀察使。

  敬括為大理卿志尚簡淡代宗大歷初叛臣周智光復反詔選循良為近輔以括為同州刺史。

  李紓建中末為禮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擇領三輔乃授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張建封貞元初為壽州刺史會高承宗父子獨孤莘相次為徐州刺史人浸貧困不能自存。又以咽喉要地據江淮運路朝廷思擇重臣以鎮(zhèn)者久之至是以建封為徐州刺史。

  吳湊為右金吾大將軍貞元十四年京兆尹韓皋貶撫州員外司馬特召湊對於延英面授京兆尹令便視事尚未有制。

  裴佶遷諫議大夫會黔中觀察使韋士文慘酷馭下為夷獠所逐俾佶代之酋渠自化。

  李棲筠為浙西觀察使先是土豪方清乘歲兇歉誘聚餓隸於黟歙間其眾數萬以殘害生人據守山險州郡不能制副元帥李光弼奉朝命徵諸侯兵以討之賊平獨有平盧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許果恃兵精功多逼留於上元不發(fā)有窺覦要害之意朝廷以瘡痍之後重興干戈乃以棲筠為浙西以鎮(zhèn)之。

  趙昌貞元七年為處州刺史屬安南都護為夷獠所逐遂拜安南都護夷人率化十馀年因屋壞傷脛懇疏乞還以簡校兵部郎中裴泰代焉拜國子祭酒及泰為酋領逐出德宗召昌問狀昌時年七十二而精徤如少年者德宗奇之復命為都護南人相賀。

  李?初為京兆尹遷尚書左丞憲宗元和初以京師多剽竊復選為京兆尹摧奸肅物威望甚著。

  孔?為國子祭酒初廣州崔詠卒宰臣奏擬皆不可帝因謂裴度嘗有諫進海蚶淡菜者詞甚忠正卿可求此人度出以訪人或有言?諫者度即日以聞乃命為廣州刺史。

  辛秘為河南尹是時以再討王承宗以潞州壓賊境凋費尤甚朝議以兵革之後思能完復者乃命秘為潞州大都督府長史。

  盧士玫為京兆少尹穆宗長慶初奉憲宗園寢刑簡事集時論推其有才擢拜大尹。

  陳楚為義武軍節(jié)度長慶二年七月為東都留守居守之任故事或用舊德或用故相未嘗以武將而當保?之重蓋浚郊有事地逼封圻遂用勛臣俾專守御。且非舊制尋亦改焉。

  令狐楚鎮(zhèn)鄆州時北門大旱文宗意憂軫以楚理鄆有績擢為北都留守兼太原尹楚久在并州練其風俗因人利之故封內晏然。

  丁公著為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文宗以浙西災疫詢求良帥命公著簡校戶部尚書為浙西觀察使田牟開成中為隴州刺史會鹽州刺史王宰好以法臨黨項羌人不安以牟寬厚故命易之。

  後唐劉遂清字得一初仕梁為保鑾軍使歷內諸司使明宗即位加簡校尚書右仆射委以西都監(jiān)守逾歲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跡除遂清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沖既至郡大有御侮之略境內賴焉王都平加簡校司空遷棣州刺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