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錄部·世官
《傳》曰:世不失職。又曰: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蓋古之守官者修其方而垂裕宿其業(yè)以延嗣義訓攸篤軌跡彌劭故能介象賢之祉成善繼之名復治先職以載名譽至有官守無改故吏多在規(guī)度斯覿流風相接出處更踐德聲宣聞系緒積累慶靈綿久自非恪居之績可述惟肖之質(zhì)無忝茂昭前烈以塞群望者。又曷能免世祿之議哉!至有代諸父之任踵伯仲之武皆可類舉亦并而敘焉重。
黎帝嚳時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祝火也。始也。融明也。)共工氏作亂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周造父為繆王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自造父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宣王時伐戎為御。
鄭桓公武公父子并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宜之故美其德賦緇衣之詩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
觀從楚大夫也。平王立(平王名棄疾。)召觀從曰:惟爾所欲(觀從初教王比殺棄疾棄疾明在君為君之義)對曰:臣之先佐開卜乃使為卜尹(佐卜人開龜兆)。
漢周勃以將軍從高帝遷為太尉後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為太尉文帝即位以勃為右丞相居十馀月請歸相印許之十馀歲丞相陳平卒復用勃為相子亞夫為中尉景帝三年吳楚反亞夫為太尉東擊吳楚破平歸復置太尉官五歲遷為丞相。
金日?字翁叔封?宅侯有忠勤之節(jié)七葉為侍中石奮官至大中大夫東陽侯張相如為太子太傅免選可為傅者皆推奮為太子太傅武帝元狩元年立太子選群臣可為傅者奮子慶自沛守為太子太傅汲黯字長孺其先有寵於古之衛(wèi)君至黯十世世為卿大夫。
杜周武帝時為御史大夫子延年宣帝五鳳中徵為御史大夫居父官府不敢當舊位坐臥皆易其處韋賢為丞相子玄成復以明經(jīng)歷位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jīng)。
平當為丞相當子晏以明經(jīng)歷位大司徒漢興惟韋平父子至宰相(漢安帝更名丞相為大司徒)。
劉德長樂衛(wèi)尉辟疆之子也。德昭帝初為宗正丞雜治劉澤詔獄(雜謂以他官共治之也。劉澤孝齊王之孫謀欲叛殺青州刺史者也。)父為徙大鴻臚丞遷大中大夫後復為宗正雜案上官氏蓋主事德子向本名更生元帝即位前將軍蕭望之諸吏光祿大夫周堪薦更生宗室忠直明經(jīng)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又德傳爵至孫慶忌復為宗正太常薨子岑嗣為法曹中郎將列校尉至太常六國時衛(wèi)弱但稱君也。史高為侍中貴幸子丹以父位為中庶子元帝即位為駙馬都尉侍中九男皆以丹任為侍中。
馮野王與弟立相代為上郡太守吏民嘉美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智惠吏民政如魯衛(wèi)德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
後漢鮑永建武中為司隸校尉其子昱中元初拜司隸校尉詔昱詣尚書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黃門問昱有所怪不對曰:臣聞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今司徒露布怪使司隸下書而著姓也。帝報曰:吾固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復為司隸也。昱在職奉法守正有父風。
馮魴字孝孫父子兄弟并帶青紫三代侍中。
郭躬為廷尉家世掌法弟子鎮(zhèn)。又為廷尉鎮(zhèn)子賀復至廷尉賀弟禎亦以能法律至廷尉鎮(zhèn)弟子少明習家業(yè)兼好儒學有名譽亦為廷尉。
廉范趙將廉頗之後也。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陘徙焉世為邊郡守。
陳寵為尚書子忠辟司徒府三遷廷尉正司徒劉愷舉忠明習法律宜備機密,於是擢尚書使居三公曹趙興為司隸校尉子峻為太傅以才器稱孫安世魯相三葉皆為司隸時稱其盛。
袁安章帝元和三年代第五倫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為司徒安子京京子湯桓帝初為司空累遷司徒太尉湯子逢靈帝立為司空。又安子敞安帝元初三年代劉愷為司徒。
王龔字伯宗安帝建光初為司隸校尉累遷太常順帝永建四年為司空子暢字叔茂少以清實見稱為齊相徵拜司隸校尉靈帝建寧初為司空。
楊震安帝永初四年徵入為太仆遷太常永寧元年代劉愷為司徒延光二年。又代愷為太尉中子秉桓帝時為光祿大夫梁冀專權秉稱病六年冀誅後乃拜太仆遷太常後代劉矩為太尉秉子賜靈帝熹平二年代唐珍為司空五年代袁隗為司徒免光和元年為太常五年冬為太尉免中平二年復代張溫為司空子彪中平六年代董卓為司空其冬代黃琬為司徒免從入關為太常免。又代淳于嘉為司空免復拜太常獻帝興平元年代朱雋為太尉錄尚書事。
魏劉馥為揚州刺史馥子靖文帝黃初中從黃門侍郎遷廬江太守詔卿父昔任彼州今卿復據(jù)此郡可謂克負荷者也。
韋端從涼州牧徵為太仆子康代為涼州刺史時人榮之。
杜畿為河東太守子恕復為太守恕所在務存大體而已其樹惠愛益得百姓歡心不及於畿。
辛毗為衛(wèi)尉子敞官至衛(wèi)尉。
盧毓為仆射典選舉子欽為尚書仆射領選。
蜀呂祥子及孫世為永昌太守。
吳孫鄰字公達雅性精敏幼有令譽九歲代父賁領豫章。
朱才為校尉領兵後弟亦以校尉領兵。
周瑜字公瑾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
顧潭祖父雍為丞相平尚書事卒數(shù)月拜潭太常代雍平尚書。
晉山濤武帝咸寧中除尚書仆射領吏部子簡懷帝永嘉初為尚書左仆射領吏部。
何曾子劭為侍中尚書劭庶兄遵為侍中遵子綏為侍中尚書。
虞悝與弟望并有士操孝悌廉信為鄉(xiāng)黨所稱而俱好臧否以人倫為己任少仕州郡兄弟更為治中別駕。
杜軫成都人為犍為太守甚有聲譽當遷會病卒弟烈明政事察孝廉歷平康安陽令所居有異績遷衡陽太守聞軫亡因自表兄子幼弱求去官詔轉(zhuǎn)犍為太守蜀士榮之。
謝奕從兄尚為豫州刺史尚有德政既卒為西藩所思朝議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乃遷都督豫司冀并四州軍事安西將軍豫州刺史。
滕修為安南將軍廣州牧後修孫含為平南將軍廣州刺史在任積年甚有威惠。
袁猷少與兄瑰齊名代瑰為呂令復相繼為江都令繇是俱渡江。
陶璜父基為吳交州刺史璜復為交州牧在州三十年威恩著於殊俗後璜子威領刺史在職甚得百姓心三年卒威弟淑子綏後并為交州自基至綏四世為交州者五人。
薛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不似吳人歷位二宮丞相長史元帝踐祚累遷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世傅東宮。
周訪為南中郎將督梁州諸軍梁州刺史卒子撫後為益州刺史穆帝永和初進督梁州之漢中巴西梓橦陰平四郡軍事升平中進鎮(zhèn)西將軍在州三十馀年哀帝興寧三年卒子楚起家參征西將軍事從父入蜀拜鷹揚將軍犍為太守父卒以楚監(jiān)梁益二州假節(jié)襲爵建城公世世在梁甚得物情撫弟光少有父風光子仲孫興寧初為寧州刺史桓溫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稱復除仲孫監(jiān)益州梁州之三郡自訪以下三世為益州。
棗據(jù)善文辭為太子中庶子子嵩字臺產(chǎn)才藝尤美為太子中庶子。
祖約逖之弟也。逖有功於譙沛約漸見任遇逖卒自侍中代逖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領逖之眾。
庾闡能屬文為給事中領著作其子肅之亦有文藻著稱歷給事中。
徐苗字叔胄累世相承皆以博士為郡守。
鄧岳字伯山督交廣二州軍事建武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假節(jié)加平南將軍卒岳弟逸字茂山亦有武?岳卒後以逸監(jiān)交廣二州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假節(jié)。
孔愉為會稽內(nèi)史卒於山陰之私第後其子孔國孫靜并再為會稽內(nèi)史。
王珉父洽嘗為中書令至珉復居之時人以為奕世令望。
孔嚴為吳興太守善於宰牧甚得人和後從侄??子琳之并為吳興太守。
丁潭為散騎常侍子話後亦至散騎侍郎。
桓石秀代叔父沖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領鎮(zhèn)蠻參軍西陽太守在州五年以疾去職其弟石民為梁郡太守時叔父沖鎮(zhèn)荊州及沖薨詔以石民監(jiān)荊州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桓氏世蒞荊土石民兼以才望甚為人情所仰。
宋陸仲元者晉太尉玩曾孫以事用見知歷吏部郎右衛(wèi)將軍侍中吳郡太守自玩洎仲元四世為侍中時人方之金張二族。
殷淳曾祖融祖元并為晉太常淳歷中書黃門侍郎淳弟沖亦歷中書黃門吏部郎沖弟淡亦歷黃門吏部郎。
張暢為侍中子淹代領太子右衛(wèi)率。
毛虎生及子璩并為益州刺史。
王淮之任宋臺御史中丞為僚友所憚淮之父納之祖臨之曾祖彪之自彪之至淮之四世并居此職何偃為吏部尚書父尚之去選未五載偃復襲其職世以為榮。
杜驥為冀州刺史徵拜左軍將軍兄坦代為刺史北土以為榮。
杜弘文交州刺史慧度子也。弘文初為九真太守及繼父為刺史亦以寬和得眾襲爵龍編侯。
朱修之為司徒從事中郎文帝謂之曰:卿曾祖昔為王導丞相中郎卿今。又為王宏中郎可謂不忝爾祖矣。
南齊柳世隆元景弟之子也。出為虎威將軍上庸太守帝謂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號為隋郡今復以授世隆使卿門世不絕公也。
沈淡與弟淵沖并歷御史中丞(又云:中丞案裁之職被憲者多結(jié)怨母孔氏在東鄰家失火疑為人所焚護大呼曰:我三皆作御史中丞與人,豈有善者)。
顧憲之為給事中黃門侍郎兼尚書吏部郎中宋世其祖覬之嘗為吏部庭植嘉樹謂人曰:吾為憲之種耳至是憲之果為此職。
傅琰字季?山陰令僧?子也。宋明帝泰始六年琰。又為山陰東土大縣難為官長僧?在縣有稱琰尤以明察著名琰父子并著奇績江左鮮有匹云:諸傅有治縣譜子孫相傳不以示人。
梁謝覽為吏部尚書覽自祖至孫三世居選部當世以為榮。
劉季連為輔國將軍益州刺史季連父宋世為益州貪鄙無政績州人猶以義故故善待季連季連下車存問故老撫納新舊見父時故吏故吏皆對之流涕蕭昂字子明景之第三弟也。武帝天監(jiān)初為輕車將軍監(jiān)南兗州初景再為兗州德惠在人及昂來代時人方之馮氏。
夏侯夔為豫州刺史夔兄?先經(jīng)此任至是夔居焉兄弟并有恩惠於鄉(xiāng)里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yōu)優(yōu)夔在州七年甚有聲績遠近多附之。
謝舉為五兵尚書遷掌吏部舉祖莊宋世再典選至舉。又三為此職前代未有也。又遷侍中中書監(jiān)未拜遷太子詹事翊左將軍舉父{艸淪}齊世終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許久之受職。
到沆為洗馬管東宮書記散騎省天監(jiān)三年詔尚書郎在職清能或人才高妙者為侍郎以沆為殿中曹侍郎沆從父兄溉洽并有才名時皆相代為殿中當世榮之。
王承除國子祭酒承祖儉及父?柬嘗為此職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世以為榮。
孔僉歷官國子助教三為五經(jīng)博士子元素頗涉文學官至太學博士。
沈峻為五經(jīng)博士卒子文阿傳父業(yè)尤明?!蹲笫蟼鳌诽逯恤韲又虨槲褰?jīng)博士。
陳袁憲為左仆射參掌選事先是憲長兄樞為左仆射至是為右仆射臺省目樞為大仆射憲為小仆射朝廷榮之。
賀德基字承業(yè)世傳禮學祖文發(fā)父淹仕梁俱為祠部并有名當世德基於禮記稱為精明累遷尚書祠部德基雖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學俱為祠部時論美其不墜焉。
樊毅南陽人也。隸王僧辯討河東王蕭譽以功除假節(jié)威戎將軍右中郎將代兄俊為梁興太守。
後魏庾業(yè)延父及兄和辰世典畜牧。
司馬楚之為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中鎮(zhèn)大將朔州刺史瑯琊王楚之尚魏諸女河內(nèi)公主生子金龍後襲爵拜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中大將朔州刺史金龍弟躍字寶龍尚趙郡公主拜駙馬都尉代兄為?中鎮(zhèn)將朔州刺史楚之父子相繼鎮(zhèn)?中朔土服其威德。
辛穆與其子馥并為平原相吏民懷安之。
韋朏為荊郢和糴大使南郢州刺史丑夷啟稱朏父珍往任荊州恩洽夷夏乞朏充南道將別領荊州驍勇共為腹背詔從之。
皮豹子為都督秦雍荊梁益五州諸軍事開府仇池鎮(zhèn)將豹子子喜高祖初拜侍中都督秦雍荊梁益五州諸軍事開府仇池鎮(zhèn)將以其父豹子昔鎮(zhèn)仇池有威信故也。
楊津華陰人為右將軍華州刺史與兄播前後皆牧本州當世榮之。
畢眾敬為兗州刺史子元賓後亦為兗州刺史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
邢?假員外散騎常侍使于宋?子產(chǎn)復假員外散騎常侍使于南齊仍世將命時人美之。
傅敬和豎眼長子也。豎眼前為益州刺史敬和孝莊時復為益州刺史朝廷以其父有遺惠故也。
江文遙為汝州刺史卒于州長史許思祖等以文遙遺愛在民復推其子果行州事既攝州任乃遣使奉表莊帝嘉之除果通直散騎侍郎假節(jié)龍驤將軍行汝州事。
北齊鄭述祖為兗州刺吏初其父道昭為兗州於彭城南小山起齋亭刻石為記述祖時年九歲及為刺史往尋舊跡得一破石有銘云:中岳先生鄭道昭之白?堂述祖對之嗚咽悲動群寮。
後周泉企上雒豐陽人曾祖景言任魏假宜陽郡守世襲本縣令父安志復為宜陽郡守領本縣令企年十二鄉(xiāng)人皇平陳合等三百人詣州請企為縣令州為申上時吏部尚書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請別選遣終此一限令企代之宣武詔曰:企向成立。且為本鄉(xiāng)所樂何為舍此世襲更求一限遂依所請。
李旭為黃門侍郎太祖嘗謂旭曰:卿祖昔在中朝為御史中尉卿操尚貞固理應不墜家風但孤以中尉彈劾之官愛憎所在故未即授耳然此職久曠無以易卿乃奏旭為御史中尉。
裴文舉遂之子也。武帝保定三年遷絳州刺史遂之蒞正平也。以廉約自守每行春省俗單車而已及文舉臨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奚達武為大宗伯父震嘗為此職時論榮之。
于翼為渭州刺史翼兄實嘗蒞此州頗有惠政翼。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比之大小馮君焉隋田式字顯標馮翼下邽人也。祖安興父長樂仕魏俱為本郡太守式仕周。又為本郡太守親故屏跡請?不行武帝聞而善之。
庾季才為大中大夫藝術精通子質(zhì)復為太史令質(zhì)子儉亦傳父業(yè)兼有學識仕歷襄武令元德太子學士義寧初為太子令。
唐漢陽王瑰高祖武德中代兄孝恭為荊州都督。
溫彥博歷中書侍郎時弟彥將亦為中書侍郎。
趙道興貞觀中為左武侯中郎將隋武侯大將軍才之子也。明閑宿衛(wèi)號為稱職太宗嘗謂曰:卿父為隋武侯將軍甚有當官之譽卿今克傳弓冶可謂不墜家聲因擢授右武侯將軍其父時廨宇仍舊不改時人以為榮。
盧承慶博學有才?貞觀中歷雍州別駕尚書左丞弟承業(yè)亦有才?與承慶相次為尚書左丞雍州刺史時人榮之。
李百藥德林子也。百藥貞觀元年為中書舍人子安期高祖永徽中為中書舍人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誥安期孫萬沖。又為中書舍人。
戴胄貞觀中為民部尚書以本官參預朝政胄兄子至德乾封中累遷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轉(zhuǎn)戶部尚書依舊知政事父子十數(shù)年間相繼為尚書皆預知國政時以為榮。
崔仁師貞觀中為中書舍人累遷中書侍郎平章事子?中宗景龍中為中書舍人再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蕭均貞觀中為中書舍人有名於時均曾侄孫嵩開元初為中書舍人嵩子華肅宗上元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華孫復建中末吏部尚書平章事華子恒恒子俛穆宗初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尋轉(zhuǎn)門下侍郎嘗弟悟子仿懿宗咸通末為兵部侍郎平章事。
閻立本工部尚書立德之弟也。高宗顯慶中立本自將作大匠遷拜工部尚書兄弟相代時人榮之。
薛元超隋內(nèi)史侍郎道衡孫也。元超高宗朝為中書舍人中書省有一盤石初道衡為內(nèi)史侍郎嘗踞而草制元超每見此石未嘗不泫然流涕肅宗上元三年復為中書侍郎元超從子稷睿宗景?中。又為中書侍郎。
韓休伯父大敏則天初為鳳閣舍人休歷遷中書舍人禮部工部侍郎知制誥休子法亦歷知制誥休孫皋德宗朝為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皋父?代宗大歷中為尚書左丞皋德宗貞元末為尚書右丞?弟洄興元初為京兆尹皋貞元十四年為京兆尹。
張說則天初為鳳閣舍人子均玄宗朝為中書舍人姚?與弟班數(shù)年間俱為定州刺史戶部尚書時人榮之。
房[A13C]叔則天圣歷中為天官侍郎自其高祖景伯至[A13C]叔四代咸居選部時論榮之。
韋承慶弟嗣立長壽中代承慶為鳳閣舍人長安三年承慶。又代嗣立為天官侍郎頃之。又代嗣立知政事當時以為榮。
劉知幾長安中累遷左史修國史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子貺饣束礻失貺終於起居郎修國史饣束累為給事中尚書左丞左散騎常侍礻失給事中尚書右丞。
李景伯中宗景龍中為給事中子彭年玄宗開元中。又遷給事中。
王維與弟縉以詞學齊名玄宗開元初縉為監(jiān)察御史天寶初維亦為監(jiān)察御史。
賈曾初為中書舍人以父名忠固辭乃拜諫議大夫知制誥開元初復拜中書舍人子至天寶末為中書舍人玄宗幸蜀肅宗即位于靈武玄宗遣至為傳位冊文玄宗嘆曰:昔先帝遜位於朕冊文則卿之先父所為今朕以神器付儲君卿。又當演誥可謂繼美矣。韋斌天寶中拜中書舍人其兄陟先為中書舍人而斌。又繼遷時人美之。
韋見素天寶五年為諫議大夫充江西山南黔中嶺南黜陟使還拜給事中改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子倜諤皆至給事中孫顗以蔭補千牛累遷給事中尚書左丞吏部侍郎。
于休烈嗣子益次子肅相繼為翰林學士。
孫成父逖兄宿繼掌綸言三十年間更番西掖時論榮之。
盧奕懷慎之少子也。天寶十一年為御史中丞始懷慎及奐并為此官父子三人為中丞清節(jié)不易時人美之。
郭英?隴右節(jié)度使知運之季子也。少以父業(yè)習知武藝策名河隴間以軍功累遷諸衛(wèi)員外將軍至德初肅宗興師朔野英?以將門子特見任用遷隴右節(jié)度使。
崔渙乾元中累遷御史大夫子縱德宗建中中為大理少卿魏州都糧料使與李懷光同赴奉天拜京兆尹懷光反德宗行幸梁州,或曰:縱素善懷光今不來矣。帝曰:縱吾能保其心不數(shù)日縱至拜御史大夫張守?字獻誠守?弟守瑜守瑜子獻恭并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李峴肅宗幸靈武應召至行在拜扶風太守兼御史大夫既收京師拜禮部尚書守京兆尹復兼御史大夫時峴兄?亙?yōu)閼舨可袝娉啥家跣谶€京自蜀至。又兼御史大夫兄弟俱判臺事國初已來兄弟并拜大夫未有其比。
李希言為禮部侍郎子紓代宗大歷中亦歷禮部侍郎。
崔?甫德宗初為門下侍郎平章事轉(zhuǎn)中書侍郎平章事修國史?甫子植穆宗長慶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
鄭?貞元中為起居郎?孫顥懿宗咸通中為起居郎。
李晟貞元中為鳳翔節(jié)度子?憲宗元和中為隨唐鄧節(jié)度既平蔡州憲宗有意收復河湟故地授?鳳翔節(jié)度使路繇闕下會李師道再叛詔徵兵討之遂改?為徐泗節(jié)度與兄愿交換其城旬日間再踐父兄之任弟聽文宗開成中授鳳翔節(jié)度使父晟兄?兄愿皆鎮(zhèn)鳳翔時人榮之。
鄭馀慶貞元十三年為工部侍郎子氵?穆宗長慶中遷中書舍人文宗太和二年遷禮部侍郎馀慶憲宗元和中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觀察使興元尹太和中瀚自左丞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觀察使興元尹馀慶之鎮(zhèn)興元創(chuàng)儒宮設學館至瀚來復繼前美瀚子處誨累遷工部刑部侍郎。又遷宣武軍節(jié)度使處誨弟從讜宣宗大中中遷中書舍人懿宗咸通三年拜禮部侍郎轉(zhuǎn)刑部。又為宣武軍節(jié)度使以兄歿於宣武訖致政不於公署舉樂。
王緯字文卿父之咸初為長安尉緯舉明經(jīng)。又書判入等歷長安縣尉。
杜佑再為淮南節(jié)度貞元十九年入朝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順宗即位初進檢校司徒憲宗時再拜司徒平章事佑孫?武宗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尋出鎮(zhèn)西川俄復入相加司空繼加司徒復歷淮南節(jié)度。
竇常憲宗元和中為國子祭酒弟牟穆宗長慶初亦為國子祭酒。
孔?元和中自華州刺史入為大理卿穆宗長慶中自吏部侍郎為右散騎常侍弟戢自汝州刺史為大理卿湖南觀察為右散騎常侍。
令狐楚為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元和九年入翰林遷中書舍人十二年罷內(nèi)職守中書舍人十四年自河陽節(jié)度入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楚子?宣宗大中二年考功郎中知制誥其年入翰林拜中書舍人四年拜兵部侍郎平章事?子渙位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薛存誠自兵部郎中為給事中子廷老自刑部郎中遷給事中廷?!独献印繁_d位至給事中。
韓充中書令弘之弟為河陽昭義衙門將及弘節(jié)制宣武召歸主親兵軍中奏官累至御史大夫元和十五年代侄公武為?坊節(jié)度使加檢校工部尚書穆宗長慶元年。又自鄭滑節(jié)度充宣武軍節(jié)度使。
張弘靖祖加貞為中書舍人相玄宗為中書令謚恭肅父延賞為中書舍人相德宗為左仆射平章事謚成肅弘靖亦為中書舍人復相憲宗。
韋貫之穆宗長慶初為河南尹子澳咸通中為河南尹。
鄭覃長慶四年遷御史中丞文宗太和九年為右仆射平章事加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弟朗武宗會昌中為御史中丞宣宗大中中為禮部尚書平章事加中書侍郎監(jiān)修國史。
高鉞長慶四年正拜中書舍人充翰林學士如故文宗太和三年授刑部侍郎遷吏部侍郎弟銖開成三年自江西觀察入為刑部侍郎弟鍇太和七年為中書舍人開成中轉(zhuǎn)吏部侍郎鉞子?懿宗咸通中再為中書舍人。
崔郾為給事中敬宗即位選為翰林侍講學士轉(zhuǎn)中書舍人轉(zhuǎn)禮部侍郎子瑤累至中書舍人宣宗大中六年知貢舉旋拜禮部侍郎瑤弟瑾懿宗咸通中拜禮部侍郎郾弟鄲太和三年以考功郎中充翰林學士轉(zhuǎn)中書舍人。
路群文宗太和四年為翰林學士五年正拜中書舍人子巖宣宗大中中累遷中書舍人。
高元裕開成三年為諫議大夫充翰林侍講學士兄少逸開成四年遷諫議大夫代元裕為翰林侍講學士兄弟迭處禁密儒林榮之。
李德裕自淮南節(jié)度使授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初德裕父吉甫年五十一出鎮(zhèn)淮南五十四自淮南復相德裕鎮(zhèn)淮南復入相一如父之年亦為異事。
崔珙武宗會昌初累遷戶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等使弟璪宣宗大中初為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璪弟興大中七年權知戶部侍郎轉(zhuǎn)兵部侍郎張礻?以宣宗大中中宰相于琮判度支召為司勛員外郎判度支尋用為翰林學士轉(zhuǎn)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學士承旨子文蔚昭宗乾寧中以祠部郎中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崔胤與文蔚同年進士尤相善用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
王龜懿宗咸通中為浙東觀察使兄式宣宗大中時廉問于此曾破草賊裘甫亦著善政至是越人咸喜焉。
後唐趙?唐僖宗光啟中為陳州刺史其後?弟昶?皆相繼為陳帥。
封舜卿莊宗同光已來累歷清顯封氏自太和以來世居兩制以文筆稱於時舜卿從子渭昭宗遷雒時為翰林學士舜卿為中書舍人叔侄對掌內(nèi)外制從子翹於梁貞明中亦為翰林學士。
劉遂清末帝清太元年以前興州刺史為西京副留守代其兄遂雍為淄州刺史。
《傳》曰:世不失職。又曰: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蓋古之守官者修其方而垂裕宿其業(yè)以延嗣義訓攸篤軌跡彌劭故能介象賢之祉成善繼之名復治先職以載名譽至有官守無改故吏多在規(guī)度斯覿流風相接出處更踐德聲宣聞系緒積累慶靈綿久自非恪居之績可述惟肖之質(zhì)無忝茂昭前烈以塞群望者。又曷能免世祿之議哉!至有代諸父之任踵伯仲之武皆可類舉亦并而敘焉重。
黎帝嚳時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祝火也。始也。融明也。)共工氏作亂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周造父為繆王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自造父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宣王時伐戎為御。
鄭桓公武公父子并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宜之故美其德賦緇衣之詩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
觀從楚大夫也。平王立(平王名棄疾。)召觀從曰:惟爾所欲(觀從初教王比殺棄疾棄疾明在君為君之義)對曰:臣之先佐開卜乃使為卜尹(佐卜人開龜兆)。
漢周勃以將軍從高帝遷為太尉後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為太尉文帝即位以勃為右丞相居十馀月請歸相印許之十馀歲丞相陳平卒復用勃為相子亞夫為中尉景帝三年吳楚反亞夫為太尉東擊吳楚破平歸復置太尉官五歲遷為丞相。
金日?字翁叔封?宅侯有忠勤之節(jié)七葉為侍中石奮官至大中大夫東陽侯張相如為太子太傅免選可為傅者皆推奮為太子太傅武帝元狩元年立太子選群臣可為傅者奮子慶自沛守為太子太傅汲黯字長孺其先有寵於古之衛(wèi)君至黯十世世為卿大夫。
杜周武帝時為御史大夫子延年宣帝五鳳中徵為御史大夫居父官府不敢當舊位坐臥皆易其處韋賢為丞相子玄成復以明經(jīng)歷位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jīng)。
平當為丞相當子晏以明經(jīng)歷位大司徒漢興惟韋平父子至宰相(漢安帝更名丞相為大司徒)。
劉德長樂衛(wèi)尉辟疆之子也。德昭帝初為宗正丞雜治劉澤詔獄(雜謂以他官共治之也。劉澤孝齊王之孫謀欲叛殺青州刺史者也。)父為徙大鴻臚丞遷大中大夫後復為宗正雜案上官氏蓋主事德子向本名更生元帝即位前將軍蕭望之諸吏光祿大夫周堪薦更生宗室忠直明經(jīng)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又德傳爵至孫慶忌復為宗正太常薨子岑嗣為法曹中郎將列校尉至太常六國時衛(wèi)弱但稱君也。史高為侍中貴幸子丹以父位為中庶子元帝即位為駙馬都尉侍中九男皆以丹任為侍中。
馮野王與弟立相代為上郡太守吏民嘉美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智惠吏民政如魯衛(wèi)德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
後漢鮑永建武中為司隸校尉其子昱中元初拜司隸校尉詔昱詣尚書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黃門問昱有所怪不對曰:臣聞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今司徒露布怪使司隸下書而著姓也。帝報曰:吾固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復為司隸也。昱在職奉法守正有父風。
馮魴字孝孫父子兄弟并帶青紫三代侍中。
郭躬為廷尉家世掌法弟子鎮(zhèn)。又為廷尉鎮(zhèn)子賀復至廷尉賀弟禎亦以能法律至廷尉鎮(zhèn)弟子少明習家業(yè)兼好儒學有名譽亦為廷尉。
廉范趙將廉頗之後也。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陘徙焉世為邊郡守。
陳寵為尚書子忠辟司徒府三遷廷尉正司徒劉愷舉忠明習法律宜備機密,於是擢尚書使居三公曹趙興為司隸校尉子峻為太傅以才器稱孫安世魯相三葉皆為司隸時稱其盛。
袁安章帝元和三年代第五倫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為司徒安子京京子湯桓帝初為司空累遷司徒太尉湯子逢靈帝立為司空。又安子敞安帝元初三年代劉愷為司徒。
王龔字伯宗安帝建光初為司隸校尉累遷太常順帝永建四年為司空子暢字叔茂少以清實見稱為齊相徵拜司隸校尉靈帝建寧初為司空。
楊震安帝永初四年徵入為太仆遷太常永寧元年代劉愷為司徒延光二年。又代愷為太尉中子秉桓帝時為光祿大夫梁冀專權秉稱病六年冀誅後乃拜太仆遷太常後代劉矩為太尉秉子賜靈帝熹平二年代唐珍為司空五年代袁隗為司徒免光和元年為太常五年冬為太尉免中平二年復代張溫為司空子彪中平六年代董卓為司空其冬代黃琬為司徒免從入關為太常免。又代淳于嘉為司空免復拜太常獻帝興平元年代朱雋為太尉錄尚書事。
魏劉馥為揚州刺史馥子靖文帝黃初中從黃門侍郎遷廬江太守詔卿父昔任彼州今卿復據(jù)此郡可謂克負荷者也。
韋端從涼州牧徵為太仆子康代為涼州刺史時人榮之。
杜畿為河東太守子恕復為太守恕所在務存大體而已其樹惠愛益得百姓歡心不及於畿。
辛毗為衛(wèi)尉子敞官至衛(wèi)尉。
盧毓為仆射典選舉子欽為尚書仆射領選。
蜀呂祥子及孫世為永昌太守。
吳孫鄰字公達雅性精敏幼有令譽九歲代父賁領豫章。
朱才為校尉領兵後弟亦以校尉領兵。
周瑜字公瑾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
顧潭祖父雍為丞相平尚書事卒數(shù)月拜潭太常代雍平尚書。
晉山濤武帝咸寧中除尚書仆射領吏部子簡懷帝永嘉初為尚書左仆射領吏部。
何曾子劭為侍中尚書劭庶兄遵為侍中遵子綏為侍中尚書。
虞悝與弟望并有士操孝悌廉信為鄉(xiāng)黨所稱而俱好臧否以人倫為己任少仕州郡兄弟更為治中別駕。
杜軫成都人為犍為太守甚有聲譽當遷會病卒弟烈明政事察孝廉歷平康安陽令所居有異績遷衡陽太守聞軫亡因自表兄子幼弱求去官詔轉(zhuǎn)犍為太守蜀士榮之。
謝奕從兄尚為豫州刺史尚有德政既卒為西藩所思朝議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乃遷都督豫司冀并四州軍事安西將軍豫州刺史。
滕修為安南將軍廣州牧後修孫含為平南將軍廣州刺史在任積年甚有威惠。
袁猷少與兄瑰齊名代瑰為呂令復相繼為江都令繇是俱渡江。
陶璜父基為吳交州刺史璜復為交州牧在州三十年威恩著於殊俗後璜子威領刺史在職甚得百姓心三年卒威弟淑子綏後并為交州自基至綏四世為交州者五人。
薛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不似吳人歷位二宮丞相長史元帝踐祚累遷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世傅東宮。
周訪為南中郎將督梁州諸軍梁州刺史卒子撫後為益州刺史穆帝永和初進督梁州之漢中巴西梓橦陰平四郡軍事升平中進鎮(zhèn)西將軍在州三十馀年哀帝興寧三年卒子楚起家參征西將軍事從父入蜀拜鷹揚將軍犍為太守父卒以楚監(jiān)梁益二州假節(jié)襲爵建城公世世在梁甚得物情撫弟光少有父風光子仲孫興寧初為寧州刺史桓溫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稱復除仲孫監(jiān)益州梁州之三郡自訪以下三世為益州。
棗據(jù)善文辭為太子中庶子子嵩字臺產(chǎn)才藝尤美為太子中庶子。
祖約逖之弟也。逖有功於譙沛約漸見任遇逖卒自侍中代逖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領逖之眾。
庾闡能屬文為給事中領著作其子肅之亦有文藻著稱歷給事中。
徐苗字叔胄累世相承皆以博士為郡守。
鄧岳字伯山督交廣二州軍事建武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假節(jié)加平南將軍卒岳弟逸字茂山亦有武?岳卒後以逸監(jiān)交廣二州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假節(jié)。
孔愉為會稽內(nèi)史卒於山陰之私第後其子孔國孫靜并再為會稽內(nèi)史。
王珉父洽嘗為中書令至珉復居之時人以為奕世令望。
孔嚴為吳興太守善於宰牧甚得人和後從侄??子琳之并為吳興太守。
丁潭為散騎常侍子話後亦至散騎侍郎。
桓石秀代叔父沖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領鎮(zhèn)蠻參軍西陽太守在州五年以疾去職其弟石民為梁郡太守時叔父沖鎮(zhèn)荊州及沖薨詔以石民監(jiān)荊州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桓氏世蒞荊土石民兼以才望甚為人情所仰。
宋陸仲元者晉太尉玩曾孫以事用見知歷吏部郎右衛(wèi)將軍侍中吳郡太守自玩洎仲元四世為侍中時人方之金張二族。
殷淳曾祖融祖元并為晉太常淳歷中書黃門侍郎淳弟沖亦歷中書黃門吏部郎沖弟淡亦歷黃門吏部郎。
張暢為侍中子淹代領太子右衛(wèi)率。
毛虎生及子璩并為益州刺史。
王淮之任宋臺御史中丞為僚友所憚淮之父納之祖臨之曾祖彪之自彪之至淮之四世并居此職何偃為吏部尚書父尚之去選未五載偃復襲其職世以為榮。
杜驥為冀州刺史徵拜左軍將軍兄坦代為刺史北土以為榮。
杜弘文交州刺史慧度子也。弘文初為九真太守及繼父為刺史亦以寬和得眾襲爵龍編侯。
朱修之為司徒從事中郎文帝謂之曰:卿曾祖昔為王導丞相中郎卿今。又為王宏中郎可謂不忝爾祖矣。
南齊柳世隆元景弟之子也。出為虎威將軍上庸太守帝謂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號為隋郡今復以授世隆使卿門世不絕公也。
沈淡與弟淵沖并歷御史中丞(又云:中丞案裁之職被憲者多結(jié)怨母孔氏在東鄰家失火疑為人所焚護大呼曰:我三皆作御史中丞與人,豈有善者)。
顧憲之為給事中黃門侍郎兼尚書吏部郎中宋世其祖覬之嘗為吏部庭植嘉樹謂人曰:吾為憲之種耳至是憲之果為此職。
傅琰字季?山陰令僧?子也。宋明帝泰始六年琰。又為山陰東土大縣難為官長僧?在縣有稱琰尤以明察著名琰父子并著奇績江左鮮有匹云:諸傅有治縣譜子孫相傳不以示人。
梁謝覽為吏部尚書覽自祖至孫三世居選部當世以為榮。
劉季連為輔國將軍益州刺史季連父宋世為益州貪鄙無政績州人猶以義故故善待季連季連下車存問故老撫納新舊見父時故吏故吏皆對之流涕蕭昂字子明景之第三弟也。武帝天監(jiān)初為輕車將軍監(jiān)南兗州初景再為兗州德惠在人及昂來代時人方之馮氏。
夏侯夔為豫州刺史夔兄?先經(jīng)此任至是夔居焉兄弟并有恩惠於鄉(xiāng)里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yōu)優(yōu)夔在州七年甚有聲績遠近多附之。
謝舉為五兵尚書遷掌吏部舉祖莊宋世再典選至舉。又三為此職前代未有也。又遷侍中中書監(jiān)未拜遷太子詹事翊左將軍舉父{艸淪}齊世終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許久之受職。
到沆為洗馬管東宮書記散騎省天監(jiān)三年詔尚書郎在職清能或人才高妙者為侍郎以沆為殿中曹侍郎沆從父兄溉洽并有才名時皆相代為殿中當世榮之。
王承除國子祭酒承祖儉及父?柬嘗為此職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世以為榮。
孔僉歷官國子助教三為五經(jīng)博士子元素頗涉文學官至太學博士。
沈峻為五經(jīng)博士卒子文阿傳父業(yè)尤明?!蹲笫蟼鳌诽逯恤韲又虨槲褰?jīng)博士。
陳袁憲為左仆射參掌選事先是憲長兄樞為左仆射至是為右仆射臺省目樞為大仆射憲為小仆射朝廷榮之。
賀德基字承業(yè)世傳禮學祖文發(fā)父淹仕梁俱為祠部并有名當世德基於禮記稱為精明累遷尚書祠部德基雖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學俱為祠部時論美其不墜焉。
樊毅南陽人也。隸王僧辯討河東王蕭譽以功除假節(jié)威戎將軍右中郎將代兄俊為梁興太守。
後魏庾業(yè)延父及兄和辰世典畜牧。
司馬楚之為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中鎮(zhèn)大將朔州刺史瑯琊王楚之尚魏諸女河內(nèi)公主生子金龍後襲爵拜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中大將朔州刺史金龍弟躍字寶龍尚趙郡公主拜駙馬都尉代兄為?中鎮(zhèn)將朔州刺史楚之父子相繼鎮(zhèn)?中朔土服其威德。
辛穆與其子馥并為平原相吏民懷安之。
韋朏為荊郢和糴大使南郢州刺史丑夷啟稱朏父珍往任荊州恩洽夷夏乞朏充南道將別領荊州驍勇共為腹背詔從之。
皮豹子為都督秦雍荊梁益五州諸軍事開府仇池鎮(zhèn)將豹子子喜高祖初拜侍中都督秦雍荊梁益五州諸軍事開府仇池鎮(zhèn)將以其父豹子昔鎮(zhèn)仇池有威信故也。
楊津華陰人為右將軍華州刺史與兄播前後皆牧本州當世榮之。
畢眾敬為兗州刺史子元賓後亦為兗州刺史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
邢?假員外散騎常侍使于宋?子產(chǎn)復假員外散騎常侍使于南齊仍世將命時人美之。
傅敬和豎眼長子也。豎眼前為益州刺史敬和孝莊時復為益州刺史朝廷以其父有遺惠故也。
江文遙為汝州刺史卒于州長史許思祖等以文遙遺愛在民復推其子果行州事既攝州任乃遣使奉表莊帝嘉之除果通直散騎侍郎假節(jié)龍驤將軍行汝州事。
北齊鄭述祖為兗州刺吏初其父道昭為兗州於彭城南小山起齋亭刻石為記述祖時年九歲及為刺史往尋舊跡得一破石有銘云:中岳先生鄭道昭之白?堂述祖對之嗚咽悲動群寮。
後周泉企上雒豐陽人曾祖景言任魏假宜陽郡守世襲本縣令父安志復為宜陽郡守領本縣令企年十二鄉(xiāng)人皇平陳合等三百人詣州請企為縣令州為申上時吏部尚書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請別選遣終此一限令企代之宣武詔曰:企向成立。且為本鄉(xiāng)所樂何為舍此世襲更求一限遂依所請。
李旭為黃門侍郎太祖嘗謂旭曰:卿祖昔在中朝為御史中尉卿操尚貞固理應不墜家風但孤以中尉彈劾之官愛憎所在故未即授耳然此職久曠無以易卿乃奏旭為御史中尉。
裴文舉遂之子也。武帝保定三年遷絳州刺史遂之蒞正平也。以廉約自守每行春省俗單車而已及文舉臨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奚達武為大宗伯父震嘗為此職時論榮之。
于翼為渭州刺史翼兄實嘗蒞此州頗有惠政翼。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比之大小馮君焉隋田式字顯標馮翼下邽人也。祖安興父長樂仕魏俱為本郡太守式仕周。又為本郡太守親故屏跡請?不行武帝聞而善之。
庾季才為大中大夫藝術精通子質(zhì)復為太史令質(zhì)子儉亦傳父業(yè)兼有學識仕歷襄武令元德太子學士義寧初為太子令。
唐漢陽王瑰高祖武德中代兄孝恭為荊州都督。
溫彥博歷中書侍郎時弟彥將亦為中書侍郎。
趙道興貞觀中為左武侯中郎將隋武侯大將軍才之子也。明閑宿衛(wèi)號為稱職太宗嘗謂曰:卿父為隋武侯將軍甚有當官之譽卿今克傳弓冶可謂不墜家聲因擢授右武侯將軍其父時廨宇仍舊不改時人以為榮。
盧承慶博學有才?貞觀中歷雍州別駕尚書左丞弟承業(yè)亦有才?與承慶相次為尚書左丞雍州刺史時人榮之。
李百藥德林子也。百藥貞觀元年為中書舍人子安期高祖永徽中為中書舍人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誥安期孫萬沖。又為中書舍人。
戴胄貞觀中為民部尚書以本官參預朝政胄兄子至德乾封中累遷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轉(zhuǎn)戶部尚書依舊知政事父子十數(shù)年間相繼為尚書皆預知國政時以為榮。
崔仁師貞觀中為中書舍人累遷中書侍郎平章事子?中宗景龍中為中書舍人再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蕭均貞觀中為中書舍人有名於時均曾侄孫嵩開元初為中書舍人嵩子華肅宗上元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華孫復建中末吏部尚書平章事華子恒恒子俛穆宗初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尋轉(zhuǎn)門下侍郎嘗弟悟子仿懿宗咸通末為兵部侍郎平章事。
閻立本工部尚書立德之弟也。高宗顯慶中立本自將作大匠遷拜工部尚書兄弟相代時人榮之。
薛元超隋內(nèi)史侍郎道衡孫也。元超高宗朝為中書舍人中書省有一盤石初道衡為內(nèi)史侍郎嘗踞而草制元超每見此石未嘗不泫然流涕肅宗上元三年復為中書侍郎元超從子稷睿宗景?中。又為中書侍郎。
韓休伯父大敏則天初為鳳閣舍人休歷遷中書舍人禮部工部侍郎知制誥休子法亦歷知制誥休孫皋德宗朝為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皋父?代宗大歷中為尚書左丞皋德宗貞元末為尚書右丞?弟洄興元初為京兆尹皋貞元十四年為京兆尹。
張說則天初為鳳閣舍人子均玄宗朝為中書舍人姚?與弟班數(shù)年間俱為定州刺史戶部尚書時人榮之。
房[A13C]叔則天圣歷中為天官侍郎自其高祖景伯至[A13C]叔四代咸居選部時論榮之。
韋承慶弟嗣立長壽中代承慶為鳳閣舍人長安三年承慶。又代嗣立為天官侍郎頃之。又代嗣立知政事當時以為榮。
劉知幾長安中累遷左史修國史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子貺饣束礻失貺終於起居郎修國史饣束累為給事中尚書左丞左散騎常侍礻失給事中尚書右丞。
李景伯中宗景龍中為給事中子彭年玄宗開元中。又遷給事中。
王維與弟縉以詞學齊名玄宗開元初縉為監(jiān)察御史天寶初維亦為監(jiān)察御史。
賈曾初為中書舍人以父名忠固辭乃拜諫議大夫知制誥開元初復拜中書舍人子至天寶末為中書舍人玄宗幸蜀肅宗即位于靈武玄宗遣至為傳位冊文玄宗嘆曰:昔先帝遜位於朕冊文則卿之先父所為今朕以神器付儲君卿。又當演誥可謂繼美矣。韋斌天寶中拜中書舍人其兄陟先為中書舍人而斌。又繼遷時人美之。
韋見素天寶五年為諫議大夫充江西山南黔中嶺南黜陟使還拜給事中改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子倜諤皆至給事中孫顗以蔭補千牛累遷給事中尚書左丞吏部侍郎。
于休烈嗣子益次子肅相繼為翰林學士。
孫成父逖兄宿繼掌綸言三十年間更番西掖時論榮之。
盧奕懷慎之少子也。天寶十一年為御史中丞始懷慎及奐并為此官父子三人為中丞清節(jié)不易時人美之。
郭英?隴右節(jié)度使知運之季子也。少以父業(yè)習知武藝策名河隴間以軍功累遷諸衛(wèi)員外將軍至德初肅宗興師朔野英?以將門子特見任用遷隴右節(jié)度使。
崔渙乾元中累遷御史大夫子縱德宗建中中為大理少卿魏州都糧料使與李懷光同赴奉天拜京兆尹懷光反德宗行幸梁州,或曰:縱素善懷光今不來矣。帝曰:縱吾能保其心不數(shù)日縱至拜御史大夫張守?字獻誠守?弟守瑜守瑜子獻恭并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李峴肅宗幸靈武應召至行在拜扶風太守兼御史大夫既收京師拜禮部尚書守京兆尹復兼御史大夫時峴兄?亙?yōu)閼舨可袝娉啥家跣谶€京自蜀至。又兼御史大夫兄弟俱判臺事國初已來兄弟并拜大夫未有其比。
李希言為禮部侍郎子紓代宗大歷中亦歷禮部侍郎。
崔?甫德宗初為門下侍郎平章事轉(zhuǎn)中書侍郎平章事修國史?甫子植穆宗長慶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
鄭?貞元中為起居郎?孫顥懿宗咸通中為起居郎。
李晟貞元中為鳳翔節(jié)度子?憲宗元和中為隨唐鄧節(jié)度既平蔡州憲宗有意收復河湟故地授?鳳翔節(jié)度使路繇闕下會李師道再叛詔徵兵討之遂改?為徐泗節(jié)度與兄愿交換其城旬日間再踐父兄之任弟聽文宗開成中授鳳翔節(jié)度使父晟兄?兄愿皆鎮(zhèn)鳳翔時人榮之。
鄭馀慶貞元十三年為工部侍郎子氵?穆宗長慶中遷中書舍人文宗太和二年遷禮部侍郎馀慶憲宗元和中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觀察使興元尹太和中瀚自左丞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觀察使興元尹馀慶之鎮(zhèn)興元創(chuàng)儒宮設學館至瀚來復繼前美瀚子處誨累遷工部刑部侍郎。又遷宣武軍節(jié)度使處誨弟從讜宣宗大中中遷中書舍人懿宗咸通三年拜禮部侍郎轉(zhuǎn)刑部。又為宣武軍節(jié)度使以兄歿於宣武訖致政不於公署舉樂。
王緯字文卿父之咸初為長安尉緯舉明經(jīng)。又書判入等歷長安縣尉。
杜佑再為淮南節(jié)度貞元十九年入朝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順宗即位初進檢校司徒憲宗時再拜司徒平章事佑孫?武宗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尋出鎮(zhèn)西川俄復入相加司空繼加司徒復歷淮南節(jié)度。
竇常憲宗元和中為國子祭酒弟牟穆宗長慶初亦為國子祭酒。
孔?元和中自華州刺史入為大理卿穆宗長慶中自吏部侍郎為右散騎常侍弟戢自汝州刺史為大理卿湖南觀察為右散騎常侍。
令狐楚為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元和九年入翰林遷中書舍人十二年罷內(nèi)職守中書舍人十四年自河陽節(jié)度入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楚子?宣宗大中二年考功郎中知制誥其年入翰林拜中書舍人四年拜兵部侍郎平章事?子渙位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薛存誠自兵部郎中為給事中子廷老自刑部郎中遷給事中廷?!独献印繁_d位至給事中。
韓充中書令弘之弟為河陽昭義衙門將及弘節(jié)制宣武召歸主親兵軍中奏官累至御史大夫元和十五年代侄公武為?坊節(jié)度使加檢校工部尚書穆宗長慶元年。又自鄭滑節(jié)度充宣武軍節(jié)度使。
張弘靖祖加貞為中書舍人相玄宗為中書令謚恭肅父延賞為中書舍人相德宗為左仆射平章事謚成肅弘靖亦為中書舍人復相憲宗。
韋貫之穆宗長慶初為河南尹子澳咸通中為河南尹。
鄭覃長慶四年遷御史中丞文宗太和九年為右仆射平章事加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弟朗武宗會昌中為御史中丞宣宗大中中為禮部尚書平章事加中書侍郎監(jiān)修國史。
高鉞長慶四年正拜中書舍人充翰林學士如故文宗太和三年授刑部侍郎遷吏部侍郎弟銖開成三年自江西觀察入為刑部侍郎弟鍇太和七年為中書舍人開成中轉(zhuǎn)吏部侍郎鉞子?懿宗咸通中再為中書舍人。
崔郾為給事中敬宗即位選為翰林侍講學士轉(zhuǎn)中書舍人轉(zhuǎn)禮部侍郎子瑤累至中書舍人宣宗大中六年知貢舉旋拜禮部侍郎瑤弟瑾懿宗咸通中拜禮部侍郎郾弟鄲太和三年以考功郎中充翰林學士轉(zhuǎn)中書舍人。
路群文宗太和四年為翰林學士五年正拜中書舍人子巖宣宗大中中累遷中書舍人。
高元裕開成三年為諫議大夫充翰林侍講學士兄少逸開成四年遷諫議大夫代元裕為翰林侍講學士兄弟迭處禁密儒林榮之。
李德裕自淮南節(jié)度使授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初德裕父吉甫年五十一出鎮(zhèn)淮南五十四自淮南復相德裕鎮(zhèn)淮南復入相一如父之年亦為異事。
崔珙武宗會昌初累遷戶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等使弟璪宣宗大中初為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璪弟興大中七年權知戶部侍郎轉(zhuǎn)兵部侍郎張礻?以宣宗大中中宰相于琮判度支召為司勛員外郎判度支尋用為翰林學士轉(zhuǎn)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學士承旨子文蔚昭宗乾寧中以祠部郎中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崔胤與文蔚同年進士尤相善用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
王龜懿宗咸通中為浙東觀察使兄式宣宗大中時廉問于此曾破草賊裘甫亦著善政至是越人咸喜焉。
後唐趙?唐僖宗光啟中為陳州刺史其後?弟昶?皆相繼為陳帥。
封舜卿莊宗同光已來累歷清顯封氏自太和以來世居兩制以文筆稱於時舜卿從子渭昭宗遷雒時為翰林學士舜卿為中書舍人叔侄對掌內(nèi)外制從子翹於梁貞明中亦為翰林學士。
劉遂清末帝清太元年以前興州刺史為西京副留守代其兄遂雍為淄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