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六百八十五 服章部二

太平御覽 作者:(宋)李昉等


  ○通天冠

  《三禮圖》曰:通天冠,一曰高山冠,上之所服。

  蔡邕《獨斷》曰:天子冠通天,漢制之,秦禮無文。祀天地、明堂平冕,鄙人不識,謂之平天冠。

  徐廣《與服雜注》曰:天子通天冠,高九寸,黑介幘,金博山。

  徐爰《釋問》曰:通天冠金博山蟬,謂之金顏。

  ○進(jìn)賢冠

  《三禮圖》曰:進(jìn)賢冠,前高七寸,長八寸,后高三寸。一梁下大夫一命所服,兩梁再命大夫、二千石所服,三梁三命上大夫、公侯之服。

  董巴《漢與服志》曰:進(jìn)賢冠,古緇布冠,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已下至博士兩梁,千石已下至小史、私學(xué)弟子皆一梁,宗室劉氏亦兩梁。

  蔡邕《獨斷》曰:進(jìn)賢冠,文官服之。漢制尚書兩梁,禮無文。

  徐廣《與服志雜注》曰:天子雜服介幘五梁進(jìn)賢冠,太子、諸王三梁進(jìn)賢冠。

  《北齊書》曰:文襄詞業(yè),以前司徒侯景進(jìn)賢冠賜李繪,曰:"卿但直心事孤,當(dāng)用卿為三公,勿學(xué)侯景叛也。"

  ○遠(yuǎn)游冠

  《三禮圖》曰:遠(yuǎn)游冠,諸王所服。

  徐廣《與服雜注》曰:天子雜服遠(yuǎn)游冠,太子及諸王遠(yuǎn)游冠制似通天也。天子五梁,太子三梁。

  董巴《漢與服志》曰:遠(yuǎn)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橫之于前,無山。

  張鏡《宋東宮儀記》曰:皇太子遠(yuǎn)游冠、翠緌。

  魏文帝《與于禁詔》曰:昔漢高脫衣以衣韓信,光武解綬以帶李忠,誠皆人主當(dāng)時貴敬功勞。今以遠(yuǎn)游冠與將軍。

  《梁書》曰:天監(jiān)十四年正月朔旦,帝臨軒冠太子于太極殿。舊制太子著遠(yuǎn)游冠、金蟬翠緌纓,至是詔加金博山。

  《淮南子》曰:楚莊王通梁、組纓。(高誘曰:通梁,遠(yuǎn)游冠。)

  《羅浮山記》曰:王方平著遠(yuǎn)游冠、五色綬。

  ○章甫

  《釋名》曰:章甫,殷冠名。甫,丈夫也。殷以之表章丈夫也。

  《白虎通》曰:殷統(tǒng)十二月為正,其飾微大,故為章甫。

  《儀禮·士冠禮》曰:章甫,殷道也。(鄭玄曰:章,明也。殷質(zhì)言以表明大夫也。甫或為斧、所以服行道也。)

  《禮記·儒行》曰:孔子曰:"丘長居宋,冠章甫之冠。"

  《論語·先進(jìn)》曰:"赤,爾何如?"對曰:"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莊子》曰:宋人有資章甫而適於越。越人斷發(fā)文身,無所用之。

  《孔叢子》曰:先君相魯三月,政化既行,頌曰:"袞衣章甫,實獲我所。章甫褒衣,惠我無私。"

  《列仙傳》曰:稷丘君,泰山下道士。漢武帝東巡,君乃冠章甫,擁琴而見之。

  ○牟追

  《釋名》曰:牟追,牟冒也,言其形冒發(fā)追追然也。

  《周禮·春官》曰: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鄭司農(nóng)云:追,冠名也。《禮》曰:牟追,夏后氏之道也。副者,婦人之首,股衡,維持冠者。)

  《儀禮·士冠禮》曰: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白虎通》曰:夏正十三月,其飾最大,故為無追。無追者,言其追大也。制冠法天,天色玄,不失其質(zhì),夏之冠色純玄。

  ○收

  《釋名》曰:收,夏后氏冠名也,言收斂發(fā)也。

  《白虎通》曰:夏收而祭。謂之收者,十二月陽氣收,本舉生萬物而達(dá)出之,故謂之收。

  《禮·王制》曰: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yǎng)老。

  又《郊特牲》曰:周弁、殷冔、夏收。

  《五經(jīng)通義》曰:王冠夏曰收,以入宗廟,長尺六寸,廣八寸,前起。

  《史記》曰:堯黃衣純冠。

  ○冔

  《詩》曰: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黼,白與黑也。冔,殷冠也。)

  《白虎通》曰:殷冔而祭。謂之冔者,十二月施氣授化,冔張而后得牙。

  《禮·王制》曰:殷人冔而祭,縞衣而養(yǎng)老。

  ○委貌冠

  《釋名》曰:委貌,其形委曲之貌,上小下大。

  《儀禮·士冠禮》曰:委貌周道。(鄭玄曰:委猶安也,言以安正容貌也。)

  《三禮圖》曰:玄冠一曰委貌,今之進(jìn)賢,則其遺象也。夏曰毋追,殷曰章甫,周曰委貌。后世轉(zhuǎn)以巧意,改易其名耳。

  《國語》曰:周襄王賜晉文公命,晉侯端委而入。(孔朝曰:玄端之衣,委貌之冠也。)

  《白虎通》曰:委貌者何?周朝廷理正事,行道德之冠名。所謂委貌者,周統(tǒng)十一月為正,萬物始萌,冠飾最小,故為委貌,言委曲有貌也。

  董巴《漢與服志》曰:委貌冠以皂絹為之。大射辟雍,公卿、諸侯大夫冠委貌。(《續(xù)漢·與服志》同。)

  《神異經(jīng)》曰:西荒有人不讀五經(jīng)而意合,不觀天文而心通,不誦禮律而精當(dāng)。天賜其衣,男朱衣、縞帶、委貌冠,女碧衣、戴勝,皆無縫。

  ○高山冠

  《三禮圖》曰:高山冠,一曰側(cè)注,高九寸,鐵為卷梁。秦制行人、使者所服,今謁者服之。

  《續(xù)漢·與服志》曰:安帝立太子,太子謁高廟,洗馬冠高山冠。侍御史奏謂不宜,事下有司,尚書陳志奏:"洗馬職如謁者,服其服,先帝之舊也。"奏可。謁者,古一名洗馬。

  董巴《漢與服志》曰:高山冠,一曰側(cè)注,如通天,謁者、仆射所服。

  太傅南郡胡廣說曰:高山冠,蓋齊王冠也。秦滅齊,以其君冠賜近臣,謁者服之。

  《傅子》曰:魏明帝以高山制似通天、遠(yuǎn)游,乃毀變先形,令行人、使者服之。

  《會稽先賢象贊》曰:綦毋文后為交阯刺史,詔賜高山冠。

  ○法冠

  《三禮圖》曰:法冠,一曰柱后、惠文,一曰獬豸。冠柱高五寸,以縱裹鐵柱卷。秦制法官服之,禮不記。

  蔡邕《獨斷》曰:法冠,秦制執(zhí)法者服之。天子冠通天,漢制之侍中、中常侍皆冠,惠文加貂附蟬。

  董巴《漢與服志》曰:大傅胡公說,《春秋左氏傳》有"南冠而縶者",則楚冠也。秦滅楚,以其服賜執(zhí)法近臣,御史服之。

  又曰:武冠,一曰武弁大冠,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

  《國語》曰: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假道於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不見。單子歸告王曰:"陳侯棄袞冕而南冠以出,不亦彝簡乎?(簡,略;彝,常也。言簡略常服。)犯先王之令,國其亡乎!"(賈逵曰:南冠,楚冠也。)

  《漢書》曰:張敞弟武為梁相,敞遣吏送之,曰:"何以治梁?"武曰:"馭黠馬者利其銜策,當(dāng)以柱后、惠文彈治之耳。"(秦獄吏冠柱后惠文冠。如淳曰:蟪,蟬也,冠細(xì)如蟬翅,今御史冠也。)

  又曰:昌邑王賀短衣大袴,冠惠文冠。(服虔曰:武冠也。趙惠文所服,故號惠文。)

  應(yīng)劭《漢官儀》曰:侍御史,周官也,為柱下史,冠法冠,一曰柱后,以鐵為柱,言其審固不撓?;蛘f古有獬豸獸,主觸不直,故執(zhí)憲者以其角形為冠耳。

  《唐書》曰:侍御史朱放請復(fù)置朱衣、豸冠於內(nèi)廓,有犯者御史服以彈。后御史張中撖之以彈京兆尹嚴(yán)郢。

  ○武弁

  《三禮圖》曰:武弁,大冠也,士服之?;蛟?,千歲涸澤之神,名慶忌,冠大冠,乘小車馬,好疾馳,齊人服之。

  董巴《漢與服志》曰: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飾,謂之趙惠文冠。

  蔡邕《獨斷》曰:武冠或曰繁冠,今謂之大冠。

  《魏志》曰:陳思王植氏疏曰:"臣若得辭遠(yuǎn)游,戴武弁,解朱組,珮青紱,乃臣之至愿也。"

  徐爰《宋志》曰:武弁,世謂籠冠也。

  ○鹖冠

  應(yīng)劭《漢官儀》曰:虎賁冠插鹖尾。鹖,鷙鳥中之果勁者也,每所攫撮,應(yīng)爪摧碎。尾,上黨所貢。

  董巴《漢與服志》曰:武冠加雙鹖尾為鹖冠,羽林虎賁冠之。鹖雞勇,斗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秦施用之。

  劉向《七略》曰:鹖冠子常居深山,以鹖為冠,故號鹖冠子。

  ○卻敵冠

  《三禮圖》曰:卻敵冠,前廣四寸,后三寸,衛(wèi)士服之。

  董巴《漢與服志》曰:卻敵冠制似進(jìn)賢,衛(wèi)士服之。

  ○卻非冠

  《三禮圖》曰:卻非冠,宮殿門仆射服,高五寸?!抖Y》不記。

  又司馬彪《續(xù)漢書》云,插以燕尾。

  董巴《漢與服志》曰:卻非冠,似長冠。

  ○巧士冠

  《三禮圖》曰:巧士冠,前高五寸,后相通,掃除從官服之。《禮》不記。

  董巴《漢與服志》曰:巧士冠高七寸,不常服,惟郊天黃門從官四人冠之,在鹵簿中次乘與車前,以備宦者四星。

  ○方山冠

  《三禮圖》曰:五彩方山冠,各以其彩縠為之,祠廟,天子八佾,樂五行,舞人所服。

  董巴《漢與服志》曰:方山冠似進(jìn)賢冠,以五彩縠為之。

  《漢書·五行志》曰:昌邑王賀為王時冠方山冠。

  ○長冠

  《三禮圖》曰:長冠竹里,高七寸,廣三寸,漢高祖以竹皮作之,世云:"劉氏冠",楚制。《禮》不記。

  蔡邕《獨斷》曰:小史祠宗廟則長冠。

  ○樊噲冠

  周遷《與服雜事》曰:樊噲冠,楚漢會於鴻門,項羽圖危高祖。樊噲聞急,乃裂衣包盾,戴以為冠,排入羽營。

  董巴《漢與服志》曰:樊噲造次所冠,以入項羽軍。廣九寸,前后各出四寸,制似冕,司馬、殿門衛(wèi)士服之。

  《太平御覽》 宋·李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