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

太平御覽 作者:宋·李昉





《釋名》曰:戶,護(hù)也;所以謹(jǐn)護(hù)閉塞也。

《說文》曰:半門曰戶。

《易□豐卦》:窺其戶,闃其無人。

《毛詩□鴻雁□斯干》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戶。

《大戴禮》曰:隋武子《戶之銘》曰:“夫難得而易失?!庇帧断男≌吩唬骸捌咴?,漢案戶。漢,天漢也。案戶者,直戶也;言正南北也?!?br />
《禮記□曲禮上》曰: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入戶奉扃瞻視毋回。(不于掩人之私。)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又《禮運(yùn)》曰:大道之行,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又《玉藻》曰:君子之居恒當(dāng)戶。(自明。)

又《月令》曰:孟春,其祀戶,祭先脾。陽氣出祀之于戶也。

《論語》曰:子曰:“誰能出不由戶者?何莫由斯道也?!?br />
《史記》:田嬰賤妾有子名文,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勿令舉,妾竊舉之。及嬰見文,怒曰:“五月之子,長與戶齊,不利其父母?!蔽念D首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受命于戶乎?如受命于戶,則高其戶,誰能至者!”嬰嘆曰:“子休矣?!?br />
《後漢書》曰:龐參為漢陽太守??と巳翁恼撸衅婀?jié),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盞,致于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琚。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薤本,欲吾擊強(qiáng)宗也。抱兒當(dāng)戶,欲吾開門恤孤也?!膘妒菄@息而還。參在職,果能抑強(qiáng)扶弱,以惠政得人。

又曰:魏應(yīng),字君伯,任城人也。少好學(xué)。建武初,詣博士受業(yè),習(xí)《魯詩》,閉戶誦習(xí),不交僚友,京師稱之。

又曰:魯恭十五,及弟丕俱居大學(xué),習(xí)《魯詩》,(魯申公詩。)閉戶講誦,絕人間事。兄弟俱為諸儒所稱,學(xué)士爭歸之。

《晉書□羊祜傳》: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shí)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yù)因名為墮淚碑。荊州人為祜諱名,屋室皆以門為稱,改戶曹為祠曹也。

《老子》曰:不出戶,知天下。

《莊子》曰:原憲居魯,蓬戶不完,桑以為樞也。

《慎子》曰:天明,不憂人之暗。雖不憂暗也,闕戶牖必敢以明焉。

《淮南子》曰:使鬼神玄化,則不待戶牖而行,若循虛而出入,則亦無履也。夫戶牖者,風(fēng)氣所從往來也;而風(fēng)氣者,陰陽之戶牖者也。離者必病,故托鬼神以戒之。

又曰:百星之明,不若一月之光,十牖畢開,不若一戶之明。

揚(yáng)子《法言》曰:山徑之蹊,不可勝由矣;向墻之戶,不可勝入矣。曰:“惡由入?”曰:“孔氏??资险?,戶也?!痹唬骸白討艉酰俊痹唬骸拔覒粼?!吾獨(dú)有不戶者矣?”(惡大不由圣人之道者也。)

《三輔黃圖》曰:明堂有三十六戶,法極陰之變數(shù)。

束《發(fā)蒙記》曰:治戶傷孕婦。

《楚國先賢傳》曰:孫敬入學(xué)。閉戶牖。精力過人。太學(xué)號(hào)曰閉戶先生。

《語林》曰:大將軍、丞相諸人在此時(shí)閉戶共為謀身之計(jì),王曠、世弘來,在戶外諸人不容之。曠乃剔壁窺之,曰:“天下大亂,諸君欲何所圖謀?”將欲告官,遽而納之,遂建江左之策。

《神異經(jīng)》曰:東南有石井焉,上二石闕,東南面上有榜著闕,題曰地戶。

《列士傳》曰:吳王闔閭畏王僚之子慶忌,作石室銅戶以備之。

《太公金匱□戶之書》曰:出畏之,入懼之也。

解道虎《齊記》曰:巢父城北十五里石戶,圣人去轉(zhuǎn)欲閉,今裁廣數(shù)寸,窺屋里方二丈。

《論衡》曰:燕王生明光宮,所臥處三戶盡閉,使二十人開,不得。

《越地傳》曰:勾踐宮有百戶。

《列仙傳》曰:方回,堯時(shí)隱人,食□母。夏桀時(shí)為人所閉於宮中,從求道,因化得去,印封其戶。時(shí)人曰:“得方回一丸泥,閉戶不可開?!?br />


《爾雅》曰:樞謂之畏。(郭璞注曰:門戶扉樞也。孫炎曰:門戶扇樞間,可依蔽,為畏也。)

《說文》曰:門樞謂之畏。

《魏志□華佗》曰:戶樞不朽。

《潛夫論》曰:貴戚懼家之不吉,而聚為令名;懼門之不堅(jiān),而為作鐵樞。卒其所敗者,非禁忌少門樞朽也,苦崇貨財(cái)而行驕僭,失民心耳。(事具門部。)

《傅子》曰:漢武世,王侯觀殿重階,金樞紫墀。

李陵詩曰:明月照戶樞,想見馀光輝。

《文選□詩》曰:秦地天下樞,八方溱賢才。

《尚書□顧命》曰:四人綦弁,執(zhí)戈上刃,夾兩階。(孔安國曰:綦文鹿子皮。弁亦土也。堂廉曰,土所立也。)

《爾雅》曰:樞達(dá)北方謂之落時(shí),落時(shí)謂之。

《三秦記》曰:明光殿以金為。

關(guān)

《易□復(fù)卦》曰:先王以至日閉關(guān),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焦貢《易林》曰:《大畜之乾》:“金柱鐵關(guān),堅(jiān)固衛(wèi)災(zāi)。君子居之,居當(dāng)憂居?!?br />
《左傳□襄四年》:季孫攻臧紇,斬鹿門之關(guān)以出,奔邾。

《方言》曰:關(guān)而東陳楚之間,戶。

《老子》曰:善閉無關(guān)鍵。

《史記》曰:侯嬴謂魏公子曰:“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br />
又《漢書》:王仲翁謂蕭望之曰:“不肯錄錄,反抱關(guān)為?!保ㄤ涗?,循常也。)

《魯連子》曰:魯連先生見孟嘗君杏店堂之門,孟嘗君曰:“吾聞先生有勢(shì)數(shù),可得聞乎?”連曰:“勢(shì)數(shù)者,譬若門關(guān),舉之而便則可;以一指持中而舉之,非便,則兩手。不關(guān),非益加重兩手,非加,罷也。彼所起者,非舉勢(shì)也。彼可舉,然後舉之,所謂勢(shì)數(shù)?!?br />


《周禮□地官》曰: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鄭司農(nóng)云:鍵為壯也。)

《方言》曰:關(guān)西謂之鑰。

何承天《纂文》曰:牡,出鑰者也。人作鑰子、鑰母,非也。

《東宮舊事》曰:守鑰四人,對(duì)番上下。(東宮門鑰,在中庶子坊。)

《太公金匱鑰之書》曰:昏慎守,深察訛也。

《風(fēng)俗通》曰:鑰施懸魚,翳伏淵源,欲令楗閉如此。



《爾雅》曰:宮中門謂之闈。

《周禮□考工記》曰:闈門容小扃。

蔡邕《明堂月令語》曰:明堂之門,北門稱闈。



《爾雅》曰:闈小者謂之閨。

《說文》曰:閨,持主戶也;上圓下方,有似於圭。

《文選》曰:閨中風(fēng)暖。



《說文》曰:ト,門傍戶也。

《爾雅》曰:小閨謂之ト。

《史記》曰:汲黑為東海太守,以清靜為政。黯多病,臥ト內(nèi)不出,歲余,東海大治。

《漢書》曰:公孫弘為丞相,起客館,開東ト,以延賢人。

又曰:田延年盜三千萬,即閉ト獨(dú)居,偏袒持刀東西步。數(shù)日,使者召延年詣廷尉。聞鼓聲,自刎死。

《漢書》曰:左馮翊韓延壽行縣,之高陵,有昆弟相與訟田,延壽恥不能明教化,因入傳舍,閉ト思過。訟者自髡,肉袒謝之。

《宋書》曰:孝武宴朝賢,張暢、何偃并在坐,偃因醉曰:“張暢固是奇才,同義宣作賊亦能無咎,非才何以致此?”暢乃厲聲曰:“太初之時(shí),誰黃其ト?”帝曰:“何事相苦?”初元兇時(shí),偃父尚之為元兇司空,義師至新林,門生皆逃,尚之父子與婢妾共洗黃ト,故暢譏之。

《晉宮ト名》曰:洛陽宮有金光ト、清陽ト、朱明ト、承休ト、安樂ト、白藏ト、顯仁ト、崇明ト、章德ト、飛□ト、安世ト、長安ト。長安有東明ト、西華ト、紫闥ト。

《傅玄歌詩》曰:我家近宮掖,易知復(fù)難忘,黃金為ト門,白玉為殿堂。

《宋志》:三公黃ト,前史無其義。按《禮記》,士к與天子同,公侯大夫則異。鄭注云:賤與君同,不嫌也。夫朱門洞開,當(dāng)陽之正色也。三公與天子禮秩相亞,故黃其ト以示嫌,不敢近天子也,且漢制云爾。



《周書□作雒》曰:凡五宮,堂咸有深閣。

《韓詩外傳》曰:黃帝時(shí),鳳皇集東園,止於阿閣,棲梧桐,食竹實(shí),終身不去。

《禮記□內(nèi)則》曰:大夫七十而閣。天子之閣,左達(dá)五,右達(dá)五。(鄭玄元注曰:閣,以板為之,藏食物也。王者三牲,肉及魚臘。)

《廣雅》曰:棧,閣也。

《漢書》曰:甘露中,五經(jīng)諸儒雜論於石渠閣。

又《揚(yáng)雄傳》曰:王莽時(shí),雄校書天祿閣上,治獄使者來,欲收雄,雄恐不免,乃從閣上自投,幾死。莽聞之曰:“雄素不與事,何故在此?”間請(qǐng)問其故。乃劉子嘗從雄學(xué)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詔勿問。然京師為語曰:“惟寂惟寞,自投于閣?!?br />
後漢楊級(jí)上言:宣帝博徵群儒,論定五經(jīng)於石渠閣。方今天下少事,學(xué)者得成其業(yè),而章句之徒破壞大體,宜如石渠故事,永為後世法。于是詔諸儒於白虎觀,論考同異焉。

《陳書》曰:至德二年,後主於光昭殿起臨春、結(jié)綺、望仙等三閣。長數(shù)丈,并數(shù)十間。其窗牖戶皆壁以懸柏欄桿之類,并以沉檀香木為之。又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nèi)有寶帳;其服玩之屬,瑰寶珍異,皆近古所未有。每微風(fēng)暫動(dòng),香聞數(shù)里;朝日初照,光映後庭。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藥,後主自居臨春閣,貴妃居結(jié)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并復(fù)道相往來。

《五代史□朱梁傳》曰:宰相柳璨奏:“西京舊有凌煙閣圖畫國初功臣,今遷奉東都,比未崇建四鎮(zhèn),副元帥梁王勛業(yè)冠古,請(qǐng)近新凌煙閣別創(chuàng)一ト,圖畫梁王,以旌德業(yè)?!痹t曰:“魏賞彭陽之功,別創(chuàng)紀(jì)勛之觀,齊旌泗水之績,乃崇嘉德之樓,式示新規(guī),爰從舊典。宜令所司於皇城內(nèi)擇吉地別造凌煙閣,圖寫賜名曰天佑旌功之閣?!?br />
《戰(zhàn)國策》曰:田單棧道木閣以迎齊襄王及后,於城陽山反之國。

《楚漢春秋》曰:項(xiàng)王為高閣,置太公於上,告漢王曰:“今不急告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xiàng)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若烹汝翁,幸分我一杯羹?!?br />
《三輔舊事》曰:秦二世起凌云閣與南山齊。

《漢宮殿疏》曰:天祿閣、騏ら閣,蕭何造,以藏秘書,畫賢臣。凌□閣,秦二世造。

《洛陽宮殿簿》曰:“高平觀南行至清覽觀,高閣六十四間。修齡觀南行至臨商觀,高閣五十五間。太極殿前南行仰閣三百二十八間,南上總章觀,閣十三間。東上凌□臺(tái),閣十一間。永寧宮連閣二百八十六間。十二間連閣上下數(shù)見,親觀差閣九間。

《洛陽地記》曰:□臺(tái)高閣十四間,乘風(fēng)觀高閣十二間。

《丹陽記》曰:漢魏殿觀多以復(fù)道相通,故洛宮之閣七百馀間。

《三輔故事》曰:天祿閣、石渠閣在大殿北,以閣秘書。又畫賢臣像凡十一二人,霍光第一,蘇武第十一。

《尸子》曰: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閣。

《物理論》曰:故人之任孕者,總其名籍,上之天府。天子立金匱玉ト,命司錄以省監(jiān)之。

《西京記》曰:西京大明正中含元殿,殿東西翔鸞棲鳳,ト下肺石登聞鼓,左右龍尾道。

《東京記》曰:紫微宮有臨波閣、閶闔閣。

班固《西都賦》曰:周廬千列,徼道綺錯(cuò),輦路經(jīng)營,蘭除飛閣。

張衡《西京賦》曰:鉤陳之外,閣道穹隆,屬長樂與明光,徑北通乎桂宮。

葛龔《反遂初賦》曰:考天文于蘭閣,覽群言於石渠。

古詩曰: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

陸機(jī)《樂府詩》曰:昌門何峨峨,飛閣跨通波。

崔琦《七蠲》曰:紫閣青宮,綺錯(cuò)相連。

《東京賦》曰:飛閣神行。

《南都賦》曰:連閣煥其相輝。

《上林賦》曰:重座曲閣。

陸機(jī)表云:登三閣。注:三閣謂秘書郎掌內(nèi)外三閣經(jīng)書。

鮑昭詩:觀霞登彩閣。

《蜀都賦》曰:行陽城之延閣。注:延,長也。

江淹表云:府之延閣。注:延閣,書府也。

《天臺(tái)賦》曰:朱閣玲瓏於□間。

陸機(jī)詩曰:飛閣纓虹く。

張景陽《七命》:翠觀岑青,雕閣霞連。

謝玄暉詩曰:尋□陟累樹,隨山望茵閣。

《楚辭》曰:蘭閣兮黃樓。

古詩曰:層閣肅天居。

{移}(音馳,又音移。)

《爾雅》曰:連閣謂之{移}。郭璞注曰:堂樓閣連小屋,今呼之{移}。

《通俗文》:連閣曰{移}。



《東觀漢記》曰:帝詔馬嚴(yán)留仁壽闥,與校書杜撫、班固定《建武注記》。

《晉宮閣名》曰:洛陽宮有崇陽闥、延明闥、通明闥、修□闥、通福闥、徵間闥承休闥、玄明闥、玄暉闥、崇禮闥、白藏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