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
《釋名》曰:仁,忍也。性惡殺,好善,含忍之也。
《禮記□經(jīng)解》曰:上下相親謂之仁。
又《中庸》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又《表記》曰: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弘仁。“子曰:“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yuǎn),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數(shù)多者,仁也。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br />又《緇衣》曰: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言百姓效禹為仁,非本性能仁也。)
又《大學(xué)》曰:一家仁,一國興仁;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
又曰: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又《儒行》曰:溫良者,仁之本;敬慎者,仁之地;寬裕者,仁之作;遜接者,仁之能;禮節(jié)者,仁之貌;言談?wù)?,仁之文;歌樂者,仁之和;分散者,仁之施。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
又《鄉(xiāng)飲酒義》曰: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盛於東南,此天地之仁義也。
《毛詩□生民》曰:《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
《尚書□太甲》曰:民罔常懷,懷于有仁。(民所歸無常,以仁政為常。)
又《泰誓》曰: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論語□時仁》曰:里仁為美,(居仁者之里是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求善居而不處於仁者之里,不得為有知。)
又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又《顏淵》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已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又《顏淵》曰: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
又《子路》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圣人受命而王,必父子相承,然後天下之民能仁也。)
又《憲問》曰: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重言如其仁者,九合諸侯功濟(jì)天下,此仁為大代節(jié)仁小者也。)
又《衛(wèi)靈公》曰:民之於仁,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未見蹈仁而死者也。(甚於水火,於仁最急也。)
又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又《陽貨》曰:子張問仁於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哽短煜拢瑸槿室?。”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保ú幻羧藷o侮慢之言。)
又《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保ù巳耍q同姓人臣。微子知紂惡,而去之。箕子、比干不忍去,故或見奴,或見殺之。)
《家語》曰:或問孔子曰:“顏淵何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br />《爾雅》曰:太平之人仁。
《大戴禮》曰:君子執(zhí)仁志,先行後言。千里之外,皆兄弟也。
《尚書考靈耀》曰:“春行仁政,順天之常。
《尚書大傳》曰:子張曰:“仁者何樂於山也?”孔子曰:“夫山者,忌然高。”“忌然高則何樂焉?”“夫山,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為,四方皆伐焉,每無私予焉。出云風(fēng)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所樂於山者也?!?br />又曰:周人以仁接民,而天下莫不仁。故曰文矣。(言文王仁,故謂之文也。)
又曰:舜不登而高,不行而遠(yuǎn),拱揖于天下,而天下稱仁。
又曰:《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范》可以觀度。
《韓詩外傳》曰:仁道有四:仁者有圣,仁者有知,仁者有德,仁者有謙。
《史記》曰:帝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又曰: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辭去。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
又曰:高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漢書》曰:何武為人仁厚。
《後漢書》曰:王莽末,虞延從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棄于溝中。延聞其號聲,哀而收之,養(yǎng)至成人。
范曄《後漢書》曰:劉寬,字文饒,弘農(nóng)人,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人愆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又曰:宣秉所得俸祿,輒以收養(yǎng)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自無擔(dān)石之儲。(《前漢書音義》曰:齊人名小[B124]為擔(dān),今江淮人謂一石為一擔(dān)。擔(dān)音丁濫切)。
《齊書》曰:虞愿為晉安太守,郡出蚺蛇,膽可用為藥。有人餉愿,愿放之二十馀里。一夜,蛇還,歸床下。復(fù)送四十里,經(jīng)還復(fù)故處,愿令人更送,遲明乃復(fù)歸,如此再三。時以為仁義之心所致。
又曰:江泌,字士清,性行仁義。衣弊虱多,以綿裹致之。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崔鴻《後燕錄》曰:趙秋,字子武,汲郡朝歌人也。輕財好施。鄰人李玄度,母死,家貧無以葬。秋謂其兄曰:“赴死生,救不足,仁之本也。家有二牛以與之。”玄度得以葬。他年,秋夜行,見一老母遺秋金一餅,曰:“子能葬我,是以相報。子五十已後當(dāng)富貴不可言,勿忘玄度也?!?br />《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
《文子》曰:積惠重厚,使萬物欣欣,樂其性者,仁也。
《莊子》曰:仁義,先王之蘧廬。(蘧廬,猶傅舍也。)可能一宿,而不可以久處。古人假道於仁,托宿於義。
《莊子》曰:義人利物之謂仁。
《曾子》曰:伯夷、叔齊,仁者也。
《鬻子》曰:除天下之害,謂之仁。
《孟子》曰:齊宣王問:“交鄰國,有道乎?”對曰:“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故湯事葛伯,文王事昆夷?!?br />又曰: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而死其長矣。
又曰:當(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又曰:夫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
又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又曰:為天下得人謂之仁。
又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報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恐醉而強(qiáng)酒也,
又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
又曰:仁之勝不仁,猶水之勝火。
《荀卿子》曰:仁、義、禮、善之於人,譬之若貨、財、栗、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無有之者泅攏
《尸子》曰:仁則人親之,義則人尊之,知則人用之也。
又曰:文王四乳,是謂至仁。
《六韜》曰:仁之所在者,天下歸之。
《呂氏春秋》曰:工尹他為荊使於宋,司城子罕觴之。南家之墻,於前不直;(猶出。)西家之潦,經(jīng)其宮而不止。工尹他問其故。子罕曰:“南家,二人也為鞔。(鞔,履,一曰引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將鞔以食三世矣。今徙,是宋國之求鞔者不可。吾將不食也?!歉メ阋病N骷腋?,吾庳,潦之經(jīng)吾宮也利,故弗禁也。”工尹他歸荊,適攻宋,工尹他諫於荊王曰:“宋不可攻。其主賢,其相仁?!惫梳屗喂ム?。
《新序》曰:魏文侯曰:“仁人者,國之寶也。國有仁人,則群臣不爭。”
《姚信士緯》曰:孟軻驅(qū)世士於仁義之域,行者步中正之途。
《抱樸子》曰:仁者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轡策。
《苻子》曰:《春秋華林傳》曰:“不知不言,其所以仁?!?br />延篤《仁孝論》曰:夫仁之有孝,猶四體之有心腹,枝葉有本根。仁以枝葉疏為大,孝猶心體充實為先。
曹植《仁孝論》曰:且禽獸悉知愛其母,知其孝也。惟白虎麒麟稱仁獸者,以其明盛衰知治亂也。孝者施近,仁者及遠(yuǎn)。
《逸士傳》曰:高鳳,鄰里有爭財斗者,兵刃相加,鳳脫衣巾為叩頭曰:“仁義遜讓,不可廢也?!?br />《會稽典錄》曰:陳囂,字子公,山陰人也。同縣車嫗,年八十馀,無子,慕囂仁義,欲求寄命。囂以車嫗有財產(chǎn),未敢便許。乃咨於長者,長者僉曰:“其宜。”囂遂迎嫗,朝夕定省,如其所親,出家財以供肴膳。嫗以壽終。囂殯斂畢,皆勉其奴,令守嫗?zāi)埂X斘锔杜c嫗內(nèi)外,(宗族衣國。)不入殯者,以置槨中。制服三月。由是著名流稱上國矣。
仁惻
周公曰:文王在高阝
,召太子發(fā)曰:“吾語汝,童牛不服,童馬不馳,是謂大仁。”
《樂嘉耀稽》曰:仁者有惻隱之心,本生於木。(仁生於木,故惻隱出於自然也。)
《禮記□表記》曰:中心よ怛,愛人之仁也。
《左傳□文下》曰:邾文公卜遷于繹。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惫唬骸捌埨睹瘢轮?。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孤必與焉?!弊笥以唬骸懊砷L也,君何弗為?”邾子曰:“命宰滲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茍利矣,遷也,吉莫如之?!彼爝w於繹。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也?!?br />《家語》曰:孔子曰:“啟蟄不殺,方長不折,此高柴之行?!?br />《漢書》曰:汲黯,字長孺,濮陽人。河內(nèi)失火,燒千馀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燒比屋,延燒,不足憂。臣過河內(nèi),貧人傷水旱萬馀家,父子相食,臣謹(jǐn)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河內(nèi)倉栗以賑貧氏。請歸節(jié),伏矯制罪。”上賢而釋之。
《東觀漢記》曰:曹褒在射聲營,舍有停棺不葬百馀所,褒親自履行,問其意故。吏對曰:“此等多是建武以來絕無後者?!卑龕砣?,為買空地,悉葬其無主者,設(shè)祭以祠之。遷將作大匠。時疾疫,褒巡行病徒,為致醫(yī)藥,經(jīng)理饣粥,多蒙濟(jì)禍攏
又曰:鍾離意辟大司徒侯霸府,詔部送徒詣河內(nèi),時冬寒,徒病不能行。路過弘農(nóng),意輒移屬縣使作徒衣,縣不得已與之,而上書言狀,意亦具以聞。上得奏,以見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於用心?誠良吏也?!?br />又曰:趙喜為赤眉所迫,亡走,遇更始親屬,皆裸跣涂炭,饑?yán)Р荒芮?。喜見之悲感,所裝縑帛資糧,悉以與之。
又曰:吳,字季英,陳留人。遷膠東侯相,政惟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相爭訴者,輒閉閣自責(zé),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或身對閭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後,爭隙省息矣。
又曰:崔篆為建新大尹,班春。所至之縣,狴獄填滿,篆垂涕曰:“嗟乎!刑罪不中,乃陷民於阱。此皆何罪,而至於是?”遂平理,所出二千馀人。掾吏叩頭諫曰:“誠仁者之心,然獨為君子,將有悔乎!”篆曰:“殺一大尹贖二千人,蓋所愿也?!彼旆Q疾去矣。
謝承《後漢書》曰:韓韶,字仲黃,潁川人。韶為嬴長。嬴鄰境歲饑,多被寇,廢耕桑,其民流入縣界,求索衣糧者眾。韶愍其饑?yán)?,開倉賑之,所廩贍萬馀戶。主者爭謂不可。韶曰:“長活溝壑之民,而以此伏罪,可含笑入地也?!?br />范曄《後漢書》曰:史弼,字公謙,陳留人。為平原相。時詔書下舉鉤黨,郡所奏相連及者多至數(shù)百,惟弼獨無所上。詔書責(zé)曰:“青州六郡,其五有黨,平原,弼何理而得獨無?”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畫界分境,水土異齊,風(fēng)俗不同,他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望上司誣陷良善,淫刑監(jiān)罰,以逞非理,則平原之民戶可為黨,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睆氖麓笈?,即收郡僚械送獄,遂奏弼。會黨禁中解,弼以奉贖罪免,濟(jì)活者千馀人。
《英雄記》曰:劉翊,字子相,潁川人。遷陳留太守。出關(guān)數(shù)百里,見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馬易棺,脫衣殮之。又逢知故困饑於路,不忍委去,因殺所駕牛以救之。眾人止之,翊曰:“視沒不救,非志士!”遂俱餓死。
《晉中興書》曰:劉麟之,南陽人,少有信義。去家百馀里,有一獨媼病,將死,嘆息,謂人曰:“誰當(dāng)埋我,惟有劉長史耳!何由令知?”麟之先聞其有患,故往候之。值其命終,乃身為治棺,殯送之。其仁愛惻隱若此。
《會稽典錄》曰:盛吉,字君達(dá),山陰人。拜廷尉。吉性多仁恩,務(wù)在哀矜。每至冬月,罪當(dāng)斷,夜省刑狀,其妻執(zhí)燭,吉手持丹筆,夫妻相向垂泣。所當(dāng)平?jīng)Q。若無繼嗣,吉令其妻妾得入經(jīng)營,使有遺類,視事十二年,天下稱其有恩。
《列女傳》曰:俊不疑母,仁而善教。不疑為尹,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所平活幾何人。即不疑多所平反,(平其事,反死為生也。)母喜笑,為飲食,言語異於他時;或無出,母怒,為之不食。由是故不疑為吏,嚴(yán)而不殘。君子謂不疑母能以仁教子。
《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是非之心知之端。人有四端,猶有四體也。
《莊子》曰:古公父居豳,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所求者地。古公父曰:“與人兄居而殺其弟,與人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免居矣。為吾臣與為狄臣奚以異?且吾聞之,君子不以所用害所養(yǎng)?!币蛘炔叨?,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歧山之下也。
《尸子》曰:駙馬共為荊使於巴,見擔(dān)鴆者,問之:“是何以?”曰:“所以鴆人也?!膘妒钦堎I之,金不足,又益之車馬。已得之,盡注之於江。
《韓子》曰: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
《世說》曰:桓車騎時,有陳莊者為府將,性仁愛,雖存行陣,未嘗殺戮。
《釋名》曰:仁,忍也。性惡殺,好善,含忍之也。
《禮記□經(jīng)解》曰:上下相親謂之仁。
又《中庸》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又《表記》曰: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弘仁。“子曰:“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yuǎn),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數(shù)多者,仁也。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br />又《緇衣》曰: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言百姓效禹為仁,非本性能仁也。)
又《大學(xué)》曰:一家仁,一國興仁;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
又曰: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又《儒行》曰:溫良者,仁之本;敬慎者,仁之地;寬裕者,仁之作;遜接者,仁之能;禮節(jié)者,仁之貌;言談?wù)?,仁之文;歌樂者,仁之和;分散者,仁之施。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
又《鄉(xiāng)飲酒義》曰: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盛於東南,此天地之仁義也。
《毛詩□生民》曰:《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
《尚書□太甲》曰:民罔常懷,懷于有仁。(民所歸無常,以仁政為常。)
又《泰誓》曰: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論語□時仁》曰:里仁為美,(居仁者之里是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求善居而不處於仁者之里,不得為有知。)
又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又《顏淵》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已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又《顏淵》曰: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
又《子路》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圣人受命而王,必父子相承,然後天下之民能仁也。)
又《憲問》曰: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重言如其仁者,九合諸侯功濟(jì)天下,此仁為大代節(jié)仁小者也。)
又《衛(wèi)靈公》曰:民之於仁,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未見蹈仁而死者也。(甚於水火,於仁最急也。)
又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又《陽貨》曰:子張問仁於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哽短煜拢瑸槿室?。”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保ú幻羧藷o侮慢之言。)
又《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保ù巳耍q同姓人臣。微子知紂惡,而去之。箕子、比干不忍去,故或見奴,或見殺之。)
《家語》曰:或問孔子曰:“顏淵何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br />《爾雅》曰:太平之人仁。
《大戴禮》曰:君子執(zhí)仁志,先行後言。千里之外,皆兄弟也。
《尚書考靈耀》曰:“春行仁政,順天之常。
《尚書大傳》曰:子張曰:“仁者何樂於山也?”孔子曰:“夫山者,忌然高。”“忌然高則何樂焉?”“夫山,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為,四方皆伐焉,每無私予焉。出云風(fēng)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所樂於山者也?!?br />又曰:周人以仁接民,而天下莫不仁。故曰文矣。(言文王仁,故謂之文也。)
又曰:舜不登而高,不行而遠(yuǎn),拱揖于天下,而天下稱仁。
又曰:《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范》可以觀度。
《韓詩外傳》曰:仁道有四:仁者有圣,仁者有知,仁者有德,仁者有謙。
《史記》曰:帝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又曰: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辭去。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
又曰:高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漢書》曰:何武為人仁厚。
《後漢書》曰:王莽末,虞延從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棄于溝中。延聞其號聲,哀而收之,養(yǎng)至成人。
范曄《後漢書》曰:劉寬,字文饒,弘農(nóng)人,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人愆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又曰:宣秉所得俸祿,輒以收養(yǎng)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自無擔(dān)石之儲。(《前漢書音義》曰:齊人名小[B124]為擔(dān),今江淮人謂一石為一擔(dān)。擔(dān)音丁濫切)。
《齊書》曰:虞愿為晉安太守,郡出蚺蛇,膽可用為藥。有人餉愿,愿放之二十馀里。一夜,蛇還,歸床下。復(fù)送四十里,經(jīng)還復(fù)故處,愿令人更送,遲明乃復(fù)歸,如此再三。時以為仁義之心所致。
又曰:江泌,字士清,性行仁義。衣弊虱多,以綿裹致之。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崔鴻《後燕錄》曰:趙秋,字子武,汲郡朝歌人也。輕財好施。鄰人李玄度,母死,家貧無以葬。秋謂其兄曰:“赴死生,救不足,仁之本也。家有二牛以與之。”玄度得以葬。他年,秋夜行,見一老母遺秋金一餅,曰:“子能葬我,是以相報。子五十已後當(dāng)富貴不可言,勿忘玄度也?!?br />《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
《文子》曰:積惠重厚,使萬物欣欣,樂其性者,仁也。
《莊子》曰:仁義,先王之蘧廬。(蘧廬,猶傅舍也。)可能一宿,而不可以久處。古人假道於仁,托宿於義。
《莊子》曰:義人利物之謂仁。
《曾子》曰:伯夷、叔齊,仁者也。
《鬻子》曰:除天下之害,謂之仁。
《孟子》曰:齊宣王問:“交鄰國,有道乎?”對曰:“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故湯事葛伯,文王事昆夷?!?br />又曰: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而死其長矣。
又曰:當(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又曰:夫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
又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又曰:為天下得人謂之仁。
又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報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恐醉而強(qiáng)酒也,
又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
又曰:仁之勝不仁,猶水之勝火。
《荀卿子》曰:仁、義、禮、善之於人,譬之若貨、財、栗、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無有之者泅攏
《尸子》曰:仁則人親之,義則人尊之,知則人用之也。
又曰:文王四乳,是謂至仁。
《六韜》曰:仁之所在者,天下歸之。
《呂氏春秋》曰:工尹他為荊使於宋,司城子罕觴之。南家之墻,於前不直;(猶出。)西家之潦,經(jīng)其宮而不止。工尹他問其故。子罕曰:“南家,二人也為鞔。(鞔,履,一曰引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將鞔以食三世矣。今徙,是宋國之求鞔者不可。吾將不食也?!歉メ阋病N骷腋?,吾庳,潦之經(jīng)吾宮也利,故弗禁也。”工尹他歸荊,適攻宋,工尹他諫於荊王曰:“宋不可攻。其主賢,其相仁?!惫梳屗喂ム?。
《新序》曰:魏文侯曰:“仁人者,國之寶也。國有仁人,則群臣不爭。”
《姚信士緯》曰:孟軻驅(qū)世士於仁義之域,行者步中正之途。
《抱樸子》曰:仁者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轡策。
《苻子》曰:《春秋華林傳》曰:“不知不言,其所以仁?!?br />延篤《仁孝論》曰:夫仁之有孝,猶四體之有心腹,枝葉有本根。仁以枝葉疏為大,孝猶心體充實為先。
曹植《仁孝論》曰:且禽獸悉知愛其母,知其孝也。惟白虎麒麟稱仁獸者,以其明盛衰知治亂也。孝者施近,仁者及遠(yuǎn)。
《逸士傳》曰:高鳳,鄰里有爭財斗者,兵刃相加,鳳脫衣巾為叩頭曰:“仁義遜讓,不可廢也?!?br />《會稽典錄》曰:陳囂,字子公,山陰人也。同縣車嫗,年八十馀,無子,慕囂仁義,欲求寄命。囂以車嫗有財產(chǎn),未敢便許。乃咨於長者,長者僉曰:“其宜。”囂遂迎嫗,朝夕定省,如其所親,出家財以供肴膳。嫗以壽終。囂殯斂畢,皆勉其奴,令守嫗?zāi)埂X斘锔杜c嫗內(nèi)外,(宗族衣國。)不入殯者,以置槨中。制服三月。由是著名流稱上國矣。
仁惻
周公曰:文王在高阝
,召太子發(fā)曰:“吾語汝,童牛不服,童馬不馳,是謂大仁。”
《樂嘉耀稽》曰:仁者有惻隱之心,本生於木。(仁生於木,故惻隱出於自然也。)
《禮記□表記》曰:中心よ怛,愛人之仁也。
《左傳□文下》曰:邾文公卜遷于繹。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惫唬骸捌埨睹瘢轮?。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孤必與焉?!弊笥以唬骸懊砷L也,君何弗為?”邾子曰:“命宰滲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茍利矣,遷也,吉莫如之?!彼爝w於繹。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也?!?br />《家語》曰:孔子曰:“啟蟄不殺,方長不折,此高柴之行?!?br />《漢書》曰:汲黯,字長孺,濮陽人。河內(nèi)失火,燒千馀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燒比屋,延燒,不足憂。臣過河內(nèi),貧人傷水旱萬馀家,父子相食,臣謹(jǐn)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河內(nèi)倉栗以賑貧氏。請歸節(jié),伏矯制罪。”上賢而釋之。
《東觀漢記》曰:曹褒在射聲營,舍有停棺不葬百馀所,褒親自履行,問其意故。吏對曰:“此等多是建武以來絕無後者?!卑龕砣?,為買空地,悉葬其無主者,設(shè)祭以祠之。遷將作大匠。時疾疫,褒巡行病徒,為致醫(yī)藥,經(jīng)理饣粥,多蒙濟(jì)禍攏
又曰:鍾離意辟大司徒侯霸府,詔部送徒詣河內(nèi),時冬寒,徒病不能行。路過弘農(nóng),意輒移屬縣使作徒衣,縣不得已與之,而上書言狀,意亦具以聞。上得奏,以見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於用心?誠良吏也?!?br />又曰:趙喜為赤眉所迫,亡走,遇更始親屬,皆裸跣涂炭,饑?yán)Р荒芮?。喜見之悲感,所裝縑帛資糧,悉以與之。
又曰:吳,字季英,陳留人。遷膠東侯相,政惟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相爭訴者,輒閉閣自責(zé),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或身對閭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後,爭隙省息矣。
又曰:崔篆為建新大尹,班春。所至之縣,狴獄填滿,篆垂涕曰:“嗟乎!刑罪不中,乃陷民於阱。此皆何罪,而至於是?”遂平理,所出二千馀人。掾吏叩頭諫曰:“誠仁者之心,然獨為君子,將有悔乎!”篆曰:“殺一大尹贖二千人,蓋所愿也?!彼旆Q疾去矣。
謝承《後漢書》曰:韓韶,字仲黃,潁川人。韶為嬴長。嬴鄰境歲饑,多被寇,廢耕桑,其民流入縣界,求索衣糧者眾。韶愍其饑?yán)?,開倉賑之,所廩贍萬馀戶。主者爭謂不可。韶曰:“長活溝壑之民,而以此伏罪,可含笑入地也?!?br />范曄《後漢書》曰:史弼,字公謙,陳留人。為平原相。時詔書下舉鉤黨,郡所奏相連及者多至數(shù)百,惟弼獨無所上。詔書責(zé)曰:“青州六郡,其五有黨,平原,弼何理而得獨無?”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畫界分境,水土異齊,風(fēng)俗不同,他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望上司誣陷良善,淫刑監(jiān)罰,以逞非理,則平原之民戶可為黨,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睆氖麓笈?,即收郡僚械送獄,遂奏弼。會黨禁中解,弼以奉贖罪免,濟(jì)活者千馀人。
《英雄記》曰:劉翊,字子相,潁川人。遷陳留太守。出關(guān)數(shù)百里,見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馬易棺,脫衣殮之。又逢知故困饑於路,不忍委去,因殺所駕牛以救之。眾人止之,翊曰:“視沒不救,非志士!”遂俱餓死。
《晉中興書》曰:劉麟之,南陽人,少有信義。去家百馀里,有一獨媼病,將死,嘆息,謂人曰:“誰當(dāng)埋我,惟有劉長史耳!何由令知?”麟之先聞其有患,故往候之。值其命終,乃身為治棺,殯送之。其仁愛惻隱若此。
《會稽典錄》曰:盛吉,字君達(dá),山陰人。拜廷尉。吉性多仁恩,務(wù)在哀矜。每至冬月,罪當(dāng)斷,夜省刑狀,其妻執(zhí)燭,吉手持丹筆,夫妻相向垂泣。所當(dāng)平?jīng)Q。若無繼嗣,吉令其妻妾得入經(jīng)營,使有遺類,視事十二年,天下稱其有恩。
《列女傳》曰:俊不疑母,仁而善教。不疑為尹,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所平活幾何人。即不疑多所平反,(平其事,反死為生也。)母喜笑,為飲食,言語異於他時;或無出,母怒,為之不食。由是故不疑為吏,嚴(yán)而不殘。君子謂不疑母能以仁教子。
《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是非之心知之端。人有四端,猶有四體也。
《莊子》曰:古公父居豳,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所求者地。古公父曰:“與人兄居而殺其弟,與人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免居矣。為吾臣與為狄臣奚以異?且吾聞之,君子不以所用害所養(yǎng)?!币蛘炔叨?,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歧山之下也。
《尸子》曰:駙馬共為荊使於巴,見擔(dān)鴆者,問之:“是何以?”曰:“所以鴆人也?!膘妒钦堎I之,金不足,又益之車馬。已得之,盡注之於江。
《韓子》曰: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
《世說》曰:桓車騎時,有陳莊者為府將,性仁愛,雖存行陣,未嘗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