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誦
《禮記□曲禮下》曰: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fù)常讀《樂章》。
《論語》曰:南容三復(fù)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周禮□春官下》曰: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大祭祀,與執(zhí)事卜日。(執(zhí)事,太仆之屬。)戒及宿之日,與群執(zhí)事,讀禮書而協(xié)事。(協(xié),合也。合禮謂習(xí)錄所當(dāng)共之事也。)
又曰:小史掌邦國之志。大祭祀,讀禮法。史以書敘昭穆之俎簋。(讀禮法者,太史與群執(zhí)事。史,此小史也。)
《史記》曰:太史公曰:“予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息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共原也。
又曰:孔子晚善《易》,韋編三絕,鐵レ三折,漆書三滅也。
又曰:董仲舒下帷讀書,三年不窺園圃。
《漢書》曰:劉向?qū)>?jīng)術(shù),晝誦書傳,夜觀星宿。
又曰:揚雄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東觀漢記》曰:章帝詔黃香,令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謂諸生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黃童也?!?br />又曰:高鳳誦經(jīng),晝夜不絕聲。妻之田,曝麥,以竿授鳳,令護(hù)雞。鳳受竿,誦經(jīng)如故。天暴雨,流麥,意在經(jīng),不視麥漂。
謝承《後漢書》曰:王充字仲任。家貧無書,至京師入市讀書,一見輒能誦憶。
又曰:應(yīng)奉字世叔。讀書五行俱下。
又曰:侯瑾字子瑜。傭作為資,暮還輒火以讀書。
《後漢書》曰:和熹鄧后六歲能《史書》,(《史書》,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大篆十五篇也。)十二通《詩》、《論語》。諸兄每讀經(jīng)傳,輒下意難問。志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習(xí)女工,乃更務(wù)學(xué),欲舉博士耶?”后重違母言,晝修婦業(yè),暮誦經(jīng)典。家人號曰“諸生”。后又詔中宮近臣於東觀受讀經(jīng)傳,以教授宮人,左右習(xí)誦,朝夕濟(jì)濟(jì)。
范曄《後漢書》曰:周盤字伯堅。居貧養(yǎng)母,儉薄不充。常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就孝廉之舉也。
又曰:裴駿字仲駒。駿從弟安祖少而聰慧,年七八歲就師,講《詩》至《鹿鳴》篇,語兄云:“禽獸得食相呼,而況人也?”自此之後,未嘗獨食。
又曰:尚長字子平,河內(nèi)朝歌人也。隱居不仕,讀《易》至《損》、《益》卦,喟然而嘆曰:“吾以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
《魏武本紀(jì)》曰:吾讀介之推之避晉封,申包胥之逃楚賞,未嘗不廢書而嘆。
《魏略》曰:侍中董遇好學(xué),避難采樵負(fù)販,常挾經(jīng)書,投閑習(xí)誦。人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云:“當(dāng)先讀百遍,而義自見?!?br />《吳志》曰:闞澤字德潤。好學(xué),居貧,常為人傭書,所寫既畢,誦讀亦遍。
《魏志》曰:賈逵最好《春秋》,課日讀一遍。
《吳志》曰:劉贊字正明。性果烈,好讀兵書及史傳。每覽古良將攻伐之勢,輒封書獨嘆。
《晉書》曰:陶潛字元亮。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又曰:殷仲堪能清言,善屬文,每云三日不讀《道德論》便覺舌本間強。其談理與韓康伯齊名,士咸愛慕之。
又曰:王恭抗直,深存節(jié)義。讀《左傳》至奉王命討不庭,每輟卷而嘆。
又曰:劉敏元字道光,北海人也。厲己修學(xué),不以險難改心。好星歷陰陽術(shù)數(shù),潛心《易》、《太玄》,不好讀史。常謂同志曰:“誦書當(dāng)味義根,何為費功於浮辭之文?《易》者,義之源;《太玄》,理之門,能明此者,即吾師也?!?br />王隱《晉書□處士傳》曰:王褒字偉元,北海人也。讀書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反覆,流涕占胸也。
沈約《齊紀(jì)》曰:顧歡字玄平。少喪父,事母謹(jǐn)孝。母喪,于墓側(cè)數(shù)年。好事者或從受書,每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悲慟不能禁。自是學(xué)徒廢《蓼莪》之篇,不復(fù)講授也。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曰:韓景山,安平省津人也。年十歲,能屬文。博覽經(jīng)籍,無所不通。
《宋書》曰:沈演之家世為將,至演之折節(jié)好學(xué),讀《老子》百遍,以達(dá)義理上知名。
《北齊書》曰:趙郡王琛字子。初讀《孝經(jīng)》,至“資於事父”,輒流涕欷。
又曰:楊幼而喪母,曾詣舅子泰,泰與之飲,問:“汝讀何書?”答曰:“《詩》?!碧┰唬骸爸痢段缄枴肺匆??”便號泣感咽,子泰亦對之欷。於是遂為罷酒。
《北史》曰:後魏元暉業(yè)領(lǐng)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齊文襄嘗問之,曰:“比何所披覽?”對曰:“數(shù)尋伊、霍之傳,不讀曹、馬之書?!睍煒I(yè)以時運漸謝,不復(fù)圖全,惟事飲啖,一日三羊,三日一犢。又嘗賦詩云:“昔居王道泰,濟(jì)濟(jì)富群英;今逢世路阻,狐兔郁縱橫?!?br />《梁書》曰:武帝每讀《孝子傳》,未曾終軸,輒輟書悲慟。由是家門愛重,探賾索隱,窮理盡性,究覽墳籍,神悟知機,讀書不待溫故,一閱皆能誦憶。
又曰:《范□傳》:初,竟陵王子良為會稽太子,□為府主簿,王未之知。後克日登秦望山,乃命□?!跻陨缴嫌星厥蓟士淌?,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并不得韻;又皆大篆,人多不識,乃夜取《史記》讀之,令上知。明日登山,子良命賓僚讀之,皆茫然不識。末問□,□曰:“下官嘗讀《史記》,見此刻石文?!边M(jìn)乃讀之如流水。子良大悅,因以為上賓。
又曰:昭明太子統(tǒng),字德施。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數(shù)行并下,過目皆憶。
《陳書》曰:始興王叔陵修飾虛名,每入朝,常於車中馬上執(zhí)卷讀書,高聲長誦,陽陽自若。朝坐齋中,或自執(zhí)斧斤為沐猴百戲。
《隋書》曰:崔亻キ字歧叔。以讀書為務(wù),頗自負(fù)而忽人。嘗大署其門下曰:“不讀五千卷書,無得入我室。”
又曰:來護(hù)兒字崇幼,而慕詭好立奇節(jié)。初讀《詩》至“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舍書而嘆曰:“大丈夫其世當(dāng)如是,為國滅賊,以建功名,安能區(qū)區(qū)久事隴畝!”群輩嘉其言而壯其志。
又曰:韋師字公穎。少沉謹(jǐn),有慧性。初就學(xué),始讀《孝經(jīng)》,舍書而嘆曰:“名教之極,其在茲乎!”
《唐書》曰:章懷太子賢,上深所嗟賞之,謂司空李曰:“此兒已讀得《尚書》、《禮記》,曾遣讀《論語》至‘賢賢易色’,再三覆誦之,乃云性愛此言。固知夙成聰敏,出自天性也?!?br />又曰:蕭德言,晚年尤篤志於學(xué),自晝達(dá)夜,略無厭倦。每欲開五經(jīng),必盥濯束帶,危坐對之。妻子候間請曰:“終日如是,無乃勞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豈憚如此?”
又曰:郭山惲,蒲州河?xùn)|人。少通《三禮》。景龍中累遷國子司業(yè)。時中宗數(shù)引近臣及修文學(xué)士與之宴集,嘗令各效伎藝以為笑樂。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左衛(wèi)將軍張洽舞《黃獐》,左金吾衛(wèi)將軍杜元琰誦《婆羅門咒》,給事中李行言唱《駕車西河》,中書舍人盧藏用效道士上章。山惲獨奏曰:“臣無所解,請誦古詩兩篇?!钡蹚闹?。於是誦《鹿鳴》、《蟋蟀》之詩。奏未畢,中書令李嶠以其詞有“好樂無荒”之語,頗涉規(guī)諷,恐忤旨,遽止之。帝嘉山惲之意。
《墨子》曰:周公朝讀書百篇,夕見七十五士。
《莊子》曰:孔子游於緇惟之林,休於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有漁父聽曲為法。
又曰:臧與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挾策讀書;問奚事,博塞以游。
又曰: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問曰:“敢問公所讀之書何言也?”公曰:“圣人之言?!痹唬骸笆ト嗽诤??”公曰:“已死矣?!痹唬骸叭粍t公所讀者,圣人之糟粕也?!惫唬骸肮讶俗x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北庠唬骸耙猿贾掠^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於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也。有數(shù)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人物各有信,教學(xué)之無益也。)古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而已?!?br />《尚書大傳》曰:子夏讀《書》畢,見夫子。夫子問:“子何為於《書》?”子夏曰:“《書》之論事,皎皎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參辰之錯行。商所受於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br />《尸子》曰: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br />《說苑》曰:孔子讀《易》,至於《損》、《益》則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嘆?”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嘆也。”子夏曰:“然則學(xué)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而必變,未嘗得久也。夫?qū)W者,以虛受之。昔堯履天子之位,允恭以持之,虛靜以待下,故百載而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滿意,窮高而不衰,故當(dāng)時虧敗,迄今而逾惡。是非益損之征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是以圣人不敢當(dāng)盛;升輿而遇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diào)其盈虛,故能長久也?!弊酉脑唬骸吧?,請終身誦之。”
《神仙傳》曰:孔子讀書,老子見而問曰:“是何書也?”曰:“禮也。圣人亦讀之?!崩献釉疲骸笆ト丝梢玻觋聻閻圩x之?”
《洞冥記》曰:李充者,馮翊人也。自言三百歲,從秦始皇登會稽山以望江漢之流也。少而好學(xué),為秦博士,門徒萬人。伏生時十歲,乃就充石壁山中受《尚書》。乃以口傳受伏子四代之事,略無遺脫。伏子因而誦之,常以細(xì)繩十馀尋,以縛腰,誦一遍則結(jié)繩一結(jié),十尋之繩皆成結(jié)矣,計誦《尚書》可數(shù)萬遍。但食損人精意,有遺失,伏子今所傳百卷,得其一二耳。故堯舜二典,闕漏尤多。
《家語》曰:孔子讀史,至于楚復(fù)陳,(陳夏征舒殺其君,楚莊王討之,因取陳而有之。申叔時諫,莊王從之,乃復(fù)陳國也。)喟然嘆曰:“賢哉,楚莊王也!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非申叔之忠,弗能進(jìn)其義,非莊王之賢弗能受其訓(xùn)?!?br />《春秋後語》曰:蘇秦歸,曰“書雖多蓄,亦何以為?”於是夜發(fā)書篋數(shù)十,得《周書陰符》,(《戰(zhàn)國策》云: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讀之。欲睡,錐剌其股,血流至踝。暮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br />《幽明錄》曰:襄陽城南有秦民墓,為性至孝,親歿,泣血三年。人有為其詠《蓼莪》詩者,民聞其義,涕泗不自勝。
桓子《新論》曰:劉子政、子駿、伯玉三人尤珍重《左氏》,教子孫,下至婦女,無不讀誦。
《俗說》曰:劉柳為仆射,傅迪為左丞。傅好讀書而不解其義,劉惟讀《莊》、《老》而已。傅道劉云:“正讀十二卷,何足本人”,劉道傅云“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簏”。
《物理論》曰:語曰“能理亂絲,乃可讀《詩》”。余雖無治絲之能,而悟聞《詩》之義。
《華陽國志》曰:徐誦字子產(chǎn)。少讀書,日不過五十字,誦千遍乃得,終成儒學(xué)。
《先賢傳》曰:延篤從唐季度受《左氏》,欲寫傳本,無紙,乃借本誦之。及辭歸,季度曰:“卿欲寫傳,何辭歸?”答曰:“已誦之矣?!?br />《孝德傳》曰:張楷字公超,河南人也。至孝自然,喪親哀毀,每讀《詩》見《素冠》、《棘人》,未嘗不掩泗焉。
《列女傳》曰:班婕妤,況之女,賢才通辯,選入後宮,每讀《詩》及“窈窕淑女”之篇,必三復(fù)之。
晉潘岳《閑居賦序》曰:岳讀《汲黯傳》,見司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書之,題以巧宦之目,未嘗不慨然廢書而嘆。
《金樓子》曰:有人讀書握卷而輒睡者。梁朝有名士呼書卷為“黃爾”,此蓋言其怡神養(yǎng)性如爾溫也。
又曰:凡讀書必以五經(jīng)為本,所謂“非圣人之書勿讀”,“讀之百遍,其義自見”,此外眾書自可泛而觀耳。正史既見得失成敗,此經(jīng)國之所急。五經(jīng)之外,宜以正史為先。譜牒所以別貴賤,明是非,自宜留意?;驈?fù)中表親疏,或復(fù)通塞升降,百世衣冠,不可不悉。
又《自敘》云:吾時夏夕中下絳紗,中有銀甌一枚,貯山陰甜酒,臥讀有時至?xí)?,率以為常。又?jīng)病瘡,肘膝爛盡,此以來三十馀載,泛玩眾書萬馀矣。自余年十四,苦眼疾沈痼,比來轉(zhuǎn)暗,不復(fù)能自讀書。三十六年來,恒令左右唱之,曾生所謂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期。茲言是也。
《禮記□曲禮下》曰: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fù)常讀《樂章》。
《論語》曰:南容三復(fù)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周禮□春官下》曰: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大祭祀,與執(zhí)事卜日。(執(zhí)事,太仆之屬。)戒及宿之日,與群執(zhí)事,讀禮書而協(xié)事。(協(xié),合也。合禮謂習(xí)錄所當(dāng)共之事也。)
又曰:小史掌邦國之志。大祭祀,讀禮法。史以書敘昭穆之俎簋。(讀禮法者,太史與群執(zhí)事。史,此小史也。)
《史記》曰:太史公曰:“予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息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共原也。
又曰:孔子晚善《易》,韋編三絕,鐵レ三折,漆書三滅也。
又曰:董仲舒下帷讀書,三年不窺園圃。
《漢書》曰:劉向?qū)>?jīng)術(shù),晝誦書傳,夜觀星宿。
又曰:揚雄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東觀漢記》曰:章帝詔黃香,令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謂諸生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黃童也?!?br />又曰:高鳳誦經(jīng),晝夜不絕聲。妻之田,曝麥,以竿授鳳,令護(hù)雞。鳳受竿,誦經(jīng)如故。天暴雨,流麥,意在經(jīng),不視麥漂。
謝承《後漢書》曰:王充字仲任。家貧無書,至京師入市讀書,一見輒能誦憶。
又曰:應(yīng)奉字世叔。讀書五行俱下。
又曰:侯瑾字子瑜。傭作為資,暮還輒火以讀書。
《後漢書》曰:和熹鄧后六歲能《史書》,(《史書》,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大篆十五篇也。)十二通《詩》、《論語》。諸兄每讀經(jīng)傳,輒下意難問。志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習(xí)女工,乃更務(wù)學(xué),欲舉博士耶?”后重違母言,晝修婦業(yè),暮誦經(jīng)典。家人號曰“諸生”。后又詔中宮近臣於東觀受讀經(jīng)傳,以教授宮人,左右習(xí)誦,朝夕濟(jì)濟(jì)。
范曄《後漢書》曰:周盤字伯堅。居貧養(yǎng)母,儉薄不充。常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就孝廉之舉也。
又曰:裴駿字仲駒。駿從弟安祖少而聰慧,年七八歲就師,講《詩》至《鹿鳴》篇,語兄云:“禽獸得食相呼,而況人也?”自此之後,未嘗獨食。
又曰:尚長字子平,河內(nèi)朝歌人也。隱居不仕,讀《易》至《損》、《益》卦,喟然而嘆曰:“吾以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
《魏武本紀(jì)》曰:吾讀介之推之避晉封,申包胥之逃楚賞,未嘗不廢書而嘆。
《魏略》曰:侍中董遇好學(xué),避難采樵負(fù)販,常挾經(jīng)書,投閑習(xí)誦。人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云:“當(dāng)先讀百遍,而義自見?!?br />《吳志》曰:闞澤字德潤。好學(xué),居貧,常為人傭書,所寫既畢,誦讀亦遍。
《魏志》曰:賈逵最好《春秋》,課日讀一遍。
《吳志》曰:劉贊字正明。性果烈,好讀兵書及史傳。每覽古良將攻伐之勢,輒封書獨嘆。
《晉書》曰:陶潛字元亮。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又曰:殷仲堪能清言,善屬文,每云三日不讀《道德論》便覺舌本間強。其談理與韓康伯齊名,士咸愛慕之。
又曰:王恭抗直,深存節(jié)義。讀《左傳》至奉王命討不庭,每輟卷而嘆。
又曰:劉敏元字道光,北海人也。厲己修學(xué),不以險難改心。好星歷陰陽術(shù)數(shù),潛心《易》、《太玄》,不好讀史。常謂同志曰:“誦書當(dāng)味義根,何為費功於浮辭之文?《易》者,義之源;《太玄》,理之門,能明此者,即吾師也?!?br />王隱《晉書□處士傳》曰:王褒字偉元,北海人也。讀書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反覆,流涕占胸也。
沈約《齊紀(jì)》曰:顧歡字玄平。少喪父,事母謹(jǐn)孝。母喪,于墓側(cè)數(shù)年。好事者或從受書,每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悲慟不能禁。自是學(xué)徒廢《蓼莪》之篇,不復(fù)講授也。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曰:韓景山,安平省津人也。年十歲,能屬文。博覽經(jīng)籍,無所不通。
《宋書》曰:沈演之家世為將,至演之折節(jié)好學(xué),讀《老子》百遍,以達(dá)義理上知名。
《北齊書》曰:趙郡王琛字子。初讀《孝經(jīng)》,至“資於事父”,輒流涕欷。
又曰:楊幼而喪母,曾詣舅子泰,泰與之飲,問:“汝讀何書?”答曰:“《詩》?!碧┰唬骸爸痢段缄枴肺匆??”便號泣感咽,子泰亦對之欷。於是遂為罷酒。
《北史》曰:後魏元暉業(yè)領(lǐng)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齊文襄嘗問之,曰:“比何所披覽?”對曰:“數(shù)尋伊、霍之傳,不讀曹、馬之書?!睍煒I(yè)以時運漸謝,不復(fù)圖全,惟事飲啖,一日三羊,三日一犢。又嘗賦詩云:“昔居王道泰,濟(jì)濟(jì)富群英;今逢世路阻,狐兔郁縱橫?!?br />《梁書》曰:武帝每讀《孝子傳》,未曾終軸,輒輟書悲慟。由是家門愛重,探賾索隱,窮理盡性,究覽墳籍,神悟知機,讀書不待溫故,一閱皆能誦憶。
又曰:《范□傳》:初,竟陵王子良為會稽太子,□為府主簿,王未之知。後克日登秦望山,乃命□?!跻陨缴嫌星厥蓟士淌?,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并不得韻;又皆大篆,人多不識,乃夜取《史記》讀之,令上知。明日登山,子良命賓僚讀之,皆茫然不識。末問□,□曰:“下官嘗讀《史記》,見此刻石文?!边M(jìn)乃讀之如流水。子良大悅,因以為上賓。
又曰:昭明太子統(tǒng),字德施。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數(shù)行并下,過目皆憶。
《陳書》曰:始興王叔陵修飾虛名,每入朝,常於車中馬上執(zhí)卷讀書,高聲長誦,陽陽自若。朝坐齋中,或自執(zhí)斧斤為沐猴百戲。
《隋書》曰:崔亻キ字歧叔。以讀書為務(wù),頗自負(fù)而忽人。嘗大署其門下曰:“不讀五千卷書,無得入我室。”
又曰:來護(hù)兒字崇幼,而慕詭好立奇節(jié)。初讀《詩》至“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舍書而嘆曰:“大丈夫其世當(dāng)如是,為國滅賊,以建功名,安能區(qū)區(qū)久事隴畝!”群輩嘉其言而壯其志。
又曰:韋師字公穎。少沉謹(jǐn),有慧性。初就學(xué),始讀《孝經(jīng)》,舍書而嘆曰:“名教之極,其在茲乎!”
《唐書》曰:章懷太子賢,上深所嗟賞之,謂司空李曰:“此兒已讀得《尚書》、《禮記》,曾遣讀《論語》至‘賢賢易色’,再三覆誦之,乃云性愛此言。固知夙成聰敏,出自天性也?!?br />又曰:蕭德言,晚年尤篤志於學(xué),自晝達(dá)夜,略無厭倦。每欲開五經(jīng),必盥濯束帶,危坐對之。妻子候間請曰:“終日如是,無乃勞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豈憚如此?”
又曰:郭山惲,蒲州河?xùn)|人。少通《三禮》。景龍中累遷國子司業(yè)。時中宗數(shù)引近臣及修文學(xué)士與之宴集,嘗令各效伎藝以為笑樂。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左衛(wèi)將軍張洽舞《黃獐》,左金吾衛(wèi)將軍杜元琰誦《婆羅門咒》,給事中李行言唱《駕車西河》,中書舍人盧藏用效道士上章。山惲獨奏曰:“臣無所解,請誦古詩兩篇?!钡蹚闹?。於是誦《鹿鳴》、《蟋蟀》之詩。奏未畢,中書令李嶠以其詞有“好樂無荒”之語,頗涉規(guī)諷,恐忤旨,遽止之。帝嘉山惲之意。
《墨子》曰:周公朝讀書百篇,夕見七十五士。
《莊子》曰:孔子游於緇惟之林,休於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有漁父聽曲為法。
又曰:臧與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挾策讀書;問奚事,博塞以游。
又曰: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問曰:“敢問公所讀之書何言也?”公曰:“圣人之言?!痹唬骸笆ト嗽诤??”公曰:“已死矣?!痹唬骸叭粍t公所讀者,圣人之糟粕也?!惫唬骸肮讶俗x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北庠唬骸耙猿贾掠^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於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也。有數(shù)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人物各有信,教學(xué)之無益也。)古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而已?!?br />《尚書大傳》曰:子夏讀《書》畢,見夫子。夫子問:“子何為於《書》?”子夏曰:“《書》之論事,皎皎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參辰之錯行。商所受於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br />《尸子》曰: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br />《說苑》曰:孔子讀《易》,至於《損》、《益》則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嘆?”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嘆也。”子夏曰:“然則學(xué)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而必變,未嘗得久也。夫?qū)W者,以虛受之。昔堯履天子之位,允恭以持之,虛靜以待下,故百載而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滿意,窮高而不衰,故當(dāng)時虧敗,迄今而逾惡。是非益損之征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是以圣人不敢當(dāng)盛;升輿而遇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diào)其盈虛,故能長久也?!弊酉脑唬骸吧?,請終身誦之。”
《神仙傳》曰:孔子讀書,老子見而問曰:“是何書也?”曰:“禮也。圣人亦讀之?!崩献釉疲骸笆ト丝梢玻觋聻閻圩x之?”
《洞冥記》曰:李充者,馮翊人也。自言三百歲,從秦始皇登會稽山以望江漢之流也。少而好學(xué),為秦博士,門徒萬人。伏生時十歲,乃就充石壁山中受《尚書》。乃以口傳受伏子四代之事,略無遺脫。伏子因而誦之,常以細(xì)繩十馀尋,以縛腰,誦一遍則結(jié)繩一結(jié),十尋之繩皆成結(jié)矣,計誦《尚書》可數(shù)萬遍。但食損人精意,有遺失,伏子今所傳百卷,得其一二耳。故堯舜二典,闕漏尤多。
《家語》曰:孔子讀史,至于楚復(fù)陳,(陳夏征舒殺其君,楚莊王討之,因取陳而有之。申叔時諫,莊王從之,乃復(fù)陳國也。)喟然嘆曰:“賢哉,楚莊王也!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非申叔之忠,弗能進(jìn)其義,非莊王之賢弗能受其訓(xùn)?!?br />《春秋後語》曰:蘇秦歸,曰“書雖多蓄,亦何以為?”於是夜發(fā)書篋數(shù)十,得《周書陰符》,(《戰(zhàn)國策》云: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讀之。欲睡,錐剌其股,血流至踝。暮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br />《幽明錄》曰:襄陽城南有秦民墓,為性至孝,親歿,泣血三年。人有為其詠《蓼莪》詩者,民聞其義,涕泗不自勝。
桓子《新論》曰:劉子政、子駿、伯玉三人尤珍重《左氏》,教子孫,下至婦女,無不讀誦。
《俗說》曰:劉柳為仆射,傅迪為左丞。傅好讀書而不解其義,劉惟讀《莊》、《老》而已。傅道劉云:“正讀十二卷,何足本人”,劉道傅云“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簏”。
《物理論》曰:語曰“能理亂絲,乃可讀《詩》”。余雖無治絲之能,而悟聞《詩》之義。
《華陽國志》曰:徐誦字子產(chǎn)。少讀書,日不過五十字,誦千遍乃得,終成儒學(xué)。
《先賢傳》曰:延篤從唐季度受《左氏》,欲寫傳本,無紙,乃借本誦之。及辭歸,季度曰:“卿欲寫傳,何辭歸?”答曰:“已誦之矣?!?br />《孝德傳》曰:張楷字公超,河南人也。至孝自然,喪親哀毀,每讀《詩》見《素冠》、《棘人》,未嘗不掩泗焉。
《列女傳》曰:班婕妤,況之女,賢才通辯,選入後宮,每讀《詩》及“窈窕淑女”之篇,必三復(fù)之。
晉潘岳《閑居賦序》曰:岳讀《汲黯傳》,見司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書之,題以巧宦之目,未嘗不慨然廢書而嘆。
《金樓子》曰:有人讀書握卷而輒睡者。梁朝有名士呼書卷為“黃爾”,此蓋言其怡神養(yǎng)性如爾溫也。
又曰:凡讀書必以五經(jīng)為本,所謂“非圣人之書勿讀”,“讀之百遍,其義自見”,此外眾書自可泛而觀耳。正史既見得失成敗,此經(jīng)國之所急。五經(jīng)之外,宜以正史為先。譜牒所以別貴賤,明是非,自宜留意?;驈?fù)中表親疏,或復(fù)通塞升降,百世衣冠,不可不悉。
又《自敘》云:吾時夏夕中下絳紗,中有銀甌一枚,貯山陰甜酒,臥讀有時至?xí)?,率以為常。又?jīng)病瘡,肘膝爛盡,此以來三十馀載,泛玩眾書萬馀矣。自余年十四,苦眼疾沈痼,比來轉(zhuǎn)暗,不復(fù)能自讀書。三十六年來,恒令左右唱之,曾生所謂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期。茲言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