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六百九十七 服章部十四

太平御覽 作者:宋·李昉



《釋名》曰:履,禮也,飾足所以為禮。亦曰拘也,所以拘足也。復(fù)其下曰舄。舄,臘也。久立地濕,故復(fù)其下使乾臘也。不借言賤易有宜,各自畜,不假借之也。齊人曰摶借,摶借猶把,粗之貌也。曰粗,絲麻韋草,皆同名粗。粗,措也,言所以安措足也。
《說文》曰:履,足所依也。ヒ,小兒履也。,革履也。
《廣雅》曰:履纟今謂之棋。
《世本》曰:於則作履扉。(于則,黃帝臣。草曰扉,麻曰履也。)
《方言》曰:絲作之,麻作之,不借組者謂之履。屨,朝鮮洌水之上謂之邛角,南方江沔之間總謂之粗,梁益謂之屣,或謂之紊。(下幾反,一音盡。)履,其通語也。徐土邳圻之間(今下邳。沂音沂。)謂之叩角。纟兩纟爽,(上兩下爽。)關(guān)之東西或謂之纟兩,或謂之纟爽,其通語也。
《史記》曰:張良嘗游於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至良所,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之。”父曰:“履我?!绷紭I(yè)為取履,因長(zhǎng)跪進(jìn)之。
又曰:東郭先生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不完。行雪中,履屨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
又曰:趙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欲夸楚,為毒瑁簪,刀劍之室飾以珠玉。而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躡珠履,趙使大慚。
又曰:淳于髡曰:“杯盤狼籍,履舄交錯(cuò)?!?br />《漢書》曰:王莽好高冠厚履。
又曰:鄭崇,哀帝擢為尚書仆射,數(shù)諫爭(zhēng),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shí)鄭尚書履聲?!?br />《魏志》曰:曹公令曰:“議者以祠廟當(dāng)解履,吾授賜命帶劍,不解履上殿。今有事於廟而解履,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簡(jiǎn)君王也,吾不敢脫履上殿。”
《蜀志》曰:先主少孤,織履為業(yè)。曹公罵曰:“賣履舍長(zhǎng)。”
又曰:劉琰妻胡入賀太后,后特留胡,經(jīng)月乃出。胡有美色,琰疑其與後主有私,呼卒伍伯撾胡,以履摶面。胡具以言告,琰坐下獄。有司議曰:“卒非撾妻之人,面非授履之地?!辩箺壥?。
《晉書》曰:夜,武庫火,累代之寶皆焚焉??鬃勇摹h祖斬蛇劍、王莽頭并失。
又曰:符健時(shí)霖雨,河水溢,浦津監(jiān)寇登得一履於河,長(zhǎng)七尺三寸,內(nèi)指跡長(zhǎng)一尺,深三寸。
《續(xù)晉漢陽春秋》曰:江州刺史王弘造陶淵明,無履,從人脫履以給之,語左右為彭澤作履。左右請(qǐng)履度,淵明於眾坐,伸腳令度。及履至,著而不疑。
《晉惠帝起居注》曰:帝還洛陽,至陵下謁,無履,取左右履著,下拜。
《趙錄》曰:佛圖澄卒,葬後郭,門吏報(bào)石季龍?jiān)疲骸笆菐煍y一履西去?!奔君埌l(fā)其墓,惟見一履與一石。
《後魏書》曰:王遵業(yè)從容恬素,若處丘園。嘗著穿履,好事者多毀新履以學(xué)之。
《宋書》曰:益州道士劭碩元徽二年忽告人云:“吾命終。”因臥而死。後人見碩在荊州上明,以一只故履縛左腳而行甚疾,遂不知所之。
《齊書》曰:高祖儉素,宮人盡令著紫絲履。太公金匱履之書曰:“行必慮正?!?br />《六韜》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懷仁而善謀。冠雖弊,禮加於首;履雖新,法以踐地,可及其未成而圖之?!?br />又曰:昔帝堯王天下,黼衣纟圭履,不弊不更為也。
《晏子》曰:公問:“子近市,識(shí)貴賤乎?”時(shí)公繁刑,晏子曰:“踴貴履賤?!惫溉?,遂緩刑。
又曰: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飾以銀,連以珠,良玉之約,其長(zhǎng)尺。
又曰:景公為履,飾以金玉,服以聽朝。履重,仆不能舉之。問曰:“天寒乎?”晏子曰:“古之制衣服,冬輕而暖,夏重而清,金玉之履,是重而寒也。”公入徹履。
《孫卿子》曰:大布之衣,簏纟川之履,可以養(yǎng)體也。
《莊子》曰:儒者,冠圓冠者知天時(shí),履方履者知地形。
又曰:曾子居衛(wèi),提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韓子》曰: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足而置其坐,往市而忘操之。見履,乃曰:“吾忘度足?!蹦藲w取之,市罷,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以足?”曰:“寧信度數(shù),無自信也?!?br />又曰:文王履系解,視左右盡賢,無可使系者,因俯而系之。
又曰:魯人身善織履,其妻善織縞,而徙於越?;蛑^之曰:“子必窮。履,飾足也,而越人跣;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欲不窮,可得乎?”
《賈子》曰:天子黑方履,諸侯素方履,大夫素圓履。
《賈誼書》曰:昔楚昭王與吳戰(zhàn),楚軍敗,昭王走,而履決,失之,行三十步復(fù)旋取。左右問曰:“何惜此一履乎?”王曰:“楚國(guó)雖貧,豈愛一履哉?惡與偕出弗與亻皆反也?!弊允侵?,楚國(guó)之俗無相棄者。
又曰:履雖鮮,弗加之於枕;冠雖弊,弗以苴履。
又曰:二世胡亥之為公子,曰:“詔置酒,享群臣?!闭僦T子賜食,先罷。胡亥下階,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諸侯聞之者莫不太息。及二世即位,皆知天下必棄之。
《淮南子》曰:禹之趨時(shí),冠掛而弗顧,履遺而不取。
《鹽鐵論》曰:古者庶人鹿菲草履,今富者韋沓絲履。
《風(fēng)俗通□論數(shù)》曰:者,奇也,履舄之一也。
《夢(mèng)書》曰:履襪為子,屬體末也,若夢(mèng)得履襪者,必有子息也,履者為男,襪者為女也。
《西京雜記》曰:趙飛燕為皇后,其弟上遺同心粕寶綦履。
又曰:度安世年十五為成帝侍郎,常著輕絲履。
又曰:匡衡邑人有說《詩》者,衡從與語,質(zhì)疑,邑人推服,到履而去。
《拾遺記》曰:穆王起春宵之宮,西王母來焉,納丹豹文履。
魏武帝《遺令》曰:諸舍中可學(xué)作組履賣之。
又《內(nèi)式令》曰:吏民多制文繡之服,履絲不得過降紫金黃絲織履,前於江陵得雜彩絲履,以與家約:“當(dāng)著盡此履。不得效作也?!?br />《晉令》曰:士卒、百工履色無過綠青白,婢履色無過紅青,古儈(古會(huì)切。)賣者皆當(dāng)著巾,帖額題所儈賣者及姓名,一足著黑履,一足著白履。
《東宮舊事》曰:太子妃有絳地文履一纟兩。
《漢舊儀》曰:乘與帶七尺斬蛇劍,履虎尾約履。
徐乾《古履儀》曰:正會(huì)大司馬問劍履上殿義,徐言所以,遂見從,著履上殿。時(shí)人見咸譏云:“古無履,但有舄。今當(dāng)著舄上殿,不宜著履。”案《周禮》天王赤舄黑舄,后素葛履。鄭君注曰:復(fù)下曰舄,單下曰履,是則古有履也。蔡謨《答臺(tái)符》分別履舄之名事曰:被符小會(huì)義注,侍臣劍履升殿。而摯虞《決疑》言劍舄履之名宜審。謹(jǐn)案:今時(shí)所謂履者,自漢前皆名屨。屨,《左傳》曰:“踴貴履賤?!薄抖Y》曰:“戶外有抖勿”,不言二履。賈誼曰:“冠雖敝,不以苴屨?!币嗖谎攒趯铡Q月恼?,猶足所履踐耳?!对姟吩疲骸凹m糾葛屨,可以履霜?!濒?,一物之別名。履者,足踐之通稱。稱先代以來優(yōu)崇重臣,言劍履則包舄也。又大臣殿,不惟朝會(huì),或私覿獨(dú)見,臨時(shí)所著,不必是舄,故總言履,以明不跣而己。摯虞中朝宿臣,多識(shí)往行,親睹其禮,退而書之,即是晉之故典令?!稕Q疑》言舄者,書時(shí)事也。《儀注》言履者,舉總名也。尋文總意,所稱雖異,其制一也。
鄧德明《南康記》曰:昔有盧耽仕州為治中。當(dāng)元會(huì),至?xí)圆患俺癁榘座],至ト前回翔,欲下威儀。以帚擲之,得一雙履,耽驚還就列,內(nèi)外左右莫不駭異。時(shí)步騭為廣州刺史,意甚惡之,便以狀聞,遂至誅滅。
《荊州記》曰:興安水邊平石上有石履。
《搜神記》曰:宮亭湖孤石,有一估客下都經(jīng)其下,見二女子,云:“可為妾買兩纟兩絲履,自厚相報(bào)。”估客至都,與置之,并一箱,置履在內(nèi),留廟中去。兼一書一刀,忘而和留之。及下去,乘舟,忽有鯉魚躍入,剖之,得刀與書。
《幽明錄》曰:晉太寧元年,馀杭人姓王,失其名,往上舍,過廟乞福。既去亡履,己行五六里,懶復(fù)更反取。一白衣人持履后至,云:“宮使還君?!被癁轾],飛入田中。
《列仙傳》曰:嘯父,冀州人,在曲周市補(bǔ)履,數(shù)十年不老,人奇之。
又曰:昭帝既葬鉤弋夫人,空棺無尸,但有絲履。
《列異傳》曰:胡母班為太山府君,赍書詣河伯,貽其青絲履,甚精巧也。
《漢武內(nèi)傳》曰:七月七日,西王母降,履玄瓊鳳文之舄。
《列女傳》曰:翟方進(jìn)學(xué)於京師,後母憐其幼,隨之長(zhǎng)安,織履以給之。
皇甫謐《高士傳》曰:陳仲字子終,自齊楚,楚王欲以為相,其妻子曰:“家織履以食,淡然而無為,樂在其中矣?!敝x使者。
秦嘉《與婦淑書》曰:今枉虎龍組緹履一纟雨。
高文惠婦《與文惠書》曰:今聊奉具組生履一纟雨,
曹植《賀冬表》曰:獻(xiàn)白文履七纟雨,襪百副。
崔實(shí)《四民月令》曰:八月制韋履,十月作白履。
劉楨《魯都賦》曰:纖纖絲履,燦爛鮮新。表以文組,綴以朱。
曹植《洛神賦》曰:踐遠(yuǎn)游之人履,曳霜綃之輕裙。
古樂府詩曰: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張華《輕薄篇》曰:足下黃金履,手中雙莫邪。
甄述女詩曰:足躡承□履,豐趺高春錦。
古詩曰: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傅玄《履銘》曰:戒之哉,念履正,無履邪。正者吉之路,邪者兇之徵。
賈誼《吊屈原文》曰: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嗟若先生,獨(dú)離此咎。

崔豹《古今注》曰:舄,以木置履下,乾臘不畏泥溺也。
《方言》曰:履中有木者謂之復(fù)舄,自關(guān)而東謂之復(fù)履。其上單者謂之宛,下單謂之。
《詩》曰:公孫碩膚,赤舄幾幾。
又《南有嘉魚□車攻》曰:赤芾金舄。(箋云:金舄,黃朱色也。)
《周禮□天官下》曰:屨人掌王及后之范勿,為赤舄、黑舄、赤纟意、黃纟意、青句、素屨、葛屨。(鄭玄曰:王告服有九,舄有三等,赤舄為上冕服之舄也。王后亦服六,惟祭服有舄。鄭司農(nóng)云:赤纟意、黃纟意,黃纟意以黃赤云絲為下綠。纟意音憶。)
《左傳》曰:楚子次于乾溪,雨雪,王皮冠、秦履復(fù)陶。(秦所遺羽衣也。)翠被、(以翠羽飾被。)豹舄,執(zhí)輩出。
《三禮六服圖》曰:王后衣玄舄、榆翟赤舄,鞠衣著履。(鞠衣以下皆履之。)
《三禮圖》曰:復(fù)下曰舄,單下曰履,夏葛冬皮也。
《說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時(shí),衣翠衣,帶玉玉劍,履縞舄。
《曲論》曰:中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yī)令,與人飲酒,輒掣引衣掌,發(fā)露形體,以為戲樂。將罷,又亂其舄履,無不顛倒。
《漢武內(nèi)傳》曰:西王母履文鳳之舄。
《列仙傳》曰:安期先生,瑯琊阜鄉(xiāng)人。秦始皇請(qǐng)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千萬,出於阜鄉(xiāng),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枚以報(bào)。
《拾遺錄》曰:秦王子?jì)雽嬱锻膶m,夜夢(mèng)有人長(zhǎng)丈,須、鬢絕青,納王舄而乘丹車,告云:“天下當(dāng)亂?!蓖跄松汾w高。所夢(mèng)則始皇之靈,所著則安期所遺者。
《列仙傳》曰:黃帝葬橋山,山崩無尸,惟劍舄存。
《沖波傳》曰:足屬萬錢之舄,漂如日光,宛如游龍。
《風(fēng)俗通》曰:孝文身履革舄而衣弋纟弟。
又曰:俗說明帝時(shí),尚書郎鄴令王喬每月朔常詣臺(tái)朝。帝怪其來數(shù)而無車,密令太史候望,言其臨至?xí)r,常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因舉羅,得一只舄,使上方識(shí),是四年中所賜尚書履也。
杜氏《幽求》曰:褒衣博帶,高冠厚舄,以珠璣,結(jié)之纓蕤。
陳思王《七啟》曰:金華之舄,動(dòng)趾遺光。

《說文》曰:襪,足衣
《釋名》曰:襪,末,在腳也。
《左傳》曰:衛(wèi)侯與諸大夫飲酒,褚聲子襪而登席,公怒。
《帝王世紀(jì)》曰:武王伐紂,行至商山,襪系解。五人在前,莫肯系,皆曰:“臣所以事君,非為系襪?!?br />《漢書》曰:中山王來朝,成帝賜食。後飽,起下,襪系解。成帝以為不能而賢定陶王。
又曰:莖時(shí),王生者善為黃老言。嘗召居廷中,公卿盡會(huì)。張釋之為廷尉,王生顧曰:“吾襪解,為我結(jié)襪?!贬屩蚨Y(jié)之。人或讓王生:“獨(dú)柰何辱張廷尉如此?”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亡益於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使廷尉跪結(jié)襪,欲以重之?!敝T公聞之,賢王生而重釋之。
《東觀漢記》曰:和帝召諸儒,侍中賈逵、黃香相難。罷朝。特頒賜履襪。
《文子》曰:均為縞也,或?yàn)楣?,或?yàn)橐m則履之。
又曰:文王伐崇,至鳳凰之墟而襪系解。文王自結(jié)之,太公問焉。文王曰:“吾聞亡君所與處盡其役,寡人雖不肖,所與處皆先君之人也。故無令結(jié)之。”(《漢舊儀》曰:凡齋玄豹襪,耕用青襪。)
《會(huì)稽典錄》曰:賀劭為卻世容止,與人交久益敬之,在官府常著襪,希見其足。
崔浩《女儀》曰:近古婦以冬至日進(jìn)履襪於舅姑。
張衡《南都賦》曰:羅襪躡跡而容與。
曹植《洛神賦》曰: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也。
皇甫規(guī)《與馬融書》曰:謹(jǐn)上襪一量,以通微薄。
秦嘉婦《與嘉書》曰:今奉細(xì)布襪二量。
高文惠婦《與文惠書》曰:今奉織成襪一量。
曹植《賀冬表》曰:獻(xiàn)襪七量并為《襪頌》曰:“玉趾既御,履和蹈貞。行與錄邁,動(dòng)以福并。”
後漢崔る作《襪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