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八百三十四 資產(chǎn)部十四

太平御覽 作者:宋·李昉



《毛詩□何彼矣》曰:其釣維何?維絲伊緡。(伊,維。緡,綸也?!豆{》云:釣者以此有求於何,彼以為之乎?以絲為之綸,則是善釣也。)
又《國風(fēng)□竹竿》曰:{翟}々竹竿,以釣于淇。
又《小雅□采綠》曰:之子于釣,言綸之繩。(綸,約繳也。)其釣維何?維魴及與。維魴及與,薄言觀者。
《論語□述而》曰:子釣而不綱。(鋼,謂為大索橫流屬釣。)
《尚書大傳》曰:周文王至溪,見呂望釣。文王拜之,尚父云:“望釣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呂佐檢,德合于今,昌來提?!?br />《戰(zhàn)國策》曰: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益大,今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臣與王拂枕席,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避人於涂。四海之內(nèi),其美人多矣!聞臣之得幸王也,必裂裳而趨王,臣亦猶曩之所得魚也,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乎!”魏王曰:“有是心也,何不相告?”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內(nèi),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謝承《後漢書》曰:鄭敬隱於蟻陂,釣魚大澤,折芰為坐,以荷薦肉,瓠瓢盈酒,琴書自娛。
《後漢書》曰:郭玉者,廣漢人。初,有老父,不知何所出,常漁釣於涪水,自號涪翁。乞養(yǎng)民間,見有病者,時下針石,有效。玉從受術(shù)焉。
又曰:嚴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及光武即位,乃變姓名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令以物色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也,備安車玄聘之。三反而後至,拜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
《晉書》曰:翟莊,湯之子也。少以弋釣為事,及長,不復(fù)獵?;騿枺骸棒~獵同是害生之事,而先生止去其一,何哉?”莊曰:“獵自我,釣自物,未能頓去,故先節(jié)其甚者。夫貪餌吞鉤,豈我哉?”時人以為知言。
《宋書》曰:王弘之性好釣。上虞江有一處名石頭,弘之常垂綸於此。經(jīng)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不?”弘之曰:“亦不得,得亦不賣?!比障?,載魚入上虞郭,經(jīng)親故門,各以一兩頭置門內(nèi)而去。
又曰:文帝嘗與群臣臨天泉池,帝垂綸,良久不獲。王景文越席曰:“臣以為垂綸者清,故不獲貪餌?!北娊苑Q善。
又曰:漁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太康孫緬為尋陽太守,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凌波隱顯。俄而漁父至,神韻蕭灑,垂綸長嘯。緬甚異之,乃問:“有魚賣乎?”漁父笑而答曰:“其釣非釣,寧賣魚者耶?”緬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謂曰:“竊觀先生有道者也,終朝鼓,良足勞止。吾聞:黃金白璧,重利也;駟馬高蓋,榮勢也。方今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隱淪之士,靡然向風(fēng)。子胡不贊緝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漁父曰:“仆,山??袢?,不達世務(wù),未辯賤貧,無論榮貴!”乃歌曰:“竹竿{翟}々,河水悠悠。相忘為樂,貪餌吞鉤。非夷非惠,聊以忘憂!”於是悠然鼓棹而去。
《孔叢子》曰:子思居衛(wèi),衛(wèi)人釣於河,得魚焉,(一作鰥魚。)其大盈車。子思問之曰:“魚,魚之難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對曰:“吾下釣,垂一魴之餌,過而弗視也;更以豚之半體,則吞之。”子思喟然曰:“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懷道,貪以死祿?!?br />《文子》曰: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
《列子》曰: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川洎流之中,綸不絕,鉤不申,竿不撓,因水勢而施舍也。
又曰: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使巨鰲十五舉首而載之,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國有大民,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趨,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
《荀鄉(xiāng)子》曰:自上蒞下,猶夫釣者焉,隱於手而應(yīng)於釣,則可以得魚。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釣而臨深淵,而投之必得魚矣。
《闕子》曰: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wù),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
《莊子》曰:莊子釣於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見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夫子,”莊子持竿不顧。
又曰:任公子好釣巨魚,為大綸巨鉤,以牛為餌,蹲會稽,投東海,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驚揚波而奮,白波若山,海水振蕩。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
《淮南子》曰: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
又曰:圣人以道德為竿綸,以仁義為鉤餌,投之天地間,萬物孰非其有哉?
又曰:無餌之釣,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
又曰:釣者靜之,え者舟之,罩者抑之,罾者舉之,為之異,得魚一也。
《孫綽子》曰:海人與山客辯其方物,海人曰:“橫海有漁,額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鄙娇驮唬骸班嚵钟心?,圍三萬尋,直上千里,傍蔭數(shù)國?!庇腥嗽唬骸皷|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支;釣魚為鮮,不足充饑?!?br />《抱樸子》曰:金鉤玉餌雖珍,而不能制九淵之沉鱗;顯寵豐祿雖貴,而不能致無欲之幽人。
《符子□方外》曰:太公釣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太公跪石隱崖,且不餌而釣,仰詠俯吟,及暮而釋竿。
《傅子》曰:劉曄責楊暨曰:“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後牽之,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不可不精思也?!?br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舍於珠澤,(此澤出珠,因名之云。今越攜平澤出青珠。)以釣於流水。
又曰:辛未,天子北還,釣于漸澤,食魚于桑野。
又曰:天子乃釣于河,以觀姑繇之木。(姑繇,大木也?!渡胶=?jīng)》曰:尋木長千里,生河邊。謂此木之類。)
《六韜》曰:呂尚坐茅以漁,文王勞而問焉。呂尚曰:“魚求於餌,乃牽其緡;人食於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小釣釣川,而擒其魚;中釣釣國,而擒其萬國諸侯?!?br />《呂氏春秋》曰:善釣者,出魚乎千仞之下,餌香也。
又曰:太公釣於茲泉,遭紂之世,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紂,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與不知也。
又曰:若釣者,魚有大小,餌有宜適,羽有動靜。(羽,釣浮也。)
《說苑》曰:宓子賤為單父宰,過於陽書,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陽書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shù)。有釣道二焉,請以送子。”子賤曰:“釣道奈何?”陽書曰:“夫投綸餌,迎而吸之者,陽橋也,其為魚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不食者,魴也其為魚也,薄而味厚?!卞底淤v曰:“善?!膘妒俏粗羻胃?,冠蓋迎之者交接於道,子賤曰:“驅(qū)驅(qū)之!夫陽書之所謂陽橋者至矣?!?br />焦贛《易林》曰:曳綸江海,鉤掛魴鯉,王孫利得,以饗仲友。
《列仙傳》曰:呂尚,冀州人,避紂亂,釣于卞溪,三年不獲魚。比嫗聞曰:“自可止矣!”公曰:“非爾所知矣。”果獲大鯉,得兵鈐於魚腹中。後葬無尸,惟玉鈐六薦在棺中。
又曰:涓子者,齊人,釣於澤,得符鯉中。
又曰:陵陽子明,钅至鄉(xiāng)人。釣施溪,得白龍子,解網(wǎng)拜謝放之。後數(shù)十年,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遂上黃山采五石脂、石肺,服之三年,白寵來迎之。
《神仙傳》曰:左慈,字元放,盧江人。少有神通,嘗在曹公坐,公從容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痹畔伦鴳?yīng)曰:“此可得也?!币蚯筱~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須臾引大鱸魚出。公大笑,會者咸驚。
《中論》曰:獨思則滯而不通,獨為則困而不就。善釣不易坻而得魚,君子不降席而追道。
又曰:文王遇姜公於渭濱,皤然皓首,秉竿而釣。文王得之,灼若祛云而見日,霍若開霧而觀山。
桓范《世論》曰:水則有波,釣則有磨,我欲更之,無如之何。言物動而釁已彰,形行而跡已著。
又曰:釣巨魚不使嬰兒輕預(yù),非不親,力不堪也。
《王子年拾遺記》曰:漢帝元鳳中,季秋之月,泛沖瀾靈之舟,窮晷繼夜,釣于臺下。以香金為鉤,霜絲為綸,丹鯉為餌。得白蛟,長三丈,大若蛇,無鱗甲。
又曰:吳主與潘夫人游,釣得大魚。吳主喜,夫人曰:“昔聞泣魚,今乃為喜。有喜必憂,以為深誡?!敝聊┠?,漸相譖毀,稍見離退。時人謂夫人知幾,釣臺今猶存焉。
《世說》曰:劉道真少時常漁釣草澤,善歌嘯,聞?wù)吣涣暨B。有一老嫗識異常人,甚樂歌嘯,乃殺豚進之。道真食豚盡,了不謝。嫗見不飽,又進一豚,食半還之。後為吏部郎,嫗兒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兒不知由,復(fù)白母,母告之,於是赍牛酒詣道真,道真曰:“去!去!無可復(fù)相報。”
《楚辭》曰:以直針為釣,又何魚之能得?
宋玉《釣賦》曰:宋玉與登徒子偕受釣於玄淵,退而見於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淵之釣也,以三尋之竿、八絲之綸,餌以蛆,鉤以細針,以出三尺之魚於數(shù)仞之水中?!?br />盧植《與張然明書》曰:臨江而釣,終日不獲一魚,魚之不食其餌也。是以君子慎其舉。
謝玄《與兄書》曰:居家大都無所為,正以垂綸為事,足以永日。此固下大有鱸魚,一出手,釣得四十七枚。
又與書曰:昨日疏成後釣,出手所獲魚,以為二坩,今奉送。

《周易》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廣雅》曰:篝筌謂之昆。
《莊子》曰:得魚忘筌。
王朝之《與庾安箋》曰:此間萬頃江湖,撓之不濁,澄之不清。而百姓投一綸、下一筌者,皆奪其魚器,不輸十匹則不得放。不知漆園吏何得持竿不顧,漁父鼓而歌滄浪也?

《說文》曰:え,罟也。
《爾雅》曰:魚罟謂之え。(郭璞注曰:最大網(wǎng)罟也,今江東云。)
《毛詩□碩人》曰: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え穢穢,鮪發(fā)發(fā)。
《莊子》曰:函車之獸,介而離山,不免乎網(wǎng)罟。
《淮南子》曰:張?zhí)煜乱詾榛\,因江海以為罟,又何亡魚失鳥之有乎。
網(wǎng)罟(張獸事少,故并見漁部)
《廣雅》曰:{會}。魚網(wǎng)謂之罟。
《說文》曰:網(wǎng),庖羲所結(jié)繩,以田以漁也。
《周禮□天官上》曰:獸人,掌罟田獸,辨其名物。(罟,網(wǎng)也。以網(wǎng)搏所當田之獸。)冬獻狼,夏獻麋,春秋獻獸物。(狼膏聚,麋膏散。聚則溫,散則涼。以救時之若也。獸物,凡獸皆可獻也。)時田則守罟。(備獸觸攫。)
《禮記□中庸》曰:子曰:“人皆曰子知,驅(qū)而納諸罟扌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毛詩□國風(fēng)》曰:九之魚,鱒魴。(興也。九,罟,小魚之網(wǎng)也。鱒魴,大魚也。)
《周易》曰:庖羲氏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
《爾雅》曰:纟罟謂之九,九,魚網(wǎng)也。(今之百襄罟是。亦謂之{}。今江東呼為纟。)
《韓詩》曰:“九之魚,鱒魴?!本奴?,取蝦茈也。
《史記》曰:泉陽漁人豫且,舉網(wǎng)獲江東神龜。
《漢書》曰:豺獺未祭,網(wǎng)不布於野澤焉。
《魏志》曰:邴原在遼東十馀年,後乃潛遁還南。行已數(shù)日,而公孫度甫覺。度知原之不可復(fù)追也,因曰:“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鶉雉之網(wǎng)可能羅。始吾自遣之,勿復(fù)求也。”
《宋書》曰:孫法宗常居墓所,山禽野獸皆悉馴附。每逢鹿觸網(wǎng),必解放之,備以錢物。
《陳書》曰:張昭,宇德明,吳郡吳人也。幼有孝性,父?;枷剩弱r魚,昭乃身自結(jié)網(wǎng)捕魚,以供朝夕。
《南史》曰:陳王固嘗聘魏,宴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shè)罟網(wǎng)。固以佛法咒之,遂一鱗不獲。
《文子》曰:臨河欲魚,不若退而織網(wǎng)。
《老子》曰: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莊子》曰:魚不畏網(wǎng),而畏鵜鴣。(網(wǎng)者,公平無私;鵜鴣,有欲得之心,故魚畏。)
又曰:豐狐文豹,不免於網(wǎng)羅之患者,文也。
《韓子》曰:善張網(wǎng)者引其鋼,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獲,引其鋼而魚已慕矣。故吏者,民之本鋼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又曰:靖郭君將城薛,客曰:“君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繳不能纟圭也;蕩而失水,螻蟻得意焉!”
《孟子》曰:數(shù)罟不入ㄜ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抱樸子》曰:太昊師蜘蛛而結(jié)網(wǎng)。
《國語》曰:魯宣公夏濫於泗淵,(濫,漬也。漬罟於泗水之淵以取魚。泗在魯城北。)里革斷其罟而棄之,(罟,網(wǎng)。)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fā),(降,下也。寒氣初下,謂季冬建丑之月,大寒之後也。土蟄發(fā),謂孟春建寅之月,蟄蟲始震,魚上水,獺祭魚。)水虞於是乎講え,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今魚方別孕,不放魚長,又行罟,貪無藝也?!惫勚?,曰:“吾過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為我得法。(良,善。)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保ㄑ岳锎祟?,則不忘里革言。諗,告也。)師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於側(cè)之不忘也。”
又曰:圣人貴讓,且諺曰:“獸惡其網(wǎng),民惡其上。”(獸惡其網(wǎng),為害己;民惡其上,為病己也。)
《古史考》曰:庖羲作卦,觀像而作網(wǎng)。
《世本》曰:芒作網(wǎng)。(宋襄注曰:芒,庖犧臣。)
《呂氏春秋》曰:湯見設(shè)網(wǎng)者,四面張而祝之,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來者,皆罹我網(wǎng)。”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如此?”
又曰:舜之未遇時也,以其從屬拙地財,取水利,編蒲葦,結(jié)罟網(wǎng)。
應(yīng)璩《報東海相染季然書》曰:足下頓彌天之網(wǎng),收萬仞之魚,量之以溪谷,數(shù)之以陔兆,何其壯乎!觀夫任公子之所釣,此為鰍蝦,未足為吾子之道!

《毛詩□鹿鳴》曰:魚麗于,嘗沙。
又《小雅□苕之華》曰:羊僨首,三星在。(羊,牝羊也。,曲梁寡婦之笱也。)
《爾雅》曰:嫠婦之笱謂之。(郭璞注曰:謂以薄為其魚笱。)
《廣雅》曰:曲梁謂之。(《纂文》曰:揚州取魚也。吳人謂之為笱主。)
《說文》曰:,曲梁,寡婦笱,魚所留也。
{巢}。
《爾雅》曰:{巢}謂之汕。(郭璞注曰:今之撩罟也。犍為舍人曰:以簿扌巢魚曰扌巢者也。)
《纂文》曰:以魚乘水上為汕。

《爾雅》曰:{霍}謂之罩。(郭璞注曰:捕魚籠也。)
《毛詩□小雅》曰:南有嘉魚,蒸然罩罩。
《纂文》曰:以鐵施棹,因以取魚。
《符子》曰:天羅廓矣,野人猶有罩翳之勤。

《爾雅》曰:糝謂之涔。(郭璞注曰:今作參者,聚柴於水中,魚得寒,入其里藏隱,因以簿圍捕取之。犍為舍人曰:以米投水中養(yǎng)魚曰涔也。)
《纂文》曰:以鐵施竹頭取魚為涔。

《說文》曰:罾,魚網(wǎng)也。
《史記》曰:陳勝詐為書,置人所罾魚腹中。
《風(fēng)土記》曰:罾樹四植而張網(wǎng)於水,車免,上下之形如蜘蛛之網(wǎng),方而不圓。
《楚辭》曰:鳥何萃兮中?罾何為兮木上?(喻失其所。)
應(yīng)璩《新詩》曰:洛水禁罾罟,魚鱉不為殖。(罾罟,網(wǎng)名。)空令自相啖,吏民不得食。

《毛詩□雞鳴□弊笱》曰:弊笱在梁,其魚惟惟。
又《小雅□小弁》曰:無逝我梁,無發(fā)我笱。
《說文》曰:笱,曲竹捕魚笱也,從“竹”“勾”,“勾”亦聲。
蠡(音禮)
《廣雅》曰:其罾謂之蠡。

《毛詩□國風(fēng)》曰:維鵜在梁,不濡其翼;(鵜,ㄜ澤也。梁,水中之梁。鵜在梁,可謂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箋》云:不稱者,言德薄而服尊。)維鵜在梁,不濡其朱;(朱,喙也。)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又《小雅》曰:鴛鴦在梁,戢其左翼。(言休息也?!豆{》云:梁,石絕水之梁。戢,斂也。鴛鴦休息于梁。)
又曰: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
《魏志》曰:文帝東征,郭后留譙宮。時后兄表留宿衛(wèi),欲遏水取魚。后曰:“水當通運漕,又少材木,奴客不在目前,當復(fù)私取官竹木作梁遏水。今奉車所不足者,豈魚乎?”
《齊地記》曰:高密郡有古斷水處,因造魚梁,歲收億數(shù),故號曰“萬匹梁”。
句
《廣雅》曰:句謂之︼。

《說文》曰:┄,魚攵也。

《廣雅》曰:罨,網(wǎng)也。
《風(fēng)土記》曰:罨如{從}而小,斂口,從水上掩而取者也。

《纂文》曰:箅,流水中張魚器也。
{}
《纂文》曰:取蟹者曰{}。

《纂文》曰:鐵有鉅,施竹頭,以擲魚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