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漾像
奉迎圣像
【宋會要】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七月五日,修王清昭應宮,使丁謂言:本宮將來,正殿設玉皇大天帝像。又于別殿設圣祖天尊大帝、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像。營繕將就,命良工鑄造尊像,詔江淮發(fā)運使李溥,于江浙訪鑄匠,相度地位容范。俄而溥奏于杭疏二州訪得鑄匠,乞就建安軍,西北小山鑄寫。詔可。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李溥言玉皇大帝、圣祖天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四殿圣像,容范已成。二十四日,以修玉清昭應宮,使參知政事丁謂,馬迎奉圣像使修玉清昭應宮。副使翰林學士李宗諤副之。作作坊,使淮南江浙荊湖都大發(fā)運使李溥都監(jiān)。集賢校理宋綬,掌迎奉圣像。使表奏。二十六日,詳定所言,迎奉圣像,合用儀伏鼓吹。三千三百飲人,從之。四月二十一日,宰臣王旦為迎奉圣像大禮使,向敏中為禮儀使,樞密使王欽若為儀仗使,陳堯叟為鹵簿使,參知政事丁謂為橋道頓迎使。二十六日,詔圣像所經(jīng)州府,官吏賜宴設。五月七日,詳定所言,朝拜圣像?;实鄯济?,準月令。孟夏初,衣署服,孟冬始裘。尚衣為兗冕,皆仲冬親響圓丘。所服夾衣,今方盛暑,未稱禮容。欲望依兗冕制度,改制單衣,庶功時令處之。十一日詔曰:欽承寶命,處范容,方涉夷涂,即臨珍館。特廣車輿之飾,用伸迎奉之儀,肇創(chuàng)喜名,庶彰懿則。其王皇大帝圣像車,恭以迎真輅為名;圣祖天尊大帝車,恭以迎圣輅為名;太祖皇帝車,以奉圣輅為名;太宗皇帝車,以奉層輅為名。十二日,以圣像至京,遣官告天地宗廟社稷。十四日,諸司具大駕鹵薄,儀仗鼓吹,僧道威儀。夾汴奉迎圣像,宗室班迎于故驛。群臣班迎于通津門外七里曲,還詣升平橋朝拜。是日堅像降舟,升輅,奉安于幄殿,帝齋于長春殿。十五日,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乘大輦,備鑾駕,出乾元門而西,自右掖門直南街,東至幄殿降輦。以圣像在升平橋之彩殿,故避御道馬。頃之,改乘小輦,至開封府前之大次。服兗冕,諸彩殿,酌獻玉皇、圣祖、太祖、太宗之圣像,升歌飲福,一如郊廟之禮,而且用乳。禮畢,改服靴袍,乘大輦,由宮城西出天波門,至玉清昭應宮門外幄以俟。有司奉圣像。由宮城東,出景龍門,至玉清昭應宮東門。文武群臣,班迎圣像入東門。帝迎拜,有司奉安于纟未殿。帝諸焚香,再拜禮畢,還宮翌日,群臣諸長春殿,稱賀二十七日,以圣像至京,命左司諫知制誥、路振、刑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查道,奏告諸陵。二十八日,賜大禮使巳下,休假二日。
【宋真宗王京集】
為迎鑄圣像詞一道。伏以此者擇福地,而范容、允成肖像,詔輔臣而迎奉,仰祝降禎,膺應顧以誕敖,錫福禧而紹至。明靈眷右,景物清和,跋履咸宜,薦承于昭鑒。至處報貺,愈勵于精心。臣無任懇倒之至。謹詞。為圣像在路詞二道,伏以殊庭肇建。答眷佑之靈,真御仰摹;勵欽崇之意,元辰忉吉。迎奉戒期,丕應延祥。感通實異,通當煩暑。常保清和,俾跋履之咸宜。糸醫(yī)殳高明而錫佑,臣無任懇倒之至。謹詞。三清伏以,誕膺眷裕,祗竭誠明。恭館肇新,用昭價祉。容處寫,獲睹成功,揆吉日以在辰,奉真儀而戒路,伏興單蒸靡。盛氣序咸和,俾利涉之攸宜,彰炳靈之降鑒。臣無任懇倒之至。謹詞。
玉皇像
【豫章續(xù)志】
郡之建德觀有玉皇天尊金銅像。
【熊改齋漫钅錄】
天圣中,為玉皇像,用金三千兩。至和初,為真宗像,用金五千兩。時又欲為溫成像。壹諫上言,乃止。
【周紫芝額太倉梯米集】
奉安昊天玉皇上帝圣像疏。右伏以,天運翰旋之造,雖然契於至神,人懷寅畏之心,必仰瞻于邃宇。載巖像設,以蕭群情。久綠蛇豕腥膻,稍污山龍纟希纟肅一新輸奐,上格蒼昊。是用蠲卜剛辰,道迎法駕,愿憑陰相度陰陽百六之災。永錫康年,君王意萬之壽。
【元劉將孫養(yǎng)吾集】
霖巖道院?!队窕抒~像記》古人出入起居,陟降先后,無一息不如見上帝者焉。小心母貳,齋戒沐浴,如暑其蟲卷顧,如聞其言,謂如知其喜怒。豈惟志氣清明者,與之為一。昭昭之多,非戴盆無不望天。天豈蒼蒼者耶?則有主之者矣?;驶屎?,國之必有君也;明明乎,家之必有長也。開地萬物父母,此父母之父也。乾為天為君,此則君之君也,日月星斗之所以章也,云霞霜之所以神也,陰陽寒暑之所以時也,雷霆風雨之所以令也,元會運世之所以推也。凡仙佛神明之出于人者,皆其子也。其言語文字,而謂之道者,皆其秕也。而谫焉者自私以為玄,眩馬者創(chuàng)奇以為博,不亦醯難之覆。而川灌之欣哉,乃世人之所為,事徼福于靈威,徙知禱奧而媚穴龜,效靈于機祥者,往往事誨而忘河,不知巍巍蕩蕩。邛首而在其上,在其左右,生生化化之所自出。其艸間艸間穰穰者,豈塊土之賜,而膚寸之澤哉。吾為霖巖道院記玉皇銅像,嘉其知本,樂其能事帝,故淪天于元氣之始,尊帝于開閎之先,而豈不敢以人間意者意之也。介廬陵太和間,匡山之下,霖巖道院者,至元癸巳,魯氏所建也。霖巖云者,作霖父之所自號也。霖巖壯志,軒豁氵麗然。方內(nèi)外遠視高譽,於所居對萬松嵐,施田造屋。仙山幽雅,梅溪索環(huán)。茂林掩靄,中事天帝。旁為先祠其不它取名,而曰霖巖云者,所以志也。吾先君子,須溪先生書之與為不朽,今其中子以立,夫婦合冶氏,范銅為玉皇像。天師真君侍,不惟以承霖巖之志,輔之翼之。所以祈自今而始,綿綿延延者,於此乎在。而住持道十,明遠大師羅以莊,指巳祈藏,鑄馬爐瓶,以奉玉帝。慫恿圓滿,盛大之觀。以莊具石請記,垂之永久。夫著不息者天也,不息則久,久則大。道院之始也,至今而盛,懸其所以盛,則子之能,子而居是間者之能其事也。因今之盛,而繼之以不息,后之嗣羅者,皆能以羅之心為心,其久且大者,具與曾氏為無窮,則道院常如新也。人事不能以日新,而人心之新者,常與天而同流,則其事雖日又新焉可也。吾既以事之實者,明其所以事帝,又以事之可新者,望於方來觀者,皆可以興也。則斯言也,豈但記成觀美巳哉。霖巖諱良孺,以立名聞禮,婦劉氏嘉則。延佑三年,七月三日癸犯吉,鑄像是日記。
上帝像
【嘉禾志】
天慶觀在郡西,喜禾百永詩注:七賢遺跡,一嚴陵陽火舀,二蹇子處水;三葛洪書額;四吳道子貌真;五張僧繇,以致殿宇無燕雀巢;六顧虎頭神二,為巢賊竊去;七飛仙,失名氏遭兵火并無存者。外有唐開元鐘,梁朝檜、
七寶上帝像。
【寧翟忠惠先生集】
焚獻三境上帝圣像青詞臣某言臣聞,昊天有目之所共睹,尚絕形容,上圣眾妙之所完成,孰能體象,敢以凡情之見解,妄摹浩劫之高明,深慮愚冥。自貽誅譴,伏念臣叨蒙覆燾。祖誠薰修,每嘆玄像之不傅,莫慰群倫之生敬,力求繪素,仰肖光儀。用志歷年,僅成茲事。今者,甫塵冊陛,獲遂夙心。竊惟高上至極這尊,必示淵默無為之相,寫三清垂拱,用仿威神,具萬德之莊嚴,出臨霄極,儻獲上通帝所,克簡圣秉,即乞頒降諸天?晉同供養(yǎng),咸瞻表,永有依歸。臣尚恐粉墨既焚,藏云闕,復命工師再刻,崇建琳宮。流傅飚炊之姿,安奉告成之宇。庶存下土,以廣真游。臣誓面劫劫始終,歸誠道蔭,生身嗣續(xù),祗命玄科。非敢萌纖毫福之心,直以盡頂踵報天之實臣無任。
天尊像
【南郡新書】
武德七年,遣刑部尚書沈叔安,攜天尊像,賜高麗,仍令道士,往彼講《道德經(jīng)》。天寶五載,巴東石開,有天尊像。及幢蓋。
【容齋隨筆】
虞世南卒,太宗夢見之,有若平生,詔於其家,為設五百僧齋,并為造天尊像一軀。
【唐語林】
安國觀,有琢玉為天尊老君之像。
【舊唐書】
《禮儀志》:開元二十年閏四月,玄宗夢京師城南山趾有天尊之像,求得之于執(zhí)皿屋摟觀之側(cè)。
【太平唐記】
唐異僧惠寬,時年六歲,隨父設黃錄眾禮石天尊像,寬不皆曰:禮則像倒,不媵致也。既禮天尊果倒,腰已折矣。
【古今事通】
元和初,有元徹、柳實、省父次合浦,風漂舟入海,抵孤島,見天尊像,有金爐紫云涌出。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尺,有侍女自蓮葉來炷香。二人告之,見南溟夫人,命侍女送歸。
【王得臣塵史】
簡寂觀天尊銅像,制范精臻,然本乃佛像。唐會昌中廢毀沲圖,有異其像者,遂加冠于首,衣以羽衣,以為天尊。石夷吾詩曰:赤土坡頭一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時難只得同香火,莫聽閑人說是非。
【資治通鑒】
《后晉高祖紀》:閩主用陳守元言,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黃金數(shù)千斤,鑄寶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晝夜作樂,焚香禱祀求神冊,政無大小,皆巫者林興傅寶皇命,決之。
【文獻通考】
穴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九月,臨以軍清江縣,民李公邁至云騰廟前過,遇小童贈土塊,還家剖之,得天尊人主像五軀。
【呂原明雜記】
主上詣寺觀,至佛天尊像前,皆拜問諸耆舊,有自仁宗至今四世如此,其前不知也
【酉陽雜阻】
都官陳修古員外,言西川一縣不記名,吏因換獄卒,木薪之天尊形像存焉。
【王融新志】
州南真仙巖,洞中高二十丈,仰視高遠,青白雜錯,真如云漢中。有白石高四五丈許,巍然一天尊像,道服冠髯,偉岸如真。
【孔克學詩集】
題開元鐵天尊像在西域,昔唐玄宗夜夢巨人曰:吾欲出建道場。后荊州奏,地擁鐵天尊像,詔因立開元觀,近年不存。天上金傖出地來,陶熔別是一胚胎。中宵飛入明皇夢,玉字琳宮取次開。
玄元像
【通兗】
唐玄宗夢玄元皇帝告云:吾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汝遣人求之,吾當與汝興慶宮相見。上遣使求得之于執(zhí)皿屋。上張流切,下陟杰切樓觀山間,近置興慶宮,命畫玄元真容,分置諸州開元觀。
【唐闕史】
明皇朝,崇尚玄元圣祖之教,故以道譽人仕者,歲歲有之,詔天下州府,立紫極宮,度道流為三元朝醮之會。長安重清宮,琢玉石為玄元皇帝真像,雕鐫之麗,不類人工,列太常樂懸,服天子兗冕。次又玉石雕成玄宗、蕭宗二圣真容于殿之東室,次又琢左右丞相李林甫、陳希烈于東西序。
【類說】
金星之精墜于終南圭峰之西,因號太白同,其精化為白石,有紫氣覆之。玄宗立玄元廟,于長安夢神人曰:太白玉石可琢為像。止遣使掘獲玉石琢,為玄元像,高二丈許又為二真人、二侍童。
【元一統(tǒng)志】
混天皇帝像在湖廣歸州、舊州治西五里天慶觀。唐開元二十九年,??妥啵锰鞂氃?,劉守滔刻之石唐元皇帝像及唐銅鐘,重十斤。
【唐王右丞集】
奉和圣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制明君夢帝先,寶命上齊天。秦后徒聞樂,吉王恥卜年。玉京移大像,金錄會群仙。承露調(diào)天供,臨空敞御筵。斗回迎壽灑,山近起爐煙。原則奉無為化,齊心學自然。
老君像
【北史】
《李順興傳》大統(tǒng)十三年,順興謂周文曰:可于沙苑北,作老君像,面北作笑狀。文曰:何為?答曰:令笑破蠕蠕時。未解其意。及蠕蠕滅,周文憶語,遂作順興象於老君側(cè)。
【臺州府赤城志】
天慶觀,唐開元天寶中,鑄銅老子像。
【輿地紀勝】
老君像在遂寧縣郭,鐵像之下,后壇刻云:天寶五載,歲在景午造。
【唐林語】
北邙山,玄元觀南,有老君廟,臺殿高敞,下瞰伊洛。神仙塑像,皆開元中楊惠之所制,世稱奇巧。
【元一統(tǒng)志】
梁山州??こ侵魅?,永安市。周氏園中,有石老君像三尊,相傳以為水漂至此。背有字曰:天漢二年刻。
【王泉子聞見钅錄】
杜公宗為小兒子時,嘗至昭應縣。與群兒戲于野,忽有一道士,獨呼宗,以于摩挲曰:郎君勤讀書,勿與諸兒戲。指其觀曰:吾居此。既去,宗即詣之,荒涼他無所有,猶其殿巋然存焉。內(nèi)有老君像。初道士半面黑紫色,殆是詳觀其像,頗頭向者所見之道士,乃半而為漏雨所淋也。
【茅山志】
一清殿后,沐發(fā)老君像甚古。
【長安忌】
華清宮。老君殿上有玉石為老君像。制作精絕。
【聲畫集】
《劉萃老題老子畫像》:敝周文,老子談大道。仁義己未流,禮法困行潦。虛無抱玄珠,清凈為至寶。剖斗息群竟,死圣止大盜。謂可愚斯民,狂瀾復傾倒。不知世大變,萬偽火就燥。欲以區(qū)區(qū)言,反俗入義吳。渾渝五千言,道德何浩浩。漢嘗求其說,施用未深造。衣食巳有滋,煩苛巳能掃。惜哉衰世士,學行失探討。流而為刑名,慘極桔槁。但見多申韓,舉皆罪黃老,圣人無常師,有善取輿皂。問禮固有然,誰謂孔徒小。遣貌知是非,君無諭丑好。
【雪宀心詩集】
《老子像》:亟谷關頭紫氣濃,獨教關尹喜相逄。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載周家藏室中。
【胡禾氐紫山集】
《題老子出遵像》:哲人已欲居九夷,先生高駕還西之。二圣中原不留跡,卻從圖畫憫當時。
【國朝宋濂文粹】
《跋老子像贊后》:右李公鱗畫老子像,且述為贊,謂老子始因母李氏為之姓,此蓋本于葛玄之論,然恐非也。竊按李延壽所自序,同時有李乾,娶于益壽氏女嬰敷,而生子耳,字伯陽,即老子也。是則其線乃益壽氏,何謂李姓哉?延壽、史臣其所書,皆有據(jù)依,終當不誣耳。又按氏族諸書,李氏出高陽氏,高陽氏有才子庭堅,為堯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其后理征得罪於紂,其妻契和氏,攜子利真,逃于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生李。其姓李氏,變非自老子始也。至於《純煌實錄》所載,則認乾為處,而云老子之父姓韓,名處,字元卑。又訛嬰為精,而去老子之母精敷,為益壽氏之媵人,此固誕謬不可征。而《道家入十一化書》所錄則又謂李靈飛,得修生之道,其妻尹氏寶生老子。其諱則弘元曜靈,其字則光明也,尤與延壽之序不合,愈不足取信。嗟夫!老子一也,或以為老菜子,或以為太史儋,司遷尚不能為一定之說,況其飲者乎?讀古書者,當思所以闕疑可也。
奉安圣像
【宋書要】
徽宗政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以福寧殿東,今上庭誕圣之地,作玉清和陽宮。凡為正殿三,扶殿六。前日玉虛,以奉三清玉皇、圣祖、北極天皇、元天大圣后、后土等九位。東挾曰三光,以奉十民曜,西挾曰宰御,以奉南北斗;中曰泰壽,以奉太一;東挾曰靈一,以奉天蓬。天蓬、翊圣、真武;西挾曰正一,以奉正一靜應真君;后曰景命萬年,以奉皇帝本命;東挾曰峻極,以奉五岳,西挾曰三洞瓊文,以奉道藏。四年宮成,纟忽屋一百四十二區(qū),詔以四月一日。奉安神像于逐殿,命太師蔡京,充禮,儀使保靜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極戩,充都大主管官。其日設大詞禮,料素饌。及道門威儀,赴大清樓權奉安處,陳教坊鈞容樂。黃魔細仗于清陽門外候時告遷神像,升采殿,腰舁禮儀。使后從至玉虛殿下,跪奉,請降采殿,升玉虛殿,側(cè)坐以俟。奉安時至前一日,皇帝齊于內(nèi)殿,尚舍預設御幄於玉虛殿東,又設皇帝位于東陛上西向,設望燎位於殿之東南向。太常設燎柴於殿之東南,大晟陳登歌之樂于上前楹間。稍南北向。鳳宮架於庭中,立舞表於疑阝綴之間,設奉瞥爵,受瞥爵,讀祝官位于殿上東西相向。設協(xié)律郎位,一于殿上前楹間稍西,一于宮架西北,俱東向。大樂訟位于登歌樂虛北,大司樂正於宮架北,良醴令於酌尊所,俱北向。設陪位官位盡殿庭東西相向。設籩豆之位子愛神像前,左十有二籩,右十有二豆,俱為三行,爻且二在籩豆之間,二、簋二在籩豆外,又設尊缶壘位于逐神像前,又設內(nèi)侍供奉皇帝輿洗盤位于皇帝位前,捧盤內(nèi)侍在執(zhí)內(nèi)侍之西,皆北向,奉爵官。執(zhí)巾內(nèi)侍,在捧盤之北,皆南向。行禮前,行事官及陪位望參官各服其服光錄鄉(xiāng)入實,良爻且令人寶尊缶壘樂正帥工人二,舞以次入陪位官入就位,禮直官并行事官入,請殿庭北向再拜訖,各就行事位。禮儀使太常博士。立於御幄前,皇帝自內(nèi)殿,服革袍,乘典入幄士,引禮儀使諸幄前,奏請皇帝行奉安之禮自是皇帝行禮,拜跑執(zhí)圭、縉圭奠圭釋圭受瞥奠灑,望燎禮畢,及進止前導,皆禮儀使贊相其儀,皇帝服兗冕以出,近侍從升,禮儀使前遲,殿中監(jiān)跪進大圭少監(jiān)副之?;实蹐?zhí)大圭,宮架樂作,至東階下,樂止,升東階,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樂止,以俟時至,遷正位旋,禮儀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宮架樂作六成止,皇帝再拜,在俠皆再拜,內(nèi)侍奉盤,皇帝晉大圭盟悅,執(zhí)大圭,登歌樂作?;实蹠x大圭,執(zhí)元圭諸神像前,北向跪,奠元圭,于繅藉,執(zhí)大圭,俯伏興。晉大圭,三上香,有司進瞥,呈帝受瞥奠訖。執(zhí)大圭,再拜樂止,詣次位上香,奠瞥,并如上儀?;实圻€位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樂止。內(nèi)侍奉盤,皇帝晉大圭輿悅,登歌樂作奉爵官進爵皇帝洗爵,拭爵,樂止。執(zhí)大圭登歌樂作,奉爵官奉爵詣尊所,良醞令酌灑,皇帝詣神像前北向,晉大圭跪,奉爵官跪,以爵灑進,歡爵三奠灑。執(zhí)大圭樂止,內(nèi)侍奉祝版,讀祝官東向跪讀,皇帝再拜內(nèi)侍奉祝版置於神像前詣諸閃位行禮,并如上儀,奉瞥爵,受瞥爵,讀祝版官,并降西階東向立,皇帝還位,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樂止,送神,宮架樂作一成止,皇帝將詣燎望位,登歌樂作,降自東階樂止,宮架樂作,至位南向立樂止,皇帝還位,禮直官曰:可燎東西各以炬火燎豐。禮畢,皇帝還幄次,宮架樂作,釋大圭,殿中監(jiān)跪受以均勻有司,皇帝入幄次。樂止,皇帝服革華袍乘輿遠內(nèi),如來儀。四年正月十九日,詔歲中及大禮,開建道場日數(shù),并仍舊制天寧節(jié)。七晝夜老君生日,年交保夏大禮,前預告大禮畢,恭謝各三晝夜五月二十四日,詔今后遇旦,望冬年節(jié)。天寧節(jié)車駕并諸宮燒香。五年十二月四日,詔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誕日,於玉清和陽宮,設道士登歌樂,皇帝行酌獻之禮。其日早,皇帝入玉清和陽宮,歸小次,俟設饌等畢,讀祝道士,詣殿庭北向,三禮升詣香案之右東向立自是前導及執(zhí)事攝官,并奏請行禮等,并以道士充前導。
皇帝服鞭革華袍,升東階,登歌乾安樂作,詣殿上西向褥位立定。樂止,降真誠安樂作。一成止,奏請皇帝再拜訖,樂作,皇帝輿巾兌,詣香案前褥位北向,三上香,執(zhí)事者跪進瞥,皇帝跪受瞥,奠瞥,執(zhí)事者受瞥,皇帝再拜旋,歸褥位,樂止,少頃,真安樂作,皇帝輿巾兌爵旋,執(zhí)事者受爵,赴著尊所,攝大官令寶爵,皇帝詣香案前褥位北向立,執(zhí)事者以爵北跪進,皇帝跪受執(zhí)爵,三獻灑,執(zhí)事者受爵,皇帝免伏典少立,攝太祝東向讀祝文旋,置于案,皇帝再拜旋,遠褥位西向立,送真歡案樂作。一成止,皇帝詣望燎位,乾案樂作,至南向褥位,樂止,執(zhí)事者取祝文,瞥帛,俟火燎半,奏禮畢,皇帝還位,十八日,詔今扣降圣節(jié),可依太上老君生日例排辦行禮,仍今本宮一月前檢舉以聞。七年五月十六日,詔改玉清和陽宮,以玉清神霄宮為名。
【宋綦宗禮北海集】
溫州景靈宮,奉安圣祖天尊大帝圣像。青詞七月八日維紹典二年,威次壬子,七月朔日,嗣天子臣,伏為於溫州景靈宮,奉安圣像,遣某官奏告,謹上啟。圣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元天大圣后,伏以。降延恩之秘殿,當觀飚游,敝萬壽之殊庭,久嚴像設,屬有風塵之警,乃遷山海之鄉(xiāng),館御未寧。風興是懼,姑從原朝,祗奉容。香火弗親,敢怠寅恭之意。干戈庶定,更延祚嗣之祥。臣無任懇禱之至,謹詞?;罩萏鞈c觀奉安圣像,奏告圣祖天尊大帝。維紹典四年,二月朔日,嗣皇帝,謹遣某官於徽州天慶觀,以某月日奉安對像,奏告圣祖天尊大帝,伏以。授敕先皇,嘗觀飚游之降,朝真庶國,可忘館御之修。乃春殊庭,載嚴寶像,將因良日,只奉容,尚克顧臨,用先昭薦,臣無任懇禱之至?;罩萏鞈c觀,奉安圣祖天尊大帝圣像,二月二十六日維紹典四年四月朔日,嗣皇帝(臣謹差某官於徽州天慶觀,奉安圣祖天尊大帝,伏以。仙源所自,皇祚有開。生而神靈,既稟在躬之盛德,施于孫子。用昭受命之珍符,示現(xiàn)之祥,延鴻可卜,屬新像設,久奉真游。尚希日午饗之通,永格和平之應。
三清像
【黃氏日抄】
佛所謂法身者,本性也。報身者,德業(yè)也。肉身者,真身而寶有之人也。今分為三像,而駢列之,既失矣。道家復做其所為,尊老子為三清,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上道群,又非老子之報身,設有二像,又非典老子為一,而老子又自為太清上老君。況壯子明言老聃之死,則聃亦人鬼,豈可僭居昊天上帝之上哉?
【涇川志】
《宣陽觀三清圣像記》:涇邑宣陽觀。隆典中,道士徐致柔請舊額草創(chuàng)於南郭外,有石門鄉(xiāng),羅溪胡寬,施錢四十萬造三清殿宇。淳熙四年,鳴工立柱架梁楹矣。一日為大風所仆,眾謂基趾隘陋,不稱建立。次年知縣楊公栗合壯緣,遷于茲地殿宇比舊益壯壯。而圣像未設,胡君以馬無仰眾人,吾能就此,且心固愿為之。越明年,以錢百線婚成壇座,即命茅山守柔庵周守靜,經(jīng)立圣像,侍衛(wèi)俱備。令三衢匠者列世明,彰施金采為像飾。工力精致,合度二費,為錢一百萬。觀門散募助費,十不及一。淳熙十年,六月慶成,胡群與妻殷氏,孫男升莘。及孫婦曾孫誼、永、諫、皆集。是嘗藏成茲事者,邑人創(chuàng)見驚異。自他方來觀者,咸稱嘆,以為名山福地所未有。胡君又欲重蓋大殿,地加文秋瓦,柱加丹漆與像設,稱先嘗捐金六百千為三門,又拾田度道。其愿力洪大,輕財樂施,所以成立此觀者,不一端。天報公以壽考,子孫慶衍,福錄崇固,其始于今,敢刻石以記造像功。其他俟觀,宇周備,求名士總其事而大書之。是年長至日,募緣開山知觀道士,王若水謹記。從政郎、均州、州學教授汪熙書。
太乙像
【遼史太祖紀】
八年,是歲君基,太一像數(shù)見詔圖其像。
【宋會要】
高宗紹興十七年,十月十三日,禮部太常寺言準詔討論太一典,故今所屬踏逐吉地,行禮詔依令兩浙轉(zhuǎn)運司畫圖申尚書省,取肯初司天監(jiān)楚芝蘭言,按太一有五福君棋,大游、小游、天一、地一、四神、臣棋、民棋、真符凡十,太一凡行五宮四十五年一移。自雍熙年入黃室巽宮,在吳分蘇州請其地,預筑宮祀之。
【章玉堂集】
西太一宮,開啟告遷中太一宮,太一神像道場青詞,伏以。肇新館御,上摹天極之居。恭迓威神,來蒞京師之野蕭涓長至,申命元臣,奉象以告遷,會征休之降監(jiān)豫陳醮席,庶達齋誠。中太一宮太一,并歲德神像,佛望造了華,就西太一宮,開啟開光明道場青詞。伏以造建殊庭,上擬太霄之秘,載圖威像。仰模貞室之容,極工筆之精妍,增靈光明潤。奚申昭告,異亮至誠。中太一宮,開啟奉安太一神禮華,道場青詞。伏以高真降格,甫臨象日之幾;恭館靖嚴,夙駐拂云之馭。寧神茲始,凝佑無疆。奚循用于靈科,特肆陳於醮席。醮回慈鑒,俯亮齋誠。延工緒於明昌,置群元于仁壽。
【宋王圭華陽集】
依韻和王宣徽奉安中太一神像。太一真庭結實壇,中涵元象本無言。三山波涌樓臺近。北極星環(huán)劍佩尊。歲入飛宮初在丑,神移列馭直從坤。妖氛自逐靈旗卷,瑞谷常登御廩蕃。曉日破紅浮斗,夕云凝紫護周垣。龍隨圣筆棲碑首,鶴帶仙書語洞門。天馬應歌來仗衛(wèi)。獄只聯(lián)職聽朝昏。傅聞祠客新吟苦,玉案終承上帝恩。
茅山造像
【馬明叟實賓錄】
唐李德裕于茅山造老君、孔子、尹真人像,為《茅山三像記》。
赤帝像
【績通監(jiān)長編】
景佑四年正月乙丑,置赤帝像于宮中,以祈皇嗣。
真君在像
【江洲志】
德化縣太平興國宮,明皇殿有金銅真君像。
【胡文恭公集】
醴泉觀,雅飾真君圣像,祭告青詞。伏以神泉有開,間館惟舊。紹營秘寢,修奉容。祗告子靈,尚監(jiān)茲志。
三茅群像
【文苑英華】
王師簡《下伯宮三茅君素像記》:太上立德立言,以弘其教。生人活國,其用不極。繇乎恬澹一作漢者,則諸真理。乘化出入,人紀岡窮,廣成枉軒皇之尊,關令闡玄元之訓,宜搜虛極,呼吸日月,上賓之仙,代有其人。茅真君伯氏,仲氏虔奉玄樞,退然若喪,脫屣萬類,騰跡三清。學宗其門者,綿代不絕,時謂朝山之月。肩駕擊應,白鶴紫氣,必應其晨?;蛘吖蛘f,則曰真君長往,亦以綰吳越司命,籍人寰生死,吾不知其故闕書,且嘗遺一畝之宮于山之陽,去而復返,其號下伯之一有不字治,榛蕪積焉。游者憮然,則有東周黍離,殷墟麥秀之嘆,矧靈仙何處哉。我河東廣平公,一作我河東公革庶平此藩吏之師法,實奉黃老,以根政源。嘗謂開元承平之代,上奉無為,以宅清靜一作凈玄門垂裕,有國有家者屬焉。繇是舍俸入之錢,以宏其棟宇。置真君之像,惟肖其儀形。設云幄於兩楹,分三座而鼎足,以嚴其觀。雙侍童衛(wèi)焉,以備其教。龍虎君君字一作左右端翊焉。升其涂稽首拜手,忽若前后左右,旄一作旌節(jié)羽衛(wèi),從諸天行。揖其水容,以敬以肅。則若美其目口一作美目甚口流睇發(fā)論,破人昏惑。往真之遺跡,將墜復振,此教之演翳,事而弘深,其率教者曰:興廢繼絕,則由乎人。蒙福獲祉,必感乎志。公恒以黃錄法,會元辰修畢,仍歲必緝。敷紫陽玉真當負而頒命,列陪位而贊拜。磬雜天籟,宵燭如星。奉章上玄,昭啟昊帝。蓋所以保和封內(nèi),儲慶皇家,門閥之祥,我事丘禱。至哉!賢侯之業(yè)也?;浽图孜鐨q,十二月二日,新宮姑成,無傷物利。公之宇內(nèi)百姓,不知有嚴有翼,如合造化。道士孫知目清,玄門龜龍,以標儀矩,受成事指厄頁而葉焉。乃欲章明靈跡,延耀丕業(yè),請介一作令於戎政者,撰而刊之。師簡諗于良畫,故不敢沒其美云。真人像《唐書地理志》:寧州,寧真縣,本羅川。天寶元年,獲玉真人像二十七。四更名一本云:天寶六年,寧州羅川縣金華洞獲玉像,皆列宿之真,惟少氏宿,改縣為寧真《藝文志》。道家類。寧州通真觀,二十七宿真形圖贊一卷。
忖留神像
【長安志】
《水經(jīng)注》曰:秦始皇造橋,橋之北首,疊石水中。舊有忖留神像,此神嘗與魯班語,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丑,鄉(xiāng)善畫物,容我不能出。”班於是拱手與言曰:“出頭見我?!扁饬裟顺鲱^,班於是以腳畫地,忖留覺之便還沒,故置其像於水中唯背已上立水上。其后,魏武帝重造忖留之像,因乘馬見之驚,又命下之。
真武像
【楊龜山語錄】
劉元承言:“相之無所不用其敬,嘗掛真武畫像於帳中,其不欺暗室可知”。曰:“相知不自欺,則固可取。然以神像置賬中,亦可謂不智”。曰:“何以言之”?曰:“果有真武,則敬而遠之,乃所謂智。賬中臥之處,至藝之所也,何可置神像?”
【龍虎山志】
重建三清殿壇樓三門碑,中宮遠內(nèi)侍,授尚方所藏玉真仙像二、玉壽星像一、玉數(shù)珠百。上亦遣侍臣,授水晶玄武像,與宗師張留孫。
【吳興志】
鳥程縣右圣宮,在卞山南。紹典初,道十沈無旱,結庵此處,恍忽見真武像,命工圖寫,刻石奉事。既而庵前石洞有一龜蛇,相隨而出。自是晝出夜藏,人加歸向,因建祠宇。
【老學庵筆記】
瞿公巽參政,守會稽日,命工塑真武像,既成,熟視曰:不似不似。即日毀之別塑,今告成,觀西廡小殿立像是也。道士賀仲清,在傍親見之,而不敢問。
【清波雜志】
向在建康,於鄰人狄似處,見其五世祖武襄公,文儂智高時,所帶銅面具。及所佩牌,上刻真武像。世言武襄,乃真武神也。
【國朝魯蘭古春珠林藁】
東里庵塑真武像疏。太上以玄門設教,清靜為宗。真武由道化鎮(zhèn)天,威靈振古。乃眷東里余閑之地,欲奉北極仁圣之尊,煉水火于坎離?;烊谡鏆猓衅靹多嚫]。高擁仙班,端拱而頂帶三臺,蕭穆而威行九地。受符金闕,頭八十二化之身。奉命玉清,統(tǒng)五百靈官之眾。實傳法之教主,為治世之福神。雖假土木成形,必藉錢財下手,請施主揮金指廩,朝拜高尊。俾貧道立命安身,游行三界,因人成事,與道合真。六甲行靈,示凈樂誕生之相。五龍捧圣,儼武當修道之時。錫我百朋,報君多福。
五神像
【南安志】
大庚縣東去五里,五昌廟內(nèi),有五神像。昔漢長沙五度嶺,率百粵佐諸侯,傳國五世。謂之五神者,有昆第五人,與敵斗死,靈為國,以刻神像于廟。至今郡人,瞻仰致敬。
祠山像
【夷堅志】
曹耘季本,功顯太尉第三子也。居臺州巾子山下。嘗夢到大宮室,入自西廂,迤邐遇東北角。望塑神一軀甚大。瞻仰而行,長松巨伯,陰森滿庭,蕭然起敬。傍有兩橙,將就坐少憩。神搖手止之曰:“不可”。知為祠朝,亟從東趨出。所經(jīng)履處,屋以間計者逾數(shù)百。覺而恍然,其婿趙亮夫茂德,為廣德太守,遣信來,其女寄祠山圖一軸,展玩之,宛是宵夢所睹,始萌奉事張王之意。俄有攜三畫詣其質(zhì)庫求十千,掌事者靳之??驮唬何豳I時用錢三十萬,此名筆也。特以急闕之故,暫行權質(zhì),匆慮不來贖也。閱其一乃壽星像,以白曹,曹命如數(shù)付與。旋又求益至三,凡滿二萬而去。徐視其二,蓋祠山像貌,丹青燁如。其人后不馥來,于是決意香火,即都監(jiān)趙訓武之子,喚工摹寫,納竹桶中,置于佛堂,久而忘加標飾。都監(jiān)忽若為物擊,暈仆不醒,遂作神語曰:“汝兒子,奈何拋我於污穢處?”家人莫知其旨,或曰:“三哥多雜好,必其所為”。問之果然。急使取之,已失所在。一小兒言:“前日見某婢。擲一個竹筒入后園枯井了。”試令下取,乃像卷也。污泥滿外,而絹素不濕。都監(jiān)少頃即復常。而婢疾作,符療不效,夜臥叫呼徹曉,豆發(fā)為鼠盡。經(jīng)三日稍愈,全如凝迷。遂遣之出,聽其自如。曹氏舉家迨今不食豬肉。慶元二年,季本為福建副總管,典大兒說。
龍王像
【輿地紀勝】
成都府,在廣都之慶成院。有隋文帝御容,及八龍王繪像。后周未,有云延法師住持,講《涅經(jīng)》,常有八老叟來聽。后缺其一,師忄在問之,乃曰:舟阝延即位,頂骨未正,彼奉帝命往正之耳。因以神膏名龍涎貽師曰:“可醫(yī)舟阝延首。既而隋文受禪,頭疼,下詔求醫(yī)僧以膏進,遂愈。乃建此院。
【嘉禾志】
陳山顯濟廟,在海鹽縣。紹興七年,六月旱曠,知縣李直養(yǎng)因禱于龍君,得小龍以歸。就縣廳設醮三日,后果雨。是歲大稔,聞于朝,進封龍君為廣惠淵靈侯,龍母為龍君夫人,紹興十二年,李直養(yǎng)建新龍君龍母二大殿,裝龍君像,塑侍衛(wèi)八軀,塑龍母四龍王像置供,且繪龍于壁。自朝門而下,皆一新之。
青溪神像
【類說】
趙文韻住清溪,月夜唱:“西夜烏棲飛?!焙鲇星嘁略唬和跄镒觽髡Z,聞君歌聲有關人者。須臾女至,容色可憐。文韻為歌,深契女心。日但令有瓶,何患無水。取原之令婢歌《繁霜自解裙帶縛箜篌歌》曰日莫。原秋丹心寸意愁,君未知寢竟別云。明日中女姑神像青衣立前,皆夜所見者。
鐘馗像
【補筆談】
唐明皇忽夢鐘馗,乃詔畫工吳道子如夢圖之,仍告天下,悉令知悉。宋熙寧五年,上令以禁中本模榻鏤板,印賜兩府輔臣,各一本。是歲除夜,遣官就東西府,給賜鐘馗之像。
【石林燕語】
元豐元年,除日,神宗標中,忽得吳道子畫鐘馗像,因使鏤板賜二府。吳沖鄉(xiāng)時為相,欲贈以常例,王禹玉曰:“上前未有特賜,此出異恩,當稍增。”乃增五千。其后御藥院,遂為故事。明年除日,復賜沖卿,例復授五千。沖鄉(xiāng)因戲同列曰:“一馗足矣?!北娊源笮?。
張婢神像
【夷堅志】
紹典三十年,張壽朋在鄉(xiāng)居,赴近村燕集,囑家婦輩守舍,至夜未還。庖婢多喜者,忽自經(jīng)於屋后。是日適嘗以遇受挺疑其不忍一朝之忿,舉室掠撓,求治弗得,乃遍禱里社會叢祠。三更而更生問其故,曰:始者實以怨懼,妄為此舉。旋則驚眩蒙蒙,然似大夢中見兩個官員,各裹幘頭,一人著紫公服,一人著錄公服。同語曰:“放去放去,他家既相禱,如何不周旋?!币蛩斓没睢C魅諒埵蠟榫邽?,召巫賽謝諸神,婢都其像云:“并與所見不同?!眲e一妾初入張氏門時,笥中帶一卷軸,置于神堂側(cè)。元未當取視,漫展觀之,一紫一錄,相對正侔。昨夕示現(xiàn)者,見婢微覺笑容,蓋其卑感也。乃信幽宜間,無問尊卑小大,皆能隨力自表,以享祭供,殊非偶然。
增五通像
【武林紀事】
一大辟囚處死后,乘鈦獄吏在家,叩其門,出視之,乃向日所錄囚也。驚問之曰:“汝何得至此?囚曰:“某之死無憾,但有一事相免。大和樓五通神皆某等輩為之,近有一人適他所,今見虛其席,某欲充其位,欲求一差檄如行移,明言差充其位神,為焚之,庶幾有憑據(jù)也?!崩裟嗽斨?,為書牒而焚之。數(shù)日東庫存樓上五通神,日夜喧鬧如爭竟之狀,人更不容安遺跡。吏因密告庫人,向日所遇大駭異,相與增塑一神像于中,即日安貼如初。至今有六五通神,時嘉泰壬戌八月也。
銅官朝像
【掃編】
湖州銅官廟,偶像衣冠甚古,其婦人皆如世所藏周畫人物,蓋唐人之遺跡也。翟公巽尤愛之,暇日多至廟中觀焉。往往裴徊終日,又嘗作大銅香爐,施毗陵天寧寺塔下。銘其上曰:公典父作爐燎薰覺皇。
野火燒像
【隋書】
《五行志》:爐開皇十四年,,將祠泰山,令使者致石像神祠之所。未至數(shù)里,野火炎欠起,燒像碎如小塊。
滴乳成像
【都梁志】
在寶慶府。寶方山有崖洞八所,其一樓真,其二上屏、其二大保、其四朝陽、其五迎陽、其六芙蓉、其七隱仙、其八花乳、龍甲神像,皆滴乳所成。
嚴叱金像
【宣室志】
唐初,有神像用金而制,傳云:周隋間有術士,容范而成之。天后朝因命置于宮中,冫肩其殿宇甚嚴。玄宗嘗幸其殿,啟而觀焉。時肅宗在東宮,代宗尚稚,俱侍上。上問內(nèi)臣力士曰:“此神像何所異,亦有說乎?”力士曰:此前代所制,可占王者在位之幾何年耳。其法當厲而叱之,茍年甚永,則其像搖震亦久,不然一撼而止。上即嚴叱之,其像若有懼,搖震移時仆子地。上喜笑曰:“如說我為天子幾何時。力士因再拜賀。上即命太子叱之,其像微震,又命皇孫叱焉,亦動搖久之。上曰:“吾孫幾以似我?!逼浜笮谠谖晃迨d,肅宗在位凡六年,代宗在位十有九年,盡契其占也。
諫遷神像
【宋史】
《何鑄傳》:鑄遷殿中,侍御史時,遷溫州諸宮殿神像于湖州,有司迎奉,的遇騷然。鑄言:孝莫大于寧神,寧神莫大于得四海之歡心。浙東旱荒,若加勤動,恐道怨咨。乞務從簡約,不得過為騷擾。疏奏其事,遂已擢諫議大夫。
不信神像
【三槐王氏雜錄】
范彝叟為右丞時,五岳觀災?;蛟唬嚎伤傩拗?。其像甚像甚靈,昨奉安時,數(shù)十人舉一像,昨夕數(shù)道士能舉之。范曰:果靈何不休焚之。上笑而已。時以聽直言,斯盛德也。
禁毀神像
【資治通監(jiān)】
《隋高祖紀》:帝晚年,深信佛道鬼神,始詔有毀佛。及天尊岳鎮(zhèn)海瀆神像者,以不道論沙門毀佛像。道士毀天尊像者,以惡逆論。
毀壞神像
【宋葉水心集】
為王楠《木叔墓志》,木叔知江陰,嘗毀壞瘟神像。《宋史?列傳》蔣靜第進士,調(diào)安仁令,俗好巫,疫癘流行,病者寧死不服藥靜悉論巫罪,聚其所事淫像得三百軀,毀而投諸江。
道人塑像
【夷堅支】
湖州烏鎮(zhèn)普靜寺,本梁沈休文父墓也。當武帝時,休文貴盛,每歲春一來拜掃,其反也。帝必遣昭明太子迎之遠郊,因就筑館宇。休文不自安,遷葬金陵,而舍墓域為寺。昭明亦以館為密印寺。其后二寺,各祀以為土地神。宣和間,普靜遭火災,僧尚奎將改塑神像。方擇良工,有道人風采秀發(fā),詣奎,言:眾建康來,素精此藝不較直,但莫得使人相窺覘。奎喜而用之。數(shù)日工畢,正擬勞謝,長揖而去。眾異之,竟入祠瞻玩,于壁間忽見絕句云昔作梁朝相,今為普靜神。千年英魄在,代代護僧人。共證為休文不疑。
印施圣像
【黃光大積善錄】
世之好善者,樂印施諸圣像,此雖未可為必獲福,亦作善之一端也。然率用紙一幅,又不彩繪標背,故施者甚簡慢。而得者甚容易,未有不卷而藏之與廢紙同束者。或拈于壁角,塵垢漫污;或兒女毀壞,狼籍于糞壞中。其間能標背而置諸凈室,朝夕奉事者,百無一二焉。究其所以,則非他人不敬信之罪,實印施者不標背而不能使人敬信也。且印施圣像,本為求福,而反先獲罪,不惟為自已之累德,而反累于他人得無罪乎?夫好善者,誠欲作此一善事,要之不須多施,唯彩繪標背而少施,可也。如此則未有得之而不歸向崇奉者。一則出我之至誠,二則使人自然敬信,三則不為累德。智者觀予言,當自釋矣。
王母像
【倦游雜錄】
故華清宮,在纟肅嶺之下,山半有玉藥峰,峰側(cè)有夾作王母像,雖小有損腐之處,而丹青未甚暗昧。其御路皆秋瓦以蓮花磚,十余步則裁一石柱,柱端有孔。相傳云:開元天寶中,貫以紅綿纟亙,宮女攀援而上。
【宋史】
《高麗傳》:其國俗:正月七日,家為王母像戴之。
鐘呂像
【續(xù)相臺志】
王公平,湯陰人,生而穎悟,總角從學。父母素喜道家,繪種呂二仙像,旦夕焚香禮之。一日公自學舍還家,入草堂,見鍾離左手握丹,右挽祛而坐,欲有所授,公懼奔告于父母父母往視之,聞然無見,惟畫象在焉。
呂公像
【耆舊續(xù)聞】
《胡公傳》:在昆陵遇知命先生,后誤是呂洞賓。追想其貌,欲使畫工圖之不得。及至荊門,忽一日公廳肅客,有人云:某知府有書,今且往某州,回途請回書??腿ラ_視,乃是南京石本呂公畫像,與昆陵日所見狀貌無少異。呂洞賓多游人間。石村沈家畫壁,至今猶存。所畫之像,礻氏藤蔓交蔽,其體惟面貌獨出。
【后山談叢】
《世傅呂先生像》:張目奮須,捉腕而市墨者,乃庸人也。南唐后主,使工訪別本而圖之,久而不得。他日有人過之,自言得呂翁真本。約工圖其像,而后授之工,后以像過之客舍市邸。方畫臥,叩關不發(fā),問吾如何?且使張之,曰:“是也?!毕嗾Z而覺稍遠,已而聲絕。發(fā)門索之無見也。意客即呂翁也。乃以所畫像獻之,今有傳焉。深靜秀清真神人也。
【元一統(tǒng)志】
祗圖寺,在歸安縣西南。東林寺東廊,有呂仙像,在薛荔中。
【輿地紀騰】
昌元驛后,竹溪亭有呂仙翁石刻像,筆法奇妙,精采動人。紹輿末,衙兵王忠以假部使者,方登梯,施簾幕,俄見一青巾白袍攜籃者,立于階所。因語令避不應,久之忠疑馬土神,降梯肅拜。漸近則漸隱,至碑所沒不見,遺一墨于地。忠始司其仙翁,欲取墜墨,已舀于石中。因胝之殊香美。驛有石刻,詩云:東西南北留蹤跡,縱意風狂到處覓。朝朝暮暮去尋人,及至人尋還不識?;蛟疲捍四讼晌填}之驛中。
【吳興續(xù)志】
洞賓至東林,于祗園寺壁,自畫其像。歲久,薛荔周匝于壁,四圖界出,其像宛然,曾不少侵,人始知為仙跡。云:張氏時遇兵火,寺廢,其跡遂泯。
【筆錄】
滕宗諒守巴陵,有華州回道士上謁,風骨聳秀。滕知其異人,口占詩贈之曰:“華州回道士,來到岳陽城。別我游何處,秋風一劍橫?!被芈勚?,憮然大笑而別?;蛟疲鹤谡徱蛎芰町嫻D其形。今岳陽樓傳本,狀貌清俊,與谷本特異。
【張元干蘆川歸來集】
《呂公像》:巾裹唐裝本布衣,平生唯識一鐘離。此中養(yǎng)得嬰兒就,世上行尸有許悲。秋空一劍岳陽樓,醉乾坤刊日夜浮。五百年間興廢事,不知誰是赤松游。
【吳澄支言集】
《題洞賓像》:大地虛空共一鐺,煎烹元不費煎烹。安爐立灶燒凡火,狡獪聊愚老樹精。
【虞集道園學古錄】
《題呂洞賓見滕子京像》:一杯湖水碧于天,飛劍來時月正圓。天下作亻盡多尤樂事,攸然來往雙千年。洞誕無波,明月萬里。我時見之,劍著秋水。
【許有壬至正集】
《洞賓像》:三山引去幾萬里,道在眼前人不知。云海從公定何日,秋風先染鬢成絲。
【劉靜修先生集】
《呂洞賓畫像》:征茫洞庭曉,瀟灑昆侖秋。海蟾生碧天,相從何處游。
【馬虛中霞外集】
《敬贊純陽真人畫像》:自從樹老城南月,不把玄機輕漏氵曳。秋風千古洞庭波,是凡是圣從渠說。
【國朝顧祿詩】
《題呂洞賓畫像》:三清八表恣遨游,逸氣飄然隘九州。二十年前相訪處,至今猶想岳陽樓。
二仙像
【南雄路忘】
仙女崖在州東北距縣八十里,中有二仙像,謂秦時二女避地于此,得道飛仙。
群仙偽像
【太平廣記】
唐開元中,玄宗夢二十七仙人云:“我等二十八宿也。寓直在天,我等寄羅底間,已三年矣。后訪得石像二十七于寧州,羅川山。鄉(xiāng)里人言,頃年有底老者,不知所來,龐眉皓發(fā),異于他叟。于山下賣酒,常有異人來飲。一旦眾異,人謂底老曰:“加其醞,更一飲不復來矣。次群仙果至。飲酣,居下一人云:“我請刻眾仙之形,以留于世。”乃取石二十七片,刻成二十七人。俄頃之間,遂得眾仙之狀,皆志仙之名氏于背。安訖而去。
真仙像
【唐書】
《禮儀志》: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于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焚香頂禮。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陳醮祭,相繼于路,投龍奠玉,造精含、采藥滋于歲月。
麻姑像
【赤城志】
臺州府,臺居縣麻姑巖,巨石谷含谷牙如人立其上。有洞旁兩石對峙,高深各逾文,俗呼風門,有麻姑像存焉。女偽真像《太平廣記》:葵女,仙幻而巧慧,善剌,忽有老父詣其門,請鳳眼。畢功之日,老父觀之,指視安眼。俄而功畢,雙鳳騰躍飛舞,老你與女仙,各乘一鳳升天而去。敕于其宅,置靜真觀,有女仙真像存焉。云晉時人也。
仙師像
【吉水志】
方山在縣南,山勢回復成一調(diào),其中寬平,有斜徑穿山腰而入。巖之罅有石像,石爐歲旱禱雨于此神,相傳為楊仙師。
仙人像
【三槐王氏雜钅靈】
金州石洞,有石門,門間有仙人像。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八千四百二
奉迎圣像
【宋會要】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七月五日,修王清昭應宮,使丁謂言:本宮將來,正殿設玉皇大天帝像。又于別殿設圣祖天尊大帝、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像。營繕將就,命良工鑄造尊像,詔江淮發(fā)運使李溥,于江浙訪鑄匠,相度地位容范。俄而溥奏于杭疏二州訪得鑄匠,乞就建安軍,西北小山鑄寫。詔可。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李溥言玉皇大帝、圣祖天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四殿圣像,容范已成。二十四日,以修玉清昭應宮,使參知政事丁謂,馬迎奉圣像使修玉清昭應宮。副使翰林學士李宗諤副之。作作坊,使淮南江浙荊湖都大發(fā)運使李溥都監(jiān)。集賢校理宋綬,掌迎奉圣像。使表奏。二十六日,詳定所言,迎奉圣像,合用儀伏鼓吹。三千三百飲人,從之。四月二十一日,宰臣王旦為迎奉圣像大禮使,向敏中為禮儀使,樞密使王欽若為儀仗使,陳堯叟為鹵簿使,參知政事丁謂為橋道頓迎使。二十六日,詔圣像所經(jīng)州府,官吏賜宴設。五月七日,詳定所言,朝拜圣像?;实鄯济?,準月令。孟夏初,衣署服,孟冬始裘。尚衣為兗冕,皆仲冬親響圓丘。所服夾衣,今方盛暑,未稱禮容。欲望依兗冕制度,改制單衣,庶功時令處之。十一日詔曰:欽承寶命,處范容,方涉夷涂,即臨珍館。特廣車輿之飾,用伸迎奉之儀,肇創(chuàng)喜名,庶彰懿則。其王皇大帝圣像車,恭以迎真輅為名;圣祖天尊大帝車,恭以迎圣輅為名;太祖皇帝車,以奉圣輅為名;太宗皇帝車,以奉層輅為名。十二日,以圣像至京,遣官告天地宗廟社稷。十四日,諸司具大駕鹵薄,儀仗鼓吹,僧道威儀。夾汴奉迎圣像,宗室班迎于故驛。群臣班迎于通津門外七里曲,還詣升平橋朝拜。是日堅像降舟,升輅,奉安于幄殿,帝齋于長春殿。十五日,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乘大輦,備鑾駕,出乾元門而西,自右掖門直南街,東至幄殿降輦。以圣像在升平橋之彩殿,故避御道馬。頃之,改乘小輦,至開封府前之大次。服兗冕,諸彩殿,酌獻玉皇、圣祖、太祖、太宗之圣像,升歌飲福,一如郊廟之禮,而且用乳。禮畢,改服靴袍,乘大輦,由宮城西出天波門,至玉清昭應宮門外幄以俟。有司奉圣像。由宮城東,出景龍門,至玉清昭應宮東門。文武群臣,班迎圣像入東門。帝迎拜,有司奉安于纟未殿。帝諸焚香,再拜禮畢,還宮翌日,群臣諸長春殿,稱賀二十七日,以圣像至京,命左司諫知制誥、路振、刑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查道,奏告諸陵。二十八日,賜大禮使巳下,休假二日。
【宋真宗王京集】
為迎鑄圣像詞一道。伏以此者擇福地,而范容、允成肖像,詔輔臣而迎奉,仰祝降禎,膺應顧以誕敖,錫福禧而紹至。明靈眷右,景物清和,跋履咸宜,薦承于昭鑒。至處報貺,愈勵于精心。臣無任懇倒之至。謹詞。為圣像在路詞二道,伏以殊庭肇建。答眷佑之靈,真御仰摹;勵欽崇之意,元辰忉吉。迎奉戒期,丕應延祥。感通實異,通當煩暑。常保清和,俾跋履之咸宜。糸醫(yī)殳高明而錫佑,臣無任懇倒之至。謹詞。三清伏以,誕膺眷裕,祗竭誠明。恭館肇新,用昭價祉。容處寫,獲睹成功,揆吉日以在辰,奉真儀而戒路,伏興單蒸靡。盛氣序咸和,俾利涉之攸宜,彰炳靈之降鑒。臣無任懇倒之至。謹詞。
玉皇像
【豫章續(xù)志】
郡之建德觀有玉皇天尊金銅像。
【熊改齋漫钅錄】
天圣中,為玉皇像,用金三千兩。至和初,為真宗像,用金五千兩。時又欲為溫成像。壹諫上言,乃止。
【周紫芝額太倉梯米集】
奉安昊天玉皇上帝圣像疏。右伏以,天運翰旋之造,雖然契於至神,人懷寅畏之心,必仰瞻于邃宇。載巖像設,以蕭群情。久綠蛇豕腥膻,稍污山龍纟希纟肅一新輸奐,上格蒼昊。是用蠲卜剛辰,道迎法駕,愿憑陰相度陰陽百六之災。永錫康年,君王意萬之壽。
【元劉將孫養(yǎng)吾集】
霖巖道院?!队窕抒~像記》古人出入起居,陟降先后,無一息不如見上帝者焉。小心母貳,齋戒沐浴,如暑其蟲卷顧,如聞其言,謂如知其喜怒。豈惟志氣清明者,與之為一。昭昭之多,非戴盆無不望天。天豈蒼蒼者耶?則有主之者矣?;驶屎?,國之必有君也;明明乎,家之必有長也。開地萬物父母,此父母之父也。乾為天為君,此則君之君也,日月星斗之所以章也,云霞霜之所以神也,陰陽寒暑之所以時也,雷霆風雨之所以令也,元會運世之所以推也。凡仙佛神明之出于人者,皆其子也。其言語文字,而謂之道者,皆其秕也。而谫焉者自私以為玄,眩馬者創(chuàng)奇以為博,不亦醯難之覆。而川灌之欣哉,乃世人之所為,事徼福于靈威,徙知禱奧而媚穴龜,效靈于機祥者,往往事誨而忘河,不知巍巍蕩蕩。邛首而在其上,在其左右,生生化化之所自出。其艸間艸間穰穰者,豈塊土之賜,而膚寸之澤哉。吾為霖巖道院記玉皇銅像,嘉其知本,樂其能事帝,故淪天于元氣之始,尊帝于開閎之先,而豈不敢以人間意者意之也。介廬陵太和間,匡山之下,霖巖道院者,至元癸巳,魯氏所建也。霖巖云者,作霖父之所自號也。霖巖壯志,軒豁氵麗然。方內(nèi)外遠視高譽,於所居對萬松嵐,施田造屋。仙山幽雅,梅溪索環(huán)。茂林掩靄,中事天帝。旁為先祠其不它取名,而曰霖巖云者,所以志也。吾先君子,須溪先生書之與為不朽,今其中子以立,夫婦合冶氏,范銅為玉皇像。天師真君侍,不惟以承霖巖之志,輔之翼之。所以祈自今而始,綿綿延延者,於此乎在。而住持道十,明遠大師羅以莊,指巳祈藏,鑄馬爐瓶,以奉玉帝。慫恿圓滿,盛大之觀。以莊具石請記,垂之永久。夫著不息者天也,不息則久,久則大。道院之始也,至今而盛,懸其所以盛,則子之能,子而居是間者之能其事也。因今之盛,而繼之以不息,后之嗣羅者,皆能以羅之心為心,其久且大者,具與曾氏為無窮,則道院常如新也。人事不能以日新,而人心之新者,常與天而同流,則其事雖日又新焉可也。吾既以事之實者,明其所以事帝,又以事之可新者,望於方來觀者,皆可以興也。則斯言也,豈但記成觀美巳哉。霖巖諱良孺,以立名聞禮,婦劉氏嘉則。延佑三年,七月三日癸犯吉,鑄像是日記。
上帝像
【嘉禾志】
天慶觀在郡西,喜禾百永詩注:七賢遺跡,一嚴陵陽火舀,二蹇子處水;三葛洪書額;四吳道子貌真;五張僧繇,以致殿宇無燕雀巢;六顧虎頭神二,為巢賊竊去;七飛仙,失名氏遭兵火并無存者。外有唐開元鐘,梁朝檜、
七寶上帝像。
【寧翟忠惠先生集】
焚獻三境上帝圣像青詞臣某言臣聞,昊天有目之所共睹,尚絕形容,上圣眾妙之所完成,孰能體象,敢以凡情之見解,妄摹浩劫之高明,深慮愚冥。自貽誅譴,伏念臣叨蒙覆燾。祖誠薰修,每嘆玄像之不傅,莫慰群倫之生敬,力求繪素,仰肖光儀。用志歷年,僅成茲事。今者,甫塵冊陛,獲遂夙心。竊惟高上至極這尊,必示淵默無為之相,寫三清垂拱,用仿威神,具萬德之莊嚴,出臨霄極,儻獲上通帝所,克簡圣秉,即乞頒降諸天?晉同供養(yǎng),咸瞻表,永有依歸。臣尚恐粉墨既焚,藏云闕,復命工師再刻,崇建琳宮。流傅飚炊之姿,安奉告成之宇。庶存下土,以廣真游。臣誓面劫劫始終,歸誠道蔭,生身嗣續(xù),祗命玄科。非敢萌纖毫福之心,直以盡頂踵報天之實臣無任。
天尊像
【南郡新書】
武德七年,遣刑部尚書沈叔安,攜天尊像,賜高麗,仍令道士,往彼講《道德經(jīng)》。天寶五載,巴東石開,有天尊像。及幢蓋。
【容齋隨筆】
虞世南卒,太宗夢見之,有若平生,詔於其家,為設五百僧齋,并為造天尊像一軀。
【唐語林】
安國觀,有琢玉為天尊老君之像。
【舊唐書】
《禮儀志》:開元二十年閏四月,玄宗夢京師城南山趾有天尊之像,求得之于執(zhí)皿屋摟觀之側(cè)。
【太平唐記】
唐異僧惠寬,時年六歲,隨父設黃錄眾禮石天尊像,寬不皆曰:禮則像倒,不媵致也。既禮天尊果倒,腰已折矣。
【古今事通】
元和初,有元徹、柳實、省父次合浦,風漂舟入海,抵孤島,見天尊像,有金爐紫云涌出。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尺,有侍女自蓮葉來炷香。二人告之,見南溟夫人,命侍女送歸。
【王得臣塵史】
簡寂觀天尊銅像,制范精臻,然本乃佛像。唐會昌中廢毀沲圖,有異其像者,遂加冠于首,衣以羽衣,以為天尊。石夷吾詩曰:赤土坡頭一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時難只得同香火,莫聽閑人說是非。
【資治通鑒】
《后晉高祖紀》:閩主用陳守元言,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黃金數(shù)千斤,鑄寶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晝夜作樂,焚香禱祀求神冊,政無大小,皆巫者林興傅寶皇命,決之。
【文獻通考】
穴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九月,臨以軍清江縣,民李公邁至云騰廟前過,遇小童贈土塊,還家剖之,得天尊人主像五軀。
【呂原明雜記】
主上詣寺觀,至佛天尊像前,皆拜問諸耆舊,有自仁宗至今四世如此,其前不知也
【酉陽雜阻】
都官陳修古員外,言西川一縣不記名,吏因換獄卒,木薪之天尊形像存焉。
【王融新志】
州南真仙巖,洞中高二十丈,仰視高遠,青白雜錯,真如云漢中。有白石高四五丈許,巍然一天尊像,道服冠髯,偉岸如真。
【孔克學詩集】
題開元鐵天尊像在西域,昔唐玄宗夜夢巨人曰:吾欲出建道場。后荊州奏,地擁鐵天尊像,詔因立開元觀,近年不存。天上金傖出地來,陶熔別是一胚胎。中宵飛入明皇夢,玉字琳宮取次開。
玄元像
【通兗】
唐玄宗夢玄元皇帝告云:吾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汝遣人求之,吾當與汝興慶宮相見。上遣使求得之于執(zhí)皿屋。上張流切,下陟杰切樓觀山間,近置興慶宮,命畫玄元真容,分置諸州開元觀。
【唐闕史】
明皇朝,崇尚玄元圣祖之教,故以道譽人仕者,歲歲有之,詔天下州府,立紫極宮,度道流為三元朝醮之會。長安重清宮,琢玉石為玄元皇帝真像,雕鐫之麗,不類人工,列太常樂懸,服天子兗冕。次又玉石雕成玄宗、蕭宗二圣真容于殿之東室,次又琢左右丞相李林甫、陳希烈于東西序。
【類說】
金星之精墜于終南圭峰之西,因號太白同,其精化為白石,有紫氣覆之。玄宗立玄元廟,于長安夢神人曰:太白玉石可琢為像。止遣使掘獲玉石琢,為玄元像,高二丈許又為二真人、二侍童。
【元一統(tǒng)志】
混天皇帝像在湖廣歸州、舊州治西五里天慶觀。唐開元二十九年,??妥啵锰鞂氃?,劉守滔刻之石唐元皇帝像及唐銅鐘,重十斤。
【唐王右丞集】
奉和圣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制明君夢帝先,寶命上齊天。秦后徒聞樂,吉王恥卜年。玉京移大像,金錄會群仙。承露調(diào)天供,臨空敞御筵。斗回迎壽灑,山近起爐煙。原則奉無為化,齊心學自然。
老君像
【北史】
《李順興傳》大統(tǒng)十三年,順興謂周文曰:可于沙苑北,作老君像,面北作笑狀。文曰:何為?答曰:令笑破蠕蠕時。未解其意。及蠕蠕滅,周文憶語,遂作順興象於老君側(cè)。
【臺州府赤城志】
天慶觀,唐開元天寶中,鑄銅老子像。
【輿地紀勝】
老君像在遂寧縣郭,鐵像之下,后壇刻云:天寶五載,歲在景午造。
【唐林語】
北邙山,玄元觀南,有老君廟,臺殿高敞,下瞰伊洛。神仙塑像,皆開元中楊惠之所制,世稱奇巧。
【元一統(tǒng)志】
梁山州??こ侵魅?,永安市。周氏園中,有石老君像三尊,相傳以為水漂至此。背有字曰:天漢二年刻。
【王泉子聞見钅錄】
杜公宗為小兒子時,嘗至昭應縣。與群兒戲于野,忽有一道士,獨呼宗,以于摩挲曰:郎君勤讀書,勿與諸兒戲。指其觀曰:吾居此。既去,宗即詣之,荒涼他無所有,猶其殿巋然存焉。內(nèi)有老君像。初道士半面黑紫色,殆是詳觀其像,頗頭向者所見之道士,乃半而為漏雨所淋也。
【茅山志】
一清殿后,沐發(fā)老君像甚古。
【長安忌】
華清宮。老君殿上有玉石為老君像。制作精絕。
【聲畫集】
《劉萃老題老子畫像》:敝周文,老子談大道。仁義己未流,禮法困行潦。虛無抱玄珠,清凈為至寶。剖斗息群竟,死圣止大盜。謂可愚斯民,狂瀾復傾倒。不知世大變,萬偽火就燥。欲以區(qū)區(qū)言,反俗入義吳。渾渝五千言,道德何浩浩。漢嘗求其說,施用未深造。衣食巳有滋,煩苛巳能掃。惜哉衰世士,學行失探討。流而為刑名,慘極桔槁。但見多申韓,舉皆罪黃老,圣人無常師,有善取輿皂。問禮固有然,誰謂孔徒小。遣貌知是非,君無諭丑好。
【雪宀心詩集】
《老子像》:亟谷關頭紫氣濃,獨教關尹喜相逄。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載周家藏室中。
【胡禾氐紫山集】
《題老子出遵像》:哲人已欲居九夷,先生高駕還西之。二圣中原不留跡,卻從圖畫憫當時。
【國朝宋濂文粹】
《跋老子像贊后》:右李公鱗畫老子像,且述為贊,謂老子始因母李氏為之姓,此蓋本于葛玄之論,然恐非也。竊按李延壽所自序,同時有李乾,娶于益壽氏女嬰敷,而生子耳,字伯陽,即老子也。是則其線乃益壽氏,何謂李姓哉?延壽、史臣其所書,皆有據(jù)依,終當不誣耳。又按氏族諸書,李氏出高陽氏,高陽氏有才子庭堅,為堯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其后理征得罪於紂,其妻契和氏,攜子利真,逃于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生李。其姓李氏,變非自老子始也。至於《純煌實錄》所載,則認乾為處,而云老子之父姓韓,名處,字元卑。又訛嬰為精,而去老子之母精敷,為益壽氏之媵人,此固誕謬不可征。而《道家入十一化書》所錄則又謂李靈飛,得修生之道,其妻尹氏寶生老子。其諱則弘元曜靈,其字則光明也,尤與延壽之序不合,愈不足取信。嗟夫!老子一也,或以為老菜子,或以為太史儋,司遷尚不能為一定之說,況其飲者乎?讀古書者,當思所以闕疑可也。
奉安圣像
【宋書要】
徽宗政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以福寧殿東,今上庭誕圣之地,作玉清和陽宮。凡為正殿三,扶殿六。前日玉虛,以奉三清玉皇、圣祖、北極天皇、元天大圣后、后土等九位。東挾曰三光,以奉十民曜,西挾曰宰御,以奉南北斗;中曰泰壽,以奉太一;東挾曰靈一,以奉天蓬。天蓬、翊圣、真武;西挾曰正一,以奉正一靜應真君;后曰景命萬年,以奉皇帝本命;東挾曰峻極,以奉五岳,西挾曰三洞瓊文,以奉道藏。四年宮成,纟忽屋一百四十二區(qū),詔以四月一日。奉安神像于逐殿,命太師蔡京,充禮,儀使保靜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極戩,充都大主管官。其日設大詞禮,料素饌。及道門威儀,赴大清樓權奉安處,陳教坊鈞容樂。黃魔細仗于清陽門外候時告遷神像,升采殿,腰舁禮儀。使后從至玉虛殿下,跪奉,請降采殿,升玉虛殿,側(cè)坐以俟。奉安時至前一日,皇帝齊于內(nèi)殿,尚舍預設御幄於玉虛殿東,又設皇帝位于東陛上西向,設望燎位於殿之東南向。太常設燎柴於殿之東南,大晟陳登歌之樂于上前楹間。稍南北向。鳳宮架於庭中,立舞表於疑阝綴之間,設奉瞥爵,受瞥爵,讀祝官位于殿上東西相向。設協(xié)律郎位,一于殿上前楹間稍西,一于宮架西北,俱東向。大樂訟位于登歌樂虛北,大司樂正於宮架北,良醴令於酌尊所,俱北向。設陪位官位盡殿庭東西相向。設籩豆之位子愛神像前,左十有二籩,右十有二豆,俱為三行,爻且二在籩豆之間,二、簋二在籩豆外,又設尊缶壘位于逐神像前,又設內(nèi)侍供奉皇帝輿洗盤位于皇帝位前,捧盤內(nèi)侍在執(zhí)內(nèi)侍之西,皆北向,奉爵官。執(zhí)巾內(nèi)侍,在捧盤之北,皆南向。行禮前,行事官及陪位望參官各服其服光錄鄉(xiāng)入實,良爻且令人寶尊缶壘樂正帥工人二,舞以次入陪位官入就位,禮直官并行事官入,請殿庭北向再拜訖,各就行事位。禮儀使太常博士。立於御幄前,皇帝自內(nèi)殿,服革袍,乘典入幄士,引禮儀使諸幄前,奏請皇帝行奉安之禮自是皇帝行禮,拜跑執(zhí)圭、縉圭奠圭釋圭受瞥奠灑,望燎禮畢,及進止前導,皆禮儀使贊相其儀,皇帝服兗冕以出,近侍從升,禮儀使前遲,殿中監(jiān)跪進大圭少監(jiān)副之?;实蹐?zhí)大圭,宮架樂作,至東階下,樂止,升東階,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樂止,以俟時至,遷正位旋,禮儀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宮架樂作六成止,皇帝再拜,在俠皆再拜,內(nèi)侍奉盤,皇帝晉大圭盟悅,執(zhí)大圭,登歌樂作?;实蹠x大圭,執(zhí)元圭諸神像前,北向跪,奠元圭,于繅藉,執(zhí)大圭,俯伏興。晉大圭,三上香,有司進瞥,呈帝受瞥奠訖。執(zhí)大圭,再拜樂止,詣次位上香,奠瞥,并如上儀?;实圻€位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樂止。內(nèi)侍奉盤,皇帝晉大圭輿悅,登歌樂作奉爵官進爵皇帝洗爵,拭爵,樂止。執(zhí)大圭登歌樂作,奉爵官奉爵詣尊所,良醞令酌灑,皇帝詣神像前北向,晉大圭跪,奉爵官跪,以爵灑進,歡爵三奠灑。執(zhí)大圭樂止,內(nèi)侍奉祝版,讀祝官東向跪讀,皇帝再拜內(nèi)侍奉祝版置於神像前詣諸閃位行禮,并如上儀,奉瞥爵,受瞥爵,讀祝版官,并降西階東向立,皇帝還位,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樂止,送神,宮架樂作一成止,皇帝將詣燎望位,登歌樂作,降自東階樂止,宮架樂作,至位南向立樂止,皇帝還位,禮直官曰:可燎東西各以炬火燎豐。禮畢,皇帝還幄次,宮架樂作,釋大圭,殿中監(jiān)跪受以均勻有司,皇帝入幄次。樂止,皇帝服革華袍乘輿遠內(nèi),如來儀。四年正月十九日,詔歲中及大禮,開建道場日數(shù),并仍舊制天寧節(jié)。七晝夜老君生日,年交保夏大禮,前預告大禮畢,恭謝各三晝夜五月二十四日,詔今后遇旦,望冬年節(jié)。天寧節(jié)車駕并諸宮燒香。五年十二月四日,詔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誕日,於玉清和陽宮,設道士登歌樂,皇帝行酌獻之禮。其日早,皇帝入玉清和陽宮,歸小次,俟設饌等畢,讀祝道士,詣殿庭北向,三禮升詣香案之右東向立自是前導及執(zhí)事攝官,并奏請行禮等,并以道士充前導。
皇帝服鞭革華袍,升東階,登歌乾安樂作,詣殿上西向褥位立定。樂止,降真誠安樂作。一成止,奏請皇帝再拜訖,樂作,皇帝輿巾兌,詣香案前褥位北向,三上香,執(zhí)事者跪進瞥,皇帝跪受瞥,奠瞥,執(zhí)事者受瞥,皇帝再拜旋,歸褥位,樂止,少頃,真安樂作,皇帝輿巾兌爵旋,執(zhí)事者受爵,赴著尊所,攝大官令寶爵,皇帝詣香案前褥位北向立,執(zhí)事者以爵北跪進,皇帝跪受執(zhí)爵,三獻灑,執(zhí)事者受爵,皇帝免伏典少立,攝太祝東向讀祝文旋,置于案,皇帝再拜旋,遠褥位西向立,送真歡案樂作。一成止,皇帝詣望燎位,乾案樂作,至南向褥位,樂止,執(zhí)事者取祝文,瞥帛,俟火燎半,奏禮畢,皇帝還位,十八日,詔今扣降圣節(jié),可依太上老君生日例排辦行禮,仍今本宮一月前檢舉以聞。七年五月十六日,詔改玉清和陽宮,以玉清神霄宮為名。
【宋綦宗禮北海集】
溫州景靈宮,奉安圣祖天尊大帝圣像。青詞七月八日維紹典二年,威次壬子,七月朔日,嗣天子臣,伏為於溫州景靈宮,奉安圣像,遣某官奏告,謹上啟。圣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元天大圣后,伏以。降延恩之秘殿,當觀飚游,敝萬壽之殊庭,久嚴像設,屬有風塵之警,乃遷山海之鄉(xiāng),館御未寧。風興是懼,姑從原朝,祗奉容。香火弗親,敢怠寅恭之意。干戈庶定,更延祚嗣之祥。臣無任懇禱之至,謹詞?;罩萏鞈c觀奉安圣像,奏告圣祖天尊大帝。維紹典四年,二月朔日,嗣皇帝,謹遣某官於徽州天慶觀,以某月日奉安對像,奏告圣祖天尊大帝,伏以。授敕先皇,嘗觀飚游之降,朝真庶國,可忘館御之修。乃春殊庭,載嚴寶像,將因良日,只奉容,尚克顧臨,用先昭薦,臣無任懇禱之至?;罩萏鞈c觀,奉安圣祖天尊大帝圣像,二月二十六日維紹典四年四月朔日,嗣皇帝(臣謹差某官於徽州天慶觀,奉安圣祖天尊大帝,伏以。仙源所自,皇祚有開。生而神靈,既稟在躬之盛德,施于孫子。用昭受命之珍符,示現(xiàn)之祥,延鴻可卜,屬新像設,久奉真游。尚希日午饗之通,永格和平之應。
三清像
【黃氏日抄】
佛所謂法身者,本性也。報身者,德業(yè)也。肉身者,真身而寶有之人也。今分為三像,而駢列之,既失矣。道家復做其所為,尊老子為三清,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上道群,又非老子之報身,設有二像,又非典老子為一,而老子又自為太清上老君。況壯子明言老聃之死,則聃亦人鬼,豈可僭居昊天上帝之上哉?
【涇川志】
《宣陽觀三清圣像記》:涇邑宣陽觀。隆典中,道士徐致柔請舊額草創(chuàng)於南郭外,有石門鄉(xiāng),羅溪胡寬,施錢四十萬造三清殿宇。淳熙四年,鳴工立柱架梁楹矣。一日為大風所仆,眾謂基趾隘陋,不稱建立。次年知縣楊公栗合壯緣,遷于茲地殿宇比舊益壯壯。而圣像未設,胡君以馬無仰眾人,吾能就此,且心固愿為之。越明年,以錢百線婚成壇座,即命茅山守柔庵周守靜,經(jīng)立圣像,侍衛(wèi)俱備。令三衢匠者列世明,彰施金采為像飾。工力精致,合度二費,為錢一百萬。觀門散募助費,十不及一。淳熙十年,六月慶成,胡群與妻殷氏,孫男升莘。及孫婦曾孫誼、永、諫、皆集。是嘗藏成茲事者,邑人創(chuàng)見驚異。自他方來觀者,咸稱嘆,以為名山福地所未有。胡君又欲重蓋大殿,地加文秋瓦,柱加丹漆與像設,稱先嘗捐金六百千為三門,又拾田度道。其愿力洪大,輕財樂施,所以成立此觀者,不一端。天報公以壽考,子孫慶衍,福錄崇固,其始于今,敢刻石以記造像功。其他俟觀,宇周備,求名士總其事而大書之。是年長至日,募緣開山知觀道士,王若水謹記。從政郎、均州、州學教授汪熙書。
太乙像
【遼史太祖紀】
八年,是歲君基,太一像數(shù)見詔圖其像。
【宋會要】
高宗紹興十七年,十月十三日,禮部太常寺言準詔討論太一典,故今所屬踏逐吉地,行禮詔依令兩浙轉(zhuǎn)運司畫圖申尚書省,取肯初司天監(jiān)楚芝蘭言,按太一有五福君棋,大游、小游、天一、地一、四神、臣棋、民棋、真符凡十,太一凡行五宮四十五年一移。自雍熙年入黃室巽宮,在吳分蘇州請其地,預筑宮祀之。
【章玉堂集】
西太一宮,開啟告遷中太一宮,太一神像道場青詞,伏以。肇新館御,上摹天極之居。恭迓威神,來蒞京師之野蕭涓長至,申命元臣,奉象以告遷,會征休之降監(jiān)豫陳醮席,庶達齋誠。中太一宮太一,并歲德神像,佛望造了華,就西太一宮,開啟開光明道場青詞。伏以造建殊庭,上擬太霄之秘,載圖威像。仰模貞室之容,極工筆之精妍,增靈光明潤。奚申昭告,異亮至誠。中太一宮,開啟奉安太一神禮華,道場青詞。伏以高真降格,甫臨象日之幾;恭館靖嚴,夙駐拂云之馭。寧神茲始,凝佑無疆。奚循用于靈科,特肆陳於醮席。醮回慈鑒,俯亮齋誠。延工緒於明昌,置群元于仁壽。
【宋王圭華陽集】
依韻和王宣徽奉安中太一神像。太一真庭結實壇,中涵元象本無言。三山波涌樓臺近。北極星環(huán)劍佩尊。歲入飛宮初在丑,神移列馭直從坤。妖氛自逐靈旗卷,瑞谷常登御廩蕃。曉日破紅浮斗,夕云凝紫護周垣。龍隨圣筆棲碑首,鶴帶仙書語洞門。天馬應歌來仗衛(wèi)。獄只聯(lián)職聽朝昏。傅聞祠客新吟苦,玉案終承上帝恩。
茅山造像
【馬明叟實賓錄】
唐李德裕于茅山造老君、孔子、尹真人像,為《茅山三像記》。
赤帝像
【績通監(jiān)長編】
景佑四年正月乙丑,置赤帝像于宮中,以祈皇嗣。
真君在像
【江洲志】
德化縣太平興國宮,明皇殿有金銅真君像。
【胡文恭公集】
醴泉觀,雅飾真君圣像,祭告青詞。伏以神泉有開,間館惟舊。紹營秘寢,修奉容。祗告子靈,尚監(jiān)茲志。
三茅群像
【文苑英華】
王師簡《下伯宮三茅君素像記》:太上立德立言,以弘其教。生人活國,其用不極。繇乎恬澹一作漢者,則諸真理。乘化出入,人紀岡窮,廣成枉軒皇之尊,關令闡玄元之訓,宜搜虛極,呼吸日月,上賓之仙,代有其人。茅真君伯氏,仲氏虔奉玄樞,退然若喪,脫屣萬類,騰跡三清。學宗其門者,綿代不絕,時謂朝山之月。肩駕擊應,白鶴紫氣,必應其晨?;蛘吖蛘f,則曰真君長往,亦以綰吳越司命,籍人寰生死,吾不知其故闕書,且嘗遺一畝之宮于山之陽,去而復返,其號下伯之一有不字治,榛蕪積焉。游者憮然,則有東周黍離,殷墟麥秀之嘆,矧靈仙何處哉。我河東廣平公,一作我河東公革庶平此藩吏之師法,實奉黃老,以根政源。嘗謂開元承平之代,上奉無為,以宅清靜一作凈玄門垂裕,有國有家者屬焉。繇是舍俸入之錢,以宏其棟宇。置真君之像,惟肖其儀形。設云幄於兩楹,分三座而鼎足,以嚴其觀。雙侍童衛(wèi)焉,以備其教。龍虎君君字一作左右端翊焉。升其涂稽首拜手,忽若前后左右,旄一作旌節(jié)羽衛(wèi),從諸天行。揖其水容,以敬以肅。則若美其目口一作美目甚口流睇發(fā)論,破人昏惑。往真之遺跡,將墜復振,此教之演翳,事而弘深,其率教者曰:興廢繼絕,則由乎人。蒙福獲祉,必感乎志。公恒以黃錄法,會元辰修畢,仍歲必緝。敷紫陽玉真當負而頒命,列陪位而贊拜。磬雜天籟,宵燭如星。奉章上玄,昭啟昊帝。蓋所以保和封內(nèi),儲慶皇家,門閥之祥,我事丘禱。至哉!賢侯之業(yè)也?;浽图孜鐨q,十二月二日,新宮姑成,無傷物利。公之宇內(nèi)百姓,不知有嚴有翼,如合造化。道士孫知目清,玄門龜龍,以標儀矩,受成事指厄頁而葉焉。乃欲章明靈跡,延耀丕業(yè),請介一作令於戎政者,撰而刊之。師簡諗于良畫,故不敢沒其美云。真人像《唐書地理志》:寧州,寧真縣,本羅川。天寶元年,獲玉真人像二十七。四更名一本云:天寶六年,寧州羅川縣金華洞獲玉像,皆列宿之真,惟少氏宿,改縣為寧真《藝文志》。道家類。寧州通真觀,二十七宿真形圖贊一卷。
忖留神像
【長安志】
《水經(jīng)注》曰:秦始皇造橋,橋之北首,疊石水中。舊有忖留神像,此神嘗與魯班語,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丑,鄉(xiāng)善畫物,容我不能出。”班於是拱手與言曰:“出頭見我?!扁饬裟顺鲱^,班於是以腳畫地,忖留覺之便還沒,故置其像於水中唯背已上立水上。其后,魏武帝重造忖留之像,因乘馬見之驚,又命下之。
真武像
【楊龜山語錄】
劉元承言:“相之無所不用其敬,嘗掛真武畫像於帳中,其不欺暗室可知”。曰:“相知不自欺,則固可取。然以神像置賬中,亦可謂不智”。曰:“何以言之”?曰:“果有真武,則敬而遠之,乃所謂智。賬中臥之處,至藝之所也,何可置神像?”
【龍虎山志】
重建三清殿壇樓三門碑,中宮遠內(nèi)侍,授尚方所藏玉真仙像二、玉壽星像一、玉數(shù)珠百。上亦遣侍臣,授水晶玄武像,與宗師張留孫。
【吳興志】
鳥程縣右圣宮,在卞山南。紹典初,道十沈無旱,結庵此處,恍忽見真武像,命工圖寫,刻石奉事。既而庵前石洞有一龜蛇,相隨而出。自是晝出夜藏,人加歸向,因建祠宇。
【老學庵筆記】
瞿公巽參政,守會稽日,命工塑真武像,既成,熟視曰:不似不似。即日毀之別塑,今告成,觀西廡小殿立像是也。道士賀仲清,在傍親見之,而不敢問。
【清波雜志】
向在建康,於鄰人狄似處,見其五世祖武襄公,文儂智高時,所帶銅面具。及所佩牌,上刻真武像。世言武襄,乃真武神也。
【國朝魯蘭古春珠林藁】
東里庵塑真武像疏。太上以玄門設教,清靜為宗。真武由道化鎮(zhèn)天,威靈振古。乃眷東里余閑之地,欲奉北極仁圣之尊,煉水火于坎離?;烊谡鏆猓衅靹多嚫]。高擁仙班,端拱而頂帶三臺,蕭穆而威行九地。受符金闕,頭八十二化之身。奉命玉清,統(tǒng)五百靈官之眾。實傳法之教主,為治世之福神。雖假土木成形,必藉錢財下手,請施主揮金指廩,朝拜高尊。俾貧道立命安身,游行三界,因人成事,與道合真。六甲行靈,示凈樂誕生之相。五龍捧圣,儼武當修道之時。錫我百朋,報君多福。
五神像
【南安志】
大庚縣東去五里,五昌廟內(nèi),有五神像。昔漢長沙五度嶺,率百粵佐諸侯,傳國五世。謂之五神者,有昆第五人,與敵斗死,靈為國,以刻神像于廟。至今郡人,瞻仰致敬。
祠山像
【夷堅志】
曹耘季本,功顯太尉第三子也。居臺州巾子山下。嘗夢到大宮室,入自西廂,迤邐遇東北角。望塑神一軀甚大。瞻仰而行,長松巨伯,陰森滿庭,蕭然起敬。傍有兩橙,將就坐少憩。神搖手止之曰:“不可”。知為祠朝,亟從東趨出。所經(jīng)履處,屋以間計者逾數(shù)百。覺而恍然,其婿趙亮夫茂德,為廣德太守,遣信來,其女寄祠山圖一軸,展玩之,宛是宵夢所睹,始萌奉事張王之意。俄有攜三畫詣其質(zhì)庫求十千,掌事者靳之??驮唬何豳I時用錢三十萬,此名筆也。特以急闕之故,暫行權質(zhì),匆慮不來贖也。閱其一乃壽星像,以白曹,曹命如數(shù)付與。旋又求益至三,凡滿二萬而去。徐視其二,蓋祠山像貌,丹青燁如。其人后不馥來,于是決意香火,即都監(jiān)趙訓武之子,喚工摹寫,納竹桶中,置于佛堂,久而忘加標飾。都監(jiān)忽若為物擊,暈仆不醒,遂作神語曰:“汝兒子,奈何拋我於污穢處?”家人莫知其旨,或曰:“三哥多雜好,必其所為”。問之果然。急使取之,已失所在。一小兒言:“前日見某婢。擲一個竹筒入后園枯井了。”試令下取,乃像卷也。污泥滿外,而絹素不濕。都監(jiān)少頃即復常。而婢疾作,符療不效,夜臥叫呼徹曉,豆發(fā)為鼠盡。經(jīng)三日稍愈,全如凝迷。遂遣之出,聽其自如。曹氏舉家迨今不食豬肉。慶元二年,季本為福建副總管,典大兒說。
龍王像
【輿地紀勝】
成都府,在廣都之慶成院。有隋文帝御容,及八龍王繪像。后周未,有云延法師住持,講《涅經(jīng)》,常有八老叟來聽。后缺其一,師忄在問之,乃曰:舟阝延即位,頂骨未正,彼奉帝命往正之耳。因以神膏名龍涎貽師曰:“可醫(yī)舟阝延首。既而隋文受禪,頭疼,下詔求醫(yī)僧以膏進,遂愈。乃建此院。
【嘉禾志】
陳山顯濟廟,在海鹽縣。紹興七年,六月旱曠,知縣李直養(yǎng)因禱于龍君,得小龍以歸。就縣廳設醮三日,后果雨。是歲大稔,聞于朝,進封龍君為廣惠淵靈侯,龍母為龍君夫人,紹興十二年,李直養(yǎng)建新龍君龍母二大殿,裝龍君像,塑侍衛(wèi)八軀,塑龍母四龍王像置供,且繪龍于壁。自朝門而下,皆一新之。
青溪神像
【類說】
趙文韻住清溪,月夜唱:“西夜烏棲飛?!焙鲇星嘁略唬和跄镒觽髡Z,聞君歌聲有關人者。須臾女至,容色可憐。文韻為歌,深契女心。日但令有瓶,何患無水。取原之令婢歌《繁霜自解裙帶縛箜篌歌》曰日莫。原秋丹心寸意愁,君未知寢竟別云。明日中女姑神像青衣立前,皆夜所見者。
鐘馗像
【補筆談】
唐明皇忽夢鐘馗,乃詔畫工吳道子如夢圖之,仍告天下,悉令知悉。宋熙寧五年,上令以禁中本模榻鏤板,印賜兩府輔臣,各一本。是歲除夜,遣官就東西府,給賜鐘馗之像。
【石林燕語】
元豐元年,除日,神宗標中,忽得吳道子畫鐘馗像,因使鏤板賜二府。吳沖鄉(xiāng)時為相,欲贈以常例,王禹玉曰:“上前未有特賜,此出異恩,當稍增。”乃增五千。其后御藥院,遂為故事。明年除日,復賜沖卿,例復授五千。沖鄉(xiāng)因戲同列曰:“一馗足矣?!北娊源笮?。
張婢神像
【夷堅志】
紹典三十年,張壽朋在鄉(xiāng)居,赴近村燕集,囑家婦輩守舍,至夜未還。庖婢多喜者,忽自經(jīng)於屋后。是日適嘗以遇受挺疑其不忍一朝之忿,舉室掠撓,求治弗得,乃遍禱里社會叢祠。三更而更生問其故,曰:始者實以怨懼,妄為此舉。旋則驚眩蒙蒙,然似大夢中見兩個官員,各裹幘頭,一人著紫公服,一人著錄公服。同語曰:“放去放去,他家既相禱,如何不周旋?!币蛩斓没睢C魅諒埵蠟榫邽?,召巫賽謝諸神,婢都其像云:“并與所見不同?!眲e一妾初入張氏門時,笥中帶一卷軸,置于神堂側(cè)。元未當取視,漫展觀之,一紫一錄,相對正侔。昨夕示現(xiàn)者,見婢微覺笑容,蓋其卑感也。乃信幽宜間,無問尊卑小大,皆能隨力自表,以享祭供,殊非偶然。
增五通像
【武林紀事】
一大辟囚處死后,乘鈦獄吏在家,叩其門,出視之,乃向日所錄囚也。驚問之曰:“汝何得至此?囚曰:“某之死無憾,但有一事相免。大和樓五通神皆某等輩為之,近有一人適他所,今見虛其席,某欲充其位,欲求一差檄如行移,明言差充其位神,為焚之,庶幾有憑據(jù)也?!崩裟嗽斨?,為書牒而焚之。數(shù)日東庫存樓上五通神,日夜喧鬧如爭竟之狀,人更不容安遺跡。吏因密告庫人,向日所遇大駭異,相與增塑一神像于中,即日安貼如初。至今有六五通神,時嘉泰壬戌八月也。
銅官朝像
【掃編】
湖州銅官廟,偶像衣冠甚古,其婦人皆如世所藏周畫人物,蓋唐人之遺跡也。翟公巽尤愛之,暇日多至廟中觀焉。往往裴徊終日,又嘗作大銅香爐,施毗陵天寧寺塔下。銘其上曰:公典父作爐燎薰覺皇。
野火燒像
【隋書】
《五行志》:爐開皇十四年,,將祠泰山,令使者致石像神祠之所。未至數(shù)里,野火炎欠起,燒像碎如小塊。
滴乳成像
【都梁志】
在寶慶府。寶方山有崖洞八所,其一樓真,其二上屏、其二大保、其四朝陽、其五迎陽、其六芙蓉、其七隱仙、其八花乳、龍甲神像,皆滴乳所成。
嚴叱金像
【宣室志】
唐初,有神像用金而制,傳云:周隋間有術士,容范而成之。天后朝因命置于宮中,冫肩其殿宇甚嚴。玄宗嘗幸其殿,啟而觀焉。時肅宗在東宮,代宗尚稚,俱侍上。上問內(nèi)臣力士曰:“此神像何所異,亦有說乎?”力士曰:此前代所制,可占王者在位之幾何年耳。其法當厲而叱之,茍年甚永,則其像搖震亦久,不然一撼而止。上即嚴叱之,其像若有懼,搖震移時仆子地。上喜笑曰:“如說我為天子幾何時。力士因再拜賀。上即命太子叱之,其像微震,又命皇孫叱焉,亦動搖久之。上曰:“吾孫幾以似我?!逼浜笮谠谖晃迨d,肅宗在位凡六年,代宗在位十有九年,盡契其占也。
諫遷神像
【宋史】
《何鑄傳》:鑄遷殿中,侍御史時,遷溫州諸宮殿神像于湖州,有司迎奉,的遇騷然。鑄言:孝莫大于寧神,寧神莫大于得四海之歡心。浙東旱荒,若加勤動,恐道怨咨。乞務從簡約,不得過為騷擾。疏奏其事,遂已擢諫議大夫。
不信神像
【三槐王氏雜錄】
范彝叟為右丞時,五岳觀災?;蛟唬嚎伤傩拗?。其像甚像甚靈,昨奉安時,數(shù)十人舉一像,昨夕數(shù)道士能舉之。范曰:果靈何不休焚之。上笑而已。時以聽直言,斯盛德也。
禁毀神像
【資治通監(jiān)】
《隋高祖紀》:帝晚年,深信佛道鬼神,始詔有毀佛。及天尊岳鎮(zhèn)海瀆神像者,以不道論沙門毀佛像。道士毀天尊像者,以惡逆論。
毀壞神像
【宋葉水心集】
為王楠《木叔墓志》,木叔知江陰,嘗毀壞瘟神像。《宋史?列傳》蔣靜第進士,調(diào)安仁令,俗好巫,疫癘流行,病者寧死不服藥靜悉論巫罪,聚其所事淫像得三百軀,毀而投諸江。
道人塑像
【夷堅支】
湖州烏鎮(zhèn)普靜寺,本梁沈休文父墓也。當武帝時,休文貴盛,每歲春一來拜掃,其反也。帝必遣昭明太子迎之遠郊,因就筑館宇。休文不自安,遷葬金陵,而舍墓域為寺。昭明亦以館為密印寺。其后二寺,各祀以為土地神。宣和間,普靜遭火災,僧尚奎將改塑神像。方擇良工,有道人風采秀發(fā),詣奎,言:眾建康來,素精此藝不較直,但莫得使人相窺覘。奎喜而用之。數(shù)日工畢,正擬勞謝,長揖而去。眾異之,竟入祠瞻玩,于壁間忽見絕句云昔作梁朝相,今為普靜神。千年英魄在,代代護僧人。共證為休文不疑。
印施圣像
【黃光大積善錄】
世之好善者,樂印施諸圣像,此雖未可為必獲福,亦作善之一端也。然率用紙一幅,又不彩繪標背,故施者甚簡慢。而得者甚容易,未有不卷而藏之與廢紙同束者。或拈于壁角,塵垢漫污;或兒女毀壞,狼籍于糞壞中。其間能標背而置諸凈室,朝夕奉事者,百無一二焉。究其所以,則非他人不敬信之罪,實印施者不標背而不能使人敬信也。且印施圣像,本為求福,而反先獲罪,不惟為自已之累德,而反累于他人得無罪乎?夫好善者,誠欲作此一善事,要之不須多施,唯彩繪標背而少施,可也。如此則未有得之而不歸向崇奉者。一則出我之至誠,二則使人自然敬信,三則不為累德。智者觀予言,當自釋矣。
王母像
【倦游雜錄】
故華清宮,在纟肅嶺之下,山半有玉藥峰,峰側(cè)有夾作王母像,雖小有損腐之處,而丹青未甚暗昧。其御路皆秋瓦以蓮花磚,十余步則裁一石柱,柱端有孔。相傳云:開元天寶中,貫以紅綿纟亙,宮女攀援而上。
【宋史】
《高麗傳》:其國俗:正月七日,家為王母像戴之。
鐘呂像
【續(xù)相臺志】
王公平,湯陰人,生而穎悟,總角從學。父母素喜道家,繪種呂二仙像,旦夕焚香禮之。一日公自學舍還家,入草堂,見鍾離左手握丹,右挽祛而坐,欲有所授,公懼奔告于父母父母往視之,聞然無見,惟畫象在焉。
呂公像
【耆舊續(xù)聞】
《胡公傳》:在昆陵遇知命先生,后誤是呂洞賓。追想其貌,欲使畫工圖之不得。及至荊門,忽一日公廳肅客,有人云:某知府有書,今且往某州,回途請回書??腿ラ_視,乃是南京石本呂公畫像,與昆陵日所見狀貌無少異。呂洞賓多游人間。石村沈家畫壁,至今猶存。所畫之像,礻氏藤蔓交蔽,其體惟面貌獨出。
【后山談叢】
《世傅呂先生像》:張目奮須,捉腕而市墨者,乃庸人也。南唐后主,使工訪別本而圖之,久而不得。他日有人過之,自言得呂翁真本。約工圖其像,而后授之工,后以像過之客舍市邸。方畫臥,叩關不發(fā),問吾如何?且使張之,曰:“是也?!毕嗾Z而覺稍遠,已而聲絕。發(fā)門索之無見也。意客即呂翁也。乃以所畫像獻之,今有傳焉。深靜秀清真神人也。
【元一統(tǒng)志】
祗圖寺,在歸安縣西南。東林寺東廊,有呂仙像,在薛荔中。
【輿地紀騰】
昌元驛后,竹溪亭有呂仙翁石刻像,筆法奇妙,精采動人。紹輿末,衙兵王忠以假部使者,方登梯,施簾幕,俄見一青巾白袍攜籃者,立于階所。因語令避不應,久之忠疑馬土神,降梯肅拜。漸近則漸隱,至碑所沒不見,遺一墨于地。忠始司其仙翁,欲取墜墨,已舀于石中。因胝之殊香美。驛有石刻,詩云:東西南北留蹤跡,縱意風狂到處覓。朝朝暮暮去尋人,及至人尋還不識?;蛟疲捍四讼晌填}之驛中。
【吳興續(xù)志】
洞賓至東林,于祗園寺壁,自畫其像。歲久,薛荔周匝于壁,四圖界出,其像宛然,曾不少侵,人始知為仙跡。云:張氏時遇兵火,寺廢,其跡遂泯。
【筆錄】
滕宗諒守巴陵,有華州回道士上謁,風骨聳秀。滕知其異人,口占詩贈之曰:“華州回道士,來到岳陽城。別我游何處,秋風一劍橫?!被芈勚?,憮然大笑而別?;蛟疲鹤谡徱蛎芰町嫻D其形。今岳陽樓傳本,狀貌清俊,與谷本特異。
【張元干蘆川歸來集】
《呂公像》:巾裹唐裝本布衣,平生唯識一鐘離。此中養(yǎng)得嬰兒就,世上行尸有許悲。秋空一劍岳陽樓,醉乾坤刊日夜浮。五百年間興廢事,不知誰是赤松游。
【吳澄支言集】
《題洞賓像》:大地虛空共一鐺,煎烹元不費煎烹。安爐立灶燒凡火,狡獪聊愚老樹精。
【虞集道園學古錄】
《題呂洞賓見滕子京像》:一杯湖水碧于天,飛劍來時月正圓。天下作亻盡多尤樂事,攸然來往雙千年。洞誕無波,明月萬里。我時見之,劍著秋水。
【許有壬至正集】
《洞賓像》:三山引去幾萬里,道在眼前人不知。云海從公定何日,秋風先染鬢成絲。
【劉靜修先生集】
《呂洞賓畫像》:征茫洞庭曉,瀟灑昆侖秋。海蟾生碧天,相從何處游。
【馬虛中霞外集】
《敬贊純陽真人畫像》:自從樹老城南月,不把玄機輕漏氵曳。秋風千古洞庭波,是凡是圣從渠說。
【國朝顧祿詩】
《題呂洞賓畫像》:三清八表恣遨游,逸氣飄然隘九州。二十年前相訪處,至今猶想岳陽樓。
二仙像
【南雄路忘】
仙女崖在州東北距縣八十里,中有二仙像,謂秦時二女避地于此,得道飛仙。
群仙偽像
【太平廣記】
唐開元中,玄宗夢二十七仙人云:“我等二十八宿也。寓直在天,我等寄羅底間,已三年矣。后訪得石像二十七于寧州,羅川山。鄉(xiāng)里人言,頃年有底老者,不知所來,龐眉皓發(fā),異于他叟。于山下賣酒,常有異人來飲。一旦眾異,人謂底老曰:“加其醞,更一飲不復來矣。次群仙果至。飲酣,居下一人云:“我請刻眾仙之形,以留于世。”乃取石二十七片,刻成二十七人。俄頃之間,遂得眾仙之狀,皆志仙之名氏于背。安訖而去。
真仙像
【唐書】
《禮儀志》: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于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焚香頂禮。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陳醮祭,相繼于路,投龍奠玉,造精含、采藥滋于歲月。
麻姑像
【赤城志】
臺州府,臺居縣麻姑巖,巨石谷含谷牙如人立其上。有洞旁兩石對峙,高深各逾文,俗呼風門,有麻姑像存焉。女偽真像《太平廣記》:葵女,仙幻而巧慧,善剌,忽有老父詣其門,請鳳眼。畢功之日,老父觀之,指視安眼。俄而功畢,雙鳳騰躍飛舞,老你與女仙,各乘一鳳升天而去。敕于其宅,置靜真觀,有女仙真像存焉。云晉時人也。
仙師像
【吉水志】
方山在縣南,山勢回復成一調(diào),其中寬平,有斜徑穿山腰而入。巖之罅有石像,石爐歲旱禱雨于此神,相傳為楊仙師。
仙人像
【三槐王氏雜钅靈】
金州石洞,有石門,門間有仙人像。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八千四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