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稗類鈔 爵秩類

清稗類鈔 作者:清·徐珂


  清稗類鈔爵秩類爵秩全函京外大小文武百官之職掌、姓名、出身、籍貫、字號,有記載之專書,曰《爵秩全函》,一曰《搢紳全函》,又曰《搢紳錄》,略同于明之《同官錄》,日本之《職員錄》。蓋京師琉璃廠南紙鋪中人,就吏、兵二部之胥吏,詳查檔冊,匯而成編者也。有爵者亦記之。別有專載武職之單行本,曰《中樞備覽》,歲出四版,分春夏秋冬四季。其書以紅紙為面,黃紙為簽,綈錦為帙。官吏之入都也,輒買之,歸以遺戚友。

  此書版權,初為吏部書吏某所專有,蓋在乾隆末造和珅當國時,某以數千金賄珅,始禁止他人發(fā)行。久之而為各南紙鋪所效尤,其最初者為榮祿齋,旋以榮祿二字嫌于僭,乃改祿為錄。

  同姓封爵及世職太祖肇基,以滿語定爵號,最尊者曰貝勒。太宗崇德改元,始定王公等爵,以封顯祖子孫.及定鼎燕京,列爵十等,至于六祖子孫有德善勛勞者,量其等而錫之爵,王貝勒僅屬追封。其及身受爵者,在國初則授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繼改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

  公侯伯之下,別有五等世職,蓋八等也。乾隆丙辰,從舒文襄公赫德議,始改漢銜,視其品秩以定之。定一二三等精奇尼哈番 「 舊世職為昂邦章京。」 為一二三等子,一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 舊世職為梅勒章京。」 為一二三等男,一二三等阿達哈哈番 「 舊甲喇?!?為一二三等輕車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 「 舊為牛彔?!?為騎都尉,他沙勒哈番 「 舊為半個前程。」 為云騎尉。

  宗室爵十四等宗室爵凡十四等,一,和碩親王。二,世子。 「 即親王之長子?!?三,多羅郡王。四,長子。 「 即郡王之長子?!?五,多羅貝勒。六,固山貝子。七,鎮(zhèn)國公。八,輔國公。九,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十,不入八分輔國公。十一,鎮(zhèn)國將軍,秩視一品。十二,輔國將軍,秩視二品。十三,奉國將軍,秩視三品。十四,奉恩將軍,秩視四品。其下為閑散宗室,亦視四品,得服四開衩袍,束黃色腰帶,俗稱黃帶子。

  崇德丙子,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zhèn)國、輔國二公,皆冠寶石頂,以補服翎眼為差次,統(tǒng)名曰入八分王公,蓋即九錫意也。 「 或曰天命間立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各置官屬,朝會、燕饗皆異其禮,是為八分?!?其不入八分公以及鎮(zhèn)國、輔國將軍,皆冠珊瑚頂,奉國將軍視正三品,奉恩將軍視武正四品,秩皆與品官同。舊例,親王嫡子封郡王,后襲親王, 「 或曰先封世子。」 郡王以下嫡子,皆遞降一等受封。親王眾子封輔國公,親王庶子封輔國將軍,郡王以下遞降同。故安王諸子皆封僖勤諸郡王也。

  康熙時,以俸糈繁費,改定:親王無論嫡子眾子,皆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郡王以下遞為減等而考試之,翻譯,馬、步射三藝皆優(yōu)者,然后授以本職,否則遞相降等授爵。其親、郡王皆世襲罔替,貝勒以下皆降襲,至輔國公然后世襲,而輔國公又無復降襲之例。其不入八分輔國公以下,皆降至奉恩將軍,世襲罔替,無論軍功、恩封,皆一例。故杜度、彰泰諸貝勒有開創(chuàng)大功者,亦皆一體降襲.高宗篤念宗親乃特定軍功、恩封之例:其有勛勞者,無論王、貝勒,皆世襲罔替;其恩封者,親王遞降至鎮(zhèn)國公,郡王遞降至輔國公,貝勒遞降至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貝子遞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公遞降至鎮(zhèn)國將軍,輔國公遞降至輔國將軍,皆世襲罔替。

  復還親王始封爵號睿親王多爾袞以元勛懿戚,橫被流言,乾隆朝,始特旨昭雪,復爵予謚。并以禮烈親王后人改封巽親王,又改封康親王;鄭獻親王后人改封簡親王;豫通親王后人改封信郡王;肅裕親王后人改封顯親王;克勤郡王后人改封衍禧郡王,又改封平郡王;均非初封之名,不足昭示后世,悉命復還始封爵號。

  異姓封爵及世職異姓爵凡二十五等:一,一等公。 「 襲二十六次。」 二,二等公。 「 襲二十五次?!?三,三等公。 「 襲二十四次?!?四,一等侯兼一云騎尉。 「 襲二十三次?!?五,一等侯。 「 襲二十二次。」 六,二等侯。 「 襲二十一次?!?七,三等侯。 「 襲二十次?!?八,一等伯兼一云騎尉。 「 襲十九次?!?九,一等伯。 「 襲十八次。」 十,二等伯。 「 襲十七次?!?十一,三等伯。 「 襲十六次?!?十二,一等子兼一云騎尉。 「 襲十五次?!?十三,一等子。 「 襲十四次。」 十四,二等子。 「 襲十三次。」 十五,三等子。 「 襲十二次?!?十六,一等男兼一云騎尉。 「 襲十一次?!?十七,一等男。 「 襲十次?!?十八,二等男。 「 襲九次。」 十九,三等男。 「 襲八次。」 二十,一等輕車都尉。二十一,二等輕車都尉。二十二,三等輕車都尉。二十三,騎都尉。二十四,云騎尉。 「 自一等輕車都尉至云騎尉,各襲三次,襲次完時,以恩騎尉世襲罔替。」 二十五,恩騎尉。

  異姓者,自皇族外,統(tǒng)滿洲、蒙古、漢軍、漢人而言之也。國初以從龍英杰,皆為開國元臣,故凡拜勛爵受勛職者,咸得世襲罔替。若錫封于順治壬辰以后,則即以次為沿革,間有特命視開國元臣世襲罔替者,蓋異數也。乾隆時,高宗追念陣歿殉難諸臣,賜后裔官一人曰恩騎尉,視正七品,世襲罔替。

  世祿品級祿米公之位視三公,冠珊瑚,服斗牛,祿米六百石。侯、伯服與公同,祿米四百石。子位視正一品,服麒麟,祿米三百石。男位視子,祿米一百五十石。輕車都尉正三品,祿米一百石。騎都尉正四品,祿米六十四石五斗。云騎尉,正五品,祿米四十石五斗。

  異姓王故事,罕有異姓封王者。國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以泛海來歸,封孔為定南王,耿為靖南王,尚為平南王。吳三桂以請兵功封平西王,揚古利以世臣追贈武勛王,孫可望以來歸封義王,黃芳度以殉節(jié)封忠勇王。惟福康安以征苗薨于軍,贈嘉勇郡王,子德麟襲貝勒,蓋曠典也。

  衍圣公自宋仁宗改孔子后裔文宣公封爵為衍圣公,歷元、明不替,國朝亦因之。有采田。世居曲阜,歲時入朝,建邸于京師。

  圣祖賜鄭克塽公銜康熙癸亥,閩海平,王師由澎湖入鹿耳,直抵臺灣。鄭克塽黨羽攜貳,險要盡失,始率屬薙發(fā)迎降。圣祖特降明詔,授克塽公銜,其大將劉國軒、馮錫范伯銜,俱隸上三旗。

  高宗諭文臣爵不承襲乾隆壬戌十二月,高宗諭:「我朝文臣無封公、侯、伯之例,大學士張廷玉伯爵系格外加恩,其奏請與其子張若靄承襲之處不合。今著帶于本身,伊子張若靄不必承襲.」

  漢爵之世襲罔替海澄公黃梧,本鄭成功將,順治丙申歸順。其子芳度,康熙初,拒耿精忠之招,困守漳州,城陷殉難.事聞,贈王爵,謚忠勇。陜西提督王進寶以平吳三桂功,授三等子,賜彤弓駿馬,卒謚忠勇。至乾隆丁亥,詔以黃芳度子孫于襲次完時,照八旗例給恩騎尉世襲罔替;王進寶以三等子爵世襲罔替。趙良棟授一等子爵,卒謚襄忠,詔以一等子爵世襲罔替;同時如將軍張勇,提督孫思克、陳福、豆斌,總兵高天喜等,皆緣此推恩。又殉節(jié)陣亡之張國彥等十七員,軍功較著之惠應詔等十四員,亦一體加恩。自是,漢人始有世襲罔替之例。

  漢文臣得爵漢文臣得五等勛爵者:康熙朝,桐城張廷玉三等勤宣伯;乾隆朝,錢塘孫士毅一等伯;道光朝,河南徐廣縉一等子,漢陽葉名琛一等男。而廷玉之得配享太廟,尤異數?;浛苤畵鹆暌?,文宗顧命,深引為憾,謂有能克復金陵者,可封郡王。及曾國藩克金陵,廷試以文臣封王,似嫌太驟,且舊制所無,因析而為四,封侯、伯、子、男各一。于是國藩封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其弟國荃封一等毅威伯,提督李臣典封一等子,提督蕭孚泗封一等男。左宗棠之肅清新疆也,廷議援長齡平張格爾封公之例,擬封一等公爵。孝貞后、孝欽后謂前曾國藩克復金陵,僅獲封侯,左宗棠系曾國藩所薦,其所用得力之老湘營,亦系曾所遣,將領劉松山等又曾所舉也,若左宗棠封公,則前賞曾國藩為太薄矣。乃議左以一等恪靖伯晉二等恪靖侯,所以不獲一等者,稍遜于曾也。其它則有陜甘總督楊遇春封一等昭陽侯;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薨后晉封一等侯;新疆巡撫劉錦棠封一等男;臺灣巡撫劉銘傳封一等男;兩江總督劉坤一薨后封三等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封一等侯,未受。

  世職可并爵得兩世職之較大者,可并為一爵,如一等輕車都尉兼一云騎尉是也。惟及身而止,不再襲.世職可并為一得兩世職之較小者,可并為一大世職,如騎都尉兼一云尉可并為三等輕車都尉是也。亦及身而止,不再襲.漢人世職始于雍正漢文臣無世職,雍正間,以大學士朱軾、張廷玉、蔣廷錫勤勞輔弼,特擴成例,給予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襲,即輕車都尉也。漢世職蓋自此始。又八旗世職襲次完時,有賞恩騎尉承襲罔替之例,漢世職則否,然其后亦準世襲,與八旗同。

  漢臣世職與滿臣同國初,八旗官員陣亡,賜云騎尉世襲,綠營則仍沿明制,例與難蔭,非特旨者不予焉。乾隆甲辰,上諭兵部云:「國家滿、漢視為一體,同為殉節(jié)之士,豈可功賞之間有所共也?」乃命文臣自大學士至典史,武臣自提督至把總,皆以次賞給世襲,與滿臣同。

  奏給白英子孫世職汶上老人白英,明之有功黃河者也,立祠于戴村,子孫蔭襲頂帶。自入國朝,未奉明旨??滴蹰g,河東河道總督漢軍李宏奏請仍給八品世職,奉旨允行。

  外藩封爵外藩爵凡七等,一,汗。二,和碩親王。 「 長子先賞給公品級?!?三,多羅郡王。四,多羅貝勒。 「 郡王、貝勒之長子先賞給頭等臺吉?!?五,固山貝子。六,鎮(zhèn)國公。七,輔國公。 「 貝子、公之長子先賞給二等臺吉?!?將來長子各襲封原爵,亦間有減一等承襲者。

  劃一文武階級乾隆丙子七月,高宗諭:「三通館進呈《皇朝通志‧;職官略》一門,文職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十八階,武職自從一品至正七品祇十二階,宜改為劃一。又文官降一級者,俱以正從計算,止于正降為從;武則降一級即降一品,未免偏枯,此后正職處分,亦宜照文員之例?!?br />
  國初文武同官不回避雍正甲寅,福建巡撫趙國麟與藩司劉藩長聯(lián)姻,系先具奏允行。又魏經國為湖廣提督,特旨以其子瓆為提標中軍守備。及為松江提督,以其次子琨補泰州營游擊,其時同官固不拘回避之說也。洎乾隆時,立法始密,部例日繁,同官皆須回避。咸、同以來,復有捐免回避之例。

  文武旗官前后異名八旗文武職官,前后異稱,滿語稱札爾固齊者,后改佐理五大臣。滿語稱某部承政者,后改尚書。滿語稱某部參政者,后改侍郎。滿語稱左右承政者,后改左右都御史。滿語稱左右參政者,后改左右副都御史。滿語稱噶喇昂邦者,后改左右翼前鋒統(tǒng)領.滿語稱固山額真、固山昂邦者,后改都統(tǒng).滿語稱梅勒額真、梅勒章京者,后改副都統(tǒng).滿語稱纛章京者,后改護軍統(tǒng)領.滿語稱甲喇額真、甲喇章京者,后改參領.滿語稱牛彔額真、牛彔章京者,后改佐領.滿語稱盛京八門總管昂邦者,后改盛京將軍。滿語稱駐防昂邦者,后改駐防將軍。滿語稱墨爾根蝦者,后改蒙古侍衛(wèi).成都將軍轄文武各省將軍專轄旗兵,惟成都將軍一缺,管轄松、建文武。建昌道各屬遇有特別事件,須分稟將軍請示,通省牧令之奉委赴任者,皆須赴軍院稟辭.門敬小費等等,視缺之高下為斷,約數十金或百余金不等,接見與否,弗論也。其有吝惜小費不辭而別者,輒遭嚴譴.某歲將軍缺出,暫由某督兼署,督吏治素著,頗不以將軍分權為然,奏請將成都將軍管轄松、建文武舊制取消,奉旨允準。

  熱河都統(tǒng)轄文武駐防在外之都統(tǒng),專轄軍隊,惟熱河都統(tǒng)則兼管吏治,地方現任文武及需次者皆屬之。

  文武互改漢臣文武不相移易,然亦有以文改武、以武改文者。如徐湛恩以侍衛(wèi)改郎中,姚儀以知府改總兵,朱衣客以道員改總兵,劉清以鹽運使改總兵,黃廷桂及楊忠武公遇春以提督改總督,劉襄勤公錦棠、劉壯肅公銘傳皆以提督改巡撫。又如彭剛直公玉麟、蔣果敏公益澧之始為武員,張勤果公曜之始為文員,而仍以武改文。至楊勇愨公岳斌由湘鄉(xiāng)把總起家,官至陜甘總督,且適與嘉慶間楊忠武同姓,同起行伍,同任兼圻,同督陜甘,先后若出一轍,則為咸、同軍興后一人而已。其后又有光緒末葉之劉永慶、田文烈、言效源三人。劉,字延年,汴人。初至朝鮮,以直隸州知州充領事,洊至道員,尋被簡為江北提督,加侍郎銜。田字煥庭,鄂人。初以廣濟縣訓導投新建陸軍,積功保至道員,曾任宣化鎮(zhèn)總兵。言,字仲遠,蘇人。初以道員需次直隸,署大名鎮(zhèn)總兵,未幾,而改任直隸巡警道。

  徐湛恩以武改文武臣鮮以詞賦受知者。徐侍郎湛恩,明功臣中山王達后也。明季以關外都指揮家遼陽,入國朝,隸正藍旗漢軍。由貢生應武科,中康熙乙酉武進士。授侍衛(wèi),執(zhí)戟殿下,賦詩稱旨,特改兵部郎中。后官至閣學,兩出治河,以廉干稱.田興恕以武兼文田興恕于咸、同諸將中年最少。咸豐乙卯,從王葆生軍,充領哨,剿粵寇,破之于郴州,時年裁十六耳。葆生奇其勇,命獨將五百人,名虎威軍。及援黔,增募至二萬,選敢死士五百,號曰死勇,后改名長勝軍。己未,以副將擢貴州提督,授督師。辛酉,兼巡撫,年甫二十四也。援黔軍之餉,夙仰給于湘,同治壬戌,田督餉湖南,以事忤湖南巡撫毛鴻賓,毛怒,奏停其餉;又以其起家勇目,年少佩大臣關防,陰劾之。遂繳大臣關防,解巡撫印,仍以提督領軍事。興恕,字忠普,湖南鎮(zhèn)筸廳人。

  張勤果揚歷文武張勤果為咸、同中興之名將。其祖嘗為知州,家貧,識字不多,嘗為米肆司會計。后游河南,依其姑夫蒯士薌廉訪于固始縣任所。時捻寇起,民多結團自保,蒯檄為團長.及捻圍固始,乃以壯士三百伏城外,夜三鼓,突起,潛襲捻營,城上鳴鼓角應之,呼聲震天地,捻大驚潰,終夜洶洶不絕.時忠親王僧格林沁方帥大軍來援,未至數里,遙見火光中有人往來搏戰(zhàn)甚力,驚曰:「是何壯士?」及至,勞問,乃勤果也。大嘆異之,因立畀以五品翎頂,奏署縣事。尋娶婦,即士薌之女公子也。

  其后,勤果洊擢布政使,開藩河南。御史劉毓楠劾其目不識丁,奉旨改南陽鎮(zhèn)總兵。憤甚,乃就夫人學,自是遂通知文史。然自改官后,數偃蹇朝命,左文襄公督師剿回,奏請勤果領兵,不應。時降旨趣之,夫人乃曰:「君以功自負,數逆上命,將謂朝廷不能殺君耶?」勤果聞言,咋曰:「夫人言可畏!夫人言可畏!」即往從文襄。文襄復奏,復改文職。未幾,巡撫山東,輒與屬吏言其夫人之能,且曰:「君等畏妻否?」或答以不畏者,則正色曰:「汝好大膽,妻乃不畏耶?」

  楊愷出入文武康熙朝,儀征武進士楊愷受知圣祖,召入南書房,與何義門、蔣南沙等同校書史。后提督兩湖,頗著勛績。

  總督封將軍康熙己未,云貴總督蔡毓榮封綏遠將軍,賜以敕,總統(tǒng)綠旗兵,異數也。毓榮為漢軍旗人。

  尹文端歷兼文武九印尹文端公繼善久督兩江,境內將軍、提督、巡撫、河督、漕督、監(jiān)政、上下兩江學政九職,皆嘗兼攝之。

  文武官員不準挈眷赴任臺灣初為荷蘭人所據,鄭成功逐荷人而有之,垂三世,及康熙癸亥,施瑯破臺灣,始入版圖.時圣祖慮漢官至其地,結鄭氏余孽為亂,故不許挈眷前往。乾隆丙申,高宗諭云:「文武官員知縣以上年過四十其無子者,方準挈眷前往。此例未知始自何時,殊不可必。王道本乎人情,舊例未為允洽,嗣后俱準其攜帶?!棺允俏奈涔賳T,無論大小,遂無不攜眷矣。

  漢尚書任步軍統(tǒng)領漢人例不任步軍統(tǒng)領,惟嘉慶朝常德楊超曾曾兼領,時楊本任吏部尚書也。

  文升武降嘉慶戊辰,庶吉士散館,崇綬改三等侍衛(wèi),同時有步軍統(tǒng)領文寧者,忽為侍郎廣興所劾,降翰林院編修。都人有一聯(lián)云:「翰林充侍衛(wèi),提督作編修?!箷r謂之文升武降。蓋庶吉士從七品,三等侍衛(wèi)正五品,步軍統(tǒng)領從一品,編修正七品也。

  湘淮軍人為督撫提鎮(zhèn)自定鼎以來,至咸豐初,滿人為督撫者十之六七,粵寇倡亂,滿督撫有殉節(jié)者,然無敢與抗。文宗崩,孝貞、孝欽二后垂簾,恭親王輔政,乃汰滿用漢.同治初,官文恭公文總督湖廣,自官罷,而滿人絕跡者三年,僅英翰擢至安徽巡撫耳。當同治己巳、庚午間,各省督撫提鎮(zhèn),為湘、淮軍功臣占其大半。及恭王去位,滿人勢復盛。光緒甲午后,滿督撫又遍各省,遂迄于宣統(tǒng)遜位。

  齊蘇勒任官不拘資格勤恪公齊蘇勒,初以內府主事出任永定河分司,既遷翰林院侍講、國子監(jiān)祭酒,仍管永定河分司事,時康熙壬午以后也。

  鄭其儲遷轉之奇石首鄭太常其儲以康熙壬辰通籍,癸巳授檢討。世宗初元,改授戶部山東司郎中;乙巳擢工科給事中;庚戌授四川松茂道參議.乾隆戊午,擢太常寺少卿,遷左僉都御史。己未改順天府府丞;丁卯又轉常少。蓋以檢討改郎中,以郎中不階御史,徑擢給諫,既外任參議矣,忽擢常少。既由少卿遷僉都,再轉而仍居故官。其間回翔遷轉,皆不甚循尋常階級,又非有被議降謫之事,實罕有也。

  梁文莊兼領清要內閣、吏部、翰林院,皆京僚極清要地。梁文莊公詩正嘗兼領數年,王尚書際華戲謂之曰:「公可謂三清居士矣!」裘文達公曰修聞之,笑曰:「若兼以上書房、南書房,則五清也。」

  數年躋京官顯秩仕宦之速,如阮文達公元,中式后,未三年即擢少詹事。桂香東侍郎芳中式五年,擢內閣學士。董鄂少司馬恩寧中式七年,至亞卿。盧少司農蔭溥居郎官最久,其擢鴻臆寺少卿至兵部侍郎,未期年。蓋皆宦途之最速者也。

  朱朵山終于六品京官海鹽朱朵山殿撰昌頤平生六易官階,終于六品。初以選拔充小京官,升用主事,一也。道光丙戌,成進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二也。嗣升贊善,三也。緣事降謫,適得光祿寺署正,四也。由署正捐主事,五也。升員外得御史矣,復干吏議鐫級,歸,咸豐朝起廢員,仍賞主事,命來京,六也。

  生前加太傅大臣生前加太傅者,自金文通、洪文襄、范文肅、鄂文端、曹文正、長文襄、阮文達外,惟潘文恭公世恩而已。

  議政王大臣國初定制,設議政王大臣數員,皆以滿人充之,軍國重務,不由內閣票發(fā)者,皆交議政大臣。每朝期,坐中左門外會議,如坐朝。雍正中,設立軍機處,議政之權遂微,然猶存其名,為滿大臣兼銜。乾隆壬子,高宗特諭裁之。

  議政王定制,親王、皇子等不得干預政事。咸豐辛亥,文宗崩,穆宗沖齡,國內不靖,孝貞后謙謹,不敢負重任,孝欽后位卑,恐不孚人望,思得一重望之親貴佐理之。于是廷議推恭忠親王奕欣為議政王,總理軍機大臣,此本為權宜之計,非永遠定制也。同治乙丑,詔罷恭之軍機處議政權,并撤去一切差使,然自此以后,屢有親貴執(zhí)政矣。

  至親王秉政時之稱謂,向例,親王、皇子與大學士相見,行半跪禮,稱老先生,如兼師傅者,或稱老師,自稱或門生或晚生。恭既議政,于是向之以老先生、老師稱大學士者,遂一變而為官稱,如稱李文忠為李忠堂,左文襄為左中堂,而大學士之對于議政王,則自稱晚生矣。及光緒時,醇親王載灃又呼李文忠曰少荃,是尤非尊重大臣之意矣。

  監(jiān)國攝政王監(jiān)國攝政王有二:一在順治朝,即睿忠親王多爾袞也;一在宣統(tǒng)朝,即醇親王載灃也。

  軍機處國初自內三院外,其軍國政事,皆交議政王大臣,其人皆貴冑世爵,不諳世務。雍正己酉,青海用兵,世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直者多,慮泄漏事機,議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為承旨出政之總匯.庚戌,改名軍機處,擇內閣大學士兼任之,鄂爾泰、張廷玉是也,曰軍機大臣。職在擬旨,內外臣工所奏,皆面取進止,明發(fā)上諭,其有旨敕議者,定可否以聞。明發(fā)諭旨先下內閣,以次及于部院,若指示兵略,告誡臣工,及查核刑政之失當者,為廷寄,密封交兵部馳遞.內而部院、九卿、步軍統(tǒng)領、內務府,外而各省督、撫、將軍、學政、提督、總兵、鹽政、榷使、各參贊辦事大臣,迄四裔各屬國,無事不綜核。逐日召對,巡幸必從。四方章奏,皆改題為奏,以折代本,徑達軍機處,內閣本章,則依例題達而已。甚而內閣翰林院撰擬不當,亦下軍機處。故軍機大臣之任,至為煩重。旋以軍務煩勞,擇閣臣及六部卿貳熟諳政體者兼攝其事,并選部曹內閣侍讀中書等為僚屬,曰軍機章京。每日寅初,在奏事處上折匣,帝秉燭批覽,既畢,發(fā)軍機處錄入檔冊。所掌銀印龜紐,初藏內府,有應用印者,皆立時請印出,大臣監(jiān)視用畢,隨即繳還。其仆役皆選內務府童子,司灑掃。舊例至二十歲即更出,后因循日久,有久供役而大臣喜其熟練者,非立法本意也。

  乾隆丙辰,改軍機處為總理處,旋又復舊.時張廷玉欲樹黨,以汪由敦長于文學,薦入代勞。丁卯,金川用兵,所下廷諭,均汪所撰。初惟滿大學士訥親一人承旨,既出,令汪在直廬撰擬.訥惟恐不合上意,輒令更易,有屢易而仍初稿者,一稿甫削,又傳一稿,改易亦如之,汪頗以為苦,然不敢較也。己巳,金川平,汪自陳不能多記,恐有遺忘,乞令軍機大臣同進見,遂沿為例。然秉筆之任,率推汪。其后滿司員欲借為見才地,大學士傅恒稍假借之,令代擬.汪見滿司員如此,而漢文猶必己出,近于攬權,乃亦聽司員代擬,日久遂成為章京專職。

  嘉慶己未,御史何元烺奏請酌改軍機處名目一折,內稱:「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司戎政者不同,現在軍務久經告蕆,似應更改名目,以見偃武之隆。奉旨:「軍機處名目,自雍正年間創(chuàng)設以來,沿用已久,一切承旨書諭及辦理各件,皆關機要,此與前代所稱平章軍國重事相仿,并非專指運籌決勝而言。目今三省邪匪,久已肅清,大功告蕆,薄海內外,共慶升平,不必改易軍機二字,始為偃武。何元烺折著擲還?!?br />
  宣統(tǒng)辛亥四月,改軍機處稱內閣,然與昔之內閣異。設總理大臣一,協(xié)理大臣二。九月,純采外國制,置總理大臣一,廢協(xié)理大臣。自四月改稱內閣至十二月,而宣統(tǒng)帝遜位,其間僅九閱月耳。

  軍機處員名任期自雍正至宣統(tǒng),二百余年,出政皆于軍機處。自雍正庚戌至光緒丙午,軍機大臣非實職也。是年改官制,始專設軍機大臣,其原官各部者,命專管部務,開去軍機大臣差。軍機大臣員數,最少時二人,最多時八人,乾隆間,恒七人或五六人,嘉、道間,恒四五六人,后恒四五人,光緒時,恒六人,要之,乾隆以后,蓋無有至七人者矣。在職時之最久者為董誥,凡三十八年,在職時之最短者,為哈元生,僅一月。全體更易者,光緒甲申,以法、越之戰(zhàn),恭親王奕欣、寶鋆、李鴻藻、景廉、翁同龢五人同時罷黜,而代以額勒和布、閻敬銘、張之萬、許庚身、孫毓汶五人,增左宗棠一人是也。以親郡王入直者,始于嘉慶己未之成親王永瑆,自是而有咸豐癸丑之恭親王奕欣,光緒甲申之禮親王世鐸,庚子之端郡王載漪,癸卯之慶親王奕劻,癸卯之醇親王載灃。以貝勒入直者,為宣統(tǒng)間之毓朗。以武官入直者,為貴州提督哈元生。以軍機大臣降軍機章京再充軍機大臣者,為乾隆間之索琳。兄弟同時入直者,為乾隆壬辰之福隆安、??蛋玻「?、辛丑、壬寅之福隆安、福長安,乾隆癸卯、甲辰之福隆安、??蛋?、福長安。以軍機大臣外放藩司者,為嘉慶丁巳之吳熊光,蓋以通政司參議為章京,擢大臣,旋授直隸布政使也。以京堂入直者,為嘉慶辛未之光祿寺少卿盧蔭溥,為道光庚子之大理寺少卿何汝霖,為咸豐辛亥之候補五品京堂穆蔭,為咸豐辛酉之鴻臚寺少卿曹毓瑛。無罷免明文者,為光緒庚子之禮親王世鐸,以未隨扈兩宮至西安行在,別建政府也。至乾隆時之和珅,道光時之穆彰阿,則皆以權相赫然于時,然視明之權相若嚴嵩,若張居正,則遠遜矣。

  軍機處行走乾隆朝,大臣之入軍機者,曰軍機處行走,后則章京曰軍機處行走,大臣曰軍機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學習二字。乾隆癸亥,傅文忠公恒由戶部侍郎入樞垣,當時詔旨,尚曰軍機處行走也。

  乾隆以前,別有議政處行走,文忠于丁卯擢戶部尚書,在議政處行走。嘉慶辛未,盧文肅公蔭溥時為光祿寺少卿,特旨令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以五品卿超拜大樞,前此未有也。

  軍機處有科道稽察嘉慶初,以軍機辦理樞務之地,宜嚴密,時部員多以回事、 「 稟達公事曰回事?!?畫稿 「 堂官例于牘稿之尾書一行字曰畫稿?!?為名,擁擠窗外探聽,乃派科道一人,輪至隆宗門內北首內務府值房監(jiān)視,軍機大臣散后,方得退直。王、貝勒、子、公,文武滿、漢大臣,俱不得至軍機處與軍機大臣有所談論。軍機之有科道稽察,自庚申十一月十八日始也,庚辰十月初十日裁之。

  軍機處寄信軍機處寄寄信各省將軍督撫,向例于恭錄諭旨前一行,用滿、漢居首大臣掛銜。嘉慶丁巳,阿文成公桂薨,九月,太上皇召見樞臣于萬壽山,諭和珅曰:「阿桂宣力年久,且有功,汝隨同列銜,事尚可行。今阿桂身故,僅掛汝銜,外省無知,必疑事皆由汝,甚至稱汝為師相,汝自揣稱否?」詞色甚厲。嗣后遂止寫軍機大臣字寄,不列姓名,著為例。

  每月,兵部將所寄信之封數,及寄外任何人姓名,匯奏一次,亦杜大臣徇私請托之弊也。

  軍機章奏軍機章奏,于人名、地名、數目字,均不得回行寫,然多用水筆,墨亦不精良,取其速而不求工也??槍懪颊`,輒以紙貼之,雖經御覽,未嘗以草率見責。

  李文正守孝百日仍赴弘德殿及軍機處行走高陽李文正公鴻藻,咸豐朝以編修視學河南,按試未周,奉特旨召還,授穆宗讀.穆宗登極后,弘德殿師傅之任,雖廣延耆宿,而以文正為甘盤舊學,兩宮毗倚尤專,并已令參機務矣。同治丙寅,丁太夫人艱,懿旨開戶部侍郎缺,守孝百日,仍赴弘德殿及軍機處行走。文正累疏陳情,乞歸終制,吏部尚書文文忠公慶為之代奏,同時授讀諸臣大學士倭文端公仁、徐桐、翁同龢亦代為乞恩,卒邀俞允。

  軍機章京軍機章京初無定額,和珅在朝時,其挑補俱由軍機大臣自主之,不帶領引見。嘉慶己未正月,定為滿、漢章京各十六缺,由內閣、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員中書、筆帖式內,選擇品方年富、字畫端楷者,送軍機帶領引見。二月三十日,軍機以保送人員引見,長齡等十五人充章京,富綿等二十人記名按次補用。其奉旨記名按次挨補,即自是年始。

  軍機挑取章京,舊時內閣保送中書,繼而有六部之司員,工部雖保送,而司員邀用者獨少,蓋以衙門次序在后故也。丙寅,始奏請考試,挑取若干員,帶領引見,奉旨用者挨補,若帶領十人,用者不過六七也。至道光辛巳,愿送者日多,各堂官無如何,始有本衙門自試之例,試取者,方得送內閣.及是日試時,更限以三刻交卷,字須三百,遲者不閱,而例愈嚴矣。

  軍機章京分滿、漢,滿章京不擬旨,惟司翻繹滿文。乾隆以前,廷寄之字,以滿文為多,故滿章京事繁,自改用漢文,而滿章京成閑曹矣。

  軍機大臣皆兼方略館總裁,章京皆兼纂修。每日散值后,輪派章京一人在館住班。是日章奏,亦歸方略館收庋,擇要入方略。

  軍機達拉密軍機章京有定額,滿、漢分班,非若軍機大臣之不限滿、漢也。每班八人,額外者不計。滿、漢各有頭二班,其領班者曰達拉密,即領袖也。有所白于大臣,例由達拉密發(fā)言。領班之外,有幫領班,且間有在領班章京上行走者。

  大臣子弟充軍機章京軍機章京,大臣子弟本須回避,嘉慶庚辰十月二十八日,始有一體保送之例。

  翰林充軍機章京翰林無充軍機章京者,若由舉人中書充章京,一改庶常,即出軍機.戴文端公衢亨以舉人應天津召試,由中書充章京,及改修撰,出典湖北試,奉高宗特旨仍留章京。至侍講學士時,始特賞三品卿,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翰林之充軍機章京者,乾隆以前,惟文端一人而已。

  軍機章京回直軍機章京外放后,無入都仍充章京者。乾隆朝,新建裘恭勤公行簡初以舉人中書入直,守寧武、平陽數年,以母老請內用,補戶部員外郎,仍直軍機.吳熊光以軍機章京召見高宗訓政時,三省教匪方熾,每日視朝,較平時恒早數時.一日,召樞臣,俱未至,獨章京吳熊光入直,遂蒙召對。是日,即降旨以熊光為軍機大臣,嗣后無召見章京者。

  三院改內閣內閣之制,唐之中書省也。明代不設宰相,遂不設中書省,改為內閣,以翰林學士贊襄庶政,至中葉,乃有大學士之名,其權固猶宰相也。太宗踐祚之初,改內為三院,曰弘文院,曰秘書院,曰內院,皆置大學士、學士等官,蓋仿宋昭文、集賢之制。入關后,仍沿其制,至順治戊戌,復從明制,改設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大學士。乾隆戊辰,裁中和殿大學士,增設體仁閣,以配三殿三閣之名。又有以大學士節(jié)制行省及欽差至各省專辦重務者。保和殿大學士不常置,惟張文和、傅文忠拜焉。體仁閣大學士,楊廷璋、楊應琚先后充之,然皆不終位,劉墉、曹振鏞遞任之。

  內閣規(guī)制內閣在午門內東南隅,門西向,滿語名多爾吉衙門.入門,西為滿本堂,掌校寫滿字本祝板印篆及皇史宬大庫之收藏。東為漢本堂,掌翻譯清文,收發(fā)通本。 「 各省督撫提鎮(zhèn)學院之題本由通政司達于閣曰通本?!?兩堂之間北有一門,入門,有堂三間,為大學士直舍,堂上懸「調和元氣」四字額,乃乾隆甲子十月初一日高宗御書以賜內閣者。楣懸癸酉六月初六日及嘉慶庚申十一月十八日,道光壬寅三月十二日、庚戌十二月十二日仁宗、宣宗上諭凡四道。又嘉慶癸酉七月仁宗御制《勤政殿記》墨刻,乙亥四月二十七日仁宗御制《內閣箴》,滿、漢書。堂外懸扁,其上揭「機密重地,一應官員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字樣,亦滿、漢書,刻金字,乃順治甲午五月二十四日世祖所頒之旨也。其屋皆覆黃瓦。

  堂垣之東西向者,為漢票簽處,校閱各部院本,票擬、繕寫,簽記絲綸簿,擬撰進奉文字,收存軍機處發(fā)交事件。后南向者為滿票簽處,又后小屋,為滿檔房,校閱滿字本,繕寫滿字簽與其檔案,傳知各衙門鈔錄事件。事件自軍機處領出,有奏折奉旨者,漢中書司之;奏折未發(fā)交或特降旨者,滿中書司之。值園班者同。園班者,滿中書每值五日,漢中書每值二日,以次遞換也。滿票簽處西垣外曰稽察房,員無定額.凡諭旨,既由票簽處傳鈔,按日記檔,月終匯奏,票簽處每日進本簽經欽定旨下,滿、漢學士照簽批紅本面,假稽察房為批本之地。大學士標示諭,僅用墨筆,所以避尊也。又北東向之屋曰飯銀庫,南向之屋曰典籍廳.定例,部院及各職司皆有鑄印,大學士無印,惟廳有關防,掌文移,統(tǒng)屬吏役。有大典禮,請用御寶,滿侍讀兼攝其事。廳分南北為二,廳之北覆黃瓦者,曰蒙古堂,翻譯外藩諸部文字,并課俄羅斯學生。此閣以內之規(guī)制與其職掌也。

  由滿票簽處而北,為閣之后門.后門之東,紅墻迤邐,為大庫門二,典籍廳、滿本堂分掌其鎖鑰。存貯歷圣實錄、批紅副本、歷代帝王功臣畫像書籍。誥敕房在午門內之東廊,管理者無定員,滿、漢本堂侍讀二人充提調官。初,各官請封典,漢中書撰文擬進寫軸頒發(fā).乾隆時,彭元瑞奏請撰定滿、漢京外文武各官誥敕文,不必隨時具草,后遂為例。

  內閣衙門,大學士總之,侍讀以下常見列揆,惟長揖,無堂屬禮.乾隆朝,和珅當國,勢張甚,欲令閣曹長跪白事,一如部曹,諸人執(zhí)故事不從,和恚恨。

  內閣大堂,以有諭旨,故不設正座,六堂分左右六位。若遇大挑之年,則欽派王大臣皆面北而坐,應挑者皆南面跪。

  徐文穆十六年入閣錢塘徐文穆公本為珂之高高伯祖,康熙戊戌,入翰林。以桐城張文端公英薦,督黔學,以鄂文端公爾泰薦,授黔臬。由是而擢楚藩,簡皖撫,內遷總憲,晉大司空,乾隆丙辰入閣,距康熙辛丑散館授職,僅十六年耳。自康熙至道光,翰詹諸臣素流平進,大率遠者三四十年,近亦二十余年,始得入政事堂,蓋以漢人言,固未有若文穆之速者也。文穆父,即文敬公潮,仕至吏部尚書。

  大學士出為巡撫以大學士出為總督者頗多,世稱為使相者是也。然無為巡撫者。干、嘉間,嵇文恭公撫浙江,朱文正公撫安徽,其時皆已入相矣。

  大學士非翰林出身滿、蒙、漢軍大學士,不必盡由翰林出身。國初,漢大學士亦皆特簡,嗣由吏部進本,惟翰林出身者始開列。亦有以資勞入閣不由翰林者,如趙國麟為康熙己丑進士,乾隆己未,授文華殿大學士。孫文靖公士毅為乾隆辛巳進士,壬子,授文淵閣大學士。費文恪公淳為乾隆癸未進士,嘉慶壬辰,授體仁閣大學士。章文簡公煦為乾隆壬辰進士,嘉慶壬寅,授文淵閣大學士。彭蘊章為道光乙未進士,咸豐丙辰,亦授大學士。皆不由翰林出身。光緒初,左文襄公宗棠以舉人起家,官至兼圻而入贊黃閣,海內驚為異數,實則亦非破格也。

  彭蘊章為門外漢彭詠莪相國蘊章未由館選,初被協(xié)揆命,謝恩折云:「登揆席而未經詞館,計本朝不過數人,由部曹而洊陟綸扉,在微臣甫逾廿載.」舊制,大學士蒞任,皆詣翰林院署,入登瀛門,降輿,諸后輩長揖迎之。先是,有某者亦未經館選而大拜,將至院署,諸太史序立門內以待。而某于門外降輿拱手,自稱曰門外漢,彭與之同。

  設立內閣總理宣統(tǒng)辛亥冬,厘訂官制,設立內閣.凡各部之尚書、侍郎、左右丞參各缺,均即裁撤,改設大臣、副大臣各一員,而受轄于內閣總理大臣,與昔者內閣之組織不同。

  孔繼汾特授內閣中書乾隆壬午,高宗東巡,釋菜于孔林,諭:「引駕官孔繼汾,朕看其人,尚可造就,著加恩以內閣中書用?!?br />
  汪孟鋗到內閣口號汪厚石吏部孟鋗為乾隆丙戌進士,先以壬午獻《龍井聞見錄》,召試,賜中書,后擢典籍。其《初到內閣口號》云:「陳人久嘆積薪余,乍許清班學士趨。獵獵西風敝裘帽,東華門外喚車驅。靜聽閣老馬蹄聲,侍讀諸公白事迎。我自田間來幾日,慎教輕易上階行。六科書吏立如麻,齊下三單卅點加。埽筆紛紛忙注本,日輪眼急下東華. 「 遇啟鑾封印日則三日本齊下?!?「 領上諭奏折日,直中派一人候夜直交代,為守晚?!?御門聞道特除官,朱筆題名敬奉觀.別有改簽更式樣,傳宣票擬細尋端。 「 御筆親書為朱簽,特旨改標為改簽。」 輪班辰入退過申,來是空言兩隸人。莫怪此間無灑掃,禁城清絕不生塵.」又《典籍廳任事八首》云:「六年歷俸八年資,又向西廳坐褥移。一轉成仙人共笑,邅回不去待何時.」「寂寞茶房淡泊廚,喧然吏役日高初。各堂上任夸誰似,一飽豬羊祭庫余. 「 典籍到任,例以豬羊祭庫。」 」「畫行事細粗能曉,點卯人多猝未詳。夜直若非連兩夜,軍機須去面中堂。 「 供事皁隸、紙匠、蘇拉朔望日赴廳唱名,漢典籍無園直,夜直連兩日?!?」「印單印簿縫鈐存,啟鑰開箱晝繼昏。始識相公多攝事,十纔一二本衙門. 「 中堂有兼管上處、國史館、三通館、俄羅斯館,行部院衙門,文俱用廳印,以印單為憑.」 」「掌印幫班等樣官,平湖滿漢一廳攢??记诓咀佑H書押,要送兼廳侍讀看。 「 滿、漢典籍各二缺,余皆別堂來兼理者。滿侍讀學士、侍讀兼廳則為廳官之長.」 」「北廳章奏南廳案,大庫文書小庫銀.承發(fā)散班齊了事,瓣香酹酒祭科神。 「 廳供事南北各十四人,五月十三日醵錢祀科神,云是蕭、曹也。」 」「寶箱例引赴干清,肅駕年年典據征。接送預行交泰殿,奉盈一念警宵興. 「 旃檀香寶,交泰殿二十五寶之一,駕出,內閣學士、典籍各一員赴干清宮請寶,駕旋送寶亦如之。」 」「辦事銜名不自由,背推踵接此勾留。莫將五日輕京兆,尚許笞人喚皁頭. 「 吏部選例中書帶辦事銜者,題管典籍,撰文則否?!?」

  端木國瑚兩得中書處州之青田故有鶴,而山以鶴名。端木舍人國瑚產是邑,生而神貌肖之,其大父取《易‧;干‧;中孚》兩「九二」之義,字之曰鶴田,及晚歲,乃自號太鶴山人,海內外知者多稱之曰太鶴先生。當阮文達督學兩浙時,得舍人,以夸示同朝曰:「吾得青田一鶴矣!」由是聲聞天下。

  嘉慶戊午, 舍人登賢書。 明年。 文達佐朱文正典會試, 闈中相期以得鶴為至幸, 鶴竟不翔。 后三十余年, 舍人已官于朝, 文達適自滇黔覲京師, 遇于郊外, 與之酹酒文正墓, 猶言疇昔闈后, 文正以失鶴為嗛, 惘惘者至數月也。 癸巳三月,文達方陛辭, 宣宗留之。 入闈會, 錄異才三數人, 舍人始在選, 朝士驚咤曰:「離樅老鶴, 尚能高飛耶! 」

  道光庚寅,宣宗改卜萬年壽陵,那彥成、禧恩得舍人所著《地理元文注》以獻.上問近臣:「知此人乎?」曹振鏞對曰:「此浙江名士,臣久聞其名?!顾煸t浙江巡撫劉彬士召之。時舍人方倚隱囊,注《周易》,聞命,顛出坐后,左右扶之起,乃曰:「吾竟以方技名乎?」壽陵既定,將以知縣用,原薦者為奏曰:「國瑚大挑一等,不愿為縣令,故改授教官?!股夏颂厥趦乳w中書,加六品頂帶,人以是益高之。癸巳成進士,仍以知縣請改歸中書。

  中書至軍機處領事軍機直房門簾,非軍機處人員,擅揭者罪。內閣早班中書,每日至軍機處領事,行氐簾次,必先聲明職務,乃始揭簾而入。直日章京起立,彼此一揖,章京出黃綾匣,當面啟封,諭旨共若干件,一一點交。旋出簿冊,俾領事中書簽名畫押畢,然后捧持而出, 「 中書與章京雖同鄉(xiāng)戚友,在軍機直房亦不得交談?!?回內閣直房,上軍機檔.少遲,六科筆帖式至內閣領事,亦有簿冊,簽名畫押。

  翰詹兩衙門國初,設文館,置榜式, 「 官名,一作巴克什?!?旋改翰林院。自掌院以迄庶吉士,有大小教習,而不分堂屬。詹事向為東宮官屬,本朝不建儲,第留以備詞臣遷轉之階.且國子監(jiān)祭酒、司業(yè),亦由翰、詹兩衙門升轉.翰林院翰林院為儲才地,大學士、尚書、侍郎出焉,督、撫、藩、臬出焉,大臣非翰林不得謚文,蓋重視之也。嘉、道以前,名臣多出于翰林,咸、同中興之手定大難者,胡文忠公林翼、駱文忠公秉章、曾文正公國藩、李文忠公鴻章,皆翰林也。然以大位可坐致,翰林習憊恧而安固陋,求通博宏重之選,又極罕覯.光緒末葉,翰林院亦廢矣。

  翰林掌院翰林掌院,舊皆以學士兼禮部侍郎,滿、漢皆然。自昆山徐立齋相國元文以文華殿大學士兼掌,桐城張文和公廷玉以禮部尚書兼掌,與往例不同,凡啟奏講書等事,滿前漢后,不論所居之本官也。長洲韓文懿公菼以禮部尚書兼掌院時亦然。

  翰林院辦事翰林院例于編、檢中奏派四人辦理院事, 「 修撰亦與其選.」 謂之辦事翰林,遇京察,皆保列一等,此簡放道府之基礎也。每議派既定,掌院使人以名柬延請,使者曰:「請赴清秘堂。」不以公牘,尊而重之也。清秘堂辦事處,有高尚其志不屑外任者,則先事辭之。

  道、咸以前,翰林傳補御史,亦薄為小就。其志趣高邁者,雖掌院保送,往往考試屆期,謁假弗與.庶常支廩餼各省儒學廩膳生員,歲支廩餼,翰林院庶常館月之所支,亦曰廩餼.雍正壬子,張文和公議奏庶吉士廩餼銀每人每月四兩五錢.蓋庶常未經散館,官未真除,其隸翰林院,亦猶夫肄業(yè)生也。

  翰林須留心詔敕乾隆初,高宗諭:「古來制誥多出詞臣之手,必學問淹雅,識見明通,始稱華國之選,有裨于政事。今翰、詹官員甚多,于詩賦外,當留心詔敕。掌院學士以下,編檢以上,可各以己意擬寫上諭一道,陸續(xù)封呈朕覽.儻有切于吏治民生者,朕亦即頒發(fā),見諸施行,則詞曹非徒章句之虛文,而國家亦收文章之實用矣。庶吉士散館后,即照此例行?!?br />
  洗馬得與講讀一體較俸坊局官僚升轉,定例,洗馬之名次講讀后。長沙劉文恪公權之官洗馬,十六年而后遷,時稱老馬.嘉慶初,戴尚書聯(lián)奎擢此官,召對,垂問資俸,戴以實告,始奉與講讀諸臣一體較俸之諭.由是洗馬無久淹者。

  姜西溟得編修之遲慈溪姜西溟,名宸英,年七十,以康熙丁丑一甲第三授編修。詞臣珥筆,殆無遲于此者。

  翰林部曹之出入庶常改部曹,滿員或有重入翰林者,漢員則回首玉堂,居然天上矣。雍正朝,新淦王太守泰甡捷甲辰會試,讀書中秘,用才能轉戶曹。既躋正郎,復歸庶常,散館列一等,授職編修。其由庶常改戶部詩云:「豈解度支籌國賦,但能清儉懔官常。」授編修詩云:「三載戶曹居下考,一時翰苑忝頭班?!?br />
  圣祖休致乞假詞臣康熙癸巳,凡詞臣乞假者,部匯疏上,特旨概予休致。時圣祖聞翰林不共官次干謁滋擾者甚多,故有此嚴譴也。比世宗嗣位,始悉予起用。

  吳自高以布衣授翰林院待詔桐城吳自高若山少嬰足疾,鍵戶博通。其鄉(xiāng)袞張文和公在官,以章奏繁劇,不能手自繕寫,延若山入都,悉以任之。世宗嘗垂問姓名。高宗在青宮時,因亦諗悉其才品,洎登大寶,遂蒙溫旨,謂:「吳自高為人慎密,可授翰林院待詔.」異數也。若山益感激自奮,仍為文和效筆墨之役,稍暇,即丹黃點竄,手不停批,《善卷堂四六注》,其一也。

  王白田以教授入上書房寶應王白田年五十始通籍,上書乞教職。雍正癸卯,由安慶教授薦入京師,特旨直上書房,改編修,同直者大學士福敏,尚書徐元夢、朱軾,侍郎蔡世遠,皆公卿大臣也。

  科道行走上書房上書房、南書房無以科道行走者,雍正朝,鄞縣邵學址中丞嘗以給事中直上書房。

  程氏父子入上書房程春海侍郎為蘭翹學士昌期晚年愛子。乾隆朝,學士嘗值上書房,比道光辛巳,侍郎亦以編修奉命在南書房行走。召見,諭之曰:「汝父蘭翹先生品學,朕昔年最敬,汝之聲名,朕亦皆知。宜更守素行。」侍郎后于壬辰十二月,復被命入上書房,課惠親王學,蓋父子相繼入上齋也。

  周系英直上書房之特簡嘉慶戊辰,湘潭周侍郎系英以侍讀學士奉命直南書房,保薦,仁宗諭掌院曰:「朕意中止一周系英,可將其名列入薦牘。」未幾,上書房出缺,例由掌院擬正陪,而入侍南齋者不列,侍郎復膺特簡,且命之曰:「不但授讀作詩文,須教阿哥為人居心以忠厚為要?!挂蜃啵骸笗坷n八韻詩,臣愚以為宜令阿哥加讀《資治通鑒》,以知今古治亂興衰之故,悉民間之疾苦?!股鲜侵?。

  南書房供奉圣祖舊御讀書處曰南書房,在干清宮南廊下之西,最為清要之地。凡供奉諸員之飲食,皆給于大官,而紙筆之屬出自御府,珍果之屬撤自御饌者,亦日數至焉。既御干清門聽政,即召諸翰林至懋勤殿,辰巳前講經書,午后講史,或代擬諭旨,或咨詢庶政,或訪問民隱,或講求學業(yè),或賞花釣魚,剖析經義,雖為君臣,無異師友,如張文和、蔣文肅、厲廷儀、魏廷珍等,皆出其間.此南書房供奉之始也。

  南書房之始設也,實在康熙丁巳。供奉諸人,不論官職崇卑,皆稱南書房翰林,內廷供奉,惟南書房翰林稱之,上書房行走者不得有此稱也。

  供奉諸員, 亦非專以翰林充之, 查初白, 李復堂則以舉人入, 梅文穆, 高江村, 何(山巳)瞻則以諸生入, 方苞以白衣入。 其優(yōu)禮亦非他臣所敢望, 賜賚與王公軍機大臣同。 若上書房, 雖亦在內廷, 而禮不逮矣。

  方望溪以白衣入南書房桐城方望溪侍郎苞以《南山集》事系獄. 在獄日, 著《禮記析疑》及《喪禮或問》, 金壇王編修澍間入獄視之, 至則解衣(石般)礴, 諮經諏史, 旁若無人。 同系者或諷曰:「君縱忘此地為園土, 身負死刑, 奈旁觀姍笑何? 」爰書上, 同系者皆恟懼, 方閱《禮經》自若。 或厭之, 投其于地, 曰:「命在須臾矣! 」方曰:「朝聞道, 夕死可也。 」獄詞五上, 李文貞公光地力救, 圣祖遂宥之。

  康熙癸巳,方出獄,隸漢軍。圣祖朱諭武英殿總管曰:「戴名世案內,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可召入南書房。」遂命撰湖南峒苗歸化碑文。越日,命作《黃鍾為萬事根本論》及賦一,每奏御,輒嘉賞曰:「此即翰林中老輩兼旬就之,不能過也?!姑园滓氯胫蹦蠒浚瑢ひ泼绅B(yǎng)齋,編校樂律歷算書,乃與徐文定公元夢承修樂律。上命與諸皇子游,自誠親王以下,皆呼之曰先生。時誠親王為監(jiān)修官,性嚴,承事者多被譙呵。方遇事持正,王敬之,延為王子師,則南面坐,移王子坐東向,始就講.南書房翰林編書干清宮之東郎為端凝殿,西廊為懋勤殿,天府圖書皆庋于此。干、嘉兩代,命翰林編錄為《石渠寶笈》、《天祿琳瑯》、《閟殿珠林》、《西清古鑒》等書,入值者,皆南書房翰林也。

  編修供奉內廷康熙癸丑春,圣祖御講筵,從容謂學士曰:「朕欲得文學之臣,朝夕置左右,惟職經史講誦,給內廬以居之,不令與外事,其慎擇醇謹通達者以聞?!箷r舉編修桐城張英,召入對,上心識之。自是再四咨詢,對者無異辭,遂有內廷供奉之命。賜邸舍于瀛臺之西,及辰而入,終戌而退。

  上諭館職掌列圣家法相承,諭旨頒自樞府,或每諭萬言,或日頒數旨。積累繁富,恐有遺漏,乃特立上諭館,設主事二人,筆帖式若干人,專司恭祿滿、漢諭旨。每數月后匯奏一次,交起居注收藏,特簡閣臣二人,綜理其事。

  批本處國初,鑒明季秉筆太監(jiān)之弊,特簡滿翰林官一員,滿內閣侍讀一員,滿書六員在內廷行走,專司批發(fā).凡本章,大學士票擬以上,經御覽畢,即交該處,用滿宗批示,然后交付內閣學士,恭錄圣旨發(fā)鈔.故機宜慎密,無敢遲滯,俗謂之「紅本」。其行走人員,皆許掛珠用紅雨襜帽,每遇歲時,內廷賞賜,咸預其列,以示榮寵。

  奏事人員自明太祖立通政司,凡內外章奏,皆于司掛號始入。故權相多以私人主之,上言者,非壅則泄。雍正朝,世宗命諸臣有緊密事,改用折奏,專設奏事人員,以通喉舌,自是,無不立達御前,通政司惟掌文書而已。

  奏蒙古事侍衛(wèi)舊制,選六班蒙古侍衛(wèi)中之熟諳蒙古語者,與奏事官同事。凡外藩王公呈奏事件到京,為之呈遞,滿語謂之卓親轄。以其語言氣習與之相近,易通曉其意指也。

  國史館職掌國初沿明制,惟修列圣實錄附載諸臣勛績、屐歷、官階.康熙朝,圣祖欽定功臣傳一百六十余人,名曰《三朝功臣傳》,藏于內府。雍正朝,修《八旗通志》,諸王公大臣傳始備。然惟載豐沛世家,其它中州士族勛業(yè)懋著者,仍缺如也。所取皆本家乘,秉筆詞臣,又復視其好惡,任意褒貶.如開國名臣何溫順公和理、費直義公英東等諸傳,寥寥數則,而蔡綏遠毓榮、蘇侍郎拜幾至萬言,皆剽竊碑版中語.高宗知其弊,乾隆庚辰,特命開國史館于東華門內,簡儒臣之通掌故者司之。將舊傳悉行刪薙,惟遵實錄、檔冊所載,詳錄其生平功罪,案而不斷,以待千古公論。后又重修《王公功績表傳》、《恩封王公表傳》、《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等書,一如其例。嘉慶庚申,仁宗復命補修列圣本紀及天文、地理諸志乘,儒林、烈女等傳附之。其續(xù)錄者,以十年為則,陸續(xù)修之。

  提學道改用翰林國初提學道多以郎中任之??滴醭?,江浙兩省始改用翰林官,以吉水李振裕視學江南,太倉王掞視學浙江。王時為贊善,取士公明,浙人有「窮通翁」之謠,謂所獎拔,皆寒士之宿學而能文者也。

  國初學政不差翰林康熙庚辰七月,內閣奉上諭:「各省學道,原不差遣翰林官員.嗣后各省學道,宜將翰林官員一并差遣,爾等與翰林院會議具奏?!箷r長洲韓文懿公菼方掌院事,議上,略云:「翰林官朝夕講習文章,樹立品誼,猶不足以補報萬一。今奉學道一并差遣之旨,此固不次之鴻恩。然諸臣中有志有守者,固不乏人,儻有一之未稱,不特一己之面目所關,深恐負我皇上格外擢用之意,臣愚,不敢輕議差遣?!?br />
  陸清獻歿后放江南學政陸清獻公以康熙壬申十月歸道山。癸酉冬,會推直隸江南學使,廷臣咸擬翰詹大僚,圣祖皆不允,特旨:「直隸著李光地去,江南著陸隴其去。」相國王文靖公熙奏稱陸某已身故,上曰:「何不啟奏?」對曰;「七品官在籍身故,無啟奏例?!股相祰@久之,曰:「本朝如此人者,不可多得矣!」

  部曹視學同、光兩朝,部曹無得學政者。干、嘉以前之以部郎視學者,不可指數,風氣變遷,未解何繇。

  學政不得監(jiān)臨鄉(xiāng)試嘉慶戊辰恩科,浙江學政劉鳳誥代辦鄉(xiāng)試監(jiān)臨,闈后,人言藉藉,有「監(jiān)臨打監(jiān)軍,小題大作;文宗代文字,矮屋長鎗」之對語.密旨查詢,經巡撫阮文達公元以對語達天聽,仁宗復遣侍郎托津等三人赴浙按問。劉獲重譴,阮亦以徇庇奪官。諭旨中有云:「鄉(xiāng)試士子,系由學政錄送入闈,劉鳳誥本當避嫌,何以輒將監(jiān)臨之事,交伊代辦?」然以學政代監(jiān)臨,必在巡撫適有要公之時,終科舉時代,末嘗改其例也。

  考官不皆甲科出身國初掌文衡者,間用舉人出身人員,不必皆甲科也??滴豕锩恐魇虏舔|充云南鄉(xiāng)試正主考,丙午,戶部主事曹首望充廣西鄉(xiāng)試正主考,皆以拔貢典試。首望之兄鼎望,是科以刑部員外郎典試湖廣.廷推考官查查浦翰林嗣瑮奉命典試粵東,有《午門宣旨恭紀》詩,詩云:「敢謂九重親試用,尚煩諸老更廷推。」蓋是日命下,復令九卿公核賢否,此康熙朝之故制也。

  前科狀元充順天鄉(xiāng)試正考官國朝承明例,順天鄉(xiāng)試正考官多以前一科一甲一名充之,康熙初年,幾若定制,如壬子則以庚戌狀元蔡啟僔主考,乙卯則以癸丑狀元韓菼主考,丁巳則以丙辰狀元彭定求主考,辛酉則以己未狀元歸允肅主考。一時奔走聲氣者,遂先期輻輳于其門,場屋中多幸進者。及歸入闈,關節(jié)不通,且撰文以自誓,榜發(fā),下第者嘩然,冀興大獄.時魏敏果公象樞為大司寇,以朝端碩望,步行隨一仆,攜紅褐墊,至歸所居宅門外,行四拜禮,曰:「我為國家慶得人也?!箯唾x詩紀事,徧示朝列,外議始息。 「 朱竹垞檢討典江南試回,敏果亦朝服造門再拜,謂檢討曰:「非拜君也,慶朝使之得人也?!埂?然此后北闈試事,遂不復令新殿撰持衡矣。

  詞臣不愿作考官康熙乙酉五月,圣祖駕幸西苑時,開列試差各員,適赴行在候御試,直廬請詞臣同奏:「臣等蒙恩點派扈從,不愿作主考官,求免試。」得旨:「汝等所見極是。向來主考難得好聲名,汝等既不愿出差,今年各省鄉(xiāng)試,俱不必開列,傳與掌院知道?!?br />
  直隸人不充順天鄉(xiāng)試考官順天鄉(xiāng)試考官,凡籍隸畿輔者,例不開列。乾隆癸卯,翁覃溪閣學方綱以洗馬奉命充副考官,尤為異數。 「 洗馬亦例不充順天主考?!?嗣后紀文達公昀亦曾主京兆闈。

  屢主文衡鄉(xiāng)試主考,會試總裁,皆朱筆親除。 「 朱簽款式,如請簡江南主考,閣臣票擬云;「江南正考官著某去,副考官著某去?!箖伞溉ァ棺稚细髁艨瞻兹衷S,備朱筆填寫?!?乾隆末,有滿洲京卿名八十者,每科必膺簡命,時高宗耄期倦勤,取其名僅四畫,便于宸翰也。

  五典禮部試五典禮部試者,孝感熊文端公賜履,長白德文莊公保,韓城王文端公杰,歙縣曹文正公振鏞,此外又有穆章阿。

  進士舉人充鄉(xiāng)試同考雍正丁未,世宗諭將本省知縣入簾之例,概行停止。議將鄰省在籍候選之進士、舉人,確訪文行素優(yōu)者,縣府保送督撫,親加驗看,俟鄰省調用,仍每人給路費銀三十兩。己酉、壬子兩科皆然。

  鄉(xiāng)會同考無定額國初,鄉(xiāng)會試房考無定額.順治己亥會試,庶吉士為同考者九人,皆戊戌進士也。辛丑會試,庶吉士為同考者十六人,內丙戌進士五人,己亥進士十一人。雍正癸卯順天鄉(xiāng)試,庶吉士為同考者八人。乾隆甲子順天鄉(xiāng)試,庶吉士為同考者十人,皆后所無也。其同考人數最多者,則康熙乙未會試至三十二人,內翰林二十一人,部曹十一人。戊戌、辛丑二科亦三十二人。丁酉鄉(xiāng)試,同考至三十六人,內翰林三十一人,給事中二人,部曹三人。而最所鮮遇者,惟乾隆甲午順天鄉(xiāng)試十八房中,彼此官階,迥相懸絕.如宗丞竇光鼐,太常吳玉綸,光祿吳綬詔,理少周于理,仆少曹學閔,通參趙佑,皆九列也。中允童鳳三,編修管干禎,則翰詹也。司業(yè)朱棻元,則國子監(jiān)也。御史戈源,則都察院也。戶部許寶善、善聰,禮部施學濂、鄭源燾,則部屬也。而此外又有助教吳省蘭,學正徐立綱、汪如藻,皆舉人,大理丞朱衣點,貢生。此四人皆例所不預開列者,是蓋采選清望,不限階資也。

  簾官州縣官之充鄉(xiāng)試同考官者曰簾官,以貢院中分內簾外簾,同考官在內簾也。歲八月初二日,考簾官集于官廳,巡捕官延入別院,巡撫款曲數言而入,從者設筆硯,進茗碗,從容就坐,巡捕官揭題紙于楹。須臾午膳,午后完卷,俟同試者偕出。

  初六日,赴藩署賓興宴,宴畢,進貢院,入龍門.少頃,巡撫至,吏唱內簾官名,曰某某縣某而不名。唱畢,入內簾門,則至公堂在焉。堂五楹,正面設兩主試座,檐前設內監(jiān)試、內收掌座,,兩旁設各同考官座。正副兩主試登堂,傳同考官見。見則三揖,無跪拜禮,其時次序未分,任意而坐。正主試于筩內拈一簽,吏曰第幾房,副主試于筩內拈一簽,吏曰某縣,則是縣歸其座,而坐其座者,坐其所離之座。唱畢,各房坐次皆定,起而對兩主試三揖,各散。

  初八日,刊題紙,四簾官監(jiān)之,內監(jiān)試主政,四隅封鎖嚴密,乃請主試官命題,飭匠人刊刷,聞炮聲,即開場也。每一炮,一府點畢也,俄而又聞之,則封門也。

  十一日,兩主試傳同考官登堂閱卷,三揖如初。卷分若干束,內收掌主政,兩主試拈簽,左吏曰第幾束,右吏曰第幾房,則將兩簽并約于束中,由內監(jiān)試加蓋第幾房戮,送其房官展閱。分派之卷,總視外收掌所進之數,而內收掌分之。各于堂上閱卷,寂不聞聲,見有佳者,實時呈薦,薦則由內監(jiān)試加蓋某房官閱薦戳,進于主試。兩主試亦各于座上閱卷,其取中者,黜落者,僅在此俄頃間耳。而場中士子,此時方進二場,猶逢人道其得意文字,不知已落孫山外也。明日又然。始時進卷少,各分四五十本,終日而畢。至十三四日以后,各分一二百本,則堂上所未閱者,攜歸夜閱之。約十八九日,卷皆閱定,至二十日前后,則二三場卷各按頭場紅號分派,各房官第取已薦者品評之,余則點注而已。果二三場有佳者補薦頭場,然亦僅矣。

  向例,鄉(xiāng)試簾官以甲乙科第中人選充,然老州縣強有力者,皆不樂就,有持京信求免者,有預為關說,借口地方重要不能檄調者。蓋州縣入闈,必須暫行離任,而后庖代之員,誅求無厭,既索包費,又事事掣肘,所用家人幕友,恒思于此數月間多方婪索,舊令尹之政,有必敗于新令尹之手中者。

  故事,外州縣官入闈,必攜幕友同入,請其閱卷。幕友須飾為家丁,蓋簾官人,僅許挈二仆人、一庖人也。

  當初八日入闈時,主考坐顯轎,簾官坐四人轎,轎前加以監(jiān)臨封條二紙,如十字架之式,又封之。入闈后封門,監(jiān)臨端坐于至公堂,先點內簾十二人,十二日,方開始閱卷,每閱卷,必須先薦雙數,或二本,或四本,作一次薦,蓋以備分呈兩主試也。

  房官初入闈,例用手版,以謁兩主司、內監(jiān)試。手版以藍字寫之,不錄官銜,其自稱曰房官,不稱卑職,然見主試,亦稱以大人,與監(jiān)臨例不相見,無所謂堂屬也。每晨傳點,鐺鐺聲盈耳,則進菜盤.菜盤上有黃紙條,標以第幾房字樣。公膳日雙雞,為外供給易之以鶩.每索竹紙一刀作評語用者,則以半刀進,索洋燭一封,則以燭三支進,其它類此。闈中有藥肆,如有病,可任意開藥方取藥,雖有官醫(yī),而醫(yī)皆傖楚,不能活人也,故又謂之曰房中藥。在闈時,如忽聞大炮開門,則有廷寄到也,有電旨上諭至也。迨九月初,則房官卷已薦畢,發(fā)榜日,黎明起,衣冠至大堂,蓋監(jiān)臨入謁主試,房官例須站班。主試偕監(jiān)臨升堂,在事百執(zhí)司文武官俱集,監(jiān)臨亦自外入。自第六名拆彌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先送本房官,房官照舉子卷面姓名,以藍筆書兩長條,交監(jiān)試主試閱過,始發(fā)省事吏,省事吏交寫榜吏書之。自朝至夕畢,別自第五名倒寫至解元,每寫一名,易滿堂燈燭一次。至是時而人聲嘈雜,如鼎沸,如火警,如亂兵之入城,如夕鴉之歸林,踉蹌擾亂,不可向邇,監(jiān)臨與主試皆出貢院矣。

  部院值日部院值日,八日一周,咸有定序。從省文呼之,曰吏翰,吏部、翰林院也。曰戶通詹,戶部、通政司、詹事府也。曰禮宗欽,禮部、宗人府、欽天監(jiān)也。曰兵常仆,兵部、太常寺、太仆寺也。曰刑都大,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也。曰工鴻,工部、鴻臆寺也。曰理鑾光,理藩院、鑾儀衛(wèi)、光祿寺也。曰內國,內務府、國子監(jiān)也。其后增設外務部、郵傳部、民政部、農工商部,定序改矣。

  各部京察各部京察,率由尚書或筦部大學士主政,侍郎參與末議而已,非尚書、筦部意所屬,侍郎不能爭也。先內定,然后堂議.堂議之日,七堂或六堂皆南面坐,郎中以下皆堂外立,部胥持吏冊,一一呼名入,一見即退出,謂之過堂。過堂既畢,尚書或筦部執(zhí)筆,故躊躕良久,顧諸堂曰:「一等與某某,何如?」皆贊曰:「善?!箘t標名畫諾,付部胥繕奏,相揖而散。

  六部六部官仍明之舊,添滿缺而用漢名,司官初名理事官,后改郎中、員外郎,惟宗人府未改。六部實缺官有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司務,此滿、漢所同者也。至堂主事、七八九品筆帖式,惟宗室、滿、蒙、漢八旗有之,此皆額設之員也。

  每部分若干司,司有掌印,有主稿,有幫掌印,有幫主稿,又或有掌印上行走,幫掌印上行走,主稿上行走,幫主稿上行走,然任事者,掌印、主稿而已。吏、刑部有漢掌印,余皆滿員,且不限郎中、員外郎、主事,惟堂官所任。主稿亦然,不限定司缺,亦有此司候補人員掌他司印鑰者,全以堂官意恉為之。此下有管股司員,有當月司員,則初到部者為之。

  部有檔房,一部之關鍵也。以司員為總辦,幫辦有堂主事,有筆帖式。筆帖式之分曰委署主事,曰掌稿,曰繕折,曰牌子,所以供筆札、司收掌、任奔走,而實則學習部務,以備司員之選,分吏胥之權也。故列一等者,不三年洊至員外、郎中而掌印矣。乃法久弊生,堂官視為微員,不任以公事,筆帖式亦自甘廢棄,不復問公事,而公事之權,乃仍在吏胥矣。

  盛京五部世祖初定北京,盛京設昂邦章京一員,及駐防官員兵丁若干,以為陪京保障,時未設文員也??滴醭?,丁口漸盛,其賦稅刑名等事亦漸增,因仿明南京之制,設戶部侍郎一員,并以次設禮、兵、刑、工等部侍郎各一員,陪京之制始備。其官由京銓選,故不設吏部。后王侍郎原祁請增設漢員,以備體制,部議駁之。

  承政參政國初,滿、漢大臣多有稱某部承政、某部參政者,承政即尚書,參政即侍郎。左、右承政即左、右都御史,左、右參政即左、右副都御史。

  一尚兩侍之新官制光緒丙午九月,改定新官制,始以一尚書二侍郎為一部之長官,不分滿、漢,非若前此之尚書滿、漢各一,侍郎滿、漢各二也。

  至改官制之動機,則本于五大臣之出洋考察憲政,其事在乙巳,實發(fā)議于袁世凱,張伯熙等贊助之。初派載澤、徐世昌、紹英、端方、戴鴻慈五人,既因吳樾炸之于天津東站,世昌、紹英止不行,得旨,改派尚其亨、李盛鐸分赴歐美。自炸彈案發(fā),廷議乃汲汲于警政,特設巡警部,以徐世昌任尚書,趙秉鈞任侍郎。又命王治馨率巡防八百人入京,籌保安,詰奸暴,數日之間,車不方軌,人異道行,街市溲便者處罰,蓋猝然改觀焉。樾匆促擲彈,彈遽發(fā),自腰以下熸焉。當時知為吳樾者,不過數人,又不敢言。警部立,任史伯龍為偵探,乃于桐城會館偵得之,不逮捕家屬,不株連館人,蓋與雍、干時之展轉荼毒,稍異矣。

  丙午夏,五大臣陸續(xù)還朝,始議立憲,先以改革官制為入手辦法。孝欽后頗猶豫,周樹模慫載澤具折,再三請,謂必立憲始可救亡,始可保全皇室及滿族,孝欽乃召直督袁世凱入京與議.當是時,鐵良在軍機,恐新制行,不能兼領,失權利,奮力與袁抗,每會議,惟具奏請旨。孝欽惑于鐵,輒留中。會百熙入對,孝欽詢以立憲利弊,輒侃侃陳之,孝欽傾聽動容,始決議改定官制。奏上,數軍機皆以兼部出樞廷,部臣皆恨新制行,不得兼差,指為多事,雖奉明諭改制,不過具文耳。

  當會議官制時,端方力持改革議,鐵陰請孝欽簡端督兩江,且擬旨,江南地方重要,令即赴任。袁知鐵意,自請入對,面奏孝欽,請暫留端議官制,謂彼初自海外歸,應留備咨詢。鐵謂江南事急,竟促之赴任。

  各部堂司官瑣事管部及尚書、侍郎,皆各部之堂官也。往例,堂官至,則衙役呵殿而入,惟工部,則司官均趨門外站班,若外官之于上司焉。他部皆否,但有呵殿耳。光緒丙午后所設之新部則無之。

  堂官至,則掌印、主稿率全司司官魚貫而出,至堂檐下,書吏捧稿,每人而授之,使呈堂焉。受之者,莫知內容,亦勿庸知也。至堂上,則堂官整冠迎之,立而畫行,司官雁行立,畫畢,敬還司官,不敢久閱以煩司官也。有問,則掌印、主稿肅以對,對畢,率其曹出,有隨班上堂數年,不得與堂官交一語者。

  凡指麾一切者,謂之當家,部事向皆滿尚書當家,漢尚書伴食而已。四侍郎則更不事事,有半月不入署者。若管部為滿大學士,或漢人而兼軍機,則實權在管部;若漢大學士管部,尚書則滿人而兼軍機,則管部絕不過問。蓋視乎地位勢力而有異同也。然亦有以侍郎當家者,趙舒翹、沈家本之在刑部,皆以深明舊律,為尚書所不及,實權乃漸集于侍郎。蓋因其人而生權力也。非當家之堂官,值司官來請畫稿,不敢細閱,謂之畫黑稿。故有任堂官數年而不知部事為何物者。

  掌印,佩司印之鑰也。其事為至榮,皆旗人,恒以繡荷包佩腰間以自表異。雖尚有幫掌印,掌印未至,印不得啟。漢人終身無佩印鑰者,有之,則在丙午后矣。主稿率以漢人充之。

  進士以主事分部,恒十余年或二十年始補缺,若捐納出身,則白首不得補.戊戌變法后,限閾始破。

  滿、漢不分缺,自外務部始。丙午改官制,滿、漢之界乃破,獨都察院仍存此制。

  部曹俸給至微,外務部始定津貼,其它新部效之。丙午后,各部亦踵起矣,然未畫一也。

  凡分部之司官,先日,由本司書吏具牒,請上任期。至日,司堂設公案,兩吏夾案立,捧朱筆,請標某日,高揭上任大吉,羣吏駕焉,諸役齊聲叩喜。吏道拜各司,至門不入,對門一揖而去。丙午改官制后,此例遂廢.掌印、主稿,列坐堂皇,書吏持稿至,印、稿取其數目字或案名筆點之,書吏肅退,則公事畢矣。新入署之司官至,則隅坐無過問者,故鮮入署。如必欲習部務,則日往而隅坐,久之,印、稿見其人面善,偶一垂盼,乃試以小事,無誤,則漸引而上之。舍此,則末由自進也。

  舊制,冠帶入署,終歲趨公者,自晨迄暮,無不冠帶也。自唐紹儀為外務部侍郎,便衣入署,始屬司官用便衣,學部、郵傳部效之。及張文襄公之洞筦學部,命仍冠官帽,逮文襄薨,乃始不冠。

  外務部前之總理衙門自與各國通商,交涉之事日繁,咸豐辛酉,乃設總理各國事務大臣以主其事,世稱總理衙門,簡稱曰總署或譯署者是也。其初定名則曰撫局,蓋猶視如夷狄之就撫耳。

  署在京師東堂子胡同,大學士賽尚阿第也。總以親王,副以尚、侍,章京分數股,有英股、法股、俄股、美股之別,皆以司員充之,不分滿、漢.兼此者,本署可不復顧,而升轉如常。二年保奏一次,不數年,外放海關道。故京官趨之若鶩,視為終南快捷方式焉。

  外務部光緒庚子,德宗奉孝欽后西狩,即于行在諭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從外人請也。于是瞿鴻禨遂為外務部尚書。外部沿總署之舊,故有督辦大臣、會辦大臣、尚書兼會辦大臣之三缺。至壬寅,那桐忽以戶部侍郎授外務部尚書,列鴻禨上。那桐旋授大學士,仍為會辦大臣,當時驟增一尚書,旋驟減一尚書,而皆不見明詔也。

  軍諮府軍諮府設軍諮大臣二,軍諮使二,總務廳副官二。另設廳五: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廳各設廳長一,副官一。廳之屬各四科,科各設科長一,科員四,及錄事。

  海軍衙門之創(chuàng)設光緒癸未、甲申間,法、越戰(zhàn)事起,侍講學士張佩綸上疏請大興海軍,朝議韙之,未遑行也。乙酉春,中、法和議成,始決議興辦,于是建海軍署于京師,以醇賢親王督其事,貝勒奕劻、 「 時奕劻尚未封王?!?李文忠公鴻章副之,而曾忠襄公國荃、劉壯肅公銘傳、曾惠敏公紀澤及容貴皆會辦.醇固不知軍,文忠總其成,然小事則不暇過問,且京津路隔,亦無由遙制,忠襄、壯肅皆疆臣,不過與議而已。故署中事,悉決于惠敏一人,規(guī)畫精密,世稱道之。

  署中各科司員皆滿人,十九紈袴子,非特不知海軍,亦且未諳陸軍,第以車馬衣服酒食相征遂?;菝舨≈?,謀所以參用漢員者,孝欽后疑焉,密敕容貴為之備。容本市井無賴,徒以出身勛閥,得挑干清門侍衛(wèi),因緣媚宮闈,不數年,洊至都統(tǒng),孝欽特用之會辦海軍,第以鈐制諸漢大臣而已。容至署,既盡用所親為司員,又欲以滿人充海軍將校,惠敏不可,容乃大恨,所以齮龁之者甚至?;菝魬?,遂病,容更薦一歐醫(yī),使以藥鴆之?;菝艏茸?,海軍署遂無漢人縱跡,都人士目為新內務府。后某國以汽舟進,乃置輪船公所,某國又進電燈,復置電燈公所。兩所皆直隸海軍衙門,調用旗員至數十人,月領巨薪,每二年開保一次,悉照軍功異常勞績,敕吏、兵部不得駁議.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定制,凡以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者,不開尚書缺。既大拜,或仍預部務,則曰管理某部,不系尚書原銜。亦有以大學士、尚書管理順天府者,則曰兼尹。

  各部尚書班次滿、漢大臣班次,各部滿尚書在漢尚書之前,以大學士管部,雖漢人,亦列滿尚書之前。若滿、漢皆以大學士管部,則仍滿先漢后。雍正戊申,公爵富爾丹管部務,張文和公廷玉方兼吏。戶部,遜讓再四,上命文和居前。至朝會班次,大學士例在領侍衛(wèi)內大臣下,上亦特命張列王之下,公侯領侍衛(wèi)內大臣之上。

  朝鮮人官侍郎康熙間,朝鮮人金簡以內務府旗籍入國子監(jiān)肄業(yè),得官,仕至工部侍郎。

  沈端恪以郎中擢侍郎錢塘沈端恪公近思于康熙朝通籍,官河南臨潁縣知縣,膺卓薦,遷廣西同知,旋以病歸.經浙江巡撫奏乞破格擢用,雍正癸卯,特用吏部文選司郎中,恩加二級,賜第一區(qū),帑金四百兩。甲辰,即擢吏部右侍郎,賜詩,有「操比寒潭潔,心同皎月明」之句。

  吳郁生為一日侍郎宣統(tǒng)庚戌春二月,吳郁生方以內閣學士入軍機,適吏部侍郎唐景崇擢尚書,入學部,遂以缺授吳。然新例,入軍機,又不許帶底缺,故翌日復詔吳出吏部,入軍機.而吳輾轉于軍機、吏部間,實止一日,故時人稱之為一日侍郎。吳,字蔚若。

  各部丞參各部之有左右丞、左右參議,自光緒庚子設外務部始也。當總理衙門時,大臣之下有總辦,顧肇新時方以郎中充總辦,自揣必不能得侍郎,乃建增設丞、參之議,長官納之。時王文勤公文韶在樞府,甚不謂然,謂:「京官與外官不同,本無隔閡,以丞、參橫亙其門,徒生障礙.若仍重司官,則何必多此贅疣?」其后,卒從肇新議,設丞、參,肇新乃得左丞矣。

  于是商部繼之,學部又繼之。學部初立,喬樹枏本為學務處總辦,如肇新之在譯署也。樹枏倡一丞兩參之說,以當一尚書兩侍郎。張仁黼為右侍郎,告樹枏曰:「他部皆兩丞兩參,吾部乃擬一丞,一丞必屬足下,人將謂足下以升轉侍郎為一丞所獨專,毋乃不可乎?」樹枏大恚,后卒用兩丞兩參之制。

  丙午,改新官制,各部并設丞、參。初皆由各部指名請簡,以郵傳部競爭為最烈。御史趙丙麟乃上奏,謂:「以二品之侍郎,指名請補三四品卿,褻朝廷之爵。請先準列保,臨時開單請簡?!箯闹?。此后乃先由長官列保,及簡任時,又須奔走樞要矣。

  各部丞、參情狀各殊。外務部丞、參由本部司員轉授,故事堂官謹。商部以貝子載振不習公事,有藉于丞、參,唐文治為載振師,手創(chuàng)商部者也,載振乃延丞、參列坐大堂,若小堂官焉。法部選自秋審處,度支部選自北檔房,皆熟習部務,視他部較勝者也。堂官如傳舍耳,故事權集于丞、參。陸軍部丞、參皆自外入,對司長極恭。司員皆直接堂官,已行之公事,命祿事送丞、參補押而已,故陸軍部丞參權弱。郵傳部當陳璧為尚書時,視丞、參若無物,無過而問者。徐世昌至,以部務屬丞、參,乃皆驟驕倨,盛宣懷來,仍陳璧之舊,又極閑廢矣。

  郎中前之啟心郎國初,滿人不解漢語,部置啟心郎一員,以通曉滿語之漢員為之。職正三品,每議事,坐其中。后多緣以為奸,乃汰之。

  司員回原衙門行走京官三載考績曰京察, 各部司員遇京察截取年分, 例得保送道府, 或考授御史。 魚嘗有引見時, 察其才具不勝或御史條陳不合者, 輒令回原衙門行走, 此似以各部為容納阘 徒使伴食之地矣。

  留學生居各部要津部曹最清苦,自晚近舉行新政,設立新部,如外務、民政、郵傳、農工,其組織皆采新法,經費裕,人才多,都人士所嘖嘖稱羨者也。其得上峯賞拔居要津者,大抵皆東西洋留學生,惟陳璧任郵傳部尚書時,烏布最紅,升遷最速者,為龍建章、葉恭綽.或一官兼數差,或一歲至九遷,則皆本國京師大學堂學生也。

  嘉道以前部曹重于翰林尹文端公繼善官翰林院侍講時, 怡賢親王延之為記室, 尋奏補刑部郎中。 陳文恭公宏謀由編修擢吏部郎中, 張船山太守問陶且由翰林充御史, 由御史選補吏部郎中, 嘉, 道以前, 似此者不可枚舉. 其后新列詞垣者, 幾視部郎為噲等, 蓋由捐例既開, 六部司員皆可入貲行走, 而柏臺蕓館, 必由科目進身, 郎署黯然, 職是之故。 其實郎中非屢考不能得, 編檢則雜無定員, 同一進士出身, 皆可內升卿班, 外放道府也。

  郎員品級郎中、員外郎二職之品級,在國初,滿洲郎中三品,員外郎四品,漢郎中五品,員外郎從五品。順治戊戌,始將滿、漢品級畫一。

  員外郎九轉四品員外郎內用九階,方得四品,故有九轉丹成之號。謂員外、郎中、御史、掌道、給事中、掌科、鴻少、光少、通參也。

  主事分三等引見國初,每科進士選充庶吉士外,分派各部,以主事學習行走,三年期滿,始以部屬知縣分別錄用。乾隆丙辰,經侍郎勵宗萬奏請嗣后學習期滿人員,令該堂官出具考語,分三等引見,一等補主事,二等即用知縣,三等補國子監(jiān)助教監(jiān)丞及司經局正字等缺。又前因禮部事簡,停止分派學習主事,至是,宗萬請仍照舊例,與五部一體簽派。下部議行。

  錄事正字國初有錄事正字,并入中書行人司正副,未久俱裁。其官此者,與府部寺院各司員及小官京筆帖式相埒。又順天府治中通判,與各衙門司員統(tǒng)歸京察,不視為外官也。

  各部之錄事,自光緒朝設立新部始,原有各部亦效之,有一等、二等、三等之別,其職務與供事同。

  九卿漢制,以太常、光祿、衛(wèi)尉、廷尉、太仆、大鴻、署正、大司農、少府為九卿,明以都察院與六部稱七卿,國初,則嘗益以理藩院而稱八卿。咸豐戊午,因會訊故相耆英一案,命大學士六部九卿會議,樞臣徧檢檔冊,并未指定何項衙門為九卿。時軍機章京焦佑瀛倡議,以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順天府尹、宗人府丞、理藩院九項當之,于是九卿之名始定。

  弼德院宣統(tǒng)時,弼德院成立,設院長一,副院長一,顧問大臣不限名額,其下有參議、秘書兩廳.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國初自為一署,有都給事中,左、右給事中,后省,并改隸都察院,視各道御史。國初有巡按,后停,又有巡視五城、巡倉、巡漕、巡鹽、巡察臺灣者。

  理藩院理藩院,古典屬國也,國初置蒙古尚書一人,侍郎二人,秩視六部。漢院判一人,秩三品。蒙古郎中、員外郎、主事若干人。漢知事四人,主事二人,經歷二人。康熙時裁漢員,惟滿員獨存。司蒙古內、外部落諸務,分司六,曰旗籍,曰理刑,曰柔遠,曰王會,曰典屬,曰徠遠.旗籍司掌內四十八部落疆域、襲封、譜族、旗制諸典。故各析部族畛域,勿使侵占,其臺吉有分析者,則加其賦,人丁滋蕃滿百,許改官屬以督之。其孳畜牛羊諸物,視其土之寒暖可種植者,許其自率蒙古人丁以耕。容留漢人,及以貨易土者戒之。諸王公有襲封者,先辨其嫡庶,考其德行,然后授以印綬.其弱小者,擇族人之忠正者護其印,既冠而后納之。三歲修其譜牒,辨其貴賤.每旗設都統(tǒng)一人,秩二品,副軍二人,秩三品。命諸王公自選其宰之良者授之,而部臣歲課其政令,有不職者易之,暴戾者罪之,并飭其王公焉。

  王會司掌朝貢、會盟、聘享、武備諸政。藩王充補近侍者,歲一朝,余則三歲一朝,各于歲終分班入覲,辨其名位,給以廩餼.凡朝,郎官領入大內,按照爵秩,列于宗室王公下,朝見如儀,元旦、上元亦如之。歲朝,上宴諸藩于紫光閣,貢則視其土之所宜,禾黍皮帛以及牛羊諸物,部臣受貢。翌日,寓其使于署中。俸幣則視宗室王公之半,有勛業(yè)者加之。部落有荒饉者,部長捐金以救,乏則請賑于朝。使入,許以驛傳,視其途而賚之。國有大喪,則集諸藩王奔訃入次,舉哀如儀.典屬司掌外汗四部落。各分視其畛域,奠其土宇,教以德化,理其政績,旗制會盟,咸如內藩。屯戍將帥士卒,食其屯,乏則濟以餉.每歲閱武,本司司員二人往視之,其技良者,賚其部長以兵仗,弱者罰.柔遠司掌外盟諸部朝覲, 宴饗, 聘納諸儀. 汗諸長四歲一朝, 薄海諸長三歲一朝, 杜爾伯特, 西藏諸部長不限以年, 五歲請命于朝, 許以則覲. 貢期, 汗三歲 一貢, 西藏間歲一貢。 各視其土之所宜, 汗貢馬, 駝, 羊, 羯諸物, 西藏, 青海貢藏香, (登毛)毾, 馬, 駝 , 享使頒賞如內藩。

  徠遠司掌回部疆土分封、朝會、聘享諸政。嘉峪關外之回部,若吐魯番、辟展、英吉沙爾、庫車、巴顏岱、巴里坤、烏什、阿克蘇、葉爾羌、和闐等,悉屬之。其舊疆建諸王二,咸如蒙古諸藩,余則置伯克司之。伯克者,回部長吏也。三載更之。外藩如布魯特、哈薩克、安集延、愛烏汗諸屬國,皆置譯使以通其語,朝聘宴享,悉如朝鮮、琉球。

  理刑司掌蒙古諸刑名。自斬絞外,罪止鞭撲,不及徒流,而以牛馬作贖,罰數惟九,牛三馬六,遞以加之,窮者貰之,富者倍之。

  翁文端兩為祭酒翁文端公心存以大理寺少卿丁艱,服闋還京,補國子監(jiān)祭酒。祭酒秩從四品,理少秩正四品,不得降補,時宣宗亟欲擢用,故有是命。于是文端兩為祭酒矣。

  黃壽廷授司業(yè)香山黃壽廷生于乾隆庚午,至道光庚戌,錢塘許信臣祭酒督學粵東,始補博士弟子員.咸豐辛亥,欽賜舉人。壬子,授國子監(jiān)司業(yè),時已百有三歲矣。某贈以聯(lián)云:「四朝身歷升平日,百歲人呼矍鑠翁?!?br />
  欽賜司業(yè)世人視翰林至重,一若人而翰林,則無論德行節(jié)操,學問事功,無一不登峯造極者。持此見解,深入肺肝,根深蒂固,牢不可拔,雖通儒巨子不免。光緒甲午恩科會試,有欽賜進士湘人某,年一百十四歲,殿試后,欽賜國子監(jiān)司業(yè),蓋寵異之也。某意殊不慊,謂:「某某年僅百齡,某某且未逮百齡,皆蒙欽賜翰林,何獨于吾靳弗予也?」

  世祖以湯若望掌欽天監(jiān)順治甲申十一月,以湯若望掌欽天監(jiān)事。時若望疏言:「臣等按新法推測月食時刻分秒,復定每年進呈書目,重復者刪去,以免混淆。」得旨:「欽天監(jiān)印信,著湯若望掌管,所屬官員,嗣后一切占候選擇,悉聽舉行。」

  樂部樂部在京師西安門內,國初沿明制,設教坊司,有奉鑾。其屬,左、右韶舞司樂四人,協(xié)同官十人,俳長無定員. 「 或云用領樂官妻四名,領女樂二十四名,由各省樂戶挑選,入京充補.」 凡東朝行禮筵宴,隨鐘鼓司進,入宮作樂。順治辛卯,改女樂,乙未,復之,己亥,又改用太監(jiān),遂為定制。雍正己酉,改為和聲署,禮部、內務府、太常寺、鴻臚寺皆領之。乾隆壬戌,始命王大臣總理樂部事,王一人,侍郎一人,皆兼職也。

  凡郊廟祠祭之樂,神樂署司之,仍隸于太常,和聲署則隸內務府,以掌殿廷朝會宴饗之樂,俗呼為南府。宮中慶賀宴饗之樂,掌儀司司之,鐃歌鼓吹前部大樂,鑾儀衛(wèi)司之,其優(yōu)伶皆內監(jiān)也,亦即古教坊司。又有蒙古樂舞、回人樂舞、緬甸樂舞等,至大燕,則用之,以示徠遠之意。

  罷十三衙門世祖開國,鑒明代宦官干政之失,始設內務府,罷太監(jiān)不用。順治癸巳,設干清宮執(zhí)事官及直殿局。甲午,裁內務府,置十三衙門.凡八監(jiān),曰司禮,曰御用,曰御馬,曰內官,曰尚衣,曰尚膳,曰司設,曰尚寶。有三司,曰尚方,曰鐘鼓,曰惜薪。有二局,曰兵仗,曰織染。嗣改鐘鼓司為禮儀監(jiān),尚寶監(jiān)為尚寶司,織染局為經局,后又改尚方司為尚方院。庚子,又改內官監(jiān)曰宣徽院,禮儀院設郎中以下官。辛丑二月,世祖以遺詔罷之,并治滿洲佟義、內官吳良輔變易舊制之罪。吳良輔論斬,以佟義已死,削其世職,其黨大學士劉正宗以年老免死,于是革去十三衙門.后設內務府,以御用監(jiān)之職立廣儲司,以尚膳監(jiān)之職改采捕衙門,以惜薪司之職改內工部,又改御馬監(jiān)曰阿敦衙門,兵仗局曰武備院。

  內務府自古宮禁服御、飲食必有專司,惟周禮分設各官,統(tǒng)于冢宰,后世皆以宦寺掌之。國朝剏立內務府,以舊仆司其事。入關后,復以明三十二衛(wèi)人附之,凡內廷之會計、服御、物飾皆屬焉。

  廣儲司掌庫六: 曰銀庫, 曰緞庫, 曰衣庫, 曰茶庫, 曰皮庫, 曰瓷庫, 茶庫兼收人參。 初名御用監(jiān), 順治辛丑改。 其初進項不敷, 檄取戶部庫銀接濟。乾隆時, 高宗親為裁定, 汰 費, 歲支六十余萬兩。 后盈積, 轉充外府之用。

  會計司掌領皇莊田畝事。田各有等,盛京莊八十有四:一等莊三十五,二等莊十,三等莊八,四等莊三十四。山海關外莊二百十一:一等莊六十六,二等莊四,三等莊二十,四等莊百二十一。喜峯口、古北口外莊百三十八,均一等。歸化城莊十有三。畿輔莊三百二十二:一等五十七,二等十六,三等三十八,四等二百十一,半莊七十一。每莊設莊長一人,瓜田菜圃置長亦如之。各莊共地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二頃八十畝有奇,賦糧九萬三千四百四十石,菽二千二百二十五石,芻八萬一千九百四十束有奇。編比壯丁,三年一次,盛京及關外、口外各莊由總管、將軍、都統(tǒng)等,畿輔由內府委官,各具冊至府,由府匯冊奏聞?;首臃址猓靼淳糁龋o以莊地、人丁,公主、郡主贈嫁亦如之。宮女選內府三旗佐領、管領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冊送府,奏交宮殿監(jiān)督領侍等引見。入選者留宮,余令父母擇配,留宮之女,至二十五歲遣還擇配。收錄內監(jiān),由禮部冊列姓名、籍貫移府,總管太監(jiān)察其來由無異,委年老內監(jiān)一人驗實具奏,候旨分撥。年老者聽其回籍為民。支領內監(jiān)月費,執(zhí)事人匠役餼廩皆隸之。

  掌儀司掌奉先殿 「 大內景運門東.」 朔、望瞻拜,歲時薦新,誕忌祭享出入啟告之禮.前殿后殿均九間,中為穿堂,繚以周垣,供奉列圣、列后神牌,遇朔望、萬壽圣節(jié)、元正、冬日及國有大慶,恭奉列圣神牌,前殿祭祭饗禮成,還御后殿寢室。禮儀祭器,一如太廟制,惟不設牲俎,不行飲福受胙禮,王公不陪祭。其樂有《貽平》、《敉平》、《敷平》、《紹平》、《光平》、《乂平》諸名,亦異太廟之奏,遣官行禮,與太廟儀同。遇列圣、列后圣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于后殿行禮,神位前設鐙酒脯果實。壽皇殿尊奉圣祖、世宗、高宗圣容,遇圣誕及忌辰,上躬率諸皇子及近支王展謁行禮,歲時奠獻,一如事生儀.外藩蒙古,歲除及正月十五日賜宴,奏請命進酒大臣、內管領備筵九十席,宴于保和殿及正大光明殿。屆時,鴻臚寺、理藩院引蒙古王、公、臺吉入,領侍衛(wèi)內大臣序王公班次,八旗一二品武職亦預焉。上升殿,奏《隆平》之章,蒙古王、公、武大臣各就席,行一叩禮,坐。丹陛清樂作,奏《海宇升平》之章,尚茶正率侍衛(wèi)等舉茶案由中道進,至檐下正中北向跪,注茶于碗。進茶大臣奉茶入中門,羣臣皆就本位跪,進茶大臣由中陛升至御前進茶,退西立。上飲茶,與宴臣僚咸行一叩禮.進茶大臣跪受茶碗,由右陛降,出中門,眾皆坐。侍衛(wèi)等分授與宴臣僚茶,皆于本位一叩,飲畢復行一叩禮.尚茶正徹茶案退,樂止。展席冪,乃進酒,如進茶儀.進酒大臣出,尚膳正率所進膳,殿廷清樂,奏《萬象清寧》之章,尚膳正奉旨分賜食品各席遍,樂止。奏《慶隆舞》、《揚烈舞》以次畢,殿內奏《喜起舞》畢,上召王公大臣及朝鮮等國使臣賜酒,羣臣咸跪受,一叩,卒飲。朝鮮國俳進,百伎并作,退。尚膳正升,徹御筵,與宴之王公大臣等咸謝宴,行一跪三叩禮.丹陛大樂作,奏《治平》之章,上還宮,鴻臚寺、理藩院引外藩及百官以次退?;首映苫?,公主下嫁,設宴其邸,與內廷宴同。皇子成婚,欽天監(jiān)先期諏吉以聞,乃命夫婦偕老之大臣傳旨曰:「以某官女某氏作配皇幾子為福晉.」福晉父率合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擇吉,簡內臣侍衛(wèi)隨皇子詣福晉家行文定禮.福晉父率合族彩服迎于大門外,延皇子入,至正寢,西向,行三叩禮畢,皇子回宮,福晉父率族人送大門外。諏吉行納采禮,以內務府大臣、宮殿監(jiān)督領侍充使。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行三跪九叩禮,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及族人在官者宴于中堂,內務府命婦女官同陪女眷宴于內室畢,內務府大臣暨宮殿監(jiān)督領侍回朝復命。成婚先一日,皇子于皇上、皇后前行禮,福晉母率諸婦至皇子所居宮中,設床帳妝奩,工部于宮門及皇子所居宮懸彩.屆吉時,于皇子宮設錦褥二,東西向,設酒饌案于前,置兩爵兩巹于案。請皇子西面,福晉東面,相向行兩拜禮,各就坐。執(zhí)事者執(zhí)金瓶,女官以巹爵酌酒,合和以進,皇子與福晉皆飲,乃進饌。酒饌三行,皇子與福晉起,仍行兩拜禮,徹饌案。次日,皇子偕福晉朝見皇上、皇后,女官二人引皇子居左稍前,行三跪九叩禮,福晉居右稍后,行六肅三跪三叩禮.公主下嫁亦如之。王公之女奉旨授為和碩公主、郡主暨宗女撫養(yǎng)中宮者,其下嫁之禮,視爵秩以別差等,筵宴會禮部辦理。進時憲書,進春牛,皆如禮部儀.凡妃嬪大事,皆會禮、工二部,按例遵行。

  都虞司掌內府兵衛(wèi).訓練內府護軍、驍騎,歲以春秋二季,由該管官督率操演,各賞罰有差。宿衛(wèi)大內,護軍統(tǒng)領宿神武門內,掌順貞門鑰,大內后復道中,皆內務府護軍值宿,其值宿西華門北者,合護軍、驍騎、步軍及三旗服役人。鑾儀衛(wèi)校尉別立班次,曰防范兵,專司戒火?;屎髢韧⒅魑怀鋈?,以內務府總管或散秩大臣一人,司官八人,內府護軍統(tǒng)領一人,護軍參領四人,護軍校十人,率護衛(wèi)豹尾班執(zhí)槍者十人,佩儀刀者十人,翊衛(wèi)護軍百人,導引扈從?;首?、福晉出入,遞減騎從。畿輔行宮,京東七處,京西四處,京北六處,口外十三處,各設千總若干人,分隸湯山、盤山、黃新莊、熱河各總管管轄。捕牲烏喇官弁亦隸焉。

  慎刑司掌太監(jiān)、蘇拉等詞訟.審讞內府所屬人犯,罪在杖一百下者,依律議結,一百以上者皆移送刑部定擬,如事干宮禁者,請旨鞫問。內監(jiān)私逃,按其次數,分別自首、被獲,治以枷杖等罪。

  營造司掌匠役,均有定額.內府所屬在官執(zhí)藝者,于佐領營領下選取,招募民匠,于工部咨取。又設司匠領催以督率之,缺補惰除。凡修造紫禁城內工程,小修、大修、建造,皆會同工部,大內繕完,由內府匠人自理,禁城墻垣有應修理者,奏交工部,均由欽天監(jiān)諏吉興工。

  慶豐司掌牧畜。 定額, 設內三圈于西華門外, 飬騸牛十有二, 牝牛六, 牡牛三, 青牛一, 乳牛無定數。 設外三圈于南苑。 設羊六圈于豐喜, 設牛羊群牧于張家口外。 各牧所牛羊, 均由該管官烙印。 典牧設廄, 副若干人, 廄丁, 司菽等夫以次遞減. 口外牧群設總管一, 人副管二人, 牛羊群協(xié)領, 牧長, 牧副, 牧丁若干人, 隸張家口外總管管轄。 大凌河牛群隸盛京將軍管轄。 郊廟祭祀, 皆用廄牛。 歲以三月十五日后四月初一前, 于南苑寬閑豐草之處牧放, 停止飬菽, 以九月二十日后十月初五日前各歸原圈飼養(yǎng). 視牛犢斃損之多寡, 以別功過. 游牧諸群, 每三牛三年孳生一犢, 三羊三年孳生二羔, 于定數內缺少者治罪, 定數外孳生者由總管奏聞。

  上駟院掌圉牧。設內廄于紫禁城,外廄于南苑,牧羣于盛京及張家口外。以畜馬籍其數而領之,稽查與慶豐司牛羊同。其供直,以內廄御馬四,齊其鞍轡,立院門外。行幸駐蹕,以御馬六,立圈門右。車駕巡幸,日以十馬備上乘御,由內院大臣奏請于御馬內,簡其尤良者以從,其駕車馬及公馬橐駝之數,附疏奏聞。扈蹕各執(zhí)事官役、內監(jiān)所乘之馬,由所司行院,如數以公馬撥給.禂馬,歲春秋二祭禱馬于神,系帛于御馬鬣尾以為識,凡三十匹。附養(yǎng)四色馬四十匹,祭堂子,率以十匹詣神前受厘,系絲帛亦如之。

  奉宸苑掌御園亭河道,南苑、西山稻田事。網戶,沙河二十六人,霸州四十六人,江南六人,歲給米有差。河道應通浚者,知會工部修理。玉泉山稻田十有五頃,供上方玉食,余田三十余頃,皆征租賦.御河、三海諸處,歲有蓮藕之租,均量地薄征,以供內庭植花卉之用。

  武備院掌上甲冑、弓矢、兵仗及鞍轡、行帳、蓋褥。御殿設繡蓋,巡幸鹵簿設黃羅銷金九龍三檐曲柄華蓋.春冬用黑貂褥,夏秋用黃龍綺,于換季日更易。兵仗皆由院敬謹修造,御用弓矢,皆選盛京之良楛砮石以造之。采辦物料,歲支崇文門稅務銀千兩,交各省辦理。

  內府人員不任部院定制,內府人員充本府差使,不許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許與縉紳伍,故國朝內府大員,罕有勛績可稱.惟金恪恭公簡自內府司員進登六卿,以勤慎受高宗知。

  漢臣總理內務府工程處大庾戴文端公衢亨,以清慎愨誠為仁宗所知,命為總理內務府工程處,冀變歷年積習也。而三督工程,皆獲咎譴.初以監(jiān)修吉地失察工弊,奪一官,褫宮銜花翎。繼以裕陵隆恩殿專金四柱俱丈二圍大木,而十五六年之頃,遽致蠹朽,時方由河督起病,坐是遷副都。及予告歸,適寶華峪地宮滲水,被嚴旨,與相國英和同逮。籍家產,才值萬余緡,宣宗意稍解,除名放還。

  鑾儀衛(wèi)鑾儀衛(wèi)沿明錦衣衛(wèi)制,不司緝探,掌衛(wèi)者一人,七所隸之。左所掌輦輅,右所掌傘蓋、儀刀、弓矢,中所掌麾、幡幢、纛節(jié)鉞、仗馬,前所掌扇、拂、壚、盒,后所掌旗、瓜、金吾仗,馴象所掌儀象、騎駕、鹵簿、《鐃歌大樂》,旗手衛(wèi)掌金鉦、鼓角。其署列刑部之次,校尉、輿隸等,儀猶明制。管衛(wèi)事大臣到任,拜印升堂,悉如部制,秩雖次領侍衛(wèi)內大臣,而威儀過之。鐘鼓司司譙漏,城北鐘鼓樓,每夕委官校尉直更。神武門鐘樓,上駐蹕圓明園,則每夕鐘記更漏,上在宮日,則已。午門鐘鼓,上祀郊廟受朝賀時,鳴以為則.鑾儀衛(wèi)初有漢員,后以滿洲侍衛(wèi)間之,名曰鑾儀衛(wèi)侍衛(wèi).雍正時,改漢員為漢軍,滿洲侍衛(wèi)亦改定冠軍、云麾等名,惟漢武科甲侍衛(wèi)仍舊名。后許外放綠營武弁,漢軍人員視為快捷方式,掌衛(wèi)者復受私謁,故事多諉惰。仁宗親政,特簡大臣挑取,弊始革。

  宗室任職官國初宗臣,皆王公世蔭,無任職官者。圣祖念宗臣無入仕之途,乃欽定侍衛(wèi)九十人,命宗室挑補.雍正中,裁汰宗人府滿洲司員筆帖式之半,皆命宗室人員充補.乾隆時,又設宗室御史四員,為司員升階.嘉慶己未,以特設宗室翻譯鄉(xiāng)會試科目,六部理藩院亦增設宗室司員.滿缺任漢人雍正時,滿洲副都御史缺出,世宗命九卿密保,鄂文端公爾泰奏許??字抑笨扇?。上曰:「彼漢人,礙于資格?!刮亩嗽唬骸革L憲衙門,為百僚豐采,臣為朝廷得人計,不暇分滿、漢也?!股峡善溲浴[u年,始調漢缺。

  漢軍用滿缺國初定制,漢軍皆用漢缺,至六部司員,則有專為漢軍而設者。雍正時悉汰之,并入漢員中,是以漢軍之升轉甚難.乾隆時有破格用滿缺者,范時紀任滿洲戶部侍郎,范宜清任盛京工部侍郎,李侍堯任熱河副都統(tǒng),孫慶成任滿缺戶部侍郎兼護軍統(tǒng)領.嘉慶時亦有之,范建豐任滿缺吏部侍郎,李毓秀任熱河都統(tǒng),張百齡任滿缺刑部尚書,復調左都御史,皆曠典也。

  筆帖式筆帖式為旗人進身之一途,各衙門皆有額設候補者。國初之大學士達海、額爾德尼、兩文成公,領侍衛(wèi)內大臣一等公文忠公索尼諸人,皆起家武臣,以精通滿文,皆特恩賜號巴克什。巴克什,即筆帖式也。

  且微員中之似無足重輕而關系極重者,莫如筆帖式。雖堂官不甚重視,司官亦羞與為伍,彼亦自儕于書吏輿儓之列。然三年大計,保列一等,不數年,題升郎官,掌印鑰矣,又不數年,外任監(jiān)司太守矣。

  內院筆帖式國初,督撫多用漢人,文移用滿文者皆不識,外省委內院筆帖式數人,代司滿字文書。后內三院改為內閣翰林院翻書房,而督撫衙門筆帖式仍未更正。

  爵邸員額定制,親王長史一員,頭等護衛(wèi)六員,二等護衛(wèi)六員,三等護衛(wèi)八員,四五六品典儀各二員,牧長二員,典膳一員,管領四員,司庫二員,司匠、司牧六員.世子減二三等護衛(wèi)各二員.余如故。郡王減二等護衛(wèi)二員,三等護衛(wèi)三員,四品典儀二員,牧長一員,典膳一員,余如故。長子減頭等護衛(wèi)三員,余如故。貝勒減頭等護衛(wèi)四員,增司儀長一員,二等護衛(wèi)二員,減五品典儀一員,司牧、司匠皆減.貝子減二等護衛(wèi)六員,增三等護衛(wèi)二員,減六品典儀二員,增七品典儀二員,八品典儀二員.鎮(zhèn)國公減三等護衛(wèi)二員,其余如故。至包衣參、佐領,親軍校,護軍校,包衣驍騎校等,皆視其佐領親軍馬甲之多寡,以遞設之。惟怡賢親王以贊襄世祖,莊恪親王以輔翊高宗,封雙親王,其護衛(wèi)皆倍增之。嘉慶初,仁宗諭儀、成二王皆增設頭二三等護衛(wèi)各二員,定親王、慶郡王皆增設頭等護衛(wèi)一員,二三等護衛(wèi)各二員,皆曠典也。

  京城管理地面之官京城管理地面之官不一,曰步軍統(tǒng)領,司內城盜賊也;曰外營汛,司外城盜賊也;曰五城巡城御史,司閶閻詞訟也;曰街道廳,平治道途也;曰順天府尹,大興、宛平兩縣,職在郊坰,城內之事不負責也。然相沿既久,漸至侵官,偶有違言,任人赴訴,任便拘捕,聽官所為。蓋其職不相統(tǒng)攝,民亦莫知適從,輦轂之下,肅清不易,亦大率由此也。

  其中惟步軍統(tǒng)領之權為較重,茍得其人,尚可為理,向以恩文肅公桂為稱職。其為政尚嚴厲,街衢瑣事,無不周知,奸人不得逞其技,至造歌謠以謗之。先是,技勇營人多糧少,用之不能得力,恩為奏減其額之半,俾人領雙糧而嚴于選,于是番役始可用。又各街堆鋪雖有兵,而夜多私宿于家,恩復奏許鋪兵攜眷,于是夜巡始嚴。后則以文錦如總兵秀為稱職。凡道途小不修,立呼鋪兵鞭責,俟平治畢始去。救火巡夜,多以兵法部勒之。且清廉不名一錢,故能孤行己意。蓋京師街巷,皆有堆鋪,有官司之,凡水火盜賊及民家細故之須聞于官者,皆可一呼即應,法至善也。乃日久弊生,始而捕盜,繼而諱盜,終且取資于盜,或代盜償其直。街市小竊俗號小綹者,倘被其竊,茍鳴之官廳,三日之內,無不返者,返則重酬之。

  順天府府尹順天府府尹,即古京兆尹之遺.國朝三品官皆用銅印,順天府尹獨以銀,重之也。雍正癸卯,特簡大臣兼理府事,較之部院堂上官,尤清要也。蔚州魏敏果公象樞尹京兆時,嘗自署一額,書「我愧包公」四字,自后秦小峴侍郎瀛遂于署之聽事,榜曰「知愧堂」。

  議遣重臣監(jiān)察督撫康熙乙巳,停巡按,議遣重臣監(jiān)察督撫,省各二人。吏部尚書阿思哈等主其議,馮溥、徐元文力持不可,議乃寢。

  朝鮮采詩使康熙朝,嘉定布衣孫致彌以都尉耿某薦,特旨賜三品服,充朝鮮采詩使。戊辰,入詞苑,旋罣吏議.后復起用,至翰林院學士。

  浙江觀風整俗使雍正丙午九月,世宗以浙江風俗澆漓,特授光祿寺卿王國棟為浙江觀風整俗使。并停浙江鄉(xiāng)會試,蓋以文字獲罪之汪景祺、查嗣庭皆浙人也。

  外臣加宮銜太子所居為青宮,本朝雖不建儲,而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仍設之,以為大臣特殊榮寵之加銜,謂之宮銜,如加太子少保銜者曰宮保,加太子太保銜者曰宮太保。雖列二品,而一品之尚書茍得之,亦至以為榮,固不以品級論也。其后外臣乃亦有得之者,則以其服務于我國也。宣統(tǒng)辛亥八月,太子少保銜總稅務司英人赫德卒,晉贈太子太保銜。

  編訂各省官制光緒丙午九月,德宗命煸訂各省官制,蓋繼厘定京官制而發(fā)也。 「 京官制至是有已厘定者,若內閣、軍機處、外務部、吏部、學部均如舊;巡警部改為民政部;戶部改為度支部,以財政處、稅務處并入;太常、光祿、鴻臚三寺并入禮部;兵部改為陸軍部,以練兵處、太仆寺并入;商部改為農工商部;另設郵傳部,理藩院改為理藩部。各部除外務部外,均設尚書一員、侍郎二員,不分滿、漢,都察院改為都御史一員、副都御史二員,大理寺改為大理院是也?!?br />
  世宗破除文官回避本省之見官員補授之例,回避本省,而如江蘇之與安徽,湖北之與湖南,陜西之與甘肅,亦稱同省,例應回避。雍正己酉,江蘇、安徽、湖北、湖南、陜西、甘肅尚未分省,世宗以江南之上江、下江,湖廣之湖南、湖北,陜西之西安、甘肅,雖同在一省,而幅員遼闊,各設巡撫司道以統(tǒng)轄之,其情形與隔省無異,且既系同省,則于彼處之人情土俗較為熟悉,未必不于地方有裨。嗣后此數處府、州、縣以下官員,不在本籍巡撫轄下者,不必回避。

  銀鐵二匠以保舉而貴顯青浦葉雨臣,名夢雷,幼習銀匠。及冠,北游至京師,受傭于人??滴跄衬甓宋纾榻猿鲇?,明珠經其肆,出元寶一令剪之。葉為跳剪兩端,不差累黍,明嘆賞,招至邸,令司會計。尋以奶娘女佛氏妻之,并保以官,使入戶部供職。其母初傭于邵氏,雍正時,以病乞歸,自奉奢侈,為鄉(xiāng)人官臬司者所劾,遂籍沒.高宗登極,始赦回。其族弟有名照二官者,初業(yè)鍛鐵,雨臣貴,招之去,亦得官,由知府擢巡道。

  吳湛山一歲九遷固始吳湛山中丞士功起家部曹,自乾隆丁丑暨戊寅,僅一載,由楚臬而護楚撫,升陜藩,護陜撫,既調直藩,再調陜藩,再護陜撫,旋授閩撫,仍留陜撫兼管陜藩,蓋一歲而九遷也。

  阮文達佩六印阮文達官粵時,以兩廣總督、兩廣鹽政、攝廣東巡撫、太平關稅務、廣東學政、粵海關庶務,共佩六印。時適生孫,因以六印名之。

  宣宗重科舉出身宣宗任用官吏,頗重科舉出身之人。故有由道府兩三年而至督撫,由童生不二年而至二品官者。

  滿漢督撫世祖入關時,初議各省督撫盡用滿人。時柏鄉(xiāng)魏文毅公裔介方為給事中,獨抗疏力爭,謂國家撫四海大一統(tǒng),當宏立賢無方之治,不當專用遼左舊人。朝廷亦重違其論,議遂寢。

  康熙時,三藩既平,僅議定山西、陜西兩撫不用漢人而已。當時漢大臣之為督撫者,本多于滿人,故議用滿人巡方以監(jiān)察之。雍正一朝,督撫十七八皆漢軍,朱批諭旨常有斥漢軍卑鄙下賤之語,大書特書,殆不一見。至乾隆朝,則直省督撫滿人為多,滿人仕外官者,能洊至兩司,則已為極品矣。及季年,各省省督撫凡二十有六缺,漢人僅畢沅、孫士毅、秦承恩三人耳。

  世宗增設四川總督雍正辛亥,大軍征噶爾丹策凌,世宗以川陜地廣,又理軍需,總督一員,難于控制,特旨增設四川總督,即以四川提督黃廷桂補授,兼管提督印務。乾隆丙辰,西陲軍務告竣,裁川督,廷桂仍為提督。后于戊辰年復設總督,始為定員.方恪敏父子叔侄總督桐城方恪敏公觀承以布衣賜中書,官至太子太保,直隸總督。子勤襄公維甸繼之。而猶子來青宮保,亦官至兼圻。

  尹文端久督兩江尹文端公繼善,字符長,姓章佳氏,世居盛京。父文恪公尹泰時方罷祭酒家居。世宗居藩邸時,奉圣祖命祭三陵,會雨,宿其家。與文恪語,奇之,問:「有子仕乎?」對曰:「第五子舉京兆?!乖唬骸噶钜娢??!辜次亩艘?。及文端試禮部,將謁于邸,而世宗踐阼,乃止。中雍正癸卯進士,引見,上喜曰:「汝泰子耶!果大器也?!谷牒擦?,未踰年,授廣東按察使。甫抵任,遷副總河,未半年,遷江蘇巡撫,去釋褐甫六載.后督兩江幾三十年,久之,拜文華殿大學士,仍留江南。次年召還,臨行,吏民環(huán)送悲號,文端不勝凄愴。過村橋野寺,流連小住,慰勞送者。其再督江南時,吳民有「吉甫再來天有眼」之諺.年八十余卒于位。

  李文忠久督直隸咸、同以還,朝廷簡授直隸總督,輒擇其勛業(yè)資望獨出冠時者,故李文忠公鴻章任期為最久。蓋以直督為疆臣領袖,凡有大興作大改革必先咨之,而疆臣遇有要事亦必先以函電探詢意旨,亦實遙握中央政府之權也。

  黃昆圃撫浙之早康熙朝,宛平黃昆圃,名叔琳,年十九,已官至浙江巡撫。疆臣持節(jié),殆無蚤于此者。

  任道镕累遷至督撫宜興任筱沅中丞道镕嘗以拔貢為奉賢訓導,咸、同兵事興,遂從戎,積功,保道員.累遷至浙江巡撫,擢河督。

  鄂文恭由筆帖式至巡撫僅六年滿員升遷較捷于漢,以缺多而人少也。承平時循例升官,八旗中以鄂文恭公彌達為最速。文恭于雍正癸卯,猶一筆帖式也,旋授吏部主事,至庚戌,已擢廣東巡撫。由微員至疆臣,食俸僅六載耳。

  徐文穆以皖撫查辦浙江事件雍正甲寅,徐文穆公本方撫安徽,二月初六日奉旨充浙江查辦事件大臣,令由安慶赴浙,會同浙江總督程元章審訊事件,蓋會審接壤江西鉛山之江山縣匪類王益善一案也。其會同元章復奏之折有云:「據詹子彬供稱,札付系向文陽王吳士榮領來,是督兵大元帥。徐敏也有札付,是提調.天下兵馬大元帥,原系希圖騙人財物,捏稱天卜將亂,領此札付,便可保守身家,兼得做官。因照吳士榮給札式,刊刻札板,與祝芳升合伙,四處煽誘,賣與王益善、張齊云、周德、黃雄、黃邦奇、周士興、王昌宇、周燦、周統(tǒng)、錫管連、陳明章、周廷鳳、祝芳升及已故之吳元德、鄢國嵋各札付一張等語.起出札付札板,及提各犯,訊無異。嗣于四月初六、初七等日,準江西撫臣由江南先解到首犯黃森官等一十五名,臣等復加察審。初猶狡供,迨至嚴加夾訊,并將盟布令其自行閱看,始供原因開店折本,無可營生,遂于雍正十年三月內,與傅秀山商量,在江西省城創(chuàng)造齋堂,設立三皇圣祖教,即圓敦大乘教,又白陽會等名目,煽惑愚民。而森官之父黃廷臣則自稱為天老爺,又稱黃大師,森官則為彌勒佛紫薇星。不但入教男婦皆奉為教主,即伊胞叔亦甘心下拜。其后附和者眾,森官則居然以紫薇星自居,遂與黃雨珍、熊簪舉、周簪鳳結為生死之交,因而狂悖之語,形于盟布之內,不軌情形,已屬顯然。惟散給札付之處,堅供止有堂簿,并未造札。若果有偽造情弊,盟布經書已經搜獲,札板安能隱藏?再提吳士榮研審,據稱系伊自造札付,誆騙詹子彬、徐敏,恐其不信,故自稱為文陽王等語.但黃森官父子設立齋堂,創(chuàng)議起自傅秀山,而各犯又曾供傅秀山為軍師,是造札實情,必傅秀山到案質訊,始成信讞。今于四月二十日,準江西撫臣謝明咨報,傅秀山一犯,分差查拏,業(yè)在福建地方拏獲.臣等現在咨提,應俟提到傅秀山與各犯質對。至封禁山聚有伙黨之處,夾訊黃森官,雖供并無同伙,復令前在衢州府供有千余人之祝芳升質對,則稱得之詹子彬,而詹子彬又稱吳士榮所說,及提吳士榮究訊,復稱庚子年間聞鉛山地方有強盜說過是封禁山,所以借此哄人等語.惟是封禁山地連江、閩,周圍遼闊,封禁日久,易致藏奸。臣程元章已經會同江閩督撫委官前往山內,嚴密搜查,尚未回報。而四月十一日,又據江山縣呈報,準玉山縣關稱,訊據獲犯曹小胡供稱「封禁山內有個齊陽王在里頭,姓齊」等語,更非無因。臣等現在提訊,尚未解浙,除現在行提江西應質要犯一十五名,俟解到之日,再加確審,按律定擬,另行奏報」云云。文穆籍隸錢塘,以本省之人,查辦本省事件,衣錦還鄉(xiāng),此為僅見。

  巡撫加提督銜乾隆庚申,河南布政使黃定疏言:「豫東二省止有總兵,并無提督,凡隊伍之整弛,弁員之勤惰,及墩臺營房之防守疏密,撫臣不相統(tǒng)屬,難于稽查。若添設提督,未免紛更成例,請照山西例,加撫臣提督銜。」得旨,允行。

  伊里布擢巡撫之速伊里布,字萃農,以通判起家,至大學士。嘗與客自道其生平,其言曰:「人生枯菀升沈,或由福而禍,或由禍而福,皆有定數。不見予年五十,猶于滇省節(jié)署堂皇西偏,枯坐胡床,仰屋默數木椽方磚時耶?」客請其說,曰:「予初選云南通判,因公罣吏議,去官,窮滯不得歸.欲謁撫軍,求諭寅寀,籌贐資,閽暫斥不與通,懇再三,始頷之,令少待。但見大小吏分隊晉謁白事,司閽者次第傳命,意以為當及己也。日晡,忽聞閽者大聲言曰:「撫軍今日接見屬吏,一一處分公事,為時久,憊甚矣,爾且退,期以詰朝相見?!褂柃凈蛲讲綒w,往返三日,皆如之。惟日于節(jié)署堂皇西偏支胡床,屏息枯坐。始仰屋默數廳事自西訖東之木椽若干,繼默數所嵌之方磚若干,目諦心識,順算逆覆,周而復始。既,撫軍但語郡守為地道,僅斂白金百兩為贐,而撫軍固終未得見也。

  「滇去京師萬里,途長貲短,因孑身入都稱貸,不意都中戚友,見予免官,相率避道,無一存問。故事,旗員因公去官,例許請覲,有舊胥謂予曰:「君困若此,盍援例請覲,倘邀曠典,未可知?!埂挂蛉缙溲?,得具文上請。時朝廷方廑念滇中苗疆事宜,以予從滇來,特召見,垂問苗情,予據實條陳。奏對稱旨,上嘉悅,敕以原官仍回滇視事。戚友聞予復官,漸有來慶賀者,及陛辭遄發(fā),旋奉命擢郡守,戚友來者愈眾,有推薦紀綱者矣,有饋贈食物者矣,且有不向稱貸而殷殷嘉惠程幣惟恐拒而不受者矣。予迫于朝命,不敢濡滯,甫出都,即奉詔簡授監(jiān)司,并諭兼程馳驛赴任。抵滇,即日謁撫軍,閽者見予至,亟趨前,言笑和悅。比將命入,撫軍即傳命曰:「請?!挂娪柚O(jiān)司冠服,訝曰:「君尚不知耶?昨已奉詔,命君陳臬滇中,君尚不知而猶衣此耶?」命左右速為具按察冠服,即于節(jié)署更易。兩年之間,由滇臬轉布政,遷巡撫。受命之日,詣節(jié)署堂皇,接印畢,仰見堂皇西偏屋椽方磚,歷歷在目,因憶昔支胡床枯坐其下,三日往返,欲求一望見撫軍顏色而不可得。固不料當日求見不得之撫軍,兩易寒暑,竟及身而代之也。」

  琦善三十歲任巡撫道光間,琦靜庵相國善以蔭生官刑部,時未逾冠,為漢族老輩所侮,心大恨之,以三百金延一部胥在家,事以北面,二年而盡其技。二十五歲擢京堂,特派查辦事件。二十七歲任豫臬,連劾二巡撫去任。三十歲,即由江寧藩司擢山東巡撫。

  江淮巡撫設而即裁光緒甲辰十二月,改漕運總督為江淮巡撫。初,署兩江總督端方代奏翰林院修撰張謇條陳,請于徐州建立行省,御史周樹模亦請裁漕運總督,均下政務處議.至是,議覆,改漕運總督為巡撫,仍駐清江,名為江淮巡撫,江、淮、揚、徐四府暨通、海兩直隸州全歸管轄,仍由兩江總督兼轄。奏入,允行。乙巳三月,裁之。

  巡撫加尚書銜岑制軍毓英巡撫福建時,譚制軍鍾麟巡撫浙江時,皆加兵部尚書銜。巡撫有頭品頂戴者移撫他處,皆照例題請,其加尚書銜者,則特典也。若李鶴年撫河南,劉錦棠撫新疆,皆加尚書銜,一則以曾任總督,一則以萬壽盛典賞之,不在此例。至光末宣初,則此類甚多,不悉記矣。

  巡撫銜南城曾侍郎燠由翰林散館授戶部主事,甫擢員外郎,即蒙高宗特簡兩淮運使,既洊陟封圻矣,乞養(yǎng)事畢。仁宗以淮鹺疲憊日甚,特命曾以巡撫銜巡視兩淮鹽政。

  光緒朝,劉錦棠以提督改新疆巡撫,劉銘傳以提督改臺灣巡撫,張曜以提督改山東巡撫,皆先賞巡撫銜。

  李如蘭由訓導至藩司榆次李方伯如蘭初官澤州訓導,雍正初年,以例當改主簿,與同輩三十六人入見。奏對獨當上意,徑授高郵州知州,累遷至四川布政司使。

  江蘇有兩布政使乾隆庚辰,高宗以江蘇錢谷殷繁,令增設布政司分理。尹繼善等奏請分江寧、淮南、揚州、徐州、通州、海州為一布政使,駐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太倉州為一布政使,駐蘇州,而以安徽布政使移駐安慶.潘士成為本省運使潘士成,字德畬。以粵人授本省運司,一時目為至榮.尋以方伯因病出缺,兼署藩篆數日,鄉(xiāng)里尤嘖嘖稱羨,以為不易覯之遭逢。士成雖奢侈,顧嗜詩書,文人學士爭集其門.所輯《海山仙館叢書》著稱于世。

  守道巡道國初,設布政司左、右參政及參議,曰守道,按察司副使、僉事兼督學政曰巡道,以三四五品為差??滴鯐r,始議簡放學政,由翰詹科道出任者為學院,由部曹出任者仍為學道。至雍正丙午,皆改學院。乾隆癸酉,省參政等兼銜,定為守巡各道,秩正四品。

  各省道員準奏事道府同知準封章奏事,雍正時行之,后亦漸止。嘉慶己未三月初十日,仁宗以監(jiān)司大員職任巡查,與京中科道相等,除知府、同知外,有準各省道員照藩臬兩司例密折封奏之諭.臺灣鎮(zhèn)道奏事臺灣鎮(zhèn)為掛印總兵,王命在焉。舊例,臺灣鎮(zhèn)道得封章奏事,每決囚,道至鎮(zhèn)署會鞫行刑,奏事列銜,道居鎮(zhèn)后,決囚坐次如之。上元葉撫部世倬為臺灣道,謂坐次不合,力爭,奏事亦由道主稿,他鎮(zhèn)武人悉聽之。都統(tǒng)音登額兼嫻吏治,為臺灣鎮(zhèn)時,閱道中稿,常有商改,遂為葉所銜。道光初,葉方大用,陛見,奏音有微詞,宣宗猶念音功,第令改鎮(zhèn)天津而已。

  新進士即用道府順治己丑,春闈榜發(fā),有新進士即用道府二十余人,分發(fā)兩廣.止此一科,后不為例。

  左必蕃仍管揚州府知府事康熙朝,左必蕃以太常寺少卿守揚州,其結銜曰太常寺少卿仍管揚州府知府事。蓋品秩雖埒,而一為京卿,一為外官,體制究有不同也。陛辭日,圣祖并賜以「世貞堂」匾額.藍鼎元以知縣被劾授知府漳浦藍鹿洲鼎元,工古文,少與上杭劉鰲石坊友善,以文章經濟相期勖,顧貧甚,嘗著《餓鄉(xiāng)記》以自慰。為諸生,受知于張清恪公。旋從其族兄臺澎總兵廷珍平臺灣朱一貴之亂,羽書露布,咸出其手。雍正初,貢入太學,以保舉官廣東普寧令。失上官意,被劾逮系.久之事白,世宗召見,即授廣州府知府。蒞任甫逾月,卒于官。

  知府兼御史銜外官之加京官銜者,惟總督加右都御史銜,巡撫加右副都御史銜,以便白簡言事,外此無兼臺職者。惟雍正朝陳文恭公宏謀由臺垣出守揚州時,仍帶御史銜。

  改知府為從四品知府舊為正四品,道員則視其所帶布政使司參政、參議,按察使司副使、僉事兼銜為等差,有三四五品之異。乾隆癸酉,詔以錢谷、刑名二司分任,道雖兼銜,事難越俎,且知府為受轄于道而兼參議、僉事銜者,階級反較知府為卑,不足以示表率。因定守巡各道皆正四品,停兼銜,而改知府為從四品。

  和尚為知府嘉慶朝,有和尚而為官者。和尚俗姓王,名樹勛,山西人。幼服役于揚州鹽賈王家,仆也。后至京師為僧,號明心和尚。有口辯,多技能,兼挾異術,一時名動公卿,達官士庶皆有皈依座下者。一日,言于眾曰:「塵劫且至,吾當往游善地。」遂出都,留發(fā)蓄妻,往依所善某中丞,為之夤緣捐通判,分發(fā)湖北。不數年,授襄陽府知府,旋以卓異赴部,御史石承藻廉得其狀,劾之,得旨逮訊。詞連百制府齡,謂百居京師,識明心,在湖北任時,又曾令王樹勛占休咎。仁宗諭詢百是否即一人,百覆奏,謂:「臣止知樹勛為候補同知,不意其即明心也?!谷话賹嵟c明心交好,固知樹勛即明心之化身。后下刑部獄.奏上,仁宗震怒,發(fā)黑龍江編管,死于戍所。

  訓導授知州雍正丙午,海陽吳文伯以訓導引見,奏對稱旨,特授河南禹州知州。文伯父隆嘗以奉化丞權縣事,時方養(yǎng)疴奉化,得家書,伏床北向叩頭謝恩。

  知州體制直隸州知州視守,知州視令。

  丞倅鹽官直隸同知、通判,名雖與丞倅同,職掌實與守牧埒,蓋沿元、明軍民府之制。至鹽課司提舉鹽場大使,則分治井灶民事。

  劉元燮辭道就佐貳湘潭劉侍御元燮在詞館有雋望,在諫院有直聲。授蒼梧道,辭不赴,遂以違旨謫廣西佐貳,泊然束裝而行。

  大挑知縣每屆大挑,欽派王大臣在內閣舉行。每二十人為一班,既序立,先唱三人名,蓋用知縣者三人。既出,繼唱八人名,乃不用者,俗謂之八仙,亦皆出。其余九人不唱名,皆以教職用,自出,更一班進.大挑論品貌,以「同田貫日身甲氣由」八字為衡。同則面方長,田則面方短,貫則頭大身直長,日則肥瘦長短適中而端直,皆中選.身則體斜不正,甲則頭大身小,氣則單肩高聳,由則頭小身大,皆不中選.揀選知縣壅正丁未, 命吏部將會試舉人揀選引見, 并令九卿各舉所知, 舉人內有同鄉(xiāng)素日推服之人, 亦著舉人公舉. 或數人公舉一人, 或十數人公舉一人, 俱將姓名注冊, 務須有猶有為有守之人, 方可推薦, 不準 濫.孝廉方正知縣被舉孝廉方正之舉人出身者,以知縣分發(fā)各省候補.有瘴知縣廣西鄉(xiāng)試題名,每名下,注官至某官。順治丁酉科, 「 是年廣西始行鄉(xiāng)試?!?第六名鄧開泰,注云:「湖北有瘴令,蓋當時知縣缺,有有瘴無瘴之分。以粵人耐煙瘴,故專補有瘴缺?!?br />
  招民知縣康熙初,凡招民百戶送至盛京者,優(yōu)敘知縣,謂之招民知縣.后經王文靖公熙上疏,言恐有不肖奸民,借貲為市,貽害地方,宜改授散秩,以絕徼幸。從之。

  知縣行取國初,以知縣俸滿行取,即得考選科道,康熙壬午,御史黃秉中疏言:「科道官由滿洲、漢軍升補者,大抵積俸二十余年,漢人一為知縣,三年即選科道,殊覺太驟.請嗣后行取知縣,先以六部主事用,俟練習有年,始許考選.」下九卿議行。

  月選知縣條陳時事令甲,凡月選官吏部給卷,許條陳時政得失,無所指陳者,各攤卷書履歷以上,蓋古懸鼗設鐸意也。后選人多踧踖循故事,并履歷亦鮮親書??滴鯐r,漳浦藍鼎元授廣東普寧縣時,獨上五千言,奏陳五事,其議多見施行。

  改孔氏族人宰曲阜縣之例山東曲阜縣,向由衍圣公保選孔氏子孫中之諳習治體者,任知縣事,蓋明例, 「 唐昭宗帝天佑乙丑,孔氏之酒掃戶孔末作亂,殺先師四十二代孫光嗣,而自為曲阜令,是圣裔之世令曲阜自唐已然?!?而本朝因之者也。乾隆丙子,漢軍白莊恪公鐘山以河東河道總督攝東撫,疏謂:「曲阜知縣,例用孔氏族人衍圣公保舉,每多瞻顧。且邑中非其尊長,即系姻婭,牽制狎玩,在所不免。請改為在外揀選,不必拘用孔氏一家?!瓜虏孔h,如所請。初擬現任曲阜縣知縣赴部,以外省知縣另補,諭曰:「我國家尊崇先圣,遠邁前朝,延恩后葉,有加無已,豈于此而有靳焉。但與其循舊例而致瘝官,有乖政體,何如通變宜民,俾吏舉其職,民安其治,于邑中黎庶孔氏族人,均有裨益。但現任世職知縣既已謝事,若歸部銓選,不過恩及其身而止,于朕心猶有未愜。著加恩授為世襲六品官,用副重道崇儒至意?!?br />
  米喬林保八品而得七品乾隆庚戌,廓爾喀之役,孫文靖公士毅入藏督餉,從行者中書周肖廉、通判胡雪方。蜀道崎嶇,過察木多數站至墨竹工卡,支帳甫就,忽有浙客米喬林請謁,孫喜曰:「真空谷足音也?!箚栔诵ち?。肖廉娶山陰馬氏,寄籍灤陽,米父亦以北籍,來教授,頗周旋。喬林以佻達為父所逐,其戚有倅于蜀者,依之,流轉至此。獻越釀一小瓶,云居停以革囊攜至。嘗之,如挹天漿,即留共飯,情話良久,別去。明晨欲行,以烏拉不集,滯留竟日,此弊途中時有之。蓋番人言語不通,理諭勢驅,均屬無用,須檄土司始辦.方踟躕間,喬林適來,告以故,曰:「試籌之?!箚塘止薀o賴,妮一蠻妓,譯云坐鴉頭,因與土民浹洽,且通蠻語.乃詔之,俾招烏拉。妓遣父兄招之,薄暮大集,五更行矣。孫更大喜,復令番民等前站曉諭,后站蟬遞而下,由是無復阻滯,至楊八景駐焉。乃以喬林功上聞,乞以八品用。得旨,與七品。將補劇邑。肖廉力阻,告孫曰:「米生輕躁,宜且試之?!鼓私柩a州判,旋改縣令,不十年,擢刺史。

  弟終兄及之知縣夏宗彝,浙江人,以難蔭縣丞。中本省鄉(xiāng)試經魁,旋納粟為令,指分江蘇.光緒初,補金壇令。諳吏事,有能名。遇命盜重案,手定爰書,不假事權于人,既定讞,罕遭駁詰,以久為刑幕,學有根柢也。然性茍刻,不理于眾口,鄉(xiāng)人尤惡之。宰金壇數年,催科報最。調吳縣,吳為邑繁劇,甲江蘇五屬,而政不難于治民,難在長官之趨承,巨室之周旋,夏肆應咸宜,在任遂歷二載之久。旋以在任候選道選湖北督糧觀察使。蓋以金壇所得納資為道也。即日卸邑篆,長、元、吳三令為賃巨宅于衛(wèi)前街,朔望行庭參禮.未幾,以家事被控,咨原籍查復,而御亦露章劾之,遂褫職。

  有知其事者,則曰自粵寇亂后,赳赳武夫,以軍功廁武秩者,來歷多不可問,空白札付,李代桃僵者,往往而有。若文官至七品以上,必可稽考,況難蔭有奏案,經魁有榜名,是可偽也,孰不可偽也?而孰知夏之官職,乃襲其弟者,亦云奇矣。初,夏以布衣游幕,名祖彝,宗彝,其同堂弟也。弟承父蔭,旋捷于鄉(xiāng),入貲為令,而忽以病卒。其母猶在堂,計納粟引見,所費不資,嘗痛人財之兩失也。夏乃倩人以頂替說進,謂一轉移間,死者若復生,失者可復得。其嬸惑之,允其請,約終身奉養(yǎng),視弟之母如母,撫弟之子如子。弟婦某氏稍知大義,痛夫之實亡而名存也,抑郁死。及宗彝行狀,置乘騮橋上,披發(fā)號呼,將俟官吏出而途訴之。尋控于撫院,并黏具宗圖及誣坐甘結以實之,蘇撫方行文咨查原籍,而平地風波又起矣。

  方夏之從師學幕也,師有徒三人,其一為夏,夏既襲弟職而貴,其同學實知之。聽鼓之初,猶有忌憚,內而叔母,外而同門,贍給之費,未嘗后時.其后叔母約迎養(yǎng),不從,孤侄需婚娶,不問,同學偶來,亦閉門不納.同學有葭莩親,方在臬署,乃為其嬸主謀,賄屬彈劾,交原籍及服官省分督撫查辦.夏行賄求免,乃以「居心刻薄不洽鄉(xiāng)評」八字免官,原控則指為受唆,從寬免究,原參則稍事湔滌,謂為有因。其叔母原呈有數語曰:「;死為生,輕犯國家之憲典;弟終兄及,實乖人道之大防?!?br />
  高宗加崇學官品級康熙以前,各省府教授系從九品,學正、教諭、訓導均系未入流。及高宗登極,一日,念及學校之官所以訓迪多士,廁居流外,則與雜職無殊,諭吏部議奏賞給品級。遂議教授加為正七品,學正、教諭加為正八品,訓導加為從八品,升轉仍依舊例。

  以考試勞績捐納三途而仍為八品官武進黃仲則景仁,詩才駿發(fā),洪亮吉以李白比之。乾隆丙申,高宗幸山東,以獻詩召試。入武英殿書簽,敘勞授主簿。時畢沅方撫陜,為入貲得縣丞,僅八品官。揚歷中外,兼考試、勞績、捐納三途,亦不數覯也。

  李震為本縣縣丞華亭青村人李震為曾羽王之中表,明末,以營書得武職。順治初,仍充翁家港汛官,以事為土人告訐于游擊于登第,責二十板,革職。時適華亭縣丞缺出,以原任青村守備傅介之居間,營謀得之。然震無資可籌,介復為之言于蘇撫土國寶,約到任后償值,土許之。震即蒞任,出入乘四人輿,士紳入謁,其名刺皆自稱治弟??h令每遇限期追比,發(fā)震理之,日撲責數十人。

  有監(jiān)生宋俊卿者,家貲數十萬,以此雄于華亭。震落魄時,嘗詣宋,有所求,然不滿所欲,心銜之。震既得勢,乘其納糧時,藉端撲責之。后震解糧歸,逋負頗多,以監(jiān)追,死于獄.江北河工之官江北河工, 廳官有五, 閘官有六, 歲需庫帑可數十萬. 上下游緊要各閘凡六, 一曰惠濟, 二曰通濟, 三曰福興, 四曰清江, 五曰石(石達), 六曰草埝。 此項閘官, 秩雖卑而職綦重, 其升轉例由道詳請去留。

  供事藍某特授河泊所所官雍正時,內閣有供事藍某,從公頗勤慎,戊申元夕,同事者皆歸家,藍獨留,對月獨酌。忽來冠服甚麗之偉丈夫,疑為內廷直宿官,急起迎,奉觴致敬。其人欣然就坐,問:「何官?」曰:「非官,供事耳?!箚枺骸负涡彰??」具以對。問:「何職掌?」曰:「收發(fā)文牘?!箚枺骸竿氯舾扇??」曰:「四十余人?!乖唬骸附园餐俊乖唬骸附约贇w矣?!箚枺骸负为毩??」曰:「朝廷公事綦重,若人人自便,萬一事起意外,咎將誰歸?」問:「充供事有好處否?」曰:「將來差滿,冀選一小官?!箚枺骸感」贅泛??」曰:「若運好,選廣東河泊所所官,大樂矣?!箚枺骸负我詷??」曰:「以其近海,舟楫往來多有饋送耳?!蛊淙诵︻h之。又飲數杯,別去。明日,世宗視朝,召諸大臣問曰:「廣東有河泊所所官乎?」對曰:「有。」曰:「可以內閣供事藍某補授之。」諸大臣領旨駭詫,一內監(jiān)密白昨夜上微行事,乃往內閣宣旨。藍后官至郡守。

  捐例花樣自捐例盛行,迭創(chuàng)大小花樣,或歸部候選,或到省補用,班次甚多。姑略計之,有遇缺先,海防先,海防即,候補先,候補委用先,委用捐納先,分缺先,分缺間等花樣,輒按新舊輪計算,文武大小京官外官皆有之。

  五人公捐知縣自捐例開而游手好閑之徒大率以官為市,越人為最多。官之歲入,縣令尤巨,年得數千金者為瘠缺矣,然以視他項商業(yè),則獨贏.腴者多至十萬,亦僅就錢糧漕米之平余計之耳,若不恤人言,遇事納賄,則可至數十萬.山陰蔣淵如涎其利久矣,而苦于捐資之巨也,乃與其友唐文卿、陳栢生、王平齋、呂少川謀之,醵資上捐,得最新花樣最優(yōu)班次之候選知縣.于是彼此約定,蔣為令、唐為刑幕、陳為錢幕、王為錢漕、 「 司錢糧漕米之家丁曰錢漕?!?呂為門稿, 「 一切公牘先由書吏送家丁,乃轉呈官幕,職此者曰門稿?!?以免利之外溢。歲入多金之事,皆醵資者得之,而職權有高下,收入有多寡,即按出資之大小以定之。協(xié)商就緒,盟于神,歃血為誓,無間言。

  越數月,得某邑,腴缺也,蓋乘鄭工捐例之第一卯而出貲上兌,故捷足先得焉。唐、陳、王、呂乃從蔣行,舟車輿馬衣飾之資,亦醵之以集。既抵任,如前約,蔣為令,高坐堂皇,待唐、陳以賓師之禮,而奴視王、呂矣,王、呂安之,無違言。于是五人者舞文弄法,狼狽為奸,輦部民之金以入邑廨者歲可以二十余萬.三載考績,蔣以貪褫職,然已與唐、陳、王、呂四人滿載而歸矣。中途遘疫,唐、呂歾于逆旅。蔣、陳還鄉(xiāng)之越翼日,陳謁蔣,方對酌,庖人不謹,遺火于積薪,屋猝焚,時蔣、陳已爛醉,不及逃,皆燼焉。王歸,則诇其婦與人有私,日詬誶.一日,遇所歡于闥,大忿,出刀斫之,婦斃。尋悔,亦自殺。

  粵寇為其徒捐道府咸、同間,捐納之風大開,遂為寇賊所利用?;浛軛钚闱逵谄潢犞?,挑取端正魁梧者百余人,令其詭捏姓名籍貫,赴京捐輸,并指捐省分,至省候補,預伏內應。甚有捐至道府者,一時竟無從查察也。

  捐生以武陽山會為最多自咸、同以迄光緒,其間捐例迭開,納粟入官之徒,各縣皆有,多至恒河沙數,而以武進、陽湖、山陰、會稽之捐生 「 無論官職大小,納捐時均稱捐生。」 為尤伙。蓋武陽人之以官為市,甚于他省,呼朋引類,聲應氣求。光緒丙午,戶部奏請停止實官捐輸,于是各省捐生,亟乘未奉明詔 「 是年七月二十九日奉旨依議.」 之前,爭先報捐,一時武、陽人士輸出之金殆五十萬,可謂巨矣。至于山、會,則吏部胥吏為其世業(yè),諳悉捐例,某班之可壓某班,某輪之何時輪到,皆預知之,章程未布,儲金以待。故自身及戚友凡有捐納,無明珠投暗之失,其候選者,輒于第一卯得之。以是二因,各省之佐貳雜職,遂至如微生物之滋蔓,所在皆是矣。

  各省候補情形光、宣間,各省官僚自道員以至未入流,多者可數千人,需次者日多,槁餓以死者所在皆有,其有勢力善運動者,則兼數差。一日,江西藩署忽貼有聯(lián)語云:「有甚心兒,須向別處去;無大面子,莫到這里來?!股w不得志者之所為也。

  候補文官之多,莫如江寧。宣統(tǒng)末年,在江寧之候補道三百余員,府、直隸州三百余員,州、縣一千四五百員,其它佐貳雜職約二千余員,冠蓋薈萃,備極一時之盛。顧此三數千候補人員與江寧所設差缺數目相較,僅能得三十與一之比例,蓋寧、蘇兩屬,僅轄道缺七,府缺八,直隸州三,廳三,縣六十七,若專以江寧而論,合道、府、廳、州、縣計之,不滿五十缺也。

  文官各階之名稱文官本身得授之階,五品以上曰大夫,為誥授,正八品以上曰郎,為敕授,從八品正從九品曰佐郎,亦敕授。正一品曰光祿大夫,從一品曰榮祿大夫,曾祖、祖、父均得封。正二品曰資政大夫,從二品曰通奉大夫,祖、父均得封。正三品曰通議大夫,從三品曰中議大夫,祖、父均得封。正四品曰中憲大夫,從四品曰朝議大夫,父得封。正五品曰奉政大夫,從五品曰奉直大夫,父得封。正六品曰承德郎,從六品曰儒林郎,吏員出身者曰宣德郎,父得封。正七品曰文林郎,吏員出身者曰宣德郎,從七品曰征仕郎,父得封。正八品曰修職郎,從八品曰修職佐郎,父得貤封。正九品曰登仕郎,從九品曰登仕佐郎,父得貤封。此原則也。自捐例推廣,可照銜給封,可踰品請封矣。未入流無階.將之名稱國初有五大臣、八大臣、十大臣、十六大臣,任兼將相,贊決軍國重務,然究以征討立勛為多。又有特授經略大將軍、副將軍、各路統(tǒng)兵大臣及領侍衛(wèi)內大臣、內大臣、都統(tǒng)、步軍統(tǒng)領、左右翼總兵、前鋒統(tǒng)領、護軍統(tǒng)領、京旗副都統(tǒng)、散秩大臣,各省駐防將軍、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提督、總兵等職,自提督總兵外,皆八旗專閫之將帥也。

  國初,綠營各官帶虛銜者,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以一二品為差,與師、傅、保銜之無職掌員額者同。至乾隆癸酉,裁之。

  武官乘轎舊制,武官一品皆乘轎.高宗以滿洲大員皆宜習勞,將都統(tǒng)、將軍、提督等乘轎之制盡行裁革,惟領侍衛(wèi)內大臣例無明文,向率以諸王、大學士兼之,未有單銜者,故皆乘轎.惟英誠公阿克棟阿無兼官,又貧乏,不能豢輿夫,獨乘車行。后超勇王拉旺多爾濟以足疾,足跛之七額駙喀爾沁貝勒丹巴多爾濟以擒逆犯成德受重創(chuàng),皆奉特旨賜轎,繼者亦相率因之。嘉慶丙子冬,仁宗特旨罷斥,仍交部議處,自是,武官無坐轎者矣。

  伊犂設官伊犂乃準噶爾建庭之地,乾隆乙亥,蕩平之。壬午,設伊犂將軍,建惠遠、惠寧二城。設將軍一人,參贊大臣一人,領隊大臣五人,分統(tǒng)滿洲、蒙古、綠營、索倫、錫伯、額魯特回民諸營,以扼邊防之要。其漠南去伊犂三千余里曰烏魯木齊,設都統(tǒng)一人,副都統(tǒng)一人,提督一人。掌漠南軍務,通北去驛路,實為新疆門戶重地。其北近哈薩克曰塔爾巴哈臺,設參贊大臣一人,領隊大臣一人。扼外夷要路,其地西連哈薩克,北界俄羅斯,為二國郵貢要隘。哈薩克入冬后則遷幕于卡倫內避寒,暑夏始驅逐之,實北之關鍵也。其山南諸路最要者,曰喀什噶爾,設參贊大臣一人,幫辦大臣一人。與拔達克山接壤,風俗醇良,土地巴沃,所轄皆二和卓木遺氓。其北曰葉爾羌,其西南曰和闐,皆設辦事大臣各二人。惟司回民采辦玉石,以為貢獻.其地富渥,天時和暖,有類內地,非漠北窮荒比也。其南五百余里曰烏什,曰庫車,曰阿克蘇,皆設辦事大臣各一人。為回部心腹之區(qū),綏定保障,尤加慎重。其南曰吐魯番,設領隊大臣一人。其北曰古城,設領隊大臣一人,相傳為唐李衛(wèi)公建節(jié)之所。乾隆時,迪化城督糧道永余齋從紀文達公昀議,因建城焉。曰巴里坤、哈密,后大學士溫福改為古城營,各設辦事大臣及營汛諸官。轉通糧帑,建牙設堠,咸如內地焉。

  漢人任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漢人之官副都統(tǒng)者,自康熙時陳昂始。昂,福建同安人。嘗從靖海侯施瑯征臺灣,丙午,敘勛授職,洊至廣東副都統(tǒng).又康熙辛卯,以陜西總兵陜人何天培為鑲白旗漢軍都統(tǒng),尋補某處將軍,天培遂隸正白旗。自后溫州總兵李華,平陽總兵王應虎,皆漢人,相繼為福州副都統(tǒng).平陽總兵后裁。

  御前大臣寺人不許干政,命內務府大臣監(jiān)之,而內廷事務特設御前大臣,皆以內廷勛戚諸臣充之。無定員,凡干清門內之侍衛(wèi)司員歸其統(tǒng)轄。每上出宮巡幸,皆櫜鞬扈從,代宣王言,名位優(yōu)重,仿兩漢大將軍制而親密過之。初尚命軍機大臣代攝,仁宗親政,特分析之,體制尤正。乾隆時,命喀爾沁固山貝子扎爾豐阿兼之,其后蒙古藩臣有攝其職者。嘉慶初,特命睿恭王及定莊二王兼之。

  領侍衛(wèi)內大臣國初八旗諸將士,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為皇上自將,選其子弟曰侍衛(wèi).日侍禁廷左右供趨走者曰御前侍衛(wèi),稍次曰干清門侍衛(wèi),值宿宮門者統(tǒng)曰三旗侍衛(wèi).設領侍衛(wèi)內大臣六員,內大臣六員,散秩大臣無定員,俱以世蔭公侯勛舊大臣并王公子弟充之。其班列尚書下,侍衛(wèi)躋三階,選其才俊者充隨印協(xié)理事務。班領十二員, 「 每旗四人?!?掌文書政令諸事。凡六班,分奇偶以為離合,十二日為一轉.每班,先于圓明園直宿四日,入禁中直宿二日,余六日為休沐之暇,更番輪直,行幸駐蹕宿衛(wèi),一如禁中制。扈從,則后扈二人,于御前大臣中簡之,前引十人,于內大臣、散秩大臣及御前侍衛(wèi)中簡之。郊廟諸大祭祀,升殿慶賀,及巡幸殿蹕,回鑾日引導,常日駕出,則以侍衛(wèi)二十員充前導。豹尾班侍衛(wèi)隊,選功臣后裔十人,日派二十人直后左門.乘輿出入,以十人執(zhí)豹尾槍,十人佩儀刀,侍于干清門階下左右。駕出,侍衛(wèi)殿于后,以領侍衛(wèi)內大臣一人領之。巡幸方岳、木蘭行圍,御前大臣、侍衛(wèi)暨干清門侍衛(wèi),均隨從輪直,侍衛(wèi)以二班或三班隨從。日行二十人,前導左右各十人,名曰傍扈。 「 滿語曰費延吉。」 豹尾槍殿如常制。次二班侍衛(wèi)列隊后行,或內大臣散秩大臣一人,侍衛(wèi)什長二人,率黃龍大纛行,其余仍分令稽察踰越喧嘩者駐蹕行營,以內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二人入直,分宿御營兩廂。御營黃幔城旌門以侍衛(wèi)二十人四隅分宿,網城門內以侍衛(wèi)什長三人率親軍校等三十人環(huán)拱宿衛(wèi).御蹕圓明園日,以領侍衛(wèi)內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一人于朝房駐宿,禁城,則命內大臣一員代之。

  朝會班次,歲于十二月將應入座之一品武大臣、散秩大臣、前鋒護軍統(tǒng)領暨外省來京之將軍都統(tǒng),開列職名進呈,恭候欽定。散秩大臣世襲者,缺出,移咨該旗,將應襲人員開送引見補授。其兼攝者,為上駟院侍衛(wèi),每旗七人,鷹鷂房、鶻房、十五善射、善騎射、善鵠射、善強弓、善撲等處,統(tǒng)于三旗。

  漢侍衛(wèi)一甲一名者充頭等侍衛(wèi),一甲二名三名充二等侍衛(wèi),二甲則簡選三等侍衛(wèi),三甲則簡選藍翎侍衛(wèi).楊芳授國什哈宿衛(wèi)之臣,滿人輒除干清門侍衛(wèi),其重以貴戚或異材乃擢御前侍衛(wèi).漢人輒除大門上侍衛(wèi),以領侍衛(wèi)內大臣轄之,其有材勇,則擢侍干清門,而班之崇極矣。惟嘉慶間楊勤勇公芳,特授國什哈,轄漢國什哈。

  御前各職御前行走與御前侍衛(wèi)同官而有別,外藩蒙古王公及貝勒、貝子、八分公則稱行走,滿洲則稱侍衛(wèi).侍衛(wèi)有額缺,行走無額缺也。

  十五善射國初定制,選王公大臣及滿洲武官中之善射者四十五人,善騎射者三十人,善鵠射者二十人,賞戴花翎。至八旗兵丁,則每旗各選善射者十五人,賞六品頂帶藍翎。凡皇上御射,皆侍側,命射,則隨射之,名十五善射。

  五旗為王府僚屬皇帝親將之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外,諸王親將之旗有五:曰正紅,曰鑲白,曰鑲紅,曰正藍,曰鑲藍.其五旗戶籍,皆為王公僚屬,沿左氏人有十等之制,遞為臣仆,升擢皆由王公掌之。承平日久,諸王習于驕汰,多虐其所屬,世宗憫之,乃命王府護衛(wèi)諸官由本王遷擢,其余悉隸有司,歲時慶吊趨謁,仍如制。其后護軍營操習,各用王府旗纛,存舊制也。

  綠營虛銜國初沿明制,綠營總兵官有勛勞者,遞加都督僉事、都督同知、右都督、左都督諸名目,蓋即明五軍府官。其最優(yōu)者始加將軍,如趙良棟勇略將軍、潘育龍綏遠將軍、楊捷昭武將軍是也。乾隆癸酉,高宗厭其名近偽,皆裁革,官提督為從一品,不尚虛銜矣。

  綠營功加旗人從軍有功者,視功之優(yōu)次,與之功牌,分三等級,凱旋日,兵部計敘功,與之世職。綠營則有功加之目,臨陣奮勇者,與功加一次,核計功加二十四次,始敘一云騎尉,較之八旗功牌,殊為屈抑,是以世襲者少。高宗特頒恩旨,于陣亡人員一體予以世職,然功加尚未有及者。

  武職借缺補署咸、同以來,漢族武職以軍功保舉者至多,粵捻既平,位置不能盡,以一二品武職大員事力作自活者,不可勝計。蓋有官無祿,固不僅漢家之薄視邊功也。曾文正督兩江時,省有縫人某,日以一肩擔兩筐,擔頭掛一冠,乃紅頂花翎,若求沽者。一日,伺文正出,故招搖過市,沖其前導,從者呵之,文正知其欲有訴也,止從者,與之言,則曾以平粵寇功而累官提督者。文正念名器不可褻,而此輩又不可恝置也,乃謂之曰:「國家不能為君等增官,又不能使君等降品,故除拜有不及,非恩薄也。君以崇階執(zhí)賤役,辱國而不足為己榮,自玷焉爾。今為君救困計,請以百金易翎頂,可乎?」某不得已,允之,欷歔取金去。翌日,上奏,遂請為借缺補署例,朝旨可之。故光緒初葉,江南有以提鎮(zhèn)而權千把者,蓋由此也。

  特設江北提督光緒乙巳三月,裁撤江淮巡撫,改淮揚鎮(zhèn)總兵為江北提督。蓋江淮分省,江蘇京官爭言其治理不便,事下政務處。至是,奏請裁撤江淮巡撫,設江北提督,允之。乃以汴人劉永慶為江北提督,并加侍郎銜,江北文官亦為其屬,得轄治之。

  掛印總兵明以公侯伯都督掛印,充各處總兵官,國朝仍明之舊而損益之。掛印總兵官凡九缺,宣化、大同、延綏、陜安、涼州、寧夏、西寧、肅州、臺灣、皖南凡十鎮(zhèn)。然有掛印之名,無將軍之號也。

  陳春萬意外得總兵咸、同間,湘、淮軍興,削平粵、捻、回諸大亂,所保記名提督近八千人,總兵二萬人,副將以下尤不可勝數,提鎮(zhèn)欲得實缺,非督撫密保不可。桐城陳春萬,農也,多力而有膽。同治初,投身湘軍,從戰(zhàn)至關隴,亦保至記名提督、巴圖魯、黃馬褂矣。左文襄喜其勇,然亦僅派充營官而已。文襄出關,陳營又裁,及文襄班師回,陳往見之,文襄向之賀.陳方驚異,文襄曰:「爾不知耶?爾之印視我印,大且倍也。」陳愈不解。文襄乃命設香案,命陳跪聽宣旨,始知已特簡肅州鎮(zhèn)掛印總兵。掛印總兵者,例得專折奏事,不受總督節(jié)制。時廷寄到已數日,正覓其人不得也。時文襄頗疑陳密求李文忠而得之,蓋因肅州鎮(zhèn)出缺時,例由文襄奏報,即隨折保二人以進,而皆未用也。后始知是日軍機開單呈請簡放時,德宗御筆蘸朱太多,朱點誤滴于陳名之上,上曰:「即此可也。」時人謂之曰意外總兵。

  千把品級順治辛丑十二月,世祖始命給與千總、把總品級,千總為六品,把總為七品。

  武官各階之名稱正官本身得授之階,正從二品以上曰將軍,正從四品以上曰都尉,正從五品以上曰騎尉,均為誥授。正從七品以上亦曰騎尉,為敕授。正從九品以上曰校尉,為敕授。正一品曰建威將軍,從一品曰振威將軍,正二品曰武顯將軍,從二品曰武功將軍,正三品曰武義都尉,從三品曰武翼都尉,正四品曰昭武都尉,從四品曰宣武都尉。正五品曰武德騎尉,從五品曰武德佐騎尉,正六品曰武略騎尉,從六品曰武略佐騎尉,正七品曰武信騎尉,從七品曰武信佐騎尉,正八品曰奮武校尉,從八品曰奮武佐校尉,正九品曰修武校尉,從九品曰修武佐校尉。

  加級紀錄凡京外文武升任之官,前任所得,及恭遇恩詔,京察加級,不準其隨帶,俱改為紀錄一次。議敘加級題明隨帶者,準其隨帶,未經題明隨帶者,不準隨帶,改為紀錄一次。惟軍功議敘,加級紀錄,不論曾否題明,悉準帶于新任。至議敘加級改為紀錄之后,又經升任抵銷,余剩紀錄,若系隨帶之級所改者,仍準隨帶,若非隨帶之級所改,在任時抵銷過一次二次三次者,升任概行注銷.若在任時所改,紀錄并未抵銷,祇準將紀錄一次帶于新任。至特恩賞加之級,及捐納加級,不準改為紀錄四次,此原則也。自捐例廣開,皆可輸資得之矣。

  官員呈遞履歷文武官員參謁上司,例須呈遞履歷,以本身言,實缺之到任,需次之到省者均然,于上司之初至,亦如之。其所記載,大抵為姓名、省府縣、出身、官階、翎銜及曾任、現任之缺或曾充、現充之差,并加級、紀錄等。發(fā)端用「今開」二字,結尾用「須至履歷者」五字。

  以文職言,布政司于督撫,即須呈遞履歷,若武職之非有缺者,雖提鎮(zhèn)于督撫,于執(zhí)掌兵權之文職,受其管轄者,不論其品秩相當與否,皆備履歷呈遞.西藏設官西藏額設駐藏大臣二員,一正一副,均欽派,鎮(zhèn)守邊疆,袤延七千余里。每年春秋兩操,七月啟行,至后藏定日巡閱一次,九月回藏。二大臣輪值,一年報銷銀二千六百五十兩,月費各銀二百零六兩四錢零。糧務一員,專管支放糧餉,兼錢法事,轄本藏漢民。藏江以東即拉里,糧員月費銀一百五十四兩五錢,因兼管鼓鑄,是以較多,自余五臺糧員,月僅支一百十六兩。夷情一員,為理藩院司員所派,管蒙古達木及三十九族。蒙古凡有土官缺出,聽夷情先行考送駐藏大臣衙門定奪.歲十月,各夷族應上貢馬銀兩俱于夷情衙門完納.番目,為辦事之噶倫卜、噶布倫、管兵之戴琫等,由達賴、班禪選定,咨由駐藏大臣具奏,余由藏中自署。乾隆甲寅乃定官制,自三品至七品,給與頂戴,前藏官出缺,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選補,后藏官出缺,會同班禪額爾德尼選補,噶倫卜以下番目及管事喇嘛,皆為駐藏大臣屬員,于是西藏官制定,而駐藏大臣之權亦愈重矣。

  噶倫卜者,代達賴喇嘛理事者也。達賴喇嘛恒坐禪入定,事悉委之噶倫卜,或達賴年幼未滿十八歲,則噶倫卜代掌宗教政治權,及達賴成年,當喇嘛大臣頭領及貴顯等前,奉還宗教及政治之玉璽.凡新立噶倫卜,須經噶布倫大臣詳議,得布達拉宮神之托宣,乃由駐藏大臣奏準行戴冠禮.噶倫卜所屬,有書記官曰茶篩、財務官曰鍵持者二缺,茶篩管理玉璽.凡加士 「 書記之長.」 所繕文牘,既呈達賴,達賴發(fā)交茶篩,即令用璽.茍不協(xié),茶篩得拒卻之,仍交加士別擬.噶布倫 「 一作噶隆?!?有四,統(tǒng)理兵馬刑名,中一為喇嘛。喇嘛坐首席,為寺院代表。噶布倫為終身之職,雖達賴亦不得左右之。遇出缺時,由噶倫卜選戴琫、仔琫、商卓特巴三人之名送布達拉宮,就神前卜之。其官為三品,衣黃色,甚長,曰沙古希,冠蒙古帽。

  密琫,掌戶口冊,戴琫,主兵,皆五品。次曰加琫,次曰甲琫,次曰定琫.仔琫有三,商卓特巴有二,皆四品,總理金銀緞疋珍寶內庫之出納及鑄幣事。遇出缺,以業(yè)爾倉巴、協(xié)爾幫、大中譯等官升補,或以濟仲喇嘛升補.商卓特巴本即倉儲巴,以諸處皆有之,故特異其名。

  業(yè)爾倉巴有二,五品官也,掌征收錢糧.出缺,以喇嘛補之。

  朗仔轄有二,五品官也,管理拉薩市政。

  噶廈、協(xié)爾幫,各有二,五品官也,任司法。

  達琫有二,為六品官,掌馬廠事。

  大中譯有二,六品,卓尼爾有三,達賴之傳事者也。小中譯有三,七品,屬于噶布倫,分掌文牘庶務。第巴以下,管達賴之雜事。

  歲琫,為達賴喇嘛起居之內侍。其次曰森琫,曰曲琫,司經卷。曰濟仲,司熬茶。諸人并佐班禪額爾德尼分掌后藏大小政務。

  碩第巴為五品官,管理札什倫布市政。

  堪布,僧官之總稱也,前后藏皆同。管理寺院,講習經典,有總堪布、通巴堪布、達爾罕堪布之別.其品級自三品至八九品不等,惟以寺院之大小,喇嘛之多寡為差。

  札薩克三人,乃濟隆第穆兩呼圖克圖及那門汗 「 一作諾門汗,位在呼圖克圖之次?!?理事之大僧官也。傳譯語者曰羅藏娃。又有邊缺大營官、小營官,皆主地方及兵事。外有管門、管草、管粑糌、賬房、牛羊廠諸職事。此西藏官吏之制也。

  西康番官西康呼圖克圖之官乃滿人所稱番官之名也。土司雖有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之分,番人均不知,統(tǒng)稱之曰人不齊,乃尊大無比之意也。而土司亦有屬官焉,為總理者曰襄資,言贊襄土司也。此外有名鼓抄者,有名業(yè)巴者,各四人,皆土司之內官,分管糧稅詞訟等事。其管理地方之外官,或名協(xié)廠,或名惡巴,或名黑巴,或名學巴,所在不同,漢人統(tǒng)稱之曰頭人,番人則稱之曰本。本,即官也。番人稱漢官亦曰剖本。至呼圖克圖,番人稱之曰佛都督,亦曰人不齊.呼圖克圖所屬之官為總理者曰倉儲巴,其余之官與土司所屬者大同小異。又有呼圖克圖臨事時派往他處辦事之官與以全權者,曰替身。其各官職,在番人自有尊卑大小之別,而番官之名亦尚不止此。自邊務大臣趙爾豐奏將土司改漢官,頭人名稱皆改為保正、村長矣。

  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之職,歷代以之隸兵部,承襲時,由兵部發(fā)給札付。土司有不職,督撫得題參之。后改漢官,土千總改千總職,土把總改把總職,以此推之,則宣慰司秩視副將矣。

  番官之妻稱曰子莫姑學,頭人之妻稱曰姜姑學.亦有以姑學名土司者,惟姑學上加稱之字不同耳。

  二氏官職二氏者,釋道也。凡民有出家為僧道者,置首領以約束之,在京師者曰僧錄司:左、右善世二人,正六品;闡教二人,從六品;講經二人,正八品;覺義二人,從八品。曰道錄司: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演法二人,從六品;至靈二人,正八品;至義二人,從八品。由禮部選擇,移吏部補授。在各省者,府曰僧綱、道紀,州曰僧正、道正,縣曰僧會、道會,均未入流。府二人,州縣各一人,由各省咨部給札,擇其樸謹者充之。惟仍服方外衣冠,異于行政司法之職官,且與喇嘛有別,不必竟視為朝廷之命官也。

  府州縣道教之首領,既有道紀司、道正、道會,以約束道士,而道士又服從于張?zhí)鞄?。張世居江西貴溪縣之龍虎山,其邸曰大真人府,亦復侈作威福,設官分職,各處道士且亦有入貲得官者。于潛趙伯英廣文逢年言其邑有道會司,設銜牌五副于廳事,一為道會司正堂,則朝廷所授之職也,二為大真人府知事廳,三為大真人府贊教廳,四為大真人府仁靜觀提舉廳,五為大真人府消遙觀提舉廳,凡此四職,皆天師所授也。

  喇嘛官職喇嘛之職十數等,最尊者曰國師,曰禪師,其次曰札薩克大喇嘛,曰副札薩克大喇嘛,曰札薩克喇嘛,以上皆給印,余給札付。又其次曰大喇嘛,曰副喇嘛,曰閑散喇嘛。札薩克喇嘛之徒有德木齊格、思規(guī)格隆、班第等。

  其在蒙古者有上柱特巴喇嘛掌印。多呢喇嘛為活佛之近侍,傳達活佛號令。達喇嘛總理廟務,袋德喇嘛為王公世子,品最尊貴,位置無定。德木齊喇嘛專司經卷,戈什貴喇嘛專司清規(guī),蚊子喇嘛為誦經喇嘛之領袖,誦經時,彼先倡,徒眾和之。喇嘛為司誦經卷之徒眾也,無專名稱.達喀爾齊喇嘛管理佛堂,漢波喇嘛以喇嘛之齒尊者充之,有虛名無實權。高妞喇嘛司門戶。此外又有呢式把,為活佛之侍仆,如王公府之包衣然。大廟喇嘛六七百,小廟百余,每旗之喇嘛至少亦千人。

  青海僧官青海寺院所設僧官,視西藏制為略簡,無堪布名號,各因其僧額之多寡、事務之繁簡、田產之肥瘠而設之焉。惟森琫、曲琫、孜仲、商卓特巴、羅藏娃等職司,則無寺無之。森琫漢名僧綱,曲琫漢名法臺,孜仲漢名法司,商卓特巴漢名管家,番語又名香錯,蓋即商卓二字之訛音也。其羅藏娃以下亦不辨其品級大小,概以僧官名之而已。職司之繁者,以香錯為最,蓋常以一職而兼數差,事務叢脞,日不暇給也。

  土司官職滇、黔、蜀、桂有土司,官皆世襲,大率沿明之舊.官名為宣撫司,副宣撫司,安撫司,正長官司,副長官司,長官司,正左司,正右司,土知州,土知縣,土州同,土縣丞,土守備,土千總,土把總,土外委,土舍,土目。其初授官時,漢人為多,間有以土人充之者。遇有典禮,無論品秩崇卑,取《春秋》王人雖微序諸侯上之義,分列僚佐之末。

  太平府土司太平府屬有土司一十九處,其先世皆隨宋狄武襄來者,故籍隸山東者為多。歲必采辦山羊血石羊膽解府匯齊,貢之上方。

  土州廣西土州,吏目治漢人,土司治土人。漢知州不事事,相去數十里,有官署,歲收所輸官稅,遇應襲,報名,官死襲職,或仇殺用兵,土司移文相告,為之轉達,平居給膳度日,年滿候升而已。土司知州乃世襲,類似古蠻夷小國,自擅生殺。其官屬,首老二人最尊,次首大四人,次曰都老,曰耆老,曰權戶,曰權工,無禮兵刑,蓋兵刑自有主者,禮弗尚也。州之峒甚多,每峒有峒官,有頭目,有小目。主兵之官曰內兵,與首老敵體者一人,中軍一人,先鋒二三四人。有七總,總旗、總槍、總炮、總甲、總錨、總刀是也。兵無弓矢。又有八把,有馬房,馬房之官曰甲槽,曰馬排。首老以下文職也,內兵以下武職也,峒官則縣令巡司也,各得專刑殺。首老子弟送名于知州,補頭目等職,次第遷轉.送名注籍,饋獻甚厚,每州輸官稅,歲三十六金,為重額,遞輕至二十金而止。所取于其民者,蓋萬數而贏.內地士人之往客游者,禮敬備至,土官必延內地人為師,教其子弟。重價買內地人女為姬妾,寵則薄其妻。妻怒,或以蠱毒殺夫,而利使子襲.子幼,母得肆志與所延士人為偶,亦不畏人知也。土官之考終者,亦鮮克中壽,則由少時縱欲使然。然自南寧、泗城以下,與安南鄰接,境域遼廣,珍異儲積,匿亡命,前代逸民頗遯跡其中,其藏書有中土所未覯者。

  土司改流宣統(tǒng)庚戌以前,湖北、湖南土司悉已改為流官,而廣西之土州縣,貴州之長官司,尚仍舊貫,四川則未改流者十之六七,云南土司多接外服,甘肅土司從未變革。曾經民政部于宣統(tǒng)辛亥春,奏請飭該督撫暨邊務大臣酌擬改流辦法。

  女官名數品級順治戊戌十一月,禮部等衙門議定宮闈女官名數、品級及供事宮女名數,干清宮有夫人一員,秩一品;淑儀一員,秩二品;婉侍六員,秩三品;柔婉二十員,芳婉三十員,秩俱四品。尚宮局有尚宮司紀、司言、司簿各二員,司闈四員,女史六員.尚儀局有尚儀一員,司樂二員,司籍、司賓、司贊各四員,女史三員.尚服局有尚服一員,司仗四員,司寶、司衣、司飾、女史各二員.尚食局有尚食一員,司饌四員,司醞、司藥、司供、女史各二員.尚寢局有尚寢一員,司設、司鐙各四員,司輿、司苑、女史各二員.尚績局有尚績一員,司制四員,司珍、司彩、司計、女史各二員.宮正司有宮正、女史各二員,秩俱六品。慈寧宮有貞容一員,秩二品,慎容一員,秩三品,勤侍無品級。

  薩滿坤寧宮供奉神位,皆依盛京清寧宮舊制,應由皇后每日行禮,設一女官代之,食三品俸,名曰薩滿,俗訛稱撒麻太太,舊《會典》謂之贊祀女官。清晨入神武門,至宮禮神。薩滿身故,傳媳不傳女,以所誦經咒不輕授人也。

  奉圣夫人康熙丁巳,圣祖特頒恩詔,封世祖之乳母樸氏為奉圣夫人,蓋與明客氏所得之封號同。

  官員之妻有封典文武官員之妻有封典,五品以上曰誥封,七品以上曰敕封,正從同。一品曰一品夫人,曾祖母、祖母、母亦均得封。二品曰夫人,祖母、母均得封。三品曰淑人,祖母、母均得封。四品曰恭人,母得封。五品曰宜人,母得封。六品曰安人,母得封。七品曰孺人,母得封。八品九品文武之妻無封,文之母得貤封,曰孺人,武之母無貤封。然此為原則,自捐例推廣而后,亦有照銜給封、踰品請封之事矣。

  粵寇設官分爵粵寇所置官吏,以天地春夏秋冬別之,均有正有副,又有丞相、檢點、指揮、侍衛(wèi)揮御、總糧將軍、坐關將軍、巡狩將軍,及女丞相、女掌教、女掌簿、女指揮、女百長各職。其王爵頗多。侯爵以下,有捐米五百石者,即加一等。又有金、木、水、火、土五將軍,揠地道筑土墻為土將軍之事,渡河掘溝為水將軍之事,點放鎗炮為火將軍之事,制造軍器為金將軍之事,列木柵、造木城、修理營帳,則為木將軍之事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