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憲宗皇帝
事跡詳《全唐文》五十六。
◇ 賜爵敘除制
舊例皆云三品以上賜爵三品,為銀青光祿大夫、云麾將軍已上。若職事官難是三品,散官四品以下,并不得敘爵。但有三品以上散官,雖四品職事官,并合敘爵。其所敘爵,止於郡公。其郡公更蒙賜爵,即聽回授。其國公及封王,并須特恩,不在敘限。其國公及封王準賜爵,亦聽回授。其制書中有諸色職掌,臨時處分,其職掌即池發(fā)高卑,準制便敘,有司更不得妄授,須三品階例。近日有司起請中,往往有言其敘爵須限職事三品官,此乃深昧典章,紊亂綱紀。其敘階據(jù)制書舊例,四品已下階,四品謂正議大夫、忠武將軍,都不系職事官。內(nèi)外官敘三品者,皆須文武散官至四品上。敘五品者,皆須文武散官至六品上。如四品階并是通議大夫、壯武將軍以下;六品階,承議郎、昭武副尉以下;雖制書中累加散階,亦在不敘三品、五品之限。如一制中累加散階,亦不得先敘一階。至正議大夫、忠武將軍、朝議郎、昭武校尉,因續(xù)取制書中所賜,皆敘三品、五品,永家禁斷。如兩制書日月相近,亦準前不得累敘。直須制書出時,以正議大夫、忠武將軍、朝議郎、昭武校尉已成,方得敘三品。縱制書中有優(yōu)勞,合加數(shù)階,入三品止於銀青光祿大夫、云麾將軍,入五品止於朝散大夫、游擊將軍,不在累敘。金紫光祿大夫、冠軍大將軍以上階,并須特恩,不合累敘。其外命婦封,內(nèi)外官母、妻各視其夫及子散官品令,不得約職事官品。文武五品階為縣君,四品階為郡君,三品已上階為郡夫人,即止。其國夫人須待特恩,不在敘例。如至郡夫人,又有制書賜封,即改為郡夫人,受新恩履歷而已。(《唐會要》八十一)
◇ 停永安軍額制
荊南是稅賦之地,與關右諸鎮(zhèn)及河南、河北有重兵處體例不同。節(jié)度使之外,不合更置軍額。因循已久,煩弊實深。嚴綬所請停永安軍額,宜依。其合收錢米,委嚴綬于當府諸縣蠲除,不支濟人戶,均減訖聞奏。(《唐會要》七十八)
◇ 按舉刺史制
度支:如刺史於留州數(shù)內(nèi),妄有減削,及非理破使,委觀察使風聞按舉,必當量加科貶,以誡列城。如刺史不奉制敕,不得稱有公事,請赴本使。其錄事參軍,亦不得擅離本州。(《唐會要》六十八)
案:此首《全文》收在穆宗《南郊改元德音》內(nèi),字句微有不同,而《會要》又作元和二年?;蛟投辍赌辖忌馕摹分?。
◇ 定功臣謚詔
張柬之等皆書勛國史,配饗廟庭,賜謚易名,義光百代。宜令所司即與定謚聞奏。(《唐會要》六十)
◇ 禁中外官子弟私舉錢詔 應中外官有子弟兇惡,不告家長,私舉公私錢。起今日後,舉錢無尊屬同署文契,其舉錢主在與不在,其保人等并杖二十,其本利錢仍令均攤填納。應口馬莊宅諸色,買賣相當後,勒買人面付賣人價錢。如違,牙人決重二十,付錢主家亦科罪。(《冊府》六百十二)
◇ 科制避徭詔
男丁女工,耕織之本,雕墻峻宇,耗蠹之源。天下百姓或冒為僧、道士,茍避徭役,有司宜備為科制,修例聞奏。(《唐會要》五十)
◇ 訪擇校書正字詔
秘書省、宏文館、崇文館、左春坊司經(jīng)局校書、正字,宜委吏部,自今以後,於平留選人中加工訪擇,取志行貞退、藝學精通者注擬。綜核才實,惟在得人,不須限以登科及判入等第。其校書、正字限考,入畿縣尉、簿,任依常格。(《唐會要》六十五) ◇ 職田草粟詔
百司職田,多少不均,為弊日久。宜令每司各收職田草粟等數(shù),自長官以下,據(jù)多少人作等差,除留闕官外分給。(《唐會要》九十二)
◇ 建泉等州納物粗惡懲罰詔
大府奏建州、泉州、壽州所納物,粗惡短狹。布帛有幅,制度所存,近日勸課不精,窳濫方甚,遂使女工都棄,國用乏虛。若無所懲,何以知懼?刺史宜各罰一月課料,錄事參軍、本縣令各罰一季課料,本曹官罰一季課料,仍書下考。(《冊府》五百四)
◇ 令百寮陳錢物重輕利害詔
錢重物輕,為弊頗甚,詳求適變,將以便人,所貴緡貨通行,里閭寬息。宜令百寮各隨所見,作利害狀以聞。(《冊府》五百一)
◇ 禁銷錢毀器詔
今已後,諸州府有請以破鐘再鑄,宜令所在差人監(jiān)領,不得令銷錢毀器,別有加添。(《冊府》五百一)
◇ 禁止停省職員詔
諸道新授節(jié)度、觀察、經(jīng)略等使,自敕出後,使未到以前,或前使尚在本鎮(zhèn),或已發(fā)差知留務軍等官,其軍府職員多停省改易。自今以後,切令禁止。縱先有此色,新使到道,并令仍舊。(《唐會要》七十八) ◇ 支郡鎮(zhèn)遏屬刺史詔
諸道節(jié)度使、團練、都防御、經(jīng)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軍州外,別置鎮(zhèn)遏、守捉、兵馬者,并合屬刺史等。如刺史帶本州團練、防御、鎮(zhèn)遏等使,其兵馬額便隸此使。如無別使,即屬軍事。其有邊于溪洞,接連蕃蠻之處,特建城鎮(zhèn),不關州郡者,即不在此限。(《唐會要》七十八) ◇ 趙宗儒權選事詔 東都留守趙宗儒,權知吏部,令掌東都選事,銓試畢日停。(《唐會要》七十五) ◇ 公主等所養(yǎng)鷹鷂不得越界按放詔
公主、郡主、駙馬等所養(yǎng)鷹鷂,按放但於城南,不得輒地諸界。其故違者,府縣切加檢察,錄名聞奏。(《冊府》百四十一)
◇ 懲宗正卿李上公等詔
所由闕于周防,敢爾侵犯,各據(jù)事狀,宜有科懲。知山門押官決六十,削一任官,纊騎三衛(wèi)并決四十,陵令馬敘罰一季俸料,陵丞李建罰一月俸,宗正卿李上公罰一月俸。(《唐會要》十七) ◇ 允權德輿請緣遷?令子弟營護手詔 按:此詔見五十卷本《權載之文集》,題「元和十二年二月十二日」,與《全文》五十三卷德宗詔同。今存其目,文不錄。
◇ 贈權亻垂尚書禮部郎中敕
案:此敕見五十卷本《權載之文集》,題「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與《全文》五十四卷德宗敕同。姑存其目,文不錄。
◇ 處分鄭方逵敕
鄭方逵宜委京兆府錮身,遞送黔州,付季模于偏遠州驅(qū)使,勿許東西。
◇ 試官改轉敕
諸司府參佐檢校試官,從元授官月日計,如是五品已上官及臺省官,經(jīng)三十個月外任與改轉,馀官經(jīng)二十個月奏改轉。若是未經(jīng)考使,有故事及停替官,本限之外,更加十個月,即任申奏。(《唐會要》八十一)
◇ 禁鉛錫錢敕
應屬諸軍諸使,更有犯時用錢,每貫除二十文。足陌內(nèi)欠錢及有鉛錫錢者,宜令京兆府枷項收禁,刮目相看了本軍本使府司,差人就軍及看決二十。如情狀難容,復有違拒者,仍令府司聞奏。(《唐會要》八十九)
◇ 京官俸料給現(xiàn)錢敕 京百官俸料,從五月以後,并宜給見錢。其數(shù)內(nèi)一半充給元估疋段者,即據(jù)時估實數(shù)回給見錢。(《唐會要》九十一)
◇ 支給邢士美料錢敕
工部尚書邢士美,以疾未任赴京,宜就東都將息,疾損日赴任。其料錢準上官例,令有司支給。(《唐會要》九十一)
◇ 收管岐陽馬地敕
閑廄使所理岐陽馬舊地,方三百四十七頃。據(jù)監(jiān)察御史范傳式奏,岐陽馬坊地,既不妨百姓租佃,又不闕官中、賦稅,宜據(jù)數(shù)交付閑廄使收管。(《唐會要》六十五)
◇ 量置學生敕
東都國子監(jiān)量置學生一百員,國子館十五員,太學館十五員,四門館五十員,廣文館十員,律館十員,書館三員,算館二員。(《唐會要》六十六)
◇ 停東都防御使敕
承前東都留守,無防御使名,往因權宜,遂有制置,俾從省便,以復舊章。其東都畿汝州都防御使及副使,宜停。所管將士六千七百三十八人,數(shù)內(nèi)見所管將士都防鎮(zhèn)及宮苑中、營田、河陰、陽翟、偃師等縣鎮(zhèn)遏使,其四千六百三十人,委留守收管。襄城、葉縣鎮(zhèn)遏使,共二千一百人,委汝州防御使收管。(《唐會要》六十七) ◇ 裴次元充東都副留守敕
東都留守,創(chuàng)立新軍,所召將士,切資精選,要得府縣共詳簿書。況分正副留守,抑惟舊典,宜令河南尹裴次元以本官充東都副留守。(《唐會要》六十七)
◇ 舉人納策止宿敕
制舉人試訖,有逼夜納策,計不得歸者,并于光宅寺止宿。應巡檢勾當官吏并隨從人等,待舉人納策畢,并赴保壽寺上宿。仍各仰金吾衛(wèi)使差人監(jiān)引,送至宿所。如勾當,勿令喧雜。(《唐會要》七十六)
◇ 剌史上言利病并禁任處置產(chǎn)敕
自今已後,剌史如有利病可言,皆不限時節(jié),任自上表聞奏,不須申報節(jié)度、觀察使。本任得替後,遂於當處置百姓莊園舍宅,或因替代情弊,便破除正額兩稅,不出差科。自今已後,此色并勒依元額輸稅。(《唐會要》七十六)
◇ 罰韓皋俸料敕 敕:封杖決人,殊非文法,因此致死,有足矜嗟。韓皋備歷中外,合遵典憲,有此乖越,良所憮然。罰一月俸料。據(jù)決孫?月日,是舊刺史辛秘離任之後,新剌史范傳正未到之時,俱無愆尤,不可議罰。馀依。(《吳興藝文補》、《元氏長慶集》三十八)
◇ 考核所舉縣令敕
元和三年敕書,所舉縣令,皆直言其事,不得妄有文飾,吏部舉其事狀,隨事檢勘者。今詞不達意略勘資歷,未究人材。自今已後,宜委吏部精加考核,必使詳實,不得同皂選人例酬官。所冀舉不妄施,官無虛授,仍令四時注擬。其觀察使、刺史所舉人,不得授以本州府縣令。到任後有罪犯,其所舉主準前敕貶罰。(《唐會要》六十九) ◇ 停英武軍敕
左右威遠營,置來已久,著在國章。近置英武軍及加軍額,宜從并省,以正舊名。其英武軍額宜停,將士及當軍一切已上,并合入左右威遠營,依前置使二人勾當。(《唐會要》七十二)
◇ 停威遠營衣糧敕 左右龍武等六軍及威遠營,應納課戶,其一千八十人所請衣糧,宜并勒停。仍委本軍具名牒送府縣收管。(《唐會要》七十二)
◇ 禁聚射敕
京城內(nèi)無故有人於街衢中帶戎仗及聚射,委吏執(zhí)送府縣科決。其諸軍諸使,禁身奏取進止。(《唐會要》七十二)
◇ 父母年老單身免差敕 單身百姓,父年七十能上能下,及無父其母年六十以上,并不得差征鎮(zhèn)。(《唐會要》七十二)
◇ 申光蔡三州縣官俸料敕
有司奏申、光、蔡三州州縣官,緣給復無稅,應支俸料。今量事實上員額及課料,其六品以下官,仍令吏部于選人中擇優(yōu)與注擬,每月課料錢委所司量與支給。其員外課料等本額,待紿復年滿,一切仍舊。(《唐會要》七十五)
◇ 授新羅國王金俊邕等冊敕
金俊邕等冊,宜令鴻臚寺于中書省受領至寺,宣授與金力奇,令赍歸國,仍賜其叔彥升門戟,令本國準例給。(《唐會要》九十五)
◇ 法司詳斷刑憲敕
舊制,刑憲皆大理寺、刑部詳斷聞奏,然後至中書裁量。近多不至兩司、中書,使自處置。今後先付法司,具輕重聞奏,下中書令、舍人等參酌,然後據(jù)事例裁斷。(《唐會要》五十五)
◇ 處分濫給券敕
準元和三年諸道濫給券道敕文,總一百二十七道已上者,州府長官宜奪一季俸祿。其本州官、曹官及錄事參軍,付吏部用闕,去任殿一選。(《唐會要》六十一)
◇ 訪察州縣敕
前後累降制敕,應諸道違法徵科,及刑政冤濫,皆委出使郎官、御史,訪察聞奏。雖有此文,未嘗舉職。外地生人之勞,朝廷莫得盡知。今後應出使郎官、御史,所歷州縣,其長吏政俗,閭閻疾苦,水旱災傷,并一一條錄奏聞。郎官宜委左右丞勾當,并限朝見後五日內(nèi)聞奏,并申中書門下。如所奏不實,必議懲責。(《唐會要》六十二)
◇ 縣主不得離京敕
縣主婿請授外官,如赴任,縣主不得離京。自今以後,永為常例。(《唐會要》六) ◇ 修周文武祠敕
周文王、武王祠宇在咸陽縣,宜令有司精加修飾。(《唐會要》二十二)
◇ 命婦朝謁敕
每至元日、冬至、立夏、立秋、立冬日,外命婦朝謁皇太后,自有常儀,不合前卻。自今已後,諸公主、郡縣主,宜委宗正寺勾當。常參官母妻,御史臺勾當。如有違越者,夫、子奪一月俸。無故頻不到者,有司具狀聞奏。(《唐會要》二十六) ◇ 宮中上壽敕 今月六日,是朕降誕之辰,奉迎皇太后宮中上壽,其日并賜于光順門內(nèi)殿與百官相見,永為常式。(《唐會要》二十九)
◇ 安置李師古妻女敕
李師古嘗經(jīng)任使,待以始終,雖是師道近親,典章宜有差降。其妻裴氏及女宜娘,并于鄧州安置。(《唐會要》三十九)
◇ 御史專知贓贖敕 今後應坐贓及他罪當贖者,諸道委觀察判官司人事勾當,及時申報。如蔽匿不申者,節(jié)級科貶加罪。不系奏官長量情處置者,其贓但準前申送御史臺,充本色給用。仍差御史一人專知贓贖,不得以贓罰為名。如罪名未正,妄罰其財,亦委觀察判官勾當。差定後先,具名聞奏。(《唐會要》四十) ◇ 削鄭良宰官敕
鄭良宰如聞本非士族,豈容塵忝班行?宜削所授官。通事舍人知館事楊造,輕有論薦,頗乖言慎,宜罰一月俸。(《冊府》四百八十一)
◇ 不酤官酒照湖州例敕
不酤官酒,有益疲人,管內(nèi)六州,皆合一例,宜并準湖州敕處分。(《冊府》五百四)
◇ 權判官與正授敕 自今已後,應受權判官,京官一考已上,外官兩考已上,職事條舉者,然與正授。如未及正授,別要除改者,不得全用權知判官資。如特委重務,即不在此限。(《冊府》六百三十一)
◇ 停盧則見任敕
御史出使,動為標式,功在肅下,不唯檢事。監(jiān)察御史盧則奉使推鞫,致使官曲犯贓,被人告訴,失在周慎,亦可薄懲。宜停見任。(《冊府》五百二十二)
◇ 答權德輿謝追贈祖亻垂禮部郎中表批
按:此文見五十卷本《權載之集》,題「元和十三年閏五月」,與《全文》五十四《批答》同,今存其目,文不錄。
◎ 穆宗皇帝
事跡詳《全唐文》六十四。
◇ 蕭亻免守吏部尚書詔
古者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季氏以還,鮮由茲道。先皇帝在位十五載,凡解相印二十人,多為大僚,或授兵柄。矧余小子,宜有加焉。朝議大夫守右仆射襲徐國公蕭亻免,以勤事國,以疾退身,本末初終,不失其道。既罷樞務,俾居端揆,茲朕所以加恩超等,復語前言,而亻免繼有讓章,至于三四,敦諭頗切,陳乞彌堅。是用改選部尚書,足以表予寵重,所以嘉爾謙光。宜欽厥心,以保厥位,無忝我明命??墒乩舨可袝?。(《冊府》四百六十四)
◇ 停抽給用錢詔
頃以寇賊未殄,費用滋廣,先有詔敕,于諸道留州留使給用錢中,每貫量抽二百文。今兵戈已戢,經(jīng)費有常,其抽錢宜從今年四月十一日以後停。切令官吏所在知委,不得妄有增減。(《冊府》四百八十四)
◇ 答崔元略上章自辨詔 朕所命官,豈非公選?卿能稱職,奚恤人言。(同上) ◇ 任百官寒食埽墓敕 寒食埽墓,著在令文,比來妄有妨阻。朕欲令群下皆遂私誠,自今以後,文武百官有墓塋域在城外并京畿內(nèi)者,任往拜埽。但假內(nèi)往來,不限日數(shù),有因此出城,假開不到者,委御史臺勾當。仍自今以後,內(nèi)外官要覲親于外州及拜埽,并任準令式年限請假。(《唐會要》二十二) 案:《全文》六十五所收《定寒食假詔》,計三十九字,與此敕不同。
◇ 命路隨韋處厚兼充史館修撰敕
隨、處厚嘗在史館,才行可稱。伏以《憲宗實錄》未修,切資論撰,宜兼充史館修撰,仍分日入史館修實錄。未畢之間,且許不入內(nèi)署,仍放朝參。(《冊府》五百五十四)
◇ 放宮人敕
先在掖庭宮人,及逆人家口并配內(nèi)園者,并放出外,任其所適。(《唐會要》三)
◇ 賜蕃客重陽宴錢敕
蕃客等使,皆遠申朝聘,節(jié)遇重陽,宜共賜錢二百貫文,以充宴賞,仍給太常音樂。(《唐會要》二十九) ◇ 任諸色人入道敕 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暗記《老子經(jīng)》及《度人經(jīng)》,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經(jīng)》情愿以《黃庭經(jīng)》代之者,亦聽。宜令所司具令立文狀條目,限降誕月內(nèi)投名請試,今年十月內(nèi)試畢。(《唐會要》五十) ◇ 員外二周年轉官敕
自今以後,員外郎知制詔,敕復授本官,通計二周年,然後各依本行轉,郎中亦依二周年與正除。如是中行後行郎中,仍更轉前行一周年即與正除。如更是卑官知誥,合轉員外者,亦以二周年為限。諫議大夫知者,同前行郎中,給事中并翰林學士別宣,并不在此限。(《唐會要》五十五)
◇ 詳覆大理結斷敕
今後大理寺結斷,行文不當,刑部詳覆;於事不精,即委中書舍八舉書其輕重出入所失之事,然後出。(《唐會要》五十五)
◇ 禁中使傳券違越敕
中使傳券,素有定數(shù),如聞近日多越券牒。宜令諸司府據(jù)元和十四年四月五日敕,分明曉示。自今已後,如更違越,所在州縣俱當時具名聞奏。(《唐會要》六十一)
◇ 定太常員闕敕 吏部所注太常寺伎術官直殿中,既準格,未為乖越,宜并待考滿日停。太常寺所論員闕,從來年以後,并任本寺收管,諸司更不得占授。(《唐會要》六十五)
◇ 優(yōu)禮孔?敕
尚書左丞孔?可守禮部尚書致仕,仍委所在長吏,歲時親自存問,兼致羊酒。如至都,其芻米什器之類,委河南尹量事供送,務從優(yōu)禮。筋力未衰,堅請休退,故示優(yōu)禮。(《唐會要》六十七) ◇ 諸軍使屬同百姓差遣敕
京兆府百姓屬諸軍、諸使者,宜令具挾名敕下,一戶之內(nèi),除已屬諸軍、諸使,其馀及父兄子弟,據(jù)令式,年幾合入色役者,明立簿籍,同百姓例差遣。(《唐會要》六十七)
◇ 官俸折米敕
近日訪聞京城米價稍貴,須有通變,以便公私。宜令戶部應給百官俸料,其中一半合給匹段者,通給官中所糴粟,每斗折錢五十文。其段匹委別貯,至科糴粟,填納大倉。(《冊府》五百七) ◇ 節(jié)度交割狀限敕
諸道節(jié)度使去任日,宜準元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敕處分。其交割狀,限新人到任後一個月內(nèi),分析聞奏。并報中書門下?lián)嫦?,委中書門下?lián)鬆钅タ甭勛啵詰{殿最。(《唐會要》七十八)
◇ 禁賣新羅百姓敕 禁賣新羅,尋有正敕,所言如有漂寄,固合任歸。宜委所在州縣切加勘會,責審是本國百姓情愿歸者,方得放回。(《唐會要》八十六)
◇ 給韓宏俸料敕
司徒兼中書令韓宏,疾未全平,尚須在假將息,其俸料宜從敕下日便令所司支給。(《唐會要》九十二) ◇ 添給諸司本錢敕
添給諸司本錢,準元和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敕,內(nèi)外百司準二月五日赦文,宜共賜錢一萬貫文,以戶部錢充,仍令御史臺據(jù)司額大小、公事閑劇,為等第均配。(《唐會要》九十三)
事跡詳《全唐文》五十六。
◇ 賜爵敘除制
舊例皆云三品以上賜爵三品,為銀青光祿大夫、云麾將軍已上。若職事官難是三品,散官四品以下,并不得敘爵。但有三品以上散官,雖四品職事官,并合敘爵。其所敘爵,止於郡公。其郡公更蒙賜爵,即聽回授。其國公及封王,并須特恩,不在敘限。其國公及封王準賜爵,亦聽回授。其制書中有諸色職掌,臨時處分,其職掌即池發(fā)高卑,準制便敘,有司更不得妄授,須三品階例。近日有司起請中,往往有言其敘爵須限職事三品官,此乃深昧典章,紊亂綱紀。其敘階據(jù)制書舊例,四品已下階,四品謂正議大夫、忠武將軍,都不系職事官。內(nèi)外官敘三品者,皆須文武散官至四品上。敘五品者,皆須文武散官至六品上。如四品階并是通議大夫、壯武將軍以下;六品階,承議郎、昭武副尉以下;雖制書中累加散階,亦在不敘三品、五品之限。如一制中累加散階,亦不得先敘一階。至正議大夫、忠武將軍、朝議郎、昭武校尉,因續(xù)取制書中所賜,皆敘三品、五品,永家禁斷。如兩制書日月相近,亦準前不得累敘。直須制書出時,以正議大夫、忠武將軍、朝議郎、昭武校尉已成,方得敘三品。縱制書中有優(yōu)勞,合加數(shù)階,入三品止於銀青光祿大夫、云麾將軍,入五品止於朝散大夫、游擊將軍,不在累敘。金紫光祿大夫、冠軍大將軍以上階,并須特恩,不合累敘。其外命婦封,內(nèi)外官母、妻各視其夫及子散官品令,不得約職事官品。文武五品階為縣君,四品階為郡君,三品已上階為郡夫人,即止。其國夫人須待特恩,不在敘例。如至郡夫人,又有制書賜封,即改為郡夫人,受新恩履歷而已。(《唐會要》八十一)
◇ 停永安軍額制
荊南是稅賦之地,與關右諸鎮(zhèn)及河南、河北有重兵處體例不同。節(jié)度使之外,不合更置軍額。因循已久,煩弊實深。嚴綬所請停永安軍額,宜依。其合收錢米,委嚴綬于當府諸縣蠲除,不支濟人戶,均減訖聞奏。(《唐會要》七十八)
◇ 按舉刺史制
度支:如刺史於留州數(shù)內(nèi),妄有減削,及非理破使,委觀察使風聞按舉,必當量加科貶,以誡列城。如刺史不奉制敕,不得稱有公事,請赴本使。其錄事參軍,亦不得擅離本州。(《唐會要》六十八)
案:此首《全文》收在穆宗《南郊改元德音》內(nèi),字句微有不同,而《會要》又作元和二年?;蛟投辍赌辖忌馕摹分?。
◇ 定功臣謚詔
張柬之等皆書勛國史,配饗廟庭,賜謚易名,義光百代。宜令所司即與定謚聞奏。(《唐會要》六十)
◇ 禁中外官子弟私舉錢詔 應中外官有子弟兇惡,不告家長,私舉公私錢。起今日後,舉錢無尊屬同署文契,其舉錢主在與不在,其保人等并杖二十,其本利錢仍令均攤填納。應口馬莊宅諸色,買賣相當後,勒買人面付賣人價錢。如違,牙人決重二十,付錢主家亦科罪。(《冊府》六百十二)
◇ 科制避徭詔
男丁女工,耕織之本,雕墻峻宇,耗蠹之源。天下百姓或冒為僧、道士,茍避徭役,有司宜備為科制,修例聞奏。(《唐會要》五十)
◇ 訪擇校書正字詔
秘書省、宏文館、崇文館、左春坊司經(jīng)局校書、正字,宜委吏部,自今以後,於平留選人中加工訪擇,取志行貞退、藝學精通者注擬。綜核才實,惟在得人,不須限以登科及判入等第。其校書、正字限考,入畿縣尉、簿,任依常格。(《唐會要》六十五) ◇ 職田草粟詔
百司職田,多少不均,為弊日久。宜令每司各收職田草粟等數(shù),自長官以下,據(jù)多少人作等差,除留闕官外分給。(《唐會要》九十二)
◇ 建泉等州納物粗惡懲罰詔
大府奏建州、泉州、壽州所納物,粗惡短狹。布帛有幅,制度所存,近日勸課不精,窳濫方甚,遂使女工都棄,國用乏虛。若無所懲,何以知懼?刺史宜各罰一月課料,錄事參軍、本縣令各罰一季課料,本曹官罰一季課料,仍書下考。(《冊府》五百四)
◇ 令百寮陳錢物重輕利害詔
錢重物輕,為弊頗甚,詳求適變,將以便人,所貴緡貨通行,里閭寬息。宜令百寮各隨所見,作利害狀以聞。(《冊府》五百一)
◇ 禁銷錢毀器詔
今已後,諸州府有請以破鐘再鑄,宜令所在差人監(jiān)領,不得令銷錢毀器,別有加添。(《冊府》五百一)
◇ 禁止停省職員詔
諸道新授節(jié)度、觀察、經(jīng)略等使,自敕出後,使未到以前,或前使尚在本鎮(zhèn),或已發(fā)差知留務軍等官,其軍府職員多停省改易。自今以後,切令禁止。縱先有此色,新使到道,并令仍舊。(《唐會要》七十八) ◇ 支郡鎮(zhèn)遏屬刺史詔
諸道節(jié)度使、團練、都防御、經(jīng)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軍州外,別置鎮(zhèn)遏、守捉、兵馬者,并合屬刺史等。如刺史帶本州團練、防御、鎮(zhèn)遏等使,其兵馬額便隸此使。如無別使,即屬軍事。其有邊于溪洞,接連蕃蠻之處,特建城鎮(zhèn),不關州郡者,即不在此限。(《唐會要》七十八) ◇ 趙宗儒權選事詔 東都留守趙宗儒,權知吏部,令掌東都選事,銓試畢日停。(《唐會要》七十五) ◇ 公主等所養(yǎng)鷹鷂不得越界按放詔
公主、郡主、駙馬等所養(yǎng)鷹鷂,按放但於城南,不得輒地諸界。其故違者,府縣切加檢察,錄名聞奏。(《冊府》百四十一)
◇ 懲宗正卿李上公等詔
所由闕于周防,敢爾侵犯,各據(jù)事狀,宜有科懲。知山門押官決六十,削一任官,纊騎三衛(wèi)并決四十,陵令馬敘罰一季俸料,陵丞李建罰一月俸,宗正卿李上公罰一月俸。(《唐會要》十七) ◇ 允權德輿請緣遷?令子弟營護手詔 按:此詔見五十卷本《權載之文集》,題「元和十二年二月十二日」,與《全文》五十三卷德宗詔同。今存其目,文不錄。
◇ 贈權亻垂尚書禮部郎中敕
案:此敕見五十卷本《權載之文集》,題「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與《全文》五十四卷德宗敕同。姑存其目,文不錄。
◇ 處分鄭方逵敕
鄭方逵宜委京兆府錮身,遞送黔州,付季模于偏遠州驅(qū)使,勿許東西。
◇ 試官改轉敕
諸司府參佐檢校試官,從元授官月日計,如是五品已上官及臺省官,經(jīng)三十個月外任與改轉,馀官經(jīng)二十個月奏改轉。若是未經(jīng)考使,有故事及停替官,本限之外,更加十個月,即任申奏。(《唐會要》八十一)
◇ 禁鉛錫錢敕
應屬諸軍諸使,更有犯時用錢,每貫除二十文。足陌內(nèi)欠錢及有鉛錫錢者,宜令京兆府枷項收禁,刮目相看了本軍本使府司,差人就軍及看決二十。如情狀難容,復有違拒者,仍令府司聞奏。(《唐會要》八十九)
◇ 京官俸料給現(xiàn)錢敕 京百官俸料,從五月以後,并宜給見錢。其數(shù)內(nèi)一半充給元估疋段者,即據(jù)時估實數(shù)回給見錢。(《唐會要》九十一)
◇ 支給邢士美料錢敕
工部尚書邢士美,以疾未任赴京,宜就東都將息,疾損日赴任。其料錢準上官例,令有司支給。(《唐會要》九十一)
◇ 收管岐陽馬地敕
閑廄使所理岐陽馬舊地,方三百四十七頃。據(jù)監(jiān)察御史范傳式奏,岐陽馬坊地,既不妨百姓租佃,又不闕官中、賦稅,宜據(jù)數(shù)交付閑廄使收管。(《唐會要》六十五)
◇ 量置學生敕
東都國子監(jiān)量置學生一百員,國子館十五員,太學館十五員,四門館五十員,廣文館十員,律館十員,書館三員,算館二員。(《唐會要》六十六)
◇ 停東都防御使敕
承前東都留守,無防御使名,往因權宜,遂有制置,俾從省便,以復舊章。其東都畿汝州都防御使及副使,宜停。所管將士六千七百三十八人,數(shù)內(nèi)見所管將士都防鎮(zhèn)及宮苑中、營田、河陰、陽翟、偃師等縣鎮(zhèn)遏使,其四千六百三十人,委留守收管。襄城、葉縣鎮(zhèn)遏使,共二千一百人,委汝州防御使收管。(《唐會要》六十七) ◇ 裴次元充東都副留守敕
東都留守,創(chuàng)立新軍,所召將士,切資精選,要得府縣共詳簿書。況分正副留守,抑惟舊典,宜令河南尹裴次元以本官充東都副留守。(《唐會要》六十七)
◇ 舉人納策止宿敕
制舉人試訖,有逼夜納策,計不得歸者,并于光宅寺止宿。應巡檢勾當官吏并隨從人等,待舉人納策畢,并赴保壽寺上宿。仍各仰金吾衛(wèi)使差人監(jiān)引,送至宿所。如勾當,勿令喧雜。(《唐會要》七十六)
◇ 剌史上言利病并禁任處置產(chǎn)敕
自今已後,剌史如有利病可言,皆不限時節(jié),任自上表聞奏,不須申報節(jié)度、觀察使。本任得替後,遂於當處置百姓莊園舍宅,或因替代情弊,便破除正額兩稅,不出差科。自今已後,此色并勒依元額輸稅。(《唐會要》七十六)
◇ 罰韓皋俸料敕 敕:封杖決人,殊非文法,因此致死,有足矜嗟。韓皋備歷中外,合遵典憲,有此乖越,良所憮然。罰一月俸料。據(jù)決孫?月日,是舊刺史辛秘離任之後,新剌史范傳正未到之時,俱無愆尤,不可議罰。馀依。(《吳興藝文補》、《元氏長慶集》三十八)
◇ 考核所舉縣令敕
元和三年敕書,所舉縣令,皆直言其事,不得妄有文飾,吏部舉其事狀,隨事檢勘者。今詞不達意略勘資歷,未究人材。自今已後,宜委吏部精加考核,必使詳實,不得同皂選人例酬官。所冀舉不妄施,官無虛授,仍令四時注擬。其觀察使、刺史所舉人,不得授以本州府縣令。到任後有罪犯,其所舉主準前敕貶罰。(《唐會要》六十九) ◇ 停英武軍敕
左右威遠營,置來已久,著在國章。近置英武軍及加軍額,宜從并省,以正舊名。其英武軍額宜停,將士及當軍一切已上,并合入左右威遠營,依前置使二人勾當。(《唐會要》七十二)
◇ 停威遠營衣糧敕 左右龍武等六軍及威遠營,應納課戶,其一千八十人所請衣糧,宜并勒停。仍委本軍具名牒送府縣收管。(《唐會要》七十二)
◇ 禁聚射敕
京城內(nèi)無故有人於街衢中帶戎仗及聚射,委吏執(zhí)送府縣科決。其諸軍諸使,禁身奏取進止。(《唐會要》七十二)
◇ 父母年老單身免差敕 單身百姓,父年七十能上能下,及無父其母年六十以上,并不得差征鎮(zhèn)。(《唐會要》七十二)
◇ 申光蔡三州縣官俸料敕
有司奏申、光、蔡三州州縣官,緣給復無稅,應支俸料。今量事實上員額及課料,其六品以下官,仍令吏部于選人中擇優(yōu)與注擬,每月課料錢委所司量與支給。其員外課料等本額,待紿復年滿,一切仍舊。(《唐會要》七十五)
◇ 授新羅國王金俊邕等冊敕
金俊邕等冊,宜令鴻臚寺于中書省受領至寺,宣授與金力奇,令赍歸國,仍賜其叔彥升門戟,令本國準例給。(《唐會要》九十五)
◇ 法司詳斷刑憲敕
舊制,刑憲皆大理寺、刑部詳斷聞奏,然後至中書裁量。近多不至兩司、中書,使自處置。今後先付法司,具輕重聞奏,下中書令、舍人等參酌,然後據(jù)事例裁斷。(《唐會要》五十五)
◇ 處分濫給券敕
準元和三年諸道濫給券道敕文,總一百二十七道已上者,州府長官宜奪一季俸祿。其本州官、曹官及錄事參軍,付吏部用闕,去任殿一選。(《唐會要》六十一)
◇ 訪察州縣敕
前後累降制敕,應諸道違法徵科,及刑政冤濫,皆委出使郎官、御史,訪察聞奏。雖有此文,未嘗舉職。外地生人之勞,朝廷莫得盡知。今後應出使郎官、御史,所歷州縣,其長吏政俗,閭閻疾苦,水旱災傷,并一一條錄奏聞。郎官宜委左右丞勾當,并限朝見後五日內(nèi)聞奏,并申中書門下。如所奏不實,必議懲責。(《唐會要》六十二)
◇ 縣主不得離京敕
縣主婿請授外官,如赴任,縣主不得離京。自今以後,永為常例。(《唐會要》六) ◇ 修周文武祠敕
周文王、武王祠宇在咸陽縣,宜令有司精加修飾。(《唐會要》二十二)
◇ 命婦朝謁敕
每至元日、冬至、立夏、立秋、立冬日,外命婦朝謁皇太后,自有常儀,不合前卻。自今已後,諸公主、郡縣主,宜委宗正寺勾當。常參官母妻,御史臺勾當。如有違越者,夫、子奪一月俸。無故頻不到者,有司具狀聞奏。(《唐會要》二十六) ◇ 宮中上壽敕 今月六日,是朕降誕之辰,奉迎皇太后宮中上壽,其日并賜于光順門內(nèi)殿與百官相見,永為常式。(《唐會要》二十九)
◇ 安置李師古妻女敕
李師古嘗經(jīng)任使,待以始終,雖是師道近親,典章宜有差降。其妻裴氏及女宜娘,并于鄧州安置。(《唐會要》三十九)
◇ 御史專知贓贖敕 今後應坐贓及他罪當贖者,諸道委觀察判官司人事勾當,及時申報。如蔽匿不申者,節(jié)級科貶加罪。不系奏官長量情處置者,其贓但準前申送御史臺,充本色給用。仍差御史一人專知贓贖,不得以贓罰為名。如罪名未正,妄罰其財,亦委觀察判官勾當。差定後先,具名聞奏。(《唐會要》四十) ◇ 削鄭良宰官敕
鄭良宰如聞本非士族,豈容塵忝班行?宜削所授官。通事舍人知館事楊造,輕有論薦,頗乖言慎,宜罰一月俸。(《冊府》四百八十一)
◇ 不酤官酒照湖州例敕
不酤官酒,有益疲人,管內(nèi)六州,皆合一例,宜并準湖州敕處分。(《冊府》五百四)
◇ 權判官與正授敕 自今已後,應受權判官,京官一考已上,外官兩考已上,職事條舉者,然與正授。如未及正授,別要除改者,不得全用權知判官資。如特委重務,即不在此限。(《冊府》六百三十一)
◇ 停盧則見任敕
御史出使,動為標式,功在肅下,不唯檢事。監(jiān)察御史盧則奉使推鞫,致使官曲犯贓,被人告訴,失在周慎,亦可薄懲。宜停見任。(《冊府》五百二十二)
◇ 答權德輿謝追贈祖亻垂禮部郎中表批
按:此文見五十卷本《權載之集》,題「元和十三年閏五月」,與《全文》五十四《批答》同,今存其目,文不錄。
◎ 穆宗皇帝
事跡詳《全唐文》六十四。
◇ 蕭亻免守吏部尚書詔
古者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季氏以還,鮮由茲道。先皇帝在位十五載,凡解相印二十人,多為大僚,或授兵柄。矧余小子,宜有加焉。朝議大夫守右仆射襲徐國公蕭亻免,以勤事國,以疾退身,本末初終,不失其道。既罷樞務,俾居端揆,茲朕所以加恩超等,復語前言,而亻免繼有讓章,至于三四,敦諭頗切,陳乞彌堅。是用改選部尚書,足以表予寵重,所以嘉爾謙光。宜欽厥心,以保厥位,無忝我明命??墒乩舨可袝?。(《冊府》四百六十四)
◇ 停抽給用錢詔
頃以寇賊未殄,費用滋廣,先有詔敕,于諸道留州留使給用錢中,每貫量抽二百文。今兵戈已戢,經(jīng)費有常,其抽錢宜從今年四月十一日以後停。切令官吏所在知委,不得妄有增減。(《冊府》四百八十四)
◇ 答崔元略上章自辨詔 朕所命官,豈非公選?卿能稱職,奚恤人言。(同上) ◇ 任百官寒食埽墓敕 寒食埽墓,著在令文,比來妄有妨阻。朕欲令群下皆遂私誠,自今以後,文武百官有墓塋域在城外并京畿內(nèi)者,任往拜埽。但假內(nèi)往來,不限日數(shù),有因此出城,假開不到者,委御史臺勾當。仍自今以後,內(nèi)外官要覲親于外州及拜埽,并任準令式年限請假。(《唐會要》二十二) 案:《全文》六十五所收《定寒食假詔》,計三十九字,與此敕不同。
◇ 命路隨韋處厚兼充史館修撰敕
隨、處厚嘗在史館,才行可稱。伏以《憲宗實錄》未修,切資論撰,宜兼充史館修撰,仍分日入史館修實錄。未畢之間,且許不入內(nèi)署,仍放朝參。(《冊府》五百五十四)
◇ 放宮人敕
先在掖庭宮人,及逆人家口并配內(nèi)園者,并放出外,任其所適。(《唐會要》三)
◇ 賜蕃客重陽宴錢敕
蕃客等使,皆遠申朝聘,節(jié)遇重陽,宜共賜錢二百貫文,以充宴賞,仍給太常音樂。(《唐會要》二十九) ◇ 任諸色人入道敕 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暗記《老子經(jīng)》及《度人經(jīng)》,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經(jīng)》情愿以《黃庭經(jīng)》代之者,亦聽。宜令所司具令立文狀條目,限降誕月內(nèi)投名請試,今年十月內(nèi)試畢。(《唐會要》五十) ◇ 員外二周年轉官敕
自今以後,員外郎知制詔,敕復授本官,通計二周年,然後各依本行轉,郎中亦依二周年與正除。如是中行後行郎中,仍更轉前行一周年即與正除。如更是卑官知誥,合轉員外者,亦以二周年為限。諫議大夫知者,同前行郎中,給事中并翰林學士別宣,并不在此限。(《唐會要》五十五)
◇ 詳覆大理結斷敕
今後大理寺結斷,行文不當,刑部詳覆;於事不精,即委中書舍八舉書其輕重出入所失之事,然後出。(《唐會要》五十五)
◇ 禁中使傳券違越敕
中使傳券,素有定數(shù),如聞近日多越券牒。宜令諸司府據(jù)元和十四年四月五日敕,分明曉示。自今已後,如更違越,所在州縣俱當時具名聞奏。(《唐會要》六十一)
◇ 定太常員闕敕 吏部所注太常寺伎術官直殿中,既準格,未為乖越,宜并待考滿日停。太常寺所論員闕,從來年以後,并任本寺收管,諸司更不得占授。(《唐會要》六十五)
◇ 優(yōu)禮孔?敕
尚書左丞孔?可守禮部尚書致仕,仍委所在長吏,歲時親自存問,兼致羊酒。如至都,其芻米什器之類,委河南尹量事供送,務從優(yōu)禮。筋力未衰,堅請休退,故示優(yōu)禮。(《唐會要》六十七) ◇ 諸軍使屬同百姓差遣敕
京兆府百姓屬諸軍、諸使者,宜令具挾名敕下,一戶之內(nèi),除已屬諸軍、諸使,其馀及父兄子弟,據(jù)令式,年幾合入色役者,明立簿籍,同百姓例差遣。(《唐會要》六十七)
◇ 官俸折米敕
近日訪聞京城米價稍貴,須有通變,以便公私。宜令戶部應給百官俸料,其中一半合給匹段者,通給官中所糴粟,每斗折錢五十文。其段匹委別貯,至科糴粟,填納大倉。(《冊府》五百七) ◇ 節(jié)度交割狀限敕
諸道節(jié)度使去任日,宜準元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敕處分。其交割狀,限新人到任後一個月內(nèi),分析聞奏。并報中書門下?lián)嫦?,委中書門下?lián)鬆钅タ甭勛啵詰{殿最。(《唐會要》七十八)
◇ 禁賣新羅百姓敕 禁賣新羅,尋有正敕,所言如有漂寄,固合任歸。宜委所在州縣切加勘會,責審是本國百姓情愿歸者,方得放回。(《唐會要》八十六)
◇ 給韓宏俸料敕
司徒兼中書令韓宏,疾未全平,尚須在假將息,其俸料宜從敕下日便令所司支給。(《唐會要》九十二) ◇ 添給諸司本錢敕
添給諸司本錢,準元和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敕,內(nèi)外百司準二月五日赦文,宜共賜錢一萬貫文,以戶部錢充,仍令御史臺據(jù)司額大小、公事閑劇,為等第均配。(《唐會要》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