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賦
并序
文賦
陸士衡臧榮緒晉書曰:機字士衡,吳郡人。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少襲領(lǐng)父兵,為牙門將軍。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里,與弟云勤學(xué),積十一年。譽流京華,聲溢四表,被征為太子洗馬,與弟云俱入洛。司徒張華,素重其名,舊相識以文。華呈天才綺練,當(dāng)時獨絕,新聲妙句,系蹤張、蔡。機妙解情理,心識文體,故作文賦。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作,謂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于文。莊子,堯曰:此吾所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夫作文者,放其言,遣其理,多變,故非一體。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文之好惡,可得而言論也。范曄后漢書,趙壹刺世疾邪曰:孰知辯其妍蚩。廣雅曰:妍,好也。說文曰:妍,慧也。釋名曰:蚩,癡也。聲類曰:蚩,騃也。然妍蚩亦好惡也。每自屬文,尤見其情,論衡曰:幽思屬文,著記美言。屬,綴也。杜預(yù)左氏傳曰:尤,甚也。士衡自言,每屬文,甚見為文之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爾雅曰:逮,及也。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尚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利害由好惡??装矅袝鴤髟唬涸?,水草之有文者,故以喻文焉。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言既作此文賦,佗日而觀之,近謂委曲盡文之妙理。論語,鯉曰:它日又獨立。趙岐孟子章句曰:它日,異日也。至于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此喻見古人之法不遠。毛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注:則,法也。伐柯必用其柯,大小長短近取法于柯,謂不遠也。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言作之難也。文之隨手變改,則不可以辭逮也。莊子,輪扁謂桓公曰:斲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也,有數(shù)存焉。蓋所能言者,具于此云。蓋所言文之體者,具此賦之言。
佇中區(qū)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漢書音義,張晏曰:佇,久俟待也。中區(qū),區(qū)中也。字書曰:玄,幽遠也。老子曰:滌除玄覽。河上公曰: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物,故謂之玄覽。幽通賦曰:皓頤志而不傾。左氏傳,楚子曰: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遵,循也,循四時而嘆其逝往之事,攬視萬物盛衰而思慮紛紜也?;茨献釉唬核臅r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秋暮衰落故悲,春條敷暢故喜也?;茨献釉唬耗救~落,長年悲。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懔懔,危懼貌。眇眇,高遠貌。懷霜、臨云,言高潔也。說文曰:懔懔,寒也??兹谒]禰衡表曰:志懷霜雪。舞賦曰:氣若浮云,志若秋霜。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言歌詠世有俊德者之盛業(yè)。先民,謂先世之人,有清美芬芳之德而誦勉。毛詩曰:王配于京,世德作求。又曰:在昔先民有作。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論語曰: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装矅⒃唬罕虮颍馁|(zhì)見半之貌。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韓詩外傳曰:孫叔敖治楚三年而國霸,楚史援筆而書之于策。尚書中候曰:玄龜負圖出洛,周公援筆以寫也。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收視反聽,言不視聽也。耽思傍訊,靜思而求之也。毛萇詩傳曰:耽樂之久。廣雅曰:訊,問也。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精,神爽也。八極、萬仞,言高遠也。淮南子曰:八弦之外,乃有八極。包咸論語注曰:七尺曰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爾雅曰:致,至也。埤蒼曰:曈昽,欲明也。說文曰:昭晰,明也。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楊子法言曰:或問群言之長,曰群言之長,德言也。宋衷曰:群,非一也。周禮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也。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言思慮之至,無處不至。故上至天淵于安流之中,下至下泉于潛浸之所。劇秦美新曰:盈塞天淵之間。楚辭曰:使江水兮安流。毛詩曰:洌彼下泉,浸彼苞稂。于是沈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怫悅,難出之貌。浮藻聯(lián)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聯(lián)翩,將墜貌。王弼周易注曰:翰,高飛也。說文曰:繳,生絲縷也,謂縷系矰矢而以弋射。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論語,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華、秀,以喻文也。已披,言已用也。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高唐賦曰:須臾之間。司馬遷曰:卒卒無須臾之間。莊子,老聃曰:俛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呂氏春秋曰:萬世猶一瞬。說文曰:開闔,目數(shù)搖也。尸閏切。
然后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小雅曰:班,次也。抱暑者咸叩,懷響者畢彈。言皆擊擊而用。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装矅袝鴤髟唬喉樍鞫略谎?。源,水本也?;虮倦[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言或本之于隱而遂之顯,或求之于易而便得難。之或為未,非也?;蚧⒆兌F擾,或龍見而鳥瀾。周易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言文之來,若龍之見煙云之上,如鳥之在波瀾之中。應(yīng)劭曰:擾,馴也。莊子曰:君子尸居而龍見。大波曰瀾?;蛲滋资?,或?qū)}而不安。妥帖,易施貌。公羊傳曰:帖,服也。廣雅曰:帖,靜也。王逸楚辭序曰:義多乖異,事不妥帖。岨峿,不安貌。楚辭曰: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妥,他果切。帖,吐協(xié)切。岨,助舉切。峿,魚呂切。罊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周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茨献釉唬禾徽?,牢籠天地也。說文曰:挫,折也。韓詩外傳曰:辟文士之筆端,辟武士之鋒端,辟辯士之舌端。始躑躅于燥吻,終流離于濡翰。廣雅曰:躑躅,跢跦也。鄭玄毛詩箋云:志往謂踟躕也。蹢與躑同,跢跦與踟跦同。蒼頡篇曰:吻,唇兩邊也,莫粉切。字林曰:吻,口邊。流離,津液流貌。劉公干詩曰:敘意于濡翰。毛萇詩傳曰:濡,漬也。濡,如娛切。漢書音義,韋昭曰:翰,筆也,協(xié)韻,音寒。理扶質(zhì)以立干,文垂條而結(jié)繁。言文之體必須以理為本。垂條,以樹喻也。廣雅曰:干,本也。鄭玄禮記注曰:繁,盛也。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楚辭曰:情與貌其不變。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虿脔月薁?,或含毫而邈然。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史由急就章曰:急就奇觚。觚,木簡也。論語先進篇,子路帥爾而對。毫,謂筆毫也。王逸楚辭注曰:銳毛為毫也。毛詩曰:聽我藐藐。毛萇曰:藐藐然不入。
伊茲事之可樂,固圣賢之所欽。茲事,謂文也。左氏傳,仲尼曰:志有之,言足以志,文足以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不文,行之不遠。課虛無以責(zé)有,叩寂寞而求音。春秋說題辭曰:虛生有形。淮南子曰:寂寞,音之主也。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毛萇詩傳曰:函,含也。古詩曰:中有尺素書。列子,文摯謂叔龍曰: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恢,大也。按,抑按也。言思慮一發(fā),愈深恢大。播芳蕤之馥馥,發(fā)青條之森森。說文曰:蕤,草木華垂貌。纂要曰:草木華曰蕤。字林曰:森,多木長貌。以喻文采若芳蕤之香馥,青條之森盛也。粲風(fēng)飛而猋豎,郁云起乎翰林。爾雅曰:??飖謂之猋。長楊賦曰:翰林以為主人。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文章之體有萬變之殊,中眾物之形,無一定之量也?;茨献釉唬赫遄萌f殊。紛紜揮霍,形難為狀。紛紜,亂貌。揮霍,疾貌。西京賦曰:跳丸劍之揮霍。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眾辭俱湊,若程才效伎,取舍由意,類司契為匠。老子曰:有德司契。論衡曰:能雕琢文書謂之史匠也。在有無而僶俛,當(dāng)淺深而不讓。毛詩曰:何有何無,僶俛求之。俛僶,由勉強也。論語,子曰:當(dāng)仁不讓于師。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方圓,謂規(guī)矩也。言文章在有方圓規(guī)矩也。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dāng)。其事既殊,為文亦異。故欲夸目者為文尚奢,欲快心者為文貴當(dāng)。愜,猶快也,起頰切。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言其窮賤者,立說無非湫隘;其論通達者,發(fā)言唯存放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詩以言志,故曰緣情;賦以陳事,故曰體物。綺靡,精妙之言。瀏亮,清明之稱。漢書,甘泉賦曰:瀏,清也。字林曰:清瀏,流也。碑披文以相質(zhì),誄纏綿而凄愴。碑以敘德,故文質(zhì)相半;誄以陳哀,故纏綿凄慘。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博約,謂事博文約也。銘以題勒示后,故博約溫潤;箴以譏刺得失,故頓挫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頌以褒述功美,以辭為主,故優(yōu)游彬蔚。論以評議臧否,以當(dāng)為宗,故精微朗暢。彬蔚,已見上文。漢書音義曰:暢,通也。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奏以陳情敘事,故平徹閑雅;說以感動為先,故煒曄譎誑。雖區(qū)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論語,子曰:辭達而已矣。文穎漢書注曰:冗,散也,如勇切。言文章體要,在辭達而理舉也。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萬物萬形,故曰多姿。文非一則,故曰屢遷。琴賦曰:既豐贍以多姿。周易曰:為道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言音聲迭代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為繡也。爾雅曰:暨,及也。又曰:迭,更也。論衡曰:學(xué)士文章,其猶絲帛之有五色之功。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宣,明也。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锜而難便。言雖逝止無常,唯情所適,以其體多變,固崎锜難便也。逝止,由去留也。崎锜,不安貌。楚辭曰:嵚岑崎锜。崎,音綺。锜,音蟻。茍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言其易也。如失機而后會,恒操末以續(xù)顛。言失次也。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言音韻失宜類繡之玄黃謬敘,故淟涊垢濁而不鮮明也。禮記曰:朱綠之,玄黃之,以為黼黻文章。楚辭曰:切淟涊之流俗。王逸曰:淟涊,垢濁也。
或仰逼于先條,或俯侵于后章。廣雅曰:條,科條也。凡為文之體,先后皆須意別,不能者則有此累?;蜣o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周易曰:比,輔也。說文曰:妨,害也。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于錙銖,定去留于毫芒。漢書音義,項岱曰:殿,負也。最,善也。韋昭曰:第一為最,極下曰殿。又曰:下功曰殿,上功曰最。鄭玄禮記注曰:八兩為錙。漢書曰:黃鍾之一鑰,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然百黍重一銖也。應(yīng)劭漢書注曰:十黍為一絫,十絫為一銖。賓戲曰:銳思毫芒之內(nèi)。音義曰:芒,稻芒。毫,兔毫。茍銓衡之所裁,固應(yīng)繩其必當(dāng)。言銓衡所裁,茍有輕重,雖應(yīng)繩墨,須必除之。聲類,蒼頡篇曰:銓,稱也。曰銓,所以稱物也,七全切。漢書曰:衡,平也,平輕重也。尚書曰:惟木從繩則正。莊子曰:匠石治木,直者應(yīng)繩?;蛭姆崩砀?,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言其理既極,而無兩致;其言又盡,而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文喻馬也。言馬因警策而彌駿,以喻文資片言而益明也。夫駕之法,以策駕乘,今以一言之好,最于眾辭,若策驅(qū)馳,故云警策。論語,子曰:片言可以折獄。左氏傳,繞朝贈士會以馬策。曹子建應(yīng)詔詩曰:仆夫警策。鄭玄周禮注曰:警,敕戒也。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必待警策之言,以效其功也。家語,公父文伯之母曰:男女效績,愆則有辟。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言其功既多為累,蓋寡故以取足而不改易其文。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說文曰:謂文藻思如綺會。千眠,光色盛貌。炳若縟繡,凄若繁弦。說文曰:縟、繁,彩色也。又繡,五色彩備也。蔡邕琴賦曰:繁弦既抑,雅音復(fù)揚。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言所擬不異,闇合昔之曩篇。爾雅曰:曩,久也,謂久舊也。雖杼軸于予懷,怵佗人之我先。杼軸,以織喻也。雖出自己情,懼佗人先己也。毛詩曰:杼軸其空。茍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言他人言我雖愛之,必須去之也。王逸楚辭注曰:不受曰廉。說文曰:捐,棄也。
或苕發(fā)穎豎,離眾絕致。苕,草之苕也。言作文利害,理難俱美,或有一句同乎苕發(fā)穎豎,離于眾辭,絕于致思也。毛詩傳曰:苕,陵苕也。孫卿子曰:蒙鳩為巢,系之葦苕。小雅曰:禾穗謂之穎。形不可逐,響難為系。言方之于影而形不可逐,譬之于聲而響難系也。鹖冠子曰:影之隨形,響之應(yīng)聲。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文之綺麗,若經(jīng)緯相成,一句既佳,塊然立而特峙,非常音所能緯也。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牢落,猶遼落也。言思心牢落,而無偶揥之意,徘徊而未能也。蔡邕瞽師賦曰:時牢落以失次,咢??蹇而陽絕。說文曰:揥,取也,他狄切。協(xié)韻他帝切,或為禘。禘,猶去也。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雖無佳偶,因而留之,譬若水石之藏珠玉,山川為之輝媚也。尸子曰:水中折者有玉,圓折者有珠。孫卿子曰:玉在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高氏注:玉,陽中之陰,故能潤澤草;珠,陰中之陽,有明故岸不枯。廣雅曰:韞,襄也。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于集翠。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辭亦美。毛詩曰:榛楛濟濟。郭璞山海經(jīng)注曰:榛,小栗。楛,木可以為箭。綴下里于白雪,吾亦濟夫所偉。言以此庸音而偶彼嘉句,譬以下里鄙曲綴于白雪之高唱,吾雖知美惡不倫,然且以益夫所偉也。宋玉對楚王問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宋玉笛賦曰:師曠為白雪之曲?;茨献釉唬簬煏缱喟籽袂菹陆?。白雪,五十弦瑟樂曲名。下里,俗之謠歌。說文曰:偉,猶奇也,協(xié)韻,禹貴切。
或托言于短韻,對窮跡而孤興。短韻,小文也。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窮跡;跡窮而無偶,故曰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言事寡而無偶,俯求之則寂寞而無友,仰應(yīng)之則寥廓而無所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yīng)。言累句以成文,猶眾弦之成曲。今短韻孤起,譬偏弦之獨張;弦之獨張,含清唱而無應(yīng)。韻之孤起,蘊麗則而莫承也。毛萇詩傳曰:靡,無也。應(yīng),于興切。或寄辭于瘁音,徒靡言而弗華。瘁音,謂惡辭也。靡,美也,言空美而不光華也。班固漢書贊曰:纖微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薛君韓詩章句曰:靡,好也?;戾慷审w,累良質(zhì)而為瑕。妍謂言靡,蚩謂瘁音,既混妍蚩共為一體,翻累良質(zhì)而為瑕也。禮記曰:玉,瑕不掩瑜。鄭玄曰:瑕,玉之病也,胡加切。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yīng)而不和。言其音既瘁,其言徒靡,類乎下管,其聲偏疾,升歌與之間奏,雖復(fù)相應(yīng)而不和諧。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象,類也。禮記曰:升歌清廟,下管象武。王肅家語注曰:下管,堂下吹管,象武舞也?;蜻z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漂,猶流也。不歸,謂不歸于實。猶弦么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說文曰:么,小也,于遙切?;茨献釉唬亨u忌一徽琴,而威王終夕悲。許慎注曰:鼓琴循弦謂之徽,悲雅俱有,所以成樂,直雅而無悲則不成。或奔放以諧合,務(wù)嘈囋而妖冶。埤蒼曰:嘈啈,聲貌,啈與囋及囐同,才曷切。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言聲雖高而曲下。張衡舞賦曰:既娛心以悅目。廣雅曰:耦,諧也,耦與偶古字通。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防露,未詳。一曰:謝靈運山居賦曰:楚客放而防露作。注曰:楚人放逐,東方朔感江潭而作七諫。然靈運有七諫,有防露之言,遂以七諫為防露也。禮記曰: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鄭玄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間,先亡國之音于此水上。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左氏傳,君子曰:臣除煩而去惑。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言作文之體,必須文質(zhì)相半,雅艷相資。今文少而質(zhì)多,故既雅而不艷,比之大羹而闕其余味,方之古樂而同清汜,言質(zhì)之甚也。余味,謂樂羹皆古,不能備其五聲五味,故曰有余也。禮記曰: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鄭玄曰:朱弦,練朱弦也,練則聲濁。越瑟底孔畫疏之,使聲遲。唱,發(fā)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大羹,肉湆不調(diào)以鹽菜也。遺,猶余也。然大羹之有余味,以為古矣,而又闕之,甚甚之辭也。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廣雅曰:約,儉也。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毛萇詩傳曰:適,之也。楚辭曰:結(jié)微情以陳辭。說文曰:微,妙也?;蜓宰径髑?,或理樸而辭輕?;蛞u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装矅袝鴤髟唬阂u,因也。禮記曰:明王以相沿。鄭玄曰:沿,猶因述也?;蛴[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猶舞者赴節(jié)以投袂,歌者應(yīng)弦而遣聲。王粲七釋曰:邪睨鼓下,亢音赴節(jié)。左氏傳曰:投袂而起。杜預(yù)曰:投,振也。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莊子曰: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斲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也?公曰:圣之言。曰:圣人在乎?公曰:死矣。輪扁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圣人之糟魄耳。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矣,疾則苦而不入矣,不徐不疾,得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也,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郭子玄云:言物各有性效,學(xué)之無益也。李?曰:齊桓公也。扁,音篇,又扶緬切。斲,丁角切。謂斲輪之人,扁其名也。魄,音普莫切。李?曰:酒滓曰糟。司馬彪曰:爛食曰魄。甘,緩也??啵币?。李曰:數(shù),術(shù)也。王充論衡曰:虛談竟于華葉之言,無根之深,安危之際,文人不與,徒能華說之效也。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尚書,帝曰:律和聲??装矅唬郝桑梢?。禮記,子曰:回得一善,則拳拳服膺不失之。練世情之常尤,識前修之所淑。纏子,董無心曰:罕得事君子,不識世情尤非也。楚辭曰:蹇吾法夫前修,非時俗之所服。淑,善也。雖浚發(fā)于巧心,或受?于拙目。言文之難不能無累,雖復(fù)巧心浚發(fā),或于拙目受蚩。?,笑也,?與蚩同。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瓊敷、玉藻,以喻文也。毛詩曰:中原有菽,庶人采之。毛萇曰:中原,原中也。菽,藿也。力采者得之。同橐鑰之罔窮,與天地乎并育。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河上公曰:橐鑰,中空虛,故能育聲氣也。王弼曰:橐,排橐。鑰,樂器。按:橐,冶鑄者用以吹火使炎熾。說文曰:橐,囊也,音托。鑰,音藥。雖紛藹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毛詩曰:終朝采綠,不盈一掬。毛萇曰:綠,王蒭。兩手曰掬?;缄愔畬铱?,病昌言之難屬。挈瓶,喻小智之人,以注在上。何休曰:提,猶挈也。左氏傳曰:雖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論語曰:回也屢空。尚書,帝曰:禹亦昌言??装矅唬翰?,當(dāng)也。王逸楚辭注曰:屬,續(xù)也。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廣雅曰:踸踔,無常也。今人以不定為踸踔,不定亦無常也。莊子曰: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爾無如矣。謂腳長短也。踸,敕甚切。踔,敕角切。國語曰:有短垣,君不踰。爾雅曰:庸,常也。恒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言才恒不足也。答賓戲曰:孔終篇于西狩。懼蒙塵于叩缶,顧取笑乎鳴玉。缶,瓦器而不鳴,更蒙之以塵,故取笑乎玉之鳴聲也。文子曰:蒙塵而欲無昧,不可得也。李斯上書曰:擊甕叩缶。
若夫應(yīng)感之會,通塞之紀。紀,綱紀也。周易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莊子曰:其來不可卻,其去不可止。毛詩傳曰:遏,止也。孔安國曰:遏,絕。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枚乘上書曰:景滅跡絕。王命論曰:趣時如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莊子,蚿曰:今予動吾天機。司馬彪曰:天機,自然也。又大宗師曰: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也。劉障曰:言天機者,言萬物轉(zhuǎn)動,各有天性,任之自然,不知所由然也。思風(fēng)發(fā)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論衡曰:吾言潏淈而泉出。紛威蕤以馺沓,唯毫素之所擬。威蕤,盛貌。馺沓,多貌。封禪書曰:紛綸萎蕤。毫,筆也。纂文曰:書縑曰素。楊雄書曰:赍紬素四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延篤仁孝論曰:煥乎爛兮,其溢目也。論語曰:洋洋乎盈耳哉。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春秋演孔圖曰:詩含五際六情,絕于申。宋均曰:申,申公也。仲長子昌言曰:喜怒哀樂好惡,謂之六情。國語曰:夫人氣縱則底,底則滯。韋昭曰:底,著也。滯,廢也。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莊子曰:形固可使如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郭象注莊子曰:遺身而自得,雖掞然而不持,坐忘行忘而為之,故行若曳枯木,止若聚死灰,是以云其神凝也。向秀曰:死灰、枯木,取其寂漠無情耳。爾雅曰:涸,竭也。國語,泉涸而成梁。涸,水盡也。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于自求。自求于文也。楚辭曰:營魂而升遐。周易曰: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左氏傳,樂祁曰:心之精爽,是謂魂魄。孟子曰:使自求之。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方言曰:翳,奄也。乙,抽也。乙,難出之貌。說文曰:陰氣尚強,其出乙乙然。乙,音軋。新論曰:桓譚嘗欲從子云學(xué)賦,子云曰: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譚慕子云之文,嘗精思于小賦,立感發(fā)病,彌日瘳。子云說成帝祠甘泉,詔雄作賦,思精苦,困倦小臥,夢五藏出外,以手收而內(nèi)之。及覺,病喘悸少氣。士衡與弟書曰:思苦生疾。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左氏傳,趙武曰:范會言于晉國,竭情無私?;茨献釉唬喝溯p小害,至于多悔。論語,子曰:言寡尤,行寡悔。包曰:尤,過也。雖茲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物,事也。戮,并也。言文之不來,非予力之所并。國語曰:戮力一心。賈逵曰:戮力,并力也。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開,謂天機駿利。塞,謂六情底滯。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秩f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言文能廓萬里而無閡,假令億載而今為津。法言曰:著古昔之昏昏,傳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書。軌曰:昏昏,目所不見;忞忞,心所不了。小雅曰:閡,限也。俯貽則于來葉,仰觀象乎古人。葉,世也。幽通賦曰:終保己而貽則。尚書曰:予恐來世。又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濟文武于將墜,宣風(fēng)聲于不泯。論語,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尚書畢命曰:彰善癉惡,樹之風(fēng)聲。毛詩曰:靡國不泯。毛萇曰:泯,滅也。爾雅曰:泯,盡也。涂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法言曰:彌綸天地之事,記久明遠者莫如書。周易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王肅曰:彌綸,纏裹也。配沾潤于云雨,象變化乎鬼神。論衡曰:山大者云多,太山不崇朝,辨雨天下。然則賢圣有云雨之智,彼其吐文萬牒以上。賈子曰:神者,變化而無所不為也。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金,鍾鼎也。石,碑碣也。言文之善者,可被之金石,施之樂章。禮記曰: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漢書曰:圣王已沒,鍾鼓管弦之聲未衰。吳越春秋,樂師謂越王曰:君王德可刻之于金石,聲可托之于管弦。毛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周易曰:日新之謂盛德。
文選考異
注「機字士衡」下至「系蹤張蔡」: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字,有「陸機」二字。案:士衡自于嘆逝賦下注訖,增多全非。
注「作謂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于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又注「夫作文者」下至「故非一體」:袁本、茶陵本「夫」下有「其」字。云善無此二句。案:尤以五臣亂善也。二本無注,十六字尤并增多以就之,甚非。
注「文之好惡可得而言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士衡」下至「為文之情」: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利害由好惡」: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言既作此文賦」下至「盡文之妙理」: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有「言知之易也」五字。案:善于此注「言知之易也」,于下注「言作之難也」,可謂精當(dāng)。尤誤去其一句,甚非。至于增多之注,膚庸乖舛,亦甚易辨,固不假詳論矣。余條同此。
注「此喻見古人之法不遠」: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則法也」下至「謂不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文之隨手變改則不可以辭逮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蓋所言文之體者具此賦之言」: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漢書音義」下至「幽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注「遵循也」下至「而思慮紛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
喜柔條于芳春:袁本、茶陵本「喜」下校語云善作「嘉」。案:「嘉」字傳寫誤,下有「嘉麗藻之彬彬」,必相回避無疑。
注「秋暮衰落」下至「故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懔懔危懼貌眇眇高遠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有「眇眇遠貌」四字,在此節(jié)注之末。
注「言歌詠」下至「而誦勉」: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又曰在昔」:何?!冈凇股咸怼缸怨拧苟?,是也。各本皆脫。
注「論語曰」下至「孔安國注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有「包咸論語注曰」六字。
注「文質(zhì)見半之貌」:袁本、茶陵本「見」作「相」,是也。
注「尚書中候曰」下至「周公援筆以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爾雅曰致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思慮之至」下至「于潛浸之所」: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觀古今于須臾:袁本、茶陵本「于」下校語云善作「之」。案:此無可考也。
注「司馬遷曰卒卒無須臾之間」: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抱暑者咸叩:袁本、茶陵本「暑」作「景」,云善作「暑」。案:「暑」但傳寫誤。
注「言皆擊擊而用」: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文之來」下至「應(yīng)劭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公羊傳曰」下至「帖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妙萬物」:案:「妙」當(dāng)作「眇」。各本皆偽。
注「廣雅曰躑躅」:何?!杠U」改「蹢」,是也。各本皆誤。
注「與踟跦同」:陳云「跦」,「躕」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字林曰吻口邊」: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文之體」下至「以樹喻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史由」: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觚木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子路帥爾而對」:袁本、茶陵本「帥」作「率」,是也。
注「茲事謂文也」下至「行之不遠」: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六字。
注「按抑按也」下至「恢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纂要曰」下至「青條之森盛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
注「文章之體」下至「無一定之量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俛僶由勉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文章在有方圓規(guī)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漢書甘泉賦曰」下至「清瀏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故纏綿凄慘」:袁本、茶陵本「慘」作「愴」,是也。
注「說以感動為先」:袁本、茶陵本「動」作「物」,是也。
注「言文章體要在辭達而理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凡為文之體」下至「則有此累」: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項岱曰」下至「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注「應(yīng)劭漢書注曰」下至「為一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賓戲曰」:袁本、茶陵本「賓」上有「答」字,是也。
注「蒼頡篇曰銓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案:上「聲類」下「曰」為句,增多在其間,誤中之誤。
注「夫駕之法」下至「故云警策」: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左氏傳繞朝贈士會以馬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而不改易其文」:袁本、茶陵本「易其文」作「也」。
注「說文曰謂文藻思如綺會」: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言所擬不異闇合昔之曩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言他人言我雖愛之必須去之也」:袁本、茶陵本無「他人言我雖愛之須」八字。又茶陵本「言」上有「必捐」二字,袁本無。
注「毛詩傳曰苕陵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一句既佳」:袁本、茶陵本「一」作「言斯」。
注「言思心」:袁本、茶陵本「思」下有「之」字。
注「或為禘禘猶去也」:陳云兩「禘」字并當(dāng)作「褫」,五臣本可據(jù)。案:所校最是。各本皆誤。
注「尸子曰」下至「有珠」: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高氏注玉」下至「襄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俗之謠歌」: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徒靡言而弗華:袁本、茶陵本「徒靡言」作「言徒靡」。案:二本不著校語,蓋尤誤倒也。
注「瘁音」下至「而不光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禮記曰玉瑕不掩瑜鄭玄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鄭玄禮記注曰」六字。
注「下管象武」:袁本、茶陵本無「武」字,是也。案:明堂位文。
注「淮南子曰鄒忌一徽琴而威王終夕悲許慎注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九字作「許慎淮南子注曰」七字。
注「悲雅俱有」下至「則不成」: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言聲雖高而曲下」: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然靈運有七諫」:何?!赣小垢摹敢浴梗且?。各本皆誤。
注「地有桑間先」:何校「先」改「者」,是也。各本皆誤。
注「于此水上」:何校「上」改「出」,是也。各本皆誤。
注「尚玄酒而俎腥魚」: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甚甚之辭也」:茶陵本無下「甚」字,袁本有。案:各本皆非,當(dāng)重「之」字耳。
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茶陵本無「故」字,「亦」下校語云五臣作「故」。袁本「故」下校語云善有「亦」。案:有即作之誤,尤因此而兩有,非也。
注「莊子曰桓公」下至「數(shù)術(shù)也」:袁本無此二百三十七字,有「輪扁已見上注」六字。茶陵本亦不復(fù)出,此增多甚非。
或受?于拙目:袁本「?」作「嗤」。校語云善作「蚩」。茶陵本作「?」,與此同。校語云五臣作「嗤」。案:袁本所見,是也。士衡自用「蚩」字,善以「蚩」字本不訓(xùn)「笑」,故取「?」字為注,如詠懷詩「噭噭今自蚩」之注也。說詳在下。尤、茶陵所見非。
注「?笑也?與蚩同」:案上「?」上當(dāng)有「說文云」三字。兩「?」字,皆當(dāng)作「??」。詠懷詩注曰:說文云:嗤,笑也。「嗤」與「蚩」同??颊f文無「嗤」字,有「??」字。且云????,戲笑貌,從欠ㄓ聲。蓋兩注本同,此脫「說文云」,彼誤「??」為「嗤」,當(dāng)互訂正。
注「中原原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力采者得之」: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按橐」下至「說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嗟不盈于予掬:案:「嗟」當(dāng)作「羌」。凡「羌」字,五臣多改作「嗟」字,此必各本以五臣亂善。
注「挈瓶」下至「提猶挈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孔安國曰昌當(dāng)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故踸踔于短垣:袁本、茶陵本「垣」作「韻」,不著校語。案:注中「短垣」語,二本亦無之,恐尤改未必是也。
注「謂腳長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國語曰有短垣君不踰」: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言才恒不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紀綱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毛詩傳曰」下至「遏絕」: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又大宗師曰」下至「不知所由然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一字。
注「威蕤盛貌馺沓多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郭象注莊子曰」下至「而成梁」: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九字。
注「自求于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物事也」下至「非予力之所并」: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并力也」:袁本、茶陵本「也」下有「力周切」三字。
注「言文」下至「而今為津」: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軌曰」:袁本、茶陵本「軌」上有「李」字。
注「葉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爾雅曰泯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禮記曰」下至「未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毛詩曰漢廣」:袁本、茶陵本「詩」下有「序」字。
音樂上
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注曰:方,猶文章也。又曰:聲成文謂之音。
洞簫賦
漢書音義,如淳曰:洞者,通也。簫之無底者,故曰洞簫。釋名:簫,肅也,言其聲肅肅然清也。大者二十三管,長三尺四寸;小者十六管。一名籟。
洞簫賦
王子淵漢書曰:王褒,字子淵,蜀人也。宣帝時為諫議大夫。帝太子體不安,苦忽忽不樂,詔使褒等皆之太子宮娛侍太子,朝夕誦書奇文,及自所造作。疾平復(fù),乃歸。太子嘉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令后宮貴人左右皆誦讀之。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使褒祀焉。于道病卒。
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廣雅曰:原,本也。江圖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簫笛,有妙聲。丹陽記曰:江寧縣慈母山臨江生簫管竹。王褒賦云:于江南之丘墟,即此處也。其竹圓,異眾處。自伶?zhèn)惒芍裣捁群?,見此奇。故歷代常給樂府,而呼鼓吹山。干,小竹也。王逸楚辭注曰:干,體也。洞條暢而罕節(jié)兮,標敷紛以扶疏。條暢,條直通暢也。罕,稀也,言竹節(jié)稀疏而相去。標,竹之末也。宋玉笛賦曰:奇筱異干,罕節(jié)簡支,敷紛茂盛,扶疏四布。徒觀其旁山側(cè)兮,則嶇嵚巋崎,倚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嶇嵚巋崎,皆山險峻之貌。迤?,邪平之貌,言竹生其旁,故欹側(cè)不安。?,音靡。彌望儻莽,聯(lián)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閑也。儻莽、曠蕩,寬廣之貌。儻,佗朗切。敞,大貌,言竹生敞閑之處,又足樂也。托身軀于后土兮,經(jīng)萬載而不遷。左氏傳,晉大夫謂秦伯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后土,地也,言竹托生于地,經(jīng)歷萬載不易其貞萃也。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周易曰:精氣為物。滋熙,潤悅貌??装矅袝鴤髟唬悍A,受也。周易曰:震為蒼莨竹。感陰陽之變化兮,附性命乎皇天。孫卿子曰:陰陽大化。周易曰:四時變化。翔風(fēng)蕭蕭而徑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風(fēng)賦曰:翱翔乎激水之上。荊軻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言風(fēng)蕭蕭徑過其末?;亟?,謂江回曲也。說文曰:溉,猶灌也。言江之流注灌溉其山也。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磕磕而澍淵。呂忱曰:波,水涌也。漢武帝秋風(fēng)辭曰:橫中流兮揚素波。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揮,湔也。湔,音贊。字指曰:磕,大聲也。說文曰:注,灌也,澍與注古字通。朝露清泠而隕其側(cè)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說文曰:液,津也,夷石切。孤雌寡鶴,娛優(yōu)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說文曰:嬉,樂也。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爾雅曰:蜩,蜋蜩。方言曰:楚謂蟬為蜩。家語,子夏曰:蟬飲露而不食。蜩,徒凋切。抱,音附。蒼頡篇曰:樸,木皮也。上林賦曰:玄猿素雌。搜索,往來貌。搜,所求切。索,所白切。處幽隱而奧庰兮,密漠泊以??猭。廣雅曰:奧,藏也。說文曰:屏,蔽也,庰與屏同。??岶,竹密貌。??猭,相連延貌。字書,??猭,獸逃走也。漠與??同,浦百切。泊與岶同,亡百切。??,敕陳切。猭,敕員切。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諠。方言曰:素,本也。言審視竹之本體,清而不讙嘩也。幸得謚為洞簫兮,蒙圣主之渥恩。謚,號也,實二切。言得謚為簫而恒施用之,豈非蒙圣王之厚恩也。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性之自然。論語,子曰:因人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家語,孔子曰: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萬物無可以稱之者,故其自然之體。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墨子曰:公輸為云梯。鄭玄曰:般,伎巧者。莊子曰:匠石之齊,見櫟社樹,匠伯不顧。司馬彪曰:匠石,字伯。尚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妃,未詳也,一云夔。列子曰:孔子就師襄學(xué)琴。帶以象牙,掍其會合。帶,猶飾也。方言曰:掍,同也,言以象牙飾其會合之際,言巧密也。掍,胡本切。鎪鏤離灑,絳唇錯雜。爾雅曰:鏤,鎪也。離灑,鎪鏤之貌。絳唇,謂簫孔以朱飾之。灑,所宜切。鄰菌繚糾,羅鱗捷獵。言簫之形也。鄰菌繚糾,相著貌如羅魚鱗布列也。捷獵,參差也膠致理比,挹抐??。膠致理比,言細密也。挹抐??,言中制也。比,扶至切。挹,于泣切。抐,女立切。?,于頰切。?,奴協(xié)切。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體勢,闇于白黑之貌形。性昧、宕冥,謂天性闇昧過于幽冥也。說文曰:宕,過也。生,初生也?;茨献釉唬悍蛎ふ卟荒軇e晝夜,分白黑矣。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喪精。鄭玄禮記注曰:憤,怒氣充實也。伊郁,不通???,猶甚也。蒼頡篇曰:??,憂貌,奴谷切。廣雅曰:眼珠子謂之眸。趙岐孟子注曰:眸子,目瞳子也。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fā)憤乎音聲。言冥生之人而絕所見,思慮無所,故得專意發(fā)憤在于音聲。論語,子曰:發(fā)憤忘食。故吻吮值夫?qū)m商兮,龢紛離其匹溢。言口吻所吮,皆遇宮商。紛離、匹溢,聲四散也。字林曰:吻,口邊也。說文曰:吮,嗽也,似兗切。形旖旎以順吹兮,瞋??以紆郁。言簫聲既發(fā),形旖旎以隨之。漢書音義,張揖曰:旖旎,猶阿那也。司馬相如賦曰:又猗狔以招搖。說文曰:顄,頤也。釋名曰:?,咽下垂也,言氣之盛而??,類瞋也。楚辭曰:郁結(jié)紆軫。王逸曰:紆,曲也。?與顄劉并音含。?,音胡。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輟律。旁迕,言氣競旁出,遞相逆迕也。飛射,氣出迅疾也。散渙,分布也。輟律,出遲貌。輟,張律切。趣從容其勿述兮,騖合沓以詭譎。勿述,無所逆誤之貌。合沓,盛多貌。封禪書曰:奇物譎詭。詭譎,猶奇怪也?;驕嗐缍郎狻+C若枚折。聲或渾沌,不分潺湲,或復(fù)其聲模無似枚之折也。雜字曰:潺浸,水流貌。獵,聲也。詩曰:伐其條枚。毛萇詩傳曰;枚,干也。廣雅曰:獵,折也?;蚵芏橌A兮,沛焉競溢。漫衍,流溢貌。駱驛,相連延貌。沛,多貌。惏栗密率,掩以絕滅。惏栗,寒貌,恐懼也。風(fēng)賦曰:憯凄惏栗。密率,安靜也。掩,止息貌。?霵曄踕,跳然復(fù)出。?霵曄踕,眾聲疾貌。說文曰:跳,躍也。?,胡急切。霵或為?,同助急切。跳,徒雕切。
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廉,亦察也。啾咇?而將吟兮,行鍖銋以龢啰。啾,眾聲也。咇?,聲出貌。行,猶且也,胡庚切。鍖銋,聲不進貌。龢啰,聲迭蕩相雜貌。咇,音筆。?,音櫛。鍖,湯錦切。銋,奴錦切。風(fēng)鴻洞而不絕兮,優(yōu)嬈嬈以婆娑。鴻洞,相連貌。嬈嬈,柔弱也。婆娑,分散貌。廣雅曰:嬈,奇也。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說文曰:漂,浮也,芳妙切。他,謂奇聲也,言聲漂結(jié)而去,棄其舊調(diào),而更為奇聲。要復(fù)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龢。謳謠已發(fā),簫聲于其蹊徑要復(fù)而遮之,與之相和也。龢,古和字。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韓詩曰:夫為人父者,必懷慈仁之愛,以畜養(yǎng)其子也。含,下闇切。其妙聲,則清靜厭?,順敘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妙聲,聲之微妙也。厭,安靜貌。曹大家列女傳注曰:?,深邃也,音翳。字林曰:迖,滑也。迖,佗戾切。科條譬類,誠應(yīng)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言聲之慷慨如壯士。澎濞,波浪相激之聲。說文曰:慷慨,壯士不得志于心也。優(yōu)柔溫潤,又似君子。大戴禮曰:優(yōu)之柔之。禮記曰:溫潤而澤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輘輷,大聲也。埤蒼曰:怫?,不安貌。輘,力萌切。輷,呼萌切。沸或為?,扶味切。?,音謂。其仁聲,則若颽風(fēng)紛披,容與而施惠。呂氏春秋曰:南方曰颽風(fēng)。颽風(fēng)長物,故曰施惠。容與,寬裕之貌?;螂s沓以聚斂兮,或拔摋以奮棄。雜沓,眾多貌。拔摋,分散也。何休公羊傳注曰:側(cè)手擊曰摋。拔,扶割切。摋,蘇割切。悲愴怳以惻惐兮,時恬淡以綏肆。楚辭曰:愴怳懭悢兮。惻惐,傷痛也。廣雅曰:恬,靜也。說文曰:淡,安也。綏,遲也。王肅尚書注曰:肆,緩也。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潰以陽遂。孔安國尚書傳曰:被,及也。淋灑,不絕貌。靡靡,聲之細好也。橫潰,旁決貌。陽遂,清通貌。言其聲或盛壯而細密,時復(fù)橫潰而清通也。橫,音于孟切。鄭玄周禮注曰:陽,清也。又禮記注曰:遂,達也。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毛詩曰:中心悁悁。說文曰:憂,煩悁邑憂貌。字林曰:悁,含怒也,于玄切。又曰:醰、甜同,長味也,大含切。
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尚書曰:叨懫曰欽??装矅唬贺濛壹睉?。禮記曰:儒者有砥礪廉隅。戰(zhàn)國策曰:張儀云:趙王狼戾無親。爾雅曰:懟,怨也。剛毅強??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字書曰:??,古文暴字也。啴唌逸豫,舒緩自放縱之貌。啴,吐誕切。唌,音誕。鍾期牙曠悵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呂氏春秋曰: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太山。須臾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人為鼓琴者。按列女傳,齊杞殖妻也。齊莊公襲莒,殖戰(zhàn)死,杞梁之妻無子,內(nèi)外無五屬之親,既非所歸,乃就其夫之尸于其城下而哭之,內(nèi)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杞梁字,殖名也。鄭玄注禮,魯襄公二十九年,齊侯襲莒是也。列子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左氏傳曰:師曠侍于晉侯。杜預(yù)曰:師曠,晉樂太師。字書曰:愕,驚也。琴操曰:杞梁妻嘆者,齊邑虬梁殖之妻所作也。殖死,妻嘆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將何以立,吾亦死而已。援琴而鼓之,曲終遂自投水而死。虬與杞同也。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淫叔子遠其類。家語曰:孔子學(xué)鼓琴于師襄。七略,有莊春言琴。宋玉笛賦曰:于是天旋少陰,白日西靡,命嚴春,使叔子。浸淫,猶漸冉,相親附之意也。毛萇詩傳曰:昔顏叔子獨處于室,鄰之嫠婦又獨處室,夜暴風(fēng)雨至,屋壞,婦人趨而至,叔子納之,而使執(zhí)燭,放于平旦,蒸盡摍屋而繼之,自為避嫌不審矣。趙岐孟子章句曰:放,至也,方往切。嚚頑朱均惕復(fù)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頓顇。左氏傳,富辰曰:心不則德義之經(jīng)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史記曰:堯子丹朱不肖,舜子商均亦不肖。復(fù)惠,復(fù)黠慧也。桀,夏桀也。跖,盜跖也。莊子曰:施及三王,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鬻,夏育也。古字同。博,申博也,未詳其始。陸機夏育贊曰:夏育之猛,千載所希;申博角勇,臨頟奮椎。儡,羸疾貌。顇,即愁顇也。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楚辭曰:吹參差兮誰思。王逸曰:參差,洞簫。
時奏狡弄,則彷徨翱翔,埤蒼曰:彷徨,猶仿佯也?;蛄舳恍?,或行而不留。言逝止無常。狡,急也。弄,小曲也。愺恅瀾漫,亡耦失疇。埤蒼曰:????,寂靜也。????與愺恅音義同。愺,麤老切。恅,閭草切。瀾漫,分散也。上林賦曰:瀾漫遠遷。薄索合沓,罔象相求。薄,迫也。索,求也。合沓,重沓也。罔象,虛無罔象然也。莊子曰:黃帝游赤水之北,遺其玄珠,罔象求之而得。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聞其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撆涕抆淚。說文曰:撆,拭也,匹結(jié)切。廣雅曰:歔欷,悲也。抆,亦拭也,亡粉切。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憚漫衍凱,歡樂貌。阿那腲腇,舒遲貌。埤蒼曰:腲腇,肥貌。腲,一罪切。腇,乃罪切。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言所感深。爾雅曰:蟋蟀,蛬也。郭璞曰:促織也。爾雅曰:蠖,蚇蠖也。郭璞曰:今蝍??也。周書曰:蚑行喘息。說文曰:蚑,徐行,凡生類之行皆曰跂。跂,音奇。說文曰:喘,疾息也。螻蟻蝘蜒,蠅蠅翊翊。方言曰:南楚謂螻蛄為括螻,力侯切。爾雅曰:蚍蜉,大蟻。蟻與蟻同。爾雅曰:蜥蜴,蝘蜒。蝘,于典切。蜒,徒典切。蠅蠅翊翊,游行貌。遷延徙迤,魚瞰雞睨。皆蟲之形也。遷延徙迤,卻退貌。魚目不瞑,雞好邪視,故取喻焉。瞰,視也。睨,邪視也。垂喙?轉(zhuǎn),瞪瞢忘食。韓詩外傳曰:蕤賓有聲,裸價之蟲,無不延頸以聽。說文曰:喙,口也,許穢切,或為咮,鳥口也,都遘切。?,轉(zhuǎn)動貌。埤蒼曰:瞪,直視也,直耕切。瞢,視不審諦也,莫耕切。況感陰陽之龢,而化風(fēng)俗之倫哉!家語曰:人也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
亂曰:狀若捷武,超騰踰曳,迅漂巧兮。狀,聲之狀也。捷武言捷巧。曳,亦踰也,或為跇。鄭德曰:跇,度也,弋制切。漂,疾也,妨妙切又似流波,泡溲泛??,趨巇道兮。泡溲,盛多貌。泛??,微小貌,又云波急之聲。方言曰:泡,盛也,薄交切。溲,所求切。泛,房法切。埤蒼曰:??,裁有水也,所獵切。巇道,崄巇之道。哮呷呟喚,躋躓連絕,淈殄沌兮。言其聲之大,哮呷呟喚,或躋或躓,時連時絕,淈然相亂,殄沌不分也。埤蒼曰:哮嚇,大怒也,呼交切。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躋,升也,將雞切。漢書音義,韋昭曰:躓,頓也,竹利切。淈,胡忽切。沌,徒損切。攪搜?捎,逍遙踴躍,若壞頹兮。攪搜?捎,水聲也。壞頹,言如物崩壞頹毀也。攪,胡卯切。搜,所卯切。?,胡角切。捎,所學(xué)切。優(yōu)游流離,躊躇稽詣,亦足耽兮。韓詩曰:搔首躊躇?;?,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蒼頡篇曰:詣,至也。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還兮。頹唐,隕墜貌。本或無此十二字。賴蒙圣化,從容中道,樂不淫兮。中于道德,雖樂不荒。左氏傳曰:吳公子札來聘,為之歌頌曰:遷而不淫,樂而不荒。條暢洞達,中節(jié)操兮。言聲有條貫,通暢洞達,而中于節(jié)操。終詩卒曲,尚余音兮。言簫中次詩,而曲將盡,尚有余音也。吟氣遺響,聯(lián)綿漂撇,生微風(fēng)兮。漂撆,余響少騰相擊之貌。漂,匹遙切。撆,匹曳切。連延駱驛,變無窮兮。
文選考異
洞簫賦注「漢書音義如淳曰洞者通也」: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如淳漢書注曰洞簫」八字。
注「故曰洞簫」: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一名籟」:袁本、茶陵本「籟」下有「漢書曰元帝為太子嘉褒所為洞簫頌令后宮貴人皆誦讀之」二十四字。
注「宣帝時」: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帝太子體不安」下至「皆誦讀之」: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三字。
注「其竹圓異眾處」: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王逸楚辭注曰干體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罕稀也」下至「竹之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言竹生其旁故欹側(cè)不安」: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言竹生敞閑之處又足樂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后土地也」下至「不易其貞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言風(fēng)蕭蕭」下至「謂江回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言江之流注灌溉其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呂忱曰波水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指曰磕大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翱翔乎其顛:茶陵本「翱」作「??」。袁本校語云善作「翾」。案:「翾」乃「??」之誤也?!父蕖箘e體作「睪」,故「翱」別體作「??」耳。尤以正字改之,遂與二本校語不合。舞賦「若??若行」仍未改。
抱樸而長吟兮:案:「樸」當(dāng)作「樸」,注引蒼頡篇「樸,木皮也」,可證。否則,尚有「樸」「樸」異同之注,而刪削不全耳。
注「蟬飲露而不食」:袁本、茶陵本無「露」字,是也。
處幽隱而奧庰兮:案:「庰」當(dāng)作「屏」。袁本云善作「庰」。茶陵云五臣作「屏」。各本所見皆非。賦作「屏」,善以「屏」字本不訓(xùn)「蔽」,故取「庰」字為注。正如思玄賦「坐太陰之屏室兮」也。說在彼下。
注「說文曰屏蔽也」:案:「屏」當(dāng)作「庰」。各本皆誤。所引?部文也。正文改「屏」為「庰」,而復(fù)改此注「庰」為「屏」以就之,大非。思玄賦注亦可證。
注「竹密貌」:袁本、茶陵本無「竹」字,是也。
注「字書??猭獸逃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言審視竹之本體清而不讙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言得謚為簫」下至「豈非蒙圣王之厚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一云夔」下至「學(xué)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爾雅曰鏤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廣雅曰眼珠子謂之眸」: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言冥生之人」下至「在于音聲」: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字林曰吻口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司馬相如賦曰又猗狔以招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與顄劉」:袁本、茶陵本「劉」作「同」。案:二本最是。陳云「劉」字衍,非也。
注「氣出迅疾也」:袁本、茶陵本無「氣出」二字。
獵若枚折:陳云「獵」當(dāng)作「擸」,注同。袁本云善作「獵」。茶陵本云五臣作「擸」。今案:善注「獵聲也」,未見必用「擸」字。廣雅一條又本非善注,此為善「獵」、五臣「擸」無疑。陳欲以五臣改善,殊非。
注「聲或渾沌不分潺湲」:袁本、茶陵本無「聲或」二字,「潺湲」作「之貌」。
注「或復(fù)其聲模無似枚之折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詩曰伐其條枚」: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有「枚折似枚之折也」七字。
注「廣雅曰獵折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恐懼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聲迭蕩」: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廣雅曰嬈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聲漂結(jié)而去」:袁本、茶陵本無「聲漂結(jié)而去」五字,「言」屬下句首。
注「言聲之慷慨如壯士」: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聲之細好也」:袁本、茶陵本無「聲之」二字。
注「字林曰悁含怒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自放縱」: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呂氏春秋曰伯牙」下至「齊侯襲莒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五十六字。
注「杞梁妻嘆者」:案:「杞」當(dāng)作「虬」,觀下文可見。茶陵本誤同。袁本「杞」上有「范」字,蓋改「虬」為「杞」而兩存,又誤「虬」為「范」耳。
桀跖鬻博儡以頓顇:袁本、茶陵本云善無「以」字。案:此尤以五臣亂善也。寡婦賦注引此正無「以」字,亦其一證。
注「復(fù)惠復(fù)黠慧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埤蒼曰彷徨猶仿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故聞其悲聲:案:「聞其」二字當(dāng)作「為」。袁本作「其為悲聲」,云善無「其」。茶陵本云五臣有「其」。此既以五臣亂善,又誤去下「為」字,添上「聞」字,乃誤中之誤也。
注「說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歔欷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埤蒼曰腲腇肥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爾雅曰蟋蟀」下至「今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說文曰喘疾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狀聲之狀也捷武言捷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鄭德曰跇度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又云波急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簫中次詩」下至「尚有余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相擊之貌」:袁本、茶陵本無「相擊之」三字,「貌」屬上句末。
舞賦
并序。按周禮,舞師、樂師掌教舞。有兵舞,有干舞,有羽舞,有旄舞。呂氏春秋曰:堯時陰氣滯伏,陽氣閉塞,使人舞蹈以達氣。舞者,音聲之容也。
舞賦
傅武仲范曄后漢書曰:傅毅,字武仲,扶風(fēng)茂陵人也。少博學(xué)。建初中,肅宗博召文學(xué)之士,以毅為蘭臺令史。少逸氣,亦與班固為竇憲府司馬。早卒。
楚襄王既游云夢,使宋玉賦高唐之事。高唐賦序曰: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王曰:試為寡人賦之。將置酒宴飲,謂宋玉曰:云夢,藪名,在南郡華容縣。高唐,觀名。此并假設(shè)為辭?!腹讶擞x群臣,何以娛之?」左氏傳曰:欒盈觴曲沃人。杜預(yù)曰:飲酒于曲沃。玉曰:「臣聞歌以詠言,舞以盡意。尚書曰:歌詠言??装矅唬焊柙伷淞x,以長其言。毛萇詩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說苑曰:聲樂易良而合于歌情,盡舞意。是以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謂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聽其聲,不如察其形。謂詠歌之不足,故手舞足蹈也。言不如視其舞形。鄭玄注樂記曰:宮、商、角、征、羽,雜比曰聲,單曰音。激楚結(jié)風(fēng),陽阿之舞,張晏曰:激楚,歌曲也。列女傳曰:聽激楚之遺風(fēng)。結(jié)風(fēng),亦曲名。上林賦曰:鄔、郢繽紛,激楚、結(jié)風(fēng)。文穎曰:激,沖激,急風(fēng)也。結(jié)風(fēng)、回風(fēng),亦急風(fēng)也。楚地風(fēng)既自漂疾,然歌樂者猶復(fù)依激結(jié)之急風(fēng)為節(jié)。楚辭曰:宮庭震驚,發(fā)激楚兮?;茨献釉唬悍蜃沲揸柊⒅琛S衷唬焊璨绍?,發(fā)陽阿,鄭人聽之曰:不若延露以和。非歌者拙也,聽者異也。高誘曰:陽阿,古之名倡也。材人之窮觀,天下之至妙。噫,可以進乎?」孔安國尚書傳曰:噫,恨辭也。鄭玄注禮記曰:噫,弗寤之聲。王曰:「如其鄭何?」樂記曰:鄭、衛(wèi)之音,亡國之音也??制渫卩嵨?,當(dāng)如之何?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王逸曰:鄭國舞也。玉曰:「小大殊用,鄭雅異宜,韓詩曰:舞則纂兮。薛君曰:言其舞應(yīng)雅樂也。弛張之度,圣哲所施。禮記,孔子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是以樂記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禮記曰:干戚羽旄謂之樂。鄭玄曰:干,楯也。戚,斧也。武舞所執(zhí)也。毛詩小雅曰: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一本或云旌旄之舞。禮設(shè)三爵之制,頌有醉歸之歌。禮記曰:君子飲酒也,禮三爵而油油以退。鄭玄曰:油油,悅敬貌。毛詩魯頌曰: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夫咸池六英,所以陳清廟、協(xié)神人也。樂動聲儀曰:黃帝樂曰咸池,顓頊樂曰五莖,帝嚳樂曰六英。宋均曰:能為天地四時六合之英華也。毛詩曰:清廟,祀文王也。尚書曰:八音克諧,神人以和。鄭衛(wèi)之樂,所以娛密坐、接歡欣也。禮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余日怡蕩,非以風(fēng)民也,其何害哉!余日,聽覽之余日也。怡蕩,怡悅放蕩也。爾雅曰:怡,樂也。毛詩序曰:風(fēng),教也。王曰:「試為寡人賦之?!褂裨唬骸肝ㄎ?。」
夫何皎皎之閑夜兮,明月爛以施光。古詩曰:明月何皦皦。楚辭曰:夜皎皎兮既明。朱火曄其延起兮,耀華屋而熺洞房。古詩曰:朱火然其中,青煙揚其間。廣雅曰:熺,熾也,虛疑切。楚辭曰:姱容修態(tài)絙洞房。黼帳袪而結(jié)組兮,鋪首炳以焜煌。司馬相如美人賦曰:黼帳周垂。袪,猶舉也。長門賦曰:張羅綺之幔帳兮,垂楚組之連綱。漢書曰:鋪首鳴。說文曰:鋪,著門抪首。陳茵席而設(shè)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觴。毛詩曰:文茵暢轂。鄭玄注曰:茵,蓐也。詩曰:我姑酌彼金罍。鄭玄曰:君黃金罍。玉觴,玉爵也。周禮曰:朝覲有玉幾玉爵。騰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樂康。儀禮曰:騰觚于賓。又曰:小臣請媵爵。鄭玄曰:今文媵皆作騰。禮記禮器篇注曰:凡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毛詩曰:既醉以酒。楚辭曰:君欣欣兮樂康。毛萇詩傳曰:康,樂也。嚴顏和而怡懌兮,幽情形而外揚。爾雅曰:懌,樂也。文人不能懷其藻兮,武毅不能隱其剛。言皆欲騁其材,能效其技也。左氏傳曰:致果為毅。簡惰跳踃,般紛挐兮。淵塞沈蕩,改恒常兮。言失度也。簡惰,疏簡怠惰也。埤蒼曰:踃,跳也,先聊切。紛挐,相著牽引也。毛詩曰:其心塞淵。毛萇曰:塞,實也。淵,深也。于是鄭女出進,二八徐侍。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淮南子曰;鼓舞,或作鄭舞。高誘注曰:鄭褒也,楚王之幸姬,善歌舞,名曰鄭舞。楚辭曰:二八迭奏,女樂羅些。姣服極麗,姁偷致態(tài)。姁偷,和悅貌,態(tài),謂姿態(tài)也。姁,況于切。偷,以朱切。貌嫽妙以妖蠱兮,紅顏曄其揚華。毛萇詩傳曰:嫽,好貌,理紹切。妖蠱,淑艷也。揚華,揚其光華。眉連娟以增繞兮,目流睇而橫波。連娟,細貌。繞,謂曲也。言眉細而益曲也。上林賦曰:長眉連娟。橫波,言目邪視,如水之橫流也。神女賦曰:望余幬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珠翠的皪而照耀兮,華褂飛髾而雜纖羅。珠翠,珠及翡翠也。說文曰:的皪,珠光也。劉熙釋名曰:婦人上服謂之褂。上林賦曰:飛纖垂髾。司馬彪曰:髾,燕尾也,衣上假飾。子虛賦曰:雜纖羅,垂霧縠。司馬彪曰:纖,細也。顧形影,自整裝。順微風(fēng),揮若芳。裝,服也。揮,動也。若,杜也。美人佩以為芳香也。七發(fā)曰:揄流波,雜杜若。動朱唇,紆清陽。動朱唇,將歌也。神女賦曰:朱唇的其若丹。毛詩曰:有美一人,清陽婉兮。毛萇曰:清陽,眉目之間。亢音高歌為樂方。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方,法也。
歌曰:攄予意以弘觀兮,繹精靈之所束。攄,散也。弘,大也。言精靈有所窘束,今將舒繹之也。方言曰:繹,理也。弛緊急之弦張兮,慢末事之??曲。言將觀舞,故緊急之弦先已張者,今廢弛之;末事之??曲者,今輕慢之。周禮曰:弛,懸也。鄭玄曰:弛,釋下也。說文曰:緊,纏絲急也。蒼頡篇曰:??,曲也,于詭切。言鄭、衛(wèi)之末事,而委曲順君之好無益,故廢而慢之。舒恢炱之廣度兮,闊細體之苛縟?;朱疲瑥V大之貌??量d,煩數(shù)之貌。言度之恢炱者,更令舒緩;體之煩數(shù)者,使之疏闊。楚辭曰:收恢臺之孟夏兮。炱與臺古字通。賈逵國語注曰:苛,煩也,賀多切。鄭玄喪服注曰:縟,數(shù)也。言舒廣大之度,則細體之事,不利于德者,疏而闊之。嘉關(guān)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毛詩序曰:關(guān)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毛詩曰: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蟋蟀在堂,歲聿云暮,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古詩曰:蟋蟀傷局促。小見之貌。啟泰真之否隔兮,超遺物而度俗。太真,太極真氣也。否隔,不通也。言所否閉隔絕使通之。呂氏春秋曰:陶唐氏之時,陰多滯伏,陽道壅塞,乃作舞倡導(dǎo)之。莊子:孔子謂老聃曰:先生似遺物離人。揚激征,騁清角。激征、清角,皆雅曲名。琴操曰:伯牙鼓琴,作激征之音。韓子,師曠曰:清征之聲,不如清角。贊舞操,奏均曲。舞操而奏操也。琴道曰:琴有伯夷之操。樂汁圖征曰:圣人立五均。均者,亦律調(diào)五聲之均也。宋均曰:長八尺施弦。形態(tài)和,神意協(xié)。從容得,志不劫。雍容閑雅,得其大體,不相迫劫也。協(xié),和也。鄭玄禮記注曰:劫,脅也。
于是躡節(jié)鼓陳,舒意自廣。言舞人躡鼓以為節(jié),此鼓既陳,故志意舒廣。游心無垠,遠思長想。莊子曰:乘物以游心。晉灼曰:垠,崖也。其始興也,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為象。象,形象也。謂停節(jié)之間,形態(tài)頓乏,如惆悵失志也。變態(tài)不極,不可盡述其形象也。其少進也,若??若行,若竦若傾。兀動赴度,指顧應(yīng)聲。兀然而動,赴其節(jié)度,手指目顧,皆應(yīng)聲曲。羅衣從風(fēng),長袖交橫。王孫子曰:衛(wèi)靈公侍御數(shù)百,隨珠照日,羅衣從風(fēng)。韓子曰:長袖善舞。駱驛飛散,颯擖合并。駱驛,不絕貌。颯擖,屈折貌;與曲度相合并也。鶣??燕居,拉?鵠驚。鶣??,輕貌。拉?,飛貌。鶣,音篇。拉,音臘。綽約閑靡,機迅體輕。綽約,美貌。閑美,閑緩而柔美。赴曲機疾,體自輕少。上林賦曰:便娟綽約。莊子曰:綽約若處子。埤蒼曰:嫻,雅也。機迅體輕,言舞之回折如弩機之發(fā)迅。姿絕倫之妙態(tài),懷愨素之絜清。神女賦曰:懷貞亮之絜清。說文曰:愨,貞也。薛君韓詩章句曰:素,質(zhì)也。修儀操以顯志兮,獨馳思乎杳冥。修治儀容志操,以自顯心志。杳冥,謂遠而出冥也。對問曰:翱翔乎杳冥之上。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湯湯然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言舞人與志遷化,亦如此者,容不虛生,必有所象也。湯,音洋。明詩表指,嘳息激昂。歌中有詩,舞人表而明之,指而合節(jié)。表,明也。韓詩外傳曰:魯哀公嘳然太息。說文曰:嘳,太息也。嘳與喟同。漢書,王章妻謂章曰:今在困厄,不自激卬。如淳曰:激厲抗揚之意也。卬,我郎切。氣若浮云,志若秋霜。言既高且絜也。觀者增嘆,諸工莫當(dāng)。工,樂師也。
于是合場遞進,按次而俟。遞,迭也。俟,待也。言待次第而出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晉灼漢書注曰:埒,等。言斗巧妙也???,猶美也。理,謂裝飾也。軼態(tài)橫出,瑰姿譎起。眄般鼓則騰清眸,吐哇咬則發(fā)皓齒。瑰,美也。譎,異也。般鼓之舞,載籍無文,以諸賦言之,似舞人更遞蹈之而為舞節(jié)。古新成安樂宮辭曰:般鼓鍾聲,盡為鏗鏘。張衡七盤舞賦曰:歷七盤而屣躡。又曰:般鼓煥以駢羅。王粲七釋曰:七盤陳于廣庭,疇人儼其齊俟;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軒跱。邪睨鼓下,伉音赴節(jié),安翹足以徐擊,馺頓身而傾折。卞蘭許昌宮賦曰:振華足以卻蹈,若將絕而復(fù)連,鼓震動而不亂,足相續(xù)而不并。婉轉(zhuǎn)鼓側(cè),蜲蛇丹庭,與七盤其遞奏,覲輕捷之翾翾。義并同也。說文曰:哇,謟聲也,于佳切。咬,淫聲也,烏交切。楚辭曰:美人皓齒,嫮以姱兮。摘齊行列,經(jīng)營切儗。指摘行列,使之齊整。經(jīng)營,往來之貌。摘,佗歷切。相摩切也。鄭玄禮記注曰:儗,猶比也,魚里切。扱,引也。言舞人舉引,皆有所比擬也。廣雅曰:扱,引也。彷佛神動,回翔竦峙。子虛賦曰:若神仙之彷佛。說文曰:彷佛,見不審也。擊不致筴,蹈不頓趾。蹈鼓而足趾不頓,言輕且疾也。翼爾悠往,闇復(fù)輟已。言翼然而往,闇而復(fù)止。闇,猶奄也。古人呼闇殆與奄同。方言曰:奄,遽也。及至回身還入,迫于急節(jié)。已輟止,復(fù)回身旋入舞場,逼迫于曲之急節(jié)也。浮騰累跪,跗蹋摩跌。言舞者之容也。浮騰,跳躍也。累跪,進跪貌。跗蹋摩跌,或反足跗以象蹈,或以足摩地而揚跌也。鄭玄禮記注曰:跗,足趾也,方于切。字書曰:跌,失跖也。徒結(jié)切。紆形赴遠,漼似摧折。言要之曲折,漼然以摧折,紆曲其形,以踴其身也。漼,折貌,七罪切。纖縠蛾飛,紛猋若絕。纖縠,細縠也。蛾飛,如蛾之飛也。紛猋,飛揚貌。上林賦曰:垂霧縠。大戴禮曰:食桑者有絲而蛾。郭璞爾雅注曰:蠶蛾也。超??鳥集,縱弛殟歿。殟歿,舒緩貌。言舞勢超??,如鳥疾速飛集也;縱弛之際,又且舒緩弛舍也。字林曰:鳥??,跳也。殟,烏骨切。歿,音沒。蜲蛇姌裊,云轉(zhuǎn)飄曶。說文曰:委蛇,邪行去也。姌裊,長貌。蜲與逶同,于危切。蛇,音移。姌,如劍切;裊,音弱;如云轉(zhuǎn)之疾也。飄忽,如風(fēng)之疾也。毛萇詩傳曰:回風(fēng)為飄,曶與忽同,呼沒切。體如游龍,袖如素蜺。游龍,素蜺,喻美麗也。宋玉神女賦曰:蜿若游龍,從風(fēng)翱翔。司馬相如大人賦曰:垂絳幡之素蜺。黎收而拜,曲度究畢。言舞將罷,徐收斂容態(tài)而拜,曲度于是究畢。蒼頡篇曰:邌,徐也,邌與黎同,力奚切。曹憲曰:????而拜,上音戾,下居虬反。今檢玉篇目部,無此二字。遷延微笑,退復(fù)次列。舞畢退次行列也。好色賦曰:遷延引身。觀者稱麗,莫不怡悅。
于是歡洽宴夜,命遣諸客。言歡情已洽,而宴迫于夜,故命遣諸客也。擾躟就駕,仆夫正策。埤蒼:躟,疾行貌。史記曰:天下躟躟。仆夫,執(zhí)駕者。策,轡也。大戴禮曰:驪駒在門,仆夫具存。車騎并狎,巃嵷逼迫。狎,謂多而相排也。巃嵷,聚貌。巃,力董切。嵷,音摠。良駿逸足,蹌捍凌越。駿,馬也。逸,疾也。爾雅曰:蹌,動也。蹌捍,馬走疾之貌。言馬駿逸奔突而走相凌越也。龍驤橫舉,揚鑣飛沫。鄒陽上書曰:蛟龍驤首。鑣,馬勒旁鐵也。馬舉首而橫走,動鑣則飛馬口之沫也。馬材不同,各相傾奪。傾奪,謂馳競也?;蛴雄u埃赴轍,霆駭電滅。列子,伯樂曰:天下之馬,絕塵弭轍。言馬踰越于塵埃之前以赴,車轍如雷霆之聲,忽驚忽滅也。跖地遠群,闇跳獨絕。許慎淮南子注曰:跖,踏也。遠出于群,言疾速之甚也。鄭玄尚書五行傳曰:闇跳,行疾貌。闇跳獨絕,言行急無比也?;蛴型鹱阌襞?,般桓不發(fā)。言馬按足緩步。郁怒,氣遲留不發(fā)也。周易曰:初九,盤桓,利居貞。后往先至,遂為逐末。言逸材之馬,雖后往而能先至,遂為馳逐者之末也。逐者,以發(fā)足為本?;蛴旭嫒輴蹆x,洋洋習(xí)習(xí)。鄭玄毛詩注曰:洋洋,莊敬貌。又詩箋云:習(xí)習(xí),和調(diào)貌。遲速承意,控御緩急。言遲速任意也。毛詩曰: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毛萇曰:止馬曰控。忌,辭也,音冀。家語,孔子曰:御者同是車馬,其所為進退緩急異也。車音若雷,騖驟相及。長門賦曰:雷隱隱而響起,聲象君之車音。言車聲隱隱,如遠雷之音相連屬也。駱漠而歸,云散城邑。駱漠,駱驛紛漠奔馳之貌。中夜車皆歸城邑之中,寂然而空,有同云散也。天王燕胥,樂而不泆。毛詩曰:籩豆有且,侯氏燕胥。胥,皆也,皆來相與燕也。孝經(jīng)曰:滿而不溢。娛神遺老,永年之術(shù)。優(yōu)哉游哉,聊以永日。家語,孔子歌曰: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毛詩曰:且以喜樂,且以永日。
文選考異
舞賦注「按周禮」下至「音聲之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一字。
注「扶風(fēng)茂陵人也」:袁本無「茂陵」二字。
注「建初中」:袁本無此三字。
注「以毅」:袁本無此二字。
注「少逸氣」:袁本無此三字。
注「亦與班固為竇憲府司馬」:袁本此十字作「遷竇憲司馬」五字。茶陵本此節(jié)注并入五臣全非,不具出。
注「云夢藪名」下至「此并假設(shè)為辭」: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寡人欲觴群臣:茶陵本「觴」作「??」,云五臣作「觴」。袁本云善作「??」。案:「??」即「觴」別體字,尤以正字改之。又注引左傳各本皆作「觴」。此等所言善作某字,皆據(jù)所見耳。
注「言不如視其舞形」下至「單曰音」: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
注「又曰歌采荑」下至「聽者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鄭玄注禮記曰噫弗寤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振振鷺鷺于飛」: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顓頊樂曰五莖」: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禮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玉曰唯唯:袁本、茶陵本以此上為序,其下「夫何」提行另起。案:此賦恐無所謂序,今題下有「并序」二字及提行,未必善如此也。
明月爛以施光:茶陵本云五臣作「爛」。袁本云善作「列」。案:此尤校改也。
注「毛詩曰文茵暢轂」: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鄭玄注曰茵蓐也詩曰」:袁本、茶陵本「注」上有「禮記」二字,「詩」上有「毛」字。
注「鄭玄曰君黃金罍」: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周禮曰朝覲有玉幾玉爵」: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禮器篇」: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言皆欲騁其材能效其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相著牽引也」:袁本、茶陵本無「牽引」二字。
注「淮南子曰鼓舞」下至「女樂羅些」: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字。
注「態(tài)謂姿態(tài)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衣上假飾」: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垂霧縠」: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而奏操也」:何?!付股咸怼肝琛棺?,是也。各本皆脫。
注「亦律調(diào)五聲之均也」:何校「亦」改「六」是也。各本皆偽。
注「閑美」:陳云「美」,「靡」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埤蒼曰嫻」下至「如弩機之發(fā)迅」: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一字。
注「修治儀容志操以自顯心志」: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必有所象」: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諸工莫當(dāng):袁本、茶陵本「莫」下校語云善作「共」。案:此尤校改也。
注「相摩切也」:袁本、茶陵本「相」上有「切」字,是也。
注「扱引也」下至「扱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若神仙之彷佛」:案:「仙」字不當(dāng)有。各本皆衍。說詳前。此正文「神動」,亦初不云「仙」也。
擊不致筴:茶陵本「筴」作「爽」。案:此無可考也。袁本校語仍云善作「筴」,與尤所見同。
注「言翼然而往闇而復(fù)止」: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跌失跖也」:袁本、茶陵本「失」作「足」,是也。
注「言要之曲折漼然以摧折」: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字林曰鳥??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曹憲曰????」下至「無此二字」: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擾躟就駕:袁本、茶陵本「躟」作「攘」。案:此疑尤誤改耳。 注「埤蒼」下至「天下躟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有「擾攘爭貌」四字。
注「爾雅曰蹌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許慎淮南子注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闇跳行疾貌」:袁本、茶陵本無「闇」字。
樂而不泆:何?!笡u」改「溢」。袁本云善作「泆」。茶陵本云五臣作「溢」。案:何據(jù)注引孝經(jīng)「滿而不溢」,定從「溢」字也。
文選卷第十八
目錄 [隱藏]
1 音樂下
1.1 長笛賦
1.2 琴賦
1.3 笙賦
1.4 嘯賦
音樂下
長笛賦
并序。周禮,笙師掌教吹笛。說文曰:笛七孔,長一尺四寸,今人長笛是也。風(fēng)俗通曰:笛,滌也。蕩滌邪志,納之雅正。
長笛賦
馬季長范曄后漢書曰:馬融,字季長,扶風(fēng)茂陵人也。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容貌,有俊才,好吹笛。為校書郎。順帝時,遷南郡太守,免。與馬皇后親,坐高堂,施絳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鄭玄、盧植皆其弟子。后拜議郎,卒。
融既博覽典雅,精核數(shù)術(shù),仲長子昌言曰:精核是非,議之嘉也。說文曰:核,考實事也。核與核古字通。漢書曰:術(shù)數(shù)者,皆羲和卜史之職。韋昭曰:歷數(shù),占術(shù)也。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為督郵,無留事,韋昭釋名曰:督郵,主諸縣罰負殿,糾攝之也。辨位曰:言督郵書掾者。郵,過也。此官不自造書,主督上官所下、所過之書也。史記,齊威王語即墨大夫曰:自子之居即墨,無留事。獨臥郿平陽鄔中。有雒客舍逆旅,漢書右扶風(fēng)有郿縣。平陽鄔,聚邑之名也。鄔,烏古切。毛詩曰:王餞于郿。毛萇曰:地名。說文曰:鄔,小障也,一曰庳城。在阜部。服虔通俗文曰:營居曰鄔。左氏傳,荀息曰:今虢為不道,保于逆旅。吹笛為氣出精列相和。歌錄曰:古相和歌十八曲,氣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有氣出、精列二古曲。融去京師,京師,謂洛陽也。踰年,蹔聞,甚悲而樂之。追慕王子淵枚乘劉伯康傅武仲等簫琴笙頌,唯笛獨無,王子淵作洞簫賦。枚乘未詳所作,以序言之,當(dāng)為笙賦。文章志曰:劉玄,字伯康,明帝時,官至中大夫,作簧賦。傅毅,字武仲,作琴賦。故聊復(fù)備數(shù),作長笛賦。其辭曰:
惟籦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陰崖。字林曰:惟,有也。戴凱之竹譜曰:籦籠,竹名。毛詩曰:終南何有。毛萇曰:周之山名。尚書大傳曰:觀乎南山之陰,謂山北。托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山海經(jīng)曰:桓山四成。郭璞曰:成,亦重也。言九者,數(shù)之多也。爾雅曰:山小高曰岑??装矅唬喊顺咴回稹0显唬浩叱咴回?。爾雅曰:山豄無所通,溪。尸子曰:焦原者,臨萬仞之溪。特箭槁而莖立兮,獨聆風(fēng)于極危。箭,槁,二竹名也。言似二竹,或生而莖立,或生于極危。爾雅曰:東南之美者,會稽之竹箭焉。郭璞方言注曰:箭者,竹名也。鄭玄周禮注曰:箭干謂之槁。尚書曰:惟箘簵楛。鄭玄曰:箘簵。蒼頡篇曰:聆,聽也,音零。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說文曰:潦,雨水也。鄭玄周禮注曰:漱,嚙也。爾雅曰:趾,足也。鄭玄毛詩箋曰:團,聚貌。揣與團古字通,徒歡切。漢書音義,孟康曰:揣,持也。巔根跱之??刖兮,感回飆而將頹。巔根,根生于巔也。作顛,根將顛墜也。??刖,危貌。感,觸也。爾雅曰:颫飖謂之猋。猋與飆同。頹,落也。??,吾結(jié)切。刖,五刮切。夫其面旁則重巘增石,簡積頵砡。面,前也。爾雅曰:重巘,隒。郭璞曰:謂山形如累巘。巘曰甑,山狀似之,因以名也。又曰:簡,大也。說文曰:頵,頭落也,五隕切。字林曰:砡,齊頭也,牛六切。兀?狋??,傾??倚伏。兀?狋??,崄峻之貌。?,力于切。狋,助緇切。??,魚饑切。庨窌巧老,港洞坑谷。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相通也。庨,苦交切。窌,郎交切。巧老,依字。港,胡貢切嶰壑澮??,??窞巖??。爾雅曰:小山別大山曰嶰,又兩山夾澗也。澮??,嶰壑深平之貌。鄭玄曰:澮,所以通水于川也。??,音兌。??,即坎也。周易曰:入于坎窞,兇。王弼曰:最處??底也。說文曰:窞,坎中小坎也,徒感切。巖,深巖也。說文曰:巖,岸也。巖??,不平也。廣雅曰:??,窟也,字從穴從復(fù),扶福切。運裛窏洝,岡連嶺屬。運裛,回旋相纏也。窏洝,卑曲不平也。屬,連也。窏,于孤切。洝,音按。林簫蔓荊,森槮柞樸。說文曰:筱,小竹也。簫與筱通。本草經(jīng)曰:蔓荊,實味苦。森槮,木長貌。鄭玄毛詩箋曰:柞,櫟也,子落切。樸,包木也,補木切。
于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廣雅曰:猥,眾也。埤蒼曰:渟,水止也。薛君韓詩章句曰:涔,漁池也,音岑。賈逵國語注曰:障,防也。字林曰:潰,旁決也。顄淡滂流,碓投瀺穴。顄淡,水搖蕩貌。顄,胡感切。淡,徒敢切。碓投,似碓之所投也。說文曰:碓,舂也,都隊切。瀺,水注聲也。字林曰:流水行也。瀺穴,瀺注隙穴也,士咸切。爭湍蘋縈,汩活澎濞。許慎淮南子注曰:湍,水疾也。蘋縈,回旋之貌。汩活,疾貌。字林曰:澎濞,水瀑至聲也。蘋,芳耕切。汩,古沒切?;睿呕钋?。波瀾鱗淪,窊隆詭戾。爾雅曰:大波為瀾。郭璞曰:言蘊淪也。鱗淪,相次貌。說文曰:窊,邪下也。窊隆,高下貌。詭戾,乖違貌。窊,烏瓜切??瀑噴沫,奔遯碭突。??瀑,沸涌貌。噴沫,跳沫也。碭,徒郎切。搖演其山,動杌其根者,歲五六而至焉。說文曰:搖,動也。賈逵國語注曰:演,引也。張揖注漢書上林賦曰:杌,搖也。字林曰:至,到也。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孟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趙岐曰:介然人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杜預(yù)注左氏傳曰:介,猶間也,間、介一也。蹊,徑也。言山間隔絕,無有蹊徑也。漢書曰:舟車所不至,人跡所不及。猿蜼晝吟,鼯鼠夜叫。爾雅曰:蜼,卭鼻而長尾。張揖上林賦注曰:蜼似獼猴而大。郭璞爾雅注曰:鼯鼠一名夷??,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寒熊振頷,特麚昏髟。振,動也。方言曰:頷,頤也,胡感切。爾雅曰:鹿,牡麚、牝麀也?;?,視。髟,萇髦也。言或顧視,或振髦。昏,昌夷切。髟,方妙切。山雞晨群,壄雉晁雊。毛詩曰: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說文曰:雄雞之鳴為雊。埜,古野字。晁,古朝字。求偶鳴子,悲號長嘯。由衍識道,噍噍讙噪。由衍,行貌。羽獵賦曰:噍噍昆鳴。噍,子由切。鄭玄周禮注曰:噪,讙也。經(jīng)涉其左右,哤聒其前后者,無晝夜而息焉。左右,謂林之左右。國語,管子曰:四民雜處,則其言厖。哤聒,雜聲也。說文曰:聒,讙語也。夫固危殆險巇之所迫也,險巇,猶傾側(cè)也。眾哀集悲之所積也。故其應(yīng)清風(fēng)也,纖末奮蕱,錚鐄謍嗃。方言曰:捎,動也。蕱與捎同,所交切。謍嗃,并謂其仿聲也。錚鐄,聲也。錚,士庚切。說文曰:錚,金聲。鐄與锽同,音宏。字林曰:謍,小聲也,呼盲切。埤蒼曰:嗃,大呼也,呼交切。若絙瑟促柱,號鍾高調(diào)?;茨献釉唬簭埳咝∠医b,大弦緩。高氏注曰:絙,急也。楚辭曰:絙瑟兮交鼓。又曰:破伯牙之號鍾。王逸曰:絙,急張弦也。博物志曰:鑒脅、號鍾,善琴名。
于是放臣逐子,棄妻離友。彭胥伯奇,哀姜孝己。彭,彭咸。胥,伍子胥也。琴操曰:尹吉甫,周上卿人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伯邦。乃譖伯奇于吉甫曰:見妾有美色,然有邪心。吉甫曰:伯奇為人慈仁,豈有此也?妻曰:試置空房中,君登樓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綴衣領(lǐng),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從。伯奇乃作歌感之于宣王。宣王曰:此放子辭。吉甫乃求伯奇,射殺后妻。左傳曰:魯哀公夫人姜氏歸于齊,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為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帝王世紀曰:高宗有賢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尸子曰:孝己事親,一夜而五起,視衣厚薄,枕之高下也。家語曰:曾子遣妻,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及吉甫,庸知得免于非乎?攢乎下風(fēng),收精注耳。收精,不窺。注耳,專聽。靁嘆頹息,掐膺擗摽。嘆聲若雷,息聲若頹也。楚辭曰:咤增嘆兮如雷。靁與雷,古今字也。爾雅曰:焚輪謂之頹。郭璞曰:暴風(fēng)從上下也。埤蒼曰:掐,爪也。說文曰:膺,胸也。國語曰:無掐膺。韋昭曰:掐,叩也,苦洽切。魏書程昱傳曰:昱于魏武前忿爭,聲氣忿高,邊人掐之乃止。毛詩曰:寤擗有摽。毛萇曰:擗摽,拊心貌。泣血泫流,交橫而下。毛詩曰:鼠思泣血。禮記曰:高子皋之執(zhí)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楚辭曰:橫垂涕兮泫流。通旦忘寐,不能自御?;茨献釉唬翰〈灭?,通旦不寐。鄭玄周禮注曰:御,禁也。
于是乃使魯般宋翟,構(gòu)云梯,抗浮柱。魯、宋,二國名也。淮南子曰:魯般,古之巧人。注:公輸班也。為木鳶而飛。論衡曰:魯班刻木為鳶,飛三日不下。為母作木車,木人為御,機關(guān)一發(fā),遂去不還,人謂班母亡。翟,墨子之名也。墨子曰:公輸般為云梯,垂成,大山四起,所謂善攻具也,必取宋。于是墨子見公輸般而止之。張湛列子注曰:云梯可以凌虛。甘泉賦曰:抗浮柱之飛榱。按墨子削竹以為鵲,鵲三日不行。韓子云:為木鳶三年不飛,一日而敗。抱樸子曰:墨子名翟,宋人。或云孔子時人,或云在后。今案:其人在七十弟子后也。蹉纖根,跋?縷。言以足蹉蹋纖根,又跋??細縷也。蹉,七何切,一作搓。埤蒼曰:搓,??也。方言曰:?,小也??|,言細似縷也。上林賦曰:布結(jié)??。顏監(jiān)注:蔓生著地之處皆生細根如相結(jié),故名縷。今俗呼鼓箏草,而幼童對銜之,手鼓中央,則聲如箏,因以名。彼雖草名,抑亦義兼似縷也。膺陗阤,腹陘阻。言以膺服于陗阤,而腹突于陘阻也?;茨献釉唬喊蛾~者必阤。許慎曰:陗,峻也,七笑切。阤,落也,直紙切。字林曰:阤,小崩也。爾雅曰:山絕陘。郭璞曰:連山中斷也。陘,音刑。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guī)摹彟矩。聲類曰:挑,決也。鄭玄毛詩箋曰:挑,支落之,佗堯切。說文曰:摹,規(guī)也,莫奴切。彟,亦矱字。王逸楚辭注曰:矱,度也。矩,法也。彟,于縛切。夔襄比律,子壄協(xié)呂。尚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家語,孔子學(xué)琴于師襄。鄭玄周禮注曰:比,次也。周禮,大師掌六律六呂。六律,陽聲,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呂,陰聲,大呂、應(yīng)鍾、南呂、林鍾、中呂、夾鍾。左氏傳曰:師曠侍于晉侯。杜預(yù)曰:曠,晉樂太師子野也。孟子曰: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十二畢具,黃鍾為主。呂氏春秋曰:黃帝命伶?zhèn)悶槁?。伶?zhèn)愔剖?,聽鳳鳥之鳴,以別十二律,以比黃鍾之宮。故黃鍾宮,律之本也。高誘曰:六律六呂,各有管也,故曰十二簫。漢書,律歷志曰: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者,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伶?zhèn)愖源笙闹?,昆侖之陽,取竹解谷生其薄厚均者,斷兩?jié)間吹之,以為黃鍾之律本,氣至則應(yīng)。六律六呂者,述十二月之音氣也。黃鍾,律呂之長,故曰為主。撟揉斤械,剸掞度擬。蒼頡篇曰:矯,正也。鄭玄周禮注曰:揉謂以火撟也。如酉切。說文曰:斤,斫木。又曰:械,治也。字林曰:剸,裁也,大丸切。又曰:剡,銳也。周易曰:掞木為矢。掞與剡音義同。度擬,量度比擬也鏓硐隤墜,程表朱里。說文曰:鏓,大鑿中木也。然則以木通其中皆曰鏓也,蘇董切。廣雅曰:硐,磨也,音動。說文曰:隤,墜也,徒雷切。爾雅曰:墜,落也。說文曰:程,示也。張晏漢書注曰:表,猶外也。定名曰笛,以觀賢士。以其滌穢,故可觀士。陳于東階,八音俱起。儀禮大射禮曰:樂人宿縣于階東。周禮曰:播之以八音。孔安國注曰: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食舉雍徹,勸侑君子。食舉,謂進食于天子而設(shè)樂,食竟,奏詩之樂以徹食。徹,去也。蔡雍禮樂志曰:天子中樂,殿中食舉樂也。周禮曰:及徹而歌徹。鄭玄曰:歌之者,歌雍也。周禮曰:王以樂侑食。鄭玄曰:侑,助也。然后退理乎黃門之高廊。漢書音義,如淳曰:今樂家五日一習(xí),為理樂?;缸T新論曰:漢之三主,內(nèi)置黃門工倡。重丘宋灌,名師郭張。漢書曰:平原郡有重丘縣。名師,有名師也。宋、灌、郭、張,皆其姓也。工人巧士,肄業(yè)修聲。工,樂人也。巧,伎巧也。賈逵國語注曰:肄,習(xí)也。
于是游閑公子,暇豫王孫,史記曰:宛孔氏有游閑公子之名。國語,優(yōu)施曰:我教暇豫之事君。韋昭曰:閑,暇也。服虔曰:諸公閑游戲。若依服解,閑,當(dāng)工莧切。韋昭曰:優(yōu)游閑暇也。按史記貨殖傳:有游閑公子,飾冠劍,連車騎。此則韋說勝。閑,音閑。豫,樂也。心樂五聲之和,耳比八音之調(diào),左氏傳曰:五聲六律。杜預(yù)曰:五聲,宮、商、角、征、羽。乃相與集乎其庭。詳觀夫曲胤之繁會叢雜,何其富也。胤,亦曲也,字或為引。蔡雍琴操,有思歸引,衛(wèi)女之所作。富,謂聲之富也。紛葩爛漫,誠可喜也。紛葩,盛多貌。波散廣衍,實可異也。毛萇詩傳曰:衍,溢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言聲之相逆遌也。說文曰:牚,柱也。鄭玄禮記注曰:劫,脅也。郭璞穆天子傳注曰:遌,觸也,五故切。啾咋嘈啐,似華羽兮,絞灼激以轉(zhuǎn)切。蒼頡篇曰:啾,眾聲也。鄭玄周禮注曰:咋,咋然,聲大也,仕白切。埤蒼曰:嘈啐,聲貌。嘈,音曹。啐,才喝切。鹖冠子曰:南方萬物華羽焉,故調(diào)以羽。絞灼激,聲相繞激也。切,猶磨切也。震郁怫以憑怒兮,耾碭駭以奮肆。楚辭曰:怫郁兮弗陳。王逸曰:蘊積也。怫,扶弗切。左氏傳,蹶由曰:今君震電憑怒。杜預(yù)曰:憑,大也。埤蒼曰:耾,聲貌。碭,突也。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肆,放也。氣噴勃以布覆兮,乍跱跖以狼戾。蒼頡篇曰:噴,咤也,普寸切;或作憤,防粉切。勃,盛貌。布覆,周布四覆也。跱跖,言其聲跱立,如有所跖蹋也。狼戾,乖背也。戰(zhàn)國策,張儀曰:趙王狼戾無親。靁叩鍛之岌峇兮,正瀏溧以風(fēng)冽。言音如靁之叩鍛,岌峇為聲也。蒼頡篇曰:鍛,椎也,都亂切。岌,苦協(xié)切。峇,苦合切。漢書音義,孟康曰:瀏,清也。毛萇詩傳曰:溧,寒也。說文曰:冽,清也。瀏溧,清涼貌。冽,寒貌。薄湊會而凌節(jié)兮,馳趣期而赴躓。凌,乘也。節(jié),曲節(jié)也。趣,向也。期,會也。躓,謂顛仆也。
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琴道曰:伯夷操,似鴻鴈之音。泛濫溥漠,浩浩洋洋。泛濫,任波搖蕩之貌。說文曰:泛,濫也。上林賦曰:泛淫泛濫。溥漠,以翮撫水之貌,謂飛鴻之狀也。長矕遠引,旋復(fù)回皇。孟康漢書注曰:矕,視也,莫干切。廣雅曰:引,伸也。李尤七疑曰:回皇競集。充屈郁律,瞋菌碨抰。皆眾聲郁積競出之貌。屈,音掘。瞋,尺鄰切。菌,去倫切。碨,于回切。抰,烏郎切。酆瑯磊落,駢田磅唐。眾聲宏大四布之貌。酆,普耕切?,槪Ω小0跆?,廣大盤礡也。宋玉笛賦曰:磅唐千仞。取予時適,去就有方。莊子曰:去就取予,能知六者,塞道者也。高誘呂氏春秋注曰:適,中適也。毛萇詩傳曰:方,則也。洪殺衰序,希數(shù)必當(dāng)。鄭玄周禮注曰:殺,減也,所屆切。左氏傳,魏獻子曰:遲速衰序。杜預(yù)曰:衰,差;序,次也。衰,楚危切。微風(fēng)纖妙,若存若亡。老子曰:若存若亡。藎滯抗絕,中息更裝。方言曰:燼,余也。藎與燼同,在進切。喪服子夏傳曰:抗,極也。許慎淮南子注曰:裝,束也。調(diào)更裝而奏之。奄忽滅沒,曄然復(fù)揚。方言曰:奄,遽也。曄,盛貌?;蚰肆膽]固護,專美擅工。聊慮固護,精心專一之貌。說文曰:擅,專也。漂凌絲簧,覆冒鼓鍾。漂凌,謂漂蕩凌駕也。覆冒,謂掩覆冠冒也。風(fēng)俗通曰:簧,笙中簧也。大笙謂之簧?;蚰酥渤挚伬g,佁儗寬容。言聲或植立,而相牽引持,似于縼纆也。說文曰:縼,以長繩系牛也,徐絹切。漢書音義,張晏曰:二股謂之糾,三股謂之纆。佁儗,寬容之貌。佁,敕吏切。儗,五吏切。簫管備舉,金石并隆。毛詩曰:既備乃奏,簫管備舉。漢書曰:石曰磬,金曰鍾。鄭玄禮記注曰:隆,盛也。無相奪倫,以宣八風(fēng)。尚書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呂氏春秋曰:舜以夔為樂正,于是正六律,和均五聲,以通八風(fēng)。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八風(fēng),八方之風(fēng)。金干主磬,其風(fēng)不周;石坎主鼓,其風(fēng)廣莫;革艮主笙,其風(fēng)明庶;匏震主簫,其風(fēng)條;竹巽主柷敔,其風(fēng)清明;木離主瑟琴,其風(fēng)景;絲坤主鍾,其風(fēng)涼;土兌主塤,其風(fēng)閶闔。律呂既和,哀聲五降。左氏傳,醫(yī)和對晉平公曰:先王之樂,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杜預(yù)曰:聲成五降而息也。降,罷退也。曲終闋盡,余弦更興。鄭玄禮記注曰:闋,終也,苦穴切。繁手累發(fā),密櫛迭重。左氏傳,醫(yī)和曰:于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不聽也。手煩不已,則雜聲并奏,記傳所謂鄭、衛(wèi)之聲,謂此也。樂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又雜樂奸聲,以濫溺而不止。鄭音好濫淫志,衛(wèi)音促速煩志,言鄭、衛(wèi)之聲煩手雜也。密櫛,密如櫛也。毛詩曰:其比如櫛。踾踧攢仄,蜂聚蟻同。踾踧,迫蹙貌。攢仄,攢聚貌。埤蒼曰:踾,蹋地聲也。字林曰:踧踖不進。踾,音復(fù)。踧,子六切。眾音猥積,以送厥終。
然后少息蹔怠,雜弄間奏。易聽駭耳,有所搖演。言變易人之視聽也。搖,動也。演,引也。言有所動引于心。安翔駘蕩,從容闡緩。毛萇詩傳曰:間,代也。莊子曰:惠施之材,駘蕩而不得。駘蕩,安翔貌。蒼頡篇曰:闡,開也。漢書曰:闡諧慢易之音作惆悵怨懟,窳圔窴??。字林曰:懟,怨也。窳圔,聲下貌。圔,于洽切。窴??,聲緩也。窴,恥輦切。??,女善切。聿皇求索,乍近乍遠。聿皇,疾貌。臨危自放,若頹復(fù)反。蚡缊翻紆,緸冤蜿蟺。蚡缊翻紆,聲相糾紛貌。蚡,扶云切。缊,于文切。緸冤蜿蟺,盤屈搖動貌。鄭玄曰:蜿,委也。緸,音因。蜿,于阮切。蟺,音善。笢笏抑隱,行入諸變。笢笏抑隱,手循孔之貌。毛萇詩傳曰:行,往也。鄭玄周禮注曰: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絞概汨湟,五音代轉(zhuǎn)。絞概汨湟,音相切摩貌,言聲相絞概,如水之聲。汨湟,水流貌。絞,古巧切。概,古愛切。汨,于筆切。湟,音黃。挼拏捘臧,遞相乘邅。說文曰:挼,摧也,奴回切。蒼頡篇曰:拏,捽也,引也,奴家切。廣雅曰:捘,按之也,子潰切。臧,猶抑也。邅,邅回也,張連切。一云邅當(dāng)為蹍。司馬彪莊子注曰:蹍,蹈也,女展切。反商下征,每各異善。反商,猶變商也?;茨献釉唬鹤儗m生征,變征生商,變商生羽。琴道曰:下征七弦,總會樞極。沈約宋書曰:下征調(diào)法,林鍾為宮,南呂為商。注云:第三孔也,本正聲黃鍾之羽,今為下征之商也。
故聆曲引者,觀法于節(jié)奏,察變于句投,以知禮制之不可踰越焉。廣雅曰:聆,聽也。引,亦曲也。蔡邕琴操曰:思歸引者,衛(wèi)女之所作也。琴引者,秦時倡屠門高之所作也。禮記曰:文采節(jié)奏,聲之飾也。說文曰:逗,止也。投與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聽簉弄者,遙思于古昔,虞志于怛惕,以知長戚之不能閑居焉。簉弄,蓋小曲也。說文曰:簉,倅字如此。毛萇傳曰:怛怛惕惕,憂勞也。閑,音閑。故論記其義,協(xié)比其象:彷徨縱肆,曠??敞罔,老莊之概也。老子,已見游天臺賦。史記曰: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其言汪洋自恣,其適己也。曠,若廣切。敞罔,大貌。概,猶節(jié)也。溫直擾毅,孔孟之方也。尚書曰:皋陶曰:擾而毅,直而溫。言正直而有溫和也。溫和正直,柔而能毅也。史記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魯昌平鄉(xiāng)陬邑人。又曰:孟軻,鄒人也。序詩、書,述仲尼之意。激朗清厲,隨光之介也。激切明朗,清而能厲。厲,列也。莊子曰:湯將伐桀,因卞隨而謀之。卞隨曰:非吾事也。湯又因瞀光而謀之。瞀光曰:非吾事也。湯伐桀,克之,以讓卞隨。隨曰:再來漫我以其辱行,乃自投桐水而死。湯又讓瞀光。曰:無道之世,不踐其土,況尊我乎?乃負石而自沈瀘水。高士傳曰:湯伐桀,求道于卞隨,隨不應(yīng)。及滅,讓于卞隨。隨曰:君以我為食天下。遂投瀘水而死。湯又讓務(wù)光,光亦投水而死。劉熙孟子注曰:介,操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牢剌,牢落乖剌也。說文曰:剌,戾也。左氏傳曰:吳公子光享王,鱄諸抽劍刺王。說苑曰:勇士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節(jié)解句斷,管商之制也。史記曰: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任政于齊。又曰: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好刑名之學(xué)。秦封之于商,號商君。條決繽紛,申韓之察也。言科條能分決,繽紛能整理也。史記曰:申不害者,京人也,學(xué)本于黃、老而主刑名。又曰: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見韓稍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王不能用,乃觀王者得失之變,作孤憤、五蠹、說林十萬言。秦王見其書曰:嗟乎!寡人得見,與之游,死不恨!繁縟駱驛,范蔡之說也。辭旨繁縟,又相連續(xù)也。說文曰:縟,彩飾也。范雎、蔡澤,并辯士也。范雎,已見西京賦,蔡澤,見歸田賦。剺櫟銚?,晳龍之惠也。剺櫟銚?,皆分別節(jié)制之貌。剺,音梨。櫟,音歷。銚,他堯切。?,胡麥切。左氏傳曰:鄭駟歂殺鄧晳而用其竹刑。杜預(yù)曰:鄧晳,鄭大夫也。史記曰:公孫龍,趙人,為堅白同異之辨。晉太康地記曰:汝南西平縣有淵水,可用淬刀劍特利,故有堅白之論,云,黃以為堅,白以為利也?;蜣q之曰:白所以為不堅,黃所以為不利也。上擬法于韶箾南鑰,左氏傳,昭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魯人為奏四代樂。見舞韶箾者,曰:德至哉!杜預(yù)曰:舜樂也,音簫。又曰:見舞象箾、南鑰者,曰:美哉!杜預(yù)曰:象箾,舞者所執(zhí)。南鑰,舞也,文王樂也。南,言文王化自北而南,謂從岐周被江、漢也。爾雅釋樂曰:大鑰謂之產(chǎn)。注:鑰,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曰:七孔。箾,音簫。中取度于白雪淥水,宋玉諷賦曰:臣援琴而鼓之,作幽蘭、白雪之曲?;茨献釉唬菏謺O水之趣。高誘曰:淥水,古詩。下釆制于延露巴人?;茨献釉唬焊栳娏?,發(fā)陽阿,鄙人聽之,不若延露以和。宋玉對問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
是以尊卑都鄙,賢愚勇懼。毛萇詩傳曰:子都,世之美好者。鄙,陋也。呂氏春秋曰:愚智勇懼,可得而知。魚鱉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jīng)鳥申,鴟視狼顧。拊噪踴躍,鹽鐵論曰:邊境無鹿駭狼顧之憂。淮南子曰:鴟視而狼顧,熊經(jīng)而鳥申,此養(yǎng)形之人也。莊子音義曰:熊經(jīng),若熊之舉樹而引氣也。各得其齊。人盈所欲,禮記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齊,分限也,在細切。皆反中和,以美風(fēng)俗。禮記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漢書,王尊曰:廣教化,美風(fēng)俗。屈平適樂國,介推還受祿。言各反其常性也。屈平,屈原也。必適樂國而求仕,不沈湘流以殞身也。史記,屈原者,名平,楚人同姓,為懷王左司徒。為上官大夫心害其能,讒平。及懷王卒,襄王立,又為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襄王,王怒而遷之。原至江南,乃作懷沙賦,于是懷石因投汨羅以死也。今言屈平聞此笛聲,即還之楚國,不投汨羅而死。下他皆放此。毛詩曰:適彼樂國。左氏傳,僖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不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內(nèi)外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曰:尤而效之,其又甚焉。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皆隱。遂死。而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澹臺載尸歸,皋魚節(jié)其哭。博物志曰:澹臺滅明之子溺死于江,弟子欲收而葬之,明止之曰:螻蟻何親?魚鱉何仇?弟子曰:何夫子之不慈乎?對曰:生為吾子,死非吾鬼。遂不收葬。韓詩外傳曰:孔子出行,聞有哭聲甚悲,則皋魚也,披褐擁劍,哭于路左??鬃酉萝嚩鴨柶涔?,對曰:吾少好學(xué),周流天下,以后吾親死,一失也;高尚其志,不事庸君,而晚仕無成,二失也;少擇交游,寡親友,而老無所托,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往而不可反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親也。吾于是辭矣。立哭而死??鬃又^弟子曰:識矣!于是門人辭歸養(yǎng)親者一十三人。長萬輟逆謀,渠彌不復(fù)惡。左傳曰:莊十二年,長萬,南宮萬也,弒宋閔公于蒙澤。蒙澤,宋地,梁國有蒙縣。南宮,氏;長萬,名也。左傳曰:桓十二年傳云:初,鄭伯將以高渠彌為卿,昭公惡之,固諫不聽。昭公立,懼其殺己。辛卯,殺昭公而立公子亹。君子謂:昭公知所惡矣。公子達曰:高伯其為戮乎!復(fù)惡已甚矣。注曰:公子達,魯大夫。復(fù),重。本為昭公所惡,而復(fù)殺君,重也。昭公,鄭莊公子忽。姓高,渠彌,名也,鄭家大將,欲為卿。蒯聵能退敵,不占成節(jié)鄂。左傳曰:定十四年,衛(wèi)靈公逐太子蒯聵,太子奔宋。至哀公二年,衛(wèi)靈公卒,而立蒯聵之子輒為衛(wèi)侯,晉趙鞅乃納蒯聵于戚。至哀三年,衛(wèi)石姑帥師圍之。父子爭國,為讎敵也。韓詩外傳云:不占,陳不占也,齊人。崔杼弒莊公,陳不占聞君有難,將往赴之。食則失哺,上車失軾。其仆曰:敵在數(shù)百里外,而懼怖如是,雖往其益乎?占曰:死君之難,義也;無勇,私也。乃驅(qū)車而奔之,至公門之外,聞鼓戰(zhàn)之聲,遂駭而死。君子謂不占無勇而能行義,可謂志士矣。愕,直也。從邑者,乃地名也,非此所施也。字林曰:鄂,直言也。謂節(jié)操蹇鄂而不怯懦也。王公保其位,隱處安林薄。楚辭曰:露新夷,死林薄。王逸曰:草木交曰薄?;路驑菲錁I(yè),士子世其宅?;茨献釉唬汗耪咧恋轮畷r,農(nóng)安其業(yè),大夫安其職,而處士修其道。鱏魚喁于水裔,仰駟馬而舞玄鶴。韓詩外傳曰:昔伯牙鼓琴,而淫魚出聽;瓠巴鼓琴,而六馬仰沫?;茨献?,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注曰:瓠巴,楚人也,亦善于瑟,淫魚出頭于水而聽之?;茨献?,水濁則魚噞喁,政苛則人亂。注:楚人噞喁,魚出頭也?;茨献?,伯牙鼓琴而鳴馬仰秣。即頭去謂馬笑。韓子,師曠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來集,再奏而列,三奏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尚書大傳曰:虞舜歌樂曰,和伯之樂舞玄鶴。
于時也,綿駒吞聲,伯牙毀弦。孟子,淳于髡曰:昔綿駒處高唐,而齊右善歌。伯牙,已見上。瓠巴聑柱,磬襄弛懸。列子曰: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孫卿子曰:昔瓠巴鼓琴,潛魚出聽。江遽文釋曰:瓠巴,齊人也。說文曰:聑,安也,丁篋切。論語曰:擊磬襄入于海。周禮曰:大憂令弛懸。鄭玄曰:弛,釋下也。懸,鍾格也。留視??眙,累稱屢贊。字林曰:??,直視貌。蒼頡篇曰:??,直下視貌,丑庚切。字林曰:眙,驚貌,敕吏切。失容墜席,搏拊雷抃。廣雅曰:搏,擊也。說文曰:抃,撫手也。雷抃,聲如雷也。僬眇睢維,涕洟流漫。僬眇睢維,目開合之貌。僬,子小切。方言曰:眇,小也。亡小切。聲類曰:睢,大視也。字林曰:睢,仰目也,許惟切。字林曰:維,持也。周易曰:赍咨涕洟。王弼曰:赍咨,嗟嘆之聲也。說文曰:洟,鼻液也,敕計切。是故可以通靈感物,寫神喻意。喻,曉也。禮記曰:樂和故萬物皆化。言可以通于神靈,感致萬物,舒寫精神,曉喻志意也。致誠效志,率作興事。致,極也。效,驗也。尚書,咎繇曰: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孔安國曰:憲,法也。天子率臣下為起治事,當(dāng)慎汝法度,敬其職也。溉盥污濊,澡雪垢滓矣。毛萇詩傳曰:溉,滌也,古載切,本或為概,音義同。禮記曰:食于質(zhì)者盥,亦滌也,公緩切。說文曰:濊,水多也。澡,洗手也。莊子曰:澡雪而精神。高誘淮南子注曰:雪,拭也。說文曰:滓,淀也。滓,壯里切。淀,音殿。
昔庖羲作琴,神農(nóng)造瑟。庖羲即伏羲也。琴操曰: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反天真也?;茨献釉唬荷褶r(nóng)之初作瑟,以歸神反望,及其天心也。女媧制簧,暴辛為塤。禮記曰:女媧之笙簧。世本曰:女媧作簧,暴辛為塤。宋均曰:女媧,黃帝臣也。暴辛,周平王時諸侯,作塤,有三孔。郭璞爾雅注曰:塤,燒土為之,大如雞卵。塤,虛袁切。倕之和鐘,叔之離磬。禮記曰:垂之和鐘,叔之離磬。鄭玄曰:垂,堯之共工也。世本曰:叔,舜時人。和離,謂次序其聲縣也。或鑠金礱石,華睆切錯。皆理器之名也。樂汁圖征曰:鑠金為鐘,四時九乳。鑠金雖出樂緯,此金謂黃金,摠飾眾器,非止鐘也。賈逵注傳曰:消,鑠也。說文曰:金有五色,黃為長。鑠與爍同。國語,張老曰:天子之室,斲其椽而礱之,加密石焉。韋昭曰:礱,磨也,力東切。禮記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鄭玄曰:華,畫也。說者以睆為刮節(jié)目也。睆,胡綰切。爾雅曰:骨謂之切,犀謂之剒。毛萇詩傳曰:治骨曰切。尚書曰:錫貢磬錯。孔安國曰:治玉曰錯。丸挻雕琢,刻鏤鉆笮。韓詩曰:松柏丸丸。薛君曰:取松與柏。然則丸,取也。漢書音義,如淳曰:挻,擊也,舒連切,一作埏。老子曰:埏埴以為器。河上公注曰:埏,和也。埴,土也。和土為食飲之器也。淮南子曰:陶人克埏埴。許重曰:埏,抒也。埴,土為也。爾雅,玉謂之雕,石謂之琢。郭璞曰:治玉石也。爾雅曰: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郭璞曰:治器之名也。說文曰:鉆,所以穿也。又曰:鑿,穿木也。國語,臧文仲曰: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韋昭注為笮,而賈逵注為鑿,然笮與鑿音義同也。鉆,子丸切。窮妙極巧,曠以日月。然后成器,其音如彼。解嘲曰:曠以日月。唯笛因其天姿,不變其材。伐而吹之,其聲如此。天姿,天然之姿也。蓋亦簡易之義,賢人之業(yè)也。周易曰: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此言簡易,不煩劇也。若然,六器者,猶以二皇圣哲黈益。六器:琴、瑟、簧、塤、鐘、磬?;茨献釉唬憾束P至于庭。高誘曰:二皇,伏羲、神農(nóng)也。圣哲,謂女媧、暴辛、垂、叔之流。黈,猶演也,佗斗切。況笛生乎大漢,而學(xué)者不識其可以裨助盛美,忽而不贊,悲夫!說文曰:裨,益也,婢移切。
有庶士丘仲言其所由出,而不知其弘妙。尚書曰:庶邦庶士。風(fēng)俗通曰:笛,武帝時丘仲所作。其辭曰:
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風(fēng)俗通曰:笛元羌出,又有羌笛。然羌笛與笛,二器不同,長于古笛,有三孔,大小異,故謂之雙笛。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見,胡煉切。己,謂龍也。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dāng)簻便易持。麤者曰撾,細者曰枚。言裁笛以當(dāng)簻,故便而易持也。簻,馬策也,竹瓜切。裁,或為材。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謂商聲五音畢。漢書曰:京房字君明,漢武帝時人也。修易,尤好鐘律,知五聲。然京房修易,故曰易京。笛本四孔,京加一孔于下,為商聲,故謂五音畢。沈約宋書曰:笛,京房備其五音。言易京者,猶如莊周蒙人,謂蒙莊,及磬襄、宋翟之比。
文選考異
長笛賦注「周禮笙師掌教吹笛」: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今人長笛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容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順帝時」: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與馬皇后親」下至「皆其弟子」: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辨位曰」下至「所下所過之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注「毛詩曰」下至「在阜部」: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京師謂洛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作長笛賦:袁本、茶陵本「賦」作「頌」。案:善無注,二本不著校語,無以考也。
注「字林曰惟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爾雅曰山小高」下至「山豄無所通溪」: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
注「箭槁二竹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案:善以「箭槁為一竹」,下注云「二竹」者,并聆風(fēng)數(shù)之增多,大誤。
注「言似二竹」:茶陵本「似」作「此」,是也。袁本亦誤「似」。
注「蒼頡篇曰聆聽也」:袁本、茶陵本無「蒼頡篇曰」四字,「聽」作「風(fēng)」。案:二本最是。韋昭注地理志,「箘簵」亦云一名「聆風(fēng)」,見尚書釋文,與鄭注正合,尤增多及改。皆大誤。
注「漢書音義孟康曰揣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作顛根將顛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郭璞曰」下至「因以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頵頭落也」:茶陵本「落」作「頵」。袁本無此字。案:今說文作「頵,頭頵,頵大也」。疑各本皆誤。
注「又兩山夾澗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鄭玄曰澮所以通水于川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兇王弼曰最處埳??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巖??不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卑曲不平也」:袁本、茶陵本「曲不平」三字作「下」。
注「木長貌」:袁本、茶陵本無「木」字。
注「漁池也」:袁本、茶陵本無「漁」字。
注「水注聲也」:袁本、茶陵本無「聲」字。
注「字林曰流水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林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水瀑至聲也」:袁本、茶陵本「水瀑至」作「波」。
注「古活切」:袁本「活」作「括」,是也。茶陵本亦誤「活」。
注「爾雅曰」下至「言蘊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說文曰窊邪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說文曰搖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張揖注漢書」下至「至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杜預(yù)注左氏傳曰」下至「無有蹊徑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爾雅曰」下至「而長尾」: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而大」: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爾雅曰」下至「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萇髦也」:案:「萇」當(dāng)作「長」。各本皆誤。
壄雉晁雊:袁本、荼陵本「壄」作「野」,「晁」作「朝」。案:此未審善果何作。
注「說文曰」下至「晁古朝字」: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噍噍讙噪:袁本、茶陵本「讙」下校語云善作「嚾」。案:此似尤改之也。
注「左右謂林之左右」: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謍嗃并謂其仿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錚鐄聲也」:袁本、茶陵本「聲」上有「皆大」二字。
注「說文曰錚金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絙急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博物志曰鑒脅」: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善琴名」:袁本無「善」字。茶陵本并刪「王逸曰」以下至此,非。
注「彭彭咸胥伍子胥也」:袁本、茶陵本此八字,作「羽獵賦曰餉屈原與彭胥鄭氏曰彭彭咸也晉灼曰胥子胥也」二十四字。案:各本皆非也,依善例當(dāng)云「彭胥已見羽獵賦」七字。
注「琴操曰」下至「射殺后妻」:茶陵本此一百三十三字作「琴操曰伯奇者尹吉甫之子也吉甫聽后妻之言疑其孝子伯奇自傷無罪投河而死」三十三字,是也。袁本無,非。
注「左傳曰魯哀公」下至「魯人謂之哀姜」:茶陵本此四十字作「左氏傳曰夫人姜氏歸于齊將行哭而過市魯人謂之哀姜」二十三字,是也。袁本無,非。
注「帝王世紀曰」下至「枕之高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四字。
掐膺擗摽:袁本、茶陵本「掐」作「搯」。案:二本注中祇有國語一條,亦無「苦洽切」之音,恐善自為「搯」字,五臣乃作「掐」,故正文下有「苦合」二字耳。尤改作「掐」,未必是。凡各本音蓋皆失善舊,但今無可考,故多不出。
注「嘆聲若雷息聲若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爾雅曰焚輪」下至「膺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注「魏書程昱傳曰」下至「乃止」: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禮記曰」下至「未嘗見齒」: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古之巧人注公輸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刻木為鳶飛三日不下」: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木車」: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垂成大山四起所謂善攻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按墨子削竹」下至「在七十弟子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八字。
注「一作搓埤蒼曰搓??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顏監(jiān)注」下至「因以名」: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二字。
注「字林曰阤小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聲類曰挑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子壄協(xié)呂:袁本、茶陵本「壄」作「野」。案:已見上。
注「周禮大師」下至「夾鍾」: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一字。
注「伶?zhèn)愔剖崱梗宏愒啤负崱巩?dāng)作「筩」,下同,是也。各本皆誤。案:所引仲夏紀古樂文也,今作「筒」,即「筩」字。
注「漢書律歷志曰」下至「故曰為主」: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八字。
注「矯正也」又注「謂以火撟也」:陳云「矯」,「撟」誤。案上「矯」下「撟」二字當(dāng)互易。各本皆誤。今考工記注作「槁」。釋文云:劉,苦老反;沈,居趙反。蓋劉「槁」,沈「矯」。善引與沈讀同矣。
注「斤斫木」:袁本、茶陵本「木」下有「也」字。
注「孔安國」下至「匏土革木」: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食舉」下至「徹去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五日一習(xí)」:袁本、茶陵本「習(xí)」下有「樂」字。
注「閑暇也服虔曰」下至「閑音閑」:袁本、茶陵本「閑暇」作「暇閑」,無「也」字以下至「音閑」五十一字。案:二本最是。「暇閑」連下注「豫樂也」五字,皆韋語,不得增多于其中也。
注「富謂聲之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牚距劫遌:袁本、茶陵本「牚」下校語云善作「掌」。案:二本所見非。此尤校改正之也。
正瀏溧以風(fēng)冽:袁本、茶陵本「溧」作「漂」,注同。案:此似尤改之也。
注「漢書音義」下至「冽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薄湊會而凌節(jié)兮:茶陵本「薄」上有「寒」字,校語云五臣無「寒」。袁本校語云善有「寒」。案:此似尤刪之,善不注,無以考也。
注「說文曰泛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李尤七疑曰」:案:「疑」當(dāng)作「欵」。各本皆偽。范書文苑傳可證。七命注、答東阿王箋注作「嘆」,亦偽也。他不悉出。
或乃植持縼纆:茶陵本云五臣作「纆」。袁本云善作「纏」。案:此尤誤以五臣亂善也。注中解「纆」字語本非善所有。見下。
注「漢書音義」下至「謂之纆」: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金干主磬」下至「其風(fēng)閶闔」: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三字。
注「對晉平公」: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慆堙心耳」下至「手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三字。
注「埤蒼曰踾」下至「踧踖不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駘蕩安翔貌」下至「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鄭玄曰蜿委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聲相絞概」下至「水流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蒼頡篇曰拏捽也引也」:袁本、茶陵本作「又曰拏索持也」六字。
注「廣雅曰捘按之也」:袁本、茶陵本作「又曰捘推也」五字。
察變于句投:袁本、茶陵本「變」作「度」。案:此似尤改之也,但「度」是,「變」非。
注「思歸引者衛(wèi)女之所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說文曰簉倅字如此」: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曠??敞罔:袁本、茶陵本「??」作「瀁」,下有「余兩」二字。案:此尤本偽耳。但善應(yīng)有音,今注中不見,然則善音失舊甚明。
溫直擾毅:袁本、茶陵本「擾」作「優(yōu)」。案:此似尤改之也。
孔孟之方也:案:「方」字必誤。上「概」下「介」,「氣」、「制」、「察」、「說」、「惠」皆韻,不應(yīng)八句中獨此不協(xié)也。五臣濟注「方比也」云云,是其本乃作「方」,各本皆以之亂善而失著校語,遂無可考,以意揣之,疑或當(dāng)作「大」歟?
注「尚書曰」下至「而有溫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厲列也」:茶陵本「列」作「烈」,是也。袁本亦誤「列」。
注「高士傳曰」下至「光亦投水而死」: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七字。
條決繽紛:案:「紛」當(dāng)作「理」。袁本云善作「紛」。茶陵本云五臣作「理」。案:各本所見皆非也。善以「科條能分決」注「條決」,以「繽紛能整理」注「繽理」。作「理」不作「紛」明甚。
注「見韓稍弱」下至「死不恨」:袁本無此五十字。茶陵本此節(jié)注自史記以下全無,非。
注「范雎蔡澤并辯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趙人」: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晉太康地記曰」下至「所以為不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四字。
注「昭二十九年」下至「魯人為奏四代樂」: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有「曰延陵季子」五字。
注「舞也文王樂也」:袁本、茶陵本「舞」上有「以鑰」二字,「文」上有「皆」字。
注「南言文王」下至「七孔」: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一字。
注「箾音簫」:袁本、茶陵本「簫」作「朔」,是也。案:釋文云「徐音朔」,可證。
注「史記屈原者」下至「他皆放此」: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一字。
注「僖二十四年」: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有「曰」字。
注「推曰獻公之子」下至「為之田」: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十四字,有「遂隱而死」四字。
注「以后吾親死」:袁本、茶陵本無「以后」二字。
注「左傳曰莊十二年」下至「桓十二年傳云初」: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六字,有「左氏傳曰南宮長萬弒閔公于蒙澤杜預(yù)曰宋大夫也又曰」二十三字。
注「辛卯」: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公子達曰」下至「欲為卿」: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七字。案:此注疑袁、茶陵有脫,但尤增多者,決非善舊耳。又袁本此下有「亹音尾」三字,茶陵本在上「亹」字之下。
注「左傳曰定十四年」下至「為讎敵也」:袁本無此六十六字,有「蒯聵衛(wèi)太子也左氏傳曰衛(wèi)太子登鐵丘望見鄭師眾懼自投于車下」二十七字。茶陵本脫「蒯聵衛(wèi)太子也」六字,余同袁。此所改大誤。
注「不占陳不占也齊人」:袁本、茶陵本作「陳不占齊人也」六字。
注「陳不占」:袁本、茶陵本無「陳」字。
注「占曰」:袁本、茶陵本「占」上有「不」字。
注「聞鼓戰(zhàn)之聲」:袁本、茶陵本「鼓戰(zhàn)」作「鍾鼓」。
注「愕直也」下至「非此所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字林曰鄂」:袁本、茶陵本「林」作「書」。
注「露新夷」:案:「露」下當(dāng)有「申」字,各本皆脫。
注「而淫魚出聽」:袁本、茶陵本「淫」作「游」。
注「淮南子瓠巴」下至「楚人噞」: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字。
注「喁魚出頭也」:袁本、茶陵本「出頭」二字作「口上見」三字。
注「淮南子伯牙」下至「舒翼而舞」: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七字。
于時也:袁本、茶陵本「于」下有「斯」字。案:此無以考也。琴賦亦有「于時也」句,或叔夜本此,則無「斯」字者是。
注「而齊右善歌」:袁本「右」作「后」,是也。茶陵本亦誤「右」。
注「孫卿子曰」下至「齊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懸鍾格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字林曰??直視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直下視貌」:袁本、茶陵本無「下」字。
注「廣雅曰搏」下至「撫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方言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字林曰睢仰目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林曰維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可以通于神靈」下至「曉喻志意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慎乃憲欽哉」: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憲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當(dāng)慎汝法度敬其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禮記曰食于質(zhì)者」 :案:此有誤也。各本皆同,無以訂之。
注「說文曰濊水多也澡洗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世本曰叔舜時人」:袁本、茶陵本此七字作「叔未聞」三字。案:二本最是。此鄭明堂位注,尤所改,大誤也。世本決無其語;若有之,鄭何得云未聞?孔穎達撰正義,何得不申說?善自決無其語矣。
注「賈逵注傳曰消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爾雅曰骨謂之切犀謂之剒」: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一作埏」下至「埴土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九字。
注「玉謂之雕石謂之琢」:袁本、茶陵本無「玉謂之石」四字。案:尤所增,大誤。
唯笛因其天姿:袁本、茶陵本云善無「其」字。案:此尤以五臣亂善也。
注「暴辛垂叔之流」:袁本無此六字。案:此尤添之,但無所謂「之流」,未必合于善舊也。茶陵本此節(jié)注多刪,無以相校。
注「長于古笛」下至「故謂之雙笛」: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麤者曰檛細者曰枚言」: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聲故謂五音畢」: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易京者」下至「宋翟之比」: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案:「易京」上已注訖,此所增大誤。
琴賦
并序。尸子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南風(fēng)之熏兮,可以解吾人之慍。是舜歌也。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于正道,故謂之琴。
琴賦
嵇叔夜臧榮緒晉書曰:嵇康,字叔夜,譙國人。幼有奇才,博覽無所不見。拜中散大夫。以呂安事誅。
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杜預(yù)左氏傳注曰:翫,習(xí)也。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文子曰:夫物盛則衰。滋味有猒,而此不勌。莊子曰:聲色滋味之于人心,不待學(xué)而樂之。左氏傳,閻沒,女寬曰:及饋之畢,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猒而已。說文曰:猒,從甘,田犬,會意字也??梢詫?dǎo)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管子曰:導(dǎo)血氣而求長年?;茨献釉唬汗胖?,神氣不蕩乎外。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于音聲也。孟子曰:柳下惠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是故復(fù)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毛詩序曰: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肆,申也。尚書曰:詩言志。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為之賦頌。其體制風(fēng)流,莫不相襲?;茨献釉唬和硎里L(fēng)流俗敗,禮義廢。仲長子昌言:乘此風(fēng)順此流而下走,誰復(fù)能為此限者哉?孔安國尚書傳曰:襲,因也。稱其材干,則以??酁樯?;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未盡其理也。高誘戰(zhàn)國策注曰:麗,美麗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未達禮樂之情也。趣,意也。禮記曰: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桓譚新論曰:八音廣博,琴德最優(yōu)。馬融琴賦曰:曠三奏而神物下降,何琴德之深哉。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其辭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岡。毛詩曰: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毛萇曰:椅,梓屬也。史記曰:龍門有桐樹,高百尺,無枝,堪為琴。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披,開也。重壤,謂地也。泉壤稱九,故曰重也。毛萇詩傳曰:誕,大也。載,生也。爾雅曰:北極,北辰也??装矅袝鴤髟唬合澹弦病sJ與襄同。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謂包含天地醇和之氣,引日月光明也。周易曰:天地絪缊,萬物化醇。郁紛紜以獨茂兮,飛英蕤于昊蒼。說文曰:蕤,草木花貌,汝誰切。夕納景于虞淵兮,旦晞干于九陽。納,藏也?;茨献釉唬喝杖胗谟轀Y之汜。又曰:入于虞淵,是謂黃昏。高誘曰:視物黃也。晞,干也。干,本也。楚辭曰:夕晞余身乎九陽。王逸曰:九陽,謂九天之崖也。經(jīng)千載以待價兮,寂神跱而永康。論語,子曰:我待價者也。價者,物之?dāng)?shù)也??担惨病?br /> 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磪嵬岑嵓。盤,曲。紆,屈。隱,幽。深,邃也。崔嵬,高峻之貌。岑嵓,危崄之形。字林曰:嵒,山巖也。互嶺巉巖,岞崿嶇崟。皆山石崖巘崄峻之勢。丹崖崄巇,青壁萬尋。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偃蹇,高貌。言高在上,偃蹇然如云覆下也。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巍巍,高大貌。廣雅曰:秀,出也。蒸靈液以播云,據(jù)神淵而吐溜。蒸,氣上貌。言山能蒸出云,以沾潤萬物。播,布也。孔子曰:夫山者興吐風(fēng)云,以通乎天地之間。說文曰:津,液也。溜,水流也。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觸巖抵隈,郁怒彪休。抵,至也。隈,水曲也。彪休,怒貌。洶涌騰薄,奪沫揚濤。瀄汨澎湃,?蟺相糾。瀄汨,去疾貌。澎湃,相戾之形也。?蟺,展轉(zhuǎn)也。糾,繚也。?,于阮切。蟺,音善。糾,已虬切。放肆大川,濟乎中州。肆,猶縱也。中州,猶中國也。安回徐邁,寂爾長浮。安回,波靜遠去象。上林賦曰:安翔徐回。又曰:寂漻無聲。澹乎洋洋,縈抱山丘。說文曰:澹,水搖也。詳觀其區(qū)土之所產(chǎn)毓,奧宇之所寶殖。廣雅曰:奧,藏也。毛萇詩傳曰:宇,居也。珍怪瑯玕,瑤瑾翕赩。高唐賦曰:珍怪奇?zhèn)?。尚書曰:球琳瑯玕,皆美玉名。說文:瑾,玉名。翕赩,盛貌。詩傳曰:赩,赤色貌。叢集累積,奐衍于其側(cè)。蒼頡篇曰:奐,散貌。衍,溢也。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殖其西。楚辭曰:春蘭兮秋菊。山海經(jīng)曰:昆侖之丘有木焉,其狀如棠而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御水人食之使不溺。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列仙傳曰:涓子者,齊人,好餌朮,著天地人經(jīng)三十八篇。釣于澤,得符鯉魚中。隱于宕山,能致風(fēng)雨。造伯陽九山法?;茨贤跎俚梦?,不能解其音旨。其琴心三篇有條理焉。楊雄泰玄賦曰:茹芝英以御饑,飲玉醴以解渴。宋玉笛賦曰: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玄云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露潤其膚,惠風(fēng)流其間。邊讓章華臺賦曰:惠風(fēng)春施。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爾雅曰:謐,靜也。微微,幽靜也。夫所以經(jīng)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愿愛樂矣。東都主人曰:闕庭神麗。
于是遯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疇,周易曰:遯世無悶。列子曰:孔子游于泰山,見榮啟期行乎邾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以為樂?曰:天地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為男,二樂也;生有不見日月,不充襁褓者,吾年九十,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處常得終,復(fù)何憂乎?孔子曰:能自寬也。班固漢書曰:漢興,有東園公、綺季、夏黃公、角里先生。當(dāng)秦之時,避世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即四皓也?;矢χk高士傳曰:四皓皆河內(nèi)軹人,一曰在汲。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飛梁,橋也。甘泉賦曰:歷側(cè)景而絕飛梁。援瓊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莊子曰:南方生樹名瓊枝。周旋永望,邈若凌飛。言若鳥之凌飛。左氏傳,史克曰:奉君以周旋。邪睨昆侖,俯闞海湄。說文曰:睨,邪視也。昆侖,山名也。闞,視也。毛萇詩傳曰:水草交曰湄。指蒼梧之迢遞,臨回江之威夷。漢書有蒼梧郡。山海經(jīng)曰:南方蒼梧之丘,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洞簫賦曰:回江流川而溉其山。韓詩曰:周道威夷。悟時俗之多累,仰箕山之余輝。高士傳曰:堯讓位于許由,由辭曰:鷦鷯巢在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隱乎沛澤。堯讓不已。于是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死因葬于箕山之巔十五里,堯因就封其墓,號曰箕公。子仲武,陽城槐里人也。呂氏春秋曰:昔堯朝許由于沛澤之中,曰:請屬天下于夫子。許由遂之箕山之下。羨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歸。西京賦曰:赫昈昈以弘敞。爾雅曰:愷慷,樂也。史記曰:穆天子見西王母,樂之忘歸。情舒放而遠覽,接軒轅之遺音。軒轅,黃帝也。遺音,謂琴也。慕老童于騩隅,欽泰容之高吟。山海經(jīng)曰:騩山,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鐘磬音。郭璞曰:耆童,老童也,顓頊之子。山海經(jīng)曰:顓頊生老童。思玄賦曰:太容吟曰念哉。騩山,在三危西九十里。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托心。莊子曰:不以身假物。乃斲孫枝,準量所任。說文曰:斲,斫也。張衡應(yīng)問曰:可剖其孫枝。鄭玄周禮注曰:孫竹,枝根之未生者也。蓋桐孫亦然。至人攄思,制為雅琴。莊子曰:不離于真,謂之至人。又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郭象曰:無己故順物,順物而至。劉向有雅琴賦。
乃使離子督墨,匠石奮斤。孟子曰:離婁,黃帝時人。黃帝亡其玄珠,使離婁索之,能視百里之外,見秋毫之末。離子,離朱也?;茨献釉唬弘x朱之明,察針末于百步之外。按慎子為離珠。周禮,禁督逆祀者。鄭玄曰:督,正也,字書曰:督,察也。莊子曰:匠石之齊,見櫟社樹,觀者如市,匠石不顧。司馬彪曰:匠石,字伯。夔襄薦法,般倕騁神。夔及師襄、班、垂,并已見上文。鎪會裛廁,朗密調(diào)均。鎪會,謂鎪鏤其縫會也。裛廁,謂裛纏其填廁之處也。說文曰:裛,纏也。廣雅曰:廁,間也。華繪雕琢,布藻垂文??装矅袝鴤髟唬豪L,會五彩也,胡憒切。錯以犀象,籍以翠綠。犀、象,二獸名。翠、綠,二色也。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鐘山之玉。列仙傳曰:園客者,濟陰人也。常種五色香草,積數(shù)十年,食其實。一旦有五色神蛾止香樹末,客收而薦之以布,生桑蠶焉。時有好女夜至,自稱我與君作妻,道蠶狀??团c俱蠶,得百頭,繭皆如甕??劺O六十日乃盡。訖則俱去,莫知所如?;茨献釉唬浩┤翮娚街?。許慎曰:鐘山,北陸無日之地,出美玉。爰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西京雜記曰:趙后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為龍螭、鸞鳳、古賢、列女之像。伯牙揮手,鍾期聽聲。廣雅曰:揮,動也。呂氏春秋曰: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太山。須臾,志在流水,子期曰:湯湯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賞音。列子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聽伯牙鼓琴,每奏,鍾期輒窮其趣。伯牙舍琴而嘆曰:善哉子之聽。夫志相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華容灼爚,發(fā)采揚明。何其麗也!說文曰:灼,明也。又曰:爚,火光也。伶?zhèn)惐嚷?,田連操張。漢書曰:黃帝使伶?zhèn)愖源笙闹?,昆侖之陰,取竹之嶰谷,斷兩節(jié)間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制十二簫,以聽鳳凰之音,以比黃鍾之宮,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韓子曰:田連,成竅,天下善鼓琴者也。然而田連鼓上,成竅?下,而不成曲。或曰:成連,古之善音者。琴操:伯牙學(xué)琴于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從。乃相與至海上見子春受業(yè)焉。進御君子,新聲憀亮。何其偉也!憀亮,聲清徹貌。亦與聊字義同。
及其初調(diào),則角羽俱起,宮征相證。王逸楚辭注曰:證,驗也。參發(fā)并趣,上下累應(yīng)。踸踔磥硌,美聲將興。廣雅曰:踸踔,無常也。磥硌,壯大貌。磥與磊同,力罪切。固以和昶而足躭矣。廣雅曰:昶,通也,敕兩切。爾乃理正聲,奏妙曲。揚白雪,發(fā)清角?;茨献釉唬簬煏缱喟籽┒袂菹?。白雪,五十弦瑟樂曲,未詳。韓子曰:昔衛(wèi)公之晉,于濮水上宿。夜有鼓新聲者,召師涓撫琴寫之。公遂之晉,晉平公曰:試聽之。師曠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來舞,再奏而列,三奏延頸鳴,舒而舞。音中宮商。師曠曰:不如清角。師曠奏之,有云從西北方起之,大風(fēng)起,天雨隨之。此言感天地,清角為勝。宋玉對問曰:其為陽春白雪。韓子,師曠曰:清征之聲,不如清角。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yōu)渥。粲奕奕而高逝,馳岌岌以相屬。廣雅曰:奕奕,盛貌。王逸楚辭注曰:岌岌,高貌。沛騰遌而競?cè)?,翕韡曄而繁縟。韡曄,盛貌。繁縟,聲之細也。郭璞爾雅注曰:遌,相觸遌也。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峨峨。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已見上文。怫?煩冤,紆余婆娑。怫?煩冤,聲蘊積不安貌。怫,扶味切。?,音渭。風(fēng)賦曰:勃郁煩冤。上林賦曰:紆余委蛇。陵縱播逸,霍濩紛葩。言聲陵縱播布而起,霍濩然似水聲。紛葩,開張貌?;魹C,盛貌。魯靈光殿賦曰:霍濩磷亂。檢容授節(jié),應(yīng)變合度。兢名擅業(yè),安軌徐步。洋洋習(xí)習(xí),聲烈遐布。含顯媚以送終,飄余響乎泰素。含顯媚之聲,以送曲終也。列子曰: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若乃高軒飛觀,廣夏閑房;軒,長廊之有牎。冬夜肅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子虛賦曰:翕呷翠粲。張揖曰:翠粲,衣聲也。班婕妤自傷賦曰:紛翠粲兮紈素聲。洛神賦曰:披羅衣之璀粲。字雖不同,其義一也。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縭。郭璞曰:今之香纓也。于是器冷弦調(diào),心閑手敏。毛萇詩傳曰:閑,習(xí)也。觸??如志,唯意所擬。說文曰:批,反手擊也,與??同;蒲結(jié)切。如志,謂如其志意。初涉淥水,中奏清征。淥水,已見上文。韓子曰:師曠奏清征,有玄鶴二八集廊門。雅昶唐堯,終詠微子。七略,雅暢第十七曰:琴道曰:堯暢逸。又曰:達則兼善天下,無不通暢,故謂之暢。昶與暢同。又曰:微子操,微子傷殷之將亡,終不可奈何,見鴻鵠高飛,援琴作操。寬明弘潤,優(yōu)游躇跱。躇跱,躊躇竦跱。拊弦安歌,新聲代起。楚辭曰:翔江州而安歌。王逸曰:安意歌吟也。漢書曰:李延年善歌,為新變之聲。歌曰:凌扶搖兮憩瀛洲,要列子兮為好仇。爾雅曰:扶搖,風(fēng)也。莊子曰: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史記曰:瀛洲,海中神山也。列子曰:勃海之中有山曰瀛洲。莊子:列子御風(fēng)泠然者,風(fēng)仙也。劉向上列子表曰:列子者,鄭人,與鄭繆公同時。漢書曰:列子,名御寇,先莊子,莊子稱之。毛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餐沆瀣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鄭玄曰:餐,夕食也。說文曰:餐,吞也。楚辭曰: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食朝霞。凌陽子明經(jīng)曰: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廣雅曰:薄,至也。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莊子有齊物篇。楚辭曰:漠靈靜以恬愉,澹無為而自得。服鳥賦曰:縱軀委命,不私與己。激清響以赴會,何弦歌之綢繆!會,節(jié)會也。論語曰: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毛詩傳曰:綢繆,猶纏綿也。
于是曲引向闌,眾音將歇。引,亦曲也。半在半罷謂之闌。改韻易調(diào),奇弄乃發(fā)。揚和顏,攘皓腕,舞賦曰:嚴顏和而怡懌。洛神賦曰:攘皓腕于神滸。飛纖指以馳騖,紛?譶以流漫。?譶,聲多也。?,不及也,師立切。說文曰:譶,疾言也,徒合切?;蚺腔差櫮?,擁郁抑按。盤桓毓養(yǎng),從容秘翫。廣雅曰:盤桓,不進貌。從容,舉動也。毓與育同。闥爾奮逸,風(fēng)駭云亂。闥,疾貌。七發(fā)曰:波涌而云亂。牢落凌厲,布濩半散。牢落,猶遼落也。洞簫賦曰:翩綿連以牢落。劉歆遂初賦曰:過句注而凌厲。上林賦曰:布濩宏澤。甘泉賦曰:半散照爛,粲以成章。豐融披離,斐韡奐爛。豐融,盛貌。風(fēng)賦曰:被麗披離。斐韡,明貌。斐,敷尾切。韡,于鬼切。風(fēng)賦曰:眴奐粲爛。英聲發(fā)越,采采粲粲。廣雅曰:英,美也?;蜷g聲錯糅,狀若詭赴。言其狀若詭詐而相赴也。鄭玄禮記注曰:糅,雜也。雙美并進,駢馳翼驅(qū)。駢,并也。翼,疾貌。蒼頡篇曰:隨后曰驅(qū)。初若將乖,后卒同趣?;蚯磺?,直而不倨。左傳,吳公子季札聞歌頌曰: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杜預(yù)曰:倨,傲也,居預(yù)切?;蛳嗔瓒粊y,或相離而不殊。左氏傳曰:武城人斷其后之木而不殊。漢書音義曰:殊,猶絕也。時劫掎以慷慨,或怨?而躊躇。說文曰:掎,偏引也。?,嬌也,子庶切,或作姐,古字通,假借也。姐,子也切。韓詩曰:愛而不見,搔首躊躇。躊躇,猶躑躅也。忽飄飖以輕邁,乍留聯(lián)而扶疏。言扶疏四布也?;騾⒆T繁促,復(fù)迭攢仄。參譚,相隨貌。參,七感切。譚,徒感切。一音并依字。攢仄,聚聲。長笛賦曰:踾踧攢仄。從橫駱驛,奔遯相逼。魯靈光殿賦曰:從橫駱驛。拊嗟累贊,間不容息?;茨献釉唬簳r之反側(cè),間不容息。高誘曰:不容氣息,促之甚也。瑰艷奇?zhèn)?,殫不可識。高唐賦曰:譎詭奇?zhèn)?,不可究陳?br /> 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說文曰:閑,雅也。毛萇詩傳曰:都,閑也。清和條昶,案衍陸離。案衍,不平貌。上林賦曰:陰淫案衍之音。衍,弋戰(zhàn)切。廣雅曰:陸離,參差也。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毛萇傳曰:婉然,美貌。委蛇,聲長貌。鄭玄毛詩箋曰: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虺穗U投會,邀隙趨危。會,節(jié)會也。邀,要也。譻若離鹍鳴清池,翼若游鴻翔曾崖。蒼頡篇曰:譻譻,鳥聲也。琴道曰:操似鴻鴈詠之聲。張衡舞賦曰:含清哇而吟詠,若離鹍鳴姑耶。紛文斐尾,慊縿離纎纚紛文斐尾,文彩貌。慊縿離纚,羽毛貌。微風(fēng)余音,靡靡猗猗。靡靡,順風(fēng)貌。猗猗,眾盛貌?;驌??擽捋,縹繚潎冽。摟??擽捋,皆手撫弦之貌。爾雅曰:摟,牽也。劉熙孟子注曰:摟,牽也,力頭切。說文曰:??,反手擊也。廣雅曰:擽,擊也。毛詩曰:薄言捋之。傳曰:捋,取也??~繚潎冽,聲相糾激之貌。說文曰:繚,纏也。上林賦曰:轉(zhuǎn)騰潎冽。潎冽,水波浪貌,言聲似也。輕行浮彈,明婳??慧。說文曰:婳,靜好也。??,察也。七祭切。疾而不速,留而不滯。左氏傳,吳公子札觀頌曰:處而不底,行而不流?;茨献釉唬毫鞫粶?。翩綿飄邈。微音迅逝。遠而聽之,若鸞鳳和鳴戲云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fēng)。古本葩字為此莞,郭璞三蒼為古花字。今讀音于彼切。字林,音于彼切。張衡思玄賦曰:天地?zé)煙?,百芔含蘤,鳴鶴交頸,雎鳩相和。以韻推之,所以不惑。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字書曰:贍,足也。封禪書曰:豈不善始善終哉。毛詩曰:高朗令終。令,善也,嗟姣妙以弘麗,何變態(tài)之無窮!西京賦曰:盡變態(tài)乎其中。
若夫三春之初,麗服以時。班固終南山賦曰:三春之季,孟夏之初。纂要曰:一時三月謂之三春,九十日謂之九春。西京賦曰:麗服揚菁。乃攜友生,以遨以嬉。毛詩曰: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又曰:以遨以游。說文曰:嬉,樂也。涉蘭圃,登重基。春秋運斗樞曰:山者地之基。背長林,翳華芝。甘泉賦曰:登夫鳳皇而翳華芝。臨清流,賦新詩。楚辭曰:竊賦詩之所明。王逸曰:賦,鋪也。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樂動聲儀,孔子曰:風(fēng)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歸田賦曰:百卉滋榮。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重華,謂舜也。琴道曰:舜操者,昔虞舜圣德玄遠,遂升天子,喟然念親,巍巍上帝之位不足保,援琴作操。
若乃華堂曲宴,密友近賓。蘭肴兼御,旨酒清醇。邊讓章華臺賦曰:蘭肴山竦,椒酒淵流。毛詩曰:旨酒思柔。醇,厚也。進南荊,發(fā)西秦。南荊即荊艷,楚舞也。古妾薄命行歌曰:齊謳楚舞紛紛。漢書有秦倡員。紹陵陽,度巴人。宋玉對問曰:既而曰陵陽白雪,國中唱而和之者彌寡。然集所載與文選不同,各隨所用而引之。又對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始曰巴人。變用雜而并起,竦眾聽而駭神。料殊功而比操,豈笙鑰之能倫?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廣陵等曲今并猶存,未詳所起。應(yīng)璩與劉孔才書曰:聽廣陵之清散。傅玄琴賦曰:馬融譚思于止息。魏武帝樂府有東武吟。曹植有太山梁甫吟。左思齊都賦注曰:東武、太山,皆齊之土風(fēng)謠歌,謳吟之曲名也。然引應(yīng)及傅者,明古有此曲,轉(zhuǎn)以相證耳,非嵇康之言出于此也。佗皆類此。飛龍鹿鳴,鹍雞游弦。漢書曰:房中樂有飛龍章。毛詩序曰:鹿鳴,宴群臣也。蔡邕琴操曰:鹿鳴者,周大臣之所作也。王道衰,大臣知賢者幽隱,故彈弦風(fēng)諫。古相和歌者有鹍雞曲。游弦,未詳。更唱迭奏,聲若自然。高唐賦曰:更唱迭和。流楚窈窕,懲躁雪煩。言流行清楚窈窕之聲,足以懲止躁競,雪蕩煩懣也。懲,直陵切。下逮謠俗,蔡氏五曲。歌錄曰:空侯謠俗行,蓋亦古曲,未詳本末。俗傳蔡氏五曲:游春、淥水、坐愁、秋思、幽居也。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簉乏。亦有可觀者焉。琴操曰:王襄女,漢元帝時獻入后宮,以妻單于。昭君心念鄉(xiāng)土,乃作怨曠之歌。歌錄曰:石崇楚妃嘆歌辭曰:楚妃嘆莫知其所由。楚之賢妃能立德著勛,垂名于后,唯樊姬焉,故令嘆詠聲永世不絕,疑必爾也。相鶴經(jīng)曰:鶴一舉千里。蔡邕琴操曰: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嘆別鶴以舒其慎懣,故曰別鶴操。鶴一舉千里,故名千里別鶴也。崔豹古今注曰:別鶴操,商陵牧子所作也。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母將為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聞鶴聲,倚戶而悲。牧子聞之,愴然歌曰: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衣不寢食。后人因以為樂章也。漢書音義曰:一切,權(quán)時也。簉,已見上文。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游;非夫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莊子,老聃曰:其居也,淵而靜。非夫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吝;說文曰:吝,亦貪惜也。非夫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周易曰:非天子之至精,其熟能與于此。莊子曰:判天下之美,析萬物之理。
若論其體勢,詳其風(fēng)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說苑曰:應(yīng)侯與賈子坐,聞有鼓瑟之聲。應(yīng)侯曰:今瑟一何怨也?賈子曰:張急調(diào)下,使之怨也。夫張急者,良材也;調(diào)下者,官卑也。取良材而卑官之,能無怨乎?蔡邕月令章句曰:凡弦之緩急為清濁,琴緊其弦則清,縵則濁。間遼故音庳,弦長故徽鳴。間遼,謂弦間遼遠也。弦長,謂徽闊而弦長也。阮籍樂論曰:琵琶、箏、笛,間促而聲高;琴、瑟之體,間遼而音埤。義與此同。鄭玄周禮注曰:庳,短也,音婢。傅毅雅琴賦曰:時促均而增徽,接角征而控商。性絜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禮記曰:絜靜精微,易教也。孝經(jīng)曰:昔者先王有至德要道。禮記曰:樂行血氣和平。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fā)泄幽情矣。說文曰:泄,除去也。舞賦曰:幽情形而外揚。是故懷戚者聞之,莫不憯懔慘凄,愀愴傷心。字林曰:慘,毒也。漢書音義,郭璞曰:愀,變色貌。說文曰:愴,傷也。憯,七感切。慘,七敢切。愀,七小切。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字林曰:懊咿,內(nèi)悲也。列子曰:喜懼抃舞,不能自禁。懊,于六切。咿,音伊。其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歡釋,抃舞踴溢。說文曰:欨,笑貌也,況于切。留連瀾漫,嗢噱終日。服虔通俗篇曰:樂不勝謂之嗢噱。嗢,烏沒切。噱,巨略切。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yǎng)悅悆,淑穆玄真。廣雅曰:養(yǎng),樂也。恬虛樂古,棄事遺身。莊子曰:虛靜恬惔者,道德之至也。又曰:棄事則形不勞。是以伯夷以之廉,顏回以之仁,論語,子曰: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又曰:顏回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列子,子夏問孔子曰:顏回之為仁奚若?子曰:回之仁賢于丘。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論語曰:比干諫而死。莊子,盜跖曰:尾生與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高誘注淮南子曰:尾生,魯人,與婦人期于梁下,不至而水溺死?;菔┮灾q給,萬石以之訥慎。莊子曰: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高誘曰:惠施,宋人,仕魏,為惠王相。漢書曰:萬石君奮,恭謹,舉朝無比。奮長子建,次甲,次乙、慶,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舉集其門,凡號奮為萬石君。建郎中令奏下,建讀之,驚恐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譴死矣。其為謹,雖佗皆如是。服虔曰:作馬字下四而為五,建上書奏,誤作四。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策數(shù)馬,舉手曰:四馬??装矅唬涸G,遲鈍也。其余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zhì)。周易曰: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又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禮記曰:虞、夏之質(zhì),殷、周之文,至矣??傊泻鸵越y(tǒng)物,咸日用而不失。禮記曰: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周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禮記曰:樂其感人深。
于時也,金石寢聲,匏竹屏氣??装矅唬浩?,除也。王豹輟謳,狄牙喪味。孟子,淳于髡曰:昔王豹處淇,而河西善謳。說文曰:謳,齊歌也?;茨献釉唬鹤?、澠之水合,狄牙嘗而知之。天吳踴躍于重淵,王喬披云而下墜。山海經(jīng)曰:朝陽之谷,有神名曰天吳,是為水伯,其形首足尾并人面而色青。楚辭曰:譬若王喬之乘云兮,載赤霄而凌太清。舞鸑鷟于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說文曰:鸑鷟,鳳屬,神鳥也。國語曰:周文王時,鸑鷟鳴于岐山。韓詩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薛君曰:游女,漢神也,言漢神時見,不可求而得之。列女傳曰:游女,漢水神。鄭大夫交甫于漢皋見之。聘之橘柚。張衡南都賦曰:游女弄珠于漢皋之曲。感天地以致和,況蚑行之眾類。禮記曰:圣人作樂以應(yīng)天,制禮以應(yīng)地,此則樂者天之和也。洞簫賦曰:蟋蟀蚸蠖,蚑行喘息,垂喙?轉(zhuǎn),瞪瞢忘食。說文曰:蚑,行也,凡生之類行皆曰蚑。嘉斯器之懿茂,詠茲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懿,美也。傅毅雅琴賦曰:明仁義以厲己,故永御而密親。
亂曰:愔愔琴德,不可測兮。劉向雅琴賦曰;游予心以廣觀,且德樂之愔愔。韓詩曰:愔愔,和悅貌。聲類曰:和靜貌。體清心遠,邈難極兮。良質(zhì)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古詩曰: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能盡雅琴,唯至人兮。賈逵曰:唯,獨也。
文選考異
琴賦注「尸子曰」下至「故謂之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九字。
注「說文曰猒」下至「會意字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而不憫」:袁本、茶陵本「憫」作「悶」,下有「也」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禮義廢」: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袁本、茶陵本云善作「音聲者覽」。案:此少者字,或尤本脫耳。
注「桓譚新論曰」下至「琴德最優(yōu)」: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史記曰」下至「堪為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謂包含」下至「光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又曰」下至「視物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價者物之?dāng)?sh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盤曲紆屈」下至「山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有「盤紆詰屈也崔嵬岑嵓高峻之貌也」十四字。
互嶺巉巖:袁本、茶陵本「互」作「元」。案:此無可考也,或尤本字偽。
注「崖巘」: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偃蹇高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巍巍高大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言山能蒸出云以沾潤萬物」: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說文曰津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抵至也隈水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安回波靜遠去象」: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皆美玉名」:茶陵本無此四字。袁本有。
注「說文瑾玉名」: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翕赩盛貌」:袁本無此四字,茶陵本有。
注「詩傳曰赩赤色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蒼頡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著天地人經(jīng)」下至「得符鯉魚中」: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造伯陽九山法」下至「不能解其音旨」: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茹芝英以御饑」: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清露潤其膚:袁本、茶陵本云「露」善作「霧」。案:此尤改之,蓋以五臣亂善。
注「列子曰」:袁本、茶陵本「列子」作「新序」。案:二本最是。
注「行乎邾之野」: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孔子曰先生」下至「能自寬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字。
注「班固漢書曰」:袁本、茶陵本「書」下有「贊」字。
注「皇甫謐」下至「在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言若鳥之凌飛」: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奉君以周旋」:陳云「君」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注「高士傳曰堯」下至「陽城槐里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三字。
心慷慨以忘歸:案:「慷慨」當(dāng)作「愷慷」。善引爾雅「愷慷,樂也」,「慷」即「康」字,是其本作「愷慷」甚明。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翰注,乃云「慷慨,嘆聲也」,乃誤作「慷慨」,大違嵇賦之意。各本以五臣亂善,失著校語,更誤。今特訂正之。
注「張衡應(yīng)問曰」:何校「問」改「閑」,陳同,是也。各本皆偽。
注「孫竹枝根之未生者也」:袁本「未」作「末」,是也。茶陵本亦誤「未」。陳云「枝」上脫「竹」字。今案:「枝」當(dāng)作「竹」耳,各本皆誤。
注「又曰至人」下至「順物而至」: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注「孟子曰」下至「見秋毫之末」: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一字。
注「按慎子」下至「督正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般倕騁神 :茶陵本「般」作「班」,云五臣作「般」。袁本云善作「般」。案:尤所見蓋與袁同也。
注「廣雅曰廁間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我與君作」: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廣雅曰揮」下至「以為世無賞音」: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十二字。
注「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或曰成連」下至「見子春受業(yè)焉」: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二字。
注「淮南子曰師曠」下至「清角為勝」: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二十四字。
注「韡曄盛貌繁縟聲之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言聲陵縱」下至「開張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翕呷翠粲張揖曰翠粲」:案:「翠粲」皆當(dāng)作「萃蔡」,順正文而誤改也。說詳下。
注「紛翠粲兮」:案:「翠粲」當(dāng)作「綷縩」。順正文而誤改。善下文云「字雖不同」,正謂此所引「萃蔡」、「綷縩」與正文「翠粲」及下引「璀粲」各不同也。
于是器冷弦調(diào):案:「冷」當(dāng)作「泠」。袁、茶陵二本云善作「泠」,此以五臣亂善。
注「如志謂如其志意」: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達則兼善天下」:袁本、茶陵本「達」作「堯」。案:尤未必是也。
拊弦安歌:袁本、茶陵本云「拊」善作「持」。案:此尤改之。
注「爾雅曰扶搖風(fēng)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史記曰瀛洲海中神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莊子」下至「風(fēng)仙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窈窕淑女」: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鄭玄曰」下至「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會節(jié)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半在半罷謂之闌」:袁本、茶陵本此七字作「闌亦歇也」四字。
注「聲多也」:袁本、茶陵本此三字作「疾貌」二字。
注「?不及也」下至「徒合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案:二本正文「?」下音「蘇合」,「譶」下音「徒合」,此與增多間雜,無以審真善音若何也。
注「廣雅曰」下至「舉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言其狀若詭詐而相赴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蒼頡篇曰隨后曰驅(qū)」: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韓詩曰」下至「猶躑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言扶疏四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攢仄聚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毛萇傳曰」下至「聲長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蒼頡篇曰」下至「詠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又袁有「似鴈之音已見上文」八字,在注末。茶陵復(fù)出,非。尤本倒在上,益非。
注「爾雅曰摟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說文曰??」下至「捋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說文曰繚纏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潎冽水波浪貌言聲似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明婳??慧:袁本、茶陵本「慧」作「惠」。案:此似尤改之也。
注「古本葩字」下至「所以不惑」: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七字。
注「令善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纂要曰」下至「謂之九春」: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醇厚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又對曰」下至「巴人」:袁本無此十四字,有「巴人已見上文」六字,是也。茶陵本復(fù)出,非。
注「崔豹古今注曰」下至「后人因以為樂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十九字。
非夫放達者:袁本、茶陵本無「夫」字,下「非夫至精者」,同。案:此似尤添之也。
注「說苑曰應(yīng)侯」下至「能無怨乎」: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九字。
注「字林曰慘」下至「愴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喜懼抃舞」:案:「懼」當(dāng)作「躍」。各本皆偽。
注「服虔」: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與女子」:袁本、茶陵本「子」下有「期于梁下女子」六字。
注「高誘注淮南子曰」下至「而水溺死」: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注「奮長子建」下至「官至二千石」: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人臣尊寵」: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乃舉集其門凡號奮為萬石君」:袁本、茶陵本無「舉」字、「奮」字。
注「建郎中令」下至「遲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三字。
注「孔安國曰屏除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說文曰謳齊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其形」下至「而色青」: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國語曰」下至「鳴于岐山」: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列女傳曰」下至「于漢皋之曲」: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八字。
注「韓詩曰」下至「和靜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賈逵曰唯獨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笙賦
周禮,笙師掌教笙。鄭眾曰:笙十三簧。爾雅曰:大笙謂之簧。郭璞曰:列管匏中,施簧管端。白虎通曰:笙者,太簇之氣,眾物之生也。
笙賦
潘安仁
河汾之寶,有曲沃之懸匏焉。河、汾,二水名也。漢書曰:汾水出汾陽北山。又曰:河?xùn)|郡聞喜縣,故曲沃也。崔豹古今注曰:匏,瓠也。有柄曰縣匏,可為笙,曲沃者尤善。鄒魯之珍,有汶陽之孤筱焉。漢書,魯國有鄒縣,有汶陽縣。杜預(yù)曰:汶水,太山出萊蕪縣。說文曰:筱,小竹。戴凱之竹譜曰:筱出魯郡,堪為笙也。若乃綿蔓紛敷之麗,浸潤靈液之滋,隅隈夷險之勢,禽鳥翔集之嬉,鄭玄毛詩箋曰:隅,角也。說文曰:隅,曲也。固眾作者之所詳,余可得而略之也。賈逵國語注曰:略,猶簡也。徒觀其制器也,則審洪纖,面短長。周禮曰:審曲面勢,以飾五材。鄭司農(nóng)曰: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生簳,裁熟簧。??,割也。設(shè)宮分羽,經(jīng)征列商。泄之反謐,厭焉乃揚。鄭玄毛詩箋曰:泄,出也。厭,猶捻也,于頰切。亦作?,謂指?也。管攢羅而表列,音要妙而含清。長門賦曰:聲幼要而復(fù)揚。各守一以司應(yīng),統(tǒng)大魁以為笙。言其管各守一聲,以主相應(yīng)統(tǒng)物也。鄭玄禮記注曰:魁,猶首也。大魁,謂匏首插定所也??嗷厍小=窆殴智??;S鍾以舉韻,望鳳儀以擢形。毛萇詩傳曰:基,本也。漢書,黃帝使伶?zhèn)惾≈瘢瑪鄡晒?jié)間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黃鍾,律呂之長,故言基也。說文曰:笙十三簧,象鳳之身。尚書曰:鳳皇來儀。寫皇翼以插羽,摹鸞音以厲聲。列管以象鳳翼也。列仙傳曰:王子喬好吹笙,作鳳鳴。鸞,鳳類,故通言之。如鳥斯企,翾翾歧歧。司馬彪曰:企,望也。景福殿賦曰:鳥企山跱。翾翾,字林,翾翾,初起也。歧歧,飛行貌。漢書音義曰:歧歧,將行貌。明珠在咮,若銜若垂。郭璞爾雅注曰:咮,鳥口也,音晝。修檛內(nèi)辟,余簫外逶。修檛,長管也。辟,開也。余簫,眾管也。逶,逶迤漸邪之貌。駢田獦攦,魻鰈參差。駢田,聚也。獦攦,不齊也。攦,音歷。魻鰈,裝飾重迭貌。魻,音押。鰈,助甲切。
于是乃有始泰終約,前榮后悴。激憤于今賤,永懷乎故貴。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泰,奢也。約,儉也。家語,孔子曰:激憤厲之志始?;缸有抡撉俚涝唬河洪T周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人悲乎?對曰:臣之所能令悲者,先貴而后賤,故富而今貧。于是雍門揮琴,而孟嘗君流涕。眾滿堂而飲酒,獨向隅以掩淚。說苑曰:古人于天下,譬一堂之上。今有滿堂飲酒,有一人獨索然向隅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韓詩外傳曰:眾或滿堂而飲酒,有人向而悲泣,則一堂為之不樂。王者之于天下也,有一物不得其所,則為之凄愴心傷,盡祭不舉樂焉。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言將欲吹笙,咽中先噦而理氣也。說文曰:嗢,咽也。又曰:噦氣,氣悟也。嗢,于忽切。噦,紆月切。嗢噦,或為溫穢。謂先溫暖去其垢穢,調(diào)理其氣也。初雍容以安暇,中佛郁以怫?。埤蒼曰:佛郁,不安貌。終嵬峨以蹇愕,又颯沓而繁沸。蹇愕,正直之貌。罔浪孟以惆悵,若欲絕而復(fù)肆。罔及浪孟,皆失志之貌。又云:孟浪,虛誕之聲也。肆,放也。言聲將絕而復(fù)放。懰檄糴以奔邀,似將放而中匱。檄糴,疾貌。埤蒼,懰,宿留也。檄,音激。愀愴惻淢,虺韡煜熠。愀愴惻淢,悲傷貌。虺韡熠,盛多貌。淢與惐同,況逼切。廣雅曰:煜,熾也,音育。說文曰:熠,盛光也。熠,以入切。泛淫汜艷,霅曄岌岌。泛淫汜艷,自放縱貌。霅曄,急疾貌。霅,素合切。曄,于怯切。或桉衍夷靡,或竦踴剽急。夷靡,平而漸靡也?;蚣韧环?,或已出復(fù)入。徘徊布濩,渙衍葺襲。葺襲,重貌。舞既蹈而中輟,節(jié)將撫而弗及。言以笙聲為主,故舞者足蹈中止而待之,歌者將撫節(jié)而恐不及。樂聲發(fā)而盡室歡,悲音奏而列坐泣。列子,秦青曰:昔韓娥為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復(fù)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不能自禁。?纖翮以震幽簧,越上筩而通下管。?,指捻也,奴協(xié)切。翮,管也。其形類羽,故曰翮也。周易曰:震,動也。呂氏春秋曰:伶?zhèn)愔剖c。說文曰:筩,斷竹也,徒東切。應(yīng)吹噏以往來,隨抑揚以虛滿。翕,虛及切。虛滿,謂隨氣虛滿也。勃慷慨以憀亮,顧躊躇以舒緩。憀亮,聲清也。聲類曰:憀,旦也,音留。廣雅曰:躊躇,猶豫也。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閔洪琴賦曰:汝南鹿鳴,張女群彈。然蓋古曲,未詳所起。詠園桃之夭夭,歌棗下之纂纂。魏文帝園桃行曰: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古咄喑歌曰:棗下何攢攢,榮華各有時。棗欲初赤時,人從四邊來。棗適今日賜,誰當(dāng)仰視之。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歌曰:
棗下纂纂,朱實離離。毛詩曰:其實離離。毛萇曰:離離,垂也。宛其落矣,化為枯枝。毛詩曰:宛其死矣。毛萇曰:宛,死貌。人生不能行樂,死何以虛謚為!楊惲與孫會宗書曰:人生行樂耳。謚法曰:謚者,行之跡也。
爾乃引飛龍,鳴鹍雞。雙鴻翔,白鶴飛。飛龍、鹍雞,已見上文。古樂府有飛來雙白鶴篇。子喬輕舉,明君懷歸。荊王喟其長吟,楚妃嘆而增悲。歌錄曰:吟嘆四曲:王昭君、楚妃嘆、楚王吟、王子喬,皆古辭。荊王、子喬,其辭猶存。夫其凄戾辛酸,嚶嚶關(guān)關(guān),若離鴻之鳴子也;爾雅曰:關(guān)關(guān)嚶嚶,音和也。含?啴諧,雍雍喈喈,若群鶵之從母也。洞簫賦曰:瞋??以紆郁。禮記,啴諧慢易,繁文簡節(jié)之音作,而民康樂。爾雅曰:雍雍,和也。毛萇詩傳曰:喈喈,和聲遠聞也。歌錄,步出夏門行古辭歌曰:鳳凰鳴啾啾,一母從九鶵。郁捋劫悟,泓宏融裔,郁捋,口循孔貌。劫悟,氣相沖激。泓宏,聲大貌。融裔,聲長貌。說文曰:泓,下深也。哇咬嘲??,一何察惠。舞賦曰:吐哇咬則發(fā)皓齒。說文曰:哇,諂聲也。咬,淫聲也。楚辭曰:鹍雞嘲??而悲鳴。哇咬嘲??,聲繁細貌。訣厲悄切,又何磬折。訣厲,謂決斷清冽也。悄,切憂貌。磬折,言其聲若磬形之曲折也。
若夫時陽初暖,臨川送離。神農(nóng)本草曰:春夏為陽。莊子曰:暖然似春。楚辭曰:登山臨水送將歸。酒酣徒擾,樂闋日移。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不醒不醉曰酣。擾,謂擾攘裝飾也。鄭玄曰:闋,終也。疏客始闌,主人微疲。韓子曰:穰歲之秋,疏客畢食。文穎漢書注曰:闌言希也。謂飲酒半罷半在謂之闌。弛弦韜鑰,徹塤屏篪。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弛,解也。韜,藏也。弦,謂琴瑟也??装矅撜Z注曰:徹,去也。屏,除也。廣雅曰:長琴三尺六寸六分,五弦。瑟二十七弦也。爾雅曰:大鑰謂之產(chǎn)。郭璞注曰:鑰,如笛,三孔而狹小。廣雅曰:七孔大塤謂之囂。郭璞注曰: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似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大?謂之??。郭璞曰:?,竹為也,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三寸分,右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曰:六七孔也。
爾乃促中筵,攜友生。解嚴顏,擢幽情。舞賦曰:嚴顏和而怡懌,幽情形而外揚。披黃包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酃。尚書曰:厥包橘柚。說文曰:縹,青白色。字林,瓷白瓶長??,大禺切。鄒陽酒賦曰:醪醴既成,綠瓷既啟。又曰:其品類則沙洛淥酃,鄔鄉(xiāng)若下,齊公之情。吳錄地理志曰:湘東酃以為酒有名。光歧儼其偕列,雙鳳嘈以和鳴。光,華飾也。歧,眾管也。以其分別,故謂之歧?;蜃骷浚^光華之伎也。西京雜記曰:成帝侍郎善鼓琴,能為雙鳳之曲。晉野悚而投琴,況齊瑟與秦箏。子野,師曠字,晉人,故曰晉野。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悚,懼也。史記,蘇秦說齊王曰:臨菑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歌錄有美人篇、齊瑟行。風(fēng)俗通曰:箏,蒙恬所造。楚辭曰:扶秦箏而彈徽。新聲變曲,奇韻橫逸??M纏歌鼓,網(wǎng)羅鍾律。爛熠爚以放艷,郁蓬勃以氣出。熠爚,光明貌。蓬勃,泰出貌。秋風(fēng)詠于燕路,天光重乎朝日。魏文帝燕歌行曰: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傅玄長簫歌有天光篇。魏文帝善哉行有朝日篇。言既奏天光,又奏朝日,故曰重也。重,逐龍切。大不踰宮,細不過羽。鄭玄月令注曰:大不過宮,細不過羽。國語,泠州鳩對景王曰:臣聞琴尚宮,鍾尚羽,大不踰宮,細不過羽。唱發(fā)章夏,導(dǎo)揚韶武。樂動聲儀曰:堯樂曰大章。禮記曰:大章,章之也。鄭玄曰:言堯德章明也。樂動聲儀曰:舜樂曰大韶,禹曰大夏,武曰大武。協(xié)和陳宋,混一齊楚。樂動聲儀曰:樂者移風(fēng)易俗。所謂聲俗者,若楚聲高,齊聲下;所謂事俗者,若齊俗奢陳俗利巫也。又曰:先魯后殷,新周故宋。然宋,商俗也。張衡舞賦曰:移風(fēng)易俗,限一齊、楚。邇不逼而遠無攜,聲成文而節(jié)有敘。左氏傳,昭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魯人為奏四代樂為之歌頌。季札嘆曰:至矣哉!邇而不偪,遠而不攜,節(jié)有度,守有敘。凡人邇近者,好在逼迫,此樂中乃有不逼之聲;凡人相遠者,好在攜離,此頌中乃有遠不攜離之音。毛詩序曰:聲成文謂之音。
彼政有失得,而化以醇薄。呂氏春秋曰:其治厚者其樂厚,其治薄者其樂薄。樂所以移風(fēng)于善,亦所以易俗于惡。孝經(jīng)曰: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故絲竹之器未改,而桑濮之流已作。禮記曰:絲竹,樂之器也。又曰: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鄭玄注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于此水出。惟簧也,能研群聲之清;惟笙也,能總眾清之林。言眾若林能總之。禮記曰:唱和清濁,遞相為經(jīng)。鄭玄曰:清,謂蕤賓至應(yīng)鍾;濁,謂黃鍾至仲呂。衛(wèi)無所措其邪,鄭無所容其淫。禮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非天下之和樂,不易之德音,其孰能與于此乎!禮記曰: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又曰:德音之謂樂。周易曰:非天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文選考異
笙賦注「周禮」下至「十三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白虎通曰」下至「眾物之生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杜預(yù)曰汶水」下至「小竹」: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以飾五材」:案:「飾」當(dāng)作「飭」,各本皆偽。
注「亦作?謂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統(tǒng)物也」:茶陵本「物」作「摠」,是也。袁本亦誤「物」。
注「黃鍾律呂之長故言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尚書曰鳳皇來儀」: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司馬彪曰企望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林翾翾初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漢書音義曰歧歧將行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郭璞爾雅注曰咮鳥口也」:袁本、茶陵本此十字作「咮亦喙也」四字。
注「駢田聚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重迭貌」:袁本、茶陵本「重迭」二字作「眾」。
注「見孟嘗君」下至「亦能令人悲乎對」: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于是雍門」下至「流涕」: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韓詩外傳曰」下至「不舉樂焉」: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二字。
注「氣氣悟也」:袁本、茶陵本不重「氣」字。
注「謂先溫暖」下至「調(diào)理其氣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埤蒼曰佛郁」:袁本、茶陵本「埤蒼」作「字林」。
終嵬峨以蹇愕:案:「愕」當(dāng)作「諤」,注同。袁本云善作「諤」。茶陵本云五臣作「愕」,此以五臣亂善,非。
注「又云孟浪」下至「而復(fù)放」: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埤蒼懰宿留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虺韡熠」:袁本、茶陵本「熠」上有「煜」字。
注「廣雅曰煜」下至「盛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案:此蓋音與增多間雜者。
或竦踴剽急:袁本、茶陵本云「剽」善作「彯」。案:此尤改之,亦以五臣亂善也。
注「呂氏春秋曰伶?zhèn)愔剖c」: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虛滿謂隨氣虛滿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憀亮」下至「猶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一字。案:此蓋音與增多間雜者。
注「古咄喑歌曰」:何?!膏场垢摹竼嚒?,陳同,是也。各本皆偽。
宛其落矣?。翰枇瓯驹莆宄甲鳌嘎洹埂T驹粕谱鳌杆馈?。案:此尤改也。
夫其凄戾辛酸:袁本、茶陵本「戾」作「唳」。案:此尤改。
注「聲大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聲長貌」下至「下深也」:袁本、茶陵本此十字作「聲大且長貌」五字。
注「漢書音義」下至「曰酣」: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鄭玄曰闋終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弦謂琴瑟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廣雅曰長琴」下至「六七孔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十八字。
披黃包以授甘:袁本、茶陵本「包」作「苞」,注同。案:此尤改。
注「說文曰縹」下至「大禺切」:袁本、茶陵本此十七字作「縹綠色也瓷瓶也」七字。
注「齊公之情」:案:「情」當(dāng)作「清」。各本皆偽。
注「吳錄」下至「以為酒有名」: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蓬勃泰出貌」:袁本、茶陵本「泰」作「氣」。
注「鄭玄」下至「不過羽」: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舜樂曰大韶」:袁本、茶陵本「大」作「簫」。
注「限一齊楚」:袁本、茶陵本「限」作「混」。
注「昭公二十九年」: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魯人為奏四代樂」: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凡人邇近者」下至「不攜離之音」: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八字。
注「言眾若林能總之」: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嘯賦
鄭玄毛詩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籀文為嘯,在欠部。毛詩曰:其嘯也歌。
嘯賦
成公子安臧榮緒晉書曰:成公綏,字子安,東郡人也。少有俊才,辭賦壯麗。征為博士,歷中書郎。
逸群公子,體奇好異。傲世忘榮,絕棄人事。文子曰:傲世賤物,不污于俗。漢書曰:張良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睎高慕古,長想遠思。謝承后漢書曰:陳謙睎高視遠,清舉矯俗。馮衍顯志賦曰:獨耿介而慕古。舞賦曰:遠思長想。將登箕山以抗節(jié),浮滄海以游志?;?,已見上文。論語,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歟。于是延友生,集同好。尚書序曰:與我同好。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周易曰:干道變化,各正性命。管子曰: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應(yīng)德璉馳射賦曰:窮百氏之玄奧。愍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禮記曰:不從流俗。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孟子,伊尹曰:天生斯民,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狹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史記曰:不從流俗,王之阨僻。羽獵賦曰:狹三王之阨僻??兹谒]禰衡表曰:龍躍天衢。左氏傳,齊人歌曰:魯人之皋,使我高蹈。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琴賦曰:棄事遺身。遺身謂其身事。楚辭曰:臨深水而長嘯。
于時曜靈俄景,流光蒙汜。廣雅曰:耀靈,日也。俄,邪也。歸田賦曰:于時曜靈俄景。楚辭曰:出自湯谷,次于蒙汜。淮南子,蒙汜,日所入處。逍遙攜手,踟跦步趾。廣雅曰:蹢?,跢跦也。跢跦與踟躕古字通。左氏傳,蒍啟強謂魯侯曰:今君若步玉趾。發(fā)妙聲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齒。神女賦曰:朱唇的其若丹。楚辭曰:美人皓齒嫮以姱。響抑揚而潛轉(zhuǎn),氣沖郁而熛起。言聲在喉中而轉(zhuǎn),故曰潛也。熛起,言疾。字林曰:熛,飛火也。協(xié)黃宮于清角,雜商羽于流征。黃宮,謂黃鍾宮聲。清角,已見上文。宋玉笛賦曰:吟清商,追流征。飄游云于泰清,集長風(fēng)乎萬里。言所感幽深,有同龍虎。圣主得賢臣頌曰:虎嘯而風(fēng)洌,龍興而致云。泰清,天也。鹖冠子曰:上及泰清,下及泰寧。曲既終而響絕,遺余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絲竹之所擬。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周易曰:近取諸身。動唇有曲,發(fā)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洿,漫也。琴道曰:大聲不震嘩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清激切于竽笙,優(yōu)潤和于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老子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禮記曰:夫禮樂通乎鬼神,窮高遠而測深厚。精微,已見上文。收激楚之哀荒,節(jié)北里之奢淫。楚辭曰:宮庭震驚發(fā)激楚。王逸曰:激楚,清聲也。史記曰:紂使師涓作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濟洪災(zāi)于炎旱,反亢陽于重陰。言有洪水之災(zāi),濟之以炎旱;有亢陽之災(zāi),反之于重陰。說苑曰:湯時大旱七年,煎沙爛石。靈寶經(jīng)曰:禪黎世界,墜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歲,王恠之,乃棄女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無糧,常日咽氣,引月服精,自然充飽。忽與神人會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題赤石之上。語姓音:汝雖不能言,可憶此文也。遣朱宮靈童,下教姓音治災(zāi)之術(shù),授其采書八字之音,于是能言。于山出,還在國中。國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過半。穿地取水,百丈無泉。王悕懼,女顯其真,為王仰嘯,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隱景而去。唱引萬變,曲用無方。鄭玄論語注曰:方,常也。和樂怡懌,悲傷摧藏。摧藏,自抑挫之貌。言悲傷能挫于人。琴操,王昭君歌曰:離宮絕曠,身體摧藏。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矯,舉也。徐婉約而優(yōu)游,紛繁騖而激揚。情既思而能反,心雖哀而不傷。毛詩序曰:關(guān)雎哀而不傷??偘艘糁梁停虡O樂而無荒。毛詩曰:好樂無荒。
若乃登高臺以臨遠,披文軒而騁望。新語曰:高臺百仞,文軒雕窗。楚辭曰:白蘋兮騁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長引而憀亮。憀亮,已見上文。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fù)放??装矅袝鴤髟唬核粒徱?。或冉弱而柔撓,或澎濞而奔壯。說文曰:冉弱,長貌。上林賦曰:柔撓嫚嫚。橫郁鳴而滔涸,冽飄眇而清昶。滔涸,如水之滔漫或竭涸也。飄眇,聲清長貌。眇,他鳥切。爾雅曰:涸,竭也。字林曰:冽,寒貌。逸氣奮涌,繽紛交錯。列列飆揚,啾啾響作。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fēng)乎北朔。古詩曰:胡馬思北風(fēng)。又似鴻鴈之將鶵,群鳴號乎沙漠。似鴈之音,已見琴賦。字林曰:鳴,聲也。大曰鴻,小曰鴈。武帝元朔六年,衛(wèi)青將六將軍絕幕。應(yīng)劭曰:幕,匈奴之南界。傅瓚,沙土曰幕。今案:決幕漫也。西域傳曰:難睨國以銀為錢,文為騎馬,幕為人面。如淳曰:幕,音漫。韋昭曰:幕,錢背也。然則漫、幕同義。古詩曰:此匈奴中沙漫地也,崔浩謂之河底。故李陵歌曰:徑萬里兮度沙漠,是也。猶今人呼帳幔亦曰幕??梢雷肿x義無爽。今書或作漠,音訓(xùn)同。說文曰:漠,北方流沙。故能因形創(chuàng)聲,隨事造曲。應(yīng)物無窮,機發(fā)響速。怫郁沖流,參譚云屬。怫,扶勿切?;茨献釉唬和ü胖L(fēng)氣,以貫譚萬物之理。譚,猶著也。參譚,不絕。又曰:龍舉而景云屬。若離若合,將絕復(fù)續(xù)。飛廉鼓于幽隧,猛虎應(yīng)于中谷。楚辭曰:后飛廉使奔屬。王逸曰:飛廉,風(fēng)伯也。毛詩曰:大風(fēng)有隧。春秋元命苞曰:猛虎嘯,谷風(fēng)起,類相動也。南箕動于穹蒼,清飆振乎喬木。毛詩曰:維南有箕。春秋緯曰:月失其行,離于箕者,風(fēng)。爾雅曰:穹蒼,蒼天也。毛詩曰:南有喬木。散滯積而播揚,蕩埃藹之溷濁。國語,泠州鳩曰:太蔟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姑洗所以修絜百物,考神納賓。鄭玄儀禮注曰:播,散也。風(fēng)賦曰:駭溷濁,揚腐余。說文曰:溷,亂也。變陰陽之至和,移淫風(fēng)之穢俗。禮記曰:夫禮樂行乎陰陽。又曰:移風(fēng)易俗。鄭玄曰:樂用之則正人,和陰陽。
若乃游崇崗,陵景山。臨巖側(cè),望流川。坐盤石,漱清泉。景山,大山也。聲類曰:盤,大石也。說文曰:漱,蕩口也。藉皋蘭之猗靡,蔭修竹之蟬蜎。楚辭曰:皋蘭被徑斯路漸。猗靡,隨風(fēng)之貌。楚辭曰:?娟之修竹。枚乘兔園賦曰:修竹檀欒。乃吟詠而發(fā)散,聲駱驛而響連。駱驛,不絕貌。舒蓄思之悱憤,奮久結(jié)之纏綿。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字書曰:悱,心誦也,芳匪切。纏綿,已見上注。心滌蕩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莊子曰:圣人無天災(zāi),無物累?;茨献釉唬簡伪呈离x俗。
若夫假象金革,擬則陶匏??装矅袝鴤髟唬合?,法也。禮記曰:器用陶匏,尚禮然也。眾聲繁奏,若笳若簫。磞硠?wù)痣[,訇磕?嘈。字林曰:磕,大聲也。磞,芳宏切。硠,音郎。?,音勞。嘈,音曹。發(fā)征則隆冬熙蒸,騁羽則嚴霜夏凋。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谷風(fēng)鳴條。列子曰:鄭師文學(xué)琴于師襄。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請嘗試之。于是當(dāng)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fēng)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鍾,溫風(fēng)徐回,草木發(fā)榮;當(dāng)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鍾,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征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師襄曰: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無以加之。張湛曰:商,金音,屬秋。南呂,八月律。角,木音,屬春。夾鍾,二月律。羽,水音,屬冬。黃鍾,十一月律。征,火音,屬夏。蕤賓,五月律。鄭玄禮記注曰:喜,蒸也。聲類曰:喜,熙字。音均不恒,曲無定制。均,古韻字也。鹖冠子曰:五聲不同均,然其可喜一也。晉灼子虛賦注曰:文章假借,可以協(xié)韻。均與韻同。行而不流,止而不滯。已見上文。隨口吻而發(fā)揚,假芳氣而遠逝。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激嚁,清疾貌。嚁,音翟。信自然之極麗,羌殊尤而絕世。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尤,異也。越韶夏與咸池,何徒取異乎鄭衛(wèi)。樂動聲儀曰:黃帝樂曰咸池。韶、夏、鄭、衛(wèi),已見上文。
于時綿駒結(jié)舌而喪精,王豹杜口而失色。孟子曰:王豹處淇而善謳,綿駒處唐而齊右善歌。言二人以歌謳化齊、衛(wèi)之國。鄧析子曰:左右結(jié)舌。西京賦曰:喪精亡魄。漢書,鄧公曰:內(nèi)杜忠臣之口。莊子曰:見夫子之失色。虞公輟聲而止歌,寗子檢手而嘆息。晏子春秋:虞公善歌,以新聲惑景公。晏子退朝而拘之。漢興,又有虞公,即劉向別錄曰:有人歌賦楚,漢興以來,善雅歌者,魯人虞公,發(fā)聲清哀,遠動梁塵。其世學(xué)者莫能及。淮南子曰:寗戚欲干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達。于是為商于齊,宿于郭門之外。桓公郊迎,閉門辟住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戚飯牛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曲。寗戚,衛(wèi)人。商金聲清,故以為曲。歌曰:出東門兮厲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蘭。麁布衣兮缊縷,時不遇兮堯、舜。牛兮努力食細草。大臣在爾側(cè),吾當(dāng)與爾適楚國。應(yīng)劭曰:齊桓夜迎客,寗戚疾擊其角,商歌曰:南山嵳峨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瞑瞑何時旦。七略曰:漢興,善歌者魯人虞公,發(fā)聲動梁上塵。呂氏春秋曰:寗戚至齊,暮宿于郭門之外?;腹加停怪陵P(guān)門。寗戚飯牛,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腹勚焊枵叻浅H艘?。命后車載之。史記,春申君曰:秦、楚臨韓,韓必斂手。鍾期棄琴而改聽,孔父忘味而不食。論語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装矅唬翰粓D于韶樂之至于斯。周生烈曰:孔子在齊,聞韶樂之盛,故忽忘肉味。王肅曰:不圖作韶樂之至于此。此,齊也。百獸率舞而抃足,鳳皇來儀而拊翼。尚書,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装矅唬盒墼圾P,雌曰皇,靈鳥也。儀,有容儀也。備樂九奏而致鳳皇也。乃知長嘯之奇妙,蓋亦音聲之至極。晉書,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尤好莊、老,嗜酒能嘯。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棲神道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籍因長嘯而退至于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
文選考異
嘯賦注「籀文」下至「其嘯也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從我者其由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史記曰不從流俗王之阨僻」: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遺身謂其身事」: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廣雅曰」下至「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淮南子蒙汜日所入處」: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蒍啟強」:茶陵本「蒍」作「薳」,「強」作「疆」,是也。袁本誤與此同。
注「言聲在喉中而轉(zhuǎn)故曰潛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字林曰熛飛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黃宮謂黃鍾宮聲」: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說苑曰湯時」下至「于是化形隱景而去」: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八十六字。
注「言悲傷能挫于人」: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冽飄眇而清昶:袁本、茶陵本「飄眇」作「繚眺」,注同。案:晉書作「繚眺」,尤改恐誤。
注「爾雅曰」下至「寒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字林曰鳴」下至「音訓(xùn)同」: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四十字。
注「通古之風(fēng)氣」下至「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蕩埃藹之溷濁:袁本、茶陵本「蕩」作「流」,「藹」作「靄」。案:晉書作「蕩」字、「靄」字,未審善果何作?
注「姑洗」下至「考神納賓」: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說文曰溷亂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樂用之則正人」:袁本、茶陵本無「之」字。案:樂記注無「之」字,「人」下有「理」字。各本皆脫。
注「景山大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字書曰悱心誦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訇磕?嘈:袁本、茶陵本「?」善作「?」。案:「?」不可通,二本所見非也。晉書亦是「?」。
注「字林曰磕大聲也」:袁本、茶陵本「字林曰磕」四字作「皆」。
音均不恒曲無定制:袁本、茶陵本云善無「恒」字,有二「曲」字。案:二本所見不可通,非也。晉書亦有「恒」,不重「曲」。
注「清疾貌」:袁本、茶陵本無「清」字。
注「孟子曰」下至「化齊衛(wèi)之國」:袁本此三十字作「綿駒王豹已見上文」八字,最是。茶陵本復(fù)出,與此異,亦非。
注「晏子春秋虞公」下至「長夜瞑瞑何時旦」:袁本、茶陵本無此二百四十一字。案:凡若此者,復(fù)雜已甚,增多之非,固不難辨耳。
注「韓必斂手」:袁本、茶陵本「斂」作「檢」。案:今春申君傳作「斂」,蓋善所據(jù)作「檢」也?!笝z」、「斂」古字通。
注「孔安國曰」下至「此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六字。
注「孔安國曰」下至「而致鳳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晉書阮籍」下至「乃登之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十九字。
情; 補亡 述德 勸勵
目錄 [隱藏]
1 賦癸
1.1 情
1.1.1 高唐賦
1.1.2 神女賦
1.1.3 登徒子好色賦
1.1.4 洛神賦
2 詩甲
2.1 補亡
2.1.1 補亡詩六首
2.2 述德
2.2.1 述祖德詩二首
2.3 勸勵
2.3.1 諷諫
2.3.2 勵志
賦癸
情
易曰:利貞者,性情也。性者,本質(zhì)也;情者,外染也。色之別名,事于最末,故居于癸。
高唐賦
并序漢書注曰:云夢中高唐之臺。此賦蓋假設(shè)其事,風(fēng)諫淫惑也。
宋玉
高唐賦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史記曰:楚懷王薨,太子橫立,為頃襄王。漢書音義,張揖曰:云夢,楚藪也,在南郡華容縣,其中有臺館。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爾雅曰:崒者,厜笌。注謂山峰頭巉巖然。言云氣形似于山。王問玉曰:「此何氣也?」
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br />王曰:「何謂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鄭玄曰:寢,臥息也。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襄陽耆舊傳曰: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于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于巫山之南,號為朝云。后至襄王時復(fù)游高唐。為高唐之客。自言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凰],進也。欲親進于枕席,求親昵之意也。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山南曰陽,土高曰丘。漢書注曰:巫山在南郡巫縣。阻,險也。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坏┏曋缪?。故為立廟,號曰『朝云』?!?br />王曰:「朝云始出,狀若何也?」
玉對曰:「其始出也,?兮若松榯。?,茂貌,如曋?也,徒對切。榯,直豎貌,音時。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晰,昭晰,謂有光明美色。揚袂,舉袖也。如美人之舉袖,望所思也。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韓詩曰:偈,桀侹也,疾驅(qū)貌。周禮曰:析羽為旍。謂破五色鳥羽為之也。言氣變改或如駕馬建旗也。建,立也。偈,居竭切。湫兮如風(fēng),凄兮如雨。風(fēng)止雨霽,云無處所。」湫兮,涼貌。詩曰:風(fēng)雨凄凄。爾雅曰:濟謂之霽。郭璞注曰: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音薺。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
玉曰:「可?!狗浇?,猶正今也。廣雅曰:方,正也。
王曰:「其何如矣?」
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廣,間也。普,遍也。祖,始也。言萬物皆祖宗生此土,為萬物神靈之祖,最有異也。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不可稱論?!?br />王曰:「試為寡人賦之。」
玉曰:「唯唯。禮記曰: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鄭玄曰:應(yīng)唯恭于諾也?;蕡蛟唬何ㄖ^今之爾,是也。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 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言殊異于常,無物可儀比。比,類也。赫然,盛貌。道路交互曲折。曾,重也。謂橫斜而上。 登巉巖而下望兮,巉巖,石勢,不生草木。臨大阺之鑼水。說文曰:秦謂陵阪曰阺,丁兮切。周禮曰:以潴畜水。字林曰:鑼,積也,與畜同,抽六切。 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 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百谷者,眾谷雜水集至山之下。字林曰:濞,水暴至聲也。說文曰:洶洶,涌也,謂水波騰貌。洶,詡鞏切。潰,水相交過也。淡,以冉切,安流平滿貌。 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 長風(fēng)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蓊然,聚貌。湛湛,深貌。弗止,謂不常靜或行。郭象莊子注曰:麗,著也。爾雅曰:如畝畝丘。郭璞曰:丘有隴界如田畝。素問:歧伯對黃帝曰:卒風(fēng)暴雨,風(fēng)吹水勢,波落而隴起。言風(fēng)吹水勢,浪文如孤壟之附山。 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廣雅曰:隘,陿也。言水之勢,既薄岸而相激,至迫隘之處,其流交引而卻相會。謂水口急陿,不得前進,則卻退,復(fù)會于上流之中止。 崒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崒,聚也。謂兩浪相合聚而中高也。言水怒浪如海邊之望碣石。孔安國注尚書曰:碣石,海畔山也。 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磕磕。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聲動徹天。說文曰:礫,小石也。磥磥,眾石貌。巆,聲也,火宏切。字林曰:磕,大聲也。 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巨石,大石也。溺溺,沒也。瀺灂,石在水中出沒之貌。沫,水高低貌。潼潼,高貌。厲,起也。埤蒼曰:瀺灂,水流聲貌。 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說文曰:澹澹,水搖也。紆,回也。淫淫,去遠貌。溶?,猶蕩動也,音容裔。 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言水之奔揚踴起而相擊,其狀若云,又興聲霈霈然。上林賦曰:穹隆云橈,義出于此。纂文曰:云若大波。霈,浦大切。 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 虎豹豺兕,失氣恐喙。 雕鶚鷹鷂,飛揚伏竄,妄,謂不覺東西漫走。竄,走也。說文曰:鷂,鷙鳥也,與照切。字林曰:竄,逃也,七外切。非關(guān)協(xié)韻。一音七玩切。 股戰(zhàn)脅息,安敢妄摯。股戰(zhàn),猶股栗也。脅息,猶翕息也。
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水蟲,魚鱉之屬,驚而陸處。方言曰:曬,暴也,蒲卜切。巫山所臨之渚,陽,水北也,暖故魚鱉游焉。 黿鼉鳣鮪,交積縱橫。 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謂張其鱗甲。翼,魚腮邊兩鬣也。蜲蜲蜿蜿,龍蛇之貌。上言水中蟲盡暴,總色說之。中,阪之中,猶未至山頂。蜲,于危切。蜿,于袁切。玄木冬榮。 煌煌熒熒,奪人目精。 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 榛林郁盛,葩華覆蓋。 雙椅垂房,糾枝還會?;突蜔蔁桑菽净ü庖?。榛林,栗林也。葩,花。栗花長與葉間生,自相覆蓋也。雙椅,椅,桐屬也。垂房,花作房生也。房,椅實也。還會,交相也。糾枝,枝曲下垂也。毛詩曰:其桐其椅。注:椅,梧屬。爾雅曰:下句曰糾。 徙靡澹淡,隨波闇藹。徙靡,言枝往來靡靡然。澹淡,水波小文也。闇藹者,言木蔭水波,闇藹然也。 東西施翼,猗狔豐沛。東西施翼者,謂樹枝四向施布,如鳥翼然。言東西,則南北可知,其林木多也。猗狔,柔弱下垂貌。漢書,大人賦:猗狔以招搖。猗,于宜切。狔,于危切。 綠葉紫裹,丹莖白蔕。裹,猶房也,古臥切。 纖條悲鳴,聲似竽籟。 清濁相和,五變四會。左氏傳,晏子曰:先王和五聲也,清濁小大以相濟也。吹小枝則聲清,吹大枝則聲濁。五變,五音皆變也。禮記曰: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四會,四懸俱會也。又云:與四夷之樂聲相會也。 感心動耳,回腸傷氣。 孤子寡婦,寒心酸鼻。言上諸聲能回轉(zhuǎn)人腸,傷斷人氣。禮記王制曰:小而無父謂之孤。寒心,謂戰(zhàn)栗也。酸鼻,鼻辛酸淚欲出也。 長吏隳官,賢士失志。尚書曰:股肱惰哉,萬事隳哉。孔安國曰:隳,廢也,許規(guī)切。失其本志,不知所為。 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登高心瘁。此下謂至山上高處,未至觀也。瘁,病也。 盤岸巑岏,裖陳硙硙。王逸楚辭注曰:巑岏,山銳貌。裖,已見上林賦,音振。李奇曰:裖,整也。陳,列也。硙硙,高貌。方言曰:硙,堅也。 盤石險峻,傾崎崖隤。埤蒼曰:崎嶇不安也。廣雅曰:隤,壞也。說文曰:墜下也。 巖嶇參差,從橫相追。勢如相追。 陬互橫啎,背穴偃跖。廣雅曰:陬,角也,側(cè)溝切。啎,五故切。偃跖,言山石之形,背穴偃蹇,如有所蹈也。許慎淮南子注曰:跖,蹈也。啎,逆也。路有橫石逆當(dāng)其前。背,卻也。穴,孔也。卻又當(dāng)山之孔穴。 交加累積,重迭增益。交加者,言石相交加累其上,別有交加。石之勢在巑岏崖上,重益其高。 狀若砥柱,在巫山下。砥柱,山名,在水中如柱然。此崖岸在巫山下者,似砥柱山然。 仰視山顛,肅何千千,炫耀虹蜺,說文曰:俗,望山谷芊芊青也。千、芊古字通。言山高如虹蜺炫耀其上。俯視崝嶸,窐寥窈冥。廣雅曰:崝嶸,深直貌。窐寥,空深貌。崝,士耕切。嶸,音宏。窐,苦交切。寥,音勞。 不見其底,虛聞松聲。言山下杳遠不見,但空聞松聲。 傾岸洋洋,立而熊經(jīng)。言岸既將傾,水流又迅,故立者恐懼而似熊經(jīng)。傾岸之勢,其水洋洋,避立之處,如熊之在樹。 久而不去,足盡汗出。謂傾岸之勢,阻險之處,人所懼見,心自戰(zhàn)懼,足下流汗而出也。 悠悠忽忽,怊悵自失。悠悠,遠貌。忽忽,迷貌。言人神悠悠然遠,迷惑不知所斷。楚辭曰:怊悵而自悲。王逸曰:悵,恨貌。怊,恥驕切。 使人心動,無故自恐。動,驚也。言無有,故對此而驚恐。 賁育之?dāng)?,不能為勇。孟賁、夏育,決斷之士,今見此崄阻,亦不能為勇也。斷,丁亂切。 卒愕異物,不知所出。卒,七忽切。爾雅曰:槞,見也,午故切。愕與槞同。言卒然復(fù)有驚愕之異物,從旁而出,不知所從來。 縰縰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u縰莘莘,眾多之貌。說文曰:纚,冠織也??u與纚同,所綺切。詩曰:魚在在藻,有莘其尾。毛萇曰:莘,眾多也。莘,所巾切,字或作兟,往來貌,若出于神。 狀似走獸,或象飛禽。 譎詭奇?zhèn)?,不可究陳?上至觀側(cè),地蓋底平。 箕踵漫衍,芳草羅生。自此已前,并述山勢也。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底,平也?;?,前闊后狹似箕。衍,平貌。言山勢如簸箕之踵也。 秋蘭茞蕙,江離載菁。廣雅曰:菁,華也。載,則也。 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見本草。夜干,一名烏扇,今江東為烏蓮,史記為射干。漢書音義曰:揭車,香草也。苞并,叢生也。 薄草靡靡,聯(lián)延夭夭。 越香掩掩,靡靡,相依倚貌。夭夭,少長也。越香,言氣發(fā)越。掩掩,同時發(fā)也。掩,同也。眾雀嗷嗷。 雌雄相失,哀鳴相號。雀,鳥之通稱。毛詩曰:鴻鴈于飛,哀鳴嗷嗷。 王雎鸝黃,正冥楚鳩。 姊歸思婦,垂雞高巢。 其鳴喈喈,爾雅曰:王雎。郭璞曰:鵰類。今江東通呼為鸮。詩云:鳥摯而有別者,一名王鵰。驪黃,郭璞曰:其色黧黑而黃,因名之。一曰鸧鹒。方言曰:或謂??黃為楚雀。廣雅曰:楚鳩一名嗶啁。爾雅曰:嶲周。郭璞曰:子嶲鳥出蜀中?;蛟唬杭醋右?guī),一名姊歸。嶲,胡圭切。思婦,亦鳥名也。地理志曰:夷通鄉(xiāng)北過仁里有觀山,故老相傳云:昔有婦登北山,絕望愁思而死,因以為名。垂雞,未詳。高巢,巢高也。當(dāng)年遨游。一本云:子當(dāng)千年萬世。遨游,未詳。 更唱迭和,赴曲隨流。赴曲者,鳥之哀鳴,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隨流者,隨鳥類而成曲也。
有方之士,羨門高溪。史記曰:方士皆掩口。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方,法術(shù)也。史記曰:秦始皇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溪疑是誓字。漢書郊祀志曰:充尚、羨門高最后,皆燕人,為方令道,形辭銷化玉。充尚、羨門高,二人。 上成郁林,公樂聚谷。蓋亦方士也。未詳所見。又郁然仙人盛多如林木。公,共也。人在山上作巢。谷,食也。聚食于山阿。 進純犧,禱琁室。進,謂祭也。禱,祭也。尚書曰:神祇之犧牷牲用??装矅唬荷冊粻??;茨献釉唬豪鲋?,有傾宮琁室。高誘曰:以玉飾宮也。 醮諸神,禮太一。醮,祭也,子肖切。史記曰: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 傳祝已具,言辭已畢。
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 紬大弦而雅聲流,冽風(fēng)過而增悲哀。傳祝已具,神之語已具。言辭,即祝所傳辭也。畢,竟也。旒旌,謂建太常十二旒。雅聲,正不淫邪。字林曰:冽,寒風(fēng)也。紬,引也,音抽。
于是調(diào)謳,令人惏悷憯凄,脅息增欷。并悲傷貌。脅息,縮氣也。增,益也。惏,力甚切。悷,力計切。
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 傳言羽獵,銜枚無聲。相傳言語,遍告眾士。漢書音義,李奇曰:羽林騎士。張晏曰:以應(yīng)獵負羽。周禮:銜枚氏,軍旅田役令。鄭玄以為枚止言語囂讙也。枚狀如箸,橫銜之。 弓弩不發(fā),罘潁不傾。 涉漭漭,馳蘋蘋。漭漭,水廣遠貌。爾雅曰:蘋,藾蕭。郭璞曰:今藾蒿也,邪生亦可食。說文曰:蘋蘋,草貌,音平。 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fā)。 何節(jié)奄忽,啼足灑血?何,問辭也。言何節(jié)奄忽之間,而獸之蹄足已皆灑血。節(jié),所執(zhí)之節(jié)也。 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毛萇詩傳曰:差,擇也。 簡輿玄服,建云旆,蜺為旌,翠為蓋。冬王水,水色黑,故衣黑服。簡,略也,省也。翠,翡翠也。以羽飾蓋。 風(fēng)起雨止,千里而逝。 蓋發(fā)蒙,往自會。素問,黃帝曰:發(fā)蒙解惑,未足以論也。會,與神女相會。 思萬方,憂國害。 開賢圣,輔不逮。開導(dǎo)賢圣,令其進仕,用其謀策,輔己不逮。此又陳諫于王也。 九竅通郁,精神察滯。文子曰:九竅者,精神之戶牖。氣者,五藏之使候。呂氏春秋曰:凡人九竅五藏惡之精氣郁。高誘曰:郁滯,不通也。 延年益壽千萬歲?!?br />文選考異
情注「事于最末」:袁本、茶陵本「事于」作「于是」。何校改「于事」。
高唐賦注「漢書注曰」下至「風(fēng)諫淫惑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史記曰」下至「為頃襄王」: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鄭玄曰寢臥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為高唐之客及注「自言為高唐之客」:袁本無此正文五字、注七字。茶陵本有。案:此蓋善有,五臣無,而失著校語者。
注「欲親進于枕席」:袁本、茶陵本無「進」字。案:「親」當(dāng)作「進」。尤校改「親」為「進」,因誤兩存耳。
注「如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陳云「曋?」二字疑。今案:無四字是也。字書不見「曋?」??嘉宄荚啤溉缢稍砸病梗蛘`入,但亦非「曋?」。袁、茶陵二本為不誤。
注「韓詩曰」:何?!冈姟瓜绿怼刚戮洹苟郑愅?。今案:此所脫無以訂之。
注「偈桀侹也」:袁本此下有「居竭切」三字。案:是也。尤改入注末,作「偈居竭切」,非。茶陵本刪去,益非。讀者因是皆誤連下文「疾驅(qū)貌」于此句,而不可通矣。
注「生此土」:袁本「生」下有「乎」字,是也。茶陵本無。又其下此注不完,皆非。
注「安流平滿貌」:袁本、茶陵本無「安流」二字。
注「爾雅曰如畝畝丘郭璞曰丘有隴界如田畝」:袁本、茶陵本作「郭璞爾雅注曰有隴界如畝」十一字。
注「廣雅曰隘陿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謂水口急陿」下至「復(fù)會于上流之中止」: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若浮海而望碣石:案:「碣」當(dāng)斷句,「會」、「碣」、「磕」、「厲」及以下皆相協(xié),無容失其一韻,「石」字當(dāng)屬下句首。「石礫磥磥」二句,言小石也;「巨石溺溺」二句,言大石也。其善注則云「碣石者」,以「碣石」解正文之「碣」,非其讀正文于「石」為句,必五臣不察,乃誤分節(jié)如此,后善為所亂,而各本不著校語也。又五臣誤改下文「磥磥」作「碨?」,由不知「磥磥」與「溺溺」相對為文,亦可證。
注「孔安國注尚書曰碣石海畔山也」:袁本作「碣石山名也已見上注」,是也。茶陵本全復(fù)出,皆非。
注「埤蒼曰瀺灂水流聲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字林曰竄逃也七外切非關(guān)協(xié)韻一音七玩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案:袁、茶陵似非也。此卷善音,二本多所刪去耳。
注「交相也」:案:「交相」當(dāng)作「相交」。各本皆倒。
注「毛詩曰」下至「下句曰糾」: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柔弱下垂貌」:袁本、茶陵本無「下垂」二字。
注「漢書大人賦猗狔以招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丹莖白蔕:何校云「丹」一作「朱」,陳同。案:袁本、茶陵本「丹」作「朱」也。
注「惰哉萬事」: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案:此二本脫。
注「裖已見上林賦」:茶陵本作「振」字當(dāng)作「裖」字,袁本作「振」當(dāng)作「裖」字,皆校語錯入注,又誤改善作,當(dāng)以尤所見為是。
注「李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方言曰硙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埤蒼曰崎嶇不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說文曰俗」:案:「俗」當(dāng)作「谸」,此所引谷部文。各本皆偽。下文「千芊古字通」,「芊」亦「谸」字之誤。
注「望山谷芊芊青也」:袁本、茶陵本「芊芊」作「千千」。案:今本說文作「谸谸」。
注「深直貌」:案:「直」當(dāng)作「冥」。各本皆偽。此在釋訓(xùn)。
注「傾岸之勢」下至「如熊之在樹」: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楚辭曰怊悵而自悲王逸曰悵恨貌」:袁本、茶陵本作「王逸楚辭注曰怊悵恨貌」十字。
注「說文曰纚」下至「若出于神」: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六字,有「言不可測知」五字。案:此尤添四十六字于「言不可測知」上,而傳寫者因遺落其元有之五字也,但所添不當(dāng)。凡尤意專主增多,每類此。陳但謂「若出于神」四字衍,未是。
注「見本草」下至「漢書音義曰」:袁本無此二十五字,有「射干江東為烏蓮」七字。茶陵本作「射干烏蓮草也」六字。案:「蓮」當(dāng)作「萐」。廣雅:烏萐,射干也。曹憲音所夾。今本亦作「蓮」,其誤正同此。
注「爾雅曰王雎」下至「一曰鸧鹒」:袁本無此四十七字,有「王鴡鸝黃已見上」七字,最是。茶陵本所復(fù)出不同,皆非。
注「昔有婦登北山」:袁本、茶陵本「婦」上有「思」字。陳云「北」當(dāng)作「此」。各本皆偽。
注「漢書郊祀志曰」下至「充尚羨門高二人」: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案:二本最是。此或駁善注「羨門高誓」之解而記于旁。尤延之誤取之也。
注「人在山上作巢」:袁本、茶陵本「人」下有「共」字。又案:此解正文「公樂」,當(dāng)云「人共在山上作樂」。各本「樂」偽為「巢」也。
注「以玉飾宮也」:袁本、茶陵本「以」上有「琁宮」二字。案:無者非也。又二「宮」字皆「室」之誤。
注「字林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漢書音義李奇曰」下至「橫銜之」:袁本無此四十七字。有「羽獵已見上銜枚見吳都賦」十一字,最是。茶陵本所復(fù)出不同,皆非。
注「爾雅曰蘋」下至「亦可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以羽飾蓋」: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九竅通郁精神察滯:袁本云善有「滯」字,茶陵本云五臣無「滯」字。案:各本所見皆非也。詳注意,善并無「滯」字?!覆臁棺猪嵣稀复瓜隆笟q」自協(xié),以七字為一句,但傳寫者誤,因注中「郁滯不通也」妄添于下。袁、茶陵據(jù)之作校語,尤延之亦不審,而讀者皆誤認為善有、五臣無矣。
注「氣者五藏之使候」: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神女賦
并序
宋玉
神女賦
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
玉曰:「其夢若何?」
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晡,日跌時也。怳忽,不自覺知之意。所喜,忽然喜悅。紛擾,喜也。目色髣佛,作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于是撫心定氣,復(fù)見所夢?!?br />王曰:「狀何如也?」如有可記識也。髣佛,見不審也。罔,憂也。撫,覽也。見神女也。
玉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tài),不可勝贊。勝,盡也。贊,明也。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韓詩曰:東方之日。薛君曰:詩人所說者顏色美盛若東方之日。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毛詩曰:月出皎兮。毛萇曰:喻婦人有美白砽也。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毛詩曰:有女同車,顏如蕣華。又曰:尚之以瓊瑩乎而。注:瓊瑩,石似玉也,音榮。逸論語曰:如玉之瑩。說文曰:瑩,玉色也,為明切。曄,盛貌。五色并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繢盛文章。馳,施也。綺,五色也。蒼頡篇曰:繢,似纂,色赤,胡憒切。極服妙采照萬方。振繡衣,被褂裳。劉熙釋名曰:婦人上服謂之褂。襛不短,纖不長。說文曰:襛,衣厚貌,如恭切。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龍乘云翔。嫷被服,侻薄裝。裔裔,行貌。毛萇詩傳曰:婉,美貌。方言曰:嫷,美也,他臥切。說文曰:侻,好也,與娧同。他外切。又:侻,可也。言薄裝正相堪可。沐蘭澤,含若芳。性和適,宜侍旁。順序卑,調(diào)心腸?!广?,洗也。以蘭浸油澤以涂頭。旁,宜侍王旁。卑,柔弱也。
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br />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言神女得陰陽厚美之飾。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慎子曰:毛嬙、先施,天下之姣也。衣之以皮倛,則見者皆走,易之以玄錫,則行者皆止。先施、西施一也。嬙,音墻。近之既妖,遠之有望。骨法多奇,應(yīng)君之相。視之盈目,孰者克尚。近看既美,復(fù)宜遠望。孰,誰也???,能也。誰者能尚,言無有也。私心獨悅,樂之無量。交希恩疏,不可盡暢。他人莫睹,王覽其狀。其狀峨峨,何可極言。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暢,申也。未可申暢己志也。豐盈,肥滿也。莊,嚴也。方言曰:姝,好也。毛萇詩傳曰,姝,美色也。禮記曰:玉溫潤而澤,仁也。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觀。字林曰:瞭,明也。鄭玄周禮注曰:瞭,明目也,力小切。眉聯(lián)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聯(lián)娟,微曲貌。素質(zhì)干之醲實兮,志解泰而體閑。既姽婳于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言志操解散,奢泰多閑,不急躁也。謂在人中最好無比也。婆娑,猶盤姍也。說文曰:姽,靖好貌,五累切。廣雅曰:婳,好也,音畫。說文,靜,審也。韓詩,靜,貞也。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珊珊,聲也。翼,放縱貌。如鳥之翼,隨意放縱。縠,今之輕紗,薄如霧也。
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流波,目視貌。言舉目延視,精若水波將成瀾也。奮長袖以正衽兮,立躑躅而不安。說文曰:衽,衣衿也。自矜嚴也。澹清靜其愔嫕兮,性沈詳而不煩。澹,靜貌。愔,和也。嫕,淑善也。言志度靜而和淑也。不煩,不躁也。聲類曰:愔,見魏都賦,嫕,已見洞簫賦,和靜貌。韓詩曰:嫕,悅也。說文曰:嫕,靜也。蒼頡篇曰:嫕,密也。時容與以微動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遠兮,若將來而復(fù)旋。原,本也。其意欲似近,而心靜不測,是復(fù)為遠也。將來可親之意更遠也,謂復(fù)更遠也。字林曰:旋,回也。褰余幬而請御兮,愿盡心之惓惓。鄭玄毛詩箋曰:幬,床帳也。懷貞亮之絜清兮,卒與我兮相難。陳嘉辭而云對兮,吐芬芳其若蘭。精交接以來往兮,心凱康以樂歡。神獨亨而未結(jié)兮,魂煢煢以無端。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嘆。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精,神也。結(jié)猶未相著,煢煢然無有端次,不知何計分當(dāng)也。言神女之意,雖含諾,猶不當(dāng)其心。廣雅曰:頩,色也,匹零切。方言曰:頩,怒色青貌。切韻,匹迥切。斂容也。蒼頡篇曰:薄,微也。捉顏色而自矜持也。
于是搖佩飾,鳴玉鸞。整衣服,斂容顏。顧女師,命太傅。古者皆有女師,教以婦德。今神女亦有教也。毛詩序曰:尊敬師傅,可以歸寧父母。漢書音義曰:婦人年五十無子者為傅。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遷延,卻行去也。廣雅曰:首,向也,舒救切。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態(tài)橫出,不可勝記。意離未絕,神心怖覆。禮不遑訖,辭不及究。愿假須臾,神女稱遽。目略輕看,精神光采相授與也,猶未即絕。怖覆,謂恐怖而反復(fù)也。左氏傳,豎頭須曰:沐則心覆,心覆則圖反。遽,急也。言去不住也?;材c傷氣,顛倒失據(jù)。毛萇詩傳曰:據(jù),依也。闇然而暝,忽不知處。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悵垂涕,求之至曙?!?br />文選考異
其夜王寢:陳云「王寢」「白玉」諸字當(dāng)如沈存中、姚令威之說。案:何校亦云然,謂「玉」「王」互偽也。說載筆談及西溪叢語。今考互偽始于五臣,見下。
果夢與神女遇:袁本、茶陵本無「果」字,是也。案:尤本所見又五臣以后之誤者。
王曰:袁本、茶陵本「王」下有「對」字,是也。案:此「玉對曰」,五臣「玉」作「王」,仍存「對」字。尤本所見又五臣以后之誤者。
注「紛擾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王曰:袁本、茶陵本「王」作「玉」。案:此二本失著校語。
注「髣佛見不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玉曰:袁本、茶陵本「玉」作「王」,云善作「玉」。案:二本與尤正同,然則善、五臣「王」「玉」互換,此其明驗也。自「王寢」以下,及后「王覽其狀」,皆當(dāng)如此。二本校語不備,尤本亦多以五臣亂善,賴存此一處,可以推知致偽之由,為沈存中、姚令威疏通而證明之,讀者亦可以無疑矣。
注「勝盡也贊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又曰尚之以瓊瑩乎而注瓊瑩石似玉也音榮」: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毛萇詩傳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說文曰侻」:案:「侻」當(dāng)作「娧」。各本皆偽。此女部文也。
注「與娧同」:案:「娧」當(dāng)作「侻」。各本皆偽。
注「旁宜侍王旁」:案:首不當(dāng)有「旁」字,蓋此注在「宜侍旁」句下,后并上為一節(jié),而標此字為識。各本因皆衍。
近之既妖:案:「妖」當(dāng)作「姣」。上文「姣麗」,五臣作「妖」,善作「姣」。袁、茶陵二本有校語,此以五臣亂善,各本皆非。善注言「近看既美」,是作「姣」之證。
注「方言曰姝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字林曰瞭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聯(lián)娟微曲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其所載五臣濟注有之。案:二本是也。此尤所見誤衍。
注「靖好貌」:袁本、茶陵本作「閑體行也」。案:二本是也。此女部文。今本「閑體行姽姽也」,而善節(jié)引之。
注「廣雅曰婳好也」:袁本、茶陵本作「婳靜好也」四字。案:二本是也。此亦女部文,非引廣雅。尤所見誤衍。
注「音畫說文靜審也韓詩靜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案:或仍當(dāng)有「音畫」二字。以下皆誤衍耳。
注「聲類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和靜貌」下至「嫕密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注「字林曰旋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結(jié)猶未相著」:袁本、茶陵本「結(jié)」上有「未」字,是也。
注「方言曰頩怒色清貌切韻匹迥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登徒子好色賦
并序。此賦假以為辭,諷于淫也。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大夫,官也。登徒,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稱。戰(zhàn)國策曰:孟嘗君至楚,楚獻象床,登徒送之。高誘淮南子注曰:短,說其罪闕也。「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閑,靜也。麗,美也。微,妙也。公羊傳曰:定、哀多微辭。論語,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愿王勿與出入后宮?!?br />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閑麗,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辭,所學(xué)于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遣自解說也。有說則止,無說則退?!?br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莊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莊子,孔子謂盜跖曰:將軍齒如齊貝。貝,海螺,其色白。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王逸楚辭注曰:嫣,笑貌。廣雅曰:嘕嘕欯欯,喜也。陽城、下蔡,二縣名,蓋楚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字林曰:窺,傾頭門內(nèi)視也。又小視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莊子曰:蓬頭突鬢。爾雅曰:攣,病也,力專切。說文曰:齞,張口見齒也,牛善切。歷,猶疏也。旁行踽僂,又疥且痔。踽僂,傴僂也。廣雅曰:傴僂,曲貌。傴,央矩切。僂,力主切。說文曰:疥,瘙也。痔,后病也。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br />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cè),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章華,楚地名。大夫,楚人入仕于秦,時使襄王。一云食邑章華,因以為號。愚,鈍也。亂,昏也。邪,僻也。言昏鈍邪僻之臣。章華大夫自謙不如彼之登徒所說也。言宋玉之所說鄰女美色,愚臣守德,猶不如登徒之說,況宋玉乎?臣,章華大夫自謂。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br />王曰:「試為寡人說之。」
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遠游,周覽九土,足歷五都。九土,九州島之土。五都,五方之都。 出咸陽,熙邯鄲。 從容鄭衛(wèi)溱洧之間。熙,戲也。廣雅曰:從容,舉動也。毛詩曰:溱與洧,方渙渙兮。毛萇曰:溱、洧,鄭兩水名洧,于軌切。 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 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毛詩曰:倉庚喈喈。又曰: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 此郊之姝,華色含光。 體美容冶,不待飾裝。
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此郊,即鄭衛(wèi)之郊。毛詩曰:靜女其姝。又曰: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祛兮。大路,詩篇名也。遵,循也。路,道也。謂道路逢子之美,愿攬子之袂與俱歸也。稱此詩者,此本鄭詩,故稱以感動。贈以芳華辭甚妙。折芳草之華以贈之,為辭甚妙。 于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謂折芳草之花以贈之,欲贈芳華,恐不受,故先與妙辭以進之。處女,未嫁者。怳,失意貌。體疏,相離殊遠。謂異于未贈花前所視。
復(fù)稱詩曰:寤春風(fēng)兮發(fā)鮮榮。絜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司馬彪注漢書子虛賦曰:復(fù),答也。顏師古注:復(fù),音伏。寤,覺也。鮮榮,華也,喻少年之盛。齋,莊也,言自絜貌,矜莊而待惠音聲。如此,謂贈以芍藥,欲結(jié)恩情,而女不受。毛詩曰:知我如此,不如無生。鄭玄曰:則己之生,不如不生。無生,恨之辭也。
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刮⑥o,謂向所陳辭甚妙者。若即折登徒言多微詞。
于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宋玉雖不逮大夫之顧義,而不同登徒之好色,故不退。
文選考異
登徒子好色賦注「此賦假以為辭諷于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廣雅曰嘕嘕欯欯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一云食邑章華因以為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唯唯:案:此下各本皆提行,非也??即速x本無所謂序,今題下有「并序」二字,而于此提行,謂以上是序,以下是賦,善必不應(yīng)如是大誤,未詳其何時始爾也。
注「廣雅曰從容舉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此郊即鄭衛(wèi)之郊」: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靜女其姝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大路詩篇名也」下至「與俱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司馬彪注漢書子虛賦曰復(fù)答也顏師古注復(fù)音伏」: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有「復(fù)報也」三字。案:二本是也。凡此等尤所添皆非是。
洛神賦
并序。漢書音義,如淳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
曹子建記曰: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fā),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fù)見所在。遣人獻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后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洛神賦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文帝丕年號。京師,洛陽也。洛川,洛水之川也,洛水出洛山。濟,度也。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魏志曰:黃初三年,立植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其年朝京師。又文紀曰:黃初三年,行幸許。又曰:四年三月,還雒陽宮。然京域謂雒陽,東蕃即鄄城。魏志及諸詩序并云四年朝,此云三年,誤。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蓋魏志略也。 背伊闕,越轘轅。伊闕、轘轅,已見東都賦。 經(jīng)通谷,陵景山。華延洛陽記曰:城南五十里有大谷,舊名通谷。河南郡圖經(jīng)曰:景山,緱氏縣南七里。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蘅,杜蘅也。皋,澤也。嵩高山記曰:山上神芝。十洲記曰:鐘山仙家耕田種芝草。 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于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陽林,一作楊林,地名,生多楊,因名之。移,變也。情思消散,如有所悅。未察,猶未的審所觀殊異。毛詩曰:彼何人斯。
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愿聞之?!?br />余告之曰: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邊讓章華臺賦曰:體迅輕鴻,榮曜春華。神女賦曰:婉若游龍乘云翔。翩翩然若鴻鴈之驚,婉婉然如游龍之升。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朱穆郁金賦曰:比光榮于秋菊,齊英茂于春松。 髣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正歷曰:太陽,日也。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修短合度。神女賦曰:襛不短,纖不長。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削成,已見魏都賦。登徒子好色賦曰:腰如束素。束素,約素,謂圓也。 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楚辭曰:小腰秀項若鮮卑。說文曰:項,頸也。司馬相如美人賦曰:皓質(zhì)呈露。呈,見也。延、秀,皆長也。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楚辭曰:粉白黛黑施芳澤。鉛華,粉也。博物志曰:燒鉛成胡粉。張平子定情賦曰:思在面為鉛華兮,患離塵而無光。 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毛詩曰:鬒發(fā)如云。神女賦曰:眉聯(lián)娟以蛾揚。峨峨,高如云也。修,長曲而細也。 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神女賦曰:眸子炯其精朗。離騷曰:靨輔奇牙宜笑嘕。王逸曰:美人頰有靨輔也。權(quán),兩頰。睞,旁視也。 瑰姿艷逸,儀靜體閑。神女賦曰:瑰姿瑋態(tài)。又曰:志解泰而體閑。儀靜,安靜也。體閑,謂膚體閑暇也。 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yīng)圖。柔,弱也。綽,寬也。神女賦曰:骨法多奇,應(yīng)君之相。應(yīng)圖,應(yīng)畫圖也。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璀粲,衣聲。山海經(jīng)曰:沃人之國爰有璇瑰瑤碧。郭璞曰:名玉也。又曰:和山其上多瑤碧。毛詩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毛萇曰:琚,佩玉名,音居。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司馬彪續(xù)漢書曰,太皇后花勝上為金鳳,以翡翠為毛羽,步搖貫白珠八。劉騊駼玄根賦曰:戴金翠,珥珠璣。劉熙釋名曰:皇后首飾曰副。 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繁欽定情詩曰: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游。有此言,未詳其本。神女賦曰:動霧縠以徐步。綃,輕縠也。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芳藹,芳香晻藹也。楚辭曰:建雄虹之采旄。又曰: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 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爾雅曰:岸上曰滸。郭璞曰:厓上地也。毛詩曰:在河之滸。毛萇曰:滸,水厓也。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瀨,水流沙上也。傅瓚曰:瀨,湍也。本草曰:黑芝一名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毛詩曰:子無良媒。 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xí)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要,屈也。佳人信修整,習(xí)禮謂立德,明詩謂善言辭。古人指水為信,如有如白水之類也。珶,玉也,徒帝切。潛淵,謂所居也。 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神仙傳曰:切仙一出游于江濱,逢鄭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與之。交甫行數(shù)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爾雅曰:猶如麂,善登木。此獸性多疑慮,常居山中。忽聞有聲,則恐人來害之,每預(yù)上樹,久久無度復(fù)下,須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決者稱猶焉。一曰:隴西俗謂犬子,隨人行,每預(yù)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故言猶豫也。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行且聽且渡。故疑者稱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說文曰:靜,審也。韓詩曰:靜,貞也。申,展也。子建自防持也。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謝靈運山居賦注曰:河靈,河伯也,東阿所謂洛靈。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陰去陽來也。邊讓章華臺賦曰:縱輕軀以迅赴,若離鵠之失群。言如鶴鳥之立望。 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椒涂、蘅薄,言芳香也。郁烈,香氣之甚。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或翔神渚?;虿擅髦椋蚴按溆?。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厲,急也。雜沓,眾貌。二妃已見上文。毛詩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注:漢上游女,無求思者。 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史記曰:四星在危南。匏瓜。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椗炫畬O也。天官星占曰: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值者,陰陽不和。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椗?、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阮瑀止欲賦曰: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俱有此言。然無匹之義,未詳其始。 揚輕褂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陵波微步,羅陘生塵。陵波而陘生塵,言神人異也。洛靈即神,而言若者,夫神萬靈之總稱,言若所以類彼,非謂此為非神也?;茨献釉唬菏プ阈杏谒瑹o跡也;眾生行于霜,有跡也。說文曰:陘,足衣也。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zhuǎn)眄流精,光潤玉顏。神女賦曰:苞溫潤之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神女賦曰:吐芬芳其若蘭。 華容婀娜,令我亡??。張衡七辯曰:蝤齊之領(lǐng),阿那宜顧。杜篤禊祝曰:懷李女使不飧。婀,烏可切。娜,奴可切。
于是屏翳收風(fēng),川后靜波。王逸楚辭注曰:屏翳,雨師名。虞喜志林曰:韋昭云:屏翳,雷師。喜云雨師,然說屏翳者雖多,并無明據(jù)。曹植詰洛文曰:河伯典澤,屏翳司風(fēng)。植既皆為風(fēng)師,不可引他說以非之。川后,河伯也,已見上文。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馮夷、女媧,并已見上文。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騰,升也。文魚有翅能飛,故使警乘。警,戒也。楚辭曰:文魚兮上瀨。又曰:將騰駕兮皆逝。玉鸞已見上文。 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春秋命歷序曰:有神人右耳蒼色大肩,駕六龍出輔,號曰神農(nóng)。儼,矜莊貌。春秋命歷序曰:人皇乘云車出谷口。博物志曰:漢武帝好道,西王母七月七日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車來。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
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lǐng),回清陽。北海魚非洛川所有,然神仙之川亦有。爾雅曰:水中渚曰沚??装矅袝⒃唬荷郊乖粚?。毛詩曰:領(lǐng)如蝤蠐。又曰:有美一人,清陽婉兮。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dāng)。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盛年,謂少壯之時不能得當(dāng)君王之意。此言微感甄后之情。楚辭曰: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予襟之浪浪。淚下貌。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良會,夫婦之道。鄉(xiāng),猶方也?;茨献釉唬憾Y豐不足以效愛。服虔通俗文曰:耳珠曰珰。 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太陰,眾神之所居。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漢書音義,孟康曰:宵,化也。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象,顧望懷愁。楚辭曰:思舊故而想象。傅毅七激曰:無物可樂,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fù)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溯,逆流向上也。綿綿,密意也。毛詩曰:耿耿不寐。又曰:正月繁霜。 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拐f文曰:騑,驂駕也。毛萇詩傳曰:騑騑,行不止之貌。廣雅曰:盤桓,不進也。
文選考異
注「記曰」下至「改為洛神賦」:此二百七字袁本、茶陵本無。案:二本是也。此因世傳小說有感甄記,或以載于簡中,而尤延之誤取之耳。何嘗駁此說之妄,今據(jù)袁、茶陵本考之,蓋實非善注。又案:后注中「此言微感甄后之情」,當(dāng)亦有誤字也。
注「黃初文帝丕年號」下至「濟度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蓋魏志略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案:此亦尤延之誤取,或駁善注之記于旁者。
注「已見東都賦」:陳云「都」當(dāng)作「京」,是也。袁、茶陵二本復(fù)出,皆非。案:復(fù)出不合善例,凡袁亦誤者不悉出。
注「山上神芝」:袁本、茶陵本神上有「有」字,是也。
容與乎陽林:袁本、茶陵本「陽」作「楊」,云五臣作「陽」。案:二本是也。尤所見以五臣亂善。
注「陽林一作楊林」:袁本、茶陵本無「陽林一作」四字。案:二本是也。此尤所見蓋有「陽林」,善作「楊林」,乃校語錯入注,因改善作「一」以就之耳。
腰如約素:袁本、茶陵本云「約」善作「束」。案:二本校語是也。注云「束素,約素」,以「約」解「束」。五臣因改正文作「約」,尤所見以之亂善,非也。
奇服曠世:袁本、茶陵本云「世」善作「代」。案:此以五臣亂善。
注「沃人之國」下至「名玉也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投我以木瓜」: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報之以瓊瑤」:何校「瑤」改「琚」,是也。各本皆偽。
注「綃輕縠也」:案:此當(dāng)作「綃已見吳都賦」。袁、茶陵二本所復(fù)出者其證也。
注「爾雅曰」下至「厓上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下至「瀨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神仙傳曰切仙一出」下至「女亦不見」:袁本、茶陵本此注作「韓詩內(nèi)傳曰鄭交甫遵彼漢皋臺下遇二女與言曰愿請子之佩二女與交甫交甫受而懷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顧二女亦即亡矣」。案:皆非也。依善例求之,當(dāng)云「交甫已見江賦」。袁、茶陵其所復(fù)出也。
注「說文曰」下至「靜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二妃已見上文毛詩曰」下至「無求思者」:案:「二妃」下當(dāng)有「游女并」三字,依善例求之如此。謂「二妃」注在思玄賦,「 游女」注在琴賦。袁本、茶陵本所復(fù)出皆非,然即其證也。「毛詩曰」以下二十字,尤本誤衍,袁、茶陵無。
注「各處河鼓之旁」:袁本、茶陵本無「鼓」字,是也。
注「圣足行于水」:袁本、茶陵本「足」作「人」,是也。
令我亡??:袁本、茶陵本「??」作「餐」。案:疑善「??」、五臣「餐」而失著校語也。「??」、「餐」古亦同字,俗偽為「?」。他皆放此。又案:注「使不飧」,「飧」當(dāng)為「??」。
注「曹植詰洛文曰」:案:「洛」當(dāng)作「咎」。各本皆偽。文今載集中。袁本、茶陵本「詰」偽「結(jié)」,陳云當(dāng)作「禊」,大非。王伯厚嘗言:曹子建詰咎文,假天帝之命,以詰風(fēng)伯、雨師。名篇之意顯然矣。
注「王母乘紫云車來」:袁本、茶陵本「來」上有「而」字,是也。
注「爾雅曰」下至「山脊曰岡」: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淚下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顧望懷愁:案:袁本、茶陵本此下校語云善作「怨」,其所見非也。此韻腳非有異同,尤本未誤。
注「說文曰騑」下至「盤桓不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詩甲
補亡
補亡詩六首
四言并序補亡詩序曰:皙與司業(yè)疇人肄修鄉(xiāng)飲之禮,然所詠之詩,或有義無辭,音樂取節(jié),闕而不備,于是遙想既往,存思在昔,補著其文,以綴舊制。
束廣微王隱晉書曰:束皙,字廣微,平陽陽干人也。父惠,馮翊太守;兄璨,與皙齊名。嘗覽古詩,惜其不補,故作詩以補之。賈謐請為著作郎。
補亡詩六首
南陔,孝子相戒以養(yǎng)也。毛詩序曰:有其義而亡其辭。子夏序曰:南陔廢則孝友缺矣。聲類曰:陔,隴也。
循彼南陔,言采其蘭。采蘭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將以供養(yǎng)其父母,喻人求珍異以歸。
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庭闈,親之所居。眷戀,思慕也。言我思歸供養(yǎng),心不暇安。
彼居之子,罔或游盤。居,謂未仕者。言在家之子,無有縱樂,須供養(yǎng)。此相戒之辭也。尚書曰:乃盤游無度。
馨爾夕膳,絜爾晨??。馨,芬香也。絜,鮮靜也。教其朝晚供養(yǎng)之方。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草油油而從風(fēng),喻己亦當(dāng)柔色以承親。史記,微子之歌曰:麥秀之漸漸,禾黍之油油。鄭玄禮記注曰:油然,物始生好貌。
彼居之子,色思其柔。言承望父母顏色須其柔順也。論語,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色難,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
眷戀庭闈,心不遑留。
馨爾夕膳,絜爾晨羞。羞,有滋味者。
有獺有獺,在河之涘。禮記曰:孟春之月,魚上冰,獺祭魚。獺將食之,先以祭,又曰:獺祭魚,然后虞人入澤梁。此喻孝子循陔如求珍異,歸養(yǎng)其親也。
凌波赴汨,噬魴捕鯉。字林曰:汨,深水也,于筆切。廣雅曰:噬,嚙也。爾雅曰:魴,魾也。郭璞曰:今呼魴魚為鳊。
嗷嗷林烏,受哺于子。小雅曰:純黑而反哺者,烏也。毛詩曰:相彼反哺,尚在翔禽。
養(yǎng)隆敬薄,惟禽之似。孟子曰:食而不愛,豕畜之;愛而不敬,獸畜之。劉熙曰:愛而不敬,若人畜禽獸,但愛而不能敬也。言鳥亦能報恩,但不知禮敬耳。今人雖有供養(yǎng)而無禮敬,禽獸何異乎?
勖增爾虔,以介丕祉。鄭玄毛詩箋云:介,助也。毛萇詩傳曰:祉,福也。
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言孝子養(yǎng)父母,常自絜,如白華之無點污也。子夏序曰:白華廢則廉恥缺矣。
白華朱萼,被于幽薄。毛詩曰:鄂不韡韡。鄭玄曰:承華者,鄂也。纂要曰:草叢生曰薄。此喻兄弟比于華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眾雜,方于華萼,自然鮮絜。
粲粲門子,如磨如錯。毛詩曰:粲粲衣服。周禮曰:正室謂之門子。鄭玄曰:正室適子,將代父當(dāng)門者。毛詩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石曰磨。爾雅曰:謂之剒。
終晨三省,匪惰其恪。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陳思王魏德論曰:位冠萬國,不惰厥恪。
白華絳趺,在陵之陬。鄭玄毛詩箋曰:跗,鄂足也。跗與趺同。陬,山足也。
蒨蒨士子,涅而不渝。蒨蒨,鮮明貌。論語,子曰: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渝,變也。
竭誠盡敬,亹亹忘劬。毛萇詩傳曰:亹亹,勉勉也,亡匪切。
白華玄足,在丘之曲。
堂堂處子,無營無欲。論語,曾子曰:堂堂乎張也。處子,處士也。已見鸚鵡賦。梁鴻安丘嚴平頌曰:無營無欲,澹爾淵清。
鮮侔晨葩,莫之點辱。孝經(jīng)鉤命決曰:名毀行廢,玷辱先人。王逸楚辭注曰:點,污也。點與玷古字通。
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子夏序曰:華黍廢則畜積缺矣。
黮黮重云,輯輯和風(fēng)。黮黮,云色不明貌,徒感切。輯輯,風(fēng)聲和也。毛詩曰:習(xí)習(xí)谷風(fēng)。毛萇曰:習(xí)習(xí),和舒之貌。輯與習(xí)同。
黍華陵巔,麥秀丘中。毛詩曰:黍稷方華。微子有麥秀之歌。鄭玄曰: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麥。
靡田不播,九谷斯豐。尚書曰:播厥百谷。周禮曰:三農(nóng)生九谷。鄭玄曰:九谷,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也。
奕奕玄霄,蒙蒙甘溜。鄭玄毛詩箋曰:奕奕,光也。玄,黑也。霄,云也。毛萇詩傳曰:蒙蒙,雨貌。凡水下流曰溜。
黍發(fā)稠華,亦挺其秀。蒼頡篇曰:稠,眾也。廣雅曰:稠,穊也,直留切。穊,居致切。毛詩曰:實發(fā)實秀。
靡田不殖,九谷斯茂。
無高不播,無下不殖。
芒芒其稼,參參其穡。芒芒,多貌。參參,長貌。種曰稼,斂曰穡。參,所今切。
稸我王委,充我民食。公羊傳曰:君子之為國也,必有三年之委。尚書,八政,一曰食。
玉燭陽明,顯猷翼翼。爾雅曰:四氣和謂之玉燭。郭璞曰:道光照也。廣雅曰:翼翼,明貌。猷,道也。
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由,從也。庚,道也。言物并得從陰陽道理而生也。子夏序曰:由庚廢則陰陽失其道理矣。
蕩蕩夷庚,物則由之。尚書曰:王道蕩蕩。毛萇詩傳曰:夷,常也。萬物由之以生也。喻王者之德,群生仰之以安也。
蠢蠢庶類,王亦柔之。毛萇詩傳曰:蠢,動也。國語曰:夏禹能平水土以品處庶類??装矅袝鴤髟唬喝?,安也。
道之既由,化之既柔。
木以秋零,草以春抽。言萬物既由于道,群黎又安于化,故草木遂性而零茂隨四時也。
獸在于草,魚躍順流。言皆得其時也。
四時遞謝,八風(fēng)代扇?;茨献釉唬核臅r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八風(fēng),已見上。
纖阿案晷,星變其躔?;茨献釉唬豪w阿,月御也。顏延年纂要曰:景曰晷。呂氏春秋曰:月躔二十八宿。漢書曰:日月初躔星之紀。音義曰:躔,舍也。
五是不逆,六氣無易。尚書云:曰雨、曰旸、曰燠、曰風(fēng)、曰時,五是來備,各以其序,庶草蕃廡。左氏傳,秦醫(yī)和謂晉侯曰:天有六氣,陰陽風(fēng)雨晦明。易,改也。謂不改其常行也。
愔愔我王,紹文之跡。左氏傳,右尹革曰:祈昭之愔愔。杜預(yù)曰:愔愔,安和貌。我王,成王也。此詩成王時也。文,周文王也。言能繼文王之跡也。
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崇丘,高丘也。言萬物生長于高丘,皆遂其性,得極其高大也。子夏序曰:崇丘廢則萬物不遂其性矣。
并序
文賦
陸士衡臧榮緒晉書曰:機字士衡,吳郡人。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少襲領(lǐng)父兵,為牙門將軍。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里,與弟云勤學(xué),積十一年。譽流京華,聲溢四表,被征為太子洗馬,與弟云俱入洛。司徒張華,素重其名,舊相識以文。華呈天才綺練,當(dāng)時獨絕,新聲妙句,系蹤張、蔡。機妙解情理,心識文體,故作文賦。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作,謂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于文。莊子,堯曰:此吾所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夫作文者,放其言,遣其理,多變,故非一體。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文之好惡,可得而言論也。范曄后漢書,趙壹刺世疾邪曰:孰知辯其妍蚩。廣雅曰:妍,好也。說文曰:妍,慧也。釋名曰:蚩,癡也。聲類曰:蚩,騃也。然妍蚩亦好惡也。每自屬文,尤見其情,論衡曰:幽思屬文,著記美言。屬,綴也。杜預(yù)左氏傳曰:尤,甚也。士衡自言,每屬文,甚見為文之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爾雅曰:逮,及也。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尚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利害由好惡??装矅袝鴤髟唬涸?,水草之有文者,故以喻文焉。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言既作此文賦,佗日而觀之,近謂委曲盡文之妙理。論語,鯉曰:它日又獨立。趙岐孟子章句曰:它日,異日也。至于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此喻見古人之法不遠。毛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注:則,法也。伐柯必用其柯,大小長短近取法于柯,謂不遠也。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言作之難也。文之隨手變改,則不可以辭逮也。莊子,輪扁謂桓公曰:斲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也,有數(shù)存焉。蓋所能言者,具于此云。蓋所言文之體者,具此賦之言。
佇中區(qū)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漢書音義,張晏曰:佇,久俟待也。中區(qū),區(qū)中也。字書曰:玄,幽遠也。老子曰:滌除玄覽。河上公曰: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物,故謂之玄覽。幽通賦曰:皓頤志而不傾。左氏傳,楚子曰: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遵,循也,循四時而嘆其逝往之事,攬視萬物盛衰而思慮紛紜也?;茨献釉唬核臅r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秋暮衰落故悲,春條敷暢故喜也?;茨献釉唬耗救~落,長年悲。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懔懔,危懼貌。眇眇,高遠貌。懷霜、臨云,言高潔也。說文曰:懔懔,寒也??兹谒]禰衡表曰:志懷霜雪。舞賦曰:氣若浮云,志若秋霜。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言歌詠世有俊德者之盛業(yè)。先民,謂先世之人,有清美芬芳之德而誦勉。毛詩曰:王配于京,世德作求。又曰:在昔先民有作。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論語曰: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装矅⒃唬罕虮颍馁|(zhì)見半之貌。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韓詩外傳曰:孫叔敖治楚三年而國霸,楚史援筆而書之于策。尚書中候曰:玄龜負圖出洛,周公援筆以寫也。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收視反聽,言不視聽也。耽思傍訊,靜思而求之也。毛萇詩傳曰:耽樂之久。廣雅曰:訊,問也。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精,神爽也。八極、萬仞,言高遠也。淮南子曰:八弦之外,乃有八極。包咸論語注曰:七尺曰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爾雅曰:致,至也。埤蒼曰:曈昽,欲明也。說文曰:昭晰,明也。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楊子法言曰:或問群言之長,曰群言之長,德言也。宋衷曰:群,非一也。周禮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也。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言思慮之至,無處不至。故上至天淵于安流之中,下至下泉于潛浸之所。劇秦美新曰:盈塞天淵之間。楚辭曰:使江水兮安流。毛詩曰:洌彼下泉,浸彼苞稂。于是沈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怫悅,難出之貌。浮藻聯(lián)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聯(lián)翩,將墜貌。王弼周易注曰:翰,高飛也。說文曰:繳,生絲縷也,謂縷系矰矢而以弋射。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論語,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華、秀,以喻文也。已披,言已用也。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高唐賦曰:須臾之間。司馬遷曰:卒卒無須臾之間。莊子,老聃曰:俛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呂氏春秋曰:萬世猶一瞬。說文曰:開闔,目數(shù)搖也。尸閏切。
然后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小雅曰:班,次也。抱暑者咸叩,懷響者畢彈。言皆擊擊而用。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装矅袝鴤髟唬喉樍鞫略谎?。源,水本也?;虮倦[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言或本之于隱而遂之顯,或求之于易而便得難。之或為未,非也?;蚧⒆兌F擾,或龍見而鳥瀾。周易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言文之來,若龍之見煙云之上,如鳥之在波瀾之中。應(yīng)劭曰:擾,馴也。莊子曰:君子尸居而龍見。大波曰瀾?;蛲滋资?,或?qū)}而不安。妥帖,易施貌。公羊傳曰:帖,服也。廣雅曰:帖,靜也。王逸楚辭序曰:義多乖異,事不妥帖。岨峿,不安貌。楚辭曰: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妥,他果切。帖,吐協(xié)切。岨,助舉切。峿,魚呂切。罊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周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茨献釉唬禾徽?,牢籠天地也。說文曰:挫,折也。韓詩外傳曰:辟文士之筆端,辟武士之鋒端,辟辯士之舌端。始躑躅于燥吻,終流離于濡翰。廣雅曰:躑躅,跢跦也。鄭玄毛詩箋云:志往謂踟躕也。蹢與躑同,跢跦與踟跦同。蒼頡篇曰:吻,唇兩邊也,莫粉切。字林曰:吻,口邊。流離,津液流貌。劉公干詩曰:敘意于濡翰。毛萇詩傳曰:濡,漬也。濡,如娛切。漢書音義,韋昭曰:翰,筆也,協(xié)韻,音寒。理扶質(zhì)以立干,文垂條而結(jié)繁。言文之體必須以理為本。垂條,以樹喻也。廣雅曰:干,本也。鄭玄禮記注曰:繁,盛也。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楚辭曰:情與貌其不變。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虿脔月薁?,或含毫而邈然。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史由急就章曰:急就奇觚。觚,木簡也。論語先進篇,子路帥爾而對。毫,謂筆毫也。王逸楚辭注曰:銳毛為毫也。毛詩曰:聽我藐藐。毛萇曰:藐藐然不入。
伊茲事之可樂,固圣賢之所欽。茲事,謂文也。左氏傳,仲尼曰:志有之,言足以志,文足以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不文,行之不遠。課虛無以責(zé)有,叩寂寞而求音。春秋說題辭曰:虛生有形。淮南子曰:寂寞,音之主也。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毛萇詩傳曰:函,含也。古詩曰:中有尺素書。列子,文摯謂叔龍曰: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恢,大也。按,抑按也。言思慮一發(fā),愈深恢大。播芳蕤之馥馥,發(fā)青條之森森。說文曰:蕤,草木華垂貌。纂要曰:草木華曰蕤。字林曰:森,多木長貌。以喻文采若芳蕤之香馥,青條之森盛也。粲風(fēng)飛而猋豎,郁云起乎翰林。爾雅曰:??飖謂之猋。長楊賦曰:翰林以為主人。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文章之體有萬變之殊,中眾物之形,無一定之量也?;茨献釉唬赫遄萌f殊。紛紜揮霍,形難為狀。紛紜,亂貌。揮霍,疾貌。西京賦曰:跳丸劍之揮霍。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眾辭俱湊,若程才效伎,取舍由意,類司契為匠。老子曰:有德司契。論衡曰:能雕琢文書謂之史匠也。在有無而僶俛,當(dāng)淺深而不讓。毛詩曰:何有何無,僶俛求之。俛僶,由勉強也。論語,子曰:當(dāng)仁不讓于師。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方圓,謂規(guī)矩也。言文章在有方圓規(guī)矩也。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dāng)。其事既殊,為文亦異。故欲夸目者為文尚奢,欲快心者為文貴當(dāng)。愜,猶快也,起頰切。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言其窮賤者,立說無非湫隘;其論通達者,發(fā)言唯存放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詩以言志,故曰緣情;賦以陳事,故曰體物。綺靡,精妙之言。瀏亮,清明之稱。漢書,甘泉賦曰:瀏,清也。字林曰:清瀏,流也。碑披文以相質(zhì),誄纏綿而凄愴。碑以敘德,故文質(zhì)相半;誄以陳哀,故纏綿凄慘。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博約,謂事博文約也。銘以題勒示后,故博約溫潤;箴以譏刺得失,故頓挫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頌以褒述功美,以辭為主,故優(yōu)游彬蔚。論以評議臧否,以當(dāng)為宗,故精微朗暢。彬蔚,已見上文。漢書音義曰:暢,通也。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奏以陳情敘事,故平徹閑雅;說以感動為先,故煒曄譎誑。雖區(qū)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論語,子曰:辭達而已矣。文穎漢書注曰:冗,散也,如勇切。言文章體要,在辭達而理舉也。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萬物萬形,故曰多姿。文非一則,故曰屢遷。琴賦曰:既豐贍以多姿。周易曰:為道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言音聲迭代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為繡也。爾雅曰:暨,及也。又曰:迭,更也。論衡曰:學(xué)士文章,其猶絲帛之有五色之功。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宣,明也。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锜而難便。言雖逝止無常,唯情所適,以其體多變,固崎锜難便也。逝止,由去留也。崎锜,不安貌。楚辭曰:嵚岑崎锜。崎,音綺。锜,音蟻。茍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言其易也。如失機而后會,恒操末以續(xù)顛。言失次也。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言音韻失宜類繡之玄黃謬敘,故淟涊垢濁而不鮮明也。禮記曰:朱綠之,玄黃之,以為黼黻文章。楚辭曰:切淟涊之流俗。王逸曰:淟涊,垢濁也。
或仰逼于先條,或俯侵于后章。廣雅曰:條,科條也。凡為文之體,先后皆須意別,不能者則有此累?;蜣o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周易曰:比,輔也。說文曰:妨,害也。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于錙銖,定去留于毫芒。漢書音義,項岱曰:殿,負也。最,善也。韋昭曰:第一為最,極下曰殿。又曰:下功曰殿,上功曰最。鄭玄禮記注曰:八兩為錙。漢書曰:黃鍾之一鑰,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然百黍重一銖也。應(yīng)劭漢書注曰:十黍為一絫,十絫為一銖。賓戲曰:銳思毫芒之內(nèi)。音義曰:芒,稻芒。毫,兔毫。茍銓衡之所裁,固應(yīng)繩其必當(dāng)。言銓衡所裁,茍有輕重,雖應(yīng)繩墨,須必除之。聲類,蒼頡篇曰:銓,稱也。曰銓,所以稱物也,七全切。漢書曰:衡,平也,平輕重也。尚書曰:惟木從繩則正。莊子曰:匠石治木,直者應(yīng)繩?;蛭姆崩砀?,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言其理既極,而無兩致;其言又盡,而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文喻馬也。言馬因警策而彌駿,以喻文資片言而益明也。夫駕之法,以策駕乘,今以一言之好,最于眾辭,若策驅(qū)馳,故云警策。論語,子曰:片言可以折獄。左氏傳,繞朝贈士會以馬策。曹子建應(yīng)詔詩曰:仆夫警策。鄭玄周禮注曰:警,敕戒也。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必待警策之言,以效其功也。家語,公父文伯之母曰:男女效績,愆則有辟。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言其功既多為累,蓋寡故以取足而不改易其文。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說文曰:謂文藻思如綺會。千眠,光色盛貌。炳若縟繡,凄若繁弦。說文曰:縟、繁,彩色也。又繡,五色彩備也。蔡邕琴賦曰:繁弦既抑,雅音復(fù)揚。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言所擬不異,闇合昔之曩篇。爾雅曰:曩,久也,謂久舊也。雖杼軸于予懷,怵佗人之我先。杼軸,以織喻也。雖出自己情,懼佗人先己也。毛詩曰:杼軸其空。茍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言他人言我雖愛之,必須去之也。王逸楚辭注曰:不受曰廉。說文曰:捐,棄也。
或苕發(fā)穎豎,離眾絕致。苕,草之苕也。言作文利害,理難俱美,或有一句同乎苕發(fā)穎豎,離于眾辭,絕于致思也。毛詩傳曰:苕,陵苕也。孫卿子曰:蒙鳩為巢,系之葦苕。小雅曰:禾穗謂之穎。形不可逐,響難為系。言方之于影而形不可逐,譬之于聲而響難系也。鹖冠子曰:影之隨形,響之應(yīng)聲。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文之綺麗,若經(jīng)緯相成,一句既佳,塊然立而特峙,非常音所能緯也。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牢落,猶遼落也。言思心牢落,而無偶揥之意,徘徊而未能也。蔡邕瞽師賦曰:時牢落以失次,咢??蹇而陽絕。說文曰:揥,取也,他狄切。協(xié)韻他帝切,或為禘。禘,猶去也。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雖無佳偶,因而留之,譬若水石之藏珠玉,山川為之輝媚也。尸子曰:水中折者有玉,圓折者有珠。孫卿子曰:玉在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高氏注:玉,陽中之陰,故能潤澤草;珠,陰中之陽,有明故岸不枯。廣雅曰:韞,襄也。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于集翠。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辭亦美。毛詩曰:榛楛濟濟。郭璞山海經(jīng)注曰:榛,小栗。楛,木可以為箭。綴下里于白雪,吾亦濟夫所偉。言以此庸音而偶彼嘉句,譬以下里鄙曲綴于白雪之高唱,吾雖知美惡不倫,然且以益夫所偉也。宋玉對楚王問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宋玉笛賦曰:師曠為白雪之曲?;茨献釉唬簬煏缱喟籽袂菹陆?。白雪,五十弦瑟樂曲名。下里,俗之謠歌。說文曰:偉,猶奇也,協(xié)韻,禹貴切。
或托言于短韻,對窮跡而孤興。短韻,小文也。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窮跡;跡窮而無偶,故曰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言事寡而無偶,俯求之則寂寞而無友,仰應(yīng)之則寥廓而無所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yīng)。言累句以成文,猶眾弦之成曲。今短韻孤起,譬偏弦之獨張;弦之獨張,含清唱而無應(yīng)。韻之孤起,蘊麗則而莫承也。毛萇詩傳曰:靡,無也。應(yīng),于興切。或寄辭于瘁音,徒靡言而弗華。瘁音,謂惡辭也。靡,美也,言空美而不光華也。班固漢書贊曰:纖微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薛君韓詩章句曰:靡,好也?;戾慷审w,累良質(zhì)而為瑕。妍謂言靡,蚩謂瘁音,既混妍蚩共為一體,翻累良質(zhì)而為瑕也。禮記曰:玉,瑕不掩瑜。鄭玄曰:瑕,玉之病也,胡加切。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yīng)而不和。言其音既瘁,其言徒靡,類乎下管,其聲偏疾,升歌與之間奏,雖復(fù)相應(yīng)而不和諧。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象,類也。禮記曰:升歌清廟,下管象武。王肅家語注曰:下管,堂下吹管,象武舞也?;蜻z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漂,猶流也。不歸,謂不歸于實。猶弦么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說文曰:么,小也,于遙切?;茨献釉唬亨u忌一徽琴,而威王終夕悲。許慎注曰:鼓琴循弦謂之徽,悲雅俱有,所以成樂,直雅而無悲則不成。或奔放以諧合,務(wù)嘈囋而妖冶。埤蒼曰:嘈啈,聲貌,啈與囋及囐同,才曷切。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言聲雖高而曲下。張衡舞賦曰:既娛心以悅目。廣雅曰:耦,諧也,耦與偶古字通。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防露,未詳。一曰:謝靈運山居賦曰:楚客放而防露作。注曰:楚人放逐,東方朔感江潭而作七諫。然靈運有七諫,有防露之言,遂以七諫為防露也。禮記曰: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鄭玄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間,先亡國之音于此水上。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左氏傳,君子曰:臣除煩而去惑。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言作文之體,必須文質(zhì)相半,雅艷相資。今文少而質(zhì)多,故既雅而不艷,比之大羹而闕其余味,方之古樂而同清汜,言質(zhì)之甚也。余味,謂樂羹皆古,不能備其五聲五味,故曰有余也。禮記曰: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鄭玄曰:朱弦,練朱弦也,練則聲濁。越瑟底孔畫疏之,使聲遲。唱,發(fā)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大羹,肉湆不調(diào)以鹽菜也。遺,猶余也。然大羹之有余味,以為古矣,而又闕之,甚甚之辭也。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廣雅曰:約,儉也。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毛萇詩傳曰:適,之也。楚辭曰:結(jié)微情以陳辭。說文曰:微,妙也?;蜓宰径髑?,或理樸而辭輕?;蛞u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装矅袝鴤髟唬阂u,因也。禮記曰:明王以相沿。鄭玄曰:沿,猶因述也?;蛴[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猶舞者赴節(jié)以投袂,歌者應(yīng)弦而遣聲。王粲七釋曰:邪睨鼓下,亢音赴節(jié)。左氏傳曰:投袂而起。杜預(yù)曰:投,振也。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莊子曰: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斲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也?公曰:圣之言。曰:圣人在乎?公曰:死矣。輪扁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圣人之糟魄耳。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矣,疾則苦而不入矣,不徐不疾,得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也,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郭子玄云:言物各有性效,學(xué)之無益也。李?曰:齊桓公也。扁,音篇,又扶緬切。斲,丁角切。謂斲輪之人,扁其名也。魄,音普莫切。李?曰:酒滓曰糟。司馬彪曰:爛食曰魄。甘,緩也??啵币?。李曰:數(shù),術(shù)也。王充論衡曰:虛談竟于華葉之言,無根之深,安危之際,文人不與,徒能華說之效也。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尚書,帝曰:律和聲??装矅唬郝桑梢?。禮記,子曰:回得一善,則拳拳服膺不失之。練世情之常尤,識前修之所淑。纏子,董無心曰:罕得事君子,不識世情尤非也。楚辭曰:蹇吾法夫前修,非時俗之所服。淑,善也。雖浚發(fā)于巧心,或受?于拙目。言文之難不能無累,雖復(fù)巧心浚發(fā),或于拙目受蚩。?,笑也,?與蚩同。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瓊敷、玉藻,以喻文也。毛詩曰:中原有菽,庶人采之。毛萇曰:中原,原中也。菽,藿也。力采者得之。同橐鑰之罔窮,與天地乎并育。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河上公曰:橐鑰,中空虛,故能育聲氣也。王弼曰:橐,排橐。鑰,樂器。按:橐,冶鑄者用以吹火使炎熾。說文曰:橐,囊也,音托。鑰,音藥。雖紛藹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毛詩曰:終朝采綠,不盈一掬。毛萇曰:綠,王蒭。兩手曰掬?;缄愔畬铱?,病昌言之難屬。挈瓶,喻小智之人,以注在上。何休曰:提,猶挈也。左氏傳曰:雖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論語曰:回也屢空。尚書,帝曰:禹亦昌言??装矅唬翰?,當(dāng)也。王逸楚辭注曰:屬,續(xù)也。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廣雅曰:踸踔,無常也。今人以不定為踸踔,不定亦無常也。莊子曰: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爾無如矣。謂腳長短也。踸,敕甚切。踔,敕角切。國語曰:有短垣,君不踰。爾雅曰:庸,常也。恒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言才恒不足也。答賓戲曰:孔終篇于西狩。懼蒙塵于叩缶,顧取笑乎鳴玉。缶,瓦器而不鳴,更蒙之以塵,故取笑乎玉之鳴聲也。文子曰:蒙塵而欲無昧,不可得也。李斯上書曰:擊甕叩缶。
若夫應(yīng)感之會,通塞之紀。紀,綱紀也。周易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莊子曰:其來不可卻,其去不可止。毛詩傳曰:遏,止也。孔安國曰:遏,絕。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枚乘上書曰:景滅跡絕。王命論曰:趣時如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莊子,蚿曰:今予動吾天機。司馬彪曰:天機,自然也。又大宗師曰: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也。劉障曰:言天機者,言萬物轉(zhuǎn)動,各有天性,任之自然,不知所由然也。思風(fēng)發(fā)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論衡曰:吾言潏淈而泉出。紛威蕤以馺沓,唯毫素之所擬。威蕤,盛貌。馺沓,多貌。封禪書曰:紛綸萎蕤。毫,筆也。纂文曰:書縑曰素。楊雄書曰:赍紬素四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延篤仁孝論曰:煥乎爛兮,其溢目也。論語曰:洋洋乎盈耳哉。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春秋演孔圖曰:詩含五際六情,絕于申。宋均曰:申,申公也。仲長子昌言曰:喜怒哀樂好惡,謂之六情。國語曰:夫人氣縱則底,底則滯。韋昭曰:底,著也。滯,廢也。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莊子曰:形固可使如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郭象注莊子曰:遺身而自得,雖掞然而不持,坐忘行忘而為之,故行若曳枯木,止若聚死灰,是以云其神凝也。向秀曰:死灰、枯木,取其寂漠無情耳。爾雅曰:涸,竭也。國語,泉涸而成梁。涸,水盡也。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于自求。自求于文也。楚辭曰:營魂而升遐。周易曰: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左氏傳,樂祁曰:心之精爽,是謂魂魄。孟子曰:使自求之。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方言曰:翳,奄也。乙,抽也。乙,難出之貌。說文曰:陰氣尚強,其出乙乙然。乙,音軋。新論曰:桓譚嘗欲從子云學(xué)賦,子云曰: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譚慕子云之文,嘗精思于小賦,立感發(fā)病,彌日瘳。子云說成帝祠甘泉,詔雄作賦,思精苦,困倦小臥,夢五藏出外,以手收而內(nèi)之。及覺,病喘悸少氣。士衡與弟書曰:思苦生疾。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左氏傳,趙武曰:范會言于晉國,竭情無私?;茨献釉唬喝溯p小害,至于多悔。論語,子曰:言寡尤,行寡悔。包曰:尤,過也。雖茲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物,事也。戮,并也。言文之不來,非予力之所并。國語曰:戮力一心。賈逵曰:戮力,并力也。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開,謂天機駿利。塞,謂六情底滯。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秩f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言文能廓萬里而無閡,假令億載而今為津。法言曰:著古昔之昏昏,傳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書。軌曰:昏昏,目所不見;忞忞,心所不了。小雅曰:閡,限也。俯貽則于來葉,仰觀象乎古人。葉,世也。幽通賦曰:終保己而貽則。尚書曰:予恐來世。又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濟文武于將墜,宣風(fēng)聲于不泯。論語,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尚書畢命曰:彰善癉惡,樹之風(fēng)聲。毛詩曰:靡國不泯。毛萇曰:泯,滅也。爾雅曰:泯,盡也。涂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法言曰:彌綸天地之事,記久明遠者莫如書。周易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王肅曰:彌綸,纏裹也。配沾潤于云雨,象變化乎鬼神。論衡曰:山大者云多,太山不崇朝,辨雨天下。然則賢圣有云雨之智,彼其吐文萬牒以上。賈子曰:神者,變化而無所不為也。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金,鍾鼎也。石,碑碣也。言文之善者,可被之金石,施之樂章。禮記曰: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漢書曰:圣王已沒,鍾鼓管弦之聲未衰。吳越春秋,樂師謂越王曰:君王德可刻之于金石,聲可托之于管弦。毛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周易曰:日新之謂盛德。
文選考異
注「機字士衡」下至「系蹤張蔡」: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字,有「陸機」二字。案:士衡自于嘆逝賦下注訖,增多全非。
注「作謂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于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又注「夫作文者」下至「故非一體」:袁本、茶陵本「夫」下有「其」字。云善無此二句。案:尤以五臣亂善也。二本無注,十六字尤并增多以就之,甚非。
注「文之好惡可得而言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士衡」下至「為文之情」: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利害由好惡」: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言既作此文賦」下至「盡文之妙理」: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有「言知之易也」五字。案:善于此注「言知之易也」,于下注「言作之難也」,可謂精當(dāng)。尤誤去其一句,甚非。至于增多之注,膚庸乖舛,亦甚易辨,固不假詳論矣。余條同此。
注「此喻見古人之法不遠」: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則法也」下至「謂不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文之隨手變改則不可以辭逮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蓋所言文之體者具此賦之言」: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漢書音義」下至「幽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注「遵循也」下至「而思慮紛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
喜柔條于芳春:袁本、茶陵本「喜」下校語云善作「嘉」。案:「嘉」字傳寫誤,下有「嘉麗藻之彬彬」,必相回避無疑。
注「秋暮衰落」下至「故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懔懔危懼貌眇眇高遠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有「眇眇遠貌」四字,在此節(jié)注之末。
注「言歌詠」下至「而誦勉」: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又曰在昔」:何?!冈凇股咸怼缸怨拧苟?,是也。各本皆脫。
注「論語曰」下至「孔安國注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有「包咸論語注曰」六字。
注「文質(zhì)見半之貌」:袁本、茶陵本「見」作「相」,是也。
注「尚書中候曰」下至「周公援筆以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爾雅曰致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思慮之至」下至「于潛浸之所」: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觀古今于須臾:袁本、茶陵本「于」下校語云善作「之」。案:此無可考也。
注「司馬遷曰卒卒無須臾之間」: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抱暑者咸叩:袁本、茶陵本「暑」作「景」,云善作「暑」。案:「暑」但傳寫誤。
注「言皆擊擊而用」: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文之來」下至「應(yīng)劭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公羊傳曰」下至「帖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妙萬物」:案:「妙」當(dāng)作「眇」。各本皆偽。
注「廣雅曰躑躅」:何?!杠U」改「蹢」,是也。各本皆誤。
注「與踟跦同」:陳云「跦」,「躕」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字林曰吻口邊」: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文之體」下至「以樹喻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史由」: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觚木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子路帥爾而對」:袁本、茶陵本「帥」作「率」,是也。
注「茲事謂文也」下至「行之不遠」: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六字。
注「按抑按也」下至「恢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纂要曰」下至「青條之森盛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
注「文章之體」下至「無一定之量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俛僶由勉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文章在有方圓規(guī)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漢書甘泉賦曰」下至「清瀏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故纏綿凄慘」:袁本、茶陵本「慘」作「愴」,是也。
注「說以感動為先」:袁本、茶陵本「動」作「物」,是也。
注「言文章體要在辭達而理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凡為文之體」下至「則有此累」: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項岱曰」下至「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注「應(yīng)劭漢書注曰」下至「為一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賓戲曰」:袁本、茶陵本「賓」上有「答」字,是也。
注「蒼頡篇曰銓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案:上「聲類」下「曰」為句,增多在其間,誤中之誤。
注「夫駕之法」下至「故云警策」: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左氏傳繞朝贈士會以馬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而不改易其文」:袁本、茶陵本「易其文」作「也」。
注「說文曰謂文藻思如綺會」: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言所擬不異闇合昔之曩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言他人言我雖愛之必須去之也」:袁本、茶陵本無「他人言我雖愛之須」八字。又茶陵本「言」上有「必捐」二字,袁本無。
注「毛詩傳曰苕陵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一句既佳」:袁本、茶陵本「一」作「言斯」。
注「言思心」:袁本、茶陵本「思」下有「之」字。
注「或為禘禘猶去也」:陳云兩「禘」字并當(dāng)作「褫」,五臣本可據(jù)。案:所校最是。各本皆誤。
注「尸子曰」下至「有珠」: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高氏注玉」下至「襄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俗之謠歌」: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徒靡言而弗華:袁本、茶陵本「徒靡言」作「言徒靡」。案:二本不著校語,蓋尤誤倒也。
注「瘁音」下至「而不光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禮記曰玉瑕不掩瑜鄭玄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鄭玄禮記注曰」六字。
注「下管象武」:袁本、茶陵本無「武」字,是也。案:明堂位文。
注「淮南子曰鄒忌一徽琴而威王終夕悲許慎注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九字作「許慎淮南子注曰」七字。
注「悲雅俱有」下至「則不成」: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言聲雖高而曲下」: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然靈運有七諫」:何?!赣小垢摹敢浴梗且?。各本皆誤。
注「地有桑間先」:何校「先」改「者」,是也。各本皆誤。
注「于此水上」:何校「上」改「出」,是也。各本皆誤。
注「尚玄酒而俎腥魚」: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甚甚之辭也」:茶陵本無下「甚」字,袁本有。案:各本皆非,當(dāng)重「之」字耳。
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茶陵本無「故」字,「亦」下校語云五臣作「故」。袁本「故」下校語云善有「亦」。案:有即作之誤,尤因此而兩有,非也。
注「莊子曰桓公」下至「數(shù)術(shù)也」:袁本無此二百三十七字,有「輪扁已見上注」六字。茶陵本亦不復(fù)出,此增多甚非。
或受?于拙目:袁本「?」作「嗤」。校語云善作「蚩」。茶陵本作「?」,與此同。校語云五臣作「嗤」。案:袁本所見,是也。士衡自用「蚩」字,善以「蚩」字本不訓(xùn)「笑」,故取「?」字為注,如詠懷詩「噭噭今自蚩」之注也。說詳在下。尤、茶陵所見非。
注「?笑也?與蚩同」:案上「?」上當(dāng)有「說文云」三字。兩「?」字,皆當(dāng)作「??」。詠懷詩注曰:說文云:嗤,笑也。「嗤」與「蚩」同??颊f文無「嗤」字,有「??」字。且云????,戲笑貌,從欠ㄓ聲。蓋兩注本同,此脫「說文云」,彼誤「??」為「嗤」,當(dāng)互訂正。
注「中原原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力采者得之」: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按橐」下至「說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嗟不盈于予掬:案:「嗟」當(dāng)作「羌」。凡「羌」字,五臣多改作「嗟」字,此必各本以五臣亂善。
注「挈瓶」下至「提猶挈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孔安國曰昌當(dāng)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故踸踔于短垣:袁本、茶陵本「垣」作「韻」,不著校語。案:注中「短垣」語,二本亦無之,恐尤改未必是也。
注「謂腳長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國語曰有短垣君不踰」: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言才恒不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紀綱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毛詩傳曰」下至「遏絕」: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又大宗師曰」下至「不知所由然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一字。
注「威蕤盛貌馺沓多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郭象注莊子曰」下至「而成梁」: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九字。
注「自求于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物事也」下至「非予力之所并」: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并力也」:袁本、茶陵本「也」下有「力周切」三字。
注「言文」下至「而今為津」: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軌曰」:袁本、茶陵本「軌」上有「李」字。
注「葉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爾雅曰泯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禮記曰」下至「未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毛詩曰漢廣」:袁本、茶陵本「詩」下有「序」字。
音樂上
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注曰:方,猶文章也。又曰:聲成文謂之音。
洞簫賦
漢書音義,如淳曰:洞者,通也。簫之無底者,故曰洞簫。釋名:簫,肅也,言其聲肅肅然清也。大者二十三管,長三尺四寸;小者十六管。一名籟。
洞簫賦
王子淵漢書曰:王褒,字子淵,蜀人也。宣帝時為諫議大夫。帝太子體不安,苦忽忽不樂,詔使褒等皆之太子宮娛侍太子,朝夕誦書奇文,及自所造作。疾平復(fù),乃歸。太子嘉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令后宮貴人左右皆誦讀之。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使褒祀焉。于道病卒。
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廣雅曰:原,本也。江圖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簫笛,有妙聲。丹陽記曰:江寧縣慈母山臨江生簫管竹。王褒賦云:于江南之丘墟,即此處也。其竹圓,異眾處。自伶?zhèn)惒芍裣捁群?,見此奇。故歷代常給樂府,而呼鼓吹山。干,小竹也。王逸楚辭注曰:干,體也。洞條暢而罕節(jié)兮,標敷紛以扶疏。條暢,條直通暢也。罕,稀也,言竹節(jié)稀疏而相去。標,竹之末也。宋玉笛賦曰:奇筱異干,罕節(jié)簡支,敷紛茂盛,扶疏四布。徒觀其旁山側(cè)兮,則嶇嵚巋崎,倚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嶇嵚巋崎,皆山險峻之貌。迤?,邪平之貌,言竹生其旁,故欹側(cè)不安。?,音靡。彌望儻莽,聯(lián)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閑也。儻莽、曠蕩,寬廣之貌。儻,佗朗切。敞,大貌,言竹生敞閑之處,又足樂也。托身軀于后土兮,經(jīng)萬載而不遷。左氏傳,晉大夫謂秦伯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后土,地也,言竹托生于地,經(jīng)歷萬載不易其貞萃也。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周易曰:精氣為物。滋熙,潤悅貌??装矅袝鴤髟唬悍A,受也。周易曰:震為蒼莨竹。感陰陽之變化兮,附性命乎皇天。孫卿子曰:陰陽大化。周易曰:四時變化。翔風(fēng)蕭蕭而徑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風(fēng)賦曰:翱翔乎激水之上。荊軻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言風(fēng)蕭蕭徑過其末?;亟?,謂江回曲也。說文曰:溉,猶灌也。言江之流注灌溉其山也。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磕磕而澍淵。呂忱曰:波,水涌也。漢武帝秋風(fēng)辭曰:橫中流兮揚素波。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揮,湔也。湔,音贊。字指曰:磕,大聲也。說文曰:注,灌也,澍與注古字通。朝露清泠而隕其側(cè)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說文曰:液,津也,夷石切。孤雌寡鶴,娛優(yōu)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說文曰:嬉,樂也。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爾雅曰:蜩,蜋蜩。方言曰:楚謂蟬為蜩。家語,子夏曰:蟬飲露而不食。蜩,徒凋切。抱,音附。蒼頡篇曰:樸,木皮也。上林賦曰:玄猿素雌。搜索,往來貌。搜,所求切。索,所白切。處幽隱而奧庰兮,密漠泊以??猭。廣雅曰:奧,藏也。說文曰:屏,蔽也,庰與屏同。??岶,竹密貌。??猭,相連延貌。字書,??猭,獸逃走也。漠與??同,浦百切。泊與岶同,亡百切。??,敕陳切。猭,敕員切。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諠。方言曰:素,本也。言審視竹之本體,清而不讙嘩也。幸得謚為洞簫兮,蒙圣主之渥恩。謚,號也,實二切。言得謚為簫而恒施用之,豈非蒙圣王之厚恩也。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性之自然。論語,子曰:因人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家語,孔子曰: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萬物無可以稱之者,故其自然之體。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墨子曰:公輸為云梯。鄭玄曰:般,伎巧者。莊子曰:匠石之齊,見櫟社樹,匠伯不顧。司馬彪曰:匠石,字伯。尚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妃,未詳也,一云夔。列子曰:孔子就師襄學(xué)琴。帶以象牙,掍其會合。帶,猶飾也。方言曰:掍,同也,言以象牙飾其會合之際,言巧密也。掍,胡本切。鎪鏤離灑,絳唇錯雜。爾雅曰:鏤,鎪也。離灑,鎪鏤之貌。絳唇,謂簫孔以朱飾之。灑,所宜切。鄰菌繚糾,羅鱗捷獵。言簫之形也。鄰菌繚糾,相著貌如羅魚鱗布列也。捷獵,參差也膠致理比,挹抐??。膠致理比,言細密也。挹抐??,言中制也。比,扶至切。挹,于泣切。抐,女立切。?,于頰切。?,奴協(xié)切。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體勢,闇于白黑之貌形。性昧、宕冥,謂天性闇昧過于幽冥也。說文曰:宕,過也。生,初生也?;茨献釉唬悍蛎ふ卟荒軇e晝夜,分白黑矣。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喪精。鄭玄禮記注曰:憤,怒氣充實也。伊郁,不通???,猶甚也。蒼頡篇曰:??,憂貌,奴谷切。廣雅曰:眼珠子謂之眸。趙岐孟子注曰:眸子,目瞳子也。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fā)憤乎音聲。言冥生之人而絕所見,思慮無所,故得專意發(fā)憤在于音聲。論語,子曰:發(fā)憤忘食。故吻吮值夫?qū)m商兮,龢紛離其匹溢。言口吻所吮,皆遇宮商。紛離、匹溢,聲四散也。字林曰:吻,口邊也。說文曰:吮,嗽也,似兗切。形旖旎以順吹兮,瞋??以紆郁。言簫聲既發(fā),形旖旎以隨之。漢書音義,張揖曰:旖旎,猶阿那也。司馬相如賦曰:又猗狔以招搖。說文曰:顄,頤也。釋名曰:?,咽下垂也,言氣之盛而??,類瞋也。楚辭曰:郁結(jié)紆軫。王逸曰:紆,曲也。?與顄劉并音含。?,音胡。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輟律。旁迕,言氣競旁出,遞相逆迕也。飛射,氣出迅疾也。散渙,分布也。輟律,出遲貌。輟,張律切。趣從容其勿述兮,騖合沓以詭譎。勿述,無所逆誤之貌。合沓,盛多貌。封禪書曰:奇物譎詭。詭譎,猶奇怪也?;驕嗐缍郎狻+C若枚折。聲或渾沌,不分潺湲,或復(fù)其聲模無似枚之折也。雜字曰:潺浸,水流貌。獵,聲也。詩曰:伐其條枚。毛萇詩傳曰;枚,干也。廣雅曰:獵,折也?;蚵芏橌A兮,沛焉競溢。漫衍,流溢貌。駱驛,相連延貌。沛,多貌。惏栗密率,掩以絕滅。惏栗,寒貌,恐懼也。風(fēng)賦曰:憯凄惏栗。密率,安靜也。掩,止息貌。?霵曄踕,跳然復(fù)出。?霵曄踕,眾聲疾貌。說文曰:跳,躍也。?,胡急切。霵或為?,同助急切。跳,徒雕切。
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廉,亦察也。啾咇?而將吟兮,行鍖銋以龢啰。啾,眾聲也。咇?,聲出貌。行,猶且也,胡庚切。鍖銋,聲不進貌。龢啰,聲迭蕩相雜貌。咇,音筆。?,音櫛。鍖,湯錦切。銋,奴錦切。風(fēng)鴻洞而不絕兮,優(yōu)嬈嬈以婆娑。鴻洞,相連貌。嬈嬈,柔弱也。婆娑,分散貌。廣雅曰:嬈,奇也。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說文曰:漂,浮也,芳妙切。他,謂奇聲也,言聲漂結(jié)而去,棄其舊調(diào),而更為奇聲。要復(fù)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龢。謳謠已發(fā),簫聲于其蹊徑要復(fù)而遮之,與之相和也。龢,古和字。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韓詩曰:夫為人父者,必懷慈仁之愛,以畜養(yǎng)其子也。含,下闇切。其妙聲,則清靜厭?,順敘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妙聲,聲之微妙也。厭,安靜貌。曹大家列女傳注曰:?,深邃也,音翳。字林曰:迖,滑也。迖,佗戾切。科條譬類,誠應(yīng)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言聲之慷慨如壯士。澎濞,波浪相激之聲。說文曰:慷慨,壯士不得志于心也。優(yōu)柔溫潤,又似君子。大戴禮曰:優(yōu)之柔之。禮記曰:溫潤而澤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輘輷,大聲也。埤蒼曰:怫?,不安貌。輘,力萌切。輷,呼萌切。沸或為?,扶味切。?,音謂。其仁聲,則若颽風(fēng)紛披,容與而施惠。呂氏春秋曰:南方曰颽風(fēng)。颽風(fēng)長物,故曰施惠。容與,寬裕之貌?;螂s沓以聚斂兮,或拔摋以奮棄。雜沓,眾多貌。拔摋,分散也。何休公羊傳注曰:側(cè)手擊曰摋。拔,扶割切。摋,蘇割切。悲愴怳以惻惐兮,時恬淡以綏肆。楚辭曰:愴怳懭悢兮。惻惐,傷痛也。廣雅曰:恬,靜也。說文曰:淡,安也。綏,遲也。王肅尚書注曰:肆,緩也。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潰以陽遂。孔安國尚書傳曰:被,及也。淋灑,不絕貌。靡靡,聲之細好也。橫潰,旁決貌。陽遂,清通貌。言其聲或盛壯而細密,時復(fù)橫潰而清通也。橫,音于孟切。鄭玄周禮注曰:陽,清也。又禮記注曰:遂,達也。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毛詩曰:中心悁悁。說文曰:憂,煩悁邑憂貌。字林曰:悁,含怒也,于玄切。又曰:醰、甜同,長味也,大含切。
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尚書曰:叨懫曰欽??装矅唬贺濛壹睉?。禮記曰:儒者有砥礪廉隅。戰(zhàn)國策曰:張儀云:趙王狼戾無親。爾雅曰:懟,怨也。剛毅強??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字書曰:??,古文暴字也。啴唌逸豫,舒緩自放縱之貌。啴,吐誕切。唌,音誕。鍾期牙曠悵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呂氏春秋曰: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太山。須臾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人為鼓琴者。按列女傳,齊杞殖妻也。齊莊公襲莒,殖戰(zhàn)死,杞梁之妻無子,內(nèi)外無五屬之親,既非所歸,乃就其夫之尸于其城下而哭之,內(nèi)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杞梁字,殖名也。鄭玄注禮,魯襄公二十九年,齊侯襲莒是也。列子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左氏傳曰:師曠侍于晉侯。杜預(yù)曰:師曠,晉樂太師。字書曰:愕,驚也。琴操曰:杞梁妻嘆者,齊邑虬梁殖之妻所作也。殖死,妻嘆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將何以立,吾亦死而已。援琴而鼓之,曲終遂自投水而死。虬與杞同也。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淫叔子遠其類。家語曰:孔子學(xué)鼓琴于師襄。七略,有莊春言琴。宋玉笛賦曰:于是天旋少陰,白日西靡,命嚴春,使叔子。浸淫,猶漸冉,相親附之意也。毛萇詩傳曰:昔顏叔子獨處于室,鄰之嫠婦又獨處室,夜暴風(fēng)雨至,屋壞,婦人趨而至,叔子納之,而使執(zhí)燭,放于平旦,蒸盡摍屋而繼之,自為避嫌不審矣。趙岐孟子章句曰:放,至也,方往切。嚚頑朱均惕復(fù)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頓顇。左氏傳,富辰曰:心不則德義之經(jīng)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史記曰:堯子丹朱不肖,舜子商均亦不肖。復(fù)惠,復(fù)黠慧也。桀,夏桀也。跖,盜跖也。莊子曰:施及三王,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鬻,夏育也。古字同。博,申博也,未詳其始。陸機夏育贊曰:夏育之猛,千載所希;申博角勇,臨頟奮椎。儡,羸疾貌。顇,即愁顇也。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楚辭曰:吹參差兮誰思。王逸曰:參差,洞簫。
時奏狡弄,則彷徨翱翔,埤蒼曰:彷徨,猶仿佯也?;蛄舳恍?,或行而不留。言逝止無常。狡,急也。弄,小曲也。愺恅瀾漫,亡耦失疇。埤蒼曰:????,寂靜也。????與愺恅音義同。愺,麤老切。恅,閭草切。瀾漫,分散也。上林賦曰:瀾漫遠遷。薄索合沓,罔象相求。薄,迫也。索,求也。合沓,重沓也。罔象,虛無罔象然也。莊子曰:黃帝游赤水之北,遺其玄珠,罔象求之而得。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聞其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撆涕抆淚。說文曰:撆,拭也,匹結(jié)切。廣雅曰:歔欷,悲也。抆,亦拭也,亡粉切。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憚漫衍凱,歡樂貌。阿那腲腇,舒遲貌。埤蒼曰:腲腇,肥貌。腲,一罪切。腇,乃罪切。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言所感深。爾雅曰:蟋蟀,蛬也。郭璞曰:促織也。爾雅曰:蠖,蚇蠖也。郭璞曰:今蝍??也。周書曰:蚑行喘息。說文曰:蚑,徐行,凡生類之行皆曰跂。跂,音奇。說文曰:喘,疾息也。螻蟻蝘蜒,蠅蠅翊翊。方言曰:南楚謂螻蛄為括螻,力侯切。爾雅曰:蚍蜉,大蟻。蟻與蟻同。爾雅曰:蜥蜴,蝘蜒。蝘,于典切。蜒,徒典切。蠅蠅翊翊,游行貌。遷延徙迤,魚瞰雞睨。皆蟲之形也。遷延徙迤,卻退貌。魚目不瞑,雞好邪視,故取喻焉。瞰,視也。睨,邪視也。垂喙?轉(zhuǎn),瞪瞢忘食。韓詩外傳曰:蕤賓有聲,裸價之蟲,無不延頸以聽。說文曰:喙,口也,許穢切,或為咮,鳥口也,都遘切。?,轉(zhuǎn)動貌。埤蒼曰:瞪,直視也,直耕切。瞢,視不審諦也,莫耕切。況感陰陽之龢,而化風(fēng)俗之倫哉!家語曰:人也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
亂曰:狀若捷武,超騰踰曳,迅漂巧兮。狀,聲之狀也。捷武言捷巧。曳,亦踰也,或為跇。鄭德曰:跇,度也,弋制切。漂,疾也,妨妙切又似流波,泡溲泛??,趨巇道兮。泡溲,盛多貌。泛??,微小貌,又云波急之聲。方言曰:泡,盛也,薄交切。溲,所求切。泛,房法切。埤蒼曰:??,裁有水也,所獵切。巇道,崄巇之道。哮呷呟喚,躋躓連絕,淈殄沌兮。言其聲之大,哮呷呟喚,或躋或躓,時連時絕,淈然相亂,殄沌不分也。埤蒼曰:哮嚇,大怒也,呼交切。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躋,升也,將雞切。漢書音義,韋昭曰:躓,頓也,竹利切。淈,胡忽切。沌,徒損切。攪搜?捎,逍遙踴躍,若壞頹兮。攪搜?捎,水聲也。壞頹,言如物崩壞頹毀也。攪,胡卯切。搜,所卯切。?,胡角切。捎,所學(xué)切。優(yōu)游流離,躊躇稽詣,亦足耽兮。韓詩曰:搔首躊躇?;?,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蒼頡篇曰:詣,至也。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還兮。頹唐,隕墜貌。本或無此十二字。賴蒙圣化,從容中道,樂不淫兮。中于道德,雖樂不荒。左氏傳曰:吳公子札來聘,為之歌頌曰:遷而不淫,樂而不荒。條暢洞達,中節(jié)操兮。言聲有條貫,通暢洞達,而中于節(jié)操。終詩卒曲,尚余音兮。言簫中次詩,而曲將盡,尚有余音也。吟氣遺響,聯(lián)綿漂撇,生微風(fēng)兮。漂撆,余響少騰相擊之貌。漂,匹遙切。撆,匹曳切。連延駱驛,變無窮兮。
文選考異
洞簫賦注「漢書音義如淳曰洞者通也」: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如淳漢書注曰洞簫」八字。
注「故曰洞簫」: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一名籟」:袁本、茶陵本「籟」下有「漢書曰元帝為太子嘉褒所為洞簫頌令后宮貴人皆誦讀之」二十四字。
注「宣帝時」: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帝太子體不安」下至「皆誦讀之」: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三字。
注「其竹圓異眾處」: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王逸楚辭注曰干體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罕稀也」下至「竹之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言竹生其旁故欹側(cè)不安」: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言竹生敞閑之處又足樂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后土地也」下至「不易其貞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言風(fēng)蕭蕭」下至「謂江回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言江之流注灌溉其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呂忱曰波水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指曰磕大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翱翔乎其顛:茶陵本「翱」作「??」。袁本校語云善作「翾」。案:「翾」乃「??」之誤也?!父蕖箘e體作「睪」,故「翱」別體作「??」耳。尤以正字改之,遂與二本校語不合。舞賦「若??若行」仍未改。
抱樸而長吟兮:案:「樸」當(dāng)作「樸」,注引蒼頡篇「樸,木皮也」,可證。否則,尚有「樸」「樸」異同之注,而刪削不全耳。
注「蟬飲露而不食」:袁本、茶陵本無「露」字,是也。
處幽隱而奧庰兮:案:「庰」當(dāng)作「屏」。袁本云善作「庰」。茶陵云五臣作「屏」。各本所見皆非。賦作「屏」,善以「屏」字本不訓(xùn)「蔽」,故取「庰」字為注。正如思玄賦「坐太陰之屏室兮」也。說在彼下。
注「說文曰屏蔽也」:案:「屏」當(dāng)作「庰」。各本皆誤。所引?部文也。正文改「屏」為「庰」,而復(fù)改此注「庰」為「屏」以就之,大非。思玄賦注亦可證。
注「竹密貌」:袁本、茶陵本無「竹」字,是也。
注「字書??猭獸逃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言審視竹之本體清而不讙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言得謚為簫」下至「豈非蒙圣王之厚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一云夔」下至「學(xué)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爾雅曰鏤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廣雅曰眼珠子謂之眸」: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言冥生之人」下至「在于音聲」: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字林曰吻口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司馬相如賦曰又猗狔以招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與顄劉」:袁本、茶陵本「劉」作「同」。案:二本最是。陳云「劉」字衍,非也。
注「氣出迅疾也」:袁本、茶陵本無「氣出」二字。
獵若枚折:陳云「獵」當(dāng)作「擸」,注同。袁本云善作「獵」。茶陵本云五臣作「擸」。今案:善注「獵聲也」,未見必用「擸」字。廣雅一條又本非善注,此為善「獵」、五臣「擸」無疑。陳欲以五臣改善,殊非。
注「聲或渾沌不分潺湲」:袁本、茶陵本無「聲或」二字,「潺湲」作「之貌」。
注「或復(fù)其聲模無似枚之折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詩曰伐其條枚」: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有「枚折似枚之折也」七字。
注「廣雅曰獵折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恐懼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聲迭蕩」: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廣雅曰嬈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聲漂結(jié)而去」:袁本、茶陵本無「聲漂結(jié)而去」五字,「言」屬下句首。
注「言聲之慷慨如壯士」: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聲之細好也」:袁本、茶陵本無「聲之」二字。
注「字林曰悁含怒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自放縱」: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呂氏春秋曰伯牙」下至「齊侯襲莒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五十六字。
注「杞梁妻嘆者」:案:「杞」當(dāng)作「虬」,觀下文可見。茶陵本誤同。袁本「杞」上有「范」字,蓋改「虬」為「杞」而兩存,又誤「虬」為「范」耳。
桀跖鬻博儡以頓顇:袁本、茶陵本云善無「以」字。案:此尤以五臣亂善也。寡婦賦注引此正無「以」字,亦其一證。
注「復(fù)惠復(fù)黠慧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埤蒼曰彷徨猶仿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故聞其悲聲:案:「聞其」二字當(dāng)作「為」。袁本作「其為悲聲」,云善無「其」。茶陵本云五臣有「其」。此既以五臣亂善,又誤去下「為」字,添上「聞」字,乃誤中之誤也。
注「說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歔欷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埤蒼曰腲腇肥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爾雅曰蟋蟀」下至「今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說文曰喘疾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狀聲之狀也捷武言捷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鄭德曰跇度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又云波急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簫中次詩」下至「尚有余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相擊之貌」:袁本、茶陵本無「相擊之」三字,「貌」屬上句末。
舞賦
并序。按周禮,舞師、樂師掌教舞。有兵舞,有干舞,有羽舞,有旄舞。呂氏春秋曰:堯時陰氣滯伏,陽氣閉塞,使人舞蹈以達氣。舞者,音聲之容也。
舞賦
傅武仲范曄后漢書曰:傅毅,字武仲,扶風(fēng)茂陵人也。少博學(xué)。建初中,肅宗博召文學(xué)之士,以毅為蘭臺令史。少逸氣,亦與班固為竇憲府司馬。早卒。
楚襄王既游云夢,使宋玉賦高唐之事。高唐賦序曰: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王曰:試為寡人賦之。將置酒宴飲,謂宋玉曰:云夢,藪名,在南郡華容縣。高唐,觀名。此并假設(shè)為辭?!腹讶擞x群臣,何以娛之?」左氏傳曰:欒盈觴曲沃人。杜預(yù)曰:飲酒于曲沃。玉曰:「臣聞歌以詠言,舞以盡意。尚書曰:歌詠言??装矅唬焊柙伷淞x,以長其言。毛萇詩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說苑曰:聲樂易良而合于歌情,盡舞意。是以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謂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聽其聲,不如察其形。謂詠歌之不足,故手舞足蹈也。言不如視其舞形。鄭玄注樂記曰:宮、商、角、征、羽,雜比曰聲,單曰音。激楚結(jié)風(fēng),陽阿之舞,張晏曰:激楚,歌曲也。列女傳曰:聽激楚之遺風(fēng)。結(jié)風(fēng),亦曲名。上林賦曰:鄔、郢繽紛,激楚、結(jié)風(fēng)。文穎曰:激,沖激,急風(fēng)也。結(jié)風(fēng)、回風(fēng),亦急風(fēng)也。楚地風(fēng)既自漂疾,然歌樂者猶復(fù)依激結(jié)之急風(fēng)為節(jié)。楚辭曰:宮庭震驚,發(fā)激楚兮?;茨献釉唬悍蜃沲揸柊⒅琛S衷唬焊璨绍?,發(fā)陽阿,鄭人聽之曰:不若延露以和。非歌者拙也,聽者異也。高誘曰:陽阿,古之名倡也。材人之窮觀,天下之至妙。噫,可以進乎?」孔安國尚書傳曰:噫,恨辭也。鄭玄注禮記曰:噫,弗寤之聲。王曰:「如其鄭何?」樂記曰:鄭、衛(wèi)之音,亡國之音也??制渫卩嵨?,當(dāng)如之何?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王逸曰:鄭國舞也。玉曰:「小大殊用,鄭雅異宜,韓詩曰:舞則纂兮。薛君曰:言其舞應(yīng)雅樂也。弛張之度,圣哲所施。禮記,孔子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是以樂記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禮記曰:干戚羽旄謂之樂。鄭玄曰:干,楯也。戚,斧也。武舞所執(zhí)也。毛詩小雅曰: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一本或云旌旄之舞。禮設(shè)三爵之制,頌有醉歸之歌。禮記曰:君子飲酒也,禮三爵而油油以退。鄭玄曰:油油,悅敬貌。毛詩魯頌曰: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夫咸池六英,所以陳清廟、協(xié)神人也。樂動聲儀曰:黃帝樂曰咸池,顓頊樂曰五莖,帝嚳樂曰六英。宋均曰:能為天地四時六合之英華也。毛詩曰:清廟,祀文王也。尚書曰:八音克諧,神人以和。鄭衛(wèi)之樂,所以娛密坐、接歡欣也。禮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余日怡蕩,非以風(fēng)民也,其何害哉!余日,聽覽之余日也。怡蕩,怡悅放蕩也。爾雅曰:怡,樂也。毛詩序曰:風(fēng),教也。王曰:「試為寡人賦之?!褂裨唬骸肝ㄎ?。」
夫何皎皎之閑夜兮,明月爛以施光。古詩曰:明月何皦皦。楚辭曰:夜皎皎兮既明。朱火曄其延起兮,耀華屋而熺洞房。古詩曰:朱火然其中,青煙揚其間。廣雅曰:熺,熾也,虛疑切。楚辭曰:姱容修態(tài)絙洞房。黼帳袪而結(jié)組兮,鋪首炳以焜煌。司馬相如美人賦曰:黼帳周垂。袪,猶舉也。長門賦曰:張羅綺之幔帳兮,垂楚組之連綱。漢書曰:鋪首鳴。說文曰:鋪,著門抪首。陳茵席而設(shè)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觴。毛詩曰:文茵暢轂。鄭玄注曰:茵,蓐也。詩曰:我姑酌彼金罍。鄭玄曰:君黃金罍。玉觴,玉爵也。周禮曰:朝覲有玉幾玉爵。騰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樂康。儀禮曰:騰觚于賓。又曰:小臣請媵爵。鄭玄曰:今文媵皆作騰。禮記禮器篇注曰:凡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毛詩曰:既醉以酒。楚辭曰:君欣欣兮樂康。毛萇詩傳曰:康,樂也。嚴顏和而怡懌兮,幽情形而外揚。爾雅曰:懌,樂也。文人不能懷其藻兮,武毅不能隱其剛。言皆欲騁其材,能效其技也。左氏傳曰:致果為毅。簡惰跳踃,般紛挐兮。淵塞沈蕩,改恒常兮。言失度也。簡惰,疏簡怠惰也。埤蒼曰:踃,跳也,先聊切。紛挐,相著牽引也。毛詩曰:其心塞淵。毛萇曰:塞,實也。淵,深也。于是鄭女出進,二八徐侍。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淮南子曰;鼓舞,或作鄭舞。高誘注曰:鄭褒也,楚王之幸姬,善歌舞,名曰鄭舞。楚辭曰:二八迭奏,女樂羅些。姣服極麗,姁偷致態(tài)。姁偷,和悅貌,態(tài),謂姿態(tài)也。姁,況于切。偷,以朱切。貌嫽妙以妖蠱兮,紅顏曄其揚華。毛萇詩傳曰:嫽,好貌,理紹切。妖蠱,淑艷也。揚華,揚其光華。眉連娟以增繞兮,目流睇而橫波。連娟,細貌。繞,謂曲也。言眉細而益曲也。上林賦曰:長眉連娟。橫波,言目邪視,如水之橫流也。神女賦曰:望余幬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珠翠的皪而照耀兮,華褂飛髾而雜纖羅。珠翠,珠及翡翠也。說文曰:的皪,珠光也。劉熙釋名曰:婦人上服謂之褂。上林賦曰:飛纖垂髾。司馬彪曰:髾,燕尾也,衣上假飾。子虛賦曰:雜纖羅,垂霧縠。司馬彪曰:纖,細也。顧形影,自整裝。順微風(fēng),揮若芳。裝,服也。揮,動也。若,杜也。美人佩以為芳香也。七發(fā)曰:揄流波,雜杜若。動朱唇,紆清陽。動朱唇,將歌也。神女賦曰:朱唇的其若丹。毛詩曰:有美一人,清陽婉兮。毛萇曰:清陽,眉目之間。亢音高歌為樂方。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方,法也。
歌曰:攄予意以弘觀兮,繹精靈之所束。攄,散也。弘,大也。言精靈有所窘束,今將舒繹之也。方言曰:繹,理也。弛緊急之弦張兮,慢末事之??曲。言將觀舞,故緊急之弦先已張者,今廢弛之;末事之??曲者,今輕慢之。周禮曰:弛,懸也。鄭玄曰:弛,釋下也。說文曰:緊,纏絲急也。蒼頡篇曰:??,曲也,于詭切。言鄭、衛(wèi)之末事,而委曲順君之好無益,故廢而慢之。舒恢炱之廣度兮,闊細體之苛縟?;朱疲瑥V大之貌??量d,煩數(shù)之貌。言度之恢炱者,更令舒緩;體之煩數(shù)者,使之疏闊。楚辭曰:收恢臺之孟夏兮。炱與臺古字通。賈逵國語注曰:苛,煩也,賀多切。鄭玄喪服注曰:縟,數(shù)也。言舒廣大之度,則細體之事,不利于德者,疏而闊之。嘉關(guān)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毛詩序曰:關(guān)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毛詩曰: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蟋蟀在堂,歲聿云暮,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古詩曰:蟋蟀傷局促。小見之貌。啟泰真之否隔兮,超遺物而度俗。太真,太極真氣也。否隔,不通也。言所否閉隔絕使通之。呂氏春秋曰:陶唐氏之時,陰多滯伏,陽道壅塞,乃作舞倡導(dǎo)之。莊子:孔子謂老聃曰:先生似遺物離人。揚激征,騁清角。激征、清角,皆雅曲名。琴操曰:伯牙鼓琴,作激征之音。韓子,師曠曰:清征之聲,不如清角。贊舞操,奏均曲。舞操而奏操也。琴道曰:琴有伯夷之操。樂汁圖征曰:圣人立五均。均者,亦律調(diào)五聲之均也。宋均曰:長八尺施弦。形態(tài)和,神意協(xié)。從容得,志不劫。雍容閑雅,得其大體,不相迫劫也。協(xié),和也。鄭玄禮記注曰:劫,脅也。
于是躡節(jié)鼓陳,舒意自廣。言舞人躡鼓以為節(jié),此鼓既陳,故志意舒廣。游心無垠,遠思長想。莊子曰:乘物以游心。晉灼曰:垠,崖也。其始興也,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為象。象,形象也。謂停節(jié)之間,形態(tài)頓乏,如惆悵失志也。變態(tài)不極,不可盡述其形象也。其少進也,若??若行,若竦若傾。兀動赴度,指顧應(yīng)聲。兀然而動,赴其節(jié)度,手指目顧,皆應(yīng)聲曲。羅衣從風(fēng),長袖交橫。王孫子曰:衛(wèi)靈公侍御數(shù)百,隨珠照日,羅衣從風(fēng)。韓子曰:長袖善舞。駱驛飛散,颯擖合并。駱驛,不絕貌。颯擖,屈折貌;與曲度相合并也。鶣??燕居,拉?鵠驚。鶣??,輕貌。拉?,飛貌。鶣,音篇。拉,音臘。綽約閑靡,機迅體輕。綽約,美貌。閑美,閑緩而柔美。赴曲機疾,體自輕少。上林賦曰:便娟綽約。莊子曰:綽約若處子。埤蒼曰:嫻,雅也。機迅體輕,言舞之回折如弩機之發(fā)迅。姿絕倫之妙態(tài),懷愨素之絜清。神女賦曰:懷貞亮之絜清。說文曰:愨,貞也。薛君韓詩章句曰:素,質(zhì)也。修儀操以顯志兮,獨馳思乎杳冥。修治儀容志操,以自顯心志。杳冥,謂遠而出冥也。對問曰:翱翔乎杳冥之上。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湯湯然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言舞人與志遷化,亦如此者,容不虛生,必有所象也。湯,音洋。明詩表指,嘳息激昂。歌中有詩,舞人表而明之,指而合節(jié)。表,明也。韓詩外傳曰:魯哀公嘳然太息。說文曰:嘳,太息也。嘳與喟同。漢書,王章妻謂章曰:今在困厄,不自激卬。如淳曰:激厲抗揚之意也。卬,我郎切。氣若浮云,志若秋霜。言既高且絜也。觀者增嘆,諸工莫當(dāng)。工,樂師也。
于是合場遞進,按次而俟。遞,迭也。俟,待也。言待次第而出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晉灼漢書注曰:埒,等。言斗巧妙也???,猶美也。理,謂裝飾也。軼態(tài)橫出,瑰姿譎起。眄般鼓則騰清眸,吐哇咬則發(fā)皓齒。瑰,美也。譎,異也。般鼓之舞,載籍無文,以諸賦言之,似舞人更遞蹈之而為舞節(jié)。古新成安樂宮辭曰:般鼓鍾聲,盡為鏗鏘。張衡七盤舞賦曰:歷七盤而屣躡。又曰:般鼓煥以駢羅。王粲七釋曰:七盤陳于廣庭,疇人儼其齊俟;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軒跱。邪睨鼓下,伉音赴節(jié),安翹足以徐擊,馺頓身而傾折。卞蘭許昌宮賦曰:振華足以卻蹈,若將絕而復(fù)連,鼓震動而不亂,足相續(xù)而不并。婉轉(zhuǎn)鼓側(cè),蜲蛇丹庭,與七盤其遞奏,覲輕捷之翾翾。義并同也。說文曰:哇,謟聲也,于佳切。咬,淫聲也,烏交切。楚辭曰:美人皓齒,嫮以姱兮。摘齊行列,經(jīng)營切儗。指摘行列,使之齊整。經(jīng)營,往來之貌。摘,佗歷切。相摩切也。鄭玄禮記注曰:儗,猶比也,魚里切。扱,引也。言舞人舉引,皆有所比擬也。廣雅曰:扱,引也。彷佛神動,回翔竦峙。子虛賦曰:若神仙之彷佛。說文曰:彷佛,見不審也。擊不致筴,蹈不頓趾。蹈鼓而足趾不頓,言輕且疾也。翼爾悠往,闇復(fù)輟已。言翼然而往,闇而復(fù)止。闇,猶奄也。古人呼闇殆與奄同。方言曰:奄,遽也。及至回身還入,迫于急節(jié)。已輟止,復(fù)回身旋入舞場,逼迫于曲之急節(jié)也。浮騰累跪,跗蹋摩跌。言舞者之容也。浮騰,跳躍也。累跪,進跪貌。跗蹋摩跌,或反足跗以象蹈,或以足摩地而揚跌也。鄭玄禮記注曰:跗,足趾也,方于切。字書曰:跌,失跖也。徒結(jié)切。紆形赴遠,漼似摧折。言要之曲折,漼然以摧折,紆曲其形,以踴其身也。漼,折貌,七罪切。纖縠蛾飛,紛猋若絕。纖縠,細縠也。蛾飛,如蛾之飛也。紛猋,飛揚貌。上林賦曰:垂霧縠。大戴禮曰:食桑者有絲而蛾。郭璞爾雅注曰:蠶蛾也。超??鳥集,縱弛殟歿。殟歿,舒緩貌。言舞勢超??,如鳥疾速飛集也;縱弛之際,又且舒緩弛舍也。字林曰:鳥??,跳也。殟,烏骨切。歿,音沒。蜲蛇姌裊,云轉(zhuǎn)飄曶。說文曰:委蛇,邪行去也。姌裊,長貌。蜲與逶同,于危切。蛇,音移。姌,如劍切;裊,音弱;如云轉(zhuǎn)之疾也。飄忽,如風(fēng)之疾也。毛萇詩傳曰:回風(fēng)為飄,曶與忽同,呼沒切。體如游龍,袖如素蜺。游龍,素蜺,喻美麗也。宋玉神女賦曰:蜿若游龍,從風(fēng)翱翔。司馬相如大人賦曰:垂絳幡之素蜺。黎收而拜,曲度究畢。言舞將罷,徐收斂容態(tài)而拜,曲度于是究畢。蒼頡篇曰:邌,徐也,邌與黎同,力奚切。曹憲曰:????而拜,上音戾,下居虬反。今檢玉篇目部,無此二字。遷延微笑,退復(fù)次列。舞畢退次行列也。好色賦曰:遷延引身。觀者稱麗,莫不怡悅。
于是歡洽宴夜,命遣諸客。言歡情已洽,而宴迫于夜,故命遣諸客也。擾躟就駕,仆夫正策。埤蒼:躟,疾行貌。史記曰:天下躟躟。仆夫,執(zhí)駕者。策,轡也。大戴禮曰:驪駒在門,仆夫具存。車騎并狎,巃嵷逼迫。狎,謂多而相排也。巃嵷,聚貌。巃,力董切。嵷,音摠。良駿逸足,蹌捍凌越。駿,馬也。逸,疾也。爾雅曰:蹌,動也。蹌捍,馬走疾之貌。言馬駿逸奔突而走相凌越也。龍驤橫舉,揚鑣飛沫。鄒陽上書曰:蛟龍驤首。鑣,馬勒旁鐵也。馬舉首而橫走,動鑣則飛馬口之沫也。馬材不同,各相傾奪。傾奪,謂馳競也?;蛴雄u埃赴轍,霆駭電滅。列子,伯樂曰:天下之馬,絕塵弭轍。言馬踰越于塵埃之前以赴,車轍如雷霆之聲,忽驚忽滅也。跖地遠群,闇跳獨絕。許慎淮南子注曰:跖,踏也。遠出于群,言疾速之甚也。鄭玄尚書五行傳曰:闇跳,行疾貌。闇跳獨絕,言行急無比也?;蛴型鹱阌襞?,般桓不發(fā)。言馬按足緩步。郁怒,氣遲留不發(fā)也。周易曰:初九,盤桓,利居貞。后往先至,遂為逐末。言逸材之馬,雖后往而能先至,遂為馳逐者之末也。逐者,以發(fā)足為本?;蛴旭嫒輴蹆x,洋洋習(xí)習(xí)。鄭玄毛詩注曰:洋洋,莊敬貌。又詩箋云:習(xí)習(xí),和調(diào)貌。遲速承意,控御緩急。言遲速任意也。毛詩曰: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毛萇曰:止馬曰控。忌,辭也,音冀。家語,孔子曰:御者同是車馬,其所為進退緩急異也。車音若雷,騖驟相及。長門賦曰:雷隱隱而響起,聲象君之車音。言車聲隱隱,如遠雷之音相連屬也。駱漠而歸,云散城邑。駱漠,駱驛紛漠奔馳之貌。中夜車皆歸城邑之中,寂然而空,有同云散也。天王燕胥,樂而不泆。毛詩曰:籩豆有且,侯氏燕胥。胥,皆也,皆來相與燕也。孝經(jīng)曰:滿而不溢。娛神遺老,永年之術(shù)。優(yōu)哉游哉,聊以永日。家語,孔子歌曰: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毛詩曰:且以喜樂,且以永日。
文選考異
舞賦注「按周禮」下至「音聲之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一字。
注「扶風(fēng)茂陵人也」:袁本無「茂陵」二字。
注「建初中」:袁本無此三字。
注「以毅」:袁本無此二字。
注「少逸氣」:袁本無此三字。
注「亦與班固為竇憲府司馬」:袁本此十字作「遷竇憲司馬」五字。茶陵本此節(jié)注并入五臣全非,不具出。
注「云夢藪名」下至「此并假設(shè)為辭」: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寡人欲觴群臣:茶陵本「觴」作「??」,云五臣作「觴」。袁本云善作「??」。案:「??」即「觴」別體字,尤以正字改之。又注引左傳各本皆作「觴」。此等所言善作某字,皆據(jù)所見耳。
注「言不如視其舞形」下至「單曰音」: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
注「又曰歌采荑」下至「聽者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鄭玄注禮記曰噫弗寤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振振鷺鷺于飛」: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顓頊樂曰五莖」: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禮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玉曰唯唯:袁本、茶陵本以此上為序,其下「夫何」提行另起。案:此賦恐無所謂序,今題下有「并序」二字及提行,未必善如此也。
明月爛以施光:茶陵本云五臣作「爛」。袁本云善作「列」。案:此尤校改也。
注「毛詩曰文茵暢轂」: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鄭玄注曰茵蓐也詩曰」:袁本、茶陵本「注」上有「禮記」二字,「詩」上有「毛」字。
注「鄭玄曰君黃金罍」: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周禮曰朝覲有玉幾玉爵」: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禮器篇」: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言皆欲騁其材能效其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相著牽引也」:袁本、茶陵本無「牽引」二字。
注「淮南子曰鼓舞」下至「女樂羅些」: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字。
注「態(tài)謂姿態(tài)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衣上假飾」: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垂霧縠」: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而奏操也」:何?!付股咸怼肝琛棺?,是也。各本皆脫。
注「亦律調(diào)五聲之均也」:何校「亦」改「六」是也。各本皆偽。
注「閑美」:陳云「美」,「靡」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埤蒼曰嫻」下至「如弩機之發(fā)迅」: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一字。
注「修治儀容志操以自顯心志」: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必有所象」: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諸工莫當(dāng):袁本、茶陵本「莫」下校語云善作「共」。案:此尤校改也。
注「相摩切也」:袁本、茶陵本「相」上有「切」字,是也。
注「扱引也」下至「扱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若神仙之彷佛」:案:「仙」字不當(dāng)有。各本皆衍。說詳前。此正文「神動」,亦初不云「仙」也。
擊不致筴:茶陵本「筴」作「爽」。案:此無可考也。袁本校語仍云善作「筴」,與尤所見同。
注「言翼然而往闇而復(fù)止」: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跌失跖也」:袁本、茶陵本「失」作「足」,是也。
注「言要之曲折漼然以摧折」: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字林曰鳥??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曹憲曰????」下至「無此二字」: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擾躟就駕:袁本、茶陵本「躟」作「攘」。案:此疑尤誤改耳。 注「埤蒼」下至「天下躟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有「擾攘爭貌」四字。
注「爾雅曰蹌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許慎淮南子注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闇跳行疾貌」:袁本、茶陵本無「闇」字。
樂而不泆:何?!笡u」改「溢」。袁本云善作「泆」。茶陵本云五臣作「溢」。案:何據(jù)注引孝經(jīng)「滿而不溢」,定從「溢」字也。
文選卷第十八
目錄 [隱藏]
1 音樂下
1.1 長笛賦
1.2 琴賦
1.3 笙賦
1.4 嘯賦
音樂下
長笛賦
并序。周禮,笙師掌教吹笛。說文曰:笛七孔,長一尺四寸,今人長笛是也。風(fēng)俗通曰:笛,滌也。蕩滌邪志,納之雅正。
長笛賦
馬季長范曄后漢書曰:馬融,字季長,扶風(fēng)茂陵人也。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容貌,有俊才,好吹笛。為校書郎。順帝時,遷南郡太守,免。與馬皇后親,坐高堂,施絳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鄭玄、盧植皆其弟子。后拜議郎,卒。
融既博覽典雅,精核數(shù)術(shù),仲長子昌言曰:精核是非,議之嘉也。說文曰:核,考實事也。核與核古字通。漢書曰:術(shù)數(shù)者,皆羲和卜史之職。韋昭曰:歷數(shù),占術(shù)也。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為督郵,無留事,韋昭釋名曰:督郵,主諸縣罰負殿,糾攝之也。辨位曰:言督郵書掾者。郵,過也。此官不自造書,主督上官所下、所過之書也。史記,齊威王語即墨大夫曰:自子之居即墨,無留事。獨臥郿平陽鄔中。有雒客舍逆旅,漢書右扶風(fēng)有郿縣。平陽鄔,聚邑之名也。鄔,烏古切。毛詩曰:王餞于郿。毛萇曰:地名。說文曰:鄔,小障也,一曰庳城。在阜部。服虔通俗文曰:營居曰鄔。左氏傳,荀息曰:今虢為不道,保于逆旅。吹笛為氣出精列相和。歌錄曰:古相和歌十八曲,氣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有氣出、精列二古曲。融去京師,京師,謂洛陽也。踰年,蹔聞,甚悲而樂之。追慕王子淵枚乘劉伯康傅武仲等簫琴笙頌,唯笛獨無,王子淵作洞簫賦。枚乘未詳所作,以序言之,當(dāng)為笙賦。文章志曰:劉玄,字伯康,明帝時,官至中大夫,作簧賦。傅毅,字武仲,作琴賦。故聊復(fù)備數(shù),作長笛賦。其辭曰:
惟籦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陰崖。字林曰:惟,有也。戴凱之竹譜曰:籦籠,竹名。毛詩曰:終南何有。毛萇曰:周之山名。尚書大傳曰:觀乎南山之陰,謂山北。托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山海經(jīng)曰:桓山四成。郭璞曰:成,亦重也。言九者,數(shù)之多也。爾雅曰:山小高曰岑??装矅唬喊顺咴回稹0显唬浩叱咴回?。爾雅曰:山豄無所通,溪。尸子曰:焦原者,臨萬仞之溪。特箭槁而莖立兮,獨聆風(fēng)于極危。箭,槁,二竹名也。言似二竹,或生而莖立,或生于極危。爾雅曰:東南之美者,會稽之竹箭焉。郭璞方言注曰:箭者,竹名也。鄭玄周禮注曰:箭干謂之槁。尚書曰:惟箘簵楛。鄭玄曰:箘簵。蒼頡篇曰:聆,聽也,音零。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說文曰:潦,雨水也。鄭玄周禮注曰:漱,嚙也。爾雅曰:趾,足也。鄭玄毛詩箋曰:團,聚貌。揣與團古字通,徒歡切。漢書音義,孟康曰:揣,持也。巔根跱之??刖兮,感回飆而將頹。巔根,根生于巔也。作顛,根將顛墜也。??刖,危貌。感,觸也。爾雅曰:颫飖謂之猋。猋與飆同。頹,落也。??,吾結(jié)切。刖,五刮切。夫其面旁則重巘增石,簡積頵砡。面,前也。爾雅曰:重巘,隒。郭璞曰:謂山形如累巘。巘曰甑,山狀似之,因以名也。又曰:簡,大也。說文曰:頵,頭落也,五隕切。字林曰:砡,齊頭也,牛六切。兀?狋??,傾??倚伏。兀?狋??,崄峻之貌。?,力于切。狋,助緇切。??,魚饑切。庨窌巧老,港洞坑谷。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相通也。庨,苦交切。窌,郎交切。巧老,依字。港,胡貢切嶰壑澮??,??窞巖??。爾雅曰:小山別大山曰嶰,又兩山夾澗也。澮??,嶰壑深平之貌。鄭玄曰:澮,所以通水于川也。??,音兌。??,即坎也。周易曰:入于坎窞,兇。王弼曰:最處??底也。說文曰:窞,坎中小坎也,徒感切。巖,深巖也。說文曰:巖,岸也。巖??,不平也。廣雅曰:??,窟也,字從穴從復(fù),扶福切。運裛窏洝,岡連嶺屬。運裛,回旋相纏也。窏洝,卑曲不平也。屬,連也。窏,于孤切。洝,音按。林簫蔓荊,森槮柞樸。說文曰:筱,小竹也。簫與筱通。本草經(jīng)曰:蔓荊,實味苦。森槮,木長貌。鄭玄毛詩箋曰:柞,櫟也,子落切。樸,包木也,補木切。
于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廣雅曰:猥,眾也。埤蒼曰:渟,水止也。薛君韓詩章句曰:涔,漁池也,音岑。賈逵國語注曰:障,防也。字林曰:潰,旁決也。顄淡滂流,碓投瀺穴。顄淡,水搖蕩貌。顄,胡感切。淡,徒敢切。碓投,似碓之所投也。說文曰:碓,舂也,都隊切。瀺,水注聲也。字林曰:流水行也。瀺穴,瀺注隙穴也,士咸切。爭湍蘋縈,汩活澎濞。許慎淮南子注曰:湍,水疾也。蘋縈,回旋之貌。汩活,疾貌。字林曰:澎濞,水瀑至聲也。蘋,芳耕切。汩,古沒切?;睿呕钋?。波瀾鱗淪,窊隆詭戾。爾雅曰:大波為瀾。郭璞曰:言蘊淪也。鱗淪,相次貌。說文曰:窊,邪下也。窊隆,高下貌。詭戾,乖違貌。窊,烏瓜切??瀑噴沫,奔遯碭突。??瀑,沸涌貌。噴沫,跳沫也。碭,徒郎切。搖演其山,動杌其根者,歲五六而至焉。說文曰:搖,動也。賈逵國語注曰:演,引也。張揖注漢書上林賦曰:杌,搖也。字林曰:至,到也。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孟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趙岐曰:介然人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杜預(yù)注左氏傳曰:介,猶間也,間、介一也。蹊,徑也。言山間隔絕,無有蹊徑也。漢書曰:舟車所不至,人跡所不及。猿蜼晝吟,鼯鼠夜叫。爾雅曰:蜼,卭鼻而長尾。張揖上林賦注曰:蜼似獼猴而大。郭璞爾雅注曰:鼯鼠一名夷??,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寒熊振頷,特麚昏髟。振,動也。方言曰:頷,頤也,胡感切。爾雅曰:鹿,牡麚、牝麀也?;?,視。髟,萇髦也。言或顧視,或振髦。昏,昌夷切。髟,方妙切。山雞晨群,壄雉晁雊。毛詩曰: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說文曰:雄雞之鳴為雊。埜,古野字。晁,古朝字。求偶鳴子,悲號長嘯。由衍識道,噍噍讙噪。由衍,行貌。羽獵賦曰:噍噍昆鳴。噍,子由切。鄭玄周禮注曰:噪,讙也。經(jīng)涉其左右,哤聒其前后者,無晝夜而息焉。左右,謂林之左右。國語,管子曰:四民雜處,則其言厖。哤聒,雜聲也。說文曰:聒,讙語也。夫固危殆險巇之所迫也,險巇,猶傾側(cè)也。眾哀集悲之所積也。故其應(yīng)清風(fēng)也,纖末奮蕱,錚鐄謍嗃。方言曰:捎,動也。蕱與捎同,所交切。謍嗃,并謂其仿聲也。錚鐄,聲也。錚,士庚切。說文曰:錚,金聲。鐄與锽同,音宏。字林曰:謍,小聲也,呼盲切。埤蒼曰:嗃,大呼也,呼交切。若絙瑟促柱,號鍾高調(diào)?;茨献釉唬簭埳咝∠医b,大弦緩。高氏注曰:絙,急也。楚辭曰:絙瑟兮交鼓。又曰:破伯牙之號鍾。王逸曰:絙,急張弦也。博物志曰:鑒脅、號鍾,善琴名。
于是放臣逐子,棄妻離友。彭胥伯奇,哀姜孝己。彭,彭咸。胥,伍子胥也。琴操曰:尹吉甫,周上卿人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伯邦。乃譖伯奇于吉甫曰:見妾有美色,然有邪心。吉甫曰:伯奇為人慈仁,豈有此也?妻曰:試置空房中,君登樓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綴衣領(lǐng),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從。伯奇乃作歌感之于宣王。宣王曰:此放子辭。吉甫乃求伯奇,射殺后妻。左傳曰:魯哀公夫人姜氏歸于齊,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為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帝王世紀曰:高宗有賢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尸子曰:孝己事親,一夜而五起,視衣厚薄,枕之高下也。家語曰:曾子遣妻,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及吉甫,庸知得免于非乎?攢乎下風(fēng),收精注耳。收精,不窺。注耳,專聽。靁嘆頹息,掐膺擗摽。嘆聲若雷,息聲若頹也。楚辭曰:咤增嘆兮如雷。靁與雷,古今字也。爾雅曰:焚輪謂之頹。郭璞曰:暴風(fēng)從上下也。埤蒼曰:掐,爪也。說文曰:膺,胸也。國語曰:無掐膺。韋昭曰:掐,叩也,苦洽切。魏書程昱傳曰:昱于魏武前忿爭,聲氣忿高,邊人掐之乃止。毛詩曰:寤擗有摽。毛萇曰:擗摽,拊心貌。泣血泫流,交橫而下。毛詩曰:鼠思泣血。禮記曰:高子皋之執(zhí)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楚辭曰:橫垂涕兮泫流。通旦忘寐,不能自御?;茨献釉唬翰〈灭?,通旦不寐。鄭玄周禮注曰:御,禁也。
于是乃使魯般宋翟,構(gòu)云梯,抗浮柱。魯、宋,二國名也。淮南子曰:魯般,古之巧人。注:公輸班也。為木鳶而飛。論衡曰:魯班刻木為鳶,飛三日不下。為母作木車,木人為御,機關(guān)一發(fā),遂去不還,人謂班母亡。翟,墨子之名也。墨子曰:公輸般為云梯,垂成,大山四起,所謂善攻具也,必取宋。于是墨子見公輸般而止之。張湛列子注曰:云梯可以凌虛。甘泉賦曰:抗浮柱之飛榱。按墨子削竹以為鵲,鵲三日不行。韓子云:為木鳶三年不飛,一日而敗。抱樸子曰:墨子名翟,宋人。或云孔子時人,或云在后。今案:其人在七十弟子后也。蹉纖根,跋?縷。言以足蹉蹋纖根,又跋??細縷也。蹉,七何切,一作搓。埤蒼曰:搓,??也。方言曰:?,小也??|,言細似縷也。上林賦曰:布結(jié)??。顏監(jiān)注:蔓生著地之處皆生細根如相結(jié),故名縷。今俗呼鼓箏草,而幼童對銜之,手鼓中央,則聲如箏,因以名。彼雖草名,抑亦義兼似縷也。膺陗阤,腹陘阻。言以膺服于陗阤,而腹突于陘阻也?;茨献釉唬喊蛾~者必阤。許慎曰:陗,峻也,七笑切。阤,落也,直紙切。字林曰:阤,小崩也。爾雅曰:山絕陘。郭璞曰:連山中斷也。陘,音刑。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guī)摹彟矩。聲類曰:挑,決也。鄭玄毛詩箋曰:挑,支落之,佗堯切。說文曰:摹,規(guī)也,莫奴切。彟,亦矱字。王逸楚辭注曰:矱,度也。矩,法也。彟,于縛切。夔襄比律,子壄協(xié)呂。尚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家語,孔子學(xué)琴于師襄。鄭玄周禮注曰:比,次也。周禮,大師掌六律六呂。六律,陽聲,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呂,陰聲,大呂、應(yīng)鍾、南呂、林鍾、中呂、夾鍾。左氏傳曰:師曠侍于晉侯。杜預(yù)曰:曠,晉樂太師子野也。孟子曰: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十二畢具,黃鍾為主。呂氏春秋曰:黃帝命伶?zhèn)悶槁?。伶?zhèn)愔剖?,聽鳳鳥之鳴,以別十二律,以比黃鍾之宮。故黃鍾宮,律之本也。高誘曰:六律六呂,各有管也,故曰十二簫。漢書,律歷志曰: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者,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伶?zhèn)愖源笙闹?,昆侖之陽,取竹解谷生其薄厚均者,斷兩?jié)間吹之,以為黃鍾之律本,氣至則應(yīng)。六律六呂者,述十二月之音氣也。黃鍾,律呂之長,故曰為主。撟揉斤械,剸掞度擬。蒼頡篇曰:矯,正也。鄭玄周禮注曰:揉謂以火撟也。如酉切。說文曰:斤,斫木。又曰:械,治也。字林曰:剸,裁也,大丸切。又曰:剡,銳也。周易曰:掞木為矢。掞與剡音義同。度擬,量度比擬也鏓硐隤墜,程表朱里。說文曰:鏓,大鑿中木也。然則以木通其中皆曰鏓也,蘇董切。廣雅曰:硐,磨也,音動。說文曰:隤,墜也,徒雷切。爾雅曰:墜,落也。說文曰:程,示也。張晏漢書注曰:表,猶外也。定名曰笛,以觀賢士。以其滌穢,故可觀士。陳于東階,八音俱起。儀禮大射禮曰:樂人宿縣于階東。周禮曰:播之以八音。孔安國注曰: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食舉雍徹,勸侑君子。食舉,謂進食于天子而設(shè)樂,食竟,奏詩之樂以徹食。徹,去也。蔡雍禮樂志曰:天子中樂,殿中食舉樂也。周禮曰:及徹而歌徹。鄭玄曰:歌之者,歌雍也。周禮曰:王以樂侑食。鄭玄曰:侑,助也。然后退理乎黃門之高廊。漢書音義,如淳曰:今樂家五日一習(xí),為理樂?;缸T新論曰:漢之三主,內(nèi)置黃門工倡。重丘宋灌,名師郭張。漢書曰:平原郡有重丘縣。名師,有名師也。宋、灌、郭、張,皆其姓也。工人巧士,肄業(yè)修聲。工,樂人也。巧,伎巧也。賈逵國語注曰:肄,習(xí)也。
于是游閑公子,暇豫王孫,史記曰:宛孔氏有游閑公子之名。國語,優(yōu)施曰:我教暇豫之事君。韋昭曰:閑,暇也。服虔曰:諸公閑游戲。若依服解,閑,當(dāng)工莧切。韋昭曰:優(yōu)游閑暇也。按史記貨殖傳:有游閑公子,飾冠劍,連車騎。此則韋說勝。閑,音閑。豫,樂也。心樂五聲之和,耳比八音之調(diào),左氏傳曰:五聲六律。杜預(yù)曰:五聲,宮、商、角、征、羽。乃相與集乎其庭。詳觀夫曲胤之繁會叢雜,何其富也。胤,亦曲也,字或為引。蔡雍琴操,有思歸引,衛(wèi)女之所作。富,謂聲之富也。紛葩爛漫,誠可喜也。紛葩,盛多貌。波散廣衍,實可異也。毛萇詩傳曰:衍,溢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言聲之相逆遌也。說文曰:牚,柱也。鄭玄禮記注曰:劫,脅也。郭璞穆天子傳注曰:遌,觸也,五故切。啾咋嘈啐,似華羽兮,絞灼激以轉(zhuǎn)切。蒼頡篇曰:啾,眾聲也。鄭玄周禮注曰:咋,咋然,聲大也,仕白切。埤蒼曰:嘈啐,聲貌。嘈,音曹。啐,才喝切。鹖冠子曰:南方萬物華羽焉,故調(diào)以羽。絞灼激,聲相繞激也。切,猶磨切也。震郁怫以憑怒兮,耾碭駭以奮肆。楚辭曰:怫郁兮弗陳。王逸曰:蘊積也。怫,扶弗切。左氏傳,蹶由曰:今君震電憑怒。杜預(yù)曰:憑,大也。埤蒼曰:耾,聲貌。碭,突也。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肆,放也。氣噴勃以布覆兮,乍跱跖以狼戾。蒼頡篇曰:噴,咤也,普寸切;或作憤,防粉切。勃,盛貌。布覆,周布四覆也。跱跖,言其聲跱立,如有所跖蹋也。狼戾,乖背也。戰(zhàn)國策,張儀曰:趙王狼戾無親。靁叩鍛之岌峇兮,正瀏溧以風(fēng)冽。言音如靁之叩鍛,岌峇為聲也。蒼頡篇曰:鍛,椎也,都亂切。岌,苦協(xié)切。峇,苦合切。漢書音義,孟康曰:瀏,清也。毛萇詩傳曰:溧,寒也。說文曰:冽,清也。瀏溧,清涼貌。冽,寒貌。薄湊會而凌節(jié)兮,馳趣期而赴躓。凌,乘也。節(jié),曲節(jié)也。趣,向也。期,會也。躓,謂顛仆也。
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琴道曰:伯夷操,似鴻鴈之音。泛濫溥漠,浩浩洋洋。泛濫,任波搖蕩之貌。說文曰:泛,濫也。上林賦曰:泛淫泛濫。溥漠,以翮撫水之貌,謂飛鴻之狀也。長矕遠引,旋復(fù)回皇。孟康漢書注曰:矕,視也,莫干切。廣雅曰:引,伸也。李尤七疑曰:回皇競集。充屈郁律,瞋菌碨抰。皆眾聲郁積競出之貌。屈,音掘。瞋,尺鄰切。菌,去倫切。碨,于回切。抰,烏郎切。酆瑯磊落,駢田磅唐。眾聲宏大四布之貌。酆,普耕切?,槪Ω小0跆?,廣大盤礡也。宋玉笛賦曰:磅唐千仞。取予時適,去就有方。莊子曰:去就取予,能知六者,塞道者也。高誘呂氏春秋注曰:適,中適也。毛萇詩傳曰:方,則也。洪殺衰序,希數(shù)必當(dāng)。鄭玄周禮注曰:殺,減也,所屆切。左氏傳,魏獻子曰:遲速衰序。杜預(yù)曰:衰,差;序,次也。衰,楚危切。微風(fēng)纖妙,若存若亡。老子曰:若存若亡。藎滯抗絕,中息更裝。方言曰:燼,余也。藎與燼同,在進切。喪服子夏傳曰:抗,極也。許慎淮南子注曰:裝,束也。調(diào)更裝而奏之。奄忽滅沒,曄然復(fù)揚。方言曰:奄,遽也。曄,盛貌?;蚰肆膽]固護,專美擅工。聊慮固護,精心專一之貌。說文曰:擅,專也。漂凌絲簧,覆冒鼓鍾。漂凌,謂漂蕩凌駕也。覆冒,謂掩覆冠冒也。風(fēng)俗通曰:簧,笙中簧也。大笙謂之簧?;蚰酥渤挚伬g,佁儗寬容。言聲或植立,而相牽引持,似于縼纆也。說文曰:縼,以長繩系牛也,徐絹切。漢書音義,張晏曰:二股謂之糾,三股謂之纆。佁儗,寬容之貌。佁,敕吏切。儗,五吏切。簫管備舉,金石并隆。毛詩曰:既備乃奏,簫管備舉。漢書曰:石曰磬,金曰鍾。鄭玄禮記注曰:隆,盛也。無相奪倫,以宣八風(fēng)。尚書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呂氏春秋曰:舜以夔為樂正,于是正六律,和均五聲,以通八風(fēng)。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八風(fēng),八方之風(fēng)。金干主磬,其風(fēng)不周;石坎主鼓,其風(fēng)廣莫;革艮主笙,其風(fēng)明庶;匏震主簫,其風(fēng)條;竹巽主柷敔,其風(fēng)清明;木離主瑟琴,其風(fēng)景;絲坤主鍾,其風(fēng)涼;土兌主塤,其風(fēng)閶闔。律呂既和,哀聲五降。左氏傳,醫(yī)和對晉平公曰:先王之樂,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杜預(yù)曰:聲成五降而息也。降,罷退也。曲終闋盡,余弦更興。鄭玄禮記注曰:闋,終也,苦穴切。繁手累發(fā),密櫛迭重。左氏傳,醫(yī)和曰:于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不聽也。手煩不已,則雜聲并奏,記傳所謂鄭、衛(wèi)之聲,謂此也。樂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又雜樂奸聲,以濫溺而不止。鄭音好濫淫志,衛(wèi)音促速煩志,言鄭、衛(wèi)之聲煩手雜也。密櫛,密如櫛也。毛詩曰:其比如櫛。踾踧攢仄,蜂聚蟻同。踾踧,迫蹙貌。攢仄,攢聚貌。埤蒼曰:踾,蹋地聲也。字林曰:踧踖不進。踾,音復(fù)。踧,子六切。眾音猥積,以送厥終。
然后少息蹔怠,雜弄間奏。易聽駭耳,有所搖演。言變易人之視聽也。搖,動也。演,引也。言有所動引于心。安翔駘蕩,從容闡緩。毛萇詩傳曰:間,代也。莊子曰:惠施之材,駘蕩而不得。駘蕩,安翔貌。蒼頡篇曰:闡,開也。漢書曰:闡諧慢易之音作惆悵怨懟,窳圔窴??。字林曰:懟,怨也。窳圔,聲下貌。圔,于洽切。窴??,聲緩也。窴,恥輦切。??,女善切。聿皇求索,乍近乍遠。聿皇,疾貌。臨危自放,若頹復(fù)反。蚡缊翻紆,緸冤蜿蟺。蚡缊翻紆,聲相糾紛貌。蚡,扶云切。缊,于文切。緸冤蜿蟺,盤屈搖動貌。鄭玄曰:蜿,委也。緸,音因。蜿,于阮切。蟺,音善。笢笏抑隱,行入諸變。笢笏抑隱,手循孔之貌。毛萇詩傳曰:行,往也。鄭玄周禮注曰: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絞概汨湟,五音代轉(zhuǎn)。絞概汨湟,音相切摩貌,言聲相絞概,如水之聲。汨湟,水流貌。絞,古巧切。概,古愛切。汨,于筆切。湟,音黃。挼拏捘臧,遞相乘邅。說文曰:挼,摧也,奴回切。蒼頡篇曰:拏,捽也,引也,奴家切。廣雅曰:捘,按之也,子潰切。臧,猶抑也。邅,邅回也,張連切。一云邅當(dāng)為蹍。司馬彪莊子注曰:蹍,蹈也,女展切。反商下征,每各異善。反商,猶變商也?;茨献釉唬鹤儗m生征,變征生商,變商生羽。琴道曰:下征七弦,總會樞極。沈約宋書曰:下征調(diào)法,林鍾為宮,南呂為商。注云:第三孔也,本正聲黃鍾之羽,今為下征之商也。
故聆曲引者,觀法于節(jié)奏,察變于句投,以知禮制之不可踰越焉。廣雅曰:聆,聽也。引,亦曲也。蔡邕琴操曰:思歸引者,衛(wèi)女之所作也。琴引者,秦時倡屠門高之所作也。禮記曰:文采節(jié)奏,聲之飾也。說文曰:逗,止也。投與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聽簉弄者,遙思于古昔,虞志于怛惕,以知長戚之不能閑居焉。簉弄,蓋小曲也。說文曰:簉,倅字如此。毛萇傳曰:怛怛惕惕,憂勞也。閑,音閑。故論記其義,協(xié)比其象:彷徨縱肆,曠??敞罔,老莊之概也。老子,已見游天臺賦。史記曰: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其言汪洋自恣,其適己也。曠,若廣切。敞罔,大貌。概,猶節(jié)也。溫直擾毅,孔孟之方也。尚書曰:皋陶曰:擾而毅,直而溫。言正直而有溫和也。溫和正直,柔而能毅也。史記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魯昌平鄉(xiāng)陬邑人。又曰:孟軻,鄒人也。序詩、書,述仲尼之意。激朗清厲,隨光之介也。激切明朗,清而能厲。厲,列也。莊子曰:湯將伐桀,因卞隨而謀之。卞隨曰:非吾事也。湯又因瞀光而謀之。瞀光曰:非吾事也。湯伐桀,克之,以讓卞隨。隨曰:再來漫我以其辱行,乃自投桐水而死。湯又讓瞀光。曰:無道之世,不踐其土,況尊我乎?乃負石而自沈瀘水。高士傳曰:湯伐桀,求道于卞隨,隨不應(yīng)。及滅,讓于卞隨。隨曰:君以我為食天下。遂投瀘水而死。湯又讓務(wù)光,光亦投水而死。劉熙孟子注曰:介,操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牢剌,牢落乖剌也。說文曰:剌,戾也。左氏傳曰:吳公子光享王,鱄諸抽劍刺王。說苑曰:勇士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節(jié)解句斷,管商之制也。史記曰: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任政于齊。又曰: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好刑名之學(xué)。秦封之于商,號商君。條決繽紛,申韓之察也。言科條能分決,繽紛能整理也。史記曰:申不害者,京人也,學(xué)本于黃、老而主刑名。又曰: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見韓稍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王不能用,乃觀王者得失之變,作孤憤、五蠹、說林十萬言。秦王見其書曰:嗟乎!寡人得見,與之游,死不恨!繁縟駱驛,范蔡之說也。辭旨繁縟,又相連續(xù)也。說文曰:縟,彩飾也。范雎、蔡澤,并辯士也。范雎,已見西京賦,蔡澤,見歸田賦。剺櫟銚?,晳龍之惠也。剺櫟銚?,皆分別節(jié)制之貌。剺,音梨。櫟,音歷。銚,他堯切。?,胡麥切。左氏傳曰:鄭駟歂殺鄧晳而用其竹刑。杜預(yù)曰:鄧晳,鄭大夫也。史記曰:公孫龍,趙人,為堅白同異之辨。晉太康地記曰:汝南西平縣有淵水,可用淬刀劍特利,故有堅白之論,云,黃以為堅,白以為利也?;蜣q之曰:白所以為不堅,黃所以為不利也。上擬法于韶箾南鑰,左氏傳,昭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魯人為奏四代樂。見舞韶箾者,曰:德至哉!杜預(yù)曰:舜樂也,音簫。又曰:見舞象箾、南鑰者,曰:美哉!杜預(yù)曰:象箾,舞者所執(zhí)。南鑰,舞也,文王樂也。南,言文王化自北而南,謂從岐周被江、漢也。爾雅釋樂曰:大鑰謂之產(chǎn)。注:鑰,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曰:七孔。箾,音簫。中取度于白雪淥水,宋玉諷賦曰:臣援琴而鼓之,作幽蘭、白雪之曲?;茨献釉唬菏謺O水之趣。高誘曰:淥水,古詩。下釆制于延露巴人?;茨献釉唬焊栳娏?,發(fā)陽阿,鄙人聽之,不若延露以和。宋玉對問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
是以尊卑都鄙,賢愚勇懼。毛萇詩傳曰:子都,世之美好者。鄙,陋也。呂氏春秋曰:愚智勇懼,可得而知。魚鱉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jīng)鳥申,鴟視狼顧。拊噪踴躍,鹽鐵論曰:邊境無鹿駭狼顧之憂。淮南子曰:鴟視而狼顧,熊經(jīng)而鳥申,此養(yǎng)形之人也。莊子音義曰:熊經(jīng),若熊之舉樹而引氣也。各得其齊。人盈所欲,禮記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齊,分限也,在細切。皆反中和,以美風(fēng)俗。禮記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漢書,王尊曰:廣教化,美風(fēng)俗。屈平適樂國,介推還受祿。言各反其常性也。屈平,屈原也。必適樂國而求仕,不沈湘流以殞身也。史記,屈原者,名平,楚人同姓,為懷王左司徒。為上官大夫心害其能,讒平。及懷王卒,襄王立,又為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襄王,王怒而遷之。原至江南,乃作懷沙賦,于是懷石因投汨羅以死也。今言屈平聞此笛聲,即還之楚國,不投汨羅而死。下他皆放此。毛詩曰:適彼樂國。左氏傳,僖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不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內(nèi)外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曰:尤而效之,其又甚焉。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皆隱。遂死。而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澹臺載尸歸,皋魚節(jié)其哭。博物志曰:澹臺滅明之子溺死于江,弟子欲收而葬之,明止之曰:螻蟻何親?魚鱉何仇?弟子曰:何夫子之不慈乎?對曰:生為吾子,死非吾鬼。遂不收葬。韓詩外傳曰:孔子出行,聞有哭聲甚悲,則皋魚也,披褐擁劍,哭于路左??鬃酉萝嚩鴨柶涔?,對曰:吾少好學(xué),周流天下,以后吾親死,一失也;高尚其志,不事庸君,而晚仕無成,二失也;少擇交游,寡親友,而老無所托,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往而不可反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親也。吾于是辭矣。立哭而死??鬃又^弟子曰:識矣!于是門人辭歸養(yǎng)親者一十三人。長萬輟逆謀,渠彌不復(fù)惡。左傳曰:莊十二年,長萬,南宮萬也,弒宋閔公于蒙澤。蒙澤,宋地,梁國有蒙縣。南宮,氏;長萬,名也。左傳曰:桓十二年傳云:初,鄭伯將以高渠彌為卿,昭公惡之,固諫不聽。昭公立,懼其殺己。辛卯,殺昭公而立公子亹。君子謂:昭公知所惡矣。公子達曰:高伯其為戮乎!復(fù)惡已甚矣。注曰:公子達,魯大夫。復(fù),重。本為昭公所惡,而復(fù)殺君,重也。昭公,鄭莊公子忽。姓高,渠彌,名也,鄭家大將,欲為卿。蒯聵能退敵,不占成節(jié)鄂。左傳曰:定十四年,衛(wèi)靈公逐太子蒯聵,太子奔宋。至哀公二年,衛(wèi)靈公卒,而立蒯聵之子輒為衛(wèi)侯,晉趙鞅乃納蒯聵于戚。至哀三年,衛(wèi)石姑帥師圍之。父子爭國,為讎敵也。韓詩外傳云:不占,陳不占也,齊人。崔杼弒莊公,陳不占聞君有難,將往赴之。食則失哺,上車失軾。其仆曰:敵在數(shù)百里外,而懼怖如是,雖往其益乎?占曰:死君之難,義也;無勇,私也。乃驅(qū)車而奔之,至公門之外,聞鼓戰(zhàn)之聲,遂駭而死。君子謂不占無勇而能行義,可謂志士矣。愕,直也。從邑者,乃地名也,非此所施也。字林曰:鄂,直言也。謂節(jié)操蹇鄂而不怯懦也。王公保其位,隱處安林薄。楚辭曰:露新夷,死林薄。王逸曰:草木交曰薄?;路驑菲錁I(yè),士子世其宅?;茨献釉唬汗耪咧恋轮畷r,農(nóng)安其業(yè),大夫安其職,而處士修其道。鱏魚喁于水裔,仰駟馬而舞玄鶴。韓詩外傳曰:昔伯牙鼓琴,而淫魚出聽;瓠巴鼓琴,而六馬仰沫?;茨献?,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注曰:瓠巴,楚人也,亦善于瑟,淫魚出頭于水而聽之?;茨献?,水濁則魚噞喁,政苛則人亂。注:楚人噞喁,魚出頭也?;茨献?,伯牙鼓琴而鳴馬仰秣。即頭去謂馬笑。韓子,師曠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來集,再奏而列,三奏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尚書大傳曰:虞舜歌樂曰,和伯之樂舞玄鶴。
于時也,綿駒吞聲,伯牙毀弦。孟子,淳于髡曰:昔綿駒處高唐,而齊右善歌。伯牙,已見上。瓠巴聑柱,磬襄弛懸。列子曰: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孫卿子曰:昔瓠巴鼓琴,潛魚出聽。江遽文釋曰:瓠巴,齊人也。說文曰:聑,安也,丁篋切。論語曰:擊磬襄入于海。周禮曰:大憂令弛懸。鄭玄曰:弛,釋下也。懸,鍾格也。留視??眙,累稱屢贊。字林曰:??,直視貌。蒼頡篇曰:??,直下視貌,丑庚切。字林曰:眙,驚貌,敕吏切。失容墜席,搏拊雷抃。廣雅曰:搏,擊也。說文曰:抃,撫手也。雷抃,聲如雷也。僬眇睢維,涕洟流漫。僬眇睢維,目開合之貌。僬,子小切。方言曰:眇,小也。亡小切。聲類曰:睢,大視也。字林曰:睢,仰目也,許惟切。字林曰:維,持也。周易曰:赍咨涕洟。王弼曰:赍咨,嗟嘆之聲也。說文曰:洟,鼻液也,敕計切。是故可以通靈感物,寫神喻意。喻,曉也。禮記曰:樂和故萬物皆化。言可以通于神靈,感致萬物,舒寫精神,曉喻志意也。致誠效志,率作興事。致,極也。效,驗也。尚書,咎繇曰: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孔安國曰:憲,法也。天子率臣下為起治事,當(dāng)慎汝法度,敬其職也。溉盥污濊,澡雪垢滓矣。毛萇詩傳曰:溉,滌也,古載切,本或為概,音義同。禮記曰:食于質(zhì)者盥,亦滌也,公緩切。說文曰:濊,水多也。澡,洗手也。莊子曰:澡雪而精神。高誘淮南子注曰:雪,拭也。說文曰:滓,淀也。滓,壯里切。淀,音殿。
昔庖羲作琴,神農(nóng)造瑟。庖羲即伏羲也。琴操曰: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反天真也?;茨献釉唬荷褶r(nóng)之初作瑟,以歸神反望,及其天心也。女媧制簧,暴辛為塤。禮記曰:女媧之笙簧。世本曰:女媧作簧,暴辛為塤。宋均曰:女媧,黃帝臣也。暴辛,周平王時諸侯,作塤,有三孔。郭璞爾雅注曰:塤,燒土為之,大如雞卵。塤,虛袁切。倕之和鐘,叔之離磬。禮記曰:垂之和鐘,叔之離磬。鄭玄曰:垂,堯之共工也。世本曰:叔,舜時人。和離,謂次序其聲縣也。或鑠金礱石,華睆切錯。皆理器之名也。樂汁圖征曰:鑠金為鐘,四時九乳。鑠金雖出樂緯,此金謂黃金,摠飾眾器,非止鐘也。賈逵注傳曰:消,鑠也。說文曰:金有五色,黃為長。鑠與爍同。國語,張老曰:天子之室,斲其椽而礱之,加密石焉。韋昭曰:礱,磨也,力東切。禮記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鄭玄曰:華,畫也。說者以睆為刮節(jié)目也。睆,胡綰切。爾雅曰:骨謂之切,犀謂之剒。毛萇詩傳曰:治骨曰切。尚書曰:錫貢磬錯。孔安國曰:治玉曰錯。丸挻雕琢,刻鏤鉆笮。韓詩曰:松柏丸丸。薛君曰:取松與柏。然則丸,取也。漢書音義,如淳曰:挻,擊也,舒連切,一作埏。老子曰:埏埴以為器。河上公注曰:埏,和也。埴,土也。和土為食飲之器也。淮南子曰:陶人克埏埴。許重曰:埏,抒也。埴,土為也。爾雅,玉謂之雕,石謂之琢。郭璞曰:治玉石也。爾雅曰: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郭璞曰:治器之名也。說文曰:鉆,所以穿也。又曰:鑿,穿木也。國語,臧文仲曰: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韋昭注為笮,而賈逵注為鑿,然笮與鑿音義同也。鉆,子丸切。窮妙極巧,曠以日月。然后成器,其音如彼。解嘲曰:曠以日月。唯笛因其天姿,不變其材。伐而吹之,其聲如此。天姿,天然之姿也。蓋亦簡易之義,賢人之業(yè)也。周易曰: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此言簡易,不煩劇也。若然,六器者,猶以二皇圣哲黈益。六器:琴、瑟、簧、塤、鐘、磬?;茨献釉唬憾束P至于庭。高誘曰:二皇,伏羲、神農(nóng)也。圣哲,謂女媧、暴辛、垂、叔之流。黈,猶演也,佗斗切。況笛生乎大漢,而學(xué)者不識其可以裨助盛美,忽而不贊,悲夫!說文曰:裨,益也,婢移切。
有庶士丘仲言其所由出,而不知其弘妙。尚書曰:庶邦庶士。風(fēng)俗通曰:笛,武帝時丘仲所作。其辭曰:
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風(fēng)俗通曰:笛元羌出,又有羌笛。然羌笛與笛,二器不同,長于古笛,有三孔,大小異,故謂之雙笛。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見,胡煉切。己,謂龍也。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dāng)簻便易持。麤者曰撾,細者曰枚。言裁笛以當(dāng)簻,故便而易持也。簻,馬策也,竹瓜切。裁,或為材。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謂商聲五音畢。漢書曰:京房字君明,漢武帝時人也。修易,尤好鐘律,知五聲。然京房修易,故曰易京。笛本四孔,京加一孔于下,為商聲,故謂五音畢。沈約宋書曰:笛,京房備其五音。言易京者,猶如莊周蒙人,謂蒙莊,及磬襄、宋翟之比。
文選考異
長笛賦注「周禮笙師掌教吹笛」: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今人長笛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容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順帝時」: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與馬皇后親」下至「皆其弟子」: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辨位曰」下至「所下所過之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注「毛詩曰」下至「在阜部」: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京師謂洛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作長笛賦:袁本、茶陵本「賦」作「頌」。案:善無注,二本不著校語,無以考也。
注「字林曰惟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爾雅曰山小高」下至「山豄無所通溪」: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
注「箭槁二竹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案:善以「箭槁為一竹」,下注云「二竹」者,并聆風(fēng)數(shù)之增多,大誤。
注「言似二竹」:茶陵本「似」作「此」,是也。袁本亦誤「似」。
注「蒼頡篇曰聆聽也」:袁本、茶陵本無「蒼頡篇曰」四字,「聽」作「風(fēng)」。案:二本最是。韋昭注地理志,「箘簵」亦云一名「聆風(fēng)」,見尚書釋文,與鄭注正合,尤增多及改。皆大誤。
注「漢書音義孟康曰揣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作顛根將顛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郭璞曰」下至「因以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頵頭落也」:茶陵本「落」作「頵」。袁本無此字。案:今說文作「頵,頭頵,頵大也」。疑各本皆誤。
注「又兩山夾澗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鄭玄曰澮所以通水于川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兇王弼曰最處埳??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巖??不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卑曲不平也」:袁本、茶陵本「曲不平」三字作「下」。
注「木長貌」:袁本、茶陵本無「木」字。
注「漁池也」:袁本、茶陵本無「漁」字。
注「水注聲也」:袁本、茶陵本無「聲」字。
注「字林曰流水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林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水瀑至聲也」:袁本、茶陵本「水瀑至」作「波」。
注「古活切」:袁本「活」作「括」,是也。茶陵本亦誤「活」。
注「爾雅曰」下至「言蘊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說文曰窊邪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說文曰搖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張揖注漢書」下至「至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杜預(yù)注左氏傳曰」下至「無有蹊徑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爾雅曰」下至「而長尾」: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而大」: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爾雅曰」下至「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萇髦也」:案:「萇」當(dāng)作「長」。各本皆誤。
壄雉晁雊:袁本、荼陵本「壄」作「野」,「晁」作「朝」。案:此未審善果何作。
注「說文曰」下至「晁古朝字」: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噍噍讙噪:袁本、茶陵本「讙」下校語云善作「嚾」。案:此似尤改之也。
注「左右謂林之左右」: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謍嗃并謂其仿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錚鐄聲也」:袁本、茶陵本「聲」上有「皆大」二字。
注「說文曰錚金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絙急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博物志曰鑒脅」: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善琴名」:袁本無「善」字。茶陵本并刪「王逸曰」以下至此,非。
注「彭彭咸胥伍子胥也」:袁本、茶陵本此八字,作「羽獵賦曰餉屈原與彭胥鄭氏曰彭彭咸也晉灼曰胥子胥也」二十四字。案:各本皆非也,依善例當(dāng)云「彭胥已見羽獵賦」七字。
注「琴操曰」下至「射殺后妻」:茶陵本此一百三十三字作「琴操曰伯奇者尹吉甫之子也吉甫聽后妻之言疑其孝子伯奇自傷無罪投河而死」三十三字,是也。袁本無,非。
注「左傳曰魯哀公」下至「魯人謂之哀姜」:茶陵本此四十字作「左氏傳曰夫人姜氏歸于齊將行哭而過市魯人謂之哀姜」二十三字,是也。袁本無,非。
注「帝王世紀曰」下至「枕之高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四字。
掐膺擗摽:袁本、茶陵本「掐」作「搯」。案:二本注中祇有國語一條,亦無「苦洽切」之音,恐善自為「搯」字,五臣乃作「掐」,故正文下有「苦合」二字耳。尤改作「掐」,未必是。凡各本音蓋皆失善舊,但今無可考,故多不出。
注「嘆聲若雷息聲若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爾雅曰焚輪」下至「膺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注「魏書程昱傳曰」下至「乃止」: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禮記曰」下至「未嘗見齒」: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古之巧人注公輸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刻木為鳶飛三日不下」: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木車」: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垂成大山四起所謂善攻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按墨子削竹」下至「在七十弟子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八字。
注「一作搓埤蒼曰搓??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顏監(jiān)注」下至「因以名」: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二字。
注「字林曰阤小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聲類曰挑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子壄協(xié)呂:袁本、茶陵本「壄」作「野」。案:已見上。
注「周禮大師」下至「夾鍾」: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一字。
注「伶?zhèn)愔剖崱梗宏愒啤负崱巩?dāng)作「筩」,下同,是也。各本皆誤。案:所引仲夏紀古樂文也,今作「筒」,即「筩」字。
注「漢書律歷志曰」下至「故曰為主」: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八字。
注「矯正也」又注「謂以火撟也」:陳云「矯」,「撟」誤。案上「矯」下「撟」二字當(dāng)互易。各本皆誤。今考工記注作「槁」。釋文云:劉,苦老反;沈,居趙反。蓋劉「槁」,沈「矯」。善引與沈讀同矣。
注「斤斫木」:袁本、茶陵本「木」下有「也」字。
注「孔安國」下至「匏土革木」: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食舉」下至「徹去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五日一習(xí)」:袁本、茶陵本「習(xí)」下有「樂」字。
注「閑暇也服虔曰」下至「閑音閑」:袁本、茶陵本「閑暇」作「暇閑」,無「也」字以下至「音閑」五十一字。案:二本最是。「暇閑」連下注「豫樂也」五字,皆韋語,不得增多于其中也。
注「富謂聲之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牚距劫遌:袁本、茶陵本「牚」下校語云善作「掌」。案:二本所見非。此尤校改正之也。
正瀏溧以風(fēng)冽:袁本、茶陵本「溧」作「漂」,注同。案:此似尤改之也。
注「漢書音義」下至「冽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薄湊會而凌節(jié)兮:茶陵本「薄」上有「寒」字,校語云五臣無「寒」。袁本校語云善有「寒」。案:此似尤刪之,善不注,無以考也。
注「說文曰泛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李尤七疑曰」:案:「疑」當(dāng)作「欵」。各本皆偽。范書文苑傳可證。七命注、答東阿王箋注作「嘆」,亦偽也。他不悉出。
或乃植持縼纆:茶陵本云五臣作「纆」。袁本云善作「纏」。案:此尤誤以五臣亂善也。注中解「纆」字語本非善所有。見下。
注「漢書音義」下至「謂之纆」: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金干主磬」下至「其風(fēng)閶闔」: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三字。
注「對晉平公」: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慆堙心耳」下至「手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三字。
注「埤蒼曰踾」下至「踧踖不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駘蕩安翔貌」下至「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鄭玄曰蜿委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聲相絞概」下至「水流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蒼頡篇曰拏捽也引也」:袁本、茶陵本作「又曰拏索持也」六字。
注「廣雅曰捘按之也」:袁本、茶陵本作「又曰捘推也」五字。
察變于句投:袁本、茶陵本「變」作「度」。案:此似尤改之也,但「度」是,「變」非。
注「思歸引者衛(wèi)女之所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說文曰簉倅字如此」: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曠??敞罔:袁本、茶陵本「??」作「瀁」,下有「余兩」二字。案:此尤本偽耳。但善應(yīng)有音,今注中不見,然則善音失舊甚明。
溫直擾毅:袁本、茶陵本「擾」作「優(yōu)」。案:此似尤改之也。
孔孟之方也:案:「方」字必誤。上「概」下「介」,「氣」、「制」、「察」、「說」、「惠」皆韻,不應(yīng)八句中獨此不協(xié)也。五臣濟注「方比也」云云,是其本乃作「方」,各本皆以之亂善而失著校語,遂無可考,以意揣之,疑或當(dāng)作「大」歟?
注「尚書曰」下至「而有溫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厲列也」:茶陵本「列」作「烈」,是也。袁本亦誤「列」。
注「高士傳曰」下至「光亦投水而死」: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七字。
條決繽紛:案:「紛」當(dāng)作「理」。袁本云善作「紛」。茶陵本云五臣作「理」。案:各本所見皆非也。善以「科條能分決」注「條決」,以「繽紛能整理」注「繽理」。作「理」不作「紛」明甚。
注「見韓稍弱」下至「死不恨」:袁本無此五十字。茶陵本此節(jié)注自史記以下全無,非。
注「范雎蔡澤并辯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趙人」: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晉太康地記曰」下至「所以為不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四字。
注「昭二十九年」下至「魯人為奏四代樂」: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有「曰延陵季子」五字。
注「舞也文王樂也」:袁本、茶陵本「舞」上有「以鑰」二字,「文」上有「皆」字。
注「南言文王」下至「七孔」: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一字。
注「箾音簫」:袁本、茶陵本「簫」作「朔」,是也。案:釋文云「徐音朔」,可證。
注「史記屈原者」下至「他皆放此」: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一字。
注「僖二十四年」: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有「曰」字。
注「推曰獻公之子」下至「為之田」: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十四字,有「遂隱而死」四字。
注「以后吾親死」:袁本、茶陵本無「以后」二字。
注「左傳曰莊十二年」下至「桓十二年傳云初」: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六字,有「左氏傳曰南宮長萬弒閔公于蒙澤杜預(yù)曰宋大夫也又曰」二十三字。
注「辛卯」: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公子達曰」下至「欲為卿」: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七字。案:此注疑袁、茶陵有脫,但尤增多者,決非善舊耳。又袁本此下有「亹音尾」三字,茶陵本在上「亹」字之下。
注「左傳曰定十四年」下至「為讎敵也」:袁本無此六十六字,有「蒯聵衛(wèi)太子也左氏傳曰衛(wèi)太子登鐵丘望見鄭師眾懼自投于車下」二十七字。茶陵本脫「蒯聵衛(wèi)太子也」六字,余同袁。此所改大誤。
注「不占陳不占也齊人」:袁本、茶陵本作「陳不占齊人也」六字。
注「陳不占」:袁本、茶陵本無「陳」字。
注「占曰」:袁本、茶陵本「占」上有「不」字。
注「聞鼓戰(zhàn)之聲」:袁本、茶陵本「鼓戰(zhàn)」作「鍾鼓」。
注「愕直也」下至「非此所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字林曰鄂」:袁本、茶陵本「林」作「書」。
注「露新夷」:案:「露」下當(dāng)有「申」字,各本皆脫。
注「而淫魚出聽」:袁本、茶陵本「淫」作「游」。
注「淮南子瓠巴」下至「楚人噞」: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字。
注「喁魚出頭也」:袁本、茶陵本「出頭」二字作「口上見」三字。
注「淮南子伯牙」下至「舒翼而舞」: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七字。
于時也:袁本、茶陵本「于」下有「斯」字。案:此無以考也。琴賦亦有「于時也」句,或叔夜本此,則無「斯」字者是。
注「而齊右善歌」:袁本「右」作「后」,是也。茶陵本亦誤「右」。
注「孫卿子曰」下至「齊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懸鍾格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字林曰??直視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直下視貌」:袁本、茶陵本無「下」字。
注「廣雅曰搏」下至「撫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方言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字林曰睢仰目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林曰維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可以通于神靈」下至「曉喻志意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慎乃憲欽哉」: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憲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當(dāng)慎汝法度敬其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禮記曰食于質(zhì)者」 :案:此有誤也。各本皆同,無以訂之。
注「說文曰濊水多也澡洗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世本曰叔舜時人」:袁本、茶陵本此七字作「叔未聞」三字。案:二本最是。此鄭明堂位注,尤所改,大誤也。世本決無其語;若有之,鄭何得云未聞?孔穎達撰正義,何得不申說?善自決無其語矣。
注「賈逵注傳曰消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爾雅曰骨謂之切犀謂之剒」: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一作埏」下至「埴土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九字。
注「玉謂之雕石謂之琢」:袁本、茶陵本無「玉謂之石」四字。案:尤所增,大誤。
唯笛因其天姿:袁本、茶陵本云善無「其」字。案:此尤以五臣亂善也。
注「暴辛垂叔之流」:袁本無此六字。案:此尤添之,但無所謂「之流」,未必合于善舊也。茶陵本此節(jié)注多刪,無以相校。
注「長于古笛」下至「故謂之雙笛」: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麤者曰檛細者曰枚言」: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聲故謂五音畢」: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言易京者」下至「宋翟之比」: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案:「易京」上已注訖,此所增大誤。
琴賦
并序。尸子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南風(fēng)之熏兮,可以解吾人之慍。是舜歌也。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于正道,故謂之琴。
琴賦
嵇叔夜臧榮緒晉書曰:嵇康,字叔夜,譙國人。幼有奇才,博覽無所不見。拜中散大夫。以呂安事誅。
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杜預(yù)左氏傳注曰:翫,習(xí)也。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文子曰:夫物盛則衰。滋味有猒,而此不勌。莊子曰:聲色滋味之于人心,不待學(xué)而樂之。左氏傳,閻沒,女寬曰:及饋之畢,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猒而已。說文曰:猒,從甘,田犬,會意字也??梢詫?dǎo)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管子曰:導(dǎo)血氣而求長年?;茨献釉唬汗胖?,神氣不蕩乎外。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于音聲也。孟子曰:柳下惠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是故復(fù)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毛詩序曰: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杜預(yù)左氏傳注曰:肆,申也。尚書曰:詩言志。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為之賦頌。其體制風(fēng)流,莫不相襲?;茨献釉唬和硎里L(fēng)流俗敗,禮義廢。仲長子昌言:乘此風(fēng)順此流而下走,誰復(fù)能為此限者哉?孔安國尚書傳曰:襲,因也。稱其材干,則以??酁樯?;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未盡其理也。高誘戰(zhàn)國策注曰:麗,美麗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未達禮樂之情也。趣,意也。禮記曰: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桓譚新論曰:八音廣博,琴德最優(yōu)。馬融琴賦曰:曠三奏而神物下降,何琴德之深哉。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其辭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岡。毛詩曰: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毛萇曰:椅,梓屬也。史記曰:龍門有桐樹,高百尺,無枝,堪為琴。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披,開也。重壤,謂地也。泉壤稱九,故曰重也。毛萇詩傳曰:誕,大也。載,生也。爾雅曰:北極,北辰也??装矅袝鴤髟唬合澹弦病sJ與襄同。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謂包含天地醇和之氣,引日月光明也。周易曰:天地絪缊,萬物化醇。郁紛紜以獨茂兮,飛英蕤于昊蒼。說文曰:蕤,草木花貌,汝誰切。夕納景于虞淵兮,旦晞干于九陽。納,藏也?;茨献釉唬喝杖胗谟轀Y之汜。又曰:入于虞淵,是謂黃昏。高誘曰:視物黃也。晞,干也。干,本也。楚辭曰:夕晞余身乎九陽。王逸曰:九陽,謂九天之崖也。經(jīng)千載以待價兮,寂神跱而永康。論語,子曰:我待價者也。價者,物之?dāng)?shù)也??担惨病?br /> 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磪嵬岑嵓。盤,曲。紆,屈。隱,幽。深,邃也。崔嵬,高峻之貌。岑嵓,危崄之形。字林曰:嵒,山巖也。互嶺巉巖,岞崿嶇崟。皆山石崖巘崄峻之勢。丹崖崄巇,青壁萬尋。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偃蹇,高貌。言高在上,偃蹇然如云覆下也。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巍巍,高大貌。廣雅曰:秀,出也。蒸靈液以播云,據(jù)神淵而吐溜。蒸,氣上貌。言山能蒸出云,以沾潤萬物。播,布也。孔子曰:夫山者興吐風(fēng)云,以通乎天地之間。說文曰:津,液也。溜,水流也。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觸巖抵隈,郁怒彪休。抵,至也。隈,水曲也。彪休,怒貌。洶涌騰薄,奪沫揚濤。瀄汨澎湃,?蟺相糾。瀄汨,去疾貌。澎湃,相戾之形也。?蟺,展轉(zhuǎn)也。糾,繚也。?,于阮切。蟺,音善。糾,已虬切。放肆大川,濟乎中州。肆,猶縱也。中州,猶中國也。安回徐邁,寂爾長浮。安回,波靜遠去象。上林賦曰:安翔徐回。又曰:寂漻無聲。澹乎洋洋,縈抱山丘。說文曰:澹,水搖也。詳觀其區(qū)土之所產(chǎn)毓,奧宇之所寶殖。廣雅曰:奧,藏也。毛萇詩傳曰:宇,居也。珍怪瑯玕,瑤瑾翕赩。高唐賦曰:珍怪奇?zhèn)?。尚書曰:球琳瑯玕,皆美玉名。說文:瑾,玉名。翕赩,盛貌。詩傳曰:赩,赤色貌。叢集累積,奐衍于其側(cè)。蒼頡篇曰:奐,散貌。衍,溢也。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殖其西。楚辭曰:春蘭兮秋菊。山海經(jīng)曰:昆侖之丘有木焉,其狀如棠而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御水人食之使不溺。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列仙傳曰:涓子者,齊人,好餌朮,著天地人經(jīng)三十八篇。釣于澤,得符鯉魚中。隱于宕山,能致風(fēng)雨。造伯陽九山法?;茨贤跎俚梦?,不能解其音旨。其琴心三篇有條理焉。楊雄泰玄賦曰:茹芝英以御饑,飲玉醴以解渴。宋玉笛賦曰: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玄云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露潤其膚,惠風(fēng)流其間。邊讓章華臺賦曰:惠風(fēng)春施。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爾雅曰:謐,靜也。微微,幽靜也。夫所以經(jīng)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愿愛樂矣。東都主人曰:闕庭神麗。
于是遯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疇,周易曰:遯世無悶。列子曰:孔子游于泰山,見榮啟期行乎邾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以為樂?曰:天地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為男,二樂也;生有不見日月,不充襁褓者,吾年九十,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處常得終,復(fù)何憂乎?孔子曰:能自寬也。班固漢書曰:漢興,有東園公、綺季、夏黃公、角里先生。當(dāng)秦之時,避世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即四皓也?;矢χk高士傳曰:四皓皆河內(nèi)軹人,一曰在汲。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飛梁,橋也。甘泉賦曰:歷側(cè)景而絕飛梁。援瓊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莊子曰:南方生樹名瓊枝。周旋永望,邈若凌飛。言若鳥之凌飛。左氏傳,史克曰:奉君以周旋。邪睨昆侖,俯闞海湄。說文曰:睨,邪視也。昆侖,山名也。闞,視也。毛萇詩傳曰:水草交曰湄。指蒼梧之迢遞,臨回江之威夷。漢書有蒼梧郡。山海經(jīng)曰:南方蒼梧之丘,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洞簫賦曰:回江流川而溉其山。韓詩曰:周道威夷。悟時俗之多累,仰箕山之余輝。高士傳曰:堯讓位于許由,由辭曰:鷦鷯巢在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隱乎沛澤。堯讓不已。于是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死因葬于箕山之巔十五里,堯因就封其墓,號曰箕公。子仲武,陽城槐里人也。呂氏春秋曰:昔堯朝許由于沛澤之中,曰:請屬天下于夫子。許由遂之箕山之下。羨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歸。西京賦曰:赫昈昈以弘敞。爾雅曰:愷慷,樂也。史記曰:穆天子見西王母,樂之忘歸。情舒放而遠覽,接軒轅之遺音。軒轅,黃帝也。遺音,謂琴也。慕老童于騩隅,欽泰容之高吟。山海經(jīng)曰:騩山,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鐘磬音。郭璞曰:耆童,老童也,顓頊之子。山海經(jīng)曰:顓頊生老童。思玄賦曰:太容吟曰念哉。騩山,在三危西九十里。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托心。莊子曰:不以身假物。乃斲孫枝,準量所任。說文曰:斲,斫也。張衡應(yīng)問曰:可剖其孫枝。鄭玄周禮注曰:孫竹,枝根之未生者也。蓋桐孫亦然。至人攄思,制為雅琴。莊子曰:不離于真,謂之至人。又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郭象曰:無己故順物,順物而至。劉向有雅琴賦。
乃使離子督墨,匠石奮斤。孟子曰:離婁,黃帝時人。黃帝亡其玄珠,使離婁索之,能視百里之外,見秋毫之末。離子,離朱也?;茨献釉唬弘x朱之明,察針末于百步之外。按慎子為離珠。周禮,禁督逆祀者。鄭玄曰:督,正也,字書曰:督,察也。莊子曰:匠石之齊,見櫟社樹,觀者如市,匠石不顧。司馬彪曰:匠石,字伯。夔襄薦法,般倕騁神。夔及師襄、班、垂,并已見上文。鎪會裛廁,朗密調(diào)均。鎪會,謂鎪鏤其縫會也。裛廁,謂裛纏其填廁之處也。說文曰:裛,纏也。廣雅曰:廁,間也。華繪雕琢,布藻垂文??装矅袝鴤髟唬豪L,會五彩也,胡憒切。錯以犀象,籍以翠綠。犀、象,二獸名。翠、綠,二色也。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鐘山之玉。列仙傳曰:園客者,濟陰人也。常種五色香草,積數(shù)十年,食其實。一旦有五色神蛾止香樹末,客收而薦之以布,生桑蠶焉。時有好女夜至,自稱我與君作妻,道蠶狀??团c俱蠶,得百頭,繭皆如甕??劺O六十日乃盡。訖則俱去,莫知所如?;茨献釉唬浩┤翮娚街?。許慎曰:鐘山,北陸無日之地,出美玉。爰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西京雜記曰:趙后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為龍螭、鸞鳳、古賢、列女之像。伯牙揮手,鍾期聽聲。廣雅曰:揮,動也。呂氏春秋曰: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太山。須臾,志在流水,子期曰:湯湯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賞音。列子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聽伯牙鼓琴,每奏,鍾期輒窮其趣。伯牙舍琴而嘆曰:善哉子之聽。夫志相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華容灼爚,發(fā)采揚明。何其麗也!說文曰:灼,明也。又曰:爚,火光也。伶?zhèn)惐嚷?,田連操張。漢書曰:黃帝使伶?zhèn)愖源笙闹?,昆侖之陰,取竹之嶰谷,斷兩節(jié)間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制十二簫,以聽鳳凰之音,以比黃鍾之宮,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韓子曰:田連,成竅,天下善鼓琴者也。然而田連鼓上,成竅?下,而不成曲。或曰:成連,古之善音者。琴操:伯牙學(xué)琴于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從。乃相與至海上見子春受業(yè)焉。進御君子,新聲憀亮。何其偉也!憀亮,聲清徹貌。亦與聊字義同。
及其初調(diào),則角羽俱起,宮征相證。王逸楚辭注曰:證,驗也。參發(fā)并趣,上下累應(yīng)。踸踔磥硌,美聲將興。廣雅曰:踸踔,無常也。磥硌,壯大貌。磥與磊同,力罪切。固以和昶而足躭矣。廣雅曰:昶,通也,敕兩切。爾乃理正聲,奏妙曲。揚白雪,發(fā)清角?;茨献釉唬簬煏缱喟籽┒袂菹?。白雪,五十弦瑟樂曲,未詳。韓子曰:昔衛(wèi)公之晉,于濮水上宿。夜有鼓新聲者,召師涓撫琴寫之。公遂之晉,晉平公曰:試聽之。師曠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來舞,再奏而列,三奏延頸鳴,舒而舞。音中宮商。師曠曰:不如清角。師曠奏之,有云從西北方起之,大風(fēng)起,天雨隨之。此言感天地,清角為勝。宋玉對問曰:其為陽春白雪。韓子,師曠曰:清征之聲,不如清角。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yōu)渥。粲奕奕而高逝,馳岌岌以相屬。廣雅曰:奕奕,盛貌。王逸楚辭注曰:岌岌,高貌。沛騰遌而競?cè)?,翕韡曄而繁縟。韡曄,盛貌。繁縟,聲之細也。郭璞爾雅注曰:遌,相觸遌也。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峨峨。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已見上文。怫?煩冤,紆余婆娑。怫?煩冤,聲蘊積不安貌。怫,扶味切。?,音渭。風(fēng)賦曰:勃郁煩冤。上林賦曰:紆余委蛇。陵縱播逸,霍濩紛葩。言聲陵縱播布而起,霍濩然似水聲。紛葩,開張貌?;魹C,盛貌。魯靈光殿賦曰:霍濩磷亂。檢容授節(jié),應(yīng)變合度。兢名擅業(yè),安軌徐步。洋洋習(xí)習(xí),聲烈遐布。含顯媚以送終,飄余響乎泰素。含顯媚之聲,以送曲終也。列子曰: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若乃高軒飛觀,廣夏閑房;軒,長廊之有牎。冬夜肅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子虛賦曰:翕呷翠粲。張揖曰:翠粲,衣聲也。班婕妤自傷賦曰:紛翠粲兮紈素聲。洛神賦曰:披羅衣之璀粲。字雖不同,其義一也。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縭。郭璞曰:今之香纓也。于是器冷弦調(diào),心閑手敏。毛萇詩傳曰:閑,習(xí)也。觸??如志,唯意所擬。說文曰:批,反手擊也,與??同;蒲結(jié)切。如志,謂如其志意。初涉淥水,中奏清征。淥水,已見上文。韓子曰:師曠奏清征,有玄鶴二八集廊門。雅昶唐堯,終詠微子。七略,雅暢第十七曰:琴道曰:堯暢逸。又曰:達則兼善天下,無不通暢,故謂之暢。昶與暢同。又曰:微子操,微子傷殷之將亡,終不可奈何,見鴻鵠高飛,援琴作操。寬明弘潤,優(yōu)游躇跱。躇跱,躊躇竦跱。拊弦安歌,新聲代起。楚辭曰:翔江州而安歌。王逸曰:安意歌吟也。漢書曰:李延年善歌,為新變之聲。歌曰:凌扶搖兮憩瀛洲,要列子兮為好仇。爾雅曰:扶搖,風(fēng)也。莊子曰: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史記曰:瀛洲,海中神山也。列子曰:勃海之中有山曰瀛洲。莊子:列子御風(fēng)泠然者,風(fēng)仙也。劉向上列子表曰:列子者,鄭人,與鄭繆公同時。漢書曰:列子,名御寇,先莊子,莊子稱之。毛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餐沆瀣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鄭玄曰:餐,夕食也。說文曰:餐,吞也。楚辭曰: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食朝霞。凌陽子明經(jīng)曰: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廣雅曰:薄,至也。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莊子有齊物篇。楚辭曰:漠靈靜以恬愉,澹無為而自得。服鳥賦曰:縱軀委命,不私與己。激清響以赴會,何弦歌之綢繆!會,節(jié)會也。論語曰: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毛詩傳曰:綢繆,猶纏綿也。
于是曲引向闌,眾音將歇。引,亦曲也。半在半罷謂之闌。改韻易調(diào),奇弄乃發(fā)。揚和顏,攘皓腕,舞賦曰:嚴顏和而怡懌。洛神賦曰:攘皓腕于神滸。飛纖指以馳騖,紛?譶以流漫。?譶,聲多也。?,不及也,師立切。說文曰:譶,疾言也,徒合切?;蚺腔差櫮?,擁郁抑按。盤桓毓養(yǎng),從容秘翫。廣雅曰:盤桓,不進貌。從容,舉動也。毓與育同。闥爾奮逸,風(fēng)駭云亂。闥,疾貌。七發(fā)曰:波涌而云亂。牢落凌厲,布濩半散。牢落,猶遼落也。洞簫賦曰:翩綿連以牢落。劉歆遂初賦曰:過句注而凌厲。上林賦曰:布濩宏澤。甘泉賦曰:半散照爛,粲以成章。豐融披離,斐韡奐爛。豐融,盛貌。風(fēng)賦曰:被麗披離。斐韡,明貌。斐,敷尾切。韡,于鬼切。風(fēng)賦曰:眴奐粲爛。英聲發(fā)越,采采粲粲。廣雅曰:英,美也?;蜷g聲錯糅,狀若詭赴。言其狀若詭詐而相赴也。鄭玄禮記注曰:糅,雜也。雙美并進,駢馳翼驅(qū)。駢,并也。翼,疾貌。蒼頡篇曰:隨后曰驅(qū)。初若將乖,后卒同趣?;蚯磺?,直而不倨。左傳,吳公子季札聞歌頌曰: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杜預(yù)曰:倨,傲也,居預(yù)切?;蛳嗔瓒粊y,或相離而不殊。左氏傳曰:武城人斷其后之木而不殊。漢書音義曰:殊,猶絕也。時劫掎以慷慨,或怨?而躊躇。說文曰:掎,偏引也。?,嬌也,子庶切,或作姐,古字通,假借也。姐,子也切。韓詩曰:愛而不見,搔首躊躇。躊躇,猶躑躅也。忽飄飖以輕邁,乍留聯(lián)而扶疏。言扶疏四布也?;騾⒆T繁促,復(fù)迭攢仄。參譚,相隨貌。參,七感切。譚,徒感切。一音并依字。攢仄,聚聲。長笛賦曰:踾踧攢仄。從橫駱驛,奔遯相逼。魯靈光殿賦曰:從橫駱驛。拊嗟累贊,間不容息?;茨献釉唬簳r之反側(cè),間不容息。高誘曰:不容氣息,促之甚也。瑰艷奇?zhèn)?,殫不可識。高唐賦曰:譎詭奇?zhèn)?,不可究陳?br /> 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說文曰:閑,雅也。毛萇詩傳曰:都,閑也。清和條昶,案衍陸離。案衍,不平貌。上林賦曰:陰淫案衍之音。衍,弋戰(zhàn)切。廣雅曰:陸離,參差也。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毛萇傳曰:婉然,美貌。委蛇,聲長貌。鄭玄毛詩箋曰: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虺穗U投會,邀隙趨危。會,節(jié)會也。邀,要也。譻若離鹍鳴清池,翼若游鴻翔曾崖。蒼頡篇曰:譻譻,鳥聲也。琴道曰:操似鴻鴈詠之聲。張衡舞賦曰:含清哇而吟詠,若離鹍鳴姑耶。紛文斐尾,慊縿離纎纚紛文斐尾,文彩貌。慊縿離纚,羽毛貌。微風(fēng)余音,靡靡猗猗。靡靡,順風(fēng)貌。猗猗,眾盛貌?;驌??擽捋,縹繚潎冽。摟??擽捋,皆手撫弦之貌。爾雅曰:摟,牽也。劉熙孟子注曰:摟,牽也,力頭切。說文曰:??,反手擊也。廣雅曰:擽,擊也。毛詩曰:薄言捋之。傳曰:捋,取也??~繚潎冽,聲相糾激之貌。說文曰:繚,纏也。上林賦曰:轉(zhuǎn)騰潎冽。潎冽,水波浪貌,言聲似也。輕行浮彈,明婳??慧。說文曰:婳,靜好也。??,察也。七祭切。疾而不速,留而不滯。左氏傳,吳公子札觀頌曰:處而不底,行而不流?;茨献釉唬毫鞫粶?。翩綿飄邈。微音迅逝。遠而聽之,若鸞鳳和鳴戲云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fēng)。古本葩字為此莞,郭璞三蒼為古花字。今讀音于彼切。字林,音于彼切。張衡思玄賦曰:天地?zé)煙?,百芔含蘤,鳴鶴交頸,雎鳩相和。以韻推之,所以不惑。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字書曰:贍,足也。封禪書曰:豈不善始善終哉。毛詩曰:高朗令終。令,善也,嗟姣妙以弘麗,何變態(tài)之無窮!西京賦曰:盡變態(tài)乎其中。
若夫三春之初,麗服以時。班固終南山賦曰:三春之季,孟夏之初。纂要曰:一時三月謂之三春,九十日謂之九春。西京賦曰:麗服揚菁。乃攜友生,以遨以嬉。毛詩曰: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又曰:以遨以游。說文曰:嬉,樂也。涉蘭圃,登重基。春秋運斗樞曰:山者地之基。背長林,翳華芝。甘泉賦曰:登夫鳳皇而翳華芝。臨清流,賦新詩。楚辭曰:竊賦詩之所明。王逸曰:賦,鋪也。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樂動聲儀,孔子曰:風(fēng)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歸田賦曰:百卉滋榮。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重華,謂舜也。琴道曰:舜操者,昔虞舜圣德玄遠,遂升天子,喟然念親,巍巍上帝之位不足保,援琴作操。
若乃華堂曲宴,密友近賓。蘭肴兼御,旨酒清醇。邊讓章華臺賦曰:蘭肴山竦,椒酒淵流。毛詩曰:旨酒思柔。醇,厚也。進南荊,發(fā)西秦。南荊即荊艷,楚舞也。古妾薄命行歌曰:齊謳楚舞紛紛。漢書有秦倡員。紹陵陽,度巴人。宋玉對問曰:既而曰陵陽白雪,國中唱而和之者彌寡。然集所載與文選不同,各隨所用而引之。又對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始曰巴人。變用雜而并起,竦眾聽而駭神。料殊功而比操,豈笙鑰之能倫?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廣陵等曲今并猶存,未詳所起。應(yīng)璩與劉孔才書曰:聽廣陵之清散。傅玄琴賦曰:馬融譚思于止息。魏武帝樂府有東武吟。曹植有太山梁甫吟。左思齊都賦注曰:東武、太山,皆齊之土風(fēng)謠歌,謳吟之曲名也。然引應(yīng)及傅者,明古有此曲,轉(zhuǎn)以相證耳,非嵇康之言出于此也。佗皆類此。飛龍鹿鳴,鹍雞游弦。漢書曰:房中樂有飛龍章。毛詩序曰:鹿鳴,宴群臣也。蔡邕琴操曰:鹿鳴者,周大臣之所作也。王道衰,大臣知賢者幽隱,故彈弦風(fēng)諫。古相和歌者有鹍雞曲。游弦,未詳。更唱迭奏,聲若自然。高唐賦曰:更唱迭和。流楚窈窕,懲躁雪煩。言流行清楚窈窕之聲,足以懲止躁競,雪蕩煩懣也。懲,直陵切。下逮謠俗,蔡氏五曲。歌錄曰:空侯謠俗行,蓋亦古曲,未詳本末。俗傳蔡氏五曲:游春、淥水、坐愁、秋思、幽居也。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簉乏。亦有可觀者焉。琴操曰:王襄女,漢元帝時獻入后宮,以妻單于。昭君心念鄉(xiāng)土,乃作怨曠之歌。歌錄曰:石崇楚妃嘆歌辭曰:楚妃嘆莫知其所由。楚之賢妃能立德著勛,垂名于后,唯樊姬焉,故令嘆詠聲永世不絕,疑必爾也。相鶴經(jīng)曰:鶴一舉千里。蔡邕琴操曰: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嘆別鶴以舒其慎懣,故曰別鶴操。鶴一舉千里,故名千里別鶴也。崔豹古今注曰:別鶴操,商陵牧子所作也。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母將為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聞鶴聲,倚戶而悲。牧子聞之,愴然歌曰: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衣不寢食。后人因以為樂章也。漢書音義曰:一切,權(quán)時也。簉,已見上文。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游;非夫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莊子,老聃曰:其居也,淵而靜。非夫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吝;說文曰:吝,亦貪惜也。非夫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周易曰:非天子之至精,其熟能與于此。莊子曰:判天下之美,析萬物之理。
若論其體勢,詳其風(fēng)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說苑曰:應(yīng)侯與賈子坐,聞有鼓瑟之聲。應(yīng)侯曰:今瑟一何怨也?賈子曰:張急調(diào)下,使之怨也。夫張急者,良材也;調(diào)下者,官卑也。取良材而卑官之,能無怨乎?蔡邕月令章句曰:凡弦之緩急為清濁,琴緊其弦則清,縵則濁。間遼故音庳,弦長故徽鳴。間遼,謂弦間遼遠也。弦長,謂徽闊而弦長也。阮籍樂論曰:琵琶、箏、笛,間促而聲高;琴、瑟之體,間遼而音埤。義與此同。鄭玄周禮注曰:庳,短也,音婢。傅毅雅琴賦曰:時促均而增徽,接角征而控商。性絜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禮記曰:絜靜精微,易教也。孝經(jīng)曰:昔者先王有至德要道。禮記曰:樂行血氣和平。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fā)泄幽情矣。說文曰:泄,除去也。舞賦曰:幽情形而外揚。是故懷戚者聞之,莫不憯懔慘凄,愀愴傷心。字林曰:慘,毒也。漢書音義,郭璞曰:愀,變色貌。說文曰:愴,傷也。憯,七感切。慘,七敢切。愀,七小切。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字林曰:懊咿,內(nèi)悲也。列子曰:喜懼抃舞,不能自禁。懊,于六切。咿,音伊。其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歡釋,抃舞踴溢。說文曰:欨,笑貌也,況于切。留連瀾漫,嗢噱終日。服虔通俗篇曰:樂不勝謂之嗢噱。嗢,烏沒切。噱,巨略切。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yǎng)悅悆,淑穆玄真。廣雅曰:養(yǎng),樂也。恬虛樂古,棄事遺身。莊子曰:虛靜恬惔者,道德之至也。又曰:棄事則形不勞。是以伯夷以之廉,顏回以之仁,論語,子曰: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又曰:顏回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列子,子夏問孔子曰:顏回之為仁奚若?子曰:回之仁賢于丘。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論語曰:比干諫而死。莊子,盜跖曰:尾生與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高誘注淮南子曰:尾生,魯人,與婦人期于梁下,不至而水溺死?;菔┮灾q給,萬石以之訥慎。莊子曰: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高誘曰:惠施,宋人,仕魏,為惠王相。漢書曰:萬石君奮,恭謹,舉朝無比。奮長子建,次甲,次乙、慶,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舉集其門,凡號奮為萬石君。建郎中令奏下,建讀之,驚恐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譴死矣。其為謹,雖佗皆如是。服虔曰:作馬字下四而為五,建上書奏,誤作四。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策數(shù)馬,舉手曰:四馬??装矅唬涸G,遲鈍也。其余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zhì)。周易曰: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又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禮記曰:虞、夏之質(zhì),殷、周之文,至矣??傊泻鸵越y(tǒng)物,咸日用而不失。禮記曰: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周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禮記曰:樂其感人深。
于時也,金石寢聲,匏竹屏氣??装矅唬浩?,除也。王豹輟謳,狄牙喪味。孟子,淳于髡曰:昔王豹處淇,而河西善謳。說文曰:謳,齊歌也?;茨献釉唬鹤?、澠之水合,狄牙嘗而知之。天吳踴躍于重淵,王喬披云而下墜。山海經(jīng)曰:朝陽之谷,有神名曰天吳,是為水伯,其形首足尾并人面而色青。楚辭曰:譬若王喬之乘云兮,載赤霄而凌太清。舞鸑鷟于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說文曰:鸑鷟,鳳屬,神鳥也。國語曰:周文王時,鸑鷟鳴于岐山。韓詩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薛君曰:游女,漢神也,言漢神時見,不可求而得之。列女傳曰:游女,漢水神。鄭大夫交甫于漢皋見之。聘之橘柚。張衡南都賦曰:游女弄珠于漢皋之曲。感天地以致和,況蚑行之眾類。禮記曰:圣人作樂以應(yīng)天,制禮以應(yīng)地,此則樂者天之和也。洞簫賦曰:蟋蟀蚸蠖,蚑行喘息,垂喙?轉(zhuǎn),瞪瞢忘食。說文曰:蚑,行也,凡生之類行皆曰蚑。嘉斯器之懿茂,詠茲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懿,美也。傅毅雅琴賦曰:明仁義以厲己,故永御而密親。
亂曰:愔愔琴德,不可測兮。劉向雅琴賦曰;游予心以廣觀,且德樂之愔愔。韓詩曰:愔愔,和悅貌。聲類曰:和靜貌。體清心遠,邈難極兮。良質(zhì)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古詩曰: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能盡雅琴,唯至人兮。賈逵曰:唯,獨也。
文選考異
琴賦注「尸子曰」下至「故謂之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九字。
注「說文曰猒」下至「會意字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而不憫」:袁本、茶陵本「憫」作「悶」,下有「也」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禮義廢」: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袁本、茶陵本云善作「音聲者覽」。案:此少者字,或尤本脫耳。
注「桓譚新論曰」下至「琴德最優(yōu)」: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史記曰」下至「堪為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注「謂包含」下至「光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又曰」下至「視物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價者物之?dāng)?sh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盤曲紆屈」下至「山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有「盤紆詰屈也崔嵬岑嵓高峻之貌也」十四字。
互嶺巉巖:袁本、茶陵本「互」作「元」。案:此無可考也,或尤本字偽。
注「崖巘」: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偃蹇高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巍巍高大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言山能蒸出云以沾潤萬物」: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說文曰津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抵至也隈水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安回波靜遠去象」: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皆美玉名」:茶陵本無此四字。袁本有。
注「說文瑾玉名」: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翕赩盛貌」:袁本無此四字,茶陵本有。
注「詩傳曰赩赤色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蒼頡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著天地人經(jīng)」下至「得符鯉魚中」: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造伯陽九山法」下至「不能解其音旨」: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茹芝英以御饑」: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清露潤其膚:袁本、茶陵本云「露」善作「霧」。案:此尤改之,蓋以五臣亂善。
注「列子曰」:袁本、茶陵本「列子」作「新序」。案:二本最是。
注「行乎邾之野」: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孔子曰先生」下至「能自寬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字。
注「班固漢書曰」:袁本、茶陵本「書」下有「贊」字。
注「皇甫謐」下至「在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言若鳥之凌飛」: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奉君以周旋」:陳云「君」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注「高士傳曰堯」下至「陽城槐里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三字。
心慷慨以忘歸:案:「慷慨」當(dāng)作「愷慷」。善引爾雅「愷慷,樂也」,「慷」即「康」字,是其本作「愷慷」甚明。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翰注,乃云「慷慨,嘆聲也」,乃誤作「慷慨」,大違嵇賦之意。各本以五臣亂善,失著校語,更誤。今特訂正之。
注「張衡應(yīng)問曰」:何校「問」改「閑」,陳同,是也。各本皆偽。
注「孫竹枝根之未生者也」:袁本「未」作「末」,是也。茶陵本亦誤「未」。陳云「枝」上脫「竹」字。今案:「枝」當(dāng)作「竹」耳,各本皆誤。
注「又曰至人」下至「順物而至」: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注「孟子曰」下至「見秋毫之末」: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一字。
注「按慎子」下至「督正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般倕騁神 :茶陵本「般」作「班」,云五臣作「般」。袁本云善作「般」。案:尤所見蓋與袁同也。
注「廣雅曰廁間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我與君作」: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廣雅曰揮」下至「以為世無賞音」: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十二字。
注「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或曰成連」下至「見子春受業(yè)焉」: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二字。
注「淮南子曰師曠」下至「清角為勝」: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二十四字。
注「韡曄盛貌繁縟聲之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言聲陵縱」下至「開張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翕呷翠粲張揖曰翠粲」:案:「翠粲」皆當(dāng)作「萃蔡」,順正文而誤改也。說詳下。
注「紛翠粲兮」:案:「翠粲」當(dāng)作「綷縩」。順正文而誤改。善下文云「字雖不同」,正謂此所引「萃蔡」、「綷縩」與正文「翠粲」及下引「璀粲」各不同也。
于是器冷弦調(diào):案:「冷」當(dāng)作「泠」。袁、茶陵二本云善作「泠」,此以五臣亂善。
注「如志謂如其志意」: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達則兼善天下」:袁本、茶陵本「達」作「堯」。案:尤未必是也。
拊弦安歌:袁本、茶陵本云「拊」善作「持」。案:此尤改之。
注「爾雅曰扶搖風(fēng)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史記曰瀛洲海中神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莊子」下至「風(fēng)仙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窈窕淑女」: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鄭玄曰」下至「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會節(jié)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半在半罷謂之闌」:袁本、茶陵本此七字作「闌亦歇也」四字。
注「聲多也」:袁本、茶陵本此三字作「疾貌」二字。
注「?不及也」下至「徒合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案:二本正文「?」下音「蘇合」,「譶」下音「徒合」,此與增多間雜,無以審真善音若何也。
注「廣雅曰」下至「舉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言其狀若詭詐而相赴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蒼頡篇曰隨后曰驅(qū)」: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韓詩曰」下至「猶躑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言扶疏四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攢仄聚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毛萇傳曰」下至「聲長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蒼頡篇曰」下至「詠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又袁有「似鴈之音已見上文」八字,在注末。茶陵復(fù)出,非。尤本倒在上,益非。
注「爾雅曰摟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說文曰??」下至「捋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注「說文曰繚纏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潎冽水波浪貌言聲似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明婳??慧:袁本、茶陵本「慧」作「惠」。案:此似尤改之也。
注「古本葩字」下至「所以不惑」: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七字。
注「令善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纂要曰」下至「謂之九春」: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醇厚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又對曰」下至「巴人」:袁本無此十四字,有「巴人已見上文」六字,是也。茶陵本復(fù)出,非。
注「崔豹古今注曰」下至「后人因以為樂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十九字。
非夫放達者:袁本、茶陵本無「夫」字,下「非夫至精者」,同。案:此似尤添之也。
注「說苑曰應(yīng)侯」下至「能無怨乎」: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九字。
注「字林曰慘」下至「愴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喜懼抃舞」:案:「懼」當(dāng)作「躍」。各本皆偽。
注「服虔」: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與女子」:袁本、茶陵本「子」下有「期于梁下女子」六字。
注「高誘注淮南子曰」下至「而水溺死」: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注「奮長子建」下至「官至二千石」: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注「人臣尊寵」: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乃舉集其門凡號奮為萬石君」:袁本、茶陵本無「舉」字、「奮」字。
注「建郎中令」下至「遲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十三字。
注「孔安國曰屏除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說文曰謳齊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其形」下至「而色青」: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國語曰」下至「鳴于岐山」: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列女傳曰」下至「于漢皋之曲」: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八字。
注「韓詩曰」下至「和靜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賈逵曰唯獨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笙賦
周禮,笙師掌教笙。鄭眾曰:笙十三簧。爾雅曰:大笙謂之簧。郭璞曰:列管匏中,施簧管端。白虎通曰:笙者,太簇之氣,眾物之生也。
笙賦
潘安仁
河汾之寶,有曲沃之懸匏焉。河、汾,二水名也。漢書曰:汾水出汾陽北山。又曰:河?xùn)|郡聞喜縣,故曲沃也。崔豹古今注曰:匏,瓠也。有柄曰縣匏,可為笙,曲沃者尤善。鄒魯之珍,有汶陽之孤筱焉。漢書,魯國有鄒縣,有汶陽縣。杜預(yù)曰:汶水,太山出萊蕪縣。說文曰:筱,小竹。戴凱之竹譜曰:筱出魯郡,堪為笙也。若乃綿蔓紛敷之麗,浸潤靈液之滋,隅隈夷險之勢,禽鳥翔集之嬉,鄭玄毛詩箋曰:隅,角也。說文曰:隅,曲也。固眾作者之所詳,余可得而略之也。賈逵國語注曰:略,猶簡也。徒觀其制器也,則審洪纖,面短長。周禮曰:審曲面勢,以飾五材。鄭司農(nóng)曰: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生簳,裁熟簧。??,割也。設(shè)宮分羽,經(jīng)征列商。泄之反謐,厭焉乃揚。鄭玄毛詩箋曰:泄,出也。厭,猶捻也,于頰切。亦作?,謂指?也。管攢羅而表列,音要妙而含清。長門賦曰:聲幼要而復(fù)揚。各守一以司應(yīng),統(tǒng)大魁以為笙。言其管各守一聲,以主相應(yīng)統(tǒng)物也。鄭玄禮記注曰:魁,猶首也。大魁,謂匏首插定所也??嗷厍小=窆殴智??;S鍾以舉韻,望鳳儀以擢形。毛萇詩傳曰:基,本也。漢書,黃帝使伶?zhèn)惾≈瘢瑪鄡晒?jié)間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黃鍾,律呂之長,故言基也。說文曰:笙十三簧,象鳳之身。尚書曰:鳳皇來儀。寫皇翼以插羽,摹鸞音以厲聲。列管以象鳳翼也。列仙傳曰:王子喬好吹笙,作鳳鳴。鸞,鳳類,故通言之。如鳥斯企,翾翾歧歧。司馬彪曰:企,望也。景福殿賦曰:鳥企山跱。翾翾,字林,翾翾,初起也。歧歧,飛行貌。漢書音義曰:歧歧,將行貌。明珠在咮,若銜若垂。郭璞爾雅注曰:咮,鳥口也,音晝。修檛內(nèi)辟,余簫外逶。修檛,長管也。辟,開也。余簫,眾管也。逶,逶迤漸邪之貌。駢田獦攦,魻鰈參差。駢田,聚也。獦攦,不齊也。攦,音歷。魻鰈,裝飾重迭貌。魻,音押。鰈,助甲切。
于是乃有始泰終約,前榮后悴。激憤于今賤,永懷乎故貴。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泰,奢也。約,儉也。家語,孔子曰:激憤厲之志始?;缸有抡撉俚涝唬河洪T周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人悲乎?對曰:臣之所能令悲者,先貴而后賤,故富而今貧。于是雍門揮琴,而孟嘗君流涕。眾滿堂而飲酒,獨向隅以掩淚。說苑曰:古人于天下,譬一堂之上。今有滿堂飲酒,有一人獨索然向隅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韓詩外傳曰:眾或滿堂而飲酒,有人向而悲泣,則一堂為之不樂。王者之于天下也,有一物不得其所,則為之凄愴心傷,盡祭不舉樂焉。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言將欲吹笙,咽中先噦而理氣也。說文曰:嗢,咽也。又曰:噦氣,氣悟也。嗢,于忽切。噦,紆月切。嗢噦,或為溫穢。謂先溫暖去其垢穢,調(diào)理其氣也。初雍容以安暇,中佛郁以怫?。埤蒼曰:佛郁,不安貌。終嵬峨以蹇愕,又颯沓而繁沸。蹇愕,正直之貌。罔浪孟以惆悵,若欲絕而復(fù)肆。罔及浪孟,皆失志之貌。又云:孟浪,虛誕之聲也。肆,放也。言聲將絕而復(fù)放。懰檄糴以奔邀,似將放而中匱。檄糴,疾貌。埤蒼,懰,宿留也。檄,音激。愀愴惻淢,虺韡煜熠。愀愴惻淢,悲傷貌。虺韡熠,盛多貌。淢與惐同,況逼切。廣雅曰:煜,熾也,音育。說文曰:熠,盛光也。熠,以入切。泛淫汜艷,霅曄岌岌。泛淫汜艷,自放縱貌。霅曄,急疾貌。霅,素合切。曄,于怯切。或桉衍夷靡,或竦踴剽急。夷靡,平而漸靡也?;蚣韧环?,或已出復(fù)入。徘徊布濩,渙衍葺襲。葺襲,重貌。舞既蹈而中輟,節(jié)將撫而弗及。言以笙聲為主,故舞者足蹈中止而待之,歌者將撫節(jié)而恐不及。樂聲發(fā)而盡室歡,悲音奏而列坐泣。列子,秦青曰:昔韓娥為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復(fù)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不能自禁。?纖翮以震幽簧,越上筩而通下管。?,指捻也,奴協(xié)切。翮,管也。其形類羽,故曰翮也。周易曰:震,動也。呂氏春秋曰:伶?zhèn)愔剖c。說文曰:筩,斷竹也,徒東切。應(yīng)吹噏以往來,隨抑揚以虛滿。翕,虛及切。虛滿,謂隨氣虛滿也。勃慷慨以憀亮,顧躊躇以舒緩。憀亮,聲清也。聲類曰:憀,旦也,音留。廣雅曰:躊躇,猶豫也。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閔洪琴賦曰:汝南鹿鳴,張女群彈。然蓋古曲,未詳所起。詠園桃之夭夭,歌棗下之纂纂。魏文帝園桃行曰: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古咄喑歌曰:棗下何攢攢,榮華各有時。棗欲初赤時,人從四邊來。棗適今日賜,誰當(dāng)仰視之。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歌曰:
棗下纂纂,朱實離離。毛詩曰:其實離離。毛萇曰:離離,垂也。宛其落矣,化為枯枝。毛詩曰:宛其死矣。毛萇曰:宛,死貌。人生不能行樂,死何以虛謚為!楊惲與孫會宗書曰:人生行樂耳。謚法曰:謚者,行之跡也。
爾乃引飛龍,鳴鹍雞。雙鴻翔,白鶴飛。飛龍、鹍雞,已見上文。古樂府有飛來雙白鶴篇。子喬輕舉,明君懷歸。荊王喟其長吟,楚妃嘆而增悲。歌錄曰:吟嘆四曲:王昭君、楚妃嘆、楚王吟、王子喬,皆古辭。荊王、子喬,其辭猶存。夫其凄戾辛酸,嚶嚶關(guān)關(guān),若離鴻之鳴子也;爾雅曰:關(guān)關(guān)嚶嚶,音和也。含?啴諧,雍雍喈喈,若群鶵之從母也。洞簫賦曰:瞋??以紆郁。禮記,啴諧慢易,繁文簡節(jié)之音作,而民康樂。爾雅曰:雍雍,和也。毛萇詩傳曰:喈喈,和聲遠聞也。歌錄,步出夏門行古辭歌曰:鳳凰鳴啾啾,一母從九鶵。郁捋劫悟,泓宏融裔,郁捋,口循孔貌。劫悟,氣相沖激。泓宏,聲大貌。融裔,聲長貌。說文曰:泓,下深也。哇咬嘲??,一何察惠。舞賦曰:吐哇咬則發(fā)皓齒。說文曰:哇,諂聲也。咬,淫聲也。楚辭曰:鹍雞嘲??而悲鳴。哇咬嘲??,聲繁細貌。訣厲悄切,又何磬折。訣厲,謂決斷清冽也。悄,切憂貌。磬折,言其聲若磬形之曲折也。
若夫時陽初暖,臨川送離。神農(nóng)本草曰:春夏為陽。莊子曰:暖然似春。楚辭曰:登山臨水送將歸。酒酣徒擾,樂闋日移。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不醒不醉曰酣。擾,謂擾攘裝飾也。鄭玄曰:闋,終也。疏客始闌,主人微疲。韓子曰:穰歲之秋,疏客畢食。文穎漢書注曰:闌言希也。謂飲酒半罷半在謂之闌。弛弦韜鑰,徹塤屏篪。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弛,解也。韜,藏也。弦,謂琴瑟也??装矅撜Z注曰:徹,去也。屏,除也。廣雅曰:長琴三尺六寸六分,五弦。瑟二十七弦也。爾雅曰:大鑰謂之產(chǎn)。郭璞注曰:鑰,如笛,三孔而狹小。廣雅曰:七孔大塤謂之囂。郭璞注曰: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似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大?謂之??。郭璞曰:?,竹為也,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三寸分,右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曰:六七孔也。
爾乃促中筵,攜友生。解嚴顏,擢幽情。舞賦曰:嚴顏和而怡懌,幽情形而外揚。披黃包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酃。尚書曰:厥包橘柚。說文曰:縹,青白色。字林,瓷白瓶長??,大禺切。鄒陽酒賦曰:醪醴既成,綠瓷既啟。又曰:其品類則沙洛淥酃,鄔鄉(xiāng)若下,齊公之情。吳錄地理志曰:湘東酃以為酒有名。光歧儼其偕列,雙鳳嘈以和鳴。光,華飾也。歧,眾管也。以其分別,故謂之歧?;蜃骷浚^光華之伎也。西京雜記曰:成帝侍郎善鼓琴,能為雙鳳之曲。晉野悚而投琴,況齊瑟與秦箏。子野,師曠字,晉人,故曰晉野。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悚,懼也。史記,蘇秦說齊王曰:臨菑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歌錄有美人篇、齊瑟行。風(fēng)俗通曰:箏,蒙恬所造。楚辭曰:扶秦箏而彈徽。新聲變曲,奇韻橫逸??M纏歌鼓,網(wǎng)羅鍾律。爛熠爚以放艷,郁蓬勃以氣出。熠爚,光明貌。蓬勃,泰出貌。秋風(fēng)詠于燕路,天光重乎朝日。魏文帝燕歌行曰: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傅玄長簫歌有天光篇。魏文帝善哉行有朝日篇。言既奏天光,又奏朝日,故曰重也。重,逐龍切。大不踰宮,細不過羽。鄭玄月令注曰:大不過宮,細不過羽。國語,泠州鳩對景王曰:臣聞琴尚宮,鍾尚羽,大不踰宮,細不過羽。唱發(fā)章夏,導(dǎo)揚韶武。樂動聲儀曰:堯樂曰大章。禮記曰:大章,章之也。鄭玄曰:言堯德章明也。樂動聲儀曰:舜樂曰大韶,禹曰大夏,武曰大武。協(xié)和陳宋,混一齊楚。樂動聲儀曰:樂者移風(fēng)易俗。所謂聲俗者,若楚聲高,齊聲下;所謂事俗者,若齊俗奢陳俗利巫也。又曰:先魯后殷,新周故宋。然宋,商俗也。張衡舞賦曰:移風(fēng)易俗,限一齊、楚。邇不逼而遠無攜,聲成文而節(jié)有敘。左氏傳,昭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魯人為奏四代樂為之歌頌。季札嘆曰:至矣哉!邇而不偪,遠而不攜,節(jié)有度,守有敘。凡人邇近者,好在逼迫,此樂中乃有不逼之聲;凡人相遠者,好在攜離,此頌中乃有遠不攜離之音。毛詩序曰:聲成文謂之音。
彼政有失得,而化以醇薄。呂氏春秋曰:其治厚者其樂厚,其治薄者其樂薄。樂所以移風(fēng)于善,亦所以易俗于惡。孝經(jīng)曰: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故絲竹之器未改,而桑濮之流已作。禮記曰:絲竹,樂之器也。又曰: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鄭玄注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于此水出。惟簧也,能研群聲之清;惟笙也,能總眾清之林。言眾若林能總之。禮記曰:唱和清濁,遞相為經(jīng)。鄭玄曰:清,謂蕤賓至應(yīng)鍾;濁,謂黃鍾至仲呂。衛(wèi)無所措其邪,鄭無所容其淫。禮記曰: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非天下之和樂,不易之德音,其孰能與于此乎!禮記曰: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又曰:德音之謂樂。周易曰:非天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文選考異
笙賦注「周禮」下至「十三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白虎通曰」下至「眾物之生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杜預(yù)曰汶水」下至「小竹」: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以飾五材」:案:「飾」當(dāng)作「飭」,各本皆偽。
注「亦作?謂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統(tǒng)物也」:茶陵本「物」作「摠」,是也。袁本亦誤「物」。
注「黃鍾律呂之長故言基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尚書曰鳳皇來儀」: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司馬彪曰企望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字林翾翾初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漢書音義曰歧歧將行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郭璞爾雅注曰咮鳥口也」:袁本、茶陵本此十字作「咮亦喙也」四字。
注「駢田聚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重迭貌」:袁本、茶陵本「重迭」二字作「眾」。
注「見孟嘗君」下至「亦能令人悲乎對」: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于是雍門」下至「流涕」: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韓詩外傳曰」下至「不舉樂焉」: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二字。
注「氣氣悟也」:袁本、茶陵本不重「氣」字。
注「謂先溫暖」下至「調(diào)理其氣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埤蒼曰佛郁」:袁本、茶陵本「埤蒼」作「字林」。
終嵬峨以蹇愕:案:「愕」當(dāng)作「諤」,注同。袁本云善作「諤」。茶陵本云五臣作「愕」,此以五臣亂善,非。
注「又云孟浪」下至「而復(fù)放」: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埤蒼懰宿留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虺韡熠」:袁本、茶陵本「熠」上有「煜」字。
注「廣雅曰煜」下至「盛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案:此蓋音與增多間雜者。
或竦踴剽急:袁本、茶陵本云「剽」善作「彯」。案:此尤改之,亦以五臣亂善也。
注「呂氏春秋曰伶?zhèn)愔剖c」: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虛滿謂隨氣虛滿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憀亮」下至「猶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一字。案:此蓋音與增多間雜者。
注「古咄喑歌曰」:何?!膏场垢摹竼嚒?,陳同,是也。各本皆偽。
宛其落矣?。翰枇瓯驹莆宄甲鳌嘎洹埂T驹粕谱鳌杆馈?。案:此尤改也。
夫其凄戾辛酸:袁本、茶陵本「戾」作「唳」。案:此尤改。
注「聲大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聲長貌」下至「下深也」:袁本、茶陵本此十字作「聲大且長貌」五字。
注「漢書音義」下至「曰酣」: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鄭玄曰闋終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弦謂琴瑟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廣雅曰長琴」下至「六七孔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十八字。
披黃包以授甘:袁本、茶陵本「包」作「苞」,注同。案:此尤改。
注「說文曰縹」下至「大禺切」:袁本、茶陵本此十七字作「縹綠色也瓷瓶也」七字。
注「齊公之情」:案:「情」當(dāng)作「清」。各本皆偽。
注「吳錄」下至「以為酒有名」: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蓬勃泰出貌」:袁本、茶陵本「泰」作「氣」。
注「鄭玄」下至「不過羽」: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舜樂曰大韶」:袁本、茶陵本「大」作「簫」。
注「限一齊楚」:袁本、茶陵本「限」作「混」。
注「昭公二十九年」: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魯人為奏四代樂」: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凡人邇近者」下至「不攜離之音」: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八字。
注「言眾若林能總之」: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嘯賦
鄭玄毛詩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籀文為嘯,在欠部。毛詩曰:其嘯也歌。
嘯賦
成公子安臧榮緒晉書曰:成公綏,字子安,東郡人也。少有俊才,辭賦壯麗。征為博士,歷中書郎。
逸群公子,體奇好異。傲世忘榮,絕棄人事。文子曰:傲世賤物,不污于俗。漢書曰:張良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睎高慕古,長想遠思。謝承后漢書曰:陳謙睎高視遠,清舉矯俗。馮衍顯志賦曰:獨耿介而慕古。舞賦曰:遠思長想。將登箕山以抗節(jié),浮滄海以游志?;?,已見上文。論語,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歟。于是延友生,集同好。尚書序曰:與我同好。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周易曰:干道變化,各正性命。管子曰: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應(yīng)德璉馳射賦曰:窮百氏之玄奧。愍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禮記曰:不從流俗。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孟子,伊尹曰:天生斯民,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狹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史記曰:不從流俗,王之阨僻。羽獵賦曰:狹三王之阨僻??兹谒]禰衡表曰:龍躍天衢。左氏傳,齊人歌曰:魯人之皋,使我高蹈。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琴賦曰:棄事遺身。遺身謂其身事。楚辭曰:臨深水而長嘯。
于時曜靈俄景,流光蒙汜。廣雅曰:耀靈,日也。俄,邪也。歸田賦曰:于時曜靈俄景。楚辭曰:出自湯谷,次于蒙汜。淮南子,蒙汜,日所入處。逍遙攜手,踟跦步趾。廣雅曰:蹢?,跢跦也。跢跦與踟躕古字通。左氏傳,蒍啟強謂魯侯曰:今君若步玉趾。發(fā)妙聲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齒。神女賦曰:朱唇的其若丹。楚辭曰:美人皓齒嫮以姱。響抑揚而潛轉(zhuǎn),氣沖郁而熛起。言聲在喉中而轉(zhuǎn),故曰潛也。熛起,言疾。字林曰:熛,飛火也。協(xié)黃宮于清角,雜商羽于流征。黃宮,謂黃鍾宮聲。清角,已見上文。宋玉笛賦曰:吟清商,追流征。飄游云于泰清,集長風(fēng)乎萬里。言所感幽深,有同龍虎。圣主得賢臣頌曰:虎嘯而風(fēng)洌,龍興而致云。泰清,天也。鹖冠子曰:上及泰清,下及泰寧。曲既終而響絕,遺余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絲竹之所擬。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周易曰:近取諸身。動唇有曲,發(fā)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洿,漫也。琴道曰:大聲不震嘩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清激切于竽笙,優(yōu)潤和于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老子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禮記曰:夫禮樂通乎鬼神,窮高遠而測深厚。精微,已見上文。收激楚之哀荒,節(jié)北里之奢淫。楚辭曰:宮庭震驚發(fā)激楚。王逸曰:激楚,清聲也。史記曰:紂使師涓作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濟洪災(zāi)于炎旱,反亢陽于重陰。言有洪水之災(zāi),濟之以炎旱;有亢陽之災(zāi),反之于重陰。說苑曰:湯時大旱七年,煎沙爛石。靈寶經(jīng)曰:禪黎世界,墜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歲,王恠之,乃棄女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無糧,常日咽氣,引月服精,自然充飽。忽與神人會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題赤石之上。語姓音:汝雖不能言,可憶此文也。遣朱宮靈童,下教姓音治災(zāi)之術(shù),授其采書八字之音,于是能言。于山出,還在國中。國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過半。穿地取水,百丈無泉。王悕懼,女顯其真,為王仰嘯,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隱景而去。唱引萬變,曲用無方。鄭玄論語注曰:方,常也。和樂怡懌,悲傷摧藏。摧藏,自抑挫之貌。言悲傷能挫于人。琴操,王昭君歌曰:離宮絕曠,身體摧藏。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矯,舉也。徐婉約而優(yōu)游,紛繁騖而激揚。情既思而能反,心雖哀而不傷。毛詩序曰:關(guān)雎哀而不傷??偘艘糁梁停虡O樂而無荒。毛詩曰:好樂無荒。
若乃登高臺以臨遠,披文軒而騁望。新語曰:高臺百仞,文軒雕窗。楚辭曰:白蘋兮騁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長引而憀亮。憀亮,已見上文。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fù)放??装矅袝鴤髟唬核粒徱?。或冉弱而柔撓,或澎濞而奔壯。說文曰:冉弱,長貌。上林賦曰:柔撓嫚嫚。橫郁鳴而滔涸,冽飄眇而清昶。滔涸,如水之滔漫或竭涸也。飄眇,聲清長貌。眇,他鳥切。爾雅曰:涸,竭也。字林曰:冽,寒貌。逸氣奮涌,繽紛交錯。列列飆揚,啾啾響作。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fēng)乎北朔。古詩曰:胡馬思北風(fēng)。又似鴻鴈之將鶵,群鳴號乎沙漠。似鴈之音,已見琴賦。字林曰:鳴,聲也。大曰鴻,小曰鴈。武帝元朔六年,衛(wèi)青將六將軍絕幕。應(yīng)劭曰:幕,匈奴之南界。傅瓚,沙土曰幕。今案:決幕漫也。西域傳曰:難睨國以銀為錢,文為騎馬,幕為人面。如淳曰:幕,音漫。韋昭曰:幕,錢背也。然則漫、幕同義。古詩曰:此匈奴中沙漫地也,崔浩謂之河底。故李陵歌曰:徑萬里兮度沙漠,是也。猶今人呼帳幔亦曰幕??梢雷肿x義無爽。今書或作漠,音訓(xùn)同。說文曰:漠,北方流沙。故能因形創(chuàng)聲,隨事造曲。應(yīng)物無窮,機發(fā)響速。怫郁沖流,參譚云屬。怫,扶勿切?;茨献釉唬和ü胖L(fēng)氣,以貫譚萬物之理。譚,猶著也。參譚,不絕。又曰:龍舉而景云屬。若離若合,將絕復(fù)續(xù)。飛廉鼓于幽隧,猛虎應(yīng)于中谷。楚辭曰:后飛廉使奔屬。王逸曰:飛廉,風(fēng)伯也。毛詩曰:大風(fēng)有隧。春秋元命苞曰:猛虎嘯,谷風(fēng)起,類相動也。南箕動于穹蒼,清飆振乎喬木。毛詩曰:維南有箕。春秋緯曰:月失其行,離于箕者,風(fēng)。爾雅曰:穹蒼,蒼天也。毛詩曰:南有喬木。散滯積而播揚,蕩埃藹之溷濁。國語,泠州鳩曰:太蔟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姑洗所以修絜百物,考神納賓。鄭玄儀禮注曰:播,散也。風(fēng)賦曰:駭溷濁,揚腐余。說文曰:溷,亂也。變陰陽之至和,移淫風(fēng)之穢俗。禮記曰:夫禮樂行乎陰陽。又曰:移風(fēng)易俗。鄭玄曰:樂用之則正人,和陰陽。
若乃游崇崗,陵景山。臨巖側(cè),望流川。坐盤石,漱清泉。景山,大山也。聲類曰:盤,大石也。說文曰:漱,蕩口也。藉皋蘭之猗靡,蔭修竹之蟬蜎。楚辭曰:皋蘭被徑斯路漸。猗靡,隨風(fēng)之貌。楚辭曰:?娟之修竹。枚乘兔園賦曰:修竹檀欒。乃吟詠而發(fā)散,聲駱驛而響連。駱驛,不絕貌。舒蓄思之悱憤,奮久結(jié)之纏綿。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字書曰:悱,心誦也,芳匪切。纏綿,已見上注。心滌蕩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莊子曰:圣人無天災(zāi),無物累?;茨献釉唬簡伪呈离x俗。
若夫假象金革,擬則陶匏??装矅袝鴤髟唬合?,法也。禮記曰:器用陶匏,尚禮然也。眾聲繁奏,若笳若簫。磞硠?wù)痣[,訇磕?嘈。字林曰:磕,大聲也。磞,芳宏切。硠,音郎。?,音勞。嘈,音曹。發(fā)征則隆冬熙蒸,騁羽則嚴霜夏凋。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谷風(fēng)鳴條。列子曰:鄭師文學(xué)琴于師襄。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請嘗試之。于是當(dāng)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fēng)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鍾,溫風(fēng)徐回,草木發(fā)榮;當(dāng)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鍾,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征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師襄曰: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無以加之。張湛曰:商,金音,屬秋。南呂,八月律。角,木音,屬春。夾鍾,二月律。羽,水音,屬冬。黃鍾,十一月律。征,火音,屬夏。蕤賓,五月律。鄭玄禮記注曰:喜,蒸也。聲類曰:喜,熙字。音均不恒,曲無定制。均,古韻字也。鹖冠子曰:五聲不同均,然其可喜一也。晉灼子虛賦注曰:文章假借,可以協(xié)韻。均與韻同。行而不流,止而不滯。已見上文。隨口吻而發(fā)揚,假芳氣而遠逝。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激嚁,清疾貌。嚁,音翟。信自然之極麗,羌殊尤而絕世。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尤,異也。越韶夏與咸池,何徒取異乎鄭衛(wèi)。樂動聲儀曰:黃帝樂曰咸池。韶、夏、鄭、衛(wèi),已見上文。
于時綿駒結(jié)舌而喪精,王豹杜口而失色。孟子曰:王豹處淇而善謳,綿駒處唐而齊右善歌。言二人以歌謳化齊、衛(wèi)之國。鄧析子曰:左右結(jié)舌。西京賦曰:喪精亡魄。漢書,鄧公曰:內(nèi)杜忠臣之口。莊子曰:見夫子之失色。虞公輟聲而止歌,寗子檢手而嘆息。晏子春秋:虞公善歌,以新聲惑景公。晏子退朝而拘之。漢興,又有虞公,即劉向別錄曰:有人歌賦楚,漢興以來,善雅歌者,魯人虞公,發(fā)聲清哀,遠動梁塵。其世學(xué)者莫能及。淮南子曰:寗戚欲干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達。于是為商于齊,宿于郭門之外。桓公郊迎,閉門辟住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戚飯牛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曲。寗戚,衛(wèi)人。商金聲清,故以為曲。歌曰:出東門兮厲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蘭。麁布衣兮缊縷,時不遇兮堯、舜。牛兮努力食細草。大臣在爾側(cè),吾當(dāng)與爾適楚國。應(yīng)劭曰:齊桓夜迎客,寗戚疾擊其角,商歌曰:南山嵳峨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瞑瞑何時旦。七略曰:漢興,善歌者魯人虞公,發(fā)聲動梁上塵。呂氏春秋曰:寗戚至齊,暮宿于郭門之外?;腹加停怪陵P(guān)門。寗戚飯牛,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腹勚焊枵叻浅H艘?。命后車載之。史記,春申君曰:秦、楚臨韓,韓必斂手。鍾期棄琴而改聽,孔父忘味而不食。論語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装矅唬翰粓D于韶樂之至于斯。周生烈曰:孔子在齊,聞韶樂之盛,故忽忘肉味。王肅曰:不圖作韶樂之至于此。此,齊也。百獸率舞而抃足,鳳皇來儀而拊翼。尚書,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装矅唬盒墼圾P,雌曰皇,靈鳥也。儀,有容儀也。備樂九奏而致鳳皇也。乃知長嘯之奇妙,蓋亦音聲之至極。晉書,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尤好莊、老,嗜酒能嘯。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棲神道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籍因長嘯而退至于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
文選考異
嘯賦注「籀文」下至「其嘯也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從我者其由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史記曰不從流俗王之阨僻」: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遺身謂其身事」: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廣雅曰」下至「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淮南子蒙汜日所入處」: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蒍啟強」:茶陵本「蒍」作「薳」,「強」作「疆」,是也。袁本誤與此同。
注「言聲在喉中而轉(zhuǎn)故曰潛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字林曰熛飛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黃宮謂黃鍾宮聲」: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說苑曰湯時」下至「于是化形隱景而去」: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八十六字。
注「言悲傷能挫于人」: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冽飄眇而清昶:袁本、茶陵本「飄眇」作「繚眺」,注同。案:晉書作「繚眺」,尤改恐誤。
注「爾雅曰」下至「寒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字林曰鳴」下至「音訓(xùn)同」: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四十字。
注「通古之風(fēng)氣」下至「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蕩埃藹之溷濁:袁本、茶陵本「蕩」作「流」,「藹」作「靄」。案:晉書作「蕩」字、「靄」字,未審善果何作?
注「姑洗」下至「考神納賓」: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說文曰溷亂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樂用之則正人」:袁本、茶陵本無「之」字。案:樂記注無「之」字,「人」下有「理」字。各本皆脫。
注「景山大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字書曰悱心誦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訇磕?嘈:袁本、茶陵本「?」善作「?」。案:「?」不可通,二本所見非也。晉書亦是「?」。
注「字林曰磕大聲也」:袁本、茶陵本「字林曰磕」四字作「皆」。
音均不恒曲無定制:袁本、茶陵本云善無「恒」字,有二「曲」字。案:二本所見不可通,非也。晉書亦有「恒」,不重「曲」。
注「清疾貌」:袁本、茶陵本無「清」字。
注「孟子曰」下至「化齊衛(wèi)之國」:袁本此三十字作「綿駒王豹已見上文」八字,最是。茶陵本復(fù)出,與此異,亦非。
注「晏子春秋虞公」下至「長夜瞑瞑何時旦」:袁本、茶陵本無此二百四十一字。案:凡若此者,復(fù)雜已甚,增多之非,固不難辨耳。
注「韓必斂手」:袁本、茶陵本「斂」作「檢」。案:今春申君傳作「斂」,蓋善所據(jù)作「檢」也?!笝z」、「斂」古字通。
注「孔安國曰」下至「此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六字。
注「孔安國曰」下至「而致鳳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晉書阮籍」下至「乃登之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十九字。
情; 補亡 述德 勸勵
目錄 [隱藏]
1 賦癸
1.1 情
1.1.1 高唐賦
1.1.2 神女賦
1.1.3 登徒子好色賦
1.1.4 洛神賦
2 詩甲
2.1 補亡
2.1.1 補亡詩六首
2.2 述德
2.2.1 述祖德詩二首
2.3 勸勵
2.3.1 諷諫
2.3.2 勵志
賦癸
情
易曰:利貞者,性情也。性者,本質(zhì)也;情者,外染也。色之別名,事于最末,故居于癸。
高唐賦
并序漢書注曰:云夢中高唐之臺。此賦蓋假設(shè)其事,風(fēng)諫淫惑也。
宋玉
高唐賦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史記曰:楚懷王薨,太子橫立,為頃襄王。漢書音義,張揖曰:云夢,楚藪也,在南郡華容縣,其中有臺館。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爾雅曰:崒者,厜笌。注謂山峰頭巉巖然。言云氣形似于山。王問玉曰:「此何氣也?」
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br />王曰:「何謂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鄭玄曰:寢,臥息也。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襄陽耆舊傳曰: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于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于巫山之南,號為朝云。后至襄王時復(fù)游高唐。為高唐之客。自言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凰],進也。欲親進于枕席,求親昵之意也。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山南曰陽,土高曰丘。漢書注曰:巫山在南郡巫縣。阻,險也。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坏┏曋缪?。故為立廟,號曰『朝云』?!?br />王曰:「朝云始出,狀若何也?」
玉對曰:「其始出也,?兮若松榯。?,茂貌,如曋?也,徒對切。榯,直豎貌,音時。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晰,昭晰,謂有光明美色。揚袂,舉袖也。如美人之舉袖,望所思也。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韓詩曰:偈,桀侹也,疾驅(qū)貌。周禮曰:析羽為旍。謂破五色鳥羽為之也。言氣變改或如駕馬建旗也。建,立也。偈,居竭切。湫兮如風(fēng),凄兮如雨。風(fēng)止雨霽,云無處所。」湫兮,涼貌。詩曰:風(fēng)雨凄凄。爾雅曰:濟謂之霽。郭璞注曰: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音薺。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
玉曰:「可?!狗浇?,猶正今也。廣雅曰:方,正也。
王曰:「其何如矣?」
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廣,間也。普,遍也。祖,始也。言萬物皆祖宗生此土,為萬物神靈之祖,最有異也。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不可稱論?!?br />王曰:「試為寡人賦之。」
玉曰:「唯唯。禮記曰: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鄭玄曰:應(yīng)唯恭于諾也?;蕡蛟唬何ㄖ^今之爾,是也。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 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言殊異于常,無物可儀比。比,類也。赫然,盛貌。道路交互曲折。曾,重也。謂橫斜而上。 登巉巖而下望兮,巉巖,石勢,不生草木。臨大阺之鑼水。說文曰:秦謂陵阪曰阺,丁兮切。周禮曰:以潴畜水。字林曰:鑼,積也,與畜同,抽六切。 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 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百谷者,眾谷雜水集至山之下。字林曰:濞,水暴至聲也。說文曰:洶洶,涌也,謂水波騰貌。洶,詡鞏切。潰,水相交過也。淡,以冉切,安流平滿貌。 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 長風(fēng)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蓊然,聚貌。湛湛,深貌。弗止,謂不常靜或行。郭象莊子注曰:麗,著也。爾雅曰:如畝畝丘。郭璞曰:丘有隴界如田畝。素問:歧伯對黃帝曰:卒風(fēng)暴雨,風(fēng)吹水勢,波落而隴起。言風(fēng)吹水勢,浪文如孤壟之附山。 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廣雅曰:隘,陿也。言水之勢,既薄岸而相激,至迫隘之處,其流交引而卻相會。謂水口急陿,不得前進,則卻退,復(fù)會于上流之中止。 崒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崒,聚也。謂兩浪相合聚而中高也。言水怒浪如海邊之望碣石。孔安國注尚書曰:碣石,海畔山也。 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磕磕。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聲動徹天。說文曰:礫,小石也。磥磥,眾石貌。巆,聲也,火宏切。字林曰:磕,大聲也。 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巨石,大石也。溺溺,沒也。瀺灂,石在水中出沒之貌。沫,水高低貌。潼潼,高貌。厲,起也。埤蒼曰:瀺灂,水流聲貌。 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說文曰:澹澹,水搖也。紆,回也。淫淫,去遠貌。溶?,猶蕩動也,音容裔。 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言水之奔揚踴起而相擊,其狀若云,又興聲霈霈然。上林賦曰:穹隆云橈,義出于此。纂文曰:云若大波。霈,浦大切。 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 虎豹豺兕,失氣恐喙。 雕鶚鷹鷂,飛揚伏竄,妄,謂不覺東西漫走。竄,走也。說文曰:鷂,鷙鳥也,與照切。字林曰:竄,逃也,七外切。非關(guān)協(xié)韻。一音七玩切。 股戰(zhàn)脅息,安敢妄摯。股戰(zhàn),猶股栗也。脅息,猶翕息也。
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水蟲,魚鱉之屬,驚而陸處。方言曰:曬,暴也,蒲卜切。巫山所臨之渚,陽,水北也,暖故魚鱉游焉。 黿鼉鳣鮪,交積縱橫。 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謂張其鱗甲。翼,魚腮邊兩鬣也。蜲蜲蜿蜿,龍蛇之貌。上言水中蟲盡暴,總色說之。中,阪之中,猶未至山頂。蜲,于危切。蜿,于袁切。玄木冬榮。 煌煌熒熒,奪人目精。 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 榛林郁盛,葩華覆蓋。 雙椅垂房,糾枝還會?;突蜔蔁桑菽净ü庖?。榛林,栗林也。葩,花。栗花長與葉間生,自相覆蓋也。雙椅,椅,桐屬也。垂房,花作房生也。房,椅實也。還會,交相也。糾枝,枝曲下垂也。毛詩曰:其桐其椅。注:椅,梧屬。爾雅曰:下句曰糾。 徙靡澹淡,隨波闇藹。徙靡,言枝往來靡靡然。澹淡,水波小文也。闇藹者,言木蔭水波,闇藹然也。 東西施翼,猗狔豐沛。東西施翼者,謂樹枝四向施布,如鳥翼然。言東西,則南北可知,其林木多也。猗狔,柔弱下垂貌。漢書,大人賦:猗狔以招搖。猗,于宜切。狔,于危切。 綠葉紫裹,丹莖白蔕。裹,猶房也,古臥切。 纖條悲鳴,聲似竽籟。 清濁相和,五變四會。左氏傳,晏子曰:先王和五聲也,清濁小大以相濟也。吹小枝則聲清,吹大枝則聲濁。五變,五音皆變也。禮記曰: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四會,四懸俱會也。又云:與四夷之樂聲相會也。 感心動耳,回腸傷氣。 孤子寡婦,寒心酸鼻。言上諸聲能回轉(zhuǎn)人腸,傷斷人氣。禮記王制曰:小而無父謂之孤。寒心,謂戰(zhàn)栗也。酸鼻,鼻辛酸淚欲出也。 長吏隳官,賢士失志。尚書曰:股肱惰哉,萬事隳哉。孔安國曰:隳,廢也,許規(guī)切。失其本志,不知所為。 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登高心瘁。此下謂至山上高處,未至觀也。瘁,病也。 盤岸巑岏,裖陳硙硙。王逸楚辭注曰:巑岏,山銳貌。裖,已見上林賦,音振。李奇曰:裖,整也。陳,列也。硙硙,高貌。方言曰:硙,堅也。 盤石險峻,傾崎崖隤。埤蒼曰:崎嶇不安也。廣雅曰:隤,壞也。說文曰:墜下也。 巖嶇參差,從橫相追。勢如相追。 陬互橫啎,背穴偃跖。廣雅曰:陬,角也,側(cè)溝切。啎,五故切。偃跖,言山石之形,背穴偃蹇,如有所蹈也。許慎淮南子注曰:跖,蹈也。啎,逆也。路有橫石逆當(dāng)其前。背,卻也。穴,孔也。卻又當(dāng)山之孔穴。 交加累積,重迭增益。交加者,言石相交加累其上,別有交加。石之勢在巑岏崖上,重益其高。 狀若砥柱,在巫山下。砥柱,山名,在水中如柱然。此崖岸在巫山下者,似砥柱山然。 仰視山顛,肅何千千,炫耀虹蜺,說文曰:俗,望山谷芊芊青也。千、芊古字通。言山高如虹蜺炫耀其上。俯視崝嶸,窐寥窈冥。廣雅曰:崝嶸,深直貌。窐寥,空深貌。崝,士耕切。嶸,音宏。窐,苦交切。寥,音勞。 不見其底,虛聞松聲。言山下杳遠不見,但空聞松聲。 傾岸洋洋,立而熊經(jīng)。言岸既將傾,水流又迅,故立者恐懼而似熊經(jīng)。傾岸之勢,其水洋洋,避立之處,如熊之在樹。 久而不去,足盡汗出。謂傾岸之勢,阻險之處,人所懼見,心自戰(zhàn)懼,足下流汗而出也。 悠悠忽忽,怊悵自失。悠悠,遠貌。忽忽,迷貌。言人神悠悠然遠,迷惑不知所斷。楚辭曰:怊悵而自悲。王逸曰:悵,恨貌。怊,恥驕切。 使人心動,無故自恐。動,驚也。言無有,故對此而驚恐。 賁育之?dāng)?,不能為勇。孟賁、夏育,決斷之士,今見此崄阻,亦不能為勇也。斷,丁亂切。 卒愕異物,不知所出。卒,七忽切。爾雅曰:槞,見也,午故切。愕與槞同。言卒然復(fù)有驚愕之異物,從旁而出,不知所從來。 縰縰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u縰莘莘,眾多之貌。說文曰:纚,冠織也??u與纚同,所綺切。詩曰:魚在在藻,有莘其尾。毛萇曰:莘,眾多也。莘,所巾切,字或作兟,往來貌,若出于神。 狀似走獸,或象飛禽。 譎詭奇?zhèn)?,不可究陳?上至觀側(cè),地蓋底平。 箕踵漫衍,芳草羅生。自此已前,并述山勢也。杜預(yù)左氏傳注曰:底,平也?;?,前闊后狹似箕。衍,平貌。言山勢如簸箕之踵也。 秋蘭茞蕙,江離載菁。廣雅曰:菁,華也。載,則也。 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見本草。夜干,一名烏扇,今江東為烏蓮,史記為射干。漢書音義曰:揭車,香草也。苞并,叢生也。 薄草靡靡,聯(lián)延夭夭。 越香掩掩,靡靡,相依倚貌。夭夭,少長也。越香,言氣發(fā)越。掩掩,同時發(fā)也。掩,同也。眾雀嗷嗷。 雌雄相失,哀鳴相號。雀,鳥之通稱。毛詩曰:鴻鴈于飛,哀鳴嗷嗷。 王雎鸝黃,正冥楚鳩。 姊歸思婦,垂雞高巢。 其鳴喈喈,爾雅曰:王雎。郭璞曰:鵰類。今江東通呼為鸮。詩云:鳥摯而有別者,一名王鵰。驪黃,郭璞曰:其色黧黑而黃,因名之。一曰鸧鹒。方言曰:或謂??黃為楚雀。廣雅曰:楚鳩一名嗶啁。爾雅曰:嶲周。郭璞曰:子嶲鳥出蜀中?;蛟唬杭醋右?guī),一名姊歸。嶲,胡圭切。思婦,亦鳥名也。地理志曰:夷通鄉(xiāng)北過仁里有觀山,故老相傳云:昔有婦登北山,絕望愁思而死,因以為名。垂雞,未詳。高巢,巢高也。當(dāng)年遨游。一本云:子當(dāng)千年萬世。遨游,未詳。 更唱迭和,赴曲隨流。赴曲者,鳥之哀鳴,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隨流者,隨鳥類而成曲也。
有方之士,羨門高溪。史記曰:方士皆掩口。杜預(yù)左氏傳注曰:方,法術(shù)也。史記曰:秦始皇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溪疑是誓字。漢書郊祀志曰:充尚、羨門高最后,皆燕人,為方令道,形辭銷化玉。充尚、羨門高,二人。 上成郁林,公樂聚谷。蓋亦方士也。未詳所見。又郁然仙人盛多如林木。公,共也。人在山上作巢。谷,食也。聚食于山阿。 進純犧,禱琁室。進,謂祭也。禱,祭也。尚書曰:神祇之犧牷牲用??装矅唬荷冊粻??;茨献釉唬豪鲋?,有傾宮琁室。高誘曰:以玉飾宮也。 醮諸神,禮太一。醮,祭也,子肖切。史記曰: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 傳祝已具,言辭已畢。
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 紬大弦而雅聲流,冽風(fēng)過而增悲哀。傳祝已具,神之語已具。言辭,即祝所傳辭也。畢,竟也。旒旌,謂建太常十二旒。雅聲,正不淫邪。字林曰:冽,寒風(fēng)也。紬,引也,音抽。
于是調(diào)謳,令人惏悷憯凄,脅息增欷。并悲傷貌。脅息,縮氣也。增,益也。惏,力甚切。悷,力計切。
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 傳言羽獵,銜枚無聲。相傳言語,遍告眾士。漢書音義,李奇曰:羽林騎士。張晏曰:以應(yīng)獵負羽。周禮:銜枚氏,軍旅田役令。鄭玄以為枚止言語囂讙也。枚狀如箸,橫銜之。 弓弩不發(fā),罘潁不傾。 涉漭漭,馳蘋蘋。漭漭,水廣遠貌。爾雅曰:蘋,藾蕭。郭璞曰:今藾蒿也,邪生亦可食。說文曰:蘋蘋,草貌,音平。 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fā)。 何節(jié)奄忽,啼足灑血?何,問辭也。言何節(jié)奄忽之間,而獸之蹄足已皆灑血。節(jié),所執(zhí)之節(jié)也。 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毛萇詩傳曰:差,擇也。 簡輿玄服,建云旆,蜺為旌,翠為蓋。冬王水,水色黑,故衣黑服。簡,略也,省也。翠,翡翠也。以羽飾蓋。 風(fēng)起雨止,千里而逝。 蓋發(fā)蒙,往自會。素問,黃帝曰:發(fā)蒙解惑,未足以論也。會,與神女相會。 思萬方,憂國害。 開賢圣,輔不逮。開導(dǎo)賢圣,令其進仕,用其謀策,輔己不逮。此又陳諫于王也。 九竅通郁,精神察滯。文子曰:九竅者,精神之戶牖。氣者,五藏之使候。呂氏春秋曰:凡人九竅五藏惡之精氣郁。高誘曰:郁滯,不通也。 延年益壽千萬歲?!?br />文選考異
情注「事于最末」:袁本、茶陵本「事于」作「于是」。何校改「于事」。
高唐賦注「漢書注曰」下至「風(fēng)諫淫惑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史記曰」下至「為頃襄王」: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鄭玄曰寢臥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為高唐之客及注「自言為高唐之客」:袁本無此正文五字、注七字。茶陵本有。案:此蓋善有,五臣無,而失著校語者。
注「欲親進于枕席」:袁本、茶陵本無「進」字。案:「親」當(dāng)作「進」。尤校改「親」為「進」,因誤兩存耳。
注「如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陳云「曋?」二字疑。今案:無四字是也。字書不見「曋?」??嘉宄荚啤溉缢稍砸病梗蛘`入,但亦非「曋?」。袁、茶陵二本為不誤。
注「韓詩曰」:何?!冈姟瓜绿怼刚戮洹苟郑愅?。今案:此所脫無以訂之。
注「偈桀侹也」:袁本此下有「居竭切」三字。案:是也。尤改入注末,作「偈居竭切」,非。茶陵本刪去,益非。讀者因是皆誤連下文「疾驅(qū)貌」于此句,而不可通矣。
注「生此土」:袁本「生」下有「乎」字,是也。茶陵本無。又其下此注不完,皆非。
注「安流平滿貌」:袁本、茶陵本無「安流」二字。
注「爾雅曰如畝畝丘郭璞曰丘有隴界如田畝」:袁本、茶陵本作「郭璞爾雅注曰有隴界如畝」十一字。
注「廣雅曰隘陿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謂水口急陿」下至「復(fù)會于上流之中止」: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若浮海而望碣石:案:「碣」當(dāng)斷句,「會」、「碣」、「磕」、「厲」及以下皆相協(xié),無容失其一韻,「石」字當(dāng)屬下句首。「石礫磥磥」二句,言小石也;「巨石溺溺」二句,言大石也。其善注則云「碣石者」,以「碣石」解正文之「碣」,非其讀正文于「石」為句,必五臣不察,乃誤分節(jié)如此,后善為所亂,而各本不著校語也。又五臣誤改下文「磥磥」作「碨?」,由不知「磥磥」與「溺溺」相對為文,亦可證。
注「孔安國注尚書曰碣石海畔山也」:袁本作「碣石山名也已見上注」,是也。茶陵本全復(fù)出,皆非。
注「埤蒼曰瀺灂水流聲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字林曰竄逃也七外切非關(guān)協(xié)韻一音七玩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案:袁、茶陵似非也。此卷善音,二本多所刪去耳。
注「交相也」:案:「交相」當(dāng)作「相交」。各本皆倒。
注「毛詩曰」下至「下句曰糾」: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柔弱下垂貌」:袁本、茶陵本無「下垂」二字。
注「漢書大人賦猗狔以招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丹莖白蔕:何校云「丹」一作「朱」,陳同。案:袁本、茶陵本「丹」作「朱」也。
注「惰哉萬事」: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案:此二本脫。
注「裖已見上林賦」:茶陵本作「振」字當(dāng)作「裖」字,袁本作「振」當(dāng)作「裖」字,皆校語錯入注,又誤改善作,當(dāng)以尤所見為是。
注「李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方言曰硙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埤蒼曰崎嶇不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說文曰俗」:案:「俗」當(dāng)作「谸」,此所引谷部文。各本皆偽。下文「千芊古字通」,「芊」亦「谸」字之誤。
注「望山谷芊芊青也」:袁本、茶陵本「芊芊」作「千千」。案:今本說文作「谸谸」。
注「深直貌」:案:「直」當(dāng)作「冥」。各本皆偽。此在釋訓(xùn)。
注「傾岸之勢」下至「如熊之在樹」: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注「楚辭曰怊悵而自悲王逸曰悵恨貌」:袁本、茶陵本作「王逸楚辭注曰怊悵恨貌」十字。
注「說文曰纚」下至「若出于神」: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六字,有「言不可測知」五字。案:此尤添四十六字于「言不可測知」上,而傳寫者因遺落其元有之五字也,但所添不當(dāng)。凡尤意專主增多,每類此。陳但謂「若出于神」四字衍,未是。
注「見本草」下至「漢書音義曰」:袁本無此二十五字,有「射干江東為烏蓮」七字。茶陵本作「射干烏蓮草也」六字。案:「蓮」當(dāng)作「萐」。廣雅:烏萐,射干也。曹憲音所夾。今本亦作「蓮」,其誤正同此。
注「爾雅曰王雎」下至「一曰鸧鹒」:袁本無此四十七字,有「王鴡鸝黃已見上」七字,最是。茶陵本所復(fù)出不同,皆非。
注「昔有婦登北山」:袁本、茶陵本「婦」上有「思」字。陳云「北」當(dāng)作「此」。各本皆偽。
注「漢書郊祀志曰」下至「充尚羨門高二人」: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案:二本最是。此或駁善注「羨門高誓」之解而記于旁。尤延之誤取之也。
注「人在山上作巢」:袁本、茶陵本「人」下有「共」字。又案:此解正文「公樂」,當(dāng)云「人共在山上作樂」。各本「樂」偽為「巢」也。
注「以玉飾宮也」:袁本、茶陵本「以」上有「琁宮」二字。案:無者非也。又二「宮」字皆「室」之誤。
注「字林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漢書音義李奇曰」下至「橫銜之」:袁本無此四十七字。有「羽獵已見上銜枚見吳都賦」十一字,最是。茶陵本所復(fù)出不同,皆非。
注「爾雅曰蘋」下至「亦可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以羽飾蓋」: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九竅通郁精神察滯:袁本云善有「滯」字,茶陵本云五臣無「滯」字。案:各本所見皆非也。詳注意,善并無「滯」字?!覆臁棺猪嵣稀复瓜隆笟q」自協(xié),以七字為一句,但傳寫者誤,因注中「郁滯不通也」妄添于下。袁、茶陵據(jù)之作校語,尤延之亦不審,而讀者皆誤認為善有、五臣無矣。
注「氣者五藏之使候」: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神女賦
并序
宋玉
神女賦
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
玉曰:「其夢若何?」
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晡,日跌時也。怳忽,不自覺知之意。所喜,忽然喜悅。紛擾,喜也。目色髣佛,作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于是撫心定氣,復(fù)見所夢?!?br />王曰:「狀何如也?」如有可記識也。髣佛,見不審也。罔,憂也。撫,覽也。見神女也。
玉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tài),不可勝贊。勝,盡也。贊,明也。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韓詩曰:東方之日。薛君曰:詩人所說者顏色美盛若東方之日。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毛詩曰:月出皎兮。毛萇曰:喻婦人有美白砽也。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毛詩曰:有女同車,顏如蕣華。又曰:尚之以瓊瑩乎而。注:瓊瑩,石似玉也,音榮。逸論語曰:如玉之瑩。說文曰:瑩,玉色也,為明切。曄,盛貌。五色并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繢盛文章。馳,施也。綺,五色也。蒼頡篇曰:繢,似纂,色赤,胡憒切。極服妙采照萬方。振繡衣,被褂裳。劉熙釋名曰:婦人上服謂之褂。襛不短,纖不長。說文曰:襛,衣厚貌,如恭切。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龍乘云翔。嫷被服,侻薄裝。裔裔,行貌。毛萇詩傳曰:婉,美貌。方言曰:嫷,美也,他臥切。說文曰:侻,好也,與娧同。他外切。又:侻,可也。言薄裝正相堪可。沐蘭澤,含若芳。性和適,宜侍旁。順序卑,調(diào)心腸?!广?,洗也。以蘭浸油澤以涂頭。旁,宜侍王旁。卑,柔弱也。
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br />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言神女得陰陽厚美之飾。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慎子曰:毛嬙、先施,天下之姣也。衣之以皮倛,則見者皆走,易之以玄錫,則行者皆止。先施、西施一也。嬙,音墻。近之既妖,遠之有望。骨法多奇,應(yīng)君之相。視之盈目,孰者克尚。近看既美,復(fù)宜遠望。孰,誰也???,能也。誰者能尚,言無有也。私心獨悅,樂之無量。交希恩疏,不可盡暢。他人莫睹,王覽其狀。其狀峨峨,何可極言。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暢,申也。未可申暢己志也。豐盈,肥滿也。莊,嚴也。方言曰:姝,好也。毛萇詩傳曰,姝,美色也。禮記曰:玉溫潤而澤,仁也。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觀。字林曰:瞭,明也。鄭玄周禮注曰:瞭,明目也,力小切。眉聯(lián)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聯(lián)娟,微曲貌。素質(zhì)干之醲實兮,志解泰而體閑。既姽婳于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言志操解散,奢泰多閑,不急躁也。謂在人中最好無比也。婆娑,猶盤姍也。說文曰:姽,靖好貌,五累切。廣雅曰:婳,好也,音畫。說文,靜,審也。韓詩,靜,貞也。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珊珊,聲也。翼,放縱貌。如鳥之翼,隨意放縱。縠,今之輕紗,薄如霧也。
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流波,目視貌。言舉目延視,精若水波將成瀾也。奮長袖以正衽兮,立躑躅而不安。說文曰:衽,衣衿也。自矜嚴也。澹清靜其愔嫕兮,性沈詳而不煩。澹,靜貌。愔,和也。嫕,淑善也。言志度靜而和淑也。不煩,不躁也。聲類曰:愔,見魏都賦,嫕,已見洞簫賦,和靜貌。韓詩曰:嫕,悅也。說文曰:嫕,靜也。蒼頡篇曰:嫕,密也。時容與以微動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遠兮,若將來而復(fù)旋。原,本也。其意欲似近,而心靜不測,是復(fù)為遠也。將來可親之意更遠也,謂復(fù)更遠也。字林曰:旋,回也。褰余幬而請御兮,愿盡心之惓惓。鄭玄毛詩箋曰:幬,床帳也。懷貞亮之絜清兮,卒與我兮相難。陳嘉辭而云對兮,吐芬芳其若蘭。精交接以來往兮,心凱康以樂歡。神獨亨而未結(jié)兮,魂煢煢以無端。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嘆。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精,神也。結(jié)猶未相著,煢煢然無有端次,不知何計分當(dāng)也。言神女之意,雖含諾,猶不當(dāng)其心。廣雅曰:頩,色也,匹零切。方言曰:頩,怒色青貌。切韻,匹迥切。斂容也。蒼頡篇曰:薄,微也。捉顏色而自矜持也。
于是搖佩飾,鳴玉鸞。整衣服,斂容顏。顧女師,命太傅。古者皆有女師,教以婦德。今神女亦有教也。毛詩序曰:尊敬師傅,可以歸寧父母。漢書音義曰:婦人年五十無子者為傅。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遷延,卻行去也。廣雅曰:首,向也,舒救切。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態(tài)橫出,不可勝記。意離未絕,神心怖覆。禮不遑訖,辭不及究。愿假須臾,神女稱遽。目略輕看,精神光采相授與也,猶未即絕。怖覆,謂恐怖而反復(fù)也。左氏傳,豎頭須曰:沐則心覆,心覆則圖反。遽,急也。言去不住也?;材c傷氣,顛倒失據(jù)。毛萇詩傳曰:據(jù),依也。闇然而暝,忽不知處。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悵垂涕,求之至曙?!?br />文選考異
其夜王寢:陳云「王寢」「白玉」諸字當(dāng)如沈存中、姚令威之說。案:何校亦云然,謂「玉」「王」互偽也。說載筆談及西溪叢語。今考互偽始于五臣,見下。
果夢與神女遇:袁本、茶陵本無「果」字,是也。案:尤本所見又五臣以后之誤者。
王曰:袁本、茶陵本「王」下有「對」字,是也。案:此「玉對曰」,五臣「玉」作「王」,仍存「對」字。尤本所見又五臣以后之誤者。
注「紛擾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王曰:袁本、茶陵本「王」作「玉」。案:此二本失著校語。
注「髣佛見不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玉曰:袁本、茶陵本「玉」作「王」,云善作「玉」。案:二本與尤正同,然則善、五臣「王」「玉」互換,此其明驗也。自「王寢」以下,及后「王覽其狀」,皆當(dāng)如此。二本校語不備,尤本亦多以五臣亂善,賴存此一處,可以推知致偽之由,為沈存中、姚令威疏通而證明之,讀者亦可以無疑矣。
注「勝盡也贊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又曰尚之以瓊瑩乎而注瓊瑩石似玉也音榮」: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毛萇詩傳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說文曰侻」:案:「侻」當(dāng)作「娧」。各本皆偽。此女部文也。
注「與娧同」:案:「娧」當(dāng)作「侻」。各本皆偽。
注「旁宜侍王旁」:案:首不當(dāng)有「旁」字,蓋此注在「宜侍旁」句下,后并上為一節(jié),而標此字為識。各本因皆衍。
近之既妖:案:「妖」當(dāng)作「姣」。上文「姣麗」,五臣作「妖」,善作「姣」。袁、茶陵二本有校語,此以五臣亂善,各本皆非。善注言「近看既美」,是作「姣」之證。
注「方言曰姝好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字林曰瞭明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聯(lián)娟微曲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其所載五臣濟注有之。案:二本是也。此尤所見誤衍。
注「靖好貌」:袁本、茶陵本作「閑體行也」。案:二本是也。此女部文。今本「閑體行姽姽也」,而善節(jié)引之。
注「廣雅曰婳好也」:袁本、茶陵本作「婳靜好也」四字。案:二本是也。此亦女部文,非引廣雅。尤所見誤衍。
注「音畫說文靜審也韓詩靜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案:或仍當(dāng)有「音畫」二字。以下皆誤衍耳。
注「聲類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和靜貌」下至「嫕密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注「字林曰旋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結(jié)猶未相著」:袁本、茶陵本「結(jié)」上有「未」字,是也。
注「方言曰頩怒色清貌切韻匹迥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登徒子好色賦
并序。此賦假以為辭,諷于淫也。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大夫,官也。登徒,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稱。戰(zhàn)國策曰:孟嘗君至楚,楚獻象床,登徒送之。高誘淮南子注曰:短,說其罪闕也。「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閑,靜也。麗,美也。微,妙也。公羊傳曰:定、哀多微辭。論語,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愿王勿與出入后宮?!?br />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閑麗,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辭,所學(xué)于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遣自解說也。有說則止,無說則退?!?br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莊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莊子,孔子謂盜跖曰:將軍齒如齊貝。貝,海螺,其色白。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王逸楚辭注曰:嫣,笑貌。廣雅曰:嘕嘕欯欯,喜也。陽城、下蔡,二縣名,蓋楚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字林曰:窺,傾頭門內(nèi)視也。又小視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莊子曰:蓬頭突鬢。爾雅曰:攣,病也,力專切。說文曰:齞,張口見齒也,牛善切。歷,猶疏也。旁行踽僂,又疥且痔。踽僂,傴僂也。廣雅曰:傴僂,曲貌。傴,央矩切。僂,力主切。說文曰:疥,瘙也。痔,后病也。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br />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cè),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章華,楚地名。大夫,楚人入仕于秦,時使襄王。一云食邑章華,因以為號。愚,鈍也。亂,昏也。邪,僻也。言昏鈍邪僻之臣。章華大夫自謙不如彼之登徒所說也。言宋玉之所說鄰女美色,愚臣守德,猶不如登徒之說,況宋玉乎?臣,章華大夫自謂。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br />王曰:「試為寡人說之。」
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遠游,周覽九土,足歷五都。九土,九州島之土。五都,五方之都。 出咸陽,熙邯鄲。 從容鄭衛(wèi)溱洧之間。熙,戲也。廣雅曰:從容,舉動也。毛詩曰:溱與洧,方渙渙兮。毛萇曰:溱、洧,鄭兩水名洧,于軌切。 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 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毛詩曰:倉庚喈喈。又曰: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 此郊之姝,華色含光。 體美容冶,不待飾裝。
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此郊,即鄭衛(wèi)之郊。毛詩曰:靜女其姝。又曰: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祛兮。大路,詩篇名也。遵,循也。路,道也。謂道路逢子之美,愿攬子之袂與俱歸也。稱此詩者,此本鄭詩,故稱以感動。贈以芳華辭甚妙。折芳草之華以贈之,為辭甚妙。 于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謂折芳草之花以贈之,欲贈芳華,恐不受,故先與妙辭以進之。處女,未嫁者。怳,失意貌。體疏,相離殊遠。謂異于未贈花前所視。
復(fù)稱詩曰:寤春風(fēng)兮發(fā)鮮榮。絜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司馬彪注漢書子虛賦曰:復(fù),答也。顏師古注:復(fù),音伏。寤,覺也。鮮榮,華也,喻少年之盛。齋,莊也,言自絜貌,矜莊而待惠音聲。如此,謂贈以芍藥,欲結(jié)恩情,而女不受。毛詩曰:知我如此,不如無生。鄭玄曰:則己之生,不如不生。無生,恨之辭也。
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刮⑥o,謂向所陳辭甚妙者。若即折登徒言多微詞。
于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宋玉雖不逮大夫之顧義,而不同登徒之好色,故不退。
文選考異
登徒子好色賦注「此賦假以為辭諷于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廣雅曰嘕嘕欯欯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一云食邑章華因以為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唯唯:案:此下各本皆提行,非也??即速x本無所謂序,今題下有「并序」二字,而于此提行,謂以上是序,以下是賦,善必不應(yīng)如是大誤,未詳其何時始爾也。
注「廣雅曰從容舉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此郊即鄭衛(wèi)之郊」: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靜女其姝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大路詩篇名也」下至「與俱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司馬彪注漢書子虛賦曰復(fù)答也顏師古注復(fù)音伏」: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有「復(fù)報也」三字。案:二本是也。凡此等尤所添皆非是。
洛神賦
并序。漢書音義,如淳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
曹子建記曰: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fā),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fù)見所在。遣人獻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后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洛神賦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文帝丕年號。京師,洛陽也。洛川,洛水之川也,洛水出洛山。濟,度也。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魏志曰:黃初三年,立植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其年朝京師。又文紀曰:黃初三年,行幸許。又曰:四年三月,還雒陽宮。然京域謂雒陽,東蕃即鄄城。魏志及諸詩序并云四年朝,此云三年,誤。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蓋魏志略也。 背伊闕,越轘轅。伊闕、轘轅,已見東都賦。 經(jīng)通谷,陵景山。華延洛陽記曰:城南五十里有大谷,舊名通谷。河南郡圖經(jīng)曰:景山,緱氏縣南七里。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蘅,杜蘅也。皋,澤也。嵩高山記曰:山上神芝。十洲記曰:鐘山仙家耕田種芝草。 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于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陽林,一作楊林,地名,生多楊,因名之。移,變也。情思消散,如有所悅。未察,猶未的審所觀殊異。毛詩曰:彼何人斯。
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愿聞之?!?br />余告之曰: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邊讓章華臺賦曰:體迅輕鴻,榮曜春華。神女賦曰:婉若游龍乘云翔。翩翩然若鴻鴈之驚,婉婉然如游龍之升。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朱穆郁金賦曰:比光榮于秋菊,齊英茂于春松。 髣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正歷曰:太陽,日也。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修短合度。神女賦曰:襛不短,纖不長。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削成,已見魏都賦。登徒子好色賦曰:腰如束素。束素,約素,謂圓也。 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楚辭曰:小腰秀項若鮮卑。說文曰:項,頸也。司馬相如美人賦曰:皓質(zhì)呈露。呈,見也。延、秀,皆長也。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楚辭曰:粉白黛黑施芳澤。鉛華,粉也。博物志曰:燒鉛成胡粉。張平子定情賦曰:思在面為鉛華兮,患離塵而無光。 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毛詩曰:鬒發(fā)如云。神女賦曰:眉聯(lián)娟以蛾揚。峨峨,高如云也。修,長曲而細也。 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神女賦曰:眸子炯其精朗。離騷曰:靨輔奇牙宜笑嘕。王逸曰:美人頰有靨輔也。權(quán),兩頰。睞,旁視也。 瑰姿艷逸,儀靜體閑。神女賦曰:瑰姿瑋態(tài)。又曰:志解泰而體閑。儀靜,安靜也。體閑,謂膚體閑暇也。 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yīng)圖。柔,弱也。綽,寬也。神女賦曰:骨法多奇,應(yīng)君之相。應(yīng)圖,應(yīng)畫圖也。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璀粲,衣聲。山海經(jīng)曰:沃人之國爰有璇瑰瑤碧。郭璞曰:名玉也。又曰:和山其上多瑤碧。毛詩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毛萇曰:琚,佩玉名,音居。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司馬彪續(xù)漢書曰,太皇后花勝上為金鳳,以翡翠為毛羽,步搖貫白珠八。劉騊駼玄根賦曰:戴金翠,珥珠璣。劉熙釋名曰:皇后首飾曰副。 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繁欽定情詩曰: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游。有此言,未詳其本。神女賦曰:動霧縠以徐步。綃,輕縠也。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芳藹,芳香晻藹也。楚辭曰:建雄虹之采旄。又曰: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 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爾雅曰:岸上曰滸。郭璞曰:厓上地也。毛詩曰:在河之滸。毛萇曰:滸,水厓也。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瀨,水流沙上也。傅瓚曰:瀨,湍也。本草曰:黑芝一名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毛詩曰:子無良媒。 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xí)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要,屈也。佳人信修整,習(xí)禮謂立德,明詩謂善言辭。古人指水為信,如有如白水之類也。珶,玉也,徒帝切。潛淵,謂所居也。 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神仙傳曰:切仙一出游于江濱,逢鄭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與之。交甫行數(shù)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爾雅曰:猶如麂,善登木。此獸性多疑慮,常居山中。忽聞有聲,則恐人來害之,每預(yù)上樹,久久無度復(fù)下,須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決者稱猶焉。一曰:隴西俗謂犬子,隨人行,每預(yù)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故言猶豫也。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行且聽且渡。故疑者稱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說文曰:靜,審也。韓詩曰:靜,貞也。申,展也。子建自防持也。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謝靈運山居賦注曰:河靈,河伯也,東阿所謂洛靈。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陰去陽來也。邊讓章華臺賦曰:縱輕軀以迅赴,若離鵠之失群。言如鶴鳥之立望。 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椒涂、蘅薄,言芳香也。郁烈,香氣之甚。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或翔神渚?;虿擅髦椋蚴按溆?。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厲,急也。雜沓,眾貌。二妃已見上文。毛詩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注:漢上游女,無求思者。 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史記曰:四星在危南。匏瓜。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椗炫畬O也。天官星占曰: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值者,陰陽不和。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椗?、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阮瑀止欲賦曰: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俱有此言。然無匹之義,未詳其始。 揚輕褂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陵波微步,羅陘生塵。陵波而陘生塵,言神人異也。洛靈即神,而言若者,夫神萬靈之總稱,言若所以類彼,非謂此為非神也?;茨献釉唬菏プ阈杏谒瑹o跡也;眾生行于霜,有跡也。說文曰:陘,足衣也。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zhuǎn)眄流精,光潤玉顏。神女賦曰:苞溫潤之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神女賦曰:吐芬芳其若蘭。 華容婀娜,令我亡??。張衡七辯曰:蝤齊之領(lǐng),阿那宜顧。杜篤禊祝曰:懷李女使不飧。婀,烏可切。娜,奴可切。
于是屏翳收風(fēng),川后靜波。王逸楚辭注曰:屏翳,雨師名。虞喜志林曰:韋昭云:屏翳,雷師。喜云雨師,然說屏翳者雖多,并無明據(jù)。曹植詰洛文曰:河伯典澤,屏翳司風(fēng)。植既皆為風(fēng)師,不可引他說以非之。川后,河伯也,已見上文。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馮夷、女媧,并已見上文。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騰,升也。文魚有翅能飛,故使警乘。警,戒也。楚辭曰:文魚兮上瀨。又曰:將騰駕兮皆逝。玉鸞已見上文。 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春秋命歷序曰:有神人右耳蒼色大肩,駕六龍出輔,號曰神農(nóng)。儼,矜莊貌。春秋命歷序曰:人皇乘云車出谷口。博物志曰:漢武帝好道,西王母七月七日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車來。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
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lǐng),回清陽。北海魚非洛川所有,然神仙之川亦有。爾雅曰:水中渚曰沚??装矅袝⒃唬荷郊乖粚?。毛詩曰:領(lǐng)如蝤蠐。又曰:有美一人,清陽婉兮。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dāng)。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盛年,謂少壯之時不能得當(dāng)君王之意。此言微感甄后之情。楚辭曰: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予襟之浪浪。淚下貌。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良會,夫婦之道。鄉(xiāng),猶方也?;茨献釉唬憾Y豐不足以效愛。服虔通俗文曰:耳珠曰珰。 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太陰,眾神之所居。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漢書音義,孟康曰:宵,化也。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象,顧望懷愁。楚辭曰:思舊故而想象。傅毅七激曰:無物可樂,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fù)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溯,逆流向上也。綿綿,密意也。毛詩曰:耿耿不寐。又曰:正月繁霜。 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拐f文曰:騑,驂駕也。毛萇詩傳曰:騑騑,行不止之貌。廣雅曰:盤桓,不進也。
文選考異
注「記曰」下至「改為洛神賦」:此二百七字袁本、茶陵本無。案:二本是也。此因世傳小說有感甄記,或以載于簡中,而尤延之誤取之耳。何嘗駁此說之妄,今據(jù)袁、茶陵本考之,蓋實非善注。又案:后注中「此言微感甄后之情」,當(dāng)亦有誤字也。
注「黃初文帝丕年號」下至「濟度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注「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蓋魏志略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案:此亦尤延之誤取,或駁善注之記于旁者。
注「已見東都賦」:陳云「都」當(dāng)作「京」,是也。袁、茶陵二本復(fù)出,皆非。案:復(fù)出不合善例,凡袁亦誤者不悉出。
注「山上神芝」:袁本、茶陵本神上有「有」字,是也。
容與乎陽林:袁本、茶陵本「陽」作「楊」,云五臣作「陽」。案:二本是也。尤所見以五臣亂善。
注「陽林一作楊林」:袁本、茶陵本無「陽林一作」四字。案:二本是也。此尤所見蓋有「陽林」,善作「楊林」,乃校語錯入注,因改善作「一」以就之耳。
腰如約素:袁本、茶陵本云「約」善作「束」。案:二本校語是也。注云「束素,約素」,以「約」解「束」。五臣因改正文作「約」,尤所見以之亂善,非也。
奇服曠世:袁本、茶陵本云「世」善作「代」。案:此以五臣亂善。
注「沃人之國」下至「名玉也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注「投我以木瓜」: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報之以瓊瑤」:何校「瑤」改「琚」,是也。各本皆偽。
注「綃輕縠也」:案:此當(dāng)作「綃已見吳都賦」。袁、茶陵二本所復(fù)出者其證也。
注「爾雅曰」下至「厓上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下至「瀨湍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神仙傳曰切仙一出」下至「女亦不見」:袁本、茶陵本此注作「韓詩內(nèi)傳曰鄭交甫遵彼漢皋臺下遇二女與言曰愿請子之佩二女與交甫交甫受而懷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顧二女亦即亡矣」。案:皆非也。依善例求之,當(dāng)云「交甫已見江賦」。袁、茶陵其所復(fù)出也。
注「說文曰」下至「靜貞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二妃已見上文毛詩曰」下至「無求思者」:案:「二妃」下當(dāng)有「游女并」三字,依善例求之如此。謂「二妃」注在思玄賦,「 游女」注在琴賦。袁本、茶陵本所復(fù)出皆非,然即其證也。「毛詩曰」以下二十字,尤本誤衍,袁、茶陵無。
注「各處河鼓之旁」:袁本、茶陵本無「鼓」字,是也。
注「圣足行于水」:袁本、茶陵本「足」作「人」,是也。
令我亡??:袁本、茶陵本「??」作「餐」。案:疑善「??」、五臣「餐」而失著校語也。「??」、「餐」古亦同字,俗偽為「?」。他皆放此。又案:注「使不飧」,「飧」當(dāng)為「??」。
注「曹植詰洛文曰」:案:「洛」當(dāng)作「咎」。各本皆偽。文今載集中。袁本、茶陵本「詰」偽「結(jié)」,陳云當(dāng)作「禊」,大非。王伯厚嘗言:曹子建詰咎文,假天帝之命,以詰風(fēng)伯、雨師。名篇之意顯然矣。
注「王母乘紫云車來」:袁本、茶陵本「來」上有「而」字,是也。
注「爾雅曰」下至「山脊曰岡」: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淚下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顧望懷愁:案:袁本、茶陵本此下校語云善作「怨」,其所見非也。此韻腳非有異同,尤本未誤。
注「說文曰騑」下至「盤桓不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詩甲
補亡
補亡詩六首
四言并序補亡詩序曰:皙與司業(yè)疇人肄修鄉(xiāng)飲之禮,然所詠之詩,或有義無辭,音樂取節(jié),闕而不備,于是遙想既往,存思在昔,補著其文,以綴舊制。
束廣微王隱晉書曰:束皙,字廣微,平陽陽干人也。父惠,馮翊太守;兄璨,與皙齊名。嘗覽古詩,惜其不補,故作詩以補之。賈謐請為著作郎。
補亡詩六首
南陔,孝子相戒以養(yǎng)也。毛詩序曰:有其義而亡其辭。子夏序曰:南陔廢則孝友缺矣。聲類曰:陔,隴也。
循彼南陔,言采其蘭。采蘭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將以供養(yǎng)其父母,喻人求珍異以歸。
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庭闈,親之所居。眷戀,思慕也。言我思歸供養(yǎng),心不暇安。
彼居之子,罔或游盤。居,謂未仕者。言在家之子,無有縱樂,須供養(yǎng)。此相戒之辭也。尚書曰:乃盤游無度。
馨爾夕膳,絜爾晨??。馨,芬香也。絜,鮮靜也。教其朝晚供養(yǎng)之方。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草油油而從風(fēng),喻己亦當(dāng)柔色以承親。史記,微子之歌曰:麥秀之漸漸,禾黍之油油。鄭玄禮記注曰:油然,物始生好貌。
彼居之子,色思其柔。言承望父母顏色須其柔順也。論語,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色難,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
眷戀庭闈,心不遑留。
馨爾夕膳,絜爾晨羞。羞,有滋味者。
有獺有獺,在河之涘。禮記曰:孟春之月,魚上冰,獺祭魚。獺將食之,先以祭,又曰:獺祭魚,然后虞人入澤梁。此喻孝子循陔如求珍異,歸養(yǎng)其親也。
凌波赴汨,噬魴捕鯉。字林曰:汨,深水也,于筆切。廣雅曰:噬,嚙也。爾雅曰:魴,魾也。郭璞曰:今呼魴魚為鳊。
嗷嗷林烏,受哺于子。小雅曰:純黑而反哺者,烏也。毛詩曰:相彼反哺,尚在翔禽。
養(yǎng)隆敬薄,惟禽之似。孟子曰:食而不愛,豕畜之;愛而不敬,獸畜之。劉熙曰:愛而不敬,若人畜禽獸,但愛而不能敬也。言鳥亦能報恩,但不知禮敬耳。今人雖有供養(yǎng)而無禮敬,禽獸何異乎?
勖增爾虔,以介丕祉。鄭玄毛詩箋云:介,助也。毛萇詩傳曰:祉,福也。
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言孝子養(yǎng)父母,常自絜,如白華之無點污也。子夏序曰:白華廢則廉恥缺矣。
白華朱萼,被于幽薄。毛詩曰:鄂不韡韡。鄭玄曰:承華者,鄂也。纂要曰:草叢生曰薄。此喻兄弟比于華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眾雜,方于華萼,自然鮮絜。
粲粲門子,如磨如錯。毛詩曰:粲粲衣服。周禮曰:正室謂之門子。鄭玄曰:正室適子,將代父當(dāng)門者。毛詩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石曰磨。爾雅曰:謂之剒。
終晨三省,匪惰其恪。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陳思王魏德論曰:位冠萬國,不惰厥恪。
白華絳趺,在陵之陬。鄭玄毛詩箋曰:跗,鄂足也。跗與趺同。陬,山足也。
蒨蒨士子,涅而不渝。蒨蒨,鮮明貌。論語,子曰: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渝,變也。
竭誠盡敬,亹亹忘劬。毛萇詩傳曰:亹亹,勉勉也,亡匪切。
白華玄足,在丘之曲。
堂堂處子,無營無欲。論語,曾子曰:堂堂乎張也。處子,處士也。已見鸚鵡賦。梁鴻安丘嚴平頌曰:無營無欲,澹爾淵清。
鮮侔晨葩,莫之點辱。孝經(jīng)鉤命決曰:名毀行廢,玷辱先人。王逸楚辭注曰:點,污也。點與玷古字通。
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子夏序曰:華黍廢則畜積缺矣。
黮黮重云,輯輯和風(fēng)。黮黮,云色不明貌,徒感切。輯輯,風(fēng)聲和也。毛詩曰:習(xí)習(xí)谷風(fēng)。毛萇曰:習(xí)習(xí),和舒之貌。輯與習(xí)同。
黍華陵巔,麥秀丘中。毛詩曰:黍稷方華。微子有麥秀之歌。鄭玄曰: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麥。
靡田不播,九谷斯豐。尚書曰:播厥百谷。周禮曰:三農(nóng)生九谷。鄭玄曰:九谷,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也。
奕奕玄霄,蒙蒙甘溜。鄭玄毛詩箋曰:奕奕,光也。玄,黑也。霄,云也。毛萇詩傳曰:蒙蒙,雨貌。凡水下流曰溜。
黍發(fā)稠華,亦挺其秀。蒼頡篇曰:稠,眾也。廣雅曰:稠,穊也,直留切。穊,居致切。毛詩曰:實發(fā)實秀。
靡田不殖,九谷斯茂。
無高不播,無下不殖。
芒芒其稼,參參其穡。芒芒,多貌。參參,長貌。種曰稼,斂曰穡。參,所今切。
稸我王委,充我民食。公羊傳曰:君子之為國也,必有三年之委。尚書,八政,一曰食。
玉燭陽明,顯猷翼翼。爾雅曰:四氣和謂之玉燭。郭璞曰:道光照也。廣雅曰:翼翼,明貌。猷,道也。
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由,從也。庚,道也。言物并得從陰陽道理而生也。子夏序曰:由庚廢則陰陽失其道理矣。
蕩蕩夷庚,物則由之。尚書曰:王道蕩蕩。毛萇詩傳曰:夷,常也。萬物由之以生也。喻王者之德,群生仰之以安也。
蠢蠢庶類,王亦柔之。毛萇詩傳曰:蠢,動也。國語曰:夏禹能平水土以品處庶類??装矅袝鴤髟唬喝?,安也。
道之既由,化之既柔。
木以秋零,草以春抽。言萬物既由于道,群黎又安于化,故草木遂性而零茂隨四時也。
獸在于草,魚躍順流。言皆得其時也。
四時遞謝,八風(fēng)代扇?;茨献釉唬核臅r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八風(fēng),已見上。
纖阿案晷,星變其躔?;茨献釉唬豪w阿,月御也。顏延年纂要曰:景曰晷。呂氏春秋曰:月躔二十八宿。漢書曰:日月初躔星之紀。音義曰:躔,舍也。
五是不逆,六氣無易。尚書云:曰雨、曰旸、曰燠、曰風(fēng)、曰時,五是來備,各以其序,庶草蕃廡。左氏傳,秦醫(yī)和謂晉侯曰:天有六氣,陰陽風(fēng)雨晦明。易,改也。謂不改其常行也。
愔愔我王,紹文之跡。左氏傳,右尹革曰:祈昭之愔愔。杜預(yù)曰:愔愔,安和貌。我王,成王也。此詩成王時也。文,周文王也。言能繼文王之跡也。
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崇丘,高丘也。言萬物生長于高丘,皆遂其性,得極其高大也。子夏序曰:崇丘廢則萬物不遂其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