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學集成 清 江順詒輯 宗山參訂
江先生秋珊,宏才績學,尤工倚聲。折肱于此,垂三十年,著有明鏡詞。山與先生有同好,倡和往還,多所指授。竊念詞之為道,自李唐沿及兩宋,濫觴厥制,漸至紛紜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先生憂之,為之尋源竟委,審律考音,取諸說之異同得失,旁通曲證。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軌,示后進之準則。心苦矣,功亦偉矣。山校讎既竣,分列子目,成書八卷,名曰詞學集成,慫其付梓,以公同志。先生虛懷若谷,俾附賤名于簡,謹綴數言,并撰序目如左:
析津沿支,每況愈下。正畀閏統,祧紊鼻祖。循乃故轍,溯厥本根。為民祈祀,必先追源。集詞源第一。
辭尚體要,無體不立。正變剖分,大小次第。物不可遺,聲亦如味。★稽其屬,總有十二。集詞體第二。
六律克諧,八風宣暢。應節(jié)角徵,調鐘唇吭。已無伶?zhèn)?,矧乃夔曠。如縷裊裊,誰其繼響。集詞音第三。
彥倫切韻,李登聲類。差積累黍,五音幾廢。益則減半,損則加倍。如禮已止,競守綿蕞。集詞韻第四。
滾滾詞源,橫擁其派。泛涉者疏,專攻者隘。風歸麗則,語芟荑稗。南北江河,入海而會。集詞派第五。
法立文成,旋周旋折。異曲異詩,非莊非謔。變必歸宗,反而能縮。一氣轉圜,是謂中則。集詞法第六。
不離乎情,不泥乎境。托逍遙游,辟町畦逕。寓目皆春,水流不競。香象羚羊,乃臻上乘。集詞境第七。
盈廷之官,各司其司。八珍之味,各宜其宜。析縷分條,抒以論斷。希跡名流,則吾何敢。集詞品第八。鐵嶺宗山謹識
○凡例
一、引證前人書,或詞序,或詞話,或專論詞,或不專論,有與詞相發(fā)明者,率皆引用,抒以論斷,皆加[詒]案以別之。論斷后再引他人之說者,亦加某以別之,以清眉目。
一、徵引書不能不刪節(jié)字句。然有刪無增,不能妄竄人著作也。
一、有前人論議,必全篇登載始能得其旨趣者,率皆全篇錄之。期讀者于詞之源律,展卷了然。鈔胥之譏,所不辭也。
一、間有己論,自成一則者,皆不書名,以省煩瀆。
一、家藏書絕少。僅就目之所見集成書,掛漏之譏,知所不免。
一、此書積之數十年,有見必錄,迄求成書,亦不過詞話之流耳,未敢出以示人。鐵嶺宗小梧司馬[山],文字之交,莫逆最久。偶論作詞,以是稿就正。遂蒙激賞,謂為卞和之璞,有功于詞不小。即為之條分縷析,撮其綱,曰源、曰體、曰音、曰韻,衍其流曰派、曰法、曰境、曰品,分為八卷,以各則麗之,易其名曰詞學集成。蕢桴土鼓,儼若金聲而玉振矣,豈參訂云爾哉。因并列其名于卷首。
一、或謂此書詆譏萬氏太甚。余曰不然,古今事變,各有其時??鬃幼鞔呵?,孟子距楊墨,易地皆然。使余生萬氏之時,亦為萬氏之詞律,以辟嘯余之謬。使萬氏生今之時,亦能因韻以求音,因音以求體,亦能知繁聲增字之所以然,余此書可以不作。
一、是書論又一體之非,僅證之一二詞之增字,殊不足為確據。擬博考群書,凡一調而有數體者,悉為之刪繁去復,以正體列于前,以異同各體低一格列于后。俟書成后,再為續(xù)刻。
一、是書雖皆引前人之說,究不能無議論之偏,或棄或取,各因學力所造之淺深。尚望諸君子指摘譏評,不遺余力,庶不致貽誤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