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一回書中,因?yàn)閿⑹鲆环逯拢哑兴_那邊擱過。如今卻又要回轉(zhuǎn)筆來,補(bǔ)敘菩薩的行蹤了。
菩薩自從救度了賈一峰,當(dāng)時姑蘇的人們見賈一峰行善得了惡報,妻子被殺,自己又吃冤枉官司,屈打成招,免不了殺身之禍,甚是替他不平,有的竟指菩薩沒有靈感。直到后來,縣官審清了這一樁無頭案,知道是菩薩留偈指點(diǎn),才能破案,于是又把疑團(tuán)打破,一發(fā)深信菩薩的威力,虔誠供養(yǎng)。
菩薩游蹤,一路來到太倉,又遇見一位善人。此人姓王名錫爵號叫荊石,曾經(jīng)做過顯宦,現(xiàn)在息影家園,享清閑之福。他雖然曾做顯宦,但樂善好施,終身不二色。晚年喜歡談佛學(xué),信心堅定,凡遠(yuǎn)近大小寺院,他都親自寫了匾額送去懸掛,為眾倡導(dǎo)。恰好那時有位圓通法師,乃是一位有道高僧,來到太倉,創(chuàng)興佛法。荊石與他往來極密,談禪說法,非常透澈。當(dāng)時太倉有了這一位顯宦,一個高僧的提創(chuàng),大家都自影從,佛法極為興盛。
荊石十分高興,又想起觀世音菩薩的種種靈跡,便發(fā)愿聘請名手畫家,畫一千幅菩薩法像,施舍民間,使他們一心向善。這一來是他信佛心虔,二來也可以借此移風(fēng)易俗,使合境的人們不要為非做惡,補(bǔ)政教所不及。
他打了這一個主意,便去和圓通法師商議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列代顯跡,所現(xiàn)寶相,各各不同。我今欲畫菩薩像一千幅,施舍民間,使大家信奉,不知畫何種寶相為宜?”圓通法師道:“居士肯如此盡力佛教,功德真是無量。若問菩薩寶相,照《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jīng)》上邊說,共有八相。第一是金剛觀自在菩薩,第二是與愿觀自在菩薩,第三是數(shù)珠觀自在菩薩,第四是鉤召觀自在菩薩,第五是除障觀自在菩薩,第六是寶劍觀自在菩薩,第七是寶印觀自在菩薩,第八是不退轉(zhuǎn)金輪觀自在菩薩。八尊菩薩有八付相,各有一般神通。究竟宜畫哪一相,貧僧也不敢斷定,還待居士自決。”
荊石躊躇了一會道:“那么如此吧,我們就多雇幾個畫工,先期命他們齋戒沐浴,虔誠禱告菩薩,請賜一兆,菩薩顯現(xiàn)何相,即叫他們看見。然后依夢中所見的照畫,豈不是好?”
圓通法師道:“如此卻好。”
荊石于是命人招雇畫工,一月之內(nèi),恰恰招到八位。便將畫像祈夢的事,告訴了他們一遍,大家自然照辦??墒且贿B幾日,八人中一個也沒有得到夢兆,荊石心中甚為不解。
其時,菩薩恰巧在此經(jīng)過,聞得此事,便化身為一個白衣秀士模樣,造門請見,說是善畫各相觀音。荊石一聽此話,甚是喜悅,連忙請入相見。談?wù)撝?,甚為合意。秀士自稱曾七次夢游佛國,敵熟悉諸般菩薩的面目,既是善士發(fā)此宏愿,愿相助成功。荊石又問:“究竟畫哪一副寶相?”
秀士道:“既然圃通法師向善士說起八相,愚意不如八相都畫,以免缺陷。”
荊石大喜,使命設(shè)下香案,預(yù)備了金銀汁、純凈筆硯、清潔紙張,請秀士動手。秀士略不凝思,提起筆來就畫,出手迅速異常,真是運(yùn)筆如風(fēng),揮毫似電,不消片刻,一尊已就。重又取過一幅紙鋪了,又是一陣子揮灑,又成了一尊。如此費(fèi)了大半天功夫,八尊寶像,已完全畫就,端的是八樣法身。
第一幅,題著“金剛觀自在菩薩”,畫得棱眉怒目作嗔之狀,云是忿怒相,懾伏群魔。第二幅,題著“與愿觀自在菩薩”,畫得慈眉善目,左手執(zhí)一經(jīng)卷,右手作施愿之狀,云是大慈之相,廣結(jié)善緣,第三幅,題著“數(shù)珠觀自在菩薩”,合目冥坐,手中扣著一串念珠,作默數(shù)之狀,云是大悲相,了除塵劫。第四幅,題著“鉤召觀自在菩薩”,一首三面,正面熙怡,頭戴天冠,冠有化身阿彌陀佛;左面怒目可畏,鬢發(fā)聳豎,首戴月冠;右面顰眉眢目,狗牙上出,一身六臂,一手持絹素,一手持蓮花,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持鉞斧,一手施無畏,一手把如意寶杖,結(jié)跏跌坐,云是圓通相,鉤取人天之魚于菩提之岸。第五幅,題著“除障觀自在菩薩”,一首三目,右手執(zhí)寶鏡,左手作施愿狀,云是普照之相,破除六道三障。第六幅,題著“寶劍觀自在菩薩”,頂上涌現(xiàn)蓮花,一手執(zhí)寶劍,一手舉胸前,云是解脫之相,斬除六賊。第七幅,題著“寶印觀自在菩薩”,一身三面,都現(xiàn)慈悲狀,一手執(zhí)寶印,一手把鈴鐸,-手執(zhí)幡幢,一手持劍,一手執(zhí)寶鏡,一手把蓮花,云是迅奮之相,驅(qū)馳三界。第八幅題著“不退轉(zhuǎn)金輪觀自在菩薩”,玉面含笑,首戴寶冠,冠中有化身無量壽佛,兩手捧金輪作旋轉(zhuǎn)狀,云是如意相,轉(zhuǎn)除惡業(yè)。
荊石看了這八幅圖像,大喜過望,贊不絕口。那秀士又說道,“如今善士有了此八幅藍(lán)本,可以給畫工臨摹,小于卻要告別了?!?br />
荊石苦留不住,送金銀給他,又不肯受,反是他取出一顆圓子,送給荊石,說是西方無患子,常佩在身可以免除災(zāi)害,益人智慧。荊石謝了又謝,一直送到大門之外,才拱手而別。
于是他就帶了畫去找圓通法師,告知一切。
法師道:“恭喜居士,今天卻遇見菩薩了!”
荊石道:“此話怎講?難道作畫的白衣秀士就是觀世音菩薩不成?”法師道:“怎么不是?要不是菩薩,凡間人哪能畫出這種寶相?又何從得此無患子呢?”
荊石方才恍然大悟,于是一發(fā)高興起來,將八幅畫像懸掛在大廳之上,命八個畫工每人認(rèn)定一幀去臨摹。一幀脫手,他便自己寫上一卷《多心經(jīng)》,送給人家。又把那一顆無患子種在地上,果然發(fā)芽結(jié)子,分送人家,使大家獲福遠(yuǎn)禍。整整的一年有余,才送滿一千幅觀世音像。菩薩手畫的八幅,留在家中,奉為傳家之寶。從此,太倉的佛教大興,尤其是王氏一門,大小都信仰菩薩,子孫如王煙客等,都是科名望重,大家以為是奉佛的善報。
菩薩自從留畫給王荊石之后,便又化為一個賣藥草的行腳醫(yī)生,挑了兩個藤斗子,斗中放著好幾十樣藥草,走到鬧市之中,在人煙稠密處,找了一個干凈地方,將擔(dān)子放下,取出一塊巾袱來鋪在地上,盤膝而坐,專等主顧上門,暗中觀察那來來往往的行人,細(xì)辨忠奸賢佞。
正在觀看,忽來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身上穿得破爛不堪,鶉衣百結(jié),赤足蓬頭,奔到跟前,劈口問道:“賣藥的老丈,你可會治得病?”菩薩道:“癡孩子,不會治病,如何好賣藥,豈不要誤人性命?”
小孩道:“那么請你治病,不知要多少錢才行?”
菩薩道;“行醫(yī)之人,原是半積陰功半養(yǎng)生的。我只要遇見有緣之人,貧苦之輩,非但不要診金,連藥也肯送哩I”
小孩聽了此話,不覺喜歡得跳躍起來,拍著小手道:“好了,好了!今天我父親遇見你老丈,就有了救了。我只求老丈慈悲一下,醫(yī)治我父親得活,永世也不敢忘了你的大恩!”說著拖了菩薩就要走。
菩薩道;“你且莫慌,可先將你父親的病,說與我知道,看我醫(yī)得醫(yī)不得。如其是醫(yī)得的,那時再跟你同去不遲。”
那小孩子便將他父親的病情,說了出來。正是:
看他純孝子,定是有緣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菩薩自從救度了賈一峰,當(dāng)時姑蘇的人們見賈一峰行善得了惡報,妻子被殺,自己又吃冤枉官司,屈打成招,免不了殺身之禍,甚是替他不平,有的竟指菩薩沒有靈感。直到后來,縣官審清了這一樁無頭案,知道是菩薩留偈指點(diǎn),才能破案,于是又把疑團(tuán)打破,一發(fā)深信菩薩的威力,虔誠供養(yǎng)。
菩薩游蹤,一路來到太倉,又遇見一位善人。此人姓王名錫爵號叫荊石,曾經(jīng)做過顯宦,現(xiàn)在息影家園,享清閑之福。他雖然曾做顯宦,但樂善好施,終身不二色。晚年喜歡談佛學(xué),信心堅定,凡遠(yuǎn)近大小寺院,他都親自寫了匾額送去懸掛,為眾倡導(dǎo)。恰好那時有位圓通法師,乃是一位有道高僧,來到太倉,創(chuàng)興佛法。荊石與他往來極密,談禪說法,非常透澈。當(dāng)時太倉有了這一位顯宦,一個高僧的提創(chuàng),大家都自影從,佛法極為興盛。
荊石十分高興,又想起觀世音菩薩的種種靈跡,便發(fā)愿聘請名手畫家,畫一千幅菩薩法像,施舍民間,使他們一心向善。這一來是他信佛心虔,二來也可以借此移風(fēng)易俗,使合境的人們不要為非做惡,補(bǔ)政教所不及。
他打了這一個主意,便去和圓通法師商議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列代顯跡,所現(xiàn)寶相,各各不同。我今欲畫菩薩像一千幅,施舍民間,使大家信奉,不知畫何種寶相為宜?”圓通法師道:“居士肯如此盡力佛教,功德真是無量。若問菩薩寶相,照《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jīng)》上邊說,共有八相。第一是金剛觀自在菩薩,第二是與愿觀自在菩薩,第三是數(shù)珠觀自在菩薩,第四是鉤召觀自在菩薩,第五是除障觀自在菩薩,第六是寶劍觀自在菩薩,第七是寶印觀自在菩薩,第八是不退轉(zhuǎn)金輪觀自在菩薩。八尊菩薩有八付相,各有一般神通。究竟宜畫哪一相,貧僧也不敢斷定,還待居士自決。”
荊石躊躇了一會道:“那么如此吧,我們就多雇幾個畫工,先期命他們齋戒沐浴,虔誠禱告菩薩,請賜一兆,菩薩顯現(xiàn)何相,即叫他們看見。然后依夢中所見的照畫,豈不是好?”
圓通法師道:“如此卻好。”
荊石于是命人招雇畫工,一月之內(nèi),恰恰招到八位。便將畫像祈夢的事,告訴了他們一遍,大家自然照辦??墒且贿B幾日,八人中一個也沒有得到夢兆,荊石心中甚為不解。
其時,菩薩恰巧在此經(jīng)過,聞得此事,便化身為一個白衣秀士模樣,造門請見,說是善畫各相觀音。荊石一聽此話,甚是喜悅,連忙請入相見。談?wù)撝?,甚為合意。秀士自稱曾七次夢游佛國,敵熟悉諸般菩薩的面目,既是善士發(fā)此宏愿,愿相助成功。荊石又問:“究竟畫哪一副寶相?”
秀士道:“既然圃通法師向善士說起八相,愚意不如八相都畫,以免缺陷。”
荊石大喜,使命設(shè)下香案,預(yù)備了金銀汁、純凈筆硯、清潔紙張,請秀士動手。秀士略不凝思,提起筆來就畫,出手迅速異常,真是運(yùn)筆如風(fēng),揮毫似電,不消片刻,一尊已就。重又取過一幅紙鋪了,又是一陣子揮灑,又成了一尊。如此費(fèi)了大半天功夫,八尊寶像,已完全畫就,端的是八樣法身。
第一幅,題著“金剛觀自在菩薩”,畫得棱眉怒目作嗔之狀,云是忿怒相,懾伏群魔。第二幅,題著“與愿觀自在菩薩”,畫得慈眉善目,左手執(zhí)一經(jīng)卷,右手作施愿之狀,云是大慈之相,廣結(jié)善緣,第三幅,題著“數(shù)珠觀自在菩薩”,合目冥坐,手中扣著一串念珠,作默數(shù)之狀,云是大悲相,了除塵劫。第四幅,題著“鉤召觀自在菩薩”,一首三面,正面熙怡,頭戴天冠,冠有化身阿彌陀佛;左面怒目可畏,鬢發(fā)聳豎,首戴月冠;右面顰眉眢目,狗牙上出,一身六臂,一手持絹素,一手持蓮花,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持鉞斧,一手施無畏,一手把如意寶杖,結(jié)跏跌坐,云是圓通相,鉤取人天之魚于菩提之岸。第五幅,題著“除障觀自在菩薩”,一首三目,右手執(zhí)寶鏡,左手作施愿狀,云是普照之相,破除六道三障。第六幅,題著“寶劍觀自在菩薩”,頂上涌現(xiàn)蓮花,一手執(zhí)寶劍,一手舉胸前,云是解脫之相,斬除六賊。第七幅,題著“寶印觀自在菩薩”,一身三面,都現(xiàn)慈悲狀,一手執(zhí)寶印,一手把鈴鐸,-手執(zhí)幡幢,一手持劍,一手執(zhí)寶鏡,一手把蓮花,云是迅奮之相,驅(qū)馳三界。第八幅題著“不退轉(zhuǎn)金輪觀自在菩薩”,玉面含笑,首戴寶冠,冠中有化身無量壽佛,兩手捧金輪作旋轉(zhuǎn)狀,云是如意相,轉(zhuǎn)除惡業(yè)。
荊石看了這八幅圖像,大喜過望,贊不絕口。那秀士又說道,“如今善士有了此八幅藍(lán)本,可以給畫工臨摹,小于卻要告別了?!?br />
荊石苦留不住,送金銀給他,又不肯受,反是他取出一顆圓子,送給荊石,說是西方無患子,常佩在身可以免除災(zāi)害,益人智慧。荊石謝了又謝,一直送到大門之外,才拱手而別。
于是他就帶了畫去找圓通法師,告知一切。
法師道:“恭喜居士,今天卻遇見菩薩了!”
荊石道:“此話怎講?難道作畫的白衣秀士就是觀世音菩薩不成?”法師道:“怎么不是?要不是菩薩,凡間人哪能畫出這種寶相?又何從得此無患子呢?”
荊石方才恍然大悟,于是一發(fā)高興起來,將八幅畫像懸掛在大廳之上,命八個畫工每人認(rèn)定一幀去臨摹。一幀脫手,他便自己寫上一卷《多心經(jīng)》,送給人家。又把那一顆無患子種在地上,果然發(fā)芽結(jié)子,分送人家,使大家獲福遠(yuǎn)禍。整整的一年有余,才送滿一千幅觀世音像。菩薩手畫的八幅,留在家中,奉為傳家之寶。從此,太倉的佛教大興,尤其是王氏一門,大小都信仰菩薩,子孫如王煙客等,都是科名望重,大家以為是奉佛的善報。
菩薩自從留畫給王荊石之后,便又化為一個賣藥草的行腳醫(yī)生,挑了兩個藤斗子,斗中放著好幾十樣藥草,走到鬧市之中,在人煙稠密處,找了一個干凈地方,將擔(dān)子放下,取出一塊巾袱來鋪在地上,盤膝而坐,專等主顧上門,暗中觀察那來來往往的行人,細(xì)辨忠奸賢佞。
正在觀看,忽來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身上穿得破爛不堪,鶉衣百結(jié),赤足蓬頭,奔到跟前,劈口問道:“賣藥的老丈,你可會治得病?”菩薩道:“癡孩子,不會治病,如何好賣藥,豈不要誤人性命?”
小孩道:“那么請你治病,不知要多少錢才行?”
菩薩道;“行醫(yī)之人,原是半積陰功半養(yǎng)生的。我只要遇見有緣之人,貧苦之輩,非但不要診金,連藥也肯送哩I”
小孩聽了此話,不覺喜歡得跳躍起來,拍著小手道:“好了,好了!今天我父親遇見你老丈,就有了救了。我只求老丈慈悲一下,醫(yī)治我父親得活,永世也不敢忘了你的大恩!”說著拖了菩薩就要走。
菩薩道;“你且莫慌,可先將你父親的病,說與我知道,看我醫(yī)得醫(yī)不得。如其是醫(yī)得的,那時再跟你同去不遲。”
那小孩子便將他父親的病情,說了出來。正是:
看他純孝子,定是有緣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